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縱遣之,赟曰:“力戰獲俘,複縱以資敵,将焉用之?不如盡坑之。
”軌曰:“天若祚我,當擒其主,此屬終為我有。
若其無成,留此何益!”乃縱之。
未幾,攻張掖、敦煌、西平、枹罕,皆克之,盡有河西五郡之地。
薛舉自稱秦帝,徙據天水。
薛舉稱帝,立仁果為太子。
遣仁果将兵取天水,徙都之。
仁果多力,善騎射,軍中号萬人敵,然性貪而好殺。
其克天水,悉召富人倒懸之,以醋灌鼻,責其金寶。
舉每戒之 前,敵人追擊于後,我們的末日就到了,怎麼能不悲哀!”李淵便省悟道:“軍隊已經出發了,怎麼辦?”世民道:“右軍正在整理行裝而未發,左軍雖發而走亦不遠,請讓我去把他們追回來。
”李淵笑道:“我的成敗都在你,你就幹吧!”李世民便與李建成分道連夜追趕左軍回來。
這時太原的糧食也運到了。
武威司馬李軌起兵于河西,自稱為涼王。
李軌家中富有,喜好俠義之舉。
薛舉在金城起兵時,李軌和同郡的曹珍、關謹、梁碩、李赟、安修仁等商議:“薛舉必來侵犯,郡官平庸膽怯,一定不能抵禦,我們怎麼能毫不抵抗就和妻子兒女一起被人家俘虜呢?不如我們組織起來合力抗拒,據有河右地方以等待形勢的變化。
”大家都認為說得對,便要推舉一人為首領,但又相互推讓,不肯擔當。
曹珍道:“我們很早就聽說圖谶上顯示李氏将做帝王,現在李軌就在我們這些人中間,這也是天命如此。
”于是大家便向李軌下拜,奉他為首領。
李軌便命令安修仁把各部落的胡人召集起來,又交結民間的豪傑之士一起起兵,自稱河西大涼王,設立官府僚屬。
關謹等想殺盡隋朝官吏,瓜分他們的财物,李軌道:“現在我們興義兵以救百姓,如殺人越貨,就是盜賊了,這怎麼行呢?”于是便停止殺掠隋官。
薛舉派部将常仲興渡黃河攻打李軌,和李軌的部将李赟戰于昌松,常仲興全軍覆沒,李軌想把俘虜都遣返,李赟道:“我們奮力打仗俘獲戰俘,現在卻将他們遣返資助敵人,将來怎麼用兵呢?不如全部将他們活埋。
”李軌道:“上天如果賜福于我,應當擒他們的首領,而這些人最後還是屬于我的。
如果我的事業不能成功,那麼留下這些人又有什麼益處呢?”便把俘虜都放回去。
不久,李軌攻下了張掖、敦煌、西平、枹罕,把河西五郡都占領了。
薛舉自稱秦帝,占領了天水,并移居此地。
薛舉稱皇帝,立薛仁果為太子。
派仁果領兵攻取天水,并把都城遷到這裡。
薛仁果有勇力,善于騎馬射箭,在軍中号稱萬人敵,但他個性貪婪而喜歡殺人。
他在攻取天水時,把有錢的人都倒挂起來,鼻中灌醋,責令他們交出金銀财寶。
薛舉經常告誡他 曰:“汝之才略足以辦事,然苛虐無恩,終當覆我國家。
” 涿郡留守薛世雄擊李密,窦建德襲破之,遂圍河間。
诏涿郡留守薛世雄将燕地精兵三萬讨李密,命王世充等諸将皆受節度,所過盜賊随便誅剪。
世雄行至河間,軍于七裡井。
窦建德士衆惶懼,悉拔諸城南遁,聲言還入豆子?。
世雄以為畏己,不複設備。
建德謀還襲之。
其處去世雄營百四十裡,建德帥敢死士二百八十人先行,令餘衆續發,約曰:“夜至,則擊其營;已明,則降之。
”未至二裡所,天欲明,建德惶惑議降。
會天大霧,咫尺不辨,建德喜曰:“天贊我也!”遂突入其營擊之,士卒大亂,世雄遁歸涿郡,恐恚發病卒。
建德遂圍河間。
八月,李淵與宋老生戰,斬之,遂取霍邑。
八月,雨霁,李淵趣霍邑。
淵恐宋老生不出,建成、世民曰:“老生勇而無謀,以輕騎挑之,理無不出。
脫其固守,則誣以貳于我。
彼恐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淵然之,乃與數百騎先至霍邑城東數裡,以待步兵,使建成、世民将數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将圍城之狀,且诟之。
