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有!今吾挺身而來,聽汝殺之,我之将士必緻死與汝戰矣。
”藥葛羅曰:“懷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駕,令公亦捐館,中國無主,我是以來。
今皆不然。
懷恩又為天所殺,我曹豈肯與令公戰乎!”子儀因說之曰:“吐蕃無道,所掠之财不可勝載,馬牛雜畜,長數百裡,此天以賜汝也。
全師而繼好,破敵以取富,為汝之計,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藥葛羅曰:“吾為懷恩所誤,負公誠深,今請為公盡力以謝過。
然懷恩之子,可敦兄弟也,願勿殺之。
”子儀許之。
回纥觀者為兩翼,稍前,子儀麾下亦進,子儀揮手卻之,因取酒與其酋長共飲。
藥葛羅使子儀先執酒為誓,子儀酹地曰:“大唐天子萬歲!回纥可汗亦萬歲!兩國将相亦萬歲!有負約者,身隕陳前,家族滅絕。
”杯至藥葛羅,亦酹地曰:“如令公誓!”于是諸酋長大喜曰:“軍中巫言,此行安 郭子儀說:“現在如果交戰,我們父子倆都會戰死,而國家正處于危難之中,我前去用真誠勸說他們,或許有幸他們能聽從我的話,就是國家的福氣!如果他們不聽從我的話,雖身死而家可以保全。
”于是用馬鞭抽打郭晞的手說:“走開!”然後與幾名騎兵出城,讓人傳遞呼喊說:“郭令公來了!”回纥軍隊聽到後,大為吃驚。
回纥統帥藥葛羅手執弓箭,搭上箭頭,立在軍陣前。
郭子儀卸掉甲胄,放下長槍,騎馬而前,回纥諸酋長相互看了看說:“真是郭子儀!”于是都下馬圍着郭子儀禮拜。
郭子儀也下馬,上前握住藥葛羅的手,責備他說:“你們回纥為我們唐朝立了大功,唐朝對你們的報答也不薄,不知你們為何要違背盟約,深入我們的國境,放棄前功,新結怨仇,背負恩德而幫助叛臣呢!何況仆固懷恩背叛君主,抛棄母親,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呢!現在我挺身前來,聽憑你們殺掉我,如果那樣,我的部下将士必然要拼死與你們作戰。
”藥葛羅說:“仆固懷恩欺騙我,說大唐皇帝已經駕崩,郭令公您也已去世,中國沒有君主,所以我才率兵而來。
而現在完全不是那樣。
仆固懷恩又被上天所殺,我們怎麼會與您交戰呢!”郭子儀趁機勸告回纥說:“吐蕃殘暴無道,掠奪的财物車都載不完,馬牛和其他牲畜前後長達數百裡,這真是上天賜給你們的财物。
保全自己的軍隊而能夠與唐朝重新和好,打敗敵人又能夠獲得财物,為你們回纥着想,還有比這更有利的事嗎!機不可失啊!”藥葛羅說:“我上了仆固懷恩的當,辜負了您的情義,現在請求為您盡力以謝罪。
但是仆固懷恩的兒子是我們可敦的兄弟,希望不要殺死他。
”郭子儀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旁邊觀看的回纥軍隊形成兩翼,稍稍向前,郭子儀部下的人也向前進,郭子儀揮手讓他們退下去,于是取來酒與回纥酋長共飲。
藥葛羅讓郭子儀先拿起酒杯盟誓,于是郭子儀把酒灑在地上發誓說:“大唐天子萬歲!回纥可汗也萬歲!兩國将相也萬歲!誰要違背盟約,就讓他身死陣前,家族滅絕。
”酒杯傳到藥葛羅手中,他也把酒灑到地上說:“我的誓言與郭令公一樣!”于是回纥諸酋長高興地說:“出發時,軍中的巫師說,這次行動平安 穩,不與唐戰,見一大人而還,今果然矣。
”遂與定約而還。
吐蕃聞之夜遁。
回纥遣其酋長入見天子。
藥葛羅帥衆追吐蕃,子儀使白元光帥精騎與之俱,戰于靈台西原,大破吐蕃,殺獲萬計。
诏罷親征,京城解嚴。
初,肅宗以陝西節度使郭英乂領神策軍,使魚朝恩監之。
英乂入為仆射,朝恩專将之。
及上幸陝,朝恩舉在陝兵與神策軍迎扈,悉号神策軍,天子幸其營。
及京師平,朝恩遂以軍歸禁中,自将之,然尚未得與北軍齒。
至是,從上屯苑中,其勢浸盛,分為左、右廂,居北軍之右矣。
子儀恐懷恩骁将逃入外夷,請招之。
上赦其罪,诏回纥送之。
懷恩之侄名臣自回纥以千餘騎來降。
黨項帥鄭庭、郝德等亦詣鳳翔降。
閏月,以路嗣恭為朔方節度使。
子儀以靈武初複,百姓凋弊,戎落未安,請以嗣恭鎮之。
嗣恭披荊棘,立軍府,威令大行。
郭子儀還河中。
子儀在河中,以軍食常乏,乃自耕百畝,将校以是為差,于是士卒皆不勸而耕,野無曠土,軍有餘糧。
漢州刺史崔旰殺西川節度使郭英乂。
無事,不會與唐朝軍隊交戰,見到一位大人物就會返回,現在果然如此。
”郭子儀就與回纥締結了盟約後而返回。
吐蕃得知此事後,連夜逃走。
回纥派遣他們的酋長入朝來觐見代宗。
藥葛羅率領部衆去追擊吐蕃軍隊,郭子儀派遣白元光率領精銳騎兵與回纥軍隊一道追擊,與吐蕃軍隊在靈台西原交戰,大敗吐蕃軍隊,殺死和俘獲了一萬人。
唐代宗下诏罷去親自率兵征讨,并解除京城的警戒。
當初,唐肅宗任命陝西節度使郭英乂統領神策軍,并派宦官魚朝恩為神策軍的監軍。
郭英乂入朝擔任仆射後,魚朝恩就單獨統領神策軍。
及唐代宗駕幸陝州,魚朝恩便率領在陝州的軍隊與神策軍去迎駕扈從,把這些部隊都稱為神策軍,唐代宗便到了神策軍的營中。
等到京師平定後,魚朝恩便率領神策軍回到禁中,由自己親自統領,但是還不能與北門六軍平起平坐。
這時,魚朝恩率領神策軍随從唐代宗駐紮在禁苑中,勢力逐漸強盛起來,分為左、右兩廂,其地位在北門六軍之上。
郭子儀恐怕仆固懷恩部下的勇将逃往外夷,就請求唐代宗招撫他們。
唐代宗因此赦免了他們的罪,并下诏命令回纥把他們送歸朝廷。
仆固懷恩的侄子仆固名臣帶領一千多名騎兵從回纥來向朝廷投降。
黨項統帥鄭庭、郝德等人也到鳳翔來向朝廷投降。
閏十月,唐代宗任命路嗣恭為朔方節度使。
郭子儀認為靈武剛剛收複,百姓貧困,戎人部落還不安定,就請求唐代宗讓路嗣恭出鎮靈武。
路嗣恭到任後,披荊斬棘,建立節度使軍府,威信樹立,号令大行。
郭子儀返回河中鎮。
郭子儀在河中鎮,因為經常缺乏軍糧,就親自耕田一百畝,部下的将校軍官按此标準耕種多少不等,因此士卒們都不用勉勵而自動耕種田地,于是田野沒有荒廢的土地,而軍中有剩餘的糧食。
漢州刺史崔旰殺害了西川節度使郭英乂。
初,嚴武奏将軍崔旰為漢州刺史,将兵擊吐蕃,連拔其數城,攘地數百裡,武作七寶輿迎旰入成都以寵之。
武卒,行軍司馬杜濟等共請郭英乂為節度使,旰與所部共請大将王崇俊為節度使。
會朝廷已除英乂。
英乂至,誣崇俊以罪而誅之。
召旰還成都,旰辭不至,英乂怒,自将兵攻之,大敗而還。
玄宗之離蜀也,以所居行宮為道觀,仍鑄金為真容。
英乂愛其竹樹茂美,奏為軍營,因徙去真容,自居之。
旰因此宣言英乂反而襲之。
英乂奔簡州,普州刺史韓澄殺英乂,送首于旰。
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楊子琳、劍州牙将李昌巎各舉兵讨旰,蜀中大亂。
流顧繇于錦州。
華原令顧繇上言,元載子伯和等招權受賄,坐流錦州。
丙午(766) 大曆元年 春正月,敕複補國子學生。
自安史之亂,國子監室堂頹壞,軍士多借居之。
祭酒蕭昕上言:“學校不可遂廢。
”故有是诏。
以戶部尚書劉晏、侍郎第五琦分理天下财賦。
二月,釋奠于園子監。
釋奠于國子監,命宰相帥常參官、魚朝恩帥六軍諸将往聽講,子弟皆服朱紫為諸生。
朝恩既貴顯,乃學講經為 當初,劍南節度使嚴武上奏朝廷,請求任命将軍崔旰為漢州刺史,率兵攻打吐蕃,接連攻下了吐蕃幾個城池,開拓了數百裡的土地,因此嚴武特地制造了七寶車把崔旰迎進成都,以表示對他的寵愛。
嚴武去世後,行軍司馬杜濟等人都奏請任命郭英乂為劍南節度使,而西山都知兵馬使崔旰與部下都奏請任命大将王崇俊為劍南節度使。
适逢朝廷已經任命了郭英乂為節度使。
郭英乂到達成都後,就誣陷說王崇俊有罪而殺了他。
郭英乂又召崔旰回成都,崔旰推托不來,郭英乂大為憤怒,親自率兵去攻打崔旰,被崔旰打得大敗而回。
唐玄宗離開蜀中後,把所居住的行宮改為道觀,還鑄造了唐玄宗的金像。
郭英乂因為喜愛道觀中的竹林茂盛幽美,就上奏改為軍營,于是遷走了唐玄宗的真像,自己住了進去。
崔旰因此宣稱說郭英乂謀反,并率兵攻打他。
郭英乂逃往簡州,普州刺史韓澄殺掉郭英乂,把他的首級送給崔旰。
于是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楊子琳、劍州牙将李昌巎都分别起兵讨伐崔旰,蜀中大亂。
顧繇被流放到錦州。
華原縣令顧繇上言說,元載的兒子元伯和等人攬權受賄,因此坐罪被流放到錦州。
丙午(766) 唐代宗大曆元年 春正月,唐代宗下敕重新補充國子監學生。
從安史之亂以後,國子監的廳堂房屋破壞嚴重,許多士卒都借居在裡面。
國子祭酒蕭昕上言說:“學校不應該因此而荒廢。
”所以唐代宗頒下了這一诏書。
唐代宗任命戶部尚書劉晏和戶部侍郎第五琦分别管理天下财賦。
二月,唐代宗在國子監行釋奠禮。
唐代宗在國子監行釋奠禮,命宰相率領常參官、魚朝恩率領禁軍六軍諸将去聽講儒家經典,他們的子弟都身穿紅紫色衣服作為學生。
魚朝恩既已地位顯貴,于是就學習講解經書和撰寫 文,僅能執筆辨章句,遽自謂才兼文武,莫敢與之抗。
貶顔真卿為峽州别駕。
元載專權,恐奏事官攻讦其私,乃請:“百官論事,皆先白宰相,然後奏聞。
”真卿上疏曰:“谏官、禦史,陛下之耳目。
今使論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
太宗著《司門式》雲:&lsquo其無門籍人,有急奏者,皆令門司與仗家引奏,無得關礙。
&rsquo所以防壅蔽也。
李林甫為相,深疾言者,下情不通,卒成幸蜀之禍。
陵夷至于今日,其所從來者漸矣。
夫人主大開不諱之路,群臣猶莫敢盡言,況今宰相大臣裁而抑之,則陛下所聞見者不過三數人耳。
天下之士從此鉗口結舌,陛下見無複言者,以為天下無事可論,是林甫複起于今日也!陛下傥不早寤,漸成孤立,後雖悔之,亦無及矣!”載以為诽謗,貶之。
以杜鴻漸為劍南東、西川副元帥。
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誠與崔旰戰于梓州,敗走,旌節皆為旰所奪。
鴻漸至蜀境,聞之而懼,使人先達意于旰,許以萬全。
旰卑辭重賂以迎之。
鴻漸至成都,見旰,接以溫恭,無一言責其幹紀。
又數薦之于朝,請以節制讓旰,以柏茂琳、楊子琳、李昌巎各為本州刺史。
上不得已,從之。
以旰為成都尹、西川節度行軍司馬。
以馬璘兼邠甯節度使。
文章,但隻會握筆标點章句,就立刻自稱自己是文武全才,沒有人敢于與他抗争。
唐代宗把顔真卿貶為峽州别駕。
元載專擅大權,因為害怕上奏論事的官吏揭露他的罪狀,就奏請說:“百官如果上奏論事,都要先告訴宰相,然後再由宰相上奏給陛下。
”刑部尚書顔真卿上疏說:“谏官和禦史就好似陛下的耳目。
現在讓上奏論事的官吏先告訴宰相,這是陛下自己掩蔽自己的耳目。
太宗皇帝所著的《司門式》說:&lsquo那些沒有出入宮門憑證的人,如果有急事要上奏,都命令掌管宮門的人和執掌儀仗宿衛的人引導上奏,不許阻擋。
