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勝兼服之,使河北合而為一,則可以制河東矣。
”镕複遣周式往說全忠,全忠喜,遣張存敬擊劉仁恭,拔瀛、景、莫三州。
馬殷取桂州。
靜江軍節度使劉士政遣副使陳可璠屯全義嶺以備馬殷,殷遣李瓊等将兵擊之。
可璠掠縣民耕牛宰犒軍,縣民怨之,為瓊鄉導以襲秦城,擒可璠,遂圍桂州,士政出降。
桂、宜、岩、柳、象五州皆降。
朱全忠遣兵攻定州,義武節度使王郜奔晉陽。
張存敬攻定州,王郜遣兵馬使王處直将兵數萬拒之。
處直請依城為栅,俟其師老而擊之。
孔目官梁汶曰:“昔幽、鎮合兵三十萬攻我,于時我軍不滿五千,一戰敗之。
今 九月,朝廷任命徐彥若為清海節度使。
崔胤因為徐彥若的官位在自己之上,厭惡他,徐彥若也自求離開朝廷。
當時藩鎮都被強臣占據,隻有嗣薛王李知柔在廣州,于是請求代替他。
崔遠罷相,朝廷任命裴贽為同平章事。
朱全忠攻打鎮州。
朱全忠認為王镕與李克用相互勾結,就讨伐他,王镕害怕了,派判官周式到朱全忠那裡請和,說:“鎮州緊靠太原,處于被侵擾施暴的困境,王公與李克用連和,乃是為了百姓。
現在您如果能為百姓除害,那天下有誰不聽命于您呢?如果隻是窮兵黩武,則鎮州雖小,但城堅糧足,您雖有十萬之衆,也不容易攻克。
”朱全忠笑着說:“和您開玩笑罷了。
”于是派使者去見王镕,王镕以他的兒子為人質,朱全忠領兵回去了。
朱全忠攻取瀛州、景州、莫州。
成德判官張澤對王镕說:“河東軍是強勁的敵人,現在雖然有朱全忠的支援,就像是家中失了火,怎能等待遠處的水來救呢?那幽州、滄州、易州、定州仍然依附河東的李克用,我們不如說服朱全忠乘勝将他們一起降服,讓河北各鎮合而為一,就可以制服河東的軍事力量了。
”王镕又派周式去遊說朱全忠,朱全忠喜悅,派張存敬去攻擊劉仁恭,攻克瀛州、景州、莫州。
馬殷攻取桂州。
靜江軍節度使劉士政派遣副使陳可璠駐紮在全義嶺以防備馬殷,馬殷派遣李瓊等人帶領軍隊攻擊他們。
陳可璠搶掠縣裡百姓的耕牛宰殺了犒勞軍隊,縣中百姓怨恨他,替李瓊當向導去襲擊秦城,擒獲了陳可璠,遂圍困桂州,劉士政出城投降。
桂州、宜州、岩州、柳州、象州五州都投降了。
朱全忠派遣軍隊攻打定州,義武節度使王郜逃奔晉陽。
張存敬攻打定州,王郜派遣兵馬使王處直帶領數萬軍隊抗擊。
王處直請求依城構築栅欄,等到張存敬的軍隊疲憊懈怠時再攻擊他。
孔目官梁汶說:“從前幽州、鎮州會合三十萬人馬攻打我們,那時我們的軍隊不足五千人,一戰就打敗了他們。
現在 存敬兵不過三萬,我軍十倍于昔,奈何示怯,欲依城自固乎?”郜乃遣處直逆戰,大敗,郜奔晉陽,軍中推處直為留後。
存敬進圍定州,朱全忠至城下,處直登城呼曰:“本道事朝廷盡忠,于公未嘗相犯,何為見攻?”全忠曰:“何故附河東?”對曰:“封疆密迩,且婚姻也,今請改圖。
”全忠許之。
處直以缯帛十萬犒師,全忠乃還,仍為處直表求節钺。
劉仁恭遣其子守光将兵救定州,全忠遣張存敬襲之,殺六萬餘人。
由是,河北諸鎮皆服于全忠。
十一月,中尉劉季述等幽上于少陽院,而立太子裕。
自宋道弼、景務修死,宦官皆懼。
中尉劉季述、王仲先,樞密王彥範、薛齊偓等,陰相與謀曰:“主上輕佻變詐,難奉事,專聽任南司官,吾輩終罹其禍。
不若奉立太子,引岐、華兵控制諸藩,誰能害我哉!” 至是,上獵苑中,夜醉歸,手殺黃門侍女數人。
明旦,日加辰巳,宮門不開,季述帥禁兵千人破門而入,具得其狀。
出謂崔胤曰:“主上所為如是,豈可理天下?廢昏立明,自古有之,為社稷大計,非不順也。
”胤不敢違,季述召百官,陳兵殿庭,作胤等狀請太子監國,胤及百官皆署之。
将士大呼入思政殿,上驚起,季述等出狀白之曰:“此非臣等所為,皆南司衆情不可遏也。
”即扶上與何後同辇,嫔禦才十餘人,适少陽院。
季述以銀檛畫地數上曰:“某時某事 張存敬的軍隊不過三萬人,我們的軍隊是從前的十倍,為什麼要向敵人表示怯弱,難道是要依城自行固守嗎?”王郜于是派王處直前去迎戰,大敗而歸,王郜逃往晉陽,軍中推舉王處直為留後。
張存敬進而圍攻定州,朱全忠到達城下,王處直登上城頭大呼說:“本道奉事朝廷盡了忠心,對于您也不曾有過冒犯,為什麼要攻打我們?”朱全忠說:“你們為什麼依附河東李克用?”王處直回答說:“管轄的地界緊挨着,并且有婚姻關系,現在請讓我們改變主意。
”朱全忠應允了。
王處直用十萬缯帛犒勞朱全忠的軍隊,朱全忠于是撤軍,還為王處直上表請求節度使的節钺。
劉仁恭派遣他的兒子劉守光帶領人馬去救援定州,朱全忠派遣張存敬襲擊他,斬殺六萬多人。
從此以後,河北各鎮都服從了朱全忠。
十一月,中尉劉季述等在少陽院囚禁了唐昭宗,擁立太子李裕為帝。
自從宋道弼、景務修死後,宦官們都很恐懼。
中尉劉季述、王仲先,樞密王彥範、薛齊偓等,私下相互謀劃說:“當今皇上輕浮不莊重而多機變欺詐,難于侍奉,專門聽信南司官員的話,我們這些人終究要遭受禍害。
不如擁立太子為皇帝,招引岐州、華州的軍隊控制各個藩鎮,誰還能加害我們呢?” 到了這天,唐昭宗到禁苑中打獵,夜裡醉酒還宮,親手殺死宦官、侍女數人。
第二天早晨已經是辰巳時分了,宮門沒有打開,劉季述率領宮中警衛一千人破門而入,獲得了全部情狀。
劉季述出宮對崔胤說:“皇上幹出這樣的事情,豈可治理天下?廢除昏君擁立明主,自古就有,這是為了國家大計,并不是叛逆。
”崔胤不敢違抗,劉季述召來百官,在宮殿庭院中陳列士兵,起草崔胤等請太子監國的聯名狀,崔胤與百官都署了名。
将領士兵大聲呼喊進入思政殿,唐昭宗驚慌而起,劉季述等人拿出聯名狀禀告他說:“這不是臣等所作所為,都是南司官員群情不可阻止下發生的。
”就扶持唐昭宗與何皇後同乘一辇,與嫔妃十多個人到少陽院。
劉季述用銀檛畫地,數落唐昭宗說:“某天有某事 汝不從我言,其罪一也。
”如此數十不止。
乃手鎖其門,熔鐵固之,遣兵圍之,穴牆以通飲食。
上求錢帛紙筆皆不與,公主、嫔禦無衣衾,号哭聞于外。
季述迎太子入宮,矯诏立之,以上為太上皇,加百官爵秩,将士優賞。
凡宮人左右為上所寵信者,皆榜殺之。
崔胤密緻書朱全忠,使興兵圖反正。
進士李愚客遊華州,上韓建書曰:“明公居近關重鎮,君父幽辱,坐視兇逆而忘勤王之舉,仆所未谕也。
一朝山東侯伯唱義連衡,鼓行而西,明公欲求自安,其可得乎?不如馳檄四方,谕以逆順,軍聲一振則元兇破膽,旬浃之間,二豎之首傳于天下,計無便于此者。
”建雖不能用,厚待之,愚堅辭而去。
全忠在定州,聞亂而還。
季述遣其養子希度詣全忠,許以唐社稷輸之,全忠猶豫未決。
副使李振獨曰:“王室有難,霸者之資也。
公為唐桓、文,安危所屬,宦豎囚廢天子不能讨,何以複令諸侯?且幼主位定,則天下之權盡歸宦官矣。
”全忠大悟,即囚希度,遣親吏蔣玄晖如京師,與崔胤謀之。
辛酉(901) 天複元年 春正月朔,神策指揮使孫德昭等讨劉季述等,皆伏誅。
上複于位,黜太子裕為德王。
