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四

關燈
同意。

    當時軍務繁忙,各地所上的奏疏整夜不斷,唐肅宗讓全部送到元帥府,先由李泌打開批閱,如果有緊急情況及烽火戰報,李泌就加以重封,隔門傳進宮中,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就等到天亮以後再奏報。

    唐肅宗還把宮門的鑰匙和符契全部委托給廣平王李俶與李泌掌管。

     同羅兵反叛,唐肅宗派遣郭子儀率兵讨伐,并打敗他們。

     當初,跟随安祿山舉兵反叛的同羅和突厥部落軍隊駐紮在長安的禁苑中,他們的酋長阿史那從禮率領五千騎兵,盜得二千匹廄馬逃回朔方,陰謀聯結其他胡人部落占領邊疆地區。

    唐肅宗派使者去安撫,歸降者極多。

    這時他們的酋長阿史那從禮引誘九姓府與六胡州的諸部落胡人數萬,準備侵犯朔方,唐肅宗命令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到天德軍發兵讨伐。

    左武鋒使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玢兵敗投降了敵人,不久又逃了回來,被仆固懷恩斬殺。

    所以其餘的将士都十分畏懼,作戰時無不以一當百,于是打敗了同羅。

     唐肅宗派遣使者去向回纥借兵。

     上雖用朔方之衆,欲借兵于外夷以張軍勢,以豳王守禮之子承寀為敦煌王,與仆固懷恩使回纥以請兵。

    又發拔汗那兵,且使轉谕城郭諸國,許以厚賞,使從安西兵入援。

     帝如彭原。

     李泌勸上:“且幸彭原,俟西北兵将至,進幸扶風以應之,于時庸調亦集,可以贍軍。

    ”上從之。

    至彭原,廨舍隘狹,上與張良娣博,打子聲聞于外。

    李泌言諸軍奏報停壅,上乃潛令刻乾樹雞為子,不欲有聲。

    良娣以是怨泌。

     寶冊至自成都。

     韋見素等至自成都,奉上寶冊,上不肯受,曰:“比以中原未靖,權總百官,豈敢乘危,遽為傳襲!”群臣固請,上不許,置于别殿,朝夕事之,如定省之禮。

    上以見素本附楊國忠,意薄之。

    素聞房琯名,虛心待之。

    琯見上言時事,辭情慷慨,上為改容,由是軍國事多謀于琯。

    琯亦以天下為己任,知無不為,諸相拱手避之。

     上皇賜張良娣七寶鞍,李泌曰:“今四海分崩,當以儉約示人,良娣不宜乘此。

    請撤其珠玉付庫吏,以賞戰功。

    ”上遽從之。

    建甯王倓泣于廊下,上驚問之,對曰:“臣比憂禍亂未已,今陛下從谏如流,不日當見陛下迎上皇還長安,是以喜極而悲耳。

    ”上又謂泌曰:“良娣,上皇所念,朕欲使 唐肅宗雖然依靠朔方鎮的兵力平叛,但還想要借助外夷的兵力以壯大聲威,于是就冊封豳王李守禮的兒子李承寀為敦煌王,與仆固懷恩一道出使回纥借兵。

    又征調拔汗那的兵衆,并讓他轉告西域各國,許以重賞,讓他們跟随安西兵一起入援。

     唐肅宗到達彭原。

     李泌勸唐肅宗說:“不如暫時先到彭原郡,等待所征調的西北地區的軍隊到來,再前往扶風郡接應他們,那時庸調也到了,可以供應軍隊。

    ”唐肅宗同意。

    唐肅宗到達彭原郡,因為房舍窄小,唐肅宗與張良娣賭博,擲骰子的聲音在房外都可聽到。

    李泌上言說各軍的奏報不能及時處置,于是唐肅宗私下命令刻乾樹雞作為骰子,不想賭博時有聲響。

    張良娣因此怨恨李泌。

     傳國寶和玉冊從成都送達。

     韋見素等人從成都到達,奉上傳國寶和玉冊,唐肅宗不肯接受,并說:“近來因為中原地區戰亂,所以暫時管理百官,怎麼敢乘此危急時刻,立刻就繼承皇位呢!”群臣堅決請求接受皇位,唐肅宗不答應,于是把傳國寶和玉冊放置在另一座殿中,如早晚禮拜父母那樣去禮敬。

    唐肅宗因為韋見素原來曾依附楊國忠,所以對他很冷淡。

    又因為久聞房琯的大名,所以對他很熱情。

    房琯見到唐肅宗時談及時事,慷慨陳辭,感情激昂,以至唐肅宗為之而動情,所以軍國大事大多都與房琯商量。

    房琯也以平定天下為己任,對于所知道的事情沒有不做的,其他的宰相都對他拱手相讓。

     唐玄宗賞賜給張良娣七寶馬鞍,李泌說:“現在天下大亂,分崩離析,應該以節儉處世,張良娣不應該乘坐這樣的馬鞍。

    請撤去馬鞍上的珍珠寶玉交給府庫官吏,用來賞給立功的戰士。

    ”唐肅宗立刻照辦。

    這時建甯王李倓在房外的廊庑下哭泣,唐肅宗聽見後十分吃驚,就詢問他為什麼哭泣,李倓回答說:“我近來非常擔憂戰亂難以平定,現在看到陛下從谏如流,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看見陛下迎接上皇返回長安,所以高興得過分而悲泣。

    ”唐肅宗又對李泌說:“上皇十分關心張良娣,所以朕想把張良娣立 正位中宮,何如?”對曰:“陛下在靈武,以群臣望尺寸之功,故踐大位,非私己也。

    至于家事,宜待上皇之命,不過晚歲月之間耳。

    ”良娣由是惡泌及倓。

     上嘗從容與泌語及李林甫,欲敕諸将克長安日,發其冢,焚骨揚灰。

    泌曰:“陛下方定天下,奈何仇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聖德之不弘耳。

    且方今從賊者皆陛下之仇也,若聞此舉,恐阻其自新之心。

    ”上不悅,曰:“此賊昔日百方危朕,奈何矜之!”對曰:“臣豈不知此!顧以上皇春秋高,聞陛下此敕,必以為用韋妃之故。

    萬一感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親也。

    ”言未畢,上流涕被面,曰:“朕不及此。

    ” 制谏官言事,勿白宰相。

     初,李林甫為相,谏官言事皆先白宰相,退則又以所言白之,禦史言事須大夫同署。

    至是,敕盡革其弊,開谏诤之途。

    又令宰相分直政事筆、承旨,旬日而更。

    懲林甫及楊國忠專權故也。

     冬十月朔,日食,既。

     加第五琦山南等道度支使。

     琦請以江、淮租庸市輕貨,溯江、漢而上至洋川,令漢中王瑀陸運至扶風以助軍,上從之。

    琦作榷鹽法,用以饒。

     以房琯為招讨、節度等使,與賊戰于陳濤斜,敗績。

     為皇後,如何?”李泌回答說:“陛下在靈武時,因為群臣都希望建功立業,所以即皇帝位,這并不是陛下私下想要做皇帝。

    至于立皇後這樣的家事,還是應該等待上皇的命令,這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張良娣因此憎恨李泌與建甯王李倓。

