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裕卒。
不久徐州果然發生了叛亂,亂軍驅逐了節度使李廓。
唐宣宗回想起鄭魯的話,于是提拔鄭魯為起居舍人,任命盧弘止為武甯節度使。
武甯士卒一向驕橫,其中銀刀都尤其嚴重,多次驅逐主帥。
盧弘止到達武甯,都虞候胡慶方又企圖作亂,盧弘止殺了胡慶方,安撫其餘的人,用忠義訓導他們,武甯軍府于是安定下來。
六月,唐宣宗任命張直方為盧龍節度使。
秋七月,唐朝攻克收複河、湟地區。
唐朝泾原節度使康季榮奪取原州及石門等六座關隘,靈武節度使朱叔明奪取長樂州,邠甯節度使張君緒奪取蕭關。
八月,改長樂州為威州。
河西、隴右地區百姓老幼一千多人來到長安,唐宣宗親自登上延喜門樓接見他們,河西、隴右人歡呼跳躍,脫下胡人服裝,戴上唐朝人的冠帶。
唐宣宗頒布诏書說:“招募百姓開墾耕種河西、隴右三州、七關的土地農田,官府五年免收租稅。
将領官吏有能耕種農田的,官府發給牛和糧食種子。
溫池的鹽利,可以委托度支安排。
凡三州、七關地區鎮守的士兵,加倍發給衣服糧食,兩年輪換一次。
其餘被吐蕃陷沒的州、縣,也命令他們根據自己的軍事力量來加以收複。
” 冬十月,唐朝改備邊庫為延資庫。
西川節度使杜悰從吐蕃手中奪取維州。
閏十一月,朝廷給唐順宗、唐憲宗加谥号。
宰相以攻克收複河、湟地區為由,請求給唐宣宗上尊号,唐宣宗說:“唐憲宗曾有志收複河、湟地區,未能如願而駕崩,如今才完成了先輩的遺志。
現在應該商議給順宗、憲宗二廟加封尊谥,以昭示先輩的功烈。
” 張直方回京師。
盧龍節度使張直方兇暴殘忍,喜歡郊遊打獵。
軍隊中将要發生叛變,張直方知道情況,帶着全家族人逃歸京師。
盧龍軍中推舉牙将周綝為留後。
崖州司戶李德裕去世。
庚午(850) 四年 夏四月,貶馬植為常州刺史。
上之立也,中尉馬元贽有力焉,由是有寵。
植與之叙宗姓,上賜元贽寶帶,元贽以遺植。
植服之以朝,上見而識之,收其親吏鞫之,盡得交通之狀,故貶之。
六月,魏扶卒。
以崔龜從同平章事。
秋八月,盧龍節度使周綝卒。
軍中推張允伸為留後。
九月,貶孔溫裕為柳州司馬。
黨項為邊患,發兵讨之,連年無功。
補阙孔溫裕上疏切谏,上怒,貶之。
溫裕,戣之兄子也。
既而戣弟子吏部侍郎溫業亦求補外,白敏中謂同列曰:“我輩須自點檢,孔吏部不肯居朝廷矣。
” 吐蕃論恐熱擊尚婢婢,遂掠河西。
論恐熱擊尚婢婢,婢婢拒之,不利,糧乏,留拓跋懷光守鄯州,帥部落就水草于甘州西。
恐熱自将追之,大掠河西八州,五千裡間赤地殆盡。
冬十月,以令狐绹同平章事。
辛未(851) 五年 春二月,沙州降。
以裴休為鹽鐵轉運使。
自大和以來,歲運江、淮米不過四十萬斛,吏卒侵盜、沉舟,達渭倉者什不三四,大堕劉晏之法。
休窮究其弊,立漕法十條,歲運百二十萬斛。
庚午(850) 唐宣宗大中四年 夏四月,朝廷貶馬植為常州刺史。
唐宣宗被立為皇帝,中尉馬元贽出了大力,由此受寵。
馬植與馬元贽攀親序為同姓宗族,唐宣宗賜給馬元贽金寶腰帶,馬元贽把腰帶送給馬植。
馬植系着寶帶上朝,被唐宣宗看見并認出,收捕馬植的親信胥吏送交禦史台加以審問,将馬植與馬元贽内外勾結的情狀全部查清,所以貶斥馬植。
六月,魏扶去世。
唐宣宗任命崔龜從為同平章事。
秋八月,盧龍節度使周綝去世。
軍中推舉張允伸為留後。
九月,貶孔溫裕為柳州司馬。
黨項族成為唐朝邊境的禍患,朝廷調發軍隊讨伐,連年沒有獲得成功。
補阙孔溫裕上疏懇切谏阻,唐宣宗發怒,把孔溫裕貶為柳州司馬。
孔溫裕是孔戣哥哥的兒子。
不久,孔戣弟弟的兒子、吏部侍郎孔溫業也請求到地方上任官,白敏中對同行宰相說:“我們這些當朝宰相應該檢點些,孔吏部不肯居于朝廷為官了。
” 吐蕃論恐熱攻擊尚婢婢,燒殺掠奪河西地區。
論恐熱派兵攻打尚婢婢部,尚婢婢派兵抗拒,交戰不利,糧食缺乏,留下拓跋懷光據守鄯州,率領剩餘部衆來到甘州西部有水有草的地區。
論恐熱親自率領部将追趕,在河西八州大肆燒殺搶掠,方圓五千裡幾乎不生五谷。
冬十月,唐宣宗任命令狐绹為同平章事。
辛未(851) 唐宣宗大中五年 春二月,沙州刺史張義潮派使者向唐朝歸降。
唐宣宗任命裴休為鹽鐵轉運使。
自大和年間以來,每年漕運到京師的江、淮地區的大米不過四十萬斛,路上遭受官吏士兵侵吞偷盜以及米船沉沒,運到渭倉的糧食不到十分之三四,使劉晏創立的漕運法遭到極大破壞。
裴休堅決追究漕運過程的弊端,制定漕運法規十條,使每年漕運大米達到一百二十萬斛。
以李福為夏綏節度使。
上頗知黨項之反,由邊帥利其羊馬,數欺奪誅殺之。
自是繼選儒臣以代邊帥之貪暴者。
行日複面加戒勵,黨項遂安。
三月,以白敏中充招讨黨項都統、制置使。
上以黨項久未平,頗厭用兵。
崔铉建議宜遣大臣鎮撫,乃以白敏中為制置使。
初,上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薦鄭颢。
時颢已約昏盧氏,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
敏中将赴鎮,言于上曰:“鄭颢不樂尚主,怨臣入骨髓。
今臣出外,颢必中傷,臣死無日矣。
”上曰:“朕知之久矣。
”命左右于禁中取小柽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鄭郎谮卿之書也。
朕若信之,豈任卿以至今日?”敏中遂行。
軍于甯州定遠城使史元破黨項九千餘帳,敏中奏黨項平。
诏:“南山黨項猶行鈔掠,宜于銀、夏境内授以閑田。
或複入山林,不受教令,則誅讨無赦。
若邊将貪鄙,緻其怨叛,當先罪邊将,後讨寇虜。
”南山黨項尋亦請降,赦之。
夏五月,吐蕃論恐熱入朝。
恐熱殘虐,所部多叛。
恐熱勢孤,乃揚言曰:“吾今入朝,借兵于唐,來誅不服者。
”至是,入朝,求為河渭節度使,上不許。
召對遣還,恐熱怏怏而去。
衆稍散,才有三百餘人,奔于廓州。
唐宣宗任命李福為夏綏節度使。
唐宣宗很清楚黨項反叛是由于邊鎮将帥貪圖黨項的羊馬,經常欺侮掠奪黨項人,有時甚至妄加誅殺他們。
朝廷從此繼續選派文臣來替代邊鎮貪婪殘暴的将帥。
臨行前唐宣宗還要當面告誡、勉勵文臣,黨項于是安定下來。
三月,唐宣宗任命白敏中充任招讨黨項都統、制置使。
唐宣宗因黨項叛亂長時間沒有平息,又厭煩訴之于武力。
崔铉建議該派朝中大臣去進行招撫,于是任命白敏中為制置使。
起初,唐宣宗命白敏中為萬壽公主挑選佳婿,白敏中推薦鄭颢。
當時鄭颢已與盧氏訂婚,為此鄭颢對白敏中很痛恨,屢次诋毀白敏中。
白敏中将要趕赴邊鎮,對唐宣宗說:“鄭颢不樂意娶萬壽公主,對我恨之入骨。
如今我要外出,鄭颢必定會趁機惡語中傷,我恐怕離死不遠了。
”唐宣宗說:“朕知道此事已經很久了。
”命令左右近侍從宮禁中取出一個紅柳木盒子交給白敏中,說:“這裡面都是鄭郎诋毀你的上書。
朕如果相信它,哪能任用你到今天?”白敏中于是出發。
白敏中駐軍在甯州,定遠城使史元攻破黨項族九千餘帳,白敏中上奏說黨項已經平定。
唐宣宗頒布诏令稱:“南山黨項部落仍在進行搶掠,應該在銀州、夏州境内授給他們一些閑置的田地。
如果有人再入山林進行搶劫,不服從教令,就對他們進行征讨誅殺,決不赦免。
如果唐朝邊鎮将領官吏貪婪殘暴,導緻黨項人怨恨反叛,應當首先向邊鎮将領官吏問罪,然後再讨伐流寇叛賊。
”南山黨項部落不久也請求歸降,唐宣宗下令赦免了他們。
夏五月,吐蕃論恐熱進京朝見。
論恐熱殘忍暴虐,所屬部衆大多背叛了他。
論恐熱勢力孤單,于是揚言說:“我現在準備進京朝見,向大唐借兵,來誅殺不服從我的人。
”到這時論恐熱進京朝見,請求擔任河渭節度使,唐宣宗沒有允許。
并召論恐熱問對,然後将論恐熱遣返回去,論恐熱怏怏不快地離開京城。
其部衆逐漸散去,僅剩下三百餘人,投奔廓州。
冬十月,以魏谟同平章事。
時上春秋已高,未立太子,群臣莫敢言。
谟入謝,因言:“今海内無事,惟未建儲副,使正人輔導,臣竊以為憂。
”且泣。
時人重之。
以白敏中為邠甯節度使。
十一月,以張義潮為歸義節度使。
先是,義潮以沙州降,發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義澤奉圖籍入見,于是河、湟之地盡入于唐。
诏置歸義軍于沙州,以義潮鎮之。
崔龜從罷。
壬申(852) 六年 春二月,雞山群盜寇掠果州,刺史王贽弘讨平之。
初,蓬、果群盜依阻雞山,寇掠三川。
诏果州刺史王贽弘讨之。
山南西道亦奏巴南妖賊言辭悖慢,上怒甚。
崔铉曰:“此皆陛下赤子,迫于饑寒,盜弄兵于溪谷間,不足辱大軍,但遣一使者可平矣。
”乃遣京兆少尹劉潼招谕之。
潼言:“使之歸命,其勢甚易,所慮者武臣恥不戰之功,議者責欲速之效耳。
”潼至山中,盜彎弓待之,潼直前曰:“我面受诏,赦汝罪,使汝複為平人。
汝真欲反,可射我。
”賊皆投弓,列拜請降。
潼歸館,而贽弘引兵已至山下,竟擊滅之。
三月,诏大将軍鄭光賜莊,免稅役,尋罷之。
冬十月,唐宣宗任命魏谟為同平章事。
當時唐宣宗年事已高,還未立皇太子,群臣沒有誰敢談這件事。
魏谟入朝向唐宣宗謝恩,趁機上言說:“如今海内已經沒有戰事,隻是至今還沒有建立儲君,讓正人君子加以輔導,我内心對此深感憂慮。
”說着流下眼淚。
時人都特别敬重他。
唐宣宗任命白敏中為邠甯節度使。
十一月,任命張義潮為歸義節度使。
先前,張義潮率沙州歸降唐朝,調發軍隊大緻平定沙州近旁的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派他的哥哥張義澤帶着版圖戶籍進京谒見唐宣宗,于是河、湟地區全部歸入唐朝版圖。
唐宣宗下诏在沙州設置歸義軍,由張義潮鎮守其地。
崔龜從罷相。
壬申(852) 唐宣宗大中六年 春二月,雞山群盜入侵搶掠果州,被果州刺史王贽弘讨伐平定。
當初,蓬州、果州的群盜以雞山為根據地,入侵掠奪東川、西川、山南西道等三川地區。
唐宣宗下诏命果州刺史王贽弘讨伐群盜。
山南西道也奏稱巴南的妖賊言辭傲慢狂悖,唐宣宗更加憤怒。
崔铉說:“這些人都是陛下的赤子,由于饑寒交迫,在溪谷山林間使刀弄槍,不值得調集大軍,隻要派遣一個使者就可以平定他們。
”于是派遣京兆少尹劉潼前去招撫勸谕。
劉潼說:“讓他們歸服聽命,做到這點很容易,所憂慮的是武臣把不戰之功作為恥辱,議論者要求急于求成的功效。
”劉潼來到山中,盜賊都拉滿弓接待他,劉潼直接走向前說:“我面受皇帝的诏令,赦免你們的罪行,讓你們重新做平民百姓。
你們如果真想造反可以射死我。
”盜賊都把弓箭扔到一邊,列隊向劉潼拜謝請求投降。
劉潼回到館舍,而王贽弘率領軍隊已經到達山下,竟然襲擊殲滅了他們。
三月,唐宣宗下诏原先賜給大将軍鄭光的莊園免除稅役,不久又停止免稅。
敕先賜鄭光鄠縣等莊,并免稅役。
中書、門下奏:“稅役之法,天下皆同。
鄭光獨免,似乖法意。
”敕曰:“朕以鄭光元舅,初不細思。