神策指揮使孫德昭自季述等廢立,常憤惋不平。
崔胤聞之,遣判官石戬說之曰:“今反者獨季述、仲先耳,公誠能 你不聽我的話,這是一大罪過。
”如此數落了數十條不止。
劉季述于是親手鎖上了少陽院的門,熔化鐵水将鎖灌實,派遣士兵圍住,将牆打洞用來傳遞飲食。
唐昭宗索要錢帛、紙筆都不給,公主、嫔妃等沒有衣被,号哭聲傳到了宮殿以外。
劉季述迎接太子入宮,假傳唐昭宗的诏書立太子為帝,以唐昭宗為太上皇,加封百官爵秩,參與的将士受到優厚的賞賜。
凡是唐昭宗所寵愛信任的宮人、侍臣等,都被用棍子打死。
崔胤秘密通書信給朱全忠,讓他發兵入朝恢複唐昭宗的皇位。
進士李愚客居華州,給韓建上書說:“明公您居守臨近潼關的重鎮,皇上被囚禁受辱,坐視兇惡叛亂而忘記了出兵救助王室,我實在不能理解。
有一天山東侯伯舉義聯合,鳴鼓發兵向西行進,明公您要求自我安定,還能得到嗎?不如向四方發布檄文,使他們知道逆順的分别,軍隊聲威一振,首惡元兇就會喪膽,十天左右,兩個宦官的首級将傳遞于天下,沒有比這更為便當的計策了。
”韓建雖然不能采納這個計策,卻給李愚優厚的待遇,李愚堅決辭别而去。
朱全忠在定州,聽到京城變亂就返回鎮所。
劉季述派遣他的義子劉希度去見朱全忠,許諾将大唐天下奉獻給他,朱全忠猶豫不決。
副使李振獨說:“王室有難,正是成就霸業的資本。
您是大唐的齊桓公、晉文公,身系國家的安危,宦官豎子囚禁廢立天子卻不能讨伐,用什麼再号令諸侯呢?況且幼主的帝位一定,那麼國家的大權就全歸宦官了。
”朱全忠大為醒悟,當即囚禁了劉希度,派遣心腹官吏蔣玄晖到京師長安,與崔胤謀劃。
辛酉(901) 唐昭宗天複元年 春正月初一,神策指揮使孫德昭等人讨伐劉季述等,都被誅殺。
唐昭宗複位,廢黜太子李裕為德王。
神策指揮使孫德昭自從劉季述等人廢唐昭宗而立太子後,常常感到憤恨惋惜心中不平。
崔胤聽說後,派遣判官石戬勸導孫德昭說:“現在謀逆造反的人隻有劉季述、王仲先罷了,您真能 誅此二人,迎上皇複位,則富貴窮一時,忠義流千古。
苟狐疑不決,則功落他人之手矣。
”德昭曰:“相公有命,不敢愛死。
”遂結右軍都将董彥弼、周承誨,謀以除夜伏兵安福門外以俟之。
正旦,仲先入朝,德昭擒斬之。
馳詣少陽院,叩門呼曰:“逆賊已誅,請陛下出勞将士!”何後不信,曰:“果爾,以其首來。
”德昭獻其首,上乃與後毀扉而出,崔胤迎上禦長樂門樓,帥百官稱賀。
周承誨擒劉季述、王彥範繼至,方诘責,已為亂梃所斃。
薛齊偓赴井死,出而斬之。
滅四人之族,并誅其黨二十餘人。
上曰:“裕幼弱,非其罪。
”黜為德王。
賜孫德昭姓名李繼昭,承誨姓名李繼誨,彥弼亦賜姓,皆以使相留宿衛,賞賜傾府庫,時人謂之“三使相”。
上寵待胤益厚,朱全忠由是亦益重李振。
進朱全忠爵為東平王,李茂貞為岐王。
以韓全誨、張彥弘為中尉,袁易簡、周敬容為樞密使。
敕:“近年宰臣延英奏事,樞密使侍側,争論紛然,桡權亂政。
自今并依大中舊制,俟宰相奏事畢,方得升殿承受公事。
” 崔胤、陸扆上言:“禍亂之興,皆由中官典兵。
乞令胤主左軍,扆主右軍,則諸侯不敢侵陵,王室尊矣。
”上召李繼昭等謀之,皆曰:“臣等累世在軍中,未聞書生為軍主。
若屬南司,必多所變更,不若歸之北司為便。
”于是複以宦者為中尉,又征前樞密使嚴遵美為兩軍中尉觀軍容處置使,遵美曰:“一軍猶不可為,況兩軍乎!”固辭不起。
誅殺這兩個人,迎候太上皇複位,就會富貴窮極一時,忠義流傳千古。
如果猶疑不決,那麼大功就會落到别人手中了。
”孫德昭說:“相公您有命令,我不敢惜死。
”于是結交右軍都将董彥弼、周承誨,計劃在除夕夜裡伏兵安福門外伺機行事。
元旦早晨,王仲先入朝,孫德昭擒獲斬殺了他。
快馬奔赴少陽院,叩門大呼說:“叛逆賊寇已被誅殺,請陛下出來慰勞将士!”何皇後不信,說:“如果真是如此,拿他的首級來。
”孫德昭獻上王仲先的首級,唐昭宗與何皇後才将宮門毀壞出來,崔胤迎接唐昭宗到長樂門樓,率領朝中百官拜見慶賀。
周承誨擒獲劉季述、王彥範随後趕到,正要诘問斥責,已被亂棍打死了。
薛齊偓跳井而死,撈出被斬首。
殺了四個人的全族人,并且誅殺了他們的黨羽二十多人。
唐昭宗說:“李裕幼小懦弱,并非他的罪過。
”将他廢黜為德王。
賜孫德昭姓名李繼昭,賜周承誨姓名李繼誨,董彥弼也賜姓李,都以節度使或宰相的官職留在宮中直宿警衛,并盡國庫所有賞賜他們,當時人稱他們是“三使相”。
唐昭宗寵信崔胤,待他更為優厚,朱全忠從此也更加敬重李振。
朝廷晉升朱全忠的爵位為東平王,李茂貞為岐王。
朝廷任命韓全誨、張彥弘為中尉,任命袁易簡、周敬容為樞密使。
唐昭宗頒布敕書道:“近年來宰臣在延英殿奏陳事務,樞密使在旁侍立,争論不休,攪亂權力,混亂政治。
從今以後都依照大中年間的舊規矩,等候宰相奏事完畢,樞密使才能進殿接受公事。
” 崔胤、陸扆向唐昭宗進言說:“禍亂的發生,都是由于宦官主管軍隊。
請求皇上讓崔胤主管左軍,讓陸扆主管右軍,諸侯就不敢侵犯欺侮,朝廷就尊崇了。
”唐昭宗召來李繼昭等人商議,都說:“臣等幾輩子在軍中任職,沒聽說讓書生擔任軍隊主帥的。
如果将軍隊隸屬于南司,一定會有許多變更,不如将軍隊還是歸北司統管便利。
”于是朝廷仍然讓宦官為中尉,又征召前樞密使嚴遵美為兩軍中尉觀軍容處置使,嚴遵美說:“一軍尚且不能掌管,何況兩軍呢?”堅決辭謝不出。
胤以宦官終為肘腋之患,欲以外兵制之。
會李茂貞入朝,胤諷茂貞留兵宿衛,以假子繼筠将之。
谏議大夫韓偓以為不可,曰:“留此兵則家國兩危,不留則家國兩安。
”胤不從。
二月,朱全忠取河中、晉、绛等州,執王珂以歸,殺之。
朱全忠既服河北,欲取河中以制河東,遣張存敬将兵三萬襲之,而自以中軍繼其後。
晉、绛不意其至,皆降,全忠留兵守之,以扼河東援兵之路。
珂告急于李克用,克用兵不得進,報曰:“不若舉族歸朝。
”珂又遺李茂貞書,言:“天子诏藩鎮無得相攻,今朱公不顧诏命,首興兵相加。
河中若亡,則同、華、邠、岐俱不自保,天子神器拱手授人矣。
公宜亟帥關中諸鎮兵固守潼關,赴救河中。
關中安危,國祚修短,系公此舉。
”茂貞不報。
存敬圍河中,王珂欲奔京師,而人情離貳,不複能出,遂請降。
全忠馳赴之,至虞鄉,哭重榮墓盡哀,河中人皆悅。
珂欲面縛,全忠止之曰:“太師舅之恩何可忘,若郎君如此,使仆異日何以見舅于九泉!”乃以常禮出迎。
全忠表張存敬為留後,珂舉族遷于大梁。
後全忠竟殺之。
以王溥、裴樞同平章事。
三月,朱全忠遣兵攻河東,取沁、澤、潞、遼等州。
李克用遣使請好于全忠,全忠忿其書辭蹇傲,遣氏叔琮等分道攻之,沁、澤、潞、遼等州皆降。
别将白奉國會 崔胤認為宦官終究是身邊的禍患,想要用藩鎮的軍隊制衡他們。
正好李茂貞入朝,崔胤就婉言勸說李茂貞留下軍隊充任皇宮的宿值警衛,由李茂貞的義子李繼筠掌管。
谏議大夫韓偓認為不可以,說:“留這些軍隊,家庭與國家都有危險,不留這些軍隊,家庭和國家都會平安。
”崔胤不聽從。
