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畢可汗,始畢遣使報之。
唐主與之宴,引升禦坐以寵之。
唐行《戊寅曆》。
白馬道士傅仁均所造也。
隋宇文化及弑秦王浩,自稱許帝。
宇文化及兵勢日蹙,兄弟酣宴。
醉,尤智及曰:“今所向無成,負弑君之名,天下不容,必将滅族,豈不由汝!”智 李密打算南面依仗黃河,北面守住太行山,東南連接黎陽,想這樣設法進取。
衆将領說:“部隊剛剛失利,大家心裡都很害怕,難以成功。
”李密說:“孤依靠的是大家,你們如果不願意,孤也就沒路可走了。
如果大家不抛棄我,應當一起回關中去。
”大家都說:“好。
”跟随李密入關的有兩萬人。
于是李密的将帥、州縣大多投降了隋朝。
邴元真原本是縣吏,犯貪污罪逃跑,跟着翟讓,翟讓讓他做文書。
到李密開設幕府時,翟讓就推薦邴元真做長史,李密不得已隻好任用他,但從不讓他參加謀劃。
邴元真貪婪淺陋,宇文溫勸李密把他殺掉。
邴元真聽到了此事,就叛變了。
單雄信骁勇敏捷,善于騎馬舞長矛,部隊裡稱他為“飛将”。
房彥藻因單雄信對去留很不經意,勸李密除掉他,李密愛惜單雄信的才幹,不忍心殺他。
到李密戰敗,單雄信果然叛變。
秦包圍泾州,唐兵戰敗,守将劉感陣亡。
唐朝的将軍劉感鎮守泾州,薛仁果包圍了他。
唐長平王李叔良帶兵到了泾州,薛仁果假裝退兵,又派高墌人假裝以城池投降。
李叔良命令劉感率兵趕赴高墌,唐軍中計大敗。
薛仁果抓住劉感,又包圍泾州,命令劉感向城裡喊話說:“援兵已經被打敗了,不如盡早投降。
”劉感答應了,到城下大喊道:“反賊饑餓難耐,早晚就要滅亡了,秦王率領幾十萬人馬從四面趕來,城裡的人一定要努力守城!”薛仁果大怒,把劉感活埋到膝蓋,騎在馬上用箭射他。
一直到死,劉感的喊聲越來越響,神色越來越激憤。
唐朝派遣使者到突厥,突厥派使者來回訪。
唐朝派鄭元以女妓賄賂始畢可汗,始畢派使者來唐朝表示感謝。
唐高祖為突厥使者設宴,并讓他登上禦座表示恩寵。
唐朝頒行《戊寅曆》。
白馬縣道士傅仁均編成了《戊寅曆》。
隋将宇文化及殺死秦王楊浩,自稱為許帝。
宇文化及的兵勢日漸衰弱,兄弟們縱情飲宴。
宇文化及喝醉後,責怪宇文智及說:“現在事情沒有成功,背上了弑君的罪名,為天下不容,必然遭受滅族之禍,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智 及怒,數相鬥阋。
其衆多亡,化及歎曰:“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于是鸩殺秦王浩,稱帝于魏縣,國号許。
冬十月朔,日食。
唐以李密為光祿卿、邢國公。
密将至,唐主遣使迎勞相望。
密喜曰:“我擁衆百萬,解甲歸唐,比于窦融功亦不細,豈不以台司見處乎?”至長安,乃拜光祿卿,賜爵邢國公。
密大失望。
唐以淮安王神通為山東安撫大使。
朱粲自稱楚帝,取唐鄧州,刺史呂子臧死之。
鄧州刺史呂子臧與撫慰使馬元規擊朱粲,破之。
言于元規曰:“粲新敗危懼,并力擊之,一舉可滅。
若複遷延,其徒稍集,則為患深矣。
”元規不從。
既而粲收集餘衆,兵複大振,自稱楚帝,進攻鄧州。
子臧撫膺謂元規曰:“老夫今日坐公死矣。
”會霖雨城壞,所親勸子臧降,子臧曰:“安有天子方伯降賊者乎!”帥麾下赴敵而死。
俄而城陷,元規亦死。
隋以王世充為太尉。
徐文遠複入東都,見世充必先拜。
或問曰:“君倨見李密而敬王公,何也?”文遠曰:“魏公,君子也,能容賢士;王公,小人也,能殺敵人。
吾何敢不拜?” 唐以李襲譽為太府少卿。
隋末群盜起,冠軍司兵李襲譽說西京留守陰世師遣兵據永豐倉,發粟以赈窮乏,出庫物賞戰士,移檄郡縣,同心讨賊。
世師不能用。
乃求募兵山南。
唐主克長安,召為太府少卿,附屬籍。
唐納言窦抗罷。
十一月,涼王軌稱帝。
唐秦王世民破秦兵,圍折墌,秦主仁果出降。
及很憤怒,好幾次相互争吵打了起來。
宇文化及的部下很多都逃跑了,他感歎說:“人總是要死的,怎麼能不做一天的皇帝呢?”于是用毒酒殺死了秦王楊浩,在魏縣稱帝,定國号為許。
冬十月初一,出現日食。
唐高祖封李密為光祿卿、邢國公。
李密快要到長安時,唐高祖派人迎接慰問。
李密高興地說:“我擁有百萬雄兵,現在解甲歸順唐朝,跟窦融比,功勞也不小,難道不給我安排一個要職嗎?”到了長安,唐封他為光祿卿,賜以邢國公的爵位。
李密很失望。
唐朝派淮安王李神通為山東安撫大使。
朱粲自稱楚帝,攻取唐鄧州,鄧州刺史呂子臧陣亡。
鄧州刺史呂子臧和撫慰使馬元規攻打朱粲,擊敗了他。
呂子臧對馬元規說:“朱粲剛被打敗,心裡很膽怯,我們合力進攻就可以消滅他。
如果拖延下去,讓他的部隊漸漸聚集起來,可就是大患了。
”馬元規沒有答應。
不久,朱粲收集殘餘部隊,重整旗鼓,自稱為楚帝,進攻鄧州。
呂子臧捶胸對馬元規說:“老夫今天要因你而死了。
”恰巧大雨沖壞了城牆,親信勸呂子臧投降,呂子臧說:“哪裡有天子的大臣向反賊投降的道理!”率領部下沖向敵軍,戰亡。
不久,城池失陷,馬元規也死了。
隋朝任王世充為太尉。
徐文遠又回到東都,見到王世充必然先行拜禮。
有人問他:“您見李密時很傲慢卻尊敬王公,為什麼呢?”徐文遠說:“魏公是君子,能接受賢士;王公是小人,會殺老朋友。
我怎麼敢不行禮?” 唐任命李襲譽為太府少卿。
隋朝末年,各路強盜起兵,冠軍司兵李襲譽勸說西京留守陰世師派兵占據永豐倉,發糧赈濟窮人,拿出倉庫裡的東西賞賜戰士,向郡縣發文告,同心讨賊。
陰世師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李襲譽就請求到山南招募士兵。
唐高祖攻克長安後,任命李襲譽為太府少卿,把他編入皇族的名冊。
唐納言窦抗罷官。
十一月,涼王李軌稱帝。
唐秦王李世民大破秦兵,包圍折墌城,秦主薛仁果出城投降。
薛仁果之為太子也,與諸将多有隙。
及即位,衆心猜懼。
郝瑗哭舉而死,由是寖弱。
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果使宗羅?将兵拒之,世民堅壁不出。
諸将請戰,世民曰:“我軍新敗,士氣沮喪。
賊恃勝而驕,有輕我心,宣閉壘以待之。
彼驕我奮,可一戰而克也。
”乃令軍中曰:“敢言戰者斬!”相持六十餘日,仁果糧盡,所部多降,世民乃命梁實營于淺水原以誘之。
羅?大喜,盡銳攻之。
數日,世民度其已疲,謂諸将曰:“可以戰矣。
”使龐玉陳于原南,羅?并兵擊之,玉幾不能支。
世民乃引大軍自原北出其不意,自帥骁騎陷陳。
羅?軍潰,世民帥騎追之,窦軌叩馬苦谏,世民曰:“破竹之勢不可失也。
”遂進圍之。
仁果将士多叛,計窮出降,得其精兵萬餘人。
諸将皆賀,因問曰:“大王一戰而勝,遽舍步兵,又無攻具,直造城下,衆皆以為不克,而卒取之,何也?”世民曰:“羅?所将皆隴外骁将悍卒,吾特出其不意而破之,斬獲不多。
若緩之,則皆入城,仁果撫而用之,未易克也;急之,則散歸隴外,折墌虛弱,仁果破膽,不暇為謀,此吾所以克也。
”衆皆悅服。
世民所得降卒悉使仁果兄弟及羅?等将之,與之射獵,無所疑間。
賊畏威銜恩,皆願效死。
世民聞褚亮名,求訪獲之,引為文學。
唐主使李密迎世民于豳州。
密自恃智略功名,見唐主猶有傲色,及見世民,不覺驚服,私謂殷開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禍亂乎!”唐以 薛仁果做太子時,與諸将多有矛盾。
即位以後,大家心裡猜疑不安。
郝瑗因為薛舉去世痛哭而死,于是國力日漸衰落。
秦王李世民到高墌,薛仁果派宗羅帶兵抵抗,李世民堅守營寨不出戰。
衆将請戰,李世民說:“我軍剛打了敗仗,士氣低落。
敵人仗着獲勝很驕傲,心裡輕視我們,我們應該緊閉營壘等候時機。
他們驕傲而我們奮勇,就可以一仗打敗他們。
”于是在軍中傳令:“有敢請戰的,斬首!”雙方僵持了六十多天,薛仁果糧食吃光了,部下有很多人投降,李世民于是命令梁實在淺水原安營來引誘敵人。
宗羅很高興,出動全部精銳攻打梁實。
幾天後,李世民估計敵人已經疲憊,對衆将說:“可以出戰了。
”派龐玉在原南列陣,宗羅合兵攻打,龐玉眼看支持不住了。
李世民率領大軍從原北出其不意地殺來,自己帶領骁騎殺入敵陣。
宗羅的部隊潰敗,李世民率領騎兵追殺,窦軌拉住馬苦苦勸說不要追擊,李世民說:“現在已成破竹之勢,機不可失!”于是進軍包圍了高墌。
薛仁果的将士很多叛逃了,薛仁果無計可施,隻好出城投降,李世民得到薛仁果的一萬多名精兵。
衆将都來祝賀,進而問:“大王一戰就取得了勝利,突然放棄步兵,又沒有攻城的器具,直接攻到城下,大家都以為攻不下來,最後卻攻下來了,為什麼呢?”李世民說:“宗羅的部隊都是隴外的強兵勇将,我隻是出其不意才打敗了他,殺傷不多。
若是延緩進攻,等他們都進了城,薛仁果對他們加以安撫,再打仗就不容易赢了;而迅速追擊,他們逃散到隴外,折墌城就會很虛弱,薛仁果也吓破了膽,來不及謀劃,這就是我獲勝的原因。
”大家都心悅誠服。
李世民把投降的士兵全交給薛仁果兄弟和宗羅帶領,還和他們一起騎射打獵,不加懷疑戒備。
薛仁果等人畏懼李世民的威嚴,感激恩寵,都願意以死效勞。
李世民聽說褚亮的名氣,求訪并找到他,讓他做王府的文學。
唐高祖派李密到豳州迎接李世民。
李密仗着自己有智略功名,見唐高祖時還有傲慢的神色,等見到李世民,不由得驚訝佩服,私下裡對殷開山說:“真是英明之主!要不然,怎麼能平定天下的禍亂呢!”唐高祖任命 姜谟為秦州刺史,撫以恩信,士民安之。
徐世降唐,賜姓李氏。
徐世據李密舊境,未有所屬。
魏徵随密至長安,無所知名,乃自請安集山東,唐主以為秘書丞。
乘傳至黎陽,勸世早降。
世遂決計西向,謂長史郭孝恪曰:“此民衆土地皆魏公有也,吾若獻之,是利主之敗自為功以邀富貴也,吾實恥之。
今宜籍郡縣戶口、士、馬之數以啟魏公,使自獻之。
”乃使孝恪詣長安。
唐主初怪世無表,既而聞之,歎曰:“世不背德,不邀功,真純臣也。
”賜姓李氏,使孝恪與世經營虎牢以東。
唐斬薛仁果于市。
秦王世民還至長安,斬薛仁果于市。
唐主享勞将士,謂群臣曰:“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業,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貴。
使王世充得志,公輩豈有種乎!如仁果君臣,豈可不以為鑒也!” 唐遣李密收撫山東。
李密遇大朝會,職當進食,深恥之,退以告王伯當。
