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形勢日見窘困。
朝廷認為天下不久即可平定,便任命張孝忠為易、定、滄州節度使,王武俊和康日知分别為恒冀、深趙團練使,将德、棣二州隸屬于朱滔,讓他返回本鎮。
朱滔再三請把深州劃歸自己,朝廷不許,朱滔由此怨恨不滿,留在深州駐紮。
王武俊認為自己沒有當成節度使,又失去趙、定二州,心中不悅。
又有诏命令王武俊撥給朱滔糧食三千石,撥給馬燧馬五百匹,王武俊認為攻克魏博後,朝廷必然要攻取恒冀,所以分撥糧食和馬匹來削弱自己,因此心懷疑慮,不肯接受诏命。
田悅聞訊派判官王侑勸朱滔說:“當今皇上的志向是準備掃蕩河朔,不讓藩鎮世代承襲。
如果魏亡,接下來便是燕、趙。
倘若朱司徒憐憫魏博,前去援救,不僅可以體現存亡國、繼絕嗣的大義,也符合子孫萬代的利益。
”朱滔大喜,立即打發王侑回去禀報,又派王郅勸王武俊說:“王大夫采用九死一生的計策,誅除叛逆的首腦,康日知怎能與王大夫的功勞同日而語!然而朝廷對你們的獎賞基本相同,誰不為之憤郁不平!現在又聽說有诏命你把糧食、馬匹支付給鄰道,朝廷的意圖是想先使你軍府貧弱,等削平魏博時,讓馬仆射、朱司徒共同來消滅你。
朱司徒不敢隻圖自保,讓我等獻此愚計,打算與王大夫一起援救田尚書,而且把深州讓給王大夫。
範陽、恒冀、魏博聯合起來,如同耳目手足,互相救助,将來就永無禍患了。
”王武俊也覺喜歡,便應承下來,三鎮一齊限定日期,起兵南進。
三月,以李洧兼徐、海、沂觀察使。
劉洽攻李納于濮州,克其外城,納于城上涕泣,求自新。
李勉又遣人說之,納遣判官房說入見。
會中使宋鳳朝稱納勢窮蹙,不可舍,上乃囚說等。
納遂歸郓州,複與田悅等合。
朝廷以納勢未衰,始以洧兼徐、海、沂觀察使。
而海、沂已為納所據,洧竟無所得。
夏四月,朱滔、王武俊反,發兵救田悅,寇趙州,诏李懷光讨之。
上遣中使發盧龍、恒冀、易定兵讨田悅,王武俊執使者送朱滔。
滔言于衆曰:“将士有功者,吾奏求官勳皆不遂。
今欲與諸君共擊馬燧,以取溫飽,何如?”皆不應。
三問,乃曰:“幽州之人,自安、史之反,從而南者無一人得還,今其遺人痛入骨髓。
況太尉、司徒皆受國寵榮,将士亦各蒙官勳,誠且願保目前,不敢複有僥冀。
”滔默然而罷,乃誅大将數十人,厚撫循其士卒。
康日知聞其謀,以告馬燧,燧以聞。
上以力未能制,賜滔爵通義郡王,冀以安之。
而滔反謀益甚,分兵營趙州以逼康日知,武俊亦遣士真圍趙州。
涿州刺史劉怦以書谏滔曰:“司徒但以忠順自持,則事無不濟。
務大樂戰,不顧成敗,而家滅身屠者,安、史是也。
惟司徒圖之,無贻後悔。
”不聽。
滔恐張孝忠為後患,遣蔡雄往說之。
孝忠曰:“昔司徒遣人語孝忠曰,惟嶽負恩為逆,孝忠歸國,即為忠臣。
孝忠性直,用司徒之教。
今既為忠臣矣,不複助逆也。
且武俊最喜翻覆,司徒勿忘鄙言。
”雄複以巧辭說之,孝忠怒,欲執 三月,德宗任命李洧為徐、海、沂觀察使。
劉洽在濮州進攻李納,攻下外城,李納在城上哭泣着請求悔過自新。
李勉又派人加以勸說,李納派判官房說入朝觐見。
适值中使宋鳳朝聲稱李納處境困窘,不應放棄進攻,德宗便将房說等人囚禁起來。
于是李納回到郓州,再度與田悅等人聯合。
朝廷認為李納的兵力尚未衰竭,這才任命李洧兼任徐、海、沂觀察使。
然而,海、沂二州已被李納占據,李洧終究沒得到什麼。
夏四月,朱滔、王武俊反叛,發兵營救田悅,侵犯趙州,德宗下诏命李懷光前去讨伐。
德宗派中使征調盧龍、恒冀、易定軍讨伐田悅,王武俊将使者捉送朱滔。
朱滔對大家說:“有功的将士,我為他們奏請官職勳位都未如願。
現在想與諸君一起進擊馬燧,好過溫飽的日子,好嗎?”大家都沒有應聲。
朱滔問到第三次,大家才說:“幽州人從安祿出、史思明反叛以來,跟随他們南下的沒有一人得以生還,死者抛下的親人至今處于深切的悲痛之中。
況且朱太尉、朱司徒兄弟都深受國家的榮寵,将士也得受官職勳位,希望姑且保住目前的狀況,不敢再有僥幸的希圖。
”朱滔默然作罷,于是殺死大将數十人,對士兵厚加撫慰。
康日知得知朱滔的計劃,便告知馬燧,馬燧又上奏朝廷。
德宗認為朝廷的兵力還不足以制服朱滔,便賜給朱滔通義郡王的爵位,指望穩住朱滔。
而朱滔反叛的圖謀愈發加劇,分兵到趙州紮營,以進逼康日知,王武俊也派王士真包圍趙州。
涿州刺史劉怦寫信勸朱滔說:“司徒隻要保持忠順,就無事不成。
貪大好戰,不顧成敗,而舉家滅亡、身遭屠戮的,便是安祿山、史思明了。
請司徒多加考慮,别使将來後悔。
”朱滔不聽。
朱滔擔心張孝忠會成為後患,派蔡雄前去勸說。
張孝忠說:“昔日朱司徒派人對我講,李惟嶽辜負朝恩即為叛逆,我歸順國家即是忠臣。
我生性耿直,接受朱司徒的指教。
現在我做了忠臣,不再幫助逆臣。
還有,王武俊辦事最好反覆,朱司徒别忘記鄙人的話。
”蔡雄用花言巧語再加勸說,張孝忠大怒,要把蔡雄捉 送京師。
雄懼,逃歸,滔乃使劉怦将兵屯要害以備之。
孝忠完城砺兵,獨居強寇之間,莫之能屈。
滔将步騎二萬五千發深州,至束鹿。
诘旦将行,士卒忽大亂,喧噪曰:“天子令司徒歸幽州,奈何違敕,南救田悅?”滔大懼。
蔡雄等謂士卒曰:“司徒血戰以取深州,冀得其絲纩,以寬汝曹賦率,不意國家無信。
今茲南行,乃為汝曹,非自為也。
”衆曰:“雖知如此,終不如且奉诏歸鎮。
”雄曰:“然則汝曹各歸部伍,休息數日,相與歸鎮耳。
”衆然後定。
滔即引軍還深州,密訪首謀者,得二百餘人,悉斬之,餘衆股栗。
乃複舉兵而南,衆莫敢前卻,進取甯晉。
武俊将步騎萬五千取元氏。
武俊之始誅李惟嶽也,遣判官孟華入見,上問以河朔利害。
華性忠直,有才略,應對慷慨。
上悅,以為恒冀團練副使。
會武俊有異謀,上遽遣華歸谕旨。
華至,武俊已出師。
華谏曰:“聖意于大夫甚厚,苟盡忠義,何患官爵之不崇,土地之不廣?何遽自同于逆亂乎!異日無成,悔之何及!”武俊奪其職,遂與滔救魏州。
诏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将步騎萬五千人東讨悅,且拒滔等。
括富商錢。
時兩河用兵,月費百餘萬缗,府庫不支數月。
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建議:“請括富商錢,出萬缗者,借其餘以供軍。
”上從之。
判度支杜佑大索長安中商賈所有貨,意其不 送京城。
蔡雄恐懼,逃了回去,于是朱滔讓劉怦領兵在要害地帶駐紮,以防備張孝忠。
張孝忠修葺城邑,砥砺兵器,獨自處于強敵之間,無法使他屈服。
朱滔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五千人由深州出發,來到束鹿。
早晨将要啟程,士兵忽然大亂,喧噪說:“皇上命令朱司徒回幽州去,怎能違背敕令,南下去救田悅?”朱滔大為恐懼。
蔡雄等人對士卒說:“朱司徒浴血奮戰,攻下深州,是想獲得絲綿來寬解你們的賦稅負擔,沒想到國家不講信用。
如今此次南行,是為你們着想,不是朱司徒為自己打算。
”大家說:“雖知朱司徒為此南行,終究不如暫且接受诏命回本鎮去。
”蔡雄說:“既然如此,你們回各自的部伍去,休息幾天,一塊兒返回本鎮。
”大家這才安定下來。
朱滔随即帶領軍隊回到深州,暗中查訪首謀者,查到二百多人,悉數殺掉,剩下的人吓得兩腿發抖。
于是朱滔再次舉兵南下,大家不敢上前阻攔,進軍攻下甯晉。
王武俊率領步兵、騎兵一萬五千人攻下元氏。
王武俊當初殺死李惟嶽時,派判官孟華進京朝見,德宗就河朔利害關系征詢他的意見。
孟華秉性忠厚耿直,才華出衆,謀略過人,回話時慷慨激昂。
德宗大悅,任命孟華為恒冀團練副使。
适值王武俊圖謀背叛朝廷,德宗忙派孟華回去傳達聖旨。
孟華趕到時,王武俊的軍隊已經開拔。
孟華勸谏說:“聖上對大夫寄予厚望,隻要盡力奉行忠義,何愁官爵不高、土地不廣?為什麼驟然間将自己置于叛亂者之列!将來不能成功,後悔還來得及嗎!”王武俊削去他的職位,随即與朱滔去救魏州。
德宗下诏命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領步兵、騎兵一萬五千人東去讨伐田悅,并抵禦朱滔等軍。
朝廷征用富商的錢财。
當時,河南、河北正在打仗,月耗錢财一百餘萬缗,國庫不能支撐幾個月。
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建議:“請征用富商錢财,收入超出一萬缗的,征借一萬缗以外的錢财,供給軍用。
”德宗依言而行。
判度支杜佑大力搜索長安商人的财物,猜想某人申報不 實,辄加搒捶,人不勝苦,有缢死者,長安嚣然如被寇盜,計所得,才八十餘萬缗。
又括僦櫃質錢,凡蓄積錢帛粟麥者,皆借四分之一,封其櫃窖。
百姓為之罷市,相率遮宰相馬自訴,以千萬數。
盧杞始慰谕之,勢不可遏,疾驅得免。
計并借商所得,才二百萬缗,人已竭矣。
洺州刺史田昂入朝。
李抱真、馬燧數以事相恨望,怨隙遂深,不複相見。
由是諸軍逗撓,久無成功,上遣中使和解之。
及王武俊逼趙州,抱真分麾下二千人戍邢州,燧大怒,欲引兵歸。
李晟說燧曰:“李尚書以邢、趙連壤,分兵守之,誠未有害。
今公遽自引去,衆謂公何?”燧悅,乃單騎造抱真壘,相與釋憾結歡。
會田昂請入朝,燧奏以洺州隸抱真。
李晟軍先隸抱真,又請兼隸燧,以示協和。
召朱泚入朝,以張镒兼鳳翔節度使。
朱滔遣人以蠟書遺朱泚,欲與同反。
馬燧獲之,并使者送長安,泚不之知。
上驿召泚至,示之,泚頓首請罪。
上曰:“相去千裡,初不同謀,非卿之罪也。
”因留之長安,賜赉甚厚,以安其意。
上以幽州兵在鳳翔,思得重臣代之。
盧杞忌張镒忠直,為上所重,欲出之,乃對曰:“鳳翔将校皆高班,非宰相無以鎮撫,臣請自行。
”上俯首未言。
杞遽曰:“陛下必以臣貌寝,不為三軍所伏,固惟陛下神算。
”上乃顧镒曰:“無以易卿。
”镒知為杞所排,而無辭以免,因再拜受命。
實,就加以鞭笞棒打,人們受不住痛楚,有自缢而死的,長安城中一片愁苦,就像遭了寇盜的洗劫,總計得到的錢财才有八十餘萬缗。
朝廷又決定征用當鋪的利錢,凡存有錢帛粟麥的,一律征借四分之一,錢櫃和糧窖都被封存。
百姓為此罷市,一起去攔宰相的坐騎自訴其苦的人數以千萬計。
盧杞開始還加以勸慰,由于勢不可遏,趕忙驅馬離去,才得脫身。
連同向富商征借的錢,合計隻有二百萬缗,而百姓已财力枯竭了。
洺州刺史田昂進京朝見。
李抱真和馬燧多次因事互相怨恨,嫌隙于是加深,不再見面。
從此各軍停頓不前,互相阻撓,曆時經久,無所建樹,德宗派中使為二人和解。
及至王武俊進逼趙州,李抱真分撥部下兩千人戍守邢州,馬燧大怒,想領兵退回。
李晟勸馬燧說:“李尚書因邢州與趙州接壤而分兵防守邢州,誠然沒有害處。
現在您驟然獨自領兵離去,大家會說您什麼?”馬燧高興起來,便一人騎馬到李抱真的營壘,互相消除怨恨,親近交好。
适值田昂請求進京朝見,馬燧奏請将洺州歸屬李抱真。
李晟軍原先隸屬李抱真,李抱真又請求讓李晟軍同時隸屬于馬燧,以表示二人親睦協調。
德宗召朱泚入朝,任命張镒兼任鳳翔節度使。
朱滔派人把蠟封密信送給朱泚,打算與朱泚一起反叛。