     唐肅宗曾經在閑暇時對李泌談及李林甫的事,說要下敕書讓諸将攻克長安後,挖開李林甫的墳墓,焚燒他的屍骨,把骨灰揚棄。

    李泌說:“陛下正在平定天下,為何要與死者為仇呢!那堆枯骨知道什麼,這樣做隻能表示聖上的德行不夠寬宏。

    再說現在跟随安祿山反叛的人都是陛下的仇敵,如果他們聽到這樣的舉動,恐怕會從心理上阻止他們悔過自新。

    ”唐肅宗聽後不高興,又說:“李林甫這個奸賊過去千方百計地想要動搖朕的地位,為什麼要可憐他呢!”李泌回答說:“這些事情我怎麼能不知道呢!隻是因為上皇年紀已大,如果聽到陛下頒布這樣的敕書,一定會以為陛下是為了報複廢掉韋妃的仇恨。

    萬一因此而感憤成病,天下人就會認為陛下心胸狹隘,容不得君父。

    ”李泌的話還未說完,唐肅宗已淚流滿面,說:“朕沒有想到這一點。

    ” 唐肅宗下制書規定谏官上言事情,不要告訴宰相。

     先前,李林甫擔任宰相時,谏官向皇帝進谏以前都要先告訴宰相,退朝後也要把與皇上談話的内容告訴宰相,禦史進言須要禦史大夫同時署名。

    這時,唐肅宗下敕書命令全部革除這些弊政,大開進谏之路。

    又命令宰相分别在政事堂分日當筆,聽候皇上的召見,每十日一更換。

    這都是為了戒除李林甫和楊國忠那樣的宰相專權的緣故。

     冬十月初一,發生日食,不久就消失。

     唐肅宗加授第五琦為山南等道度支使。

     第五琦向唐肅宗請求把江、淮地區征收的租庸變賣成貴重的貨物,沿着長江、漢水而上運送到洋川郡,然後命令漢中王李瑀從陸地運到扶風以供給唐軍,唐肅宗同意。

    第五琦又制定了食鹽專營制度,使國用充足。

     任命房琯為招讨、節度等使,與叛軍在陳濤斜交戰,戰敗。

     房琯喜賓客,好談論,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輕鄙庸俗,人多怨之。

    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詣行在,上命琯以為禦史大夫,琯以為攝禦史大夫。

    進明入謝,上怪之,進明因言與琯有隙,且曰:“晉用王衍為三公,祖尚浮虛,緻中原闆蕩。

    今房琯專為迂闊大言以立虛名,所引用皆浮華之黨,真王衍之比也!陛下用為宰相,恐非社稷之福。

    且琯在南朝佐上皇,使陛下與諸王分領諸道節制,仍置陛下于沙塞空虛之地,又布私黨于諸道,使統大權。

    其意以為上皇一子得天下,則己不失富貴,此豈忠臣所為乎!”上由是疏之。

     琯請自将兵複兩京,上許之。

    琯請以李揖為司馬,劉秩為參謀,悉以戎務委之,曰:“賊曳落河雖多,安能當我劉秩!”二人皆書生,不閑軍旅,遇賊将安守忠于鹹陽之陳濤斜。

    琯效古法,用車戰,以牛車二千乘,馬步夾之。

    賊順風鼓噪,牛皆震駭。

    縱火焚之,人畜大亂,死傷四萬餘人。

    上大怒,李泌為之營救,上乃宥之,待琯如初。

     史思明攻陷河北諸郡,饒陽裨将張興死之。

     史思明陷河間、景城,李奂、李皆死。

    使兩騎赍尺書以招樂安,即時舉郡降。

    又使其将康沒野波攻平原,顔真卿力不敵,棄郡走。

    思明攻清河、博平,皆陷之。

    進圍信都,烏承恩以城降。

     房琯喜歡結交朋友,愛好高談闊論,引薦了許多知名之士,而鄙視無名庸俗之輩,所以人們都怨恨他。

    北海太守賀蘭進明到達行在,唐肅宗命令房琯任命賀蘭進明為禦史大夫,而房琯卻任命賀蘭進明為代理禦史大夫。

    賀蘭進明入朝謝恩,唐肅宗感到奇怪,賀蘭進明乘機說自己與房琯有矛盾,并說:“西晉任用王衍為三公,因為崇尚浮華虛名,緻使五胡亂華,中原淪陷。

    現在房琯喜好迂闊不切實際的言論而圖虛名,所引用的人都是輕浮之輩,真是第二個王衍!陛下任用這樣的人為宰相,恐怕不是國家的福氣。

    再說房琯在成都輔佐太上皇,讓陛下與諸王分别兼任各道節度使,而把陛下分置于塞外的荒涼貧乏之地,又把自己的親信私黨分别安插在各地,讓他們統領大權。

    房琯的用心是不管太上皇的哪一個兒子得天下繼承皇位,自己都會大富大貴,這難道是忠臣應該做的事嗎!”唐肅宗因此疏遠了房琯。

     房琯上疏請求親自率兵收複兩京,唐肅宗同意。

    房琯請求任命李揖為行軍司馬,劉秩為參謀,把軍務大事都委托給他們處置,并說:“叛軍的壯士雖然衆多,但怎麼能夠敵得過我的謀士劉秩呢!”李揖與劉秩二人都是文弱書生,不懂得軍事,在鹹陽的陳濤斜與叛軍大将安守忠相遇。

