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三

關燈
起丁巳(897)唐昭宗乾甯四年,盡丙寅(906)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凡十年。

     丁巳(897) 乾甯四年 春正月,诏罷諸王所領兵及殿後四軍。

     韓建奏:“睦、濟、韶、通、彭、韓、儀、陳八王謀殺臣,劫車駕幸河中。

    ”上大驚,召建谕之,建稱疾不入。

    令諸王詣建自陳,建不之見。

    表請:“勒歸十六宅,妙選師傅,教以詩書,不令典兵預政。

    ”上不得已,诏諸王所領軍士并縱歸田裡。

    建又奏:“所置殿後四軍,顯有厚薄偏黨,乞皆罷遣。

    ”诏亦從之,于是天子之親軍盡矣。

    捧日都頭李筠,石門扈從功第一,建複奏斬之。

     立德王裕為皇太子。

     建既幽諸王于别第,上意不悅,乃奏請立德王為太子,欲以解之。

     朱全忠克郓州,執朱瑄。

    進襲兖州,克之。

    朱瑾奔淮南。

     龐師古、葛從周并兵攻郓州,朱瑄兵少食盡,不複出戰,但引水為深壕以自固。

    師古等為浮梁夜濟,瑄棄城走,野人執之以獻。

     全忠入郓州,以龐師古為天平留後。

     朱瑾留大将康懷貞守兖州,自與河東将史俨、李承嗣 丁巳(897) 唐昭宗乾甯四年 春正月,朝廷下诏撤銷宗室各王所領兵及殿後四軍。

     韓建向朝廷上奏說:“睦、濟、韶、通、彭、韓、儀、陳八王圖謀殺害臣,劫持皇上到河中去。

    ”唐昭宗大為驚慌,召請韓建加以說明,韓建稱病拒不前往。

    唐昭宗又命令各王到韓建那裡去自行陳述,韓建沒有見他們。

    韓建上表請求:“命令各王回到十六宅,精心挑選師傅,教他們學習詩書,不要讓他們掌管軍隊幹預朝政。

    ”唐昭宗不得已,下诏命令各王所領的軍士全都解散遣回田間故裡。

    韓建又上奏:“所設置的殿後四軍,顯然有厚薄親疏之分,請求全部解散遣還。

    ”唐昭宗下诏又依從了他,在這時,皇帝的親軍全都裁撤了。

    捧日都頭李筠,在石門護衛唐昭宗功勞第一,韓建又奏請斬殺了他。

     唐昭宗立德王李裕為皇太子。

     韓建将宗室各王幽禁在别第後,唐昭宗心中不高興,于是上奏請求立德王為皇太子,想以此緩解事态。

     朱全忠攻克郓州,擒獲朱瑄。

    又進而襲擊攻下了兖州。

    朱瑾逃往淮南。

     龐師古、葛從周合兵攻打郓州,朱瑄兵力少糧食吃光了,不再出城應戰,隻引水灌滿深溝用來固守。

    龐師古等建造浮橋乘夜間越過壕溝,朱瑄放棄郓州逃走,鄉人抓獲了他交送葛從周。

     朱全忠進入郓州,任命龐師古為天平留後。

     朱瑾留下大将康懷貞守衛兖州,自己與河東将領史俨、李承嗣 掠徐境以給軍食。

    全忠遣從周将兵襲兖州,懷貞降,從周入兖州,獲瑾妻子,瑾及俨等帥其衆奔淮南。

     全忠納瑾之妻,引兵還。

    張夫人請見之,瑾妻拜,夫人答拜,且泣曰:“兖、郓與司空約為兄弟,以小故恨望,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