親戚之間,人所難議,卿等苟非愛我,豈進嘉言?庶事能盡如斯,天下何憂不理?有始有卒,當共守之。
并依所奏。
” 夏六月,以畢為邠甯節度使。
黨項複擾邊,上欲擇帥而難其人,從容與翰林畢論邊事。
援古據今,具陳方略。
上悅,曰:“不意頗、牧近在禁庭。
卿其為朕行乎?”欣然奉命。
閏月,以盧鈞為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李業縱吏民侵掠雜虜,由是北邊擾動,诏以鈞代之。
業内有所恃,人莫敢言,魏谟獨請貶黜,上不許。
鈞奏韋宙為副使,遣詣塞下,谕以禍福,禁其侵掠,雜虜遂安。
掌書記李璋杖一牙職,明日,牙将百餘人訴于鈞,鈞杖其為首者,谪戍外鎮,曰:“邊鎮百餘人無故橫訴,不可不抑也。
” 秋八月,以裴休同平章事。
冬十月,畢招谕黨項,降之。
十二月,複禁私度僧尼。
先是,進士孫樵上言:“百姓男耕女織,不自溫飽,而群僧安坐華屋,美衣精馔,率以十戶不能養一僧。
武宗憤其然, 唐宣宗下敕令先前賜給鄭光在鄠縣等地的莊園,一并免除稅役。
中書、門下二省為此上奏說:“交稅服役的法規天下人都應當共同遵守。
唯獨免除鄭光的稅役,這似乎違背法規的意圖。
”唐宣宗下敕令說:“朕以為鄭光是皇帝的長舅,起初沒有細加思考。
況且又是親戚之間,正是人們難以議論的,你們如果不是愛護我,怎麼能向我進這麼好的意見?其他一般性事務如果都能做到這樣,天下何憂不能治理?事情有始有終,君臣百姓都應當共同遵守。
按着你們所奏請的意見去辦。
” 夏六月,唐宣宗任命畢為邠甯節度使。
黨項部族又侵擾邊境,唐宣宗想選擇可擔任邠甯的統帥卻難以找到合适人選,便從容地與翰林學士畢議論邊境之事。
畢引古論今,向唐宣宗詳細地陳述方略。
唐宣宗很高興,說:“想不到廉頗、李牧就近在宮廷中。
你願意為朕出使邊鎮嗎?”畢欣然奉命前往。
閏七月,唐宣宗任命盧鈞為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李業放縱所部官吏百姓侵擾掠奪雜居的各族人,由此北部邊境出現動亂,唐宣宗下诏任命盧鈞替代李業為河東節度使。
李業在宮内因為有所依恃,人們都不敢說他的罪過,唯獨魏谟請求貶黜李業,唐宣宗沒有同意。
盧鈞奏請任命韋宙為河東節度副使,派他走遍塞下,告谕禍福利害,禁止侵占掠奪,邊境雜居的胡人部落從此安定下來。
掌書記李璋用木棍杖打了一名牙職小官,第二天,牙将一百多人向盧鈞申訴,盧鈞杖打其中為首者,将他貶谪外鎮戍守,說:“邊鎮一百多人無故橫加申訴,不可不加抑制。
” 秋八月,唐宣宗任命裴休為同平章事。
冬十月,畢招撫告谕黨項叛亂部衆,使他們全部歸降。
十二月,再次禁止私自剃度僧侶、尼姑。
先前,進士孫樵向唐宣宗上言:“百姓男耕女織,不能使自己獲得溫飽,而成群的僧侶閑坐在華麗的屋内,穿着好看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一般十戶農家也養不起一個僧侶。
武宗皇帝對此很憤慨, 發十七萬僧,是天下百七十萬戶始得蘇息也。
陛下即位以來,修複廢寺,度僧幾複其舊。
縱不能如武宗除積弊,奈何興之于已廢乎?願早降明诏罷之,庶幾百姓猶得以息肩也。
” 至是,中書、門下奏:“陛下崇奉釋氏,群下莫不奔走,恐财力有所不逮,因之生事擾人。
望委長吏量加撙節,仍禁私度僧尼。
”從之。
癸酉(853) 七年 夏四月,定杖笞法。
敕:“自今法司處罪,用常行杖。
杖脊一,折法杖十。
杖臀一,折笞五。
” 冬十二月,以鄭光為右羽林統軍。
上事鄭太後甚謹,不居别宮,朝夕奉養。
鄭光鎮河中,入朝,上與論政,光對鄙淺,上不悅,留為統軍。
太後數言其貧,上辄厚賜金帛,終不複任以民官。
度支奏歲入之數: 錢九百二十五萬缗,内五百五十萬缗租稅,八十二萬餘缗榷酤,二百七十八萬餘缗鹽利。
甲戌(854) 八年 春正月朔,日食。
罷元會。
初,左補阙趙璘請罷元會,止禦宣政。
宰相曰:“天下無事,元會大禮,不可罷也。
”上曰:“近華州有賊,關中少雪, 勒令十七萬僧侶蓄發還俗,使得天下一百七十萬戶農民開始得到休養生息。
而陛下即位以來,下令修複被廢除的寺廟,重新剃度的僧尼幾乎恢複到原來的數目。
您即使不能像武宗皇帝那樣革除僧侶的弊端,又為何使已廢除的弊端重新複興呢?希望您盡早降下聖明的诏書,停止這種活動,或許使百姓仍能夠免除徭役獲得的機會。
” 到這時,中書、門下二省奏稱:“陛下崇尚信奉佛教,使群下莫不為之奔走,恐怕國家的财力無法承受,因此引發事端,騷擾百姓。
希望陛下命令有關長官修建寺廟時注意節約費用,仍然要禁止私自剃度為僧侶尼姑。
”唐宣宗表示同意。
癸酉(853) 唐宣宗大中七年 夏四月,朝廷規定杖笞的刑法标準。
唐宣宗頒布敕令:“自今以後司法部門處置刑罰,通常使用杖刑。
杖打脊背一下,依法規折算為杖打臀部十下。
杖打臀部十下,折算為用鞭、竹闆打五下。
” 冬十二月,唐宣宗任命鄭光為右羽林統軍。
唐宣宗事奉鄭太後非常謹慎,不讓她居住于别宮,以便能自己朝夕服侍。
舅舅鄭光鎮守河中,進京入朝,唐宣宗與他讨論國家政治,鄭光對答淺薄,唐宣宗很不高興,留鄭光在朝廷任右羽林統軍。
鄭太後多次向唐宣宗說鄭光貧困,唐宣宗隻賜給鄭光優厚的金帛,但始終不再委任他以治民之官。
度支上奏每年收入的數量: 錢九百二十五萬缗,其中五百五十萬缗是租稅,八十二萬餘缗是專賣酒的錢,二百七十八萬餘缗是鹽利錢。
甲戌(854) 唐宣宗大中八年 春正月初一,出現日食。
停止元旦朝會。
起初,左補阙趙璘請求停止元旦朝會,讓皇上隻到宣政殿面見朝臣們。
宰相們反駁說:“現在天下太平,元旦朝會是大禮,不能停止。
”唐宣宗說:“近來華州出現盜賊,關中地區下雪很少, 皆朕之憂,何謂無事?雖宣政亦不可禦也。
” 二月,以牛叢為睦州刺史。
中書、門下奏谏官、阙員請補。
上曰:“谏官要在舉職,不必人多,如張道符、牛叢、趙璘輩數人,使朕日聞所未聞,足矣。
” 久之,叢出為刺史,入謝,上賜之紫。
叢曰:“臣所服绯,刺史所借也。
”上遽曰:“且賜绯。
”上重惜服章,有司常具绯、紫衣數襲從行,以備賞賜,或半歲不用其一,故當時以绯、紫為榮。
上重翰林學士,然遷官必校歲月,以為不可以官爵私近臣也。
秋九月,以高少逸為陝虢觀察使。
有敕使過硖石,怒餅黑,鞭驿吏見血。
少逸以聞,上責敕使,谪配恭陵。
其後,上召翰林學士韋澳,屏左右問之曰:“近日内侍權勢如何?”對曰:“陛下威斷,非前朝之比。
”上閉目搖首曰:“全未,全未。
尚畏之在,策将安出?”對曰:“若與外庭議之,恐有大和之變,不若就其中擇有才識者與之謀。
”上曰:“此乃末策,朕已試之矣。
自衣绯以下皆感恩,才衣紫則相與為一矣。
”上又與令狐绹謀盡誅宦官,绹恐濫及無辜,密奏曰:“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補,自然漸耗,至于盡矣。
”宦者竊見其奏,由是益與朝士相惡,南北司如水火矣。
這都是朕的憂慮,怎麼能說天下無事?即使宣政殿也不能去。
” 二月,唐宣宗任命牛叢為睦州刺史。
中書、門下二省奏稱谏官、補缺官員缺額,請求增補。
唐宣宗說:“谏官主要在于稱職,不必人多,如張道符、牛叢、趙璘等數人,使朕每天能聽到許多自己所沒有聽說的事,這就足夠了。
” 一段時間之後,牛叢出任睦州刺史,入朝向唐宣宗謝恩,唐宣宗賜給他紫衣。
牛叢說:“我現在所穿的绯衣,就是刺史的憑借。
”唐宣宗立即說:“再賜你一件绯衣吧。
”唐宣宗很重視和珍惜代表官吏身份和地位的官服,有關部門經常準備好幾套绯衣、紫衣緊随唐宣宗,以備賞賜用,有時半年也不用其中一件,所以當時人都以穿绯衣、紫衣為榮耀。
唐宣宗很重視翰林學士,然而翰林學士升遷官位時,唐宣宗必定查對他們任官的年月,認為不可以将官爵私自賞賜給親近的臣下。
秋九月,唐宣宗任命高少逸為陝虢觀察使。
有一位敕使路過硖石縣,對驿館供給他吃的餅太黑而發怒,把驿館官吏用鞭抽打得出血。
高少逸将此事報告給朝廷,唐宣宗斥責敕使,将他降職發配去守衛恭陵。
事後唐宣宗招來翰林學士韋澳,屏去左右近侍問韋澳說:“你對近來宮中内侍宦官的權勢如何看待?”韋澳回答說:“陛下對宦官的處置威嚴果斷,不是前朝所能相比的。
”唐宣宗閉目搖頭說:“全不是這樣,全不是這樣。
朕對宦官還有些畏懼,你有什麼良策對付他們?”韋澳回答說:“如果與宮廷外的宰相大臣謀議誅除宦官,恐怕會發生像大和年間那樣的變故,不如在宦官當中選擇有才識的人,與他們謀議如何辦好。
”唐宣宗說:“這是下策,朕已試行過。
當朕提拔他們穿绯衣時,他們感恩戴德,一旦讓他們穿上紫衣,就與作惡為首的宦官抱成一團。
”唐宣宗又與令狐绹密謀将宦官全部殺掉,令狐绹害怕會濫殺無辜,便密奏唐宣宗說:“隻要對有罪的宦官不放過,宦官有缺不予補充,讓他們自然慢慢消耗,到最後死光為止。
”宦官偷偷見到令狐绹的奏章,由此對外朝士大夫們更加仇恨,南衙朝官與北司宦官勢如水火不能相容。
冬十月,以李行言為海州刺史。
上獵于苑北,遇樵夫,問其縣令為誰,曰:“李行言。
”“為政如何?”曰:“性執。
有強盜數人,軍家索之,竟不與,盡殺之。
”上歸,帖其名于寝殿之柱。
及除刺史,入謝,上賜之金紫,取帖示之。
诏雪王涯、賈等。
上以甘露之變,惟李訓、鄭注當死,餘人無罪,诏雪其冤。
乙亥(855) 九年 春正月,成德節度使王元逵卒,軍中立其子紹鼎為留後。
二月,以李君奭為懷州刺史。
初,上校獵渭上,有父老十數聚于佛祠。
上問之,對曰:“醴泉百姓也。
縣令李君奭有異政,考滿當罷,詣府乞留。
故此祈佛,冀諧所願耳。
”及懷州刺史阙,上手筆除君奭。
上聰察強記,天下奏獄吏卒姓名,一覽皆記之。
度支奏誤“漬”為“清”,樞密承旨孫隐中足成之,上怒,推按谪罰之。
嘗密令翰林學士韋澳纂次州縣境土風物及諸利害為書,書号曰《處分語》。
他日,鄧州刺史薛弘宗入謝,出謂澳曰:“上處分本州事驚人。
”澳詢之,皆《處分語》中事也。
冬十月,唐宣宗任命李行言為海州刺史。
唐宣宗在苑城之北打獵,遇到一位樵夫,問他這個縣的縣令是誰,樵夫回答說:“縣令叫李行言。
”唐宣宗又問:“他為政怎麼樣?”樵夫回答說:“他的性格很固執。
有幾個強盜關押在縣監獄,宦官掌管的北司禁軍來縣府要人,李行言竟然堅決不放人,并把這些強盜全部處死。
”唐宣宗回宮後,将李行言的名字事迹書寫成帖子挂在自己的寝殿柱子上。
唐宣宗任命李行言為海州刺史,李行言入朝謝恩,唐宣宗賜給他金紫衣裳,并讓人取來挂在寝殿柱子上的帖文給李行言看。
唐宣宗頒布诏書為王涯、賈等人昭雪。
唐宣宗認為甘露之變,隻有李訓、鄭注應當處死,其餘的人都無罪,便頒布诏書為他們的冤案昭雪。
乙亥(855) 唐宣宗大中九年 春正月,成德節度使王元逵去世,軍中立他的兒子王紹鼎為留後。
二月,唐宣宗任命李君奭為懷州刺史。
起初,唐宣宗在渭水邊打獵,碰見十幾位父老聚集在佛祠前。
