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起戊子(748)唐玄宗天寶七載,盡戊戌(758)唐肅宗乾元元年。
凡十一年。
戊子(748) 七載 夏四月,以高力士為骠騎大将軍。
力士承恩歲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為兄,諸王公呼之為翁,驸馬輩直謂之爺。
自李林甫、安祿山輩皆因之以取将相。
然性和謹少過,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
初,上自東都還,李林甫、牛仙客知上厭巡幸,乃增近道粟賦及和籴以實關中,數年蓄積稍豐。
上謂力士曰:“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對曰:“天子巡狩,古之制也。
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勢既成,誰敢複議之者!”上不悅。
力士頓首謝罪,上意乃解。
力士自是亦不敢深言天下事矣。
五月,群臣上尊号。
賜安祿山鐵券。
以楊钊判度支事。
钊善窺上意所愛惡而迎之,以聚斂驟遷,歲中領十五使,恩幸日隆。
冬十一月,以貴妃姊為國夫人。
戊子(748) 唐玄宗天寶七載 夏四月,唐玄宗任命高力士為骠騎大将軍。
高力士多年受唐玄宗賞識,朝野内外都敬畏他,就連太子也稱他為兄,諸王、公主則稱他為翁,驸馬輩直稱他為爺。
李林甫、安祿山等都是靠他而被任命為将帥宰相。
但高力士性情溫和謹慎,少有過錯,不敢驕橫,所以唐玄宗始終親近信任他,士大夫們也不嫉恨他。
當初,唐玄宗從東都回來後,李林甫和牛仙客知道玄宗已厭煩巡行,于是就增加西京附近各道的租賦,并用錢買糧以充實關中,數年之中,糧食蓄積豐實。
唐玄宗對高力士說:“朕不出長安城已将近十年,天下平安無事,朕想把朝政大事都委托給李林甫處理,你以為如何?”高力士回答說:“天子出外巡行是古人留下來的制度。
再說國家的大權,不能随便托給他人,其威勢形成以後,誰還敢議論他!”唐玄宗聽後不高興。
于是高力士磕頭謝罪,唐玄宗的怒意才消解。
從此高士力再也不敢深論天下的大事。
五月,群臣給唐玄宗上尊号。
唐玄宗賜給安祿山享有特權的鐵券。
唐玄宗任命楊钊判度支事。
楊钊善于窺伺唐玄宗的好惡而奉迎他的心意,因為能聚财斂錢而得到破格提拔,一年之中,就一身兼領十五個使職,日益受到恩寵。
冬十一月,唐玄宗封楊貴妃的姐姐為國夫人。
貴妃姊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為姨,出入宮掖,并承恩澤,勢傾天下。
至是封韓、虢、秦國夫人。
與铦、五家,凡有請托,府縣承迎,峻于制敕。
四方賂遺,惟恐居後。
上所賜與,五家如一。
競開第舍,極其壯麗,一堂之費,動逾千萬。
既成,見他人有勝己者,辄毀而改為。
虢國尤為豪蕩。
改會昌縣曰昭應。
或言玄元皇帝降于華清宮之朝元閣故也。
十二月,哥舒翰築神威軍、應龍城。
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
雲南王歸義卒。
子羅鳳嗣。
己醜(749) 八載 春二月,帥群臣觀左藏,賜楊钊金紫。
是時,州縣殷富,倉庫積粟帛,動以萬計。
钊請令粜變為輕貨輸京師。
屢奏帑藏充牣,古今罕俦,故上帥群臣觀之。
賜钊紫衣、金魚。
上由是視金帛如糞壤,賞賜無限極。
夏四月,殺鹹甯太守趙奉璋。
奉璋告李林甫罪二十條,未達,林甫諷禦史逮捕,以為妖言,杖殺之。
五月,停折沖府上下魚、書。
先是,折沖府皆有木契、銅魚,朝廷征發,下敕書、契、魚,都督、郡府參驗皆合,然後遣之。
自募置騎,府兵日 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才貌雙全,唐玄宗稱她們為姨,能夠随便出入宮廷,受到唐玄宗的恩寵,權勢無比。
這時分别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
三夫人與楊铦、楊共五家,凡是有所要求,府縣官吏承辦起來比皇帝所下的制敕還要急迫。
全國各地競相給他們賄贈東西,都恐怕落于人後。
唐玄宗賞賜給五家的東西全都一樣。
他們競相建造第宅,極為壯麗,一間廳堂的耗費,常常超過千萬錢。
建成以後,如果看見别人所建的超過自己,就毀掉重建。
虢國夫人尤其奢侈放蕩。
唐玄宗下制改會昌縣為昭應縣。
是因為有人說玄元皇帝老子降身于華清宮朝元閣的緣故。
十二月,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青海築神威軍城和應龍城。
從此吐蕃軍隊再也不敢靠近青海。
雲南王蒙歸義死去。
他的兒子羅鳳繼位。
己醜(749) 唐玄宗天寶八載 春二月,唐玄宗帶領群臣參觀左藏庫,賜楊钊金魚袋、紫衣。
這時,唐朝的州縣殷實富有,倉庫中所積蓄的糧食布帛常常數以萬計。
楊钊請求把各地征收的糧食賣出變成錢帛,然後運到京師。
楊钊多次上奏說國庫中錢帛充實,古今罕見,所以唐玄宗帶領群臣來觀看。
于是賜給楊钊紫衣和金魚袋。
唐玄宗因此視金帛如糞土,賞賜不加節制。
夏四月,李林甫殺害鹹甯太守趙奉璋。
趙奉璋向朝廷告發李林甫的罪狀二十條,狀子還未到達京師,李林甫就暗中指使禦史逮捕了趙奉璋,聲稱他所上的是妖言,并杖殺了他。
五月,唐朝停止折沖府上下的銅魚和敕書。
先前,府兵制下的折沖府都有木契、銅魚,朝廷如果要征發府兵,就頒下敕書、木契和銅魚,經都督府和郡府檢驗,木契、銅魚都能對合,然後才能發兵。
自從招募了騎以後,府兵日益 壞,死亡不補,器械耗散略盡。
府兵入宿衛者,謂之侍官,言其為天子侍衛也。
其後本衛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隸,長安人羞之,至以相诟病。
其戍邊者,又多為邊将苦使,利其死而沒其财。
由是應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無兵可交。
李林甫遂奏停折沖府上下魚、書,是後府兵徒有官吏而已。
騎之法,天寶已後,稍亦變廢,應募者皆市井負販、無賴子弟,未嘗習兵。
時承平日久,議者多謂中國兵可銷,于是民間挾兵器者有禁,子弟為武官,父兄擯不齒。
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邊,中國無武備矣。
六月,加聖祖及諸帝後号谥。
太白山人李渾等上言見神人,言金星洞有玉闆石記聖主福壽之符,命王求獲之。
上以符瑞相繼,上聖祖号曰大道玄元皇帝,高祖谥曰神堯,太宗曰文武,高宗曰天皇,中宗曰孝和,睿宗曰玄真。
帝曰大聖皇帝,後曰順聖皇後。
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
哥舒翰帥兵六萬攻吐蕃石堡城。
其城三面險絕,惟一徑可上,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貯糧食,積木石,唐兵前後屢攻之,不能克。
翰進攻數日不拔,召裨将高秀岩、張守瑜,欲斬之,二人請三日期,拔之,士卒死者數萬。
頃之,翰又遣兵于赤嶺西開屯田,以谪卒二千戍應龍城,吐蕃大集,戍者盡沒。
衰落,對死亡的不加補充,所裝備的器械也都消耗散盡。
原來府兵入朝宿衛者被稱為侍官,意思是去保衛天子。
後來宿衛的府兵多雇人頂替,軍官也像對待奴隸一樣役使士卒,以至長安城中的人們以做侍官為恥辱,把他們作為戲笑時辱罵的對象。
而被派往邊疆戍邊的府兵,也多被邊将當作苦力一樣役使,為的是這些府兵死後邊将可以吞掉他們的财産。
所以那些應該當府兵的人都紛紛逃亡,這時各折沖府已沒有兵員可交。
于是李林甫上奏請求停止折沖府上下的銅魚和契書,從此府兵隻保留原來的官吏。
招募騎的辦法,從天寶年間以後,也逐漸變化,并被荒廢,應募的人都是一些市中商販和刁猾之輩,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
當時天下太平日久,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國可以裁掉軍隊,因此在民間禁止私人攜帶兵器,子弟做武官的人,父母兄弟都瞧不起他們。
唐朝的猛将精兵都聚集在西北方,而國内空虛,沒有任何武備。
六月,唐玄宗加聖祖老子和諸皇帝、皇後的谥号。
太白山人李渾等上言說看見了神人,神人說金星洞中玉闆石記載聖主福壽的符命,唐玄宗就命禦史中丞王去搜求,果然找到了。
唐玄宗因為吉祥的征兆不斷出現,于是上玄祖老子谥号為大道玄元皇帝,上高祖李淵谥号為神堯,太宗李世民谥号為文武,高宗李治谥号為天皇,中宗李顯谥号為孝和,睿宗李旦谥号為玄真。
皇帝都叫大聖皇帝,皇後都叫順聖皇後。
哥舒翰率兵攻打吐蕃石堡城,攻克了它。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率兵六萬攻打吐蕃石堡城。
石堡城三面臨險,隻有一條道路可上,吐蕃僅有數百人守衛,貯藏了充足的糧食,又堆積檑木和石塊,唐朝軍隊前後多次攻打,都沒有攻克。
哥舒翰率兵進攻了數天,仍然不能攻克,于是召來副将高秀岩和張守瑜,要殺掉他們,二人請求寬限三天,三天後果然攻下了石堡城,唐朝的士卒戰死了數萬人。
不久,哥舒翰又派人在赤嶺西部開墾屯田,并派遣了二千名犯罪充軍的士卒去守衛應龍城,吐蕃大軍來攻,守衛的士卒都被消滅。
群臣請加尊号。
凡十二字。
始禘、祫于太清宮。
庚寅(750) 九載 春正月,群臣請封西嶽,許之。
二月,以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
時諸貴戚競以進食相尚,上命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水陸珍羞數千盤,一盤費中人十家之産。
關中旱,西嶽祠災,制罷封祀。
夏四月,流宋渾于潮陽。
初,吉溫因李林甫得進,及楊钊恩遇浸深,溫遂去林甫而附之,為钊畫代林甫執政之策。
禦史中丞宋渾,林甫所厚也,求得其罪,使钊奏而逐之,以剪其心腹,林甫不能救也。
五月,賜安祿山爵東平郡王。
唐将帥封王自此始。
秋八月,以安祿山兼河北道采訪處置使。
求殷、周、漢後,廢韓、介、酅公。
處士崔昌上言:“國家宜承周、漢,以土代火。
魏、周、隋皆閏位,不當以其子孫為二王後。
”事下公卿集議。
集賢院學士衛包上言:“集議之夜,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
”上乃命求殷、周、漢後為三恪,廢韓、介、酅公。
群臣請求給唐玄宗加尊号。
尊号共有十二個字。
唐玄宗在太清宮初次進行禘、祫兩種祭祀。
庚寅(750) 唐玄宗天寶九載 春正月,群臣上表請唐玄宗到西嶽華山築壇祭天,唐玄宗同意。
二月,唐玄宗任命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
當時諸王公貴族、皇族國戚都競相向唐玄宗進獻食物,唐玄宗就任命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所進獻的水中和陸地上所産的美味佳肴有數千盤,一盤的費用就等于中等人家十戶的财産。
關中地區大旱,華山上的西嶽祠遭受火災,唐玄宗下制書取消在西嶽祭天的計劃。
夏四月,唐玄宗把禦史大夫宋渾流放到潮陽。
當初,吉溫因為李林甫的提拔而受到重用,後來楊钊逐漸受到唐玄宗的重用,于是吉溫就背叛李林甫而投向楊钊,為楊钊謀劃取代李林甫執掌朝政的計策。
禦史中丞宋渾因為與李林甫關系親密,所以吉溫就搜求他的罪證,讓楊钊上奏唐玄宗趕走他,借此剪除李林甫的親信,李林甫無法相救。
五月,唐玄宗賜給安祿山東平郡王爵位。
唐朝将帥封王從此開始。
秋八月,唐玄宗任命安祿山兼任河北道采訪處置使。
唐玄宗命令尋求商朝、周朝和漢朝的後代,而廢掉北魏的後代韓公、後周的後代介公和隋朝的後代酅公。
隐士崔昌上言說:“我們唐朝應該繼承周朝與漢朝,用土德代替火德。
而北魏、北周和隋朝都不是正統的王朝,不應該用他們的子孫為二王後。
”唐玄宗讓公卿們讨論此事。
集賢院學士衛包上言說:“公卿們讨論此事的那天夜裡,四星象聚集于二十八宿之一的尾宿,天意已經很清楚了。
”于是唐玄宗命令尋求商朝、周朝和漢朝的後代為三恪,廢掉了北魏的後代韓公、後周的後代介公和隋朝的後代酅公。
冬十月,得妙寶真符。
山人王玄翼上言見玄元皇帝,言寶仙洞有妙寶真符。
命張均等求得之。
時上尊道教,慕長生,故所在争言符瑞。
李林甫等皆請舍宅為觀,以祝聖壽,上悅。
安祿山入朝。