馬燧将密信截獲,連同信使一起送往長安,朱泚并不知道此事。
德宗将朱泚召至京城,讓他看了密信和信使,朱泚伏地叩頭,請求治罪。
德宗說:“你與他相距千裡,當初并非同謀,你沒有罪。
”便将朱泚留在長安,賞賜甚為豐厚,為的是穩住他的心意。
德宗因幽州兵屯駐鳳陽,想另選朝廷重臣代替朱泚。
盧杞妒忌張镒忠誠正直,為德宗所器重,想使他離開朝廷,便回答說:“鳳翔将校的職位品級都很高,除了宰相,無法鎮守安撫,請讓臣去吧。
”德宗低着頭,沒有開口。
盧杞連忙說:“假如陛下認為我相貌醜陋,三軍不會敬服,當然隻能由陛下決定。
”德宗這才望着張镒說:“你是最佳人選。
”張镒明知已被盧杞排擠出朝廷,卻沒有推脫的借口,于是拜了兩拜,接受任命。
上初即位,崔祐甫為相,務崇寬大,當時以為有貞觀之風。
及杞為相,知上性多忌,因以疑似離間群臣,始勸上以嚴刻禦下,中外失望。
五月,诏增稅錢。
淮南節度使陳少遊奏,本道稅錢每千請增二百。
诏他道皆增稅錢視此,又诏鹽每鬥價皆增百錢。
以易、定、滄州為義武軍。
以源休為光祿卿。
上遣源休送突董等喪還其國,可汗遣其相颉子斯迦等迎之。
颉子斯迦立休等于帳前雪中,诘以殺突董之狀,欲殺者數四。
留五十日,可汗遣人謂之曰:“國人皆欲殺汝以償怨,我意不然。
汝國已殺突董等,我又殺汝,如以血洗血,污益甚耳。
今吾以水洗血,不亦善乎!”竟不得見可汗而還。
休有口辯,盧杞恐其見上得幸,乘其未至,先除光祿卿。
六月,李懷光擊朱滔、王武俊于惬山,敗績。
朱滔、王武俊軍至魏州,田悅具牛酒出迎。
滔營于惬山,李懷光軍亦至,馬燧等盛軍容迎之。
滔以為襲己,遽出陳。
懷光欲乘其營壘未就擊之,燧請且休士觀釁。
懷光曰:“時不可失。
”遂擊滔,滔軍崩沮。
懷光按辔觀之,有喜色,士卒争取寶貨。
武俊引騎橫沖之,懷光軍分為二,滔引兵繼之,官軍大敗,溺死者不可勝數,燧等各收軍保壘。
滔堰水絕官軍糧道歸路,深三尺餘。
燧懼,遣使卑辭謝滔求歸,武俊以為不可許,滔不從。
燧與諸軍涉水而西,保魏縣 德宗初即位時,崔祐甫擔任宰相,凡事以寬大為務,當時人們認為具有貞觀年間的風範。
及至盧杞擔任宰相,知道德宗猜忌心很重,因而用是非難辨的事在群臣中挑撥離間,開始勸德宗以嚴厲苛刻的态度駕馭臣下,朝廷内外為之失望。
五月,德宗下诏增收稅錢。
淮南節度使陳少遊上奏,請将本道稅錢每一千錢增收二百錢。
德宗下诏命其他各道一概按此标準增收稅錢,又诏令每鬥鹽的價錢一概增加一百錢。
朝廷以易、定、滄三州建置義武軍。
任命源休為光祿卿。
德宗派遣源休護送突董等人的遺體歸還回纥,回纥可汗派國相颉子斯迦等人迎接。
颉子斯迦讓源休等人站在帳前的雪地中,诘問殺死突董的情況,好幾次想殺掉源休等人。
滞留了五十天,回纥可汗派人對源休說:“我國的百姓都想殺死你們來抵償舊日的怨仇,我卻不是這個意思。
你國已殺了突董等人,我再殺死你們,這樣以血洗血,血污更重。
現在我以水洗血,不是也很好嗎!”源休始終沒有見到回纥可汗就返回了。
源休有口才,能言善辯,盧杞怕他見了德宗會得寵,趁他沒到長安,先任命他為光祿卿。
六月,李懷光在惬山進擊朱滔和王武俊,失敗。
朱滔和王武俊的軍隊來到魏州,田悅備辦牛肉酒食出迎。
朱滔在惬山紮營,李懷光也趕到了,馬燧等人以盛大的軍容迎接李懷光。
朱滔以為要襲擊自己,急忙出營列陣。
李懷光打算趁朱滔營壘尚未安頓停當之際出擊,馬燧請求暫且讓将士休息,伺機而動。
李懷光說:“時不可失。
”便進擊朱滔,朱滔軍崩潰。
李懷光勒住馬缰觀看,面有喜色,士兵争着奪取珍寶财物。
王武俊帶領騎兵攔腰沖擊,李懷光軍被截成兩段,朱滔領兵接踵而來,官軍大敗,淹死的士兵多得數不過來,馬燧等人各自收兵自保營壘。
朱滔築堰引水,切斷官軍的糧道與歸路,水深三尺有餘。
馬燧感到恐懼,派使者以謙卑的言辭向朱滔道歉,請求放歸,王武俊認為不能答應,朱滔不從。
馬燧與諸軍蹚水西去,退保魏縣, 以拒滔,武俊由是恨滔。
滔等亦引兵營魏縣東南,與官軍隔水相拒。
秋七月,李晟救趙州。
晟請以所将兵北解趙州之圍,與張孝忠合勢圖範陽,上許之。
晟趨趙州,王士真解圍去,晟北略恒州。
冬十月,以曹王臯為江西節度使。
臯至洪州,悉集将佐,簡閱其才,得牙将伊慎、王锷等,擢為大将,引許孟容置幕府。
慎嘗從李希烈,希烈愛其才,欲留之,慎逃歸。
希烈聞臯用慎,恐為己患,遺慎七屬甲,詐為複書,墜之境上。
上聞之,遣中使即軍中斬慎。
會江賊入寇,臯遣慎擊賊自贖。
慎擊破之,由是得免。
以關播同平章事。
盧杞知上必更立相,恐其分己權,薦播儒厚,可鎮風俗。
遂以為相,政事皆決于杞,播但斂衽,無所可否。
上嘗從容與宰相論事,播欲有所言,杞目之而止。
出謂之曰:“以足下端悫少言,故相引至此,向者奈何發口欲言邪?”播自是不複敢言。
十一月,加陳少遊同平章事。
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皆自稱王。
田悅德朱滔,與王武俊議奉滔為主,臣事之,滔不可。
幽州判官李子千等共議以為:“如此則常為叛臣,用兵無名,使将吏無所依歸。
請與郓州為四國,俱稱王,而不改年号。
”滔等皆以為然,乃自稱冀王,為盟主,悅稱魏王,武俊稱趙王,納稱齊王,築壇告天而受之,各置百官,皆仿天朝 抵禦朱滔,王武俊由此對朱滔懷恨在心。
朱滔等人也領兵在魏縣東南紮營,與官軍隔河對抗。
秋七月,李晟援救趙州。
李晟請求以本部兵馬去解除趙州的包圍,與張孝忠合力謀取範陽,德宗應允。
李晟奔赴趙州,王士真解圍離去,李晟北向經略恒州。
冬十月,德宗任命曹王李臯為江西節度使。
李臯來到洪州,把将佐悉數召集起來,考察他們的才幹,選得牙将伊慎、王锷等人,提拔為大将,還延引許孟容到幕府任職。
伊慎曾随李希烈作戰,李希烈賞識他的才能,想把他留下,伊慎逃回。
李希烈得知李臯起用伊慎,擔心他成為自己的後患,便送給他犀甲七種,假造他的回信,丢在邊境上。
德宗聞訊派中使到軍中就地處決伊慎。
正值江賊侵擾,李臯派伊慎進擊江賊,立功贖罪。
伊慎打敗江賊,因此得以不死。
德宗任命關播為同平章事。
盧杞知道德宗必定還要任命宰相,唯恐新相會分去自己的權力,便推薦關播,說他儒雅忠厚,可以整肅風俗。
于是德宗任命關播為宰相,朝政一概由盧杞決斷,關播隻是恭敬地整饬衣襟,不置可否。
德宗曾從容地和宰相議論政事,關播想發表意見,盧杞以目示意,關播才沒說話。
出來後盧杞對關播說:“您端莊忠厚,講話不多,所以引薦你做了宰相,剛才你怎麼想開口講話呢?”從此關播再也不敢講話。
十一月,德宗加任陳少遊為同平章事。
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都自稱為王。
田悅感激朱滔,與王武俊商議擁戴朱滔為主公,以臣屬之禮事奉朱滔,朱滔認為不妥。
幽州判官李子千等人共同計議認為:“這樣隻能永遠做叛臣,沒有用兵的名義,使将士失去依托。
請與郓州分稱四國,一齊稱王,但不改年号。
”朱滔等人都認為講得對,于是朱滔自稱冀王,任盟主,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李納稱齊王,築壇祭天,領受王位,分别設置百官,都模仿朝廷的建置, 而易其名。
武俊以孟華為司禮尚書,華不受,嘔血死。
以衛常甯為内史監,常甯謀殺武俊,武俊殺之。
十二月,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
诏以李希烈兼平盧節度使,讨李納。
希烈帥所部徙鎮許州,遣所親詣納,與謀共襲汴州。
遣使告李勉假道之官,勉為之治橋具馔以待之,而嚴為之備,希烈竟不至。
又密與朱滔等交通,納亦數遣遊兵渡汴迎希烈,由是東南轉輸者皆自蔡水而上。
滔等與官軍相拒累月,官軍有度支饋糧,諸道益兵,而幽、趙孤軍深入,專仰給于田悅。
聞李希烈軍勢盛,頗相怨望,乃相與謀遣使詣許州,勸希烈稱帝,希烈由是自稱天下都元帥。
癸亥(783) 四年 春正月,李希烈陷汝州,诏遣顔真卿宣慰之。
李元平者,薄有才藝,性疏傲,敢大言,好論兵,關播奇之,薦于上,以為将相之器。
以汝州近許,擢元平為别駕,知州事。
元平至,即募工徒治城。
希烈陰使壯士數百人往應募,繼遣其将李克誠将數百騎突至城下,應募者應之于内,縛元平馳去。
元平見希烈,恐懼,便液污地。
希烈罵之曰:“盲宰相以汝當我,何相輕也!”遣别将取尉氏,圍鄭州,東都震駭。
初,盧杞惡太子太師顔真卿,欲出之,真卿謂曰:“先中丞傳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面血,今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起拜,而恨之益深。
至是,上問計于杞,杞對曰:“誠得 隻是改換了名稱。
王武俊任命孟華為司禮尚書,田華不肯接受,吐血而死。
王武俊任命衛常甯為内史監,衛常甯策劃誅殺王武俊,王武俊把他殺死。
十二月,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
有诏命李希烈兼任平盧節度使,讨伐李納。
李希烈率領本部移鎮許州,派親信去見李納,與李納謀劃襲擊汴州。
李希烈派使者告訴李勉,說自己需借道上任,李勉為李希烈整治橋梁,備辦食品,等待他前來,同時做了嚴密的防備,而李希烈最終沒有到來。
李希烈又暗中與朱滔等人交結,李納也多次派遊兵渡過汴水,迎接李希烈,從此東南的物資轉運都經蔡水北上。
朱滔等人與官軍對抗了好幾個月,官軍有度支運送糧食,有各道增補兵員,而朱滔和王武俊孤軍深入,專門依賴田悅供應給養。
他們聽說李希烈兵力強盛,又頗為怨恨不滿,便一起謀劃派使者前往許州,勸李希烈稱帝,李希烈由此自稱天下都元帥。
癸亥(783) 唐德宗建中四年 春正月,李希烈攻陷汝州,有诏派顔真卿安撫李希烈。
李元平稍有才藝,生性粗疏傲慢,敢說大話,喜歡談論用兵,關播視為奇才,便向德宗加以推薦,說他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由于汝州靠近許州,便提升李元平為汝州别駕,代理本州事務。
李元平一到,立即招募工匠和勞力整治州城。
李希烈暗中讓壯士數百人前往應募,接着派部将李克誠帶領騎兵數百人突然趕到城下,應募的人在城裡響應,捆了李元平急馳而去。
李元平見到李希烈,驚恐畏懼,屎尿齊下,污臭滿地。
李希烈罵他說:“瞎了眼的宰相讓你來對付我,太小看我了!”便派别将攻占尉氏,包圍鄭州,東京洛陽震驚恐駭。
當初,盧杞憎惡太子太師顔真卿,想把他排擠出朝廷,顔真卿對盧杞說:“你父親盧中丞的頭顱傳送到平原時,我用舌頭舔去面上的血漬,現在相公忍心容不下我嗎!”盧杞惶恐下拜,但更加痛恨顔真卿。
至此,德宗向盧杞問計,盧杞回答說:“如能選 儒雅重臣,為陳禍福,可不勞軍旅而服。
顔真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
”上以為然,遣真卿宣慰希烈。
诏下,舉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東都,留守鄭叔則曰:“往必不免。
