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o人或重擾,則不足以告成。
&rsquo朕常置之座隅。
如三人者,不勞人以市恩,真良吏矣。
”顧謂刺史寇泚曰:“比亦屢有以酒馔不豐訴于朕者,知卿不借譽于左右也。
”自舉酒賜之。
由是以丘為尚書左丞,沔為散騎侍郎,耀卿為定州刺史。
十二月,帝還東都。
分吏部為十铨,親決試判。
向群臣宣示。
然後唐玄宗親自在山上祭祀昊天上帝,群臣在山下祭祀五方帝和百神。
第二天,唐玄宗在社首山祭祀皇地祇。
第三天,唐玄宗駕臨帳殿接受百官群臣的觐見朝拜,大赦天下,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張說讓許多中書、門下省的官吏和自己所親近的人随從玄宗登山。
祭祀禮儀完畢後,唐玄宗施恩頒賞,這些人往往都破格升為五品官,而其他官員卻沒有得到恩賜。
中書舍人張九齡進谏,不聽。
另外,随從護駕的士卒,隻加勳而不賜物,因此朝廷内外都怨恨張說。
唐玄宗任命王毛仲為開府儀同三司。
當初,隋朝末年國有的馬匹都被盜賊和戎狄掠奪而去,唐朝初年隻在赤岸澤得到雌雄馬三千匹,把這些馬匹遷到隴右,命太仆張萬歲掌管。
張萬歲非常稱職,從貞觀到麟德年間,這些馬繁殖到了七十萬匹。
垂拱年間以後,逐漸減少了一大半。
唐玄宗即位之初,牧馬有二十四萬匹,任命王毛仲為閑廄使,張景順為副使。
到這時有馬四十三萬匹。
唐玄宗東封泰山,讓數萬匹馬随從,按照毛色分成馬群,遠看如同天上的彩雲。
唐玄宗因此加授王毛仲開府儀同三司。
唐玄宗車駕從泰山返回,駕幸孔子舊宅。
唐玄宗到達宋州。
在高樓上宴請随從的百官時,唐玄宗對張說說:“懷州刺史王丘,除了進獻活牲口之外,沒有進獻其他任何物品。
魏州刺史崔沔,所設置的帷帳不用錦繡織物,向我表示節儉。
濟州刺史裴耀卿奏上數百字的表書,全都是直言勸谏的話,并且說:&lsquo如果騷擾百姓太厲害,就不值得向上天祭告成就的功業。
&rsquo朕總是把此言作為座右銘。
像這三位官員,都不煩勞百姓而邀恩求寵,真是賢良的官員。
”唐玄宗又看着宋州刺史寇泚說:“近來也多次有人向朕訴說你所供給的酒食不豐盛,朕因此知道你沒有借助朕左右的人為你說好話。
”說完唐玄宗親自舉杯給寇泚賜酒。
因此唐玄宗任命王丘為尚書左丞,崔沔為散騎侍郎,裴耀卿為定州刺史。
十二月,唐玄宗返回東都。
唐玄宗把吏部的選舉分為十铨,并親自決定試判考試的結果。
上疑吏部選試不公,禦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請分為十铨。
以禮部尚書蘇颋等十人掌之,試判将畢,遽召入禁中決定,尚書、侍郎皆不得預。
左庶子吳兢表言:“陛下曲受讒言,不信有司,非居上臨人推誠感物之道。
昔漢之賢相尚不對錢谷之數,不問鬥死之人,況萬乘之君,豈得下行铨選之事乎!”上雖不即從,明年複故。
大有年。
東都鬥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
丙寅(726) 十四年 春正月,命張說修五禮。
張說奏:“今之五禮,貞觀、顯慶兩書不同,或未折衷,望與學士讨論删改。
”從之。
夏四月,以李元同平章事。
元以清儉著,故用為相。
張說罷。
上召河南尹崔隐甫,欲用之,張說薄其無文,奏拟金吾大将軍。
說有才智而好賄,百官白事有不合者,好面折之。
惡宇文融之為人,且患其權重,融所建白,多抑之。
于是隐甫、融及禦史中丞李林甫共奏說引術士占星,徇私納賂。
敕源乾曜等于禦史台鞫之,事頗有狀。
上使高力士視說,還奏:“說蓬首垢面,席藁待罪。
”上意憐之。
唐玄宗懷疑吏部選官考試不公正,禦史中丞宇文融秘密上奏,請求将官吏選舉分為十铨。
于是命禮部尚書蘇颋等十人主持铨選,在試判考試将要結束時,唐玄宗突然把應試者召入宮中親自做出決定,吏部尚書和侍郎都不得參與。
左庶子吳兢上表說:“陛下随意聽信讒言,不相信主持選舉的吏部,這不是君臨天下、以誠感人的做法。
過去漢朝的賢明宰相尚且不去回答天子關于每年錢谷出入數目的提問,不去過問關于鬥毆緻人死命的案子,何況陛下是大唐皇帝,怎麼可以親自去過問官吏铨選的事務呢!”唐玄宗雖然沒有馬上采納,但第二年就恢複了原來的铨選之法。
這一年大豐收。
東都每鬥米十五錢,青州、齊州每鬥米五錢,每鬥谷子三錢。
丙寅(726)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春正月,唐玄宗命令張說修訂五禮。
張說上奏說:“現在的五禮,經過貞觀和顯慶年間兩次修改,内容上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有些地方不是很适度,希望允許我與學士們讨論删改。
”唐玄宗同意。
夏四月,唐玄宗任命李元為同平章事。
李元以清廉儉樸而著稱,所以唐玄宗任命他為宰相。
張說被罷免宰相職務。
唐玄宗召見河南尹崔隐甫,想要任用他,張說鄙薄崔隐甫沒有文采,就上奏玄宗建議任命他為金吾大将軍。
張說雖有才學智慧,但貪财好賄,百官彙報事情如果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喜歡當面駁斥。
他憎恨宇文融的為人,而且害怕他權力過大,所以對宇文融提出的建議,大多加以壓制。
于是崔隐甫、宇文融和禦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奏說張說招引方術之士觀察星象以蔔吉兇,并徇私舞弊,收受賄賂。
玄宗下敕命源乾曜等人在禦史台審問,确有其事。
玄宗派高力士去探視張說,高力士回來後上奏說:“張說蓬頭垢面,卧在草席上等待治罪。
”玄宗心中憐憫張說。
力士因言說有功于國,上以為然,但罷中書令。
岐王範卒,贈谥惠文太子。
五月,戶部奏今歲戶口之數。
戶七百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秋七月,河南、北大水。
八月,魏州河溢。
以杜暹同平章事。
冬十月,黑水靺鞨遣使入見。
黑水靺鞨遣使入見,上以其國為州,置長史。
勃海王武藝聞之曰:“黑水不我告,而請吏于唐,是必與唐謀攻我也。
”遣其弟門藝将兵擊之。
門藝曰:“黑水請吏于唐,而我擊之,此亡國之勢也。
”武藝強遣之,門藝棄衆來奔。
武藝表請殺之,上密遣門藝詣安西,報雲已流嶺南。
武藝知之,上表曰:“大國當示人以信,豈得為此欺诳?”上以鴻胪少卿李道邃等漏洩,皆坐左遷。
暫遣門藝詣嶺南以報之。
丁卯(727) 十五年 春正月,吐蕃入寇,王君?追擊至青海西,破之。
初,吐蕃自恃其強,緻書用敵國禮,上怒。
張說言曰:“吐蕃無禮,誠宜誅夷,但連兵十年,甘、涼、河、鄯,不勝其弊。
今其悔過求和,願聽款服,以纾邊人。
”上曰:“俟與君?議之。
”說退謂源乾曜曰:“君?勇而無謀,常思僥幸,吾言必不用矣。
” 高力士因此進言說張說對國家有功勞,玄宗認為他說得對,于是隻免去了張說中書令的職務。
岐王李範去世,唐玄宗贈他谥号為惠文太子。
五月,戶部上奏今年的戶口數目。
全國共有七百零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戶,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口人。
秋七月,黃河南、北地區發生水災。
八月,黃河在魏州泛濫。
唐玄宗任命杜暹為同平章事。
冬十月,黑水靺鞨派使者入朝觐見。
黑水靺鞨派遣使者入朝觐見,唐玄宗在黑水靺鞨設置黑水州,并任命了長史。
勃海王武藝得知後說:“黑水靺鞨不向我禀告,而向唐朝請求派遣官員,這一定是與唐朝合謀攻打我。
”于是就派遣他的弟弟門藝率兵攻打黑水靺鞨。
門藝說:“黑水靺鞨向唐朝請求派遣官員,而我們卻要攻打他們,這是亡國之勢。
”武藝強迫他率兵出征,門藝于是抛棄兵衆來投奔唐朝。
武藝上表請求殺掉門藝,唐玄宗秘密派門藝到安西去,然後答複說已把門藝流放到嶺南。
武藝知悉後,上表說:“作為大國應當講信用,怎麼能夠做出這種欺騙人的事呢?”唐玄宗認為是鴻胪少卿李道邃等人洩漏了此事,于是他們都按罪貶官。
又暫派門藝去嶺南,以此答複武藝。
丁卯(727)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春正月,吐蕃入侵,王君?追擊到青海西面,打敗了吐蕃。
當初,吐蕃自認為兵力強大,向唐朝送來的書信中使用兩國對等的禮節,唐玄宗很憤怒。
張說進言說:“吐蕃對我國不禮貌,确實應該讨伐誅殺,但是連續作戰十年,甘、涼、河、鄯等州已無法承受戰争帶來的禍害。
現在吐蕃已悔過認錯,請求和解,希望能接受他們的歸順,以解除邊境百姓的苦難。
”唐玄宗說:“等待我和王君?商議後再說。
”張說退下去後對源乾曜說:“王君?有勇無謀,經常想以僥幸取勝,我的話必定不會得到采納。
” 及君?入朝,果請深入讨之。
會吐蕃寇甘州,焚掠而歸,君?勒兵蹑其後。
及于青海之西,乘冰而度,破其後軍,獲其辎重羊馬萬計而還。
君?以功遷左羽林大将軍。
上由是益事邊功。
夏五月,作十王宅、百孫院。
上附苑城為十王宅,以居皇子,不複出,雖開府置官屬,又領藩鎮,惟侍讀時入授書,自餘歲時通名而已。
及諸孫浸多,又置百孫院。
太子亦不居東宮,常在乘輿所幸之别院。
夏至,賜貴近絲,人一。
上命妃嫔以下宮中育蠶,以知女功。
至是以其絲賜貴近。
秋七月,冀州河溢。
許文憲公蘇卒。
九月,吐蕃陷瓜州。
吐蕃攻陷瓜州,執刺史田元獻及王君?之父,進攻玉門,使謂君?曰:“将軍忠勇許國,何不一戰!”君?登城西望而泣,竟不敢出兵。
吐蕃毀瓜州城而去。
盜殺王君?。
初,回纥、契苾、思結、渾四部度碛,徙居甘、涼之間以避默啜。
王君?微時往來其間,為所輕。
及為河西節度,以法繩之。
四部恥怨,密遣使詣東都自訴。
君?遽奏四部謀叛,上遣中使往察之,諸部竟不得直。
于是流其酋長回纥承宗等于嶺南。
承宗族子護輸合衆 等到王君?入朝,果然請求進兵深入吐蕃境内讨伐。
适逢吐蕃入侵甘州,燒殺搶掠後退去,王君?就率兵緊跟其後。
追到青海西面,從冰上走過,打敗了吐蕃的後軍,繳獲了數以萬計的辎重羊馬,然後返回。
王君?因功升任左羽林大将軍。
唐玄宗因此更加頻繁地進行邊疆戰争。
夏五月,唐玄宗建造十王宅和百孫院。
唐玄宗在禁苑附近建造十王宅,讓諸皇子居住,皇子們不再出任藩封,即使皇子開設了王府設置了官屬,又兼領藩鎮,也隻有侍讀能按時入宅教書,其餘的王府官屬隻是每年在一定的時間到宅中通報姓名請安而已。
後來皇孫逐漸增加,又建造了百孫院。
太子也不居住在東宮,而是經常居住在皇帝駕幸之處的别院中。
夏至日,唐玄宗把絲賜給後宮中位尊而親近的人,每人一。
唐玄宗命令後宮中妃嫔以下的人在宮中養蠶,想以此讓她們懂得一些婦女應做的事。
這時,把養蠶所得的絲賜給後宮中位尊而親近的人。
秋七月,黃河在冀州泛濫。
許文憲公蘇颋去世。
九月,吐蕃攻占瓜州。
吐蕃攻占瓜州,俘虜了瓜州刺史田元獻和王君?的父親,接着又進攻玉門,還派使者對王君?說:“将軍以忠勇報效國家,為什麼不出城一戰呢!”王君?登上城頭向西瞭望哭泣,最終也不敢出城交戰。
吐蕃毀壞了瓜州城,然後離去。
盜賊殺死王君?。
當初,回纥、契苾、思結、渾四個部族越過沙漠,遷居到甘州、涼州一帶,以躲避突厥默啜。
王君?地位卑微時曾往來這四個部族間,受到他們的輕視。
升任河西節度使後,他就用法律懲治他們。
四個部族感到恥辱,心中怨恨,就秘密派使者到東都告狀。
王君?立刻上奏說這四個部族陰謀反叛,唐玄宗派中使去察看,四個部族的冤屈竟沒有得到伸張。
于是朝廷把他們的酋長回纥承宗等人流放到嶺南。
回纥承宗的族子護輸聯合部衆 報仇。
會君?邀擊吐蕃于肅州,護輸伏兵殺之。
突厥遣使入貢。
吐蕃之寇瓜州也,遺突厥毗伽可汗書,欲與之俱入寇。
毗伽獻其書,上嘉之,聽于西受降城互市,歲赍缣帛數十萬匹就市戎馬,由是國馬益壯。
冬十月,帝還西京。
以蕭嵩為河西節度副大使。
時王君?新敗,河、隴震駭。
嵩以裴寬為判官,與君?判官牛仙客俱掌軍政,人心浸安。
仙客本鹑觚小吏,以才幹為君?腹心。
嵩又奏建康軍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帥餘衆築故城。
闆幹裁立,吐蕃猝至,守珪于城上置酒作樂。
虜疑有備,不敢攻而退。
守珪縱兵擊之,虜敗走。
守珪乃修複城市,收合流散,皆複舊業。
朝廷嘉其功,以為瓜州都督。
吐蕃大将悉諾邏威名甚盛,嵩縱反間于其國,雲與中國通謀,贊普誅之,由是少衰。
戊辰(728) 十六年 春正月,嶺南獠反,命楊思勖讨平之。
嶺南獠反,陷四十餘城,思勖捕斬之。
思勖用兵,所向有功,然性殘酷,所得俘虜,或生剝其面,或掣去頭皮,蠻夷憚之。
以宇文融充九河使。
要為承宗報仇。
适逢王君?在肅州截擊吐蕃,護輸派伏兵殺死了他。
突厥派遣使者入朝進貢。
吐蕃侵犯瓜州時,給突厥毗伽可汗寫信說,想與他們一起入侵唐朝。