唐宣宗問他們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我們是醴泉縣的百姓。
縣令李君奭有優異的政績,任期屆滿當離職,我們到官府乞求讓他繼續留任。
所以先到佛祠祈禱,希望我們的願望能夠實現。
”到後來懷州刺史空缺,唐宣宗親手書寫诏敕任命李君奭為懷州刺史。
唐宣宗聰敏明察,記憶力很強,各地上奏的獄吏小卒的姓名,唐宣宗一看便都能記住。
一次度支給唐宣宗上奏疏文中将“漬”誤作“清”,樞密承旨孫隐中将錯字補上筆畫改正後送交中書、門下,唐宣宗看後大怒,将擅自修改奏章的人加以降職的處罰。
唐宣宗曾經密令翰林學士韋澳按次第将各州縣境内的風俗名物及各種利害關系編纂成書,書名叫《處分語》。
有一天,鄧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向唐宣宗謝恩,出宮後對韋澳說:“皇上對鄧州的事務處置、分析得令人驚訝。
”韋澳詢問此事,結果都是《處分語》中所寫的事。
夏閏四月,诏州縣作差科簿。
诏以“州縣差役不均,自今每縣據人貧富及役輕重作簿,送刺史檢署訖,鎖于令廳,每有役事,委令據簿輪差”。
秋七月,浙東軍亂,逐觀察使李讷。
讷性卞急,遇将卒不以禮,故亂作。
崔铉罷為淮南節度使。
淮南饑,民多流亡。
節度使杜悰荒于遊宴,政事不治。
上聞之,罷悰,以铉代之。
九月,貶李讷為朗州刺史。
杖監軍王宗景,配恭陵。
诏:“自今戎臣失律,并坐監軍。
” 冬十一月,以柳仲郢為鹽鐵轉運使。
有醫工劉集,交通禁中,上敕鹽鐵補場官。
仲郢上言:“醫工術精,宜補醫官。
若委務銅鹽,何以課其殿最?且場官賤品,非特敕所宜親。
”上遽賜絹遣之。
他日,見仲郢,勞之曰:“卿論劉集事甚佳。
” 上嘗有疾,醫工梁新治之,良已,自陳求官,但敕月給錢三百缗而已。
十二月,貶康季榮為夔州長史。
季榮前為泾原節度使,擅用官錢,事覺,請以家财償之。
上以“季榮有河、湟功”許之。
給事中封還敕書,谏官亦上言,乃貶之。
以鄭祗德為賓客分司。
夏閏四月,唐宣宗下诏命各州縣制作差科簿。
唐宣宗頒布诏令,認為“各州縣征派的差役不平均,自今以後每縣根據百姓的貧富情況及差役的輕重制作差科簿,送交州刺史檢查簽署完畢後,再收藏于縣令衙署存檔,每當派遣差役時,即根據差科簿來選派差役”。
秋七月,浙東軍發生叛亂,驅逐觀察使李讷。
李讷性情急躁,對部下将士不以禮相待,所以引起軍隊作亂。
崔铉被罷免為淮南節度使。
淮南發生饑荒,民衆大多流亡他鄉。
節度使杜悰迷戀于遊玩宴請,不理政事。
唐宣宗聽說後,罷黜杜悰的節度使職務,任命崔铉替代杜悰為淮南節度使。
九月,貶李讷為郎州刺史。
杖打監軍王宗景,将他發配守恭陵。
唐宣宗頒布诏書:“從今以後,凡鎮守一方的武臣違法亂紀,監軍也要一同判罪。
” 冬十一月,唐宣宗任命柳仲郢為鹽鐵轉運使。
有一位醫工名叫劉集,通過關系交接宮廷,唐宣宗下敕令任命劉集為鹽鐵補場官。
柳仲郢向上言說:“醫工劉集醫術精湛,應該補為醫官。
如果讓他管理銅鹽事務,怎麼考察他的政績是優是劣?況且場官是品位低賤的小官,本不是陛下的特别敕令所應該親自任命的。
”唐宣宗立即賜給劉集絹帛把他遣送回去。
有一天,唐宣宗見到柳仲郢,慰勞他說:“你所議論劉集的事很好。
” 唐宣宗曾經有病,醫工梁新給他治病,病治好後,梁新親自開口向唐宣宗要求賞給一個官職,唐宣宗隻允許一個月給錢三千缗了事。
十二月,康季榮被貶為夔州長史。
康季榮先前為泾原節度使,擅自動用官府的錢财,案發後,請求用自己的家财償還。
唐宣宗以“康季榮有開辟河、湟地區的戰功”,準許康季榮的請求。
給事中封還敕書,谏官也向唐宣宗上書勸谏,于是貶康季榮為夔州長史。
唐宣宗任命鄭祗德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江西觀察使鄭祗德以其子颢尚主通顯,固求散地,從之。
丙子(856) 十年 春正月,以鄭朗同平章事。
夏五月,以韋澳為京兆尹。
澳為人公直,既視事,豪貴斂手。
鄭光莊吏恣橫,積年租稅不入,澳執而械之,具奏其狀,欲置于法。
上曰:“鄭光甚愛之,何如?”對曰:“如此則是陛下之法獨行于貧戶耳,臣不敢奉诏。
”上曰:“然則痛杖而貸其死,可乎?”澳歸即杖之,督租數百斛足,乃釋。
六月,裴休罷為宣武節度使。
初,上命休極言時事,休請早建太子。
上曰:“若建太子,則朕遂為閑人。
”休不敢複言,以疾辭位,從之。
冬十月,以鄭颢為秘書監。
颢營求作相甚切,其父祗德聞之,與書曰:“聞汝已判戶部,是吾必死之年。
又聞欲求宰相,是吾必死之日也。
”颢懼,表辭,從之。
十一月,冊回鹘為懷建可汗。
先是,诏以“回鹘有功于國,世為婚姻,會昌奸臣遽加殄滅。
近聞已厖曆今為可汗,尚寓安西,俟歸牙帳,當加冊命”。
至是,回鹘遣使入貢,冊拜可汗。
诏議遷穆宗已下出太廟。
吏部尚書李景讓上言:“穆宗乃陛下兄,敬宗、文宗、 江西觀察使鄭祗德因為他的兒子鄭颢娶公主為妻,位望通顯,堅決要求散官銜,唐宣宗同意了他的要求。
丙子(856) 唐宣宗大中十年 春正月,任命鄭朗為同平章事。
夏五月,任命韋澳為京兆尹。
韋澳為人公正爽直,到京兆府上任處理事務後,豪門貴族均有所收斂不敢為非作歹。
鄭光莊園的莊吏恣意驕橫,多年的租稅不交官府,韋澳将他抓起來,上了鐐铐,上奏他的罪狀,打算将他繩之以法。
唐宣宗說:“鄭光很喜歡這位莊吏,怎麼辦?”韋澳回答說:“如果這樣,則是陛下所制定的法律隻用來約束貧困的百姓,我實在不敢從命。
”唐宣宗說:“這樣的話,那麼你用棍杖狠狠地痛打莊吏而免他一死,可以嗎?”韋澳回到京兆府即重杖莊吏,督促他交滿幾百斛租稅後,才将他釋放。
六月,裴休被罷免為宣武節度使。
起初,唐宣宗讓裴休盡情談論時事,裴休請求早立皇太子。
唐宣宗說:“如果立了皇太子,那麼朕就成為閑人了。
”裴休不敢再言此事,以身體有病要求辭去官位,唐宣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冬十月,任命鄭颢為秘書監。
鄭颢鑽營做宰相十分急切,他的父親鄭祗德聽說後,給他寫信說:“聽說你已掌管戶部事務,這是我必死之年。
又聽說你想謀求宰相職位,這是我必死之日。
”鄭颢看信後非常害怕,向唐宣宗上表請求辭去繁重的政務,唐宣宗同意了他的請求。
十一月,冊封回鹘國可汗為懷建可汗。
先前,唐宣宗頒布诏書認為“回鹘曾有功于國家,世代與皇室通婚,會昌年間奸臣忽然對回鹘殘部加以殲滅。
近來聽說已厖曆現在當了可汗,目前寓居安西地區,等到他回到回鹘王廷的牙帳,當正式加以冊命”。
到這時,回鹘國派使者向朝廷進貢,便冊拜回鹘國可汗為懷建可汗。
唐宣宗诏命朝廷百官商議将唐穆宗以下神主遷出太廟。
吏部尚書李景讓上表說:“穆宗皇帝是陛下的兄長,敬宗、文宗、 武宗乃兄之子,陛下拜兄尚可,拜侄可乎?宜遷四主出太廟,還代宗以下入廟。
”诏百官議,不決而止,時人以是薄景讓。
以崔慎由同平章事。
上命相,左右無知者。
前此令樞密宣旨,以蕭邺為相,樞密使王歸長等複奏邺所判度支應罷否,上以為歸長等佑之,即手書慎由名付學士院,雲仍罷判度支。
诏内園使李敬寔剝色,配南牙。
内園使李敬寔遇鄭朗不避馬,朗奏之,上責敬寔,對曰:“供奉官例不避。
”上曰:“汝銜敕命,橫絕可也,豈得私出而不避宰相乎?”命剝色,配南牙。
丁醜(857) 十一年 春正月,以韋澳為河陽節度使。
澳嘗奏事,上欲以澳判戶部。
以心力衰耗、難處繁劇為辭,上不悅。
及歸,其甥柳玭尤之。
澳曰:“主上不與宰輔佥議,私欲用我,人必謂我以他歧得之,何以自明?且爾知時事浸不佳乎,由吾曹貪名位所緻耳。
”遂去鎮河陽。
玭,仲郢之子也。
二月,魏谟罷為西川節度使。
上樂聞規谏,凡谏官論事、門下封駁苟合于理,多 武宗皇帝是陛下兄長的兒子,陛下敬拜兄長還可以,敬拜侄子可以嗎?應該将穆宗以下四位神主遷出太廟,将代宗以下各宗遷入太廟。
”唐宣宗诏命朝廷百官商議此事,無法決斷,不了了之。
時人對李景讓表示鄙薄。
唐宣宗任命崔慎由為同平章事。
唐宣宗任命宰相,左右近臣沒有誰能事先知道的。
先前唐宣宗命樞密使宣旨,任命蕭邺為宰相,樞密使王歸長等人複奏蕭邺所任判度支是否當該罷黜,唐宣宗認為宦官王歸長等人想在宮廷助蕭邺一把,當即手書崔慎由的名字交付學士院,仍然罷免蕭邺的判度支職位。
唐宣宗诏命内園使李敬寔脫去标志内官身份地位的色服,發配到南衙服役。
内園使李敬寔在路上遇到宰相鄭朗不躲避他的馬,鄭朗上奏唐宣宗,唐宣宗責備李敬寔,李敬寔回答說:“供奉官按慣例不用回避。
”唐宣宗說:“如果你奉朕的敕命辦公事驕橫點還可以,豈能私自出宮而不避宰相的馬呢?”唐宣宗命李敬寔脫去标志内官身份地位的色服,發配到南衙服役。
丁醜(857)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春正月,任命韋澳為河陽節度使。
韋澳曾經向唐宣宗奏事,唐宣宗想任命韋澳為判戶部。
韋澳以自己身體衰老、難以處置繁重事務為由加以推辭,唐宣宗很不高興。
等回到家中,他的外甥柳玭埋怨韋澳說錯了話。
韋澳說:“皇上不與宰輔官商議,私下打算任用我,人們必定會認為我通過其他關系得到官位,這怎麼能自己說得清楚?況且你也知道當今的政治狀況越來越不好,這都是由于我們這些當官的貪圖名位所引起的。
”韋澳于是出任河陽節度使。
柳玭,是柳仲郢的兒子。
二月,魏谟被罷免為西川節度使。
唐宣宗好聽規谏,凡谏官論事、門下省封駁,隻要合理,大多 屈意從之。
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讀之。
嘗欲幸華清宮,谏官論之,上為之止。
谟為相,每議事正言無所避,上每歎曰:“谟綽有祖風,我心重之。
”然竟以剛直為令狐绹所忌而出之。
秋七月,以蕭邺同平章事。
流祝漢貞于天德軍。
教坊使祝漢貞,滑稽敏給,寵冠諸優。
一日抵掌诙諧,頗及外事,上正色謂曰:“我畜養爾曹,正供戲笑耳,豈得辄預朝政邪?”會其子坐贓,流之。
樂工羅程善琵琶,有寵。
殺人系獄,衆工為請曰:“程負陛下萬死,然臣等惜其絕藝,不複得奉宴遊矣。
”上曰:“汝曹所惜者羅程藝,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
”竟杖殺之。
八月,成德軍節度使王紹鼎薨,軍中立其弟紹懿。
冬十月,以尚延心為河、渭都遊奕使。
先是,吐蕃酋長尚延心以河、渭二州部落來降,秦成防禦使李承勳利其羊馬,誘之入居秦州之西,謀盡掠其财。
延心知之,謂承勳曰:“延心欲入見天子,請盡帥部衆分徙内地,使西邊永無揚塵之警,但惜秦州無所複恃耳。
”承勳默然。
明日,諸将皆曰:“明公首開營田,置使府,擁萬兵,仰給度支,将士無戰守之勞,有耕市之利。
若從延心之謀,則西陲無事,朝廷必罷府省戍,還以秦州隸鳳翔,吾屬無所複 都能虛心接受。
得到大臣的表章奏疏,必定會燒香洗手而後才閱讀。