宜少留,須後命。
”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
李勉表言:“失一元老,為國家羞。
”又使人邀之于道,不及。
真卿與其子書,但敕以“奉家廟,撫諸孤”而已。
至許,欲宣诏旨,希烈使其養子千餘環繞慢罵,拔刃拟之,真卿色不變。
希烈麾衆令退,館而禮之,欲遣還。
會李元平在座,真卿責之,元平慚,以密啟白希烈,遂留不遣。
朱滔等各遣使詣希烈勸進,希烈召真卿示之曰:“四王見推,不謀而同,豈吾獨為朝廷所忌,無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兇,何謂四王!相公不自保功業,為唐忠臣,乃與亂臣賊子相從,求與之同覆滅邪?”希烈不悅。
他日,又與四使同宴,四使曰:“都統将稱大号,而太師适至,是天以宰相賜都統也。
”真卿叱之曰:“汝知有罵安祿山而死者顔杲卿乎?乃吾兄也。
吾年八十,知守節而死耳,豈受汝曹誘脅乎!”希烈掘坎于庭,雲欲坑之,真卿怡然見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劍相與,豈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謝之。
诏東都、汝州節度使哥舒曜讨李希烈。
二月,克汝州。
三月,曹王臯敗李希烈兵,斬其将,拔黃、蕲州。
一位溫文爾雅的朝廷重臣,向李希烈講清轉禍為福的道理,可以不用興師動衆就使他歸服。
顔真卿是三朝老臣,忠厚耿直,剛正果決,名重海内,為人們信服,真是出使的最好人選。
”德宗認為很對,便派顔真卿去安撫李希烈。
诏書頒下,舉朝大驚失色。
顔真卿乘坐驿車來到東都洛陽,東都留守鄭叔則說:“若是前往,一定不能幸免。
最好稍做停留,等待爾後發來的命令。
”顔真卿說:“這是皇上的命令,怎能躲避?”于是出發。
李勉上表說:“失去一位元老,這真的是朝廷的羞辱。
”又讓人在半道攔截顔真卿,但沒有趕上。
顔真卿寫信給兒子,隻命他“供奉家廟,撫育孤子”而已。
來到許州,顔真卿準備宣布诏旨,李希烈指使養子一千餘人環繞着他謾罵,拔出刀劍來向他比劃,顔真卿面不變色。
李希烈揮手讓衆人退下,将顔真卿安置在館舍,以禮相待,想放他回去。
适值李元平在座,顔真卿當面加以責備,李元平深感慚愧,寫密信向李希烈有所禀告,于是李希烈扣留顔真卿,不讓他回朝廷。
朱滔等人各派使者到李希烈處勸進,李希烈叫顔真卿來看各鎮使者,說:“冀、魏、趙、齊四王推戴我,不謀而合,難道隻有我被朝廷猜忌得無地自容了嗎!”顔真卿說:“這是四兇,怎稱四王!你不能保住自己的功業,做唐朝的忠臣,反而與亂臣賊子混在一起,要與他們一齊覆滅嗎!”李希烈不悅。
後來,顔真卿又與四鎮使者一起參加宴會,四鎮使者說:“都統将稱帝号,太師恰好來到,這是上天把宰相賜給都統。
”顔真卿大聲加以呵斥說:“你們知道有個痛罵安祿山而死的顔杲卿嗎?他是我的哥哥。
我八十歲了,隻知恪守臣節而死,怎會受你們的引誘脅迫!”李希烈在院中挖了個坑,說是要活埋顔真卿,顔真卿見了李希烈神色安然地說:“既然決定讓我死,何必玩弄花樣!趕快給我一劍,豈不使你心中痛快!”于是李希烈向他道歉。
德宗下诏命東都、汝州節度使哥舒曜讨伐李希烈。
二月,哥舒曜攻克汝州。
三月,曹王李臯打敗李希烈軍,斬其将領,攻克黃、蕲二州。
時李希烈兵栅蔡山,險不可攻。
臯聲言西取蕲州,引舟師溯江而上,希烈之将引兵随戰。
臯乃複放舟順流而下,急攻蔡山,拔之。
遂進拔蕲州,表伊慎為刺史。
李希烈引兵歸蔡州。
希烈遣其都虞候周曾等将兵三萬攻哥舒曜,曾等密謀還軍襲希烈,奉顔真卿為節度使。
希烈知之,襲曾等,殺之。
其黨寇鄭州者聞之,亦遁歸。
希烈乃上表歸咎于周曾等,引兵還蔡州,外示從順,實待朱滔等之援也。
荊南軍與李希烈戰,敗績。
荊南節度使張伯儀與希烈兵戰于安州,大敗,亡其所持節。
希烈使人以示顔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絕而複蘇,自是不複言。
夏四月,以白志貞為京城召募使。
志貞請諸嘗為節度、觀察、都團練使者,不問存沒,并勒其子弟帥奴馬,自備資裝從軍,授以五品官。
貧者苦之,人心始搖。
李晟圍清苑,朱滔救之,晟軍大敗。
李晟謀取涿、莫二州,以絕幽、魏往來之路,圍清苑,累月不下。
朱滔自将救之,晟軍大敗,還保定州。
王武俊以滔未還魏橋,遣宋端趣之,言頗不遜。
滔怒曰:“滔以救魏博之故,叛君棄兄如脫屣。
二兄必相疑,惟二兄所為!”武俊遣使者見滔謝之,然以是益恨滔矣。
李抱真使參謀賈林詣武俊詐降,說之曰:“天子知大夫宿著誠效,登壇之日,撫膺顧左右曰:&lsquo我本徇忠義,天子不察。
&rsquo諸将亦嘗共表大夫之志。
天子語使者曰:&lsquo朕前事誠誤,悔之無及。
朋友失意尚可謝,況朕為四海之主乎!&rsquo” 當時李希烈軍在蔡山樹起栅壘,形勢險要,難以進攻。
李臯聲稱西取蕲州,帶領水軍溯長江而上,李希烈的将領率軍尾随而戰。
李臯卻又調轉船頭,順流而下,急攻蔡山,攻克其地。
李臯随即進克蕲州,上表請求任命伊慎為蕲州刺史。
李希烈領兵返回蔡州。
李希烈派其都虞候周曾等人領兵三萬人攻打哥舒曜,周曾等人密謀回軍襲擊李希烈,擁戴顔真卿為節度使。
李希烈聞訊後,襲殺周曾等人。
侵犯鄭州的李希烈的黨羽聞訊也逃了回來。
于是李希烈上表把一切罪名都推到周曾等人身上,領兵返回蔡州,表面表示順從朝廷,實際是等候朱滔等人的援兵。
荊南軍與李希烈作戰失敗。
荊南節度使張伯儀與李希烈軍在安州作戰,結果大敗,丢了所持的旌節。
李希烈讓人把旌節拿給顔真卿看,顔真卿痛哭撲地,氣絕而又複蘇,從此不再講話。
夏四月,德宗任命白志貞為京城召募使。
白志貞請求讓曾經擔任過節度使、觀察使、都團練使的官員,不論生死,都勒令其子弟帶着奴仆與馬匹,自備衣物參軍,授給他們五品官職。
家境貧寒的人深以為苦,民心開始動搖。
李晟包圍清苑,朱滔趕來援救,李晟軍大敗。
李晟策劃攻占涿、莫二州,以切斷幽州與魏州往來的通路,包圍清苑,連月不能攻克。
朱滔親自領兵援救,李晟軍大敗,退守定州。
王武俊因朱滔沒有返回魏橋,派宋端前去催促,說話頗欠謙恭。
朱滔生氣地說:“由于營救魏博,我背叛皇上,抛棄兄弟,如脫去無跟的鞋子。
如果王二哥懷疑我,王二哥就看着辦吧!”王武俊派使者去見朱滔,表示歉意,但因此更恨朱滔了。
李抱真讓參謀賈林到王武俊處詐降,勸他說:“皇上知道大夫對朝廷一向歸誠效命,登壇稱王那天,手捶胸口,環顧左右說:&lsquo我本要獻身于忠義,奈何皇上不能體察。
&rsquo諸将也曾上表講過王大夫的志向。
皇上對使者說:&lsquo以前的事,的确是朕的失誤,後悔來不及了。
朋友意見不合還可以道歉,何況朕是四海之主!&rsquo” 武俊曰:“仆,胡人也,為将尚知愛百姓,況天子,豈專以殺人為事乎!仆不憚歸國,但已與諸鎮結盟,不欲使曲在己。
天子誠能下诏赦諸鎮之罪,仆當首唱從化,有不從者,請奉辭伐之。
如此,則上不負天子,下不負同列,不過五旬,河朔定矣。
”使林還報抱真,陰相約結。
初行稅間架、除陌錢法。
時河東、澤潞、河陽、朔方四軍屯魏縣,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荊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劍南、嶺南諸軍環淮甯之境。
舊制,諸道軍出境,則仰給度支。
上優恤士卒,每出境,加給酒肉,本道糧仍給其家,一人兼三人之給,故将士利之。
各出軍才逾境而止,月費錢百三十餘萬缗,常賦不能供。
判度支趙贊乃奏行二法。
所謂稅間架者,每屋兩架為間,上屋稅錢二千,中稅千,下稅五百。
敢匿一間,杖六十,賞告者錢五十缗。
所謂除陌錢法,公私給與及賣買,每缗官留五十錢,給他物及相貿易者約錢為率。
敢隐錢百者,杖六十,罰錢二千,賞告者錢十缗,賞錢皆出坐者。
于是愁怨之聲盈于遠近。
秋七月,遣禮部尚書李揆使吐蕃。
李揆有才望,盧杞惡之,故使之入吐蕃。
揆言于上曰:“臣不憚遠行,恐死于道路,不能達诏命。
”上為之恻然,謂杞曰:“揆無乃太老。
”對曰:“使遠夷,非谙練故事者不可。
且揆行,則自今年少于揆者不敢辭遠使矣。
”揆乃行,還至鳳州,卒。
王武俊說:“我是一個胡人,作為将領尚且還懂得愛護百姓,何況皇上,哪能專門以殺人為事!我不怕歸順國家,隻是先前已經與各鎮結下盟約,不想使自己虧理。
如果皇上能下诏赦免各鎮的罪過,我會第一個倡義歸順王化,誰不服從,請讓我奉皇上的正義之辭讨伐他們。
這樣,就能上不辜負皇上,下不辜負同列之人,不超過五十天,河朔地區就可以平定。
”讓賈林回報李抱真,暗中互相聯絡。
開始實行稅間架法和除陌錢法。
當時,河東、澤潞、河陽、朔方四軍屯駐在魏縣,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荊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劍南、嶺南各軍環繞在淮甯四境周圍。
根據原有的制度,各道軍隊一出本道疆境,就由度支提供給養。
德宗優待照顧士兵,每當出境時,增加酒肉供給,士兵在本道的口糧仍然撥給家屬,一人可以兼得三人的給養,所以将士以此為利。
各道出兵才越過本道就停下來,每月消耗錢一百三十餘萬缗,常規賦稅無法保證供給。
于是判度支趙贊奏請施行稅間架法和除陌錢法。
所謂稅間架法,房屋每兩架為一間,上等房屋征稅二千錢,中等的征稅一千錢,下等的征稅五百錢。
敢隐藏房屋一間的杖責六十,獎賞告發人錢五十缗。
所謂除陌錢法,凡公家私人所給與和買賣所得的錢,官家在每缗錢中留取五十錢,對于給與其他物品和以物易物所得到的,折算成錢,規定官府的留取标準。
敢隐瞞錢一百缗的杖責六十,罰錢二千,獎賞告發者錢十缗,賞錢由犯法者承擔。
于是,愁苦怨恨之聲,充滿遠近各地。
秋七月,德宗派禮部尚書李揆出使吐蕃。
李揆很有才能,名望素著,為盧杞憎惡,所以讓他出使吐蕃。
李揆對德宗說:“臣不怕遠行,隻擔心死在途中,不能把诏命送到。
”德宗為之悲傷,對盧杞說:“李揆恐怕太老啦。
”盧杞回答說:“出使邊遠夷國,非熟悉朝廷舊典的人不能勝任。
而且,李揆去了,今後年紀小于李揆的人就不敢推脫出使遠方了。
”于是李揆前往吐蕃,返回到鳳州時死去。
八月,李希烈寇襄城,诏發泾原等道兵救之。
初,上在東宮,聞監察禦史陸贽名,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數問以得失。
贽曰:“克敵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将非其人者,兵雖衆,不足恃;操失其柄者,将雖材,不為用。
将不能使兵,國不能馭将,非止費财玩寇之弊,亦有不戢自焚之災。
今兩河、淮西為叛亂者,獨四五兇人而已,尚恐其中或有诖誤失圖、勢不得止者。