二月,朱全忠攻取河中與晉州、绛州等地,擒拿王珂歸來,殺死了他。
朱全忠降服河北以後,想攻取河中用來控制河東,就派遣張存敬帶領三萬人馬襲擊河中,親自統率中軍随後而至。
晉州、绛州沒有料到朱全忠軍隊的到來,都投降了,朱全忠留下軍隊守衛,用來阻遏河東軍隊的入援道路。
王珂向李克用告急,李克用的軍隊不能前進,回答說:“你們不如全家都回到朝廷來。
”王珂又寫信給李茂貞,說:“天子下诏各藩鎮不能相互攻打,現在朱公不顧天子的诏令,首先發兵攻打我。
河中若喪失,那麼同州、華州、邠州、岐州都不能自保,大唐的政權就要拱手送給朱全忠了。
您應當趕緊率領關中各鎮的軍隊,堅決守衛住潼關,前往救援河中。
關中的安危、國家命運的長短,全都依仗您的這番舉動了。
”李茂貞沒有答複。
張存敬圍攻河中,王珂想要奔往京師長安,但因人情離散,不再能逃出包圍了,于是請求投降。
朱全忠奔往河中受降,到達虞鄉,在王珂父親王重榮的墓前哭奠,很哀痛,河中的人都很喜悅。
王珂準備反綁雙手出城投降,朱全忠制止他說:“太師舅父的恩情怎能忘記,公子若如此行事,讓我日後在九泉之下如何拜見舅父呢!”王珂于是用常禮出城迎候。
朱全忠上表請求任命張存敬為留後,王珂全家族遷移到大梁。
後來,朱全忠還是殺死了王珂。
朝廷任命王溥、裴樞為同平章事。
三月,朱全忠派遣軍隊進攻河東軍隊,攻取沁、澤、潞、遼等州。
李克用遣使向朱全忠請和,朱全忠氣李克用書信傲慢,派氏叔琮等分路進攻,沁、澤、潞、遼等州都投降了。
别将白奉國會合 成德兵自井陉入,拔承天。
叔琮等兵抵晉陽城下,克用登城備禦,不遑飲食。
時大雨積旬,刍糧不給,士卒瘧利,全忠乃召兵還,周德威、李嗣昭以精騎蹑之,殺獲甚衆。
夏五月,以朱全忠為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節度使。
全忠奏乞除河中節度使,而諷吏民請己為帥。
李茂貞入朝。
初,楊複恭借度支賣曲之利一年以贍軍,而不複歸。
至是,崔胤欲抑宦官,罷之,令酤者自造而月輸錢度支,并近鎮亦禁之。
李茂貞惜其利,表乞入朝論奏,韓全誨請許之。
茂貞至京師,全誨深與相結,崔胤始懼,益厚朱全忠而與茂貞為仇敵矣。
六月,解崔胤鹽鐵使。
上之返正也,中書舍人令狐渙、給事中韓偓皆預其謀,故擢為翰林學士。
時上悉以軍國事委崔胤,宦官側目,胤欲盡除之。
韓偓曰:“事禁太甚,此輩亦不可全無,恐其黨迫切,更生他變。
”胤不從,上獨召偓問之,對曰:“東内之難,敕使誰非同惡,處之當在正旦,今已失其時矣。
”上曰:“當是時,卿何不為崔胤言之?”對曰:“陛下诏書雲&lsquo四家之外餘無所問&rsquo,夫人主所重,莫大于信,既下此诏,則守之宜堅,若複戮一人,則人人懼死矣。
然後來所去已為不少,此其所以恟恟不安也。
今不若擇其尤無良者數人,明示其 成德軍隊從井陉口攻入,攻克承天。
氏叔琮等軍隊攻到晉陽城下,李克用登城戒備守禦,顧不上飲水吃飯。
當時連續下了十幾天大雨,朱全忠軍隊的糧草供給發生問題,士兵患瘧疾、痢疾的很多,朱全忠于是召回軍隊,河東的将領周德威、李嗣昭率領精銳騎兵追擊,殺傷俘獲了很多汴州軍人。
夏五月,朝廷任命朱全忠為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節度使。
朱全忠奏請任命河中節度使,并暗示官吏百姓籲請自己為主帥。
李茂貞入朝。
起初,楊複恭借用度支賣酒曲一年的利潤,用來補給軍隊的用度,卻沒有歸還。
到這時,崔胤想要裁抑宦官,撤銷了這一舉措,讓釀酒者自造而每月向度支繳納錢利,連同附近各藩鎮的專賣權也禁止了。
李茂貞舍不得這項收益,上表請求入朝讨論這件事,韓全誨請求允許他入朝。
李茂貞到達京師長安,韓全誨與他深相勾結,崔胤這才開始感到恐懼,更加厚交朱全忠而與李茂貞成了仇敵。
六月,朝廷解除崔胤鹽鐵使的職務。
唐昭宗恢複帝位,中書舍人令狐渙、給事中韓偓都參與了這一謀劃,都被擢升為翰林學士。
當時唐昭宗将軍事國務都委任給崔胤處理,宦官甚是惱怒,崔胤想要将宦官全部除掉。
韓偓說:“事情不能做得太過分,宦官這些人也不能全沒有,擔心這些人被逼迫得太緊,再生出其他變故。
”崔胤沒有聽從,唐昭宗隻召來韓偓詢問這件事,韓偓回答說:“東宮的事變,這些人哪一個不是一樣的惡人,應當在元旦誅殺劉季述時就一同處置了他們,現在已失去時機了。
”唐昭宗說:“當時,你為什麼不向崔胤說呢?”韓偓回答說:“陛下的诏書說&lsquo劉季述等四人以外,其餘一個人也不追究&rsquo,對于君主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信用,既然已經頒下這樣的诏書,就應當堅決遵守,如果再殺死一個人,就會人人自危了。
然而後來又除去的人已經不少了,這是他們所以恐懼不能安甯的原因。
現在不如挑選他們中間特别壞的幾個人,明白宣 罪,置之于法,然後撫谕其餘,擇其忠厚者,使為之長,有善則獎,有罪則懲,則鹹自安矣。
此曹在公私者以萬數,豈可盡誅邪!夫帝王之道,當以重厚鎮之,公正禦之,至于瑣細機巧,此機生則彼機應矣,終不能成大功,所謂理絲而棼之者也。
況今朝廷之權,散在四方,苟能先收此權,則事無不可為者矣。
”上深以為然,曰:“此事終以屬卿。
” 胤複請盡誅宦官,但以宮人掌内諸司事。
宦官乃求美女知書者數人,内之宮中,陰令诇察其事,盡得胤密謀,日夜謀所以去胤者。
時胤領三司,全誨等教禁軍對上喧噪,訴胤減損冬衣。
上不得已,解胤鹽鐵使。
時朱全忠、李茂貞各有挾天子令諸侯之意,胤知謀洩事急,遺全忠書稱被密诏,令全忠以兵迎車駕。
冬十月,朱全忠舉兵發大梁。
初,韓全誨等懼誅,謀以兵制上,乃與李繼昭、繼誨、彥弼及神策指揮使李繼筠深相結,繼昭獨不肯從。
他日,韓偓因對及之,上曰:“是不虛矣,令狐渙欲令朕召胤及全誨等于内殿,置酒和解之,何如?”對曰:“如此則彼兇悖益甚,獨有顯罪數人,速加竄逐,餘者許其自新,庶幾可息。
若一無所問,彼必知陛下心有所貯,益不自安,事終未了耳。
”上曰:“善。
”既而宦官自恃黨援已成,稍不遵敕旨,或使監軍、守陵,皆不行,上無如之何。
示他們的罪行,依法懲辦,然後安撫勸慰其餘的人,選擇他們中忠厚的人,擔任頭領,有善行就獎勵,有罪行就懲罰,那麼就全都相安無事了。
這些人在官府與私家的有數萬人,哪裡能全都殺死呢!帝王之道,應當用持重而敦厚安定他們,以公正無私駕馭他們,至于那些瑣細機巧的舉動,這邊運用那邊也會有對應之舉,終究不能成就大的功業,這就是所說的整理亂絲而更加紛亂了。
況且現在朝廷的大權,分散在四方藩鎮的手中,如果能先收回這些權力,那麼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幹的事情了。
”唐昭宗深深以這番話為是,說:“這些事終究要交給你辦理。
