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都十分歡喜,就全軍南下。
劉展得知田神功率平盧兵馬來讨伐,心中懼怕,于是就挑選精兵渡過淮河攻打田神功,連戰連敗,因此田神功率兵進入廣陵。
辛醜(761) 二年 春正月,田神功擊劉展,斬之,餘黨皆平。
田神功使楊惠元、範知新等分道擊劉展。
知新至下蜀,展拒擊之,将軍賈隐林射展中目,遂斬之。
惠元破王暅于淮南,孫待封詣李藏用降,餘黨皆平。
平盧軍大掠十餘日。
安史之亂,兵不至江淮,至是其民始罹荼毒矣。
二月,李光弼與史思明戰于邙山,敗績,河陽、懷州皆陷。
或言:“洛中将士皆燕人,久戍思歸,上下離心,急擊之,可破也。
”魚朝恩以為信然,屢言之,上敕李光弼等進取東京。
光弼奏:“賊鋒尚銳,未可輕進。
”仆固懷恩勇而愎,麾下皆蕃、漢勁卒,恃功,多不法,郭子儀寬厚,曲容之,每用兵,倚以集事。
光弼一裁之以法,懷恩不悅,乃附朝恩,言東都可取。
由是中使相繼督光弼出師,光弼不得已,将兵會朝恩等攻洛陽,陳于邙山。
光弼命依險而陳,懷恩陳于平原,光弼曰:“依險則可進可退,若陳平原,戰而不利則盡矣。
思明不可忽也。
”命移于險,懷恩複止之。
史思明乘其未定,薄之,官軍大敗,走保聞喜,河陽、懷州皆沒于賊。
朝廷聞之,大懼,益兵屯陝。
辛醜(761) 唐肅宗上元二年 春正月,平盧兵馬使田神功率兵攻打劉展,将他斬殺,從而平定了他的殘餘勢力。
田神功派遣楊惠元與範知新等分别攻打劉展。
範知新率兵到達下蜀,劉展率兵迎擊,将軍賈隐林用箭射中了劉展的眼睛,于是斬殺了劉展。
楊惠元在淮南打敗了王暅,孫待封向李藏用投降,劉展的殘餘勢力全都被平定。
平盧軍大肆搶掠十多天。
安史之亂期間,叛軍沒有到達江淮地區,這時江淮地區的百姓也遭受到戰亂的蹂躏。
二月,李光弼率兵與史思明在邙山交戰,李光弼大敗,河陽和懷州都被史思明攻占。
有人說:“洛中的叛軍将士都是燕地人,因長期戍守洛中,都思歸故鄉,所以軍中上下離心離德,這時攻打他們,就可以将他們打敗。
”陝州觀軍容使魚朝恩深信不疑,所以多次在唐肅宗前提到此事,于是唐肅宗下敕書命令李光弼等人去攻取東京。
李光弼上奏說:“叛軍的士氣還很盛,不可輕舉冒進。
”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生性勇敢,但剛愎自用,他的部下都是蕃、漢勁旅,他們依仗有功,多行不法之事,郭子儀生性寬厚,對他們委曲包容,每當用兵作戰之時,都依靠他們取得成功。
而李光弼卻将他們一一繩之以法,所以仆固懷恩心中不滿,于是就附和魚朝恩的意見,說東都可以攻取。
因此唐肅宗不斷地派遣宦官督促李光弼出兵,李光弼迫不得已,于是率兵會同魚朝恩等人攻打洛陽,在邙山擺開戰陣。
李光弼命令軍隊依靠險要地勢布陣,而仆固懷恩卻率兵布陣于平原地帶,李光弼說:“如果依靠險要地勢布陣就進可攻而退可守,如果在平原地帶布陣,交戰不利就會全軍覆沒。
對史思明絕不可輕視。
”然後命令軍隊轉移到險要的地方布陣,又被仆固懷恩制止。
史思明乘着官軍立足未穩之機,率兵逼近,官軍被打得大敗,李光弼與仆恩率兵退保聞喜,河陽、懷州都落入叛軍之手。
朝廷得知官軍戰敗後,十為恐懼,便增加兵力駐守陝州。
貶李揆為袁州長史,以蕭華同平章事。
荊南節度使呂以善政聞,李揆與不相悅,恐其複入相,陰使人求過失。
上疏自訟,乃貶揆而相華。
三月,史朝義殺史思明。
史思明猜忍好殺,群下人不自保。
朝義,其長子也,無寵,愛少子朝清,使守範陽,常欲殺朝義,立朝清為後。
既破李光弼,欲乘勝西入關,使朝義襲陝,自将大軍繼之。
朝義數進兵皆敗,思明诟怒,欲斬之,朝義憂懼。
部将駱悅、蔡文景說之曰:“悅等與王,死無日矣!古有廢立,請召曹将軍謀之。
王苟不許,今歸李氏矣。
”朝義召思明宿衛将曹将軍者,以其謀告之,遂以兵入,射思明殺之。
朝義即僞位,使人至範陽殺朝清并不附己者數十人。
諸部舊将皆思明故等夷,召之多不至,略相羁縻而已。
貶李光弼為開府儀同三司。
光弼上表求自貶也。
夏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讨平之。
段子璋骁勇,從上皇在蜀有功,東川節度使李奂奏替之,子璋舉兵襲奂于綿州。
道過遂州,殺刺史虢王巨。
奂戰敗,奔成都,子璋自稱梁王,陷劍州。
西川節度使崔光遠與奂共攻,斬之。
唐肅宗貶李揆為袁州長史,并任命蕭華為同平章事。
荊南節度使呂以治理有政績而聞名,李揆因為與呂有矛盾,恐怕呂再次入朝任宰相,于是就私下派人去搜求呂的過失。
呂上疏為自己辯解,因此唐肅宗貶李揆為袁州長史,而任命蕭華為宰相。
三月,史朝義殺死史思明。
史思明生性多疑殘忍,好殺無辜,所以弄得部下人人自危。
史朝義是史思明的長子,但不受寵愛,而史思明喜愛小兒子史朝清,讓他留守範陽,所以常常想要殺掉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
史思明打敗李光弼後,想要乘勝向西攻入潼關,于是命令史朝義率兵襲擊陝城,而自己率領大軍在後面跟進。
史朝義多次進攻都被打敗,史思明十分憤怒,責罵史朝義,想要殺掉他,因此史朝義非常憂愁恐懼。
這時史朝義的部将駱悅、蔡文景勸他說:“我駱悅等人與大王已經死到臨頭了!廢立君主的事自古就有,請把曹将軍召來共同謀劃大事。
大王如果不答應,我們現在就去歸順李唐朝廷。
”于是史朝義召來保衛史思明的将領曹将軍,把謀殺史思明的計劃告訴了他,然後駱悅率兵進入史思明的住所,用箭射中史思明,後又殺死了他。
史朝義即僞皇帝位,派人到範陽殺死史朝清以及數十名不依附于自己的人。
叛軍各部的舊将都是史思明的故舊,與史思明地位相當,所以史朝義召見他們,他們大多不來,隻是相互之間名義上維持君臣關系而已。
唐肅宗下诏貶李光弼為開府儀同三司。
這是因為李光弼上表請求将自己貶官。
夏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叛,被讨伐平定。
段子璋作戰勇猛,随從唐玄宗在蜀中有戰功,東川節度使李奂上奏請求取代他,所以段子璋起兵在綿州攻打李奂。
段子璋路過遂州時,殺害了遂州刺史虢王李巨。
李奂戰敗,逃往成都,段子璋自稱梁王,并攻占了劍州。
西川節度使崔光遠與李奂一起攻打段子璋,殺死了他。
複以李光弼為太尉,統八道行營鎮臨淮。
秋七月朔,日食,既,大星皆見。
八月,加李輔國兵部尚書。
輔國求為宰相,上曰:“以卿之功,何官不可為!其如朝望未允何?”輔國乃諷仆射裴冕等使薦己。
冕曰:“吾臂可斷,宰相不可得!”上大悅,輔國銜之。
九月,置道場于三殿。
上以天成地平節,于三殿置道場,以宮人為佛、菩薩,北門武士為金剛神王,召大臣膜拜圍繞。
制去尊号及年号,以建子月為歲首。
制除五品以上官,令舉一人自代。
江淮大饑。
冬十月,楚州牙将高幹殺其刺史李藏用。
江淮都統崔圓署李藏用為楚州刺史。
會度支租庸使以劉展之亂,諸州用物無準,奏請征驗。
諸将往往賣産以償之。
藏用恐其及己,嘗與人言,頗有悔恨。
其牙将高幹挾故怨,告藏用反,襲殺之。
崔圓遂薄責藏用将吏,将吏皆附成其狀。
獨孫待封堅言不反,圓命斬之。
或謂曰:“子何不從衆以求生!”待封曰:“吾始從劉大夫,奉诏書來赴鎮,人謂吾反。
李公起兵滅劉大夫,今又以李公為反。
如此,誰則非反者!吾甯就死,不能誣人以非罪。
”遂斬之。
建子月,受朝賀,如正旦儀。
貶劉晏為通州刺史。
唐肅宗重又任命李光弼為太尉,統帥八道行營之兵鎮撫臨淮郡。
秋七月初一,發生日全食,大星都出現在天空。
八月,唐肅宗加授李輔國為兵部尚書。
李輔國請求擔任宰相,唐肅宗說:“按照你的功勞,有什麼官職不可以擔任呢!隻是恐怕朝廷大臣不服氣,怎麼辦呢?”李輔國就暗示仆射裴冕等人,讓他們舉薦自己。
裴冕說:“我的手臂可斷,而李輔國的宰相不可得!”唐肅宗得知後十分高興,而李輔國卻從此怨恨裴冕。
九月,唐肅宗在三殿設置道場。
唐肅宗于天成地平節這一天,在三殿設置道場,讓宮人裝扮成佛與菩薩,讓北門武士裝扮成金剛神王,召來大臣圍繞着他們頂禮膜拜。
唐肅宗下制書去掉尊号及年号,把建子月作為每年的第一月。
唐肅宗下制書命令朝廷所任命的五品以上的官,讓他們都舉薦一人替代自己。
江淮地區發生大饑荒。
冬十月,楚州牙将高幹殺死刺史李藏用。
江淮都統崔圓任命李藏用為楚州刺史。
适逢度支租庸使因為劉展之亂,各州支出的财物沒有标準,上奏請求查驗。
諸将因此往往賣掉自己的家産用來補償官府中的财物。
李藏用害怕清算到自己,曾與人談話,露出悔恨之意。
李藏用的牙将高幹對他心懷舊怨,于是就告發說李藏用謀反,并攻打殺死了他。
崔圓因此按照文簿一一盤問李藏用部下的将領官吏,他們都附和高幹的說法承認李藏用謀反。
隻有孫待封堅持說李藏用沒有謀反,崔圓下令斬殺孫待封。
有人對孫待封說:“你為什麼不附和大家的意見而求得生存呢!”孫待封說:“我起始随從劉展大夫,奉行皇帝的诏書來赴任,人們都說我謀反。
李藏用起兵消滅了劉展大夫,而現在又說李藏用謀反。
這樣說來,誰才算不是謀反的人呢!我甯願去死,也不能誣陷沒有罪的人。
”于是被崔圓殺掉。
建子月(十一月),唐肅宗接受百官的朝賀,儀式如正月初一的朝賀一樣。
唐肅宗貶劉晏為通州刺史。
或告鴻胪卿康謙與史朝義通,事連司農卿嚴莊,俱下獄。
京兆尹劉晏遣吏防守莊家,莊怨晏,告其道禁中語,矜功怨上。
乃貶晏、莊而誅謙。
以元載為度支、鹽鐵、轉運等使。
度支郎中元載敏悟善奏對,上愛其才,委以江淮漕運。
數月,遂代劉晏掌财利。
載以江、淮雖經兵荒,其民猶有資産,乃案籍舉八年租調之違負及逋逃者,計其大數而征之。
擇豪吏為縣令督之,不問負之有無,察民有粟帛者發徒圍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取八九,謂之白著。
有不服者,嚴刑以威之。
民聚山澤為群盜,州縣不能制。
上朝太上皇于西内。
先是,山人李唐見上,上方抱幼女,謂唐曰:“朕念之,卿勿怪也。
”對曰:“太上皇思見陛下,計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
”上泫然泣下,然畏張後,不敢詣西内。
至是始往朝。
壬寅(762) 寶應元年 春建寅月,李光弼拔許州。
建卯月,河東軍亂,殺其節度使鄧景山。
初,王思禮為河東節度使,資儲豐衍,積米百萬斛。
管崇嗣代之,為政寬弛,耗散殆盡。
上聞之,以鄧景山代之。
有人告發說鴻胪卿康謙與史朝義通謀,此事牽連到司農卿嚴莊,因此二人都被逮捕入獄。
京兆尹劉晏派官吏防守嚴莊的家院,嚴莊因此怨恨劉晏,就告發說劉晏洩露了與皇帝談話的内容,并自誇有功,怨恨皇上。
唐肅宗于是将劉晏與嚴莊貶官,而誅殺了康謙。
唐肅宗任命元載為度支、鹽鐵、轉運等使。
度支郎中元載生性聰明,善于奏對,唐肅宗愛惜他的才能,于是委任他掌管江淮地區的漕運事務。
數個月之後,便取代劉晏,掌管财政事務。
元載認為江、淮地區雖然經曆了兵荒馬亂的年月,但百姓仍然擁有财産,于是就按照戶籍查出八年拒交和欠交租調的逃賦戶,然後估計一個大概數目進行征收。