伯當曰:“天下事在公度内耳。
”乃言于唐主曰:“臣蒙榮寵,曾無報效。
山東之衆皆臣故時麾下,請往收之,憑藉國威,取世充如拾芥耳。
”群臣皆以密狡猾好反,不可遣,唐主不聽。
密請賈閏甫偕行,唐主許之,引升禦榻,飲勞甚厚。
又以王伯當為副而遣之。
夏王建德取深、冀、易、定等州。
有大鳥五集于樂壽,群鳥數萬從之。
又有得玄圭以獻者,建德群臣曰:“此天所以賜大禹也。
”乃改國号夏,改元五鳳。
初,王須拔掠幽州,中流矢死,其将魏刀兒代領 姜谟為秦州刺史,姜谟以恩信安撫,軍民安居樂業。
徐世投降唐朝,賜姓李。
徐世占據了李密原來的地盤,沒有歸附任何人。
魏徵随李密到長安,沒有建立功名,于是自己請求招撫山東一帶,唐高祖任命他為秘書丞。
魏徵乘驿站的傳車到黎陽,勸徐世盡早投降。
徐世于是決定向西投降唐朝,對長史郭孝恪說:“這裡的百姓、土地都是魏公的,如果我獻上,是利用主人的失敗占為自己的功績來請賞,我覺得很羞恥。
如今應該統計郡縣的戶口、兵、馬的數量報告給魏公,讓他自己獻上。
”于是派郭孝恪到長安。
唐高祖起初責怪徐世沒有上表,不久聽說了這件事,感歎說:“徐世不違背道德,不邀功貪賞,真是個純樸的臣子!”賜他姓李,命令郭孝恪和徐世治理虎牢以東的地區。
唐在鬧市中将薛仁果斬首。
秦王李世民回到長安,在市中斬殺了薛仁果。
唐高祖犒勞将士,對群臣說:“大家一起輔佐擁戴使我成就了帝業,如果天下太平,可共同保有富貴。
假如讓王世充得志,各位還能有命嗎!像薛仁果君臣,難道不能作為前車之鑒嗎?” 唐派李密收撫山東。
李密趕上大朝會,作為光祿卿應進奉食物,他深以為恥,退朝後告訴了王伯當,王伯當說:“天下事都在您的考慮之中。
”李密于是對唐高祖說:“臣蒙主上恩寵,還不曾有所報效。
山東之衆都是臣原來的部下,請讓臣前去收撫他們,再借助國威,戰勝王世充就像拾地上的小草一樣毫不費力。
”群臣都認為李密狡猾好反,不能派他去,唐高祖不聽。
李密請求帶賈閏甫同行,唐高祖答應了,并帶他一起登上禦榻,飲酒犒勞很豐厚。
又派王伯當為李密的副将。
夏王窦建德攻取深、冀、易、定等州。
有五隻大鳥落在樂壽,幾萬隻鳥跟着它。
又有人獻玄圭,群臣說:“這是上天賜給大禹的。
”于是改國号為夏,改年号為五鳳。
起初王須拔奪取幽州,身中流箭而死,他的部将魏刀兒代他率領 其衆,據深澤,掠冀、定,衆至十萬。
建德襲擊斬之,并其衆,易、定亦降。
唯冀州刺史麹稜不下,攻拔之,建德見稜曰:“忠臣也!”以為内史令。
唐以秦王世民為陝東大行台。
蒲州及河北兵馬并受節度。
唐殺隋河東守将堯君素。
隋将堯君素守河東。
唐遣獨孤懷恩攻之不下,招之不從。
遣其妻至城下,謂之曰:“隋室已亡,君何自苦?”君素曰:“天下名義非婦人所知。
”引弓射之,應弦而倒。
君素志在守死,每言及國家,未嘗不歔欷,謂将士曰:“吾大義不得不死。
必若隋祚永終,天命有屬,自當斷頭以付諸君,持取富貴。
今城池甚固,倉儲豐備,大事猶未可知,不可橫生心也。
”久之食盡,又聞江都傾覆,左右殺君素以降。
别将王行本誅作亂者,複乘城拒守,懷恩引兵圍之。
唐以羅藝為幽州總管,擊夏兵敗之。
初,宇文化及遣使招羅藝,藝曰:“我,隋臣也。
”斬其使為炀帝發喪,臨三日。
窦建德、高開道各遣使招之,藝曰:“二子皆劇賊耳,唐公乃吾主也。
”遂與漁陽、上谷諸郡皆奉表降唐。
唐以為幽州總管,其将薛萬徹、萬均亦皆授以官爵。
窦建德帥衆十萬寇幽州,藝将逆戰,萬均曰:“彼衆我寡,出戰必敗,不若使羸兵阻水為陳,彼必度水擊我。
萬均請以百騎伏于城旁,俟其半度而擊之,蔑不勝矣。
”藝從之,大破建德。
相拒百餘日,建德引還。
藝司馬溫彥博贊其歸唐之計,唐征為中書侍郎,與兄黃門侍郎大雅對居近密,時 部隊,占據深澤,掠奪冀、定兩州,兵馬多至十萬人。
窦建德襲擊并殺死了魏刀兒,收并了他的部隊,易、定等州投降。
隻有冀州刺史麹稜不降。
窦建德攻下了冀州,見到麹稜時說:“你真是忠臣!”并任命他為内史令。
唐以秦王李世民為陝東道大行台。
蒲州以及黃河以北的兵馬都由他指揮。
唐殺隋河東守将堯君素。
隋朝大将堯君素鎮守河東。
唐朝派獨孤懷恩進攻他,但攻不下來,招降他也不答應。
唐軍将他的妻子送到城下,對他說:“隋王朝已經滅亡,您何必自讨苦吃呢?”堯君素說:“天下名節忠義不是婦人能懂的。
”拉開弓射箭,他的妻子随着弦聲倒下了。
堯君素志在以死守城,每次說到國家,沒有不抽泣的,他對将士們說:“依大義我不能不死。
如果隋的國運永遠終結,天命已有所屬,我自然會把自己的頭砍下來,交給你們去獲得富貴。
但現在城池還很堅固,倉庫儲備也很豐足,結果還不可預料,大家不能生有二心。
”時間一長,糧食吃完了,又聽說江都朝廷已經滅亡,堯君素的左右就把他殺了獻降。
别将王行本殺死叛亂的人,重新登城拒守,獨孤懷恩帶兵包圍了城池。
唐以羅藝為幽州總管,打敗夏的軍隊。
當初,宇文化及派使者招降羅藝,羅藝說:“我是隋王朝的臣子。
”于是殺死來使,為隋炀帝發喪,哭吊了三天。
窦建德、高開道分别派人招降羅藝,羅藝說:“這兩個人都是大賊,唐公才是我的主人。
”于是和漁陽、上谷等郡一起上表投降唐朝。
唐高祖任命他為幽州總管,他的部将薛萬徹、薛萬均也都授給官爵。
窦建德率領十萬兵馬進犯幽州,羅藝準備迎戰,薛萬均說:“敵衆我寡,出戰一定失敗,不如派老弱殘兵臨水設陣,他們一定會渡河攻擊我們。
我請求帶領一百騎兵埋伏在城邊,等他們過河一半再攻打,不會不勝。
”羅藝接受他的建議,大敗窦建德。
對抗了一百多天,窦建德退兵。
羅藝的司馬溫彥博稱贊他歸附唐朝的計策,唐任命溫彥博為中書侍郎,和他的哥哥溫大雅相對而居,當時 人榮之。
唐以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為歸義王。
曷娑那獻大珠,唐主曰:“珠誠至寶,然朕寶王赤心,珠無所用。
”竟還之。
唐李密叛,行軍總管盛彥師讨斬之。
李密之出關也,長史張寶德上封事,言其必叛。
唐主乃敕密還,更受節度。
密謂賈閏甫曰:“無故召還,恐無生理,不若破桃林縣,收兵渡河,苟得至黎陽,大事必成。
公意如何?”閏甫曰:“明公既已委質,複生異圖,雖破桃林,兵豈暇集,一稱叛逆,誰複容人?為明公計,不若且應朝命以明元無異心。
”密怒曰:“唐使吾與绛、灌同列,吾何以堪之!”閏甫曰:“自翟讓受戮之後,人皆謂明公棄恩忘本。
今日誰肯複以兵委公者?大福不再,願熟思之。
”密大怒,揮刃欲擊之,閏甫奔熊州。
密遂斬使者,入桃林縣,驅掠徒衆,直趣山南,乘險而東,使人馳告故将伊州刺史張善相,令以兵應接,而聲言向洛。
行軍總管盛彥師聞之,率衆逾熊耳山南,據要道,令其衆夾路而伏,令之曰:“俟賊半度,一時俱發。
”或曰:“聞密欲向洛,而公入山,何也?”彥師曰:“密聲言向洛,實欲出人不意走襄城就張善相耳。
若賊入谷,我自後追之,山路險隘,一夫殿後,必不能制。
今吾得先入谷,擒之必矣。
”密果南出半度,彥師擊斬之及伯當,傳首長安。
李世在黎陽,唐主遣使以密首示之,世北面号恸,表請收葬。
诏歸其屍,世舉軍缟素,葬之。
密素得士心,哭之者多嘔血。
善相亦降于唐。
高開道據漁陽,自稱燕王。
唐以李素立為侍禦史。
的人都認為是很榮耀的事。
唐封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為歸義王。
曷娑那進獻大珠,唐高祖說:“珠子确實是好寶貝,但我所寶貴的是可汗的忠心,珠子沒有用。
”又把大珠還給了他。
唐李密叛變,行軍總管盛彥師征讨并殺了李密。
李密出關時,長史張寶德上密章,說李密一定會叛亂。
唐高祖于是下敕書召李密回朝,另外有所安排。
李密對賈閏甫說:“無故召我回去,恐怕要被殺,不如攻破桃林,收拾兵馬渡黃河,如果能到黎陽,大事必定成功。
您認為呢?”賈閏甫說:“您既然已經投降了,又生異心,即使攻下桃林,哪有時間召集兵馬,一旦被稱為叛賊,誰還會容您?我替您設想,不如暫且聽朝廷的命令,表明根本就沒有異心。
”李密生氣地說:“唐把我看作漢朝周勃、灌嬰一樣出身微賤的人,我怎麼能忍受!”賈閏甫說:“翟讓被殺以後,人人都說您棄恩忘本。
現在誰還肯交給您兵權呢?大福不會再有了,希望您好好考慮。
”李密大怒,舉刀要殺賈閏甫,賈閏甫逃到熊州。
李密于是殺死來使,進兵桃林縣,驅趕掠奪百姓,直奔山的南面,憑借險要向東行進,派人騎馬告訴舊時部将伊州刺史張善相,命他派兵接應,揚言開向洛州。
行軍總管盛彥師聽說後,率兵翻過熊耳山,在山南占據要道,命令士兵沿路兩邊埋伏,下令:“等賊人渡河到一半,一起射箭。
”有人問:“聽說李密要去洛州,而您卻進山,為什麼呢?”盛彥師說:“李密揚言去洛州,實際上想出人不意經襄城和張善相會合。
如果賊人進谷,我從背後追殺,山路險狹,隻容一個人殿後,必不能制服他們。
現在我先進谷,一定能抓住他們。
”李密果然向南出山,渡到一半時,盛彥師攻擊李密,殺了他和王伯當,将首級傳送到長安。
李世在黎陽,唐高祖派人送去李密的首級,李世面向北号哭,很悲恸,上表請求收葬。
唐高祖下诏将李密的屍體送到李世那裡。
李世命全軍穿白戴孝,安葬了他。
李密平素很得人心,很多人都哭得吐血。
張善相也投降了唐朝。
高開道占據漁陽,自稱燕王。
唐任命李素立為侍禦史。
有犯法不至死者,唐主特命殺之。
監察禦史李素立谏曰:“三尺法,王者所與天下共也,法一動搖,人無所措手足。
陛下甫創鴻業,奈何棄法?臣不敢奉诏。
”唐主從之,命所司授以七品清要官。
拟雍州司戶,唐主曰:“要而不清。
”又拟秘書郎,唐主曰:“清而不要。
”遂擢授侍禦史。
唐以舞胡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唐主以舞胡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禮部尚書李綱谏曰:“古者樂工不與士齒。
今天下新定,建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材碩學猶滞草萊,而先擢舞胡為五品,使鳴玉曳組,趨翔廊廟,非所以規模後世也。
”唐主曰:“吾業已授之,不可追也。
” 涼大饑。
李軌發民築台,勞費甚廣。
河右饑,人相食。
軌傾家财赈之不足,議發倉粟。
群臣皆以為然,謝統師等故隋官,心不服軌,乃曰:“百姓饑者自是羸弱,勇壯之士終不至此。
倉粟以備不虞,豈可散之以飼羸弱?”軌以為然。
由是士民離怨。
己卯(619) 隋恭帝侗皇恭二年,唐武德二年,鄭主王通明政元,梁王沈法興建康元,吳王李子通明政元年。