祿山屢誘奚、契丹,飲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動數千人,函首以獻,前後數四。
至是請入朝,上命有司先為起第于昭應。
祿山至戲水,楊钊兄弟姊妹皆往迎之,上幸望春宮以待之。
祿山獻奚俘八千人,上命考課之日書上上考。
前此聽祿山于上谷鑄錢五,祿山乃獻錢樣千缗。
制追複張易之兄弟官爵。
楊钊,張易之之甥也,奏乞雪易之兄弟。
制引易之兄弟迎中宗于房陵之功,複其官爵,仍官其子。
賜楊钊名國忠。
钊以圖谶有“金刀”,請改之也。
南诏反,陷雲南郡。
楊國忠德鮮于仲通,薦為劍南節度使。
仲通性褊急,失蠻夷心。
故事,南诏常與妻子俱谒都督,過雲南,太守張虔陀皆私之。
又多所征求。
南诏王羅鳳忿怨,發兵反,攻陷雲南,殺虔陀,取夷州三十二。
冬十月,唐玄宗獲得妙寶真符。
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說看見了玄元皇帝老子,并對他說寶仙洞中藏有妙寶真符。
于是唐玄宗命令刑部尚書張均等去搜尋,果然搜得。
當時唐玄宗崇奉道教,羨慕長生不死之術,所以各地的人競相說有吉祥的符命。
李林甫等人都請求捐出第宅為道觀,借以祝福唐玄宗萬壽無疆,唐玄宗十分高興。
安祿山入朝。
安祿山多次引誘奚人和契丹人,讓他們飲服用毒草莨菪浸泡過的酒,等醉倒後,就把他們活埋,一次常常達數千人,然後把他們酋長的頭顱裝進盒子中,獻給朝廷,前後有許多次。
這時安祿山請求入朝,唐玄宗命令有關部門先在昭應縣為安祿山建造第宅。
安祿山到達戲水,楊钊兄弟姐妹都去迎接,唐玄宗駕臨望春宮等待安祿山。
安祿山獻上奚族俘虜八千人,唐玄宗命令考察官吏政績時為安祿山記最高一級的上上考。
以前唐玄宗允許安祿山于上谷起五爐鑄錢,這時安祿山獻上所鑄錢的樣品一千缗。
唐玄宗下制追贈恢複張易之兄弟的官爵。
楊钊是張易之的外甥,上奏請求為張易之兄弟平反昭雪。
唐玄宗下制書援引張易之兄弟曾經在房陵迎接中宗為帝的功勞,恢複他們的官爵,同時賜其子為官。
唐玄宗賜楊钊名為楊國忠。
楊钊因為預蔔吉兇的圖谶中有“金刀”二字,就請求更改自己的名字。
南诏反叛,攻占了雲南郡。
楊國忠因為感激鮮于仲通,就推薦他任劍南節度使。
鮮于仲通性情急躁,失掉了蠻夷人心。
按照過去的慣例,南诏王要經常帶着妻子一起晉見都督,經過雲南,雲南太守張虔陀每次都要奸污他們的妻子。
又多方征求他們的财物。
南诏王羅鳳對此十分憤恨,就發兵反叛,攻占了雲南郡,殺死張虔陀,并攻取了原來歸附于唐朝的西南夷的三十二個州。
辛卯(751) 十載 春正月,免驸馬程昌裔官。
楊氏五宅夜遊,與廣平公主從者争西市門,楊氏奴揮鞭及公主衣,公主墜馬,昌裔下扶之,亦被數鞭。
公主泣訴于上,上為之杖殺楊氏奴。
明日,免昌裔官,不聽朝谒。
為安祿山起第于親仁坊。
命有司為安祿山起第于親仁坊,敕令但窮壯麗,不限财力。
令中使護作,敕之曰:“胡眼大,勿令笑我。
”祿山置酒新第,上命宰相赴之,日遣諸楊與之遊宴。
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予甚厚。
後三日,召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之,使宮人以彩輿舁之。
上聞,問故,左右以貴妃洗祿兒對,上賜貴妃洗兒金銀錢,複厚賜祿山,盡歡而罷。
自是祿山出入宮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于外,上亦不疑也。
高仙芝入朝,加開府儀同三司。
初,葉火羅葉護遣使表稱:“朅師王親附吐蕃,困苦小勃律。
”诏發安西兵讨之。
仙芝遂破朅師,虜其王。
又僞與石國約和,引兵襲之,虜其王及部衆以歸。
掠得瑟瑟十餘斛,黃金五六橐駝,皆入其家。
至是入朝獻俘,加開府儀同三司。
尋以仙芝為河西節度使,代安思順。
思順諷群胡割耳剺面請留己,制複留之。
以安祿山兼河東節度使。
辛卯(751) 唐玄宗天寶十載 春正月,唐玄宗罷免驸馬程昌裔的官職。
楊氏五家因為夜裡遊玩,與廣平公主的侍從争過西市門,楊氏的家奴揮鞭打中公主的衣服,公主從馬上墜落下來,驸馬程昌裔下馬扶廣平公主,也被鞭打了幾下。
廣平公主向唐玄宗哭訴此事,唐玄宗因此命令杖殺楊氏的家奴。
第二天,又免掉了驸馬程昌裔的官職,不許他來朝見。
唐玄宗為安祿山在親仁坊建造第宅。
唐玄宗命令有關部門為安祿山在親仁坊建造第宅,并下敕書說越壯麗越好,不管耗費多少錢财。
唐玄宗命令宦官監工,并下敕說:“胡人大方,不要讓他笑我小氣。
”安祿山在新落成的第宅設置酒宴,唐玄宗命令宰相赴宴,每天讓楊家的人與安祿山遊玩飲宴。
安祿山生日那天,唐玄宗和楊貴妃賞賜給他許多東西。
過了三天,又把安祿山召進宮中,楊貴妃用錦繡做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祿山,讓宮女用彩轎擡起。
唐玄宗聽見後,就問是在幹什麼,左右的人說是貴妃為兒子安祿山三天洗身,唐玄宗就賜給楊貴妃洗兒金銀錢,又重賞安祿山,盡興而散。
從此安祿山可以自由出入宮中,有時一夜不出宮,宮外的許多人都知道這件醜事,而唐玄宗卻不懷疑。
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入朝,唐玄宗加高仙芝開府儀同三司。
當初,吐火羅葉護派遣使者上表說:“朅師王親近依附于吐蕃,故意困擾小勃律鎮兵。
”于是唐玄宗下诏調發安西兵讨伐朅師王。
高仙芝打敗了朅師軍隊,俘虜了朅師王。
高仙芝又假意與石國約和,率兵襲擊石國,俘虜了石國的國王和民衆返回。
高仙芝掠奪了碧珠十餘斛,黃金五六駱駝,全都拿回家中。
這時高仙芝入朝獻俘,唐玄宗加授他開府儀同三司。
不久,唐玄宗任命高仙芝為河西節度使,取代安思順。
安思順暗中讓一群胡人用刀割掉耳朵劃破臉皮請求留下自己,唐玄宗又下制書仍讓安思順擔任河西節度使。
唐玄宗任命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
戶部郎中吉溫見祿山有寵,約為兄弟,說祿山曰:“李丞相雖以時事親三兄,必不肯以兄為相。
兄若薦溫于上,溫即奏兄堪大任,共排林甫出之,為相必矣。
”祿山悅其言,數稱溫才于上。
會祿山領河東,因奏溫為副使、知留後,以大理司直張通儒為判官,委以軍事。
林甫與祿山語,每揣知其情,先言之,祿山驚服。
每見,雖盛冬,常汗沾衣。
林甫引與坐于中書廳,撫以溫言,自解披袍以覆之。
祿山忻荷,言無不盡,謂林甫為十郎。
既歸範陽,劉駱谷每自長安來,必問:“十郎何言?”得美言則喜。
或但雲:“語安大夫,須好檢校!”辄反手據床曰:“噫嘻,我死矣!” 祿山既兼領三鎮,日益驕恣。
自以曩時不拜太子,見上春秋高,頗内懼。
又見武備堕弛,有輕中國之心。
孔目官嚴莊、掌書記高尚因為之解圖谶,勸之作亂。
祿山養同羅、奚、契丹降者八千餘人,謂之“曳落河”。
“曳落河”者,胡言壯士也。
皆骁勇善戰,一可當百。
又畜戰馬數萬匹,分遣商胡販鬻諸道,歲入數百萬。
以尚、莊、通儒及将軍孫孝哲為腹心,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為爪牙。
尚,本名不危,頗有辭學,薄遊河朔,貧困不得志,常歎曰:“高不危 戶部郎中吉溫見安祿山受到唐玄宗的寵信,就與安祿山結拜為兄弟,并對安祿山說:“李林甫丞相現在雖然與你親善,但一定不會推薦你任宰相。
你如果能夠向皇上推薦我,我就向皇上上奏說你能夠擔當大任,我們聯合起來排斥李林甫,把他趕出朝,這樣你就一定能夠當宰相。
”安祿山覺得吉溫的話很有道理,所以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說吉溫有才能。
适逢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就上奏吉溫任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并任命大理司直張通儒任留後判官,把河東鎮的軍事委托給他們。
李林甫與安祿山談話時,總是揣摩他的心意,事先說了出來,使安祿山驚訝歎服。
所以安祿山每當見到李林甫時,即使在寒冬季節,也經常汗流沾衣。
而李林甫卻把安祿山引進中書省辦事的廳中坐下,用好言加以慰問,并把自己的披袍解下給安祿山穿上。
安祿山十分感激,因此對李林甫無話不談,并稱李林甫為十郎。
安祿山回到範陽後,劉駱谷每次從長安來,安祿山一定要問:“李十郎說什麼了嗎?”如果聽說李林甫贊揚他,就十分高興。
如果聽到李林甫說:“告訴安大夫,要檢點一些!”安祿山就會反手握床說:“噫嘻,我活不成了!” 安祿山既已一身兼任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日益驕橫放肆。
自認為過去見太子時沒有下拜,看到唐玄宗年事已高,内心十分懼怕。
又看到唐朝的武備松弛,于是産生了輕視朝廷之心。
孔目官嚴莊、掌書記高尚又借機為他講解預蔔吉兇禍福的圖谶,勸他起兵叛亂。
安祿山豢養了投降的同羅、奚和契丹士兵八千多人,稱他們為“曳落河”。
“曳落河”,胡語就是壯士的意思。
他們都骁勇善戰,一可當百。
又畜養戰馬數萬匹,分派胡商到各地做買賣,每年收入數百萬缗錢。
把高尚、嚴莊、張通儒及将軍孫孝哲等人作為自己的親信,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等将領作為爪牙。
高尚原名叫高不危,很有才學,青年時代漫遊河朔地區,貧困不得志,常常感歎說:“我 當舉大事而死,豈能齧草根求活邪!”祿山引置幕府,出入卧内。
尚典箋奏,莊治簿書。
承嗣為前鋒兵馬使,治軍嚴整。
嘗大雪,祿山按行諸營,至承嗣營,寂若無人,入閱士卒,無一人不在者,祿山以是重之。
夏四月,劍南節度鮮于仲通讨南诏蠻,敗績。
制複募兵以擊之。
仲通将兵八萬讨南诏,南诏王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雲南而去,仲通不許,囚其使。
進軍至西洱河,與戰,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
楊國忠掩其敗狀,仍叙其戰功。
羅鳳遂北臣于吐蕃,吐蕃号曰東帝。
羅風刻碑于國門,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賞,後世容複歸唐,當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 制募兵以擊之。
人聞雲南多瘴疠,莫肯應募。
楊國忠遣禦史分道捕人,枷送軍所。
舊制,百姓有勳者免征役,國忠奏先取高勳。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高仙芝擊大食,敗績。
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
諸胡皆怒,潛引大食欲共攻四鎮。
仙芝将兵三萬擊之,深入七百餘裡,與戰,大敗,士卒死亡略盡。
将軍李嗣業勸仙芝宵遁,别将段秀實诟之曰:“避敵先奔,無 甯可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死,也不願貧窮一生吃草根而活下去!”安祿山把他引為幕僚,可以出入安祿山的寝室。
高尚專掌草寫箋表奏疏,嚴莊專掌文書。
田承嗣任前鋒兵馬使,治軍嚴厲有序。
有一次天下大雪,安祿山去到各軍營檢查,來到田承嗣的軍營中,寂靜無聲,好似無人一般,而進營中檢閱士卒,沒有一人不在,所以受到安祿山的器重。
夏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讨伐南诏蠻,被南诏蠻打得大敗。
唐玄宗又下制書招募軍隊去攻打南诏。
鮮于仲通率兵八萬征讨南诏,南诏王羅鳳派遣使者來謝罪,請求歸還所掠奪俘獲的物品、人衆,築好雲南城而撤退,鮮于仲通不答應,并囚禁了南诏的使者。
然後進兵到了西洱河,與南诏軍隊交戰,唐兵大敗,士卒死了六萬人,鮮于仲通僅得逃走免死。
楊國忠卻掩蓋鮮于仲通的敗軍之事,仍然為他記叙戰功。
羅鳳于是向北臣服于吐蕃,吐蕃賜給他“東帝”的封号。
羅鳳于國城門口镌刻石碑,說自己叛唐是出于無奈,并且說:“我們南诏世世代代臣服于唐朝,接受唐朝的封爵,後世如果能夠重新歸附唐朝,可向唐朝的使者指示此碑,知道我背叛唐朝并不是出于本心。
” 唐玄宗下制書招募軍隊去讨伐南诏。
人們聽說雲南地方流行瘴疠這種傳染病,沒有人肯去應募。
楊國忠派遣禦史到各地去捉人,用枷連鎖起來送往軍營。
按照過去的制度,有功的百姓可以免除兵役,楊國忠就上奏請求隻許功勞大的百姓免除兵役。