    他日汴州失守,吾亦如吾姒之今日乎!”全忠乃出瑾妻而斬瑄。

    于是郓、齊、曹、棣、兖、沂、密、徐、宿、陳、許、鄭、滑、濮皆入于全忠,惟王師範保淄青,亦服于全忠。

     淮南舊善水戰,不知騎射,及得河東、兖、郓兵,軍聲大振。

     王建遣華洪将兵攻東川。

     建更華洪姓名曰王宗滌。

     孫偓、朱樸罷。

     樸既秉政,所言皆不效,外議沸騰,故罷。

     張佶克邵州,擒蔣勳。

     三月,朱全忠以葛從周守兖州,朱友裕守郓州,龐師古守徐州。

     夏四月,遣使和解兩川。

     六月,貶王建為南州刺史,以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覃王嗣周為鳳翔節度使。

     王建将兵五萬攻東川,李茂貞表其罪,故貶之。

    徙茂貞鎮西川,覃王鎮鳳翔。

    建克梓州南寨,執其将李繼甯。

    宣谕使李洵至梓州,建指執旗者曰:“戰士之情,不可奪也。

    ”茂貞亦不受代,圍覃王于奉天。

    韓建移書茂貞,覃王乃得歸。

     秋八月,韓建、劉季述殺通王滋等十一人。

     到徐州境内搶掠以供給軍需糧食。

    朱全忠派遣葛從周率領軍隊襲擊兖州,康懷貞投降,葛從周進入兖州,拿獲朱瑾的妻兒,朱瑾與史俨等率領部下逃往淮南。

     朱全忠收納了朱瑾的妻子,率領軍隊歸來。

    朱全忠的妻子張夫人請見朱瑾的妻子,朱瑾的妻子行拜禮,張夫人答拜,并流淚說:“兖州、郓州與司空相約結為兄弟,因為小的緣故而産生怨恨,發動軍隊互相攻打,以緻讓我的姐姐受到這樣的侮辱。

    将來有一天汴州失守,我也要像我姐姐今天這樣了!”朱全忠于是放出朱瑾的妻子而斬殺了朱瑄。

    這時郓、齊、曹、棣、兖、沂、密、徐、宿、陳、許、鄭、滑、濮各州都歸屬了朱全忠,隻有王師範保有淄青一道,也服從了朱全忠。

     淮南的軍隊以往擅長于水戰,不熟悉騎馬射箭,等到楊行密得到河東、兖州、郓州的人馬,軍隊聲勢大振。

     王建派遣華洪率領軍隊進攻東川。

     王建将華洪姓名更改為王宗滌。

     孫偓、朱樸罷相。

     朱樸掌政以後,所許諾的都沒效驗,朝廷以外議論紛紛,所以被罷相。

     張佶攻克邵州,擒獲蔣勳。

     三月,朱全忠派葛從周守衛兖州,朱友裕守衛郓州,龐師吉守衛徐州。

     夏四月,朝廷派遣使者去勸說西川與東川和解。

     六月,朝廷貶谪王建為南州刺史,任命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任命覃王李嗣周為鳳翔節度使。

     王建率領五萬人馬攻打東川,李茂貞上表朝廷聲稱王建有罪,所以王建被貶谪。

    遷移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任命覃王李嗣周為鳳翔節度使。

    王建攻克梓州南寨,抓獲了南寨将領李繼甯。

    朝廷派宣谕使李洵到達梓州,王建指着手拿旗幟的兵士說:“戰士們的志向,不能強行奪去。

    ”李茂貞也不接受替代,在奉天将覃王李嗣周圍困。

    韓建給李茂貞送去書信,覃王李嗣周才得以歸還。

     秋八月,韓建、劉季述殺死通王李滋等十一人。

     韓建奏:“諸王罷兵,尚苞陰計,願陛下聖斷不疑,制于未亂。

    ”上不報,建乃與知樞密劉季述矯制發兵圍十六宅,諸王被發升屋,呼曰:“宅家救兒!”建盡殺之,以謀反聞。

     九月,李克用攻幽州,劉仁恭與戰,敗之。

     初,李克用取幽州,表劉仁恭為節度使,留戍兵及腹心将十人典其機要,租賦供軍之外,悉輸晉陽。

    及上幸華州,克用征兵于仁恭以入援,仁恭辭以契丹入寇,不出兵。

    克用移書責之,仁恭抵書慢罵,囚其使者。

    克用大怒,自将擊之,仁恭遣其将軍可及引兵逆戰。

    克用方飲酒,前鋒白:“賊至矣!”克用醉曰:“可及輩何足為敵!”亟命擊之。

    是日大霧,幽州将楊師侃伏兵于木瓜澗,河東兵大敗。

    克用醒而後知之,責諸将曰:“吾以醉廢事,汝曹何不力争?” 仁恭奏讨克用,诏不許。

    仁恭又遣使謝克用,克用複書,略曰:“公仗钺控兵,理民立法,擢士則欲其報德,選将則望彼酬恩。

    己尚不然,人何足信?仆料猜防出于骨肉,嫌忌生于屏帷。

    持幹将而不敢授人,捧盟盤而何辭著誓?” 冬十月,以韓建為鎮國匡國節度使。

     诏削奪李茂貞官爵姓名,發兵讨之。

    複以王建為西川節度使。

     王建克梓州,顧彥晖自殺。

     初,建與彥晖五十餘戰,蜀州刺史周德權言于建曰:“東川群盜多據州縣,彥晖皆啖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堅守 韓建上奏聲稱:“宗室各王被撤去兵權,仍然醞釀着陰謀詭計,希望陛下聖明果斷毫不遲疑,在沒有發生變亂以前采取行動。