是歲,隋、涼亡,并楚、夏、定楊、梁師都、梁銑為十一國。
春正月,隋王世充殺總管劉孝元、獨孤武都。
王世充盡取隋朝顯官、名士為官屬,杜淹、戴胄皆預焉。
世充專總朝政,事無大小,悉關太尉府,台、省阒然。
上書陳事者日以百數,世充悉引見,殷勤慰谕,人人自喜,然終無所施行。
下至士卒厮養,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 有人犯了法但還不夠判死罪,唐高祖特别下令殺掉。
監察禦史李素立進谏說:“法律,是君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一動搖,百姓就會手足無措。
陛下剛創立大業,怎麼能放棄法律呢?臣不敢遵守诏命。
”唐高主聽從了他的谏言,命令有關部門授以李素立七品清要官。
有關部門本想讓他做雍州司戶,唐高祖說:“這個職務雖重要但不清貴。
”又改成秘書郎,唐高祖說:“這個職務清貴但不重要。
”于是将他提升為侍禦史。
唐高祖任命跳舞的胡人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唐高祖任命跳舞的胡人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禮部尚書李綱進谏說:“在古代樂工不能與士并列。
如今天下才定,起義的功臣們還沒有全部賞賜,有才學的人士還滞留在鄉間,而先提升跳舞的胡人為五品官,讓他佩印做官,在廟堂上行走,這可不是為後世訂立規矩的做法。
”唐高祖說:“我已經授給他官職了,不能追回了。
” 涼州發生大饑荒。
李軌征用百姓修築高台,花費太多。
黃河以西發生饑荒,人吃人。
李軌用盡家财赈濟百姓,仍然不夠,準備開倉放糧。
群臣都認為可以,但謝統師等原來的隋朝官員心中不服李軌,于是說:“百姓饑餓是他們原本就瘦弱,強壯的人就不會餓死。
這個倉庫的糧食是用來防止不測的,怎麼可以拿來喂養這些瘦弱的人呢?”李軌認為說得對。
從此官員、百姓都有了離怨之心。
己卯(619) 隋恭帝楊侗皇恭二年,唐武德二年,鄭主王通明政元年,梁王沈法興建康元年,吳王李子通明政元年。
這一年,隋、涼滅亡,加上楚、夏、定楊、梁師都、梁銑為十一國。
春正月,隋王世充殺死總管劉孝元、獨孤武都。
王世充讓所有隋朝的大官、名士都成為他的下屬,杜淹、戴胄都在其中。
王世充獨攬朝政,無論事情大小,都經過太尉府,台、省、監等機構都悠然無事。
上書陳事的每天都有上百人,王世充全都接見,殷勤慰問,人人都高興,但最終王世充什麼都沒有做。
下至士兵小厮,都說好話奉承他,但實際上也得不到一點恩 施。
馬軍總管獨孤武都為世充所親任,步兵總管劉孝元等謀召唐兵,使崔孝仁說武都曰:“王公徒為兒女之态以說下愚,而鄙隘貪忍,不顧親舊,豈能成大業哉?唐起晉陽,奄有關内,兵不留行,英雄景附。
且坦懷待物,舉善責功,不念舊惡,據勝勢以争天下,誰能敵之?今其兵近在新安,若遣間使召之,吾曹為内應,事無不集矣。
”武都從之。
事洩,世充皆殺之。
唐淮安王神通擊宇文化及于魏縣,走之。
淮安楊士林擊破朱粲,唐以為顯州行台。
朱粲有衆二十萬,剽掠漢、淮間。
每破州縣,食其積粟,将去,悉焚其餘。
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啖之,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于餒!”初,以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愍楚為賓客,其後阖家皆為所啖。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
淮安土豪楊士林起兵攻粲,諸州皆應之。
粲大敗,奔菊潭。
士林帥漢東四郡請降,唐以為顯州道行台。
二月,唐定租、庸、調法。
每丁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
自茲以外不得橫斂。
唐置宗師。
诏諸宗姓居官者在同列之上,未仕者免徭役。
每州置宗師一人以攝總,别為團伍。
唐使吐谷渾伐涼。
初,唐冊使至涼州,李軌欲去帝号受唐官爵,曹珍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唐帝關中,涼帝河右,固不相妨。
必欲以小事大,請依蕭詧事魏故事。
”軌從之,遣其左丞鄧曉 惠。
馬軍總管獨孤武都受王世充信任,步兵總管劉孝元等人計劃召來唐兵,讓崔孝仁勸說獨孤武都說:“王公隻是做出兒女情态來取悅下屬,卻卑鄙狹隘、貪婪殘忍,不顧親朋舊友,怎麼能成大事?唐從晉陽起事,占有關内,軍隊所向披靡,英雄如影随形。
而且胸懷坦蕩,任人唯賢,勉勵有功之臣,不念舊惡,依據優勝之勢來争奪天下,誰能和他匹敵?如今他們的部隊近在新安,如果派密使去召他們來,我們做内應,事情不會不成功。
”獨孤武都答應了。
但事情敗露,王世充把他們全殺了。
唐淮安王李神通在魏縣攻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逃走。
淮安豪強楊士林擊敗朱粲,唐高祖任命他為顯州行台。
朱粲有二十萬人,在漢水、淮河之間搶掠。
每攻破一處州縣,吃州縣積聚的糧食,要走的時候,就把剩下的都燒掉。
軍中沒有糧食,就教士兵煮婦女、嬰兒吃,說:“沒有比人肉更好吃的了,隻要其他地方有人,何必擔心會挨餓呢?”當初,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愍楚都被請來做賓客,後來,全家都被吃掉了。
朱粲又征收各城堡的婦女小孩作為軍糧。
淮安土豪楊士林起兵攻打朱粲,各州都響應。
朱粲大敗,逃到菊潭。
楊士林率領漢東四郡投降唐朝,唐高祖任命他為顯州道行台。
二月,唐制定租、庸、調法。
每個成年男子交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
除此以外,不許橫征暴斂。
唐設置宗師。
唐高祖下诏,皇族中擔任官職的,官位在同品級官員以上;沒有做官的,就免除徭役。
每個州設置一名宗師來管理州郡,另外設編制。
唐派吐谷渾征伐涼州。
當初,唐冊封使者剛到涼州時,李軌想去掉帝号,接受唐的官爵,曹珍說:“隋朝滅亡,天下人都争帝位。
唐在關中稱帝,您在河右稱帝,原本不互相妨礙。
如果一定要以小事大,請您依照梁朝蕭詧歸從魏朝的做法。
”李軌接受了他的建議,派左丞相鄧曉 入見,奉書稱“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
唐主怒,始議讨之。
初,隋炀帝征吐谷渾,可汗伏允奔黨項,炀帝立其質子順為主,不果入。
會中國喪亂,伏允還收其故地。
唐主即位,遣使與伏允連和,使擊李軌,許以順還之。
伏允喜,起兵擊軌,數遣使入貢請順,唐主遣之。
朱粲降唐,唐以為楚王。
夏王建德破宇文化及于聊城,誅之。
宇文化及誘海曲諸賊帥共守聊城。
窦建德謂其下曰:“隋為吾君,吾為隋民。
化及弑逆,不可不讨。
”乃引兵趣聊城。
時唐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糧盡請降,神通不許。
建德軍且至,神通引退。
建德與化及連戰,大破之,生擒化及,先谒隋蕭後稱臣,素服哭炀帝盡哀,收傳國玺,執化及與其黨集隋官而斬之。
建德每克城,得資财悉以分将士。
常食蔬茹粟飯,妻曹氏不衣纨绮,婢妾才十許人。
得隋宮人千數,即時散遣。
以裴矩為左仆射,自餘随才受職,欲詣關中及東都者聽之。
又與王世充結好,奉表于隋,隋封建德為夏王。
裴矩為定朝儀、制律令,建德甚悅。
唐以宇文士及為上儀同,封德彜為内史侍郎。
初,唐主與宇文士及善。
化及既死,手诏召之,士及與封德彜來降。
時士及妹為昭儀,由是授上儀同。
唐主以德彜谄巧不忠,罷遣就舍。
德彜以秘策幹唐主,唐主悅,拜内史舍人,俄遷侍郎。
隋王世充侵唐谷州。
王世充以秦叔寶、程知節為将軍,待之皆厚。
然二人 入唐見唐高祖,上書自稱為“皇帝的堂弟、大涼國皇帝、臣李軌”。
高祖很生氣,開始商議讨伐李軌。
當初,隋炀帝征伐吐谷渾,可汗伏允投奔黨項,隋炀帝就立伏允的兒子伏順做君王,但又沒讓伏順回國。
适逢中原喪亂,伏允回國收複失地。
唐高祖即位,派使者與伏允聯合,讓他去攻打李軌,允諾歸還伏順。
伏允很高興,起兵攻打李軌,幾次派人向唐進貢,請求歸還伏順,唐高祖放回了伏順。
朱粲投降唐朝,唐封他為楚王。
夏王窦建德在聊城打敗宇文化及,把他殺了。
宇文化及率領引誘來的海邊賊人一起守衛聊城。
窦建德對部下說:“隋是我的君主,我是隋的臣民。
宇文化及叛逆弑殺君主,不能不讨伐他。
”于是發兵開往聊城。
當時唐淮安王李神通正攻打聊城,宇文化及糧食吃完了,請求投降,李神通不答應。
窦建德的軍隊快到時,李神通率軍撤走。
窦建德與宇文化及連續大戰,大破宇文化及,活捉了他。
窦建德先去谒見了隋蕭皇後,自稱臣子,身穿素服哀哭隋炀帝,收拾好傳國玉玺,集合隋朝官員,将宇文化及及其同黨斬首示衆。
窦建德每攻下城池,都把得到的财物分給将士。
他常吃蔬菜米飯,妻子曹氏不穿绫羅綢緞,侍妾奴婢才十幾人。
得到隋宮女上千人,都馬上遣散。
他任命裴矩為左仆射,其餘人根據才能授予官職,想去投靠關中和東都的都聽任他們前往。
他又和王世充結好,向隋皇泰主上表,皇泰主封窦建德為夏王。
裴矩為窦建德制定朝儀、法律,窦建德很高興。
唐高祖任命宇文士及為上儀同,封德彜為内史侍郎。
當初,唐高祖與宇文士及交好。
宇文化及死後,唐高祖下诏招降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和封德彜前來投降。
這時,宇文士及的妹妹是昭儀,因此唐高祖任命他為上儀同。
唐高祖因為封德彜谄媚不忠,将他罷官遣送回家。
封德彜向唐高祖獻上秘策,唐高祖很高興,讓他做内史舍人,不久又提升為侍郎。
隋王世充侵犯唐谷州。
王世充任命秦叔寶、程知節為将軍,待他們都很好。
但兩人 疾世充多詐,知節謂叔寶曰:“王公器度淺狹,多妄語,好咒誓,乃老巫妪耳,豈撥亂之主乎!”至是世充與唐兵戰于九曲,叔寶、知節以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仆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猜忌信讒,非仆托身之所,請從此辭。