老生怒,引兵三萬分道而出,淵使殷開山趣召後軍。
後軍至,淵欲使軍士先食而戰,世民曰:“時不可失。
”淵乃與建成陳于城東,世民陳于城南。
淵、建成戰小卻,世民與軍頭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馳下,沖老生陳出其背。
老生兵敗投塹,劉弘基就斬之。
僵屍數裡。
日已暮,淵即命登城,時無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
說:“你的才能辦事是足夠了,但對人暴虐不施恩惠,最終是會把我的國家滅亡掉的。
” 涿郡留守薛世雄攻擊李密,窦建德襲擊并打敗了薛世雄,于是把河間包圍起來。
炀帝诏令涿郡留守薛世雄帶領燕地精兵三萬人讨伐李密,命王世充等衆将都受他指揮,路上遇見盜賊可以随時誅滅。
薛世雄行軍到河間,在七裡井安營。
窦建德的士兵感到害怕,全部棄掉諸城南逃,聲稱要回豆子。
薛世雄以為他們害怕自己,便不再設備防範。
窦建德策劃回兵襲擊薛世雄。
他的營地距離薛世雄營地有一百四十裡,窦建德帶領敢死士二百八十人先出發,令餘衆續發,約定:“如果到達時仍在夜裡,便向營地進攻;如果天色已明,便投降。
”走到離目的地不足二裡時,天将亮,窦建德惶惑不安,讨論要投降。
适逢天大霧,咫尺之間也看不清,窦建德高興道:“這是老天助我了。
”便突入薛世雄營中襲擊,營内大亂,薛世雄逃回涿郡,又怕又怒,發病死去。
窦建德便包圍了河間。
八月,李淵和宋老生作戰,殺了宋老生,攻下了霍邑。
八月,雨停了,李淵率軍直抵霍邑城下。
李淵害怕宋老生不出戰,李建成、李世民道:“宋老生勇而無謀,用輕裝騎兵向他挑戰,按道理是會出來應戰的。
如果他固守不出,我們便誣告他跟我們有勾結,有貳心。
他怕他左右的人向炀帝奏報,怎敢不出戰!”李淵認為說得對,便帶領數百騎兵先到霍邑城東數裡處等待步兵,又令建成、世民帶領數十騎兵到城下,舉起馬鞭指揮,像要圍城一樣,并且辱罵宋老生。
宋老生大怒,領兵三萬人分道出來應戰,李淵命殷開山趕快去召來後軍。
後軍來到,李淵想要兵士先進食再作戰,李世民道:“時機不可錯過。
”李淵便和李建成列陣于城東,李世民列陣于城南。
李淵、建成作戰後稍稍退卻,世民和軍頭段志玄從南原率兵急速趕來,從背後沖擊宋老生軍陣。
老生兵敗潰,宋老生退到濠溝裡,被劉弘基殺了。
隋軍屍首遍布幾裡。
天已黃昏,李淵即下令攻城,當時沒有登城工具,将士們徒手爬上城牆,攻下了霍邑。
及行賞,軍吏疑奴應募者不得與良人同,淵曰:“矢石之間不辨貴賤,論勳之際何有等差,宜并從本勳授。
”引見霍邑吏民,勞賞如西河,選其壯丁使從軍。
關中軍士欲歸者,并授五品散官,遣歸。
或谏以官太濫,淵曰:“隋氏吝惜勳賞,此所以失人心也,奈何效之!且收衆以官,不勝于用兵乎!” 李淵克臨汾、绛郡。
劉文靜以突厥兵至,遂下韓城。
李淵入臨汾,绛郡通守陳叔達拒守,進攻,克之。
叔達,陳高宗之子,有才學,淵禮而用之。
至龍門,劉文靜、康鞘利以突厥兵五百人、馬二千匹來至。
淵喜其來援,謂文靜曰:“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
” 汾陽薛大鼎說淵:“請勿攻河東,自龍門直濟河,據永豐倉,傳檄遠近,關中可坐取也。
”淵将從之,諸将請先攻河東。
河東縣戶曹任瓌說淵曰:“關中豪傑皆企踵以待義兵。
瓌在馮翊積年,知其豪傑,請往谕之,必從風而靡。
義師自梁山濟河,指韓城逼郃陽。
蕭造文吏,必望塵請服;孫華之徒皆當遠迎,然後鼓行而進,直據永豐,雖未得長安,關中固已定矣。
”淵悅。
時關内群盜孫華最強。
淵至汾陰,以書招之。
華來見淵,淵慰獎之。