唐宣宗曾經想去華清宮,谏官們上言加以勸阻,唐宣宗為此就不去了。
魏谟為宰相,每次議論政事都敢直言無所避諱,唐宣宗每次都贊歎說:“魏谟多有先祖魏徵的遺風,我内心無比敬重他。
”然而魏谟竟然因為剛直不阿卻為令狐绹所妒忌,被排擠出朝廷外任節度使。
秋七月,任命蕭邺為同平章事。
祝漢貞被流放到天德軍。
教坊使祝漢貞,為人滑稽敏捷,在伎優中最為受寵。
一天,祝漢貞拍着手掌表演诙諧戲,戲中多涉及外朝政事,唐宣宗立刻正色訓斥祝漢貞說:“我養活你們這些優人,正是要你們演戲供我嬉笑遊戲,豈能随意幹預朝政?”适逢祝漢貞兒子貪贓判刑,祝漢貞被流放到天德軍。
宮廷樂工羅程,善于彈奏琵琶,很得唐宣宗寵幸。
羅程因殺人被逮捕入獄,衆樂工為他求情說:“羅程辜負陛下的恩情罪該萬死,然而我們可惜羅程演奏琵琶的絕藝天下無雙,恐怕以後在宴會和遊樂中陛下再也聽不到這樣精美的表演了。
”唐宣宗說:“你們可惜的是羅程演奏琵琶的技藝,朕所可惜的是高祖、太宗遺留的法律。
”最後羅程被判杖刑打死。
八月,成德軍節度使王紹鼎去世,軍中立他的弟弟王紹懿為留後。
冬十月,任命尚延心為河、渭兩州都遊弈使。
先前,吐蕃酋長尚延心率領河、渭兩州部落歸降唐朝,秦成防禦使李承勳貪圖尚延心部衆的羊馬,引誘尚延心進入秦州以西地區居住,圖謀将尚延心部衆的羊馬全部奪走。
尚延心得知後,對李承勳說:“我想到朝廷去見天子,請求率領部衆分别遷徙内地,使唐朝西部邊境永遠不再出現戰馬揚塵的警報,隻可惜秦州再也沒有依恃了。
”李承勳聽後無話可說。
第二天,諸将都說:“您首先開置營田,設置防禦使府,擁有軍隊萬人,由朝廷度支發給軍饷,将士沒有作戰防守的勞苦,卻能收到耕墾交易的厚利。
如果聽從尚延心的謀議,西部邊陲就沒有戰事,朝廷必定要罷除防禦使府,裁減戍邊軍隊,将秦州歸還鳳翔鎮管轄,我們就再也沒有什麼 望矣。
”承勳以為然,即奏延心為河、渭都遊奕使,使統其衆居之。
鄭朗罷。
遣使迎道士軒轅集于羅浮山。
上好神仙,迎軒轅集至長安,問曰:“長生可學乎?”對曰:“王者屏欲而崇德,則自然受大遐福,何處更求長生?”留數月,求還山,乃遣之。
戊寅(858) 十二年 春正月,以王式為安南都護。
式有才略,至安南,樹芀木為栅,深塹其外,寇不能冒,選教士卒甚銳。
頃之,南蠻大至,去城半日,式意思安閑,遣譯谕之,中其要害,蠻夜引去。
都校羅行恭久專府政,麾下精兵二千,都護中軍才羸兵數百,式杖而黜之。
以劉瑑同平章事。
瑑與崔慎由議政于上前,慎由曰:“惟當甄别品流,上酬萬一。
”瑑曰:“昔王夷甫祖尚浮華,妄分流品,緻中原丘墟。
今當循名責實,使百官各稱其職,而遽以品流為先,臣未知緻理之日。
”慎由無以對。
二月,崔慎由罷。
上欲禦樓肆赦,令狐绹曰:“禦樓所費甚廣,事須有名,且赦不可數。
”上不悅,曰:“遣朕于何得名?”慎由曰:“陛下未建儲宮,四海屬望。
若舉此禮,雖郊祀亦可,況于禦樓?” 希望了。
”李承勳認為說得有理,立即上奏請求任命尚延心為河、渭兩州都遊弈使,讓他統率其部衆居住于這兩個州。
鄭朗罷相。
唐宣宗派使者到羅浮山迎接道士軒轅集。
唐宣宗喜歡神仙道術,把道士軒轅集迎接到長安,問道士說:“人生長壽可以學會嗎?”道士回答說:“君王摒除欲望而崇尚仁德,自然就會得到大福大壽,何必再求長生福壽?”軒轅集在長安逗留幾個月,要求返回羅浮山,唐宣宗于是派人把他遣送回去。
戊寅(858)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春正月,任命王式為安南都護。
王式雄才大略,到達安南,用棘樹木紮栅寨,栅寨外挖掘很深的壕塹,使寇賊不能冒犯,挑選并教練的士兵非常勇敢精銳。
不久,南蠻大軍入侵,距城隻有半天路程,王式心意安閑,派翻譯告谕南蠻軍隊,抓住他們的要害,南蠻軍隊連夜引退。
南安都校羅行恭長久專制府政,麾下有精兵兩千人,都護府的中軍才有幾百名弱兵,王式到安南杖打羅行恭并把他貶黜。
任命劉瑑為同平章事。
劉瑑與崔慎由在唐宣宗面前議論政事,崔慎由說:“應該甄别百官的等級名分,皇上據此賜予官職爵位。
”劉瑑說:“西晉時王夷甫祖尚浮華,妄将官員分為清濁流品,結果導緻中原地區變成廢墟。
如今應當根據實際才能任命職官,使百官各稱其職,如果為政就以甄别百官的品流為先務,我不知道哪一天才能使國家得到治理。
”崔慎由無言以對。
二月,崔慎由罷相。
唐宣宗想登丹鳳樓寬赦罪犯,令狐绹說:“皇上登樓實行大赦所需費用太大,做這事必須有正當的名分,況且這種大赦不可能多次舉行。
”唐宣宗聽後很不高興,說:“朕這次登樓大赦用什麼名分最合适?”崔慎由說:“陛下至今還沒建立儲宮,确立皇位繼承人是四海之内廣大臣民所盼望的事。
如果舉行冊封皇太子的典禮,即使舉行郊祀典禮也可以,更何況皇上登樓實行大赦禮呢?” 時上餌方士藥,已覺燥渴,疑忌方深,聞之,俯首不複言。
旬日,慎由罷相。
夏四月,嶺南軍亂。
诏以李承勳為節度使,讨平之。
初,上命李燧鎮嶺南,已命中使賜之節,給事中蕭放封還制書。
上方奏樂,不暇别召中使,使優人追之,節及燧門而返,改授承勳讨亂平之。
以夏侯孜同平章事。
五月,劉瑑卒。
瑑病笃,猶手疏論事,上甚惜之。
湖南軍亂,逐觀察使韓琮。
六月,江西軍亂,逐觀察使鄭憲。
蠻寇安南。
初,安南都護李涿為政貪暴,強市蠻中馬牛,群蠻怨怒,導南诏侵盜邊境,自是安南始有蠻患。
秋七月,宣州軍亂,逐觀察使鄭薰。
右補阙張潛上疏曰:“藩府代移之際,皆奏倉庫羨餘以為課績,朝廷因而甄獎。
夫藩府财賦,所出有常,苟非賦斂過差,及停廢将士,減削衣糧,則羨餘何從而緻?比來南方諸鎮數有不甯,皆此故也。
一朝有變,所蓄之财悉遭剽掠,又發兵緻讨,費用百倍,然則朝廷竟有何利?乞自今藩府長吏不增賦斂,不減糧賜,獨節遊宴,省浮費,能緻羨餘者,然後賞之。
”上嘉納之。
當時唐宣宗吃了方士所煉的丹藥,已經感覺煩躁口渴,對臣下猜忌懷疑正深,聽到崔慎由的話,低頭不再說話。
十天以後,崔慎由罷相。
夏四月,嶺南發生軍隊叛亂。
唐宣宗下诏任命李承勳為節度使,讨伐平定了這次叛亂。
起初,唐宣宗命李燧鎮守嶺南,已經命令中使賜給李燧嶺南節度使的符節,給事中蕭放把制書封駁退還。
當時唐宣宗正在奏樂遊玩,沒有時間再召中使執行,便派身邊一名伎優去追回符節,結果符節剛送到李燧家門口就被追回,改授李承勳為嶺南節度使,征讨平定嶺南發生的軍隊叛亂。
任命夏侯孜為同平章事。
五月,劉瑑去世。
劉瑑病重,仍然親手書寫奏疏議論政事,唐宣宗對他的去世深感惋惜。
湖南軍發生變亂,驅逐了觀察使韓琮。
六月,江西軍發生變亂,驅逐了觀察使鄭憲。
蠻人軍隊入侵安南。
起初,安南都護李涿為政貪鄙殘暴,強迫蠻人将馬牛賣給他,廣大蠻人怨恨惱怒,便勾結南诏軍隊侵犯唐朝邊境,從此安南開始有南蠻入侵的邊患。
秋七月,宣州軍發生變亂,驅逐了觀察使鄭薰。
右補阙張潛上疏說:“藩鎮使府每當主政官調遷的時候,都要上奏把倉庫多餘的錢糧作為吏部考課的治績,朝廷以此來進行甄别獎勵。
藩鎮使府的财賦,出入都有常數,如果不是對民衆聚斂過多,停廢軍隊将士軍饷,削減士兵的衣糧,那麼多餘的錢糧從何而來?近來南方各藩鎮常發生變亂,都是這個原因。
一旦發生動亂,使府倉庫所積蓄的财糧都遭到搶掠,而朝廷要調發軍隊去征讨,所需費用超過倉庫所蓄财物的上百倍,這對朝廷又有什麼利益?期望今後各藩鎮使府主政官吏不許增加對民衆的賦斂,不減少軍隊的糧食供應,隻許節制府帥長官的遊宴費用,省下一切浮華費用,這樣能增加餘額的,然後加以獎賞。
”唐宣宗贊同并采納了張潛的建議。
河南北、淮南大水。
徐、泗水深五丈,流沒數萬家。
冬十月,以于延陵為建州刺史。
延陵入辭,上曰:“建州去京師幾何?”對曰:“八千裡。
”上曰:“卿到彼為政善惡,朕皆知之,勿謂其遠,此階前則萬裡也,卿知之乎?” 令狐绹拟李遠杭州刺史,上曰:“吾聞遠詩雲:&lsquo長日惟消一局棋。
&rsquo安能理人?”绹曰:“詩人托此為高興耳,未必實然。
”上曰:“且令往試觀之。
” 诏刺史毋得外徙,必令至京師,面察其能否,然後除之。
令狐绹嘗徙其故人為鄰州刺史,便道之官。
上以問绹,對曰:“以其道近,省送迎耳。
”上曰:“朕以刺史多非其人,為百姓害,故欲一一訪問,知其優劣,以行黜陟。
而诏命既行,直廢格不用,宰相可謂有權。
”時方寒,绹汗透重裘。
上臨朝接對群臣如賓客,雖左右近習,未嘗見其有惰容。
每宰相奏事,旁無一人立者,威嚴不可仰視。
奏事畢,忽怡然曰:“可以閑語矣。
”因問闾閻細事,或談宮中遊宴,無所不至。
一刻許,複整容曰:“卿輩善為之,朕常恐卿輩負朕,後日不複得再相見。
”乃起入宮。
令狐绹謂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
每延英奏事,未嘗不汗沾衣也。
” 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讨湖南亂軍,平之。
河南、河北、淮南地區發生大水災。
徐州、泗州地區的洪水深達五丈,被洪水淹沒的有數萬家之多。
冬十月,任命于延陵為建州刺史。
于延陵入朝向唐宣宗辭行,唐宣宗說:“建州距離京師有多遠?”于延陵回答說:“八千裡。
”唐宣宗說:“你到建州後為政的善惡,朕都知道,不要以為建州遠,萬裡之遙就好像在這台階前一樣,你知道嗎?” 令狐绹打算任用李遠為杭州刺史,唐宣宗說:“我聽說李遠寫過這麼一句詩:&lsquo長日惟消一局棋。
&rsquo棋迷怎能處理好人事?”令狐绹說:“詩人假托下棋表現清高的雅緻,未必當真如此。
”唐宣宗說:“可暫且讓李遠任杭州刺史試看一下吧。
” 唐宣宗下诏命各州刺史不得外調到他處做官,必須讓他們先到京師,由皇帝當面考察其是否有才幹,然後再委任官職。
令狐绹曾經将其故舊遷任為鄰州刺史,順道上任。
唐宣宗就這件事詢問令狐绹,令狐绹回答說:“因為所遷州治任所路近,以省去迎送的禮節。
”唐宣宗說:“朕以為各州刺史大多用非其人,成為百姓的禍害,所以朕想一一召見詢問,以便了解他們的優劣,以實行升降黜陟。
而我的诏命已頒發,你卻廢棄擱置不用,宰相可真是有權力。
”當時天氣正寒冷,令狐绹吓得汗流浃背濕透了幾層毛皮衣服。
唐宣宗臨朝接待問對群臣猶如對待賓客,即使是他的左右近侍,也不曾見過他有倦意。
每次宰相奏對政事,近旁沒有一人站立的,其威嚴的神态令人不可仰視。
奏對政事完畢,唐宣宗會忽然和悅地說:“可以說說閑話。
”便問民間小事,有時談論宮中的遊宴之事,各種小事無所不談。
談了一刻鐘左右,唐宣宗又闆起面孔說:“你們要好自為之,朕經常害怕你們會辜負朕,使以後不得再相見。
”于是起身入宮。
令狐绹對身邊的人說:“我秉政當宰相十年,最得皇上恩遇。
每次在延英殿與皇上奏對政事,沒有不汗流沾衣的。
” 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讨伐湖南亂軍,平定叛亂。
商以封疆險闊,素多盜賊,選精兵數百人
