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使王翃拿出自己的私人财産招募兵員,不出數月,就斬殺了賊軍将帥歐陽珪,然後馳馬前往廣州,晉見嶺南節度使李勉,請求出兵收複容州。
李勉認為有困難,王翃說:“那麼隻懇求你下文書給各州郡,揚言說要出兵,希望依靠這樣的聲勢,也能夠取得成功。
”李勉聽從了他的意見。
王翃于是招募到三千多人,打敗了數萬名賊兵,攻克容州,生擒了梁崇牽。
三月,河北地區發生旱災。
每鬥米值一千錢。
秋八月,唐代宗任命李栖筠為禦史大夫。
先是,成都司錄李少良上書言元載奸贓陰事,上置少良于客省。
少良以上語告友人韋頌,殿中侍禦史陸珽以告載,載奏之。
上以少良、頌、珽離間君臣,敕付京兆,皆杖死。
載所拟官多非法,恐為有司所駁,奏凡别敕除六品以下官,乞令吏部、兵部無得檢勘,上亦從之。
然益厭其所為,思得士大夫之不阿附者為腹心,漸收載權。
内出制書,以栖筠為禦史大夫,宰相不知,載由是稍绌。
以韓滉判度支。
自兵興以來,所在賦斂無度,倉庫出入無法,國用虛耗。
滉為人廉勤,精于簿領,作賦斂出入之法,禦下嚴急,吏不敢欺。
亦值連歲豐穰,邊境無寇,自是倉庫蓄積始充。
滉,休之子也。
壬子(772) 七年 春正月,回纥使者犯朱雀門。
回纥使者擅出鴻胪寺,掠人子女,所司禁之,毆擊所司,以三百騎犯金光、朱雀門。
上遣中使谕之,乃止。
其後屢出殺人,上皆不問。
秋七月,盧龍将吏殺其節度使朱希彩。
冬十月,诏以朱泚代之。
希彩殘虐,孔目官李懷瑗因衆怒,伺間殺之,衆未知所從。
經略副使朱泚弟滔,潛使百餘人于衆中大言曰:“節度 此前,成都司錄李少良上書揭發元載作奸貪贓的壞事,唐代宗把李少良安置在客省居住。
李少良把唐代宗所說的話告訴了友人韋頌,殿中侍禦史陸珽把此事告訴了元載,元載又上奏給唐代宗。
唐代宗以李少良、韋頌、陸珽離間君臣關系的罪名,下敕把他們交付京兆府,都用杖刑處死。
元載所拟定的官員大多不符合法令,他恐怕受到有關部門的駁議,就上奏唐代宗說,凡是别敕所除授的六品以下官吏,請求命令吏部和兵部不要複核,唐代宗同意他的上奏。
但是唐代宗更加厭惡元載的所作所為,想尋求剛正不阿的士大夫作為自己的親信,逐漸收回元載的權力。
于是唐代宗直接從宮中下制書,任命李栖筠為禦史大夫,宰相不知此事,因此元載的權勢稍微得到抑制。
唐代宗任命尚書右丞韓滉判度支。
自從戰亂以來,各地征收賦稅沒有節度,倉庫中的物資出入沒有法度,因此國家财用空虛。
韓滉為人清廉勤勉,精通賬簿的要領,制定了賦稅收支的法規,對待部下嚴格,官吏都不敢欺騙他。
同時适逢連年糧食豐收,邊境沒有敵人入侵,以此倉庫積蓄開始得到充實。
韓滉是韓休的兒子。
壬子(772) 唐代宗大曆七年 春正月,回纥使者侵犯朱雀門。
回纥使者擅自出鴻胪寺,搶掠百姓子女,有關部門加以制止,回纥使者毆打有關官員,并出來三百名騎兵侵犯金光門與朱雀門。
唐代宗派宦官勸告他們,這才作罷。
後來回纥使者又多次出來殺人,唐代宗都不問罪。
秋七月,盧龍将吏殺死了他們的節度使朱希彩。
冬十月,唐代宗下诏任命朱泚為盧龍節度使,取代朱希彩。
盧龍節度使朱希彩殘暴虐待将士,孔目官李懷瑗乘部衆的憤怒,伺機殺死了他,這時部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經略副使朱泚的弟弟朱滔,暗中指使一百多人在士卒中大聲喊道:“節度 使非朱副使不可。
”衆皆從之。
泚遂權知留後,遣使言狀。
诏以泚為節度使。
癸醜(773) 八年 春正月,昭義節度使薛嵩卒。
嵩子平,年十二,将士脅以為帥,平僞許之。
既而讓其叔父崿,夜奉父喪,逃歸鄉裡。
制以崿知留後。
二月,永平節度使令狐彰卒。
彰承滑、亳離亂之後,治軍勸農,府廪充實。
時藩鎮率皆跋扈,獨彰貢賦未嘗阙,歲遣兵三千詣京西防秋,自赍糧食,道路供饋皆不受,所過秋毫不犯。
疾亟,遺表稱:“倉庫畜牧,先已封籍,軍中将士,按堵待命。
臣男建等,今勒歸東都私第。
尚書劉晏、李勉可委大事,願速以代臣。
”及卒,将士欲立建,建誓死不從,舉家西歸。
诏以勉代彰。
夏五月,貶徐浩為明州别駕。
徐浩妾弟侯莫陳怤為美原尉,浩屬京兆尹杜濟虛以知驿奏優,又屬薛邕拟長安尉。
怤參台,禦史大夫李栖筠劾其狀,敕禮部侍郎于邵等按之。
邵奏邕罪在赦前,上怒,皆貶之。
朝廷稍肅。
回纥使者辭歸。
使的職務非要朱泚副使擔任不可。
”部衆都紛紛響應。
于是朱泚權知盧龍留後事務,并派遣使者向朝廷奏報了此事。
唐代宗下诏任命朱泚為盧龍節度使。
癸醜(773) 唐代宗大曆八年 春正月,昭義節度使薛嵩去世。
薛嵩的兒子薛平,年齡十二歲,将士們就迫脅他擔任主帥,薛平假裝同意。
不久薛平把職位讓給他的叔父薛崿,夜晚護衛着父親的遺體,逃回家鄉。
唐代宗下诏任命薛崿知留後事務。
二月,永平節度使令狐彰去世。
令狐彰在滑州、亳州經曆了戰亂之後,訓練軍隊,鼓勵農桑,府庫充實。
當時藩鎮大都飛揚跋扈,隻有令狐彰未曾斷絕向朝廷貢獻賦稅,每年都派兵三千到京城西面去做防秋兵,以防備秋高馬肥之機敵人來入侵,并由自己攜帶糧食,對經過之地的供給和饋贈都不接受,所經之地秋毫無犯。
令狐彰病重時,留下遺表說:“倉庫中的物資和蓄養的牧馬,都已封存登記,軍中的将士,都相安等待朝廷的命令。
我的兒子令狐建等人,現在已經命令他們回到東都的私人第宅。
我認為吏部尚書劉晏與工部尚書李勉可以委以重任,希望讓他們迅速來接替我的職務。
”待令狐彰去世後,軍中将士想要擁立令狐建為節度使,令狐建誓死不接受,并率領全家人西歸東都。
于是唐代宗下诏任命李勉取代令狐彰為節度使。
夏五月,唐代宗貶徐浩為明州别駕。
吏部侍郎徐浩之妾的弟弟侯莫陳怤擔任美原縣尉,徐浩囑托京兆尹杜濟憑空捏造上奏說侯莫陳怤掌管驿傳政績突出,同時又囑托薛邕上表推薦他擔任長安縣尉。
侯莫陳怤去禦史台參拜,禦史大夫李栖筠上奏彈劾他的罪狀,唐代宗下敕命令禮部侍郎于邵等人審問。
于邵上奏說薛邕的犯罪在大赦以前,唐代宗大為憤怒,把他們全都貶官。
因此朝廷的綱紀稍微有所整肅。
回纥使者辭别回國。
回纥自乾元以來,歲求和市,每一馬易四十缣,動至數萬匹,馬皆驽瘠無用,朝廷苦之,所市多不能盡其數。
至是,上欲悅其意,命盡市之。
至是辭歸,載賜遺及馬價,共用車千餘乘。
秋八月,朱泚遣弟滔将兵戍泾州。
自安祿山反,幽州兵未嘗為用。
至是,泚遣滔将五千騎詣泾州防秋,上大喜,勞賜甚厚。
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反。
召郇模入見。
晉州男子郇模,以麻辮發,持竹筐葦席,哭于東市。
人問其故,對曰:“願獻三十字,一字為一事。
若言無所取,請以席裹屍,貯筐中,棄于野。
”京兆以聞。
上召見,賜新衣,館于客省。
其言“團”者,請罷諸州團練使也;“監”者,請罷諸道監軍使也。
冬十月,加田承嗣同平章事。
田承嗣為安、史父子立祠,謂之“四聖”,且求為相,上諷令毀之,而加平章事以褒之。
吐蕃寇泾、邠,郭子儀遣渾瑊拒卻之。
吐蕃寇泾、邠,渾瑊将步騎五千戰于宜祿,宿将史抗等不用命,官軍大敗。
馬璘亦敗,為虜所隔。
段秀實發城中兵出陳東原,吐蕃稍卻,璘乃得還。
回纥自從乾元年間以來,每年都請求與唐朝做買賣,每一匹馬換四十匹缣帛,動辄交換數萬匹馬,這些馬都瘦弱無用,朝廷深受其害,因此大多不能如數購買。
這時,唐代宗想要求得回纥的歡心,就下令把回纥的馬全數買下。
到這時回纥使者辭行回國,用車載着朝廷賞賜的物品和買賣馬匹得到的财物,共用車一千多輛。
秋八月,幽州節度使朱泚派遣他的弟弟朱滔率兵戍守泾州。
自從安祿山反叛以來,幽州鎮的軍隊再也沒有為朝廷出過力。
這時,幽州節度使朱泚派遣其弟朱滔率領五千騎兵到泾州防備秋高馬肥時節敵人來入侵,唐代宗十分高興,加以慰勞,并給予豐厚的賞賜。
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反叛。
唐代宗召見郇模。
有一名晉州男子名叫郇模,用麻繩紮上發辮,手裡拿着竹筐葦席,在東市哭泣。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回答說:“我希望獻給朝廷三十個字,每一個字代表一件事。
如果所說的字沒有可取之處,請求殺掉我,用葦席裹上屍體,裝進竹筐中,然後抛到荒郊野外。
”京兆府向唐代宗上奏了此事。
于是唐代宗召見郇模,賜給他新衣服,并把他安置在客省居住。
郇模所說的“團”字,是請求罷免各州的團練使;所說的“監”字,是請求罷免各道的監軍使。
冬十月,唐代宗加授田承嗣為同平章事。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安祿山、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稱他們為“四聖”,并且請求讓自己擔任宰相,唐代宗婉言勸說命令田承嗣毀掉祠堂,同時加授他為同平章事,加以表彰。
吐蕃軍隊侵犯泾州、邠州,郭子儀派遣渾瑊抵禦打退了吐蕃軍隊。
吐蕃軍隊侵犯泾州、邠州,渾瑊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在宜祿與吐蕃軍隊交戰,因為老将史抗等人不聽從渾瑊的命令,官軍被打得大敗。
馬璘也戰敗,并被吐蕃軍隊阻隔。
行軍司馬段秀實調發城中的兵在東原擺開戰陣,吐蕃軍隊稍稍退卻,馬璘才得以返回城中。
郭子儀謂諸将曰:“敗軍之罪在我,不在諸将。
然朔方兵精聞天下,今為虜敗,何以雪恥?”渾瑊曰:“今日之事,惟理瑊罪,不則再見任。
”子儀赦其罪,使将兵趣朝那。
虜欲掠汧、隴,鹽州刺史李國臣曰:“虜乘勝必犯郊畿,我掎其後,虜必返顧。
”乃引兵趣秦原,鳴鼓而西。
虜聞之,至百城,返,渾瑊邀之于隘,盡複得其所掠,馬璘亦出精兵襲虜辎重,殺數千人,虜遂遁去。
元載奏請城原州。
初,元載嘗為西州刺史,知河西、隴右山川形勢,言于上曰:“四鎮、北庭既治泾州,無險要可守。
隴山高峻,南連秦嶺,北抵大河。
今國家西境盡潘原,而吐蕃戍摧沙堡,原州居其中間,當隴山之口,其西皆監牧故地,草肥水美,平涼在其東,獨耕一縣,可給軍食,故壘尚存,吐蕃棄而不居。
每歲夏,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遠,若乘間築之,二旬可畢。
移京西軍戍原州,移郭子儀軍戍泾州,為之根本,分兵守石門、木峽,漸開隴右,進達安西,據吐蕃腹心,則朝廷可高枕矣。
”并圖地形獻之。
會田神功入朝,上問之,對曰:“行軍料敵,宿将所難,陛下奈何用一書生語,欲舉國從之乎!”載尋得罪,事遂寝。
郭子儀對諸位将領說:“軍隊戰敗的罪責由我來負,跟你們諸位将領無關。
但是朔方兵素以精銳著稱于天下,而現在卻被吐蕃打敗,怎麼來報仇雪恥呢?”渾瑊說:“今天戰敗的事,隻應該治我渾瑊的罪,要不然就讓我仍然擔任将領去殺敵。
”于是郭子儀赦免了渾瑊的罪,命令他率領軍隊趕赴朝那。
吐蕃軍隊想要虜掠汧州和隴州,鹽州刺史李國臣說:“敵人乘着取得勝利,必定要侵犯京畿地區,如果我們從其背後牽制,敵人一定會回軍接應。
”于是李國忠率兵趕赴秦原,擊鼓向西行進。
吐蕃軍隊聽說後,到達百城而返回,渾瑊率兵在關隘險地截擊敵人,奪回了所有被他們虜掠的東西,馬璘也派出精兵襲擊吐蕃的辎重部隊,殺死數千人,吐蕃軍隊于是逃走。
元載上奏請求築原州城。