” 崔胤再次請求将宦官全部誅殺,隻用宮人掌管内廷各司的事務。
宦官于是找了幾個識字的美女,送入宮中,暗中叫她們刺探這件事,全部掌握了崔胤的秘密計劃,宦官們日夜謀劃如何除去崔胤。
當時崔胤兼任戶部、度支、鹽鐵三使司,韓全誨等人教唆禁軍向唐昭宗喧嘩叫鬧,申訴崔胤減少将士們的冬季衣裝。
唐昭宗不得已,解除了崔胤的鹽鐵使職務。
當時朱全忠、李茂貞各自都有挾持天子用來号令諸侯的用心,崔胤知道自己的計劃洩露形勢急迫,寫信給朱全忠聲稱奉有秘密诏書,命令朱全忠用軍隊迎接皇帝。
冬十月,朱全忠從大梁發兵。
起初,韓全誨等人擔心被誅殺,計劃用武力挾制唐昭宗,于是與李繼昭、李繼誨、李彥弼以及神策指揮使李繼筠互相緊密勾結,隻有李繼昭不肯依從。
一天,韓偓因奏對談到這幾人的事,唐昭宗說:“這事看來不假,令狐渙想叫朕召崔胤與韓全誨等人到内殿,設置酒宴使他們和解,怎麼樣?”韓偓回答說:“這樣做,韓全誨等人就更加兇惡狂妄了,隻有公開治幾個人的罪,迅速加以放逐,允許其餘的人悔過自新,事情也許還可以平息。
如果一個也不問罪,那些宦官必定知道陛下内心還有保留的隐情,更加不能自安,事情終究沒個了結。
”唐昭宗說:“好。
”不久,宦官自恃黨援已經結成,逐漸不遵行皇帝的诏令,有時讓他們去監軍、去守陵,都不聽從,唐昭宗毫無辦法。
朱全忠得崔胤書,自河中還大梁發兵。
上聞之,急召韓偓謂曰:“聞全忠欲來除君側之惡,大是盡忠,然須令與茂貞共其功,若兩帥交争,則事危矣。
卿語崔胤速飛書兩鎮,使合謀。
”又謂偓曰:“繼誨、彥弼輩驕橫益甚。
”對曰:“茲事失之于初。
當其立功之時,但應以官爵、田宅、金帛酬之,不應聽其出入禁中也。
且崔胤本留岐兵欲以制敕使也,今敕使、衛兵相與為一,汴兵若來,必與鬥于阙下,臣竊寒心。
”十月,全忠兵發大梁。
楊行密遣兵攻杭州,擒其将顧全武。
楊行密遣李神福等将兵取杭州,全武等列八寨以拒之。
神福聲言還師,所獲杭俘走還者皆不追。
暮遣羸兵先行,而伏兵青山,全武追之,伏發被擒。
錢镠聞之,驚泣曰:“喪我良将。
”既而久攻不拔,神福欲歸,恐為镠所邀,乃遣人守衛镠祖考丘壟,又使顧全武通家信。
镠遣使謝之,神福受其犒賂而還。
既而行密遣全武歸,以易秦裴。
十一月,韓全誨等劫帝如鳳翔。
朱全忠取華州。
韓全誨等聞全忠将至,令李繼誨、李彥弼等勒兵劫上,請幸鳳翔。
上密诏崔胤曰:“我為宗社大計,勢須西行,卿等但東行也。
” 是日開延英,全誨等複侍側,同議政事。
李繼筠遣兵掠内庫寶貨法物,全誨遣人密送諸王宮人先之鳳翔。
全忠至河中,表請車駕幸東都,京師大駭。
上遣中使召百官,皆辭不至。
朱全忠得到崔胤的書信,從河中返回大梁發兵。
唐昭宗聽到後,連忙召見韓偓對他說:“聽說朱全忠要來清除皇帝身邊的奸惡,是大大的盡忠之舉,但必須讓李茂貞與朱全忠分享這個功勞,如果兩個統帥相互争功,事情就危險了。
你對崔胤說迅速給兩鎮送去書信,讓他們一同計劃行動。
”唐昭宗又對韓偓說:“李繼誨、李彥弼等人更加驕橫不法了。
”韓偓回答說:“這件事開始已有失誤。
當他們立功時,隻應當用官爵、田宅、金銀布帛等酬勞,不應當聽任他們出入于内宮禁地。
況且崔胤留下岐州兵本來想要控制宦官的,現在宦官與衛兵相互結為一體,汴州人馬如果到來,必定會與岐州兵在宮前争鬥,臣私下裡失望痛心。
”十月,朱全忠從大梁發兵。
楊行密派遣軍隊攻打杭州,擒獲杭州的将領顧全武。
楊行密派遣李神福等率領軍隊攻打杭州,顧全武等人羅列八個營寨進行抗擊。
李神福聲稱要撤軍,所俘獲的杭州士兵逃回去都不追擊。
傍晚,李神福派老弱殘兵先行撤退,而在青山設下伏兵,顧全武追擊李神福,被伏兵擒拿。
錢镠聽到這件事,驚慌流淚說:“失去了我的良将。
”不久,李神福因為杭州久攻不克,想要回師,擔心被錢镠攔截阻擊,于是派人去守護錢镠祖先的墳墓,又讓顧全武與家中通書信。
錢镠派使者去緻謝,李神福接受了他的犒勞賄賂而回。
不久楊行密放回了顧全武,用來換回秦裴。
十一月,韓全誨等劫持唐昭宗到鳳翔。
朱全忠獲取華州。
韓全誨等聽說朱全忠将要到來,命令李繼誨、李彥弼等領兵劫持唐昭宗,請求到鳳翔避難。
唐昭宗秘密下诏對崔胤說:“我為了祖廟社稷的大計,勢必西去鳳翔,卿等隻管向東行吧。
” 這一天打開延英殿,韓全誨等宦官又在皇帝身旁侍立,一同商議政事。
李繼筠派兵搶掠内庫的珍寶财物禮器等,韓全誨派人秘密将宗室各王、宮人先行送往鳳翔。
朱全忠到達河中,上表請求皇帝到東都洛陽,京師長安大為恐慌。
唐昭宗派宦官召見朝中百官,這些官員都推辭不來。
全誨等陳兵殿前,言于上曰:“全忠欲劫天子幸洛陽,求傳禅,臣等請奉陛下幸鳳翔,收兵拒之。
”上不許,拔劍登乞巧樓。
全誨等逼上下樓,李彥弼即于禦院縱火,上不得已,與後妃、諸王百餘人皆上馬恸哭而出。
李茂貞出迎,上下馬慰接之,遂入鳳翔。
全忠議引兵還,張浚說之曰:“韓建,茂貞之黨,不取之必為後患。
”乃引兵逼其城。
建單騎迎谒,全忠以建為忠武節度使,以兵送之。
車駕之在華州也,商賈輻湊,建重征之,得錢九百萬缗,至是,全忠盡取之。
是時京師無天子,行在無宰相,崔胤等列狀請朱全忠西迎車駕,全忠複書曰:“進則懼脅君之謗,退則懷負國之慚,然不敢不勉。
” 朱全忠引兵至鳳翔城東而還。
朱全忠至長安,宰相帥百官班迎。
至鳳翔,軍于城東,李茂貞登城謂曰:“天子避災,非臣下無禮,讒人誤公至此。
”全忠報曰:“韓全誨劫遷天子,今來問罪,迎扈還宮。
岐王苟不預謀,何煩陳谕?”上屢诏全忠還鎮,全忠乃拜表奉辭,移兵北趣邠州。
節度使李繼徽請降,複姓名楊崇本。
李茂貞以诏命征兵河東,李克用遣李嗣昭将五千騎趣晉州,與汴兵戰于平陽北,破之。
戎昭節度使馮行襲亦遣使聽命于全忠。
韓全誨遣中使二十餘人分道征兵,皆為所殺。
全誨又征兵于王建,建 韓全誨等在宮殿前陳列士兵,對唐昭宗說:“朱全忠想要劫持天子到洛陽,請求将皇位傳給他,臣等請求侍奉陛下到鳳翔避難,收集軍隊進行抗擊。
”唐昭宗不答應,拔劍登上乞巧樓。
韓全誨等逼迫唐昭宗下樓,李彥弼就在禦院放起火來,唐昭宗被逼無奈,與後妃、宗室各王一百多人都上馬一路痛哭着出宮了。
李茂貞出迎唐昭宗,唐昭宗下馬慰問迎接,遂入鳳翔。
朱全忠商議率軍隊回去,張浚勸說朱全忠說:“韓建是李茂貞的同黨,不攻取他一定會成為後患。
”朱全忠于是帶兵逼近華州。
韓建單人匹馬迎候拜谒,朱全忠任命韓建為忠武節度使,派兵護送他前去赴任。
唐昭宗在華州時,商賈都到這裡雲集,韓建對他們征收重稅,得到九百萬缗的錢财,到這時,朱全忠全部取為己有。
這時京城長安沒有天子,皇帝所到之處沒有宰相,崔胤等人列名署狀請求朱全忠西迎唐昭宗,朱全忠回信答複說:“前進擔心得到脅迫君王的謗毀,後退又深懷辜負國家的慚愧,然而我不敢不努力。
” 朱全忠率領軍隊到鳳翔城東而返回。
朱全忠到達長安,宰相率領朝中百官列班迎接。
朱全忠到達鳳翔,在城東駐紮,李茂貞登上城樓對朱全忠說:“天子避難到這裡,并非是臣下無