&rsquo這是為了防止堵塞言路蒙蔽君主。
李林甫擔任宰相時,因為十分憤恨上奏論事的人,緻使皇上不能了解下面的情況,終于釀成了唐玄宗駕幸蜀中避難的禍患。
國勢衰落到了今天這種地步,是長期形成的。
即使君主大開進谏之路,群臣還不敢知無不言,何況當今的宰相還對他們加以壓制,那麼陛下所能聽到和看見的不過幾個人。
天下的士人從此閉口不言,陛下看到沒有人再進谏論事,就會認為天下無事可論,這就像是李林甫式的人物又出現在今天了!陛下如果不能及早醒悟,就會逐漸成為孤家寡人,以後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元載認為顔真卿是在惡意诽謗,就上奏唐代宗将他貶官。
唐代宗任命杜鴻漸為劍南東、西川副元帥。
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誠在梓州與崔旰交戰,張獻誠戰敗逃走,節度使的旌節都被崔旰奪取。
杜鴻漸到達蜀地後,聽說張獻誠被崔旰打敗,感到很害怕,就派人先向崔旰轉達意思,保證他的生命安全。
崔旰于是以謙辭重禮來迎接他。
杜鴻漸到達成都後,見到崔旰,以謙恭的态度接待他,沒有一句責備他觸犯法紀的話。
杜鴻漸又多次向朝廷推薦崔旰,請求把節度使的職務讓給崔旰,并讓柏茂琳、楊子琳、李昌巎分别擔任本州刺史。
唐代宗迫不得已,答應了杜鴻漸的請求。
于是唐代宗任命崔旰為成都尹、西川節度行軍司馬。
唐代宗任命馬璘兼任邠甯節度使。
以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兼領邠甯。
璘以段秀實為都虞候。
卒有能引弓重二百四十斤者,犯盜當死,璘欲生之,秀實曰:“将有愛憎而法不一,雖韓、彭不能為理。
”璘善其議,竟殺之。
璘處事或不中理,秀實争之。
璘或怒甚,秀實曰:“秀實罪若可殺,何以怒為!無罪殺人,恐涉非道。
”璘拂衣起,良久,置酒召秀實謝之。
自是事皆咨秀實而後行,聲稱甚美。
秋八月,以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命魚朝恩判國子監。
中書舍人常衮言:“成均之任,當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領之。
”不聽。
命宰相百官送上。
朝恩執《易》,升高坐,講“鼎折足”以譏宰相。
王缙怒,元載怡然。
朝恩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
” 冬十月,上生日,諸道節度使上壽。
上生日,諸道節度使獻金帛、器服、珍玩、駿馬為壽,共直缗錢二十四萬。
常衮上言:“節度使非能男耕女織,必取之于人。
斂怨求媚,不可長也。
請卻之。
”上不聽。
十一月,停什一稅法。
京兆用第五琦什一稅法,民多流亡,至是停之。
十二月,周智光殺陝州監軍張志斌。
唐代宗任命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兼任邠甯節度使。
馬璘任命段秀實為都虞候。
馬璘的部下有一名能拉動二百四十斤重弓的士卒,犯了盜竊罪應該處死,馬璘想要挽救他的生命,段秀實說:“将帥如果心有愛憎而執法不公平,即使是像韓信、彭越那樣的将帥也無法治理好軍隊。
”馬璘很贊賞段秀實的意見,最後還是殺了那名士卒。
馬璘處理事情如果不合理,段秀實就據理力争。
有時馬璘十分憤怒,段秀實說:“我段秀實如果有罪該死,你何必發怒呢!如果無罪而殺了我,恐怕人們說你不講道義。
”馬璘生氣地甩動衣袖而起,很久之後,又設置酒宴召來段秀實謝罪。
從此以後,大小事情馬璘都要先征求段秀實的意見,然後再施行,段秀實深受人們的稱贊。
秋八月,唐代宗命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唐代宗命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中書舍人常衮說:“任命國子監的官員,應該任用當代有名的儒生,不應該讓宦官兼任。
”唐代宗不聽從。
唐代宗命令宰相和百官送魚朝恩赴任。
魚朝恩手持《易經》,坐在高座上,講解《易經》中所說的“鼎折一足,其中的美食就會傾覆”,以此來諷刺宰相。
王缙聽後大為憤怒,而元載卻神情自然地微笑。
魚朝恩說:“對此事發怒的人是情緒的正常表現,而微笑的人卻居心叵測。
” 冬十月,唐代宗生日,各道節度使都為唐代宗祝壽。
唐代宗生日,諸道節度使進獻金帛、器物衣服、珍寶玩物和駿馬為唐代宗祝壽,所進獻的物品價值缗錢二十四萬。
常衮向唐代宗進言說:“這些節度使自己并不會耕田織布,這些财物一定是搜刮百姓的。
這種榨取人民錢财招緻怨恨而讨好陛下的行為,千萬不可助長。
請求把這些财物退回去。
”唐代宗沒有聽從常衮的勸告。
十一月,唐代宗下令停止征收十分之一的稅法。
京兆府采用第五琦所提出的征收十分之一的稅法,緻使許多百姓逃亡,這時唐代宗下令停止實行。
十二月,周智光殺死陝州監軍張志斌。
周智光還華州,益驕橫,召之不至,聚亡命數萬,縱其剽掠,擅留漕米二萬斛,藩鎮貢獻,往往殺其使者而奪之。
陝州監軍張志斌入奏事,智光館之,志斌責其部下不肅,智光怒,斬之。
诏加智光仆射,遣中使持告身授之。
智光慢罵曰:“智光有大功于天下,國家不與平章事而與仆射!且同、華地狹,不足展才。
”因曆數大臣過失,而曰:“此去長安百八十裡,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長安城。
”郭子儀屢請讨之,不許。
以陳少遊為宣歙觀察使。
少遊為吏強敏而好賄,善結權貴,以是得進。
除桂管觀察使,惡其道遠多瘴疠,宦官董秀掌樞密,少遊請歲獻五萬缗。
又納賄于元載子仲武,内外引薦,遂改宣歙。
丁未(767) 二年 春正月,诏郭子儀讨周智光,斬之。
子儀命大将渾瑊、李懷光軍于渭上。
華州牙将姚懷、李延俊殺智光,以其首來獻。
二月,郭子儀入朝。
上禮重子儀,常謂之大臣而不名。
其子暧尚昇平公主,嘗與争言,暧曰:“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公主恚,奔車奏之。
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慰谕令歸。
子儀聞之,囚 周智光回到華州後,更加驕橫,唐代宗召他入朝而不去,聚集亡命之徒數萬人,放縱他們大肆搶掠,又擅自截留漕運的糧米二萬斛,藩鎮向朝廷貢獻财物經過華州時,周智光經常殺掉使者而奪取财物。
陝州監軍張志斌入朝奏事,周智光把他留住在館舍,張志斌責備周智光說他的部下不守法紀,周智光十分憤怒,斬殺了張志斌。
唐代宗下诏加授周智光為仆射,并派宦官攜帶委任狀授給周智光。
周智光謾罵道:“我周智光對國家立有大功,而朝廷不授給我平章事,卻授給我仆射!何況同州與華州地方狹小,無法施展我的才能。
”因而曆數朝中大臣們的過失,并且說:“這裡距離長安城不過一百八十裡地,我周智光夜晚睡覺都不敢伸腳,恐怕踏破長安城。
”郭子儀多次請求讨伐周智光,唐代宗不同意。
唐代宗任命陳少遊為宣歙觀察使。
陳少遊為官精明強幹,又善于賄賂,擅長交結權貴大臣,因此得以進升。
已被除授為桂管觀察使,因為陳少遊厭惡道路遙遠,其地又流行瘴疠,當時宦官董秀掌管樞密事務,陳少遊就請求每年進獻給他五萬缗錢。
同時又向元載的兒子元仲武行賄,内外援引薦舉,于是唐代宗改授陳少遊為宣歙觀察使。
丁未(767) 唐代宗大曆二年 春正月,唐代宗下诏郭子儀率兵讨伐周智光,斬殺了他。
郭子儀命令大将渾瑊與李懷光率兵駐紮在渭水岸邊。
華州牙将姚懷和李延俊殺死周智光,并把他的首級獻給朝廷。
二月,郭子儀入朝。
唐代宗對郭子儀禮遇厚重,經常稱他為大臣,而不直呼其名。
郭子儀的兒子郭暧娶代宗之女昇平公主為妻,一次二人争吵,郭暧說:“你依仗着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屑于當天子!”公主十分憤恨,乘車飛奔入宮奏報。
唐代宗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事情,事實确實如此,如果他們想要做天子,天下難道會是你家所有的嗎!”安慰公主讓她回去。
郭子儀聽說此事後,囚禁了 暧,入待罪。
上曰:“鄙諺有之:&lsquo不癡不聾,不為家翁。
&rsquo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子儀歸,杖暧數十。
夏六月,杜鴻漸入朝。
秋七月,以崔旰為西川節度使。
杜鴻漸請入朝,廣為貢獻,因薦旰才堪寄任,上亦務姑息,乃留鴻漸複知政事,以旰為節度使。
旰厚斂以賂權貴,元載擢其兄弟,皆至大官。
魚朝恩作章敬寺。
魚朝恩以賜莊為章敬寺,以資太後冥福,窮壯極麗,奏毀曲江及華清宮館以給之。
衛州進士高郢上書曰:“先太後聖德,不必以一寺增輝;國家永圖,無甯以百姓為本。
舍人就寺,何福之為!且古之明王,積善以緻福,不費财以求福;修德以消禍,不勞人以禳禍。
今徇左右之過計,傷皇王之大猷,臣竊為陛下惜之!”不報。
始,上未甚重佛,元載、王缙、杜鴻漸皆好佛。
缙尤甚,不食葷血,鴻漸亦以使蜀無恙,飯千僧,二人造寺無窮。
上嘗問曰:“佛言報應,果有之耶?”載等對曰:“國家運祚靈長,非宿植福業,何以緻之!福業已定,雖時有小災,終不能為害。
所以安、史皆有子禍,懷恩出門病死,二虜不戰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豈得言無報應也!”上由是深信之,常于禁中飯僧百餘人,有寇至,則令僧講《仁王經》以禳之, 郭暧,然後自己入宮等待治罪。
唐代宗對郭子儀說:“民間有一句諺語說:&lsquo不癡不聾,當不了家長。
&rsquo兒女們閨房中的話,怎麼能相信呢!”郭子儀回來後,杖打了郭暧數十下。
夏六月,杜鴻漸入朝。
秋七月,唐代宗任命崔旰為西川節度使。
杜鴻漸請求入朝,向朝廷進獻了許多财物,并推薦說崔旰有才能,可以委以重任,唐代宗也一味姑息,于是就把杜鴻漸留在朝中,再次任命他為宰相,并任命崔旰為西川節度使。
崔旰橫征暴斂,用這些财物來賄賂朝中權貴,因此元載提拔崔旰的兄弟,都做到大官。
魚朝恩修建章敬寺。
魚朝恩把原先賜給他的莊園改為章敬寺,為章敬太後祈求冥福,因此把章敬寺修建得極為壯麗,并上奏拆毀曲江和華清宮館,用其材料來修建章敬寺。
衛州人進士高郢上書說:“先太後的美好德行,不必要為她修造一座寺院就增加光彩;國家要獲得長久治安,不如把百姓的利益作為根本。
舍棄百姓的利益而修建寺院,怎麼能得到幸福呢!再說古代的賢明君主,都是積善行以緻福,不耗費财力而求福;修養德行以消除災禍,不勞費人力以免除災禍。
現在陛下聽信左右人的錯誤意見,損害了帝王的宏大謀略,我私下為陛下感到痛惜!”高郢的上書沒有得到答複。
起初,唐代宗并不十分重視佛教,而宰相元載、王缙、杜鴻漸都信佛。