以任瓌為招慰大使,瓌說韓城,下之。
淵謂王長諧等曰:“屈突通精兵不少,相去五十餘裡,不敢來戰,足明其衆不為之用,然通畏罪,不敢不出。
若自濟河擊卿等,則我進攻河東,必不能守。
若全軍守城,則卿等絕其河 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李淵的軍吏中奴隸出身的應募者懷疑不能和良民一樣享受賞賜,李淵道:“戰鬥中武器是不分貴賤的,論功行賞的時候為什麼要做區别,應根據所立功勳授獎。
”便接見了霍邑的吏民,慰勞賞賜,如同西河郡的一樣,并選出其中壯丁加入軍中。
關中的軍士想要回歸故鄉的,都授給五品散官,讓他們回去。
有人勸李淵官職不要授得太濫,李淵道:“隋氏吝惜勳位賞賜,所以失去人心,為什麼還要仿效呢?況且用官職來收取民心,不比用兵強嗎?” 李淵攻克臨汾、绛郡。
劉文靜率領突厥兵來到,攻下了韓城。
李淵進入臨汾,绛郡通守陣叔達固守抵抗,李淵攻陷了绛郡。
陳叔達是陳高宗的兒子,有才學,李淵待之以禮并任用他。
李淵到龍門,劉文靜、康鞘利帶領突厥兵五百人、馬二千匹來到。
李淵對他們的支援很高興,對劉文靜說:“我向西到了黃河,突厥兵才到達,而且來的兵少馬多,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汾陽人薛大鼎勸說李淵:“請不要攻打河東,您可以從龍門直接渡過黃河,占據永豐倉,向各地發布檄文,關中便可望坐取。
”李淵正要采納這意見,諸将又請先攻取河東。
河東縣戶曹任瓌對李淵說:“關中的豪傑之士都企盼着您的義兵。
我在馮翊多年,了解當地豪傑的情況,請您派我去招谕他們,一定聞風而歸。
義師可以從梁山渡河,直指韓城,逼迫郃陽。
蕭造這樣的文官一定會望見征塵便投降,孫華之流也會遠遠就出來迎接,然後就可以張開旗鼓行進,直接占據永豐倉,雖然未能得到長安,但關中已基本上屬于您了。
”李淵很高興。
這時關内的群盜以孫華最強。
李淵到了汾陰,便寫信招撫他。
孫華來拜見李淵,李淵慰勞獎勵他。
李淵又任命任瓌為招慰大使,任瓌勸說韓城投降,韓城也歸降了。
李淵對王長楷等說:“屈突通精兵不少,距離我們五十餘裡,卻不敢來作戰,足以證明他的部衆不聽他的話,但屈突通畏罪,又不敢不出戰。
如果他親自率軍渡過河來向你們進攻,則我就向河東進攻,河東一定守不住。
如果屈突通全軍固守城池,那你們就拆毀河上的橋 梁。
前扼其喉,後拊其背,彼不走必為擒矣。
” 九月,以江都婦女配将士。
骁果在江都者多逃亡,帝患之,以問裴矩,對曰:“人情非有匹偶難以久處,請聽軍士于此納室。
”帝從之,悉召江都境内寡婦、處女集宮下,恣将士所取。
武陽郡降李密。
武陽郡丞元寶藏以郡降李密,密以為上柱國。
寶藏使其客钜鹿魏徵為啟謝密,且請改武陽為魏州,又請帥所部西取魏郡,南會諸将取黎陽倉。
密喜,即以寶藏為魏州總管,召徵掌記室。
徵少孤貧,好讀書,有大志,落拓不事生業。
始為道士,寶藏召典書記。
密愛其文辭,故召之。
初,貴鄉長魏德深為政清靜,不嚴而治。
遼東之役征稅百端,民不堪命,唯貴鄉闾裡不擾,有無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給。
元寶藏受诏捕賊,數調器械,動以軍法從事。
其鄰城營造,皆聚于聽事,官吏督責猶不能濟。
德深聽随便修營,惟戒吏以不須過勝餘縣,使百姓勞苦。
然民各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縣民愛之如父母。
寶藏害其能,遣将千兵赴東都。
所領兵聞寶藏降密,思其親戚,辄出都門東向恸哭而返。
或勸之降密,皆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何忍棄去!” 李密遣徐世取黎陽倉。