”镕複遣周式往說全忠,全忠喜,遣張存敬擊劉仁恭,拔瀛、景、莫三州。
馬殷取桂州。
靜江軍節度使劉士政遣副使陳可璠屯全義嶺以備馬殷,殷遣李瓊等将兵擊之。
可璠掠縣民耕牛宰犒軍,縣民怨之,為瓊鄉導以襲秦城,擒可璠,遂圍桂州,士政出降。
桂、宜、岩、柳、象五州皆降。
朱全忠遣兵攻定州,義武節度使王郜奔晉陽。
張存敬攻定州,王郜遣兵馬使王處直将兵數萬拒之。
處直請依城為栅,俟其師老而擊之。
孔目官梁汶曰:“昔幽、鎮合兵三十萬攻我,于時我軍不滿五千,一戰敗之。
今 九月,朝廷任命徐彥若為清海節度使。
崔胤因為徐彥若的官位在自己之上,厭惡他,徐彥若也自求離開朝廷。
當時藩鎮都被強臣占據,隻有嗣薛王李知柔在廣州,于是請求代替他。
崔遠罷相,朝廷任命裴贽為同平章事。
朱全忠攻打鎮州。
朱全忠認為王镕與李克用相互勾結,就讨伐他,王镕害怕了,派判官周式到朱全忠那裡請和,說:“鎮州緊靠太原,處于被侵擾施暴的困境,王公與李克用連和,乃是為了百姓。
現在您如果能為百姓除害,那天下有誰不聽命于您呢?如果隻是窮兵黩武,則鎮州雖小,但城堅糧足,您雖有十萬之衆,也不容易攻克。
”朱全忠笑着說:“和您開玩笑罷了。
”于是派使者去見王镕,王镕以他的兒子為人質,朱全忠領兵回去了。
朱全忠攻取瀛州、景州、莫州。
成德判官張澤對王镕說:“河東軍是強勁的敵人,現在雖然有朱全忠的支援,就像是家中失了火,怎能等待遠處的水來救呢?那幽州、滄州、易州、定州仍然依附河東的李克用,我們不如說服朱全忠乘勝将他們一起降服,讓河北各鎮合而為一,就可以制服河東的軍事力量了。
”王镕又派周式去遊說朱全忠,朱全忠喜悅,派張存敬去攻擊劉仁恭,攻克瀛州、景州、莫州。
馬殷攻取桂州。
靜江軍節度使劉士政派遣副使陳可璠駐紮在全義嶺以防備馬殷,馬殷派遣李瓊等人帶領軍隊攻擊他們。
陳可璠搶掠縣裡百姓的耕牛宰殺了犒勞軍隊,縣中百姓怨恨他,替李瓊當向導去襲擊秦城,擒獲了陳可璠,遂圍困桂州,劉士政出城投降。
桂州、宜州、岩州、柳州、象州五州都投降了。
朱全忠派遣軍隊攻打定州,義武節度使王郜逃奔晉陽。
張存敬攻打定州,王郜派遣兵馬使王處直帶領數萬軍隊抗擊。
王處直請求依城構築栅欄,等到張存敬的軍隊疲憊懈怠時再攻擊他。
孔目官梁汶說:“從前幽州、鎮州會合三十萬人馬攻打我們,那時我們的軍隊不足五千人,一戰就打敗了他們。
現在 存敬兵不過三萬,我軍十倍于昔,奈何示怯,欲依城自固乎?”郜乃遣處直逆戰,大敗,郜奔晉陽,軍中推處直為留後。
存敬進圍定州,朱全忠至城下,處直登城呼曰:“本道事朝廷盡忠,于公未嘗相犯,何為見攻?”全忠曰:“何故附河東?”對曰:“封疆密迩,且婚姻也,今請改圖。
”全忠許之。
處直以缯帛十萬犒師,全忠乃還,仍為處直表求節钺。
劉仁恭遣其子守光将兵救定州,全忠遣張存敬襲之,殺六萬餘人。
由是,河北諸鎮皆服于全忠。
十一月,中尉劉季述等幽上于少陽院,而立太子裕。
自宋道弼、景務修死,宦官皆懼。
中尉劉季述、王仲先,樞密王彥範、薛齊偓等,陰相與謀曰:“主上輕佻變詐,難奉事,專聽任南司官,吾輩終罹其禍。
不若奉立太子,引岐、華兵控制諸藩,誰能害我哉!” 至是,上獵苑中,夜醉歸,手殺黃門侍女數人。
明旦,日加辰巳,宮門不開,季述帥禁兵千人破門而入,具得其狀。
出謂崔胤曰:“主上所為如是,豈可理天下?廢昏立明,自古有之,為社稷大計,非不順也。
”胤不敢違,季述召百官,陳兵殿庭,作胤等狀請太子監國,胤及百官皆署之。
将士大呼入思政殿,上驚起,季述等出狀白之曰:“此非臣等所為,皆南司衆情不可遏也。
”即扶上與何後同辇,嫔禦才十餘人,适少陽院。
季述以銀檛畫地數上曰:“某時某事 張存敬的軍隊不過三萬人,我們的軍隊是從前的十倍,為什麼要向敵人表示怯弱,難道是要依城自行固守嗎?”王郜于是派王處直前去迎戰,大敗而歸,王郜逃往晉陽,軍中推舉王處直為留後。
張存敬進而圍攻定州,朱全忠到達城下,王處直登上城頭大呼說:“本道奉事朝廷盡了忠心,對于您也不曾有過冒犯,為什麼要攻打我們?”朱全忠說:“你們為什麼依附河東李克用?”王處直回答說:“管轄的地界緊挨着,并且有婚姻關系,現在請讓我們改變主意。
”朱全忠應允了。
王處直用十萬缯帛犒勞朱全忠的軍隊,朱全忠于是撤軍,還為王處直上表請求節度使的節钺。
劉仁恭派遣他的兒子劉守光帶領人馬去救援定州,朱全忠派遣張存敬襲擊他,斬殺六萬多人。
從此以後,河北各鎮都服從了朱全忠。
十一月,中尉劉季述等在少陽院囚禁了唐昭宗,擁立太子李裕為帝。
自從宋道弼、景務修死後,宦官們都很恐懼。
中尉劉季述、王仲先,樞密王彥範、薛齊偓等,私下相互謀劃說:“當今皇上輕浮不莊重而多機變欺詐,難于侍奉,專門聽信南司官員的話,我們這些人終究要遭受禍害。
不如擁立太子為皇帝,招引岐州、華州的軍隊控制各個藩鎮,誰還能加害我們呢?” 到了這天,唐昭宗到禁苑中打獵,夜裡醉酒還宮,親手殺死宦官、侍女數人。
第二天早晨已經是辰巳時分了,宮門沒有打開,劉季述率領宮中警衛一千人破門而入,獲得了全部情狀。
劉季述出宮對崔胤說:“皇上幹出這樣的事情,豈可治理天下?廢除昏君擁立明主,自古就有,這是為了國家大計,并不是叛逆。
”崔胤不敢違抗,劉季述召來百官,在宮殿庭院中陳列士兵,起草崔胤等請太子監國的聯名狀,崔胤與百官都署了名。
将領士兵大聲呼喊進入思政殿,唐昭宗驚慌而起,劉季述等人拿出聯名狀禀告他說:“這不是臣等所作所為,都是南司官員群情不可阻止下發生的。
”就扶持唐昭宗與何皇後同乘一辇,與嫔妃十多個人到少陽院。
劉季述用銀檛畫地,數落唐昭宗說:“某天有某事 汝不從我言,其罪一也。
”如此數十不止。
乃手鎖其門,熔鐵固之,遣兵圍之,穴牆以通飲食。
上求錢帛紙筆皆不與,公主、嫔禦無衣衾,号哭聞于外。
季述迎太子入宮,矯诏立之,以上為太上皇,加百官爵秩,将士優賞。
凡宮人左右為上所寵信者,皆榜殺之。
崔胤密緻書朱全忠,使興兵圖反正。
進士李愚客遊華州,上韓建書曰:“明公居近關重鎮,君父幽辱,坐視兇逆而忘勤王之舉,仆所未谕也。
一朝山東侯伯唱義連衡,鼓行而西,明公欲求自安,其可得乎?不如馳檄四方,谕以逆順,軍聲一振則元兇破膽,旬浃之間,二豎之首傳于天下,計無便于此者。
”建雖不能用,厚待之,愚堅辭而去。
全忠在定州,聞亂而還。
季述遣其養子希度詣全忠,許以唐社稷輸之,全忠猶豫未決。
副使李振獨曰:“王室有難,霸者之資也。
公為唐桓、文,安危所屬,宦豎囚廢天子不能讨,何以複令諸侯?且幼主位定,則天下之權盡歸宦官矣。
”全忠大悟,即囚希度,遣親吏蔣玄晖如京師,與崔胤謀之。
辛酉(901) 天複元年 春正月朔,神策指揮使孫德昭等讨劉季述等,皆伏誅。
上複于位,黜太子裕為德王。
神策指揮使孫德昭自季述等廢立,常憤惋不平。
崔胤聞之,遣判官石戬說之曰:“今反者獨季述、仲先耳,公誠能 你不聽我的話,這是一大罪過。