當初,元載曾經擔任西州刺史,知悉河西、隴右地區的山河地勢,這時對唐代宗說:“四鎮和北庭節度使既已把治所遷到泾州,沒有險要之地可以防守。
隴山高峻,南連秦嶺,北抵黃河。
現在國家的西部邊境到達潘原,而吐蕃軍隊守衛着摧沙堡,原州地居潘原與摧沙堡的中間,在隴山的山口,它的西面都是監牧舊地,草肥水美,平涼在原州的東面,隻要耕種平涼一縣之地,就可供給軍糧,原州城的舊牆還在,吐蕃軍隊放棄而不去居住。
每年夏天,吐蕃人都去青海放牧,離開這一要塞很遠,如果乘此時機修築原州城,二十天的時間就可完工。
然後調發京西軍隊戍守原州,遷移郭子儀的軍隊戍守泾州,以此作為根據地,又分兵守衛石門關與木峽關,逐漸開拓隴右地區,然後再進兵安西,占據吐蕃的心腹地區,那麼朝廷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元載還繪制了地形圖獻給唐代宗。
适逢汴宋節度使田神功入朝,唐代宗征求他的意見,田神功回答說:“行軍作戰預測敵情,即使是久經沙場的老将都感到為難,陛下為什麼要聽信一介書生的話,想要使全國的兵力都服從呢!”不久元載獲罪,此事于是作罷。
甲寅(774) 九年 春二月,郭子儀入朝。
子儀言:“朔方,國之北門,戰士耗散,存者什一。
而吐蕃兼河、隴之地,雜羌、渾之衆,勢強十倍。
願更于諸道各發精卒,成四五萬人,則可以制勝矣。
” 三月,诏以永樂公主妻田華。
诏以永樂公主妻田承嗣之子華。
上欲固結其心,而承嗣益驕慢。
夏六月,胡僧不空死。
贈司空,賜爵肅國公,谥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
京師旱,秋七月雨。
京兆尹黎幹作土龍祈雨,自與巫觋更舞。
彌月不雨,上聞之,命撤土龍,減膳節用。
七月雨。
九月,盧龍節度使朱泚入朝。
初,朱泚遣弟滔奉表請入朝,自将防秋,上喜,為築第京師以待之。
泚至蔚州,有疾,諸将請還,泚曰:“死則輿屍而前!”至京師,宴犒甚盛。
泚請留阙下,以弟滔知留後,許之。
乙卯(775) 十年 春正月,田承嗣反,陷相州。
田承嗣誘昭義兵馬使裴志清使作亂,志清逐其留後薛崿,帥衆歸承嗣。
承嗣引兵襲取相州,上遣使谕止之,承嗣 甲寅(774) 唐代宗大曆九年 春二月,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上言說:“朔方鎮是國家的北大門,因鎮兵消耗散失,現在留下的隻有十分之一。
而今吐蕃吞并了河西、隴右地區,再加上羌族和吐谷渾的部衆,勢力強過我們十倍。
希望能從各道再調發精銳士卒,組成四五萬人的軍隊,那麼就可以克敵制勝了。
” 三月,唐代宗下诏把永樂公主許配給田華為妻。
唐代宗下诏把永樂公主許配給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兒子田華為妻。
唐代宗想以婚姻來讨得田承嗣的忠心,但田承嗣卻更加驕橫傲慢。
夏六月,興善寺胡僧不空去世。
唐代宗追贈不空為司空,賜爵位肅國公,贈谥号為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
京師遭受旱災,秋季七月下雨。
京兆尹黎幹制作土龍用來祈求雨水,自己與男女巫師交互舞蹈。
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唐代宗聽說後,命令撤去土龍,減少膳食,節約用費。
七月下雨。
九月,盧龍節度使朱泚入朝。
當初,盧龍節度使朱泚派遣他的弟弟朱滔奉上表書請求入朝,由自己率兵防備秋季敵人入侵,唐代宗很高興,為朱泚在京師修建第宅等待他入朝。
朱泚到達蔚州,因患了疾病,諸位将領請求他回去,朱泚說:“即使我死了,也要擡着我的屍體前去朝廷!”朱泚到達京師後,唐代宗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歡迎他,犒賞豐厚。
朱泚請求留在京師,讓他的弟弟朱滔知留後事,唐代宗同意。
乙卯(775) 唐代宗大曆十年 春正月,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反叛,攻占了相州。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引誘昭義兵馬使裴志清作亂,裴志清因此趕走昭義留後薛崿,然後率領部衆歸附了田承嗣。
于是田承嗣率兵襲擊奪取了相州,唐代宗派遣使者去勸告阻止他,田承嗣 不奉诏。
郭子儀入朝。
子儀嘗奏除州縣官一人,不報,僚佐以為言,子儀謂曰:“兵興以來,方鎮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必委曲從之,蓋疑之也。
今子儀所奏,朝廷以其不可行而置之,是不以武臣相待而親厚之也,諸君可賀矣,又何怪焉!”聞者皆服。
田承嗣陷洺、衛州。
诏諸道不得辄募兵。
二月,河陽軍士逐三城使常休明。
休明苛刻少恩,軍士攻之,奉兵馬使王惟恭為帥,上遣中使慰撫之。
三月,陝州軍亂。
陝州軍亂,逐兵馬使趙令珍,大掠庫物。
觀察使李國清不能制,拜之而走。
會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過陝,上命按之。
忠臣設棘圍,令軍士匿名投庫物,一日獲萬缗,盡以給其從兵。
夏四月,敕貶田承嗣,發諸道兵讨之。
初,李寶臣、李正己皆為田承嗣所輕。
及承嗣拒命,寶臣、正己皆表讨之,于是貶承嗣永州刺史,命諸道進兵讨之。
時朱滔方恭順,與寶臣及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攻其北,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
承嗣将霍榮國以磁 拒不奉行诏命。
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曾經上奏朝廷請求任命一名州縣官員,朝廷沒有答複,郭子儀的僚屬們都為他感到不平,郭子儀對他們說:“自從戰亂以來,藩鎮飛揚跋扈,他們凡是有所請求,朝廷一定會委曲求全答應他們,這是因為對他們抱有疑慮。
現在我郭子儀所上奏的任命請求,朝廷認為不可行而擱置起來,這是不把我當作武臣看待,是對我親近信任的表現,各位都應該表示祝賀,有什麼可責怪的呢!”聽到的人都深為歎服。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攻占了洺州、衛州等地。
唐代宗下诏,命令諸道不許擅自招募兵員。
二月,河陽軍士驅逐了三城使常休明。
河陽三城使常休明為人苛刻,對待部下缺少恩惠,因此軍士們攻打他,擁戴兵馬使王惟恭為主帥,唐代宗派遣宦官前去安撫他們。
三月,陝州軍隊作亂。
陝州軍隊作亂,趕走了兵馬使趙令珍,并大肆搶掠府庫中的物資。
陝州觀察使李國清無法制止,便求拜将士逃走。
适逢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路過陝州,唐代宗命令他調查軍亂之事。
李忠臣用荊棘圍成一個圈子,命令軍士們匿名把所搶掠的庫物放到圈中,一天時間就得到一萬缗錢,然後把這些錢全部分發給了随從他的士卒。
夏四月,唐代宗下敕貶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永州刺史,并征調諸道兵讨伐他。
起初,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都被田承嗣所輕視。
及至田承嗣抗拒朝廷的诏命,李寶臣與李正己都上表請求讨伐他,于是唐代宗下敕貶田承嗣為永州刺史,命令各道進兵征讨。
當時朱滔很恭順,與李寶臣及河東節度使薛兼訓從北攻,李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從南攻。
田承嗣部将霍榮國獻磁 州降。
正己攻德州,拔之。
忠臣進攻衛州。
承嗣以諸道四合,懼,請束身歸朝。
寶臣、正己會圍貝州,承嗣出兵救之。
平盧士卒以成德賞厚,有怨言,正己恐其為變,引兵退,寶臣亦退。
李忠臣聞之,釋衛州,南渡河,屯陽武。
寶臣遂與朱滔攻滄州,不克。
承嗣将盧子期攻磁州,城幾陷,李寶臣與昭義節度使李承昭共擊,擒子期,送京師,斬之。
河南諸将又大破田悅于陳留。
冬十月朔,日食。
李正己按兵不進,李寶臣襲盧龍軍。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之,至是,禮而遣之,籍境内戶口、甲兵、谷帛之數以與正己,曰:“承嗣老矣,溘死無日,諸子不肖,今為公守耳,豈足以辱師乎!”正己遂按兵不進。
于是諸道兵皆不敢進。
上嘉李寶臣之功,遣中使馬承倩赍诏勞之,寶臣遺之百缣,承倩诟詈,擲出道中。
王武俊說寶臣曰:“今公在軍中新立功,豎子尚爾,況寇平之後,召歸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釋承嗣以為己資。
”寶臣遂有玩寇之志。
承嗣知範陽寶臣鄉裡,心常欲之,因刻石雲:“二帝同功勢萬全,将田為侶入幽燕。
”密令瘗寶臣境内,使望氣者言彼有王氣,寶臣掘而得之。
又令客說之曰:“公與朱滔共 州向朝廷投降。
李正己率兵攻打德州,并攻克了它。
李忠臣率兵攻打衛州。
田承嗣因為各道兵從四面八方來攻打,十分懼怕,于是請求歸順朝廷。
李寶臣與李正己合兵包圍了貝州,田承嗣出兵救援貝州。
平盧鎮的士卒因為成德軍的賞賜豐厚,有怨恨之言,李正己恐怕他們發生變亂,就率兵退去,于是李寶臣也領兵撤退。
李忠臣得知此情後,放棄攻打衛州,南渡黃河,駐紮在陽武。
李寶臣于是與朱滔一起攻打滄州,沒有攻克。
田承嗣的部将盧子期率兵攻打磁州,城快要被攻陷,李寶臣與昭義節度使李承昭一起攻打盧子期,生擒了他,送往京師,被斬殺。
河南諸将又在陳留把田悅打得大敗。
冬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李正己按兵不動,李寶臣率兵襲擊盧龍軍。
當初,李正己派遣使者到魏州,被田承嗣囚禁,這時,田承嗣客氣地釋放了使者,并把所管轄境内的戶口、軍隊、糧食布帛的數量登記成冊後給了李正己,說:“我田承嗣老了,離死不遠,幾個兒子無能,我現在的所有東西隻不過是給你李公看守罷了,還值得你興師動衆來攻打我嗎!”李正己因此按兵不動。
于是各道之兵都不敢進讨。
唐代宗為了嘉獎李寶臣的功勞,就派遣宦官馬承倩攜帶诏書去慰勞他,李寶臣贈送給馬承倩一百匹絲織品,馬承倩大罵了李寶臣一頓,然後把所贈的絲織品扔到路上。
兵馬使王武俊勸告李寶臣說:“如今你在軍中新立戰功,宦官小人尚且這樣對待你,更何況敵人平定之後,把你召回朝廷,就不過是一位平民罷了,還不如放棄攻打田承嗣,以作為自己的黨援。
”因此李寶臣便産生了放過田承嗣的意圖。
田承嗣知道範陽是李寶臣的家鄉,心中常想攻取範陽,因而就在石頭上刻字:“二帝同功勢萬全,将田為侶入幽燕。
”派人秘密地埋在李寶臣的境内,讓陰陽先生說那裡有帝王之氣,李寶臣掘得此石。
田承嗣又派說客去勸告李寶臣說:“你與朱滔一起 取滄州,得之則地歸國,非公所有。
公能舍承嗣之罪,請以滄州歸公,而從公取範陽以自效。
”寶臣喜,謂事合符谶,遂與承嗣通謀。
寶臣謂滔使者曰:“聞朱公儀貌如神,願得畫像觀之。