王缙尤其迷信佛教,不吃肉食,杜鴻漸也因為想要使蜀中安定,就施舍一千名僧人的飯食,二人還無止境地修建寺院。
唐代宗曾經問道:“佛教所講的因果報應,果真是那樣嗎?”元載等人回答說:“國家的命運長久,如果不是因為平素修植福業,怎麼能夠達到呢!福業已經确定,即使偶有小災,但最終也不能造成危害。
所以安祿山和史思明都被他們的兒子殺死,仆固懷恩剛出門就病死,回纥與吐蕃兩大敵人不戰而退,這些都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夠達到的,怎麼能說沒有因果報應呢!”唐代宗因此對佛教深信不疑,經常在宮中供養一百餘名僧人,如果有敵人來進攻,唐代宗就命令僧人宣講《仁王護國經》,以祈求免除戰禍, 寇去則厚加賞賜。
胡僧不空,官至卿監,爵為國公,出入禁闼,勢移權貴。
良田美利,多歸僧寺。
載等侍上,多談佛事,由是臣民承化,皆廢人事而奉佛,政刑日紊矣。
秋九月,吐蕃圍靈州。
冬十月,路嗣恭擊卻之。
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時盜發子儀父冢,捕之不獲。
人以魚明恩素惡子儀,疑其使之。
子儀入朝,朝廷憂其為變。
及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臣久将兵,不能禁暴,軍士多發人冢。
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
”朝廷乃安。
子儀禁無故軍中走馬,南陽夫人乳母之子犯禁,都虞候杖殺之。
諸子泣訴,子儀叱遣之。
明日,以事語僚佐而歎息曰:“子儀諸子皆奴材也。
不賞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乳母子,非奴材而何!” 戊申(768) 三年 春正月,上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
三月朔,日食。
夏四月,崔旰入朝,複使還鎮。
旰入朝,以弟寬為留後,楊子琳帥精騎數千乘虛突入成都。
朝廷聞之,加旰工部尚書,賜名甯,遣還鎮。
寬與楊子琳戰,數不利,甯妾任氏出家财募兵得數千人,帥以擊子琳,破走之。
征李泌于衡山。
等敵人退去後就對僧人大加賞賜。
胡僧不空,官做到卿監,爵位封為國公,可以随便出入宮中,權勢能左右權貴。
當時的肥沃田地和獲利豐厚的産業多歸佛教寺院所有。
元載等人侍奉唐代宗,大多談論有關佛教的事情,因此官吏和百姓受此影響,都廢棄人間的事業而去崇奉佛教,政事與刑法日益紊亂。
九月,吐蕃軍隊包圍了靈州。
冬十月,朔方節度使路嗣恭擊退吐蕃軍隊。
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當時盜賊挖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官府搜捕,沒有抓獲盜賊。
人們因為魚朝恩素來憎恨郭子儀,懷疑是他指使人幹的。
郭子儀入朝,朝廷擔憂他因此而反叛。
及郭子儀見到唐代宗後,唐代宗談到這件事,郭子儀痛哭流涕地說:“我長期帶兵,因為不能禁止士卒的暴力行為,許多士卒挖掘了别人的墳墓。
如今發生了這件事,這是上天在譴責我,與人事無關。
”朝廷這才安定下來。
郭子儀曾經下令禁止無故在軍營中馳馬奔跑,而郭子儀之妻南陽夫人奶媽的兒子違犯了禁令,都虞候用棍子打死了他。
郭子儀的幾個兒子向他哭泣訴冤,郭子儀責罵趕走了他們。
第二天,郭子儀向自己的屬官說起這件事,因而歎息說:“我郭子儀的幾個兒子都是奴才。
他們不贊賞父親都虞候的行為,反而痛惜自己母親奶媽的兒子,不是奴才是什麼呢!” 戊申(768) 唐代宗大曆三年 春正月,唐代宗駕幸章敬寺,剃度和尚、尼姑一千人出家。
三月初一,發生日食。
夏四月,劍南西川節度使崔旰入朝,唐代宗又派他返回鎮所。
崔旰入朝後,命他的弟弟崔寬擔任留後,泸州刺史楊子琳率領精銳騎兵數千人乘虛突襲殺入成都。
朝廷得知此事後,加授崔旰為工部尚書,并賜名叫崔甯,派他返回鎮所。
崔寬與楊子琳交戰,多次戰敗,這時崔甯的小妾任氏拿出家财招募到數千名士兵,率領他們打敗了楊子琳,楊子琳逃跑。
唐代宗派人到衡山征召李泌入朝。
泌既至,複賜金紫,為之作書院于蓬萊殿側,上時過之,除拜方鎮、給、舍以上、軍國大事,皆與之議。
欲以泌為相,泌固辭。
追谥齊王倓為承天皇帝。
上與李泌語及齊王倓,欲厚加褒贈,泌請用岐、薛故事贈太子。
上泣曰:“吾弟首建靈武之議,成中興之業,岐、薛豈有此功乎!竭誠忠孝,乃為讒人所害。
向使尚存,朕必以為太弟。
今當崇以帝号,成吾夙志。
”乃追谥倓曰承天皇帝。
六月,幽州将朱希彩殺其節度使李懷仙,诏以希彩知留後。
幽州兵馬使朱希彩及經略副使朱泚及弟滔共殺節度使李懷仙,希彩自稱留後。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遣将讨希彩,不克,朝廷不得已宥之。
以王缙領盧龍節度使,希彩知留後。
缙至幽州,希彩盛兵以逆之。
缙晏然而行,希彩迎谒甚恭。
缙度終不可制,勞軍而還。
秋七月,遣右散騎常侍蕭昕使回纥。
回纥可敦死,以昕為吊祭使。
回纥庭诘昕曰:“我于唐有大功,唐奈何失信,市我馬,不時歸其直?”昕曰:“回纥之功,唐已報之矣。
仆固懷恩之叛,回纥助之,與吐蕃連兵入寇,逼我郊畿。
及懷恩死,吐蕃走,然後回纥懼而請和,我 李泌到達後,唐代宗又賜給他金魚袋與紫衣,并為他在蓬萊殿旁邊修建了書院,唐代宗經常去書院問候李泌,對于藩鎮節度使、給事中、中書舍人以上官吏的任命以及其他的軍國大事,唐代宗都要與李泌一同商議。
唐代宗想要任命李泌為宰相,李泌堅持推辭不接受。
唐代宗追贈齊王李倓谥号為承天皇帝。
唐代宗與李泌談起齊王李倓,想要給予他隆重的追贈,以此來表彰他,李泌請求按照岐王李範和薛王李業的先例,追贈他為太子。
唐代宗哭泣着說:“我的弟弟首次提出讓先帝北上靈武的建議,因此成就了中興朝廷的大業,岐王李範與薛王李業哪有這樣的功勞!隻是因為他盡忠盡孝,所以才遭到小人的谮毀陷害。
假如他還活着,朕一定要立他為皇太弟。
現在應該給他追贈帝号,以實現我的夙願。
”于是唐代宗就下制追贈李倓谥号為承天皇帝。
六月,幽州鎮将朱希彩殺掉了他們的節度使李懷仙,唐代宗下诏任命朱希彩知留後事。
幽州兵馬使朱希彩、經略副使朱泚與他的弟弟朱滔合謀殺死了節度使李懷仙,朱希彩自稱為留後。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派遣将領率兵讨伐朱希彩,沒有獲勝,朝廷迫不得已,隻好寬恕了朱希彩。
唐代宗任命王缙兼任盧龍節度使,任命朱希彩知留後事。
王缙到達幽州,朱希彩帶領全副武裝的士兵來迎接他。
王缙神态輕松地行進,朱希彩十分恭敬地迎接拜見他。
王缙覺得最終無法節制朱希彩,便慰勞軍隊後返回。
秋七月,唐代宗派遣右散騎常侍蕭昕出使回纥。
回纥可敦去世,唐代宗任命右散騎常侍蕭昕為吊祭使。
回纥可汗當庭責問蕭昕說:“我們回纥為唐朝立了大功,唐朝為什麼不講信用,買了我們的馬,卻不及時付馬錢?”蕭昕說:“對于你們回纥的功勞,我們唐朝已經報答了。
仆固懷恩反叛時,你們回纥幫助他,又與吐蕃聯合兵力入侵,進逼我們京畿地區。
等到仆固懷恩死後,吐蕃軍隊逃走,這時你們回纥因懼怕而求和,我們 唐不忘前功,加惠而縱之。
不然,匹馬不歸矣。
乃回纥負約,豈唐失信耶!”回纥慚,厚禮之。
内出盂蘭盆賜章敬寺。
内出盂蘭盆賜章敬寺。
設七廟神座,書尊号于幡上,百官迎谒于光順門。
自是歲以為常。
八月,吐蕃寇靈武。
以王缙領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卒,以王缙代之。
兵馬使王無縱等恃功驕蹇,以缙書生,易之,多違約束。
缙悉擒斬之,諸将悍戾者殆盡,軍府始安。
九月,鳳翔都将李晟屠吐蕃定秦堡,吐蕃遁還。
鳳翔節度使李抱玉使其将李晟将兵五千擊吐蕃,晟曰:“以力則五千不足用,以謀則太多。
”乃将千人兼行出大震關,屠吐蕃定秦堡,焚其積聚而還。
吐蕃聞之,釋靈州之圍而去。
冬十二月,以馬璘為泾原節度使。
元載以吐蕃連歲入寇,馬璘以四鎮兵屯邠甯,力不能拒,而郭子儀以朔方重兵鎮河中,深居腹中無事之地,乃與子儀及諸将議,徙璘鎮泾州,而使子儀以朔方兵鎮邠州,曰:“若以邊土荒殘,軍費不給,則以内地租稅、金帛以助之。
”諸将皆以為然。
徙璘為泾原節度使。
璘先往城泾州,以都虞候段秀實知邠州留後。
初,四鎮、北庭兵久羁旅,數遷徙,勞弊怨诽。
兵馬使王童之謀作亂,期以辛酉旦警嚴而發。
前夕,有告之者,秀 唐朝念及以前的功勞,寬容地放你們回去。
不然的話,你們一個人也逃不回去。
這是你們回纥違背了盟約,怎麼能說是唐朝失信呢!”回纥可汗聽後感到很慚愧,于是對蕭昕厚加禮待。
唐代宗從宮中拿出盂蘭盆賜給章敬寺。
唐代宗從宮中拿出盂蘭盆賜給章敬寺。
唐代宗設置七廟神主牌位,把他們的尊号寫在幡上,讓大臣們在光順門迎拜。
從此每年都舉行這樣的禮儀。
八月,吐蕃軍隊入侵靈武。
唐代宗任命王缙兼任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去世,唐代宗任命王缙替代他的職務。
河東兵馬使王無縱等人依仗有功,驕橫傲慢,認為王缙是一介書生,看不起他,多次違犯命令。
王缙把他們全都擒獲斬殺,兇悍殘暴的将領幾乎沒有了,軍府因此獲得安定。
九月,鳳翔都将李晟摧毀了吐蕃的定秦堡,吐蕃軍隊逃走。
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派遣部将李晟率兵五千去攻打吐蕃,李晟說:“如果要靠兵力取勝,五千人是不夠用的,如果依靠智謀,五千人又太多了。
”于是率領一千人倍道兼程出大震關,摧毀了吐蕃的定秦堡,焚燒了吐蓄軍隊屯積的軍用物資,然後返回。
吐蕃軍隊得知後,解除了對靈州的包圍而退走。
冬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馬璘為泾原節度使。
元載認為吐蕃軍隊連年入侵邊境,馬璘率領四鎮軍隊駐守在邠甯,其兵力無法抵禦吐蕃,而郭子儀率領朔方重兵鎮守河中,深居于沒有戰事的内地,因此與郭子儀及諸将商議,讓馬璘移鎮泾州,而讓郭子儀率領朔方兵鎮守邠州,元載說:“如果因為邊地荒蕪殘破,軍費不足,就用内地的租稅和金帛資助。
”朔方諸将都認為可行。
于是唐代宗改任馬璘為泾原節度使。
馬璘先去修築泾州城,命都虞候段秀實知邠州留後。
當初,四鎮、北庭兵長期客居他鄉,多次遷移駐地,因辛勞疲困而怨言四起。
兵馬使王童之圖謀作亂,決定在辛酉日的早晨擊鼓報曉時發難。
前一天晚上,有人把此事告訴了段秀實,段秀 實陽召掌漏者,怒之,以其失節,令每更來白,辄延之數刻,遂四更而曙,童之不果發。
告者又雲:“今夕欲焚馬坊草,因救火作亂。
”中夕,火果發,秀實命軍中行者皆止,坐者勿起,各整部伍,嚴守要害。