元載選擇兇惡的官吏擔任縣令,讓他們督辦征收事宜,他們不管百姓是否拖欠租調,隻要知道誰家有糧食布帛,就派人把他們的家包圍起來,沒收所有糧食布帛的一半,甚至拿走十分之八九,稱之為白著。
如果有不服的人,就施用嚴酷的刑罰威脅他們。
因此有的百姓就聚集在山中河上成為強盜,州縣無法制止。
唐肅宗到西内朝見唐玄宗。
先前,有一次隐士李唐見到唐肅宗,當時唐肅宗正抱着自己的小女兒,對李唐說:“朕想念小女兒,你不要見怪。
”李唐回答說:“太上皇思念想要見到陛下,大概也如同陛下思念公主一樣。
”唐肅宗聽後潸然淚下,但因為懼怕張皇後,所以不敢到西内去拜見。
這時才去朝見唐玄宗。
壬寅(762) 唐肅宗寶應元年 春建寅月(正月),李光弼率兵攻克許州。
建卯月(二月),河東軍作亂,殺害了河東節度使鄧景山。
起初,王思禮擔任河東節度使,儲備了大量物資,積蓄糧米達一百萬斛。
後來管崇嗣取代王思禮擔任節度使,因為治理不嚴,糧米損耗幾盡。
唐肅宗聽說後,就任命鄧景山取代管崇嗣。
景山至,鈎校出入,将士隐沒者皆懼。
有裨将抵罪當死,諸将請之,不許。
其弟請代之,亦不許。
請入一馬以贖罪,乃許之。
諸将怒曰:“我輩曾不及一馬乎!”遂殺景山。
上以景山撫禦失所以緻亂,遣使慰谕以安之。
諸将請以兵馬使辛雲京為節度使,從之。
行營兵殺都統李國貞、節度使荔非元禮。
绛州糧賜不充,朔方行營都統李國貞屢以狀聞,朝廷未報,軍中咨怨。
又以國貞治軍嚴,思郭子儀之寬,突将王元振因謀作亂,矯令于衆曰:“來日修都統宅,具畚锸待命。
”士卒皆怒,曰:“朔方健兒豈修宅夫邪!”元振帥之執國貞,置卒食于前,曰:“食此而役其力,可乎!”國貞曰:“修宅則無之,軍食則屢奏而未報,諸君所知也。
”衆欲退,元振曰:“今日都統不死,則我輩死矣。
”遂殺之。
鎮西、北庭行營兵亦殺其節度使荔非元禮,推裨将白孝德為帥,朝廷因而授之。
建辰月,賜郭子儀爵汾陽王,知諸道行營。
绛州諸軍剽掠不已,朝廷憂其與太原亂軍合,非新進諸将所能鎮服,以郭子儀為汾陽王,知諸道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發京師粟帛數萬以給绛軍。
鄧景山到任後,就清查出入糧米的賬目,那些隐藏了糧米的将士都十分恐懼。
有一位副将按罪應當處死,諸将為他求情,鄧景山不答應。
那位副将的弟弟請求代兄去死,鄧景山也不答應。
他們又請求交一匹馬來贖取死罪,鄧景山這才同意。
諸将憤怒地說:“我們的性命難道還不如一匹馬嗎!”于是起兵殺了鄧景山。
唐肅宗因為這次兵亂是鄧景山治理不當所緻,就派遣使者勸慰安撫他們。
諸将請求任命都知兵馬使辛雲京為節度使,唐肅宗同意。
行營兵殺害朔方行營都統李國貞和鎮西、北庭節度使荔非元禮。
绛州因為賞賜給将士的糧食不足,朔方行營都統李國貞多次向朝廷報告,朝廷都沒有答複,所以軍中将士心中怨恨。
又因為李國貞治軍嚴厲,将士們都思念郭子儀的寬厚,突将王元振乘機思謀作亂,就在将士面前假稱有軍令說:“過幾天讓你們修造都統的住宅,各自準備好畚箕鐵鍬待命。
”士兵們聽後都很憤怒,說:“我們朔方軍的健兒難道是修造第宅的民夫嗎!”于是王元振率領這些憤怒的士卒抓住了李國貞,把士兵們吃的食物擺在他前面,說:“吃這樣的東西還要役使他們修造第宅,能行嗎!”李國貞說:“修造第宅的事純屬子虛烏有,至于軍糧問題,我已多次奏報朝廷,但沒有得到答複,這是諸位都知道的事。
”衆将士聽後想要退下去,王元振道:“現在如果我們不殺死都統,我們就必死無疑了。
”于是殺死了李國貞。
鎮西、北庭行營兵也殺害了他們的節度使荔非元禮,推舉副将白孝德為節度使,朝廷也就正式任命白孝德為節度使。
建辰月(三月),唐肅宗賜郭子儀汾陽王爵位,并知諸道行營節度使。
駐紮在绛州的各道軍隊搶掠不止,朝廷擔心他們與太原作亂的軍隊聯合,絕不是新提拔的諸将所能鎮服的,于是就封郭子儀為汾陽王,知諸道節度行營兼任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并調撥京師的糧食布帛數萬以供給绛州的軍隊。
時上不豫,群臣莫得進見。
子儀請曰:“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見陛下,目不瞑矣。
”上召入卧内,謂曰:“河東之事,一以委卿。
”子儀至軍,王元振自以為功,子儀曰:“吾為宰相,豈受一卒之私耶!”收元振及其黨四十人,皆殺之。
辛雲京聞之,亦按誅殺鄧景山者數十人。
由是河東諸鎮率皆奉法。
以來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
召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赴京師,瑱樂在襄陽,諷将吏上表留己,複得還鎮。
呂及中使往來者言:“瑱曲收衆心,恐久難制。
”上乃割商、金、均、房别置觀察使,令瑱止領六州。
行軍司馬裴茙謀奪瑱位,密表瑱倔強難制,請以兵襲取之,上以為然。
以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外示寵任,實欲圖之。
密敕以茙代瑱為防禦使。
蕭華罷,以元載同平章事,領度支、轉運使如故。
李輔國以求宰相不得,怨蕭華,言華專權,請罷之,而相載。
上不許,固請不已,上乃從之。
建巳月,楚州得寶玉十三枚。
楚州言,尼真如,恍惚登天,見上帝,賜以寶玉十三枚,雲:“中國有災,以此鎮之。
”群臣表賀。
太上皇崩。
當時唐肅宗身體患病,大臣們都不得晉見。
郭子儀請求說:“我受命外任,将要死于朝外,如果不見陛下一面,死不瞑目。
”于是唐肅宗将郭子儀召入内室,對他說:“河東的事情,全都托付給你了。
”郭子儀來到軍中,王元振自認為自己有功,郭子儀說:“我身為宰相,難道會接受一個士卒的私托嗎!”于是收捕了王元振及其同黨四十人,把他們全都殺掉。
辛雲京得知此事後,也審問出殺害鄧景山的幾十個人,将他們誅殺。
因此河東諸鎮兵大都遵守法令。
唐肅宗任命來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
唐肅宗召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赴京師,來瑱因為喜歡在襄陽,于是就暗中指使将士官吏上表朝廷把自己留下,因此得以重返鎮所。
荊南節度使呂和往來出使的宦官上言說:“來瑱曲意收買人心,恐怕時間一長難以節制。
”唐肅宗于是從山南東道分出商州、金州、均州、房州,另行設置觀察使,讓來瑱隻管轄六個州。
行軍司馬裴茙圖謀奪取來瑱的職位,就秘密上表說來瑱桀骜不馴難以控制,并請求率兵攻打來瑱,唐肅宗同意他的意見。
于是唐肅宗任命來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表面上看是對他的寵信,實際上是想要圖謀他。
唐肅宗又下密敕讓裴茙取代來瑱擔任防禦使。
唐肅宗罷免了蕭華的宰相職務,任命元載為同平章事,仍然兼任度支、轉運使。
李輔國因為想謀求宰相而沒有得到,怨恨蕭華,于是就在唐肅宗面前說蕭華專權,請求罷免他的宰相職務,而任命元載為宰相。
唐肅宗不同意,但李輔國不斷地請求,唐肅宗隻好采納了他的意見。
建巳月(四月),楚州獲得寶玉十三枚。
楚州刺史上表說,有一名叫真如的尼姑,在恍惚中登天,見到了上帝,上帝賜給他十三枚寶玉,并說:“中國如果發生了災難,可用這些寶玉鎮壓。
”大臣們上表祝賀。
唐玄宗駕崩。
太上皇崩,年七十八。
上自仲春寝疾,聞上皇登遐,疾轉劇,乃命太子監國。
複以建寅為正月。
帝崩,李輔國殺皇後張氏。
初,張後與輔國相表裡,專權用事,晚更有隙。
内射生使程元振黨于輔國。
上疾笃,後召太子謂曰:“輔國久典禁兵,陰與程元振謀作亂,不可不誅。
”太子泣曰:“陛下疾甚危,不告而誅,必緻震驚,恐不能堪也。
”太子出,後召越王系,選宦官授甲,以誅輔國。
元振知其謀,密告輔國,以兵送太子于飛龍廄,勒兵收系,遷後于别殿。
時上在長生殿,使者逼後下殿,宦官宮人驚散。
明日,上崩,輔國等殺後并系及兖王侗。
太子即位。
輔國引太子素服與宰相相見,遂即位。
輔國恃功益橫,明謂上曰:“大家但居禁中,外事聽老奴處分。
”上内不能平,以其方握禁兵,外尊禮之,号為尚父而不名,事無大小皆咨之。
群臣出入,皆先詣輔國,輔國亦晏然處之。
以李輔國司空兼中書令。
敕大小錢皆當一。
民始安之。
李光弼使田神功擊史朝義,大破之。
史朝義自圍宋州數月,城中食盡。
果毅劉昌曰:“倉中猶有曲數千斤,請屑食之,不過二十日,李太尉必救我。
”李光弼至臨淮,諸将以朝義兵尚強,請南保揚州。
光弼曰: 唐玄宗駕崩,享年七十八歲。
唐肅宗自開春以來就卧病不起,得知唐玄宗去世,病情加重,于是命令太子監理國政。
唐肅宗下诏重以建寅月為正月。
唐肅宗駕崩,李輔國殺掉皇後張氏。
起初,張皇後與李輔國相互勾結,專權用事,後來二人産生了矛盾。
内射生使程元振黨附于李輔國。
唐肅宗病重,張皇後召來太子對他說:“李輔國長期掌握禁軍,暗中與程元振圖謀作亂,必須誅殺。
”太子涕泣說:“陛下病危,如果不告訴陛下而殺掉他們,必定會使陛下震驚,恐怕陛下承受不了。
”太子出宮後,張皇後就召來越王李系,挑選宦官分發給他們兵器,命令他們誅殺李輔國。
程元振知悉了張皇後的陰謀,密告了李輔國,于是派兵送太子到飛龍廄,然後率兵收捕了越王李系,把張皇後遷居到别殿。
當時唐肅宗住在長生殿,使者逼迫張皇後下殿,宦官和宮人驚恐害怕,各自逃散。
第二天,唐肅宗駕崩,李輔國等殺死張皇後與越王李系、兖王李侗。
皇太子李豫即皇帝位。
李輔國領着太子李豫,讓他穿着白衣服與宰相相見,然後即皇帝位。
李輔國依仗有功,更加驕橫,公然對唐代宗李豫說:“陛下隻管居住在宮中,外面的事情讓老奴處理。
”唐代宗心中憤恨不平,但因為李輔國正掌握着禁軍,所以表面上對他很尊重,稱他為尚父,而不直呼其名,大小事情都征詢他的意見。
群臣出入宮禁,都要先拜見李輔國,李輔國也安然處之。
唐代宗任命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
唐代宗下敕書命大小乾元通寶錢都以一當一流通使用。
百姓這才安心。
李光弼派田神功率兵攻打史朝義,史朝義被打得大敗。
史朝義包圍宋州已經幾個月了,城中糧食都已經吃光了。
果毅劉昌說:“糧倉中還有數千斤酒曲,請大家搗碎吃掉,不出二十天,李太尉一定會來援救我們。
”李光弼到了臨淮,各位将領認為史朝義的兵力還很強大,請求向南退守揚州。
李光弼說: “朝廷倚我以為安危,我複退縮,朝廷何望!”徑趣徐州,使兖郓節度使田神功進擊朝義,大破之。
先是,神功既克劉展,留連揚州,聞光弼至,乃還。
光弼在徐州,惟軍旅之事自決之,衆務悉委判官張傪。
傪吏事精敏,區處如流,諸将事之如事光弼,由是軍中肅然,東夏以甯。