毗伽可汗把吐蕃的書信獻給了唐朝,唐玄宗贊賞毗伽可汗的做法,允許突厥人到西受降城與唐朝做買賣,唐朝每年派人攜帶數十萬匹絲綢到西受降城與突厥交換戰馬,因此唐朝的馬更加強壯。
冬十月,唐玄宗回到西京。
唐玄宗任命蕭嵩為河西節度副大使。
此時王君?剛剛敗死,河西、隴右地區十分驚駭。
蕭嵩任用裴寬為判官,與王君?的判官牛仙客一同掌管軍政事務,人心才逐漸安定。
牛仙客原本是鹑觚縣的一名小官吏,因有才幹成為王君?的心腹。
蕭嵩又上奏任命建康軍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率領殘餘的部衆修築瓜州舊城。
修築城牆所用的木闆木柱剛立起來,吐蕃軍隊突然來到,張守珪就在城頭上設置酒宴行樂。
吐蕃懷疑唐兵已有防備,不敢貿然進攻而退去。
張守珪乘機發兵攻打,吐蕃戰敗逃走。
張守珪于是修複瓜州城,收聚流散的百姓,讓他們都恢複舊業。
朝廷嘉獎張守珪的功勞,任命他為瓜州都督。
吐蕃大将悉諾邏有很高的威望,蕭嵩就對吐蕃國運用反間計,說悉諾邏與唐朝勾結,吐蕃贊普就誅殺了他,因此吐蕃逐漸衰落。
戊辰(728)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 春正月,嶺南獠人反叛,唐玄宗命楊思勖讨伐平定了他們。
嶺南獠人反叛,攻占了四十餘座城池,楊思勖捕獲并斬殺了他們。
楊思勖用兵,每次作戰都能立功,但生性殘酷,對于抓獲的俘虜,有的活生生地剝去臉皮,有的扯去頭皮,所以蠻人都十分懼怕他。
唐玄宗命宇文融充任九河使。
融請用《禹貢》九河故道開稻田,并回易陸運錢,官收其利。
興役不息,事多不就。
二月,以張說兼集賢院學士。
說雖罷政事,專文史之任,朝廷每有大事,上常遣中使訪之。
改騎為羽林飛騎。
秋八月,行《開元大衍曆》。
金吾将軍杜賓客破吐蕃于祁連城。
冬十一月,以蕭嵩同平章事。
十二月,立長征兵分番、酬勳法。
敕:“長征兵無有還期,人情難堪,宜分五番,歲遣一番還家洗沐,五年酬勳五轉。
” 制戶籍三歲一定,分為九等。
己巳(729) 十七年 春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祎攻吐蕃,拔石堡城。
初,吐蓄陷石堡城,留兵據之,侵擾河右。
上命朔方節度使信安王祎與河西、隴右同議攻取。
諸将鹹以為石堡險遠難攻,祎不聽,引兵深入,急攻拔之,分兵據要害,拓地千餘裡。
上大悅,更命曰振武軍。
限明經、進士及第,每歲毋過百人。
國子祭酒楊玚奏:“流外出身,每歲二千餘人,而明經、進士不能居其什一,則是服勤道業之士不如胥史之得仕也。
臣恐儒風浸墜,廉恥日衰。
若以出身人太多,則應諸色 宇文融請求把《禹貢》所記載的九條河的舊道開墾成稻田,并用陸路運輸的經費做買賣,官府坐收利錢。
宇文融不斷地征發勞役,但事情大多沒有辦成。
二月,唐玄宗任命張說兼任集賢院學士。
張說雖然被罷免了宰相職務,專門負責文史研究,但每當朝廷有大事時,唐玄宗總是派中使去征求他的意見。
唐玄宗改騎為羽林飛騎。
秋八月,頒行《開元大衍曆》。
金吾将軍杜賓客在祁連城打敗吐蕃軍隊。
冬十一月,唐玄宗任命蕭嵩為同平章事。
十二月,确立長征兵分批休假和提高勳級的辦法。
唐玄宗下敕說:“長征兵沒有回鄉的日期,這是人的感情難以忍受的,應該把他們分為五批,每年派一批回家休假,五年提高勳級五等。
” 唐玄宗下制規定戶籍每三年核定一次,共分為九等。
己巳(729)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 春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祎攻打吐蕃,攻克了石堡城。
當初,吐蕃攻占了石堡城,留下軍隊據守,并侵犯騷擾河右地區。
唐玄宗命令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祎與河西、隴右的将帥一同商議攻取此城。
諸将都認為石堡城道路艱險遙遠,難以攻取,李祎不聽,率兵深入敵人境内,迅速進攻,攻克了石堡城,分兵據守戰略要地,拓展疆土一千餘裡。
唐玄宗十分高興,下令将石堡城改名叫振武軍。
朝廷限制考中明經科和進士科的人數,每年不許超過一百名。
國子祭酒楊玚上奏說:“九品官以下出身的官員,每年有兩千多人,而考中明經科和進士科的人還不到它的十分之一,這樣那些刻苦學習儒經的士人反而不如辦理文書的小官吏能夠進入仕途。
我擔憂儒家學風會逐漸衰落,人們的廉恥之心會日益喪失。
如果認為這種出身的人太多,那麼就應當對各類人員都加以 裁損。
”又奏:“主司帖試明經,不求大指,專取難知,問以孤經絕句,或年月日。
請自今并帖平文。
”上甚然之。
夏四月,禘于太廟。
唐初,祫則序昭穆,禘則各祀于其室。
至是,太常少卿韋等奏:“如此,則禘與常飨不異,請序昭穆。
”從之。
五月,複置按察使。
杜暹、李元、源乾曜罷,以宇文融、裴光庭同平章事,蕭嵩兼中書令。
張說、張嘉貞、李元、杜暹相繼為相,源乾曜以清謹自守,唯諾署名而已。
元、暹議事異同,更相奏列。
上不悅,貶暹荊州長史,元曹州刺史,乾曜罷為左丞相,以融、光庭平章事,嵩兼中書令,遙領河西。
八月,以帝生日為千秋節。
八月五日,上以生日宴百官于花萼樓下,丞相源乾曜、張說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布于天下,鹹令宴樂。
移社就之。
工部尚書張嘉貞卒。
嘉貞不營家産,有勸其市田宅者,曰:“我貴為将相,何憂寒餒!比見朝士廣占良田,身沒之日,适足為無賴子弟酒色之資,吾不取也。
” 禁私賣銅、鉛、錫。
裁減。
”他又上奏說:“主管部門對明經科的考生考試帖經,不要求考生知曉經文的大體意思,而專門選取難以使人明白的章句,詢問上下沒有聯系的經文和冷僻的句子,或以年月日為試題。
請求從現在開始,帖經考試都考一般的經文。
”唐玄宗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
夏四月,唐玄宗在太廟禘祭祖先。
唐朝初年,皇帝在太廟舉行集合祖先神主的祫祭時,是按照左昭右穆的次序,而禘祭則是在供奉祖先神主的殿室中各自進行祭祀。
這時,太常少卿韋等上奏說:“這樣做,禘祭就與平常的祭祀沒有什麼不同了,請求禘祭也按照神主左昭右穆的次序進行。
”唐玄宗同意。
五月,唐玄宗重新設置按察使。
杜暹、李元、源乾曜被罷免宰相職務,任命宇文融、裴光庭為同平章事,蕭嵩兼任中書令。
張說、張嘉貞、李元、杜暹相繼任宰相,源乾曜為人清廉謹慎,對朝政大事唯唯諾諾,隻是簽名罷了。
李元和杜暹議論政事意見常常不同,還互相在唐玄宗面前上奏對方的不是。
唐玄宗不高興,于是貶杜暹為荊州長史,李元為曹州刺史,源乾曜罷相任左丞相,任命宇文融、裴光庭為同平章事,蕭嵩兼任中書令,并遙領河西節度使。
八月,規定以唐玄宗的生日為千秋節。
八月五日,唐玄宗因為這天是自己的生日,在花萼樓下宴請百官,丞相源乾曜、張說上表請求把此日定為千秋節,布告于天下,讓所有人都飲宴同樂。
唐玄宗又把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改在千秋節這一天。
工部尚書張嘉貞去世。
張嘉貞不經營家産,有人曾勸他購買田地住宅,他說:“我貴為将相,還會擔憂遭受饑寒嗎!近來看到朝廷中的士大夫們廣占良田,而身死之後,卻恰恰成為他們的無賴子弟酒色揮霍的資本,我不會做這樣的事。
” 唐玄宗下令禁止私下賣銅、鉛、錫。
敕以人間多盜鑄錢,始禁私賣銅、鉛、錫及以銅為器皿。
其采銅、鉛、錫者,官為市取。
貶宇文融為汝州刺史。
融性精敏,應對辯給,以治财賦得幸,廣置諸使,競為聚斂,由是百官浸失其職,而上心益侈,百姓苦之。
在相位,謂人曰:“使吾居此數月,則海内無事矣。
”信安王祎以軍功有寵,融疾之,使禦史李寅彈之。
祎聞之,先以白上。
明日,寅奏果入,上怒,融坐貶。
既而國用不足,上複思之。
會有飛狀告融贓賄、隐沒官錢事,坐流岩州,道卒。
然是後言财利以取貴仕者皆祖之。
冬十月朔,日食。
不盡如鈎。
庚午(730) 十八年 春正月,以裴光庭為侍中。
二月,初令百官休日選勝行樂。
初令百官于春月旬休,選勝行樂,自宰相至員外郎,凡十二筵,各賜錢五千缗。
或禦花萼樓邀其歸騎留飲,疊使起舞,盡歡而去。
夏四月,築西京外郭。
九旬而畢。
以裴光庭兼吏部尚書。
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或不次超遷,或老于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祿者。
光庭始奏用循資格, 玄宗下敕,因民間多偷鑄錢币,從現在起禁止私自倒賣銅、鉛、錫,以及用銅制造器皿。
各地開采的銅、鉛、錫,由官府收購。
唐玄宗貶宇文融為汝州刺史。
宇文融生性精明機智,應對敏捷,因善于理财而得到唐玄宗的寵幸,他就廣泛地設置使職,競相聚斂财富,因此朝廷百官逐漸喪失了職權,而皇上的心思卻更加奢侈,百姓都怨恨宇文融帶來的困苦。
在任宰相時,宇文融對他人說:“讓我任宰相數月,那麼天下就會太平無事。
”信安王李祎因為軍功深受唐玄宗的寵愛,宇文融嫉妒他,指使禦史李寅彈劾他。
李祎得知後,就事先報告了唐玄宗。
第二天,李寅的彈劾奏章果然送進宮中,唐玄宗十分憤怒,宇文融因此獲罪被貶。
不久,因國家财用不足,唐玄宗又思念宇文融。
适逢有人寫匿名信告宇文融貪贓受賄和侵吞官府錢财的事,宇文融因此又被流放到岩州,在半道上死去。
但此後向皇帝談論生财獲利而顯貴升官的人都是效法宇文融的做法。
冬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沒有全食,形如彎鈎。
庚午(730)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 春正月,唐玄宗任命裴光庭為侍中。
二月,唐玄宗初次命朝廷百官在休假日到風景勝地遊樂。
唐玄宗初次命令朝廷百官在春季每月十天的一次休假日,到風景名勝之地遊樂,從宰相至員外郎,共設十二桌筵席,每人賜錢五千缗。
有時唐玄宗駕臨花萼樓邀請春遊歸來的百官留下來宴飲,大家輪流跳舞,盡情歡樂後離去。
夏四月,唐朝修築西京長安的外城。
共用了九十天時間完工。
唐玄宗任命裴光庭兼任吏部尚書。
先前,吏部拟定官員,隻看此人的能力如何,因而有的人破格升遷,有的人已年老但職位還很低,甚至有人已取得做官資格二十多年卻還沒有被授官。
裴光庭開始上奏請求按年資升遷, 各以罷官若幹選而集,官高者選少,卑者選多,無問能否,選滿則注,非負譴者,有升無降。
庸愚皆喜,謂之“聖書”,而才俊之士無不怨歎。
宋璟争之不能得。
六月,以忠王浚領河北道行軍元帥,帥十八總管讨奚、契丹。
浚即陝王嗣昇,更封改名也。
初,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幹入貢,李元不禮焉。
張說曰:“可突幹狡而狠,專其國政久矣,人心附之。
今失其心,必不來矣。
”至是,可突幹弑邵固,叛降突厥。
制以忠王浚領元帥,禦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副之,帥十八總管以讨奚、契丹。
命浚與百官相見。
張說謂人曰:“吾嘗觀太宗畫像,雅類忠王,此社稷之福也。
”然浚竟不行。
洛水溢。
溺千餘家。
冬十月,吐蕃遣使入貢。
吐蕃兵數敗而懼,乃求和親。
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從容言和親之利。
上曰:“贊普嘗遺吾書悖慢,此何可舍!”對曰:“贊普當開元初,年尚幼稚,安能為此!殆邊将詐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
夫邊境有事,則将吏得以因緣盜匿官物,妄述功狀以取勳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國家之福也。
兵連不解,日費千金,河西、隴右由茲困弊。
陛下誠命一使往視公主,因與贊普相約結,使之稽颡稱臣,永息邊患, 官吏分别将任職期滿罷官後經過铨選的次數集中到吏部,官職高者需經過的铨選次數少,官職低者需經過的铨選次數多,不管能力如何,隻要達到了铨選的次數就注拟官職,如果不是有過錯受到處分的,全都隻升遷而不降職。
那些平庸愚笨的官員都十分高興,把這種辦法稱為“聖書”,而才能傑出的士人無不怨憤歎息。
宋璟進行争辯,但沒有結果。
六月,唐玄宗任命忠王李浚兼任河北道行軍元帥,率領十八總管讨伐奚和契丹。
李浚就是原來的陝王李嗣昇,因為改封為忠王而改了名字。
當初,契丹王李邵固派遣可突幹入朝進貢,李元對可突幹不禮貌。
張說說:“可突幹狡詐兇狠,長期專擅國政,人心都歸向于他。