    房琯仿效古人的兵法,用戰車進攻,組成牛車二千輛,并讓步兵與騎兵護衛。

    叛軍順風擂鼓呼喊,牛全受到驚吓。

    這時叛軍放火焚燒戰車,頓時戰陣大亂,人畜相雜,唐軍死傷達四萬餘人。

    唐肅宗極為憤怒,因為李泌從中營救,唐肅宗才赦免了房琯,仍像過去那樣對待他。

     叛軍大将史思明率軍攻陷河北地區的其他州郡,饒陽副将張興不屈而死。

     史思明率兵攻陷了河間和景城,河間守将李奂和景城太守李都被殺害。

    史思明于是派遣兩名騎兵持書信去招降樂安郡,樂安郡立刻投降了叛軍。

    史思明又派遣部将康沒野波率兵攻打平原郡,顔真卿自知兵力不敵叛軍,于是放棄郡城而退走。

    于是史思明又攻打清河和博平,都被攻陷。

    然後史思明又進兵包圍了信都郡,烏承恩獻城投降。

     饒陽裨将張興,力舉千鈞,性複明辯。

    賊攻饒陽,彌年不能下。

    及諸郡皆陷,思明并力圍之,外救俱絕,城陷。

    擒興,謂曰:“将軍真壯士,能與我共富貴乎?”興曰:“興,唐之忠臣,固無降理。

    今數刻之人耳,願一言而死。

    ”思明曰:“試言之。

    ”興曰:“主上待祿山恩如父子,群臣莫及,不知報德,乃興兵指阙,塗炭生人。

    大丈夫不能剪除兇逆,乃北面為之臣乎!且足下所以從賊,求富貴耳,譬如燕巢于幕,豈能久安!何如乘間取賊,轉禍為福,長享富貴,不亦美乎!”思明怒,鋸殺之。

    罵不絕口,以至于死。

    祿山初以卒三千人授思明,使定河北,至是,河北皆下之,郡置防兵三千,雜以胡兵鎮之,思明還博陵。

     永王璘反,上皇遣淮南節度使高适等讨之。

     初,上皇命諸子分總節制,谏議大夫高适谏以為不可,上皇不聽,以璘領四道節度都使,鎮江陵。

    時江、淮租賦山積于江陵,璘召募勇士數萬人,日費巨萬。

    子玚,有勇力,好兵,薛璆等為之謀主,以為今天下大亂,淮南方完富,宜據金陵,保有江表,如東晉故事。

    上聞之,敕璘歸蜀,璘不從。

    上乃以高适為淮南節度使,來瑱為淮南西道節度使,與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圖璘。

    璘遂引舟師沿江東下,吳郡太守李希言平牒璘,诘之。

    璘怒,遣其将渾惟明襲吳郡,季廣琛襲廣陵,破其兵于當塗,江、淮大震。

    高适與來瑱、韋陟會于安陸,結盟誓衆以讨之。

     饒陽副将張興,勇力過人,而且心有計謀。

    叛軍圍攻饒陽,一年沒有攻克。

    及至其他的郡城都被攻陷,史思明遂全力圍攻饒陽,外援全部斷絕,郡城被攻陷。

    史思明抓住了張興,對他說:“将軍真是一位壯士,不知道能否與我同享富貴?”張興說:“我張興是唐朝的忠臣,絕對沒有投降的道理。

    現在活在世上的時間已經不長了,隻希望進獻一言而死。

    ”史思明說:“請你說出來。

    ”張興說:“皇上對待安祿山恩同父子,群臣都無法相比,而安祿山卻忘恩負義,不知報答皇上的恩德,反而起兵攻打長安,使生靈塗炭。

    身為大丈夫不能平定反叛除掉逆兇,怎麼還能再做逆臣呢!再說足下之所以跟随安祿山反叛,貪圖的不過是富貴榮華,這就好似燕子做巢于帷幕之上,怎麼能夠長久呢!不如乘機攻打滅掉叛賊,轉禍為福,長享榮華富貴,不也是一件美事嗎!”史思明聽後大怒,用鋸子鋸殺了他。

    張興到死還罵不絕口。

    安祿山最初交給史思明三千士卒,讓他平定河北,這時河北都被他攻占,每郡設置兵力三千防守,參雜胡兵以鎮撫,史思明返回博陵。

     永王李璘反叛,唐玄宗派遣淮南節度使高适等率兵讨伐。

     起初,唐玄宗任命諸皇子分别總領天下節度使,谏議大夫高适進谏說不可行,但唐玄宗不聽,于是任命李璘兼領四道節度都使,鎮守江陵。

    當時從江、淮地區所征收的租賦在江陵堆積如山,李璘招募數萬名勇士為兵,每日耗費巨大。

    他的兒子李玚勇武有力,喜好用兵,又有薛璆等人為謀士,認為當今天下大亂,隻有淮南富有,未遭破壞,應該占據江陵,保有江表,像東晉王朝那樣占據一方。

    唐肅宗得知後,下敕命李璘往蜀中朝見唐玄宗,但李璘不聽。

    唐肅宗于是任命高适為淮南節度使,來瑱為淮南西道節度使,與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征讨李璘。

    永王李璘于是率領水兵沿長江東下,吳郡太守李希言用平等身份的禮節寫信給李璘,責問他發兵的意圖。

    李璘大為憤怒,就派遣他的部将渾惟明攻打吳郡,派季廣琛攻打廣陵,在當塗打敗了李希言的部隊,因此江、淮地區大為震驚。

    高适與來瑱、韋陟會兵于安陸,結盟誓師讨伐李璘。

     回纥遣葛邏支将兵入援,十一月,與郭子儀合擊同羅,破之。

     十二月,安祿山遣兵陷颍川,執太守薛願、長史龐堅,殺之。

     祿山遣兵攻陷颍川。

    城中兵少,無蓄積,太守薛願、長史龐堅悉力拒守。

    期年,救兵不至,至是城陷,執願、堅送洛陽,殺之。

     上問李泌:“今敵強如此,何時事定?”對曰:“臣觀賊所獲子女、金帛,皆輸之範陽,此豈有雄據四海之志邪!今獨虜将或為之用,中國之人惟高尚等數人,自餘皆脅從耳。

    以臣料之,不過二年,天下無寇矣。

    ”上曰:“何故?”對曰:“賊之骁将,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

    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儀自馮翊入河東,則思明、忠志不敢離範陽、常山,守忠、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兩軍絷其四将也。

    從祿山者,獨承慶耳。

    願敕子儀勿取華陰,使兩京之道常通,陛下軍于扶風,與子儀、光弼互出擊之,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裡,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勞。

    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

    來春複命建甯為範陽節度大使,并塞北出,與光弼南北掎角以取範陽,覆其巢穴。

    賊退則無所歸,留則不獲安,然後大軍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

    ”上悅。

     張良娣與李輔國相表裡,皆惡泌。

    建甯王恢謂泌曰:“先生舉倓于上,得展臣子之效,無以報德,請為先生除 回纥可汗派遣大臣葛邏支率兵助唐平叛,十一月,與郭子儀會合一起打敗同羅。

     十二月,安祿山派兵攻占颍川郡,捉住太守薛願和長史龐堅,把他們殺害。

     安祿山派兵攻陷颍川郡。

    城中兵力少,又沒有糧草儲備,太守薛願與長史龐堅竭力堅守。

    堅守了一年,救兵不來,這時城被攻陷,薛願與龐堅被捉住送往洛陽,安祿山殺害了他們。

     唐肅宗問李泌說:“現在叛軍如此強大,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平定?”李泌回答說:“我看到叛軍把搶掠的子女與财物都運往老巢範陽,這難道有雄踞天下的志向嗎!現在隻有那些胡人将領為安祿山賣力,漢人隻有高尚等幾個人,其餘的都不過是一些脅從。

    以我的看法,不過二年,天下就會平定。

    ”唐肅宗說:“為什麼呢?”李泌回答說:“叛軍中的勇将不過是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幾個人罷了。

    現在朝廷如果命令李光弼率兵從太原出井陉關,郭子儀率兵從馮翊進入河東,這樣史思明與張忠志便不敢離開範陽與常山,安守忠與田乾真則不敢離開長安,我們這是用兩支軍隊拖住了叛軍的四員骁将。

    跟随安祿山的隻有阿史那承慶了。

    希望下敕書命令郭子儀不要攻取華陰,使兩京之間的道路暢通,陛下率領所征召的軍隊駐紮在扶風,與郭子儀、李光弼交互攻打叛軍,叛軍如果救援這頭,就攻打他們的那頭,如果救援那頭,就攻打他們的這頭,使叛軍在數千裡長的戰線上往來,疲于奔命,我們則以逸待勞。

    叛軍如果來交戰,就避開他的鋒芒,如果要撤退,就乘機攻打,不攻占城池,不切斷往來的道路。

    明年春天再任命建甯王李倓為範陽節度大使,從塞北出擊,與李光弼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以攻取範陽,搗毀叛軍的巢穴。