況其餘衆,蓋并脅從,苟知全生,豈願為惡!”又曰:“人者,邦之本;财者,人之心。
心傷則其本傷,本傷則枝幹颠瘁矣。
是以兵貴拙速,不尚巧遲。
若不靖于本而務救于末,則救之所為乃禍之所起也。
” 又論關中形勢以為:“王者蓄威以昭德,偏廢則危。
居重以馭輕,倒持則悖。
王畿者,四方之本也。
太宗列置府兵,分隸禁衛,諸府八百餘所,而在關中者殆五百焉。
舉天下不敵關中,則居重馭輕之意明矣。
承平漸久,武備浸微,故祿山竊倒持之柄,一舉滔天。
乾元之後,繼有外虞,悉師東讨,故吐蕃乘虛深入,先帝避之東遊。
是皆失居重馭輕之權,忘深根固柢之慮,追想及此,豈不寒心!今朔方、太原之衆遠在山東,神策六軍之兵繼出關外,倘有賊臣啖寇,黠虜觑邊,未審陛下何以禦之?立國之安危在勢,任事之濟否在人。
勢苟安則異類同心,勢苟危則舟中敵國。
陛下 八月,李希烈侵犯襄城,德宗下诏命泾原等道軍隊前去援救。
起初,德宗在東宮當太子時,聽說監察禦史陸贽有名,即位後即召用陸贽為翰林學士,多次向他詢問朝政得失。
陸贽說:“打敗敵人的關鍵在于任用将領得人,駕馭将領的辦法在于掌握用人的權柄。
任用将領不得其人,即使兵多也不足依恃;失去用人的權柄,即使将領有才幹也不能為朝廷所用。
将領不能指揮士兵,國家不能駕馭将領,不僅有耗費資财、姑息寇賊的弊病,而且有兵火不息、終至自焚的災禍。
現在河北、河南、淮西發動叛亂的,隻有四五個兇人,恐怕其中有的人也許還屬于因遭受牽連而失去官職,考慮不周,為情勢所趨,不能中止不幹的。
何況其餘衆人,恐怕全屬脅從,如果知道還有生路,怎會願意作惡!”又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财利是百姓的核心。
核心受到傷害,根本就會受到傷害;根本受到傷害,枝葉就會凋落。
所以用兵貴在拙而速,不推尚巧而遲。
假如不能安定根本而一定要救助末梢,救助末梢所做的事情就正是禍患發生的原因。
” 陸贽又論述關中形勢認為:“帝王應積蓄威嚴,昭示恩德,如果偏廢便有危險。
應居于重兵防守之地以控制輕兵屯戍之地,如果颠倒了便不合乎事理。
京城周圍地區,是四方的根本。
太宗布置府兵,分别隸屬于禁衛,諸軍府有八百餘所,而安排在關中的軍府約有五百所。
全國各地的兵力敵不住關中的兵力,居于重兵防守之地以控制輕兵屯戍之地的意圖就很明白了。
國家安定久了,軍備逐漸衰敗,所以安祿山竊取輕重颠倒的兵權,一舉叛亂,如同洪水滔天。
乾元年間以後,外患相繼發生,所有軍隊東進讨伐,所以吐蕃乘虛深入,先帝避開吐蕃東遊。
這都是因為失去居于重兵防守之地以控制輕兵屯戍之地的權柄,忘了考慮深深培固根柢,回想至此,怎不令人寒心!現在朔方、太原的軍隊遠在山東,神策等六軍兵力相繼開出關外,倘若有賊臣勾引敵寇,狡猾的敵虜窺伺邊疆,不知陛下如何抵禦?立國安定與否在于形勢,辦事成功與否在于用人。
如果形勢安定,異族也會與朝廷同心;如果形勢危殆,同船之人也會成為敵人。
陛下 豈可不追鑒往事,惟新令圖,修偏廢之柄以靖人,複倒持之權以固國乎!今關輔之間征發已甚,宮苑之内備衛不全,萬一将帥之中又如朱滔、希烈,竊發郊畿,驚犯城阙,未審陛下複何以備之?臣願追還神策六軍節将子弟,明敕泾、隴、邠、甯更不征發,仍罷間架等稅,冀已輸者弭怨,見處者獲甯,則人心不搖而邦本固矣。
”上不能用。
九月,神策、宣武兵襲許州,敗于滬澗。
時李勉遣其将唐漢臣将兵萬人救襄城,上遣神策将劉德信帥諸将家應募者三千人助之。
勉奏:“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許州空虛。
若襲許州,則襄城自解。
”遣二将趣許州,未至數十裡,上遣中使責其違诏,二将狼狽而返。
李克誠伏兵邀之于滬澗,殺傷太半,希烈遊兵至伊阙。
勉複遣其将李堅帥兵助守東都,希烈以兵絕其後,堅軍不得還。
汴軍由是不振,襄城益危。
冬十月,泾原兵過京師,作亂,上如奉天。
朱泚反,據長安。
上發泾原等道兵救襄城。
十月,節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城。
軍士冒雨,寒甚,多攜子弟而來,冀得厚賜遺其家。
既至,一無所賜。
發至浐水,诏京兆尹王翃犒師,惟粝食菜。
衆怒,蹴而覆之,曰:“吾輩将死于敵,而食且不飽,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聞瓊林、大盈二庫金帛盈溢,不如相與取之。
”乃擐甲張旗鼓噪,還趣京城。
上遽命賜帛,人二匹,衆益怒,射中使,殺之,遂入城。
百姓駭走,賊大 豈能不以往事為借鑒,更新宏圖,修複被偏廢的權柄以安定人心,恢複倒持的權力以鞏固國家!如今關中畿輔地區征發兵員已經太多了,宮廷苑囿之中警備不全,萬一将帥中有人步朱滔、李希烈的後塵,偷偷發兵京郊畿輔,震動京城,幹犯宮阙,不知陛下又如何防備這種情況呢?臣希望追回神策六軍中諸使、将領的弟子,明文敕令泾、隴、邠、甯各州不再征調兵員,還要取消間架等雜稅,可望使已經交稅的人消弭怨恨,使現有居民獲得安甯,人心就不會動搖,國家的基礎就會鞏固了。
”德宗未能采用這些建議。
九月,神策軍、宣武軍襲擊許州,在滬澗戰敗。
當時,李勉派其将領唐漢臣領兵一萬人營救襄城,德宗派神策軍将領劉德信率領諸将領家應募的子弟三千人協助唐漢臣。
李勉奏稱:“李希烈的精兵都在襄城,許州空虛。
如能襲擊許州,襄城就自然解圍了。
”派唐、劉二将進趨許州,還沒走出數十裡,德宗派中使責備唐、劉二人違诏,唐、劉二人狼狽而回。
李克誠以伏兵在滬澗進行截擊,殺傷大半,李希烈的流動哨兵到了伊阙。
李勉又派其将領李堅率領軍隊協助防守東都洛陽,李希烈派兵切斷李堅的後路,李堅軍無法返回。
從此,汴軍不能振作,襄城愈加危急。
冬十月,泾原兵經過京城時作亂,德宗前往奉天。
朱泚反叛,占據長安。
德宗征發泾原等道軍隊援救襄城。
十月,泾原節度使姚令言領兵五千人抵達京城。
士兵挨了雨淋,甚為寒冷,多數人帶着子弟前來,希望得到豐厚的賞賜留給家人。
來到後,朝廷毫無賞賜。
泾原軍出發行至浐水,有诏命京兆尹王翃犒勞軍隊,卻隻有粗米飯和菜餅。
衆人火了,踢翻食物說:“我們将赴敵而死,卻連飯都吃不飽,怎能拿小命去撞雪也似的兵刃!聽說瓊林、大盈兩庫裝滿了金銀錦帛,不如去拿些。
”便穿上铠甲,舉起旗幟,擂鼓呐喊,回軍開向京城。
德宗連忙命每人賜帛兩匹,大家更加憤怒,箭射中使,将他殺死,随即進了京城。
百姓驚惶奔逃,亂兵大 呼告之曰:“汝曹勿恐,不奪汝商貨僦質矣,不稅汝間架陌錢矣。
” 初,白志貞募禁兵,東征死亡者皆不以聞,但受市井富兒賂而補之,名在軍籍受給賜,而身居市廛為販鬻。
段秀實上言:“禁兵不精,其數全少,卒有患難,何以待之?”不聽。
至是,上召禁兵以禦賊,竟無一人至者。
乃與太子、諸王、公主自苑北門出,王貴妃以傳國寶系衣中,宦官窦文場、霍仙鳴帥宦官左右僅百人以從,後宮諸王、公主不及從者什七八。
翰林學士姜公輔叩馬言曰:“朱泚嘗為泾帥,廢處京師,心常怏怏。
今亂兵若奉以為主,則難制矣,請召使從行。
”上曰:“無及矣。
”夜至鹹陽,飯數匕而過,群臣皆不知乘輿所之,盧杞、關播、白志貞、王翃、陸贽等追及于鹹陽。
賊登含元殿,歡噪,争入府庫運金帛。
姚令言曰:“今衆無主,不能持久。
朱太尉閑居私第,請相與奉之。
”衆許諾,乃遣騎迎朱泚入宮,居白華殿,自稱權知六軍。
百官出見泚,或勸迎乘輿,泚不悅。
源休以使回纥還,賞薄,怨朝廷,入見泚,為陳成敗,引符命,勸之僭逆。
上思桑道茂之言,幸奉天,金吾大将軍渾瑊繼至。
瑊素有威望,衆心恃之稍安。
檢校司空李忠臣、太仆卿張光晟皆郁郁不得志,至是,與工部侍郎蔣鎮皆為泚用。
泚以司農卿段秀實久失兵柄,意其必怏怏,遣騎召之。
不納,騎士逾垣入劫之。
秀實乃謂子弟曰:“吾當以死徇社稷耳。
”乃往見泚,說之曰:“犒賜 聲喊叫着告訴他們說:“你們不要害怕,沒人奪取你商貨典當的利錢了,不會向你們征繳間架稅和除陌錢了!” 起初,白志貞招募禁兵,對東征死亡的兵員一概隐瞞不報,但凡收受市井商賈富人的賄賂就補為兵員,這些人名字在軍籍注冊,享受給養與賞賜,而本人仍然住在商肆中販賣貨物。
段秀實進言:“禁兵不精,都有缺額,倉猝發生禍難,怎麼應付?”德宗不聽。
至此,德宗召集禁兵去抵禦亂兵,竟然沒有一人前來。
隻得與太子、諸王、公主從宮苑的北門出走,王貴妃把傳國玉玺系在衣服中,宦官窦文場和霍仙鳴率領宦官侍從僅一百人随行,來不及跟随出走的後宮諸王、公主有十分之七八。
翰林學士姜公輔挽住德宗的馬缰進言說:“朱泚曾擔任泾原節帥,遭廢黜後住在京城,内心經常怏怏不樂。
現在嘩亂的士兵如果擁戴他為首領,就難以控制了,請召朱泚随從出走。
”德宗說:“來不及了!”夜間來到鹹陽,德宗一行隻吃了幾勺飯就離開了,群臣都不知道德宗的去向,隻有盧杞、關播、白志貞、王翃、陸贽等人在鹹陽追上德宗。
亂兵登上含元殿,歡呼鼓噪,争着進入府庫,運走金銀錦帛。
姚令言說:“現在大家沒有首領,不能長久。
朱太尉在私宅閑居,請一起去擁戴他吧。
”大家答應了,便派人騎馬迎接朱泚進宮,朱泚住進白華殿,自稱權知六軍。
百官出來谒見朱泚,有人勸他迎接德宗,朱泚不悅。
源休出使回纥歸來,因賞賜菲薄而怨恨朝廷,他入宮去見朱泚,為朱泚陳述古今成敗之理,征引符命之說,勸朱泚僭越稱帝。
德宗想起桑道茂的話,便進駐奉天,金吾大将軍渾瑊相繼到達。
渾瑊向來就有威望,大家仗着渾瑊的到來,心情漸趨安定。
檢校司空李忠臣、太仆卿張光晟都郁郁不得志,至此,他們和工部侍郎蔣鎮都被朱泚起用。
朱泚認為司農卿段秀實長期失去兵權,猜想他必定怏怏不樂,就派人騎着馬去傳召他。
段秀實拒絕讓來使進門,騎兵跳牆而入,劫持了他。
于是段秀實對子弟說:“我應該為國家殉難而死了。
”便去見朱泚,勸朱泚說:“犒賞 不豐,有司之過也,天子安得知之!公宜以此開谕将士,示以禍福,奉迎乘輿,此莫大之功也。
”泚不悅。
上征近道兵入援,有上言:“朱泚為亂兵所立,且來攻城,宜早修守備。
”盧杞切齒言曰:“朱泚忠貞,群臣莫及,奈何言其從亂,傷大臣心!臣請以百口保其不反。
”上亦以為然,又聞群臣勸泚奉迎,乃诏諸道援兵至者皆營于三十裡外。
姜公輔谏曰:“今宿衛軍寡,有備無患。
若泚奉迎,何憚兵多?”上乃悉召援兵入城。
盧杞、白志貞請擇大臣入城宣慰,金吾将軍吳溆獨請行。
退而告人曰:“食其祿而違其難,何以為臣!吾非不知往必死,但舉朝無蹈難之臣,使聖情慊慊耳。
”遂奉诏詣泚,泚殺之。
司農卿段秀實謀誅朱泚不克,死之。
秀實與将軍劉海賓、泾原将吏何明禮、岐靈嶽謀誅朱泚,迎乘輿,未發。
泚遣韓旻将銳兵三千,聲言迎駕,實襲奉天。
秀實謂靈嶽曰:“事急矣!”使靈嶽詐為姚令言符,令旻且還。
竊其印未至,秀實倒用司農印,印符追之,旻得符而還。
秀實謂同謀曰:“旻還,吾屬無類矣。
我當直搏泚殺之,不克則死,終不能為之臣也。
”使海賓、明禮陰結死士為應。
旻至,泚、令言大驚,靈嶽獨承其罪而死。
泚召李忠臣、源休、姚令言及秀實等議稱帝事,秀實勃然起,奪休象笏,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豈從汝反邪!”因以笏擊