現在傷了他的心,他肯定不會再來了。
”這時,可突幹殺了李邵固,背叛唐朝投降了突厥。
唐玄宗下制書任命忠王李浚兼任河北道行軍元帥,任命禦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為副元帥,率領十八總管讨伐奚和契丹。
唐玄宗命李浚與朝廷百官相見。
張說對他人說:“我曾經看見過太宗皇帝的畫像,與忠王十分相似,這真是國家的福氣。
”但李浚最終沒有成行。
洛水泛濫。
淹沒一千餘家。
冬十月,吐蕃派遣使者入朝進貢。
吐蕃軍隊因多次戰敗而懼怕唐朝,于是請求和解。
忠王友皇甫惟明借機上奏事情,從容談論講和的益處。
唐玄宗說:“吐蕃贊普曾經在給我的書信中言詞傲慢無禮,這怎麼能夠原諒呢!”皇甫惟明回答說:“贊普在開元初年,年齡尚幼,怎麼會寫出這樣的信呢!大概是邊防将領僞造的,想借此以激怒陛下。
邊境有了戰事,将帥和官吏才能夠借機盜取藏匿官府的财物,還可以胡亂地上報戰功以取得勳爵,這些都是對奸臣有利,而不是國家的幸事。
戰事連年不斷,每天耗費千金,河西和隴右地區因此而貧困凋敝。
陛下若真能夠派遣一名使臣去探望金城公主,并與贊普結盟訂約,使他俯首稱臣,永遠平息邊境戰禍, 豈非禦夷狄之長策乎!”上悅,命惟明與内侍張元方使于吐蕃。
贊普大喜,遣其大臣論名悉獵随惟明入貢,遂複款附。
是歲,天下奏死罪二十四人。
辛未(731) 十九年 春正月,王毛仲有罪賜死。
初,毛仲以嚴察幹力有寵,百官附之輻湊。
毛仲嫁女,上問何須,毛仲頓首對曰:“臣萬事已備,但未得客。
”上曰:“知卿所不能緻者一人耳,必宋璟也,朕為汝召客。
”明日,诏宰相與諸達官詣之。
日中璟乃至,先執酒西向拜謝,飲不盡卮,遽稱腹痛而歸。
其剛直之操,老而彌笃如此。
毛仲與龍武将軍葛福順為昏,吏部侍郎齊澣言于上曰:“福順典禁兵,不宜與毛仲為昏。
且毛仲小人,寵過生奸,不早為之所,恐成後患。
”上然其言。
澣曰:“君不密則失臣,願陛下密之。
”退以語大理丞麻察,察遽奏之。
上怒,制:“澣、察交構将相,離間君臣。
”皆貶嶺南。
由是毛仲驕恣日甚。
福順倚其勢,多為不法。
毛仲求兵部尚書不得,怏怏,上由是不悅。
時上寵任宦官,往往為三品将軍,門施棨戟。
奉使所過,賂遺少者千缗。
京城第舍、郊畿田園,參半皆宦官也。
楊思勖、高力士尤貴幸,毛仲視之若無人。
這難道不是駕馭夷狄的良策嗎!”唐玄宗聽後很高興,就命令皇甫惟明與内侍張元方出使吐蕃。
吐蕃贊普很高興,就派遣他的大臣論名悉獵随從皇甫惟明入朝納貢,于是吐蕃重新歸順唐朝。
這一年,全國上奏被處以死罪的有二十四人。
辛未(731)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 春正月,王毛仲因有罪被唐玄宗賜死。
當初,王毛仲因嚴厲有才幹而受到唐玄宗的寵幸,朝廷百官都紛紛依附于他。
王毛仲的女兒要出嫁,唐玄宗問他還需要什麼,王毛仲叩頭回答說:“臣萬事俱備,隻是請不到客人。
”唐玄宗說:“我知道您所請不到的客人隻有一個,一定是宋璟,朕為你去請他。
”第二天,唐玄宗下诏宰相與朝中的達官貴人都去。
到了中午,宋璟才到,他先拿着酒杯向西拜謝,還沒有飲完杯中之酒,就立刻聲稱肚子疼而離去。
宋璟剛強正直的節操,到老了更加堅守不移。
王毛仲與龍武将軍葛福順是兒女親家,吏部侍郎齊澣對唐玄宗說:“葛福順掌管禁軍,不應該與王毛仲結為親家。
再說王毛仲是小人,受到的寵幸過分就會生出奸邪之心,如果不及早做出适當的處置,恐怕會有後患。
”唐玄宗認為齊澣的話很對。
齊澣又說:“君主如果不能保守秘密就會失去臣下的擁護,希望陛下能對此保密。
”齊澣退朝後卻把此事告訴了大理丞麻察,麻察立刻向唐玄宗上奏了此事。
唐玄宗大怒,下制說:“齊澣與麻察二人合謀誣陷将相,離間君臣關系。
”把他們都貶往嶺南。
從此王毛仲日益驕橫放縱。
葛福順依仗着他的權勢,多為不法之事。
王毛仲請求擔任兵部尚書而沒有得到,心中不滿,唐玄宗因此很不高興。
當時唐玄宗寵幸信任宦官,往往提升他們為三品将軍,門前排列棨戟儀仗。
他們奉命出使地方,給他們行賄饋贈的金錢最少也得一千缗。
京城的宅第和郊區的田園,半數都為宦官所擁有。
楊思勖和高力士尤其顯貴受寵,而王毛仲對他們不屑一顧。
毛仲妻産子三日,上命力士賜之甚厚,且授兒五品官。
毛仲抱兒示力士曰:“此豈不堪作三品耶!”力士歸奏之,上大怒曰:“昔誅韋氏,此賊心持兩端。
今日乃敢以赤子怨我!”力士因言:“北門奴官太盛,不早除之,必生大患。
”上恐其黨驚懼為變,貶毛仲、福順等于遠州,追賜毛仲死。
自是宦官勢盛,力士尤為上所寵信,表奏皆先呈之,小事即決,勢傾内外。
以《詩》《書》賜吐蕃。
吐蕃使者稱公主求《毛詩》《春秋》《禮記》。
正字于休烈上疏曰:“東平王,漢之懿親,求《史記》、諸子,漢猶不與。
況吐蕃,國之寇仇,今資之以書,使知權略,愈生變詐,非中國之利也。
”裴光庭等奏:“吐蕃久叛新服,因其有請,賜以《詩》《書》,庶使漸陶聲教,化流無外。
休烈徒知書有權略變詐之語,不知忠、信、禮、義皆從書出也。
”遂與之。
上躬耕于興慶宮側。
盡三百步。
三月,置太公廟。
令兩京、諸州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享,選古名将,以備十哲。
以二、八月上戊緻祭,如孔子禮。
冬十二月,幸東都。
殺嶲州都督張審素。
或告嶲州都督張審素贓污,制遣監察禦史楊汪按之。
總管董元禮殺告者,以兵圍汪,謂曰:“善奏則生,不然則 王毛仲的妻子生下小孩三天,唐玄宗就命高力士賜給他許多财物,并且授給其兒五品官。
王毛仲抱着兒子對高力士說:“這個小孩難道做不了三品官嗎!”高力士回來後向唐玄宗上奏了此話,唐玄宗極為憤怒地說:“往昔我誅殺韋氏時,王毛仲這個壞蛋就懷有二心。
今天竟敢拿剛出世的小孩來怨我!”高力士借機說:“北門禁軍的這夥奴才權勢太大,如果不趁早除掉他們,必定會生出大禍。
”唐玄宗恐怕他們的黨羽因驚恐而發動變亂,于是把王毛仲和葛福順貶往邊遠州郡,又追賜王毛仲死。
從此宦官權勢大盛,高力士尤其受到唐玄宗的寵信,臣下的表書奏章都先呈送給他,小的事情就由他裁決,權傾朝廷内外。
唐玄宗把《毛詩》和《尚書》賜給吐蕃。
吐蕃使者說金城公主需要《毛詩》《春秋》《禮記》。
秘書正字于休烈上疏說:“東平王劉宇是漢室的至親,他請求要《史記》和諸子,漢成帝尚且不給他。
何況吐蕃是我們國家的敵人,如果把書籍送給他們,使他們學會了權變謀略,就會變得更加狡詐,對我們中國不會有利。
”裴光庭等上奏說:“吐蕃長期反叛,最近才歸附,應該借此請求的機會,賜給他們《毛詩》《尚書》,或許能使他們逐漸受到聲威和教化的熏陶,以使教化流布,無遠不至。
于休烈隻知道書中有權謀機詐的話,而不知道忠、信、禮、義也都是從書中出來的。
”于是唐玄宗就賜給了吐蕃所請求的書籍。
唐玄宗親自在興慶宮旁耕田。
耕了足有三百步遠。
三月,唐玄宗命令設置太公廟。
唐玄宗下令在兩京和各州分别設置太公廟,以張良配祭,還挑選古代的一些名将,以配齊十位先哲。
在每年二月和八月的第一個戊日進行祭祀,和祭祀孔子的禮儀一樣。
冬十二月,唐玄宗駕幸東都。
嶲州都督張審素被殺。
有人告發說嶲州都督張審素貪贓枉法,唐玄宗下制書派遣監察禦史楊汪去審查。
而總管董元禮殺了告狀的人,然後派兵包圍了楊汪,對他說:“你如果能以好話上奏就可以活命,否則就 死。
”會救兵至,擊斬之。
汪遂奏審素謀反,審素坐斬。
浚苑中洛水。
六旬而罷。
壬申(732) 二十年 春正月,遣信安王祎将兵擊奚、契丹,大破之。
以信安王祎為行軍總管,戶部侍郎裴耀卿副之,與幽州節度趙含章分道擊奚、契丹。
含章與虜遇,虜望風遁去。
平盧先鋒将烏承玼言于含章曰:“二虜,劇賊也,非畏我而遁,乃誘我耳,宜按兵以觀其變。
”含章不從,與戰大敗。
承玼别引兵出其右,擊虜破之。
祎等大破奚、契丹,可突幹遠遁,奚酋李詩瑣高帥五千餘帳來降,祎乃引兵還。
二月朔,日食。
夏四月,宴百官于上陽東洲。
醉者肩輿以歸,相屬于路。
敕裴光庭、蕭嵩分押左、右廂兵。
秋八月朔,日食。
九月,《開元禮》成。
初,命張說與諸學士刊定五禮。
說卒,蕭嵩繼之,請依上元敕,父在為母齊衰三年,從之。
至是書成上之,号曰《開元禮》。
冬十一月,祀後土于汾陰。
十二月,還西京。
初,蕭嵩奏:“自祠後土以來,年谷屢豐,宜因還京賽祠。
”上從之。
是歲,天下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
殺死你。
”适逢救兵來到,擊殺了董元禮。
楊汪于是上奏說張審素謀反,張審素獲罪被斬。
疏浚流經東都禁苑的洛水。
六十天完工。
壬申(732)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 春正月,唐玄宗派信安王李祎率兵攻打奚和契丹,大敗他們。
唐玄宗任命信安王李祎為行軍總管,戶部侍郎裴耀卿為副總管,與幽州節度使趙含章分路攻打奚和契丹。
趙含章與敵人遭遇,敵人望風而逃。
平盧先鋒将烏承玼對趙含章說:“奚和契丹都是兇猛強大的敵人,并不是因為懼怕我們而逃,而是想引誘我們,應該按兵不動,以觀敵情變化。
”趙含章不聽從,與敵人交戰,結果被打得大敗。
烏承玼率領另一支軍隊從趙含章的右側殺出,進攻并打敗了敵人。
李祎等大敗奚和契丹,可突幹遠逃,奚族酋長李詩瑣高率領部落五千多帳來投降,李祎于是率兵返回。
二月初一,發生日食。
夏四月,唐玄宗在上陽宮東的中洲宴請百官。
喝醉酒的人用肩輿擡回家,被擡走的人一路不斷。
唐玄宗下敕命裴光庭和蕭嵩分别掌管左、右廂兵。
秋八月初一,發生日食。
九月,《開元禮》修成。
當初,唐玄宗命張說與諸學士修定五禮。
張說去世後,由蕭嵩接任,他請求依照上元年間的敕令,父在而母亡者,兒子為母親服齊衰喪三年,唐玄宗同意。
這時禮書修成進上,名叫《開元禮》。
冬十一月,唐玄宗在汾陰祭祀後土神。
十二月,唐玄宗回到西京長安。
當初,蕭嵩上奏說:“自從在汾陰祭祀後土神以來,糧食連年獲得豐收,應該趁返回京城的機會祭祀以示酬謝。
”唐玄宗同意。
這一年,全國共有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戶,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口人。
癸酉(733) 二十一年 春正月,遣大門藝讨勃海,不克。
初,勃海靺鞨王武藝遣将寇登州,殺刺史。
至是上遣大門藝發幽州兵讨之,無功而還。
武藝怨門藝,密遣客刺之,不死。
三月,裴光庭卒。
太常博士孫琬議:“光庭用循資格,失勸獎之道,請谥曰&lsquo克&rsquo。
”其子訟之,賜谥“忠獻”。
以韓休同平章事。
上問蕭嵩可以代光庭者,嵩欲薦散騎常侍王丘,丘讓于韓休。
嵩言之,上以為相。
休為人峭直,不幹榮利。
始,嵩以為恬和易制,故引之。
及與共事,守正不阿,嵩漸惡之。
宋璟歎曰:“不意韓休乃能如是!”上或宴樂遊獵,小有過差,辄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谏疏已至。
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于舊,何不逐之!”上歎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
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寝不安。
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
吾用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 有供奉侏儒黃?,上常憑之以行,寵賜甚厚。
一日晚入,上怪之,對曰:“向逢捕盜官與臣争道,臣掀之墜馬,故晚。
”因下階叩頭。
上曰:“但使外無章奏,汝亦無憂。
”有頃,京兆奏其狀,上即叱出,杖殺之。
閏月,幽州副總管郭英傑與契丹戰,敗死。
夏六月, 癸酉(733)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 春正月,唐玄宗派遣大門藝率兵讨伐勃海,沒有獲勝。
當初,勃海靺鞨王武藝派将領侵犯登州,殺死登州刺史。
這時唐玄宗派遣大門藝發幽州兵讨伐武藝,沒有取得戰功而返回。
武藝怨恨門藝,秘密派刺客去暗殺門藝,沒有殺死他。
三月,裴光庭去世。
太常博士孫琬議論說:“裴光庭按照資曆用人,失掉了勉勵人才上進的道路,請求賜給他谥号&lsquo克&rsquo。
”裴光庭的兒子為其父上訴,唐玄宗就賜給裴光庭谥号“忠獻”。
唐玄宗任命韓休為同平章事。
唐玄宗詢問蕭嵩誰可以替代裴光庭任宰相,蕭嵩想要推薦散騎常侍王丘,王丘把宰相的職務讓給了韓休。
蕭嵩向唐玄宗進言此事,于是唐玄宗就任命韓休為宰相。