童之白請救火,不許。
及旦,捕童之及其黨八人,皆斬之。
下令曰:“後徙者族,流言者刑!”遂徙于泾。
己酉(769) 四年 春正月,郭子儀入朝。
子儀入朝,魚朝恩邀之遊章敬寺。
元載恐其相結,密使告子儀,曰:“朝恩謀不利于公。
”子儀不聽。
将士請衷甲以從者三百人。
子儀曰:“我,國之大臣,彼無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來,汝曹欲何為!”乃從家僮數人而往。
朝恩驚問其故,子儀以所聞告,且曰:“恐煩公經營耳。
”朝恩撫膺流涕曰:“非公長者,能無疑乎!” 夏五月,以仆固懷恩女嫁回纥。
初,仆固懷恩死,上憐其有功,置其女宮中,養以為女。
回纥請以為可敦,五月,冊以為崇徽公主,遣兵部侍郎李涵送之,涵奏祠部郎中董晉為判官。
至回纥,回纥言:“唐約我為市,馬既入,而歸我賄不足,我于使人乎取之。
”涵懼,不敢對。
晉曰:“吾非無馬而與爾為市,為爾賜不既多乎! 實假裝召見執掌更漏的士卒,對他發火,說他報時有誤,命令他每過一更就來報告一次,每更都故意拖延幾刻時間,于是到了四更時天已破曉,王童之未能發難作亂。
告發的人又說:“今天晚上王童之要焚燒馬坊的飼草,乘救火之機作亂。
”午夜時分,馬草果然起火,段秀實命令軍中行走的人都停止走動,坐着的人不準起來,各自整理隊伍,嚴加防守要害之地。
王童之向段秀實請求去救火,段秀實沒有同意。
等到天亮,段秀實逮捕了王童之以及同黨八人,将他們全部殺掉。
又下命令說:“遷移遲的士卒要滅族,散布謠言者要嚴刑處置!”于是把軍隊遷移到泾州。
己酉(769) 唐代宗大曆四年 春正月,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入朝後,魚朝恩邀請他遊覽章敬寺。
元載恐怕他們交結,就暗中派人告訴郭子儀說:“魚朝恩要謀害你。
”郭子儀不聽。
有三百名将士請求在衣服裡穿上铠甲随從護衛郭子儀。
郭子儀說:“我是國家的大臣,魚朝恩沒有天子的命令,哪裡敢謀害我!如果他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而來,你們這樣做是想幹什麼呢!”于是郭子儀帶領幾名家仆前往。
魚朝恩吃驚地詢問他如此簡樸的原因,郭子儀就把所聽到的事情告訴了他,并說:“帶的随從多了恐怕煩擾你接待。
”魚朝恩聽後撫胸流淚說:“如果不是您這樣的寬厚長者,能不懷疑我嗎!” 夏五月,唐代宗把仆固懷恩的女兒嫁給回纥可汗為妻。
當初,仆固懷恩死後,唐代宗因為憐惜他有功勞,就把他的女兒安置在宮中,收為養女。
回纥可汗請求讓此女做他的可敦,五月,唐代宗冊封她為崇徽公主,派兵部侍郎李涵護送,李涵上奏請求讓祠部郎中董晉來擔任判官。
到了回纥牙帳後,回纥可汗說:“你們唐朝約請我們做買賣,我們的馬已經交給你們了,而你們付給我們的錢卻不夠數,我要向你們這些使者索取。
”李涵聽後懼怕,不敢回答。
董晉說:“我們唐朝并不是沒有馬,而要與你們做買賣馬匹的生意,唐朝賞賜給你們的東西還少嗎! 爾之馬歲至,吾數皮而歸資。
邊吏請緻诘也,天子念爾有勞,故下诏禁侵犯。
諸戎畏我大國之爾與也,莫敢校焉。
爾之父子甯而畜馬蕃者,非我誰使之!”于是其衆皆環晉拜。
既又相帥南面序拜,皆舉兩手曰:“不敢有意大國。
” 六月,郭子儀徙鎮邠州。
子儀遷邠州,其精兵皆自随,餘兵使裨将将之,分守河中、朔方。
軍士久家河中,頗不樂徙,往往自邠逃歸。
行軍司馬嚴郢領留府,悉捕得,誅其渠帥,衆心乃定。
冬十月,杜鴻漸卒。
鴻漸病甚,令僧削發,遺令為塔以葬。
以裴冕同平章事,十二月,卒。
元載以冕老病易制,故舉以為相。
受命之際,蹈舞仆地。
未幾而卒。
庚戌(770) 五年 春三月,魚朝恩伏誅。
朝恩專典禁兵,勢傾朝野,陵侮宰相。
每奏事,以必允為期,朝廷政事有不豫者,辄怒曰:“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上聞之,不怿。
元載乘間奏朝恩專恣不軌,請除之,上令載為方略。
你們每年送來的馬,我們僅數一下馬皮就付給你們馬錢。
邊地官吏請求天子責問你們,天子因為顧念你們有功,所以下诏禁止他們侵犯你們。
諸戎人因為畏懼我大唐國與你們回纥友好,所以都不敢與你們較量。
你們可汗父子能獲得安甯,牲畜馬匹繁衍,不是我們大唐,誰能使你們這樣呢!”于是回纥可汗的部衆都圍着董晉禮拜。
然後又一起列隊向南面而拜,都舉起雙手說:“我們不敢對你們大唐國另有企圖。
” 六月,郭子儀率領朔方兵遷往邠州。
郭子儀率兵遷往邠州,精銳部隊都跟随他前往,留下的部隊命副将率領,分别鎮守河中、朔方。
士卒們因為長期駐守河中,都不樂意遷移,常常有從邠州逃回河中的。
行軍司馬嚴郢兼領河中留守軍府事務,把逃回來的士卒全部抓獲,誅殺了他們中間的首領,軍心才得以安定。
冬十月,杜鴻漸去世。
杜鴻漸病重時,命令僧人為他剃去頭發,留下遺言讓為自己修造佛塔埋葬。
唐代宗任命裴冕為同平章事,十二月,裴冕去世。
元載認為裴冕年老多病,容易控制,所以元載薦舉他任宰相。
裴冕在接到任命時,高興地向唐代宗行蹈舞禮而摔倒在地上。
不久去世。
庚戌(770) 唐代宗大曆五年 春三月,魚朝恩伏罪被誅殺。
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左監門衛大将軍兼神策軍使、内侍監魚朝恩專門掌管禁軍,權勢傾倒朝野,侮辱宰相。
每當上奏政事時,魚朝恩都認為唐代宗一定會答應,對于自己沒有參預的朝政大事,魚朝恩總是發怒說:“天下大事怎能不經過我而決定呢!”唐代宗聽到這些話後,心中非常不高興。
元載乘機上奏說魚朝恩獨斷專行,圖謀不軌,請求唐代宗除掉他,唐代宗命令元載進行籌劃。
朝恩入殿,常使射生将周皓将百人自衛,又使陝州節度使皇甫溫握兵于外以為援,載皆以重賂結之。
徙溫為鳳翔節度使,外重其權,實内溫以自助也。
載又請割興平、武功、天興、扶風隸神策軍,朝恩喜于得地,殊不以載為虞。
皇甫溫至京師,元載留之,因與溫、皓密謀誅朝恩。
既定計,白上,上曰:“善圖之,勿反受禍!” 上以寒食宴貴近于禁中,載守中書省。
宴罷,朝恩将出,上責其異圖,皓與左右缢殺之。
以屍還其家,賜錢以葬。
赦京城系囚,且曰:“北軍将士,皆朕爪牙,勿有憂懼。
” 罷度支、轉運、常平、鹽鐵等使,委宰相領之。
以楊绾為國子祭酒,徐浩為吏部侍郎。
元載既誅魚朝恩,上寵任益厚,載遂志氣驕溢,自謂有文武才略,弄權舞智,政以賄成。
吏部侍郎楊绾,典選平允,性介直,不附載。
嶺南節度使徐浩貪佞,傾南方珍貨以賂載,載以绾為國子祭酒,引浩代之。
載有丈人來,從載求官,但贈河北一書而遣之。
丈人不悅,行至幽州,私發書視之,無一言,惟署名而已。
丈人不得已,試谒判官,聞有載書,大驚,立白節度使,遣大校以箱受書,館之上舍,贈絹千匹。
其威權動人如此。
秋七月,京畿饑。
鬥米千錢。
魚朝恩每次入殿,總是讓射生将周皓率領一百人保衛自己,又派陝州節度使皇甫溫手握重兵作為外援,元載都用重金交結收買了他們。
元載又改任皇甫溫為鳳翔節度使,表面上加強了魚朝恩的權力,實際是買通了皇甫溫而協助自己。
元載又請求割讓興平、武功、天興、扶風隸屬于神策軍管轄,魚朝恩因此高興擴大了地盤,對元載絲毫不加戒備。
皇甫溫到京師,元載把他留下,因此元載與皇甫溫、周皓密謀誅殺魚朝恩。
計策定下來後,元載報告了唐代宗,唐代宗說:“希望考慮周密,不要反受其禍!” 唐代宗在寒食節這一天于禁中宴請親近大臣,元載留守中書省。
宴席散後,魚朝恩将要出宮,唐代宗責備他有反叛的圖謀,于是周皓與左右的人勒死了他。
然後把魚朝恩的屍體送回家,賜給錢物供埋葬之用。
唐代宗赦免了關押在京城的囚犯,并說:“北軍的将士們都是朕的親信,請不要憂愁恐懼。
” 唐代宗罷免了度支、轉運、常平、鹽鐵等使,委任宰相兼領。
元載任命楊绾為國子祭酒,徐浩為吏部侍郎。
元載定計誅殺魚朝恩後,唐代宗對他更加親信和重用,元載于是志氣驕傲,自認為自己文武兼備,玩弄權術,運用詭計,依靠收受賄賂而處理朝政大事。
吏部侍郎楊绾主持官吏的選舉公平允當,生性耿直,不依附元載。
而嶺南節度使徐浩貪婪奸猾,竭盡南方的珍寶财物用來賄賂元載,因此元載改任楊绾為國子祭酒,而引用徐浩取代他任吏部侍郎。
元載有一位長輩來到京城,向元載謀求官職,元載隻是寫了一封信讓他去河北地區求官。
這位長輩很不高興,走到幽州時,就私下拆開書信偷看,見信中沒有寫一句話,隻有元載的署名而已。
這位長輩迫不得已,試着去拜見節度判官,節度判官聽說有元載的書信,大為吃驚,馬上報告了節度使,節度使于是派遣大校用箱子接受元載的書信,并把這位長輩安排在上等館舍居住,贈給他一千匹絹。
元載的權威就是這麼大。
秋七月,京畿地區發生饑荒。
每鬥米值一千錢。
以李泌為江西觀察判官。
上悉知元載所為,以其任政日久,欲全始終,因獨見,深戒之,載猶不悛,上由是稍惡之。
載以李泌有寵于上,忌之,會江西觀察使魏少遊求參佐,上謂泌曰:“元載不容卿,朕今匿卿于魏少遊所,俟朕決意除載,當有信報,卿可束裝來。
”乃以泌為江西判官,且屬少遊使善待之。
辛亥(771) 六年 春二月,诏李抱玉專備隴坻。
河西、隴右、山南副元帥李抱玉上言:“凡所掌之兵,當自訓練。
今自河、隴達于扶、文,綿亘二千餘裡,撫禦至難。
若吐蕃兩道俱下,臣保固汧、隴則不救梁、岷,進兵扶、文則寇逼關輔,首尾不贍,進退無從。
願更擇能臣,委以山南,使臣得專備隴坻。
”诏從之。
嶺南蠻酋梁崇牽作亂,讨平之。
蠻酋梁崇牽據容州,與西原蠻連兵,攻陷城邑。
容州經略使王翃以私财募兵,不數月,斬賊帥歐陽珪,馳詣廣州,見節度使李勉,請兵以複容州。
勉以為難,翃曰:“然則但乞移牒諸州,揚言出兵,冀藉聲勢,亦可成功。
”勉從之。
翃乃募得三千餘人,破賊數萬,拔容州,擒崇牽。
三月,河北旱。
米鬥千錢。
秋八月,以李栖筠為禦史大夫。
唐代宗任命李泌為江西觀察判官。
唐代宗對元載的所作所為全都知悉,隻是認為他任宰相時間長久,想要保全他,使他能夠善始善終,因此唐代宗單獨召見元載,深深地告誡他,但元載仍然不改,唐代宗因此逐漸憎恨他。
元載因為李泌受到唐代宗寵信,所以忌恨他,适逢江西觀察使魏少遊向朝廷請求任命幕僚官屬,唐代宗對李泌說:“元載容不下你,朕現在把你暫時藏在魏少遊那裡,等到朕下決心除掉元載後,就寫信告訴你,到那時你就可以收拾行裝前來。
”于是唐代宗任命李泌為江西觀察判官,并囑托魏少遊好好對待李泌。
辛亥(771) 唐代宗大曆六年 春二月,唐代宗下诏李抱玉專門守備隴坻。
河西、隴右、山南副元帥李抱玉上言說:“凡是所管轄的軍隊,都應當自己加以訓練。
現在從河州、隴州到扶州、文州,綿延二千多裡,防禦十分困難。
吐蕃軍隊如果從岷州和隴州兩路同時進犯,我保衛汧州、隴州,就不能救援梁州、岷州,如果進兵扶州、文州,那麼敵人就會逼近關輔地區,首尾不能相顧,進退無所适從。
希望陛下另行挑選一名能幹的大臣,把山南的防務委任給他,使我能夠專心守備隴坻。