不久徐州果然發生了叛亂,亂軍驅逐了節度使李廓。
唐宣宗回想起鄭魯的話,于是提拔鄭魯為起居舍人,任命盧弘止為武甯節度使。
武甯士卒一向驕橫,其中銀刀都尤其嚴重,多次驅逐主帥。
盧弘止到達武甯,都虞候胡慶方又企圖作亂,盧弘止殺了胡慶方,安撫其餘的人,用忠義訓導他們,武甯軍府于是安定下來。
六月,唐宣宗任命張直方為盧龍節度使。
秋七月,唐朝攻克收複河、湟地區。
唐朝泾原節度使康季榮奪取原州及石門等六座關隘,靈武節度使朱叔明奪取長樂州,邠甯節度使張君緒奪取蕭關。
八月,改長樂州為威州。
河西、隴右地區百姓老幼一千多人來到長安,唐宣宗親自登上延喜門樓接見他們,河西、隴右人歡呼跳躍,脫下胡人服裝,戴上唐朝人的冠帶。
唐宣宗頒布诏書說:“招募百姓開墾耕種河西、隴右三州、七關的土地農田,官府五年免收租稅。
将領官吏有能耕種農田的,官府發給牛和糧食種子。
溫池的鹽利,可以委托度支安排。
凡三州、七關地區鎮守的士兵,加倍發給衣服糧食,兩年輪換一次。
其餘被吐蕃陷沒的州、縣,也命令他們根據自己的軍事力量來加以收複。
” 冬十月,唐朝改備邊庫為延資庫。
西川節度使杜悰從吐蕃手中奪取維州。
閏十一月,朝廷給唐順宗、唐憲宗加谥号。
宰相以攻克收複河、湟地區為由,請求給唐宣宗上尊号,唐宣宗說:“唐憲宗曾有志收複河、湟地區,未能如願而駕崩,如今才完成了先輩的遺志。
現在應該商議給順宗、憲宗二廟加封尊谥,以昭示先輩的功烈。
” 張直方回京師。
盧龍節度使張直方兇暴殘忍,喜歡郊遊打獵。
軍隊中将要發生叛變,張直方知道情況,帶着全家族人逃歸京師。
盧龍軍中推舉牙将周綝為留後。
崖州司戶李德裕去世。
庚午(850) 四年 夏四月,貶馬植為常州刺史。
上之立也,中尉馬元贽有力焉,由是有寵。
植與之叙宗姓,上賜元贽寶帶,元贽以遺植。
植服之以朝,上見而識之,收其親吏鞫之,盡得交通之狀,故貶之。
六月,魏扶卒。
以崔龜從同平章事。
秋八月,盧龍節度使周綝卒。
軍中推張允伸為留後。
九月,貶孔溫裕為柳州司馬。
黨項為邊患,發兵讨之,連年無功。
補阙孔溫裕上疏切谏,上怒,貶之。
溫裕,戣之兄子也。
既而戣弟子吏部侍郎溫業亦求補外,白敏中謂同列曰:“我輩須自點檢,孔吏部不肯居朝廷矣。
” 吐蕃論恐熱擊尚婢婢,遂掠河西。
論恐熱擊尚婢婢,婢婢拒之,不利,糧乏,留拓跋懷光守鄯州,帥部落就水草于甘州西。
恐熱自将追之,大掠河西八州,五千裡間赤地殆盡。
冬十月,以令狐绹同平章事。
辛未(851) 五年 春二月,沙州降。
以裴休為鹽鐵轉運使。
自大和以來,歲運江、淮米不過四十萬斛,吏卒侵盜、沉舟,達渭倉者什不三四,大堕劉晏之法。
休窮究其弊,立漕法十條,歲運百二十萬斛。
庚午(850) 唐宣宗大中四年 夏四月,朝廷貶馬植為常州刺史。
唐宣宗被立為皇帝,中尉馬元贽出了大力,由此受寵。
馬植與馬元贽攀親序為同姓宗族,唐宣宗賜給馬元贽金寶腰帶,馬元贽把腰帶送給馬植。
馬植系着寶帶上朝,被唐宣宗看見并認出,收捕馬植的親信胥吏送交禦史台加以審問,将馬植與馬元贽内外勾結的情狀全部查清,所以貶斥馬植。
六月,魏扶去世。
唐宣宗任命崔龜從為同平章事。
秋八月,盧龍節度使周綝去世。
軍中推舉張允伸為留後。
九月,貶孔溫裕為柳州司馬。
黨項族成為唐朝邊境的禍患,朝廷調發軍隊讨伐,連年沒有獲得成功。
補阙孔溫裕上疏懇切谏阻,唐宣宗發怒,把孔溫裕貶為柳州司馬。
孔溫裕是孔戣哥哥的兒子。
不久,孔戣弟弟的兒子、吏部侍郎孔溫業也請求到地方上任官,白敏中對同行宰相說:“我們這些當朝宰相應該檢點些,孔吏部不肯居于朝廷為官了。
” 吐蕃論恐熱攻擊尚婢婢,燒殺掠奪河西地區。
論恐熱派兵攻打尚婢婢部,尚婢婢派兵抗拒,交戰不利,糧食缺乏,留下拓跋懷光據守鄯州,率領剩餘部衆來到甘州西部有水有草的地區。
論恐熱親自率領部将追趕,在河西八州大肆燒殺搶掠,方圓五千裡幾乎不生五谷。
冬十月,唐宣宗任命令狐绹為同平章事。
辛未(851) 唐宣宗大中五年 春二月,沙州刺史張義潮派使者向唐朝歸降。
唐宣宗任命裴休為鹽鐵轉運使。
自大和年間以來,每年漕運到京師的江、淮地區的大米不過四十萬斛,路上遭受官吏士兵侵吞偷盜以及米船沉沒,運到渭倉的糧食不到十分之三四,使劉晏創立的漕運法遭到極大破壞。
裴休堅決追究漕運過程的弊端,制定漕運法規十條,使每年漕運大米達到一百二十萬斛。
以李福為夏綏節度使。
上頗知黨項之反,由邊帥利其羊馬,數欺奪誅殺之。
自是繼選儒臣以代邊帥之貪暴者。
行日複面加戒勵,黨項遂安。
三月,以白敏中充招讨黨項都統、制置使。
上以黨項久未平,頗厭用兵。
崔铉建議宜遣大臣鎮撫,乃以白敏中為制置使。
初,上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薦鄭颢。
時颢已約昏盧氏,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
敏中将赴鎮,言于上曰:“鄭颢不樂尚主,怨臣入骨髓。
今臣出外,颢必中傷,臣死無日矣。
”上曰:“朕知之久矣。
”命左右于禁中取小柽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鄭郎谮卿之書也。
朕若信之,豈任卿以至今日?”敏中遂行。
軍于甯州定遠城使史元破黨項九千餘帳,敏中奏黨項平。
诏:“南山黨項猶行鈔掠,宜于銀、夏境内授以閑田。
或複入山林,不受教令,則誅讨無赦。
若邊将貪鄙,緻其怨叛,當先罪邊将,後讨寇虜。
”南山黨項尋亦請降,赦之。
夏五月,吐蕃論恐熱入朝。
恐熱殘虐,所部多叛。
恐熱勢孤,乃揚言曰:“吾今入朝,借兵于唐,來誅不服者。
”至是,入朝,求為河渭節度使,上不許。
召對遣還,恐熱怏怏而去。
衆稍散,才有三百餘人,奔于廓州。
唐宣宗任命李福為夏綏節度使。
唐宣宗很清楚黨項反叛是由于邊鎮将帥貪圖黨項的羊馬,經常欺侮掠奪黨項人,有時甚至妄加誅殺他們。
朝廷從此繼續選派文臣來替代邊鎮貪婪殘暴的将帥。
臨行前唐宣宗還要當面告誡、勉勵文臣,黨項于是安定下來。
三月,唐宣宗任命白敏中充任招讨黨項都統、制置使。
唐宣宗因黨項叛亂長時間沒有平息,又厭煩訴之于武力。
崔铉建議該派朝中大臣去進行招撫,于是任命白敏中為制置使。
起初,唐宣宗命白敏中為萬壽公主挑選佳婿,白敏中推薦鄭颢。
當時鄭颢已與盧氏訂婚,為此鄭颢對白敏中很痛恨,屢次诋毀白敏中。
白敏中将要趕赴邊鎮,對唐宣宗說:“鄭颢不樂意娶萬壽公主,對我恨之入骨。
如今我要外出,鄭颢必定會趁機惡語中傷,我恐怕離死不遠了。
”唐宣宗說:“朕知道此事已經很久了。
”命令左右近侍從宮禁中取出一個紅柳木盒子交給白敏中,說:“這裡面都是鄭郎诋毀你的上書。
朕如果相信它,哪能任用你到今天?”白敏中于是出發。
白敏中駐軍在甯州,定遠城使史元攻破黨項族九千餘帳,白敏中上奏說黨項已經平定。
唐宣宗頒布诏令稱:“南山黨項部落仍在進行搶掠,應該在銀州、夏州境内授給他們一些閑置的田地。
如果有人再入山林進行搶劫,不服從教令,就對他們進行征讨誅殺,決不赦免。
如果唐朝邊鎮将領官吏貪婪殘暴,導緻黨項人怨恨反叛,應當首先向邊鎮将領官吏問罪,然後再讨伐流寇叛賊。
”南山黨項部落不久也請求歸降,唐宣宗下令赦免了他們。
夏五月,吐蕃論恐熱進京朝見。
論恐熱殘忍暴虐,所屬部衆大多背叛了他。
論恐熱勢力孤單,于是揚言說:“我現在準備進京朝見,向大唐借兵,來誅殺不服從我的人。
”到這時論恐熱進京朝見,請求擔任河渭節度使,唐宣宗沒有允許。
并召論恐熱問對,然後将論恐熱遣返回去,論恐熱怏怏不快地離開京城。
其部衆逐漸散去,僅剩下三百餘人,投奔廓州。
冬十月,以魏谟同平章事。
時上春秋已高,未立太子,群臣莫敢言。
谟入謝,因言:“今海内無事,惟未建儲副,使正人輔導,臣竊以為憂。
”且泣。
時人重之。
以白敏中為邠甯節度使。
十一月,以張義潮為歸義節度使。
先是,義潮以沙州降,發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義澤奉圖籍入見,于是河、湟之地盡入于唐。
诏置歸義軍于沙州,以義潮鎮之。
崔龜從罷。
壬申(852) 六年 春二月,雞山群盜寇掠果州,刺史王贽弘讨平之。
初,蓬、果群盜依阻雞山,寇掠三川。
诏果州刺史王贽弘讨之。
山南西道亦奏巴南妖賊言辭悖慢,上怒甚。
崔铉曰:“此皆陛下赤子,迫于饑寒,盜弄兵于溪谷間,不足辱大軍,但遣一使者可平矣。
”乃遣京兆少尹劉潼招谕之。
潼言:“使之歸命,其勢甚易,所慮者武臣恥不戰之功,議者責欲速之效耳。
”潼至山中,盜彎弓待之,潼直前曰:“我面受诏,赦汝罪,使汝複為平人。
汝真欲反,可射我。
”賊皆投弓,列拜請降。
潼歸館,而贽弘引兵已至山下,竟擊滅之。
三月,诏大将軍鄭光賜莊,免稅役,尋罷之。
冬十月,唐宣宗任命魏谟為同平章事。
當時唐宣宗年事已高,還未立皇太子,群臣沒有誰敢談這件事。
魏谟入朝向唐宣宗謝恩,趁機上言說:“如今海内已經沒有戰事,隻是至今還沒有建立儲君,讓正人君子加以輔導,我内心對此深感憂慮。
”說着流下眼淚。
時人都特别敬重他。
唐宣宗任命白敏中為邠甯節度使。
十一月,任命張義潮為歸義節度使。
先前,張義潮率沙州歸降唐朝,調發軍隊大緻平定沙州近旁的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派他的哥哥張義澤帶着版圖戶籍進京谒見唐宣宗,于是河、湟地區全部歸入唐朝版圖。
唐宣宗下诏在沙州設置歸義軍,由張義潮鎮守其地。
崔龜從罷相。
壬申(852) 唐宣宗大中六年 春二月,雞山群盜入侵搶掠果州,被果州刺史王贽弘讨伐平定。
當初,蓬州、果州的群盜以雞山為根據地,入侵掠奪東川、西川、山南西道等三川地區。
唐宣宗下诏命果州刺史王贽弘讨伐群盜。
山南西道也奏稱巴南的妖賊言辭傲慢狂悖,唐宣宗更加憤怒。
崔铉說:“這些人都是陛下的赤子,由于饑寒交迫,在溪谷山林間使刀弄槍,不值得調集大軍,隻要派遣一個使者就可以平定他們。
”于是派遣京兆少尹劉潼前去招撫勸谕。
劉潼說:“讓他們歸服聽命,做到這點很容易,所憂慮的是武臣把不戰之功作為恥辱,議論者要求急于求成的功效。
”劉潼來到山中,盜賊都拉滿弓接待他,劉潼直接走向前說:“我面受皇帝的诏令,赦免你們的罪行,讓你們重新做平民百姓。
你們如果真想造反可以射死我。
”盜賊都把弓箭扔到一邊,列隊向劉潼拜謝請求投降。
劉潼回到館舍,而王贽弘率領軍隊已經到達山下,竟然襲擊殲滅了他們。
三月,唐宣宗下诏原先賜給大将軍鄭光的莊園免除稅役,不久又停止免稅。
敕先賜鄭光鄠縣等莊,并免稅役。
中書、門下奏:“稅役之法,天下皆同。
鄭光獨免,似乖法意。
”敕曰:“朕以鄭光元舅,初不細思。
親戚之間,人所難議,卿等苟非愛我,豈進嘉言?庶事能盡如斯,天下何憂不理?有始有卒,當共守之。
并依所奏。
” 夏六月,以畢為邠甯節度使。