因此被征發的人憂愁怨恨,父母妻子都來送别,嚎哭之聲連天。
高仙芝率兵攻打大食,戰敗。
高仙芝俘虜了石國王之後,石國王的兒子逃到了胡人部落,将高仙芝欺騙引誘和貪婪殘暴的情況告訴了胡人。
諸胡部落都很憤怒,就暗中聯合大食國軍隊想一起攻打安西四鎮。
高仙芝率兵三萬去攻打大食,深入到大食國内七百餘裡,與大食軍隊交戰,高仙芝大敗,士卒幾乎全部戰死。
右威衛将軍李嗣業勸高仙芝乘深夜逃跑,别将段秀實大罵道:“躲避敵人而先逃命,是缺乏 勇也;全己棄衆,不仁也。
幸而得達,獨無愧乎!”嗣業執其手謝之,留拒追兵,收散卒,得俱免。
還至安西,言于仙芝,以秀實兼都知兵馬使,為己判官。
秋八月,武庫火。
燒兵器三十七萬。
安祿山讨契丹,大敗。
安祿山将三道兵六萬以讨契丹,以奚騎二千為向導。
過平盧千餘裡,遇雨,弓弩筋膠皆弛。
奚複叛,與契丹合,夾擊唐兵,殺傷殆盡,祿山獨與麾下二十騎走入師州。
歸罪于左賢王哥解、兵馬使魚承仙而斬之。
平盧兵馬使史思明懼,逃入山谷。
祿山還至平盧,麾下皆亡,史思明出見祿山,祿山喜執其手曰:“吾得汝,複何憂!”思明退謂人曰:“向使早出,已與哥解并斬矣。
” 冬十一月,以楊國忠領劍南節度使。
壬辰(752) 十一載 春二月,以粟帛、庫錢易惡錢。
先是,江、淮多惡錢,貴戚大商往往以良錢一易惡錢五,載入長安,市井不勝其弊,故李林甫奏請禁之,官為易取,期一月,不輸官者罪之。
于是商賈不以為便,遮楊國忠馬自言,國忠為言于上,乃更命非鉛錫所鑄及穿穴者,皆聽用之。
勇氣;保全自己而丢棄士卒,是不仁義。
就是有幸能夠逃回,難道自己不感到羞愧嗎!”李嗣業握着段秀實的手表示歉意,并主動留在後面抗拒追兵,收羅失散的士卒,沒有戰死的士卒才得以逃脫。
回到安西,李嗣業把此事告訴了高仙芝,高仙芝就任命段秀實兼任都知兵馬使,做自己的判官。
秋八月,武庫失火。
燒毀兵器三十七萬件。
安祿山率兵征讨契丹,被契丹打得大敗。
安祿山親自率領範陽、河東、平盧三鎮兵六萬去讨伐契丹,用奚族騎兵二千作為向導。
過了平盧一千餘裡,遇到大雨,弓箭和弩機的筋膠都因霖雨而松弛。
奚族騎兵又背叛了唐軍,與契丹合兵,前後夾擊唐兵,唐軍死傷殆盡,安祿山僅與部下二十個騎兵逃入師州城。
安祿山把戰敗的罪過歸咎于左賢王哥解和河東兵馬使魚承仙,并殺了他們。
平盧兵馬使史思明懼怕,逃入山谷。
安祿山回到平盧城,部下的士卒都已戰死,這時史思明從山谷中出來見安祿山,安祿山高興地握着史思明的手說:“我有了你,還有什麼發愁的呢!”史思明退出後對人說:“如果我早一點出來,就會與哥解一起被斬殺。
” 冬十一月,唐玄宗任命楊國忠兼領劍南節度使。
壬辰(752) 唐玄宗天寶十一載 春二月,唐玄宗命令有關部門拿出糧食、布帛及國庫中的錢,把市面上流通的質地惡劣的錢換回來。
先前,江、淮地區有很多質地惡劣的錢币,王公貴戚和大商人常常用一個質地優良的錢換回五個質地惡劣的錢,用車載進長安,市場難以承受這種弊端,所以李林甫上奏請求加以禁止,由官方換取,期限為一個月,不交官者問罪。
這一禁令給商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他們攔住楊國忠的馬訴苦,楊國忠因此告訴了唐玄宗,于是唐玄宗又下令,準許那些不是由鉛錫鑄成和有孔的錢币,繼續流通使用。
三月,安祿山擊契丹。
祿山擊契丹,欲以雪去秋之羞。
初,突厥阿布思來降,上厚禮之,賜姓名李獻忠,累遷朔方節度副使,賜爵奉信王。
獻忠有才略,不為安祿山下,祿山恨之。
至是,奏請獻忠俱擊契丹。
獻忠恐為祿山所害,乃帥所部叛歸漠北,祿山遂頓兵不進。
改吏、兵、刑部為文、武、憲部。
夏,戶部侍郎、京兆尹王伏誅。
權寵日盛,領二十餘使。
宅旁為使院,文案盈積,吏求署一字,累日不得前,雖李林甫亦畏避之。
然事林甫謹,林甫雖忌其寵,不忍害也。
弟戶部郎中,兇險不法,召術士任海川,問:“我有王者之相否?”海川懼,亡匿。
恐事洩,捕得,托以他事杖殺之。
王府司馬韋會話之私庭,又使長安尉賈季鄰收系殺之。
所善邢與龍武萬騎謀作亂,有告之者。
上以告狀面授,使捕之。
意在所,先遣人召之,日晏,乃命季鄰等捕。
帥其黨格鬥,會高力士引禁軍至,擊斬,捕其黨,皆擒之。
國忠白上:“必預謀。
”上以任遇深,不應同逆,李林甫亦為之辨解。
上乃命特原不問,使國忠諷表請罪之,不忍,上怒。
會陳希烈極言大逆當誅,敕希烈與國 三月,安祿山率兵攻打契丹。
安祿山率兵攻打契丹,想要為去年秋天的兵敗雪恥。
當初,突厥阿布思來投降唐朝,唐玄宗厚禮待他,賜姓名叫李獻忠,多次升遷做到朔方節度副使,賜奉信王爵位。
李獻忠很有才幹謀略,不願位居安祿山之下,所以安祿山怨恨他。
這時,安祿山就上奏請求李獻忠率兵與他一起攻打契丹。
李獻忠因為害怕安祿山陷害他,于是就率領部下叛逃回漠北,安祿山因此停兵不進。
唐朝改吏部、兵部和刑部分别為文部、武部和憲部。
夏季,戶部侍郎、京兆尹王伏罪被誅。
王受到唐玄宗的寵信,威權日盛,一身兼任二十多個使職。
自己的第宅旁邊就是使院,案頭堆滿了文書,官吏想要他簽署一個字,等幾天都排不到,就是李林甫也畏懼他的權勢。
但王對李林甫還是十分恭敬謹慎,李林甫雖然妒嫉他受到皇上的寵信,但不忍心加害于他。
王的弟弟戶部郎中王十分兇惡陰險,召來方術之士任海川,問道:“你看我有沒有王者的面相?”任海川懼怕,就逃走藏了起來。
王恐怕此事被洩露出去,就搜捕到任海川,假托其他的事用棍子打死了他。
王府司馬韋會私下對他人說了這件事,王又指使長安縣尉賈季鄰把韋會逮捕入獄,然後殺了他。
與王關系友好的邢準備與龍武萬騎營的部隊陰謀作亂,事前有人告發了此事。
唐玄宗把告發的狀子當面交給王,讓他去捉人。
王意想王可能在邢家裡,就先派人把他叫了回來,等到天快黑的時候,才命令賈季鄰等人去搜捕邢。
邢帶領他的黨羽與收捕他的人進行格鬥,這時高力士率領禁軍趕到,攻打并斬殺了邢,然後收捕他的同黨,全都被擒。
楊國忠告訴唐玄宗說:“王一定參預了陰謀。
”唐玄宗認為王深受信任,不應有叛逆行為,李林甫也為他辯解。
唐玄宗于是下令特地赦免王不加問罪,讓楊國忠暗示王上表請求治王的罪,王不忍心這樣做,唐玄宗憤怒。
适逢陳希烈極力陳說王大逆不道,應該誅殺,于是唐玄宗下敕命陳希烈與楊國 忠鞫之,仍以國忠兼京兆尹。
于是任海川、韋會等事皆發,獄具,賜自盡,杖死于朝堂。
有司籍其第舍,數日不能遍。
賓佐莫敢窺其門,獨采訪判官裴冕收其屍葬之。
以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初,李林甫以陳希烈易制,引為相,政事常随林甫左右。
晚節遂與林甫為敵,林甫懼。
會李獻忠叛,林甫乃請解朔方節制,且薦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自代,故有是命。
五月,以楊國忠為禦史大夫、京畿采訪使。
初,李林甫以國忠微才,且貴妃之族,故善遇之。
國忠以林甫薦王為大夫,不悅,遂深探邢獄,令引林甫交私事狀,陳希烈、哥舒翰從而證之,上由是疏林甫,擢國忠為大夫,凡所領使務,皆歸之。
國忠貴震天下,始與林甫為仇敵矣。
秋八月,上複幸左藏。
楊國忠奏有鳳皇見左藏屋,出納判官魏仲犀見之,遂以仲犀為殿中侍禦史,國忠屬吏率以鳳皇優得調。
冬十一月,李林甫卒。
南诏數寇邊,蜀人請楊國忠赴鎮,林甫奏遣之。
國忠将行,泣言必為林甫所害。
上曰:“卿暫到蜀區處軍事,朕屈指待卿,還當入相。
”林甫時已有疾,憂懑不知所為。
國忠至蜀,上遣中使召還。
至昭應,谒林甫,拜于床下。
林甫流涕謂曰:“林甫死矣,公必為相,以後事累公。
”國忠謝不 忠審訊王,同時任命楊國忠兼任京兆尹。
因此任海川和韋會的案件都被揭發出來,證據确鑿,唐玄宗賜王自盡,王被棍棒打死在朝堂。
有關部門查抄他的私宅,幾天都抄不完。
王的部下都遠遠躲避怕受牽連,隻有采訪判官裴冕收葬了他的屍體。
唐玄宗任命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當初,李林甫認為陳希烈容易控制,所以引薦他擔任宰相,朝政大事常常聽從李林甫的。
到了後來,卻與李林甫為敵作對,李林甫懼怕。
适逢李獻忠叛逃,李林甫就請求辭去所兼任的朔方節度使職務,并且推薦河西節度使安思順代替自己,所以唐玄宗任命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五月,唐玄宗任命楊國忠為禦史大夫、京畿采訪使。
當初,李林甫認為楊國忠沒有什麼才能,而且是楊貴妃的同族,所以重用了他。
楊國忠因為李林甫引薦王擔任禦史大夫,心中不滿,于是深究邢的案件,并命令案犯說李林甫與王兄弟有私交,陳希烈與哥舒翰也證實确有其事,唐玄宗因此疏遠李林甫,升任楊國忠為禦史大夫,凡是王所兼領的使職,都由楊國忠兼領。
楊國忠的權力威震天下,開始與李林甫做對。
秋八月,唐玄宗再一次駕幸左藏庫。
楊國忠上奏說在左藏庫的屋頂上看見了鳳凰,出納判官魏仲犀親眼看見,于是任命魏仲犀為殿中侍禦史,楊國忠的部下官吏都因說看見了鳳凰而得到了優先升遷。
冬十一月,李林甫去世。
南诏多次侵犯唐朝的邊疆,蜀人請求讓楊國忠親赴節鎮,于是李林甫上奏派楊國忠前往。
楊國忠臨行前,哭泣着說此行一定會被李林甫害死。
唐玄宗說:“你暫時到蜀中處理一下軍政大事,朕屈指計日等待着你回來,然後任命你為宰相。
”這時李林甫已身患重病,心中憂傷煩悶,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楊國忠剛到蜀中,唐玄宗就派宦官把他召了回來。
楊國忠到了昭應縣,去見李林甫,拜倒在床下。
李林甫流着眼淚對楊國忠說:“我活不長了,我死後你一定會當宰相,後事就拜托給你了。
”楊國忠稱謝說不 敢當,汗流覆面。
林甫遂卒。
上晚年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複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悉委政事于林甫。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疾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
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足。
凡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上不之寤也。
以楊國忠為右相兼文部尚書。
國忠為人強辯,而輕躁無威儀。
既為相,裁決機務,果敢不疑。
攘袂扼腕,公卿以下,頤指氣使,莫不震懾。
凡領四十餘使。
台省官有時名,不為己用者,皆出之。
或勸陝郡進士張彖谒之,彖曰:“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遂隐居嵩山。
以吉溫為禦史中丞。
楊國忠薦之也。
溫詣範陽辭安祿山,祿山令其子慶緒送至境,為溫鞚馬出驿數十步。
溫至長安,凡朝廷動靜,辄報祿山,信宿而達。
哥舒翰、安祿山、安思順入朝。
翰素與祿山、思順不協,上常和解之,使為兄弟。
至是,俱入朝,上使高力士宴之于城東。
祿山謂翰曰:“公與我族類頗同,何得不相親?”翰曰:“古人雲,狐向窟嗥不祥,為其忘本故也。
兄苟見親,翰敢不盡心!”祿山以為譏其胡 敢當,汗流滿面。
李林甫死去。
唐玄宗晚年自認為天下太平,沒有可憂愁的事了,于是居于深宮,沉湎于聲色犬馬,尋求歡樂,把政事全都委托給李林甫。
李林甫巴結讨好唐玄宗左右的人,迎合唐玄宗的心意,以鞏固自己受寵信的地位;杜絕向唐玄宗進谏的門路,蒙蔽唐玄宗的耳目,以施展自己奸滑的權術;嫉妒賢能之士,排斥壓抑勝過自己的人,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多次制造冤假錯案,殺戮驅逐朝中大臣,以擴大自己的權勢。
皇太子以下的人,都非常懼怕他。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造成了天下大亂的局勢,而唐玄宗還不省悟。
唐玄宗任命楊國忠為右相兼文部尚書。
楊國忠為人争強好勝,但性情浮躁,沒有威嚴的儀表。
擔任宰相以後,處理國家軍政大事,剛愎自用,草率從事。
在朝廷上經常捋起袖子,對王公大臣頤指氣使,以至人人驚恐。
楊國忠一身共兼領四十多個使職。
台省中有才能和名望的人,如果不聽他的話,都把他們趕出朝。
有人勸陝郡進士張彖去晉見楊國忠,張彖說:“你們認為依靠楊右相就像泰山那樣穩固,但我卻認為是一座冰山!如果烈日高照,你們難道不怕冰山消融而失去依靠嗎!”于是就隐居于嵩山中。