”唐代宗下诏同意他的建議。
嶺南蠻人酋長梁崇牽起兵作亂,被官軍讨伐平定。
蠻人酋長梁崇牽占據了容州,與西原蠻聯合兵力,攻占其他城邑。
容州經略
”藥葛羅曰:“懷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駕,令公亦捐館,中國無主,我是以來。
今皆不然。
懷恩又為天所殺,我曹豈肯與令公戰乎!”子儀因說之曰:“吐蕃無道,所掠之财不可勝載,馬牛雜畜,長數百裡,此天以賜汝也。
全師而繼好,破敵以取富,為汝之計,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藥葛羅曰:“吾為懷恩所誤,負公誠深,今請為公盡力以謝過。
然懷恩之子,可敦兄弟也,願勿殺之。
”子儀許之。
回纥觀者為兩翼,稍前,子儀麾下亦進,子儀揮手卻之,因取酒與其酋長共飲。
藥葛羅使子儀先執酒為誓,子儀酹地曰:“大唐天子萬歲!回纥可汗亦萬歲!兩國将相亦萬歲!有負約者,身隕陳前,家族滅絕。
”杯至藥葛羅,亦酹地曰:“如令公誓!”于是諸酋長大喜曰:“軍中巫言,此行安 郭子儀說:“現在如果交戰,我們父子倆都會戰死,而國家正處于危難之中,我前去用真誠勸說他們,或許有幸他們能聽從我的話,就是國家的福氣!如果他們不聽從我的話,雖身死而家可以保全。
”于是用馬鞭抽打郭晞的手說:“走開!”然後與幾名騎兵出城,讓人傳遞呼喊說:“郭令公來了!”回纥軍隊聽到後,大為吃驚。
回纥統帥藥葛羅手執弓箭,搭上箭頭,立在軍陣前。
郭子儀卸掉甲胄,放下長槍,騎馬而前,回纥諸酋長相互看了看說:“真是郭子儀!”于是都下馬圍着郭子儀禮拜。
郭子儀也下馬,上前握住藥葛羅的手,責備他說:“你們回纥為我們唐朝立了大功,唐朝對你們的報答也不薄,不知你們為何要違背盟約,深入我們的國境,放棄前功,新結怨仇,背負恩德而幫助叛臣呢!何況仆固懷恩背叛君主,抛棄母親,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呢!現在我挺身前來,聽憑你們殺掉我,如果那樣,我的部下将士必然要拼死與你們作戰。
”藥葛羅說:“仆固懷恩欺騙我,說大唐皇帝已經駕崩,郭令公您也已去世,中國沒有君主,所以我才率兵而來。
而現在完全不是那樣。
仆固懷恩又被上天所殺,我們怎麼會與您交戰呢!”郭子儀趁機勸告回纥說:“吐蕃殘暴無道,掠奪的财物車都載不完,馬牛和其他牲畜前後長達數百裡,這真是上天賜給你們的财物。
保全自己的軍隊而能夠與唐朝重新和好,打敗敵人又能夠獲得财物,為你們回纥着想,還有比這更有利的事嗎!機不可失啊!”藥葛羅說:“我上了仆固懷恩的當,辜負了您的情義,現在請求為您盡力以謝罪。
但是仆固懷恩的兒子是我們可敦的兄弟,希望不要殺死他。
”郭子儀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旁邊觀看的回纥軍隊形成兩翼,稍稍向前,郭子儀部下的人也向前進,郭子儀揮手讓他們退下去,于是取來酒與回纥酋長共飲。
藥葛羅讓郭子儀先拿起酒杯盟誓,于是郭子儀把酒灑在地上發誓說:“大唐天子萬歲!回纥可汗也萬歲!兩國将相也萬歲!誰要違背盟約,就讓他身死陣前,家族滅絕。
”酒杯傳到藥葛羅手中,他也把酒灑到地上說:“我的誓言與郭令公一樣!”于是回纥諸酋長高興地說:“出發時,軍中的巫師說,這次行動平安 穩,不與唐戰,見一大人而還,今果然矣。
”遂與定約而還。
吐蕃聞之夜遁。
回纥遣其酋長入見天子。
藥葛羅帥衆追吐蕃,子儀使白元光帥精騎與之俱,戰于靈台西原,大破吐蕃,殺獲萬計。
诏罷親征,京城解嚴。
初,肅宗以陝西節度使郭英乂領神策軍,使魚朝恩監之。
英乂入為仆射,朝恩專将之。
及上幸陝,朝恩舉在陝兵與神策軍迎扈,悉号神策軍,天子幸其營。
及京師平,朝恩遂以軍歸禁中,自将之,然尚未得與北軍齒。
至是,從上屯苑中,其勢浸盛,分為左、右廂,居北軍之右矣。
子儀恐懷恩骁将逃入外夷,請招之。
上赦其罪,诏回纥送之。
懷恩之侄名臣自回纥以千餘騎來降。
黨項帥鄭庭、郝德等亦詣鳳翔降。
閏月,以路嗣恭為朔方節度使。
子儀以靈武初複,百姓凋弊,戎落未安,請以嗣恭鎮之。
嗣恭披荊棘,立軍府,威令大行。
郭子儀還河中。
子儀在河中,以軍食常乏,乃自耕百畝,将校以是為差,于是士卒皆不勸而耕,野無曠土,軍有餘糧。
漢州刺史崔旰殺西川節度使郭英乂。
無事,不會與唐朝軍隊交戰,見到一位大人物就會返回,現在果然如此。
”郭子儀就與回纥締結了盟約後而返回。
吐蕃得知此事後,連夜逃走。
回纥派遣他們的酋長入朝來觐見代宗。
藥葛羅率領部衆去追擊吐蕃軍隊,郭子儀派遣白元光率領精銳騎兵與回纥軍隊一道追擊,與吐蕃軍隊在靈台西原交戰,大敗吐蕃軍隊,殺死和俘獲了一萬人。
唐代宗下诏罷去親自率兵征讨,并解除京城的警戒。
當初,唐肅宗任命陝西節度使郭英乂統領神策軍,并派宦官魚朝恩為神策軍的監軍。
郭英乂入朝擔任仆射後,魚朝恩就單獨統領神策軍。
及唐代宗駕幸陝州,魚朝恩便率領在陝州的軍隊與神策軍去迎駕扈從,把這些部隊都稱為神策軍,唐代宗便到了神策軍的營中。
等到京師平定後,魚朝恩便率領神策軍回到禁中,由自己親自統領,但是還不能與北門六軍平起平坐。
這時,魚朝恩率領神策軍随從唐代宗駐紮在禁苑中,勢力逐漸強盛起來,分為左、右兩廂,其地位在北門六軍之上。
郭子儀恐怕仆固懷恩部下的勇将逃往外夷,就請求唐代宗招撫他們。
唐代宗因此赦免了他們的罪,并下诏命令回纥把他們送歸朝廷。
仆固懷恩的侄子仆固名臣帶領一千多名騎兵從回纥來向朝廷投降。
黨項統帥鄭庭、郝德等人也到鳳翔來向朝廷投降。
閏十月,唐代宗任命路嗣恭為朔方節度使。
郭子儀認為靈武剛剛收複,百姓貧困,戎人部落還不安定,就請求唐代宗讓路嗣恭出鎮靈武。
路嗣恭到任後,披荊斬棘,建立節度使軍府,威信樹立,号令大行。
郭子儀返回河中鎮。
郭子儀在河中鎮,因為經常缺乏軍糧,就親自耕田一百畝,部下的将校軍官按此标準耕種多少不等,因此士卒們都不用勉勵而自動耕種田地,于是田野沒有荒廢的土地,而軍中有剩餘的糧食。
漢州刺史崔旰殺害了西川節度使郭英乂。
初,嚴武奏将軍崔旰為漢州刺史,将兵擊吐蕃,連拔其數城,攘地數百裡,武作七寶輿迎旰入成都以寵之。
武卒,行軍司馬杜濟等共請郭英乂為節度使,旰與所部共請大将王崇俊為節度使。
會朝廷已除英乂。
英乂至,誣崇俊以罪而誅之。
召旰還成都,旰辭不至,英乂怒,自将兵攻之,大敗而還。
玄宗之離蜀也,以所居行宮為道觀,仍鑄金為真容。
英乂愛其竹樹茂美,奏為軍營,因徙去真容,自居之。
旰因此宣言英乂反而襲之。
英乂奔簡州,普州刺史韓澄殺英乂,送首于旰。
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楊子琳、劍州牙将李昌巎各舉兵讨旰,蜀中大亂。
流顧繇于錦州。
華原令顧繇上言,元載子伯和等招權受賄,坐流錦州。
丙午(766) 大曆元年 春正月,敕複補國子學生。
自安史之亂,國子監室堂頹壞,軍士多借居之。
祭酒蕭昕上言:“學校不可遂廢。
”故有是诏。
以戶部尚書劉晏、侍郎第五琦分理天下财賦。
二月,釋奠于園子監。
釋奠于國子監,命宰相帥常參官、魚朝恩帥六軍諸将往聽講,子弟皆服朱紫為諸生。
朝恩既貴顯,乃學講經為 當初,劍南節度使嚴武上奏朝廷,請求任命将軍崔旰為漢州刺史,率兵攻打吐蕃,接連攻下了吐蕃幾個城池,開拓了數百裡的土地,因此嚴武特地制造了七寶車把崔旰迎進成都,以表示對他的寵愛。
嚴武去世後,行軍司馬杜濟等人都奏請任命郭英乂為劍南節度使,而西山都知兵馬使崔旰與部下都奏請任命大将王崇俊為劍南節度使。
适逢朝廷已經任命了郭英乂為節度使。
郭英乂到達成都後,就誣陷說王崇俊有罪而殺了他。
郭英乂又召崔旰回成都,崔旰推托不來,郭英乂大為憤怒,親自率兵去攻打崔旰,被崔旰打得大敗而回。
唐玄宗離開蜀中後,把所居住的行宮改為道觀,還鑄造了唐玄宗的金像。
郭英乂因為喜愛道觀中的竹林茂盛幽美,就上奏改為軍營,于是遷走了唐玄宗的真像,自己住了進去。
崔旰因此宣稱說郭英乂謀反,并率兵攻打他。
郭英乂逃往簡州,普州刺史韓澄殺掉郭英乂,把他的首級送給崔旰。
于是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楊子琳、劍州牙将李昌巎都分别起兵讨伐崔旰,蜀中大亂。
顧繇被流放到錦州。
華原縣令顧繇上言說,元載的兒子元伯和等人攬權受賄,因此坐罪被流放到錦州。
丙午(766) 唐代宗大曆元年 春正月,唐代宗下敕重新補充國子監學生。
從安史之亂以後,國子監的廳堂房屋破壞嚴重,許多士卒都借居在裡面。
國子祭酒蕭昕上言說:“學校不應該因此而荒廢。
”所以唐代宗頒下了這一诏書。
唐代宗任命戶部尚書劉晏和戶部侍郎第五琦分别管理天下财賦。
二月,唐代宗在國子監行釋奠禮。
唐代宗在國子監行釋奠禮,命宰相率領常參官、魚朝恩率領禁軍六軍諸将去聽講儒家經典,他們的子弟都身穿紅紫色衣服作為學生。
魚朝恩既已地位顯貴,于是就學習講解經書和撰寫 文,僅能執筆辨章句,遽自謂才兼文武,莫敢與之抗。
貶顔真卿為峽州别駕。
元載專權,恐奏事官攻讦其私,乃請:“百官論事,皆先白宰相,然後奏聞。
”真卿上疏曰:“谏官、禦史,陛下之耳目。
今使論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
太宗著《司門式》雲:&lsquo其無門籍人,有急奏者,皆令門司與仗家引奏,無得關礙。
&rsquo所以防壅蔽也。
李林甫為相,深疾言者,下情不通,卒成幸蜀之禍。
陵夷至于今日,其所從來者漸矣。
夫人主大開不諱之路,群臣猶莫敢盡言,況今宰相大臣裁而抑之,則陛下所聞見者不過三數人耳。
天下之士從此鉗口結舌,陛下見無複言者,以為天下無事可論,是林甫複起于今日也!陛下傥不早寤,漸成孤立,後雖悔之,亦無及矣!”載以為诽謗,貶之。
以杜鴻漸為劍南東、西川副元帥。
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誠與崔旰戰于梓州,敗走,旌節皆為旰所奪。
鴻漸至蜀境,聞之而懼,使人先達意于旰,許以萬全。
旰卑辭重賂以迎之。
鴻漸至成都,見旰,接以溫恭,無一言責其幹紀。
又數薦之于朝,請以節制讓旰,以柏茂琳、楊子琳、李昌巎各為本州刺史。
上不得已,從之。
以旰為成都尹、西川節度行軍司馬。
以馬璘兼邠甯節度使。
文章,但隻會握筆标點章句,就立刻自稱自己是文武全才,沒有人敢于與他抗争。
唐代宗把顔真卿貶為峽州别駕。
元載專擅大權,因為害怕上奏論事的官吏揭露他的罪狀,就奏請說:“百官如果上奏論事,都要先告訴宰相,然後再由宰相上奏給陛下。
”刑部尚書顔真卿上疏說:“谏官和禦史就好似陛下的耳目。
現在讓上奏論事的官吏先告訴宰相,這是陛下自己掩蔽自己的耳目。
太宗皇帝所著的《司門式》說:&lsquo那些沒有出入宮門憑證的人,如果有急事要上奏,都命令掌管宮門的人和執掌儀仗宿衛的人引導上奏,不許阻擋。
&rsquo這是為了防止堵塞言路蒙蔽君主。