先是,神功見官屬,皆平受其拜,及見光弼與傪抗禮,乃大驚,遍拜官屬曰:“神功出于行伍,不知禮儀,諸君亦胡為不言,成神功之過乎!” 複以來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來瑱聞徙淮西,大懼,上言:“淮西無糧,請俟收麥而行。
”又諷将吏留己。
上欲姑息,許之。
裴茙屯谷城,既得密敕,即帥麾下趣襄陽。
瑱以兵逆之,且問來故,對曰:“尚書不受朝命,故來。
”瑱曰:“吾已蒙恩,複留鎮此。
”因取敕、告示之,茙驚惑。
瑱縱兵擊之,擒送京師,賜死。
六月,進李輔國爵博陸王。
程元振謀奪李輔國權,密言于上,請稍加裁制。
解輔國行軍司馬及兵部尚書,出居外第。
于是道路相賀。
輔國始懼,上表遜位,诏罷中書令,而進其爵。
以劉晏為度支、轉運、鹽鐵等使。
秋七月,郭子儀入朝。
“朝廷把國家的安危系于我一身,我如果再退縮,朝廷還指望什麼呢!”于是直接趕赴徐州,派兖郓節度使田神功率兵攻打史朝義,把史朝義打得大敗。
起先,田神功平定劉展之亂以後,留戀揚州而不返回,聽說李光弼到來,這才返回。
李光弼在徐州,隻有軍務大事由自己處置,其餘的一切事務都委托判官張傪處理。
張傪對處理政事精明強幹,速度很快,諸将事奉他如同事奉李光弼,因此軍中整肅,東夏得以安定。
先前,田神功見到自己的官屬時,都受他們的叩拜而不回拜,及見到李光弼與張傪行對等禮時,才大吃一驚,一一拜見自己的官屬們說:“我田神功出身于行伍,不懂得禮義,諸位為什麼不指出來,而鑄成我的錯誤呢!” 唐代宗重又任命來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來瑱聽說朝廷改任自己為淮西節度使,十分懼怕,就進言說:“淮西沒有糧食,請求等到收麥後再動身前往。
”同時又指使将領官吏們挽留自己。
唐代宗想要息事甯人,就答應了來瑱的請求。
襄鄧防禦使裴茙率兵駐紮在谷城,得到唐代宗的密敕後,就率領部下的兵趕赴襄陽。
來瑱率兵來迎戰,并質問裴茙率兵而來的原因,裴茙回答說:“因為來尚書您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所以我才率兵而來。
”來瑱說:“我已得到皇上的恩命,重又留下來鎮守襄陽。
”說着便取出唐代宗的敕書和朝廷的委任狀,讓裴茙過目,裴茙吃驚疑惑。
來瑱于是發兵攻打裴茙,将他生擒,送往京師,被賜死。
唐代宗進李輔國爵位為博陸王。
飛龍副使程元振謀劃奪取李輔國的權力,于是密告唐代宗,請求對李輔國稍加壓制。
因此唐代宗解除了李輔國的行軍司馬和兵部尚書職務,并讓他遷出宮禁到外面居住。
于是人們都互相祝賀。
李輔國開始感到恐懼,就上表請求退休,唐代宗下诏罷免了他的中書令職務,而進封爵位為博陸王。
唐代宗任命通州刺史劉晏為度支、轉運、鹽鐵等使。
秋七月,郭子儀入朝。
時程元振用事,忌子儀功高任重,數谮之。
子儀不自安,表請解副元帥、節度使,遂留京師。
台州袁晁作亂。
以程元振為骠騎大将軍。
九月,以來瑱同平章事。
貶裴冕為施州刺史。
左仆射裴冕為山陵使,議事與程元振相違,貶為刺史。
回纥舉兵入援,冬十月,以雍王适為天下兵馬元帥,讨史朝義,大敗之,取東京及河陽,賊将薛嵩、張忠志以州降。
上遣中使劉清潭使于回纥,修舊好,且征兵讨史朝義。
時回纥登裡可汗已為朝義所誘,雲:“唐室繼有大喪,中原無主。
”清潭謂曰:“先帝雖棄天下,今皇帝即廣平王也。
”回纥乃為起兵,至三城,見州縣皆為丘墟,有輕唐之志,乃困辱清潭。
清潭遣使言狀,京師大駭。
上遣殿中監藥子昂往勞之。
初,毗伽阙為登裡求昏,肅宗以仆固懷恩女妻之。
上令懷恩往見可汗,為言唐家恩信不可負,可汗悅。
自陝州大陽津渡河,食太原倉粟,與諸道俱進。
制以雍王适為天下兵馬元帥,以藥子昂、魏琚為左、右廂兵馬使,韋少華、李進為行軍司馬,會諸道節度使及回纥于陝州,進讨史朝義。
上欲以郭子儀為适副,程元振、魚朝恩等沮之而止。
加仆固懷恩同平章事,領諸軍節度行營以副适。
适至陝州,回纥屯于河北,适與僚屬往見之。
可汗責适不拜舞,藥子昂對以禮不當然。
回纥将車鼻曰:“唐天 當時程元振當權用事,因為忌恨郭子儀功高權重,就多次在唐代宗面前說郭子儀的壞話。
郭子儀心中不安,就上表請求解除自己的副元帥、節度使職務,于是便留在了京師。
台州賊帥袁晁作亂。
唐代宗任命程元振為骠騎大将軍。
九月,唐代宗任命來瑱為同平章事。
貶裴冕為施州刺史。
左仆射裴冕擔任山陵使,商議事情時與程元振意見不合,因此被貶為刺史。
回纥發兵入朝援助朝廷讨伐叛軍,冬十月,唐代宗任命雍王李适為天下兵馬元帥,率兵讨伐史朝義,史朝義大敗,官軍收複了東京與河陽,叛軍将領薛嵩和張忠志獻州投降朝廷。
唐代宗派遣宦官劉清潭出使回纥,重新建立過去的友好關系,并且征調回纥軍隊讨伐史朝義。
當時回纥登裡可汗已受到史朝義的引誘,說:“唐朝相繼出現大喪,中原地區沒有君主。
”劉清潭對回纥可汗說:“先皇帝雖然駕崩,但現在的皇帝就是過去的廣平王。
”回纥這才調發軍隊入援,到了三受降城,看見州縣都成為廢墟,便産生了輕視唐朝之心,于是就侮辱劉清潭。
劉清潭派使者向朝廷報告了情況,京師大為驚駭。
唐代宗派遣殿中監藥子昂前去慰勞回纥軍隊。
當初,回纥毗伽阙可汗曾向唐朝為登裡可汗求婚,唐肅宗就把仆固懷恩的女兒嫁給登裡可汗為妻。
這時唐代宗就命令仆固懷恩去見回纥登裡可汗,向他說不要辜負了唐朝的恩情和信任,登裡可汗聽後十分高興。
回纥軍隊從大陽津渡過黃河,食用太原倉的糧米,與諸道軍隊一起進軍。
唐代宗下制書任命雍王李适為天下兵馬元帥,任命藥子昂和魏琚為左、右廂兵馬使,韋少華與李進為行軍司馬,會合諸道節度使和回纥軍隊于陝州,進軍讨伐史朝義。
唐代宗想任命郭子儀為雍王李适的副元帥,因程元振和魚朝恩阻撓而作罷。
任命仆固懷恩為同平章事,兼領諸軍節度行營,擔任李适的副元帥。
雍王李适到達陝州,回纥軍隊駐紮在河北縣,李适與僚屬去見回纥可汗。
回纥登裡可汗責備李适不行拜舞禮,藥子昂回答說,按照禮節雍王不應該行拜舞禮。
回纥将軍車鼻說:“唐朝天 子與可汗約為兄弟,可汗于雍王,叔父也,何得不拜舞?”子昂曰:“安有中國儲君向外國可汗拜舞乎!且兩宮在殡,不應舞蹈。
”力争久之,車鼻遂引子昂等各鞭一百,遣适歸營。
琚、少華遂死。
諸軍發陝州,仆固懷恩與回纥為前鋒,郭英乂、魚朝恩為殿,李抱玉自河陽入,李光弼自陳留入,會于洛陽。
陳于橫水,懷恩遣骁騎及回纥并南山出賊栅東北,表裡合擊,大破之。
朝義悉其精兵十萬救之,官軍擊之不動。
鎮西節度使馬璘曰:“事急矣!”遂單騎奮擊,奪賊兩牌,突入萬衆中。
賊左右披靡,大軍乘之而入,賊衆大敗,斬首六萬級,捕虜二萬,朝義将輕騎數百東走。
懷恩進克東京及河陽城,獲僞中書令許叔冀。
懷恩留回纥營河陽,使其子玚帥步騎萬餘逐朝義,至鄭州,再戰皆捷。
汴州降。
回纥入東京,肆行殺掠,死者萬計。
朝義自濮州北渡河,懷恩追敗之于衛州。
賊将田承嗣等将兵四萬與朝義合,複來拒戰,仆固玚擊破之。
于是朝義邺郡節度使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于李抱玉,恒陽節度使張忠志以恒、趙、深、定、易五州降于辛雲京。
抱玉等入其營,嵩等皆受代。
居無何,仆固懷恩皆令複位。
由是抱玉、雲京各表懷恩有二心,朝廷宜密為備。
懷恩亦上疏自理,上慰勉之。
子已經與回纥可汗結為兄弟,可汗對于雍王來說,就是叔父,怎麼能不行拜舞禮呢?”藥子昂說:“哪裡有中國的副君向外國可汗行拜舞禮的道理呢!而且兩位先帝尚未出殡,不應該舞蹈。
”力争了很久,車鼻于是将藥子昂等人各自抽打一百鞭,放李适回營。
魏琚和韋少華遭鞭打後死去。
各路軍隊從陝州出發,仆固懷恩與回纥軍隊做前鋒,陝州節度使郭英乂與神策觀軍容使魚朝恩殿後,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從河陽入攻洛陽,河南等道副元帥李光弼從陳留入攻洛陽,各路軍隊會合于洛陽。
官軍在橫水布陣,仆固懷恩派遣精銳騎兵以及回纥軍隊出南山攻到叛軍的栅寨東北,内外夾擊,大敗叛軍。
史朝義率領所有的十萬精兵來救援,官軍攻打不動他們。
鎮西節度使馬璘說:“事情危急了!”于是單槍匹馬奮勇沖殺,奪下叛軍兩塊盾牌,突入叛軍的千軍萬馬之中。
叛軍紛紛倒下,官軍大部隊乘機攻入敵陣,叛軍大敗,官軍斬殺叛軍六萬人,俘獲二萬人,史朝義帶領數百名騎兵向東逃走。
仆固懷恩進而攻克東京與河陽城,俘獲了叛軍的中書令許叔冀。
仆固懷恩讓回纥軍隊留在河陽駐紮,派他的兒子仆固玚率領步、騎兵一萬多人去追擊史朝義,到了鄭州,再次與叛軍交戰,又取得勝利。
汴州的叛軍向朝廷投降。
回纥軍隊進入東京後,縱兵大肆殺掠,死者數以萬計。
史朝義從濮州北面渡過黃河,仆固懷恩率兵追上史朝義,在衛州又将他打敗。
叛軍大将田承嗣等率兵四萬與史朝義合兵,又來抵抗,被仆固玚率兵打敗。
于是史朝義所任命的邺郡節度使薛嵩獻出相州、衛州、洺州和邢州四州,向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陽節度使張忠志獻出恒州、趙州、深州、定州和易州五州,向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投降。
李抱玉等人進入叛軍的營中,薛嵩等人都交出了兵權。
但是不久,仆固懷恩都讓他們官複原職。
因此李抱玉和辛雲京各自向唐代宗上表,說仆固懷恩對朝廷有二心,朝廷應該暗中有所防備。
而仆固懷恩也上疏為自己辯解,唐代宗安慰勉勵他。
盜殺李輔國。
上在東宮,以李輔國專權,心甚不平。
及嗣位,以輔國有殺張後之功,不欲顯誅之,夜遣盜入其室,竊輔國首及一臂而去。
敕有司捕盜,遣中使存問其家,仍贈太傅。
十一月,以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賜姓名李寶臣。
初,辛雲京引兵将出井陉,常山裨将契丹王武俊說張忠志曰:“河東兵精銳,出境遠鬥,不可敵也。
且吾以寡當衆,以曲遇直,戰則必離,守則必潰,公其圖之。
”忠志乃降。
制複以為節度使,賜姓名李寶臣。
寶臣擢武俊為先鋒兵馬使。
以仆固懷恩為河北副元帥。
郭子儀以懷恩有平河朔功,請以副元帥讓之。
諸軍圍史朝義于莫州。
史朝義走至貝州,與其大将薛忠義等合,還攻仆固玚,玚設伏擊走之。
回纥又至,戰于下博,朝義大敗,奔莫州。
懷恩兵馬使薛兼訓、郝庭玉及田神功、辛雲京皆會,進圍朝義于莫州。
癸卯(763) 代宗皇帝廣德元年 春正月,以劉晏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流來瑱于播州,殺之。
強盜殺死李輔國。
唐代宗在做太子的時候,因為李輔國專擅大權,心中忿忿不平。
等到即皇帝位後,因為李輔國有殺死張皇後的功勞,所以不想公開殺死他,于是就指使強盜在夜晚進入李輔國的宅第,殺死李輔國後,割下他的頭顱和一條手臂而去。
事情發生後,唐代宗下敕有關部門抓捕強盜,并派宦官慰問他的家人,同時追贈他為太傅。