    這樣叛軍想要撤退則歸路已斷,要留在兩京則不得安甯,然後各路大軍四面合擊而進攻,就一定能夠消滅叛軍。

    ”唐肅宗聽後十分高興。

     當時張良娣與李輔國内外一起勾結,他們二人都非常憎恨李泌。

    建甯王李倓對李泌說:“先生您在皇上面前推薦了我,使我得以效臣子之忠,您的大恩大德無以報答,請讓我為先生除掉 害。

    ”泌曰:“何也?”倓以良娣為言。

    泌曰:“此非人子所言,願王置之。

    ”倓不從。

     張巡移軍甯陵,與賊将楊朝宗戰,大破之。

     令狐潮、李庭望攻雍丘,數月不下,築城于雍丘之北,以絕其糧援。

    賊常數萬人,而張巡衆才千餘,每戰辄克。

    河南節度使虢王巨屯彭城,假巡先鋒使。

    是月,魯、東平、濟陰陷于賊。

    賊将楊朝宗帥馬步二萬,将襲甯陵,斷巡後。

    巡遂拔雍丘,東守甯陵,以待之,始與睢陽太守許遠相見。

    是日,朝宗亦至,巡、遠與戰,晝夜數十合,大破走之,斬首萬餘級。

    敕以巡為河南節度副使。

    以将士有功,遣使詣虢王巨請空名告身及賜物,巨唯與折沖、果毅告身三十通,不與賜物。

    巡移書責巨,巨竟不應。

     于阗王勝将兵入援。

     勝聞亂,使弟曜攝國事,自将兵五千入援。

    上嘉之,以為殿中監。

     吐蕃陷威戎等軍。

     凡陷軍七,城三。

     丁酉(757) 肅宗皇帝至德二載 春正月,上皇以李麟同平章事,命崔圓赴彭原。

     安慶緒殺祿山。

     祿山自起兵以來,目漸昏,至是不複睹物。

    又病疽,性益躁暴,左右使令,小不如意,動加棰撻,或時殺之。

    嚴莊 大害。

    ”李泌說:“你說的是什麼意思?”李倓就說是張良娣。

    李泌說:“這樣的話不是臣子應該說的,希望你暫時把這件事放下。

    ”但李倓沒有聽從李泌的話。

     張巡把軍隊轉移到甯陵,與叛軍将領楊朝宗交戰,大敗楊朝宗。

     叛軍将領令狐潮與李庭望率兵攻打雍丘,幾個月未能攻克,于是在雍丘北面築城,以斷絕雍丘城的糧食援助。

    叛軍經常用數萬人來進攻,而張巡的兵力才有一千餘人,但每次交戰都能打敗叛軍。

    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率兵駐紮在彭城,任命張巡為先鋒使。

    這一月,魯郡、東平、濟陰都落入叛軍之手。

    叛軍大将楊朝宗率領步、騎兵二萬,将要襲擊甯陵,斷絕張巡的後路。

    張巡于是率兵撤出雍丘,向東退守甯陵,抵禦叛軍,這時張巡才與睢陽太守許遠見面。

    當天,楊朝宗也率兵來到甯陵城下,張巡、許遠與楊朝宗交戰,一晝夜交戰數十次,打退了叛軍,殺死一萬餘人。

    唐肅宗下敕書任命張巡為河南節度副使。

    張巡認為部下将士有功,就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請求給予空名的委任狀以及賞賜物品,而虢王李巨隻給了折沖都尉與果毅都尉的委任狀三十份,沒有給予賞賜的物品。

    張巡寫信責備李巨,李巨竟不回信。

     于阗王尉遲勝率兵入朝援助平叛。

     尉遲勝得知安祿山反叛,就讓他的弟弟尉遲曜代理國政,自己親自率兵五千入朝援助平叛。

    唐肅宗贊賞他的忠誠,任命他為殿中監。

     吐蕃攻陷唐朝的威戎等軍。

     共攻陷軍七個,城三座。

     丁酉(757) 唐肅宗至德二載 春正月,唐玄宗任命李麟為同平章事,并命令崔圓趕赴彭原。

     安慶緒殺死安祿山。

     安祿山自從起兵反叛以來,視力逐漸下降,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看不見東西。

    又因為身上長了毒瘡,性情更加暴躁,對于左右的官員稍有不如意,就用鞭子抽打他們,有時幹脆殺掉。

    嚴莊 雖貴用事,亦不免棰撻,閹豎李豬兒被撻尤多,左右人不自保。

    既而嬖妾生子慶恩,欲以代慶緒,慶緒懼。

    莊謂之曰:“事有不得已者,時不可失。

    ”慶緒從之。

    又謂豬兒曰:“汝不行大事,死無日矣!”豬兒亦許諾。

    莊與慶緒夜持兵立帳外,豬兒執刀直入帳中,斫祿山腹。

    祿山扪枕旁刀,不獲,曰:“必家賊也。

    ”遂死。

    莊宣言祿山疾亟,立慶緒為太子,襲僞号,尊祿山為太上皇,然後發喪。

    慶緒性昏懦,言辭無序,莊不令見人。

    慶緒日縱酒為樂,兄事莊,以為禦史大夫,事無大小,皆取決焉。

     殺建甯王倓。

     上謂李泌曰:“廣平為元帥逾年,今欲命建甯專征,又恐勢分。

    立廣平為太子,何如?”對曰:“戎事交切,須即區處,至于家事,當俟上皇。

    不然,後代何以辨陛下靈武即位之意邪!”泌出,以告廣平王俶,俶入,固辭曰:“陛下猶未奉晨昏,臣何心敢當儲副!”上賞慰之。

     李輔國本飛龍小兒,粗閑書計,上委信之。

    輔國外恭謹而内狡險,見張良娣有寵,陰附之。

    建甯王倓數于上前诋讦二人罪惡,二人谮之曰:“倓恨不得為元帥,謀害廣平王。

    ”上怒,賜倓死。

    于是廣平王俶内懼,謀去輔國及良娣。

    泌曰:“王不見建甯之禍乎?但盡人子之孝。

    良娣婦人,委 雖然貴有權勢,但也免不了被鞭打,宦官李豬兒挨打尤多,安祿山左右的人都感到自身難保。

    不久,安祿山的愛妾生子名叫安慶恩,想要取代安慶緒為太子,所以安慶緒懼怕。

    嚴莊對安慶緒說:“事情有迫不得已的時候,現在機不可失。

    ”安慶緒聽從了他的話。

    嚴莊又對李豬兒說:“你如果再不幹大事,就離死不遠了!”李豬兒也答應。

    嚴莊與安慶緒手持武器站在帳幕外面,李豬兒手持刀子直入帳中,向安祿山的腹部砍去。

    安祿山伸手摸取枕旁的刀子,沒有拿到,說:“這一定是家賊幹的。

    ”因此被殺死。

    然後嚴莊向外宣布說安祿山病重,立安慶緒為太子,不久安慶緒即僞皇帝位,尊稱安祿山為太上皇,然後才發喪。

    安慶緒性情昏庸懦弱,說話語無倫次,嚴莊不讓他出來見人。

    安慶緒每天以飲酒為樂,稱嚴莊為兄,任命他為禦史大夫,大小事情都由嚴莊決定。

     唐肅宗殺建甯王李倓。

     唐肅宗對李泌說:“廣平王李俶擔任天下兵馬元帥一職已經一年了,現在想要委任建甯王李倓專門掌管征讨叛軍的軍事,但又恐怕權力分散。

    立廣平王李俶為太子如何?”李泌回答說:“現在戰事緊迫,形勢緊張,必須立刻處理,至于立太子這一類的家事,應該等待上皇的命令。

    不然,後代的人會怎麼看待陛下在靈武即皇帝位的用意呢!”李泌出宮後,把此事告訴了廣平王李俶,李俶入宮,堅固辭讓說:“陛下即皇帝位後還沒有來得及行早晚問候上皇的禮節,我怎麼敢當太子呢!”唐肅宗賞賜慰勉廣平王。

     李輔國本是飛龍廄中的一個小雜役,粗通文墨,深受唐肅宗的信任。

    李輔國外表恭順謹慎,而内心卻狡詐陰險,看到張良娣受到唐肅宗的寵愛,就暗中依附于她。

    建甯王李倓多次在唐肅宗面前揭發他們二人的罪惡,二人就向唐肅宗進讒言說:“建甯王李倓怨恨自己沒有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因此陰謀陷害廣平王李俶。