李林甫擔任宰相時,因為十分憤恨上奏論事的人,緻使皇上不能了解下面的情況,終于釀成了唐玄宗駕幸蜀中避難的禍患。
國勢衰落到了今天這種地步,是長期形成的。
即使君主大開進谏之路,群臣還不敢知無不言,何況當今的宰相還對他們加以壓制,那麼陛下所能聽到和看見的不過幾個人。
天下的士人從此閉口不言,陛下看到沒有人再進谏論事,就會認為天下無事可論,這就像是李林甫式的人物又出現在今天了!陛下如果不能及早醒悟,就會逐漸成為孤家寡人,以後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元載認為顔真卿是在惡意诽謗,就上奏唐代宗将他貶官。
唐代宗任命杜鴻漸為劍南東、西川副元帥。
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誠在梓州與崔旰交戰,張獻誠戰敗逃走,節度使的旌節都被崔旰奪取。
杜鴻漸到達蜀地後,聽說張獻誠被崔旰打敗,感到很害怕,就派人先向崔旰轉達意思,保證他的生命安全。
崔旰于是以謙辭重禮來迎接他。
杜鴻漸到達成都後,見到崔旰,以謙恭的态度接待他,沒有一句責備他觸犯法紀的話。
杜鴻漸又多次向朝廷推薦崔旰,請求把節度使的職務讓給崔旰,并讓柏茂琳、楊子琳、李昌巎分别擔任本州刺史。
唐代宗迫不得已,答應了杜鴻漸的請求。
于是唐代宗任命崔旰為成都尹、西川節度行軍司馬。
唐代宗任命馬璘兼任邠甯節度使。
以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兼領邠甯。
璘以段秀實為都虞候。
卒有能引弓重二百四十斤者,犯盜當死,璘欲生之,秀實曰:“将有愛憎而法不一,雖韓、彭不能為理。
”璘善其議,竟殺之。
璘處事或不中理,秀實争之。
璘或怒甚,秀實曰:“秀實罪若可殺,何以怒為!無罪殺人,恐涉非道。
”璘拂衣起,良久,置酒召秀實謝之。
自是事皆咨秀實而後行,聲稱甚美。
秋八月,以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命魚朝恩判國子監。
中書舍人常衮言:“成均之任,當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領之。
”不聽。
命宰相百官送上。
朝恩執《易》,升高坐,講“鼎折足”以譏宰相。
王缙怒,元載怡然。
朝恩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
” 冬十月,上生日,諸道節度使上壽。
上生日,諸道節度使獻金帛、器服、珍玩、駿馬為壽,共直缗錢二十四萬。
常衮上言:“節度使非能男耕女織,必取之于人。
斂怨求媚,不可長也。
請卻之。
”上不聽。
十一月,停什一稅法。
京兆用第五琦什一稅法,民多流亡,至是停之。
十二月,周智光殺陝州監軍張志斌。
唐代宗任命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兼任邠甯節度使。
馬璘任命段秀實為都虞候。
馬璘的部下有一名能拉動二百四十斤重弓的士卒,犯了盜竊罪應該處死,馬璘想要挽救他的生命,段秀實說:“将帥如果心有愛憎而執法不公平,即使是像韓信、彭越那樣的将帥也無法治理好軍隊。
”馬璘很贊賞段秀實的意見,最後還是殺了那名士卒。
馬璘處理事情如果不合理,段秀實就據理力争。
有時馬璘十分憤怒,段秀實說:“我段秀實如果有罪該死,你何必發怒呢!如果無罪而殺了我,恐怕人們說你不講道義。
”馬璘生氣地甩動衣袖而起,很久之後,又設置酒宴召來段秀實謝罪。
從此以後,大小事情馬璘都要先征求段秀實的意見,然後再施行,段秀實深受人們的稱贊。
秋八月,唐代宗命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唐代宗命魚朝恩判國子監事。
中書舍人常衮說:“任命國子監的官員,應該任用當代有名的儒生,不應該讓宦官兼任。
”唐代宗不聽從。
唐代宗命令宰相和百官送魚朝恩赴任。
魚朝恩手持《易經》,坐在高座上,講解《易經》中所說的“鼎折一足,其中的美食就會傾覆”,以此來諷刺宰相。
王缙聽後大為憤怒,而元載卻神情自然地微笑。
魚朝恩說:“對此事發怒的人是情緒的正常表現,而微笑的人卻居心叵測。
” 冬十月,唐代宗生日,各道節度使都為唐代宗祝壽。
唐代宗生日,諸道節度使進獻金帛、器物衣服、珍寶玩物和駿馬為唐代宗祝壽,所進獻的物品價值缗錢二十四萬。
常衮向唐代宗進言說:“這些節度使自己并不會耕田織布,這些财物一定是搜刮百姓的。
這種榨取人民錢财招緻怨恨而讨好陛下的行為,千萬不可助長。
請求把這些财物退回去。
”唐代宗沒有聽從常衮的勸告。
十一月,唐代宗下令停止征收十分之一的稅法。
京兆府采用第五琦所提出的征收十分之一的稅法,緻使許多百姓逃亡,這時唐代宗下令停止實行。
十二月,周智光殺死陝州監軍張志斌。
周智光還華州,益驕橫,召之不至,聚亡命數萬,縱其剽掠,擅留漕米二萬斛,藩鎮貢獻,往往殺其使者而奪之。
陝州監軍張志斌入奏事,智光館之,志斌責其部下不肅,智光怒,斬之。
诏加智光仆射,遣中使持告身授之。
智光慢罵曰:“智光有大功于天下,國家不與平章事而與仆射!且同、華地狹,不足展才。
”因曆數大臣過失,而曰:“此去長安百八十裡,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長安城。
”郭子儀屢請讨之,不許。
以陳少遊為宣歙觀察使。
少遊為吏強敏而好賄,善結權貴,以是得進。
除桂管觀察使,惡其道遠多瘴疠,宦官董秀掌樞密,少遊請歲獻五萬缗。
又納賄于元載子仲武,内外引薦,遂改宣歙。
丁未(767) 二年 春正月,诏郭子儀讨周智光,斬之。
子儀命大将渾瑊、李懷光軍于渭上。
華州牙将姚懷、李延俊殺智光,以其首來獻。
二月,郭子儀入朝。
上禮重子儀,常謂之大臣而不名。
其子暧尚昇平公主,嘗與争言,暧曰:“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公主恚,奔車奏之。
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慰谕令歸。
子儀聞之,囚 周智光回到華州後,更加驕橫,唐代宗召他入朝而不去,聚集亡命之徒數萬人,放縱他們大肆搶掠,又擅自截留漕運的糧米二萬斛,藩鎮向朝廷貢獻财物經過華州時,周智光經常殺掉使者而奪取财物。
陝州監軍張志斌入朝奏事,周智光把他留住在館舍,張志斌責備周智光說他的部下不守法紀,周智光十分憤怒,斬殺了張志斌。
唐代宗下诏加授周智光為仆射,并派宦官攜帶委任狀授給周智光。
周智光謾罵道:“我周智光對國家立有大功,而朝廷不授給我平章事,卻授給我仆射!何況同州與華州地方狹小,無法施展我的才能。
”因而曆數朝中大臣們的過失,并且說:“這裡距離長安城不過一百八十裡地,我周智光夜晚睡覺都不敢伸腳,恐怕踏破長安城。
”郭子儀多次請求讨伐周智光,唐代宗不同意。
唐代宗任命陳少遊為宣歙觀察使。
陳少遊為官精明強幹,又善于賄賂,擅長交結權貴大臣,因此得以進升。
已被除授為桂管觀察使,因為陳少遊厭惡道路遙遠,其地又流行瘴疠,當時宦官董秀掌管樞密事務,陳少遊就請求每年進獻給他五萬缗錢。
同時又向元載的兒子元仲武行賄,内外援引薦舉,于是唐代宗改授陳少遊為宣歙觀察使。
丁未(767) 唐代宗大曆二年 春正月,唐代宗下诏郭子儀率兵讨伐周智光,斬殺了他。
郭子儀命令大将渾瑊與李懷光率兵駐紮在渭水岸邊。
華州牙将姚懷和李延俊殺死周智光,并把他的首級獻給朝廷。
二月,郭子儀入朝。
唐代宗對郭子儀禮遇厚重,經常稱他為大臣,而不直呼其名。
郭子儀的兒子郭暧娶代宗之女昇平公主為妻,一次二人争吵,郭暧說:“你依仗着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屑于當天子!”公主十分憤恨,乘車飛奔入宮奏報。
唐代宗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事情,事實确實如此,如果他們想要做天子,天下難道會是你家所有的嗎!”安慰公主讓她回去。
郭子儀聽說此事後,囚禁了 暧,入待罪。
上曰:“鄙諺有之:&lsquo不癡不聾,不為家翁。
&rsquo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子儀歸,杖暧數十。
夏六月,杜鴻漸入朝。
秋七月,以崔旰為西川節度使。
杜鴻漸請入朝,廣為貢獻,因薦旰才堪寄任,上亦務姑息,乃留鴻漸複知政事,以旰為節度使。
旰厚斂以賂權貴,元載擢其兄弟,皆至大官。
魚朝恩作章敬寺。
魚朝恩以賜莊為章敬寺,以資太後冥福,窮壯極麗,奏毀曲江及華清宮館以給之。
衛州進士高郢上書曰:“先太後聖德,不必以一寺增輝;國家永圖,無甯以百姓為本。
舍人就寺,何福之為!且古之明王,積善以緻福,不費财以求福;修德以消禍,不勞人以禳禍。
今徇左右之過計,傷皇王之大猷,臣竊為陛下惜之!”不報。
始,上未甚重佛,元載、王缙、杜鴻漸皆好佛。
缙尤甚,不食葷血,鴻漸亦以使蜀無恙,飯千僧,二人造寺無窮。
上嘗問曰:“佛言報應,果有之耶?”載等對曰:“國家運祚靈長,非宿植福業,何以緻之!福業已定,雖時有小災,終不能為害。
所以安、史皆有子禍,懷恩出門病死,二虜不戰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豈得言無報應也!”上由是深信之,常于禁中飯僧百餘人,有寇至,則令僧講《仁王經》以禳之, 郭暧,然後自己入宮等待治罪。
唐代宗對郭子儀說:“民間有一句諺語說:&lsquo不癡不聾,當不了家長。
&rsquo兒女們閨房中的話,怎麼能相信呢!”郭子儀回來後,杖打了郭暧數十下。
夏六月,杜鴻漸入朝。
秋七月,唐代宗任命崔旰為西川節度使。
杜鴻漸請求入朝,向朝廷進獻了許多财物,并推薦說崔旰有才能,可以委以重任,唐代宗也一味姑息,于是就把杜鴻漸留在朝中,再次任命他為宰相,并任命崔旰為西川節度使。
崔旰橫征暴斂,用這些财物來賄賂朝中權貴,因此元載提拔崔旰的兄弟,都做到大官。
魚朝恩修建章敬寺。
魚朝恩把原先賜給他的莊園改為章敬寺,為章敬太後祈求冥福,因此把章敬寺修建得極為壯麗,并上奏拆毀曲江和華清宮館,用其材料來修建章敬寺。
衛州人進士高郢上書說:“先太後的美好德行,不必要為她修造一座寺院就增加光彩;國家要獲得長久治安,不如把百姓的利益作為根本。
舍棄百姓的利益而修建寺院,怎麼能得到幸福呢!再說古代的賢明君主,都是積善行以緻福,不耗費财力而求福;修養德行以消除災禍,不勞費人力以免除災禍。
現在陛下聽信左右人的錯誤意見,損害了帝王的宏大謀略,我私下為陛下感到痛惜!”高郢的上書沒有得到答複。
起初,唐代宗并不十分重視佛教,而宰相元載、王缙、杜鴻漸都信佛。
王缙尤其迷信佛教,不吃肉食,杜鴻漸也因為想要使蜀中安定,就施舍一千名僧人的飯食,二人還無止境地修建寺院。
