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八

關燈
慶,唐主曰:“汝為人使臣,聞國亡而不戚,既不忠于李軌,其肯為朕用乎?”遂廢之終身。

    軌至長安伏誅。

    以興貴、脩仁為左右武候大将軍。

     五月,鄭主世充弑隋主侗。

     世充以尚書裴仁基、将軍裴行俨有威名,忌之。

    仁基父子知之,亦不自安,乃與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謀殺世充,複立隋主。

    事洩,皆夷三族。

    齊王世恽言于世充曰:“儒童等謀反,正為隋主尚在故也,不如早除之。

    ”世充遣人鸩之,隋主請與太後訣,不許,乃布席禮佛曰:“願自今以往不複生帝王家。

    ”飲藥不能絕,以帛缢殺之,谥曰恭皇帝。

     六月,定楊将宋金剛擊唐并州,唐以裴寂為總管拒之。

     初,易州賊宋金剛有衆萬餘,為窦建德所敗,西奔劉武周。

    武周得之甚喜,号曰宋王,委以軍事。

    金剛說武周圖晉陽,南向以争天下。

    武周從之,使将兵寇并州,武周進陷介州。

    唐主以為憂,裴寂請自行,聽以便宜從事。

     秋七月,唐置十二軍。

     置十二軍,分統關内諸府,皆取天星為名。

    每軍将、副各一人,督以耕戰之務。

    由是士馬精強,所向無敵。

     唐以徐圓朗為兖州總管。

     海岱賊帥徐圓朗以數州降唐,唐以為總管。

     險固,他能拿我怎麼樣?你從唐朝來,是為唐遊說吧。

    ”安興貴退下後,和安脩仁私下聯合胡人各部,起兵攻打李軌。

    李軌戰敗,環城自守。

    安興貴宣布:“大唐派我來誅殺李軌,誰敢幫助他,滅三族。

    ”城中人争相出城投降,李軌無計可施。

    興貴抓住李軌上報朝廷,河西全部平定。

    鄧曉在長安,舞蹈表示慶賀,唐高祖問:“你身為使臣,聽說國家亡了并不傷心,就是對李軌不忠,可能再為我所用嗎?”于是廢黜他終身不用。

    李軌到長安伏法而死。

    高祖任命安興貴、安脩仁為左、右武候大将軍。

     五月,鄭主王世充弑殺隋皇泰主楊侗。

     王世充因為尚書裴仁基、将軍裴行俨有威望,很是猜忌。

    裴仁基父子知道後,也感到不安,于是和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人商量殺死王世充,重立隋主。