    ”唐昭宗沒有答複,韓建與知樞密劉季述假托皇帝的诏命調軍隊包圍了十六宅,宗室各王披頭散發登上屋頂,呼喊說:“皇上救我們!”韓建将他們全部殺死,以謀反的罪名上奏朝廷。

     九月,李克用攻打幽州,劉仁恭與他交戰,被打敗。

     起初,李克用攻取幽州,上表朝廷請求任命劉仁恭為節度使,留下防守士兵和心腹将領十人掌管機要事務,幽州一帶的田租賦稅除供給軍需以外,全部送往晉陽。

    等到唐昭宗避難到達華州,李克用為入援朝廷向劉仁恭征發軍隊,劉仁恭以契丹人入侵為借口,沒有出兵。

    李克用寫信責備他,劉仁恭将信扔掉大肆謾罵,将李克用的使者囚禁。

    李克用大怒,親自率領人馬攻打劉仁恭,劉仁恭派遣手下将領單可及領兵迎戰。

    李克用正在飲酒,他的前鋒将領禀報:“賊寇到了!”李克用醉着說:“單可及這等人哪裡配得上與我作戰!”當即下令攻擊他。

    這一天有大霧,幽州的将領楊師侃将人馬埋伏在木瓜澗,把李克用的河東軍隊打得大敗。

    李克用酒醒後聽到失敗的消息,責怪各将領說:“我因酒醉耽誤了大事,你們為什麼不力争?” 劉仁恭上奏朝廷讨伐李克用,朝廷下诏不準許。

    劉仁恭又遣使向李克用謝罪,李克用回信,大略說:“您執掌節钺控制軍隊,治理百姓建立法度,提拔人才就希望他能夠報德,選擇将領就希望他能報恩。

    您自己還不能做到,對别人又怎能充分相信?我估計您會猜忌親人骨肉,對身邊的官員産生疑心。

    手持利劍卻不敢轉授他人,捧着盟誓的盤子又能講些什麼話發誓呢?” 冬十月,朝廷任命韓建為鎮國匡國節度使。

     朝廷下诏削奪李茂貞的官職和爵位以及姓名,發動軍隊讨伐他。

    再任命王建為西川節度使。

     王建攻克梓州,顧彥晖自殺。

     起初,王建與顧彥晖交戰了五十多次,蜀州刺史周德權對王建提建議說:“東川各夥強盜有很多占據着州縣,顧彥晖都用豐厚的利益籠絡他們,倚仗他們的救援,所以才能一直堅守梓州城 不下。