”遂降于唐。
秦王世民聞其名,厚禮之,以叔寶為總管,知節為統軍。
既而将軍李君羨、田留安亦降于唐。
世民置君羨左右,以留安為統軍。
世充攻獲嘉,唐陟州刺史李育德與弟三人皆戰死。
唐并州總管齊王元吉免,尋複本任。
殿内監窦誕、右衛将軍宇文歆助齊王元吉守晉陽。
元吉性驕侈,好田獵,載網罟三十餘車。
嘗言:“我甯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
”嘗與誕獵,蹂踐人禾稼,縱左右掠奪民物,當衢射人,觀其避箭。
歆乃表言其狀,元吉坐免官。
尋諷父老留己,诏複從之。
唐以楊恭仁為涼州總管。
恭仁素習邊事,曉羌胡情僞,民夷悅服,自蔥嶺以東并入朝貢。
突厥始畢可汗死,弟處羅可汗立。
隋東海、北海、東平、須昌、淮南諸郡皆降于唐。
隋王世充自稱鄭王,加九錫。
初,王世充既殺元、盧,慮人情未附,猶媚事隋主,既而漸驕橫。
嘗賜食宮中,還家大吐,疑為遇毒,自是不複朝谒。
其侵谷州也,外示攻取,實召文武議受禅。
李世英深以為不可,曰:“四方所以歸附東都者,以公能中興隋室故也。
今九州之地,未清其一,而遽正位号,恐遠人皆思叛去 痛恨王世充多詐,程知節對秦叔寶說:“王公器度淺薄狹隘,好說大話,愛賭咒發誓,像個老巫婆,哪像是撥亂反正的君主呢!”這時,王世充在九曲和唐朝軍隊交戰,秦叔寶和程知節帶領幾十人向西騎了一百多步,下馬向王世充行禮說:“我們受您的特殊禮遇,很想報效,但您愛猜忌,聽信讒言,不是我們托身之處,請求就此告别。
”于是投降了唐朝。
秦王李世民聽說他們的名氣,很尊敬他們,任命秦叔寶為總管,程知節為統軍。
不久,将軍李君羨、田留安也投降了唐朝。
李世民把李君羨留在身邊,任命田留安為統軍。
王世充攻打獲嘉,唐陟州刺史李育德及三個弟弟全部戰死。
唐并州總管齊王李元吉被免,不久官複原職。
殿内監窦誕、右衛将軍宇文歆輔助齊王李元吉鎮守晉陽。
李元吉性情驕橫,生活奢侈,愛打獵,用三十多輛車裝着捕捉鳥獸魚蟲的網。
曾說:“我甯可三天不吃飯,也不能一天不打獵。
”曾經和窦誕打獵,踐踏農民的莊稼,放縱左右搶奪百姓的财物,又在大街上射人,看人避射的樣子。
宇文歆上表彙報李元吉的情況,李元吉被罷免了官職。
不久,又暗示并州的父老挽留自己,唐高祖下诏讓他官複原職。
唐任命楊恭仁為涼州總管。
楊恭仁一向熟知邊關事務,了解羌、胡的真實情況,涼州百姓和夷族都對他心悅誠服,自蔥嶺以東的地區都向唐朝進貢。
突厥始畢可汗死,弟弟處羅可汗繼位。
隋東海、北海、東平、須昌、淮南等郡都投降唐朝。
隋王世充自稱鄭王,加九錫。
當初,王世充殺死元文都、盧楚以後,擔心人心沒有歸附,還向隋皇泰主獻媚,後來,就漸漸驕橫起來。
王世充曾經在宮中吃了賞賜的食物,回家之後大吐,懷疑有人下毒,從此就不再上朝了。
他侵犯谷州,表面上是要攻城,實際上是召集文武官員商議接受禅讓的事情。
李世英認為很不可取,說:“四方之所以歸附東都,是因為您能中興隋王朝的緣故。
如今九州之地,還沒有平定其一二,就馬上要稱帝,恐怕與您疏遠的人都要想着背叛您離去 矣!”戴胄亦曰:“君臣猶父子也,休戚同之。
明公若能竭忠徇國,則家國俱安矣。
”世充詭辭稱善而遣之。
及議受九錫,胄複固谏,世充怒,出為鄭州長史。
乃使段達等言于隋主,隋主曰:“鄭公近平李密,已拜太尉。
自是已來未有殊績,俟天下稍平,議之未晚。
”達曰:“太尉欲之。
”隋主熟視曰:“任公!”達等遂稱诏進世充爵鄭王,加九錫,世充奉表三讓。
納言蘇威年老不任朝谒,世充以威隋氏重臣,欲以眩耀士民,每勸進必冠威名。
及受殊禮之日,扶威置百官之上,然後南面正坐受之。
唐以鄭善果為内史侍郎。
初,宇文化及以隋大理卿鄭善果為民部尚書,從至聊城,為化及督戰,中流矢。
及城破,王琮獲之,責之曰:“公名臣之家,隋室大臣,奈何為弑君之賊效命至此乎!”善果大慚,欲自殺,奔長安,唐主優禮之。
夏四月,定楊可汗武周擊唐并州,取榆次。
劉武周引突厥寇并州,兵鋒甚盛。
齊王元吉遣将軍張達以步卒百人當之,達以兵少辭。
強遣之,至則俱沒,達忿恨,引武周襲榆次,陷之。
楚王朱粲殺唐使者,奔東都。
唐散騎常侍段确奉诏慰勞朱粲,乘醉侮粲曰:“聞卿好啖人,人作何味?”粲曰:“啖醉人正如糟彘肉。
”确怒,罵曰:“狂賊入朝,為一頭奴耳,複得啖人乎?”粲烹食之,遂屠菊潭,奔王世充。
鄭王世充稱帝。
世充令長史韋節等造禅代儀,遣段達等入奏隋主曰:“天命不常,鄭王功德甚盛,願陛下遵唐虞之迹。
”隋主怒曰: 了!”戴胄也說:“君臣像父子,休戚與共。
您要是能竭盡忠心為國,那麼個人和國家都能平安。
”王世充假裝稱贊他,把他打發走了。
等到商議受九錫的時候,戴胄又堅持勸谏,王世充很生氣,把他貶為鄭州長史。
于是派段達等人向皇泰主進言,皇泰主說:“鄭公剛平定了李密,已經升為太尉。
從那以後再沒有大功,等天下稍微太平,再商議此事也不遲。
”段達說:“太尉很想加九錫。
”皇泰主盯着段達說:“随他吧!”段達等人于是聲稱皇泰主下诏封王世充為鄭王,加九錫,王世充上表三次謙讓。
納言蘇威年老,難以上朝,王世充因為蘇威是隋朝重臣,想利用他來向官員、百姓炫耀,每次勸進必然以蘇威為首。
到接受殊禮的日子,将蘇威扶到百官之前,然後自己面向南坐定接受拜谒。
唐任命鄭善果為内史侍郎。
當初,宇文化及任命隋大理卿鄭善果為民部尚書,鄭善果跟宇文化及到聊城,為宇文化及督戰,中了流箭。
等到城池失陷,王琮抓住了鄭善果,斥責道:“您出身于名臣之家,又是隋朝大臣,怎麼能為弑君反賊效命到這種程度呢?”鄭善果萬分羞愧,想要自殺,後來奔到長安,唐高祖待他很優厚。
夏四月,定楊可汗劉武周攻擊唐并州,占領榆次。
劉武周率領突厥兵馬入侵并州,兵勢很盛。
齊王李元吉派将軍張達率一百名步兵抵擋,張達以兵少推辭。
李元吉硬派他去,到陣前全軍覆滅,張達很憤恨,引導劉武周襲擊并攻陷了榆次。
楚王朱粲殺死唐朝使者,投奔東都。
唐散騎常侍段确奉诏慰勞朱粲,趁醉侮辱朱粲說:“聽說你喜歡吃人,人肉是什麼味道?”朱粲說:“醉鬼的肉吃起來像糟豬肉。
”段确生氣,罵道:“狂賊入朝,不過是一個奴役頭,還能吃人肉嗎?”朱粲把他煮熟吃了,然後屠殺菊潭百姓,投奔王世充。
鄭王王世充稱帝。
王世充命令長史韋節等人制訂禅讓的禮儀,又派段達等人入宮向皇泰主上奏說:“上天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命運,鄭王的功德很盛,希望陛下遵從堯舜的做法。
”皇泰主氣憤地說: “天下者高祖之天下,若隋祚未亡,此言不應發,必天命已改,何煩禅讓!公等或祖祢舊臣,或台鼎高位,既有斯言,朕複何望!”世充乃稱隋主命,禅位于鄭,幽隋主于含涼殿。
雖有三表陳讓,及敕書敦勸,隋主皆不之知。
世充遂備法駕入宮,即皇帝位。
立子玄應為太子,玄恕為漢王。
奉隋主為潞國公。
以蘇威為太師,以陸德明為漢王師,令玄恕就其家行束修禮。
德明恥之,故服巴豆散,對之遺利,竟不與語。
世充聽朝,語詞重複,百司疲于聽受。
禦史大夫蘇良谏曰:“陛下語太多而無領要,計雲爾即可,何煩許辭?”世充不能改。
夏王建德立楊政道為鄖公。
建德聞王世充自立,乃絕之,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
立隋齊王暕遺腹子政道為鄖公,然猶倚突厥以壯兵勢。
隋義成公主遭使迎蕭後,建德遣之,又傳宇文化及首以獻公主。
定楊可汗武周圍唐并州,齊王元吉拒卻之。
鄭主世充取唐伊州,總管張善相死之。
唐遣安興貴襲執涼主軌以歸,殺之,河西平。
李軌将安脩仁兄興貴仕長安,表請說軌,唐主曰:“軌阻兵恃險,豈口舌所能下?”興貴曰:“臣家在涼州,奕世豪望,為民夷所附,弟脩仁為軌所信任,子弟在機近者以十數。
軌聽臣固善,若其不聽,圖之易矣。
”唐主乃遣之。
興貴至,乘間說軌曰:“涼地不過千裡,土薄民貧。
今唐起太原,取函秦,宰制中原,戰勝攻取,此殆天啟,非人力也。
若往歸之,則窦融之功複見于今日矣。
”軌曰:“吾據山河之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若隋的國運未亡,這種話就不該說,如果天意已改,何必禅讓!你們或是祖輩舊臣,或是身居高位,既然說出這樣的話,朕還有什麼指望!”王世充于是聲稱皇泰主命令禅位于鄭王,将皇泰主幽禁在含涼殿。
雖然有王世充三次上表辭讓,以及以皇泰主名義下敕書敦促他受禅的事,其實皇泰主都不知道。
王世充于是乘皇帝的車駕進宮,登皇帝位。
立兒子王玄應為太子,王玄恕為漢王。
尊奉皇泰主為潞國公。
任命蘇威為太師,陸德明為漢王的師傅,命令王玄恕到陸德明家中行拜師禮。
陸德明認為是恥辱,故意吃了巴豆散,當着王玄恕的面瀉痢,一直不跟他說話。
王世充臨朝聽政時,言語重複,文武百官聽受旨意都感到疲憊。
禦史大夫蘇良進谏說:“陛下的話太多又不得要領,商議一下就行了,何必費那麼多話?”王世充還是改不了。
夏王窦建德立楊政道為鄖公。
窦建德聽說王世充自立為帝,就和他斷絕了關系,開始建立天子用的旌旗,出入像皇帝一樣清道警戒。
立隋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為鄖公,但仍然依仗突厥來壯兵勢。
隋義成公主派人迎接蕭皇後,窦建德派兵護送,又将宇文化及的首級獻給義成公主。
定楊可汗劉武周包圍唐并州,齊王李元吉抵禦并擊退來敵。
鄭主王世充攻占唐伊州,伊州總管張善相陣亡。
唐派安興貴襲擊涼王李軌并将他捉回朝殺死,河西平定。
李軌的部将安脩仁的兄長安興貴在長安做官,上表請求去說服李軌投降,唐高祖說:“李軌依仗兵馬,憑借險要,豈是言語就能拿下的?”安興貴說:“臣的家在涼州,世代豪門望族,為百姓所依附,弟弟安脩仁受李軌的信任,十幾個子弟在機密近要處任職。
李軌聽臣的勸當然好,如果不聽,解決他也容易。
”唐高祖于是派他前往。
安興貴到達武威,趁機勸李軌說:“涼地方圓不過千裡,土地貧瘠,百姓窮困。
如今唐從太原起兵,攻取函秦,控制中原,戰勝攻取,這大概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如果去投靠唐朝,那麼窦融的功勞便在今日重現。
”李軌說:“我憑借山河的 固,彼若我何?汝自唐來,為唐遊說耳。
”興貴退,與脩仁陰結諸胡起兵擊軌。
軌敗,嬰城自守。
興貴徇曰:“大唐遣我來誅李軌,敢助之者夷三族。