十一月,唐代宗任命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并賜給他姓名叫李寶臣。
當初,辛雲京率兵将要出井陉關,常山副将契丹人王武俊勸張忠志說:“河東兵精銳,出境遠征,勢不可敵。
況且我們是以少擊衆,以曲遇直,如果交戰必定會衆叛親離,堅守必定會潰敗,希望你仔細考慮。
”張忠志于是投降了辛雲京。
這時唐代宗下制書重又任命張忠志為節度使,并賜給他姓名叫李寶臣。
李寶臣因此提拔王武俊為先鋒兵馬使。
唐代宗任命仆固懷恩為河北副元帥。
郭子儀因為仆固懷恩有率兵平定河朔叛軍的戰功,就請求把副元帥的職務讓給他。
各路軍隊包圍史朝義于莫州。
史朝義逃到貝州,與他的大将薛忠義等人會合,回攻仆固玚,仆固玚設伏兵将他們擊退。
這時,回纥軍隊到達,與史朝義在下博交戰,史朝義大敗,逃奔莫州。
仆固懷恩的都知兵馬使薛兼訓、郝庭玉以及田神功、辛雲京都率兵來會合,便進軍把史朝義包圍在莫州。
唐代宗 癸卯(763) 唐代宗廣德元年 春正月,唐代宗任命劉晏為同平章事,仍舊擔任度支等使。
唐代宗把來瑱流放到播州,并殺了他。
初,來瑱在襄陽,程元振有所請托,不從。
及為相,元振谮瑱言涉不順,與賊合謀。
坐削官爵,流播州,賜死。
由是藩鎮皆切齒于元振。
賊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懷仙殺史朝義,傳首京師。
史朝義屢出戰,皆敗,田承嗣說朝義,令往幽州發兵,朝義從之。
承嗣即以城降。
時朝義範陽節度使李懷仙已請降,朝義至,不得入,獨與胡騎數百東奔,欲入奚、契丹。
懷仙遣兵追及之,朝義窮蹙,缢于林中,懷仙取其首以獻。
仆固懷恩與諸軍皆還。
以薛嵩、田承嗣、李懷仙為河北諸鎮節度使。
以史朝義降将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故地為盧龍節度使。
時河北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懷恩,拜于馬首,乞行間自效,懷恩恐賊平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
朝廷亦厭苦兵革,苟冀無事,因而授之。
承嗣舉管内戶口,壯者皆籍為兵,惟使老弱耕稼。
數年間有衆十萬。
又選其骁健者萬人自衛,謂之“牙兵”。
回纥歸國。
回纥部衆所過抄掠,廪給小不如意,辄殺之,無所忌憚。
陳鄭節度使李抱玉欲遣官屬置頓,人人辭憚,趙城尉馬燧獨請行。
比回纥将至,燧先遣人賂其渠帥,約毋暴掠, 當初,來瑱在襄陽時,程元振曾經請托他辦事,來瑱沒有答應。
等到來瑱擔任宰相,程元振就谮毀說來瑱說過對唐代宗不恭順的話,而且與叛軍通謀。
來瑱因此坐罪被剝奪官爵,流放到播州,在半道上被賜死。
因此藩鎮都對程元振切齒痛恨。
叛軍将領田承嗣獻出莫州投降,範陽節度使李懷仙殺死史朝義,傳首級到京師。
史朝義多次出戰,都被打敗,田承嗣便勸說史朝義,讓他到幽州調發軍隊,史朝義聽從了他的建議。
史朝義離去後,田承嗣立即獻城投降。
當時史朝義所任命的範陽節度使李懷仙已向朝廷請求投降,史朝義到達範陽後,不得入城,僅帶領數百名胡人騎兵向東逃走,想要逃入奚、契丹境内。
李懷仙派兵追上了史朝義,史朝義走投無路,在樹林中上吊自殺,李懷仙取下他的首級獻給朝廷。
仆固懷恩與各路軍隊返回。
唐代宗任命薛嵩、田承嗣、李懷仙為河北諸鎮節度使。
唐代宗任命史朝義部下的降将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舊在故地擔任盧龍節度使。
當時河北各州都向朝廷投降,薛嵩等人迎接仆固懷恩,叩拜于馬前,請求讓他們留在軍中效力,仆固懷恩恐怕叛軍平定後自己失寵,所以就上奏朝廷請求留下薛嵩等人及李寶臣,讓他們分别統領河北各鎮,而作為自己的黨援。
朝廷也因為厭煩戰争,暫且希望天下無事,因而授給他們節度使職務。
田承嗣檢查管轄内的全部戶口,強壯者全都登記為兵,隻剩下老弱者耕種莊稼。
數年時間便擁有十萬軍隊。
又挑選其中勇猛強健的一萬人用來保衛自己,稱為“牙兵”。
回纥軍隊回國。
回纥軍隊回國時,在所經之地大肆搶掠,由官府供給他們糧食,稍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動手殺人,無所顧忌。
陳鄭節度使李抱玉想要派遣下屬官吏去辦理招待和供應的事情,人人都因為害怕回纥而推托,隻有趙城縣尉馬燧請求去辦理。
等到回纥軍隊将要到達時,馬燧先派人賄賂他們的首領,約定不許施暴搶掠, 帥遺之旗曰:“有犯令者,君自戮之。
”燧取死囚為左右,小有違令,立斬之。
回纥相顧失色,涉其境者皆拱手遵約束。
抱玉奇之,燧因說抱玉曰:“燧與回纥言,頗得其情。
仆固懷恩恃功驕蹇,其子玚好勇而輕,今内樹四帥,外交回纥,必有窺河東、澤潞之志,宜深備之。
”抱玉然之。
以梁崇義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初,梁崇義從來瑱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
有勇力,能卷鐵舒鈎,沉毅寡言,得衆心。
瑱死,自鄧州引戍兵歸,衆推為帥,上不能讨,因以為留後。
崇義奏改葬瑱。
三月,葬泰陵、建陵。
夏四月,李光弼遣将攻袁晁,浙東平。
初,台州賊袁晁攻陷浙東,諸州民疲于賦斂者多歸之,聚衆近二十萬。
光弼使部将張伯儀将兵讨平之。
分河北諸州節度。
以幽、莫、妫、檀、平、薊為幽州管,恒、定、趙、深、易為成德軍管,相、貝、邢、洺為相州管,魏、博、德為魏州管,滄、棣、冀、瀛為青淄管,懷、衛、河陽為澤潞管。
敕議舉孝廉。
禮部侍郎楊绾上疏曰:“古之選士,必取行實。
自隋炀帝始置進士科,猶試策而已,至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加帖,從此成俗。
公卿以此待士, 首領送給他一面旗子說:“有違犯軍令的人,你可以自行殺掉他們。
”馬燧便取來一些刑犯作為自己的随從,稍有違犯命令者,立刻斬殺。
回纥軍隊看見後大驚失色,通過他所管轄境内的回纥軍隊都恭敬地遵守規定。
李抱玉感到奇怪,馬燧便借機對李抱玉說:“我與回纥言談,對他們的情況頗為了解。
仆固懷恩自恃有功,驕橫傲慢,他的兒子仆固玚争強好勝,輕率浮躁,如今在國内樹立了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與薛嵩四員叛軍将帥,對外交結回纥,一定有窺伺河東、澤潞的意圖,應該嚴加防備。
”李抱玉深以為然。
唐代宗任命梁崇義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起初,梁崇義随從來瑱鎮守襄陽,多次遷任做到右兵馬使。
梁崇義勇武有力,能夠彎卷鐵器,舒展鐵鈎,生性剛毅,沉默寡言,很得人心。
來瑱死後,梁崇義率領在外戍守的軍隊返回襄陽,被士卒們推舉為統帥,唐代宗無力讨伐,因此任命梁崇義為留後。
梁崇義上奏請求改葬來瑱。
三月,唐代宗将唐玄宗埋葬在泰陵,将唐肅宗埋葬在建陵。
夏四月,李光弼派遣部将攻打袁晁,浙東被平定。
當初,台州賊帥袁晁攻占了浙東各地,深受橫征暴斂之苦的各州百姓紛紛歸附于他,袁晁的兵衆将近二十萬人。
李光弼派遣部将張伯儀率兵讨伐平定了袁晁。
唐代宗下制書劃分河北諸州節度使的管轄範圍。
将幽州、莫州、妫州、檀州、平州、薊州歸屬幽州節度使管轄,恒州、定州、趙州、深州、易州歸屬成德軍節度使管轄,相州、貝州、邢州、洺州歸屬相州節度使管轄,魏州、博州、德州歸屬魏州節度使管轄,滄州、棣州、冀州、瀛州歸屬青淄節度使管轄,懷州、衛州、河陽歸屬澤潞節度使管轄。
唐代宗下敕有關部門商議薦舉孝廉之士。
禮部侍郎楊绾上疏說:“古代選拔官吏,一定要考核他們的操行。
自隋炀帝開始設置進士科時,還隻是考試策論而已,到了唐高宗時代,考功員外郎劉思立首次上奏,考進士科要加試雜文,明經科要加試帖經,從此約定成俗。
公卿大臣以此來看待士人, 長老以此訓子,其明經則誦帖括以僥倖。
又令舉人投牒自應,如此,欲其返淳樸,崇廉讓,何可得也!請置孝廉科,令縣令取行著鄉間,學知經術者,薦之于州,刺史考試,升之于省。
任占一經,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三道,上第注官,中第出身,下第罷歸。
其道舉亦非理國所資,望與明經、進士并停。
”上命諸司通議,給事中李栖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并是绾議。
仍“請兼廣學校,保桑梓者鄉裡舉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
敕禮部具條目以聞。
绾奏:“國子監舉人,令博士薦于祭酒,祭酒試通者升之于省,如鄉貢法。
明法,委刑部考試。
”或以為明經、進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
事雖不行,識者是之。
秋七月,群臣上尊号。
九月,遣使征仆固懷恩入朝,不至。
初,仆固懷恩受诏與回纥可汗相見于太原,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恐其合謀襲軍府,閉城自守,亦不犒師。
懷恩怒,具表其狀,不報。
中使駱奉仙至太原,雲京厚結之,使言懷恩反狀已露,懷恩亦奏請誅雲京、奉仙,诏和解之。
懷恩自以兵興以來,所在力戰,一門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絕域,說谕回纥,再收兩京,平定河南、北,功無與比,而為人構陷,憤怒殊深,上書自訟曰:“臣罪有六:昔同羅叛亂,臣 家中長輩以此來教導兒子,其中明經科的考試,人們都背誦帖括經書以求僥幸及第。
又讓舉人自己呈遞牒文前來應試,這樣一來,要想讓他們回歸淳樸,崇尚清廉忍讓,怎麼做得到呢!請求設置孝廉科,讓縣令選出那些在鄉裡表現出衆、飽讀經書的人,推薦給州,經過刺史的考試以後,再推薦到尚書省。
讓他們各自任意選一部經典,考問他們經義二十條,應對策文三道,考試成績優異者便按名次資曆授予官職,中等的給予錄取的資格,下等的讓他們回去。
再有,考試老莊之學的道舉也同治理國家無關,希望與明經、進士二科一并停止。
”唐代宗命令有關各部門共同商議,給事中李栖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都同意楊绾的意見。
同時還“請求朝廷廣設學校,确保在故鄉的人能得到鄉裡的推薦,寓居他鄉的人能得到學校的推薦”。
唐代宗下敕命令禮部拟定好詳細的條目,然後上奏。
楊绾上奏了新的考試條例說:“國子監推舉的人才,首先讓博士向國子祭酒推薦,經過國子祭酒考試合格者,再推薦給尚書省,如同科舉考試的鄉貢法一樣。
明法科的考試,則委托刑部進行。