    若遣人谕賊帥以禍福,來者賞之以官,不服者威之以兵,則彼反為我用矣。

    ”建從之,彥晖勢益孤。

    至是,建攻梓州益急,彥晖自殺,建入梓州,城中兵尚七萬人。

    建以王宗滌為留後。

     朱全忠擊楊行密,戰于清口,全忠大敗。

     朱全忠既得兖、郓,甲兵益盛,乃大舉擊楊行密,遣龐師古壁清口,葛從周壁安豐。

    全忠自将屯宿州。

    行密與朱瑾将兵三萬拒之。

    師古營于清口,或曰:“營地污下,不可久處。

    ”不聽。

    朱瑾壅淮上流,欲灌之。

    或以告,師古以為惑衆,斬之。

    瑾以五千騎潛渡,趣其中軍,士卒倉黃拒戰,淮水大至,汴軍駭亂。

    行密引大軍夾攻之,汴軍大敗,斬師古,從周奔還。

    行密、瑾乘勝追擊之,殺溺殆盡,還者不滿千人。

    全忠亦奔還。

     行密大會諸将,謂副使李承嗣曰:“始吾欲先趣壽州,副使雲不如先向清口,師古敗,從周自走。

    今果如所料。

    ”賞之錢萬缗,表領鎮海節度。

    行密待承嗣、史俨甚厚,第舍、姬妾鹹選其尤者賜之,故二人皆為行密盡力,屢立功。

    行密由是遂保據江淮,全忠不能與之争。

     立淑妃何氏為皇後。

     十二月,威武節度使王潮卒。

     王潮以審知為觀察副使,有過猶加捶撻,審知無怨色。

    潮寝疾,舍其子而命審知知軍府事。

     南诏骠信舜化上書。

     不被我們攻克。

    如果派人向賊寇的頭目說明禍福利弊,歸順者賞給官職,不服從的就派軍隊威逼,這些人就反而為我所用了。

    ”王建聽從了,顧彥晖的勢力越發孤立。

    到這時,王建攻打梓州更加急迫,顧彥晖自殺,王建進入梓州,城中還有七萬名士兵。

    王建任命王宗滌為留後。

     朱全忠攻打楊行密,戰于清口,朱全忠大敗。

     朱全忠占據兖州、郓州以後,軍力更加強盛,于是大規模發兵攻打楊行密,派遣龐師古在清口安營紮寨,派遣葛從周在安豐安營紮寨。

    朱全忠親自領兵駐紮在宿州。

    楊行密與朱瑾帶領三萬人馬抵抗朱全忠。

    龐師古在清口駐紮,有人說:“這裡的營地低窪,不能久駐在此。

    ”龐師古沒有聽從。

    朱瑾堵塞淮水的上遊,想用水灌龐師古的軍隊。

    有人向龐師古報告,龐師古認為是造謠惑衆,殺了這個人。

    朱瑾用騎兵五千偷渡淮水,直搗龐師古的中軍,龐師古的士卒都在倉皇中應戰,淮水大肆湧來,朱全忠的汴州軍隊驚駭敗亂。

    楊行密帶領大軍夾攻汴州軍隊,将他們打得大敗,斬殺了龐師古,葛從周逃回。

    楊行密、朱瑾乘勝追擊他們,斬殺溺水,差不多死光了,歸還的士兵不足一千人。

    朱全忠也逃回去了。

     楊行密大會各将領,對副使李承嗣說:“開始我想先奔赴壽州,你說不如先奔赴清口,龐師古一敗,葛從周自然逃走。

    現在果然如你所料。

    ”賞給李承嗣一萬缗錢,上表朝廷讓他兼任鎮海節度使。

    楊行密對待李承嗣、史俨很優厚,房舍府第與美女姬妾都選擇最好的賞賜給他們,所以兩個人都為楊行密盡心盡力,屢立戰功。

    楊行密從此就能保衛占據江淮一帶,朱全忠難以與他争奪。

     立淑妃何氏為皇後。

     十二月,威武節度使王潮去世。

     王潮任命他的弟弟王審知為觀察副使,犯有過失,王潮還對他捶打懲罰,王審知沒有怨恨的神色。

    王潮卧病在床,舍棄他的兒子不用,而命王審知主持節度使司事宜。

     南诏骠信舜化向朝廷上書。

     南诏上書,朝廷欲以诏書報之,王建言:“小夷不足辱诏書,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

    ”從之。

     黎、雅間有淺蠻三部,歲賜缯帛,使觇南诏,而蠻反受南诏賂,诇成都虛實,陰與大将相表裡。

    節度使或失大将心,則教諸蠻紛擾。

    建絕其賜,斬押牙山行章以懲之,邛崃之南不置障戍,蠻亦不敢侵盜。

     貶張道古施州司戶。

     右拾遺張道古上疏言:“國家有五危、二亂。

    陛下登極十年,而曾不知為君馭臣之道,先朝封域日蹙幾盡。

    臣雖微賤,竊傷陛下朝廷社稷,始為奸臣所弄,終為賊臣所有也。

    ”上怒,貶之,仍下诏罪狀,宣示谏官。

     戊午(898) 光化元年 春正月,诏複李茂貞姓名官爵,罷諸道兵。

     以韓建為修宮阙使。

     初,李茂貞以數出兵救東川,不暇東逼乘輿,詐稱改過。

    又聞朱全忠營洛陽宮,累表迎駕,與建皆懼,請修複宮阙,奉上歸長安。

    诏以建為修宮阙使。

    建及茂貞皆緻書于李克用請和,仍乞丁匠助修宮室,克用許之。

     三月,以朱全忠為宣武宣義天平節度使。

     朱全忠遣副使韋震入奏,求兼鎮天平,朝廷未之許,震力争之,不得已從之。

     以馬殷知武安留後。

     南诏上書朝廷,朝廷想要作诏書答複他們,王建說:“南诏是小小的蕃夷,不值得朝廷向他們頒诏書,臣在西南坐鎮,他們必定不敢侵犯邊塞。

    ”朝廷聽從了。

     在黎州、雅州之間有三個接近漢界的蠻人部落,每年向他們贈送絹帛,讓他們監視南诏的行動,然而這三個部落也接受南诏的饋送,幫他們偵探成都的虛實,暗中與那裡的大将勾結串通。