”城中人争出,軌計窮。
興貴執之以聞,河西悉平。
鄧曉在長安,舞蹈稱
唐主與之宴,引升禦坐以寵之。
唐行《戊寅曆》。
白馬道士傅仁均所造也。
隋宇文化及弑秦王浩,自稱許帝。
宇文化及兵勢日蹙,兄弟酣宴。
醉,尤智及曰:“今所向無成,負弑君之名,天下不容,必将滅族,豈不由汝!”智 李密打算南面依仗黃河,北面守住太行山,東南連接黎陽,想這樣設法進取。
衆将領說:“部隊剛剛失利,大家心裡都很害怕,難以成功。
”李密說:“孤依靠的是大家,你們如果不願意,孤也就沒路可走了。
如果大家不抛棄我,應當一起回關中去。
”大家都說:“好。
”跟随李密入關的有兩萬人。
于是李密的将帥、州縣大多投降了隋朝。
邴元真原本是縣吏,犯貪污罪逃跑,跟着翟讓,翟讓讓他做文書。
到李密開設幕府時,翟讓就推薦邴元真做長史,李密不得已隻好任用他,但從不讓他參加謀劃。
邴元真貪婪淺陋,宇文溫勸李密把他殺掉。
邴元真聽到了此事,就叛變了。
單雄信骁勇敏捷,善于騎馬舞長矛,部隊裡稱他為“飛将”。
房彥藻因單雄信對去留很不經意,勸李密除掉他,李密愛惜單雄信的才幹,不忍心殺他。
到李密戰敗,單雄信果然叛變。
秦包圍泾州,唐兵戰敗,守将劉感陣亡。
唐朝的将軍劉感鎮守泾州,薛仁果包圍了他。
唐長平王李叔良帶兵到了泾州,薛仁果假裝退兵,又派高墌人假裝以城池投降。
李叔良命令劉感率兵趕赴高墌,唐軍中計大敗。
薛仁果抓住劉感,又包圍泾州,命令劉感向城裡喊話說:“援兵已經被打敗了,不如盡早投降。
”劉感答應了,到城下大喊道:“反賊饑餓難耐,早晚就要滅亡了,秦王率領幾十萬人馬從四面趕來,城裡的人一定要努力守城!”薛仁果大怒,把劉感活埋到膝蓋,騎在馬上用箭射他。
一直到死,劉感的喊聲越來越響,神色越來越激憤。
唐朝派遣使者到突厥,突厥派使者來回訪。
唐朝派鄭元以女妓賄賂始畢可汗,始畢派使者來唐朝表示感謝。
唐高祖為突厥使者設宴,并讓他登上禦座表示恩寵。
唐朝頒行《戊寅曆》。
白馬縣道士傅仁均編成了《戊寅曆》。
隋将宇文化及殺死秦王楊浩,自稱為許帝。
宇文化及的兵勢日漸衰弱,兄弟們縱情飲宴。
宇文化及喝醉後,責怪宇文智及說:“現在事情沒有成功,背上了弑君的罪名,為天下不容,必然遭受滅族之禍,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智 及怒,數相鬥阋。
其衆多亡,化及歎曰:“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于是鸩殺秦王浩,稱帝于魏縣,國号許。
冬十月朔,日食。
唐以李密為光祿卿、邢國公。
密将至,唐主遣使迎勞相望。
密喜曰:“我擁衆百萬,解甲歸唐,比于窦融功亦不細,豈不以台司見處乎?”至長安,乃拜光祿卿,賜爵邢國公。
密大失望。
唐以淮安王神通為山東安撫大使。
朱粲自稱楚帝,取唐鄧州,刺史呂子臧死之。
鄧州刺史呂子臧與撫慰使馬元規擊朱粲,破之。
言于元規曰:“粲新敗危懼,并力擊之,一舉可滅。
若複遷延,其徒稍集,則為患深矣。
”元規不從。
既而粲收集餘衆,兵複大振,自稱楚帝,進攻鄧州。
子臧撫膺謂元規曰:“老夫今日坐公死矣。
”會霖雨城壞,所親勸子臧降,子臧曰:“安有天子方伯降賊者乎!”帥麾下赴敵而死。
俄而城陷,元規亦死。
隋以王世充為太尉。
徐文遠複入東都,見世充必先拜。
或問曰:“君倨見李密而敬王公,何也?”文遠曰:“魏公,君子也,能容賢士;王公,小人也,能殺敵人。
吾何敢不拜?” 唐以李襲譽為太府少卿。
隋末群盜起,冠軍司兵李襲譽說西京留守陰世師遣兵據永豐倉,發粟以赈窮乏,出庫物賞戰士,移檄郡縣,同心讨賊。
世師不能用。
乃求募兵山南。
唐主克長安,召為太府少卿,附屬籍。
唐納言窦抗罷。
十一月,涼王軌稱帝。
唐秦王世民破秦兵,圍折墌,秦主仁果出降。
及很憤怒,好幾次相互争吵打了起來。
宇文化及的部下很多都逃跑了,他感歎說:“人總是要死的,怎麼能不做一天的皇帝呢?”于是用毒酒殺死了秦王楊浩,在魏縣稱帝,定國号為許。
冬十月初一,出現日食。
唐高祖封李密為光祿卿、邢國公。
李密快要到長安時,唐高祖派人迎接慰問。
李密高興地說:“我擁有百萬雄兵,現在解甲歸順唐朝,跟窦融比,功勞也不小,難道不給我安排一個要職嗎?”到了長安,唐封他為光祿卿,賜以邢國公的爵位。
李密很失望。
唐朝派淮安王李神通為山東安撫大使。
朱粲自稱楚帝,攻取唐鄧州,鄧州刺史呂子臧陣亡。
鄧州刺史呂子臧和撫慰使馬元規攻打朱粲,擊敗了他。
呂子臧對馬元規說:“朱粲剛被打敗,心裡很膽怯,我們合力進攻就可以消滅他。
如果拖延下去,讓他的部隊漸漸聚集起來,可就是大患了。
”馬元規沒有答應。
不久,朱粲收集殘餘部隊,重整旗鼓,自稱為楚帝,進攻鄧州。
呂子臧捶胸對馬元規說:“老夫今天要因你而死了。
”恰巧大雨沖壞了城牆,親信勸呂子臧投降,呂子臧說:“哪裡有天子的大臣向反賊投降的道理!”率領部下沖向敵軍,戰亡。
不久,城池失陷,馬元規也死了。
隋朝任王世充為太尉。
徐文遠又回到東都,見到王世充必然先行拜禮。
有人問他:“您見李密時很傲慢卻尊敬王公,為什麼呢?”徐文遠說:“魏公是君子,能接受賢士;王公是小人,會殺老朋友。
我怎麼敢不行禮?” 唐任命李襲譽為太府少卿。
隋朝末年,各路強盜起兵,冠軍司兵李襲譽勸說西京留守陰世師派兵占據永豐倉,發糧赈濟窮人,拿出倉庫裡的東西賞賜戰士,向郡縣發文告,同心讨賊。
陰世師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李襲譽就請求到山南招募士兵。
唐高祖攻克長安後,任命李襲譽為太府少卿,把他編入皇族的名冊。
唐納言窦抗罷官。
十一月,涼王李軌稱帝。
唐秦王李世民大破秦兵,包圍折墌城,秦主薛仁果出城投降。
薛仁果之為太子也,與諸将多有隙。
及即位,衆心猜懼。
郝瑗哭舉而死,由是寖弱。
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果使宗羅?将兵拒之,世民堅壁不出。
諸将請戰,世民曰:“我軍新敗,士氣沮喪。
賊恃勝而驕,有輕我心,宣閉壘以待之。
彼驕我奮,可一戰而克也。
”乃令軍中曰:“敢言戰者斬!”相持六十餘日,仁果糧盡,所部多降,世民乃命梁實營于淺水原以誘之。
羅?大喜,盡銳攻之。
數日,世民度其已疲,謂諸将曰:“可以戰矣。
”使龐玉陳于原南,羅?并兵擊之,玉幾不能支。
世民乃引大軍自原北出其不意,自帥骁騎陷陳。
羅?軍潰,世民帥騎追之,窦軌叩馬苦谏,世民曰:“破竹之勢不可失也。
”遂進圍之。
仁果将士多叛,計窮出降,得其精兵萬餘人。
諸将皆賀,因問曰:“大王一戰而勝,遽舍步兵,又無攻具,直造城下,衆皆以為不克,而卒取之,何也?”世民曰:“羅?所将皆隴外骁将悍卒,吾特出其不意而破之,斬獲不多。
若緩之,則皆入城,仁果撫而用之,未易克也;急之,則散歸隴外,折墌虛弱,仁果破膽,不暇為謀,此吾所以克也。
”衆皆悅服。
世民所得降卒悉使仁果兄弟及羅?等将之,與之射獵,無所疑間。
賊畏威銜恩,皆願效死。
世民聞褚亮名,求訪獲之,引為文學。
唐主使李密迎世民于豳州。
密自恃智略功名,見唐主猶有傲色,及見世民,不覺驚服,私謂殷開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禍亂乎!”唐以 薛仁果做太子時,與諸将多有矛盾。
即位以後,大家心裡猜疑不安。
郝瑗因為薛舉去世痛哭而死,于是國力日漸衰落。
秦王李世民到高墌,薛仁果派宗羅帶兵抵抗,李世民堅守營寨不出戰。
衆将請戰,李世民說:“我軍剛打了敗仗,士氣低落。
敵人仗着獲勝很驕傲,心裡輕視我們,我們應該緊閉營壘等候時機。
他們驕傲而我們奮勇,就可以一仗打敗他們。
”于是在軍中傳令:“有敢請戰的,斬首!”雙方僵持了六十多天,薛仁果糧食吃光了,部下有很多人投降,李世民于是命令梁實在淺水原安營來引誘敵人。
宗羅很高興,出動全部精銳攻打梁實。
幾天後,李世民估計敵人已經疲憊,對衆将說:“可以出戰了。
”派龐玉在原南列陣,宗羅合兵攻打,龐玉眼看支持不住了。
李世民率領大軍從原北出其不意地殺來,自己帶領骁騎殺入敵陣。
宗羅的部隊潰敗,李世民率領騎兵追殺,窦軌拉住馬苦苦勸說不要追擊,李世民說:“現在已成破竹之勢,機不可失!”于是進軍包圍了高墌。
薛仁果的将士很多叛逃了,薛仁果無計可施,隻好出城投降,李世民得到薛仁果的一萬多名精兵。
衆将都來祝賀,進而問:“大王一戰就取得了勝利,突然放棄步兵,又沒有攻城的器具,直接攻到城下,大家都以為攻不下來,最後卻攻下來了,為什麼呢?”李世民說:“宗羅的部隊都是隴外的強兵勇将,我隻是出其不意才打敗了他,殺傷不多。
若是延緩進攻,等他們都進了城,薛仁果對他們加以安撫,再打仗就不容易赢了;而迅速追擊,他們逃散到隴外,折墌城就會很虛弱,薛仁果也吓破了膽,來不及謀劃,這就是我獲勝的原因。
”大家都心悅誠服。
李世民把投降的士兵全交給薛仁果兄弟和宗羅帶領,還和他們一起騎射打獵,不加懷疑戒備。
薛仁果等人畏懼李世民的威嚴,感激恩寵,都願意以死效勞。
李世民聽說褚亮的名氣,求訪并找到他,讓他做王府的文學。
唐高祖派李密到豳州迎接李世民。
李密仗着自己有智略功名,見唐高祖時還有傲慢的神色,等見到李世民,不由得驚訝佩服,私下裡對殷開山說:“真是英明之主!要不然,怎麼能平定天下的禍亂呢!”唐高祖任命 姜谟為秦州刺史,撫以恩信,士民安之。
徐世降唐,賜姓李氏。
徐世據李密舊境,未有所屬。
魏徵随密至長安,無所知名,乃自請安集山東,唐主以為秘書丞。
乘傳至黎陽,勸世早降。
世遂決計西向,謂長史郭孝恪曰:“此民衆土地皆魏公有也,吾若獻之,是利主之敗自為功以邀富貴也,吾實恥之。
今宜籍郡縣戶口、士、馬之數以啟魏公,使自獻之。
”乃使孝恪詣長安。
唐主初怪世無表,既而聞之,歎曰:“世不背德,不邀功,真純臣也。
”賜姓李氏,使孝恪與世經營虎牢以東。
唐斬薛仁果于市。
秦王世民還至長安,斬薛仁果于市。
唐主享勞将士,謂群臣曰:“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業,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貴。
使王世充得志,公輩豈有種乎!如仁果君臣,豈可不以為鑒也!” 唐遣李密收撫山東。
李密遇大朝會,職當進食,深恥之,退以告王伯當。
伯當曰:“天下事在公度内耳。
”乃言于唐主曰:“臣蒙榮寵,曾無報效。