黨項複擾邊,上欲擇帥而難其人,從容與翰林畢論邊事。
援古據今,具陳方略。
上悅,曰:“不意頗、牧近在禁庭。
卿其為朕行乎?”欣然奉命。
閏月,以盧鈞為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李業縱吏民侵掠雜虜,由是北邊擾動,诏以鈞代之。
業内有所恃,人莫敢言,魏谟獨請貶黜,上不許。
鈞奏韋宙為副使,遣詣塞下,谕以禍福,禁其侵掠,雜虜遂安。
掌書記李璋杖一牙職,明日,牙将百餘人訴于鈞,鈞杖其為首者,谪戍外鎮,曰:“邊鎮百餘人無故橫訴,不可不抑也。
” 秋八月,以裴休同平章事。
冬十月,畢招谕黨項,降之。
十二月,複禁私度僧尼。
先是,進士孫樵上言:“百姓男耕女織,不自溫飽,而群僧安坐華屋,美衣精馔,率以十戶不能養一僧。
武宗憤其然, 唐宣宗下敕令先前賜給鄭光在鄠縣等地的莊園,一并免除稅役。
中書、門下二省為此上奏說:“交稅服役的法規天下人都應當共同遵守。
唯獨免除鄭光的稅役,這似乎違背法規的意圖。
”唐宣宗下敕令說:“朕以為鄭光是皇帝的長舅,起初沒有細加思考。
況且又是親戚之間,正是人們難以議論的,你們如果不是愛護我,怎麼能向我進這麼好的意見?其他一般性事務如果都能做到這樣,天下何憂不能治理?事情有始有終,君臣百姓都應當共同遵守。
按着你們所奏請的意見去辦。
” 夏六月,唐宣宗任命畢為邠甯節度使。
黨項部族又侵擾邊境,唐宣宗想選擇可擔任邠甯的統帥卻難以找到合适人選,便從容地與翰林學士畢議論邊境之事。
畢引古論今,向唐宣宗詳細地陳述方略。
唐宣宗很高興,說:“想不到廉頗、李牧就近在宮廷中。
你願意為朕出使邊鎮嗎?”畢欣然奉命前往。
閏七月,唐宣宗任命盧鈞為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李業放縱所部官吏百姓侵擾掠奪雜居的各族人,由此北部邊境出現動亂,唐宣宗下诏任命盧鈞替代李業為河東節度使。
李業在宮内因為有所依恃,人們都不敢說他的罪過,唯獨魏谟請求貶黜李業,唐宣宗沒有同意。
盧鈞奏請任命韋宙為河東節度副使,派他走遍塞下,告谕禍福利害,禁止侵占掠奪,邊境雜居的胡人部落從此安定下來。
掌書記李璋用木棍杖打了一名牙職小官,第二天,牙将一百多人向盧鈞申訴,盧鈞杖打其中為首者,将他貶谪外鎮戍守,說:“邊鎮一百多人無故橫加申訴,不可不加抑制。
” 秋八月,唐宣宗任命裴休為同平章事。
冬十月,畢招撫告谕黨項叛亂部衆,使他們全部歸降。
十二月,再次禁止私自剃度僧侶、尼姑。
先前,進士孫樵向唐宣宗上言:“百姓男耕女織,不能使自己獲得溫飽,而成群的僧侶閑坐在華麗的屋内,穿着好看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一般十戶農家也養不起一個僧侶。
武宗皇帝對此很憤慨, 發十七萬僧,是天下百七十萬戶始得蘇息也。
陛下即位以來,修複廢寺,度僧幾複其舊。
縱不能如武宗除積弊,奈何興之于已廢乎?願早降明诏罷之,庶幾百姓猶得以息肩也。
” 至是,中書、門下奏:“陛下崇奉釋氏,群下莫不奔走,恐财力有所不逮,因之生事擾人。
望委長吏量加撙節,仍禁私度僧尼。
”從之。
癸酉(853) 七年 夏四月,定杖笞法。
敕:“自今法司處罪,用常行杖。
杖脊一,折法杖十。
杖臀一,折笞五。
” 冬十二月,以鄭光為右羽林統軍。
上事鄭太後甚謹,不居别宮,朝夕奉養。
鄭光鎮河中,入朝,上與論政,光對鄙淺,上不悅,留為統軍。
太後數言其貧,上辄厚賜金帛,終不複任以民官。
度支奏歲入之數: 錢九百二十五萬缗,内五百五十萬缗租稅,八十二萬餘缗榷酤,二百七十八萬餘缗鹽利。
甲戌(854) 八年 春正月朔,日食。
罷元會。
初,左補阙趙璘請罷元會,止禦宣政。
宰相曰:“天下無事,元會大禮,不可罷也。
”上曰:“近華州有賊,關中少雪, 勒令十七萬僧侶蓄發還俗,使得天下一百七十萬戶農民開始得到休養生息。
而陛下即位以來,下令修複被廢除的寺廟,重新剃度的僧尼幾乎恢複到原來的數目。
您即使不能像武宗皇帝那樣革除僧侶的弊端,又為何使已廢除的弊端重新複興呢?希望您盡早降下聖明的诏書,停止這種活動,或許使百姓仍能夠免除徭役獲得的機會。
” 到這時,中書、門下二省奏稱:“陛下崇尚信奉佛教,使群下莫不為之奔走,恐怕國家的财力無法承受,因此引發事端,騷擾百姓。
希望陛下命令有關長官修建寺廟時注意節約費用,仍然要禁止私自剃度為僧侶尼姑。
”唐宣宗表示同意。
癸酉(853) 唐宣宗大中七年 夏四月,朝廷規定杖笞的刑法标準。
唐宣宗頒布敕令:“自今以後司法部門處置刑罰,通常使用杖刑。
杖打脊背一下,依法規折算為杖打臀部十下。
杖打臀部十下,折算為用鞭、竹闆打五下。
” 冬十二月,唐宣宗任命鄭光為右羽林統軍。
唐宣宗事奉鄭太後非常謹慎,不讓她居住于别宮,以便能自己朝夕服侍。
舅舅鄭光鎮守河中,進京入朝,唐宣宗與他讨論國家政治,鄭光對答淺薄,唐宣宗很不高興,留鄭光在朝廷任右羽林統軍。
鄭太後多次向唐宣宗說鄭光貧困,唐宣宗隻賜給鄭光優厚的金帛,但始終不再委任他以治民之官。
度支上奏每年收入的數量: 錢九百二十五萬缗,其中五百五十萬缗是租稅,八十二萬餘缗是專賣酒的錢,二百七十八萬餘缗是鹽利錢。
甲戌(854) 唐宣宗大中八年 春正月初一,出現日食。
停止元旦朝會。
起初,左補阙趙璘請求停止元旦朝會,讓皇上隻到宣政殿面見朝臣們。
宰相們反駁說:“現在天下太平,元旦朝會是大禮,不能停止。
”唐宣宗說:“近來華州出現盜賊,關中地區下雪很少, 皆朕之憂,何謂無事?雖宣政亦不可禦也。
” 二月,以牛叢為睦州刺史。
中書、門下奏谏官、阙員請補。
上曰:“谏官要在舉職,不必人多,如張道符、牛叢、趙璘輩數人,使朕日聞所未聞,足矣。
” 久之,叢出為刺史,入謝,上賜之紫。
叢曰:“臣所服绯,刺史所借也。
”上遽曰:“且賜绯。
”上重惜服章,有司常具绯、紫衣數襲從行,以備賞賜,或半歲不用其一,故當時以绯、紫為榮。
上重翰林學士,然遷官必校歲月,以為不可以官爵私近臣也。
秋九月,以高少逸為陝虢觀察使。
有敕使過硖石,怒餅黑,鞭驿吏見血。
少逸以聞,上責敕使,谪配恭陵。
其後,上召翰林學士韋澳,屏左右問之曰:“近日内侍權勢如何?”對曰:“陛下威斷,非前朝之比。
”上閉目搖首曰:“全未,全未。
尚畏之在,策将安出?”對曰:“若與外庭議之,恐有大和之變,不若就其中擇有才識者與之謀。
”上曰:“此乃末策,朕已試之矣。
自衣绯以下皆感恩,才衣紫則相與為一矣。
”上又與令狐绹謀盡誅宦官,绹恐濫及無辜,密奏曰:“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補,自然漸耗,至于盡矣。
”宦者竊見其奏,由是益與朝士相惡,南北司如水火矣。
這都是朕的憂慮,怎麼能說天下無事?即使宣政殿也不能去。
” 二月,唐宣宗任命牛叢為睦州刺史。
中書、門下二省奏稱谏官、補缺官員缺額,請求增補。
唐宣宗說:“谏官主要在于稱職,不必人多,如張道符、牛叢、趙璘等數人,使朕每天能聽到許多自己所沒有聽說的事,這就足夠了。
” 一段時間之後,牛叢出任睦州刺史,入朝向唐宣宗謝恩,唐宣宗賜給他紫衣。
牛叢說:“我現在所穿的绯衣,就是刺史的憑借。
”唐宣宗立即說:“再賜你一件绯衣吧。
”唐宣宗很重視和珍惜代表官吏身份和地位的官服,有關部門經常準備好幾套绯衣、紫衣緊随唐宣宗,以備賞賜用,有時半年也不用其中一件,所以當時人都以穿绯衣、紫衣為榮耀。
唐宣宗很重視翰林學士,然而翰林學士升遷官位時,唐宣宗必定查對他們任官的年月,認為不可以将官爵私自賞賜給親近的臣下。
秋九月,唐宣宗任命高少逸為陝虢觀察使。
有一位敕使路過硖石縣,對驿館供給他吃的餅太黑而發怒,把驿館官吏用鞭抽打得出血。
高少逸将此事報告給朝廷,唐宣宗斥責敕使,将他降職發配去守衛恭陵。
事後唐宣宗招來翰林學士韋澳,屏去左右近侍問韋澳說:“你對近來宮中内侍宦官的權勢如何看待?”韋澳回答說:“陛下對宦官的處置威嚴果斷,不是前朝所能相比的。
”唐宣宗閉目搖頭說:“全不是這樣,全不是這樣。
朕對宦官還有些畏懼,你有什麼良策對付他們?”韋澳回答說:“如果與宮廷外的宰相大臣謀議誅除宦官,恐怕會發生像大和年間那樣的變故,不如在宦官當中選擇有才識的人,與他們謀議如何辦好。
”唐宣宗說:“這是下策,朕已試行過。
當朕提拔他們穿绯衣時,他們感恩戴德,一旦讓他們穿上紫衣,就與作惡為首的宦官抱成一團。
”唐宣宗又與令狐绹密謀将宦官全部殺掉,令狐绹害怕會濫殺無辜,便密奏唐宣宗說:“隻要對有罪的宦官不放過,宦官有缺不予補充,讓他們自然慢慢消耗,到最後死光為止。
”宦官偷偷見到令狐绹的奏章,由此對外朝士大夫們更加仇恨,南衙朝官與北司宦官勢如水火不能相容。
冬十月,以李行言為海州刺史。
上獵于苑北,遇樵夫,問其縣令為誰,曰:“李行言。
”“為政如何?”曰:“性執。
有強盜數人,軍家索之,竟不與,盡殺之。
”上歸,帖其名于寝殿之柱。
及除刺史,入謝,上賜之金紫,取帖示之。
诏雪王涯、賈等。
上以甘露之變,惟李訓、鄭注當死,餘人無罪,诏雪其冤。
乙亥(855) 九年 春正月,成德節度使王元逵卒,軍中立其子紹鼎為留後。
二月,以李君奭為懷州刺史。
初,上校獵渭上,有父老十數聚于佛祠。
上問之,對曰:“醴泉百姓也。
縣令李君奭有異政,考滿當罷,詣府乞留。
故此祈佛,冀諧所願耳。
”及懷州刺史阙,上手筆除君奭。
上聰察強記,天下奏獄吏卒姓名,一覽皆記之。
度支奏誤“漬”為“清”,樞密承旨孫隐中足成之,上怒,推按谪罰之。
嘗密令翰林學士韋澳纂次州縣境土風物及諸利害為書,書号曰《處分語》。
他日,鄧州刺史薛弘宗入謝,出謂澳曰:“上處分本州事驚人。
”澳詢之,皆《處分語》中事也。
冬十月,唐宣宗任命李行言為海州刺史。
唐宣宗在苑城之北打獵,遇到一位樵夫,問他這個縣的縣令是誰,樵夫回答說:“縣令叫李行言。
”唐宣宗又問:“他為政怎麼樣?”樵夫回答說:“他的性格很固執。
有幾個強盜關押在縣監獄,宦官掌管的北司禁軍來縣府要人,李行言竟然堅決不放人,并把這些強盜全部處死。
”唐宣宗回宮後,将李行言的名字事迹書寫成帖子挂在自己的寝殿柱子上。
唐宣宗任命李行言為海州刺史,李行言入朝謝恩,唐宣宗賜給他金紫衣裳,并讓人取來挂在寝殿柱子上的帖文給李行言看。
唐宣宗頒布诏書為王涯、賈等人昭雪。
唐宣宗認為甘露之變,隻有李訓、鄭注應當處死,其餘的人都無罪,便頒布诏書為他們的冤案昭雪。
乙亥(855) 唐宣宗大中九年 春正月,成德節度使王元逵去世,軍中立他的兒子王紹鼎為留後。
二月,唐宣宗任命李君奭為懷州刺史。
起初,唐宣宗在渭水邊打獵,碰見十幾位父老聚集在佛祠前。
唐宣宗問他們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我們是醴泉縣的百姓。