    有的節度使失去大将的擁護,三個部落就指使各處蠻人紛起滋擾。

    王建斷絕了對三個部落的賞賜,斬殺了押牙山行章以示懲罰,邛崃關的南邊不設置要塞與兵卒,蠻人也不敢侵擾搶掠。

     朝廷貶谪張道古為施州司戶。

     右拾遺張道古上疏說:“國家有五大危機、兩大禍亂。

    陛下即位已經十年了,卻還不曾知道作為帝王駕馭群臣的方法,先朝開辟留下的疆土日益縮小差不多要全部喪失了。

    臣雖然低微下賤,私下傷心陛下的朝廷社稷,開始時聽憑奸臣的擺布,最終會被亂臣賊子所篡奪。

    ”唐昭宗惱怒,貶谪了張道古,還頒下诏書曆數張道古的罪狀,向谏官們宣示。

     戊午(898) 唐昭宗光化元年 春正月,朝廷下诏書恢複了李茂貞的姓名、官職和爵位,撤回各道讨伐李茂貞的軍隊。

     任命韓建為修宮阙使。

     起初,李茂貞因為幾次出兵救援東川,顧不上向東逼迫唐昭宗,假稱改過悔罪。

    他又聽說朱全忠營建洛陽的宮殿,并一再呈上表章迎候皇帝,與韓建都很恐懼,就請求修整恢複京師長安的宮殿,侍奉唐昭宗回歸長安。

    朝廷下诏任命韓建為修宮阙使。

    韓建與李茂貞都緻書李克用請求和解,還請求他派出人丁、工匠幫助整修宮室,李克用同意了。

     三月,朝廷任命朱全忠為宣武宣義天平節度使。

     朱全忠派遣副使韋震入朝啟奏,請求兼任天平節度使,朝廷沒有應允,韋震極力争求,朝廷不得已聽從了。

     朝廷任命馬殷主持武安留後事宜。

     時湖南管内多為群盜所據,殷得潭、邵二州而已。

     劉仁恭取滄、景、德州。

     義昌節度使盧彥威性殘虐,與仁恭争鹽利,仁恭遣其子守文将兵襲之,彥威奔汴州。

    仁恭遂取滄、景、德三州,以守文為留後,兵勢益盛,有并吞河朔之志。

    為守文請旌節,未許。

    會中使至範陽,仁恭語之曰:“旌節吾自有之,但欲得長安本色耳,何為見拒?”其悖慢如此。

     夏四月,朱全忠會幽州、魏博兵擊李克用,敗之,拔洺、邢、磁州。

     秋八月,車駕至長安。

     遣使宣慰河東、宣武。

     上欲藩鎮輯睦,以太子賓客張有孚為河東、汴州宣慰使,和解之。

    克用欲奉诏,全忠不從。

     九月,錢镠克蘇州。

     錢謬使顧全武攻蘇州,城中食盡,淮南所署刺史棄城走,獨秦裴守昆山不下。

    全武帥萬餘人攻之,裴屢出戰,複靳侮全武,全武怒,益兵攻城,引水灌之,城壞乃降,羸兵不滿百人。

    镠怒曰:“單弱如此,何敢久為旅拒?”對曰:“裴義不負楊公,今力屈而降耳。

    ”镠善其言,顧全武亦勸宥之。

    時人稱全武長者。

     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卒。

     軍中推其子紹威知留後。

     以王審知為威武節度使。

     冬十月,王珙殺前常州刺史王柷。

     當時湖南管轄境内有許多地方被幾夥盜賊所盤踞,馬殷隻得到潭州、邵州兩個州。

     劉仁恭攻取滄州、景州、德州。

     義昌節度使盧彥威性情殘忍暴虐,與劉仁恭争奪鹽利,劉仁恭派遣他的兒子劉守文帶領人馬襲擊盧彥威,盧彥威逃奔汴州。

    劉仁恭于是攻取了滄州、景州、德州三州,任用劉守文為留後,軍勢更盛,有了吞并黃河以北地域的企圖。

    劉仁恭向朝廷為劉守文請求節度使的旌旗節钺,朝廷沒有允許。

    正好朝中派出的宦官到達範陽,劉仁恭對他說:“節度使的旌旗節钺我本來就有,隻是想得到長安所發下正宗的罷了,為什麼拒絕我呢?”他的狂妄傲慢到了這種地步。