山東之衆皆臣故時麾下,請往收之,憑藉國威,取世充如拾芥耳。
”群臣皆以密狡猾好反,不可遣,唐主不聽。
密請賈閏甫偕行,唐主許之,引升禦榻,飲勞甚厚。
又以王伯當為副而遣之。
夏王建德取深、冀、易、定等州。
有大鳥五集于樂壽,群鳥數萬從之。
又有得玄圭以獻者,建德群臣曰:“此天所以賜大禹也。
”乃改國号夏,改元五鳳。
初,王須拔掠幽州,中流矢死,其将魏刀兒代領 姜谟為秦州刺史,姜谟以恩信安撫,軍民安居樂業。
徐世投降唐朝,賜姓李。
徐世占據了李密原來的地盤,沒有歸附任何人。
魏徵随李密到長安,沒有建立功名,于是自己請求招撫山東一帶,唐高祖任命他為秘書丞。
魏徵乘驿站的傳車到黎陽,勸徐世盡早投降。
徐世于是決定向西投降唐朝,對長史郭孝恪說:“這裡的百姓、土地都是魏公的,如果我獻上,是利用主人的失敗占為自己的功績來請賞,我覺得很羞恥。
如今應該統計郡縣的戶口、兵、馬的數量報告給魏公,讓他自己獻上。
”于是派郭孝恪到長安。
唐高祖起初責怪徐世沒有上表,不久聽說了這件事,感歎說:“徐世不違背道德,不邀功貪賞,真是個純樸的臣子!”賜他姓李,命令郭孝恪和徐世治理虎牢以東的地區。
唐在鬧市中将薛仁果斬首。
秦王李世民回到長安,在市中斬殺了薛仁果。
唐高祖犒勞将士,對群臣說:“大家一起輔佐擁戴使我成就了帝業,如果天下太平,可共同保有富貴。
假如讓王世充得志,各位還能有命嗎!像薛仁果君臣,難道不能作為前車之鑒嗎?” 唐派李密收撫山東。
李密趕上大朝會,作為光祿卿應進奉食物,他深以為恥,退朝後告訴了王伯當,王伯當說:“天下事都在您的考慮之中。
”李密于是對唐高祖說:“臣蒙主上恩寵,還不曾有所報效。
山東之衆都是臣原來的部下,請讓臣前去收撫他們,再借助國威,戰勝王世充就像拾地上的小草一樣毫不費力。
”群臣都認為李密狡猾好反,不能派他去,唐高祖不聽。
李密請求帶賈閏甫同行,唐高祖答應了,并帶他一起登上禦榻,飲酒犒勞很豐厚。
又派王伯當為李密的副将。
夏王窦建德攻取深、冀、易、定等州。
有五隻大鳥落在樂壽,幾萬隻鳥跟着它。
又有人獻玄圭,群臣說:“這是上天賜給大禹的。
”于是改國号為夏,改年号為五鳳。
起初王須拔奪取幽州,身中流箭而死,他的部将魏刀兒代他率領 其衆,據深澤,掠冀、定,衆至十萬。
建德襲擊斬之,并其衆,易、定亦降。
唯冀州刺史麹稜不下,攻拔之,建德見稜曰:“忠臣也!”以為内史令。
唐以秦王世民為陝東大行台。
蒲州及河北兵馬并受節度。
唐殺隋河東守将堯君素。
隋将堯君素守河東。
唐遣獨孤懷恩攻之不下,招之不從。
遣其妻至城下,謂之曰:“隋室已亡,君何自苦?”君素曰:“天下名義非婦人所知。
”引弓射之,應弦而倒。
君素志在守死,每言及國家,未嘗不歔欷,謂将士曰:“吾大義不得不死。
必若隋祚永終,天命有屬,自當斷頭以付諸君,持取富貴。
今城池甚固,倉儲豐備,大事猶未可知,不可橫生心也。
”久之食盡,又聞江都傾覆,左右殺君素以降。
别将王行本誅作亂者,複乘城拒守,懷恩引兵圍之。
唐以羅藝為幽州總管,擊夏兵敗之。
初,宇文化及遣使招羅藝,藝曰:“我,隋臣也。
”斬其使為炀帝發喪,臨三日。
窦建德、高開道各遣使招之,藝曰:“二子皆劇賊耳,唐公乃吾主也。
”遂與漁陽、上谷諸郡皆奉表降唐。
唐以為幽州總管,其将薛萬徹、萬均亦皆授以官爵。
窦建德帥衆十萬寇幽州,藝将逆戰,萬均曰:“彼衆我寡,出戰必敗,不若使羸兵阻水為陳,彼必度水擊我。
萬均請以百騎伏于城旁,俟其半度而擊之,蔑不勝矣。
”藝從之,大破建德。
相拒百餘日,建德引還。
藝司馬溫彥博贊其歸唐之計,唐征為中書侍郎,與兄黃門侍郎大雅對居近密,時 部隊,占據深澤,掠奪冀、定兩州,兵馬多至十萬人。
窦建德襲擊并殺死了魏刀兒,收并了他的部隊,易、定等州投降。
隻有冀州刺史麹稜不降。
窦建德攻下了冀州,見到麹稜時說:“你真是忠臣!”并任命他為内史令。
唐以秦王李世民為陝東道大行台。
蒲州以及黃河以北的兵馬都由他指揮。
唐殺隋河東守将堯君素。
隋朝大将堯君素鎮守河東。
唐朝派獨孤懷恩進攻他,但攻不下來,招降他也不答應。
唐軍将他的妻子送到城下,對他說:“隋王朝已經滅亡,您何必自讨苦吃呢?”堯君素說:“天下名節忠義不是婦人能懂的。
”拉開弓射箭,他的妻子随着弦聲倒下了。
堯君素志在以死守城,每次說到國家,沒有不抽泣的,他對将士們說:“依大義我不能不死。
如果隋的國運永遠終結,天命已有所屬,我自然會把自己的頭砍下來,交給你們去獲得富貴。
但現在城池還很堅固,倉庫儲備也很豐足,結果還不可預料,大家不能生有二心。
”時間一長,糧食吃完了,又聽說江都朝廷已經滅亡,堯君素的左右就把他殺了獻降。
别将王行本殺死叛亂的人,重新登城拒守,獨孤懷恩帶兵包圍了城池。
唐以羅藝為幽州總管,打敗夏的軍隊。
當初,宇文化及派使者招降羅藝,羅藝說:“我是隋王朝的臣子。
”于是殺死來使,為隋炀帝發喪,哭吊了三天。
窦建德、高開道分别派人招降羅藝,羅藝說:“這兩個人都是大賊,唐公才是我的主人。
”于是和漁陽、上谷等郡一起上表投降唐朝。
唐高祖任命他為幽州總管,他的部将薛萬徹、薛萬均也都授給官爵。
窦建德率領十萬兵馬進犯幽州,羅藝準備迎戰,薛萬均說:“敵衆我寡,出戰一定失敗,不如派老弱殘兵臨水設陣,他們一定會渡河攻擊我們。
我請求帶領一百騎兵埋伏在城邊,等他們過河一半再攻打,不會不勝。
”羅藝接受他的建議,大敗窦建德。
對抗了一百多天,窦建德退兵。
羅藝的司馬溫彥博稱贊他歸附唐朝的計策,唐任命溫彥博為中書侍郎,和他的哥哥溫大雅相對而居,當時 人榮之。
唐以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為歸義王。
曷娑那獻大珠,唐主曰:“珠誠至寶,然朕寶王赤心,珠無所用。
”竟還之。
唐李密叛,行軍總管盛彥師讨斬之。
李密之出關也,長史張寶德上封事,言其必叛。
唐主乃敕密還,更受節度。
密謂賈閏甫曰:“無故召還,恐無生理,不若破桃林縣,收兵渡河,苟得至黎陽,大事必成。
公意如何?”閏甫曰:“明公既已委質,複生異圖,雖破桃林,兵豈暇集,一稱叛逆,誰複容人?為明公計,不若且應朝命以明元無異心。
”密怒曰:“唐使吾與绛、灌同列,吾何以堪之!”閏甫曰:“自翟讓受戮之後,人皆謂明公棄恩忘本。
今日誰肯複以兵委公者?大福不再,願熟思之。
”密大怒,揮刃欲擊之,閏甫奔熊州。
密遂斬使者,入桃林縣,驅掠徒衆,直趣山南,乘險而東,使人馳告故将伊州刺史張善相,令以兵應接,而聲言向洛。
行軍總管盛彥師聞之,率衆逾熊耳山南,據要道,令其衆夾路而伏,令之曰:“俟賊半度,一時俱發。
”或曰:“聞密欲向洛,而公入山,何也?”彥師曰:“密聲言向洛,實欲出人不意走襄城就張善相耳。
若賊入谷,我自後追之,山路險隘,一夫殿後,必不能制。
今吾得先入谷,擒之必矣。
”密果南出半度,彥師擊斬之及伯當,傳首長安。
李世在黎陽,唐主遣使以密首示之,世北面号恸,表請收葬。
诏歸其屍,世舉軍缟素,葬之。
密素得士心,哭之者多嘔血。
善相亦降于唐。
高開道據漁陽,自稱燕王。
唐以李素立為侍禦史。
的人都認為是很榮耀的事。
唐封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為歸義王。
曷娑那進獻大珠,唐高祖說:“珠子确實是好寶貝,但我所寶貴的是可汗的忠心,珠子沒有用。
”又把大珠還給了他。
唐李密叛變,行軍總管盛彥師征讨并殺了李密。
李密出關時,長史張寶德上密章,說李密一定會叛亂。
唐高祖于是下敕書召李密回朝,另外有所安排。
李密對賈閏甫說:“無故召我回去,恐怕要被殺,不如攻破桃林,收拾兵馬渡黃河,如果能到黎陽,大事必定成功。
您認為呢?”賈閏甫說:“您既然已經投降了,又生異心,即使攻下桃林,哪有時間召集兵馬,一旦被稱為叛賊,誰還會容您?我替您設想,不如暫且聽朝廷的命令,表明根本就沒有異心。
”李密生氣地說:“唐把我看作漢朝周勃、灌嬰一樣出身微賤的人,我怎麼能忍受!”賈閏甫說:“翟讓被殺以後,人人都說您棄恩忘本。
現在誰還肯交給您兵權呢?大福不會再有了,希望您好好考慮。
”李密大怒,舉刀要殺賈閏甫,賈閏甫逃到熊州。
李密于是殺死來使,進兵桃林縣,驅趕掠奪百姓,直奔山的南面,憑借險要向東行進,派人騎馬告訴舊時部将伊州刺史張善相,命他派兵接應,揚言開向洛州。
行軍總管盛彥師聽說後,率兵翻過熊耳山,在山南占據要道,命令士兵沿路兩邊埋伏,下令:“等賊人渡河到一半,一起射箭。
”有人問:“聽說李密要去洛州,而您卻進山,為什麼呢?”盛彥師說:“李密揚言去洛州,實際上想出人不意經襄城和張善相會合。
如果賊人進谷,我從背後追殺,山路險狹,隻容一個人殿後,必不能制服他們。
現在我先進谷,一定能抓住他們。
”李密果然向南出山,渡到一半時,盛彥師攻擊李密,殺了他和王伯當,将首級傳送到長安。
李世在黎陽,唐高祖派人送去李密的首級,李世面向北号哭,很悲恸,上表請求收葬。
唐高祖下诏将李密的屍體送到李世那裡。
李世命全軍穿白戴孝,安葬了他。
李密平素很得人心,很多人都哭得吐血。
張善相也投降了唐朝。
高開道占據漁陽,自稱燕王。
唐任命李素立為侍禦史。
有犯法不至死者,唐主特命殺之。
監察禦史李素立谏曰:“三尺法,王者所與天下共也,法一動搖,人無所措手足。
陛下甫創鴻業,奈何棄法?臣不敢奉诏。
”唐主從之,命所司授以七品清要官。
拟雍州司戶,唐主曰:“要而不清。
”又拟秘書郎,唐主曰:“清而不要。
”遂擢授侍禦史。
唐以舞胡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唐主以舞胡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禮部尚書李綱谏曰:“古者樂工不與士齒。
今天下新定,建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材碩學猶滞草萊,而先擢舞胡為五品,使鳴玉曳組,趨翔廊廟,非所以規模後世也。
”唐主曰:“吾業已授之,不可追也。
” 涼大饑。
李軌發民築台,勞費甚廣。
河右饑,人相食。
軌傾家财赈之不足,議發倉粟。
群臣皆以為然,謝統師等故隋官,心不服軌,乃曰:“百姓饑者自是羸弱,勇壯之士終不至此。
倉粟以備不虞,豈可散之以飼羸弱?”軌以為然。
由是士民離怨。
己卯(619) 隋恭帝侗皇恭二年,唐武德二年,鄭主王通明政元,梁王沈法興建康元,吳王李子通明政元年。
是歲,隋、涼亡,并楚、夏、定楊、梁師都、梁銑為十一國。