”如此數落了數十條不止。
劉季述于是親手鎖上了少陽院的門,熔化鐵水将鎖灌實,派遣士兵圍住,将牆打洞用來傳遞飲食。
唐昭宗索要錢帛、紙筆都不給,公主、嫔妃等沒有衣被,号哭聲傳到了宮殿以外。
劉季述迎接太子入宮,假傳唐昭宗的诏書立太子為帝,以唐昭宗為太上皇,加封百官爵秩,參與的将士受到優厚的賞賜。
凡是唐昭宗所寵愛信任的宮人、侍臣等,都被用棍子打死。
崔胤秘密通書信給朱全忠,讓他發兵入朝恢複唐昭宗的皇位。
進士李愚客居華州,給韓建上書說:“明公您居守臨近潼關的重鎮,皇上被囚禁受辱,坐視兇惡叛亂而忘記了出兵救助王室,我實在不能理解。
有一天山東侯伯舉義聯合,鳴鼓發兵向西行進,明公您要求自我安定,還能得到嗎?不如向四方發布檄文,使他們知道逆順的分别,軍隊聲威一振,首惡元兇就會喪膽,十天左右,兩個宦官的首級将傳遞于天下,沒有比這更為便當的計策了。
”韓建雖然不能采納這個計策,卻給李愚優厚的待遇,李愚堅決辭别而去。
朱全忠在定州,聽到京城變亂就返回鎮所。
劉季述派遣他的義子劉希度去見朱全忠,許諾将大唐天下奉獻給他,朱全忠猶豫不決。
副使李振獨說:“王室有難,正是成就霸業的資本。
您是大唐的齊桓公、晉文公,身系國家的安危,宦官豎子囚禁廢立天子卻不能讨伐,用什麼再号令諸侯呢?況且幼主的帝位一定,那麼國家的大權就全歸宦官了。
”朱全忠大為醒悟,當即囚禁了劉希度,派遣心腹官吏蔣玄晖到京師長安,與崔胤謀劃。
辛酉(901) 唐昭宗天複元年 春正月初一,神策指揮使孫德昭等人讨伐劉季述等,都被誅殺。
唐昭宗複位,廢黜太子李裕為德王。
神策指揮使孫德昭自從劉季述等人廢唐昭宗而立太子後,常常感到憤恨惋惜心中不平。
崔胤聽說後,派遣判官石戬勸導孫德昭說:“現在謀逆造反的人隻有劉季述、王仲先罷了,您真能 誅此二人,迎上皇複位,則富貴窮一時,忠義流千古。
苟狐疑不決,則功落他人之手矣。
”德昭曰:“相公有命,不敢愛死。
”遂結右軍都将董彥弼、周承誨,謀以除夜伏兵安福門外以俟之。
正旦,仲先入朝,德昭擒斬之。
馳詣少陽院,叩門呼曰:“逆賊已誅,請陛下出勞将士!”何後不信,曰:“果爾,以其首來。
”德昭獻其首,上乃與後毀扉而出,崔胤迎上禦長樂門樓,帥百官稱賀。
周承誨擒劉季述、王彥範繼至,方诘責,已為亂梃所斃。
薛齊偓赴井死,出而斬之。
滅四人之族,并誅其黨二十餘人。
上曰:“裕幼弱,非其罪。
”黜為德王。
賜孫德昭姓名李繼昭,承誨姓名李繼誨,彥弼亦賜姓,皆以使相留宿衛,賞賜傾府庫,時人謂之“三使相”。
上寵待胤益厚,朱全忠由是亦益重李振。
進朱全忠爵為東平王,李茂貞為岐王。
以韓全誨、張彥弘為中尉,袁易簡、周敬容為樞密使。
敕:“近年宰臣延英奏事,樞密使侍側,争論紛然,桡權亂政。
自今并依大中舊制,俟宰相奏事畢,方得升殿承受公事。
” 崔胤、陸扆上言:“禍亂之興,皆由中官典兵。
乞令胤主左軍,扆主右軍,則諸侯不敢侵陵,王室尊矣。
”上召李繼昭等謀之,皆曰:“臣等累世在軍中,未聞書生為軍主。
若屬南司,必多所變更,不若歸之北司為便。
”于是複以宦者為中尉,又征前樞密使嚴遵美為兩軍中尉觀軍容處置使,遵美曰:“一軍猶不可為,況兩軍乎!”固辭不起。
誅殺這兩個人,迎候太上皇複位,就會富貴窮極一時,忠義流傳千古。
如果猶疑不決,那麼大功就會落到别人手中了。
”孫德昭說:“相公您有命令,我不敢惜死。
”于是結交右軍都将董彥弼、周承誨,計劃在除夕夜裡伏兵安福門外伺機行事。
元旦早晨,王仲先入朝,孫德昭擒獲斬殺了他。
快馬奔赴少陽院,叩門大呼說:“叛逆賊寇已被誅殺,請陛下出來慰勞将士!”何皇後不信,說:“如果真是如此,拿他的首級來。
”孫德昭獻上王仲先的首級,唐昭宗與何皇後才将宮門毀壞出來,崔胤迎接唐昭宗到長樂門樓,率領朝中百官拜見慶賀。
周承誨擒獲劉季述、王彥範随後趕到,正要诘問斥責,已被亂棍打死了。
薛齊偓跳井而死,撈出被斬首。
殺了四個人的全族人,并且誅殺了他們的黨羽二十多人。
唐昭宗說:“李裕幼小懦弱,并非他的罪過。
”将他廢黜為德王。
賜孫德昭姓名李繼昭,賜周承誨姓名李繼誨,董彥弼也賜姓李,都以節度使或宰相的官職留在宮中直宿警衛,并盡國庫所有賞賜他們,當時人稱他們是“三使相”。
唐昭宗寵信崔胤,待他更為優厚,朱全忠從此也更加敬重李振。
朝廷晉升朱全忠的爵位為東平王,李茂貞為岐王。
朝廷任命韓全誨、張彥弘為中尉,任命袁易簡、周敬容為樞密使。
唐昭宗頒布敕書道:“近年來宰臣在延英殿奏陳事務,樞密使在旁侍立,争論不休,攪亂權力,混亂政治。
從今以後都依照大中年間的舊規矩,等候宰相奏事完畢,樞密使才能進殿接受公事。
” 崔胤、陸扆向唐昭宗進言說:“禍亂的發生,都是由于宦官主管軍隊。
請求皇上讓崔胤主管左軍,讓陸扆主管右軍,諸侯就不敢侵犯欺侮,朝廷就尊崇了。
”唐昭宗召來李繼昭等人商議,都說:“臣等幾輩子在軍中任職,沒聽說讓書生擔任軍隊主帥的。
如果将軍隊隸屬于南司,一定會有許多變更,不如将軍隊還是歸北司統管便利。
”于是朝廷仍然讓宦官為中尉,又征召前樞密使嚴遵美為兩軍中尉觀軍容處置使,嚴遵美說:“一軍尚且不能掌管,何況兩軍呢?”堅決辭謝不出。
胤以宦官終為肘腋之患,欲以外兵制之。
會李茂貞入朝,胤諷茂貞留兵宿衛,以假子繼筠将之。
谏議大夫韓偓以為不可,曰:“留此兵則家國兩危,不留則家國兩安。
”胤不從。
二月,朱全忠取河中、晉、绛等州,執王珂以歸,殺之。
朱全忠既服河北,欲取河中以制河東,遣張存敬将兵三萬襲之,而自以中軍繼其後。
晉、绛不意其至,皆降,全忠留兵守之,以扼河東援兵之路。
珂告急于李克用,克用兵不得進,報曰:“不若舉族歸朝。
”珂又遺李茂貞書,言:“天子诏藩鎮無得相攻,今朱公不顧诏命,首興兵相加。
河中若亡,則同、華、邠、岐俱不自保,天子神器拱手授人矣。
公宜亟帥關中諸鎮兵固守潼關,赴救河中。
關中安危,國祚修短,系公此舉。
”茂貞不報。
存敬圍河中,王珂欲奔京師,而人情離貳,不複能出,遂請降。
全忠馳赴之,至虞鄉,哭重榮墓盡哀,河中人皆悅。
珂欲面縛,全忠止之曰:“太師舅之恩何可忘,若郎君如此,使仆異日何以見舅于九泉!”乃以常禮出迎。
全忠表張存敬為留後,珂舉族遷于大梁。
後全忠竟殺之。
以王溥、裴樞同平章事。
三月,朱全忠遣兵攻河東,取沁、澤、潞、遼等州。
李克用遣使請好于全忠,全忠忿其書辭蹇傲,遣氏叔琮等分道攻之,沁、澤、潞、遼等州皆降。
别将白奉國會 崔胤認為宦官終究是身邊的禍患,想要用藩鎮的軍隊制衡他們。
正好李茂貞入朝,崔胤就婉言勸說李茂貞留下軍隊充任皇宮的宿值警衛,由李茂貞的義子李繼筠掌管。
谏議大夫韓偓認為不可以,說:“留這些軍隊,家庭與國家都有危險,不留這些軍隊,家庭和國家都會平安。
”崔胤不聽從。
二月,朱全忠攻取河中與晉州、绛州等地,擒拿王珂歸來,殺死了他。
朱全忠降服河北以後,想攻取河中用來控制河東,就派遣張存敬帶領三萬人馬襲擊河中,親自統率中軍随後而至。