唐玄宗任命吉溫為禦史中丞。
這是由楊國忠推薦的。
吉溫到範陽向安祿山告别,安祿山讓他的兒子安慶緒把吉溫一直送出境,并為吉溫牽着馬送出驿站大門數十步。
吉溫到了長安後,對朝廷中的一舉一動,都向安祿山報告,消息兩天兩夜就可以到達。
哥舒翰、安祿山和安思順入朝。
哥舒翰素來與安祿山、安思順不和,唐玄宗常常為他們和解,讓他們結拜為兄弟。
這時,三人一起入朝,唐玄宗讓高力士在城東設宴招待他們。
席間安祿山對哥舒翰說:“你與我的族類十分相近,為什麼不能互相親善呢?”哥舒翰說:“古人說,狐狸向着自己的洞窟嚎叫不吉祥,是因為忘本的緣故。
老兄如果能夠與我親善,我怎麼敢不盡心呢!”安祿山認為哥舒翰譏諷他是胡 也,大怒,罵翰曰:“突厥敢爾!”翰欲應之,力士目翰,乃止,自是為怨愈深。
癸巳(753) 十二載 春正月,楊國忠注選人于都堂。
國忠欲收人望,建議:“文部選人,無問賢不肖,選深者留之,依資據阙注官。
”滞淹者翕然稱之。
凡所施置,皆曲徇時人所欲,故頗得衆譽。
故事,兵、吏部尚書知政事者,選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過門下省審,自春及夏,乃畢。
至是,國忠欲自示精敏,乃遣令史先于私第密定名阙。
召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皆集尚書都堂,唱注一日而畢,曰:“今左相、給事中俱在座,已過門下矣。
”其間資格差缪甚衆,無敢言者。
于是門下不複過官,侍郎但掌試判而已。
京兆尹鮮于仲通諷選人請為國忠刻頌,立于省門,制仲通撰其辭,上為改定數字,仲通以金填之。
二月,追削李林甫官爵,剖其棺。
楊國忠說安祿山,使阿布思部落降者詣阙,誣告李林甫、阿布思謀反。
上信之,下吏按問,林甫婿谏議大夫楊齊宣懼為所累,證成之。
時林甫尚未葬,制削官爵,子孫皆流嶺南、黔中,近親友黨與坐貶者五十餘人。
剖棺抉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賜希烈、國忠爵許、魏國公,賞其成林甫之獄也。
人,極為憤怒,罵哥舒翰道:“你這個突厥人竟敢如此無禮!”哥舒翰正想要回罵,高力士用眼色示意他,于是作罷。
從此怨恨愈深。
癸巳(753) 唐玄宗天寶十二載 春正月,楊國忠在尚書省都堂為選人注官。
楊國忠想要收買人心,就建議說:“文部選拔官吏,不管賢明與否,選擇有資曆的留下,依照聲望和功績任命一定的職位。
”那些長期得不到升遷的官吏都贊成這一建議。
楊國忠凡是所施行的政策,都曲意迎合當時人們的願望,所以受到許多人的稱頌。
按照過去的制度,兵部和吏部尚書如果兼任宰相,就把铨選的事委托給侍郎以下的官吏去主持,經過三注三唱,才送給門下省審查,從春天一直到夏天,才能完畢。
這時,楊國忠想要顯示自己的精明強幹,就讓有關官吏先在自己的家裡暗中把名單确定下來。
然後召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各司長官都聚集于尚書省都堂,唱名注官一天就完結,他說:“現在左相和給事中都在這裡,就等于已經通過了門下省的審查。
”所選的人水平差距很大,但沒有人敢提意見。
因此門下省不再審查被選為官的人,侍郎隻掌管試判罷了。
京兆尹鮮于仲通暗示入選的人請求為楊國忠立碑贊頌,樹立在尚書省門口,唐玄宗下制讓鮮于仲通撰寫頌辭,唐玄宗親自改定了幾個字,鮮于仲通把這幾個字用黃金填寫。
二月,唐玄宗下制書命削奪李林甫的官爵,剖開他的棺材。
楊國忠派人勸說安祿山,讓阿布思部落投降的人到朝廷,誣告說李林甫與阿布思謀反。
唐玄宗相信了此話,就派官吏去調查,李林甫的女婿谏議大夫楊齊宣恐怕自己受到牽連,就證明說實有其事。
當明李林甫還沒有埋葬,唐玄宗下制書剝奪他的官爵,子孫全都流放到嶺南和黔中,親戚和黨羽坐罪被貶官的達五十多人。
又剖開李林甫的棺材,取出口中所含的珍珠,脫掉金紫衣服,換了一口小棺材,按照一般平民的禮儀埋葬。
唐玄宗賜給陳希烈和楊國忠的爵位分别為許國公和魏國公,以獎賞他們揭發和處置李林甫案件一事。
夏五月,複以魏、周、隋後為三恪。
楊國忠欲攻李林甫之短故也。
衛包、崔昌皆坐貶官。
秋八月,以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
祿山以李林甫狡猾逾己,故畏服之。
及楊國忠為相,視之蔑如也,由是有隙。
國忠屢言祿山有反狀,上不聽。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擊吐蕃,拔洪濟、大漠門等城,悉收九曲部落。
國忠欲厚結翰,與共排安祿山,奏以翰兼河西節度,賜爵西平郡王。
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裡,闾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駝,日馳五百裡。
冬十月,帝如華清宮。
楊國忠素與虢國夫人通,至是往來無度,或并辔走馬,不施障幕,道路掩目。
三夫人從幸華清,會于國忠第,車馬仆從,充溢數坊,錦繡珠玉,鮮華奪目。
國忠謂客曰:“吾本寒家,一旦緣椒房至此,未知稅駕之所,然終不能緻令名,不若且極樂耳。
”楊氏五家,隊各為一色衣以相别,五家合隊,粲若雲錦,國忠仍以劍南旌節引于其前。
國忠子暄舉明經,荒陋不及格。
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遣其子邀國忠馬白之,然亦未敢落也。
國忠怒曰:“我子何患不富貴,乃令鼠輩相賣!”策馬不顧而去。
珣懼,遂置暄上第。
夏五月,重新規定把北魏、北周和隋朝的後代作為三恪。
這是因為楊國忠想要攻擊李林甫的短處。
衛包和崔昌都因此事被貶官。
秋八月,唐玄宗任命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
安祿山因為李林甫的狡猾超過自己,所以對他十分畏服。
等到楊國忠任宰相,安祿山很看不起他,所以二人有矛盾。
楊國忠多次說安祿山要謀反,但唐玄宗不聽。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攻打吐蕃,攻克了洪濟和大漠門等城,降服了九曲的全部部落。
楊國忠想要聯合哥舒翰,與他共同排斥安祿山,就上奏唐玄宗任命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賜西平郡王爵位。
這時唐朝強盛,從長安城西的安遠門向西一萬二千裡都是唐朝的領土,村落相望,桑麻被野,天下最富饒的地區首推隴右。
哥舒翰每次派使者入朝奏事,總是乘白駱駝,一天馳行五百裡。
冬十月,唐玄宗前往華清宮。
楊國忠早就與虢國夫人私通,這時晝夜往來,沒有節制,有時竟并馬一起入朝,不用障幕遮蔽,路旁的人都覺得羞恥而無法看下去。
韓國、虢國和秦國三夫人都随從唐玄宗前往華清宮,在楊國忠的宅第相會,所跟從的車馬仆從,浩浩蕩蕩,占滿了城中數坊之地,所穿的錦衣繡服和佩帶的珍珠寶玉,鮮豔奪目。
楊國忠曾經對客人說:“我本出身于貧苦人家,隻是因為貴妃的關系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不知道以後會有什麼結果,但想到終究留不下好的聲譽,還不如暫且及時行樂。
”楊氏五家,每家為一隊,每隊都穿着一種顔色的衣服相區别,然後五家合為一隊,燦爛如同雲錦,楊國忠還讓劍南節度使的儀仗在隊伍前面領路。
楊國忠的兒子楊暄參加科舉考明經科,因為他學業淺陋,所以沒有及格。
禮部侍郎達奚珣因為畏懼楊國忠的權勢,就讓他的兒子攔住楊國忠的馬告訴他這件事,不敢讓他的兒子落選。
楊國忠憤怒地說:“我的兒子何愁不能富貴,而讓你們這些鼠輩人物來賣弄!”然後催馬頭也不回地走了。
達奚珣非常懼怕,就把楊暄列入優等。
以中書舍人宋昱知選事。
前進士劉迺遺昱書曰:“禹、稷、臯陶同居舜朝,猶曰載采有九德,考績以九載。
近代主司,察言于一幅之判,觀行于一揖之間,何古今遲速不侔之甚哉!借使周公、孔子今處铨廷,考其辭華,則不及徐、庾,觀其利口,則不若啬夫,何暇論聖賢之事業乎!” 甲午(754) 十三載 春正月,安祿山入朝。
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
”上使召之,祿山即至。
見上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寵擢至此,為國忠所疾,臣死無日矣!”上憐之,賞賜巨萬,由是國忠之言不能入矣。
太子亦言祿山必反,上不聽。
加安祿山左仆射。
上欲加安祿山同平章事,已令太常張垍草制。
楊國忠曰:“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
”上乃以祿山為仆射。
唐初,诏敕皆中書、門下官有文者為之。
乾封以後,始召文士草諸文辭,常于北門候進止,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書、畫、琴、棋、數術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诏”。
刑部尚書 唐玄宗讓中書舍人宋昱主持選舉的事。
前進士劉迺給宋昱寫信說:“大禹、後稷和臯陶三位聖賢都在虞舜一朝做官,他們還說日日都要吸取九種美善的德行,用九年時間考察一個人的能力。
而現在掌管選人的官吏卻根據一篇判文就決定一個人的文字水平,根據一個作揖就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合乎禮儀,古今選官的快慢差距竟會有這麼大嗎!假如讓周公、孔子站在今天的考堂上,考試他們的文章,則比不過南朝的徐陵和庾信,看他們的口才,則比不過漢代的啬夫,哪有機會論說聖賢的事業呢!” 甲午(754)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 春正月,安祿山入朝。
當時楊國忠進言說安祿山必定會反叛,并說:“陛下試着召他入朝,他一定不會來。
”于是唐玄宗就派使者去召見安祿山,安祿山馬上入朝。
安祿山見到唐玄宗哭泣着說:“我本是一名胡人,隻是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但卻受到楊國忠的嫉恨,恐怕活不長久了!”唐玄宗聽後十分憐愛他,重加賞賜,因此楊國忠的話一句都聽不進去。
太子李亨也說安祿山一定會謀反,唐玄宗不聽從。
唐玄宗加安祿山為左仆射。
唐玄宗想要加安祿山同平章事,已經命令太常卿張垍草寫了制書。
楊國忠說:“安祿山雖然有戰功,但是目不識丁,怎麼能夠做宰相呢!如果制書頒下,恐怕周邊的夷人會輕視我們大唐王朝。
”于是唐玄宗加安祿山為左仆射。
唐朝初年的時候,皇帝所下的诏書制敕都由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吏中善于作文章的人來草寫。
乾封年間以後,開始召文士草寫文告,這些人常常在北門值班等候命令,所以當時的人們把他們稱為“北門學士”。
唐玄宗即位以後,開始設置翰林院,位置靠近宮廷,延攬天下能文之士,下至佛僧、道士以及精通書、畫、琴、棋、方術之士,都召進來,稱他們為“翰林待诏”。
刑部尚書 張均及弟垍,皆翰林院供奉。
以安祿山為閑廄、群牧使。
祿山求兼領群牧總監,密遣親信選健馬堪戰者數千匹,别飼之。
二月,複加聖祖及諸帝、後号谥。
上亦加尊号,至十四字。
以楊國忠為司空。
三月,安祿山歸範陽。
安祿山奏:“所部将士讨奚、契丹等,勳效甚多,乞超資加賞。
”除将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将者二千餘人。
祿山欲反,故先以此收衆心也。
祿山辭歸範陽,上解禦衣以賜之,祿山驚喜。
恐楊國忠奏留之,疾驅出關,乘船而下,晝夜兼行,日數百裡。
自是有言祿山反者,上皆縛送之,由是人無敢言者。
初,上令高力士餞祿山,還,上問:“祿山慰意乎?”對曰:“觀其意怏怏,必知欲命為相而中止也。
”上以告國忠,國忠曰:“此議他人不知,必張垍兄弟告之也。
”上怒,貶均、垍官。
夏六月朔,日食,不盡如鈎。
劍南留後李宓擊南诏,敗沒。
宓擊南诏,羅鳳誘之深入,至太和城,閉壁不戰。
宓糧盡,士卒瘴疫饑死什七八,乃引還,蠻追擊之,全軍皆沒。
楊國忠隐其敗,更以捷聞,益發中國兵讨之,前後死者幾二十萬人,無敢言者。
上嘗謂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 張均和弟弟張垍,都在翰林院供奉皇上。