”滔與之。
寶臣置于射堂,命諸将共觀之,曰:“真神人也!”遂選精騎二千,夜襲其軍,戒曰:“取貌如射堂者。
”滔不虞有變,戰敗走免。
承嗣聞之,引軍南還,使謂寶臣曰:“河内有警,不暇從公。
石上谶文,吾戲為之耳!”寶臣慚怒而退。
元載、王缙以魏州鹽貴,請禁鹽入其境以困之。
上不許,曰:“承嗣負朕,百姓何罪!” 吐蕃寇泾、隴,李抱玉、馬璘等擊破之。
貴妃獨孤氏卒。
追谥貞懿皇後。
十一月,田承嗣将吳希光以瀛州降。
嶺南節度使路嗣恭克廣州,斬哥舒晃。
丙辰(776) 十一年 春二月,赦田承嗣,入朝。
初,田承嗣既請入朝,李正己亦屢為之請。
至是,承嗣複遣使上表,诏赦其罪,聽與家屬入朝。
夏五月,汴宋軍亂。
秋七月,诏發諸道兵讨平之。
攻打滄州,如果攻占了它,那麼土地歸于國家,你并得不到。
你如果能夠舍棄田承嗣的罪,他請求把滄州讓給你,而且願意為你效力,随從你攻取範陽。
”李寶臣聽後十分高興,認為事實與刻石上的預言相合,于是與田承嗣相互勾結。
李寶臣對朱滔的使者說:“聽說朱先生的相貌如同神仙一般,我希望能得到他的畫像看看。
”于是朱滔就把自己的畫像給了李寶臣。
李寶臣把朱滔的畫像挂在習射的堂中,命令部下諸将觀看,并說道:“真是一位神人啊!”然後挑選了二千名精銳騎兵,在夜晚偷襲朱滔的軍隊,并告誡士卒說:“殺掉那個相貌如同習射堂畫像一樣的人。
”朱滔沒有料到會發生變故,因而戰敗,逃走得以免死。
田承嗣聽說後,率領軍隊南返,并派使者對李寶臣說:“河内有緊急軍情,沒有時間随從你攻打範陽。
石頭上所刻的預言文字,是我跟你開的玩笑罷了!”李寶臣聽後,慚愧憤怒而退兵。
元載、王缙說魏州食鹽的價格昂貴,請求禁止食鹽運入魏州境内,以此來困迫田承嗣。
唐代宗不答應,并說:“隻是田承嗣辜負了朕,老百姓有什麼罪呢!” 吐蕃軍隊侵犯泾州、隴州,分别被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泾原節度使馬璘打敗。
貴妃獨孤氏去世。
唐代宗追贈她谥号為貞懿皇後。
十一月,田承嗣的部将吳希光獻出瀛州向朝廷投降。
嶺南節度使路嗣恭攻克廣州,斬殺了哥舒晃。
丙辰(776) 唐代宗大曆十一年 春二月,唐代宗下诏赦免了田承嗣的罪行,允許他入朝觐見。
起初,田承嗣已經請求入朝,李正己也多次為他求情。
這時,田承嗣又派遣使者奉上表書,唐代宗下诏赦免了他的罪行,允許他與家屬入朝觐見。
夏五月,汴宋軍作亂。
秋七月,唐代宗下诏調發諸道兵讨伐平定了叛亂。
汴宋都虞候李靈曜殺兵馬使孟鑒,北結田承嗣為援。
诏以靈曜為濮州刺史,不受,遂以為汴宋留後。
靈曜益驕慢,悉以其黨為管内八州刺史、縣令,欲效河北諸鎮。
诏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河陽三城馬燧讨之。
淮南陳少遊、淄青李正己皆進兵擊靈曜。
忠臣、燧軍于鄭州,靈曜逆戰,淮西軍潰。
忠臣将歸,燧曰:“以順讨逆,何憂不克,奈何自棄功名!”堅壁不動。
忠臣收散卒,軍勢複振。
燧、忠臣與陳少遊前軍合,與靈曜大戰于汴州,靈曜敗,入城固守,忠臣等圍之。
田承嗣遣田悅将兵救靈曜,敗永平、淄青兵,乘勝進軍汴州城北。
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輕騎數百,夜入其營,縱橫貫穿,斬數十人而還。
營中大駭,忠臣、燧因以大軍乘之,鼓噪而入,悅衆不戰而潰。
靈曜夜遁,永平将杜如江擒之。
燧知忠臣暴戾,以功讓之。
宋州刺史李僧惠争功,忠臣擊殺之。
李勉械靈曜送京師,斬之。
冬十二月,泾原節度使馬璘卒。
璘疾亟,以行軍司馬段秀實知節度事,秀實嚴兵以備非常。
璘卒,軍中奔哭者數千人,喧咽門屏,秀實悉不聽入。
命押牙馬治喪事于内,李漢惠接賓客于外,妻妾子孫位于堂,宗族位于庭,将佐位于前牙,士卒哭于營伍,百姓各守其家。
有離立偶語于衢路,辄執而囚之,非護喪 汴宋都虞候李靈曜殺死了兵馬使孟鑒,向北勾結田承嗣作為後援。
唐代宗下诏任命李靈曜為濮州刺史,李靈曜拒不接受,于是唐代宗任命李靈曜為汴宋留後。
李靈曜更加驕橫傲慢,對于管内八州的刺史、縣令,全部任命他的黨羽擔任,想要效法河北地區的各藩鎮。
唐代宗下诏命令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率兵讨伐李靈曜。
淮南節度使陳少遊與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都進兵攻打李靈曜。
李忠臣、馬燧率兵駐守鄭州,李靈曜來迎戰,李忠臣的淮西軍隊潰敗。
李忠臣将要返回淮西,馬燧說:“率領正義之軍來讨伐叛逆的軍隊,何必擔心不能戰勝敵人,為什麼要自行放棄功名呢!”因此馬燧堅守壁壘,按兵不動。
李忠臣收羅逃散的士卒,軍勢重新振作起來。
馬燧、李忠臣與陳少遊的前軍會合,與李靈曜在汴州大戰,李靈曜戰敗,入城固守,李忠臣等人包圍了汴州。
田承嗣派遣田悅率兵援救李靈曜,田悅打敗了永平、淄青二鎮的軍隊,然後乘勝進軍到達汴州城北。
李忠臣派遣副将李重倩率領數百名輕裝騎兵在夜晚殺入田悅的軍營,前後沖殺,斬殺了數十人而返。
田悅的軍營一片驚恐,李忠臣、馬燧于是乘機率領大軍擊鼓呐喊沖入敵營,田悅的軍隊不戰而潰。
李靈曜乘夜逃走,被永平軍将杜如江生擒。
馬燧知道李忠臣粗暴蠻橫,就把功勞讓給他。
宋州刺史李僧惠與李忠臣争功,被李忠臣殺死。
李勉給李靈曜戴上枷鎖送往京師,朝廷斬殺了李靈曜。
冬十二月,泾原節度使馬璘去世。
馬璘病重,讓行軍司馬段秀實知節度使事,段秀實嚴設兵力以防變亂。
馬璘去世後,軍中數千人奔走号哭,節度使府的門屏外一片哀哭聲,段秀實都不允許他們進入府中。
段秀實命令押牙馬在府中辦理喪事,李漢惠在府外接待賓客,把馬璘的妻妾子孫安置在堂中,宗族之人安置在庭中,部下将領們安置在前牙,讓士卒在軍營隊伍中哭泣,百姓各自在家中守候。
如果有人離開自己的位置在大路上交談,就全都抓住關押起來,不是護送 從行者無得遠送。
緻祭拜哭,皆有儀節,送喪近遠,皆有定處,違者以軍法從事。
都虞候史廷幹等謀因喪作亂,秀實知之,奏遣入宿衛,分徙其黨,補以外職,不戮一人,軍府晏然。
丁巳(777) 十二年 春三月,诏複讨田承嗣,既而釋之。
承嗣竟不入朝,又助李靈曜,上複命讨之,承嗣上表謝罪,上亦無如之何,複其官爵,令不必入朝。
誅元載,貶王缙為括州刺史。
元載、王缙俱納賄賂,又以政事委群吏。
上欲誅之,獨與元舅金吾大将軍吳湊謀之。
會有告載、缙夜醮圖不軌者,上命湊收之。
命吏部尚書劉晏與禦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皆伏罪,賜自盡。
劉晏謂李涵曰:“故事,重刑覆奏,況大臣乎!且法有首從,宜更禀進止。
”涵等從之。
上乃誅載而貶缙。
載妻子皆伏誅。
有司籍載家财,胡椒至八百石,他物稱是。
遣中使發載祖父墓,斫棺棄屍,毀其廟主。
夏四月,以楊绾、常衮同平章事。
绾性清簡儉素,制下之日,朝野相賀。
郭子儀方宴客,聞之,減坐中聲樂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幹,驺從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騎。
中丞崔寬,第舍宏侈,亟毀撤之。
靈柩出喪的人不得遠送。
吊祭拜哭都有儀式禮節,送喪近遠都有确定的位置,違犯者按軍法從事。
都虞候史延幹等人計謀在辦理喪事時作亂,段秀實知悉後,上奏朝廷派史延幹入朝宿衛,并分别調離了他的同黨,補任外職,不殺一人,軍府安定。
丁巳(777)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 春三月,唐代宗下诏再次讨伐田承嗣,不久就撤消了這一诏命。
田承嗣始終沒有入朝,又出兵幫助李靈曜,唐代宗再次命令讨伐他,田承嗣上表謝罪,唐代宗也對他無可奈何,于是就恢複了田承嗣的官爵,命令他不必入朝。
唐代宗誅殺了元載,貶王缙為括州刺史。
元載與王缙都收受賄賂,二人又把朝政大事委托給官吏們處理。
唐代宗想要誅殺他們,隻與自己的舅父金吾大将軍吳湊一起計謀此事。
恰逢有人告發說元載、王缙在夜晚舉行禱神祭禮,圖謀不軌,唐代宗命令吳湊逮捕了他們。
然後命令吏部尚書劉晏與禦史大夫李涵等人一起審訊他們,元載與王缙都承認有罪,唐代宗賜他們自盡。
劉晏對李涵說:“依照舊例,對于重刑犯應該審查上奏,更何況他們是執政大臣呢!再說法律上對首犯與從犯應該區别對待,應該再次報告皇上聽候處置。
”李涵等人聽從了劉晏的意見。
唐代宗于是誅殺了元載,而将王缙貶官。
元載的妻子和兒子都被誅殺。
與此有關部門沒收了元載的家産,僅胡椒就有八百石,其他财物也相當。
唐代宗又派宦官挖開元載祖父與父親的墳墓,劈開棺材,把屍體抛棄,并毀掉家廟中的神主。
夏四月,唐代宗任命楊绾、常衮為同平章事。
楊绾生性節儉樸素,任命他為宰相的制書頒下那一天,朝内外都相互慶賀。
當時郭子儀正在宴請賓客,聽說楊绾被任命為宰相,立刻把宴席上助興的歌舞音樂減去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幹出行時的車馬侍從盛大,當天就加以裁減,隻留下十名騎從。
禦史中丞崔寬的宅第宏大奢侈,也立刻毀掉拆除。
初,元載以仕進者多樂京師,惡其逼己,乃薄其俸,于是京官不能自給,常從外官乞貸。
至是,绾、衮乃奏增之。
悉罷諸州團練、守捉使。
諸使非軍事要急,無得擅召刺史,停其職務,差人權攝。
又定諸州兵有常數,其召募給家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身糧醬菜者,謂之“團結”。
定節度使以下至主簿、尉俸祿,掊多益寡,上下有叙,法制粗立。
開元中,诏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謂之“堂封”。
及載、缙為相,日賜禦馔,可食十人,遂為故事。
衮奏停之。
又欲辭“堂封”,同列不可而止。
時人譏衮,以為:“朝廷厚祿,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
” 秋七月,司徒文簡公楊绾卒。
上方倚楊绾,使厘革弊政,會绾有疾,卒。
上痛悼之甚,謂群臣曰:“天不欲朕緻太平,何奪朕楊绾之速也!” 以顔真卿為刑部尚書。
楊绾、常衮薦之也。
九月,以段秀實為泾原節度使。
秀實軍令簡約,有威惠,奉身清儉,室無姬妾,非公會,未嘗飲酒聽樂。
吐蕃寇原、坊州。
霖雨,度支奏河中有瑞鹽。
當初,元載因為做官的人大多喜歡留在京師,恐怕他們争奪自己的地位,就規定京官的俸祿微薄,因此京官們無法養活家人,經常向朝外官借錢。
這時,楊绾、常衮才上奏唐代宗增加了京官的俸祿。
唐代宗下诏全部罷除了各州的團練使和守捉使。
又下令諸使,如果不是有緊急軍情,不得擅自召見刺史,停止他們的職務,派人暫時代理。
又規定了諸州軍隊的人數定額,各州招募的由官府供給家人糧食、春冬二季衣服的士卒,稱為“官健”;差派當地人服兵役,春夏季節回家種田,秋冬季節召集訓練,官府供給服兵役者糧食和醬菜的士卒,稱為“團結”。
又規定了節度使以下到主簿、縣尉的俸祿标準,減多補少,上下有别,法令制度初步确立。