    事情敗露,都被誅滅三族。

    齊王王世恽對王世充說:“宇文儒童等人謀反,正是因為隋主還在的緣故,不如盡早殺掉他。

    ”王世充派人毒死皇泰主,皇泰主請求與太後訣别,不被允許,隻好設席禮拜佛祖說:“希望從今以後不再生在帝王家。

    ”喝下毒藥,沒能死,王世充又用絹帛把他吊死,谥号為恭皇帝。

     六月,定楊部将宋金剛攻擊唐并州,唐任命裴寂為并州總管抗敵。

     當初,易州盜賊宋金剛擁有一萬多人馬,被窦建德打敗,向西投奔劉武周。

    劉武周得到宋金剛後很高興,稱他為宋王,委以軍事大權。

    宋金剛勸說劉武周圖謀晉陽,向南争奪天下。

    劉武周接受他的意見,派軍隊入侵并州,劉武周攻陷介州。

    唐高祖很擔憂,裴寂請求前往,唐高祖命他見機行事。

     秋七月,唐設置十二軍。

     唐朝設置十二軍,統領關内各府,都用天星的名稱命名。

    每軍設将軍、副将各一人,督察耕作和戰備事務。

    從此兵強馬壯,所向無敵。

     唐任命徐圓朗為兖州總管。

     海岱賊盜頭領徐圓朗以幾個州投降唐朝,唐任命他為總管。

     鄭将羅士信降唐。

     先是士信從李密擊世充,兵敗為世充所得。

    世充厚禮之,與同寝食。

    既而得邴元真等,待之如士信。

    士信恥之,故降唐,唐以為陝州道行軍總管。

     鄭人侵唐谷州,刺史任瓌大破之。

     西突厥高昌遣使入貢于唐。

     初,西突厥曷娑那可汗入朝于隋,隋人留之,國人立其叔父,号射匮可汗。

    射匮者,達頭可汗之孫也。

    既立,拓地東至金山,西至海,遂與北突厥為敵,建庭于龜茲北三彌山。

    射匮卒,弟統葉護可汗立。

    統葉護勇而有謀,北并鐵勒,控弦數十萬,據烏孫故地,又移庭于石國北千泉,西域諸國皆臣之。

    葉護各遣吐屯監之,督其征賦。

    至是入貢于唐。

     八月,唐酅公卒。

     谥曰隋恭帝。

     夏王建德取唐邢、滄、洺、相州。

     建德将兵十餘萬,陷邢、滄,趣洺、相,淮安王神通不能拒,就李世于黎陽。

     梁王師都以突厥寇延州,唐總管段德操擊破之。

     梁師都與突厥合數千騎寇延州,唐總管段德操初以兵少不敵,閉壁不戰。

    伺師都稍怠,遣副總管梁禮将兵擊之。

    戰方酣,德操以輕騎掩擊其後,師都軍潰。

    逐北二百餘裡,破其魏州,虜男女二千餘口。

     梁主銑遣兵侵唐峽州,刺史許紹擊破之。

     先是,唐主遣開府李靖詣夔州經略蕭銑。

    靖至峽州,阻銑兵,久不得進。

    唐主怒其遲留,陰敕許紹斬之。

    紹惜其材,為之奏請,獲免。

     鄭将羅士信投降唐朝。

     從前,羅士信跟随李密攻擊王世充,戰敗後,被王世充俘獲。

    王世充待他很好,和他同吃同住。

    後來王世充又得到邴元真等人,也像對待羅士信一樣。

    羅士信感到羞恥,所以投降唐朝,唐朝任命他為陝州道行軍總管。

     鄭人入侵唐谷州,谷州刺史任瓌大敗敵軍。

     西突厥高昌派遣使者向唐朝進貢。

     當初,西突厥曷娑那可汗到隋朝晉見,隋朝留下了他,西突厥人立他的叔父為可汗,稱為射匮可汗。

    射匮是達頭可汗的孫子。

    即位後,開疆拓土,東到金山,西到西海,于是與北突厥相抗衡,在龜茲北面的三彌山建立朝廷。

    射匮死後,弟統葉護可汗繼位。

    他有勇有謀,向北并吞了鐵勒,控制了幾十萬人馬,占據了烏孫原來的地盤,又把朝廷移到石國北面的千泉,西域各國都向他稱臣。

    統葉護分别派吐屯監督他們,征收賦稅。

    從此,向唐朝進貢。

     八月,唐酅公去世。

     谥号為隋恭帝。

     夏王窦建德攻取唐邢、滄、洺、相等州。

     窦建德率領十萬人馬,攻陷邢、滄二州,又殺向洺、相二州,淮安王李神通抵擋不住,到黎陽投靠李世。

     梁王梁師都用突厥兵馬侵犯延州,唐總管段德操擊敗來敵。

     梁師都與突厥合兵以數千騎兵侵犯延州,唐總管段德操開始因為兵力少不能正面交鋒,關閉城門不出戰。

    等梁師都稍有懈怠,就派副總管梁禮帶兵攻打。

    戰鬥正激烈時,段德操派輕騎襲擊梁師都的後軍,梁師都的部隊潰敗。

    唐軍向北追趕二百多裡,攻占了梁師都的魏州,俘虜了兩千多名百姓。

     梁主蕭銑派兵侵犯唐峽州,峽州刺史許紹擊敗來敵。

     從前,唐高祖派開府李靖到夔州謀劃對付蕭銑。

    李靖到峽州,被蕭銑軍隊阻擋久久不能前進。

    唐高祖生氣他停留不前,密令許紹殺李靖。

    許紹憐惜李靖的才能,為他上奏請求免罪,李靖免于一死。

     唐殺其民部尚書劉文靜。

     文靜自以材略功勳在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

    家數有妖,弟文起召巫厭勝。

    靜有妾無寵,使其兄上變告之。

    唐主以文靜屬吏,遣寂問狀。

    文靜曰:“建義之初,忝為司馬,計與長史位望略同。

    今寂為仆射,據甲第,臣官賞不異衆人,東西征讨,老母留京師,風雨無所庇,實有觖望之心。

    ”唐主曰:“觀此言,反明白矣。

    ”李綱、蕭瑀皆明其不反,秦王世民為之固請曰:“昔在晉陽,文靜先建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克京城,任遇懸隔,今文靜觖望則有之,非敢謀反。

    ”寂曰:“文靜材略過人,性複粗險,天下未定,留之必贻後患。

    ”唐主素親寂,低回久之,卒用寂言,殺文靜,籍沒其家。

     沈法興稱梁王于毗陵。

    李子通稱吳帝于江都。

     沈法興稱梁王,都毗陵,性殘忍,專尚威刑,其下離怨。

    時杜伏威據曆陽,陳稜據江都,李子通據海陵,俱有窺江表之心。

    子通攻江都,克之,稜奔伏威。

    子通入江都,即帝位,國号吳。

     杜伏威降唐,唐以為和州總管。

     唐裴寂軍潰,定楊可汗武周取并州。

    齊王元吉奔長安。

     裴寂至介休,宋金剛擊之,寂軍潰。

    自晉州以北,城鎮俱沒。

    寂表謝罪,唐主慰谕之,複使鎮撫河東。

    劉武周進逼并州,元吉绐其參佐,夜攜妻妾,奔還長安。

    唐主怒,謂李綱曰:“元吉未習時事,故遣窦誕、宇文歆輔之。

    晉陽強兵數萬,食支十年,興王之基,一旦棄之。

    聞歆首畫此策,我當斬之!”綱曰:“王年少驕逸,誕曾無規谏,又掩覆之。

     唐高祖殺死民部尚書劉文靜。

     劉文靜自以為才略功勞都在裴寂之上,而官比他小,心裡很不平衡。

    他家裡好幾次出現妖氣,弟弟劉文起召來巫師驅邪。

    劉文靜有個侍妾不得寵,讓她的哥哥上告劉文靜要造反。

    唐高祖因為劉文靜是在太原時的屬下,派裴寂查問此事。

    劉文靜說:“當初太原起兵時,我愧為司馬,與裴長史地位名望差不多。

    現在裴寂升為仆射,住在高級的府第,而我的賞賜和一般人沒什麼不同,東征西讨,老母親留在京師,風風雨雨沒有庇護,我心裡确實有不滿。

    ”唐高祖說:“聽了他這話,真是要造反了。

    ”李綱、蕭瑀都知道劉文靜不會謀反,秦王李世民堅持替他求情說:“當初在晉陽,劉文靜先制定起義的計劃,才告訴裴寂的,等到攻克京城,任職、待遇相差太懸殊,如今劉文靜心裡不滿是有的,但他不敢謀反。

    ”裴寂說:“劉文靜才略過人,性格粗野險惡,天下還沒安定,留下他一定會有後患。

    ”唐高祖平時對裴寂很好,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采用了裴寂的意見,殺死劉文靜,把他的家産都沒收入官。