”有人認為明經、進士二科的考試已實行了很久,不能夠立刻改變。
楊绾的建議雖然未能實
劉展得知田神功率平盧兵馬來讨伐,心中懼怕,于是就挑選精兵渡過淮河攻打田神功,連戰連敗,因此田神功率兵進入廣陵。
辛醜(761) 二年 春正月,田神功擊劉展,斬之,餘黨皆平。
田神功使楊惠元、範知新等分道擊劉展。
知新至下蜀,展拒擊之,将軍賈隐林射展中目,遂斬之。
惠元破王暅于淮南,孫待封詣李藏用降,餘黨皆平。
平盧軍大掠十餘日。
安史之亂,兵不至江淮,至是其民始罹荼毒矣。
二月,李光弼與史思明戰于邙山,敗績,河陽、懷州皆陷。
或言:“洛中将士皆燕人,久戍思歸,上下離心,急擊之,可破也。
”魚朝恩以為信然,屢言之,上敕李光弼等進取東京。
光弼奏:“賊鋒尚銳,未可輕進。
”仆固懷恩勇而愎,麾下皆蕃、漢勁卒,恃功,多不法,郭子儀寬厚,曲容之,每用兵,倚以集事。
光弼一裁之以法,懷恩不悅,乃附朝恩,言東都可取。
由是中使相繼督光弼出師,光弼不得已,将兵會朝恩等攻洛陽,陳于邙山。
光弼命依險而陳,懷恩陳于平原,光弼曰:“依險則可進可退,若陳平原,戰而不利則盡矣。
思明不可忽也。
”命移于險,懷恩複止之。
史思明乘其未定,薄之,官軍大敗,走保聞喜,河陽、懷州皆沒于賊。
朝廷聞之,大懼,益兵屯陝。
辛醜(761) 唐肅宗上元二年 春正月,平盧兵馬使田神功率兵攻打劉展,将他斬殺,從而平定了他的殘餘勢力。
田神功派遣楊惠元與範知新等分别攻打劉展。
範知新率兵到達下蜀,劉展率兵迎擊,将軍賈隐林用箭射中了劉展的眼睛,于是斬殺了劉展。
楊惠元在淮南打敗了王暅,孫待封向李藏用投降,劉展的殘餘勢力全都被平定。
平盧軍大肆搶掠十多天。
安史之亂期間,叛軍沒有到達江淮地區,這時江淮地區的百姓也遭受到戰亂的蹂躏。
二月,李光弼率兵與史思明在邙山交戰,李光弼大敗,河陽和懷州都被史思明攻占。
有人說:“洛中的叛軍将士都是燕地人,因長期戍守洛中,都思歸故鄉,所以軍中上下離心離德,這時攻打他們,就可以将他們打敗。
”陝州觀軍容使魚朝恩深信不疑,所以多次在唐肅宗前提到此事,于是唐肅宗下敕書命令李光弼等人去攻取東京。
李光弼上奏說:“叛軍的士氣還很盛,不可輕舉冒進。
”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生性勇敢,但剛愎自用,他的部下都是蕃、漢勁旅,他們依仗有功,多行不法之事,郭子儀生性寬厚,對他們委曲包容,每當用兵作戰之時,都依靠他們取得成功。
而李光弼卻将他們一一繩之以法,所以仆固懷恩心中不滿,于是就附和魚朝恩的意見,說東都可以攻取。
因此唐肅宗不斷地派遣宦官督促李光弼出兵,李光弼迫不得已,于是率兵會同魚朝恩等人攻打洛陽,在邙山擺開戰陣。
李光弼命令軍隊依靠險要地勢布陣,而仆固懷恩卻率兵布陣于平原地帶,李光弼說:“如果依靠險要地勢布陣就進可攻而退可守,如果在平原地帶布陣,交戰不利就會全軍覆沒。
對史思明絕不可輕視。
”然後命令軍隊轉移到險要的地方布陣,又被仆固懷恩制止。
史思明乘着官軍立足未穩之機,率兵逼近,官軍被打得大敗,李光弼與仆恩率兵退保聞喜,河陽、懷州都落入叛軍之手。
朝廷得知官軍戰敗後,十為恐懼,便增加兵力駐守陝州。
貶李揆為袁州長史,以蕭華同平章事。
荊南節度使呂以善政聞,李揆與不相悅,恐其複入相,陰使人求過失。
上疏自訟,乃貶揆而相華。
三月,史朝義殺史思明。
史思明猜忍好殺,群下人不自保。
朝義,其長子也,無寵,愛少子朝清,使守範陽,常欲殺朝義,立朝清為後。
既破李光弼,欲乘勝西入關,使朝義襲陝,自将大軍繼之。
朝義數進兵皆敗,思明诟怒,欲斬之,朝義憂懼。
部将駱悅、蔡文景說之曰:“悅等與王,死無日矣!古有廢立,請召曹将軍謀之。
王苟不許,今歸李氏矣。
”朝義召思明宿衛将曹将軍者,以其謀告之,遂以兵入,射思明殺之。
朝義即僞位,使人至範陽殺朝清并不附己者數十人。
諸部舊将皆思明故等夷,召之多不至,略相羁縻而已。
貶李光弼為開府儀同三司。
光弼上表求自貶也。
夏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讨平之。
段子璋骁勇,從上皇在蜀有功,東川節度使李奂奏替之,子璋舉兵襲奂于綿州。
道過遂州,殺刺史虢王巨。
奂戰敗,奔成都,子璋自稱梁王,陷劍州。
西川節度使崔光遠與奂共攻,斬之。
唐肅宗貶李揆為袁州長史,并任命蕭華為同平章事。
荊南節度使呂以治理有政績而聞名,李揆因為與呂有矛盾,恐怕呂再次入朝任宰相,于是就私下派人去搜求呂的過失。
呂上疏為自己辯解,因此唐肅宗貶李揆為袁州長史,而任命蕭華為宰相。
三月,史朝義殺死史思明。
史思明生性多疑殘忍,好殺無辜,所以弄得部下人人自危。
史朝義是史思明的長子,但不受寵愛,而史思明喜愛小兒子史朝清,讓他留守範陽,所以常常想要殺掉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
史思明打敗李光弼後,想要乘勝向西攻入潼關,于是命令史朝義率兵襲擊陝城,而自己率領大軍在後面跟進。
史朝義多次進攻都被打敗,史思明十分憤怒,責罵史朝義,想要殺掉他,因此史朝義非常憂愁恐懼。
這時史朝義的部将駱悅、蔡文景勸他說:“我駱悅等人與大王已經死到臨頭了!廢立君主的事自古就有,請把曹将軍召來共同謀劃大事。
大王如果不答應,我們現在就去歸順李唐朝廷。
”于是史朝義召來保衛史思明的将領曹将軍,把謀殺史思明的計劃告訴了他,然後駱悅率兵進入史思明的住所,用箭射中史思明,後又殺死了他。
史朝義即僞皇帝位,派人到範陽殺死史朝清以及數十名不依附于自己的人。
叛軍各部的舊将都是史思明的故舊,與史思明地位相當,所以史朝義召見他們,他們大多不來,隻是相互之間名義上維持君臣關系而已。
唐肅宗下诏貶李光弼為開府儀同三司。
這是因為李光弼上表請求将自己貶官。
夏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叛,被讨伐平定。
段子璋作戰勇猛,随從唐玄宗在蜀中有戰功,東川節度使李奂上奏請求取代他,所以段子璋起兵在綿州攻打李奂。
段子璋路過遂州時,殺害了遂州刺史虢王李巨。
李奂戰敗,逃往成都,段子璋自稱梁王,并攻占了劍州。
西川節度使崔光遠與李奂一起攻打段子璋,殺死了他。
複以李光弼為太尉,統八道行營鎮臨淮。
秋七月朔,日食,既,大星皆見。
八月,加李輔國兵部尚書。
輔國求為宰相,上曰:“以卿之功,何官不可為!其如朝望未允何?”輔國乃諷仆射裴冕等使薦己。
冕曰:“吾臂可斷,宰相不可得!”上大悅,輔國銜之。
九月,置道場于三殿。
上以天成地平節,于三殿置道場,以宮人為佛、菩薩,北門武士為金剛神王,召大臣膜拜圍繞。
制去尊号及年号,以建子月為歲首。
制除五品以上官,令舉一人自代。
江淮大饑。
冬十月,楚州牙将高幹殺其刺史李藏用。
江淮都統崔圓署李藏用為楚州刺史。
會度支租庸使以劉展之亂,諸州用物無準,奏請征驗。
諸将往往賣産以償之。
藏用恐其及己,嘗與人言,頗有悔恨。
其牙将高幹挾故怨,告藏用反,襲殺之。
崔圓遂薄責藏用将吏,将吏皆附成其狀。
獨孫待封堅言不反,圓命斬之。
或謂曰:“子何不從衆以求生!”待封曰:“吾始從劉大夫,奉诏書來赴鎮,人謂吾反。
李公起兵滅劉大夫,今又以李公為反。
如此,誰則非反者!吾甯就死,不能誣人以非罪。
”遂斬之。
建子月,受朝賀,如正旦儀。
貶劉晏為通州刺史。
唐肅宗重又任命李光弼為太尉,統帥八道行營之兵鎮撫臨淮郡。
秋七月初一,發生日全食,大星都出現在天空。
八月,唐肅宗加授李輔國為兵部尚書。
李輔國請求擔任宰相,唐肅宗說:“按照你的功勞,有什麼官職不可以擔任呢!隻是恐怕朝廷大臣不服氣,怎麼辦呢?”李輔國就暗示仆射裴冕等人,讓他們舉薦自己。
裴冕說:“我的手臂可斷,而李輔國的宰相不可得!”唐肅宗得知後十分高興,而李輔國卻從此怨恨裴冕。
九月,唐肅宗在三殿設置道場。
唐肅宗于天成地平節這一天,在三殿設置道場,讓宮人裝扮成佛與菩薩,讓北門武士裝扮成金剛神王,召來大臣圍繞着他們頂禮膜拜。
唐肅宗下制書去掉尊号及年号,把建子月作為每年的第一月。
唐肅宗下制書命令朝廷所任命的五品以上的官,讓他們都舉薦一人替代自己。
江淮地區發生大饑荒。
冬十月,楚州牙将高幹殺死刺史李藏用。
江淮都統崔圓任命李藏用為楚州刺史。
适逢度支租庸使因為劉展之亂,各州支出的财物沒有标準,上奏請求查驗。
諸将因此往往賣掉自己的家産用來補償官府中的财物。
李藏用害怕清算到自己,曾與人談話,露出悔恨之意。
李藏用的牙将高幹對他心懷舊怨,于是就告發說李藏用謀反,并攻打殺死了他。
崔圓因此按照文簿一一盤問李藏用部下的将領官吏,他們都附和高幹的說法承認李藏用謀反。
隻有孫待封堅持說李藏用沒有謀反,崔圓下令斬殺孫待封。
有人對孫待封說:“你為什麼不附和大家的意見而求得生存呢!”孫待封說:“我起始随從劉展大夫,奉行皇帝的诏書來赴任,人們都說我謀反。
李藏用起兵消滅了劉展大夫,而現在又說李藏用謀反。
這樣說來,誰才算不是謀反的人呢!我甯願去死,也不能誣陷沒有罪的人。
”于是被崔圓殺掉。
建子月(十一月),唐肅宗接受百官的朝賀,儀式如正月初一的朝賀一樣。
唐肅宗貶劉晏為通州刺史。
或告鴻胪卿康謙與史朝義通,事連司農卿嚴莊,俱下獄。
京兆尹劉晏遣吏防守莊家,莊怨晏,告其道禁中語,矜功怨上。
乃貶晏、莊而誅謙。
以元載為度支、鹽鐵、轉運等使。
度支郎中元載敏悟善奏對,上愛其才,委以江淮漕運。
數月,遂代劉晏掌财利。
載以江、淮雖經兵荒,其民猶有資産,乃案籍舉八年租調之違負及逋逃者,計其大數而征之。
擇豪吏為縣令督之,不問負之有無,察民有粟帛者發徒圍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取八九,謂之白著。
有不服者,嚴刑以威之。
民聚山澤為群盜,州縣不能制。
上朝太上皇于西内。
先是,山人李唐見上,上方抱幼女,謂唐曰:“朕念之,卿勿怪也。
”對曰:“太上皇思見陛下,計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
”上泫然泣下,然畏張後,不敢詣西内。
至是始往朝。
壬寅(762) 寶應元年 春建寅月,李光弼拔許州。
建卯月,河東軍亂,殺其節度使鄧景山。
初,王思禮為河東節度使,資儲豐衍,積米百萬斛。
管崇嗣代之,為政寬弛,耗散殆盡。
上聞之,以鄧景山代之。
有人告發說鴻胪卿康謙與史朝義通謀,此事牽連到司農卿嚴莊,因此二人都被逮捕入獄。
京兆尹劉晏派官吏防守嚴莊的家院,嚴莊因此怨恨劉晏,就告發說劉晏洩露了與皇帝談話的内容,并自誇有功,怨恨皇上。
唐肅宗于是将劉晏與嚴莊貶官,而誅殺了康謙。
唐肅宗任命元載為度支、鹽鐵、轉運等使。
度支郎中元載生性聰明,善于奏對,唐肅宗愛惜他的才能,于是委任他掌管江淮地區的漕運事務。
數個月之後,便取代劉晏,掌管财政事務。
元載認為江、淮地區雖然經曆了兵荒馬亂的年月,但百姓仍然擁有财産,于是就按照戶籍查出八年拒交和欠交租調的逃賦戶,然後估計一個大概數目進行征收。