開元年間,唐玄宗下诏規定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稱為“堂封”。
及元載、王缙擔任宰相,唐代宗每天賜給他們由禦廚所做的食物,可供十人食用,于是成為慣例。
這時常衮上奏請求停止賞賜禦用膳食。
常衮又想要辭卻“堂封”,因為同僚不同意而作罷。
當時的人們譏諷常衮,認為:“朝廷之所以提供豐厚的俸祿,就是為了供養賢能之士,如果沒有才能,應當辭去宰相的職務,而不應該辭去朝廷所提供的俸祿。
” 秋七月,司徒文簡公楊绾去世。
唐代宗正依靠楊绾,讓他革除朝政的弊病,适逢楊绾患病而去世。
唐代宗十分悲痛,對群臣說:“上天不想要朕使天下太平,為什麼這麼快就奪取了朕的楊绾呢!” 唐代宗任命顔真卿為刑部尚書。
這是楊绾與常衮向唐代宗推薦的。
九月,唐代宗任命段秀實為泾原節度使。
段秀實軍令簡明扼要,在軍中有威信,能照顧士卒,自身清廉節儉,家中沒有姬妾,不是因公聚會,從不飲酒聽樂。
吐蕃軍隊侵犯原州、坊州。
陰雨連綿,度支上奏說河中府有好鹽出産。
先是,秋霖,河中府池鹽多敗。
戶部侍郎韓滉奏雨不害鹽,仍有瑞鹽。
上疑其不然,遣谏議大夫蔣鎮往視之。
京兆尹黎幹奏秋霖損稼,滉奏幹言不實,上命禦史按視。
還奏:“所損凡三萬餘頃。
”渭南令劉澡附滉,稱縣境不損,禦史趙計奏與澡同。
上曰:“霖雨溥博,豈得渭南獨無!”更命禦史朱敖視之,損三千餘頃。
上歎息久之,曰:“縣令,字人之官,不損猶應言損,乃不仁如是乎!”貶澡南浦尉,計澧州司戶,而不問滉。
蔣鎮還,奏:“瑞鹽如滉言。
”仍上表賀,請置神祠,上從之,賜号“寶應靈應池”。
時人醜之。
冬,吐蕃寇鹽、夏,郭子儀遣兵拒卻之。
以李納為青州刺史。
李正己先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靈曜之亂,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為己有,又得曹、濮、徐、兖、郓五州,因徙治郓,使子納守青州。
正己用刑嚴峻,法令齊一,賦均而輕,擁兵十萬,雄據東方,鄰藩畏之。
是時田承嗣據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李寶臣據恒、易、趙、定、深、冀、滄七州,各擁衆五萬。
梁崇義據襄、鄧、均、房、複、郢六州,有衆二萬。
相與根據蟠結,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
上寬仁,一聽其所為。
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 起先,秋雨連綿,河中府的池鹽大多損害。
而戶部侍郎韓滉卻上奏說大雨并沒有損害池鹽,仍然有好鹽出産。
唐代宗懷疑不是事實,就派遣谏議大夫蔣鎮前去視察。
京兆尹黎幹上奏說秋雨連綿損害莊稼,韓滉上奏說黎幹所說的不符合實情,唐代宗命令禦史前去視察核實。
禦史回來後上奏說:“秋雨損害的莊稼總共有三萬多頃。
”渭南縣令劉澡附會韓滉的意旨,聲稱他所管轄的渭南縣境内的莊稼沒有遭到損害,禦史趙計所奏與劉澡相同。
唐代宗說:“大雨普降,怎麼隻有渭南沒有降雨呢!”于是又命令禦史朱敖去視察,實際渭南受損的莊稼有三千多頃。
唐代宗歎息良久,說:“縣令是撫養百姓的父母官,即使沒有損害還應該說有損害,而他們竟然不講仁義到了如此地步!”于是把劉澡貶為南浦縣尉,趙計貶為澧州司戶,卻不責問韓滉之罪。
蔣鎮從河中府返回,上奏說:“确實如韓滉所說的出産了好鹽。
”同時上表祝賀,請求建造神祠,唐代宗同意,并給鹽池賜号叫“寶應靈應池”。
當時的人們都痛恨這件事。
冬季,吐蕃軍隊侵犯鹽州、夏州,郭子儀派兵抵禦擊退了吐蕃軍隊。
唐代宗任命李納為青州刺史。
平盧節度使李正己起先占據淄州、青州、齊州、海州、登州、萊州、沂州、密州、德州和棣州等十州地區,及李靈曜叛亂,各道合兵攻打,所奪之地都據為己有,李正己又得到曹州、濮州、徐州、兖州和郓州等五州地區,于是把治所遷到郓州,派兒子李納留守青州。
李正己用刑嚴酷,法令統一,賦稅均平而輕薄,擁有十萬軍隊,雄踞東方,相鄰藩鎮都畏懼他。
這時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占據魏州、博州、相州、衛州、洺州、貝州和澶州等七州地區,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占據恒州、易州、趙州、定州、深州、冀州和滄州等七州地區,二人各自擁有五萬兵力。
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占據襄州、鄧州、均州、房州、複州和郢州等六州地區,擁有兵力二萬。
他們相互勾結,雖然擁戴朝廷,但不用朝廷法令,任官封爵、指揮軍隊、征收賦稅和刑罰殺戮都由自己掌管。
唐代宗寬仁,聽任他們為所欲為。
朝廷有時修補一城,增加一兵,他們就有怨言, 以為猜貳,常為之罷役。
而自于境内築壘、繕兵無虛日。
以是雖在中國名藩臣,而實如蠻貊異域焉。
戊午(778) 十三年 春正月,敕毀白渠碾硙。
敕毀白渠支流碾硙以溉田。
昇平公主有二硙,請存之。
上曰:“吾欲利蒼生,汝識吾意,當為衆先。
”公主即日毀之。
回纥寇太原,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
回纥入寇太原,押牙李自良曰:“回纥精銳,難與争鋒,不如築二壘于歸路,以兵戍之。
虜至,堅壁勿與戰,彼師老自歸,乃出軍乘之。
二壘扼其前,大軍蹙其後,無不捷矣。
”留後鮑防不從,逆戰,敗還。
回纥縱兵大掠,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于羊武谷,乃引去。
上亦不問,待之如初。
吐蕃寇靈州。
夏六月,隴右獻貓鼠同乳。
隴右節度使朱泚獻貓鼠同乳不相害者以為瑞,常衮帥百官賀。
中書舍人崔祐甫不賀,曰:“物反常為妖,貓捕鼠,乃其職也,今同乳,妖也。
何乃賀為!宜戒法吏之不察奸、邊吏之不禦寇者,以承天意。
”上嘉之。
祐甫知選事,數以公事與常衮争,衮由是惡之。
認為朝廷猜疑他們有二心,朝廷常常因此而罷役。
而他們卻在自己的境内每天修築堡壘,訓練軍隊。
因此,他們雖然名為中國的藩臣,實際上卻與境外的蠻貊一樣。
戊午(778) 唐代宗大曆十三年 春正月,唐代宗下敕毀掉白渠上的水磨。
唐代宗下敕命令毀掉白渠支流上的水磨,以用來澆灌農田。
昇平公主有兩部水磨,向唐代宗請求保留下來。
唐代宗說:“我想為百姓謀利,你如果了解我的心意,就為大家做出表率。
”于是昇平公主當天就毀掉了自己的水磨。
回纥軍隊侵犯太原,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率兵打敗了回纥軍隊。
回纥軍隊入侵太原,河東押牙李自良說:“回纥軍隊精銳,難以與他們正面交鋒,不如在他們的退路上修築兩個堡壘,派兵守衛。
敵人到來,就堅守壁壘不要與他們交戰,這樣敵人軍隊就會疲勞,士氣低落,到時自然就會退去,那時再出兵乘機攻打。
兩個堡壘扼制在敵人的前面,大軍在後面進逼,肯定能夠戰勝敵人。
”而河東留後鮑防不聽從李自良的建議,率兵迎戰,結果大敗而回。
回纥放縱士兵大肆搶掠,代州都督張光晟率兵在羊武谷打敗敵人,回纥軍隊這才退走。
唐代宗世不責問回纥,仍然像以前那樣對待他們。
吐蕃軍隊侵犯靈州。
夏六月,隴右進獻一同哺乳的貓與老鼠。
隴右節度使朱泚向唐代宗進獻上一同哺乳而不互相傷害的貓與老鼠,認為這是祥瑞吉兆,常衮率領百官祝賀。
隻有中書舍人崔祐甫不肯祝賀,他說:“凡是反常的事物就是妖異,貓捕捉老鼠是貓的天職,而現在卻一同哺乳,這就是妖異。
有什麼值得祝賀呢!應該告誡那些不察奸事的執法官吏和不抵禦敵人的邊防官吏,以順應上天的意志。
”唐代宗贊賞他。
崔祐甫主持官吏的選舉事務,多次因公事與常衮争執,因此常衮憎恨他。
秋,吐蕃寇鹽、慶,又寇銀、麟,郭子儀遣李懷光擊破之。
八月,葬貞懿皇後。
上悼念後不已,殡内殿累年,至是始葬。
冬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子儀入朝,命判官杜黃裳主留務。
李懷光陰謀代子儀,矯為诏書,欲誅大将溫儒雅等。
黃裳察其詐,以诘懷光,懷光伏罪。
于是諸将之難制者,黃裳矯子儀之命,皆出之于外,軍府乃安。
子儀嘗以副使張昙剛率輕己,孔目官吳曜因而構之。
奏昙扇動軍衆,誅之。
掌書記高郢力争,子儀不聽,奏貶郢。
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子儀悔之,悉薦于朝,曰:“吳曜誤我。
”遂逐之。
以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上召李泌入見,語以元載事,曰:“與卿别八年,乃能除此賊。
不然,幾不見卿。
”對曰:“陛下知群臣有不善,則去之。
含容太過,故至于此。
”上因言:“路嗣恭初平嶺南,獻琉璃盤,徑九寸,朕以為至寶。
及破載家,得嗣恭所遺載盤,徑尺。
當議罪之。
”泌曰:“嗣恭為人,小心,善事人,精勤吏事,而不識大體。
昔為縣令,有能名,陛下未暇知之,而為載所用,故為之盡力。
陛下誠知而用之,彼亦為陛下盡力矣。
且嗣恭新立大功,陛下豈得以一琉璃盤罪之邪!”上意乃解,以嗣恭為兵部尚書。
秋季,吐蕃軍隊侵犯鹽州、慶州,又侵犯銀州、麟州,郭子儀派李懷光打敗了吐蕃軍隊。
八月,唐代宗埋葬了貞懿皇後。
唐代宗對貞懿皇後悲痛思念不已,所以把靈柩停放在内殿很多年,這時才把她埋葬。
冬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入朝,任命判官杜黃裳主持留後事務。
李懷光陰謀取代郭子儀,于是就僞造诏書,想要誅殺大将溫儒雅等。
杜黃裳覺察到有詐,就責問李懷光,李懷光認罪。
于是對于難以節制的諸将,杜黃裳就假托郭子儀的命令,把他們全都安排到外地任職,節度使軍府才得以安定。
郭子儀曾經認為副使張昙剛直輕視自己,孔目官吳曜乘機編造張昙的罪狀。
于是郭子儀上奏說張昙煽動士兵,并誅殺了他。
掌書記高郢竭力争谏,但郭子儀不聽,并上奏把高郢貶官。
不久節度使府中的僚屬大多以有病為由要求離開,郭子儀感到後悔,就把他們全都推薦給朝廷,并說:“吳曜誤了我的大事。
”然後趕走了吳曜。
唐代宗任命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唐代宗征召江西節度判官李泌入朝相見,與他談起元載的事,說:“與你分别了八年,才能夠殺掉此賊。
否則,幾乎見不到你了。
”李泌回答說:“陛下如果知道群臣中有壞人,就設法除去他。
陛下寬容得太過分了,所以到這種地步。
”唐代宗趁勢說:“路嗣恭剛平定嶺南,進獻上琉璃盤,直徑九寸,朕認為是最珍貴的寶物。
等到抄沒元載的家,得到了路嗣恭贈給元載的琉璃盤,直徑達一尺。
應當商議治路嗣恭的罪。
”李泌說:“路嗣恭為人小心謹慎,善于接人待物,做事勤懇,精于吏治,但不識大體。
過去擔任縣令,以能幹而著名,陛下未來得及了解他,而受到元載的重用,所以他為元載盡力。
陛下如果真能夠了解和重用他,他也會為陛下盡力效勞。