春正月,隋王世充殺總管劉孝元、獨孤武都。
王世充盡取隋朝顯官、名士為官屬,杜淹、戴胄皆預焉。
世充專總朝政,事無大小,悉關太尉府,台、省阒然。
上書陳事者日以百數,世充悉引見,殷勤慰谕,人人自喜,然終無所施行。
下至士卒厮養,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 有人犯了法但還不夠判死罪,唐高祖特别下令殺掉。
監察禦史李素立進谏說:“法律,是君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一動搖,百姓就會手足無措。
陛下剛創立大業,怎麼能放棄法律呢?臣不敢遵守诏命。
”唐高主聽從了他的谏言,命令有關部門授以李素立七品清要官。
有關部門本想讓他做雍州司戶,唐高祖說:“這個職務雖重要但不清貴。
”又改成秘書郎,唐高祖說:“這個職務清貴但不重要。
”于是将他提升為侍禦史。
唐高祖任命跳舞的胡人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唐高祖任命跳舞的胡人安叱奴為散騎侍郎。
禮部尚書李綱進谏說:“在古代樂工不能與士并列。
如今天下才定,起義的功臣們還沒有全部賞賜,有才學的人士還滞留在鄉間,而先提升跳舞的胡人為五品官,讓他佩印做官,在廟堂上行走,這可不是為後世訂立規矩的做法。
”唐高祖說:“我已經授給他官職了,不能追回了。
” 涼州發生大饑荒。
李軌征用百姓修築高台,花費太多。
黃河以西發生饑荒,人吃人。
李軌用盡家财赈濟百姓,仍然不夠,準備開倉放糧。
群臣都認為可以,但謝統師等原來的隋朝官員心中不服李軌,于是說:“百姓饑餓是他們原本就瘦弱,強壯的人就不會餓死。
這個倉庫的糧食是用來防止不測的,怎麼可以拿來喂養這些瘦弱的人呢?”李軌認為說得對。
從此官員、百姓都有了離怨之心。
己卯(619) 隋恭帝楊侗皇恭二年,唐武德二年,鄭主王通明政元年,梁王沈法興建康元年,吳王李子通明政元年。
這一年,隋、涼滅亡,加上楚、夏、定楊、梁師都、梁銑為十一國。
春正月,隋王世充殺死總管劉孝元、獨孤武都。
王世充讓所有隋朝的大官、名士都成為他的下屬,杜淹、戴胄都在其中。
王世充獨攬朝政,無論事情大小,都經過太尉府,台、省、監等機構都悠然無事。
上書陳事的每天都有上百人,王世充全都接見,殷勤慰問,人人都高興,但最終王世充什麼都沒有做。
下至士兵小厮,都說好話奉承他,但實際上也得不到一點恩 施。
馬軍總管獨孤武都為世充所親任,步兵總管劉孝元等謀召唐兵,使崔孝仁說武都曰:“王公徒為兒女之态以說下愚,而鄙隘貪忍,不顧親舊,豈能成大業哉?唐起晉陽,奄有關内,兵不留行,英雄景附。
且坦懷待物,舉善責功,不念舊惡,據勝勢以争天下,誰能敵之?今其兵近在新安,若遣間使召之,吾曹為内應,事無不集矣。
”武都從之。
事洩,世充皆殺之。
唐淮安王神通擊宇文化及于魏縣,走之。
淮安楊士林擊破朱粲,唐以為顯州行台。
朱粲有衆二十萬,剽掠漢、淮間。
每破州縣,食其積粟,将去,悉焚其餘。
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啖之,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于餒!”初,以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愍楚為賓客,其後阖家皆為所啖。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
淮安土豪楊士林起兵攻粲,諸州皆應之。
粲大敗,奔菊潭。
士林帥漢東四郡請降,唐以為顯州道行台。
二月,唐定租、庸、調法。
每丁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
自茲以外不得橫斂。
唐置宗師。
诏諸宗姓居官者在同列之上,未仕者免徭役。
每州置宗師一人以攝總,别為團伍。
唐使吐谷渾伐涼。
初,唐冊使至涼州,李軌欲去帝号受唐官爵,曹珍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唐帝關中,涼帝河右,固不相妨。
必欲以小事大,請依蕭詧事魏故事。
”軌從之,遣其左丞鄧曉 惠。
馬軍總管獨孤武都受王世充信任,步兵總管劉孝元等人計劃召來唐兵,讓崔孝仁勸說獨孤武都說:“王公隻是做出兒女情态來取悅下屬,卻卑鄙狹隘、貪婪殘忍,不顧親朋舊友,怎麼能成大事?唐從晉陽起事,占有關内,軍隊所向披靡,英雄如影随形。
而且胸懷坦蕩,任人唯賢,勉勵有功之臣,不念舊惡,依據優勝之勢來争奪天下,誰能和他匹敵?如今他們的部隊近在新安,如果派密使去召他們來,我們做内應,事情不會不成功。
”獨孤武都答應了。
但事情敗露,王世充把他們全殺了。
唐淮安王李神通在魏縣攻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逃走。
淮安豪強楊士林擊敗朱粲,唐高祖任命他為顯州行台。
朱粲有二十萬人,在漢水、淮河之間搶掠。
每攻破一處州縣,吃州縣積聚的糧食,要走的時候,就把剩下的都燒掉。
軍中沒有糧食,就教士兵煮婦女、嬰兒吃,說:“沒有比人肉更好吃的了,隻要其他地方有人,何必擔心會挨餓呢?”當初,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愍楚都被請來做賓客,後來,全家都被吃掉了。
朱粲又征收各城堡的婦女小孩作為軍糧。
淮安土豪楊士林起兵攻打朱粲,各州都響應。
朱粲大敗,逃到菊潭。
楊士林率領漢東四郡投降唐朝,唐高祖任命他為顯州道行台。
二月,唐制定租、庸、調法。
每個成年男子交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
除此以外,不許橫征暴斂。
唐設置宗師。
唐高祖下诏,皇族中擔任官職的,官位在同品級官員以上;沒有做官的,就免除徭役。
每個州設置一名宗師來管理州郡,另外設編制。
唐派吐谷渾征伐涼州。
當初,唐冊封使者剛到涼州時,李軌想去掉帝号,接受唐的官爵,曹珍說:“隋朝滅亡,天下人都争帝位。
唐在關中稱帝,您在河右稱帝,原本不互相妨礙。
如果一定要以小事大,請您依照梁朝蕭詧歸從魏朝的做法。
”李軌接受了他的建議,派左丞相鄧曉 入見,奉書稱“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
唐主怒,始議讨之。
初,隋炀帝征吐谷渾,可汗伏允奔黨項,炀帝立其質子順為主,不果入。
會中國喪亂,伏允還收其故地。
唐主即位,遣使與伏允連和,使擊李軌,許以順還之。
伏允喜,起兵擊軌,數遣使入貢請順,唐主遣之。
朱粲降唐,唐以為楚王。
夏王建德破宇文化及于聊城,誅之。
宇文化及誘海曲諸賊帥共守聊城。
窦建德謂其下曰:“隋為吾君,吾為隋民。
化及弑逆,不可不讨。
”乃引兵趣聊城。
時唐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糧盡請降,神通不許。
建德軍且至,神通引退。
建德與化及連戰,大破之,生擒化及,先谒隋蕭後稱臣,素服哭炀帝盡哀,收傳國玺,執化及與其黨集隋官而斬之。
建德每克城,得資财悉以分将士。
常食蔬茹粟飯,妻曹氏不衣纨绮,婢妾才十許人。
得隋宮人千數,即時散遣。
以裴矩為左仆射,自餘随才受職,欲詣關中及東都者聽之。
又與王世充結好,奉表于隋,隋封建德為夏王。
裴矩為定朝儀、制律令,建德甚悅。
唐以宇文士及為上儀同,封德彜為内史侍郎。
初,唐主與宇文士及善。
化及既死,手诏召之,士及與封德彜來降。
時士及妹為昭儀,由是授上儀同。
唐主以德彜谄巧不忠,罷遣就舍。
德彜以秘策幹唐主,唐主悅,拜内史舍人,俄遷侍郎。
隋王世充侵唐谷州。
王世充以秦叔寶、程知節為将軍,待之皆厚。
然二人 入唐見唐高祖,上書自稱為“皇帝的堂弟、大涼國皇帝、臣李軌”。
高祖很生氣,開始商議讨伐李軌。
當初,隋炀帝征伐吐谷渾,可汗伏允投奔黨項,隋炀帝就立伏允的兒子伏順做君王,但又沒讓伏順回國。
适逢中原喪亂,伏允回國收複失地。
唐高祖即位,派使者與伏允聯合,讓他去攻打李軌,允諾歸還伏順。
伏允很高興,起兵攻打李軌,幾次派人向唐進貢,請求歸還伏順,唐高祖放回了伏順。
朱粲投降唐朝,唐封他為楚王。
夏王窦建德在聊城打敗宇文化及,把他殺了。
宇文化及率領引誘來的海邊賊人一起守衛聊城。
窦建德對部下說:“隋是我的君主,我是隋的臣民。
宇文化及叛逆弑殺君主,不能不讨伐他。
”于是發兵開往聊城。
當時唐淮安王李神通正攻打聊城,宇文化及糧食吃完了,請求投降,李神通不答應。
窦建德的軍隊快到時,李神通率軍撤走。
窦建德與宇文化及連續大戰,大破宇文化及,活捉了他。
窦建德先去谒見了隋蕭皇後,自稱臣子,身穿素服哀哭隋炀帝,收拾好傳國玉玺,集合隋朝官員,将宇文化及及其同黨斬首示衆。
窦建德每攻下城池,都把得到的财物分給将士。
他常吃蔬菜米飯,妻子曹氏不穿绫羅綢緞,侍妾奴婢才十幾人。
得到隋宮女上千人,都馬上遣散。
他任命裴矩為左仆射,其餘人根據才能授予官職,想去投靠關中和東都的都聽任他們前往。
他又和王世充結好,向隋皇泰主上表,皇泰主封窦建德為夏王。
裴矩為窦建德制定朝儀、法律,窦建德很高興。
唐高祖任命宇文士及為上儀同,封德彜為内史侍郎。
當初,唐高祖與宇文士及交好。
宇文化及死後,唐高祖下诏招降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和封德彜前來投降。
這時,宇文士及的妹妹是昭儀,因此唐高祖任命他為上儀同。
唐高祖因為封德彜谄媚不忠,将他罷官遣送回家。
封德彜向唐高祖獻上秘策,唐高祖很高興,讓他做内史舍人,不久又提升為侍郎。
隋王世充侵犯唐谷州。
王世充任命秦叔寶、程知節為将軍,待他們都很好。
但兩人 疾世充多詐,知節謂叔寶曰:“王公器度淺狹,多妄語,好咒誓,乃老巫妪耳,豈撥亂之主乎!”至是世充與唐兵戰于九曲,叔寶、知節以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仆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猜忌信讒,非仆托身之所,請從此辭。
”遂降于唐。
秦王世民聞其名,厚禮之,以叔寶為總管,知節為統軍。