     沈法興在毗陵自稱梁王。

    李子通在江都自稱吳帝。

     沈法興自稱梁王,定都毗陵,性情殘忍,好用嚴刑,他的部下産生叛離怨恨之心。

    此時杜伏威占據曆陽,陳稜占據江都,李子通占據海陵,都有窺伺江南的意圖。

    李子通攻占江都,陳稜投奔杜伏威。

    李子通進駐江都,登皇帝位,國号為吳。

     杜伏威投降唐朝,唐以他為和州總管。

     唐裴寂軍隊潰敗,定楊可汗劉武周攻克并州。

    齊王李元吉逃奔長安。

     裴寂到介休,宋金剛擊潰他的部隊。

    自晉州以北的城鎮全部失陷。

    裴寂上表請罪,唐高祖撫慰他,讓他重新鎮守河東。

    劉武周進逼并州,李元吉欺哄部将守城,自己帶妻妾連夜逃回長安。

    唐高祖大怒,對李綱說:“元吉不懂時事,才派窦誕、宇文歆輔佐他。

    晉陽擁有強兵數萬,糧食可吃十年,是我興起的根基,竟然毀于一旦。

    聽說宇文歆首先提出這個計策,我要殺了他!”李綱說:“齊王年少,驕橫放縱,窦誕沒有規谏過他,還替他掩飾。

     今日之敗,誕之罪也。

    歆谏,王不悛,尋皆聞奏,乃忠臣也,豈可殺哉?”唐主悅,引綱升禦坐,诏曰:“我得公,遂無濫刑。

    元吉自為不善,非二人所能禁也。

    ”并誕赦之。

    武周據太原,遣宋金剛攻晉州,拔之,進逼绛州,陷龍門。

     唐殺西突厥曷娑那。

     曷娑那在長安,北突厥遣使請殺之,唐主不許。

    群臣皆曰:“保一人而失一國,後必為患!”秦王曰:“人窮歸我,殺之不義。

    ”久之,引曷娑那入内殿,既而送中書省,縱北突厥使者殺之。

     唐以李綱為太子少保。

     初,綱以尚書領太子詹事,太子建成始甚禮之。

    久之,漸昵近小人,以秦王世民功高,忌之。

    綱屢谏不聽,乃乞骸骨,唐主罵曰:“卿為何潘仁長史,乃恥為朕尚書邪?”綱曰:“潘仁,賊也,每欲妄殺人,臣谏之則止,為其長史可以無愧。

    陛下創業明主,臣所言如水投石,于太子亦然。

    臣何敢久污天台,辱東朝乎?”唐主曰:“知公直士,勉留輔吾兒。

    ”以為太子少保,尚書詹事如故。

    綱複谏太子飲酒無節,及信讒慝,疏骨肉,太子不怿。

    綱固稱老病辭職,乃解尚書,仍為少保。

    唐主嘗考第群臣,以綱及孫伏伽為第一,謂裴寂曰:“隋以主驕臣谄亡天下,朕即位已來,每虛心求谏,唯綱盡忠款。

    伏伽誠直,餘人皆踵弊風,俯眉而已,豈朕所望哉!朕視卿如愛子,卿當視朕如慈父,有懷必盡,勿自隐也。

    ” 夏王建德取唐趙州。

     今日的失敗是窦誕的罪過。

    宇文歆勸谏齊王不聽,很快上奏情況,是個忠臣,怎麼能殺他呢?”唐高祖聽了之後很高興,引李綱登上禦座,說:“因為有了你,我才沒有濫用刑罰。

    元吉自己不學好,不是他們兩個人能禁止的。

    ”于是連窦誕一起赦免了。

    劉武周占據太原,派宋金剛進攻晉州,占領後,又進逼绛州,攻陷龍門。

     唐殺死西突厥可汗曷娑那。

     曷娑那在長安,北突厥派使者來唐朝請求殺死曷娑那,唐高祖不答應。

    群臣都說:“為保護一個人而得罪一個國家,必然造成後患!”秦王李世民說:“人家窮途末路來投靠我們,殺了他就是不義。

    ”高祖猶豫了很久,還是帶曷娑那到内殿,然後送到中書省,聽任北突厥的使者殺死了他。

     唐以李綱為太子少保。

     當初,李綱任尚書兼太子詹事,太子李建成開始很尊重他。

    時間長了,李建成漸漸親近小人,因為秦王李世民功高而猜忌他。

    李綱屢屢勸谏,李建成不聽,李綱請求告老還鄉,唐高祖罵道:“你當過何潘仁的長史,難道恥于做朕的尚書嗎?”李綱說:“何潘仁是賊,每次要亂殺人,我勸他也就不殺了,作為他的長史,我問心無愧。