再說路嗣恭剛立了大功,陛下怎麼能夠因為一個琉璃盤就罪責他呢!”唐代宗的怨意這才消除,于是任命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李勉認為有困難,王翃說:“那麼隻懇求你下文書給各州郡,揚言說要出兵,希望依靠這樣的聲勢,也能夠取得成功。
”李勉聽從了他的意見。
王翃于是招募到三千多人,打敗了數萬名賊兵,攻克容州,生擒了梁崇牽。
三月,河北地區發生旱災。
每鬥米值一千錢。
秋八月,唐代宗任命李栖筠為禦史大夫。
先是,成都司錄李少良上書言元載奸贓陰事,上置少良于客省。
少良以上語告友人韋頌,殿中侍禦史陸珽以告載,載奏之。
上以少良、頌、珽離間君臣,敕付京兆,皆杖死。
載所拟官多非法,恐為有司所駁,奏凡别敕除六品以下官,乞令吏部、兵部無得檢勘,上亦從之。
然益厭其所為,思得士大夫之不阿附者為腹心,漸收載權。
内出制書,以栖筠為禦史大夫,宰相不知,載由是稍绌。
以韓滉判度支。
自兵興以來,所在賦斂無度,倉庫出入無法,國用虛耗。
滉為人廉勤,精于簿領,作賦斂出入之法,禦下嚴急,吏不敢欺。
亦值連歲豐穰,邊境無寇,自是倉庫蓄積始充。
滉,休之子也。
壬子(772) 七年 春正月,回纥使者犯朱雀門。
回纥使者擅出鴻胪寺,掠人子女,所司禁之,毆擊所司,以三百騎犯金光、朱雀門。
上遣中使谕之,乃止。
其後屢出殺人,上皆不問。
秋七月,盧龍将吏殺其節度使朱希彩。
冬十月,诏以朱泚代之。
希彩殘虐,孔目官李懷瑗因衆怒,伺間殺之,衆未知所從。
經略副使朱泚弟滔,潛使百餘人于衆中大言曰:“節度 此前,成都司錄李少良上書揭發元載作奸貪贓的壞事,唐代宗把李少良安置在客省居住。
李少良把唐代宗所說的話告訴了友人韋頌,殿中侍禦史陸珽把此事告訴了元載,元載又上奏給唐代宗。
唐代宗以李少良、韋頌、陸珽離間君臣關系的罪名,下敕把他們交付京兆府,都用杖刑處死。
元載所拟定的官員大多不符合法令,他恐怕受到有關部門的駁議,就上奏唐代宗說,凡是别敕所除授的六品以下官吏,請求命令吏部和兵部不要複核,唐代宗同意他的上奏。
但是唐代宗更加厭惡元載的所作所為,想尋求剛正不阿的士大夫作為自己的親信,逐漸收回元載的權力。
于是唐代宗直接從宮中下制書,任命李栖筠為禦史大夫,宰相不知此事,因此元載的權勢稍微得到抑制。
唐代宗任命尚書右丞韓滉判度支。
自從戰亂以來,各地征收賦稅沒有節度,倉庫中的物資出入沒有法度,因此國家财用空虛。
韓滉為人清廉勤勉,精通賬簿的要領,制定了賦稅收支的法規,對待部下嚴格,官吏都不敢欺騙他。
同時适逢連年糧食豐收,邊境沒有敵人入侵,以此倉庫積蓄開始得到充實。
韓滉是韓休的兒子。
壬子(772) 唐代宗大曆七年 春正月,回纥使者侵犯朱雀門。
回纥使者擅自出鴻胪寺,搶掠百姓子女,有關部門加以制止,回纥使者毆打有關官員,并出來三百名騎兵侵犯金光門與朱雀門。
唐代宗派宦官勸告他們,這才作罷。
後來回纥使者又多次出來殺人,唐代宗都不問罪。
秋七月,盧龍将吏殺死了他們的節度使朱希彩。
冬十月,唐代宗下诏任命朱泚為盧龍節度使,取代朱希彩。
盧龍節度使朱希彩殘暴虐待将士,孔目官李懷瑗乘部衆的憤怒,伺機殺死了他,這時部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經略副使朱泚的弟弟朱滔,暗中指使一百多人在士卒中大聲喊道:“節度 使非朱副使不可。
”衆皆從之。
泚遂權知留後,遣使言狀。
诏以泚為節度使。
癸醜(773) 八年 春正月,昭義節度使薛嵩卒。
嵩子平,年十二,将士脅以為帥,平僞許之。
既而讓其叔父崿,夜奉父喪,逃歸鄉裡。
制以崿知留後。
二月,永平節度使令狐彰卒。
彰承滑、亳離亂之後,治軍勸農,府廪充實。
時藩鎮率皆跋扈,獨彰貢賦未嘗阙,歲遣兵三千詣京西防秋,自赍糧食,道路供饋皆不受,所過秋毫不犯。
疾亟,遺表稱:“倉庫畜牧,先已封籍,軍中将士,按堵待命。
臣男建等,今勒歸東都私第。
尚書劉晏、李勉可委大事,願速以代臣。
”及卒,将士欲立建,建誓死不從,舉家西歸。
诏以勉代彰。
夏五月,貶徐浩為明州别駕。
徐浩妾弟侯莫陳怤為美原尉,浩屬京兆尹杜濟虛以知驿奏優,又屬薛邕拟長安尉。
怤參台,禦史大夫李栖筠劾其狀,敕禮部侍郎于邵等按之。
邵奏邕罪在赦前,上怒,皆貶之。
朝廷稍肅。
回纥使者辭歸。
使的職務非要朱泚副使擔任不可。
”部衆都紛紛響應。
于是朱泚權知盧龍留後事務,并派遣使者向朝廷奏報了此事。
唐代宗下诏任命朱泚為盧龍節度使。
癸醜(773) 唐代宗大曆八年 春正月,昭義節度使薛嵩去世。
薛嵩的兒子薛平,年齡十二歲,将士們就迫脅他擔任主帥,薛平假裝同意。
不久薛平把職位讓給他的叔父薛崿,夜晚護衛着父親的遺體,逃回家鄉。
唐代宗下诏任命薛崿知留後事務。
二月,永平節度使令狐彰去世。
令狐彰在滑州、亳州經曆了戰亂之後,訓練軍隊,鼓勵農桑,府庫充實。
當時藩鎮大都飛揚跋扈,隻有令狐彰未曾斷絕向朝廷貢獻賦稅,每年都派兵三千到京城西面去做防秋兵,以防備秋高馬肥之機敵人來入侵,并由自己攜帶糧食,對經過之地的供給和饋贈都不接受,所經之地秋毫無犯。
令狐彰病重時,留下遺表說:“倉庫中的物資和蓄養的牧馬,都已封存登記,軍中的将士,都相安等待朝廷的命令。
我的兒子令狐建等人,現在已經命令他們回到東都的私人第宅。
我認為吏部尚書劉晏與工部尚書李勉可以委以重任,希望讓他們迅速來接替我的職務。
”待令狐彰去世後,軍中将士想要擁立令狐建為節度使,令狐建誓死不接受,并率領全家人西歸東都。
于是唐代宗下诏任命李勉取代令狐彰為節度使。
夏五月,唐代宗貶徐浩為明州别駕。
吏部侍郎徐浩之妾的弟弟侯莫陳怤擔任美原縣尉,徐浩囑托京兆尹杜濟憑空捏造上奏說侯莫陳怤掌管驿傳政績突出,同時又囑托薛邕上表推薦他擔任長安縣尉。
侯莫陳怤去禦史台參拜,禦史大夫李栖筠上奏彈劾他的罪狀,唐代宗下敕命令禮部侍郎于邵等人審問。
于邵上奏說薛邕的犯罪在大赦以前,唐代宗大為憤怒,把他們全都貶官。
因此朝廷的綱紀稍微有所整肅。
回纥使者辭别回國。
回纥自乾元以來,歲求和市,每一馬易四十缣,動至數萬匹,馬皆驽瘠無用,朝廷苦之,所市多不能盡其數。
至是,上欲悅其意,命盡市之。
至是辭歸,載賜遺及馬價,共用車千餘乘。
秋八月,朱泚遣弟滔将兵戍泾州。
自安祿山反,幽州兵未嘗為用。
至是,泚遣滔将五千騎詣泾州防秋,上大喜,勞賜甚厚。
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反。
召郇模入見。
晉州男子郇模,以麻辮發,持竹筐葦席,哭于東市。
人問其故,對曰:“願獻三十字,一字為一事。
若言無所取,請以席裹屍,貯筐中,棄于野。
”京兆以聞。
上召見,賜新衣,館于客省。
其言“團”者,請罷諸州團練使也;“監”者,請罷諸道監軍使也。
冬十月,加田承嗣同平章事。
田承嗣為安、史父子立祠,謂之“四聖”,且求為相,上諷令毀之,而加平章事以褒之。
吐蕃寇泾、邠,郭子儀遣渾瑊拒卻之。
吐蕃寇泾、邠,渾瑊将步騎五千戰于宜祿,宿将史抗等不用命,官軍大敗。
馬璘亦敗,為虜所隔。
段秀實發城中兵出陳東原,吐蕃稍卻,璘乃得還。
回纥自從乾元年間以來,每年都請求與唐朝做買賣,每一匹馬換四十匹缣帛,動辄交換數萬匹馬,這些馬都瘦弱無用,朝廷深受其害,因此大多不能如數購買。
這時,唐代宗想要求得回纥的歡心,就下令把回纥的馬全數買下。
到這時回纥使者辭行回國,用車載着朝廷賞賜的物品和買賣馬匹得到的财物,共用車一千多輛。
秋八月,幽州節度使朱泚派遣他的弟弟朱滔率兵戍守泾州。
自從安祿山反叛以來,幽州鎮的軍隊再也沒有為朝廷出過力。
這時,幽州節度使朱泚派遣其弟朱滔率領五千騎兵到泾州防備秋高馬肥時節敵人來入侵,唐代宗十分高興,加以慰勞,并給予豐厚的賞賜。
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反叛。
唐代宗召見郇模。
有一名晉州男子名叫郇模,用麻繩紮上發辮,手裡拿着竹筐葦席,在東市哭泣。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回答說:“我希望獻給朝廷三十個字,每一個字代表一件事。
如果所說的字沒有可取之處,請求殺掉我,用葦席裹上屍體,裝進竹筐中,然後抛到荒郊野外。
”京兆府向唐代宗上奏了此事。
于是唐代宗召見郇模,賜給他新衣服,并把他安置在客省居住。
郇模所說的“團”字,是請求罷免各州的團練使;所說的“監”字,是請求罷免各道的監軍使。
冬十月,唐代宗加授田承嗣為同平章事。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安祿山、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稱他們為“四聖”,并且請求讓自己擔任宰相,唐代宗婉言勸說命令田承嗣毀掉祠堂,同時加授他為同平章事,加以表彰。
吐蕃軍隊侵犯泾州、邠州,郭子儀派遣渾瑊抵禦打退了吐蕃軍隊。
吐蕃軍隊侵犯泾州、邠州,渾瑊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在宜祿與吐蕃軍隊交戰,因為老将史抗等人不聽從渾瑊的命令,官軍被打得大敗。
馬璘也戰敗,并被吐蕃軍隊阻隔。
行軍司馬段秀實調發城中的兵在東原擺開戰陣,吐蕃軍隊稍稍退卻,馬璘才得以返回城中。
郭子儀謂諸将曰:“敗軍之罪在我,不在諸将。
然朔方兵精聞天下,今為虜敗,何以雪恥?”渾瑊曰:“今日之事,惟理瑊罪,不則再見任。
”子儀赦其罪,使将兵趣朝那。
虜欲掠汧、隴,鹽州刺史李國臣曰:“虜乘勝必犯郊畿,我掎其後,虜必返顧。
”乃引兵趣秦原,鳴鼓而西。
虜聞之,至百城,返,渾瑊邀之于隘,盡複得其所掠,馬璘亦出精兵襲虜辎重,殺數千人,虜遂遁去。
元載奏請城原州。
初,元載嘗為西州刺史,知河西、隴右山川形勢,言于上曰:“四鎮、北庭既治泾州,無險要可守。
隴山高峻,南連秦嶺,北抵大河。
今國家西境盡潘原,而吐蕃戍摧沙堡,原州居其中間,當隴山之口,其西皆監牧故地,草肥水美,平涼在其東,獨耕一縣,可給軍食,故壘尚存,吐蕃棄而不居。
每歲夏,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遠,若乘間築之,二旬可畢。
移京西軍戍原州,移郭子儀軍戍泾州,為之根本,分兵守石門、木峽,漸開隴右,進達安西,據吐蕃腹心,則朝廷可高枕矣。
”并圖地形獻之。
會田神功入朝,上問之,對曰:“行軍料敵,宿将所難,陛下奈何用一書生語,欲舉國從之乎!”載尋得罪,事遂寝。
郭子儀對諸位将領說:“軍隊戰敗的罪責由我來負,跟你們諸位将領無關。
但是朔方兵素以精銳著稱于天下,而現在卻被吐蕃打敗,怎麼來報仇雪恥呢?”渾瑊說:“今天戰敗的事,隻應該治我渾瑊的罪,要不然就讓我仍然擔任将領去殺敵。
”于是郭子儀赦免了渾瑊的罪,命令他率領軍隊趕赴朝那。
吐蕃軍隊想要虜掠汧州和隴州,鹽州刺史李國臣說:“敵人乘着取得勝利,必定要侵犯京畿地區,如果我們從其背後牽制,敵人一定會回軍接應。
”于是李國忠率兵趕赴秦原,擊鼓向西行進。
吐蕃軍隊聽說後,到達百城而返回,渾瑊率兵在關隘險地截擊敵人,奪回了所有被他們虜掠的東西,馬璘也派出精兵襲擊吐蕃的辎重部隊,殺死數千人,吐蕃軍隊于是逃走。
元載上奏請求築原州城。
當初,元載曾經擔任西州刺史,知悉河西、隴右地區的山河地勢,這時對唐代宗說:“四鎮和北庭節度使既已把治所遷到泾州,沒有險要之地可以防守。