唐玄宗任
凡十一年。
戊子(748) 七載 夏四月,以高力士為骠騎大将軍。
力士承恩歲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為兄,諸王公呼之為翁,驸馬輩直謂之爺。
自李林甫、安祿山輩皆因之以取将相。
然性和謹少過,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
初,上自東都還,李林甫、牛仙客知上厭巡幸,乃增近道粟賦及和籴以實關中,數年蓄積稍豐。
上謂力士曰:“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對曰:“天子巡狩,古之制也。
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勢既成,誰敢複議之者!”上不悅。
力士頓首謝罪,上意乃解。
力士自是亦不敢深言天下事矣。
五月,群臣上尊号。
賜安祿山鐵券。
以楊钊判度支事。
钊善窺上意所愛惡而迎之,以聚斂驟遷,歲中領十五使,恩幸日隆。
冬十一月,以貴妃姊為國夫人。
戊子(748) 唐玄宗天寶七載 夏四月,唐玄宗任命高力士為骠騎大将軍。
高力士多年受唐玄宗賞識,朝野内外都敬畏他,就連太子也稱他為兄,諸王、公主則稱他為翁,驸馬輩直稱他為爺。
李林甫、安祿山等都是靠他而被任命為将帥宰相。
但高力士性情溫和謹慎,少有過錯,不敢驕橫,所以唐玄宗始終親近信任他,士大夫們也不嫉恨他。
當初,唐玄宗從東都回來後,李林甫和牛仙客知道玄宗已厭煩巡行,于是就增加西京附近各道的租賦,并用錢買糧以充實關中,數年之中,糧食蓄積豐實。
唐玄宗對高力士說:“朕不出長安城已将近十年,天下平安無事,朕想把朝政大事都委托給李林甫處理,你以為如何?”高力士回答說:“天子出外巡行是古人留下來的制度。
再說國家的大權,不能随便托給他人,其威勢形成以後,誰還敢議論他!”唐玄宗聽後不高興。
于是高力士磕頭謝罪,唐玄宗的怒意才消解。
從此高士力再也不敢深論天下的大事。
五月,群臣給唐玄宗上尊号。
唐玄宗賜給安祿山享有特權的鐵券。
唐玄宗任命楊钊判度支事。
楊钊善于窺伺唐玄宗的好惡而奉迎他的心意,因為能聚财斂錢而得到破格提拔,一年之中,就一身兼領十五個使職,日益受到恩寵。
冬十一月,唐玄宗封楊貴妃的姐姐為國夫人。
貴妃姊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為姨,出入宮掖,并承恩澤,勢傾天下。
至是封韓、虢、秦國夫人。
與铦、五家,凡有請托,府縣承迎,峻于制敕。
四方賂遺,惟恐居後。
上所賜與,五家如一。
競開第舍,極其壯麗,一堂之費,動逾千萬。
既成,見他人有勝己者,辄毀而改為。
虢國尤為豪蕩。
改會昌縣曰昭應。
或言玄元皇帝降于華清宮之朝元閣故也。
十二月,哥舒翰築神威軍、應龍城。
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
雲南王歸義卒。
子羅鳳嗣。
己醜(749) 八載 春二月,帥群臣觀左藏,賜楊钊金紫。
是時,州縣殷富,倉庫積粟帛,動以萬計。
钊請令粜變為輕貨輸京師。
屢奏帑藏充牣,古今罕俦,故上帥群臣觀之。
賜钊紫衣、金魚。
上由是視金帛如糞壤,賞賜無限極。
夏四月,殺鹹甯太守趙奉璋。
奉璋告李林甫罪二十條,未達,林甫諷禦史逮捕,以為妖言,杖殺之。
五月,停折沖府上下魚、書。
先是,折沖府皆有木契、銅魚,朝廷征發,下敕書、契、魚,都督、郡府參驗皆合,然後遣之。
自募置騎,府兵日 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才貌雙全,唐玄宗稱她們為姨,能夠随便出入宮廷,受到唐玄宗的恩寵,權勢無比。
這時分别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
三夫人與楊铦、楊共五家,凡是有所要求,府縣官吏承辦起來比皇帝所下的制敕還要急迫。
全國各地競相給他們賄贈東西,都恐怕落于人後。
唐玄宗賞賜給五家的東西全都一樣。
他們競相建造第宅,極為壯麗,一間廳堂的耗費,常常超過千萬錢。
建成以後,如果看見别人所建的超過自己,就毀掉重建。
虢國夫人尤其奢侈放蕩。
唐玄宗下制改會昌縣為昭應縣。
是因為有人說玄元皇帝老子降身于華清宮朝元閣的緣故。
十二月,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青海築神威軍城和應龍城。
從此吐蕃軍隊再也不敢靠近青海。
雲南王蒙歸義死去。
他的兒子羅鳳繼位。
己醜(749) 唐玄宗天寶八載 春二月,唐玄宗帶領群臣參觀左藏庫,賜楊钊金魚袋、紫衣。
這時,唐朝的州縣殷實富有,倉庫中所積蓄的糧食布帛常常數以萬計。
楊钊請求把各地征收的糧食賣出變成錢帛,然後運到京師。
楊钊多次上奏說國庫中錢帛充實,古今罕見,所以唐玄宗帶領群臣來觀看。
于是賜給楊钊紫衣和金魚袋。
唐玄宗因此視金帛如糞土,賞賜不加節制。
夏四月,李林甫殺害鹹甯太守趙奉璋。
趙奉璋向朝廷告發李林甫的罪狀二十條,狀子還未到達京師,李林甫就暗中指使禦史逮捕了趙奉璋,聲稱他所上的是妖言,并杖殺了他。
五月,唐朝停止折沖府上下的銅魚和敕書。
先前,府兵制下的折沖府都有木契、銅魚,朝廷如果要征發府兵,就頒下敕書、木契和銅魚,經都督府和郡府檢驗,木契、銅魚都能對合,然後才能發兵。
自從招募了騎以後,府兵日益 壞,死亡不補,器械耗散略盡。
府兵入宿衛者,謂之侍官,言其為天子侍衛也。
其後本衛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隸,長安人羞之,至以相诟病。
其戍邊者,又多為邊将苦使,利其死而沒其财。
由是應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無兵可交。
李林甫遂奏停折沖府上下魚、書,是後府兵徒有官吏而已。
騎之法,天寶已後,稍亦變廢,應募者皆市井負販、無賴子弟,未嘗習兵。
時承平日久,議者多謂中國兵可銷,于是民間挾兵器者有禁,子弟為武官,父兄擯不齒。
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邊,中國無武備矣。
六月,加聖祖及諸帝後号谥。
太白山人李渾等上言見神人,言金星洞有玉闆石記聖主福壽之符,命王求獲之。
上以符瑞相繼,上聖祖号曰大道玄元皇帝,高祖谥曰神堯,太宗曰文武,高宗曰天皇,中宗曰孝和,睿宗曰玄真。
帝曰大聖皇帝,後曰順聖皇後。
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
哥舒翰帥兵六萬攻吐蕃石堡城。
其城三面險絕,惟一徑可上,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貯糧食,積木石,唐兵前後屢攻之,不能克。
翰進攻數日不拔,召裨将高秀岩、張守瑜,欲斬之,二人請三日期,拔之,士卒死者數萬。
頃之,翰又遣兵于赤嶺西開屯田,以谪卒二千戍應龍城,吐蕃大集,戍者盡沒。
衰落,對死亡的不加補充,所裝備的器械也都消耗散盡。
原來府兵入朝宿衛者被稱為侍官,意思是去保衛天子。
後來宿衛的府兵多雇人頂替,軍官也像對待奴隸一樣役使士卒,以至長安城中的人們以做侍官為恥辱,把他們作為戲笑時辱罵的對象。
而被派往邊疆戍邊的府兵,也多被邊将當作苦力一樣役使,為的是這些府兵死後邊将可以吞掉他們的财産。
所以那些應該當府兵的人都紛紛逃亡,這時各折沖府已沒有兵員可交。
于是李林甫上奏請求停止折沖府上下的銅魚和契書,從此府兵隻保留原來的官吏。
招募騎的辦法,從天寶年間以後,也逐漸變化,并被荒廢,應募的人都是一些市中商販和刁猾之輩,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
當時天下太平日久,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國可以裁掉軍隊,因此在民間禁止私人攜帶兵器,子弟做武官的人,父母兄弟都瞧不起他們。
唐朝的猛将精兵都聚集在西北方,而國内空虛,沒有任何武備。
六月,唐玄宗加聖祖老子和諸皇帝、皇後的谥号。
太白山人李渾等上言說看見了神人,神人說金星洞中玉闆石記載聖主福壽的符命,唐玄宗就命禦史中丞王去搜求,果然找到了。
唐玄宗因為吉祥的征兆不斷出現,于是上玄祖老子谥号為大道玄元皇帝,上高祖李淵谥号為神堯,太宗李世民谥号為文武,高宗李治谥号為天皇,中宗李顯谥号為孝和,睿宗李旦谥号為玄真。
皇帝都叫大聖皇帝,皇後都叫順聖皇後。
哥舒翰率兵攻打吐蕃石堡城,攻克了它。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率兵六萬攻打吐蕃石堡城。
石堡城三面臨險,隻有一條道路可上,吐蕃僅有數百人守衛,貯藏了充足的糧食,又堆積檑木和石塊,唐朝軍隊前後多次攻打,都沒有攻克。
哥舒翰率兵進攻了數天,仍然不能攻克,于是召來副将高秀岩和張守瑜,要殺掉他們,二人請求寬限三天,三天後果然攻下了石堡城,唐朝的士卒戰死了數萬人。
不久,哥舒翰又派人在赤嶺西部開墾屯田,并派遣了二千名犯罪充軍的士卒去守衛應龍城,吐蕃大軍來攻,守衛的士卒都被消滅。
群臣請加尊号。
凡十二字。
始禘、祫于太清宮。
庚寅(750) 九載 春正月,群臣請封西嶽,許之。
二月,以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
時諸貴戚競以進食相尚,上命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水陸珍羞數千盤,一盤費中人十家之産。
關中旱,西嶽祠災,制罷封祀。
夏四月,流宋渾于潮陽。
初,吉溫因李林甫得進,及楊钊恩遇浸深,溫遂去林甫而附之,為钊畫代林甫執政之策。
禦史中丞宋渾,林甫所厚也,求得其罪,使钊奏而逐之,以剪其心腹,林甫不能救也。
五月,賜安祿山爵東平郡王。
唐将帥封王自此始。
秋八月,以安祿山兼河北道采訪處置使。
求殷、周、漢後,廢韓、介、酅公。
處士崔昌上言:“國家宜承周、漢,以土代火。
魏、周、隋皆閏位,不當以其子孫為二王後。
”事下公卿集議。
集賢院學士衛包上言:“集議之夜,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
”上乃命求殷、周、漢後為三恪,廢韓、介、酅公。
群臣請求給唐玄宗加尊号。
尊号共有十二個字。
唐玄宗在太清宮初次進行禘、祫兩種祭祀。
庚寅(750) 唐玄宗天寶九載 春正月,群臣上表請唐玄宗到西嶽華山築壇祭天,唐玄宗同意。
二月,唐玄宗任命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
當時諸王公貴族、皇族國戚都競相向唐玄宗進獻食物,唐玄宗就任命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所進獻的水中和陸地上所産的美味佳肴有數千盤,一盤的費用就等于中等人家十戶的财産。
關中地區大旱,華山上的西嶽祠遭受火災,唐玄宗下制書取消在西嶽祭天的計劃。
夏四月,唐玄宗把禦史大夫宋渾流放到潮陽。
當初,吉溫因為李林甫的提拔而受到重用,後來楊钊逐漸受到唐玄宗的重用,于是吉溫就背叛李林甫而投向楊钊,為楊钊謀劃取代李林甫執掌朝政的計策。
禦史中丞宋渾因為與李林甫關系親密,所以吉溫就搜求他的罪證,讓楊钊上奏唐玄宗趕走他,借此剪除李林甫的親信,李林甫無法相救。
五月,唐玄宗賜給安祿山東平郡王爵位。
唐朝将帥封王從此開始。
秋八月,唐玄宗任命安祿山兼任河北道采訪處置使。
唐玄宗命令尋求商朝、周朝和漢朝的後代,而廢掉北魏的後代韓公、後周的後代介公和隋朝的後代酅公。
隐士崔昌上言說:“我們唐朝應該繼承周朝與漢朝,用土德代替火德。
而北魏、北周和隋朝都不是正統的王朝,不應該用他們的子孫為二王後。
”唐玄宗讓公卿們讨論此事。
集賢院學士衛包上言說:“公卿們讨論此事的那天夜裡,四星象聚集于二十八宿之一的尾宿,天意已經很清楚了。
”于是唐玄宗命令尋求商朝、周朝和漢朝的後代為三恪,廢掉了北魏的後代韓公、後周的後代介公和隋朝的後代酅公。
冬十月,得妙寶真符。
山人王玄翼上言見玄元皇帝,言寶仙洞有妙寶真符。
命張均等求得之。
時上尊道教,慕長生,故所在争言符瑞。
李林甫等皆請舍宅為觀,以祝聖壽,上悅。
安祿山入朝。
祿山屢誘奚、契丹,飲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動數千人,函首以獻,前後數四。