    陛下是創業的英明君主,臣說話像水潑石頭,對太子也是一樣。

    臣哪裡敢長期玷污尚書省,使東宮受辱呢?”唐高祖說:“知道您是個正直的人,請您千萬留下來輔佐我的兒子。

    ”以李綱為太子少保,仍然做禮部尚書、太子詹事。

    李綱又上書直谏太子飲酒不節制,以及聽信奸佞小人,疏遠骨肉兄弟,太子很不高興。

    李綱堅決請求說年老多病要辭職,于是唐高祖解除他的尚書職務,仍然讓他做太子少保。

    唐高祖曾經考核群臣,以李綱和孫伏伽列為第一,對裴寂說:“隋朝因為君主驕橫、群臣谄媚而失了天下,朕即位以來,都虛心求谏,隻有李綱一人盡忠。

    孫伏伽誠實正直,其餘的人都追随弊習,低眉順受,哪裡是朕希望的!朕對你像對我的親兒子,你應當把朕當作慈父,心中有話就說出來,不要藏在心裡。

    ” 夏王窦建德攻占唐趙州。

     建德陷趙州,執總管張志昂、慰撫史張道源,以其不早下,欲殺之。

    國子祭酒淩敬曰:“人臣各為其主用,彼堅守不下乃忠臣也,大王殺之何以勵群下乎?”建德怒不解。

    敬曰:“大王使高士興拒羅藝于易水,藝才至,興即降,大王以為何如哉?”建德乃悟,釋之。

     冬,唐賜羅藝姓李氏。

    藝破夏兵于衡水。

     定楊将宋金剛取浍州,唐遣秦王世民擊之。

     宋金剛攻浍州,陷之,軍勢甚銳。

    裴寂恇怯無将略,唯促民入堡,焚其積聚。

    民驚擾愁怨,悉起為盜。

    寂讨之,為所敗。

    诏永安王孝基等讨之。

    時王行本據蒲坂猶未下,亦與武周相應,關中震駭。

    唐主曰:“賊勢如此,難與争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

    ”秦王世民請曰:“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

    願假臣精兵三萬,必平殄武周,克複汾晉。

    ”唐主于是發關中兵以益世民,使擊武周。

     夏王建德克唐黎陽,虜淮安王神通,李世降。

    遂定衛、滑、齊、兖等州。

     窦建德進趣衛州,過黎陽三十裡,自将千騎前行。

    世遣騎将丘孝剛偵之,與建德遇,擊之。

    建德敗走,其大軍救之,斬孝剛。

    建德怒,還攻黎陽,克之,虜淮安王神通及世父蓋、魏徵等。

    世走免,數日,以父故,還詣建德降。

    建德使守黎陽,而以其父為質,以魏徵為起居舍人。

    滑州刺史王軌奴殺軌,攜其首詣建德降。

    建德曰:“奴殺主,大逆。

    ”立命斬奴,反軌首于滑州,吏民感悅,即日請降。

    于是其旁州縣及徐圓朗等,皆望風歸附。

    建德還洺州,築宮,徙都之。

     窦建德攻陷趙州,抓住總管張志昂、慰撫使張道源,因為他們沒有盡早投降,要殺他們。

    國子祭酒淩敬說:“人臣各為其主效力,他們堅守不投降是忠臣,大王如果殺了他們,如何來激勵部下呢?”窦建德很生氣,不明白。

    淩敬說:“大王如果派高士興在易水抵擋羅藝,羅藝才到,高士興就投降,大王認為怎麼樣呢?”窦建德恍然大悟,放了張志昂和張道源。

     冬,唐賜羅藝姓李。

    李藝在衡水打敗夏兵。

     定楊部将宋金剛攻取浍州,唐派秦王李世民進攻宋金剛。

     宋金剛攻陷浍州,軍勢很猛。

    裴寂性格怯懦沒有将才,隻是讓百姓進入城堡,焚毀他們的積蓄。

    百姓驚恐不定,憂愁抱怨,都去做強盜。

    裴寂去讨伐,被打敗。

    唐下诏命永安王李孝基等去讨伐。

    當時王行本占據蒲坂,還沒被打敗,也與劉武周遙相呼應,關中震駭。

    唐高祖說:“賊兵如此強大,很難和他們争鋒,應該放棄黃河以東,謹守關西。

    ”秦王李世民請求說:“太原是王業的基礎,國家的根本;河東富足,京城靠它供給,如果都放棄,臣感到很憤恨。

    希望給臣三萬精兵,一定能消滅劉武周,收複汾晉地區。

    ”唐高祖于是征發關中兵增強李世民的兵力,派他進攻劉武周。

     夏王窦建德攻克唐黎陽,俘虜淮安王李神通,李世投降。

    于是平定衛、滑、齊、兖等州。

     窦建德進逼衛州,過黎陽三十裡,自己帶領一千騎兵在前面行進。

    李世派騎兵将領丘孝剛偵察他的軍情,與窦建德相遇,攻打他。

    窦建德敗退,他的大部隊趕來相救,殺死了丘孝剛。

    窦建德很憤怒,回軍攻陷黎陽,俘虜了淮安王李神通以及李世的父親李蓋、魏徵等人。

    李世逃脫,幾天後,為了父親又返回向窦建德投降。

    窦建德派他把守黎陽,把他的父親押做人質,任命魏徵為起居舍人。

    滑州刺史王軌的仆人殺了王軌,帶着他的首級向窦建德投降。

    窦建德說:“奴仆殺死主人是大逆不道。

    ”當即下令将奴仆斬首,把王軌的首級送回滑州,官員、百姓感動,當天就請求投降。

    于是滑州附近的州、縣及徐圓朗等都望風歸附。

    窦建德返回洺州,修建宮殿,遷都到洺州。

     鄭主世充徇地至滑台,唐汴、亳州降之。

     唐以夏侯端為秘書監。

     初,唐主遣大理卿郎楚之安撫山東,秘書監夏侯端安撫淮左。

    端至黎陽,李世發兵送之,自澶淵濟河,傳檄州縣,東至于海,南至于淮,二十餘州,皆遣使來降。

    行至谯州,會汴、亳降于王世充,還路遂絕。

    端素得衆心,所從二千人,雖糧盡不忍委去。

    端謂曰:“卿等鄉裡皆已從賊,可斬吾首歸賊,必獲富貴。

    ”衆皆曰:“公于唐室非有親屬,直以忠義,志不圖存。

    某等雖賤,心亦人也,甯肯害公以求利乎!”乃複同進,潛行五日,餒死及遇賊奔潰,唯存五十二人。

    時河南之地皆入世充,唯杞州刺史李公逸為唐堅守,遣兵迎端,館給之。

    世充遣使召端,解衣遺之,送除書,以端為淮南郡公。

    端對使者焚書毀衣,曰:“夏侯端,天子大使,豈受王世充官乎?汝欲吾往,唯取吾首耳!”因解節旄懷之,置刃于竿,自山中西走,冒踐荊棘,晝夜兼行,得達宜陽。

    從者墜崖、溺水,為虎狼所食,又喪其半。

    端詣阙見唐主,但謝無功,初不自言艱苦,唐主複以為秘書監。

     楚之至山東,亦為窦建德所獲,楚之不屈,竟得還。

    王世充攻雍丘,李公逸遣使求救,唐主以隔賊境不能救。

    公逸乃留其屬李善行守雍丘,身帥輕騎入朝。

    至襄城,為世充所獲。

    世充謂曰:“卿越鄭臣唐,其說安在?”公逸曰:“我于天下,惟知有唐,不知有鄭。

    ”世充怒,斬之。

    善行亦沒。

     十一月,唐秦王世民擊宋金剛,屯柏壁。

     鄭主王世充攻占土地到滑台,唐汴州、亳州向他投降。

     唐任命夏侯端為秘書監。

     當初,唐高祖派大理卿郎楚之安撫山東,秘書監夏侯端安撫淮北。

    夏侯端到黎陽,李世派兵護送他,從澶淵渡過黃河,傳遞檄文到各個州縣,東到大海,南到淮河,二十多個州都派使者來投降。

    走到谯州,正碰上汴、亳兩州投降王世充,回長安的路被切斷了。

    夏侯端平時很得人心,跟随他的兩千人,雖然糧食吃完了,也不忍心丢下他逃走。

    夏侯端對他們說:“你們的家鄉都已經投降了賊人,你們可以把我的頭砍下來去投降賊人,一定能得到富貴。

    ”衆人都說:“您與唐宗室沒有親戚關系,不過是為了忠義,立志獻身。

    我們雖然很卑賤,也有人心,哪能殺害您來求得利益呢?”于是又一起前進,偷偷地走了五天,餓死以及碰到賊兵逃散的人很多,隻剩下五十二個人。

    當時,河南之地都歸附了王世充,隻有杞州刺史李公逸為唐朝堅守,派人迎接夏侯端,供給他吃住。

    王世充派使者招降夏侯端,脫下衣服送給他,送去委任狀,任命他為淮南郡公。

    夏侯端當着使者的面燒了委任狀,毀了衣服,說:“夏侯端是唐天子的大使,怎麼會接受王世充的官職?你要想讓我去,除非砍了我的腦袋!”于是解下節上的旄放在懷裡,把刀綁在竹竿上,從山中向西走,披荊斬棘,晝夜兼程,到達宜陽。