隴山高峻,南連秦嶺,北抵黃河。
現在國家的西部邊境到達潘原,而吐蕃軍隊守衛着摧沙堡,原州地居潘原與摧沙堡的中間,在隴山的山口,它的西面都是監牧舊地,草肥水美,平涼在原州的東面,隻要耕種平涼一縣之地,就可供給軍糧,原州城的舊牆還在,吐蕃軍隊放棄而不去居住。
每年夏天,吐蕃人都去青海放牧,離開這一要塞很遠,如果乘此時機修築原州城,二十天的時間就可完工。
然後調發京西軍隊戍守原州,遷移郭子儀的軍隊戍守泾州,以此作為根據地,又分兵守衛石門關與木峽關,逐漸開拓隴右地區,然後再進兵安西,占據吐蕃的心腹地區,那麼朝廷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元載還繪制了地形圖獻給唐代宗。
适逢汴宋節度使田神功入朝,唐代宗征求他的意見,田神功回答說:“行軍作戰預測敵情,即使是久經沙場的老将都感到為難,陛下為什麼要聽信一介書生的話,想要使全國的兵力都服從呢!”不久元載獲罪,此事于是作罷。
甲寅(774) 九年 春二月,郭子儀入朝。
子儀言:“朔方,國之北門,戰士耗散,存者什一。
而吐蕃兼河、隴之地,雜羌、渾之衆,勢強十倍。
願更于諸道各發精卒,成四五萬人,則可以制勝矣。
” 三月,诏以永樂公主妻田華。
诏以永樂公主妻田承嗣之子華。
上欲固結其心,而承嗣益驕慢。
夏六月,胡僧不空死。
贈司空,賜爵肅國公,谥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
京師旱,秋七月雨。
京兆尹黎幹作土龍祈雨,自與巫觋更舞。
彌月不雨,上聞之,命撤土龍,減膳節用。
七月雨。
九月,盧龍節度使朱泚入朝。
初,朱泚遣弟滔奉表請入朝,自将防秋,上喜,為築第京師以待之。
泚至蔚州,有疾,諸将請還,泚曰:“死則輿屍而前!”至京師,宴犒甚盛。
泚請留阙下,以弟滔知留後,許之。
乙卯(775) 十年 春正月,田承嗣反,陷相州。
田承嗣誘昭義兵馬使裴志清使作亂,志清逐其留後薛崿,帥衆歸承嗣。
承嗣引兵襲取相州,上遣使谕止之,承嗣 甲寅(774) 唐代宗大曆九年 春二月,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上言說:“朔方鎮是國家的北大門,因鎮兵消耗散失,現在留下的隻有十分之一。
而今吐蕃吞并了河西、隴右地區,再加上羌族和吐谷渾的部衆,勢力強過我們十倍。
希望能從各道再調發精銳士卒,組成四五萬人的軍隊,那麼就可以克敵制勝了。
” 三月,唐代宗下诏把永樂公主許配給田華為妻。
唐代宗下诏把永樂公主許配給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兒子田華為妻。
唐代宗想以婚姻來讨得田承嗣的忠心,但田承嗣卻更加驕橫傲慢。
夏六月,興善寺胡僧不空去世。
唐代宗追贈不空為司空,賜爵位肅國公,贈谥号為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
京師遭受旱災,秋季七月下雨。
京兆尹黎幹制作土龍用來祈求雨水,自己與男女巫師交互舞蹈。
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唐代宗聽說後,命令撤去土龍,減少膳食,節約用費。
七月下雨。
九月,盧龍節度使朱泚入朝。
當初,盧龍節度使朱泚派遣他的弟弟朱滔奉上表書請求入朝,由自己率兵防備秋季敵人入侵,唐代宗很高興,為朱泚在京師修建第宅等待他入朝。
朱泚到達蔚州,因患了疾病,諸位将領請求他回去,朱泚說:“即使我死了,也要擡着我的屍體前去朝廷!”朱泚到達京師後,唐代宗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歡迎他,犒賞豐厚。
朱泚請求留在京師,讓他的弟弟朱滔知留後事,唐代宗同意。
乙卯(775) 唐代宗大曆十年 春正月,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反叛,攻占了相州。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引誘昭義兵馬使裴志清作亂,裴志清因此趕走昭義留後薛崿,然後率領部衆歸附了田承嗣。
于是田承嗣率兵襲擊奪取了相州,唐代宗派遣使者去勸告阻止他,田承嗣 不奉诏。
郭子儀入朝。
子儀嘗奏除州縣官一人,不報,僚佐以為言,子儀謂曰:“兵興以來,方鎮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必委曲從之,蓋疑之也。
今子儀所奏,朝廷以其不可行而置之,是不以武臣相待而親厚之也,諸君可賀矣,又何怪焉!”聞者皆服。
田承嗣陷洺、衛州。
诏諸道不得辄募兵。
二月,河陽軍士逐三城使常休明。
休明苛刻少恩,軍士攻之,奉兵馬使王惟恭為帥,上遣中使慰撫之。
三月,陝州軍亂。
陝州軍亂,逐兵馬使趙令珍,大掠庫物。
觀察使李國清不能制,拜之而走。
會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過陝,上命按之。
忠臣設棘圍,令軍士匿名投庫物,一日獲萬缗,盡以給其從兵。
夏四月,敕貶田承嗣,發諸道兵讨之。
初,李寶臣、李正己皆為田承嗣所輕。
及承嗣拒命,寶臣、正己皆表讨之,于是貶承嗣永州刺史,命諸道進兵讨之。
時朱滔方恭順,與寶臣及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攻其北,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
承嗣将霍榮國以磁 拒不奉行诏命。
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曾經上奏朝廷請求任命一名州縣官員,朝廷沒有答複,郭子儀的僚屬們都為他感到不平,郭子儀對他們說:“自從戰亂以來,藩鎮飛揚跋扈,他們凡是有所請求,朝廷一定會委曲求全答應他們,這是因為對他們抱有疑慮。
現在我郭子儀所上奏的任命請求,朝廷認為不可行而擱置起來,這是不把我當作武臣看待,是對我親近信任的表現,各位都應該表示祝賀,有什麼可責怪的呢!”聽到的人都深為歎服。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攻占了洺州、衛州等地。
唐代宗下诏,命令諸道不許擅自招募兵員。
二月,河陽軍士驅逐了三城使常休明。
河陽三城使常休明為人苛刻,對待部下缺少恩惠,因此軍士們攻打他,擁戴兵馬使王惟恭為主帥,唐代宗派遣宦官前去安撫他們。
三月,陝州軍隊作亂。
陝州軍隊作亂,趕走了兵馬使趙令珍,并大肆搶掠府庫中的物資。
陝州觀察使李國清無法制止,便求拜将士逃走。
适逢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路過陝州,唐代宗命令他調查軍亂之事。
李忠臣用荊棘圍成一個圈子,命令軍士們匿名把所搶掠的庫物放到圈中,一天時間就得到一萬缗錢,然後把這些錢全部分發給了随從他的士卒。
夏四月,唐代宗下敕貶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永州刺史,并征調諸道兵讨伐他。
起初,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都被田承嗣所輕視。
及至田承嗣抗拒朝廷的诏命,李寶臣與李正己都上表請求讨伐他,于是唐代宗下敕貶田承嗣為永州刺史,命令各道進兵征讨。
當時朱滔很恭順,與李寶臣及河東節度使薛兼訓從北攻,李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從南攻。
田承嗣部将霍榮國獻磁 州降。
正己攻德州,拔之。
忠臣進攻衛州。
承嗣以諸道四合,懼,請束身歸朝。
寶臣、正己會圍貝州,承嗣出兵救之。
平盧士卒以成德賞厚,有怨言,正己恐其為變,引兵退,寶臣亦退。
李忠臣聞之,釋衛州,南渡河,屯陽武。
寶臣遂與朱滔攻滄州,不克。
承嗣将盧子期攻磁州,城幾陷,李寶臣與昭義節度使李承昭共擊,擒子期,送京師,斬之。
河南諸将又大破田悅于陳留。
冬十月朔,日食。
李正己按兵不進,李寶臣襲盧龍軍。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之,至是,禮而遣之,籍境内戶口、甲兵、谷帛之數以與正己,曰:“承嗣老矣,溘死無日,諸子不肖,今為公守耳,豈足以辱師乎!”正己遂按兵不進。
于是諸道兵皆不敢進。
上嘉李寶臣之功,遣中使馬承倩赍诏勞之,寶臣遺之百缣,承倩诟詈,擲出道中。
王武俊說寶臣曰:“今公在軍中新立功,豎子尚爾,況寇平之後,召歸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釋承嗣以為己資。
”寶臣遂有玩寇之志。
承嗣知範陽寶臣鄉裡,心常欲之,因刻石雲:“二帝同功勢萬全,将田為侶入幽燕。
”密令瘗寶臣境内,使望氣者言彼有王氣,寶臣掘而得之。
又令客說之曰:“公與朱滔共 州向朝廷投降。
李正己率兵攻打德州,并攻克了它。
李忠臣率兵攻打衛州。
田承嗣因為各道兵從四面八方來攻打,十分懼怕,于是請求歸順朝廷。
李寶臣與李正己合兵包圍了貝州,田承嗣出兵救援貝州。
平盧鎮的士卒因為成德軍的賞賜豐厚,有怨恨之言,李正己恐怕他們發生變亂,就率兵退去,于是李寶臣也領兵撤退。
李忠臣得知此情後,放棄攻打衛州,南渡黃河,駐紮在陽武。
李寶臣于是與朱滔一起攻打滄州,沒有攻克。
田承嗣的部将盧子期率兵攻打磁州,城快要被攻陷,李寶臣與昭義節度使李承昭一起攻打盧子期,生擒了他,送往京師,被斬殺。
河南諸将又在陳留把田悅打得大敗。
冬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李正己按兵不動,李寶臣率兵襲擊盧龍軍。
當初,李正己派遣使者到魏州,被田承嗣囚禁,這時,田承嗣客氣地釋放了使者,并把所管轄境内的戶口、軍隊、糧食布帛的數量登記成冊後給了李正己,說:“我田承嗣老了,離死不遠,幾個兒子無能,我現在的所有東西隻不過是給你李公看守罷了,還值得你興師動衆來攻打我嗎!”李正己因此按兵不動。
于是各道之兵都不敢進讨。
唐代宗為了嘉獎李寶臣的功勞,就派遣宦官馬承倩攜帶诏書去慰勞他,李寶臣贈送給馬承倩一百匹絲織品,馬承倩大罵了李寶臣一頓,然後把所贈的絲織品扔到路上。
兵馬使王武俊勸告李寶臣說:“如今你在軍中新立戰功,宦官小人尚且這樣對待你,更何況敵人平定之後,把你召回朝廷,就不過是一位平民罷了,還不如放棄攻打田承嗣,以作為自己的黨援。
”因此李寶臣便産生了放過田承嗣的意圖。
田承嗣知道範陽是李寶臣的家鄉,心中常想攻取範陽,因而就在石頭上刻字:“二帝同功勢萬全,将田為侶入幽燕。
”派人秘密地埋在李寶臣的境内,讓陰陽先生說那裡有帝王之氣,李寶臣掘得此石。
田承嗣又派說客去勸告李寶臣說:“你與朱滔一起 取滄州,得之則地歸國,非公所有。
公能舍承嗣之罪,請以滄州歸公,而從公取範陽以自效。
”寶臣喜,謂事合符谶,遂與承嗣通謀。
寶臣謂滔使者曰:“聞朱公儀貌如神,願得畫像觀之。
”滔與之。
寶臣置于射堂,命諸将共觀之,曰:“真神人也!”遂選精騎二千,夜襲其軍,戒曰:“取貌如射堂者。