元載選擇兇惡的官吏擔任縣令,讓他們督辦征收事宜,他們不管百姓是否拖欠租調,隻要知道誰家有糧食布帛,就派人把他們的家包圍起來,沒收所有糧食布帛的一半,甚至拿走十分之八九,稱之為白著。
如果有不服的人,就施用嚴酷的刑罰威脅他們。
因此有的百姓就聚集在山中河上成為強盜,州縣無法制止。
唐肅宗到西内朝見唐玄宗。
先前,有一次隐士李唐見到唐肅宗,當時唐肅宗正抱着自己的小女兒,對李唐說:“朕想念小女兒,你不要見怪。
”李唐回答說:“太上皇思念想要見到陛下,大概也如同陛下思念公主一樣。
”唐肅宗聽後潸然淚下,但因為懼怕張皇後,所以不敢到西内去拜見。
這時才去朝見唐玄宗。
壬寅(762) 唐肅宗寶應元年 春建寅月(正月),李光弼率兵攻克許州。
建卯月(二月),河東軍作亂,殺害了河東節度使鄧景山。
起初,王思禮擔任河東節度使,儲備了大量物資,積蓄糧米達一百萬斛。
後來管崇嗣取代王思禮擔任節度使,因為治理不嚴,糧米損耗幾盡。
唐肅宗聽說後,就任命鄧景山取代管崇嗣。
景山至,鈎校出入,将士隐沒者皆懼。
有裨将抵罪當死,諸将請之,不許。
其弟請代之,亦不許。
請入一馬以贖罪,乃許之。
諸将怒曰:“我輩曾不及一馬乎!”遂殺景山。
上以景山撫禦失所以緻亂,遣使慰谕以安之。
諸将請以兵馬使辛雲京為節度使,從之。
行營兵殺都統李國貞、節度使荔非元禮。
绛州糧賜不充,朔方行營都統李國貞屢以狀聞,朝廷未報,軍中咨怨。
又以國貞治軍嚴,思郭子儀之寬,突将王元振因謀作亂,矯令于衆曰:“來日修都統宅,具畚锸待命。
”士卒皆怒,曰:“朔方健兒豈修宅夫邪!”元振帥之執國貞,置卒食于前,曰:“食此而役其力,可乎!”國貞曰:“修宅則無之,軍食則屢奏而未報,諸君所知也。
”衆欲退,元振曰:“今日都統不死,則我輩死矣。
”遂殺之。
鎮西、北庭行營兵亦殺其節度使荔非元禮,推裨将白孝德為帥,朝廷因而授之。
建辰月,賜郭子儀爵汾陽王,知諸道行營。
绛州諸軍剽掠不已,朝廷憂其與太原亂軍合,非新進諸将所能鎮服,以郭子儀為汾陽王,知諸道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發京師粟帛數萬以給绛軍。
鄧景山到任後,就清查出入糧米的賬目,那些隐藏了糧米的将士都十分恐懼。
有一位副将按罪應當處死,諸将為他求情,鄧景山不答應。
那位副将的弟弟請求代兄去死,鄧景山也不答應。
他們又請求交一匹馬來贖取死罪,鄧景山這才同意。
諸将憤怒地說:“我們的性命難道還不如一匹馬嗎!”于是起兵殺了鄧景山。
唐肅宗因為這次兵亂是鄧景山治理不當所緻,就派遣使者勸慰安撫他們。
諸将請求任命都知兵馬使辛雲京為節度使,唐肅宗同意。
行營兵殺害朔方行營都統李國貞和鎮西、北庭節度使荔非元禮。
绛州因為賞賜給将士的糧食不足,朔方行營都統李國貞多次向朝廷報告,朝廷都沒有答複,所以軍中将士心中怨恨。
又因為李國貞治軍嚴厲,将士們都思念郭子儀的寬厚,突将王元振乘機思謀作亂,就在将士面前假稱有軍令說:“過幾天讓你們修造都統的住宅,各自準備好畚箕鐵鍬待命。
”士兵們聽後都很憤怒,說:“我們朔方軍的健兒難道是修造第宅的民夫嗎!”于是王元振率領這些憤怒的士卒抓住了李國貞,把士兵們吃的食物擺在他前面,說:“吃這樣的東西還要役使他們修造第宅,能行嗎!”李國貞說:“修造第宅的事純屬子虛烏有,至于軍糧問題,我已多次奏報朝廷,但沒有得到答複,這是諸位都知道的事。
”衆将士聽後想要退下去,王元振道:“現在如果我們不殺死都統,我們就必死無疑了。
”于是殺死了李國貞。
鎮西、北庭行營兵也殺害了他們的節度使荔非元禮,推舉副将白孝德為節度使,朝廷也就正式任命白孝德為節度使。
建辰月(三月),唐肅宗賜郭子儀汾陽王爵位,并知諸道行營節度使。
駐紮在绛州的各道軍隊搶掠不止,朝廷擔心他們與太原作亂的軍隊聯合,絕不是新提拔的諸将所能鎮服的,于是就封郭子儀為汾陽王,知諸道節度行營兼任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并調撥京師的糧食布帛數萬以供給绛州的軍隊。
時上不豫,群臣莫得進見。
子儀請曰:“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見陛下,目不瞑矣。
”上召入卧内,謂曰:“河東之事,一以委卿。
”子儀至軍,王元振自以為功,子儀曰:“吾為宰相,豈受一卒之私耶!”收元振及其黨四十人,皆殺之。
辛雲京聞之,亦按誅殺鄧景山者數十人。
由是河東諸鎮率皆奉法。
以來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
召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赴京師,瑱樂在襄陽,諷将吏上表留己,複得還鎮。
呂及中使往來者言:“瑱曲收衆心,恐久難制。
”上乃割商、金、均、房别置觀察使,令瑱止領六州。
行軍司馬裴茙謀奪瑱位,密表瑱倔強難制,請以兵襲取之,上以為然。
以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外示寵任,實欲圖之。
密敕以茙代瑱為防禦使。
蕭華罷,以元載同平章事,領度支、轉運使如故。
李輔國以求宰相不得,怨蕭華,言華專權,請罷之,而相載。
上不許,固請不已,上乃從之。
建巳月,楚州得寶玉十三枚。
楚州言,尼真如,恍惚登天,見上帝,賜以寶玉十三枚,雲:“中國有災,以此鎮之。
”群臣表賀。
太上皇崩。
當時唐肅宗身體患病,大臣們都不得晉見。
郭子儀請求說:“我受命外任,将要死于朝外,如果不見陛下一面,死不瞑目。
”于是唐肅宗将郭子儀召入内室,對他說:“河東的事情,全都托付給你了。
”郭子儀來到軍中,王元振自認為自己有功,郭子儀說:“我身為宰相,難道會接受一個士卒的私托嗎!”于是收捕了王元振及其同黨四十人,把他們全都殺掉。
辛雲京得知此事後,也審問出殺害鄧景山的幾十個人,将他們誅殺。
因此河東諸鎮兵大都遵守法令。
唐肅宗任命來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
唐肅宗召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赴京師,來瑱因為喜歡在襄陽,于是就暗中指使将士官吏上表朝廷把自己留下,因此得以重返鎮所。
荊南節度使呂和往來出使的宦官上言說:“來瑱曲意收買人心,恐怕時間一長難以節制。
”唐肅宗于是從山南東道分出商州、金州、均州、房州,另行設置觀察使,讓來瑱隻管轄六個州。
行軍司馬裴茙圖謀奪取來瑱的職位,就秘密上表說來瑱桀骜不馴難以控制,并請求率兵攻打來瑱,唐肅宗同意他的意見。
于是唐肅宗任命來瑱為淮西、河南節度使,表面上看是對他的寵信,實際上是想要圖謀他。
唐肅宗又下密敕讓裴茙取代來瑱擔任防禦使。
唐肅宗罷免了蕭華的宰相職務,任命元載為同平章事,仍然兼任度支、轉運使。
李輔國因為想謀求宰相而沒有得到,怨恨蕭華,于是就在唐肅宗面前說蕭華專權,請求罷免他的宰相職務,而任命元載為宰相。
唐肅宗不同意,但李輔國不斷地請求,唐肅宗隻好采納了他的意見。
建巳月(四月),楚州獲得寶玉十三枚。
楚州刺史上表說,有一名叫真如的尼姑,在恍惚中登天,見到了上帝,上帝賜給他十三枚寶玉,并說:“中國如果發生了災難,可用這些寶玉鎮壓。
”大臣們上表祝賀。
唐玄宗駕崩。
太上皇崩,年七十八。
上自仲春寝疾,聞上皇登遐,疾轉劇,乃命太子監國。
複以建寅為正月。
帝崩,李輔國殺皇後張氏。
初,張後與輔國相表裡,專權用事,晚更有隙。
内射生使程元振黨于輔國。
上疾笃,後召太子謂曰:“輔國久典禁兵,陰與程元振謀作亂,不可不誅。
”太子泣曰:“陛下疾甚危,不告而誅,必緻震驚,恐不能堪也。
”太子出,後召越王系,選宦官授甲,以誅輔國。
元振知其謀,密告輔國,以兵送太子于飛龍廄,勒兵收系,遷後于别殿。
時上在長生殿,使者逼後下殿,宦官宮人驚散。
明日,上崩,輔國等殺後并系及兖王侗。
太子即位。
輔國引太子素服與宰相相見,遂即位。
輔國恃功益橫,明謂上曰:“大家但居禁中,外事聽老奴處分。
”上内不能平,以其方握禁兵,外尊禮之,号為尚父而不名,事無大小皆咨之。
群臣出入,皆先詣輔國,輔國亦晏然處之。
以李輔國司空兼中書令。
敕大小錢皆當一。
民始安之。
李光弼使田神功擊史朝義,大破之。
史朝義自圍宋州數月,城中食盡。
果毅劉昌曰:“倉中猶有曲數千斤,請屑食之,不過二十日,李太尉必救我。
”李光弼至臨淮,諸将以朝義兵尚強,請南保揚州。
光弼曰: 唐玄宗駕崩,享年七十八歲。
唐肅宗自開春以來就卧病不起,得知唐玄宗去世,病情加重,于是命令太子監理國政。
唐肅宗下诏重以建寅月為正月。
唐肅宗駕崩,李輔國殺掉皇後張氏。
起初,張皇後與李輔國相互勾結,專權用事,後來二人産生了矛盾。
内射生使程元振黨附于李輔國。
唐肅宗病重,張皇後召來太子對他說:“李輔國長期掌握禁軍,暗中與程元振圖謀作亂,必須誅殺。
”太子涕泣說:“陛下病危,如果不告訴陛下而殺掉他們,必定會使陛下震驚,恐怕陛下承受不了。
”太子出宮後,張皇後就召來越王李系,挑選宦官分發給他們兵器,命令他們誅殺李輔國。
程元振知悉了張皇後的陰謀,密告了李輔國,于是派兵送太子到飛龍廄,然後率兵收捕了越王李系,把張皇後遷居到别殿。
當時唐肅宗住在長生殿,使者逼迫張皇後下殿,宦官和宮人驚恐害怕,各自逃散。
第二天,唐肅宗駕崩,李輔國等殺死張皇後與越王李系、兖王李侗。
皇太子李豫即皇帝位。
李輔國領着太子李豫,讓他穿着白衣服與宰相相見,然後即皇帝位。
李輔國依仗有功,更加驕橫,公然對唐代宗李豫說:“陛下隻管居住在宮中,外面的事情讓老奴處理。
”唐代宗心中憤恨不平,但因為李輔國正掌握着禁軍,所以表面上對他很尊重,稱他為尚父,而不直呼其名,大小事情都征詢他的意見。
群臣出入宮禁,都要先拜見李輔國,李輔國也安然處之。
唐代宗任命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
唐代宗下敕書命大小乾元通寶錢都以一當一流通使用。
百姓這才安心。
李光弼派田神功率兵攻打史朝義,史朝義被打得大敗。
史朝義包圍宋州已經幾個月了,城中糧食都已經吃光了。
果毅劉昌說:“糧倉中還有數千斤酒曲,請大家搗碎吃掉,不出二十天,李太尉一定會來援救我們。
”李光弼到了臨淮,各位将領認為史朝義的兵力還很強大,請求向南退守揚州。
李光弼說: “朝廷倚我以為安危,我複退縮,朝廷何望!”徑趣徐州,使兖郓節度使田神功進擊朝義,大破之。
先是,神功既克劉展,留連揚州,聞光弼至,乃還。
光弼在徐州,惟軍旅之事自決之,衆務悉委判官張傪。
傪吏事精敏,區處如流,諸将事之如事光弼,由是軍中肅然,東夏以甯。
先是,神功見官屬,皆平受其拜,及見光弼與傪抗禮,乃大驚,遍拜官屬曰:“神功出于行伍,不知禮儀,諸君亦胡為不言,成神功之過乎!” 複以來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來瑱聞徙淮西,大懼,上言:“淮西無糧,請俟收麥而行。