    他的随從墜崖、溺水,被虎狼吃掉的,又喪失了一半。

    夏侯端上殿拜見唐高祖,謝罪說沒立功勞,一點不談路上的艱苦,唐高祖仍然任命他為秘書監。

     郎楚之走到山東,也被窦建德抓獲,郎楚之不屈服,最後得以返回長安。

    王世充攻打雍丘,李公逸派使者求救,唐高祖因為隔着敵人的地盤不能救援。

    李公逸于是留下他的部将李善行把守雍丘,親自率領輕騎入朝。

    到襄城時,被王世充所俘虜。

    王世充說:“你越過鄭地向唐稱臣,有這樣的說法嗎?”李公逸說:“我對天下,隻知道有唐朝,不知道有鄭。

    ”王世充大怒,殺了他。

    李善行也被殺。

     十一月,唐秦王李世民攻打宋金剛,屯兵柏壁。

     秦王世民引兵自龍門度河,屯柏壁,與金剛相持。

    民聞世民來,莫不歸附,至者日多。

    然後漸收其糧,軍食以充。

    乃休兵秣馬,唯令偏裨乘間抄掠,大軍堅壁不戰,由是賊勢日衰。

    永安王孝基等攻賊黨呂崇茂,崇茂求救于金剛。

    金剛遣其将尉遲敬德、尋相将兵奄至夏縣,虜孝基等。

    敬德等将還,世民遣兵部尚書殷開山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

    頃之,敬德、相潛引精騎援王行本于蒲反。

    世民自将步騎三千從間道邀擊,又大破之,敬德、相僅以身免。

    悉俘其衆,複歸柏壁。

    諸将鹹請與金剛戰,世民曰:“金剛懸軍深入,兵精将猛,虜掠為資,利在速戰。

    我閉營養銳以挫其鋒,分兵汾、隰,沖其心腹,彼糧盡計窮,自當遁走。

    當待此機,未宜速戰。

    ”孝基謀逃歸,劉武周殺之。

     夏人克鄭新鄉,虜其将劉黑闼。

     李世欲歸唐,恐禍及其父,謀于郭孝恪,孝恪曰:“吾新事窦氏,動則見疑,宜先立效以取信,然後可圖也。

    ”世從之,襲王世充獲嘉,多所俘獲以獻。

    又擊新鄉,虜其将劉黑闼。

    窦建德由是親之。

    黑闼,漳南人,少骁勇,與建德善,後事王世充,常竊笑其所為。

    世充使守新鄉。

    至是建德署為将軍,使将奇兵東西掩襲,往來乘間奮擊,克獲而還,于是世說建德曰:“曹、戴二州戶口完實,孟海公竊有其地,今以大軍取之而臨徐、兖,則河南可不戰而定矣。

    ”建德然之,欲自将以徇河南,先遣其行台曹旦等将兵五萬濟河,世引兵三千會之。

     秦王李世民率兵從龍門渡黃河,屯兵柏壁,與宋金剛對峙。

    百姓聽說李世民前來,沒有不歸附的,來的人日益增多。

    然後李世民漸漸征集糧食,軍糧因此充足起來。

    于是休兵喂馬,隻命令偏裨将領帶兵趁空抄掠,大軍堅守壁壘不戰,從此賊兵勢力日漸衰落。

    永安王李孝基等攻擊賊人呂崇茂,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救。

    宋金剛派大将尉遲敬德、尋相率兵殺到夏縣,俘虜了李孝基等人。

    尉遲敬德等将要回兵時,李世民派兵部尚書殷開山等人在美良川攔截,大破敵軍。

    不久,尉遲敬德、尋相秘密帶領精騎到蒲反救援王行本。

    李世民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千人從小道攔截,又大敗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尋相二人隻身逃脫。