梁。
這樣前面扼住他的咽喉,後面攻擊他的後背,他如不逃走就一定被捉了。
” 九月,炀帝将江都的婦女配給将士。
骁果軍在江都的很多都逃亡了,炀帝很憂慮,問裴矩應付的辦法,裴矩說:“從人情上來講,沒有配偶是很難留在這裡的,請讓軍士在這裡娶妻吧。
”炀帝采納了這建議,将江都的寡婦、處女都集中到宮前,任由将士們娶走。
武陽郡降李密。
武陽郡丞元寶藏以全郡投降李密,李密封他為上柱國。
元寶藏派他的門客钜鹿人魏徵寫信向李密緻謝,并請求改武陽為魏州,又請求率領部衆向西攻取魏郡,向南與諸将相會攻取黎陽倉。
李密欣喜,便任命元寶藏為魏州總管,征調魏徵來掌管記室。
魏徵年少時便成了孤兒,家境貧苦,喜歡讀書,有大志,性情放任,不經營謀生之業。
開始時做過道士,元寶藏任用他負責起草文書。
李密喜歡他的文辭,所以召他來。
當初,貴鄉長魏德深為政清簡,不嚴苛而能治理得很好。
在遼東戰役時,各種苛捐雜稅繁多,百姓不堪忍受,隻有貴鄉縣的民衆沒有受到這種侵擾,鄰裡能互通有無,沒有耗盡百姓的财力,所需要的東西也能供給。
元寶藏受诏命讨捕盜賊時,幾次征調軍資器械,動辄以軍法從事。
貴鄉縣的鄰城營造器械,都聚集在廳堂上,官吏催促督責,還是不能完成。
魏德深卻把任務交下去,聽任自便修造,隻提醒辦事的官吏不要超過其他縣的征調數字,以免使百姓勞苦。
然而百姓還是全心竭力地去做,因此征調得來的數目也常比諸縣要多。
縣民愛戴魏德深就像愛戴父母一樣。
元寶藏嫉忌魏德深的才能,派他率領一千兵士到東都去。
他所率領的兵士聽聞元寶藏投降了李密,思念自己的親戚,都走出都城門外,向東痛哭後返回城内。
有人勸他們投降李密,他們都流着淚說:“我們和魏明府一同來,怎麼會忍心抛下他離開呢?” 李密派遣徐世攻取黎陽倉。
河南、山東大水,餓莩滿野,诏開黎陽倉赈之,吏不時給,死者日數萬人。
徐世言于李密曰:“天下大亂,本為饑馑。
今更得黎陽倉,大事濟矣。
”密遣世帥麾下五千人濟河,會元寶藏、郝孝德共襲破黎陽倉,據之,開倉恣民就食,浃旬間得勝兵三十餘萬。
窦建德、朱粲之徒亦遣使附密。
泰山道士徐洪客獻書于密,以為“大衆久聚,恐米盡人散,師老厭戰,難可成功”,勸密“乘進取之機,因士馬之銳,沿流東指,直向江都,執取獨夫号令天下”。
密壯其言,以書招之,洪客竟不出,莫知所之。
馮翊太守蕭造降于李淵。
淵留兵圍河東,自引軍西。
時河東未下,三輔豪傑至者日以千數。
淵欲引兵西趣長安,猶豫未決,裴寂曰:“屈突通擁大衆,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攻長安不克,退為河東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
不若先克河東,然後西上。
”李世民曰:“不然。
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附之衆,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
若淹留自弊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修備以待我,坐費日月,衆心離沮,則大事去矣。
且關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
屈突通自守虜耳,不足為慮。
”淵兩從之,留諸将圍河東,自引軍而西。
朝邑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潬二城降,華陰令李孝常以永豐倉降,京兆諸縣亦多遣使請降。