韓休為人剛強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祿。
開始時,蕭嵩認為韓休恬淡平和,容易控制,所以引薦了他。
等到與他共事時,才發現韓休剛正不阿,因此蕭嵩逐漸厭惡他。
宋璟感歎說:“沒有想到韓休竟能這樣!”唐玄宗有時宴飲遊玩打獵,稍有過失,總是問左右的人說:“韓休知道嗎?”話剛說完,韓休進谏的奏疏就已經送到。
唐玄宗左右的人說:“韓休任宰相,陛下比過去瘦了許多,為何不把他斥退!”唐玄宗感歎說:“我的身體雖然瘦了,但天下人的身體一定胖了。
蕭嵩上奏政事總是順着我的旨意,他退下去後,我卻睡不安穩。
韓休經常在我面前争辯,但他退下去後,我卻能安心睡覺。
我任用韓休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我自己。
” 有一名侍奉玄宗的侏儒名叫黃?,唐玄宗經常拄着他行走,很受寵愛,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有一天黃?進宮晚了,唐玄宗感到奇怪,黃?回答說:“剛才遇到捕盜官與我争道,我把他掀下了馬,所以進宮晚了。
”說着走下台階叩頭謝罪。
唐玄宗說:“隻要宮外沒有奏章,你也就不用擔心了。
”不一會兒,京兆尹上奏了此事,唐玄宗立刻把黃?斥責出去,然後杖殺了他。
閏三月,幽州副總管郭英傑與契丹交戰,戰敗而死。
夏六月,制:“選人有才行者,委吏部臨時擢用。
” 時雖有此制,而有司以循資格便于己,猶踵行之。
是時,官自三師以下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員,吏自佐史以上五萬七千四百一十六員,而入仕之塗甚多,不可勝紀。
秋七月朔,日食。
冬十月,左丞相宋璟緻仕,歸東都。
蕭嵩、韓休罷,以裴耀卿同平章事,起複張九齡同平章事。
休數與嵩争論于上前,面折嵩短,嵩因乞骸骨,上曰:“朕未厭卿,卿何為遽去?”對曰:“陛下未厭臣,故臣得從容引去,若已厭臣,首領且不保,安能自遂!”因泣下。
上亦為之動容,乃皆以為丞相罷政事。
時張九齡居母喪,自韶州入見,求終喪,不許。
分天下為十五道,置采訪使。
京畿、都畿、關内、河南、河東、河北、隴右、山南東、西、劍南、淮南、江南東、西、黔中、嶺南,凡十五道,各置采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
兩畿以中丞領之,餘皆擇賢刺史領之。
惟變革舊章,乃須報可,自餘聽便宜從事,先行後聞。
以楊慎矜知太府出納。
楊政道之子崇禮為太府卿二十餘年,前後莫能及。
至是以戶部尚書緻仕。
上問宰相:“崇禮諸子,誰能繼其父者?”以慎矜對,乃擢為監察禦史,知太府出納。
稱職, 唐玄宗下制說:“對于候選官員中有才能而又品行好的人,委托吏部臨時提拔任用。
” 當時皇帝雖然下了這道制書,但有關部門認為按照資曆升遷對自己方便,所以仍然沿襲過去的制度。
此時,自三師以下的官員有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名,自佐史以上的小吏有五萬七千四百一十六名,而做官的途徑多得數不勝數。
秋七月初一,發生日食。
冬十月,左丞相宋璟退休,回到東都。
蕭嵩和韓休被罷免宰相職務,唐玄宗任命裴耀卿為同平章事,起用服喪未滿的張九齡任同平章事。
韓休多次與蕭嵩在唐玄宗面前争執,當面揭蕭嵩的短處,蕭嵩因此請求告老退休,唐玄宗說:“朕并不厭惡你,你為何急于退位而去呢?”蕭嵩回答說:“正因為陛下還沒有厭惡我,所以我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退去,如果陛下已經厭惡我了,我的頭都不能保住,還怎麼能夠如意引退呢!”說着哭泣流淚。
唐玄宗也被他的話感動,于是把蕭嵩和韓休二人都被免去宰相職務而任命為左、右丞相。
當時張九齡正在為母服喪,從韶州入朝觐見,請求為母服喪期滿,唐玄宗沒有允許。
唐玄宗把全國分為十五道,分别設置采訪使。
分為京畿道、都畿道、關内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隴右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嶺南道,共十五道,分别設置采訪使,以六條規定檢查官吏的違法行為。
京畿道和都畿道的采訪使由禦史中丞兼任,其餘的都挑選賢良的刺史兼任。
隻有當變革舊有的制度時,才需要奏報朝廷批準,其餘的事情允許采訪使根據情況自行處置,施行之後再上奏聞知。
唐玄宗任命楊慎矜主管太府出納事務。
楊政道之子楊崇禮任太府卿二十多年,前後任此職的人都比不上他。
這時他以戶部尚書的職務退休。
玄宗問宰相:“楊崇禮的兒子中,哪個能繼任父親的職位?”宰相回答說楊慎矜,于是玄宗升任楊慎矜為監察禦史,主管太府出納事務。
任官稱職, 上甚悅之。
慎矜奏諸州所輸布帛有漬污穿破者,皆下本州征折估錢,轉市輕貨,征調始繁矣。
甲戌(734) 二十二年 春正月,幸東都。
二月,秦州地震。
壓死四千餘人,遣蕭嵩赈恤之。
夏五月,以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李林甫同三品。
張九齡請不禁鑄錢,敕百官議之。
裴耀卿等曰:“一啟此門,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甚。
”秘書監崔沔曰:“若稅銅折役,計估度庸,則官冶可成,而私鑄無利矣。
且錢之為物,貴以通貨,利不在多,何待私鑄然後足用乎!”左監門錄事參軍劉秩曰:“夫人富不可以賞勸,貧不可以威禁。
若許私鑄,貧者必不能為之,臣恐貧者益貧而役于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也。
”上乃止。
秩,子玄之子也。
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
時武惠妃寵傾後宮,生壽王清,太子浸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妃德之,陰為内助。
上芟麥于苑中。
上種麥苑中,帥太子以下親往芟之,謂曰:“此所以薦宗廟,不敢不親,且欲使汝曹知稼穑艱難耳。
” 唐玄宗很高興。
楊慎矜上奏請求把各州所交納的布帛中弄髒和破損的,都發回原地折價征收成錢币,轉買些小而貴重值錢的物品,從此征收賦稅的事開始變得煩瑣複雜了。
甲戌(734) 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 春正月,唐玄宗駕幸東都。
二月,秦州發生地震。
壓死四千多人,唐玄宗派遣蕭嵩前去赈濟慰問。
夏五月,唐玄宗任命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李林甫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張九齡請求不要禁止私人鑄錢,唐玄宗下敕命百官讨論。
裴耀卿等人說:“一旦取消這個禁令,恐怕一些小人會放棄農耕而追求财利,劣質錢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秘書監崔沔說:“如果折勞役為收銅錢,計算估價物品的價格,加上雇工的費用,官方就可以用來鑄錢,私人鑄錢就無利可圖了。
再說錢的用處,貴在流通,不在于謀利,為什麼說要允許私人鑄錢才能使錢夠用呢!”左監門錄事參軍劉秩說:“人富有了,就難以用獎賞來勸誘他,人貧窮了,就難以用威權來禁止他。
如果允許民間私人鑄錢,那些貧窮的人必定不能冶鑄,我擔心這樣貧窮的人就會更加窮困,隻能被富人役使,富有的人就會更加富有,進而為所欲為。
”唐玄宗于是打消了這一念頭。
劉秩是劉子玄的兒子。
李林甫谄媚僞善,詭計多端,與宦官以及後宮中的妃嫔深相交結,讓他們暗中伺察唐玄宗的行動,一舉一動無不知曉,因此每次奏事,都能符合唐玄宗的旨意。
當時武惠妃在後宮的妃嫔中最得唐玄宗的寵愛,生下壽王李清,因此太子逐漸受到冷遇。
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訴武惠妃說,自己願意盡力保護壽王,武惠妃聽後十分感激,因此就暗中幫助他。
唐玄宗在禁苑中收割小麥。
唐玄宗在禁苑中種小麥,率領太子以下的皇子親自去收割,并對他們說:“這些麥子是要用來祭祀宗廟的,所以不敢不親自收割,并想借此使你們知道耕種莊稼的艱辛。
” 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置河口輸場。
初,上以關中久雨谷貴,将幸東都,召耀卿謀之,對曰:“關中帝業所興,當百代不易。
但地狹谷少,故乘輿時幸東都以寬之。
臣聞貞觀、永徽之際,祿廪不多,歲漕關東一二十萬石,足以周贍。
今用度浸廣,運數倍于前,猶不能給,故使陛下數冒寒暑以恤西人。
今若使司農租米悉輸東都,而轉漕以實關中,則關中有數年之儲,而無水旱之憂矣。
且吳人不習河漕,所在停留,遂生隐盜。
臣請于河口置倉,使吳船至彼輸米而去,官自雇載分入河、洛。
于三門東西各置一倉,至者貯納,水險則止,水通則下。
或開山路,車運而過。
則無複留滞,省費巨萬矣。
”上深然其言。
至是以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于河口置輸場,場東置河陰倉,西置柏崖倉。
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
鑿漕渠十八裡,以避三門之險。
先是,舟運江、淮之米,至東都含嘉倉,僦車陸運三百裡至陝,率兩斛用十錢。
耀卿令江、淮舟運悉輸河陰倉,更用河舟運至含嘉及太原倉,自太原倉入渭輸關中。
凡三歲,運米七百萬斛,省僦車錢三十萬缗。
或說耀卿獻之,耀卿曰:“此公家赢縮之利耳,奈何以市寵乎!”悉奏以為市籴錢。
唐玄宗任命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并在河口設置運輸場。
當初,唐玄宗因為關中地區久雨成災,糧價昂貴,将要駕幸東都,就召來裴耀卿商議此事,裴耀卿回答說:“關中是帝業開創的地方,應當百代不變。
但由于地域狹小,糧谷缺少,所以皇帝經常駕幸東都,以緩解這裡的負擔。
我聽說貞觀、永徽年間,用于支付百官俸祿的糧食不多,所以每年通過水路從關東運來一二十萬石糧食,就足夠使用了。
現在朝廷的用度越來越大,運來的糧食比以前多了數倍,還是不能滿足需要,所以才使陛下多次冒着嚴寒酷暑駕幸東都,以此來周濟關中地區的人民。
現在如果把司農寺的租米全都運到東都,再從東都轉水路運到關中,以充實關中地區的糧食,這樣關中地區就有了幾年的糧食儲備,而不用擔憂旱澇災害了。
再說吳地人不熟悉黃河水運,經常在各地停留,就會産生糧食被隐藏、偷盜的事情。
臣請求在河口設置糧倉,讓吳地的船在那裡卸下大米後就離去,然後由官府自己雇船分别通過黃河、洛水運進關中。
另外可在三門峽東西各設一座糧倉,把運到的糧食貯存起來,如果水流急險就停止運送,水流平穩暢通了就開始運送。
或者開鑿山路,用車運糧通過。
這樣運送的糧食就不會滞留在路上,還可節省數以萬計的費用。
”唐玄宗認為他的話很對。
這時任命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在河口設置運輸場,在運輸場東設置河陰倉,在運輸場西設置柏崖倉。
又在三門峽東設置集津倉,在三門峽西設置鹽倉。
同時開鑿漕渠十八裡,以避開三門峽的水險。
先前,用船把江、淮地區的米運到東都含嘉倉,再雇用車輛從陸路運三百裡到陝州,大約每兩斛米費用是十錢。
裴耀卿命令江、淮地區的運米船把米全都運到河陰倉,再改用黃河船運到含嘉倉和太原倉,然後由太原倉通過渭水運到關中。
三年中,共運米七百萬斛,節省雇傭車費三十萬缗。
有人勸裴耀卿把節省的錢獻給皇上,裴耀卿說:“這是公家的赢利錢,我怎麼能用它來讨好皇上呢!”于是上奏全部作為調節市場糧價的經費。
以方士張果為銀青光祿大夫。
初,張果自言有神仙術,堯時為侍中,多往來恒山中。
相州刺史韋濟薦之,上遣玺書迎入禁中,以為光祿大夫,号通玄先生,厚賜遣歸。
後卒,好事者以為屍解,上由是頗信神仙。
冬十二月朔,日食。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斬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幹。
時可突幹連年為邊患,守珪屢擊破之。
可突幹困迫,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
悔至而契丹初無降意,密遣人引突厥謀殺悔。
悔知之,以衙官李過折與可突幹争權不葉