唐代宗曾經問道:“佛教所講的因果報應,果真是那樣嗎?”元載等人回答說:“國家的命運長久,如果不是因為平素修植福業,怎麼能夠達到呢!福業已經确定,即使偶有小災,但最終也不能造成危害。
所以安祿山和史思明都被他們的兒子殺死,仆固懷恩剛出門就病死,回纥與吐蕃兩大敵人不戰而退,這些都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夠達到的,怎麼能說沒有因果報應呢!”唐代宗因此對佛教深信不疑,經常在宮中供養一百餘名僧人,如果有敵人來進攻,唐代宗就命令僧人宣講《仁王護國經》,以祈求免除戰禍, 寇去則厚加賞賜。
胡僧不空,官至卿監,爵為國公,出入禁闼,勢移權貴。
良田美利,多歸僧寺。
載等侍上,多談佛事,由是臣民承化,皆廢人事而奉佛,政刑日紊矣。
秋九月,吐蕃圍靈州。
冬十月,路嗣恭擊卻之。
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時盜發子儀父冢,捕之不獲。
人以魚明恩素惡子儀,疑其使之。
子儀入朝,朝廷憂其為變。
及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臣久将兵,不能禁暴,軍士多發人冢。
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
”朝廷乃安。
子儀禁無故軍中走馬,南陽夫人乳母之子犯禁,都虞候杖殺之。
諸子泣訴,子儀叱遣之。
明日,以事語僚佐而歎息曰:“子儀諸子皆奴材也。
不賞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乳母子,非奴材而何!” 戊申(768) 三年 春正月,上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
三月朔,日食。
夏四月,崔旰入朝,複使還鎮。
旰入朝,以弟寬為留後,楊子琳帥精騎數千乘虛突入成都。
朝廷聞之,加旰工部尚書,賜名甯,遣還鎮。
寬與楊子琳戰,數不利,甯妾任氏出家财募兵得數千人,帥以擊子琳,破走之。
征李泌于衡山。
等敵人退去後就對僧人大加賞賜。
胡僧不空,官做到卿監,爵位封為國公,可以随便出入宮中,權勢能左右權貴。
當時的肥沃田地和獲利豐厚的産業多歸佛教寺院所有。
元載等人侍奉唐代宗,大多談論有關佛教的事情,因此官吏和百姓受此影響,都廢棄人間的事業而去崇奉佛教,政事與刑法日益紊亂。
九月,吐蕃軍隊包圍了靈州。
冬十月,朔方節度使路嗣恭擊退吐蕃軍隊。
十二月,郭子儀入朝。
當時盜賊挖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官府搜捕,沒有抓獲盜賊。
人們因為魚朝恩素來憎恨郭子儀,懷疑是他指使人幹的。
郭子儀入朝,朝廷擔憂他因此而反叛。
及郭子儀見到唐代宗後,唐代宗談到這件事,郭子儀痛哭流涕地說:“我長期帶兵,因為不能禁止士卒的暴力行為,許多士卒挖掘了别人的墳墓。
如今發生了這件事,這是上天在譴責我,與人事無關。
”朝廷這才安定下來。
郭子儀曾經下令禁止無故在軍營中馳馬奔跑,而郭子儀之妻南陽夫人奶媽的兒子違犯了禁令,都虞候用棍子打死了他。
郭子儀的幾個兒子向他哭泣訴冤,郭子儀責罵趕走了他們。
第二天,郭子儀向自己的屬官說起這件事,因而歎息說:“我郭子儀的幾個兒子都是奴才。
他們不贊賞父親都虞候的行為,反而痛惜自己母親奶媽的兒子,不是奴才是什麼呢!” 戊申(768) 唐代宗大曆三年 春正月,唐代宗駕幸章敬寺,剃度和尚、尼姑一千人出家。
三月初一,發生日食。
夏四月,劍南西川節度使崔旰入朝,唐代宗又派他返回鎮所。
崔旰入朝後,命他的弟弟崔寬擔任留後,泸州刺史楊子琳率領精銳騎兵數千人乘虛突襲殺入成都。
朝廷得知此事後,加授崔旰為工部尚書,并賜名叫崔甯,派他返回鎮所。
崔寬與楊子琳交戰,多次戰敗,這時崔甯的小妾任氏拿出家财招募到數千名士兵,率領他們打敗了楊子琳,楊子琳逃跑。
唐代宗派人到衡山征召李泌入朝。
泌既至,複賜金紫,為之作書院于蓬萊殿側,上時過之,除拜方鎮、給、舍以上、軍國大事,皆與之議。
欲以泌為相,泌固辭。
追谥齊王倓為承天皇帝。
上與李泌語及齊王倓,欲厚加褒贈,泌請用岐、薛故事贈太子。
上泣曰:“吾弟首建靈武之議,成中興之業,岐、薛豈有此功乎!竭誠忠孝,乃為讒人所害。
向使尚存,朕必以為太弟。
今當崇以帝号,成吾夙志。
”乃追谥倓曰承天皇帝。
六月,幽州将朱希彩殺其節度使李懷仙,诏以希彩知留後。
幽州兵馬使朱希彩及經略副使朱泚及弟滔共殺節度使李懷仙,希彩自稱留後。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遣将讨希彩,不克,朝廷不得已宥之。
以王缙領盧龍節度使,希彩知留後。
缙至幽州,希彩盛兵以逆之。
缙晏然而行,希彩迎谒甚恭。
缙度終不可制,勞軍而還。
秋七月,遣右散騎常侍蕭昕使回纥。
回纥可敦死,以昕為吊祭使。
回纥庭诘昕曰:“我于唐有大功,唐奈何失信,市我馬,不時歸其直?”昕曰:“回纥之功,唐已報之矣。
仆固懷恩之叛,回纥助之,與吐蕃連兵入寇,逼我郊畿。
及懷恩死,吐蕃走,然後回纥懼而請和,我 李泌到達後,唐代宗又賜給他金魚袋與紫衣,并為他在蓬萊殿旁邊修建了書院,唐代宗經常去書院問候李泌,對于藩鎮節度使、給事中、中書舍人以上官吏的任命以及其他的軍國大事,唐代宗都要與李泌一同商議。
唐代宗想要任命李泌為宰相,李泌堅持推辭不接受。
唐代宗追贈齊王李倓谥号為承天皇帝。
唐代宗與李泌談起齊王李倓,想要給予他隆重的追贈,以此來表彰他,李泌請求按照岐王李範和薛王李業的先例,追贈他為太子。
唐代宗哭泣着說:“我的弟弟首次提出讓先帝北上靈武的建議,因此成就了中興朝廷的大業,岐王李範與薛王李業哪有這樣的功勞!隻是因為他盡忠盡孝,所以才遭到小人的谮毀陷害。
假如他還活着,朕一定要立他為皇太弟。
現在應該給他追贈帝号,以實現我的夙願。
”于是唐代宗就下制追贈李倓谥号為承天皇帝。
六月,幽州鎮将朱希彩殺掉了他們的節度使李懷仙,唐代宗下诏任命朱希彩知留後事。
幽州兵馬使朱希彩、經略副使朱泚與他的弟弟朱滔合謀殺死了節度使李懷仙,朱希彩自稱為留後。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派遣将領率兵讨伐朱希彩,沒有獲勝,朝廷迫不得已,隻好寬恕了朱希彩。
唐代宗任命王缙兼任盧龍節度使,任命朱希彩知留後事。
王缙到達幽州,朱希彩帶領全副武裝的士兵來迎接他。
王缙神态輕松地行進,朱希彩十分恭敬地迎接拜見他。
王缙覺得最終無法節制朱希彩,便慰勞軍隊後返回。
秋七月,唐代宗派遣右散騎常侍蕭昕出使回纥。
回纥可敦去世,唐代宗任命右散騎常侍蕭昕為吊祭使。
回纥可汗當庭責問蕭昕說:“我們回纥為唐朝立了大功,唐朝為什麼不講信用,買了我們的馬,卻不及時付馬錢?”蕭昕說:“對于你們回纥的功勞,我們唐朝已經報答了。
仆固懷恩反叛時,你們回纥幫助他,又與吐蕃聯合兵力入侵,進逼我們京畿地區。
等到仆固懷恩死後,吐蕃軍隊逃走,這時你們回纥因懼怕而求和,我們 唐不忘前功,加惠而縱之。
不然,匹馬不歸矣。
乃回纥負約,豈唐失信耶!”回纥慚,厚禮之。
内出盂蘭盆賜章敬寺。
内出盂蘭盆賜章敬寺。
設七廟神座,書尊号于幡上,百官迎谒于光順門。
自是歲以為常。
八月,吐蕃寇靈武。
以王缙領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卒,以王缙代之。
兵馬使王無縱等恃功驕蹇,以缙書生,易之,多違約束。
缙悉擒斬之,諸将悍戾者殆盡,軍府始安。
九月,鳳翔都将李晟屠吐蕃定秦堡,吐蕃遁還。
鳳翔節度使李抱玉使其将李晟将兵五千擊吐蕃,晟曰:“以力則五千不足用,以謀則太多。
”乃将千人兼行出大震關,屠吐蕃定秦堡,焚其積聚而還。
吐蕃聞之,釋靈州之圍而去。
冬十二月,以馬璘為泾原節度使。
元載以吐蕃連歲入寇,馬璘以四鎮兵屯邠甯,力不能拒,而郭子儀以朔方重兵鎮河中,深居腹中無事之地,乃與子儀及諸将議,徙璘鎮泾州,而使子儀以朔方兵鎮邠州,曰:“若以邊土荒殘,軍費不給,則以内地租稅、金帛以助之。
”諸将皆以為然。
徙璘為泾原節度使。
璘先往城泾州,以都虞候段秀實知邠州留後。
初,四鎮、北庭兵久羁旅,數遷徙,勞弊怨诽。
兵馬使王童之謀作亂,期以辛酉旦警嚴而發。
前夕,有告之者,秀 唐朝念及以前的功勞,寬容地放你們回去。
不然的話,你們一個人也逃不回去。
這是你們回纥違背了盟約,怎麼能說是唐朝失信呢!”回纥可汗聽後感到很慚愧,于是對蕭昕厚加禮待。
唐代宗從宮中拿出盂蘭盆賜給章敬寺。
唐代宗從宮中拿出盂蘭盆賜給章敬寺。
唐代宗設置七廟神主牌位,把他們的尊号寫在幡上,讓大臣們在光順門迎拜。
從此每年都舉行這樣的禮儀。
八月,吐蕃軍隊入侵靈武。
唐代宗任命王缙兼任河東節度使。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去世,唐代宗任命王缙替代他的職務。
河東兵馬使王無縱等人依仗有功,驕橫傲慢,認為王缙是一介書生,看不起他,多次違犯命令。
王缙把他們全都擒獲斬殺,兇悍殘暴的将領幾乎沒有了,軍府因此獲得安定。
九月,鳳翔都将李晟摧毀了吐蕃的定秦堡,吐蕃軍隊逃走。
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派遣部将李晟率兵五千去攻打吐蕃,李晟說:“如果要靠兵力取勝,五千人是不夠用的,如果依靠智謀,五千人又太多了。
”于是率領一千人倍道兼程出大震關,摧毀了吐蕃的定秦堡,焚燒了吐蓄軍隊屯積的軍用物資,然後返回。
吐蕃軍隊得知後,解除了對靈州的包圍而退走。
冬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馬璘為泾原節度使。
元載認為吐蕃軍隊連年入侵邊境,馬璘率領四鎮軍隊駐守在邠甯,其兵力無法抵禦吐蕃,而郭子儀率領朔方重兵鎮守河中,深居于沒有戰事的内地,因此與郭子儀及諸将商議,讓馬璘移鎮泾州,而讓郭子儀率領朔方兵鎮守邠州,元載說:“如果因為邊地荒蕪殘破,軍費不足,就用内地的租稅和金帛資助。
”朔方諸将都認為可行。
于是唐代宗改任馬璘為泾原節度使。
馬璘先去修築泾州城,命都虞候段秀實知邠州留後。
當初,四鎮、北庭兵長期客居他鄉,多次遷移駐地,因辛勞疲困而怨言四起。
兵馬使王童之圖謀作亂,決定在辛酉日的早晨擊鼓報曉時發難。
前一天晚上,有人把此事告訴了段秀實,段秀 實陽召掌漏者,怒之,以其失節,令每更來白,辄延之數刻,遂四更而曙,童之不果發。
告者又雲:“今夕欲焚馬坊草,因救火作亂。
”中夕,火果發,秀實命軍中行者皆止,坐者勿起,各整部伍,嚴守要害。
童之白請救火,不許。
及旦,捕童之及其黨八人,皆斬之。
下令曰:“後徙者族,流言者刑!”遂徙于泾。
己酉(769) 四年 春正月,郭子儀入朝。