王世充救東都,合擊李密于洛口。
河南、山東大水,饑餓而死的屍體遍布田野,炀帝下诏令開黎陽倉赈濟貧民。
官吏赈濟卻不及時,每天都有數萬人死去。
徐世對李密說道:“天下大亂,本來是因為饑荒。
如果能得到黎陽倉,我們的大事就能成功了。
”李密派遣徐世指揮五千人渡過黃河,與元寶藏、郝孝德共同襲取黎陽倉,占領了黎陽倉,打開倉庫讓民衆取糧就食,十天之内就收得精兵三十餘萬人。
窦建德、朱粲之流也派人來聯系歸附李密。
泰山道士徐洪客給李密上書說“群衆長久聚在一起,恐怕米食完後人便走散,軍隊出師時間長了也會厭戰,這樣就很難取得成功了”,勸李密要“乘進攻的機會,借士馬的銳氣,沿着運河指向東部,直到江都,擒捉獨夫以号令天下”。
李密很欣賞他的話,寫信招他來,徐洪客最終沒有出來,不知道去哪裡了。
馮翊太守蕭造向李淵投降。
李淵留下兵力包圍河東郡,自己領兵西進。
這時河東郡尚未攻下,三輔之地的豪傑來投奔李淵的每天都有上千人。
李淵便想領兵西進長安,正在猶豫未決的時候,裴寂道:“屈突通擁重兵,據堅城,我們一旦抛開他西進,如果不能攻克長安退回來就一定會被河東郡襲擊,腹背受敵,這就危險了。
不如先取河東,然後西進。
”李世民道:“不對。
兵貴神速,我們乘着不斷得勝的威風,招撫來歸附的大衆,張開旗鼓西進,長安的人一定望風震驚,智慧的人還來不及謀劃,勇敢的人還來不及下決心,我們已像搖動枯葉一樣輕取長安了。
如果滞留在堅城之下,他們卻有時間做充分的準備等待我們來到,我們在這裡白費時間,大衆也離心喪氣,這樣大事便全完了。
況且關中蜂起之将還沒有歸屬,不可不早點招懷他們。
屈突通是一個保守的人,不用擔心他。
”李淵認為兩方面的意見都對,便留諸将包圍河東,自己率領軍隊西進。
朝邑縣法曹靳孝谟獻蒲津、中兩城歸降李淵,華陰縣令李孝常獻永豐倉投降,京兆等縣也大多派遣使者向李淵投降。
王世充救援東都,合擊李密于洛口。
王世充等帥所領救東都,越王侗使劉長恭、龐玉等帥兵,與世充等合擊李密于洛口,诏諸軍皆受世充節度。
江都郡丞馮慈明向東都,為密所獲,密素聞其名,延坐勞問,禮意甚厚,因謂曰:“隋祚已盡,公能與孤共立大功乎?”慈明曰:“公家曆事先朝,榮祿兼備,不能善守門閥,乃與玄感舉兵,偶脫網羅,得有今日,唯圖反噬,未谕高旨。
莽、卓、敦、玄非不強盛,一朝夷滅,罪及祖宗。
仆死而後已,不敢聞命!”密怒,囚之。
慈明說防人席務本,使亡走。
奉表江都,及緻書東都,論賊形勢。
至雍丘,為密将李公逸所獲,密又義而釋之。
出至營門,翟讓殺之。
密之克洛口也,箕山府郎将張季珣固守不下,罵密極口,密怒,攻之不能克。
時密衆數十萬,季珣所領不過數百人,而執志彌固,誓以必死。
久之,糧盡水竭,士卒羸病,季珣撫循之,一無離叛,自三月至于是月,城遂陷。
季珣見密不肯拜,曰:“天子爪牙,何容拜賊!”密殺之。
李淵濟河,遣建成守潼關,世民徇渭北。
李淵帥諸軍濟河,關中士民歸之者如市。
淵遣世子建成、劉文靜帥王長諧等諸軍屯永豐倉,守潼關,以備東方兵,慰撫使窦軌等受其節度。
世民帥劉弘基等諸軍徇渭北,慰撫使殷開山等受其節度。
冠氏長于志甯、安養尉顔師古及世民婦兄長孫無忌,谒見淵于長春宮。
志甯、師古皆以文學知名,無忌仍有才略,淵皆禮而用之。
屈突通署郎将堯君素領河東通守,使守蒲坂,自引兵數萬趣長安,為劉文靜所遏。
淵遣其将呂紹宗等攻河東,不能克。
王世充等率領部衆救東都,越王楊侗使劉長恭、龐玉等領兵和王世充合擊李密于洛口,炀帝下诏各軍都受王世充調遣。
江都郡丞馮慈明去東都,被李密俘獲,李密一向知道他的名聲,延請他就座并慰問,很有禮貌地對待他,并對他說:“隋朝命運已到頭了,您能與我共立大功嗎?”馮慈明道:“您家數代都侍奉先朝,榮譽和祿位都有了,您不能好好地保守世家門第,卻和楊玄感一起舉兵,僥幸逃脫法網,才有今日,隻想着造反,我真不理解您的高見。