”滔不虞有變,戰敗走免。
承嗣聞之,引軍南還,使謂寶臣曰:“河内有警,不暇從公。
石上谶文,吾戲為之耳!”寶臣慚怒而退。
元載、王缙以魏州鹽貴,請禁鹽入其境以困之。
上不許,曰:“承嗣負朕,百姓何罪!” 吐蕃寇泾、隴,李抱玉、馬璘等擊破之。
貴妃獨孤氏卒。
追谥貞懿皇後。
十一月,田承嗣将吳希光以瀛州降。
嶺南節度使路嗣恭克廣州,斬哥舒晃。
丙辰(776) 十一年 春二月,赦田承嗣,入朝。
初,田承嗣既請入朝,李正己亦屢為之請。
至是,承嗣複遣使上表,诏赦其罪,聽與家屬入朝。
夏五月,汴宋軍亂。
秋七月,诏發諸道兵讨平之。
攻打滄州,如果攻占了它,那麼土地歸于國家,你并得不到。
你如果能夠舍棄田承嗣的罪,他請求把滄州讓給你,而且願意為你效力,随從你攻取範陽。
”李寶臣聽後十分高興,認為事實與刻石上的預言相合,于是與田承嗣相互勾結。
李寶臣對朱滔的使者說:“聽說朱先生的相貌如同神仙一般,我希望能得到他的畫像看看。
”于是朱滔就把自己的畫像給了李寶臣。
李寶臣把朱滔的畫像挂在習射的堂中,命令部下諸将觀看,并說道:“真是一位神人啊!”然後挑選了二千名精銳騎兵,在夜晚偷襲朱滔的軍隊,并告誡士卒說:“殺掉那個相貌如同習射堂畫像一樣的人。
”朱滔沒有料到會發生變故,因而戰敗,逃走得以免死。
田承嗣聽說後,率領軍隊南返,并派使者對李寶臣說:“河内有緊急軍情,沒有時間随從你攻打範陽。
石頭上所刻的預言文字,是我跟你開的玩笑罷了!”李寶臣聽後,慚愧憤怒而退兵。
元載、王缙說魏州食鹽的價格昂貴,請求禁止食鹽運入魏州境内,以此來困迫田承嗣。
唐代宗不答應,并說:“隻是田承嗣辜負了朕,老百姓有什麼罪呢!” 吐蕃軍隊侵犯泾州、隴州,分别被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泾原節度使馬璘打敗。
貴妃獨孤氏去世。
唐代宗追贈她谥号為貞懿皇後。
十一月,田承嗣的部将吳希光獻出瀛州向朝廷投降。
嶺南節度使路嗣恭攻克廣州,斬殺了哥舒晃。
丙辰(776) 唐代宗大曆十一年 春二月,唐代宗下诏赦免了田承嗣的罪行,允許他入朝觐見。
起初,田承嗣已經請求入朝,李正己也多次為他求情。
這時,田承嗣又派遣使者奉上表書,唐代宗下诏赦免了他的罪行,允許他與家屬入朝觐見。
夏五月,汴宋軍作亂。
秋七月,唐代宗下诏調發諸道兵讨伐平定了叛亂。
汴宋都虞候李靈曜殺兵馬使孟鑒,北結田承嗣為援。
诏以靈曜為濮州刺史,不受,遂以為汴宋留後。
靈曜益驕慢,悉以其黨為管内八州刺史、縣令,欲效河北諸鎮。
诏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河陽三城馬燧讨之。
淮南陳少遊、淄青李正己皆進兵擊靈曜。
忠臣、燧軍于鄭州,靈曜逆戰,淮西軍潰。
忠臣将歸,燧曰:“以順讨逆,何憂不克,奈何自棄功名!”堅壁不動。
忠臣收散卒,軍勢複振。
燧、忠臣與陳少遊前軍合,與靈曜大戰于汴州,靈曜敗,入城固守,忠臣等圍之。
田承嗣遣田悅将兵救靈曜,敗永平、淄青兵,乘勝進軍汴州城北。
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輕騎數百,夜入其營,縱橫貫穿,斬數十人而還。
營中大駭,忠臣、燧因以大軍乘之,鼓噪而入,悅衆不戰而潰。
靈曜夜遁,永平将杜如江擒之。
燧知忠臣暴戾,以功讓之。
宋州刺史李僧惠争功,忠臣擊殺之。
李勉械靈曜送京師,斬之。
冬十二月,泾原節度使馬璘卒。
璘疾亟,以行軍司馬段秀實知節度事,秀實嚴兵以備非常。
璘卒,軍中奔哭者數千人,喧咽門屏,秀實悉不聽入。
命押牙馬治喪事于内,李漢惠接賓客于外,妻妾子孫位于堂,宗族位于庭,将佐位于前牙,士卒哭于營伍,百姓各守其家。
有離立偶語于衢路,辄執而囚之,非護喪 汴宋都虞候李靈曜殺死了兵馬使孟鑒,向北勾結田承嗣作為後援。
唐代宗下诏任命李靈曜為濮州刺史,李靈曜拒不接受,于是唐代宗任命李靈曜為汴宋留後。
李靈曜更加驕橫傲慢,對于管内八州的刺史、縣令,全部任命他的黨羽擔任,想要效法河北地區的各藩鎮。
唐代宗下诏命令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率兵讨伐李靈曜。
淮南節度使陳少遊與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都進兵攻打李靈曜。
李忠臣、馬燧率兵駐守鄭州,李靈曜來迎戰,李忠臣的淮西軍隊潰敗。
李忠臣将要返回淮西,馬燧說:“率領正義之軍來讨伐叛逆的軍隊,何必擔心不能戰勝敵人,為什麼要自行放棄功名呢!”因此馬燧堅守壁壘,按兵不動。
李忠臣收羅逃散的士卒,軍勢重新振作起來。
馬燧、李忠臣與陳少遊的前軍會合,與李靈曜在汴州大戰,李靈曜戰敗,入城固守,李忠臣等人包圍了汴州。
田承嗣派遣田悅率兵援救李靈曜,田悅打敗了永平、淄青二鎮的軍隊,然後乘勝進軍到達汴州城北。
李忠臣派遣副将李重倩率領數百名輕裝騎兵在夜晚殺入田悅的軍營,前後沖殺,斬殺了數十人而返。
田悅的軍營一片驚恐,李忠臣、馬燧于是乘機率領大軍擊鼓呐喊沖入敵營,田悅的軍隊不戰而潰。
李靈曜乘夜逃走,被永平軍将杜如江生擒。
馬燧知道李忠臣粗暴蠻橫,就把功勞讓給他。
宋州刺史李僧惠與李忠臣争功,被李忠臣殺死。
李勉給李靈曜戴上枷鎖送往京師,朝廷斬殺了李靈曜。
冬十二月,泾原節度使馬璘去世。
馬璘病重,讓行軍司馬段秀實知節度使事,段秀實嚴設兵力以防變亂。
馬璘去世後,軍中數千人奔走号哭,節度使府的門屏外一片哀哭聲,段秀實都不允許他們進入府中。
段秀實命令押牙馬在府中辦理喪事,李漢惠在府外接待賓客,把馬璘的妻妾子孫安置在堂中,宗族之人安置在庭中,部下将領們安置在前牙,讓士卒在軍營隊伍中哭泣,百姓各自在家中守候。
如果有人離開自己的位置在大路上交談,就全都抓住關押起來,不是護送 從行者無得遠送。
緻祭拜哭,皆有儀節,送喪近遠,皆有定處,違者以軍法從事。
都虞候史廷幹等謀因喪作亂,秀實知之,奏遣入宿衛,分徙其黨,補以外職,不戮一人,軍府晏然。
丁巳(777) 十二年 春三月,诏複讨田承嗣,既而釋之。
承嗣竟不入朝,又助李靈曜,上複命讨之,承嗣上表謝罪,上亦無如之何,複其官爵,令不必入朝。
誅元載,貶王缙為括州刺史。
元載、王缙俱納賄賂,又以政事委群吏。
上欲誅之,獨與元舅金吾大将軍吳湊謀之。
會有告載、缙夜醮圖不軌者,上命湊收之。
命吏部尚書劉晏與禦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皆伏罪,賜自盡。
劉晏謂李涵曰:“故事,重刑覆奏,況大臣乎!且法有首從,宜更禀進止。
”涵等從之。
上乃誅載而貶缙。
載妻子皆伏誅。
有司籍載家财,胡椒至八百石,他物稱是。
遣中使發載祖父墓,斫棺棄屍,毀其廟主。
夏四月,以楊绾、常衮同平章事。
绾性清簡儉素,制下之日,朝野相賀。
郭子儀方宴客,聞之,減坐中聲樂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幹,驺從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騎。
中丞崔寬,第舍宏侈,亟毀撤之。
靈柩出喪的人不得遠送。
吊祭拜哭都有儀式禮節,送喪近遠都有确定的位置,違犯者按軍法從事。
都虞候史延幹等人計謀在辦理喪事時作亂,段秀實知悉後,上奏朝廷派史延幹入朝宿衛,并分别調離了他的同黨,補任外職,不殺一人,軍府安定。
丁巳(777)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 春三月,唐代宗下诏再次讨伐田承嗣,不久就撤消了這一诏命。
田承嗣始終沒有入朝,又出兵幫助李靈曜,唐代宗再次命令讨伐他,田承嗣上表謝罪,唐代宗也對他無可奈何,于是就恢複了田承嗣的官爵,命令他不必入朝。
唐代宗誅殺了元載,貶王缙為括州刺史。
元載與王缙都收受賄賂,二人又把朝政大事委托給官吏們處理。
唐代宗想要誅殺他們,隻與自己的舅父金吾大将軍吳湊一起計謀此事。
恰逢有人告發說元載、王缙在夜晚舉行禱神祭禮,圖謀不軌,唐代宗命令吳湊逮捕了他們。
然後命令吏部尚書劉晏與禦史大夫李涵等人一起審訊他們,元載與王缙都承認有罪,唐代宗賜他們自盡。
劉晏對李涵說:“依照舊例,對于重刑犯應該審查上奏,更何況他們是執政大臣呢!再說法律上對首犯與從犯應該區别對待,應該再次報告皇上聽候處置。
”李涵等人聽從了劉晏的意見。
唐代宗于是誅殺了元載,而将王缙貶官。
元載的妻子和兒子都被誅殺。
與此有關部門沒收了元載的家産,僅胡椒就有八百石,其他财物也相當。
唐代宗又派宦官挖開元載祖父與父親的墳墓,劈開棺材,把屍體抛棄,并毀掉家廟中的神主。
夏四月,唐代宗任命楊绾、常衮為同平章事。
楊绾生性節儉樸素,任命他為宰相的制書頒下那一天,朝内外都相互慶賀。
當時郭子儀正在宴請賓客,聽說楊绾被任命為宰相,立刻把宴席上助興的歌舞音樂減去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幹出行時的車馬侍從盛大,當天就加以裁減,隻留下十名騎從。
禦史中丞崔寬的宅第宏大奢侈,也立刻毀掉拆除。
初,元載以仕進者多樂京師,惡其逼己,乃薄其俸,于是京官不能自給,常從外官乞貸。
至是,绾、衮乃奏增之。
悉罷諸州團練、守捉使。
諸使非軍事要急,無得擅召刺史,停其職務,差人權攝。
又定諸州兵有常數,其召募給家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身糧醬菜者,謂之“團結”。
定節度使以下至主簿、尉俸祿,掊多益寡,上下有叙,法制粗立。
開元中,诏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謂之“堂封”。
及載、缙為相,日賜禦馔,可食十人,遂為故事。
衮奏停之。
又欲辭“堂封”,同列不可而止。
時人譏衮,以為:“朝廷厚祿,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
” 秋七月,司徒文簡公楊绾卒。
上方倚楊绾,使厘革弊政,會绾有疾,卒。
上痛悼之甚,謂群臣曰:“天不欲朕緻太平,何奪朕楊绾之速也!” 以顔真卿為刑部尚書。
楊绾、常衮薦之也。
九月,以段秀實為泾原節度使。
秀實軍令簡約,有威惠,奉身清儉,室無姬妾,非公會,未嘗飲酒聽樂。
吐蕃寇原、坊州。
霖雨,度支奏河中有瑞鹽。
當初,元載因為做官的人大多喜歡留在京師,恐怕他們争奪自己的地位,就規定京官的俸祿微薄,因此京官們無法養活家人,經常向朝外官借錢。
這時,楊绾、常衮才上奏唐代宗增加了京官的俸祿。
唐代宗下诏全部罷除了各州的團練使和守捉使。
又下令諸使,如果不是有緊急軍情,不得擅自召見刺史,停止他們的職務,派人暫時代理。
又規定了諸州軍隊的人數定額,各州招募的由官府供給家人糧食、春冬二季衣服的士卒,稱為“官健”;差派當地人服兵役,春夏季節回家種田,秋冬季節召集訓練,官府供給服兵役者糧食和醬菜的士卒,稱為“團結”。
又規定了節度使以下到主簿、縣尉的俸祿标準,減多補少,上下有别,法令制度初步确立。
開元年間,唐玄宗下诏規定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稱為“堂封”。