子儀入朝,魚朝恩邀之遊章敬寺。
元載恐其相結,密使告子儀,曰:“朝恩謀不利于公。
”子儀不聽。
将士請衷甲以從者三百人。
子儀曰:“我,國之大臣,彼無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來,汝曹欲何為!”乃從家僮數人而往。
朝恩驚問其故,子儀以所聞告,且曰:“恐煩公經營耳。
”朝恩撫膺流涕曰:“非公長者,能無疑乎!” 夏五月,以仆固懷恩女嫁回纥。
初,仆固懷恩死,上憐其有功,置其女宮中,養以為女。
回纥請以為可敦,五月,冊以為崇徽公主,遣兵部侍郎李涵送之,涵奏祠部郎中董晉為判官。
至回纥,回纥言:“唐約我為市,馬既入,而歸我賄不足,我于使人乎取之。
”涵懼,不敢對。
晉曰:“吾非無馬而與爾為市,為爾賜不既多乎! 實假裝召見執掌更漏的士卒,對他發火,說他報時有誤,命令他每過一更就來報告一次,每更都故意拖延幾刻時間,于是到了四更時天已破曉,王童之未能發難作亂。
告發的人又說:“今天晚上王童之要焚燒馬坊的飼草,乘救火之機作亂。
”午夜時分,馬草果然起火,段秀實命令軍中行走的人都停止走動,坐着的人不準起來,各自整理隊伍,嚴加防守要害之地。
王童之向段秀實請求去救火,段秀實沒有同意。
等到天亮,段秀實逮捕了王童之以及同黨八人,将他們全部殺掉。
又下命令說:“遷移遲的士卒要滅族,散布謠言者要嚴刑處置!”于是把軍隊遷移到泾州。
己酉(769) 唐代宗大曆四年 春正月,郭子儀入朝。
郭子儀入朝後,魚朝恩邀請他遊覽章敬寺。
元載恐怕他們交結,就暗中派人告訴郭子儀說:“魚朝恩要謀害你。
”郭子儀不聽。
有三百名将士請求在衣服裡穿上铠甲随從護衛郭子儀。
郭子儀說:“我是國家的大臣,魚朝恩沒有天子的命令,哪裡敢謀害我!如果他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而來,你們這樣做是想幹什麼呢!”于是郭子儀帶領幾名家仆前往。
魚朝恩吃驚地詢問他如此簡樸的原因,郭子儀就把所聽到的事情告訴了他,并說:“帶的随從多了恐怕煩擾你接待。
”魚朝恩聽後撫胸流淚說:“如果不是您這樣的寬厚長者,能不懷疑我嗎!” 夏五月,唐代宗把仆固懷恩的女兒嫁給回纥可汗為妻。
當初,仆固懷恩死後,唐代宗因為憐惜他有功勞,就把他的女兒安置在宮中,收為養女。
回纥可汗請求讓此女做他的可敦,五月,唐代宗冊封她為崇徽公主,派兵部侍郎李涵護送,李涵上奏請求讓祠部郎中董晉來擔任判官。
到了回纥牙帳後,回纥可汗說:“你們唐朝約請我們做買賣,我們的馬已經交給你們了,而你們付給我們的錢卻不夠數,我要向你們這些使者索取。
”李涵聽後懼怕,不敢回答。
董晉說:“我們唐朝并不是沒有馬,而要與你們做買賣馬匹的生意,唐朝賞賜給你們的東西還少嗎! 爾之馬歲至,吾數皮而歸資。
邊吏請緻诘也,天子念爾有勞,故下诏禁侵犯。
諸戎畏我大國之爾與也,莫敢校焉。
爾之父子甯而畜馬蕃者,非我誰使之!”于是其衆皆環晉拜。
既又相帥南面序拜,皆舉兩手曰:“不敢有意大國。
” 六月,郭子儀徙鎮邠州。
子儀遷邠州,其精兵皆自随,餘兵使裨将将之,分守河中、朔方。
軍士久家河中,頗不樂徙,往往自邠逃歸。
行軍司馬嚴郢領留府,悉捕得,誅其渠帥,衆心乃定。
冬十月,杜鴻漸卒。
鴻漸病甚,令僧削發,遺令為塔以葬。
以裴冕同平章事,十二月,卒。
元載以冕老病易制,故舉以為相。
受命之際,蹈舞仆地。
未幾而卒。
庚戌(770) 五年 春三月,魚朝恩伏誅。
朝恩專典禁兵,勢傾朝野,陵侮宰相。
每奏事,以必允為期,朝廷政事有不豫者,辄怒曰:“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上聞之,不怿。
元載乘間奏朝恩專恣不軌,請除之,上令載為方略。
你們每年送來的馬,我們僅數一下馬皮就付給你們馬錢。
邊地官吏請求天子責問你們,天子因為顧念你們有功,所以下诏禁止他們侵犯你們。
諸戎人因為畏懼我大唐國與你們回纥友好,所以都不敢與你們較量。
你們可汗父子能獲得安甯,牲畜馬匹繁衍,不是我們大唐,誰能使你們這樣呢!”于是回纥可汗的部衆都圍着董晉禮拜。
然後又一起列隊向南面而拜,都舉起雙手說:“我們不敢對你們大唐國另有企圖。
” 六月,郭子儀率領朔方兵遷往邠州。
郭子儀率兵遷往邠州,精銳部隊都跟随他前往,留下的部隊命副将率領,分别鎮守河中、朔方。
士卒們因為長期駐守河中,都不樂意遷移,常常有從邠州逃回河中的。
行軍司馬嚴郢兼領河中留守軍府事務,把逃回來的士卒全部抓獲,誅殺了他們中間的首領,軍心才得以安定。
冬十月,杜鴻漸去世。
杜鴻漸病重時,命令僧人為他剃去頭發,留下遺言讓為自己修造佛塔埋葬。
唐代宗任命裴冕為同平章事,十二月,裴冕去世。
元載認為裴冕年老多病,容易控制,所以元載薦舉他任宰相。
裴冕在接到任命時,高興地向唐代宗行蹈舞禮而摔倒在地上。
不久去世。
庚戌(770) 唐代宗大曆五年 春三月,魚朝恩伏罪被誅殺。
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左監門衛大将軍兼神策軍使、内侍監魚朝恩專門掌管禁軍,權勢傾倒朝野,侮辱宰相。
每當上奏政事時,魚朝恩都認為唐代宗一定會答應,對于自己沒有參預的朝政大事,魚朝恩總是發怒說:“天下大事怎能不經過我而決定呢!”唐代宗聽到這些話後,心中非常不高興。
元載乘機上奏說魚朝恩獨斷專行,圖謀不軌,請求唐代宗除掉他,唐代宗命令元載進行籌劃。
朝恩入殿,常使射生将周皓将百人自衛,又使陝州節度使皇甫溫握兵于外以為援,載皆以重賂結之。
徙溫為鳳翔節度使,外重其權,實内溫以自助也。
載又請割興平、武功、天興、扶風隸神策軍,朝恩喜于得地,殊不以載為虞。
皇甫溫至京師,元載留之,因與溫、皓密謀誅朝恩。
既定計,白上,上曰:“善圖之,勿反受禍!” 上以寒食宴貴近于禁中,載守中書省。
宴罷,朝恩将出,上責其異圖,皓與左右缢殺之。
以屍還其家,賜錢以葬。
赦京城系囚,且曰:“北軍将士,皆朕爪牙,勿有憂懼。
” 罷度支、轉運、常平、鹽鐵等使,委宰相領之。
以楊绾為國子祭酒,徐浩為吏部侍郎。
元載既誅魚朝恩,上寵任益厚,載遂志氣驕溢,自謂有文武才略,弄權舞智,政以賄成。
吏部侍郎楊绾,典選平允,性介直,不附載。
嶺南節度使徐浩貪佞,傾南方珍貨以賂載,載以绾為國子祭酒,引浩代之。
載有丈人來,從載求官,但贈河北一書而遣之。
丈人不悅,行至幽州,私發書視之,無一言,惟署名而已。
丈人不得已,試谒判官,聞有載書,大驚,立白節度使,遣大校以箱受書,館之上舍,贈絹千匹。
其威權動人如此。
秋七月,京畿饑。
鬥米千錢。
魚朝恩每次入殿,總是讓射生将周皓率領一百人保衛自己,又派陝州節度使皇甫溫手握重兵作為外援,元載都用重金交結收買了他們。
元載又改任皇甫溫為鳳翔節度使,表面上加強了魚朝恩的權力,實際是買通了皇甫溫而協助自己。
元載又請求割讓興平、武功、天興、扶風隸屬于神策軍管轄,魚朝恩因此高興擴大了地盤,對元載絲毫不加戒備。
皇甫溫到京師,元載把他留下,因此元載與皇甫溫、周皓密謀誅殺魚朝恩。
計策定下來後,元載報告了唐代宗,唐代宗說:“希望考慮周密,不要反受其禍!” 唐代宗在寒食節這一天于禁中宴請親近大臣,元載留守中書省。
宴席散後,魚朝恩将要出宮,唐代宗責備他有反叛的圖謀,于是周皓與左右的人勒死了他。
然後把魚朝恩的屍體送回家,賜給錢物供埋葬之用。
唐代宗赦免了關押在京城的囚犯,并說:“北軍的将士們都是朕的親信,請不要憂愁恐懼。
” 唐代宗罷免了度支、轉運、常平、鹽鐵等使,委任宰相兼領。
元載任命楊绾為國子祭酒,徐浩為吏部侍郎。
元載定計誅殺魚朝恩後,唐代宗對他更加親信和重用,元載于是志氣驕傲,自認為自己文武兼備,玩弄權術,運用詭計,依靠收受賄賂而處理朝政大事。
吏部侍郎楊绾主持官吏的選舉公平允當,生性耿直,不依附元載。
而嶺南節度使徐浩貪婪奸猾,竭盡南方的珍寶财物用來賄賂元載,因此元載改任楊绾為國子祭酒,而引用徐浩取代他任吏部侍郎。
元載有一位長輩來到京城,向元載謀求官職,元載隻是寫了一封信讓他去河北地區求官。
這位長輩很不高興,走到幽州時,就私下拆開書信偷看,見信中沒有寫一句話,隻有元載的署名而已。
這位長輩迫不得已,試着去拜見節度判官,節度判官聽說有元載的書信,大為吃驚,馬上報告了節度使,節度使于是派遣大校用箱子接受元載的書信,并把這位長輩安排在上等館舍居住,贈給他一千匹絹。
元載的權威就是這麼大。
秋七月,京畿地區發生饑荒。
每鬥米值一千錢。
以李泌為江西觀察判官。
上悉知元載所為,以其任政日久,欲全始終,因獨見,深戒之,載猶不悛,上由是稍惡之。
載以李泌有寵于上,忌之,會江西觀察使魏少遊求參佐,上謂泌曰:“元載不容卿,朕今匿卿于魏少遊所,俟朕決意除載,當有信報,卿可束裝來。
”乃以泌為江西判官,且屬少遊使善待之。
辛亥(771) 六年 春二月,诏李抱玉專備隴坻。
河西、隴右、山南副元帥李抱玉上言:“凡所掌之兵,當自訓練。
今自河、隴達于扶、文,綿亘二千餘裡,撫禦至難。
若吐蕃兩道俱下,臣保固汧、隴則不救梁、岷,進兵扶、文則寇逼關輔,首尾不贍,進退無從。
願更擇能臣,委以山南,使臣得專備隴坻。
”诏從之。
嶺南蠻酋梁崇牽作亂,讨平之。
蠻酋梁崇牽據容州,與西原蠻連兵,攻陷城邑。
容州經略使王翃以私财募兵,不數月,斬賊帥歐陽珪,馳詣廣州,見節度使李勉,請兵以複容州。
勉以為難,翃曰:“然則但乞移牒諸州,揚言出兵,冀藉聲勢,亦可成功。
”勉從之。
翃乃募得三千餘人,破賊數萬,拔容州,擒崇牽。
三月,河北旱。
米鬥千錢。
秋八月,以李栖筠為禦史大夫。
唐代宗任命李泌為江西觀察判官。
唐代宗對元載的所作所為全都知悉,隻是認為他任宰相時間長久,想要保全他,使他能夠善始善終,因此唐代宗單獨召見元載,深深地告誡他,但元載仍然不改,唐代宗因此逐漸憎恨他。
元載因為李泌受到唐代宗寵信,所以忌恨他,适逢江西觀察使魏少遊向朝廷請求任命幕僚官屬,唐代宗對李泌說:“元載容不下你,朕現在把你暫時藏在魏少遊那裡,等到朕下決心除掉元載後,就寫信告訴你,到那時你就可以收拾行裝前來。
”于是唐代宗任命李泌為江西觀察判官,并囑托魏少遊好好對待李泌。
辛亥(771) 唐代宗大曆六年 春二月,唐代宗下诏李抱玉專門守備隴坻。
河西、隴右、山南副元帥李抱玉上言說:“凡是所管轄的軍隊,都應當自己加以訓練。
現在從河州、隴州到扶州、文州,綿延二千多裡,防禦十分困難。
吐蕃軍隊如果從岷州和隴州兩路同時進犯,我保衛汧州、隴州,就不能救援梁州、岷州,如果進兵扶州、文州,那麼敵人就會逼近關輔地區,首尾不能相顧,進退無所适從。
希望陛下另行挑選一名能幹的大臣,把山南的防務委任給他,使我能夠專心守備隴坻。
”唐代宗下诏同意他的建議。
嶺南蠻人酋長梁崇牽起兵作亂,被官軍讨伐平定。
蠻人酋長梁崇牽占據了容州,與西原蠻聯合兵力,攻占其他城邑。
容州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