王莽、董卓、王敦、桓玄不是不夠強大,但最後都一旦被誅滅,禍害殃及祖宗。
我隻有一死而已,不敢從命!”李密生氣,将馮慈明關了起來。
馮慈明說通了看守人席務本,讓他逃出來。
他向江都上奏,又給東都寫信談論盜賊起兵的形勢。
行到雍丘,又被李密部将李公逸抓獲,李密又出于義氣釋放了他。
馮慈明走到營門,被翟讓殺死。
李密攻取洛口,箕山府郎将張季珣固守不降,痛罵李密,李密大怒,但攻城又攻不下。
這時李密有數十萬人,張季珣隻有數百人,而守城的決心卻愈來愈堅定,發誓要死守。
最後,糧盡水竭,士卒病弱,張季珣親自撫慰,無一離叛,從三月到九月,城池才被攻陷。
張季珣見了李密不肯下拜,說:“天子的武臣怎麼可以向賊下拜呢!”李密就把他殺了。
李淵渡過黃河,派遣李建成守潼關,李世民進攻渭北一帶。
李淵率諸軍渡過黃河,關中的士人、百姓來歸附的很多。
李淵派世子李建成和劉文靜率王長諧等軍屯永豐倉,守潼關,以防備東方來的敵兵,慰撫使窦軌等受他的調遣。
又派李世民率劉弘基等軍進攻渭北一帶,慰撫使殷開山等受他調遣。
冠氏縣長于志甯、安養縣尉顔師古和李世民的妻兄長孫無忌谒見李淵于長春宮。
于志甯、顔師古都以文學知名,長孫無忌有才略,李淵都以禮相待并加以任用。
屈突通任命郎将堯君素代理河東通守,使他防守蒲坂,自己帶兵數萬趕赴長安,路上被劉文靜攔阻。
李淵派遣部将呂紹宗等攻河東,未能攻取。
柴紹妻李氏及李神通、段綸各起兵以應李淵。
關中群盜悉降于淵。
柴紹之赴太原也,謂其妻李氏曰:“尊公舉兵,今偕行則不可,留此則及禍,奈何?”李氏曰:“君弟速行,我一婦人,易以潛匿,當自為計。
”紹遂行。
李氏歸鄠縣别墅,散家赀,聚徒衆。
淵從弟神通亦在長安,亡入鄠縣山中,與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以應淵。
西域商胡何潘仁入司竹園為盜,有衆數萬,劫李綱為長史。
李氏使其奴馬三寶說潘仁與之就神通,合勢攻鄠縣,下之。
神通衆逾一萬,以令狐德棻為記室。
李氏又使馬三寶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皆帥衆從之。
徇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衆至七萬。
左親衛段綸娶淵女,亦聚徒于藍田,得萬餘人。
各遣使迎淵。
淵使柴紹将數百騎并南山迎李氏。
關中群盜皆請降,淵以書慰勞,使受世民節度。
冬十月,李淵合諸軍圍長安。
京兆内史衛文升年老,聞淵軍至,憂懼成疾,獨将軍陰世師、郡丞骨儀,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淵如永豐倉勞軍,赈饑民,進屯馮翊。
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歸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備僚屬,營于泾陽,勝兵九萬。
李氏将精兵萬餘會世民于渭北,與柴紹各置幕府,号娘子軍。
隰城尉房玄齡谒世民于軍門,世民一見如舊識,署記室參軍,引為謀主。
玄齡罄竭心力,知無不為。
淵命劉弘基、殷開山分兵西略扶風,有衆六萬,南渡渭水,屯長安故城。
城中出戰,弘基逆擊,破之。
世民引兵趣司竹,軍令嚴整,秋毫不犯。
遣使白淵,請期日赴長安。
淵 柴紹的妻子李氏和李神通、段綸各起兵響應李淵。
關中群盜都向李淵投降。
柴紹要到太原的時候,對他的妻子李氏說:“你父親舉兵反隋,如今我們不能一起回去,留在這裡就會遭受禍害,怎麼辦?”李氏道:“你隻管盡快動身去,我一個婦人家容易躲藏起來,我會自己想辦法的。