    ”唐肅宗聽後大為憤怒,于是把建甯王李倓賜死。

    因此廣平王李俶内心恐懼,計謀要除掉李輔國與張良娣。

    李泌說:“大王難道沒有看見建甯王李倓遭到殺身之禍的事嗎?您隻管盡兒子的孝心就是了。

    張良娣不過是一個婦道人家,隻要委 曲順之,亦何能為!” 帝如保定。

     上聞安西、北庭及拔汗那、大食諸國兵至涼、鄯,乃幸保定。

     史思明等寇太原,李光弼擊破之。

     史思明等引兵十萬寇太原,李光弼麾下精兵皆赴朔方,餘衆不滿萬人。

    諸将皆懼,議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太原城周四十裡,賊垂至而興役,是先自困也。

    ”乃帥士民于城外鑿壕以自固。

    作墼數十萬,衆莫知所用。

    及賊攻城,光弼用以增壘,城壞辄補。

     月餘不下,思明乃選骁銳為遊兵,戒之曰:“我攻其北則汝潛趣其南,有隙則乘之。

    ”而光弼軍令嚴整,雖寇所不至,警邏亦不少懈,賊不得入。

    光弼募軍中有小技,皆取之,人盡其用。

    得錢工三,善穿地道。

    賊為梯沖、土山以攻城,光弼為地道以迎之,近城辄陷。

    又作大炮飛巨石,一發辄斃二十餘人。

    賊死者什二三,乃退營于數十步外。

    光弼遣人詐為約降,而穿地道周賊營中。

    至期,遣裨将将數千人出如降狀,賊皆屬目。

    俄而營中地陷,死者千餘人,賊衆驚亂,官軍鼓噪乘之,俘斬萬計。

    會安祿山死,慶緒使思明歸守範陽,留蔡希德等圍太原。

    光弼複出擊之,斬首七萬,希德遁去。

     曲求全順從她的心意,她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唐肅宗駕幸保定。

     唐肅宗得知安西、北庭及拔汗那、大食諸國援兵到達涼州、鄯州,于是駕幸保定。

     史思明等侵犯太原,李光弼把他們打敗。

     史思明等人率兵十萬侵犯太原,李光弼部下的精兵都已趕赴朔方,剩下的不到一萬人。

    太原城中的将領都十分懼怕,商議修築城池來對付叛軍的進攻,李光弼說:“太原城周長四十裡,在叛軍将要來到時而役使人們修築城池,這是先疲困自己的做法。

    ”于是率領士卒百姓在城外挖掘壕溝準備固守。

    又讓士卒做了數十萬塊磚坯,大家都不知道做何用處。

    等到叛軍在城外攻城時,李光弼就讓士卒在城内用磚坯加高城牆,有被毀壞的地方便立刻修補。

     史思明攻打了一個多月,還沒有攻下,于是就挑選了一批骁勇善戰的精兵,作為機動部隊,告誡他們說:“我率兵攻打城北時,你們就暗中趕赴城南,見到有機可乘就進攻。

    ”但因為李光弼軍令嚴整,即使叛軍沒有攻打的地方,巡邏的士卒也十分警惕,未曾大意,使叛軍無法攻進城中。

    李光弼在軍中招募人才,有一點小技能的人都被選中,使人盡其才。

    招募到三個鑄錢工匠,善于挖掘地道。

    叛軍制做雲梯和堆積土山用來攻城,李光弼就挖掘地道來迎戰,所以這些器械在臨近城牆時都陷入地中。

    李光弼又制造大炮用來發射大石塊,一發總能打死二十餘人。

    叛軍被打死了十分之二三,于是就撤退到數十步之外紮營。

    李光弼又派人與叛軍相約假裝投降,卻暗中命令士卒在叛軍的營寨周圍挖掘地道。

    到了約好投降的日期,李光弼就派遣副将率領數千人出城,假裝投降的樣子,叛軍都在專心觀看。

    忽然營中地面塌陷,死了一千多人,叛軍頓時驚慌大亂,官軍乘機擂鼓呼喊,俘獲殺死叛軍一萬多人。

    适逢安祿山死去,安慶緒命令史思明歸守範陽,留下蔡希德等人繼續圍攻太原。

    李光弼又率兵出城攻打,斬殺七萬叛軍,蔡希德逃走。

     賊将尹子奇寇睢陽,張巡入睢陽,與許遠拒卻之。

     安慶緒以子奇為河南節度使。

    子奇以歸、檀兵十三萬趣睢陽,許遠告急于張巡,巡自甯陵引兵入睢陽。

    巡有兵三千人,與遠兵合六千八百人。

    賊悉衆逼城,巡督勵将士,晝夜苦戰,一日或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賊将六十餘人,殺士卒二萬餘,衆氣自倍。

    遠謂巡曰:“遠懦不習兵,公智勇兼濟,遠請為公守,請公為遠戰。

    ”自是之後,遠但調軍糧,修戰具,居中應接而已,戰鬥籌畫一出于巡。

    賊遂夜遁。

     郭子儀平河東,賊将崔乾祐敗走。

     初,郭子儀以河東居兩京之間,扼賊要沖,得河東則兩京可圖。

    時賊将崔乾祐守之,子儀潛遣人入河東,與唐官陷賊者謀,俟官軍至,為内應。

    子儀引兵趣河東,司戶韓旻等翻城迎官軍。

    乾祐逾城得免,發城北兵拒官軍,子儀擊之,斬首四千級,遂平河東。

     平盧節度使劉正臣卒。

     為安東都護王玄志所鸩也。

     二月,帝至鳳翔。

     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江、淮庸調亦至。

    長安人聞車駕至,從賊中自拔而來者日夜不絕。

    李泌請如前策,遣安西、西域之衆,并塞東北取範陽。

    上曰:“今大衆已集,當乘兵鋒搗其腹心,而更引兵東北數千裡,先取範陽,不亦迂乎?”對曰:“今所恃者,皆西北及 叛軍将領尹子奇率兵進攻睢陽,張巡進入睢陽城,與許遠一起擊退叛軍。

     安慶緒任命尹子奇為河南節度使。

    尹子奇率領歸州、檀州的士兵十三萬來進攻睢陽,許遠向張巡緊急求援,張巡率兵從甯陵進入睢陽。

    張巡有兵力三千人,與許遠會合,共有兵力六千八百人。

    叛軍用所有的兵力來攻城,張巡親自督戰,激勵士卒,晝夜奮戰,有時一天交戰二十次,共激戰十六天,生擒叛軍将領六十餘人,殺死叛軍士卒二萬餘人,士氣倍增。

    許遠對張巡說:“我許遠性情懦弱,不懂用兵之道,你智勇雙全,請讓我許遠為你堅守,你代我指揮作戰。

    ”從此以後,許遠隻調集軍糧,修理作戰器械,在軍中處理雜事而已,作戰籌劃的事都由張巡決定。

    于是叛軍乘夜而逃。

     郭子儀平定了河東,叛軍将領崔乾祐兵敗逃走。

     當初,郭子儀認為河東居于東京和西京之間,扼守着叛軍的要害之地,如果占據了河東,那麼兩京就容易收複。

    當時叛軍大将崔乾祐率兵守衛河東,郭子儀秘密地派人潛入河東,與陷于叛軍中的唐朝官員密謀,等到官軍來攻打時,作為内應。

    郭子儀率兵急赴河東,河東司戶韓旻翻越河東城來迎接官軍。

    崔乾祐跳過城牆得以逃脫,然後調發駐紮在城北的叛軍來抵禦,郭子儀率兵攻打,斬首四千級,于是平定了河東。

     平盧節度使劉正臣去世。

     劉正臣被安東都護王玄志毒殺而死。

     二月,唐肅宗到達鳳翔。

     唐肅宗到達鳳翔十天,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的援兵都來會合,江、淮地區所征收的庸調也運到。