     夏四月,朱全忠會合幽州、魏博的人馬攻擊李克用,打敗了李克用,攻克洺州、邢州、磁州。

     秋八月,唐昭宗到達長安。

    朝廷派使者宣示慰問河東、宣武的人馬。

     唐昭宗想要讓各藩鎮和睦相處,就任命太子賓客張有孚為河東、汴州宣慰使,讓他給雙方調解。

    李克用想奉行诏命,朱全忠不服從。

     九月,錢镠攻克蘇州。

     錢镠讓顧全武攻打蘇州,蘇州城中糧食吃光了,淮南楊行密所委任的刺史棄城逃走,隻有秦裴堅守昆山沒有被打下。

    顧全武率一萬多人馬攻打昆山,秦裴多次出城迎戰,又戲弄侮辱顧全武,顧全武惱怒,增加兵力攻打昆山,引河水灌城,城被毀壞,秦裴才投降,疲弱的士兵不足一百人。

    錢镠發怒說:“這樣孤單弱小,為什麼敢長久與我抗拒?”秦裴回答說:“我秦裴講義氣不辜負楊公,現在是力量不足才投降。

    ”錢镠對他的這番話有好感,顧全武也勸錢镠寬恕他。

    當時的人稱呼顧全武為長者。

     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去世。

     軍營中推舉羅弘信的兒子羅紹威為留後。

     朝廷任命王審知為威武節度使。

     冬十月,王珙殺死前常州刺史王柷。

     柷性剛介,有時望,诏征之,時人以為且入相。

    過陝,節度使王珙延奉甚至,請叙子侄之禮,柷固辭,珙怒,使送者殺之,以覆舟聞,朝廷不敢诘。

     十一月,以羅紹威為魏博節度使。

     十二月,李罕之據潞州,朱全忠表為節度使。

     李克用之平王行瑜也,李罕之求帥邠甯,克用曰:“行瑜恃功邀君,故吾與公讨而誅之。

    昨破賊之日,吾首奏趣蘇文建赴鎮,今遽二三,朝野之論,必謂吾輩複如行瑜所為也,俟還鎮,當更為公論功耳。

    ”罕之不悅,複求小鎮養疾,克用亦不許,罕之郁郁。

    及昭義節度使薛志勤卒,罕之擅引澤州兵,夜入潞州據之。

    克用怒,遣人讓之,罕之遂請降于朱全忠。

    克用遣李嗣昭将兵讨之,嗣昭先取澤州,收罕之家屬送晉陽。

    全忠表罕之為昭義節度使。

     己未(899) 二年 春正月,崔胤罷,以陸扆同平章事。

     劉仁恭屠貝州。

    三月,朱全忠遣兵擊敗之,遂攻河東,大敗而還。

     仁恭發幽、滄等十二州兵十萬,欲兼河朔,攻拔貝州,城中萬餘戶盡屠之。

    由是諸城各堅守不下。

    仁恭進攻魏州,節度使羅紹威求救于朱全忠。

     全忠遣李思安将兵救魏,仁恭遣守文及單可及将精兵五萬擊之。

    思安伏兵,逆戰陽卻,守文逐之,伏發,大敗之,斬可及,殺獲三萬人,守文僅以身免。

    可及骁将也,燕軍由是喪氣。

     王柷性情剛正耿直,在當時有聲望,朝廷下诏征他入朝,當時人認為他即将拜相。

    經過陝州,節度使王珙迎接侍奉王柷十分周到,請求用子侄之禮拜見,王柷堅決推辭,王珙惱怒,指使送行的人殺了他,向朝廷啟奏因翻船而死,朝廷不敢追究。

     十一月,朝廷任命羅紹威為魏博節度使。

     十二月,李罕之占據潞州,朱全忠上表請求任命李罕之為節度使。

     李克用平定王行瑜後,李罕之向他謀求邠甯節度使的官職,李克用說:“王行瑜依仗有功勞而脅迫皇帝,所以我與您讨伐并将他殺死。

    日前擊破王行瑜時,我首先上奏朝廷催促蘇文建赴任邠甯節度使,現在立刻出爾反爾,朝廷内外的輿論,一定說我們這些人的所作所為也像王行瑜一樣,等到返回鎮所,當再為您論功行賞。