朝廷認為天下不久即可平定,便任命張孝忠為易、定、滄州節度使,王武俊和康日知分别為恒冀、深趙團練使,将德、棣二州隸屬于朱滔,讓他返回本鎮。
朱滔再三請把深州劃歸自己,朝廷不許,朱滔由此怨恨不滿,留在深州駐紮。
王武俊認為自己沒有當成節度使,又失去趙、定二州,心中不悅。
又有诏命令王武俊撥給朱滔糧食三千石,撥給馬燧馬五百匹,王武俊認為攻克魏博後,朝廷必然要攻取恒冀,所以分撥糧食和馬匹來削弱自己,因此心懷疑慮,不肯接受诏命。
田悅聞訊派判官王侑勸朱滔說:“當今皇上的志向是準備掃蕩河朔,不讓藩鎮世代承襲。
如果魏亡,接下來便是燕、趙。
倘若朱司徒憐憫魏博,前去援救,不僅可以體現存亡國、繼絕嗣的大義,也符合子孫萬代的利益。
”朱滔大喜,立即打發王侑回去禀報,又派王郅勸王武俊說:“王大夫采用九死一生的計策,誅除叛逆的首腦,康日知怎能與王大夫的功勞同日而語!然而朝廷對你們的獎賞基本相同,誰不為之憤郁不平!現在又聽說有诏命你把糧食、馬匹支付給鄰道,朝廷的意圖是想先使你軍府貧弱,等削平魏博時,讓馬仆射、朱司徒共同來消滅你。
朱司徒不敢隻圖自保,讓我等獻此愚計,打算與王大夫一起援救田尚書,而且把深州讓給王大夫。
範陽、恒冀、魏博聯合起來,如同耳目手足,互相救助,将來就永無禍患了。
”王武俊也覺喜歡,便應承下來,三鎮一齊限定日期,起兵南進。
三月,以李洧兼徐、海、沂觀察使。
劉洽攻李納于濮州,克其外城,納于城上涕泣,求自新。
李勉又遣人說之,納遣判官房說入見。
會中使宋鳳朝稱納勢窮蹙,不可舍,上乃囚說等。
納遂歸郓州,複與田悅等合。
朝廷以納勢未衰,始以洧兼徐、海、沂觀察使。
而海、沂已為納所據,洧竟無所得。
夏四月,朱滔、王武俊反,發兵救田悅,寇趙州,诏李懷光讨之。
上遣中使發盧龍、恒冀、易定兵讨田悅,王武俊執使者送朱滔。
滔言于衆曰:“将士有功者,吾奏求官勳皆不遂。
今欲與諸君共擊馬燧,以取溫飽,何如?”皆不應。
三問,乃曰:“幽州之人,自安、史之反,從而南者無一人得還,今其遺人痛入骨髓。
況太尉、司徒皆受國寵榮,将士亦各蒙官勳,誠且願保目前,不敢複有僥冀。
”滔默然而罷,乃誅大将數十人,厚撫循其士卒。
康日知聞其謀,以告馬燧,燧以聞。
上以力未能制,賜滔爵通義郡王,冀以安之。
而滔反謀益甚,分兵營趙州以逼康日知,武俊亦遣士真圍趙州。
涿州刺史劉怦以書谏滔曰:“司徒但以忠順自持,則事無不濟。
務大樂戰,不顧成敗,而家滅身屠者,安、史是也。
惟司徒圖之,無贻後悔。
”不聽。
滔恐張孝忠為後患,遣蔡雄往說之。
孝忠曰:“昔司徒遣人語孝忠曰,惟嶽負恩為逆,孝忠歸國,即為忠臣。
孝忠性直,用司徒之教。
今既為忠臣矣,不複助逆也。
且武俊最喜翻覆,司徒勿忘鄙言。
”雄複以巧辭說之,孝忠怒,欲執 三月,德宗任命李洧為徐、海、沂觀察使。
劉洽在濮州進攻李納,攻下外城,李納在城上哭泣着請求悔過自新。
李勉又派人加以勸說,李納派判官房說入朝觐見。
适值中使宋鳳朝聲稱李納處境困窘,不應放棄進攻,德宗便将房說等人囚禁起來。
于是李納回到郓州,再度與田悅等人聯合。
朝廷認為李納的兵力尚未衰竭,這才任命李洧兼任徐、海、沂觀察使。
然而,海、沂二州已被李納占據,李洧終究沒得到什麼。
夏四月,朱滔、王武俊反叛,發兵營救田悅,侵犯趙州,德宗下诏命李懷光前去讨伐。
德宗派中使征調盧龍、恒冀、易定軍讨伐田悅,王武俊将使者捉送朱滔。
朱滔對大家說:“有功的将士,我為他們奏請官職勳位都未如願。
現在想與諸君一起進擊馬燧,好過溫飽的日子,好嗎?”大家都沒有應聲。
朱滔問到第三次,大家才說:“幽州人從安祿出、史思明反叛以來,跟随他們南下的沒有一人得以生還,死者抛下的親人至今處于深切的悲痛之中。
況且朱太尉、朱司徒兄弟都深受國家的榮寵,将士也得受官職勳位,希望姑且保住目前的狀況,不敢再有僥幸的希圖。
”朱滔默然作罷,于是殺死大将數十人,對士兵厚加撫慰。
康日知得知朱滔的計劃,便告知馬燧,馬燧又上奏朝廷。
德宗認為朝廷的兵力還不足以制服朱滔,便賜給朱滔通義郡王的爵位,指望穩住朱滔。
而朱滔反叛的圖謀愈發加劇,分兵到趙州紮營,以進逼康日知,王武俊也派王士真包圍趙州。
涿州刺史劉怦寫信勸朱滔說:“司徒隻要保持忠順,就無事不成。
貪大好戰,不顧成敗,而舉家滅亡、身遭屠戮的,便是安祿山、史思明了。
請司徒多加考慮,别使将來後悔。
”朱滔不聽。
朱滔擔心張孝忠會成為後患,派蔡雄前去勸說。
張孝忠說:“昔日朱司徒派人對我講,李惟嶽辜負朝恩即為叛逆,我歸順國家即是忠臣。
我生性耿直,接受朱司徒的指教。
現在我做了忠臣,不再幫助逆臣。
還有,王武俊辦事最好反覆,朱司徒别忘記鄙人的話。
”蔡雄用花言巧語再加勸說,張孝忠大怒,要把蔡雄捉 送京師。
雄懼,逃歸,滔乃使劉怦将兵屯要害以備之。
孝忠完城砺兵,獨居強寇之間,莫之能屈。
滔将步騎二萬五千發深州,至束鹿。
诘旦将行,士卒忽大亂,喧噪曰:“天子令司徒歸幽州,奈何違敕,南救田悅?”滔大懼。
蔡雄等謂士卒曰:“司徒血戰以取深州,冀得其絲纩,以寬汝曹賦率,不意國家無信。
今茲南行,乃為汝曹,非自為也。
”衆曰:“雖知如此,終不如且奉诏歸鎮。
”雄曰:“然則汝曹各歸部伍,休息數日,相與歸鎮耳。
”衆然後定。
滔即引軍還深州,密訪首謀者,得二百餘人,悉斬之,餘衆股栗。
乃複舉兵而南,衆莫敢前卻,進取甯晉。
武俊将步騎萬五千取元氏。
武俊之始誅李惟嶽也,遣判官孟華入見,上問以河朔利害。
華性忠直,有才略,應對慷慨。
上悅,以為恒冀團練副使。
會武俊有異謀,上遽遣華歸谕旨。
華至,武俊已出師。
華谏曰:“聖意于大夫甚厚,苟盡忠義,何患官爵之不崇,土地之不廣?何遽自同于逆亂乎!異日無成,悔之何及!”武俊奪其職,遂與滔救魏州。
诏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将步騎萬五千人東讨悅,且拒滔等。
括富商錢。
時兩河用兵,月費百餘萬缗,府庫不支數月。
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建議:“請括富商錢,出萬缗者,借其餘以供軍。
”上從之。
判度支杜佑大索長安中商賈所有貨,意其不 送京城。
蔡雄恐懼,逃了回去,于是朱滔讓劉怦領兵在要害地帶駐紮,以防備張孝忠。
張孝忠修葺城邑,砥砺兵器,獨自處于強敵之間,無法使他屈服。
朱滔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五千人由深州出發,來到束鹿。
早晨将要啟程,士兵忽然大亂,喧噪說:“皇上命令朱司徒回幽州去,怎能違背敕令,南下去救田悅?”朱滔大為恐懼。
蔡雄等人對士卒說:“朱司徒浴血奮戰,攻下深州,是想獲得絲綿來寬解你們的賦稅負擔,沒想到國家不講信用。
如今此次南行,是為你們着想,不是朱司徒為自己打算。
”大家說:“雖知朱司徒為此南行,終究不如暫且接受诏命回本鎮去。
”蔡雄說:“既然如此,你們回各自的部伍去,休息幾天,一塊兒返回本鎮。
”大家這才安定下來。
朱滔随即帶領軍隊回到深州,暗中查訪首謀者,查到二百多人,悉數殺掉,剩下的人吓得兩腿發抖。
于是朱滔再次舉兵南下,大家不敢上前阻攔,進軍攻下甯晉。
王武俊率領步兵、騎兵一萬五千人攻下元氏。
王武俊當初殺死李惟嶽時,派判官孟華進京朝見,德宗就河朔利害關系征詢他的意見。
孟華秉性忠厚耿直,才華出衆,謀略過人,回話時慷慨激昂。
德宗大悅,任命孟華為恒冀團練副使。
适值王武俊圖謀背叛朝廷,德宗忙派孟華回去傳達聖旨。
孟華趕到時,王武俊的軍隊已經開拔。
孟華勸谏說:“聖上對大夫寄予厚望,隻要盡力奉行忠義,何愁官爵不高、土地不廣?為什麼驟然間将自己置于叛亂者之列!将來不能成功,後悔還來得及嗎!”王武俊削去他的職位,随即與朱滔去救魏州。
德宗下诏命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領步兵、騎兵一萬五千人東去讨伐田悅,并抵禦朱滔等軍。
朝廷征用富商的錢财。
當時,河南、河北正在打仗,月耗錢财一百餘萬缗,國庫不能支撐幾個月。
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建議:“請征用富商錢财,收入超出一萬缗的,征借一萬缗以外的錢财,供給軍用。
”德宗依言而行。
判度支杜佑大力搜索長安商人的财物,猜想某人申報不 實,辄加搒捶,人不勝苦,有缢死者,長安嚣然如被寇盜,計所得,才八十餘萬缗。
又括僦櫃質錢,凡蓄積錢帛粟麥者,皆借四分之一,封其櫃窖。
百姓為之罷市,相率遮宰相馬自訴,以千萬數。
盧杞始慰谕之,勢不可遏,疾驅得免。
計并借商所得,才二百萬缗,人已竭矣。
洺州刺史田昂入朝。
李抱真、馬燧數以事相恨望,怨隙遂深,不複相見。
由是諸軍逗撓,久無成功,上遣中使和解之。
及王武俊逼趙州,抱真分麾下二千人戍邢州,燧大怒,欲引兵歸。
李晟說燧曰:“李尚書以邢、趙連壤,分兵守之,誠未有害。
今公遽自引去,衆謂公何?”燧悅,乃單騎造抱真壘,相與釋憾結歡。
會田昂請入朝,燧奏以洺州隸抱真。
李晟軍先隸抱真,又請兼隸燧,以示協和。
召朱泚入朝,以張镒兼鳳翔節度使。
朱滔遣人以蠟書遺朱泚,欲與同反。
馬燧獲之,并使者送長安,泚不之知。
上驿召泚至,示之,泚頓首請罪。
上曰:“相去千裡,初不同謀,非卿之罪也。
”因留之長安,賜赉甚厚,以安其意。
上以幽州兵在鳳翔,思得重臣代之。
盧杞忌張镒忠直,為上所重,欲出之,乃對曰:“鳳翔将校皆高班,非宰相無以鎮撫,臣請自行。
”上俯首未言。
杞遽曰:“陛下必以臣貌寝,不為三軍所伏,固惟陛下神算。
”上乃顧镒曰:“無以易卿。
”镒知為杞所排,而無辭以免,因再拜受命。
實,就加以鞭笞棒打,人們受不住痛楚,有自缢而死的,長安城中一片愁苦,就像遭了寇盜的洗劫,總計得到的錢财才有八十餘萬缗。
朝廷又決定征用當鋪的利錢,凡存有錢帛粟麥的,一律征借四分之一,錢櫃和糧窖都被封存。
百姓為此罷市,一起去攔宰相的坐騎自訴其苦的人數以千萬計。
盧杞開始還加以勸慰,由于勢不可遏,趕忙驅馬離去,才得脫身。
連同向富商征借的錢,合計隻有二百萬缗,而百姓已财力枯竭了。
洺州刺史田昂進京朝見。
李抱真和馬燧多次因事互相怨恨,嫌隙于是加深,不再見面。
從此各軍停頓不前,互相阻撓,曆時經久,無所建樹,德宗派中使為二人和解。
及至王武俊進逼趙州,李抱真分撥部下兩千人戍守邢州,馬燧大怒,想領兵退回。
李晟勸馬燧說:“李尚書因邢州與趙州接壤而分兵防守邢州,誠然沒有害處。
現在您驟然獨自領兵離去,大家會說您什麼?”馬燧高興起來,便一人騎馬到李抱真的營壘,互相消除怨恨,親近交好。
适值田昂請求進京朝見,馬燧奏請将洺州歸屬李抱真。
李晟軍原先隸屬李抱真,李抱真又請求讓李晟軍同時隸屬于馬燧,以表示二人親睦協調。
德宗召朱泚入朝,任命張镒兼任鳳翔節度使。
朱滔派人把蠟封密信送給朱泚,打算與朱泚一起反叛。
馬燧将密信截獲,連同信使一起送往長安,朱泚并不知道此事。