    長安民衆聽說皇上到達,紛紛從叛軍的統治下逃出,歸順朝廷,日夜不斷。

    李泌請唐肅宗按照原來的戰略,派遣安西和西域兵從東北進攻占領範陽。

    唐肅宗說:“現在大軍已經聚集,應該乘士氣正盛直搗叛軍的腹心,而您卻要領兵向東北數千裡,先攻取範陽,不是迂腐的計策嗎?”李泌回答說:“我們現在所依靠的是西北各軍鎮的守兵以及 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銳,攻祿山已老之師,其勢必克兩京。

    然春氣已深,賊歸巢穴,關東地熱,官軍必困而思歸。

    伺官軍之去,必複南來,然則征戰之勢,未有涯也。

    不若先用之于寒鄉,除其巢穴,則賊無所歸,根本永絕矣。

    ”上曰:“朕切于晨昏之戀,不能待此決矣。

    ” 慶緒使史思明守範陽。

     慶緒以史思明為範陽節度使。

    先是,安祿山得兩京,珍貨悉輸範陽。

    思明擁強兵,據富資,益驕橫,浸不用慶緒之命,慶緒不能制。

     江南采訪使李成式讨永王璘,璘敗走死。

     成式與河北招讨官李銑合兵讨璘。

    季廣琛召諸将謂曰:“吾屬從王至此,天命未集,人謀已隳,兵鋒未交,尚及早圖去就。

    不然,死于鋒镝,永為逆臣矣。

    ”諸将皆然之。

    于是廣琛以麾下奔廣陵。

    璘黨皆散,憂懼不知所出。

    成式将趙侃等濟江,璘兵遂潰。

    璘奔鄱陽,江西采訪使皇甫侁遣兵擒殺之。

     三月,韋見素、裴冕罷,征苗晉卿為左相。

     上皇遣中使祭始興文獻公張九齡。

     上皇思張九齡之先見,為之流涕,遣中使至曲江祭之,厚恤其家。

     尹子奇複寇睢陽,張巡擊走之。

     尹子奇複引兵攻睢陽。

    張巡謂将士曰:“吾受國恩,所守,正死耳。

    但恐諸君捐軀力戰,而賞不酬勳,以此痛心 西域各國的胡兵,他們能夠忍耐寒冷而害怕暑熱,如果以新到之兵的銳氣,攻打安祿山已經疲勞的叛軍,一定能夠攻克東西兩京。

    但是現在已經暮春了,叛軍如果逃回老巢,因關東氣候炎熱,官軍必定會由于忍受不了炎熱的氣候而想要西歸。

    叛軍看見官軍撤退,一定會重新南下,這樣與叛軍的交戰就會無休無止。

    不如先向北方寒冷的地區用兵,搗毀叛軍的巢穴,那樣叛軍就會無路可退,可以從根本上消滅叛軍。

    ”唐肅宗說:“朕急于收複兩京,然後迎接上皇回來,不能按照你的計策行事,已經沒有再商量的餘地了。

    ” 安慶緒讓史思明守衛範陽。

     安慶緒任命史思明為範陽節度使。

    先前,安祿山占領兩京後,把兩京的珍寶财物全都運往範陽。

    史思明手握重兵,擁有财物,更加驕橫,逐漸不聽從安慶緒的命令,安慶緒不能節制他。

     江南采訪使李成式率兵征讨永王李璘,李璘敗逃而死。

     李成式與河北招讨判官李銑合兵讨伐永王李璘。

    李璘的部将季廣琛召集其他的将領們說:“我們跟随永王走到這一步,可惜天命不助,人謀已不能成功,還不如趁沒有交戰之時,早一點圖謀出路。

    否則,就會戰敗身死,永遠成為逆臣賊子。

    ”諸将聽後都認為他說得對。

    于是季廣琛帶領自己的部隊逃往廣陵。

    李璘的部下都各自逃走,李璘憂愁恐懼,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

    李成式的部将趙侃等渡過長江,李璘的軍隊于是潰敗。

    李璘逃往鄱陽,被江西采訪使皇甫侁所派的軍隊追上擒獲,然後殺掉。

     三月,唐肅宗罷免了韋見素與裴冕的宰相職務,征召苗晉卿任左相。

     唐玄宗派遣宦官去祭祀始興文獻公張九齡。

     唐玄宗思念張九齡對安祿山有先見之明,因此而痛哭流涕,于是派宦官到韶州曲江縣祭祀張九齡,并重賞他的家屬。

     叛軍大将尹子奇又率兵來攻打睢陽,被張巡擊退趕走。

     尹子奇又率領軍隊來攻打睢陽。

    張巡對将士們說:“我身受國家的恩惠,要死守此城,為國家效命。

    可是擔憂大家為國家獻身,英勇奮戰,而賞賜難以酬勞所建立的功勳,我感到萬分痛 耳。

    ”将士皆激勵請奮。

    巡乃椎牛飨士,盡軍出戰。

    賊望見兵少,笑之。

    巡執旗,帥諸将直沖賊陳,賊乃大潰。

    明日,賊又合軍至城下,巡出戰,晝夜數十合,屢摧其鋒,而賊攻圍益急。

     巡于城中夜鳴鼓嚴隊,若将出擊者,賊聞之,達旦儆備。

    既明,巡乃寝兵絕鼓。

    賊以飛樓瞰城中,無所見,遂解甲休息。

    巡與南霁雲、雷萬春等十餘将各将五十騎開門突出,直沖賊營,斬賊将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