縣令李君奭有優異的政績,任期屆滿當離職,我們到官府乞求讓他繼續留任。
所以先到佛祠祈禱,希望我們的願望能夠實現。
”到後來懷州刺史空缺,唐宣宗親手書寫诏敕任命李君奭為懷州刺史。
唐宣宗聰敏明察,記憶力很強,各地上奏的獄吏小卒的姓名,唐宣宗一看便都能記住。
一次度支給唐宣宗上奏疏文中将“漬”誤作“清”,樞密承旨孫隐中将錯字補上筆畫改正後送交中書、門下,唐宣宗看後大怒,将擅自修改奏章的人加以降職的處罰。
唐宣宗曾經密令翰林學士韋澳按次第将各州縣境内的風俗名物及各種利害關系編纂成書,書名叫《處分語》。
有一天,鄧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向唐宣宗謝恩,出宮後對韋澳說:“皇上對鄧州的事務處置、分析得令人驚訝。
”韋澳詢問此事,結果都是《處分語》中所寫的事。
夏閏四月,诏州縣作差科簿。
诏以“州縣差役不均,自今每縣據人貧富及役輕重作簿,送刺史檢署訖,鎖于令廳,每有役事,委令據簿輪差”。
秋七月,浙東軍亂,逐觀察使李讷。
讷性卞急,遇将卒不以禮,故亂作。
崔铉罷為淮南節度使。
淮南饑,民多流亡。
節度使杜悰荒于遊宴,政事不治。
上聞之,罷悰,以铉代之。
九月,貶李讷為朗州刺史。
杖監軍王宗景,配恭陵。
诏:“自今戎臣失律,并坐監軍。
” 冬十一月,以柳仲郢為鹽鐵轉運使。
有醫工劉集,交通禁中,上敕鹽鐵補場官。
仲郢上言:“醫工術精,宜補醫官。
若委務銅鹽,何以課其殿最?且場官賤品,非特敕所宜親。
”上遽賜絹遣之。
他日,見仲郢,勞之曰:“卿論劉集事甚佳。
” 上嘗有疾,醫工梁新治之,良已,自陳求官,但敕月給錢三百缗而已。
十二月,貶康季榮為夔州長史。
季榮前為泾原節度使,擅用官錢,事覺,請以家财償之。
上以“季榮有河、湟功”許之。
給事中封還敕書,谏官亦上言,乃貶之。
以鄭祗德為賓客分司。
夏閏四月,唐宣宗下诏命各州縣制作差科簿。
唐宣宗頒布诏令,認為“各州縣征派的差役不平均,自今以後每縣根據百姓的貧富情況及差役的輕重制作差科簿,送交州刺史檢查簽署完畢後,再收藏于縣令衙署存檔,每當派遣差役時,即根據差科簿來選派差役”。
秋七月,浙東軍發生叛亂,驅逐觀察使李讷。
李讷性情急躁,對部下将士不以禮相待,所以引起軍隊作亂。
崔铉被罷免為淮南節度使。
淮南發生饑荒,民衆大多流亡他鄉。
節度使杜悰迷戀于遊玩宴請,不理政事。
唐宣宗聽說後,罷黜杜悰的節度使職務,任命崔铉替代杜悰為淮南節度使。
九月,貶李讷為郎州刺史。
杖打監軍王宗景,将他發配守恭陵。
唐宣宗頒布诏書:“從今以後,凡鎮守一方的武臣違法亂紀,監軍也要一同判罪。
” 冬十一月,唐宣宗任命柳仲郢為鹽鐵轉運使。
有一位醫工名叫劉集,通過關系交接宮廷,唐宣宗下敕令任命劉集為鹽鐵補場官。
柳仲郢向上言說:“醫工劉集醫術精湛,應該補為醫官。
如果讓他管理銅鹽事務,怎麼考察他的政績是優是劣?況且場官是品位低賤的小官,本不是陛下的特别敕令所應該親自任命的。
”唐宣宗立即賜給劉集絹帛把他遣送回去。
有一天,唐宣宗見到柳仲郢,慰勞他說:“你所議論劉集的事很好。
” 唐宣宗曾經有病,醫工梁新給他治病,病治好後,梁新親自開口向唐宣宗要求賞給一個官職,唐宣宗隻允許一個月給錢三千缗了事。
十二月,康季榮被貶為夔州長史。
康季榮先前為泾原節度使,擅自動用官府的錢财,案發後,請求用自己的家财償還。
唐宣宗以“康季榮有開辟河、湟地區的戰功”,準許康季榮的請求。
給事中封還敕書,谏官也向唐宣宗上書勸谏,于是貶康季榮為夔州長史。
唐宣宗任命鄭祗德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江西觀察使鄭祗德以其子颢尚主通顯,固求散地,從之。
丙子(856) 十年 春正月,以鄭朗同平章事。
夏五月,以韋澳為京兆尹。
澳為人公直,既視事,豪貴斂手。
鄭光莊吏恣橫,積年租稅不入,澳執而械之,具奏其狀,欲置于法。
上曰:“鄭光甚愛之,何如?”對曰:“如此則是陛下之法獨行于貧戶耳,臣不敢奉诏。
”上曰:“然則痛杖而貸其死,可乎?”澳歸即杖之,督租數百斛足,乃釋。
六月,裴休罷為宣武節度使。
初,上命休極言時事,休請早建太子。
上曰:“若建太子,則朕遂為閑人。
”休不敢複言,以疾辭位,從之。
冬十月,以鄭颢為秘書監。
颢營求作相甚切,其父祗德聞之,與書曰:“聞汝已判戶部,是吾必死之年。
又聞欲求宰相,是吾必死之日也。
”颢懼,表辭,從之。
十一月,冊回鹘為懷建可汗。
先是,诏以“回鹘有功于國,世為婚姻,會昌奸臣遽加殄滅。
近聞已厖曆今為可汗,尚寓安西,俟歸牙帳,當加冊命”。
至是,回鹘遣使入貢,冊拜可汗。
诏議遷穆宗已下出太廟。
吏部尚書李景讓上言:“穆宗乃陛下兄,敬宗、文宗、 江西觀察使鄭祗德因為他的兒子鄭颢娶公主為妻,位望通顯,堅決要求散官銜,唐宣宗同意了他的要求。
丙子(856) 唐宣宗大中十年 春正月,任命鄭朗為同平章事。
夏五月,任命韋澳為京兆尹。
韋澳為人公正爽直,到京兆府上任處理事務後,豪門貴族均有所收斂不敢為非作歹。
鄭光莊園的莊吏恣意驕橫,多年的租稅不交官府,韋澳将他抓起來,上了鐐铐,上奏他的罪狀,打算将他繩之以法。
唐宣宗說:“鄭光很喜歡這位莊吏,怎麼辦?”韋澳回答說:“如果這樣,則是陛下所制定的法律隻用來約束貧困的百姓,我實在不敢從命。
”唐宣宗說:“這樣的話,那麼你用棍杖狠狠地痛打莊吏而免他一死,可以嗎?”韋澳回到京兆府即重杖莊吏,督促他交滿幾百斛租稅後,才将他釋放。
六月,裴休被罷免為宣武節度使。
起初,唐宣宗讓裴休盡情談論時事,裴休請求早立皇太子。
唐宣宗說:“如果立了皇太子,那麼朕就成為閑人了。
”裴休不敢再言此事,以身體有病要求辭去官位,唐宣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冬十月,任命鄭颢為秘書監。
鄭颢鑽營做宰相十分急切,他的父親鄭祗德聽說後,給他寫信說:“聽說你已掌管戶部事務,這是我必死之年。
又聽說你想謀求宰相職位,這是我必死之日。
”鄭颢看信後非常害怕,向唐宣宗上表請求辭去繁重的政務,唐宣宗同意了他的請求。
十一月,冊封回鹘國可汗為懷建可汗。
先前,唐宣宗頒布诏書認為“回鹘曾有功于國家,世代與皇室通婚,會昌年間奸臣忽然對回鹘殘部加以殲滅。
近來聽說已厖曆現在當了可汗,目前寓居安西地區,等到他回到回鹘王廷的牙帳,當正式加以冊命”。
到這時,回鹘國派使者向朝廷進貢,便冊拜回鹘國可汗為懷建可汗。
唐宣宗诏命朝廷百官商議将唐穆宗以下神主遷出太廟。
吏部尚書李景讓上表說:“穆宗皇帝是陛下的兄長,敬宗、文宗、 武宗乃兄之子,陛下拜兄尚可,拜侄可乎?宜遷四主出太廟,還代宗以下入廟。
”诏百官議,不決而止,時人以是薄景讓。
以崔慎由同平章事。
上命相,左右無知者。
前此令樞密宣旨,以蕭邺為相,樞密使王歸長等複奏邺所判度支應罷否,上以為歸長等佑之,即手書慎由名付學士院,雲仍罷判度支。
诏内園使李敬寔剝色,配南牙。
内園使李敬寔遇鄭朗不避馬,朗奏之,上責敬寔,對曰:“供奉官例不避。
”上曰:“汝銜敕命,橫絕可也,豈得私出而不避宰相乎?”命剝色,配南牙。
丁醜(857) 十一年 春正月,以韋澳為河陽節度使。
澳嘗奏事,上欲以澳判戶部。
以心力衰耗、難處繁劇為辭,上不悅。
及歸,其甥柳玭尤之。
澳曰:“主上不與宰輔佥議,私欲用我,人必謂我以他歧得之,何以自明?且爾知時事浸不佳乎,由吾曹貪名位所緻耳。
”遂去鎮河陽。
玭,仲郢之子也。
二月,魏谟罷為西川節度使。
上樂聞規谏,凡谏官論事、門下封駁苟合于理,多 武宗皇帝是陛下兄長的兒子,陛下敬拜兄長還可以,敬拜侄子可以嗎?應該将穆宗以下四位神主遷出太廟,将代宗以下各宗遷入太廟。
”唐宣宗诏命朝廷百官商議此事,無法決斷,不了了之。
時人對李景讓表示鄙薄。
唐宣宗任命崔慎由為同平章事。
唐宣宗任命宰相,左右近臣沒有誰能事先知道的。
先前唐宣宗命樞密使宣旨,任命蕭邺為宰相,樞密使王歸長等人複奏蕭邺所任判度支是否當該罷黜,唐宣宗認為宦官王歸長等人想在宮廷助蕭邺一把,當即手書崔慎由的名字交付學士院,仍然罷免蕭邺的判度支職位。
唐宣宗诏命内園使李敬寔脫去标志内官身份地位的色服,發配到南衙服役。
内園使李敬寔在路上遇到宰相鄭朗不躲避他的馬,鄭朗上奏唐宣宗,唐宣宗責備李敬寔,李敬寔回答說:“供奉官按慣例不用回避。
”唐宣宗說:“如果你奉朕的敕命辦公事驕橫點還可以,豈能私自出宮而不避宰相的馬呢?”唐宣宗命李敬寔脫去标志内官身份地位的色服,發配到南衙服役。
丁醜(857)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春正月,任命韋澳為河陽節度使。
韋澳曾經向唐宣宗奏事,唐宣宗想任命韋澳為判戶部。
韋澳以自己身體衰老、難以處置繁重事務為由加以推辭,唐宣宗很不高興。
等回到家中,他的外甥柳玭埋怨韋澳說錯了話。
韋澳說:“皇上不與宰輔官商議,私下打算任用我,人們必定會認為我通過其他關系得到官位,這怎麼能自己說得清楚?況且你也知道當今的政治狀況越來越不好,這都是由于我們這些當官的貪圖名位所引起的。
”韋澳于是出任河陽節度使。
柳玭,是柳仲郢的兒子。
二月,魏谟被罷免為西川節度使。
唐宣宗好聽規谏,凡谏官論事、門下省封駁,隻要合理,大多 屈意從之。
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讀之。
嘗欲幸華清宮,谏官論之,上為之止。
谟為相,每議事正言無所避,上每歎曰:“谟綽有祖風,我心重之。
”然竟以剛直為令狐绹所忌而出之。
秋七月,以蕭邺同平章事。
流祝漢貞于天德軍。
教坊使祝漢貞,滑稽敏給,寵冠諸優。
一日抵掌诙諧,頗及外事,上正色謂曰:“我畜養爾曹,正供戲笑耳,豈得辄預朝政邪?”會其子坐贓,流之。
樂工羅程善琵琶,有寵。
殺人系獄,衆工為請曰:“程負陛下萬死,然臣等惜其絕藝,不複得奉宴遊矣。
”上曰:“汝曹所惜者羅程藝,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
”竟杖殺之。
八月,成德軍節度使王紹鼎薨,軍中立其弟紹懿。
冬十月,以尚延心為河、渭都遊奕使。
先是,吐蕃酋長尚延心以河、渭二州部落來降,秦成防禦使李承勳利其羊馬,誘之入居秦州之西,謀盡掠其财。
延心知之,謂承勳曰:“延心欲入見天子,請盡帥部衆分徙内地,使西邊永無揚塵之警,但惜秦州無所複恃耳。
”承勳默然。
明日,諸将皆曰:“明公首開營田,置使府,擁萬兵,仰給度支,将士無戰守之勞,有耕市之利。
若從延心之謀,則西陲無事,朝廷必罷府省戍,還以秦州隸鳳翔,吾屬無所複 都能虛心接受。
得到大臣的表章奏疏,必定會燒香洗手而後才閱讀。
唐宣宗曾經想去華清宮,谏官們上言加以勸阻,唐宣宗為此就不去了。
魏谟為宰相,每次議論政事都敢直言無所避諱,唐宣宗每次都贊歎說:“魏谟多有先祖魏徵的遺風,我内心無比敬重他。