德宗将朱泚召至京城,讓他看了密信和信使,朱泚伏地叩頭,請求治罪。
德宗說:“你與他相距千裡,當初并非同謀,你沒有罪。
”便将朱泚留在長安,賞賜甚為豐厚,為的是穩住他的心意。
德宗因幽州兵屯駐鳳陽,想另選朝廷重臣代替朱泚。
盧杞妒忌張镒忠誠正直,為德宗所器重,想使他離開朝廷,便回答說:“鳳翔将校的職位品級都很高,除了宰相,無法鎮守安撫,請讓臣去吧。
”德宗低着頭,沒有開口。
盧杞連忙說:“假如陛下認為我相貌醜陋,三軍不會敬服,當然隻能由陛下決定。
”德宗這才望着張镒說:“你是最佳人選。
”張镒明知已被盧杞排擠出朝廷,卻沒有推脫的借口,于是拜了兩拜,接受任命。
上初即位,崔祐甫為相,務崇寬大,當時以為有貞觀之風。
及杞為相,知上性多忌,因以疑似離間群臣,始勸上以嚴刻禦下,中外失望。
五月,诏增稅錢。
淮南節度使陳少遊奏,本道稅錢每千請增二百。
诏他道皆增稅錢視此,又诏鹽每鬥價皆增百錢。
以易、定、滄州為義武軍。
以源休為光祿卿。
上遣源休送突董等喪還其國,可汗遣其相颉子斯迦等迎之。
颉子斯迦立休等于帳前雪中,诘以殺突董之狀,欲殺者數四。
留五十日,可汗遣人謂之曰:“國人皆欲殺汝以償怨,我意不然。
汝國已殺突董等,我又殺汝,如以血洗血,污益甚耳。
今吾以水洗血,不亦善乎!”竟不得見可汗而還。
休有口辯,盧杞恐其見上得幸,乘其未至,先除光祿卿。
六月,李懷光擊朱滔、王武俊于惬山,敗績。
朱滔、王武俊軍至魏州,田悅具牛酒出迎。
滔營于惬山,李懷光軍亦至,馬燧等盛軍容迎之。
滔以為襲己,遽出陳。
懷光欲乘其營壘未就擊之,燧請且休士觀釁。
懷光曰:“時不可失。
”遂擊滔,滔軍崩沮。
懷光按辔觀之,有喜色,士卒争取寶貨。
武俊引騎橫沖之,懷光軍分為二,滔引兵繼之,官軍大敗,溺死者不可勝數,燧等各收軍保壘。
滔堰水絕官軍糧道歸路,深三尺餘。
燧懼,遣使卑辭謝滔求歸,武俊以為不可許,滔不從。
燧與諸軍涉水而西,保魏縣 德宗初即位時,崔祐甫擔任宰相,凡事以寬大為務,當時人們認為具有貞觀年間的風範。
及至盧杞擔任宰相,知道德宗猜忌心很重,因而用是非難辨的事在群臣中挑撥離間,開始勸德宗以嚴厲苛刻的态度駕馭臣下,朝廷内外為之失望。
五月,德宗下诏增收稅錢。
淮南節度使陳少遊上奏,請将本道稅錢每一千錢增收二百錢。
德宗下诏命其他各道一概按此标準增收稅錢,又诏令每鬥鹽的價錢一概增加一百錢。
朝廷以易、定、滄三州建置義武軍。
任命源休為光祿卿。
德宗派遣源休護送突董等人的遺體歸還回纥,回纥可汗派國相颉子斯迦等人迎接。
颉子斯迦讓源休等人站在帳前的雪地中,诘問殺死突董的情況,好幾次想殺掉源休等人。
滞留了五十天,回纥可汗派人對源休說:“我國的百姓都想殺死你們來抵償舊日的怨仇,我卻不是這個意思。
你國已殺了突董等人,我再殺死你們,這樣以血洗血,血污更重。
現在我以水洗血,不是也很好嗎!”源休始終沒有見到回纥可汗就返回了。
源休有口才,能言善辯,盧杞怕他見了德宗會得寵,趁他沒到長安,先任命他為光祿卿。
六月,李懷光在惬山進擊朱滔和王武俊,失敗。
朱滔和王武俊的軍隊來到魏州,田悅備辦牛肉酒食出迎。
朱滔在惬山紮營,李懷光也趕到了,馬燧等人以盛大的軍容迎接李懷光。
朱滔以為要襲擊自己,急忙出營列陣。
李懷光打算趁朱滔營壘尚未安頓停當之際出擊,馬燧請求暫且讓将士休息,伺機而動。
李懷光說:“時不可失。
”便進擊朱滔,朱滔軍崩潰。
李懷光勒住馬缰觀看,面有喜色,士兵争着奪取珍寶财物。
王武俊帶領騎兵攔腰沖擊,李懷光軍被截成兩段,朱滔領兵接踵而來,官軍大敗,淹死的士兵多得數不過來,馬燧等人各自收兵自保營壘。
朱滔築堰引水,切斷官軍的糧道與歸路,水深三尺有餘。
馬燧感到恐懼,派使者以謙卑的言辭向朱滔道歉,請求放歸,王武俊認為不能答應,朱滔不從。
馬燧與諸軍蹚水西去,退保魏縣, 以拒滔,武俊由是恨滔。
滔等亦引兵營魏縣東南,與官軍隔水相拒。
秋七月,李晟救趙州。
晟請以所将兵北解趙州之圍,與張孝忠合勢圖範陽,上許之。
晟趨趙州,王士真解圍去,晟北略恒州。
冬十月,以曹王臯為江西節度使。
臯至洪州,悉集将佐,簡閱其才,得牙将伊慎、王锷等,擢為大将,引許孟容置幕府。
慎嘗從李希烈,希烈愛其才,欲留之,慎逃歸。
希烈聞臯用慎,恐為己患,遺慎七屬甲,詐為複書,墜之境上。
上聞之,遣中使即軍中斬慎。
會江賊入寇,臯遣慎擊賊自贖。
慎擊破之,由是得免。
以關播同平章事。
盧杞知上必更立相,恐其分己權,薦播儒厚,可鎮風俗。
遂以為相,政事皆決于杞,播但斂衽,無所可否。
上嘗從容與宰相論事,播欲有所言,杞目之而止。
出謂之曰:“以足下端悫少言,故相引至此,向者奈何發口欲言邪?”播自是不複敢言。
十一月,加陳少遊同平章事。
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皆自稱王。
田悅德朱滔,與王武俊議奉滔為主,臣事之,滔不可。
幽州判官李子千等共議以為:“如此則常為叛臣,用兵無名,使将吏無所依歸。
請與郓州為四國,俱稱王,而不改年号。
”滔等皆以為然,乃自稱冀王,為盟主,悅稱魏王,武俊稱趙王,納稱齊王,築壇告天而受之,各置百官,皆仿天朝 抵禦朱滔,王武俊由此對朱滔懷恨在心。
朱滔等人也領兵在魏縣東南紮營,與官軍隔河對抗。
秋七月,李晟援救趙州。
李晟請求以本部兵馬去解除趙州的包圍,與張孝忠合力謀取範陽,德宗應允。
李晟奔赴趙州,王士真解圍離去,李晟北向經略恒州。
冬十月,德宗任命曹王李臯為江西節度使。
李臯來到洪州,把将佐悉數召集起來,考察他們的才幹,選得牙将伊慎、王锷等人,提拔為大将,還延引許孟容到幕府任職。
伊慎曾随李希烈作戰,李希烈賞識他的才能,想把他留下,伊慎逃回。
李希烈得知李臯起用伊慎,擔心他成為自己的後患,便送給他犀甲七種,假造他的回信,丢在邊境上。
德宗聞訊派中使到軍中就地處決伊慎。
正值江賊侵擾,李臯派伊慎進擊江賊,立功贖罪。
伊慎打敗江賊,因此得以不死。
德宗任命關播為同平章事。
盧杞知道德宗必定還要任命宰相,唯恐新相會分去自己的權力,便推薦關播,說他儒雅忠厚,可以整肅風俗。
于是德宗任命關播為宰相,朝政一概由盧杞決斷,關播隻是恭敬地整饬衣襟,不置可否。
德宗曾從容地和宰相議論政事,關播想發表意見,盧杞以目示意,關播才沒說話。
出來後盧杞對關播說:“您端莊忠厚,講話不多,所以引薦你做了宰相,剛才你怎麼想開口講話呢?”從此關播再也不敢講話。
十一月,德宗加任陳少遊為同平章事。
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都自稱為王。
田悅感激朱滔,與王武俊商議擁戴朱滔為主公,以臣屬之禮事奉朱滔,朱滔認為不妥。
幽州判官李子千等人共同計議認為:“這樣隻能永遠做叛臣,沒有用兵的名義,使将士失去依托。
請與郓州分稱四國,一齊稱王,但不改年号。
”朱滔等人都認為講得對,于是朱滔自稱冀王,任盟主,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李納稱齊王,築壇祭天,領受王位,分别設置百官,都模仿朝廷的建置, 而易其名。
武俊以孟華為司禮尚書,華不受,嘔血死。
以衛常甯為内史監,常甯謀殺武俊,武俊殺之。
十二月,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
诏以李希烈兼平盧節度使,讨李納。
希烈帥所部徙鎮許州,遣所親詣納,與謀共襲汴州。
遣使告李勉假道之官,勉為之治橋具馔以待之,而嚴為之備,希烈竟不至。
又密與朱滔等交通,納亦數遣遊兵渡汴迎希烈,由是東南轉輸者皆自蔡水而上。
滔等與官軍相拒累月,官軍有度支饋糧,諸道益兵,而幽、趙孤軍深入,專仰給于田悅。
聞李希烈軍勢盛,頗相怨望,乃相與謀遣使詣許州,勸希烈稱帝,希烈由是自稱天下都元帥。
癸亥(783) 四年 春正月,李希烈陷汝州,诏遣顔真卿宣慰之。
李元平者,薄有才藝,性疏傲,敢大言,好論兵,關播奇之,薦于上,以為将相之器。
以汝州近許,擢元平為别駕,知州事。
元平至,即募工徒治城。
希烈陰使壯士數百人往應募,繼遣其将李克誠将數百騎突至城下,應募者應之于内,縛元平馳去。
元平見希烈,恐懼,便液污地。
希烈罵之曰:“盲宰相以汝當我,何相輕也!”遣别将取尉氏,圍鄭州,東都震駭。
初,盧杞惡太子太師顔真卿,欲出之,真卿謂曰:“先中丞傳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面血,今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起拜,而恨之益深。
至是,上問計于杞,杞對曰:“誠得 隻是改換了名稱。
王武俊任命孟華為司禮尚書,田華不肯接受,吐血而死。
王武俊任命衛常甯為内史監,衛常甯策劃誅殺王武俊,王武俊把他殺死。
十二月,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
有诏命李希烈兼任平盧節度使,讨伐李納。
李希烈率領本部移鎮許州,派親信去見李納,與李納謀劃襲擊汴州。
李希烈派使者告訴李勉,說自己需借道上任,李勉為李希烈整治橋梁,備辦食品,等待他前來,同時做了嚴密的防備,而李希烈最終沒有到來。
李希烈又暗中與朱滔等人交結,李納也多次派遊兵渡過汴水,迎接李希烈,從此東南的物資轉運都經蔡水北上。
朱滔等人與官軍對抗了好幾個月,官軍有度支運送糧食,有各道增補兵員,而朱滔和王武俊孤軍深入,專門依賴田悅供應給養。
他們聽說李希烈兵力強盛,又頗為怨恨不滿,便一起謀劃派使者前往許州,勸李希烈稱帝,李希烈由此自稱天下都元帥。
癸亥(783) 唐德宗建中四年 春正月,李希烈攻陷汝州,有诏派顔真卿安撫李希烈。
李元平稍有才藝,生性粗疏傲慢,敢說大話,喜歡談論用兵,關播視為奇才,便向德宗加以推薦,說他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由于汝州靠近許州,便提升李元平為汝州别駕,代理本州事務。
李元平一到,立即招募工匠和勞力整治州城。
李希烈暗中讓壯士數百人前往應募,接着派部将李克誠帶領騎兵數百人突然趕到城下,應募的人在城裡響應,捆了李元平急馳而去。
李元平見到李希烈,驚恐畏懼,屎尿齊下,污臭滿地。
李希烈罵他說:“瞎了眼的宰相讓你來對付我,太小看我了!”便派别将攻占尉氏,包圍鄭州,東京洛陽震驚恐駭。
當初,盧杞憎惡太子太師顔真卿,想把他排擠出朝廷,顔真卿對盧杞說:“你父親盧中丞的頭顱傳送到平原時,我用舌頭舔去面上的血漬,現在相公忍心容不下我嗎!”盧杞惶恐下拜,但更加痛恨顔真卿。
至此,德宗向盧杞問計,盧杞回答說:“如能選 儒雅重臣,為陳禍福,可不勞軍旅而服。
顔真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
”上以為然,遣真卿宣慰希烈。
诏下,舉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東都,留守鄭叔則曰:“往必不免。