    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

    使霁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

    子奇乃走。

     夏四月,以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與賊戰于清渠,敗績。

     初,關内節度使王思禮軍武功,賊安守忠等攻之,兵馬使郭英乂戰不利,思禮退軍扶風。

    賊遊兵至大和關,去鳳翔五十裡,鳳翔大駭。

    上以子儀為司空、副元帥,子儀将兵赴鳳翔。

    賊李歸仁以鐵騎五千邀之,子儀使其将仆固懷恩等伏兵擊之,殺傷略盡。

    安守忠僞遁,子儀悉師逐之。

    賊以骁騎九千為長蛇陳,官軍擊之,首尾為兩翼夾擊,官軍大潰,子儀退保武功。

     是時府庫無蓄積,朝廷專以官爵賞功,諸将出征,皆給空名告身,聽臨事注名,有至開府、特進、異姓王者。

    諸軍但以職任相統攝,不複計官爵高下。

    及是,複以官爵收散 心。

    ”将士們聽後情緒都非常激動,奮勇請戰。

    于是張巡殺牛設宴,犒勞士卒,率領全軍出戰。

    叛軍看見官軍兵少,就紛紛嘲笑官軍。

    張巡手持戰旗,率領衆将直沖入叛軍陣中,叛軍于是潰敗。

    第二天,叛軍又聚集兵力逼臨城下,張巡率兵出戰,晝夜交戰數十回合,多次挫敗了叛軍進攻的鋒銳,但叛軍圍城攻打得更加急迫。

     夜晚,張巡在城中鳴鼓整理隊伍,像要出擊的樣子,叛軍聞知,整夜嚴備。

    天亮後,張巡卻停鼓息兵。

    叛軍在飛樓上瞭望城中,什麼也看不見,于是解甲休息。

    張巡與南霁雲、雷萬春等十多名将領各率五十名騎兵打開城門突然殺出,直沖叛軍營地,斬殺敵将五十餘人,殺死士卒五千餘人。

    張巡想要射殺尹子奇,但不認識他,于是就削蒿草做箭矢,被射中的叛軍十分高興,認為張巡他們的箭矢已射完,就去報告尹子奇,張巡因此認識了尹子奇。

    于是讓南霁雲射擊,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差一點抓獲了他。

    尹子奇于是收兵退去。

     夏四月,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與叛軍在清渠交戰,郭子儀戰敗。

     當初,關内節度使王思禮率兵駐紮在武功,叛軍将領安守忠等率兵進攻武功,兵馬使郭英乂交戰失利,王思禮率兵退到扶風。

    叛軍的遊兵到了大和關,距離鳳翔五十裡,唐肅宗在鳳翔大為驚駭。

    于是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命他率兵趕赴鳳翔。

    叛軍大将李歸仁率領精銳騎兵五千截擊郭子儀,郭子儀派部将仆固懷恩等埋伏兵力攻打叛軍,幾乎全殲叛軍。

    安守忠假裝逃跑,郭子儀率全軍追擊。

    叛軍以九千精銳騎兵擺成長蛇陣,官軍去攻打,叛軍變首尾為兩軍,前後夾擊,官軍大敗,郭子儀退守武功。

     當時朝廷府庫中沒有财物積蓄,對于立功的将士隻能賞賜官爵,諸将出征時,都給予空名委任狀,允許他們臨時寫名授給官職,有的被授予開府、特進,甚至封為異姓王。

    各路軍隊以職務大小相互統轄,不再看官爵的高低。

    這時,又濫賞官爵召集散 卒。

    由是官爵輕而貨重,大将軍告身一通才易一醉。

    凡應募入軍者,一切衣金紫。

    名器之濫,至是而極焉。

     房琯罷,以張鎬同平章事。

     琯性高簡,時國家多難,而琯不以職事為意,日與劉秩、李揖高談釋、老,或聽門客董庭蘭鼓琴,庭蘭因是大招權利。

    禦史劾之,罷為太子少師,以鎬同平章事。

    上常使僧數百人為道場于内,鎬谏曰:“帝王當修德以弭亂,未聞飯僧可緻太平也。

    ”上然之。

     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奔襄陽。

     初,賊将武令珣、田承嗣攻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于南陽。

    城中食盡,餓死者相枕藉。

    上遣宦官曹日昇往宣慰,圍急不得入。

    日昇請單騎入城,襄陽太守魏仲犀不許。

    會顔真卿自河北至,曰:“曹将軍不顧萬死以緻帝命,何為沮之!借使不達,不過亡一使者,達則一城之心固矣。

    ”日昇與十騎偕往,賊不敢逼。

    城中大喜。

    炅在圍中凡周歲,晝夜苦戰,力竭不能支,夜開城帥餘兵數千突圍,奔襄陽。

    承嗣追之,轉戰二日,不克而還。

    時賊欲南侵江、漢,賴炅扼其沖要,南夏得全。

     貶郭子儀為左仆射。

     子儀詣阙請自貶,以為左仆射。

     六月,将軍王去榮有罪,敕免死,自效。

     兵遊勇。

    因此官爵賤而錢物貴,一通大将軍的委任狀才能換得一次喝酒錢。

    凡是被招募參軍的人,全都穿金紫衣服。

    唐朝的封官賞爵之濫,至此達到了極點。

     唐肅宗罷免房琯的宰相職務,任命張鎬為同平章事。

     房琯性情高傲,正值國家處于危難之際,而房琯卻不重視處理自己職權内的政事,每天與劉秩、李揖空談佛教與道教,有時聽自己的門客董庭蘭彈琴,董庭蘭也借機弄權謀利。

    禦史上奏彈劾董庭蘭,唐肅宗于是罷免了房琯的宰相職務,任他為太子少師,同時任命張鎬為同平章事。

    唐肅宗經常召集僧人數百名在宮内做道場,張鎬向唐肅宗進谏說:“帝王應當培養德行以平息叛亂,沒有聽說過布施僧人可以使天下太平的。

    ”唐肅宗認為他說得對。

     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逃奔襄陽。

     當初,叛軍将領武令珣、田承嗣率兵攻打守衛南陽的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

    南陽城中的糧食吃盡,到處都是饑餓而死的人。

    唐肅宗派遣宦官曹日昇前往南陽宣慰士卒,因為叛軍圍城急迫而不得入城。

    曹日昇請求單槍匹馬入城,襄陽太守魏仲犀不答應。

    這時顔真卿從河北到達,說:“曹将軍冒着生命危險要去傳達皇上的命令,為何要阻攔他呢!假使他不能到達,也不過是死一個使者,如果能夠到達,那麼全城人的信心就會更加堅強。

    ”于是曹日昇與十名騎兵一起入城,叛軍不敢逼近他們。

    南陽城中的人見到曹日昇後都十分高興。

    魯炅在叛軍包圍的城中已經堅守了一年,晝夜苦戰,力盡而無法堅守,于是在夜晚打開城門,率領剩餘的數千兵力而出,奔向襄陽。

    田承嗣率兵追擊,連續兩天輾轉交戰,沒有戰果而返回。

    當時叛軍想要向南進攻江、漢地區,多虧魯炅扼守住了戰略要地,南夏得以保全。

     唐肅宗貶郭子儀為左仆射。

     司空郭子儀入朝自請貶官,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左仆射。

     六月,将軍王去榮犯罪,唐肅宗下敕書赦免他的死罪,讓他作為一名普通戰士在軍中效力。

     将軍王去榮以私怨殺本縣令,當死。

    上以其善用炮,敕免死,以白衣詣陝郡效力。

    中書舍人賈至上表曰:“去榮無狀,殺本縣之君。

    而陛下以炮石一能,免其殊死,今諸軍技藝絕倫者甚衆,必恃其能,所在犯上,複何以止之!若止舍去榮而誅其餘者,則是法令不一,而誘人觸罪也。

    今惜一去榮之材而不殺,必殺十如去榮之材者,其傷不益多乎!夫去榮,逆亂之人也,焉有逆于此而順于彼,悖于縣君而不悖于大君欤!伏惟明主全其遠者、大者,則禍亂不日而定矣。

    ”上令百官議之。

    太子太師韋見素等議,以為:“律,殺本縣令,列于十惡。

    而陛下寬之,則王法不行,人倫道屈矣。

    夫國以法理,軍以法勝。

    陛下厚養戰士而每戰少利,豈非無法邪!陝郡雖要,不急于法。

    而況去榮末技,又非陝郡之所以存亡耶!”上竟舍之。

     秋七月,尹子奇複寇睢陽。

     子奇複征兵數萬,攻睢陽。

    城中食盡,将士人廪米日一合,雜以茶紙、樹皮為食,饋救不至,士卒消耗至千六百人,皆饑病不堪鬥,遂為賊所圍。

    張巡乃修守具,賊為雲梯,勢如半虹,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臨城,欲令騰入。

    巡預于城潛鑿三穴,候梯将至,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鐵鈎,鈎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拄之使不得進;一穴中出一 将軍王去榮為報私仇殺了本縣的縣令,按罪應該處死。