&rsquo朕常置之座隅。
如三人者,不勞人以市恩,真良吏矣。
”顧謂刺史寇泚曰:“比亦屢有以酒馔不豐訴于朕者,知卿不借譽于左右也。
”自舉酒賜之。
由是以丘為尚書左丞,沔為散騎侍郎,耀卿為定州刺史。
十二月,帝還東都。
分吏部為十铨,親決試判。
向群臣宣示。
然後唐玄宗親自在山上祭祀昊天上帝,群臣在山下祭祀五方帝和百神。
第二天,唐玄宗在社首山祭祀皇地祇。
第三天,唐玄宗駕臨帳殿接受百官群臣的觐見朝拜,大赦天下,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張說讓許多中書、門下省的官吏和自己所親近的人随從玄宗登山。
祭祀禮儀完畢後,唐玄宗施恩頒賞,這些人往往都破格升為五品官,而其他官員卻沒有得到恩賜。
中書舍人張九齡進谏,不聽。
另外,随從護駕的士卒,隻加勳而不賜物,因此朝廷内外都怨恨張說。
唐玄宗任命王毛仲為開府儀同三司。
當初,隋朝末年國有的馬匹都被盜賊和戎狄掠奪而去,唐朝初年隻在赤岸澤得到雌雄馬三千匹,把這些馬匹遷到隴右,命太仆張萬歲掌管。
張萬歲非常稱職,從貞觀到麟德年間,這些馬繁殖到了七十萬匹。
垂拱年間以後,逐漸減少了一大半。
唐玄宗即位之初,牧馬有二十四萬匹,任命王毛仲為閑廄使,張景順為副使。
到這時有馬四十三萬匹。
唐玄宗東封泰山,讓數萬匹馬随從,按照毛色分成馬群,遠看如同天上的彩雲。
唐玄宗因此加授王毛仲開府儀同三司。
唐玄宗車駕從泰山返回,駕幸孔子舊宅。
唐玄宗到達宋州。
在高樓上宴請随從的百官時,唐玄宗對張說說:“懷州刺史王丘,除了進獻活牲口之外,沒有進獻其他任何物品。
魏州刺史崔沔,所設置的帷帳不用錦繡織物,向我表示節儉。
濟州刺史裴耀卿奏上數百字的表書,全都是直言勸谏的話,并且說:&lsquo如果騷擾百姓太厲害,就不值得向上天祭告成就的功業。
&rsquo朕總是把此言作為座右銘。
像這三位官員,都不煩勞百姓而邀恩求寵,真是賢良的官員。
”唐玄宗又看着宋州刺史寇泚說:“近來也多次有人向朕訴說你所供給的酒食不豐盛,朕因此知道你沒有借助朕左右的人為你說好話。
”說完唐玄宗親自舉杯給寇泚賜酒。
因此唐玄宗任命王丘為尚書左丞,崔沔為散騎侍郎,裴耀卿為定州刺史。
十二月,唐玄宗返回東都。
唐玄宗把吏部的選舉分為十铨,并親自決定試判考試的結果。
上疑吏部選試不公,禦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請分為十铨。
以禮部尚書蘇颋等十人掌之,試判将畢,遽召入禁中決定,尚書、侍郎皆不得預。
左庶子吳兢表言:“陛下曲受讒言,不信有司,非居上臨人推誠感物之道。
昔漢之賢相尚不對錢谷之數,不問鬥死之人,況萬乘之君,豈得下行铨選之事乎!”上雖不即從,明年複故。
大有年。
東都鬥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
丙寅(726) 十四年 春正月,命張說修五禮。
張說奏:“今之五禮,貞觀、顯慶兩書不同,或未折衷,望與學士讨論删改。
”從之。
夏四月,以李元同平章事。
元以清儉著,故用為相。
張說罷。
上召河南尹崔隐甫,欲用之,張說薄其無文,奏拟金吾大将軍。
說有才智而好賄,百官白事有不合者,好面折之。
惡宇文融之為人,且患其權重,融所建白,多抑之。
于是隐甫、融及禦史中丞李林甫共奏說引術士占星,徇私納賂。
敕源乾曜等于禦史台鞫之,事頗有狀。
上使高力士視說,還奏:“說蓬首垢面,席藁待罪。
”上意憐之。
唐玄宗懷疑吏部選官考試不公正,禦史中丞宇文融秘密上奏,請求将官吏選舉分為十铨。
于是命禮部尚書蘇颋等十人主持铨選,在試判考試将要結束時,唐玄宗突然把應試者召入宮中親自做出決定,吏部尚書和侍郎都不得參與。
左庶子吳兢上表說:“陛下随意聽信讒言,不相信主持選舉的吏部,這不是君臨天下、以誠感人的做法。
過去漢朝的賢明宰相尚且不去回答天子關于每年錢谷出入數目的提問,不去過問關于鬥毆緻人死命的案子,何況陛下是大唐皇帝,怎麼可以親自去過問官吏铨選的事務呢!”唐玄宗雖然沒有馬上采納,但第二年就恢複了原來的铨選之法。
這一年大豐收。
東都每鬥米十五錢,青州、齊州每鬥米五錢,每鬥谷子三錢。
丙寅(726)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春正月,唐玄宗命令張說修訂五禮。
張說上奏說:“現在的五禮,經過貞觀和顯慶年間兩次修改,内容上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有些地方不是很适度,希望允許我與學士們讨論删改。
”唐玄宗同意。
夏四月,唐玄宗任命李元為同平章事。
李元以清廉儉樸而著稱,所以唐玄宗任命他為宰相。
張說被罷免宰相職務。
唐玄宗召見河南尹崔隐甫,想要任用他,張說鄙薄崔隐甫沒有文采,就上奏玄宗建議任命他為金吾大将軍。
張說雖有才學智慧,但貪财好賄,百官彙報事情如果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喜歡當面駁斥。
他憎恨宇文融的為人,而且害怕他權力過大,所以對宇文融提出的建議,大多加以壓制。
于是崔隐甫、宇文融和禦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奏說張說招引方術之士觀察星象以蔔吉兇,并徇私舞弊,收受賄賂。
玄宗下敕命源乾曜等人在禦史台審問,确有其事。
玄宗派高力士去探視張說,高力士回來後上奏說:“張說蓬頭垢面,卧在草席上等待治罪。
”玄宗心中憐憫張說。
力士因言說有功于國,上以為然,但罷中書令。
岐王範卒,贈谥惠文太子。
五月,戶部奏今歲戶口之數。
戶七百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秋七月,河南、北大水。
八月,魏州河溢。
以杜暹同平章事。
冬十月,黑水靺鞨遣使入見。
黑水靺鞨遣使入見,上以其國為州,置長史。
勃海王武藝聞之曰:“黑水不我告,而請吏于唐,是必與唐謀攻我也。
”遣其弟門藝将兵擊之。
門藝曰:“黑水請吏于唐,而我擊之,此亡國之勢也。
”武藝強遣之,門藝棄衆來奔。
武藝表請殺之,上密遣門藝詣安西,報雲已流嶺南。
武藝知之,上表曰:“大國當示人以信,豈得為此欺诳?”上以鴻胪少卿李道邃等漏洩,皆坐左遷。
暫遣門藝詣嶺南以報之。
丁卯(727) 十五年 春正月,吐蕃入寇,王君?追擊至青海西,破之。
初,吐蕃自恃其強,緻書用敵國禮,上怒。
張說言曰:“吐蕃無禮,誠宜誅夷,但連兵十年,甘、涼、河、鄯,不勝其弊。
今其悔過求和,願聽款服,以纾邊人。
”上曰:“俟與君?議之。
”說退謂源乾曜曰:“君?勇而無謀,常思僥幸,吾言必不用矣。
” 高力士因此進言說張說對國家有功勞,玄宗認為他說得對,于是隻免去了張說中書令的職務。
岐王李範去世,唐玄宗贈他谥号為惠文太子。
五月,戶部上奏今年的戶口數目。
全國共有七百零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戶,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口人。
秋七月,黃河南、北地區發生水災。
八月,黃河在魏州泛濫。
唐玄宗任命杜暹為同平章事。
冬十月,黑水靺鞨派使者入朝觐見。
黑水靺鞨派遣使者入朝觐見,唐玄宗在黑水靺鞨設置黑水州,并任命了長史。
勃海王武藝得知後說:“黑水靺鞨不向我禀告,而向唐朝請求派遣官員,這一定是與唐朝合謀攻打我。
”于是就派遣他的弟弟門藝率兵攻打黑水靺鞨。
門藝說:“黑水靺鞨向唐朝請求派遣官員,而我們卻要攻打他們,這是亡國之勢。
”武藝強迫他率兵出征,門藝于是抛棄兵衆來投奔唐朝。
武藝上表請求殺掉門藝,唐玄宗秘密派門藝到安西去,然後答複說已把門藝流放到嶺南。
武藝知悉後,上表說:“作為大國應當講信用,怎麼能夠做出這種欺騙人的事呢?”唐玄宗認為是鴻胪少卿李道邃等人洩漏了此事,于是他們都按罪貶官。
又暫派門藝去嶺南,以此答複武藝。
丁卯(727)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春正月,吐蕃入侵,王君?追擊到青海西面,打敗了吐蕃。
當初,吐蕃自認為兵力強大,向唐朝送來的書信中使用兩國對等的禮節,唐玄宗很憤怒。
張說進言說:“吐蕃對我國不禮貌,确實應該讨伐誅殺,但是連續作戰十年,甘、涼、河、鄯等州已無法承受戰争帶來的禍害。
現在吐蕃已悔過認錯,請求和解,希望能接受他們的歸順,以解除邊境百姓的苦難。
”唐玄宗說:“等待我和王君?商議後再說。
”張說退下去後對源乾曜說:“王君?有勇無謀,經常想以僥幸取勝,我的話必定不會得到采納。
” 及君?入朝,果請深入讨之。
會吐蕃寇甘州,焚掠而歸,君?勒兵蹑其後。
及于青海之西,乘冰而度,破其後軍,獲其辎重羊馬萬計而還。
君?以功遷左羽林大将軍。
上由是益事邊功。
夏五月,作十王宅、百孫院。
上附苑城為十王宅,以居皇子,不複出,雖開府置官屬,又領藩鎮,惟侍讀時入授書,自餘歲時通名而已。
及諸孫浸多,又置百孫院。
太子亦不居東宮,常在乘輿所幸之别院。
夏至,賜貴近絲,人一。
上命妃嫔以下宮中育蠶,以知女功。
至是以其絲賜貴近。
秋七月,冀州河溢。
許文憲公蘇卒。
九月,吐蕃陷瓜州。
吐蕃攻陷瓜州,執刺史田元獻及王君?之父,進攻玉門,使謂君?曰:“将軍忠勇許國,何不一戰!”君?登城西望而泣,竟不敢出兵。
吐蕃毀瓜州城而去。
盜殺王君?。
初,回纥、契苾、思結、渾四部度碛,徙居甘、涼之間以避默啜。
王君?微時往來其間,為所輕。
及為河西節度,以法繩之。
四部恥怨,密遣使詣東都自訴。
君?遽奏四部謀叛,上遣中使往察之,諸部竟不得直。
于是流其酋長回纥承宗等于嶺南。
承宗族子護輸合衆 等到王君?入朝,果然請求進兵深入吐蕃境内讨伐。
适逢吐蕃入侵甘州,燒殺搶掠後退去,王君?就率兵緊跟其後。
追到青海西面,從冰上走過,打敗了吐蕃的後軍,繳獲了數以萬計的辎重羊馬,然後返回。
王君?因功升任左羽林大将軍。
唐玄宗因此更加頻繁地進行邊疆戰争。
夏五月,唐玄宗建造十王宅和百孫院。
唐玄宗在禁苑附近建造十王宅,讓諸皇子居住,皇子們不再出任藩封,即使皇子開設了王府設置了官屬,又兼領藩鎮,也隻有侍讀能按時入宅教書,其餘的王府官屬隻是每年在一定的時間到宅中通報姓名請安而已。
後來皇孫逐漸增加,又建造了百孫院。
太子也不居住在東宮,而是經常居住在皇帝駕幸之處的别院中。
夏至日,唐玄宗把絲賜給後宮中位尊而親近的人,每人一。
唐玄宗命令後宮中妃嫔以下的人在宮中養蠶,想以此讓她們懂得一些婦女應做的事。
這時,把養蠶所得的絲賜給後宮中位尊而親近的人。
秋七月,黃河在冀州泛濫。
許文憲公蘇颋去世。
九月,吐蕃攻占瓜州。
吐蕃攻占瓜州,俘虜了瓜州刺史田元獻和王君?的父親,接着又進攻玉門,還派使者對王君?說:“将軍以忠勇報效國家,為什麼不出城一戰呢!”王君?登上城頭向西瞭望哭泣,最終也不敢出城交戰。
吐蕃毀壞了瓜州城,然後離去。
盜賊殺死王君?。
當初,回纥、契苾、思結、渾四個部族越過沙漠,遷居到甘州、涼州一帶,以躲避突厥默啜。
王君?地位卑微時曾往來這四個部族間,受到他們的輕視。
升任河西節度使後,他就用法律懲治他們。
四個部族感到恥辱,心中怨恨,就秘密派使者到東都告狀。
王君?立刻上奏說這四個部族陰謀反叛,唐玄宗派中使去察看,四個部族的冤屈竟沒有得到伸張。
于是朝廷把他們的酋長回纥承宗等人流放到嶺南。
回纥承宗的族子護輸聯合部衆 報仇。
會君?邀擊吐蕃于肅州,護輸伏兵殺之。
突厥遣使入貢。
吐蕃之寇瓜州也,遺突厥毗伽可汗書,欲與之俱入寇。
毗伽獻其書,上嘉之,聽于西受降城互市,歲赍缣帛數十萬匹就市戎馬,由是國馬益壯。
冬十月,帝還西京。
以蕭嵩為河西節度副大使。
時王君?新敗,河、隴震駭。
嵩以裴寬為判官,與君?判官牛仙客俱掌軍政,人心浸安。
仙客本鹑觚小吏,以才幹為君?腹心。
嵩又奏建康軍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帥餘衆築故城。
闆幹裁立,吐蕃猝至,守珪于城上置酒作樂。
虜疑有備,不敢攻而退。
守珪縱兵擊之,虜敗走。
守珪乃修複城市,收合流散,皆複舊業。
朝廷嘉其功,以為瓜州都督。
吐蕃大将悉諾邏威名甚盛,嵩縱反間于其國,雲與中國通謀,贊普誅之,由是少衰。
戊辰(728) 十六年 春正月,嶺南獠反,命楊思勖讨平之。
嶺南獠反,陷四十餘城,思勖捕斬之。
思勖用兵,所向有功,然性殘酷,所得俘虜,或生剝其面,或掣去頭皮,蠻夷憚之。
以宇文融充九河使。
要為承宗報仇。
适逢王君?在肅州截擊吐蕃,護輸派伏兵殺死了他。
突厥派遣使者入朝進貢。
吐蕃侵犯瓜州時,給突厥毗伽可汗寫信說,想與他們一起入侵唐朝。
毗伽可汗把吐蕃的書信獻給了唐朝,唐玄宗贊賞毗伽可汗的做法,允許突厥人到西受降城與唐朝做買賣,唐朝每年派人攜帶數十萬匹絲綢到西受降城與突厥交換戰馬,因此唐朝的馬更加強壯。