宜少留,須後命。
”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
李勉表言:“失一元老,為國家羞。
”又使人邀之于道,不及。
真卿與其子書,但敕以“奉家廟,撫諸孤”而已。
至許,欲宣诏旨,希烈使其養子千餘環繞慢罵,拔刃拟之,真卿色不變。
希烈麾衆令退,館而禮之,欲遣還。
會李元平在座,真卿責之,元平慚,以密啟白希烈,遂留不遣。
朱滔等各遣使詣希烈勸進,希烈召真卿示之曰:“四王見推,不謀而同,豈吾獨為朝廷所忌,無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兇,何謂四王!相公不自保功業,為唐忠臣,乃與亂臣賊子相從,求與之同覆滅邪?”希烈不悅。
他日,又與四使同宴,四使曰:“都統将稱大号,而太師适至,是天以宰相賜都統也。
”真卿叱之曰:“汝知有罵安祿山而死者顔杲卿乎?乃吾兄也。
吾年八十,知守節而死耳,豈受汝曹誘脅乎!”希烈掘坎于庭,雲欲坑之,真卿怡然見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劍相與,豈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謝之。
诏東都、汝州節度使哥舒曜讨李希烈。
二月,克汝州。
三月,曹王臯敗李希烈兵,斬其将,拔黃、蕲州。
一位溫文爾雅的朝廷重臣,向李希烈講清轉禍為福的道理,可以不用興師動衆就使他歸服。
顔真卿是三朝老臣,忠厚耿直,剛正果決,名重海内,為人們信服,真是出使的最好人選。
”德宗認為很對,便派顔真卿去安撫李希烈。
诏書頒下,舉朝大驚失色。
顔真卿乘坐驿車來到東都洛陽,東都留守鄭叔則說:“若是前往,一定不能幸免。
最好稍做停留,等待爾後發來的命令。
”顔真卿說:“這是皇上的命令,怎能躲避?”于是出發。
李勉上表說:“失去一位元老,這真的是朝廷的羞辱。
”又讓人在半道攔截顔真卿,但沒有趕上。
顔真卿寫信給兒子,隻命他“供奉家廟,撫育孤子”而已。
來到許州,顔真卿準備宣布诏旨,李希烈指使養子一千餘人環繞着他謾罵,拔出刀劍來向他比劃,顔真卿面不變色。
李希烈揮手讓衆人退下,将顔真卿安置在館舍,以禮相待,想放他回去。
适值李元平在座,顔真卿當面加以責備,李元平深感慚愧,寫密信向李希烈有所禀告,于是李希烈扣留顔真卿,不讓他回朝廷。
朱滔等人各派使者到李希烈處勸進,李希烈叫顔真卿來看各鎮使者,說:“冀、魏、趙、齊四王推戴我,不謀而合,難道隻有我被朝廷猜忌得無地自容了嗎!”顔真卿說:“這是四兇,怎稱四王!你不能保住自己的功業,做唐朝的忠臣,反而與亂臣賊子混在一起,要與他們一齊覆滅嗎!”李希烈不悅。
後來,顔真卿又與四鎮使者一起參加宴會,四鎮使者說:“都統将稱帝号,太師恰好來到,這是上天把宰相賜給都統。
”顔真卿大聲加以呵斥說:“你們知道有個痛罵安祿山而死的顔杲卿嗎?他是我的哥哥。
我八十歲了,隻知恪守臣節而死,怎會受你們的引誘脅迫!”李希烈在院中挖了個坑,說是要活埋顔真卿,顔真卿見了李希烈神色安然地說:“既然決定讓我死,何必玩弄花樣!趕快給我一劍,豈不使你心中痛快!”于是李希烈向他道歉。
德宗下诏命東都、汝州節度使哥舒曜讨伐李希烈。
二月,哥舒曜攻克汝州。
三月,曹王李臯打敗李希烈軍,斬其将領,攻克黃、蕲二州。
時李希烈兵栅蔡山,險不可攻。
臯聲言西取蕲州,引舟師溯江而上,希烈之将引兵随戰。
臯乃複放舟順流而下,急攻蔡山,拔之。
遂進拔蕲州,表伊慎為刺史。
李希烈引兵歸蔡州。
希烈遣其都虞候周曾等将兵三萬攻哥舒曜,曾等密謀還軍襲希烈,奉顔真卿為節度使。
希烈知之,襲曾等,殺之。
其黨寇鄭州者聞之,亦遁歸。
希烈乃上表歸咎于周曾等,引兵還蔡州,外示從順,實待朱滔等之援也。
荊南軍與李希烈戰,敗績。
荊南節度使張伯儀與希烈兵戰于安州,大敗,亡其所持節。
希烈使人以示顔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絕而複蘇,自是不複言。
夏四月,以白志貞為京城召募使。
志貞請諸嘗為節度、觀察、都團練使者,不問存沒,并勒其子弟帥奴馬,自備資裝從軍,授以五品官。
貧者苦之,人心始搖。
李晟圍清苑,朱滔救之,晟軍大敗。
李晟謀取涿、莫二州,以絕幽、魏往來之路,圍清苑,累月不下。
朱滔自将救之,晟軍大敗,還保定州。
王武俊以滔未還魏橋,遣宋端趣之,言頗不遜。
滔怒曰:“滔以救魏博之故,叛君棄兄如脫屣。
二兄必相疑,惟二兄所為!”武俊遣使者見滔謝之,然以是益恨滔矣。
李抱真使參謀賈林詣武俊詐降,說之曰:“天子知大夫宿著誠效,登壇之日,撫膺顧左右曰:&lsquo我本徇忠義,天子不察。
&rsquo諸将亦嘗共表大夫之志。
天子語使者曰:&lsquo朕前事誠誤,悔之無及。
朋友失意尚可謝,況朕為四海之主乎!&rsquo” 當時李希烈軍在蔡山樹起栅壘,形勢險要,難以進攻。
李臯聲稱西取蕲州,帶領水軍溯長江而上,李希烈的将領率軍尾随而戰。
李臯卻又調轉船頭,順流而下,急攻蔡山,攻克其地。
李臯随即進克蕲州,上表請求任命伊慎為蕲州刺史。
李希烈領兵返回蔡州。
李希烈派其都虞候周曾等人領兵三萬人攻打哥舒曜,周曾等人密謀回軍襲擊李希烈,擁戴顔真卿為節度使。
李希烈聞訊後,襲殺周曾等人。
侵犯鄭州的李希烈的黨羽聞訊也逃了回來。
于是李希烈上表把一切罪名都推到周曾等人身上,領兵返回蔡州,表面表示順從朝廷,實際是等候朱滔等人的援兵。
荊南軍與李希烈作戰失敗。
荊南節度使張伯儀與李希烈軍在安州作戰,結果大敗,丢了所持的旌節。
李希烈讓人把旌節拿給顔真卿看,顔真卿痛哭撲地,氣絕而又複蘇,從此不再講話。
夏四月,德宗任命白志貞為京城召募使。
白志貞請求讓曾經擔任過節度使、觀察使、都團練使的官員,不論生死,都勒令其子弟帶着奴仆與馬匹,自備衣物參軍,授給他們五品官職。
家境貧寒的人深以為苦,民心開始動搖。
李晟包圍清苑,朱滔趕來援救,李晟軍大敗。
李晟策劃攻占涿、莫二州,以切斷幽州與魏州往來的通路,包圍清苑,連月不能攻克。
朱滔親自領兵援救,李晟軍大敗,退守定州。
王武俊因朱滔沒有返回魏橋,派宋端前去催促,說話頗欠謙恭。
朱滔生氣地說:“由于營救魏博,我背叛皇上,抛棄兄弟,如脫去無跟的鞋子。
如果王二哥懷疑我,王二哥就看着辦吧!”王武俊派使者去見朱滔,表示歉意,但因此更恨朱滔了。
李抱真讓參謀賈林到王武俊處詐降,勸他說:“皇上知道大夫對朝廷一向歸誠效命,登壇稱王那天,手捶胸口,環顧左右說:&lsquo我本要獻身于忠義,奈何皇上不能體察。
&rsquo諸将也曾上表講過王大夫的志向。
皇上對使者說:&lsquo以前的事,的确是朕的失誤,後悔來不及了。
朋友意見不合還可以道歉,何況朕是四海之主!&rsquo” 武俊曰:“仆,胡人也,為将尚知愛百姓,況天子,豈專以殺人為事乎!仆不憚歸國,但已與諸鎮結盟,不欲使曲在己。
天子誠能下诏赦諸鎮之罪,仆當首唱從化,有不從者,請奉辭伐之。
如此,則上不負天子,下不負同列,不過五旬,河朔定矣。
”使林還報抱真,陰相約結。
初行稅間架、除陌錢法。
時河東、澤潞、河陽、朔方四軍屯魏縣,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荊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劍南、嶺南諸軍環淮甯之境。
舊制,諸道軍出境,則仰給度支。
上優恤士卒,每出境,加給酒肉,本道糧仍給其家,一人兼三人之給,故将士利之。
各出軍才逾境而止,月費錢百三十餘萬缗,常賦不能供。
判度支趙贊乃奏行二法。
所謂稅間架者,每屋兩架為間,上屋稅錢二千,中稅千,下稅五百。
敢匿一間,杖六十,賞告者錢五十缗。
所謂除陌錢法,公私給與及賣買,每缗官留五十錢,給他物及相貿易者約錢為率。
敢隐錢百者,杖六十,罰錢二千,賞告者錢十缗,賞錢皆出坐者。
于是愁怨之聲盈于遠近。
秋七月,遣禮部尚書李揆使吐蕃。
李揆有才望,盧杞惡之,故使之入吐蕃。
揆言于上曰:“臣不憚遠行,恐死于道路,不能達诏命。
”上為之恻然,謂杞曰:“揆無乃太老。
”對曰:“使遠夷,非谙練故事者不可。
且揆行,則自今年少于揆者不敢辭遠使矣。
”揆乃行,還至鳳州,卒。
王武俊說:“我是一個胡人,作為将領尚且還懂得愛護百姓,何況皇上,哪能專門以殺人為事!我不怕歸順國家,隻是先前已經與各鎮結下盟約,不想使自己虧理。
如果皇上能下诏赦免各鎮的罪過,我會第一個倡義歸順王化,誰不服從,請讓我奉皇上的正義之辭讨伐他們。
這樣,就能上不辜負皇上,下不辜負同列之人,不超過五十天,河朔地區就可以平定。
”讓賈林回報李抱真,暗中互相聯絡。
開始實行稅間架法和除陌錢法。
當時,河東、澤潞、河陽、朔方四軍屯駐在魏縣,神策、永平、宣武、淮南、浙西、荊南、江泗、沔鄂、湖南、黔中、劍南、嶺南各軍環繞在淮甯四境周圍。
根據原有的制度,各道軍隊一出本道疆境,就由度支提供給養。
德宗優待照顧士兵,每當出境時,增加酒肉供給,士兵在本道的口糧仍然撥給家屬,一人可以兼得三人的給養,所以将士以此為利。
各道出兵才越過本道就停下來,每月消耗錢一百三十餘萬缗,常規賦稅無法保證供給。
于是判度支趙贊奏請施行稅間架法和除陌錢法。
所謂稅間架法,房屋每兩架為一間,上等房屋征稅二千錢,中等的征稅一千錢,下等的征稅五百錢。
敢隐藏房屋一間的杖責六十,獎賞告發人錢五十缗。
所謂除陌錢法,凡公家私人所給與和買賣所得的錢,官家在每缗錢中留取五十錢,對于給與其他物品和以物易物所得到的,折算成錢,規定官府的留取标準。
敢隐瞞錢一百缗的杖責六十,罰錢二千,獎賞告發者錢十缗,賞錢由犯法者承擔。
于是,愁苦怨恨之聲,充滿遠近各地。
秋七月,德宗派禮部尚書李揆出使吐蕃。
李揆很有才能,名望素著,為盧杞憎惡,所以讓他出使吐蕃。
李揆對德宗說:“臣不怕遠行,隻擔心死在途中,不能把诏命送到。
”德宗為之悲傷,對盧杞說:“李揆恐怕太老啦。
”盧杞回答說:“出使邊遠夷國,非熟悉朝廷舊典的人不能勝任。
而且,李揆去了,今後年紀小于李揆的人就不敢推脫出使遠方了。
”于是李揆前往吐蕃,返回到鳳州時死去。
八月,李希烈寇襄城,诏發泾原等道兵救之。
初,上在東宮,聞監察禦史陸贽名,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數問以得失。
贽曰:“克敵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将非其人者,兵雖衆,不足恃;操失其柄者,将雖材,不為用。
将不能使兵,國不能馭将,非止費财玩寇之弊,亦有不戢自焚之災。
今兩河、淮西為叛亂者,獨四五兇人而已,尚恐其中或有诖誤失圖、勢不得止者。
況其餘衆,蓋并脅從,苟知全生,豈願為惡!”又曰:“人者,邦之本;财者,人之心。
心傷則其本傷,本傷則枝幹颠瘁矣。
是以兵貴拙速,不尚巧遲。
若不靖于本而務救于末,則救之所為乃禍之所起也。