    ”李罕之不高興,又求賞賜一個小鎮養病,李克用也沒有應允,李罕之悶悶不樂。

    等到昭義節度使薛志勤去世,李罕之擅自帶領澤州的人馬,乘夜入據潞州。

    李克用惱怒,派人去責問他,李罕之于是向朱全忠請求投降。

    李克用派遣李嗣昭率人馬讨伐李罕之,李嗣昭先攻取澤州,捕獲李罕之的家屬送到晉陽。

    朱全忠上表請任命李罕之為昭義節度使。

     己未(899) 唐昭宗光化二年 春正月,崔胤罷相,朝廷任命陸扆為同平章事。

     劉仁恭在貝州大屠殺。

    三月,朱全忠派軍隊打敗了劉仁恭,于是進攻河東,被打得大敗而回。

     劉仁恭發動幽、滄等十二州的十萬兵力,想兼并黃河以北地區,攻克貝州,将城中的一萬多家都屠殺了。

    從此,各城都堅守沒有被攻破。

    劉仁恭進攻魏州,節度使羅紹威向朱全忠求援。

     朱全忠派遣李思安帶領人馬救援魏州,劉仁恭派遣劉守文和單可及帶領五萬精兵迎擊。

    李思安埋伏兵卒,交戰中假裝撤退,劉守文追趕他,伏兵發動,将劉仁恭的軍隊打得大敗,斬殺單可及,殺死擒獲了三萬人,劉守文本人僅僅免于一死。

    單可及是一員勇猛的将領,他死後燕軍元氣大傷。

     時葛從周将精騎已入魏州,仁恭攻館陶門,從周出顧,門者阖扉,死戰,仁恭複大敗,燒營而遁。

    仁恭自是不振,而全忠益橫矣。

     從周乘勢攻河東,拔承天軍,别将氏叔琮拔遼州,李克用遣周德威擊之。

     叔琮有骁将陳章,号陳夜叉,請于叔琮曰:“河東所恃者周楊五,請擒之,求一州為賞。

    ”克用聞之,以戒德威,德威曰:“彼大言耳。

    ”戰于洞渦,德威微服往挑戰,謂其屬曰:“汝見陳夜叉即走。

    ”章果逐之,德威奮鐵檛擊之,墜馬,生擒以獻。

    因擊叔琮,大破之,從周亦引還。

     夏六月,以丁會為昭義節度使。

     從朱全忠之請也。

     保義軍亂,殺節度使王珙。

     珙性猜忍,雖妻子親近常不自保。

    至是,為麾下所殺,推都将李璠為留後,都将朱簡複殺璠而代之,附于朱全忠,改名友謙,預于子侄。

     秋七月,馬殷拔道州。

     殷遣李唐攻道州,賊帥蔡結伏兵于隘,擊破之。

    唐曰:“蠻所恃者山林耳。

    ”乃因風燔林,光燭天地,群蠻驚遁。

    遂拔道州,擒結斬之。

     八月,李克用拔潞州。

     先是,克用遣李君慶圍潞州,朱全忠遣張存敬救之,君慶解圍去,克用誅君慶,以李嗣昭代之。

    李罕之死,全忠使賀德倫守潞州,嗣昭日以鐵騎環其城,捕刍牧者,附城三十 當時葛從周帶領精銳騎兵已進入魏州,劉仁恭攻打館陶門,葛從周出城查探,讓守門者關上城門,葛從周率軍拚死決戰,又将劉仁恭打得大敗,劉仁恭燒了營壘逃跑。