    李世民俘虜了全部敵軍,又回到柏壁。

    衆将都請求與宋金剛交戰,李世民說:“宋金剛孤軍深入,兵精将猛,掠奪搶劫資财,利于速戰速決。

    我軍關閉營寨,養精蓄銳來挫敗他們的銳氣,分兵攻擊汾、隰州,沖擊他的心腹之地,等他糧食吃盡,無計可施時,自然會逃走。

    我們就應該等待這樣的機會,而不宜速戰。

    ”李孝基策劃逃歸,被劉武周殺死。

     夏人攻克鄭新鄉,俘虜了将領劉黑闼。

     李世想歸順唐朝,害怕連累他父親,與郭孝恪謀劃,郭孝恪說:“我們剛投靠窦建德,一動就會被懷疑,應該先立功取得信任,然後才可以計劃歸唐。

    ”李世聽從了勸告,襲擊王世充的獲嘉,把俘獲的人和東西都獻給窦建德。

    又攻擊新鄉,俘虜守将劉黑闼。

    窦建德因此對他很好。

    劉黑闼是漳南人,年輕時骁勇善戰,與窦建德交好,後來歸順了王世充,常常暗地裡笑話王世充的所作所為。

    王世充派他把守新鄉。

    至此,窦建德任命他為将軍,派他帶奇兵到處偷襲,趁機會攻擊,都能獲勝而歸。

    于是李世勸窦建德說:“曹、戴二州,戶口充實,孟海公占領此地,如今要是派大軍攻取二州,進逼徐州、兖州,那麼河南就可以不戰而定了。

    ”窦建德認為他說的很對,準備親自率兵攻打河南,先派他的行台曹旦等人帶領五萬兵馬渡過黃河,李世帶領三千人馬與他們會合。

     庚辰(620) 唐武德三年。

    是歲,并楚、夏、定楊、梁師都、梁銑、鄭、梁法興、吳,凡九國。

    定楊、梁法興滅亡。

     春正月,唐克蒲反,隋守将王行本降。

     行本糧盡援絕,乃出降,斬之。

     李世複歸于唐。

     李世謀俟建德至河南,掩襲其營殺之,冀得其父并建德土地歸唐,建德久之不至。

    曹旦在河南多侵擾,諸賊羁屬者皆怨之。

    世以謀告中潬賊帥李商胡之母霍氏。

    霍氏亦善騎射,号霍總管。

    令商胡召旦偏裨飲,皆殺之,乃遣人告世。

    世欲襲其營,聞已有備,遂與郭孝恪帥數十騎奔唐。

    建德群臣請誅李蓋,建德曰:“世,唐臣,為我所虜,不忘本朝,乃忠臣,其父何罪?”遂赦之。

    旦取濟州。

     定楊取唐長子、壺關。

     唐工部尚書獨孤懷恩謀反,伏誅。

     初,獨孤懷恩攻蒲反,久不下,唐主數诮讓之,懷恩由是怨望。

    唐主嘗戲謂之曰:“姑之子皆已為天子,次應至舅之子乎?”懷恩亦頗以此自負,時扼腕曰:“我家豈女獨貴乎!”遂與麾下元君寶謀反。

    會懷恩、君寶與唐儉、劉世讓皆沒于尉遲敬德,君寶謂儉曰:“獨孤尚書近謀大事,若能早決,豈有此辱哉!”及美良川之戰,懷恩逃歸,唐主複使攻蒲反。

    儉恐懷恩遂成其謀,說敬德使劉世讓還與唐連和,遂以懷恩反狀聞。

    時王行本已降,懷恩入據其城,唐主欲幸懷恩營,已登舟矣,世讓适至。

    唐主大驚曰:“吾得免,豈非天也?”乃使召懷恩,懷恩未知事露,輕舟來至,遂誅之。

     庚辰(620) 唐武德三年。

    這一年,加上楚、夏、定楊、梁師都、梁銑、鄭、梁法興、吳,共九國。

    定楊、法興滅亡。

     春正月,唐攻克蒲反,隋守将王行本投降。

     王行本糧食吃光,沒有後援,隻好出城投降,被斬首。

     李世又回歸唐朝。

     李世計劃等窦建德到河南後,偷襲他的軍營殺了他,希望找到他的父親并把窦建德的土地獻給唐朝,窦建德很久都不到。

    曹旦在河南到處騷擾搶奪,歸附的各路賊人都很怨恨。

    李世把計劃告訴中城賊帥李商胡的母親霍氏。

    霍氏也善于騎馬射箭,号稱霍總管。

    霍氏讓李商胡召集曹旦的偏将喝酒,把他們全殺了,便派人通知李世。

    李世打算偷襲曹旦的營地,聽說已有防備,就和郭孝恪帶領幾十名騎兵投奔唐朝。

    窦建德的群臣請求殺死李蓋,窦建德說:“李世是唐臣,被我抓住,還不忘唐朝,是忠臣,他的父親有何罪?”于是釋放李蓋。

    曹旦攻取濟州。

     定楊劉武周攻陷唐長子、壺關兩縣。

     唐工部尚書獨孤懷恩謀反,被殺死。

     當初,獨孤懷恩攻打蒲反,久攻不下,唐高祖幾次責怪他,獨孤懷恩因此心中怨恨。

    唐高祖曾經開玩笑地對他說:“你姑姑的兒子都做了天子,下面是不是該輪到我舅舅的兒子做皇帝了?”獨孤懷恩也頗以此自負,時而歎息道:“我們家難道隻有女人才尊貴嗎?”于是和手下元君寶謀反。

    時值獨孤懷恩、元君寶與唐儉、劉世讓都被尉遲敬德抓住,元君寶對唐儉說:“獨孤尚書最近在謀劃大事,如果能早點決定,怎麼會有這樣的恥辱呢!”等到美良川之戰,獨孤懷恩逃回唐朝,唐高祖又派他進攻蒲反。

    唐儉恐怕獨孤懷恩的陰謀得逞,說服尉遲敬德派劉世讓回唐,與唐講和,于是上奏報告了獨孤懷恩謀反的情況。

    這時,王行本已經投降,獨孤懷恩進駐占據了蒲反,高祖準備臨幸獨孤懷恩的軍營,已經登上船了,劉世讓恰巧趕到。

    高祖大驚道:“我幸免于難,豈不是天意?”于是派人召來獨孤懷恩,獨孤懷恩不知事情已經敗露,乘小船來見,高祖于是殺掉了他。

     突厥立楊政道為隋王。

     居定襄。

     二月,唐改官名。

     納言為侍中,内史令為中書令。

     唐以封德彜為中書令。

     夏四月,唐秦王世民擊宋金剛,破之。

    定楊可汗武周及金剛皆走死。

     宋金剛戰屢敗,食盡北走。

    秦王世民追及尋相于呂州,大破之,乘勝逐北,一晝夜行二百餘裡,戰數十合。

    總管劉弘基谏曰:“大王逐北,深入不已,不愛身乎?且士卒饑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糧畢集複進未晚也。

    ”世民曰:“金剛計窮而走,衆心離沮,功難成而易敗。

    機難得而易失,必乘此勢取之。

    若更淹留,使之計立備成,不可複攻矣。

    吾竭忠徇國,豈顧身乎!”遂策馬而進,将士不敢複言饑。

    追及金剛于雀鼠谷,一日八戰,皆破之,俘斬數萬人。

    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

    軍中止有一羊,與将士分食之。

    引兵趣介休,金剛以衆二萬出西門,背城布陣,南北七裡。

    李世與戰小卻,世民帥精騎擊之,出其陳後,金剛大敗,敬德、尋相舉介休及永安降。

    世民得敬德喜甚,使将其舊衆八千,與諸營相參。

    屈突通慮其為變,驟以為言,世民不聽。

     劉武周聞金剛敗,大懼,棄并州走突厥。

    金剛欲複戰,衆莫肯從,亦走突厥。

    世民入并州,武周所得州縣皆入于唐。

    唐以唐儉為并州道安撫大使,李仲文為總管。

    未幾,金剛謀走上谷,突厥追獲腰斬之。

    武周之南寇也,其黨苑君璋谏曰:“唐主舉一州之衆直取長安,所向無敵,此乃天 突厥立楊政道為隋王。

     居住在定襄郡。

     二月,唐朝改換官職的名稱。

     改納言為侍中,内史令為中書令。

     唐任命封德彜為中書令。

     夏四月,唐秦王李世民打敗宋金剛,定楊可汗劉武周和宋金剛逃到突厥後被殺。

     宋金剛屢戰屢敗,糧食吃完後向北逃走。

    秦王李世民在呂州追上并大敗尋相,乘勝向北追擊,一天一夜走了二百多裡,打了幾十仗。

    總管劉弘基進谏說:“大王追擊敵人,深入不停,就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嗎?況且士兵們已經饑餓疲勞,應該停在此地安營,等兵馬糧草都備齊了以後再進攻也不晚。

    ”李世民說:“宋金剛無計可施才逃走,衆心離散沮喪,難成功業而容易失敗。

    機會難得而易失,一定要趁現在的勢頭消滅他。

    如果停滞不前,讓他有了對策、防備,就不容易進攻了。

    我盡忠報國,怎麼能顧惜自己的身體呢!”于是催馬前進,官兵們也不敢再說起饑餓了。

    唐兵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剛,一天裡交戰八次,都打敗了宋金剛,俘虜殺死了幾萬人。

    李世民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脫铠甲。

    軍中隻有一隻羊,李世民與将士們分着吃了。

    李世民帶兵趕到介休,宋金剛率兩萬兵馬出西門,背靠城池排開陣勢,南北長七裡。

    李世與宋金剛交戰,稍稍退卻,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從宋金剛背後發動襲擊,宋金剛大敗,尉遲敬德、尋相以介休和永安二縣投降唐朝。

    李世民得到尉遲敬德很高興,派他率領舊部八千,和其他營寨相雜在一起。

    屈突通擔心尉遲敬德會有變化,常向李世民進言,李世民不聽。

     劉武周聽說宋金剛戰敗,驚恐萬分,放棄并州逃到突厥。

    宋金剛想再戰,士兵們沒人願意跟随他作戰,也隻好逃到突厥。

    李世民進駐并州,劉武周占領的州縣都歸入唐朝。

    唐朝以唐儉為并州道安撫大使,李仲文為總管。

    不久,宋金剛謀劃逃回上谷,突厥追上捉回并腰斬了他。

    劉武周向南進犯,他的下屬苑君璋進谏說:“唐主率一個州的兵力,直取長安,所向無敵,這是上天 授,非人力也。

    不如北連突厥,南結唐朝,南面稱孤,足為長策。

    ”武周不聽。

    及敗,泣謂君璋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久之,謀亡歸馬邑,事洩,突厥殺之,而使君璋統其餘衆。