冬十月,唐玄宗回到西京。
唐玄宗任命蕭嵩為河西節度副大使。
此時王君?剛剛敗死,河西、隴右地區十分驚駭。
蕭嵩任用裴寬為判官,與王君?的判官牛仙客一同掌管軍政事務,人心才逐漸安定。
牛仙客原本是鹑觚縣的一名小官吏,因有才幹成為王君?的心腹。
蕭嵩又上奏任命建康軍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率領殘餘的部衆修築瓜州舊城。
修築城牆所用的木闆木柱剛立起來,吐蕃軍隊突然來到,張守珪就在城頭上設置酒宴行樂。
吐蕃懷疑唐兵已有防備,不敢貿然進攻而退去。
張守珪乘機發兵攻打,吐蕃戰敗逃走。
張守珪于是修複瓜州城,收聚流散的百姓,讓他們都恢複舊業。
朝廷嘉獎張守珪的功勞,任命他為瓜州都督。
吐蕃大将悉諾邏有很高的威望,蕭嵩就對吐蕃國運用反間計,說悉諾邏與唐朝勾結,吐蕃贊普就誅殺了他,因此吐蕃逐漸衰落。
戊辰(728)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 春正月,嶺南獠人反叛,唐玄宗命楊思勖讨伐平定了他們。
嶺南獠人反叛,攻占了四十餘座城池,楊思勖捕獲并斬殺了他們。
楊思勖用兵,每次作戰都能立功,但生性殘酷,對于抓獲的俘虜,有的活生生地剝去臉皮,有的扯去頭皮,所以蠻人都十分懼怕他。
唐玄宗命宇文融充任九河使。
融請用《禹貢》九河故道開稻田,并回易陸運錢,官收其利。
興役不息,事多不就。
二月,以張說兼集賢院學士。
說雖罷政事,專文史之任,朝廷每有大事,上常遣中使訪之。
改騎為羽林飛騎。
秋八月,行《開元大衍曆》。
金吾将軍杜賓客破吐蕃于祁連城。
冬十一月,以蕭嵩同平章事。
十二月,立長征兵分番、酬勳法。
敕:“長征兵無有還期,人情難堪,宜分五番,歲遣一番還家洗沐,五年酬勳五轉。
” 制戶籍三歲一定,分為九等。
己巳(729) 十七年 春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祎攻吐蕃,拔石堡城。
初,吐蓄陷石堡城,留兵據之,侵擾河右。
上命朔方節度使信安王祎與河西、隴右同議攻取。
諸将鹹以為石堡險遠難攻,祎不聽,引兵深入,急攻拔之,分兵據要害,拓地千餘裡。
上大悅,更命曰振武軍。
限明經、進士及第,每歲毋過百人。
國子祭酒楊玚奏:“流外出身,每歲二千餘人,而明經、進士不能居其什一,則是服勤道業之士不如胥史之得仕也。
臣恐儒風浸墜,廉恥日衰。
若以出身人太多,則應諸色 宇文融請求把《禹貢》所記載的九條河的舊道開墾成稻田,并用陸路運輸的經費做買賣,官府坐收利錢。
宇文融不斷地征發勞役,但事情大多沒有辦成。
二月,唐玄宗任命張說兼任集賢院學士。
張說雖然被罷免了宰相職務,專門負責文史研究,但每當朝廷有大事時,唐玄宗總是派中使去征求他的意見。
唐玄宗改騎為羽林飛騎。
秋八月,頒行《開元大衍曆》。
金吾将軍杜賓客在祁連城打敗吐蕃軍隊。
冬十一月,唐玄宗任命蕭嵩為同平章事。
十二月,确立長征兵分批休假和提高勳級的辦法。
唐玄宗下敕說:“長征兵沒有回鄉的日期,這是人的感情難以忍受的,應該把他們分為五批,每年派一批回家休假,五年提高勳級五等。
” 唐玄宗下制規定戶籍每三年核定一次,共分為九等。
己巳(729)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 春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祎攻打吐蕃,攻克了石堡城。
當初,吐蕃攻占了石堡城,留下軍隊據守,并侵犯騷擾河右地區。
唐玄宗命令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祎與河西、隴右的将帥一同商議攻取此城。
諸将都認為石堡城道路艱險遙遠,難以攻取,李祎不聽,率兵深入敵人境内,迅速進攻,攻克了石堡城,分兵據守戰略要地,拓展疆土一千餘裡。
唐玄宗十分高興,下令将石堡城改名叫振武軍。
朝廷限制考中明經科和進士科的人數,每年不許超過一百名。
國子祭酒楊玚上奏說:“九品官以下出身的官員,每年有兩千多人,而考中明經科和進士科的人還不到它的十分之一,這樣那些刻苦學習儒經的士人反而不如辦理文書的小官吏能夠進入仕途。
我擔憂儒家學風會逐漸衰落,人們的廉恥之心會日益喪失。
如果認為這種出身的人太多,那麼就應當對各類人員都加以 裁損。
”又奏:“主司帖試明經,不求大指,專取難知,問以孤經絕句,或年月日。
請自今并帖平文。
”上甚然之。
夏四月,禘于太廟。
唐初,祫則序昭穆,禘則各祀于其室。
至是,太常少卿韋等奏:“如此,則禘與常飨不異,請序昭穆。
”從之。
五月,複置按察使。
杜暹、李元、源乾曜罷,以宇文融、裴光庭同平章事,蕭嵩兼中書令。
張說、張嘉貞、李元、杜暹相繼為相,源乾曜以清謹自守,唯諾署名而已。
元、暹議事異同,更相奏列。
上不悅,貶暹荊州長史,元曹州刺史,乾曜罷為左丞相,以融、光庭平章事,嵩兼中書令,遙領河西。
八月,以帝生日為千秋節。
八月五日,上以生日宴百官于花萼樓下,丞相源乾曜、張說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布于天下,鹹令宴樂。
移社就之。
工部尚書張嘉貞卒。
嘉貞不營家産,有勸其市田宅者,曰:“我貴為将相,何憂寒餒!比見朝士廣占良田,身沒之日,适足為無賴子弟酒色之資,吾不取也。
” 禁私賣銅、鉛、錫。
裁減。
”他又上奏說:“主管部門對明經科的考生考試帖經,不要求考生知曉經文的大體意思,而專門選取難以使人明白的章句,詢問上下沒有聯系的經文和冷僻的句子,或以年月日為試題。
請求從現在開始,帖經考試都考一般的經文。
”唐玄宗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
夏四月,唐玄宗在太廟禘祭祖先。
唐朝初年,皇帝在太廟舉行集合祖先神主的祫祭時,是按照左昭右穆的次序,而禘祭則是在供奉祖先神主的殿室中各自進行祭祀。
這時,太常少卿韋等上奏說:“這樣做,禘祭就與平常的祭祀沒有什麼不同了,請求禘祭也按照神主左昭右穆的次序進行。
”唐玄宗同意。
五月,唐玄宗重新設置按察使。
杜暹、李元、源乾曜被罷免宰相職務,任命宇文融、裴光庭為同平章事,蕭嵩兼任中書令。
張說、張嘉貞、李元、杜暹相繼任宰相,源乾曜為人清廉謹慎,對朝政大事唯唯諾諾,隻是簽名罷了。
李元和杜暹議論政事意見常常不同,還互相在唐玄宗面前上奏對方的不是。
唐玄宗不高興,于是貶杜暹為荊州長史,李元為曹州刺史,源乾曜罷相任左丞相,任命宇文融、裴光庭為同平章事,蕭嵩兼任中書令,并遙領河西節度使。
八月,規定以唐玄宗的生日為千秋節。
八月五日,唐玄宗因為這天是自己的生日,在花萼樓下宴請百官,丞相源乾曜、張說上表請求把此日定為千秋節,布告于天下,讓所有人都飲宴同樂。
唐玄宗又把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改在千秋節這一天。
工部尚書張嘉貞去世。
張嘉貞不經營家産,有人曾勸他購買田地住宅,他說:“我貴為将相,還會擔憂遭受饑寒嗎!近來看到朝廷中的士大夫們廣占良田,而身死之後,卻恰恰成為他們的無賴子弟酒色揮霍的資本,我不會做這樣的事。
” 唐玄宗下令禁止私下賣銅、鉛、錫。
敕以人間多盜鑄錢,始禁私賣銅、鉛、錫及以銅為器皿。
其采銅、鉛、錫者,官為市取。
貶宇文融為汝州刺史。
融性精敏,應對辯給,以治财賦得幸,廣置諸使,競為聚斂,由是百官浸失其職,而上心益侈,百姓苦之。
在相位,謂人曰:“使吾居此數月,則海内無事矣。
”信安王祎以軍功有寵,融疾之,使禦史李寅彈之。
祎聞之,先以白上。
明日,寅奏果入,上怒,融坐貶。
既而國用不足,上複思之。
會有飛狀告融贓賄、隐沒官錢事,坐流岩州,道卒。
然是後言财利以取貴仕者皆祖之。
冬十月朔,日食。
不盡如鈎。
庚午(730) 十八年 春正月,以裴光庭為侍中。
二月,初令百官休日選勝行樂。
初令百官于春月旬休,選勝行樂,自宰相至員外郎,凡十二筵,各賜錢五千缗。
或禦花萼樓邀其歸騎留飲,疊使起舞,盡歡而去。
夏四月,築西京外郭。
九旬而畢。
以裴光庭兼吏部尚書。
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或不次超遷,或老于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祿者。
光庭始奏用循資格, 玄宗下敕,因民間多偷鑄錢币,從現在起禁止私自倒賣銅、鉛、錫,以及用銅制造器皿。
各地開采的銅、鉛、錫,由官府收購。
唐玄宗貶宇文融為汝州刺史。
宇文融生性精明機智,應對敏捷,因善于理财而得到唐玄宗的寵幸,他就廣泛地設置使職,競相聚斂财富,因此朝廷百官逐漸喪失了職權,而皇上的心思卻更加奢侈,百姓都怨恨宇文融帶來的困苦。
在任宰相時,宇文融對他人說:“讓我任宰相數月,那麼天下就會太平無事。
”信安王李祎因為軍功深受唐玄宗的寵愛,宇文融嫉妒他,指使禦史李寅彈劾他。
李祎得知後,就事先報告了唐玄宗。
第二天,李寅的彈劾奏章果然送進宮中,唐玄宗十分憤怒,宇文融因此獲罪被貶。
不久,因國家财用不足,唐玄宗又思念宇文融。
适逢有人寫匿名信告宇文融貪贓受賄和侵吞官府錢财的事,宇文融因此又被流放到岩州,在半道上死去。
但此後向皇帝談論生财獲利而顯貴升官的人都是效法宇文融的做法。
冬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沒有全食,形如彎鈎。
庚午(730)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 春正月,唐玄宗任命裴光庭為侍中。
二月,唐玄宗初次命朝廷百官在休假日到風景勝地遊樂。
唐玄宗初次命令朝廷百官在春季每月十天的一次休假日,到風景名勝之地遊樂,從宰相至員外郎,共設十二桌筵席,每人賜錢五千缗。
有時唐玄宗駕臨花萼樓邀請春遊歸來的百官留下來宴飲,大家輪流跳舞,盡情歡樂後離去。
夏四月,唐朝修築西京長安的外城。
共用了九十天時間完工。
唐玄宗任命裴光庭兼任吏部尚書。
先前,吏部拟定官員,隻看此人的能力如何,因而有的人破格升遷,有的人已年老但職位還很低,甚至有人已取得做官資格二十多年卻還沒有被授官。
裴光庭開始上奏請求按年資升遷, 各以罷官若幹選而集,官高者選少,卑者選多,無問能否,選滿則注,非負譴者,有升無降。
庸愚皆喜,謂之“聖書”,而才俊之士無不怨歎。
宋璟争之不能得。
六月,以忠王浚領河北道行軍元帥,帥十八總管讨奚、契丹。
浚即陝王嗣昇,更封改名也。
初,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幹入貢,李元不禮焉。
張說曰:“可突幹狡而狠,專其國政久矣,人心附之。
今失其心,必不來矣。
”至是,可突幹弑邵固,叛降突厥。
制以忠王浚領元帥,禦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副之,帥十八總管以讨奚、契丹。
命浚與百官相見。
張說謂人曰:“吾嘗觀太宗畫像,雅類忠王,此社稷之福也。
”然浚竟不行。
洛水溢。
溺千餘家。
冬十月,吐蕃遣使入貢。
吐蕃兵數敗而懼,乃求和親。
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從容言和親之利。
上曰:“贊普嘗遺吾書悖慢,此何可舍!”對曰:“贊普當開元初,年尚幼稚,安能為此!殆邊将詐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
夫邊境有事,則将吏得以因緣盜匿官物,妄述功狀以取勳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國家之福也。
兵連不解,日費千金,河西、隴右由茲困弊。
陛下誠命一使往視公主,因與贊普相約結,使之稽颡稱臣,永息邊患, 官吏分别将任職期滿罷官後經過铨選的次數集中到吏部,官職高者需經過的铨選次數少,官職低者需經過的铨選次數多,不管能力如何,隻要達到了铨選的次數就注拟官職,如果不是有過錯受到處分的,全都隻升遷而不降職。
那些平庸愚笨的官員都十分高興,把這種辦法稱為“聖書”,而才能傑出的士人無不怨憤歎息。
宋璟進行争辯,但沒有結果。
六月,唐玄宗任命忠王李浚兼任河北道行軍元帥,率領十八總管讨伐奚和契丹。
李浚就是原來的陝王李嗣昇,因為改封為忠王而改了名字。
當初,契丹王李邵固派遣可突幹入朝進貢,李元對可突幹不禮貌。
張說說:“可突幹狡詐兇狠,長期專擅國政,人心都歸向于他。
現在傷了他的心,他肯定不會再來了。
”這時,可突幹殺了李邵固,背叛唐朝投降了突厥。