”又諷将吏留己。
上欲姑息,許之。
裴茙屯谷城,既得密敕,即帥麾下趣襄陽。
瑱以兵逆之,且問來故,對曰:“尚書不受朝命,故來。
”瑱曰:“吾已蒙恩,複留鎮此。
”因取敕、告示之,茙驚惑。
瑱縱兵擊之,擒送京師,賜死。
六月,進李輔國爵博陸王。
程元振謀奪李輔國權,密言于上,請稍加裁制。
解輔國行軍司馬及兵部尚書,出居外第。
于是道路相賀。
輔國始懼,上表遜位,诏罷中書令,而進其爵。
以劉晏為度支、轉運、鹽鐵等使。
秋七月,郭子儀入朝。
“朝廷把國家的安危系于我一身,我如果再退縮,朝廷還指望什麼呢!”于是直接趕赴徐州,派兖郓節度使田神功率兵攻打史朝義,把史朝義打得大敗。
起先,田神功平定劉展之亂以後,留戀揚州而不返回,聽說李光弼到來,這才返回。
李光弼在徐州,隻有軍務大事由自己處置,其餘的一切事務都委托判官張傪處理。
張傪對處理政事精明強幹,速度很快,諸将事奉他如同事奉李光弼,因此軍中整肅,東夏得以安定。
先前,田神功見到自己的官屬時,都受他們的叩拜而不回拜,及見到李光弼與張傪行對等禮時,才大吃一驚,一一拜見自己的官屬們說:“我田神功出身于行伍,不懂得禮義,諸位為什麼不指出來,而鑄成我的錯誤呢!” 唐代宗重又任命來瑱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來瑱聽說朝廷改任自己為淮西節度使,十分懼怕,就進言說:“淮西沒有糧食,請求等到收麥後再動身前往。
”同時又指使将領官吏們挽留自己。
唐代宗想要息事甯人,就答應了來瑱的請求。
襄鄧防禦使裴茙率兵駐紮在谷城,得到唐代宗的密敕後,就率領部下的兵趕赴襄陽。
來瑱率兵來迎戰,并質問裴茙率兵而來的原因,裴茙回答說:“因為來尚書您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所以我才率兵而來。
”來瑱說:“我已得到皇上的恩命,重又留下來鎮守襄陽。
”說着便取出唐代宗的敕書和朝廷的委任狀,讓裴茙過目,裴茙吃驚疑惑。
來瑱于是發兵攻打裴茙,将他生擒,送往京師,被賜死。
唐代宗進李輔國爵位為博陸王。
飛龍副使程元振謀劃奪取李輔國的權力,于是密告唐代宗,請求對李輔國稍加壓制。
因此唐代宗解除了李輔國的行軍司馬和兵部尚書職務,并讓他遷出宮禁到外面居住。
于是人們都互相祝賀。
李輔國開始感到恐懼,就上表請求退休,唐代宗下诏罷免了他的中書令職務,而進封爵位為博陸王。
唐代宗任命通州刺史劉晏為度支、轉運、鹽鐵等使。
秋七月,郭子儀入朝。
時程元振用事,忌子儀功高任重,數谮之。
子儀不自安,表請解副元帥、節度使,遂留京師。
台州袁晁作亂。
以程元振為骠騎大将軍。
九月,以來瑱同平章事。
貶裴冕為施州刺史。
左仆射裴冕為山陵使,議事與程元振相違,貶為刺史。
回纥舉兵入援,冬十月,以雍王适為天下兵馬元帥,讨史朝義,大敗之,取東京及河陽,賊将薛嵩、張忠志以州降。
上遣中使劉清潭使于回纥,修舊好,且征兵讨史朝義。
時回纥登裡可汗已為朝義所誘,雲:“唐室繼有大喪,中原無主。
”清潭謂曰:“先帝雖棄天下,今皇帝即廣平王也。
”回纥乃為起兵,至三城,見州縣皆為丘墟,有輕唐之志,乃困辱清潭。
清潭遣使言狀,京師大駭。
上遣殿中監藥子昂往勞之。
初,毗伽阙為登裡求昏,肅宗以仆固懷恩女妻之。
上令懷恩往見可汗,為言唐家恩信不可負,可汗悅。
自陝州大陽津渡河,食太原倉粟,與諸道俱進。
制以雍王适為天下兵馬元帥,以藥子昂、魏琚為左、右廂兵馬使,韋少華、李進為行軍司馬,會諸道節度使及回纥于陝州,進讨史朝義。
上欲以郭子儀為适副,程元振、魚朝恩等沮之而止。
加仆固懷恩同平章事,領諸軍節度行營以副适。
适至陝州,回纥屯于河北,适與僚屬往見之。
可汗責适不拜舞,藥子昂對以禮不當然。
回纥将車鼻曰:“唐天 當時程元振當權用事,因為忌恨郭子儀功高權重,就多次在唐代宗面前說郭子儀的壞話。
郭子儀心中不安,就上表請求解除自己的副元帥、節度使職務,于是便留在了京師。
台州賊帥袁晁作亂。
唐代宗任命程元振為骠騎大将軍。
九月,唐代宗任命來瑱為同平章事。
貶裴冕為施州刺史。
左仆射裴冕擔任山陵使,商議事情時與程元振意見不合,因此被貶為刺史。
回纥發兵入朝援助朝廷讨伐叛軍,冬十月,唐代宗任命雍王李适為天下兵馬元帥,率兵讨伐史朝義,史朝義大敗,官軍收複了東京與河陽,叛軍将領薛嵩和張忠志獻州投降朝廷。
唐代宗派遣宦官劉清潭出使回纥,重新建立過去的友好關系,并且征調回纥軍隊讨伐史朝義。
當時回纥登裡可汗已受到史朝義的引誘,說:“唐朝相繼出現大喪,中原地區沒有君主。
”劉清潭對回纥可汗說:“先皇帝雖然駕崩,但現在的皇帝就是過去的廣平王。
”回纥這才調發軍隊入援,到了三受降城,看見州縣都成為廢墟,便産生了輕視唐朝之心,于是就侮辱劉清潭。
劉清潭派使者向朝廷報告了情況,京師大為驚駭。
唐代宗派遣殿中監藥子昂前去慰勞回纥軍隊。
當初,回纥毗伽阙可汗曾向唐朝為登裡可汗求婚,唐肅宗就把仆固懷恩的女兒嫁給登裡可汗為妻。
這時唐代宗就命令仆固懷恩去見回纥登裡可汗,向他說不要辜負了唐朝的恩情和信任,登裡可汗聽後十分高興。
回纥軍隊從大陽津渡過黃河,食用太原倉的糧米,與諸道軍隊一起進軍。
唐代宗下制書任命雍王李适為天下兵馬元帥,任命藥子昂和魏琚為左、右廂兵馬使,韋少華與李進為行軍司馬,會合諸道節度使和回纥軍隊于陝州,進軍讨伐史朝義。
唐代宗想任命郭子儀為雍王李适的副元帥,因程元振和魚朝恩阻撓而作罷。
任命仆固懷恩為同平章事,兼領諸軍節度行營,擔任李适的副元帥。
雍王李适到達陝州,回纥軍隊駐紮在河北縣,李适與僚屬去見回纥可汗。
回纥登裡可汗責備李适不行拜舞禮,藥子昂回答說,按照禮節雍王不應該行拜舞禮。
回纥将軍車鼻說:“唐朝天 子與可汗約為兄弟,可汗于雍王,叔父也,何得不拜舞?”子昂曰:“安有中國儲君向外國可汗拜舞乎!且兩宮在殡,不應舞蹈。
”力争久之,車鼻遂引子昂等各鞭一百,遣适歸營。
琚、少華遂死。
諸軍發陝州,仆固懷恩與回纥為前鋒,郭英乂、魚朝恩為殿,李抱玉自河陽入,李光弼自陳留入,會于洛陽。
陳于橫水,懷恩遣骁騎及回纥并南山出賊栅東北,表裡合擊,大破之。
朝義悉其精兵十萬救之,官軍擊之不動。
鎮西節度使馬璘曰:“事急矣!”遂單騎奮擊,奪賊兩牌,突入萬衆中。
賊左右披靡,大軍乘之而入,賊衆大敗,斬首六萬級,捕虜二萬,朝義将輕騎數百東走。
懷恩進克東京及河陽城,獲僞中書令許叔冀。
懷恩留回纥營河陽,使其子玚帥步騎萬餘逐朝義,至鄭州,再戰皆捷。
汴州降。
回纥入東京,肆行殺掠,死者萬計。
朝義自濮州北渡河,懷恩追敗之于衛州。
賊将田承嗣等将兵四萬與朝義合,複來拒戰,仆固玚擊破之。
于是朝義邺郡節度使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于李抱玉,恒陽節度使張忠志以恒、趙、深、定、易五州降于辛雲京。
抱玉等入其營,嵩等皆受代。
居無何,仆固懷恩皆令複位。
由是抱玉、雲京各表懷恩有二心,朝廷宜密為備。
懷恩亦上疏自理,上慰勉之。
子已經與回纥可汗結為兄弟,可汗對于雍王來說,就是叔父,怎麼能不行拜舞禮呢?”藥子昂說:“哪裡有中國的副君向外國可汗行拜舞禮的道理呢!而且兩位先帝尚未出殡,不應該舞蹈。
”力争了很久,車鼻于是将藥子昂等人各自抽打一百鞭,放李适回營。
魏琚和韋少華遭鞭打後死去。
各路軍隊從陝州出發,仆固懷恩與回纥軍隊做前鋒,陝州節度使郭英乂與神策觀軍容使魚朝恩殿後,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從河陽入攻洛陽,河南等道副元帥李光弼從陳留入攻洛陽,各路軍隊會合于洛陽。
官軍在橫水布陣,仆固懷恩派遣精銳騎兵以及回纥軍隊出南山攻到叛軍的栅寨東北,内外夾擊,大敗叛軍。
史朝義率領所有的十萬精兵來救援,官軍攻打不動他們。
鎮西節度使馬璘說:“事情危急了!”于是單槍匹馬奮勇沖殺,奪下叛軍兩塊盾牌,突入叛軍的千軍萬馬之中。
叛軍紛紛倒下,官軍大部隊乘機攻入敵陣,叛軍大敗,官軍斬殺叛軍六萬人,俘獲二萬人,史朝義帶領數百名騎兵向東逃走。
仆固懷恩進而攻克東京與河陽城,俘獲了叛軍的中書令許叔冀。
仆固懷恩讓回纥軍隊留在河陽駐紮,派他的兒子仆固玚率領步、騎兵一萬多人去追擊史朝義,到了鄭州,再次與叛軍交戰,又取得勝利。
汴州的叛軍向朝廷投降。
回纥軍隊進入東京後,縱兵大肆殺掠,死者數以萬計。
史朝義從濮州北面渡過黃河,仆固懷恩率兵追上史朝義,在衛州又将他打敗。
叛軍大将田承嗣等率兵四萬與史朝義合兵,又來抵抗,被仆固玚率兵打敗。
于是史朝義所任命的邺郡節度使薛嵩獻出相州、衛州、洺州和邢州四州,向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陽節度使張忠志獻出恒州、趙州、深州、定州和易州五州,向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投降。
李抱玉等人進入叛軍的營中,薛嵩等人都交出了兵權。
但是不久,仆固懷恩都讓他們官複原職。
因此李抱玉和辛雲京各自向唐代宗上表,說仆固懷恩對朝廷有二心,朝廷應該暗中有所防備。
而仆固懷恩也上疏為自己辯解,唐代宗安慰勉勵他。
盜殺李輔國。
上在東宮,以李輔國專權,心甚不平。
及嗣位,以輔國有殺張後之功,不欲顯誅之,夜遣盜入其室,竊輔國首及一臂而去。
敕有司捕盜,遣中使存問其家,仍贈太傅。
十一月,以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賜姓名李寶臣。
初,辛雲京引兵将出井陉,常山裨将契丹王武俊說張忠志曰:“河東兵精銳,出境遠鬥,不可敵也。
且吾以寡當衆,以曲遇直,戰則必離,守則必潰,公其圖之。
”忠志乃降。
制複以為節度使,賜姓名李寶臣。
寶臣擢武俊為先鋒兵馬使。
以仆固懷恩為河北副元帥。
郭子儀以懷恩有平河朔功,請以副元帥讓之。
諸軍圍史朝義于莫州。
史朝義走至貝州,與其大将薛忠義等合,還攻仆固玚,玚設伏擊走之。
回纥又至,戰于下博,朝義大敗,奔莫州。
懷恩兵馬使薛兼訓、郝庭玉及田神功、辛雲京皆會,進圍朝義于莫州。
癸卯(763) 代宗皇帝廣德元年 春正月,以劉晏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流來瑱于播州,殺之。
強盜殺死李輔國。
唐代宗在做太子的時候,因為李輔國專擅大權,心中忿忿不平。
等到即皇帝位後,因為李輔國有殺死張皇後的功勞,所以不想公開殺死他,于是就指使強盜在夜晚進入李輔國的宅第,殺死李輔國後,割下他的頭顱和一條手臂而去。
事情發生後,唐代宗下敕有關部門抓捕強盜,并派宦官慰問他的家人,同時追贈他為太傅。
十一月,唐代宗任命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并賜給他姓名叫李寶臣。
當初,辛雲京率兵将要出井陉關,常山副将契丹人王武俊勸張忠志說:“河東兵精銳,出境遠征,勢不可敵。