晉州、绛州沒有料到朱全忠軍隊的到來,都投降了,朱全忠留下軍隊守衛,用來阻遏河東軍隊的入援道路。
王珂向李克用告急,李克用的軍隊不能前進,回答說:“你們不如全家都回到朝廷來。
”王珂又寫信給李茂貞,說:“天子下诏各藩鎮不能相互攻打,現在朱公不顧天子的诏令,首先發兵攻打我。
河中若喪失,那麼同州、華州、邠州、岐州都不能自保,大唐的政權就要拱手送給朱全忠了。
您應當趕緊率領關中各鎮的軍隊,堅決守衛住潼關,前往救援河中。
關中的安危、國家命運的長短,全都依仗您的這番舉動了。
”李茂貞沒有答複。
張存敬圍攻河中,王珂想要奔往京師長安,但因人情離散,不再能逃出包圍了,于是請求投降。
朱全忠奔往河中受降,到達虞鄉,在王珂父親王重榮的墓前哭奠,很哀痛,河中的人都很喜悅。
王珂準備反綁雙手出城投降,朱全忠制止他說:“太師舅父的恩情怎能忘記,公子若如此行事,讓我日後在九泉之下如何拜見舅父呢!”王珂于是用常禮出城迎候。
朱全忠上表請求任命張存敬為留後,王珂全家族遷移到大梁。
後來,朱全忠還是殺死了王珂。
朝廷任命王溥、裴樞為同平章事。
三月,朱全忠派遣軍隊進攻河東軍隊,攻取沁、澤、潞、遼等州。
李克用遣使向朱全忠請和,朱全忠氣李克用書信傲慢,派氏叔琮等分路進攻,沁、澤、潞、遼等州都投降了。
别将白奉國會合 成德兵自井陉入,拔承天。
叔琮等兵抵晉陽城下,克用登城備禦,不遑飲食。
時大雨積旬,刍糧不給,士卒瘧利,全忠乃召兵還,周德威、李嗣昭以精騎蹑之,殺獲甚衆。
夏五月,以朱全忠為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節度使。
全忠奏乞除河中節度使,而諷吏民請己為帥。
李茂貞入朝。
初,楊複恭借度支賣曲之利一年以贍軍,而不複歸。
至是,崔胤欲抑宦官,罷之,令酤者自造而月輸錢度支,并近鎮亦禁之。
李茂貞惜其利,表乞入朝論奏,韓全誨請許之。
茂貞至京師,全誨深與相結,崔胤始懼,益厚朱全忠而與茂貞為仇敵矣。
六月,解崔胤鹽鐵使。
上之返正也,中書舍人令狐渙、給事中韓偓皆預其謀,故擢為翰林學士。
時上悉以軍國事委崔胤,宦官側目,胤欲盡除之。
韓偓曰:“事禁太甚,此輩亦不可全無,恐其黨迫切,更生他變。
”胤不從,上獨召偓問之,對曰:“東内之難,敕使誰非同惡,處之當在正旦,今已失其時矣。
”上曰:“當是時,卿何不為崔胤言之?”對曰:“陛下诏書雲&lsquo四家之外餘無所問&rsquo,夫人主所重,莫大于信,既下此诏,則守之宜堅,若複戮一人,則人人懼死矣。
然後來所去已為不少,此其所以恟恟不安也。
今不若擇其尤無良者數人,明示其 成德軍隊從井陉口攻入,攻克承天。
氏叔琮等軍隊攻到晉陽城下,李克用登城戒備守禦,顧不上飲水吃飯。
當時連續下了十幾天大雨,朱全忠軍隊的糧草供給發生問題,士兵患瘧疾、痢疾的很多,朱全忠于是召回軍隊,河東的将領周德威、李嗣昭率領精銳騎兵追擊,殺傷俘獲了很多汴州軍人。
夏五月,朝廷任命朱全忠為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節度使。
朱全忠奏請任命河中節度使,并暗示官吏百姓籲請自己為主帥。
李茂貞入朝。
起初,楊複恭借用度支賣酒曲一年的利潤,用來補給軍隊的用度,卻沒有歸還。
到這時,崔胤想要裁抑宦官,撤銷了這一舉措,讓釀酒者自造而每月向度支繳納錢利,連同附近各藩鎮的專賣權也禁止了。
李茂貞舍不得這項收益,上表請求入朝讨論這件事,韓全誨請求允許他入朝。
李茂貞到達京師長安,韓全誨與他深相勾結,崔胤這才開始感到恐懼,更加厚交朱全忠而與李茂貞成了仇敵。
六月,朝廷解除崔胤鹽鐵使的職務。
唐昭宗恢複帝位,中書舍人令狐渙、給事中韓偓都參與了這一謀劃,都被擢升為翰林學士。
當時唐昭宗将軍事國務都委任給崔胤處理,宦官甚是惱怒,崔胤想要将宦官全部除掉。
韓偓說:“事情不能做得太過分,宦官這些人也不能全沒有,擔心這些人被逼迫得太緊,再生出其他變故。
”崔胤沒有聽從,唐昭宗隻召來韓偓詢問這件事,韓偓回答說:“東宮的事變,這些人哪一個不是一樣的惡人,應當在元旦誅殺劉季述時就一同處置了他們,現在已失去時機了。
”唐昭宗說:“當時,你為什麼不向崔胤說呢?”韓偓回答說:“陛下的诏書說&lsquo劉季述等四人以外,其餘一個人也不追究&rsquo,對于君主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信用,既然已經頒下這樣的诏書,就應當堅決遵守,如果再殺死一個人,就會人人自危了。
然而後來又除去的人已經不少了,這是他們所以恐懼不能安甯的原因。
現在不如挑選他們中間特别壞的幾個人,明白宣 罪,置之于法,然後撫谕其餘,擇其忠厚者,使為之長,有善則獎,有罪則懲,則鹹自安矣。
此曹在公私者以萬數,豈可盡誅邪!夫帝王之道,當以重厚鎮之,公正禦之,至于瑣細機巧,此機生則彼機應矣,終不能成大功,所謂理絲而棼之者也。
況今朝廷之權,散在四方,苟能先收此權,則事無不可為者矣。
”上深以為然,曰:“此事終以屬卿。
” 胤複請盡誅宦官,但以宮人掌内諸司事。
宦官乃求美女知書者數人,内之宮中,陰令诇察其事,盡得胤密謀,日夜謀所以去胤者。
時胤領三司,全誨等教禁軍對上喧噪,訴胤減損冬衣。
上不得已,解胤鹽鐵使。
時朱全忠、李茂貞各有挾天子令諸侯之意,胤知謀洩事急,遺全忠書稱被密诏,令全忠以兵迎車駕。
冬十月,朱全忠舉兵發大梁。
初,韓全誨等懼誅,謀以兵制上,乃與李繼昭、繼誨、彥弼及神策指揮使李繼筠深相結,繼昭獨不肯從。
他日,韓偓因對及之,上曰:“是不虛矣,令狐渙欲令朕召胤及全誨等于内殿,置酒和解之,何如?”對曰:“如此則彼兇悖益甚,獨有顯罪數人,速加竄逐,餘者許其自新,庶幾可息。
若一無所問,彼必知陛下心有所貯,益不自安,事終未了耳。
”上曰:“善。
”既而宦官自恃黨援已成,稍不遵敕旨,或使監軍、守陵,皆不行,上無如之何。
示他們的罪行,依法懲辦,然後安撫勸慰其餘的人,選擇他們中忠厚的人,擔任頭領,有善行就獎勵,有罪行就懲罰,那麼就全都相安無事了。
這些人在官府與私家的有數萬人,哪裡能全都殺死呢!帝王之道,應當用持重而敦厚安定他們,以公正無私駕馭他們,至于那些瑣細機巧的舉動,這邊運用那邊也會有對應之舉,終究不能成就大的功業,這就是所說的整理亂絲而更加紛亂了。
況且現在朝廷的大權,分散在四方藩鎮的手中,如果能先收回這些權力,那麼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幹的事情了。
”唐昭宗深深以這番話為是,說:“這些事終究要交給你辦理。
” 崔胤再次請求将宦官全部誅殺,隻用宮人掌管内廷各司的事務。
宦官于是找了幾個識字的美女,送入宮中,暗中叫她們刺探這件事,全部掌握了崔胤的秘密計劃,宦官們日夜謀劃如何除去崔胤。