唐玄宗下制書任命忠王李浚兼任河北道行軍元帥,任命禦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為副元帥,率領十八總管讨伐奚和契丹。
唐玄宗命李浚與朝廷百官相見。
張說對他人說:“我曾經看見過太宗皇帝的畫像,與忠王十分相似,這真是國家的福氣。
”但李浚最終沒有成行。
洛水泛濫。
淹沒一千餘家。
冬十月,吐蕃派遣使者入朝進貢。
吐蕃軍隊因多次戰敗而懼怕唐朝,于是請求和解。
忠王友皇甫惟明借機上奏事情,從容談論講和的益處。
唐玄宗說:“吐蕃贊普曾經在給我的書信中言詞傲慢無禮,這怎麼能夠原諒呢!”皇甫惟明回答說:“贊普在開元初年,年齡尚幼,怎麼會寫出這樣的信呢!大概是邊防将領僞造的,想借此以激怒陛下。
邊境有了戰事,将帥和官吏才能夠借機盜取藏匿官府的财物,還可以胡亂地上報戰功以取得勳爵,這些都是對奸臣有利,而不是國家的幸事。
戰事連年不斷,每天耗費千金,河西和隴右地區因此而貧困凋敝。
陛下若真能夠派遣一名使臣去探望金城公主,并與贊普結盟訂約,使他俯首稱臣,永遠平息邊境戰禍, 豈非禦夷狄之長策乎!”上悅,命惟明與内侍張元方使于吐蕃。
贊普大喜,遣其大臣論名悉獵随惟明入貢,遂複款附。
是歲,天下奏死罪二十四人。
辛未(731) 十九年 春正月,王毛仲有罪賜死。
初,毛仲以嚴察幹力有寵,百官附之輻湊。
毛仲嫁女,上問何須,毛仲頓首對曰:“臣萬事已備,但未得客。
”上曰:“知卿所不能緻者一人耳,必宋璟也,朕為汝召客。
”明日,诏宰相與諸達官詣之。
日中璟乃至,先執酒西向拜謝,飲不盡卮,遽稱腹痛而歸。
其剛直之操,老而彌笃如此。
毛仲與龍武将軍葛福順為昏,吏部侍郎齊澣言于上曰:“福順典禁兵,不宜與毛仲為昏。
且毛仲小人,寵過生奸,不早為之所,恐成後患。
”上然其言。
澣曰:“君不密則失臣,願陛下密之。
”退以語大理丞麻察,察遽奏之。
上怒,制:“澣、察交構将相,離間君臣。
”皆貶嶺南。
由是毛仲驕恣日甚。
福順倚其勢,多為不法。
毛仲求兵部尚書不得,怏怏,上由是不悅。
時上寵任宦官,往往為三品将軍,門施棨戟。
奉使所過,賂遺少者千缗。
京城第舍、郊畿田園,參半皆宦官也。
楊思勖、高力士尤貴幸,毛仲視之若無人。
這難道不是駕馭夷狄的良策嗎!”唐玄宗聽後很高興,就命令皇甫惟明與内侍張元方出使吐蕃。
吐蕃贊普很高興,就派遣他的大臣論名悉獵随從皇甫惟明入朝納貢,于是吐蕃重新歸順唐朝。
這一年,全國上奏被處以死罪的有二十四人。
辛未(731)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 春正月,王毛仲因有罪被唐玄宗賜死。
當初,王毛仲因嚴厲有才幹而受到唐玄宗的寵幸,朝廷百官都紛紛依附于他。
王毛仲的女兒要出嫁,唐玄宗問他還需要什麼,王毛仲叩頭回答說:“臣萬事俱備,隻是請不到客人。
”唐玄宗說:“我知道您所請不到的客人隻有一個,一定是宋璟,朕為你去請他。
”第二天,唐玄宗下诏宰相與朝中的達官貴人都去。
到了中午,宋璟才到,他先拿着酒杯向西拜謝,還沒有飲完杯中之酒,就立刻聲稱肚子疼而離去。
宋璟剛強正直的節操,到老了更加堅守不移。
王毛仲與龍武将軍葛福順是兒女親家,吏部侍郎齊澣對唐玄宗說:“葛福順掌管禁軍,不應該與王毛仲結為親家。
再說王毛仲是小人,受到的寵幸過分就會生出奸邪之心,如果不及早做出适當的處置,恐怕會有後患。
”唐玄宗認為齊澣的話很對。
齊澣又說:“君主如果不能保守秘密就會失去臣下的擁護,希望陛下能對此保密。
”齊澣退朝後卻把此事告訴了大理丞麻察,麻察立刻向唐玄宗上奏了此事。
唐玄宗大怒,下制說:“齊澣與麻察二人合謀誣陷将相,離間君臣關系。
”把他們都貶往嶺南。
從此王毛仲日益驕橫放縱。
葛福順依仗着他的權勢,多為不法之事。
王毛仲請求擔任兵部尚書而沒有得到,心中不滿,唐玄宗因此很不高興。
當時唐玄宗寵幸信任宦官,往往提升他們為三品将軍,門前排列棨戟儀仗。
他們奉命出使地方,給他們行賄饋贈的金錢最少也得一千缗。
京城的宅第和郊區的田園,半數都為宦官所擁有。
楊思勖和高力士尤其顯貴受寵,而王毛仲對他們不屑一顧。
毛仲妻産子三日,上命力士賜之甚厚,且授兒五品官。
毛仲抱兒示力士曰:“此豈不堪作三品耶!”力士歸奏之,上大怒曰:“昔誅韋氏,此賊心持兩端。
今日乃敢以赤子怨我!”力士因言:“北門奴官太盛,不早除之,必生大患。
”上恐其黨驚懼為變,貶毛仲、福順等于遠州,追賜毛仲死。
自是宦官勢盛,力士尤為上所寵信,表奏皆先呈之,小事即決,勢傾内外。
以《詩》《書》賜吐蕃。
吐蕃使者稱公主求《毛詩》《春秋》《禮記》。
正字于休烈上疏曰:“東平王,漢之懿親,求《史記》、諸子,漢猶不與。
況吐蕃,國之寇仇,今資之以書,使知權略,愈生變詐,非中國之利也。
”裴光庭等奏:“吐蕃久叛新服,因其有請,賜以《詩》《書》,庶使漸陶聲教,化流無外。
休烈徒知書有權略變詐之語,不知忠、信、禮、義皆從書出也。
”遂與之。
上躬耕于興慶宮側。
盡三百步。
三月,置太公廟。
令兩京、諸州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享,選古名将,以備十哲。
以二、八月上戊緻祭,如孔子禮。
冬十二月,幸東都。
殺嶲州都督張審素。
或告嶲州都督張審素贓污,制遣監察禦史楊汪按之。
總管董元禮殺告者,以兵圍汪,謂曰:“善奏則生,不然則 王毛仲的妻子生下小孩三天,唐玄宗就命高力士賜給他許多财物,并且授給其兒五品官。
王毛仲抱着兒子對高力士說:“這個小孩難道做不了三品官嗎!”高力士回來後向唐玄宗上奏了此話,唐玄宗極為憤怒地說:“往昔我誅殺韋氏時,王毛仲這個壞蛋就懷有二心。
今天竟敢拿剛出世的小孩來怨我!”高力士借機說:“北門禁軍的這夥奴才權勢太大,如果不趁早除掉他們,必定會生出大禍。
”唐玄宗恐怕他們的黨羽因驚恐而發動變亂,于是把王毛仲和葛福順貶往邊遠州郡,又追賜王毛仲死。
從此宦官權勢大盛,高力士尤其受到唐玄宗的寵信,臣下的表書奏章都先呈送給他,小的事情就由他裁決,權傾朝廷内外。
唐玄宗把《毛詩》和《尚書》賜給吐蕃。
吐蕃使者說金城公主需要《毛詩》《春秋》《禮記》。
秘書正字于休烈上疏說:“東平王劉宇是漢室的至親,他請求要《史記》和諸子,漢成帝尚且不給他。
何況吐蕃是我們國家的敵人,如果把書籍送給他們,使他們學會了權變謀略,就會變得更加狡詐,對我們中國不會有利。
”裴光庭等上奏說:“吐蕃長期反叛,最近才歸附,應該借此請求的機會,賜給他們《毛詩》《尚書》,或許能使他們逐漸受到聲威和教化的熏陶,以使教化流布,無遠不至。
于休烈隻知道書中有權謀機詐的話,而不知道忠、信、禮、義也都是從書中出來的。
”于是唐玄宗就賜給了吐蕃所請求的書籍。
唐玄宗親自在興慶宮旁耕田。
耕了足有三百步遠。
三月,唐玄宗命令設置太公廟。
唐玄宗下令在兩京和各州分别設置太公廟,以張良配祭,還挑選古代的一些名将,以配齊十位先哲。
在每年二月和八月的第一個戊日進行祭祀,和祭祀孔子的禮儀一樣。
冬十二月,唐玄宗駕幸東都。
嶲州都督張審素被殺。
有人告發說嶲州都督張審素貪贓枉法,唐玄宗下制書派遣監察禦史楊汪去審查。
而總管董元禮殺了告狀的人,然後派兵包圍了楊汪,對他說:“你如果能以好話上奏就可以活命,否則就 死。
”會救兵至,擊斬之。
汪遂奏審素謀反,審素坐斬。
浚苑中洛水。
六旬而罷。
壬申(732) 二十年 春正月,遣信安王祎将兵擊奚、契丹,大破之。
以信安王祎為行軍總管,戶部侍郎裴耀卿副之,與幽州節度趙含章分道擊奚、契丹。
含章與虜遇,虜望風遁去。
平盧先鋒将烏承玼言于含章曰:“二虜,劇賊也,非畏我而遁,乃誘我耳,宜按兵以觀其變。
”含章不從,與戰大敗。
承玼别引兵出其右,擊虜破之。
祎等大破奚、契丹,可突幹遠遁,奚酋李詩瑣高帥五千餘帳來降,祎乃引兵還。
二月朔,日食。
夏四月,宴百官于上陽東洲。
醉者肩輿以歸,相屬于路。
敕裴光庭、蕭嵩分押左、右廂兵。
秋八月朔,日食。
九月,《開元禮》成。
初,命張說與諸學士刊定五禮。
說卒,蕭嵩繼之,請依上元敕,父在為母齊衰三年,從之。
至是書成上之,号曰《開元禮》。
冬十一月,祀後土于汾陰。
十二月,還西京。
初,蕭嵩奏:“自祠後土以來,年谷屢豐,宜因還京賽祠。
”上從之。
是歲,天下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
殺死你。
”适逢救兵來到,擊殺了董元禮。
楊汪于是上奏說張審素謀反,張審素獲罪被斬。
疏浚流經東都禁苑的洛水。
六十天完工。
壬申(732)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 春正月,唐玄宗派信安王李祎率兵攻打奚和契丹,大敗他們。
唐玄宗任命信安王李祎為行軍總管,戶部侍郎裴耀卿為副總管,與幽州節度使趙含章分路攻打奚和契丹。
趙含章與敵人遭遇,敵人望風而逃。
平盧先鋒将烏承玼對趙含章說:“奚和契丹都是兇猛強大的敵人,并不是因為懼怕我們而逃,而是想引誘我們,應該按兵不動,以觀敵情變化。
”趙含章不聽從,與敵人交戰,結果被打得大敗。
烏承玼率領另一支軍隊從趙含章的右側殺出,進攻并打敗了敵人。
李祎等大敗奚和契丹,可突幹遠逃,奚族酋長李詩瑣高率領部落五千多帳來投降,李祎于是率兵返回。
二月初一,發生日食。
夏四月,唐玄宗在上陽宮東的中洲宴請百官。
喝醉酒的人用肩輿擡回家,被擡走的人一路不斷。
唐玄宗下敕命裴光庭和蕭嵩分别掌管左、右廂兵。
秋八月初一,發生日食。
九月,《開元禮》修成。
當初,唐玄宗命張說與諸學士修定五禮。
張說去世後,由蕭嵩接任,他請求依照上元年間的敕令,父在而母亡者,兒子為母親服齊衰喪三年,唐玄宗同意。
這時禮書修成進上,名叫《開元禮》。
冬十一月,唐玄宗在汾陰祭祀後土神。
十二月,唐玄宗回到西京長安。
當初,蕭嵩上奏說:“自從在汾陰祭祀後土神以來,糧食連年獲得豐收,應該趁返回京城的機會祭祀以示酬謝。
”唐玄宗同意。
這一年,全國共有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戶,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口人。
癸酉(733) 二十一年 春正月,遣大門藝讨勃海,不克。
初,勃海靺鞨王武藝遣将寇登州,殺刺史。
至是上遣大門藝發幽州兵讨之,無功而還。
武藝怨門藝,密遣客刺之,不死。
三月,裴光庭卒。
太常博士孫琬議:“光庭用循資格,失勸獎之道,請谥曰&lsquo克&rsquo。
”其子訟之,賜谥“忠獻”。
以韓休同平章事。
上問蕭嵩可以代光庭者,嵩欲薦散騎常侍王丘,丘讓于韓休。
嵩言之,上以為相。
休為人峭直,不幹榮利。
始,嵩以為恬和易制,故引之。
及與共事,守正不阿,嵩漸惡之。
宋璟歎曰:“不意韓休乃能如是!”上或宴樂遊獵,小有過差,辄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谏疏已至。
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于舊,何不逐之!”上歎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
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寝不安。
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
吾用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 有供奉侏儒黃?,上常憑之以行,寵賜甚厚。
一日晚入,上怪之,對曰:“向逢捕盜官與臣争道,臣掀之墜馬,故晚。
”因下階叩頭。
上曰:“但使外無章奏,汝亦無憂。
”有頃,京兆奏其狀,上即叱出,杖殺之。
閏月,幽州副總管郭英傑與契丹戰,敗死。
夏六月, 癸酉(733)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 春正月,唐玄宗派遣大門藝率兵讨伐勃海,沒有獲勝。
當初,勃海靺鞨王武藝派将領侵犯登州,殺死登州刺史。
這時唐玄宗派遣大門藝發幽州兵讨伐武藝,沒有取得戰功而返回。
武藝怨恨門藝,秘密派刺客去暗殺門藝,沒有殺死他。
三月,裴光庭去世。
太常博士孫琬議論說:“裴光庭按照資曆用人,失掉了勉勵人才上進的道路,請求賜給他谥号&lsquo克&rsquo。
”裴光庭的兒子為其父上訴,唐玄宗就賜給裴光庭谥号“忠獻”。
唐玄宗任命韓休為同平章事。
唐玄宗詢問蕭嵩誰可以替代裴光庭任宰相,蕭嵩想要推薦散騎常侍王丘,王丘把宰相的職務讓給了韓休。
蕭嵩向唐玄宗進言此事,于是唐玄宗就任命韓休為宰相。
韓休為人剛強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祿。
開始時,蕭嵩認為韓休恬淡平和,容易控制,所以引薦了他。