至是請入朝,上命有司先為起第于昭應。
祿山至戲水,楊钊兄弟姊妹皆往迎之,上幸望春宮以待之。
祿山獻奚俘八千人,上命考課之日書上上考。
前此聽祿山于上谷鑄錢五,祿山乃獻錢樣千缗。
制追複張易之兄弟官爵。
楊钊,張易之之甥也,奏乞雪易之兄弟。
制引易之兄弟迎中宗于房陵之功,複其官爵,仍官其子。
賜楊钊名國忠。
钊以圖谶有“金刀”,請改之也。
南诏反,陷雲南郡。
楊國忠德鮮于仲通,薦為劍南節度使。
仲通性褊急,失蠻夷心。
故事,南诏常與妻子俱谒都督,過雲南,太守張虔陀皆私之。
又多所征求。
南诏王羅鳳忿怨,發兵反,攻陷雲南,殺虔陀,取夷州三十二。
冬十月,唐玄宗獲得妙寶真符。
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說看見了玄元皇帝老子,并對他說寶仙洞中藏有妙寶真符。
于是唐玄宗命令刑部尚書張均等去搜尋,果然搜得。
當時唐玄宗崇奉道教,羨慕長生不死之術,所以各地的人競相說有吉祥的符命。
李林甫等人都請求捐出第宅為道觀,借以祝福唐玄宗萬壽無疆,唐玄宗十分高興。
安祿山入朝。
安祿山多次引誘奚人和契丹人,讓他們飲服用毒草莨菪浸泡過的酒,等醉倒後,就把他們活埋,一次常常達數千人,然後把他們酋長的頭顱裝進盒子中,獻給朝廷,前後有許多次。
這時安祿山請求入朝,唐玄宗命令有關部門先在昭應縣為安祿山建造第宅。
安祿山到達戲水,楊钊兄弟姐妹都去迎接,唐玄宗駕臨望春宮等待安祿山。
安祿山獻上奚族俘虜八千人,唐玄宗命令考察官吏政績時為安祿山記最高一級的上上考。
以前唐玄宗允許安祿山于上谷起五爐鑄錢,這時安祿山獻上所鑄錢的樣品一千缗。
唐玄宗下制追贈恢複張易之兄弟的官爵。
楊钊是張易之的外甥,上奏請求為張易之兄弟平反昭雪。
唐玄宗下制書援引張易之兄弟曾經在房陵迎接中宗為帝的功勞,恢複他們的官爵,同時賜其子為官。
唐玄宗賜楊钊名為楊國忠。
楊钊因為預蔔吉兇的圖谶中有“金刀”二字,就請求更改自己的名字。
南诏反叛,攻占了雲南郡。
楊國忠因為感激鮮于仲通,就推薦他任劍南節度使。
鮮于仲通性情急躁,失掉了蠻夷人心。
按照過去的慣例,南诏王要經常帶着妻子一起晉見都督,經過雲南,雲南太守張虔陀每次都要奸污他們的妻子。
又多方征求他們的财物。
南诏王羅鳳對此十分憤恨,就發兵反叛,攻占了雲南郡,殺死張虔陀,并攻取了原來歸附于唐朝的西南夷的三十二個州。
辛卯(751) 十載 春正月,免驸馬程昌裔官。
楊氏五宅夜遊,與廣平公主從者争西市門,楊氏奴揮鞭及公主衣,公主墜馬,昌裔下扶之,亦被數鞭。
公主泣訴于上,上為之杖殺楊氏奴。
明日,免昌裔官,不聽朝谒。
為安祿山起第于親仁坊。
命有司為安祿山起第于親仁坊,敕令但窮壯麗,不限财力。
令中使護作,敕之曰:“胡眼大,勿令笑我。
”祿山置酒新第,上命宰相赴之,日遣諸楊與之遊宴。
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予甚厚。
後三日,召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之,使宮人以彩輿舁之。
上聞,問故,左右以貴妃洗祿兒對,上賜貴妃洗兒金銀錢,複厚賜祿山,盡歡而罷。
自是祿山出入宮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于外,上亦不疑也。
高仙芝入朝,加開府儀同三司。
初,葉火羅葉護遣使表稱:“朅師王親附吐蕃,困苦小勃律。
”诏發安西兵讨之。
仙芝遂破朅師,虜其王。
又僞與石國約和,引兵襲之,虜其王及部衆以歸。
掠得瑟瑟十餘斛,黃金五六橐駝,皆入其家。
至是入朝獻俘,加開府儀同三司。
尋以仙芝為河西節度使,代安思順。
思順諷群胡割耳剺面請留己,制複留之。
以安祿山兼河東節度使。
辛卯(751) 唐玄宗天寶十載 春正月,唐玄宗罷免驸馬程昌裔的官職。
楊氏五家因為夜裡遊玩,與廣平公主的侍從争過西市門,楊氏的家奴揮鞭打中公主的衣服,公主從馬上墜落下來,驸馬程昌裔下馬扶廣平公主,也被鞭打了幾下。
廣平公主向唐玄宗哭訴此事,唐玄宗因此命令杖殺楊氏的家奴。
第二天,又免掉了驸馬程昌裔的官職,不許他來朝見。
唐玄宗為安祿山在親仁坊建造第宅。
唐玄宗命令有關部門為安祿山在親仁坊建造第宅,并下敕書說越壯麗越好,不管耗費多少錢财。
唐玄宗命令宦官監工,并下敕說:“胡人大方,不要讓他笑我小氣。
”安祿山在新落成的第宅設置酒宴,唐玄宗命令宰相赴宴,每天讓楊家的人與安祿山遊玩飲宴。
安祿山生日那天,唐玄宗和楊貴妃賞賜給他許多東西。
過了三天,又把安祿山召進宮中,楊貴妃用錦繡做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祿山,讓宮女用彩轎擡起。
唐玄宗聽見後,就問是在幹什麼,左右的人說是貴妃為兒子安祿山三天洗身,唐玄宗就賜給楊貴妃洗兒金銀錢,又重賞安祿山,盡興而散。
從此安祿山可以自由出入宮中,有時一夜不出宮,宮外的許多人都知道這件醜事,而唐玄宗卻不懷疑。
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入朝,唐玄宗加高仙芝開府儀同三司。
當初,吐火羅葉護派遣使者上表說:“朅師王親近依附于吐蕃,故意困擾小勃律鎮兵。
”于是唐玄宗下诏調發安西兵讨伐朅師王。
高仙芝打敗了朅師軍隊,俘虜了朅師王。
高仙芝又假意與石國約和,率兵襲擊石國,俘虜了石國的國王和民衆返回。
高仙芝掠奪了碧珠十餘斛,黃金五六駱駝,全都拿回家中。
這時高仙芝入朝獻俘,唐玄宗加授他開府儀同三司。
不久,唐玄宗任命高仙芝為河西節度使,取代安思順。
安思順暗中讓一群胡人用刀割掉耳朵劃破臉皮請求留下自己,唐玄宗又下制書仍讓安思順擔任河西節度使。
唐玄宗任命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
戶部郎中吉溫見祿山有寵,約為兄弟,說祿山曰:“李丞相雖以時事親三兄,必不肯以兄為相。
兄若薦溫于上,溫即奏兄堪大任,共排林甫出之,為相必矣。
”祿山悅其言,數稱溫才于上。
會祿山領河東,因奏溫為副使、知留後,以大理司直張通儒為判官,委以軍事。
林甫與祿山語,每揣知其情,先言之,祿山驚服。
每見,雖盛冬,常汗沾衣。
林甫引與坐于中書廳,撫以溫言,自解披袍以覆之。
祿山忻荷,言無不盡,謂林甫為十郎。
既歸範陽,劉駱谷每自長安來,必問:“十郎何言?”得美言則喜。
或但雲:“語安大夫,須好檢校!”辄反手據床曰:“噫嘻,我死矣!” 祿山既兼領三鎮,日益驕恣。
自以曩時不拜太子,見上春秋高,頗内懼。
又見武備堕弛,有輕中國之心。
孔目官嚴莊、掌書記高尚因為之解圖谶,勸之作亂。
祿山養同羅、奚、契丹降者八千餘人,謂之“曳落河”。
“曳落河”者,胡言壯士也。
皆骁勇善戰,一可當百。
又畜戰馬數萬匹,分遣商胡販鬻諸道,歲入數百萬。
以尚、莊、通儒及将軍孫孝哲為腹心,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為爪牙。
尚,本名不危,頗有辭學,薄遊河朔,貧困不得志,常歎曰:“高不危 戶部郎中吉溫見安祿山受到唐玄宗的寵信,就與安祿山結拜為兄弟,并對安祿山說:“李林甫丞相現在雖然與你親善,但一定不會推薦你任宰相。
你如果能夠向皇上推薦我,我就向皇上上奏說你能夠擔當大任,我們聯合起來排斥李林甫,把他趕出朝,這樣你就一定能夠當宰相。
”安祿山覺得吉溫的話很有道理,所以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說吉溫有才能。
适逢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就上奏吉溫任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并任命大理司直張通儒任留後判官,把河東鎮的軍事委托給他們。
李林甫與安祿山談話時,總是揣摩他的心意,事先說了出來,使安祿山驚訝歎服。
所以安祿山每當見到李林甫時,即使在寒冬季節,也經常汗流沾衣。
而李林甫卻把安祿山引進中書省辦事的廳中坐下,用好言加以慰問,并把自己的披袍解下給安祿山穿上。
安祿山十分感激,因此對李林甫無話不談,并稱李林甫為十郎。
安祿山回到範陽後,劉駱谷每次從長安來,安祿山一定要問:“李十郎說什麼了嗎?”如果聽說李林甫贊揚他,就十分高興。
如果聽到李林甫說:“告訴安大夫,要檢點一些!”安祿山就會反手握床說:“噫嘻,我活不成了!” 安祿山既已一身兼任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日益驕橫放肆。
自認為過去見太子時沒有下拜,看到唐玄宗年事已高,内心十分懼怕。
又看到唐朝的武備松弛,于是産生了輕視朝廷之心。
孔目官嚴莊、掌書記高尚又借機為他講解預蔔吉兇禍福的圖谶,勸他起兵叛亂。
安祿山豢養了投降的同羅、奚和契丹士兵八千多人,稱他們為“曳落河”。
“曳落河”,胡語就是壯士的意思。
他們都骁勇善戰,一可當百。
又畜養戰馬數萬匹,分派胡商到各地做買賣,每年收入數百萬缗錢。
把高尚、嚴莊、張通儒及将軍孫孝哲等人作為自己的親信,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等将領作為爪牙。
高尚原名叫高不危,很有才學,青年時代漫遊河朔地區,貧困不得志,常常感歎說:“我 當舉大事而死,豈能齧草根求活邪!”祿山引置幕府,出入卧内。
尚典箋奏,莊治簿書。
承嗣為前鋒兵馬使,治軍嚴整。
嘗大雪,祿山按行諸營,至承嗣營,寂若無人,入閱士卒,無一人不在者,祿山以是重之。
夏四月,劍南節度鮮于仲通讨南诏蠻,敗績。
制複募兵以擊之。
仲通将兵八萬讨南诏,南诏王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雲南而去,仲通不許,囚其使。
進軍至西洱河,與戰,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
楊國忠掩其敗狀,仍叙其戰功。
羅鳳遂北臣于吐蕃,吐蕃号曰東帝。
羅風刻碑于國門,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賞,後世容複歸唐,當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 制募兵以擊之。
人聞雲南多瘴疠,莫肯應募。
楊國忠遣禦史分道捕人,枷送軍所。
舊制,百姓有勳者免征役,國忠奏先取高勳。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高仙芝擊大食,敗績。
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
諸胡皆怒,潛引大食欲共攻四鎮。
仙芝将兵三萬擊之,深入七百餘裡,與戰,大敗,士卒死亡略盡。
将軍李嗣業勸仙芝宵遁,别将段秀實诟之曰:“避敵先奔,無 甯可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死,也不願貧窮一生吃草根而活下去!”安祿山把他引為幕僚,可以出入安祿山的寝室。
高尚專掌草寫箋表奏疏,嚴莊專掌文書。
田承嗣任前鋒兵馬使,治軍嚴厲有序。
有一次天下大雪,安祿山去到各軍營檢查,來到田承嗣的軍營中,寂靜無聲,好似無人一般,而進營中檢閱士卒,沒有一人不在,所以受到安祿山的器重。
夏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讨伐南诏蠻,被南诏蠻打得大敗。
唐玄宗又下制書招募軍隊去攻打南诏。
鮮于仲通率兵八萬征讨南诏,南诏王羅鳳派遣使者來謝罪,請求歸還所掠奪俘獲的物品、人衆,築好雲南城而撤退,鮮于仲通不答應,并囚禁了南诏的使者。
然後進兵到了西洱河,與南诏軍隊交戰,唐兵大敗,士卒死了六萬人,鮮于仲通僅得逃走免死。
楊國忠卻掩蓋鮮于仲通的敗軍之事,仍然為他記叙戰功。
羅鳳于是向北臣服于吐蕃,吐蕃賜給他“東帝”的封号。
羅鳳于國城門口镌刻石碑,說自己叛唐是出于無奈,并且說:“我們南诏世世代代臣服于唐朝,接受唐朝的封爵,後世如果能夠重新歸附唐朝,可向唐朝的使者指示此碑,知道我背叛唐朝并不是出于本心。
” 唐玄宗下制書招募軍隊去讨伐南诏。
人們聽說雲南地方流行瘴疠這種傳染病,沒有人肯去應募。
楊國忠派遣禦史到各地去捉人,用枷連鎖起來送往軍營。
按照過去的制度,有功的百姓可以免除兵役,楊國忠就上奏請求隻許功勞大的百姓免除兵役。
因此被征發的人憂愁怨恨,父母妻子都來送别,嚎哭之聲連天。
高仙芝率兵攻打大食,戰敗。