”然而魏谟竟然因為剛直不阿卻為令狐绹所妒忌,被排擠出朝廷外任節度使。
秋七月,任命蕭邺為同平章事。
祝漢貞被流放到天德軍。
教坊使祝漢貞,為人滑稽敏捷,在伎優中最為受寵。
一天,祝漢貞拍着手掌表演诙諧戲,戲中多涉及外朝政事,唐宣宗立刻正色訓斥祝漢貞說:“我養活你們這些優人,正是要你們演戲供我嬉笑遊戲,豈能随意幹預朝政?”适逢祝漢貞兒子貪贓判刑,祝漢貞被流放到天德軍。
宮廷樂工羅程,善于彈奏琵琶,很得唐宣宗寵幸。
羅程因殺人被逮捕入獄,衆樂工為他求情說:“羅程辜負陛下的恩情罪該萬死,然而我們可惜羅程演奏琵琶的絕藝天下無雙,恐怕以後在宴會和遊樂中陛下再也聽不到這樣精美的表演了。
”唐宣宗說:“你們可惜的是羅程演奏琵琶的技藝,朕所可惜的是高祖、太宗遺留的法律。
”最後羅程被判杖刑打死。
八月,成德軍節度使王紹鼎去世,軍中立他的弟弟王紹懿為留後。
冬十月,任命尚延心為河、渭兩州都遊弈使。
先前,吐蕃酋長尚延心率領河、渭兩州部落歸降唐朝,秦成防禦使李承勳貪圖尚延心部衆的羊馬,引誘尚延心進入秦州以西地區居住,圖謀将尚延心部衆的羊馬全部奪走。
尚延心得知後,對李承勳說:“我想到朝廷去見天子,請求率領部衆分别遷徙内地,使唐朝西部邊境永遠不再出現戰馬揚塵的警報,隻可惜秦州再也沒有依恃了。
”李承勳聽後無話可說。
第二天,諸将都說:“您首先開置營田,設置防禦使府,擁有軍隊萬人,由朝廷度支發給軍饷,将士沒有作戰防守的勞苦,卻能收到耕墾交易的厚利。
如果聽從尚延心的謀議,西部邊陲就沒有戰事,朝廷必定要罷除防禦使府,裁減戍邊軍隊,将秦州歸還鳳翔鎮管轄,我們就再也沒有什麼 望矣。
”承勳以為然,即奏延心為河、渭都遊奕使,使統其衆居之。
鄭朗罷。
遣使迎道士軒轅集于羅浮山。
上好神仙,迎軒轅集至長安,問曰:“長生可學乎?”對曰:“王者屏欲而崇德,則自然受大遐福,何處更求長生?”留數月,求還山,乃遣之。
戊寅(858) 十二年 春正月,以王式為安南都護。
式有才略,至安南,樹芀木為栅,深塹其外,寇不能冒,選教士卒甚銳。
頃之,南蠻大至,去城半日,式意思安閑,遣譯谕之,中其要害,蠻夜引去。
都校羅行恭久專府政,麾下精兵二千,都護中軍才羸兵數百,式杖而黜之。
以劉瑑同平章事。
瑑與崔慎由議政于上前,慎由曰:“惟當甄别品流,上酬萬一。
”瑑曰:“昔王夷甫祖尚浮華,妄分流品,緻中原丘墟。
今當循名責實,使百官各稱其職,而遽以品流為先,臣未知緻理之日。
”慎由無以對。
二月,崔慎由罷。
上欲禦樓肆赦,令狐绹曰:“禦樓所費甚廣,事須有名,且赦不可數。
”上不悅,曰:“遣朕于何得名?”慎由曰:“陛下未建儲宮,四海屬望。
若舉此禮,雖郊祀亦可,況于禦樓?” 希望了。
”李承勳認為說得有理,立即上奏請求任命尚延心為河、渭兩州都遊弈使,讓他統率其部衆居住于這兩個州。
鄭朗罷相。
唐宣宗派使者到羅浮山迎接道士軒轅集。
唐宣宗喜歡神仙道術,把道士軒轅集迎接到長安,問道士說:“人生長壽可以學會嗎?”道士回答說:“君王摒除欲望而崇尚仁德,自然就會得到大福大壽,何必再求長生福壽?”軒轅集在長安逗留幾個月,要求返回羅浮山,唐宣宗于是派人把他遣送回去。
戊寅(858)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春正月,任命王式為安南都護。
王式雄才大略,到達安南,用棘樹木紮栅寨,栅寨外挖掘很深的壕塹,使寇賊不能冒犯,挑選并教練的士兵非常勇敢精銳。
不久,南蠻大軍入侵,距城隻有半天路程,王式心意安閑,派翻譯告谕南蠻軍隊,抓住他們的要害,南蠻軍隊連夜引退。
南安都校羅行恭長久專制府政,麾下有精兵兩千人,都護府的中軍才有幾百名弱兵,王式到安南杖打羅行恭并把他貶黜。
任命劉瑑為同平章事。
劉瑑與崔慎由在唐宣宗面前議論政事,崔慎由說:“應該甄别百官的等級名分,皇上據此賜予官職爵位。
”劉瑑說:“西晉時王夷甫祖尚浮華,妄将官員分為清濁流品,結果導緻中原地區變成廢墟。
如今應當根據實際才能任命職官,使百官各稱其職,如果為政就以甄别百官的品流為先務,我不知道哪一天才能使國家得到治理。
”崔慎由無言以對。
二月,崔慎由罷相。
唐宣宗想登丹鳳樓寬赦罪犯,令狐绹說:“皇上登樓實行大赦所需費用太大,做這事必須有正當的名分,況且這種大赦不可能多次舉行。
”唐宣宗聽後很不高興,說:“朕這次登樓大赦用什麼名分最合适?”崔慎由說:“陛下至今還沒建立儲宮,确立皇位繼承人是四海之内廣大臣民所盼望的事。
如果舉行冊封皇太子的典禮,即使舉行郊祀典禮也可以,更何況皇上登樓實行大赦禮呢?” 時上餌方士藥,已覺燥渴,疑忌方深,聞之,俯首不複言。
旬日,慎由罷相。
夏四月,嶺南軍亂。
诏以李承勳為節度使,讨平之。
初,上命李燧鎮嶺南,已命中使賜之節,給事中蕭放封還制書。
上方奏樂,不暇别召中使,使優人追之,節及燧門而返,改授承勳讨亂平之。
以夏侯孜同平章事。
五月,劉瑑卒。
瑑病笃,猶手疏論事,上甚惜之。
湖南軍亂,逐觀察使韓琮。
六月,江西軍亂,逐觀察使鄭憲。
蠻寇安南。
初,安南都護李涿為政貪暴,強市蠻中馬牛,群蠻怨怒,導南诏侵盜邊境,自是安南始有蠻患。
秋七月,宣州軍亂,逐觀察使鄭薰。
右補阙張潛上疏曰:“藩府代移之際,皆奏倉庫羨餘以為課績,朝廷因而甄獎。
夫藩府财賦,所出有常,苟非賦斂過差,及停廢将士,減削衣糧,則羨餘何從而緻?比來南方諸鎮數有不甯,皆此故也。
一朝有變,所蓄之财悉遭剽掠,又發兵緻讨,費用百倍,然則朝廷竟有何利?乞自今藩府長吏不增賦斂,不減糧賜,獨節遊宴,省浮費,能緻羨餘者,然後賞之。
”上嘉納之。
當時唐宣宗吃了方士所煉的丹藥,已經感覺煩躁口渴,對臣下猜忌懷疑正深,聽到崔慎由的話,低頭不再說話。
十天以後,崔慎由罷相。
夏四月,嶺南發生軍隊叛亂。
唐宣宗下诏任命李承勳為節度使,讨伐平定了這次叛亂。
起初,唐宣宗命李燧鎮守嶺南,已經命令中使賜給李燧嶺南節度使的符節,給事中蕭放把制書封駁退還。
當時唐宣宗正在奏樂遊玩,沒有時間再召中使執行,便派身邊一名伎優去追回符節,結果符節剛送到李燧家門口就被追回,改授李承勳為嶺南節度使,征讨平定嶺南發生的軍隊叛亂。
任命夏侯孜為同平章事。
五月,劉瑑去世。
劉瑑病重,仍然親手書寫奏疏議論政事,唐宣宗對他的去世深感惋惜。
湖南軍發生變亂,驅逐了觀察使韓琮。
六月,江西軍發生變亂,驅逐了觀察使鄭憲。
蠻人軍隊入侵安南。
起初,安南都護李涿為政貪鄙殘暴,強迫蠻人将馬牛賣給他,廣大蠻人怨恨惱怒,便勾結南诏軍隊侵犯唐朝邊境,從此安南開始有南蠻入侵的邊患。
秋七月,宣州軍發生變亂,驅逐了觀察使鄭薰。
右補阙張潛上疏說:“藩鎮使府每當主政官調遷的時候,都要上奏把倉庫多餘的錢糧作為吏部考課的治績,朝廷以此來進行甄别獎勵。
藩鎮使府的财賦,出入都有常數,如果不是對民衆聚斂過多,停廢軍隊将士軍饷,削減士兵的衣糧,那麼多餘的錢糧從何而來?近來南方各藩鎮常發生變亂,都是這個原因。
一旦發生動亂,使府倉庫所積蓄的财糧都遭到搶掠,而朝廷要調發軍隊去征讨,所需費用超過倉庫所蓄财物的上百倍,這對朝廷又有什麼利益?期望今後各藩鎮使府主政官吏不許增加對民衆的賦斂,不減少軍隊的糧食供應,隻許節制府帥長官的遊宴費用,省下一切浮華費用,這樣能增加餘額的,然後加以獎賞。
”唐宣宗贊同并采納了張潛的建議。
河南北、淮南大水。
徐、泗水深五丈,流沒數萬家。
冬十月,以于延陵為建州刺史。
延陵入辭,上曰:“建州去京師幾何?”對曰:“八千裡。
”上曰:“卿到彼為政善惡,朕皆知之,勿謂其遠,此階前則萬裡也,卿知之乎?” 令狐绹拟李遠杭州刺史,上曰:“吾聞遠詩雲:&lsquo長日惟消一局棋。
&rsquo安能理人?”绹曰:“詩人托此為高興耳,未必實然。
”上曰:“且令往試觀之。
” 诏刺史毋得外徙,必令至京師,面察其能否,然後除之。
令狐绹嘗徙其故人為鄰州刺史,便道之官。
上以問绹,對曰:“以其道近,省送迎耳。
”上曰:“朕以刺史多非其人,為百姓害,故欲一一訪問,知其優劣,以行黜陟。
而诏命既行,直廢格不用,宰相可謂有權。
”時方寒,绹汗透重裘。
上臨朝接對群臣如賓客,雖左右近習,未嘗見其有惰容。
每宰相奏事,旁無一人立者,威嚴不可仰視。
奏事畢,忽怡然曰:“可以閑語矣。
”因問闾閻細事,或談宮中遊宴,無所不至。
一刻許,複整容曰:“卿輩善為之,朕常恐卿輩負朕,後日不複得再相見。
”乃起入宮。
令狐绹謂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
每延英奏事,未嘗不汗沾衣也。
” 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讨湖南亂軍,平之。
河南、河北、淮南地區發生大水災。
徐州、泗州地區的洪水深達五丈,被洪水淹沒的有數萬家之多。
冬十月,任命于延陵為建州刺史。
于延陵入朝向唐宣宗辭行,唐宣宗說:“建州距離京師有多遠?”于延陵回答說:“八千裡。
”唐宣宗說:“你到建州後為政的善惡,朕都知道,不要以為建州遠,萬裡之遙就好像在這台階前一樣,你知道嗎?” 令狐绹打算任用李遠為杭州刺史,唐宣宗說:“我聽說李遠寫過這麼一句詩:&lsquo長日惟消一局棋。
&rsquo棋迷怎能處理好人事?”令狐绹說:“詩人假托下棋表現清高的雅緻,未必當真如此。
”唐宣宗說:“可暫且讓李遠任杭州刺史試看一下吧。
” 唐宣宗下诏命各州刺史不得外調到他處做官,必須讓他們先到京師,由皇帝當面考察其是否有才幹,然後再委任官職。
令狐绹曾經将其故舊遷任為鄰州刺史,順道上任。
唐宣宗就這件事詢問令狐绹,令狐绹回答說:“因為所遷州治任所路近,以省去迎送的禮節。
”唐宣宗說:“朕以為各州刺史大多用非其人,成為百姓的禍害,所以朕想一一召見詢問,以便了解他們的優劣,以實行升降黜陟。
而我的诏命已頒發,你卻廢棄擱置不用,宰相可真是有權力。
”當時天氣正寒冷,令狐绹吓得汗流浃背濕透了幾層毛皮衣服。
唐宣宗臨朝接待問對群臣猶如對待賓客,即使是他的左右近侍,也不曾見過他有倦意。
每次宰相奏對政事,近旁沒有一人站立的,其威嚴的神态令人不可仰視。
奏對政事完畢,唐宣宗會忽然和悅地說:“可以說說閑話。
”便問民間小事,有時談論宮中的遊宴之事,各種小事無所不談。
談了一刻鐘左右,唐宣宗又闆起面孔說:“你們要好自為之,朕經常害怕你們會辜負朕,使以後不得再相見。
”于是起身入宮。
令狐绹對身邊的人說:“我秉政當宰相十年,最得皇上恩遇。
每次在延英殿與皇上奏對政事,沒有不汗流沾衣的。
” 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讨伐湖南亂軍,平定叛亂。
商以封疆險闊,素多盜賊,選精兵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