” 又論關中形勢以為:“王者蓄威以昭德,偏廢則危。
居重以馭輕,倒持則悖。
王畿者,四方之本也。
太宗列置府兵,分隸禁衛,諸府八百餘所,而在關中者殆五百焉。
舉天下不敵關中,則居重馭輕之意明矣。
承平漸久,武備浸微,故祿山竊倒持之柄,一舉滔天。
乾元之後,繼有外虞,悉師東讨,故吐蕃乘虛深入,先帝避之東遊。
是皆失居重馭輕之權,忘深根固柢之慮,追想及此,豈不寒心!今朔方、太原之衆遠在山東,神策六軍之兵繼出關外,倘有賊臣啖寇,黠虜觑邊,未審陛下何以禦之?立國之安危在勢,任事之濟否在人。
勢苟安則異類同心,勢苟危則舟中敵國。
陛下 八月,李希烈侵犯襄城,德宗下诏命泾原等道軍隊前去援救。
起初,德宗在東宮當太子時,聽說監察禦史陸贽有名,即位後即召用陸贽為翰林學士,多次向他詢問朝政得失。
陸贽說:“打敗敵人的關鍵在于任用将領得人,駕馭将領的辦法在于掌握用人的權柄。
任用将領不得其人,即使兵多也不足依恃;失去用人的權柄,即使将領有才幹也不能為朝廷所用。
将領不能指揮士兵,國家不能駕馭将領,不僅有耗費資财、姑息寇賊的弊病,而且有兵火不息、終至自焚的災禍。
現在河北、河南、淮西發動叛亂的,隻有四五個兇人,恐怕其中有的人也許還屬于因遭受牽連而失去官職,考慮不周,為情勢所趨,不能中止不幹的。
何況其餘衆人,恐怕全屬脅從,如果知道還有生路,怎會願意作惡!”又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财利是百姓的核心。
核心受到傷害,根本就會受到傷害;根本受到傷害,枝葉就會凋落。
所以用兵貴在拙而速,不推尚巧而遲。
假如不能安定根本而一定要救助末梢,救助末梢所做的事情就正是禍患發生的原因。
” 陸贽又論述關中形勢認為:“帝王應積蓄威嚴,昭示恩德,如果偏廢便有危險。
應居于重兵防守之地以控制輕兵屯戍之地,如果颠倒了便不合乎事理。
京城周圍地區,是四方的根本。
太宗布置府兵,分别隸屬于禁衛,諸軍府有八百餘所,而安排在關中的軍府約有五百所。
全國各地的兵力敵不住關中的兵力,居于重兵防守之地以控制輕兵屯戍之地的意圖就很明白了。
國家安定久了,軍備逐漸衰敗,所以安祿山竊取輕重颠倒的兵權,一舉叛亂,如同洪水滔天。
乾元年間以後,外患相繼發生,所有軍隊東進讨伐,所以吐蕃乘虛深入,先帝避開吐蕃東遊。
這都是因為失去居于重兵防守之地以控制輕兵屯戍之地的權柄,忘了考慮深深培固根柢,回想至此,怎不令人寒心!現在朔方、太原的軍隊遠在山東,神策等六軍兵力相繼開出關外,倘若有賊臣勾引敵寇,狡猾的敵虜窺伺邊疆,不知陛下如何抵禦?立國安定與否在于形勢,辦事成功與否在于用人。
如果形勢安定,異族也會與朝廷同心;如果形勢危殆,同船之人也會成為敵人。
陛下 豈可不追鑒往事,惟新令圖,修偏廢之柄以靖人,複倒持之權以固國乎!今關輔之間征發已甚,宮苑之内備衛不全,萬一将帥之中又如朱滔、希烈,竊發郊畿,驚犯城阙,未審陛下複何以備之?臣願追還神策六軍節将子弟,明敕泾、隴、邠、甯更不征發,仍罷間架等稅,冀已輸者弭怨,見處者獲甯,則人心不搖而邦本固矣。
”上不能用。
九月,神策、宣武兵襲許州,敗于滬澗。
時李勉遣其将唐漢臣将兵萬人救襄城,上遣神策将劉德信帥諸将家應募者三千人助之。
勉奏:“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許州空虛。
若襲許州,則襄城自解。
”遣二将趣許州,未至數十裡,上遣中使責其違诏,二将狼狽而返。
李克誠伏兵邀之于滬澗,殺傷太半,希烈遊兵至伊阙。
勉複遣其将李堅帥兵助守東都,希烈以兵絕其後,堅軍不得還。
汴軍由是不振,襄城益危。
冬十月,泾原兵過京師,作亂,上如奉天。
朱泚反,據長安。
上發泾原等道兵救襄城。
十月,節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城。
軍士冒雨,寒甚,多攜子弟而來,冀得厚賜遺其家。
既至,一無所賜。
發至浐水,诏京兆尹王翃犒師,惟粝食菜。
衆怒,蹴而覆之,曰:“吾輩将死于敵,而食且不飽,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聞瓊林、大盈二庫金帛盈溢,不如相與取之。
”乃擐甲張旗鼓噪,還趣京城。
上遽命賜帛,人二匹,衆益怒,射中使,殺之,遂入城。
百姓駭走,賊大 豈能不以往事為借鑒,更新宏圖,修複被偏廢的權柄以安定人心,恢複倒持的權力以鞏固國家!如今關中畿輔地區征發兵員已經太多了,宮廷苑囿之中警備不全,萬一将帥中有人步朱滔、李希烈的後塵,偷偷發兵京郊畿輔,震動京城,幹犯宮阙,不知陛下又如何防備這種情況呢?臣希望追回神策六軍中諸使、将領的弟子,明文敕令泾、隴、邠、甯各州不再征調兵員,還要取消間架等雜稅,可望使已經交稅的人消弭怨恨,使現有居民獲得安甯,人心就不會動搖,國家的基礎就會鞏固了。
”德宗未能采用這些建議。
九月,神策軍、宣武軍襲擊許州,在滬澗戰敗。
當時,李勉派其将領唐漢臣領兵一萬人營救襄城,德宗派神策軍将領劉德信率領諸将領家應募的子弟三千人協助唐漢臣。
李勉奏稱:“李希烈的精兵都在襄城,許州空虛。
如能襲擊許州,襄城就自然解圍了。
”派唐、劉二将進趨許州,還沒走出數十裡,德宗派中使責備唐、劉二人違诏,唐、劉二人狼狽而回。
李克誠以伏兵在滬澗進行截擊,殺傷大半,李希烈的流動哨兵到了伊阙。
李勉又派其将領李堅率領軍隊協助防守東都洛陽,李希烈派兵切斷李堅的後路,李堅軍無法返回。
從此,汴軍不能振作,襄城愈加危急。
冬十月,泾原兵經過京城時作亂,德宗前往奉天。
朱泚反叛,占據長安。
德宗征發泾原等道軍隊援救襄城。
十月,泾原節度使姚令言領兵五千人抵達京城。
士兵挨了雨淋,甚為寒冷,多數人帶着子弟前來,希望得到豐厚的賞賜留給家人。
來到後,朝廷毫無賞賜。
泾原軍出發行至浐水,有诏命京兆尹王翃犒勞軍隊,卻隻有粗米飯和菜餅。
衆人火了,踢翻食物說:“我們将赴敵而死,卻連飯都吃不飽,怎能拿小命去撞雪也似的兵刃!聽說瓊林、大盈兩庫裝滿了金銀錦帛,不如去拿些。
”便穿上铠甲,舉起旗幟,擂鼓呐喊,回軍開向京城。
德宗連忙命每人賜帛兩匹,大家更加憤怒,箭射中使,将他殺死,随即進了京城。
百姓驚惶奔逃,亂兵大 呼告之曰:“汝曹勿恐,不奪汝商貨僦質矣,不稅汝間架陌錢矣。
” 初,白志貞募禁兵,東征死亡者皆不以聞,但受市井富兒賂而補之,名在軍籍受給賜,而身居市廛為販鬻。
段秀實上言:“禁兵不精,其數全少,卒有患難,何以待之?”不聽。
至是,上召禁兵以禦賊,竟無一人至者。
乃與太子、諸王、公主自苑北門出,王貴妃以傳國寶系衣中,宦官窦文場、霍仙鳴帥宦官左右僅百人以從,後宮諸王、公主不及從者什七八。
翰林學士姜公輔叩馬言曰:“朱泚嘗為泾帥,廢處京師,心常怏怏。
今亂兵若奉以為主,則難制矣,請召使從行。
”上曰:“無及矣。
”夜至鹹陽,飯數匕而過,群臣皆不知乘輿所之,盧杞、關播、白志貞、王翃、陸贽等追及于鹹陽。
賊登含元殿,歡噪,争入府庫運金帛。
姚令言曰:“今衆無主,不能持久。
朱太尉閑居私第,請相與奉之。
”衆許諾,乃遣騎迎朱泚入宮,居白華殿,自稱權知六軍。
百官出見泚,或勸迎乘輿,泚不悅。
源休以使回纥還,賞薄,怨朝廷,入見泚,為陳成敗,引符命,勸之僭逆。
上思桑道茂之言,幸奉天,金吾大将軍渾瑊繼至。
瑊素有威望,衆心恃之稍安。
檢校司空李忠臣、太仆卿張光晟皆郁郁不得志,至是,與工部侍郎蔣鎮皆為泚用。
泚以司農卿段秀實久失兵柄,意其必怏怏,遣騎召之。
不納,騎士逾垣入劫之。
秀實乃謂子弟曰:“吾當以死徇社稷耳。
”乃往見泚,說之曰:“犒賜 聲喊叫着告訴他們說:“你們不要害怕,沒人奪取你商貨典當的利錢了,不會向你們征繳間架稅和除陌錢了!” 起初,白志貞招募禁兵,對東征死亡的兵員一概隐瞞不報,但凡收受市井商賈富人的賄賂就補為兵員,這些人名字在軍籍注冊,享受給養與賞賜,而本人仍然住在商肆中販賣貨物。
段秀實進言:“禁兵不精,都有缺額,倉猝發生禍難,怎麼應付?”德宗不聽。
至此,德宗召集禁兵去抵禦亂兵,竟然沒有一人前來。
隻得與太子、諸王、公主從宮苑的北門出走,王貴妃把傳國玉玺系在衣服中,宦官窦文場和霍仙鳴率領宦官侍從僅一百人随行,來不及跟随出走的後宮諸王、公主有十分之七八。
翰林學士姜公輔挽住德宗的馬缰進言說:“朱泚曾擔任泾原節帥,遭廢黜後住在京城,内心經常怏怏不樂。
現在嘩亂的士兵如果擁戴他為首領,就難以控制了,請召朱泚随從出走。
”德宗說:“來不及了!”夜間來到鹹陽,德宗一行隻吃了幾勺飯就離開了,群臣都不知道德宗的去向,隻有盧杞、關播、白志貞、王翃、陸贽等人在鹹陽追上德宗。
亂兵登上含元殿,歡呼鼓噪,争着進入府庫,運走金銀錦帛。
姚令言說:“現在大家沒有首領,不能長久。
朱太尉在私宅閑居,請一起去擁戴他吧。
”大家答應了,便派人騎馬迎接朱泚進宮,朱泚住進白華殿,自稱權知六軍。
百官出來谒見朱泚,有人勸他迎接德宗,朱泚不悅。
源休出使回纥歸來,因賞賜菲薄而怨恨朝廷,他入宮去見朱泚,為朱泚陳述古今成敗之理,征引符命之說,勸朱泚僭越稱帝。
德宗想起桑道茂的話,便進駐奉天,金吾大将軍渾瑊相繼到達。
渾瑊向來就有威望,大家仗着渾瑊的到來,心情漸趨安定。
檢校司空李忠臣、太仆卿張光晟都郁郁不得志,至此,他們和工部侍郎蔣鎮都被朱泚起用。
朱泚認為司農卿段秀實長期失去兵權,猜想他必定怏怏不樂,就派人騎着馬去傳召他。
段秀實拒絕讓來使進門,騎兵跳牆而入,劫持了他。
于是段秀實對子弟說:“我應該為國家殉難而死了。
”便去見朱泚,勸朱泚說:“犒賞 不豐,有司之過也,天子安得知之!公宜以此開谕将士,示以禍福,奉迎乘輿,此莫大之功也。
”泚不悅。
上征近道兵入援,有上言:“朱泚為亂兵所立,且來攻城,宜早修守備。
”盧杞切齒言曰:“朱泚忠貞,群臣莫及,奈何言其從亂,傷大臣心!臣請以百口保其不反。
”上亦以為然,又聞群臣勸泚奉迎,乃诏諸道援兵至者皆營于三十裡外。
姜公輔谏曰:“今宿衛軍寡,有備無患。
若泚奉迎,何憚兵多?”上乃悉召援兵入城。
盧杞、白志貞請擇大臣入城宣慰,金吾将軍吳溆獨請行。
退而告人曰:“食其祿而違其難,何以為臣!吾非不知往必死,但舉朝無蹈難之臣,使聖情慊慊耳。
”遂奉诏詣泚,泚殺之。
司農卿段秀實謀誅朱泚不克,死之。
秀實與将軍劉海賓、泾原将吏何明禮、岐靈嶽謀誅朱泚,迎乘輿,未發。
泚遣韓旻将銳兵三千,聲言迎駕,實襲奉天。
秀實謂靈嶽曰:“事急矣!”使靈嶽詐為姚令言符,令旻且還。
竊其印未至,秀實倒用司農印,印符追之,旻得符而還。
秀實謂同謀曰:“旻還,吾屬無類矣。
我當直搏泚殺之,不克則死,終不能為之臣也。
”使海賓、明禮陰結死士為應。
旻至,泚、令言大驚,靈嶽獨承其罪而死。
泚召李忠臣、源休、姚令言及秀實等議稱帝事,秀實勃然起,奪休象笏,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豈從汝反邪!”因以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