當時崔胤兼任戶部、度支、鹽鐵三使司,韓全誨等人教唆禁軍向唐昭宗喧嘩叫鬧,申訴崔胤減少将士們的冬季衣裝。
唐昭宗不得已,解除了崔胤的鹽鐵使職務。
當時朱全忠、李茂貞各自都有挾持天子用來号令諸侯的用心,崔胤知道自己的計劃洩露形勢急迫,寫信給朱全忠聲稱奉有秘密诏書,命令朱全忠用軍隊迎接皇帝。
冬十月,朱全忠從大梁發兵。
起初,韓全誨等人擔心被誅殺,計劃用武力挾制唐昭宗,于是與李繼昭、李繼誨、李彥弼以及神策指揮使李繼筠互相緊密勾結,隻有李繼昭不肯依從。
一天,韓偓因奏對談到這幾人的事,唐昭宗說:“這事看來不假,令狐渙想叫朕召崔胤與韓全誨等人到内殿,設置酒宴使他們和解,怎麼樣?”韓偓回答說:“這樣做,韓全誨等人就更加兇惡狂妄了,隻有公開治幾個人的罪,迅速加以放逐,允許其餘的人悔過自新,事情也許還可以平息。
如果一個也不問罪,那些宦官必定知道陛下内心還有保留的隐情,更加不能自安,事情終究沒個了結。
”唐昭宗說:“好。
”不久,宦官自恃黨援已經結成,逐漸不遵行皇帝的诏令,有時讓他們去監軍、去守陵,都不聽從,唐昭宗毫無辦法。
朱全忠得崔胤書,自河中還大梁發兵。
上聞之,急召韓偓謂曰:“聞全忠欲來除君側之惡,大是盡忠,然須令與茂貞共其功,若兩帥交争,則事危矣。
卿語崔胤速飛書兩鎮,使合謀。
”又謂偓曰:“繼誨、彥弼輩驕橫益甚。
”對曰:“茲事失之于初。
當其立功之時,但應以官爵、田宅、金帛酬之,不應聽其出入禁中也。
且崔胤本留岐兵欲以制敕使也,今敕使、衛兵相與為一,汴兵若來,必與鬥于阙下,臣竊寒心。
”十月,全忠兵發大梁。
楊行密遣兵攻杭州,擒其将顧全武。
楊行密遣李神福等将兵取杭州,全武等列八寨以拒之。
神福聲言還師,所獲杭俘走還者皆不追。
暮遣羸兵先行,而伏兵青山,全武追之,伏發被擒。
錢镠聞之,驚泣曰:“喪我良将。
”既而久攻不拔,神福欲歸,恐為镠所邀,乃遣人守衛镠祖考丘壟,又使顧全武通家信。
镠遣使謝之,神福受其犒賂而還。
既而行密遣全武歸,以易秦裴。
十一月,韓全誨等劫帝如鳳翔。
朱全忠取華州。
韓全誨等聞全忠将至,令李繼誨、李彥弼等勒兵劫上,請幸鳳翔。
上密诏崔胤曰:“我為宗社大計,勢須西行,卿等但東行也。
” 是日開延英,全誨等複侍側,同議政事。
李繼筠遣兵掠内庫寶貨法物,全誨遣人密送諸王宮人先之鳳翔。
全忠至河中,表請車駕幸東都,京師大駭。
上遣中使召百官,皆辭不至。
朱全忠得到崔胤的書信,從河中返回大梁發兵。
唐昭宗聽到後,連忙召見韓偓對他說:“聽說朱全忠要來清除皇帝身邊的奸惡,是大大的盡忠之舉,但必須讓李茂貞與朱全忠分享這個功勞,如果兩個統帥相互争功,事情就危險了。
你對崔胤說迅速給兩鎮送去書信,讓他們一同計劃行動。
”唐昭宗又對韓偓說:“李繼誨、李彥弼等人更加驕橫不法了。
”韓偓回答說:“這件事開始已有失誤。
當他們立功時,隻應當用官爵、田宅、金銀布帛等酬勞,不應當聽任他們出入于内宮禁地。
況且崔胤留下岐州兵本來想要控制宦官的,現在宦官與衛兵相互結為一體,汴州人馬如果到來,必定會與岐州兵在宮前争鬥,臣私下裡失望痛心。
”十月,朱全忠從大梁發兵。
楊行密派遣軍隊攻打杭州,擒獲杭州的将領顧全武。
楊行密派遣李神福等率領軍隊攻打杭州,顧全武等人羅列八個營寨進行抗擊。
李神福聲稱要撤軍,所俘獲的杭州士兵逃回去都不追擊。
傍晚,李神福派老弱殘兵先行撤退,而在青山設下伏兵,顧全武追擊李神福,被伏兵擒拿。
錢镠聽到這件事,驚慌流淚說:“失去了我的良将。
”不久,李神福因為杭州久攻不克,想要回師,擔心被錢镠攔截阻擊,于是派人去守護錢镠祖先的墳墓,又讓顧全武與家中通書信。
錢镠派使者去緻謝,李神福接受了他的犒勞賄賂而回。
不久楊行密放回了顧全武,用來換回秦裴。
十一月,韓全誨等劫持唐昭宗到鳳翔。
朱全忠獲取華州。
韓全誨等聽說朱全忠将要到來,命令李繼誨、李彥弼等領兵劫持唐昭宗,請求到鳳翔避難。
唐昭宗秘密下诏對崔胤說:“我為了祖廟社稷的大計,勢必西去鳳翔,卿等隻管向東行吧。
” 這一天打開延英殿,韓全誨等宦官又在皇帝身旁侍立,一同商議政事。
李繼筠派兵搶掠内庫的珍寶财物禮器等,韓全誨派人秘密将宗室各王、宮人先行送往鳳翔。
朱全忠到達河中,上表請求皇帝到東都洛陽,京師長安大為恐慌。
唐昭宗派宦官召見朝中百官,這些官員都推辭不來。
全誨等陳兵殿前,言于上曰:“全忠欲劫天子幸洛陽,求傳禅,臣等請奉陛下幸鳳翔,收兵拒之。
”上不許,拔劍登乞巧樓。
全誨等逼上下樓,李彥弼即于禦院縱火,上不得已,與後妃、諸王百餘人皆上馬恸哭而出。
李茂貞出迎,上下馬慰接之,遂入鳳翔。
全忠議引兵還,張浚說之曰:“韓建,茂貞之黨,不取之必為後患。
”乃引兵逼其城。
建單騎迎谒,全忠以建為忠武節度使,以兵送之。
車駕之在華州也,商賈輻湊,建重征之,得錢九百萬缗,至是,全忠盡取之。
是時京師無天子,行在無宰相,崔胤等列狀請朱全忠西迎車駕,全忠複書曰:“進則懼脅君之謗,退則懷負國之慚,然不敢不勉。
” 朱全忠引兵至鳳翔城東而還。
朱全忠至長安,宰相帥百官班迎。
至鳳翔,軍于城東,李茂貞登城謂曰:“天子避災,非臣下無禮,讒人誤公至此。
”全忠報曰:“韓全誨劫遷天子,今來問罪,迎扈還宮。
岐王苟不預謀,何煩陳谕?”上屢诏全忠還鎮,全忠乃拜表奉辭,移兵北趣邠州。
節度使李繼徽請降,複姓名楊崇本。
李茂貞以诏命征兵河東,李克用遣李嗣昭将五千騎趣晉州,與汴兵戰于平陽北,破之。
戎昭節度使馮行襲亦遣使聽命于全忠。
韓全誨遣中使二十餘人分道征兵,皆為所殺。
全誨又征兵于王建,建 韓全誨等在宮殿前陳列士兵,對唐昭宗說:“朱全忠想要劫持天子到洛陽,請求将皇位傳給他,臣等請求侍奉陛下到鳳翔避難,收集軍隊進行抗擊。
”唐昭宗不答應,拔劍登上乞巧樓。
韓全誨等逼迫唐昭宗下樓,李彥弼就在禦院放起火來,唐昭宗被逼無奈,與後妃、宗室各王一百多人都上馬一路痛哭着出宮了。
李茂貞出迎唐昭宗,唐昭宗下馬慰問迎接,遂入鳳翔。
朱全忠商議率軍隊回去,張浚勸說朱全忠說:“韓建是李茂貞的同黨,不攻取他一定會成為後患。
”朱全忠于是帶兵逼近華州。
韓建單人匹馬迎候拜谒,朱全忠任命韓建為忠武節度使,派兵護送他前去赴任。
唐昭宗在華州時,商賈都到這裡雲集,韓建對他們征收重稅,得到九百萬缗的錢财,到這時,朱全忠全部取為己有。
這時京城長安沒有天子,皇帝所到之處沒有宰相,崔胤等人列名署狀請求朱全忠西迎唐昭宗,朱全忠回信答複說:“前進擔心得到脅迫君王的謗毀,後退又深懷辜負國家的慚愧,然而我不敢不努力。
” 朱全忠率領軍隊到鳳翔城東而返回。
朱全忠到達長安,宰相率領朝中百官列班迎接。
朱全忠到達鳳翔,在城東駐紮,李茂貞登上城樓對朱全忠說:“天子避難到這裡,并非是臣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