    唐肅宗因為他善于使用石炮,就下敕書赦免他的死罪,讓他作為一名普通戰士在陝郡效力。

    中書舍人賈至上表說:“王去榮行為不端,殺死本縣長官。

    而陛下因為他善于使用石炮這一種技能,免除他的死罪,現在各軍中身懷絕技的士卒人數衆多,他們必定會依仗自己的技能,在各地犯上作亂,又怎麼制止他們呢!如果隻是赦免王去榮的罪而殺掉其他的人,那就是執行法律沒有原則,而誘使人們犯罪。

    現在憐惜一個王去榮這樣有才能的人而不殺,那麼以後必定要殺掉十個這樣像王去榮一樣有才能的人,那樣傷害的人不是更多了嗎!這個王去榮,實在是一個逆臣賊子,哪裡會在這裡為逆而在那裡恭順,逆亂于縣令而不逆亂于天子呢!真誠地希望陛下作為賢明的君主能從長遠和大處考慮,那麼禍亂不久就可以平定。

    ”唐肅宗把這件事下達百官,讓他們發表意見。

    太子太師韋見素等人議論,認為:“按照刑律,殺本縣縣令屬于十惡之罪。

    而陛下卻要加以赦免,那麼國家的大法就不能施行,人倫之道就不能伸張。

    國家要依靠法律進行治理,軍隊要依靠軍法才能取得勝利。

    陛下重賞戰士,而每當作戰時卻少能取勝,難道不是因為執行軍法不嚴嗎!現在陝郡雖然重要,但沒有國家的法律重要。

    何況王去榮不過有一點雕蟲小技,陝郡不會因他的有無而存亡啊!”唐肅宗最終赦免了王去榮。

     秋七月,叛軍大将尹子奇再次率兵攻打睢陽。

     尹子奇又征調兵力數萬名,來圍攻睢陽。

    這時睢陽城中的糧食已經吃盡,将士每人每天給米一合,并夾雜茶紙、樹皮而食,而糧食接應不上,士卒損傷得僅剩下一千六百人,都因為饑餓疾病而沒有多少戰鬥力,于是睢陽城被叛軍緊緊地包圍。

    張巡便修理守城的戰具,叛軍制作了雲梯,高大如半個彩虹,在上面安置了二百名精兵,推臨城下,想令士兵跳入城中。

    張巡事先在城牆上鑿了三個洞穴,等待雲梯快臨近時,從一穴中伸出一根大木,頭上設置了鐵鈎,鈎住雲梯使其不能退去;從又一穴中伸出一根木頭,頂住雲梯使其不能前進;從另外的那一穴中伸出一根 木,末置鐵籠,盛火焚之。

    賊又以鈎車鈎城上棚閣。

    巡以大木置連鎖、大環,拔其鈎而截之。

    賊又造木驢攻城,巡熔金汁灌之。

    賊又以土囊積柴為磴道,欲登城,巡潛以松明、幹蒿投之,積十餘日,使人順風持火焚之。

    巡之所為,皆應機立辦,賊伏其智,不敢複攻。

    遂于城外穿三重壕,立木栅以守巡,巡亦于其内作壕以拒之。

    士卒死傷之餘,才六百人。

     時許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賀蘭進明在臨淮,皆擁兵不救。

    城中日蹙,巡乃令南霁雲犯圍而出,告急于臨淮。

    進明愛霁雲勇壯,具食延之。

    霁雲泣曰:“睢陽之人不食月餘矣,霁雲雖欲獨食,且不下咽。

    大夫坐擁強兵,曾無分災救患之意,豈忠臣義士之所為乎!”因齧落一指以示進明,曰:“霁雲既不能達主将之意,請留一指以示信歸報。

    ”座中皆為泣下。

     霁雲去,至甯陵,與城使廉坦同将步騎三千人,且戰且行,至城下,大戰,壞賊營,死傷之外,僅得千人入城。

    城中将吏知無救,皆恸哭。

    賊圍益急。

     初,房琯為相,惡進明,以為河南節度使,而以許叔冀為之都知兵馬使,俱兼禦史大夫。

    叔冀遂不受其節制,故進明不敢分兵,非惟疾巡、遠功名,亦懼為叔冀所襲也。

     以張鎬兼河南節度使。

     蔡希德寇上黨,執節度使程千裡。

     木頭,在末梢上安置了一個鐵籠,籠中裝着火焚燒雲梯。

    叛軍又用鈎車來鈎城頭上的敵樓。

    張巡在大木頭上安置了連鎖,鎖頭上裝置了大環,把鈎車拔入城中,截去車上的鈎子。

    叛軍又制作木驢來攻城,張巡就熔化鐵水澆灌木驢。

    叛軍又用土袋和柴木堆積成階道,想借此登城,張巡暗中把松明和幹草投進正在堆積的階道中,共十多天,然後派人順風縱火焚燒了階道。

    張巡的所作所為,都是随機應變,立刻辦理,叛軍信服他的智謀高強,不敢再來攻城。

    于是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溝,樹立木栅來防備張巡,張巡也在城内挖掘壕溝以對抗叛軍。

    士卒死傷得僅剩下六百人。

     當時許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賀蘭進明在臨淮,都擁兵不救睢陽。

    城中日益艱難,于是張巡命令南霁雲突圍出城,往臨淮去求援兵。

    賀蘭進明很喜歡南霁雲的勇敢,就準備了宴食來招待他。

    南霁雲哭泣着說:“睢陽城中的将士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糧食吃了,我南霁雲雖然想獨自在這裡進食,但實在難以下咽。

    大夫你手握強兵,卻絲毫沒有分災救難之意,這難道是作為忠臣之士所應該具有的行為嗎!”南霁雲因此咬掉自己一個手指頭而讓賀蘭進明看,并說:“我南霁雲既然不能完成主将托付給我的任務,請留下一個指頭以表示信用而歸報主将。

    ”座中的人都被他的行為感動而哭泣。

     南霁雲離開臨淮,到達甯陵,與甯陵城使廉坦一起率領步騎兵三千人,邊戰邊行,來到睢陽城下,與叛軍交戰,毀壞了敵營,自己傷亡慘重,隻剩下一千人得以入城。

    城中将士與官吏得知救兵無望,都大聲痛哭。

    而叛軍的圍攻更加急迫。

     當初,房琯任宰相時,因為嫉恨賀蘭進明,就任命他為河南節度使,而任命許叔冀為他的都知兵馬使,二人都兼禦史大夫。

    于是許叔冀不接受賀蘭進明的節制,所以賀蘭進明不敢分出兵力去救援睢陽,并不是僅僅嫉妒張巡、許遠的功名,也害怕遭到許叔冀的襲擊。

     唐肅宗任命張鎬兼任河南節度使。

     叛軍大将蔡希德率兵攻打上黨,俘獲了節度使程千裡。

     賊屢攻上黨,常為節度使程千裡所敗。

    蔡希德複引兵圍之,以輕騎至城下挑戰,千裡帥百騎開門突出,欲擒之,會救至,退還,橋壞,墜塹中,反為希德所擒。

    仰謂從騎曰:“吾不幸至此,天也!歸語諸将,善為守備,甯失帥,不可失城。

    ”希德攻城,竟不克,送千裡于洛陽,囚之。

     九月,廣平王俶、郭子儀收複西京。

     上勞飨諸将,遣攻長安,謂郭子儀曰:“事之濟否,在此行也!”對曰:“此行不捷,臣必死之。

    ”回纥懷仁可汗遣其子葉護等将精兵四千餘人來至鳳翔。

    廣平王俶将朔方等軍及回纥、西域之衆十五萬發鳳翔。

    俶見葉護,約為兄弟,葉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