及元載、王缙擔任宰相,唐代宗每天賜給他們由禦廚所做的食物,可供十人食用,于是成為慣例。
這時常衮上奏請求停止賞賜禦用膳食。
常衮又想要辭卻“堂封”,因為同僚不同意而作罷。
當時的人們譏諷常衮,認為:“朝廷之所以提供豐厚的俸祿,就是為了供養賢能之士,如果沒有才能,應當辭去宰相的職務,而不應該辭去朝廷所提供的俸祿。
” 秋七月,司徒文簡公楊绾去世。
唐代宗正依靠楊绾,讓他革除朝政的弊病,适逢楊绾患病而去世。
唐代宗十分悲痛,對群臣說:“上天不想要朕使天下太平,為什麼這麼快就奪取了朕的楊绾呢!” 唐代宗任命顔真卿為刑部尚書。
這是楊绾與常衮向唐代宗推薦的。
九月,唐代宗任命段秀實為泾原節度使。
段秀實軍令簡明扼要,在軍中有威信,能照顧士卒,自身清廉節儉,家中沒有姬妾,不是因公聚會,從不飲酒聽樂。
吐蕃軍隊侵犯原州、坊州。
陰雨連綿,度支上奏說河中府有好鹽出産。
先是,秋霖,河中府池鹽多敗。
戶部侍郎韓滉奏雨不害鹽,仍有瑞鹽。
上疑其不然,遣谏議大夫蔣鎮往視之。
京兆尹黎幹奏秋霖損稼,滉奏幹言不實,上命禦史按視。
還奏:“所損凡三萬餘頃。
”渭南令劉澡附滉,稱縣境不損,禦史趙計奏與澡同。
上曰:“霖雨溥博,豈得渭南獨無!”更命禦史朱敖視之,損三千餘頃。
上歎息久之,曰:“縣令,字人之官,不損猶應言損,乃不仁如是乎!”貶澡南浦尉,計澧州司戶,而不問滉。
蔣鎮還,奏:“瑞鹽如滉言。
”仍上表賀,請置神祠,上從之,賜号“寶應靈應池”。
時人醜之。
冬,吐蕃寇鹽、夏,郭子儀遣兵拒卻之。
以李納為青州刺史。
李正己先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靈曜之亂,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為己有,又得曹、濮、徐、兖、郓五州,因徙治郓,使子納守青州。
正己用刑嚴峻,法令齊一,賦均而輕,擁兵十萬,雄據東方,鄰藩畏之。
是時田承嗣據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李寶臣據恒、易、趙、定、深、冀、滄七州,各擁衆五萬。
梁崇義據襄、鄧、均、房、複、郢六州,有衆二萬。
相與根據蟠結,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
上寬仁,一聽其所為。
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 起先,秋雨連綿,河中府的池鹽大多損害。
而戶部侍郎韓滉卻上奏說大雨并沒有損害池鹽,仍然有好鹽出産。
唐代宗懷疑不是事實,就派遣谏議大夫蔣鎮前去視察。
京兆尹黎幹上奏說秋雨連綿損害莊稼,韓滉上奏說黎幹所說的不符合實情,唐代宗命令禦史前去視察核實。
禦史回來後上奏說:“秋雨損害的莊稼總共有三萬多頃。
”渭南縣令劉澡附會韓滉的意旨,聲稱他所管轄的渭南縣境内的莊稼沒有遭到損害,禦史趙計所奏與劉澡相同。
唐代宗說:“大雨普降,怎麼隻有渭南沒有降雨呢!”于是又命令禦史朱敖去視察,實際渭南受損的莊稼有三千多頃。
唐代宗歎息良久,說:“縣令是撫養百姓的父母官,即使沒有損害還應該說有損害,而他們竟然不講仁義到了如此地步!”于是把劉澡貶為南浦縣尉,趙計貶為澧州司戶,卻不責問韓滉之罪。
蔣鎮從河中府返回,上奏說:“确實如韓滉所說的出産了好鹽。
”同時上表祝賀,請求建造神祠,唐代宗同意,并給鹽池賜号叫“寶應靈應池”。
當時的人們都痛恨這件事。
冬季,吐蕃軍隊侵犯鹽州、夏州,郭子儀派兵抵禦擊退了吐蕃軍隊。
唐代宗任命李納為青州刺史。
平盧節度使李正己起先占據淄州、青州、齊州、海州、登州、萊州、沂州、密州、德州和棣州等十州地區,及李靈曜叛亂,各道合兵攻打,所奪之地都據為己有,李正己又得到曹州、濮州、徐州、兖州和郓州等五州地區,于是把治所遷到郓州,派兒子李納留守青州。
李正己用刑嚴酷,法令統一,賦稅均平而輕薄,擁有十萬軍隊,雄踞東方,相鄰藩鎮都畏懼他。
這時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占據魏州、博州、相州、衛州、洺州、貝州和澶州等七州地區,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占據恒州、易州、趙州、定州、深州、冀州和滄州等七州地區,二人各自擁有五萬兵力。
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占據襄州、鄧州、均州、房州、複州和郢州等六州地區,擁有兵力二萬。
他們相互勾結,雖然擁戴朝廷,但不用朝廷法令,任官封爵、指揮軍隊、征收賦稅和刑罰殺戮都由自己掌管。
唐代宗寬仁,聽任他們為所欲為。
朝廷有時修補一城,增加一兵,他們就有怨言, 以為猜貳,常為之罷役。
而自于境内築壘、繕兵無虛日。
以是雖在中國名藩臣,而實如蠻貊異域焉。
戊午(778) 十三年 春正月,敕毀白渠碾硙。
敕毀白渠支流碾硙以溉田。
昇平公主有二硙,請存之。
上曰:“吾欲利蒼生,汝識吾意,當為衆先。
”公主即日毀之。
回纥寇太原,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
回纥入寇太原,押牙李自良曰:“回纥精銳,難與争鋒,不如築二壘于歸路,以兵戍之。
虜至,堅壁勿與戰,彼師老自歸,乃出軍乘之。
二壘扼其前,大軍蹙其後,無不捷矣。
”留後鮑防不從,逆戰,敗還。
回纥縱兵大掠,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于羊武谷,乃引去。
上亦不問,待之如初。
吐蕃寇靈州。
夏六月,隴右獻貓鼠同乳。
隴右節度使朱泚獻貓鼠同乳不相害者以為瑞,常衮帥百官賀。
中書舍人崔祐甫不賀,曰:“物反常為妖,貓捕鼠,乃其職也,今同乳,妖也。
何乃賀為!宜戒法吏之不察奸、邊吏之不禦寇者,以承天意。
”上嘉之。
祐甫知選事,數以公事與常衮争,衮由是惡之。
認為朝廷猜疑他們有二心,朝廷常常因此而罷役。
而他們卻在自己的境内每天修築堡壘,訓練軍隊。
因此,他們雖然名為中國的藩臣,實際上卻與境外的蠻貊一樣。
戊午(778) 唐代宗大曆十三年 春正月,唐代宗下敕毀掉白渠上的水磨。
唐代宗下敕命令毀掉白渠支流上的水磨,以用來澆灌農田。
昇平公主有兩部水磨,向唐代宗請求保留下來。
唐代宗說:“我想為百姓謀利,你如果了解我的心意,就為大家做出表率。
”于是昇平公主當天就毀掉了自己的水磨。
回纥軍隊侵犯太原,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率兵打敗了回纥軍隊。
回纥軍隊入侵太原,河東押牙李自良說:“回纥軍隊精銳,難以與他們正面交鋒,不如在他們的退路上修築兩個堡壘,派兵守衛。
敵人到來,就堅守壁壘不要與他們交戰,這樣敵人軍隊就會疲勞,士氣低落,到時自然就會退去,那時再出兵乘機攻打。
兩個堡壘扼制在敵人的前面,大軍在後面進逼,肯定能夠戰勝敵人。
”而河東留後鮑防不聽從李自良的建議,率兵迎戰,結果大敗而回。
回纥放縱士兵大肆搶掠,代州都督張光晟率兵在羊武谷打敗敵人,回纥軍隊這才退走。
唐代宗世不責問回纥,仍然像以前那樣對待他們。
吐蕃軍隊侵犯靈州。
夏六月,隴右進獻一同哺乳的貓與老鼠。
隴右節度使朱泚向唐代宗進獻上一同哺乳而不互相傷害的貓與老鼠,認為這是祥瑞吉兆,常衮率領百官祝賀。
隻有中書舍人崔祐甫不肯祝賀,他說:“凡是反常的事物就是妖異,貓捕捉老鼠是貓的天職,而現在卻一同哺乳,這就是妖異。
有什麼值得祝賀呢!應該告誡那些不察奸事的執法官吏和不抵禦敵人的邊防官吏,以順應上天的意志。
”唐代宗贊賞他。
崔祐甫主持官吏的選舉事務,多次因公事與常衮争執,因此常衮憎恨他。
秋,吐蕃寇鹽、慶,又寇銀、麟,郭子儀遣李懷光擊破之。
八月,葬貞懿皇後。
上悼念後不已,殡内殿累年,至是始葬。
冬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子儀入朝,命判官杜黃裳主留務。
李懷光陰謀代子儀,矯為诏書,欲誅大将溫儒雅等。
黃裳察其詐,以诘懷光,懷光伏罪。
于是諸将之難制者,黃裳矯子儀之命,皆出之于外,軍府乃安。
子儀嘗以副使張昙剛率輕己,孔目官吳曜因而構之。
奏昙扇動軍衆,誅之。
掌書記高郢力争,子儀不聽,奏貶郢。
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子儀悔之,悉薦于朝,曰:“吳曜誤我。
”遂逐之。
以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上召李泌入見,語以元載事,曰:“與卿别八年,乃能除此賊。
不然,幾不見卿。
”對曰:“陛下知群臣有不善,則去之。
含容太過,故至于此。
”上因言:“路嗣恭初平嶺南,獻琉璃盤,徑九寸,朕以為至寶。
及破載家,得嗣恭所遺載盤,徑尺。
當議罪之。
”泌曰:“嗣恭為人,小心,善事人,精勤吏事,而不識大體。
昔為縣令,有能名,陛下未暇知之,而為載所用,故為之盡力。
陛下誠知而用之,彼亦為陛下盡力矣。
且嗣恭新立大功,陛下豈得以一琉璃盤罪之邪!”上意乃解,以嗣恭為兵部尚書。
秋季,吐蕃軍隊侵犯鹽州、慶州,又侵犯銀州、麟州,郭子儀派李懷光打敗了吐蕃軍隊。
八月,唐代宗埋葬了貞懿皇後。
唐代宗對貞懿皇後悲痛思念不已,所以把靈柩停放在内殿很多年,這時才把她埋葬。
冬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入朝,任命判官杜黃裳主持留後事務。
李懷光陰謀取代郭子儀,于是就僞造诏書,想要誅殺大将溫儒雅等。
杜黃裳覺察到有詐,就責問李懷光,李懷光認罪。
于是對于難以節制的諸将,杜黃裳就假托郭子儀的命令,把他們全都安排到外地任職,節度使軍府才得以安定。
郭子儀曾經認為副使張昙剛直輕視自己,孔目官吳曜乘機編造張昙的罪狀。
于是郭子儀上奏說張昙煽動士兵,并誅殺了他。
掌書記高郢竭力争谏,但郭子儀不聽,并上奏把高郢貶官。
不久節度使府中的僚屬大多以有病為由要求離開,郭子儀感到後悔,就把他們全都推薦給朝廷,并說:“吳曜誤了我的大事。
”然後趕走了吳曜。
唐代宗任命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唐代宗征召江西節度判官李泌入朝相見,與他談起元載的事,說:“與你分别了八年,才能夠殺掉此賊。
否則,幾乎見不到你了。
”李泌回答說:“陛下如果知道群臣中有壞人,就設法除去他。
陛下寬容得太過分了,所以到這種地步。
”唐代宗趁勢說:“路嗣恭剛平定嶺南,進獻上琉璃盤,直徑九寸,朕認為是最珍貴的寶物。
等到抄沒元載的家,得到了路嗣恭贈給元載的琉璃盤,直徑達一尺。
應當商議治路嗣恭的罪。
”李泌說:“路嗣恭為人小心謹慎,善于接人待物,做事勤懇,精于吏治,但不識大體。
過去擔任縣令,以能幹而著名,陛下未來得及了解他,而受到元載的重用,所以他為元載盡力。
陛下如果真能夠了解和重用他,他也會為陛下盡力效勞。
再說路嗣恭剛立了大功,陛下怎麼能夠因為一個琉璃盤就罪責他呢!”唐代宗的怨意這才消除,于是任命路嗣恭為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