     五月,夏人侵唐幽州,不克。

     窦建德遣兵擊幽州,李藝再擊破之。

    建德大将王伏寶勇略冠軍中,諸将疾之,言其謀反,建德殺之。

    伏寶曰:“大王奈何聽讒,自斬左右手乎!” 唐立老子廟。

     晉州人吉善行自言于羊角山見白衣老父曰:“為吾語唐天子,吾為老君,吾而祖也。

    ”诏于其地立廟。

     六月,顯州人殺唐行台楊士林以降于鄭。

     秋七月,唐遣秦王世民督諸軍伐鄭。

     初,王世充所部降唐者相繼。

    世充令一人亡叛,舉家就戮,父子、兄弟、夫婦許相告而免之,舉家亡者四鄰皆坐誅,而亡者益甚。

    又以宮城為大獄,意所忌者并系其家屬,系者不下萬口,餒死者日有數十。

    至是唐主議擊之。

    世充聞之,選諸州鎮骁勇皆集洛陽。

    七月,唐诏秦王世民督諸軍擊世充。

    屈突通二子在洛陽,唐主謂通曰:“今欲使卿東征,如卿二兒何?”通曰:“臣昔為俘囚,分當就死,陛下釋縛加以恩禮。

    當是時,臣心口相誓,期以更生餘年為陛下盡節,但恐不獲死所耳。

    今得備先驅,二兒何足顧乎!”唐主歎曰:“徇義之士,一至此乎!” 秦王世民遣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南據龍門,劉德威 所授予的,不是人力。

    不如北面聯合突厥,南面結交唐朝,在此地稱王,才是長遠之計。

    ”劉武周不聽。

    等到失敗後,才哭着對苑君璋說:“我不聽您的話,才落到如此地步。

    ”過了一段時間,劉武周謀劃逃回馬邑,事情敗露,突厥殺死了他,并任命苑君璋統領剩下的人馬。

     五月,夏人入侵唐幽州,沒能攻克。

     窦建德派兵進攻幽州,李藝再次打敗夏軍。

    窦建德的大将王伏寶勇力才智在軍中獨冠群雄,衆将嫉妒他,說他要謀反,窦建德殺了他。

    王伏寶說:“大王為什麼要聽信讒言,自己斬斷自己的左右手呢!” 唐建立老子廟。

     晉州人吉善行自稱在羊角山見到一個穿白衣的老人,老人說:“你替我告訴唐天子,我是老君,是你的祖先。

    ”唐高祖下诏在羊角山建廟。

     六月,顯州人殺死唐行台楊士林,向鄭投降。

     秋七月,唐派秦王李世民統帥諸軍讨伐鄭王世充。

     當初,王世充的部下絡繹不絕地投降唐朝。

    王世充下令一人叛逃,殺死全家,父子、兄弟、夫婦互相告發就可以免死,全家都逃跑的,四鄰都要被殺,但逃跑的越來越多。

    王世充又将宮城作為大監獄,受到猜忌的人,包括家屬一并關起來,關押的人不下一萬人,每天餓死的就有幾十人。

    至此,唐高祖商議進攻王世充。

    王世充聽說後,挑選各州鎮的骁将勇士,都集中到洛陽。

    七月,唐高祖下诏命令秦王李世民統帥諸軍攻打王世充。

    屈突通的兩個兒子在洛陽,唐高祖對屈突通說:“現在準備派你東征,那你的兩個兒子怎麼辦呢?”屈突通說:“臣以前是階下囚,該被處死,陛下放了我,給予我恩惠。

    那時,臣内心發誓,希望能在獲得重生以後的日子裡為陛下盡節,隻恐怕沒有這個獻身的機會。

    現在能擔任先鋒,兩個兒子有什麼可顧惜的呢!”唐高祖感歎說:“忠義之士,竟能做到這種程度!” 秦王李世民派行軍總管史萬寶從宜陽向南占據龍門,劉德威 自太行東圍河内,王君廓自洛口斷其饷道,黃君漢攻回洛城,大軍屯于北邙,連營以逼之。

    世充陳于青城宮,世民亦置陳當之。

    世充隔水謂世民曰:“唐帝關中,鄭帝河南,世充未嘗西侵,王忽舉兵東來,何也?”世民使應之曰:“四海鹹仰皇風,唯公獨阻聲教,為此而來。

    ”世充曰:“相與息兵講好,不亦善乎?”又應之曰:“奉诏取東都,不令講好也。

    ”至暮,各引兵還。

     九月,鄭顯州總管田瓒以二十五州降唐。

     自是襄陽聲問與世充絕。

     唐攻鄭轅,拔之。

     秦王世民遣王君廓攻轘轅,拔之,遂東徇地至管城而還。

    先是,世充将郭士衡等掠唐境,君廓以策擊卻之。

    诏勞之曰:“卿以十三人破賊一萬,自古以少制衆未之有也。

    ”于是河南州縣相繼降唐。

    劉武周降将尋相等多叛去,諸将疑尉遲敬德,囚之。

    屈突通、殷開山言于世民曰:“敬德骁勇絕倫,留之恐為後患,不如殺之。

    ”世民曰:“敬德若叛,豈在尋相之後耶?”遽命釋之,引入卧内,賜之金,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

    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

    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

    ”世民以五百騎行戰地,世充帥步騎萬餘猝至,圍之。

    單雄信引槊直趨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翼世民出圍,更帥騎兵還戰。

    屈突通引大兵繼至,世充大敗,僅以身免。

    世民謂敬德曰:“公何相報之速也!”自是寵遇日隆。

     從太行向東包圍河内,王君廓從洛口截斷王世充的運糧通道,黃君漢進攻回洛城,唐朝大軍駐紮在北邙,連營進逼洛陽。

    王世充在青城宮列陣,李世民也列陣相應。

    王世充隔着河對李世民說:“唐在關中稱帝,鄭在河南為帝,我王世充從未向西侵犯唐朝,而您卻率兵東來,這是為什麼?”李世民派人回答道:“四海之内都仰慕我唐皇帝的威名,隻有您阻止皇帝聲教,我們就為此而來。