”柴紹便走了。
李氏回到鄠縣的别墅,散掉了家财,招集部衆。
李淵的堂弟李神通也從長安逃到鄠縣山中,和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響應李淵。
西域的胡族商人何潘仁進入司竹園為盜賊,有衆數萬人,劫持了李綱為長史。
李氏派她的奴仆馬三寶勸說潘仁和他一起去投奔李神通,合兵攻下了鄠縣。
李神通有一萬多兵馬,任令狐德棻為記室。
李氏又派馬三寶勸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都帥衆歸附李氏。
他們攻下了盩厔、武功、始平,部衆達七萬人。
左親衛段綸娶李淵的女兒,也聚衆在藍田起兵,得萬餘人。
這些人都派人迎接李淵。
李淵派柴紹帶領數百騎兵到南山迎接李氏。
關中群盜都請降,李淵寫信給他們以示慰問,并使他們受李世民的指揮。
冬十月,李淵彙合各路軍圍攻長安。
京兆内史衛文升年老,聽說李淵兵來到,憂懼成病,隻有将軍陰世師、郡丞骨儀尊奉代王楊侑據城堅守。
李淵到永豐倉勞軍,赈濟饑民,進駐馮翊。
李世民所到之處,地方官吏、百姓和群盜像流水一樣來歸附于他,李世民收集其中豪傑之士準備作為自己的僚屬,屯兵于泾陽,有精兵九萬人。
李氏帶領她的萬餘精兵在渭北與李世民會師,她和柴紹各置幕府,她的軍隊号稱娘子軍。
隰城縣尉房玄齡在軍門谒見李世民,李世民一見到房玄齡就像老相識一樣,任命他為記室參軍,作為他的主要謀士。
房玄齡對李世民竭心盡力,把智慧全部都貢獻出來。
李淵命令劉弘基、殷開山分别帶兵向西攻占扶風,他們有六萬兵衆,向南渡過渭水,進駐長安故城。
長安城中的隋兵出戰,劉弘基迎戰,擊破隋兵。
李世民領兵向司竹前進,軍令嚴整,秋毫不犯。
李世民派人告訴李淵,請他約定日期前往長安。
李淵 命建成選倉上精兵趣長樂宮。
世民帥新附諸軍北屯長安故城。
延安、上郡、雕陰皆請降。
淵引軍西行,所過離宮園苑皆罷之,出宮女,還其親屬。
十月,至長安,諸軍皆集,合二十餘萬。
淵命各依壘壁,毋得入村落侵暴。
遣使至城下谕衛文升等,不報。
命諸軍進圍城。
蕭銑起兵巴陵,自稱梁王。
巴陵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徐德基、張繡等,謀據郡叛隋,推景珍為主,景珍曰:“吾素寒賤,不為衆所服。
羅川令蕭銑,梁室之後,寬仁大度,請奉之以從衆望。
”乃遣使報銑。
銑喜,從之,聲言讨賊,召募得數千人。
銑,岩之孫也。
會颍川賊帥沈柳生寇羅川,銑與戰不利,因謂其衆曰:“今天下皆叛,隋政不行,巴陵豪傑起兵,欲奉吾為主。
若從其請,以号令江南,可以中興梁祚。
以此召柳生,亦當從我矣。
”從皆悅聽命,乃自稱梁公,改隋服色、旗幟皆如梁舊。
柳生即帥衆歸之,銑以為車騎将軍。
起兵五日,遠近歸附者至數萬人,遂向巴陵。
景珍遣徐德基帥郡中豪傑數百人出迎,柳生與其黨謀曰:“我先奉梁公,勳居第一。
今巴陵諸将皆位高兵多,我若入城,返出其下。
不如殺德基,質其首領,獨挾梁公,進取郡城,則無出我右者矣。
”遂殺德基,入白銑,銑大驚曰:“今欲撥亂返正,忽自相殺,吾不能為若主矣。
”因步出軍門。
柳生大懼,伏地請罪,銑責而赦之,陳兵入城。
景珍言于銑曰:“徐德基建義功臣,而柳生 命李建成挑選永豐倉的精兵前往長樂宮。
李世民率領新歸附的各軍向北屯駐長安故城。
延安、上郡、雕陰等地都請求歸降李淵。
李淵率領軍隊西進,所經過的炀帝離宮、園苑都全部關閉,讓宮女出宮,歸還給她們的親屬。
十月,李淵抵達長安城下,諸軍全部彙集,共二十餘萬。
李淵命各軍都駐紮在營壘内,不得進入村落騷擾百姓。
李淵又遣使到城下向衛文升等宣谕,沒有得到回答。