況且我們是以少擊衆,以曲遇直,如果交戰必定會衆叛親離,堅守必定會潰敗,希望你仔細考慮。
”張忠志于是投降了辛雲京。
這時唐代宗下制書重又任命張忠志為節度使,并賜給他姓名叫李寶臣。
李寶臣因此提拔王武俊為先鋒兵馬使。
唐代宗任命仆固懷恩為河北副元帥。
郭子儀因為仆固懷恩有率兵平定河朔叛軍的戰功,就請求把副元帥的職務讓給他。
各路軍隊包圍史朝義于莫州。
史朝義逃到貝州,與他的大将薛忠義等人會合,回攻仆固玚,仆固玚設伏兵将他們擊退。
這時,回纥軍隊到達,與史朝義在下博交戰,史朝義大敗,逃奔莫州。
仆固懷恩的都知兵馬使薛兼訓、郝庭玉以及田神功、辛雲京都率兵來會合,便進軍把史朝義包圍在莫州。
唐代宗 癸卯(763) 唐代宗廣德元年 春正月,唐代宗任命劉晏為同平章事,仍舊擔任度支等使。
唐代宗把來瑱流放到播州,并殺了他。
初,來瑱在襄陽,程元振有所請托,不從。
及為相,元振谮瑱言涉不順,與賊合謀。
坐削官爵,流播州,賜死。
由是藩鎮皆切齒于元振。
賊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懷仙殺史朝義,傳首京師。
史朝義屢出戰,皆敗,田承嗣說朝義,令往幽州發兵,朝義從之。
承嗣即以城降。
時朝義範陽節度使李懷仙已請降,朝義至,不得入,獨與胡騎數百東奔,欲入奚、契丹。
懷仙遣兵追及之,朝義窮蹙,缢于林中,懷仙取其首以獻。
仆固懷恩與諸軍皆還。
以薛嵩、田承嗣、李懷仙為河北諸鎮節度使。
以史朝義降将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故地為盧龍節度使。
時河北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懷恩,拜于馬首,乞行間自效,懷恩恐賊平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
朝廷亦厭苦兵革,苟冀無事,因而授之。
承嗣舉管内戶口,壯者皆籍為兵,惟使老弱耕稼。
數年間有衆十萬。
又選其骁健者萬人自衛,謂之“牙兵”。
回纥歸國。
回纥部衆所過抄掠,廪給小不如意,辄殺之,無所忌憚。
陳鄭節度使李抱玉欲遣官屬置頓,人人辭憚,趙城尉馬燧獨請行。
比回纥将至,燧先遣人賂其渠帥,約毋暴掠, 當初,來瑱在襄陽時,程元振曾經請托他辦事,來瑱沒有答應。
等到來瑱擔任宰相,程元振就谮毀說來瑱說過對唐代宗不恭順的話,而且與叛軍通謀。
來瑱因此坐罪被剝奪官爵,流放到播州,在半道上被賜死。
因此藩鎮都對程元振切齒痛恨。
叛軍将領田承嗣獻出莫州投降,範陽節度使李懷仙殺死史朝義,傳首級到京師。
史朝義多次出戰,都被打敗,田承嗣便勸說史朝義,讓他到幽州調發軍隊,史朝義聽從了他的建議。
史朝義離去後,田承嗣立即獻城投降。
當時史朝義所任命的範陽節度使李懷仙已向朝廷請求投降,史朝義到達範陽後,不得入城,僅帶領數百名胡人騎兵向東逃走,想要逃入奚、契丹境内。
李懷仙派兵追上了史朝義,史朝義走投無路,在樹林中上吊自殺,李懷仙取下他的首級獻給朝廷。
仆固懷恩與各路軍隊返回。
唐代宗任命薛嵩、田承嗣、李懷仙為河北諸鎮節度使。
唐代宗任命史朝義部下的降将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舊在故地擔任盧龍節度使。
當時河北各州都向朝廷投降,薛嵩等人迎接仆固懷恩,叩拜于馬前,請求讓他們留在軍中效力,仆固懷恩恐怕叛軍平定後自己失寵,所以就上奏朝廷請求留下薛嵩等人及李寶臣,讓他們分别統領河北各鎮,而作為自己的黨援。
朝廷也因為厭煩戰争,暫且希望天下無事,因而授給他們節度使職務。
田承嗣檢查管轄内的全部戶口,強壯者全都登記為兵,隻剩下老弱者耕種莊稼。
數年時間便擁有十萬軍隊。
又挑選其中勇猛強健的一萬人用來保衛自己,稱為“牙兵”。
回纥軍隊回國。
回纥軍隊回國時,在所經之地大肆搶掠,由官府供給他們糧食,稍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動手殺人,無所顧忌。
陳鄭節度使李抱玉想要派遣下屬官吏去辦理招待和供應的事情,人人都因為害怕回纥而推托,隻有趙城縣尉馬燧請求去辦理。
等到回纥軍隊将要到達時,馬燧先派人賄賂他們的首領,約定不許施暴搶掠, 帥遺之旗曰:“有犯令者,君自戮之。
”燧取死囚為左右,小有違令,立斬之。
回纥相顧失色,涉其境者皆拱手遵約束。
抱玉奇之,燧因說抱玉曰:“燧與回纥言,頗得其情。
仆固懷恩恃功驕蹇,其子玚好勇而輕,今内樹四帥,外交回纥,必有窺河東、澤潞之志,宜深備之。
”抱玉然之。
以梁崇義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初,梁崇義從來瑱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
有勇力,能卷鐵舒鈎,沉毅寡言,得衆心。
瑱死,自鄧州引戍兵歸,衆推為帥,上不能讨,因以為留後。
崇義奏改葬瑱。
三月,葬泰陵、建陵。
夏四月,李光弼遣将攻袁晁,浙東平。
初,台州賊袁晁攻陷浙東,諸州民疲于賦斂者多歸之,聚衆近二十萬。
光弼使部将張伯儀将兵讨平之。
分河北諸州節度。
以幽、莫、妫、檀、平、薊為幽州管,恒、定、趙、深、易為成德軍管,相、貝、邢、洺為相州管,魏、博、德為魏州管,滄、棣、冀、瀛為青淄管,懷、衛、河陽為澤潞管。
敕議舉孝廉。
禮部侍郎楊绾上疏曰:“古之選士,必取行實。
自隋炀帝始置進士科,猶試策而已,至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加帖,從此成俗。
公卿以此待士, 首領送給他一面旗子說:“有違犯軍令的人,你可以自行殺掉他們。
”馬燧便取來一些刑犯作為自己的随從,稍有違犯命令者,立刻斬殺。
回纥軍隊看見後大驚失色,通過他所管轄境内的回纥軍隊都恭敬地遵守規定。
李抱玉感到奇怪,馬燧便借機對李抱玉說:“我與回纥言談,對他們的情況頗為了解。
仆固懷恩自恃有功,驕橫傲慢,他的兒子仆固玚争強好勝,輕率浮躁,如今在國内樹立了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與薛嵩四員叛軍将帥,對外交結回纥,一定有窺伺河東、澤潞的意圖,應該嚴加防備。
”李抱玉深以為然。
唐代宗任命梁崇義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起初,梁崇義随從來瑱鎮守襄陽,多次遷任做到右兵馬使。
梁崇義勇武有力,能夠彎卷鐵器,舒展鐵鈎,生性剛毅,沉默寡言,很得人心。
來瑱死後,梁崇義率領在外戍守的軍隊返回襄陽,被士卒們推舉為統帥,唐代宗無力讨伐,因此任命梁崇義為留後。
梁崇義上奏請求改葬來瑱。
三月,唐代宗将唐玄宗埋葬在泰陵,将唐肅宗埋葬在建陵。
夏四月,李光弼派遣部将攻打袁晁,浙東被平定。
當初,台州賊帥袁晁攻占了浙東各地,深受橫征暴斂之苦的各州百姓紛紛歸附于他,袁晁的兵衆将近二十萬人。
李光弼派遣部将張伯儀率兵讨伐平定了袁晁。
唐代宗下制書劃分河北諸州節度使的管轄範圍。
将幽州、莫州、妫州、檀州、平州、薊州歸屬幽州節度使管轄,恒州、定州、趙州、深州、易州歸屬成德軍節度使管轄,相州、貝州、邢州、洺州歸屬相州節度使管轄,魏州、博州、德州歸屬魏州節度使管轄,滄州、棣州、冀州、瀛州歸屬青淄節度使管轄,懷州、衛州、河陽歸屬澤潞節度使管轄。
唐代宗下敕有關部門商議薦舉孝廉之士。
禮部侍郎楊绾上疏說:“古代選拔官吏,一定要考核他們的操行。
自隋炀帝開始設置進士科時,還隻是考試策論而已,到了唐高宗時代,考功員外郎劉思立首次上奏,考進士科要加試雜文,明經科要加試帖經,從此約定成俗。
公卿大臣以此來看待士人, 長老以此訓子,其明經則誦帖括以僥倖。
又令舉人投牒自應,如此,欲其返淳樸,崇廉讓,何可得也!請置孝廉科,令縣令取行著鄉間,學知經術者,薦之于州,刺史考試,升之于省。
任占一經,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三道,上第注官,中第出身,下第罷歸。
其道舉亦非理國所資,望與明經、進士并停。
”上命諸司通議,給事中李栖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并是绾議。
仍“請兼廣學校,保桑梓者鄉裡舉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
敕禮部具條目以聞。
绾奏:“國子監舉人,令博士薦于祭酒,祭酒試通者升之于省,如鄉貢法。
明法,委刑部考試。
”或以為明經、進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
事雖不行,識者是之。
秋七月,群臣上尊号。
九月,遣使征仆固懷恩入朝,不至。
初,仆固懷恩受诏與回纥可汗相見于太原,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恐其合謀襲軍府,閉城自守,亦不犒師。
懷恩怒,具表其狀,不報。
中使駱奉仙至太原,雲京厚結之,使言懷恩反狀已露,懷恩亦奏請誅雲京、奉仙,诏和解之。
懷恩自以兵興以來,所在力戰,一門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絕域,說谕回纥,再收兩京,平定河南、北,功無與比,而為人構陷,憤怒殊深,上書自訟曰:“臣罪有六:昔同羅叛亂,臣 家中長輩以此來教導兒子,其中明經科的考試,人們都背誦帖括經書以求僥幸及第。
又讓舉人自己呈遞牒文前來應試,這樣一來,要想讓他們回歸淳樸,崇尚清廉忍讓,怎麼做得到呢!請求設置孝廉科,讓縣令選出那些在鄉裡表現出衆、飽讀經書的人,推薦給州,經過刺史的考試以後,再推薦到尚書省。
讓他們各自任意選一部經典,考問他們經義二十條,應對策文三道,考試成績優異者便按名次資曆授予官職,中等的給予錄取的資格,下等的讓他們回去。
再有,考試老莊之學的道舉也同治理國家無關,希望與明經、進士二科一并停止。
”唐代宗命令有關各部門共同商議,給事中李栖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都同意楊绾的意見。
同時還“請求朝廷廣設學校,确保在故鄉的人能得到鄉裡的推薦,寓居他鄉的人能得到學校的推薦”。
唐代宗下敕命令禮部拟定好詳細的條目,然後上奏。
楊绾上奏了新的考試條例說:“國子監推舉的人才,首先讓博士向國子祭酒推薦,經過國子祭酒考試合格者,再推薦給尚書省,如同科舉考試的鄉貢法一樣。
明法科的考試,則委托刑部進行。
”有人認為明經、進士二科的考試已實行了很久,不能夠立刻改變。
楊绾的建議雖然未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