高仙芝俘虜了石國王之後,石國王的兒子逃到了胡人部落,将高仙芝欺騙引誘和貪婪殘暴的情況告訴了胡人。
諸胡部落都很憤怒,就暗中聯合大食國軍隊想一起攻打安西四鎮。
高仙芝率兵三萬去攻打大食,深入到大食國内七百餘裡,與大食軍隊交戰,高仙芝大敗,士卒幾乎全部戰死。
右威衛将軍李嗣業勸高仙芝乘深夜逃跑,别将段秀實大罵道:“躲避敵人而先逃命,是缺乏 勇也;全己棄衆,不仁也。
幸而得達,獨無愧乎!”嗣業執其手謝之,留拒追兵,收散卒,得俱免。
還至安西,言于仙芝,以秀實兼都知兵馬使,為己判官。
秋八月,武庫火。
燒兵器三十七萬。
安祿山讨契丹,大敗。
安祿山将三道兵六萬以讨契丹,以奚騎二千為向導。
過平盧千餘裡,遇雨,弓弩筋膠皆弛。
奚複叛,與契丹合,夾擊唐兵,殺傷殆盡,祿山獨與麾下二十騎走入師州。
歸罪于左賢王哥解、兵馬使魚承仙而斬之。
平盧兵馬使史思明懼,逃入山谷。
祿山還至平盧,麾下皆亡,史思明出見祿山,祿山喜執其手曰:“吾得汝,複何憂!”思明退謂人曰:“向使早出,已與哥解并斬矣。
” 冬十一月,以楊國忠領劍南節度使。
壬辰(752) 十一載 春二月,以粟帛、庫錢易惡錢。
先是,江、淮多惡錢,貴戚大商往往以良錢一易惡錢五,載入長安,市井不勝其弊,故李林甫奏請禁之,官為易取,期一月,不輸官者罪之。
于是商賈不以為便,遮楊國忠馬自言,國忠為言于上,乃更命非鉛錫所鑄及穿穴者,皆聽用之。
勇氣;保全自己而丢棄士卒,是不仁義。
就是有幸能夠逃回,難道自己不感到羞愧嗎!”李嗣業握着段秀實的手表示歉意,并主動留在後面抗拒追兵,收羅失散的士卒,沒有戰死的士卒才得以逃脫。
回到安西,李嗣業把此事告訴了高仙芝,高仙芝就任命段秀實兼任都知兵馬使,做自己的判官。
秋八月,武庫失火。
燒毀兵器三十七萬件。
安祿山率兵征讨契丹,被契丹打得大敗。
安祿山親自率領範陽、河東、平盧三鎮兵六萬去讨伐契丹,用奚族騎兵二千作為向導。
過了平盧一千餘裡,遇到大雨,弓箭和弩機的筋膠都因霖雨而松弛。
奚族騎兵又背叛了唐軍,與契丹合兵,前後夾擊唐兵,唐軍死傷殆盡,安祿山僅與部下二十個騎兵逃入師州城。
安祿山把戰敗的罪過歸咎于左賢王哥解和河東兵馬使魚承仙,并殺了他們。
平盧兵馬使史思明懼怕,逃入山谷。
安祿山回到平盧城,部下的士卒都已戰死,這時史思明從山谷中出來見安祿山,安祿山高興地握着史思明的手說:“我有了你,還有什麼發愁的呢!”史思明退出後對人說:“如果我早一點出來,就會與哥解一起被斬殺。
” 冬十一月,唐玄宗任命楊國忠兼領劍南節度使。
壬辰(752) 唐玄宗天寶十一載 春二月,唐玄宗命令有關部門拿出糧食、布帛及國庫中的錢,把市面上流通的質地惡劣的錢換回來。
先前,江、淮地區有很多質地惡劣的錢币,王公貴戚和大商人常常用一個質地優良的錢換回五個質地惡劣的錢,用車載進長安,市場難以承受這種弊端,所以李林甫上奏請求加以禁止,由官方換取,期限為一個月,不交官者問罪。
這一禁令給商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他們攔住楊國忠的馬訴苦,楊國忠因此告訴了唐玄宗,于是唐玄宗又下令,準許那些不是由鉛錫鑄成和有孔的錢币,繼續流通使用。
三月,安祿山擊契丹。
祿山擊契丹,欲以雪去秋之羞。
初,突厥阿布思來降,上厚禮之,賜姓名李獻忠,累遷朔方節度副使,賜爵奉信王。
獻忠有才略,不為安祿山下,祿山恨之。
至是,奏請獻忠俱擊契丹。
獻忠恐為祿山所害,乃帥所部叛歸漠北,祿山遂頓兵不進。
改吏、兵、刑部為文、武、憲部。
夏,戶部侍郎、京兆尹王伏誅。
權寵日盛,領二十餘使。
宅旁為使院,文案盈積,吏求署一字,累日不得前,雖李林甫亦畏避之。
然事林甫謹,林甫雖忌其寵,不忍害也。
弟戶部郎中,兇險不法,召術士任海川,問:“我有王者之相否?”海川懼,亡匿。
恐事洩,捕得,托以他事杖殺之。
王府司馬韋會話之私庭,又使長安尉賈季鄰收系殺之。
所善邢與龍武萬騎謀作亂,有告之者。
上以告狀面授,使捕之。
意在所,先遣人召之,日晏,乃命季鄰等捕。
帥其黨格鬥,會高力士引禁軍至,擊斬,捕其黨,皆擒之。
國忠白上:“必預謀。
”上以任遇深,不應同逆,李林甫亦為之辨解。
上乃命特原不問,使國忠諷表請罪之,不忍,上怒。
會陳希烈極言大逆當誅,敕希烈與國 三月,安祿山率兵攻打契丹。
安祿山率兵攻打契丹,想要為去年秋天的兵敗雪恥。
當初,突厥阿布思來投降唐朝,唐玄宗厚禮待他,賜姓名叫李獻忠,多次升遷做到朔方節度副使,賜奉信王爵位。
李獻忠很有才幹謀略,不願位居安祿山之下,所以安祿山怨恨他。
這時,安祿山就上奏請求李獻忠率兵與他一起攻打契丹。
李獻忠因為害怕安祿山陷害他,于是就率領部下叛逃回漠北,安祿山因此停兵不進。
唐朝改吏部、兵部和刑部分别為文部、武部和憲部。
夏季,戶部侍郎、京兆尹王伏罪被誅。
王受到唐玄宗的寵信,威權日盛,一身兼任二十多個使職。
自己的第宅旁邊就是使院,案頭堆滿了文書,官吏想要他簽署一個字,等幾天都排不到,就是李林甫也畏懼他的權勢。
但王對李林甫還是十分恭敬謹慎,李林甫雖然妒嫉他受到皇上的寵信,但不忍心加害于他。
王的弟弟戶部郎中王十分兇惡陰險,召來方術之士任海川,問道:“你看我有沒有王者的面相?”任海川懼怕,就逃走藏了起來。
王恐怕此事被洩露出去,就搜捕到任海川,假托其他的事用棍子打死了他。
王府司馬韋會私下對他人說了這件事,王又指使長安縣尉賈季鄰把韋會逮捕入獄,然後殺了他。
與王關系友好的邢準備與龍武萬騎營的部隊陰謀作亂,事前有人告發了此事。
唐玄宗把告發的狀子當面交給王,讓他去捉人。
王意想王可能在邢家裡,就先派人把他叫了回來,等到天快黑的時候,才命令賈季鄰等人去搜捕邢。
邢帶領他的黨羽與收捕他的人進行格鬥,這時高力士率領禁軍趕到,攻打并斬殺了邢,然後收捕他的同黨,全都被擒。
楊國忠告訴唐玄宗說:“王一定參預了陰謀。
”唐玄宗認為王深受信任,不應有叛逆行為,李林甫也為他辯解。
唐玄宗于是下令特地赦免王不加問罪,讓楊國忠暗示王上表請求治王的罪,王不忍心這樣做,唐玄宗憤怒。
适逢陳希烈極力陳說王大逆不道,應該誅殺,于是唐玄宗下敕命陳希烈與楊國 忠鞫之,仍以國忠兼京兆尹。
于是任海川、韋會等事皆發,獄具,賜自盡,杖死于朝堂。
有司籍其第舍,數日不能遍。
賓佐莫敢窺其門,獨采訪判官裴冕收其屍葬之。
以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初,李林甫以陳希烈易制,引為相,政事常随林甫左右。
晚節遂與林甫為敵,林甫懼。
會李獻忠叛,林甫乃請解朔方節制,且薦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自代,故有是命。
五月,以楊國忠為禦史大夫、京畿采訪使。
初,李林甫以國忠微才,且貴妃之族,故善遇之。
國忠以林甫薦王為大夫,不悅,遂深探邢獄,令引林甫交私事狀,陳希烈、哥舒翰從而證之,上由是疏林甫,擢國忠為大夫,凡所領使務,皆歸之。
國忠貴震天下,始與林甫為仇敵矣。
秋八月,上複幸左藏。
楊國忠奏有鳳皇見左藏屋,出納判官魏仲犀見之,遂以仲犀為殿中侍禦史,國忠屬吏率以鳳皇優得調。
冬十一月,李林甫卒。
南诏數寇邊,蜀人請楊國忠赴鎮,林甫奏遣之。
國忠将行,泣言必為林甫所害。
上曰:“卿暫到蜀區處軍事,朕屈指待卿,還當入相。
”林甫時已有疾,憂懑不知所為。
國忠至蜀,上遣中使召還。
至昭應,谒林甫,拜于床下。
林甫流涕謂曰:“林甫死矣,公必為相,以後事累公。
”國忠謝不 忠審訊王,同時任命楊國忠兼任京兆尹。
因此任海川和韋會的案件都被揭發出來,證據确鑿,唐玄宗賜王自盡,王被棍棒打死在朝堂。
有關部門查抄他的私宅,幾天都抄不完。
王的部下都遠遠躲避怕受牽連,隻有采訪判官裴冕收葬了他的屍體。
唐玄宗任命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當初,李林甫認為陳希烈容易控制,所以引薦他擔任宰相,朝政大事常常聽從李林甫的。
到了後來,卻與李林甫為敵作對,李林甫懼怕。
适逢李獻忠叛逃,李林甫就請求辭去所兼任的朔方節度使職務,并且推薦河西節度使安思順代替自己,所以唐玄宗任命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五月,唐玄宗任命楊國忠為禦史大夫、京畿采訪使。
當初,李林甫認為楊國忠沒有什麼才能,而且是楊貴妃的同族,所以重用了他。
楊國忠因為李林甫引薦王擔任禦史大夫,心中不滿,于是深究邢的案件,并命令案犯說李林甫與王兄弟有私交,陳希烈與哥舒翰也證實确有其事,唐玄宗因此疏遠李林甫,升任楊國忠為禦史大夫,凡是王所兼領的使職,都由楊國忠兼領。
楊國忠的權力威震天下,開始與李林甫做對。
秋八月,唐玄宗再一次駕幸左藏庫。
楊國忠上奏說在左藏庫的屋頂上看見了鳳凰,出納判官魏仲犀親眼看見,于是任命魏仲犀為殿中侍禦史,楊國忠的部下官吏都因說看見了鳳凰而得到了優先升遷。
冬十一月,李林甫去世。
南诏多次侵犯唐朝的邊疆,蜀人請求讓楊國忠親赴節鎮,于是李林甫上奏派楊國忠前往。
楊國忠臨行前,哭泣着說此行一定會被李林甫害死。
唐玄宗說:“你暫時到蜀中處理一下軍政大事,朕屈指計日等待着你回來,然後任命你為宰相。
”這時李林甫已身患重病,心中憂傷煩悶,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楊國忠剛到蜀中,唐玄宗就派宦官把他召了回來。
楊國忠到了昭應縣,去見李林甫,拜倒在床下。
李林甫流着眼淚對楊國忠說:“我活不長了,我死後你一定會當宰相,後事就拜托給你了。
”楊國忠稱謝說不 敢當,汗流覆面。
林甫遂卒。
上晚年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複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悉委政事于林甫。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疾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
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足。
凡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上不之寤也。
以楊國忠為右相兼文部尚書。
國忠為人強辯,而輕躁無威儀。
既為相,裁決機務,果敢不疑。
攘袂扼腕,公卿以下,頤指氣使,莫不震懾。
凡領四十餘使。
台省官有時名,不為己用者,皆出之。
或勸陝郡進士張彖谒之,彖曰:“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遂隐居嵩山。
以吉溫為禦史中丞。
楊國忠薦之也。
溫詣範陽辭安祿山,祿山令其子慶緒送至境,為溫鞚馬出驿數十步。
溫至長安,凡朝廷動靜,辄報祿山,信宿而達。
哥舒翰、安祿山、安思順入朝。
翰素與祿山、思順不協,上常和解之,使為兄弟。
至是,俱入朝,上使高力士宴之于城東。
祿山謂翰曰:“公與我族類頗同,何得不相親?”翰曰:“古人雲,狐向窟嗥不祥,為其忘本故也。
兄苟見親,翰敢不盡心!”祿山以為譏其胡 敢當,汗流滿面。
李林甫死去。
唐玄宗晚年自認為天下太平,沒有可憂愁的事了,于是居于深宮,沉湎于聲色犬馬,尋求歡樂,把政事全都委托給李林甫。
李林甫巴結讨好唐玄宗左右的人,迎合唐玄宗的心意,以鞏固自己受寵信的地位;杜絕向唐玄宗進谏的門路,蒙蔽唐玄宗的耳目,以施展自己奸滑的權術;嫉妒賢能之士,排斥壓抑勝過自己的人,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多次制造冤假錯案,殺戮驅逐朝中大臣,以擴大自己的權勢。
皇太子以下的人,都非常懼怕他。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造成了天下大亂的局勢,而唐玄宗還不省悟。
唐玄宗任命楊國忠為右相兼文部尚書。
楊國忠為人争強好勝,但性情浮躁,沒有威嚴的儀表。
擔任宰相以後,處理國家軍政大事,剛愎自用,草率從事。
在朝廷上經常捋起袖子,對王公大臣頤指氣使,以至人人驚恐。
楊國忠一身共兼領四十多個使職。
台省中有才能和名望的人,如果不聽他的話,都把他們趕出朝。
有人勸陝郡進士張彖去晉見楊國忠,張彖說:“你們認為依靠楊右相就像泰山那樣穩固,但我卻認為是一座冰山!如果烈日高照,你們難道不怕冰山消融而失去依靠嗎!”于是就隐居于嵩山中。
唐玄宗任命吉溫為禦史中丞。
這是由楊國忠推薦的。
吉溫到範陽向安祿山告别,安祿山讓他的兒子安慶緒把吉溫一直送出境,并為吉溫牽着馬送出驿站大門數十步。