既而将軍李君羨、田留安亦降于唐。
世民置君羨左右,以留安為統軍。
世充攻獲嘉,唐陟州刺史李育德與弟三人皆戰死。
唐并州總管齊王元吉免,尋複本任。
殿内監窦誕、右衛将軍宇文歆助齊王元吉守晉陽。
元吉性驕侈,好田獵,載網罟三十餘車。
嘗言:“我甯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
”嘗與誕獵,蹂踐人禾稼,縱左右掠奪民物,當衢射人,觀其避箭。
歆乃表言其狀,元吉坐免官。
尋諷父老留己,诏複從之。
唐以楊恭仁為涼州總管。
恭仁素習邊事,曉羌胡情僞,民夷悅服,自蔥嶺以東并入朝貢。
突厥始畢可汗死,弟處羅可汗立。
隋東海、北海、東平、須昌、淮南諸郡皆降于唐。
隋王世充自稱鄭王,加九錫。
初,王世充既殺元、盧,慮人情未附,猶媚事隋主,既而漸驕橫。
嘗賜食宮中,還家大吐,疑為遇毒,自是不複朝谒。
其侵谷州也,外示攻取,實召文武議受禅。
李世英深以為不可,曰:“四方所以歸附東都者,以公能中興隋室故也。
今九州之地,未清其一,而遽正位号,恐遠人皆思叛去 痛恨王世充多詐,程知節對秦叔寶說:“王公器度淺薄狹隘,好說大話,愛賭咒發誓,像個老巫婆,哪像是撥亂反正的君主呢!”這時,王世充在九曲和唐朝軍隊交戰,秦叔寶和程知節帶領幾十人向西騎了一百多步,下馬向王世充行禮說:“我們受您的特殊禮遇,很想報效,但您愛猜忌,聽信讒言,不是我們托身之處,請求就此告别。
”于是投降了唐朝。
秦王李世民聽說他們的名氣,很尊敬他們,任命秦叔寶為總管,程知節為統軍。
不久,将軍李君羨、田留安也投降了唐朝。
李世民把李君羨留在身邊,任命田留安為統軍。
王世充攻打獲嘉,唐陟州刺史李育德及三個弟弟全部戰死。
唐并州總管齊王李元吉被免,不久官複原職。
殿内監窦誕、右衛将軍宇文歆輔助齊王李元吉鎮守晉陽。
李元吉性情驕橫,生活奢侈,愛打獵,用三十多輛車裝着捕捉鳥獸魚蟲的網。
曾說:“我甯可三天不吃飯,也不能一天不打獵。
”曾經和窦誕打獵,踐踏農民的莊稼,放縱左右搶奪百姓的财物,又在大街上射人,看人避射的樣子。
宇文歆上表彙報李元吉的情況,李元吉被罷免了官職。
不久,又暗示并州的父老挽留自己,唐高祖下诏讓他官複原職。
唐任命楊恭仁為涼州總管。
楊恭仁一向熟知邊關事務,了解羌、胡的真實情況,涼州百姓和夷族都對他心悅誠服,自蔥嶺以東的地區都向唐朝進貢。
突厥始畢可汗死,弟弟處羅可汗繼位。
隋東海、北海、東平、須昌、淮南等郡都投降唐朝。
隋王世充自稱鄭王,加九錫。
當初,王世充殺死元文都、盧楚以後,擔心人心沒有歸附,還向隋皇泰主獻媚,後來,就漸漸驕橫起來。
王世充曾經在宮中吃了賞賜的食物,回家之後大吐,懷疑有人下毒,從此就不再上朝了。
他侵犯谷州,表面上是要攻城,實際上是召集文武官員商議接受禅讓的事情。
李世英認為很不可取,說:“四方之所以歸附東都,是因為您能中興隋王朝的緣故。
如今九州之地,還沒有平定其一二,就馬上要稱帝,恐怕與您疏遠的人都要想着背叛您離去 矣!”戴胄亦曰:“君臣猶父子也,休戚同之。
明公若能竭忠徇國,則家國俱安矣。
”世充詭辭稱善而遣之。
及議受九錫,胄複固谏,世充怒,出為鄭州長史。
乃使段達等言于隋主,隋主曰:“鄭公近平李密,已拜太尉。
自是已來未有殊績,俟天下稍平,議之未晚。
”達曰:“太尉欲之。
”隋主熟視曰:“任公!”達等遂稱诏進世充爵鄭王,加九錫,世充奉表三讓。
納言蘇威年老不任朝谒,世充以威隋氏重臣,欲以眩耀士民,每勸進必冠威名。
及受殊禮之日,扶威置百官之上,然後南面正坐受之。
唐以鄭善果為内史侍郎。
初,宇文化及以隋大理卿鄭善果為民部尚書,從至聊城,為化及督戰,中流矢。
及城破,王琮獲之,責之曰:“公名臣之家,隋室大臣,奈何為弑君之賊效命至此乎!”善果大慚,欲自殺,奔長安,唐主優禮之。
夏四月,定楊可汗武周擊唐并州,取榆次。
劉武周引突厥寇并州,兵鋒甚盛。
齊王元吉遣将軍張達以步卒百人當之,達以兵少辭。
強遣之,至則俱沒,達忿恨,引武周襲榆次,陷之。
楚王朱粲殺唐使者,奔東都。
唐散騎常侍段确奉诏慰勞朱粲,乘醉侮粲曰:“聞卿好啖人,人作何味?”粲曰:“啖醉人正如糟彘肉。
”确怒,罵曰:“狂賊入朝,為一頭奴耳,複得啖人乎?”粲烹食之,遂屠菊潭,奔王世充。
鄭王世充稱帝。
世充令長史韋節等造禅代儀,遣段達等入奏隋主曰:“天命不常,鄭王功德甚盛,願陛下遵唐虞之迹。
”隋主怒曰: 了!”戴胄也說:“君臣像父子,休戚與共。
您要是能竭盡忠心為國,那麼個人和國家都能平安。
”王世充假裝稱贊他,把他打發走了。
等到商議受九錫的時候,戴胄又堅持勸谏,王世充很生氣,把他貶為鄭州長史。
于是派段達等人向皇泰主進言,皇泰主說:“鄭公剛平定了李密,已經升為太尉。
從那以後再沒有大功,等天下稍微太平,再商議此事也不遲。
”段達說:“太尉很想加九錫。
”皇泰主盯着段達說:“随他吧!”段達等人于是聲稱皇泰主下诏封王世充為鄭王,加九錫,王世充上表三次謙讓。
納言蘇威年老,難以上朝,王世充因為蘇威是隋朝重臣,想利用他來向官員、百姓炫耀,每次勸進必然以蘇威為首。
到接受殊禮的日子,将蘇威扶到百官之前,然後自己面向南坐定接受拜谒。
唐任命鄭善果為内史侍郎。
當初,宇文化及任命隋大理卿鄭善果為民部尚書,鄭善果跟宇文化及到聊城,為宇文化及督戰,中了流箭。
等到城池失陷,王琮抓住了鄭善果,斥責道:“您出身于名臣之家,又是隋朝大臣,怎麼能為弑君反賊效命到這種程度呢?”鄭善果萬分羞愧,想要自殺,後來奔到長安,唐高祖待他很優厚。
夏四月,定楊可汗劉武周攻擊唐并州,占領榆次。
劉武周率領突厥兵馬入侵并州,兵勢很盛。
齊王李元吉派将軍張達率一百名步兵抵擋,張達以兵少推辭。
李元吉硬派他去,到陣前全軍覆滅,張達很憤恨,引導劉武周襲擊并攻陷了榆次。
楚王朱粲殺死唐朝使者,投奔東都。
唐散騎常侍段确奉诏慰勞朱粲,趁醉侮辱朱粲說:“聽說你喜歡吃人,人肉是什麼味道?”朱粲說:“醉鬼的肉吃起來像糟豬肉。
”段确生氣,罵道:“狂賊入朝,不過是一個奴役頭,還能吃人肉嗎?”朱粲把他煮熟吃了,然後屠殺菊潭百姓,投奔王世充。
鄭王王世充稱帝。
王世充命令長史韋節等人制訂禅讓的禮儀,又派段達等人入宮向皇泰主上奏說:“上天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命運,鄭王的功德很盛,希望陛下遵從堯舜的做法。
”皇泰主氣憤地說: “天下者高祖之天下,若隋祚未亡,此言不應發,必天命已改,何煩禅讓!公等或祖祢舊臣,或台鼎高位,既有斯言,朕複何望!”世充乃稱隋主命,禅位于鄭,幽隋主于含涼殿。
雖有三表陳讓,及敕書敦勸,隋主皆不之知。
世充遂備法駕入宮,即皇帝位。
立子玄應為太子,玄恕為漢王。
奉隋主為潞國公。
以蘇威為太師,以陸德明為漢王師,令玄恕就其家行束修禮。
德明恥之,故服巴豆散,對之遺利,竟不與語。
世充聽朝,語詞重複,百司疲于聽受。
禦史大夫蘇良谏曰:“陛下語太多而無領要,計雲爾即可,何煩許辭?”世充不能改。
夏王建德立楊政道為鄖公。
建德聞王世充自立,乃絕之,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
立隋齊王暕遺腹子政道為鄖公,然猶倚突厥以壯兵勢。
隋義成公主遭使迎蕭後,建德遣之,又傳宇文化及首以獻公主。
定楊可汗武周圍唐并州,齊王元吉拒卻之。
鄭主世充取唐伊州,總管張善相死之。
唐遣安興貴襲執涼主軌以歸,殺之,河西平。
李軌将安脩仁兄興貴仕長安,表請說軌,唐主曰:“軌阻兵恃險,豈口舌所能下?”興貴曰:“臣家在涼州,奕世豪望,為民夷所附,弟脩仁為軌所信任,子弟在機近者以十數。
軌聽臣固善,若其不聽,圖之易矣。
”唐主乃遣之。
興貴至,乘間說軌曰:“涼地不過千裡,土薄民貧。
今唐起太原,取函秦,宰制中原,戰勝攻取,此殆天啟,非人力也。
若往歸之,則窦融之功複見于今日矣。
”軌曰:“吾據山河之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若隋的國運未亡,這種話就不該說,如果天意已改,何必禅讓!你們或是祖輩舊臣,或是身居高位,既然說出這樣的話,朕還有什麼指望!”王世充于是聲稱皇泰主命令禅位于鄭王,将皇泰主幽禁在含涼殿。
雖然有王世充三次上表辭讓,以及以皇泰主名義下敕書敦促他受禅的事,其實皇泰主都不知道。
王世充于是乘皇帝的車駕進宮,登皇帝位。
立兒子王玄應為太子,王玄恕為漢王。
尊奉皇泰主為潞國公。
任命蘇威為太師,陸德明為漢王的師傅,命令王玄恕到陸德明家中行拜師禮。
陸德明認為是恥辱,故意吃了巴豆散,當着王玄恕的面瀉痢,一直不跟他說話。
王世充臨朝聽政時,言語重複,文武百官聽受旨意都感到疲憊。
禦史大夫蘇良進谏說:“陛下的話太多又不得要領,商議一下就行了,何必費那麼多話?”王世充還是改不了。
夏王窦建德立楊政道為鄖公。
窦建德聽說王世充自立為帝,就和他斷絕了關系,開始建立天子用的旌旗,出入像皇帝一樣清道警戒。
立隋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為鄖公,但仍然依仗突厥來壯兵勢。
隋義成公主派人迎接蕭皇後,窦建德派兵護送,又将宇文化及的首級獻給義成公主。
定楊可汗劉武周包圍唐并州,齊王李元吉抵禦并擊退來敵。
鄭主王世充攻占唐伊州,伊州總管張善相陣亡。
唐派安興貴襲擊涼王李軌并将他捉回朝殺死,河西平定。
李軌的部将安脩仁的兄長安興貴在長安做官,上表請求去說服李軌投降,唐高祖說:“李軌依仗兵馬,憑借險要,豈是言語就能拿下的?”安興貴說:“臣的家在涼州,世代豪門望族,為百姓所依附,弟弟安脩仁受李軌的信任,十幾個子弟在機密近要處任職。
李軌聽臣的勸當然好,如果不聽,解決他也容易。
”唐高祖于是派他前往。
安興貴到達武威,趁機勸李軌說:“涼地方圓不過千裡,土地貧瘠,百姓窮困。
如今唐從太原起兵,攻取函秦,控制中原,戰勝攻取,這大概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如果去投靠唐朝,那麼窦融的功勞便在今日重現。
”李軌說:“我憑借山河的 固,彼若我何?汝自唐來,為唐遊說耳。
”興貴退,與脩仁陰結諸胡起兵擊軌。
軌敗,嬰城自守。
興貴徇曰:“大唐遣我來誅李軌,敢助之者夷三族。
”城中人争出,軌計窮。
興貴執之以聞,河西悉平。
鄧曉在長安,舞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