等到與他共事時,才發現韓休剛正不阿,因此蕭嵩逐漸厭惡他。
宋璟感歎說:“沒有想到韓休竟能這樣!”唐玄宗有時宴飲遊玩打獵,稍有過失,總是問左右的人說:“韓休知道嗎?”話剛說完,韓休進谏的奏疏就已經送到。
唐玄宗左右的人說:“韓休任宰相,陛下比過去瘦了許多,為何不把他斥退!”唐玄宗感歎說:“我的身體雖然瘦了,但天下人的身體一定胖了。
蕭嵩上奏政事總是順着我的旨意,他退下去後,我卻睡不安穩。
韓休經常在我面前争辯,但他退下去後,我卻能安心睡覺。
我任用韓休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我自己。
” 有一名侍奉玄宗的侏儒名叫黃?,唐玄宗經常拄着他行走,很受寵愛,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有一天黃?進宮晚了,唐玄宗感到奇怪,黃?回答說:“剛才遇到捕盜官與我争道,我把他掀下了馬,所以進宮晚了。
”說着走下台階叩頭謝罪。
唐玄宗說:“隻要宮外沒有奏章,你也就不用擔心了。
”不一會兒,京兆尹上奏了此事,唐玄宗立刻把黃?斥責出去,然後杖殺了他。
閏三月,幽州副總管郭英傑與契丹交戰,戰敗而死。
夏六月,制:“選人有才行者,委吏部臨時擢用。
” 時雖有此制,而有司以循資格便于己,猶踵行之。
是時,官自三師以下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員,吏自佐史以上五萬七千四百一十六員,而入仕之塗甚多,不可勝紀。
秋七月朔,日食。
冬十月,左丞相宋璟緻仕,歸東都。
蕭嵩、韓休罷,以裴耀卿同平章事,起複張九齡同平章事。
休數與嵩争論于上前,面折嵩短,嵩因乞骸骨,上曰:“朕未厭卿,卿何為遽去?”對曰:“陛下未厭臣,故臣得從容引去,若已厭臣,首領且不保,安能自遂!”因泣下。
上亦為之動容,乃皆以為丞相罷政事。
時張九齡居母喪,自韶州入見,求終喪,不許。
分天下為十五道,置采訪使。
京畿、都畿、關内、河南、河東、河北、隴右、山南東、西、劍南、淮南、江南東、西、黔中、嶺南,凡十五道,各置采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
兩畿以中丞領之,餘皆擇賢刺史領之。
惟變革舊章,乃須報可,自餘聽便宜從事,先行後聞。
以楊慎矜知太府出納。
楊政道之子崇禮為太府卿二十餘年,前後莫能及。
至是以戶部尚書緻仕。
上問宰相:“崇禮諸子,誰能繼其父者?”以慎矜對,乃擢為監察禦史,知太府出納。
稱職, 唐玄宗下制說:“對于候選官員中有才能而又品行好的人,委托吏部臨時提拔任用。
” 當時皇帝雖然下了這道制書,但有關部門認為按照資曆升遷對自己方便,所以仍然沿襲過去的制度。
此時,自三師以下的官員有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名,自佐史以上的小吏有五萬七千四百一十六名,而做官的途徑多得數不勝數。
秋七月初一,發生日食。
冬十月,左丞相宋璟退休,回到東都。
蕭嵩和韓休被罷免宰相職務,唐玄宗任命裴耀卿為同平章事,起用服喪未滿的張九齡任同平章事。
韓休多次與蕭嵩在唐玄宗面前争執,當面揭蕭嵩的短處,蕭嵩因此請求告老退休,唐玄宗說:“朕并不厭惡你,你為何急于退位而去呢?”蕭嵩回答說:“正因為陛下還沒有厭惡我,所以我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退去,如果陛下已經厭惡我了,我的頭都不能保住,還怎麼能夠如意引退呢!”說着哭泣流淚。
唐玄宗也被他的話感動,于是把蕭嵩和韓休二人都被免去宰相職務而任命為左、右丞相。
當時張九齡正在為母服喪,從韶州入朝觐見,請求為母服喪期滿,唐玄宗沒有允許。
唐玄宗把全國分為十五道,分别設置采訪使。
分為京畿道、都畿道、關内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隴右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嶺南道,共十五道,分别設置采訪使,以六條規定檢查官吏的違法行為。
京畿道和都畿道的采訪使由禦史中丞兼任,其餘的都挑選賢良的刺史兼任。
隻有當變革舊有的制度時,才需要奏報朝廷批準,其餘的事情允許采訪使根據情況自行處置,施行之後再上奏聞知。
唐玄宗任命楊慎矜主管太府出納事務。
楊政道之子楊崇禮任太府卿二十多年,前後任此職的人都比不上他。
這時他以戶部尚書的職務退休。
玄宗問宰相:“楊崇禮的兒子中,哪個能繼任父親的職位?”宰相回答說楊慎矜,于是玄宗升任楊慎矜為監察禦史,主管太府出納事務。
任官稱職, 上甚悅之。
慎矜奏諸州所輸布帛有漬污穿破者,皆下本州征折估錢,轉市輕貨,征調始繁矣。
甲戌(734) 二十二年 春正月,幸東都。
二月,秦州地震。
壓死四千餘人,遣蕭嵩赈恤之。
夏五月,以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李林甫同三品。
張九齡請不禁鑄錢,敕百官議之。
裴耀卿等曰:“一啟此門,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甚。
”秘書監崔沔曰:“若稅銅折役,計估度庸,則官冶可成,而私鑄無利矣。
且錢之為物,貴以通貨,利不在多,何待私鑄然後足用乎!”左監門錄事參軍劉秩曰:“夫人富不可以賞勸,貧不可以威禁。
若許私鑄,貧者必不能為之,臣恐貧者益貧而役于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也。
”上乃止。
秩,子玄之子也。
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
時武惠妃寵傾後宮,生壽王清,太子浸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妃德之,陰為内助。
上芟麥于苑中。
上種麥苑中,帥太子以下親往芟之,謂曰:“此所以薦宗廟,不敢不親,且欲使汝曹知稼穑艱難耳。
” 唐玄宗很高興。
楊慎矜上奏請求把各州所交納的布帛中弄髒和破損的,都發回原地折價征收成錢币,轉買些小而貴重值錢的物品,從此征收賦稅的事開始變得煩瑣複雜了。
甲戌(734) 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 春正月,唐玄宗駕幸東都。
二月,秦州發生地震。
壓死四千多人,唐玄宗派遣蕭嵩前去赈濟慰問。
夏五月,唐玄宗任命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李林甫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張九齡請求不要禁止私人鑄錢,唐玄宗下敕命百官讨論。
裴耀卿等人說:“一旦取消這個禁令,恐怕一些小人會放棄農耕而追求财利,劣質錢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秘書監崔沔說:“如果折勞役為收銅錢,計算估價物品的價格,加上雇工的費用,官方就可以用來鑄錢,私人鑄錢就無利可圖了。
再說錢的用處,貴在流通,不在于謀利,為什麼說要允許私人鑄錢才能使錢夠用呢!”左監門錄事參軍劉秩說:“人富有了,就難以用獎賞來勸誘他,人貧窮了,就難以用威權來禁止他。
如果允許民間私人鑄錢,那些貧窮的人必定不能冶鑄,我擔心這樣貧窮的人就會更加窮困,隻能被富人役使,富有的人就會更加富有,進而為所欲為。
”唐玄宗于是打消了這一念頭。
劉秩是劉子玄的兒子。
李林甫谄媚僞善,詭計多端,與宦官以及後宮中的妃嫔深相交結,讓他們暗中伺察唐玄宗的行動,一舉一動無不知曉,因此每次奏事,都能符合唐玄宗的旨意。
當時武惠妃在後宮的妃嫔中最得唐玄宗的寵愛,生下壽王李清,因此太子逐漸受到冷遇。
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訴武惠妃說,自己願意盡力保護壽王,武惠妃聽後十分感激,因此就暗中幫助他。
唐玄宗在禁苑中收割小麥。
唐玄宗在禁苑中種小麥,率領太子以下的皇子親自去收割,并對他們說:“這些麥子是要用來祭祀宗廟的,所以不敢不親自收割,并想借此使你們知道耕種莊稼的艱辛。
” 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置河口輸場。
初,上以關中久雨谷貴,将幸東都,召耀卿謀之,對曰:“關中帝業所興,當百代不易。
但地狹谷少,故乘輿時幸東都以寬之。
臣聞貞觀、永徽之際,祿廪不多,歲漕關東一二十萬石,足以周贍。
今用度浸廣,運數倍于前,猶不能給,故使陛下數冒寒暑以恤西人。
今若使司農租米悉輸東都,而轉漕以實關中,則關中有數年之儲,而無水旱之憂矣。
且吳人不習河漕,所在停留,遂生隐盜。
臣請于河口置倉,使吳船至彼輸米而去,官自雇載分入河、洛。
于三門東西各置一倉,至者貯納,水險則止,水通則下。
或開山路,車運而過。
則無複留滞,省費巨萬矣。
”上深然其言。
至是以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于河口置輸場,場東置河陰倉,西置柏崖倉。
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
鑿漕渠十八裡,以避三門之險。
先是,舟運江、淮之米,至東都含嘉倉,僦車陸運三百裡至陝,率兩斛用十錢。
耀卿令江、淮舟運悉輸河陰倉,更用河舟運至含嘉及太原倉,自太原倉入渭輸關中。
凡三歲,運米七百萬斛,省僦車錢三十萬缗。
或說耀卿獻之,耀卿曰:“此公家赢縮之利耳,奈何以市寵乎!”悉奏以為市籴錢。
唐玄宗任命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并在河口設置運輸場。
當初,唐玄宗因為關中地區久雨成災,糧價昂貴,将要駕幸東都,就召來裴耀卿商議此事,裴耀卿回答說:“關中是帝業開創的地方,應當百代不變。
但由于地域狹小,糧谷缺少,所以皇帝經常駕幸東都,以緩解這裡的負擔。
我聽說貞觀、永徽年間,用于支付百官俸祿的糧食不多,所以每年通過水路從關東運來一二十萬石糧食,就足夠使用了。
現在朝廷的用度越來越大,運來的糧食比以前多了數倍,還是不能滿足需要,所以才使陛下多次冒着嚴寒酷暑駕幸東都,以此來周濟關中地區的人民。
現在如果把司農寺的租米全都運到東都,再從東都轉水路運到關中,以充實關中地區的糧食,這樣關中地區就有了幾年的糧食儲備,而不用擔憂旱澇災害了。
再說吳地人不熟悉黃河水運,經常在各地停留,就會産生糧食被隐藏、偷盜的事情。
臣請求在河口設置糧倉,讓吳地的船在那裡卸下大米後就離去,然後由官府自己雇船分别通過黃河、洛水運進關中。
另外可在三門峽東西各設一座糧倉,把運到的糧食貯存起來,如果水流急險就停止運送,水流平穩暢通了就開始運送。
或者開鑿山路,用車運糧通過。
這樣運送的糧食就不會滞留在路上,還可節省數以萬計的費用。
”唐玄宗認為他的話很對。
這時任命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在河口設置運輸場,在運輸場東設置河陰倉,在運輸場西設置柏崖倉。
又在三門峽東設置集津倉,在三門峽西設置鹽倉。
同時開鑿漕渠十八裡,以避開三門峽的水險。
先前,用船把江、淮地區的米運到東都含嘉倉,再雇用車輛從陸路運三百裡到陝州,大約每兩斛米費用是十錢。
裴耀卿命令江、淮地區的運米船把米全都運到河陰倉,再改用黃河船運到含嘉倉和太原倉,然後由太原倉通過渭水運到關中。
三年中,共運米七百萬斛,節省雇傭車費三十萬缗。
有人勸裴耀卿把節省的錢獻給皇上,裴耀卿說:“這是公家的赢利錢,我怎麼能用它來讨好皇上呢!”于是上奏全部作為調節市場糧價的經費。
以方士張果為銀青光祿大夫。
初,張果自言有神仙術,堯時為侍中,多往來恒山中。
相州刺史韋濟薦之,上遣玺書迎入禁中,以為光祿大夫,号通玄先生,厚賜遣歸。
後卒,好事者以為屍解,上由是頗信神仙。
冬十二月朔,日食。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斬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幹。
時可突幹連年為邊患,守珪屢擊破之。
可突幹困迫,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
悔至而契丹初無降意,密遣人引突厥謀殺悔。
悔知之,以衙官李過折與可突幹争權不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