    從此以後,劉仁恭一蹶不振,而朱全忠更加驕橫了。

     葛從周乘勝進攻河東軍隊,攻克承天軍,别将氏叔琮攻克遼州,李克用派遣周德威抗擊。

     氏叔琮有一員勇猛的将領陳章,号稱陳夜叉,向氏叔琮請求說:“河東軍隊所恃仗的是周楊五,請讓我擒拿他,成功後賞給我一州。

    ”李克用聽到後,用來告誡周德威,周德威說:“那是他說大話罷了。

    ”雙方在洞渦交戰,周德威身穿便服前往挑戰,對他的屬将們說:“你們見到陳夜叉就跑。

    ”陳章果然追逐,周德威奮起鐵檛擊打他,陳章墜下馬來,被活捉獻給李克用。

    又乘勢攻打氏叔琮,将他打得大敗,葛從周也帶領軍隊撤回。

     夏六月,朝廷任命丁會為昭義節度使。

     這是朝廷順從朱全忠的請求。

     保義軍中發生變亂,殺死節度使王珙。

     王珙性情猜忌殘忍,即使是妻子兒女這樣的至親骨肉,也常常為自身的安危擔憂。

    到此時,王珙被部下将士所殺,軍中推舉都将李璠為留後,都将朱簡又殺死李璠取而代之,依附于朱全忠,更改姓名為朱友謙,列入朱全忠的子侄輩中。

     秋七月,馬殷攻克道州。

     馬殷派遣李唐攻打道州,賊寇的主帥蔡結在險要處設下伏兵,打敗了李唐。

    李唐說:“蠻人所仗恃的不過是山林罷了。

    ”于是借風力燒山林,天地間一片大火,蠻人都驚慌逃跑。

    李唐于是攻克道州,擒獲蔡結,斬殺了他。

     八月,李克用攻拔潞州。

     此前,李克用派遣李君慶圍攻潞州,朱全忠派遣張存敬救援,李君慶放棄圍攻而去,李克用誅殺李君慶,任用李嗣昭替代他。

    李罕之死後,朱全忠派賀德倫守衛潞州,李嗣昭每天派出騎兵環繞潞州城巡行,捕捉打草放牧的人,将靠近潞州城方圓三十 裡禾黍皆割之,德倫宵遁。

    克用表孟遷為留後。

     九月,以李茂貞為鳳翔、彰義節度使。

     庚申(900) 三年 春二月,李克用治晉陽城。

     李克用大治晉陽城塹,押牙劉延業谏曰:“大王聲振華夷,宜揚兵以嚴四境,不當近治城塹,損威望而啟寇心。

    ”克用謝之,賞以金帛。

     夏四月,朱全忠遣兵圍滄州。

     全忠遣葛從周将兵擊劉仁恭,拔德州,圍滄州。

    仁恭複遣使求救于河東,李克用遣周德威将五千騎以救之。

     六月,以崔胤同平章事,殺司空同平章事王抟。

     王抟明達有度量,時稱良相。

    上素疾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專橫,崔胤日與上謀去之。

    由是南北司益相憎疾,各結藩鎮以相傾。

    抟恐其緻亂,從容言于上曰:“人君當務明大體,無所偏私。

    宦官擅權之弊誰不知之,顧其勢未可猝除,宜俟多難漸平,以道消息。

    願陛下言勿輕洩以速奸變。

    ”胤聞之,谮抟為道弼輩外應,上疑之。

    及胤罷相,意抟排己,恨之,遺朱全忠書,使表論之。

    上不得已,召胤複相之,貶抟崖州司戶,流道弼驩州、務修愛州,皆賜自盡。

    于是胤專制朝政,勢震中外,宦官皆側目。

     秋七月,李克用遣兵攻邢、洺以救滄州,汴軍敗還。

     裡的田禾黍粟全部割光,賀德倫乘夜逃走。

    李克用上表朝廷請求任命孟遷為昭義留後。

     九月,朝廷任命李茂貞為鳳翔、彰義節度使。

     庚申(900) 唐昭宗光化三年 春二月,李克用修整晉陽城。

     李克用大規模整治晉陽的城牆溝塹,押牙劉延業勸告說:“大王的聲威震動華夏和四夷,應當派出軍隊整肅四方邊境,不應當修治眼前的城牆溝塹,損害自家的聲望而引發敵人的侵犯之心。

    ”李克用向他表示感謝,賞給他金銀布帛。

     夏四月,朱全忠派遣軍隊圍攻滄州。

     朱全忠派遣葛從周率領軍隊攻擊劉仁恭,攻克德州,圍攻滄州。

    劉仁恭又派遣使者向河東軍隊求援,李克用派遣周德威帶領五千騎兵去救援劉仁恭。

     六月,朝廷任命崔胤為同平章事,殺死司空同平章事王抟。

     王抟明白通達,寬宏大量,當時稱為良相。

    唐昭宗平常痛恨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專斷橫行,崔胤每天與唐昭宗謀劃除掉他們。

    因此南北兩司更加相互憎惡妒恨,各自勾結藩鎮勢力相互傾軋。

    王抟擔心這樣會導緻動亂,就從容不迫地向唐昭宗進言說:“當皇帝的一定要識大體,沒有偏情私心。

    宦官擅用職權的弊病誰不知道,隻是他們的勢力不可以迅速除掉,應當等待各種災難逐漸平息,通過正常渠道使他們各自安定。

    希望陛下不要輕易發話,以免加速奸邪小人的變亂。

    ”崔胤聽到後,誣蔑王抟是宋道弼等人的外應,唐昭宗對這番話有所懷疑。

    等到崔胤罷相,崔胤認為是王抟排斥自己,恨上了他,給朱全忠寫信,讓朱全忠呈上表章議論是非。

    唐昭宗迫不得已,召回崔胤再次任命他為宰相,貶谪王抟為崖州司戶,流放宋道弼到驩州,流放景務修到愛州,又賜三人自盡。

    在這時,崔胤在朝中專權,勢力威震朝野上下,宦官們都很惱怒。

     秋七月,李克用派兵攻打邢州、洺州,以救滄州,汴軍敗還。

     九月,以徐彥若為清海節度使。

     崔胤以彥若位在己上,惡之,彥若亦自求引去。

    時藩鎮皆為強臣所據,惟嗣薛王知柔在廣州,乃求代之。

     崔遠罷,以裴贽同平章事。

     朱全忠攻鎮州。

     朱全忠以王镕與李克用交通,伐之,镕懼,遣判官周式詣全忠請和,曰:“鎮州密迩太原,困于侵暴,王公與之連和,乃為百姓故也。

    今明公果能為人除害,則天下誰不聽命?若但窮威武,則鎮州雖小,城堅食足,明公雖有十萬之衆,未易攻也。

    ”全忠笑曰:“與公戲耳。

    ”乃遣使入見镕,镕以其子為質,全忠引還。

     朱全忠取瀛、景、莫州。

     成德判官張澤言于王镕曰:“河東勍敵也,今雖有朱氏之援,譬如火發于家,安能俟遠水乎?彼幽、滄、易、定猶附河東,不若說朱公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