吉溫到了長安後,對朝廷中的一舉一動,都向安祿山報告,消息兩天兩夜就可以到達。
哥舒翰、安祿山和安思順入朝。
哥舒翰素來與安祿山、安思順不和,唐玄宗常常為他們和解,讓他們結拜為兄弟。
這時,三人一起入朝,唐玄宗讓高力士在城東設宴招待他們。
席間安祿山對哥舒翰說:“你與我的族類十分相近,為什麼不能互相親善呢?”哥舒翰說:“古人說,狐狸向着自己的洞窟嚎叫不吉祥,是因為忘本的緣故。
老兄如果能夠與我親善,我怎麼敢不盡心呢!”安祿山認為哥舒翰譏諷他是胡 也,大怒,罵翰曰:“突厥敢爾!”翰欲應之,力士目翰,乃止,自是為怨愈深。
癸巳(753) 十二載 春正月,楊國忠注選人于都堂。
國忠欲收人望,建議:“文部選人,無問賢不肖,選深者留之,依資據阙注官。
”滞淹者翕然稱之。
凡所施置,皆曲徇時人所欲,故頗得衆譽。
故事,兵、吏部尚書知政事者,選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過門下省審,自春及夏,乃畢。
至是,國忠欲自示精敏,乃遣令史先于私第密定名阙。
召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皆集尚書都堂,唱注一日而畢,曰:“今左相、給事中俱在座,已過門下矣。
”其間資格差缪甚衆,無敢言者。
于是門下不複過官,侍郎但掌試判而已。
京兆尹鮮于仲通諷選人請為國忠刻頌,立于省門,制仲通撰其辭,上為改定數字,仲通以金填之。
二月,追削李林甫官爵,剖其棺。
楊國忠說安祿山,使阿布思部落降者詣阙,誣告李林甫、阿布思謀反。
上信之,下吏按問,林甫婿谏議大夫楊齊宣懼為所累,證成之。
時林甫尚未葬,制削官爵,子孫皆流嶺南、黔中,近親友黨與坐貶者五十餘人。
剖棺抉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賜希烈、國忠爵許、魏國公,賞其成林甫之獄也。
人,極為憤怒,罵哥舒翰道:“你這個突厥人竟敢如此無禮!”哥舒翰正想要回罵,高力士用眼色示意他,于是作罷。
從此怨恨愈深。
癸巳(753) 唐玄宗天寶十二載 春正月,楊國忠在尚書省都堂為選人注官。
楊國忠想要收買人心,就建議說:“文部選拔官吏,不管賢明與否,選擇有資曆的留下,依照聲望和功績任命一定的職位。
”那些長期得不到升遷的官吏都贊成這一建議。
楊國忠凡是所施行的政策,都曲意迎合當時人們的願望,所以受到許多人的稱頌。
按照過去的制度,兵部和吏部尚書如果兼任宰相,就把铨選的事委托給侍郎以下的官吏去主持,經過三注三唱,才送給門下省審查,從春天一直到夏天,才能完畢。
這時,楊國忠想要顯示自己的精明強幹,就讓有關官吏先在自己的家裡暗中把名單确定下來。
然後召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各司長官都聚集于尚書省都堂,唱名注官一天就完結,他說:“現在左相和給事中都在這裡,就等于已經通過了門下省的審查。
”所選的人水平差距很大,但沒有人敢提意見。
因此門下省不再審查被選為官的人,侍郎隻掌管試判罷了。
京兆尹鮮于仲通暗示入選的人請求為楊國忠立碑贊頌,樹立在尚書省門口,唐玄宗下制讓鮮于仲通撰寫頌辭,唐玄宗親自改定了幾個字,鮮于仲通把這幾個字用黃金填寫。
二月,唐玄宗下制書命削奪李林甫的官爵,剖開他的棺材。
楊國忠派人勸說安祿山,讓阿布思部落投降的人到朝廷,誣告說李林甫與阿布思謀反。
唐玄宗相信了此話,就派官吏去調查,李林甫的女婿谏議大夫楊齊宣恐怕自己受到牽連,就證明說實有其事。
當明李林甫還沒有埋葬,唐玄宗下制書剝奪他的官爵,子孫全都流放到嶺南和黔中,親戚和黨羽坐罪被貶官的達五十多人。
又剖開李林甫的棺材,取出口中所含的珍珠,脫掉金紫衣服,換了一口小棺材,按照一般平民的禮儀埋葬。
唐玄宗賜給陳希烈和楊國忠的爵位分别為許國公和魏國公,以獎賞他們揭發和處置李林甫案件一事。
夏五月,複以魏、周、隋後為三恪。
楊國忠欲攻李林甫之短故也。
衛包、崔昌皆坐貶官。
秋八月,以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
祿山以李林甫狡猾逾己,故畏服之。
及楊國忠為相,視之蔑如也,由是有隙。
國忠屢言祿山有反狀,上不聽。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擊吐蕃,拔洪濟、大漠門等城,悉收九曲部落。
國忠欲厚結翰,與共排安祿山,奏以翰兼河西節度,賜爵西平郡王。
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裡,闾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駝,日馳五百裡。
冬十月,帝如華清宮。
楊國忠素與虢國夫人通,至是往來無度,或并辔走馬,不施障幕,道路掩目。
三夫人從幸華清,會于國忠第,車馬仆從,充溢數坊,錦繡珠玉,鮮華奪目。
國忠謂客曰:“吾本寒家,一旦緣椒房至此,未知稅駕之所,然終不能緻令名,不若且極樂耳。
”楊氏五家,隊各為一色衣以相别,五家合隊,粲若雲錦,國忠仍以劍南旌節引于其前。
國忠子暄舉明經,荒陋不及格。
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遣其子邀國忠馬白之,然亦未敢落也。
國忠怒曰:“我子何患不富貴,乃令鼠輩相賣!”策馬不顧而去。
珣懼,遂置暄上第。
夏五月,重新規定把北魏、北周和隋朝的後代作為三恪。
這是因為楊國忠想要攻擊李林甫的短處。
衛包和崔昌都因此事被貶官。
秋八月,唐玄宗任命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
安祿山因為李林甫的狡猾超過自己,所以對他十分畏服。
等到楊國忠任宰相,安祿山很看不起他,所以二人有矛盾。
楊國忠多次說安祿山要謀反,但唐玄宗不聽。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攻打吐蕃,攻克了洪濟和大漠門等城,降服了九曲的全部部落。
楊國忠想要聯合哥舒翰,與他共同排斥安祿山,就上奏唐玄宗任命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賜西平郡王爵位。
這時唐朝強盛,從長安城西的安遠門向西一萬二千裡都是唐朝的領土,村落相望,桑麻被野,天下最富饒的地區首推隴右。
哥舒翰每次派使者入朝奏事,總是乘白駱駝,一天馳行五百裡。
冬十月,唐玄宗前往華清宮。
楊國忠早就與虢國夫人私通,這時晝夜往來,沒有節制,有時竟并馬一起入朝,不用障幕遮蔽,路旁的人都覺得羞恥而無法看下去。
韓國、虢國和秦國三夫人都随從唐玄宗前往華清宮,在楊國忠的宅第相會,所跟從的車馬仆從,浩浩蕩蕩,占滿了城中數坊之地,所穿的錦衣繡服和佩帶的珍珠寶玉,鮮豔奪目。
楊國忠曾經對客人說:“我本出身于貧苦人家,隻是因為貴妃的關系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不知道以後會有什麼結果,但想到終究留不下好的聲譽,還不如暫且及時行樂。
”楊氏五家,每家為一隊,每隊都穿着一種顔色的衣服相區别,然後五家合為一隊,燦爛如同雲錦,楊國忠還讓劍南節度使的儀仗在隊伍前面領路。
楊國忠的兒子楊暄參加科舉考明經科,因為他學業淺陋,所以沒有及格。
禮部侍郎達奚珣因為畏懼楊國忠的權勢,就讓他的兒子攔住楊國忠的馬告訴他這件事,不敢讓他的兒子落選。
楊國忠憤怒地說:“我的兒子何愁不能富貴,而讓你們這些鼠輩人物來賣弄!”然後催馬頭也不回地走了。
達奚珣非常懼怕,就把楊暄列入優等。
以中書舍人宋昱知選事。
前進士劉迺遺昱書曰:“禹、稷、臯陶同居舜朝,猶曰載采有九德,考績以九載。
近代主司,察言于一幅之判,觀行于一揖之間,何古今遲速不侔之甚哉!借使周公、孔子今處铨廷,考其辭華,則不及徐、庾,觀其利口,則不若啬夫,何暇論聖賢之事業乎!” 甲午(754) 十三載 春正月,安祿山入朝。
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
”上使召之,祿山即至。
見上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寵擢至此,為國忠所疾,臣死無日矣!”上憐之,賞賜巨萬,由是國忠之言不能入矣。
太子亦言祿山必反,上不聽。
加安祿山左仆射。
上欲加安祿山同平章事,已令太常張垍草制。
楊國忠曰:“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
”上乃以祿山為仆射。
唐初,诏敕皆中書、門下官有文者為之。
乾封以後,始召文士草諸文辭,常于北門候進止,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書、畫、琴、棋、數術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诏”。
刑部尚書 唐玄宗讓中書舍人宋昱主持選舉的事。
前進士劉迺給宋昱寫信說:“大禹、後稷和臯陶三位聖賢都在虞舜一朝做官,他們還說日日都要吸取九種美善的德行,用九年時間考察一個人的能力。
而現在掌管選人的官吏卻根據一篇判文就決定一個人的文字水平,根據一個作揖就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合乎禮儀,古今選官的快慢差距竟會有這麼大嗎!假如讓周公、孔子站在今天的考堂上,考試他們的文章,則比不過南朝的徐陵和庾信,看他們的口才,則比不過漢代的啬夫,哪有機會論說聖賢的事業呢!” 甲午(754)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 春正月,安祿山入朝。
當時楊國忠進言說安祿山必定會反叛,并說:“陛下試着召他入朝,他一定不會來。
”于是唐玄宗就派使者去召見安祿山,安祿山馬上入朝。
安祿山見到唐玄宗哭泣着說:“我本是一名胡人,隻是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但卻受到楊國忠的嫉恨,恐怕活不長久了!”唐玄宗聽後十分憐愛他,重加賞賜,因此楊國忠的話一句都聽不進去。
太子李亨也說安祿山一定會謀反,唐玄宗不聽從。
唐玄宗加安祿山為左仆射。
唐玄宗想要加安祿山同平章事,已經命令太常卿張垍草寫了制書。
楊國忠說:“安祿山雖然有戰功,但是目不識丁,怎麼能夠做宰相呢!如果制書頒下,恐怕周邊的夷人會輕視我們大唐王朝。
”于是唐玄宗加安祿山為左仆射。
唐朝初年的時候,皇帝所下的诏書制敕都由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吏中善于作文章的人來草寫。
乾封年間以後,開始召文士草寫文告,這些人常常在北門值班等候命令,所以當時的人們把他們稱為“北門學士”。
唐玄宗即位以後,開始設置翰林院,位置靠近宮廷,延攬天下能文之士,下至佛僧、道士以及精通書、畫、琴、棋、方術之士,都召進來,稱他們為“翰林待诏”。
刑部尚書 張均及弟垍,皆翰林院供奉。
以安祿山為閑廄、群牧使。
祿山求兼領群牧總監,密遣親信選健馬堪戰者數千匹,别飼之。
二月,複加聖祖及諸帝、後号谥。
上亦加尊号,至十四字。
以楊國忠為司空。
三月,安祿山歸範陽。
安祿山奏:“所部将士讨奚、契丹等,勳效甚多,乞超資加賞。
”除将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将者二千餘人。
祿山欲反,故先以此收衆心也。
祿山辭歸範陽,上解禦衣以賜之,祿山驚喜。
恐楊國忠奏留之,疾驅出關,乘船而下,晝夜兼行,日數百裡。
自是有言祿山反者,上皆縛送之,由是人無敢言者。
初,上令高力士餞祿山,還,上問:“祿山慰意乎?”對曰:“觀其意怏怏,必知欲命為相而中止也。
”上以告國忠,國忠曰:“此議他人不知,必張垍兄弟告之也。
”上怒,貶均、垍官。
夏六月朔,日食,不盡如鈎。
劍南留後李宓擊南诏,敗沒。
宓擊南诏,羅鳳誘之深入,至太和城,閉壁不戰。
宓糧盡,士卒瘴疫饑死什七八,乃引還,蠻追擊之,全軍皆沒。
楊國忠隐其敗,更以捷聞,益發中國兵讨之,前後死者幾二十萬人,無敢言者。
上嘗謂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 張均和弟弟張垍,都在翰林院供奉皇上。
唐玄宗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