    ”王世充說:“我們互相罷兵講和,不也很好嗎?”李世民這邊又回答說:“我們奉旨攻取東都洛陽,沒有命令我們講和。

    ”到了傍晚,各自帶兵回營。

     九月,鄭顯州總管田瓒以所屬的二十五個州投降唐朝。

     從此,襄陽與王世充斷絕音訊。

     唐攻陷鄭的轅。

     秦王李世民派王君廓攻打轅,攻克轅以後,王君廓就向東攻占到管城後回軍。

    此前,王世充的部将郭士衡等到唐朝地盤上掠奪,王君廓用計把他們打退了。

    唐高祖下诏慰勞王君廓說:“你隻帶十三人就打敗賊兵一萬,自古以來,以少勝多,還沒有過這樣的情況。

    ”于是黃河以南的州縣陸續降唐。

    劉武周的将領尋相等人降唐後大多又叛唐而去,衆将懷疑尉遲敬德,把他關起來。

    屈突通、殷開山對李世民說:“尉遲敬德骁勇無比,留着他怕會成為後患,不如殺了他。

    ”李世民說:“敬德如果要叛變,怎麼會在尋相之後呢?”馬上下令釋放尉遲敬德,并把他帶進卧室,賜給他金子,說:“大丈夫之間意氣相投,不要介意一點小的内怨。

    我最終沒有聽信讒言而害了忠良,您應該能領會。

    如果一定要走,就拿這點金子作路費,以表我們這一段共事的情誼。

    ”李世民帶五百騎兵巡視戰場,王世充率領一萬多兵馬突然殺到,将他們包圍起來。

    單雄信舞着槊直奔李世民而來,尉遲敬德跳上馬大喊,橫地裡将單雄信刺于馬下,保護李世民沖出重圍,又率領騎兵回身作戰。

    屈突通帶領大軍随後趕來,王世充大敗,隻身逃脫。

    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您回報得怎麼這麼快!”從此,尉遲敬德更加受到恩寵。

     鄭濮州降唐。

     初,王世充以邴元真為滑州行台仆射。

    李密故将杜才幹守濮州,恨元真叛密,詐以其衆降之。

    元真自往招慰,才幹迎入,就坐,執而數之曰:“汝本庸才,魏公置汝元僚,不建毫發之功,乃構滔天之禍。

    今來送死,是汝之分。

    ”遂斬之,遣人赍其首至黎陽祭密墓。

    以濮州降唐。

     冬十月,夏王建德圍幽州,高開道遣使降唐。

     窦建德之圍幽州也,李藝告急于高開道。

    開道帥二千騎救之,建德兵引去。

    開道因藝遣使降唐,唐以為蔚州總管,賜姓李氏,封北平郡王。

    建德帥衆二十萬複攻幽州,兵已攀堞,薛萬鈞、萬徹帥敢死百人從地道出其背,擊走之。

     鄭管、荥、汴州降唐。

     李密之敗也,楊慶歸洛陽,王世充以為管州總管。

    秦王世民逼洛陽,慶潛遣人請降,世民遣總管李世将兵往據其城。

    時世充太子玄應鎮虎牢,軍于荥、汴之間,聞之,引兵趣管城,李世擊卻之。

    荥州刺史魏陸、陽城令王雄、汴州刺史王要漢皆來降。

    玄應聞諸州皆叛,大懼,奔還洛陽。

     突厥處羅可汗死,弟颉利可汗咄苾立。

     初,梁師都說突厥處羅可汗曰:“比者中原喪亂,分為數國,勢均力弱,故皆北面歸附突厥。

    今定楊既亡,天下将悉為唐有。

    師都不辭灰滅,亦恐次及可汗,不若及其未定,南取中原,師都請為向導。

    ”處羅從之,謀大舉入寇而卒。

    立其弟莫賀咄設咄苾,号颉利可汗。

     鄭遣使如夏乞師。

     鄭濮州投降唐朝。

     當初,王世充任命邴元真為滑州行台仆射。

    李密的舊将杜才幹把守濮州,惱恨邴元真背叛李密,帶領部隊向邴元真詐降。

    邴元真親自前往慰問,杜才幹将他迎進城内,入座以後,抓住邴元真斥責說:“你本是個庸才,魏公讓你做上大官,你不建一點功績,反而造成滔天大禍。

    今天來送死,是你的下場。

    ”于是殺了邴元真,派人帶着他的首級到黎陽祭奠李密墓。

    然後以濮州投降唐朝。

     冬十月,夏王窦建德包圍幽州,高開道派使者投降唐朝。

     窦建德包圍幽州,李藝向高開道告急。

    高開道率領兩千騎兵前往營救,窦建德帶兵退去。

    高開道讓李藝派使者投降唐朝,唐任命高開道為蔚州總管,賜姓李,封為北平郡王。

    窦建德率領二十萬人馬再次進攻幽州,士兵們已經爬上了城牆,薛萬均、薛萬徹率領一百名敢死隊員從地道裡沖出,在背後攻擊,将窦建德的軍隊擊退。

     鄭的管、荥、汴州投降唐朝。

     李密失敗時,楊慶回到洛陽,王世充任命他為管州總管。

    秦王李世民進逼洛陽,楊慶秘密派人請求投降,李世民派遣總管李世帶兵前往占據管州。

    當時,王世充的太子王玄應鎮守虎牢,軍隊駐紮在荥、汴之間,聽說管州失陷,帶兵前往管州城,李世将他擊退。

    荥州刺史魏陸、陽城縣令王雄、汴州刺史王要漢都來投降唐朝。

    王玄應聽說各州都已經反叛,非常害怕,逃回洛陽。

     突厥處羅可汗去世,弟弟颉利可汗咄苾繼位。

     當初,梁師都勸說突厥處羅可汗道:“近來中原喪亂,分成幾個國家,勢力平均,都不強大,所以都向突厥稱臣。

    如今定楊可汗劉武周已經滅亡,天下即将歸唐所有。

    我師都倒不怕滅亡,隻怕也會輪到可汗,不如趁唐朝還沒有平定天下,向南攻取中原,師都願意做向導。

    ”處羅可汗接受了他的建議,計劃大舉入侵時去世了。

    他的弟弟莫賀咄設咄苾繼位,号颉利可汗。

     鄭派使節到夏求救兵。

     初,王世充侵黎陽,窦建德襲破其殷州以報之,自是二國交惡,信使不通。

    及唐兵逼洛陽,世充遣使求救于建德,夏中書侍郎劉彬曰:“天下大亂,唐得關西,鄭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勢。

    今唐舉兵臨鄭,鄭地日蹙,唐強鄭弱,勢必不支,鄭亡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