李淵便下令諸軍進兵圍攻。
蕭銑在巴陵起兵,自稱梁王。
巴陵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徐德基、張繡等合謀占據巴陵郡背叛隋朝,共推董景珍為主,董景珍說:“我向來貧寒微賤,不為大衆信服。
羅川令蕭銑是梁朝王室的後代,為人寬仁大度,請推舉他為主,以孚衆望。
”于是便派人通知蕭銑。
蕭銑高興地同意了,于是便聲稱要讨賊,招募得數千人。
蕭銑是蕭岩的孫子。
正好颍川的賊帥沈柳生進犯羅川,蕭銑和他交戰不利,便對部衆說:“現在天下都背叛隋朝,隋朝的政令已經不能實行了,巴陵的豪傑起兵推我為主。
如果聽從他們的請求,以号令江南,就能恢複梁朝。
以此來招引沈柳生,相信他也會歸附我的。
”大家都高興地聽從蕭銑的意見,于是蕭銑便自稱梁公,改隋朝的旗幟和服色為梁朝舊有的。
沈柳生即率領部衆前來歸附,蕭銑任命沈柳生為車騎将軍。
蕭銑起兵不到五天,遠近來歸附的達數萬人,他便向巴陵前進。
董景珍派遣徐德基率郡中豪傑之士數百人出來迎接,沈柳生和他的黨羽謀劃說:“我先開始推舉梁公,功勳居第一位。
現在巴陵諸将都是位高兵多,如果我進入城中,便會反而位居他們之下。
不如殺掉徐德基,扣押他們的首領,單獨挾持梁公進入郡城,這樣就沒有地位比我更高的人了。
”沈柳生便把徐德基殺死,然後告訴蕭銑,蕭銑大驚道:“現在正要撥亂反正,忽然自相殘殺,我不能做你們的主子了。
”便步行走出軍門。
沈柳生非常害怕,伏在地上請罪,蕭銑責備并赦免了他,便率軍列隊進城。
董景珍對蕭銑說:“徐德基是起義的功臣,可是沈柳生 無故擅殺之,此而不誅,何以為政!且柳生為盜日久,今雖從義,兇悖不移,共處一城,勢必為變。
失今不取,後悔無及!”銑又從之。
景珍收柳生,斬之,其徒皆潰。
銑乃築壇燔燎,自稱梁王。
王世充及李密戰于洛北,敗績。
王世充營于黑石,分兵守營,自将精兵陳于洛北。
李密引兵度洛逆戰,大敗。
密帥精騎渡洛南,餘衆東走月城,世充追圍之。
密策馬直趣黑石,營中懼,連舉六烽。
世充釋月城之圍,狼狽自救。
密還與戰,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
十一月,李淵克長安,殺留守官陰世師等十餘人。
李淵命諸軍攻城,約“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
十一月,克長安,代王左右奔散,唯侍讀姚思廉侍側。
軍士将登殿,思廉厲聲诃之曰:“唐公舉義兵,匡帝室,卿等毋得無禮!”衆皆愕然,布立庭下。
淵迎王于東宮,遷居大興殿後,聽思廉扶王至閣下,泣拜而去。
淵還,舍于長樂宮,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
淵之起兵也,留守官發其墳墓,毀其五廟。
至是衛文升已卒,執陰世師、骨儀等十餘人斬之,餘無所問。
馬邑郡丞三原李靖素與淵有隙,淵将斬之,靖大呼曰:“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世民為之固請,乃舍之。
世民因召置幕府。
靖少負志氣,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每撫之曰:“可與言将帥之略者,獨此子耳!” 卻無故殺害他,如不把沈柳生殺掉,怎麼能治理國家呢?況且沈柳生長期為盜賊,現在雖然跟随起義,但兇悖不改,我們和他共處一城之中,一定會發生變亂。
如果現在不收拾他,将來就會後悔不及了。
”蕭銑又聽了這意見。
董景珍逮捕了沈柳生,将他殺了,沈柳生的部下都逃亡了。
蕭銑便築起祭壇,焚香拜天,自稱梁王。
王世充和李密在洛北交戰,王世充失敗。
王世充在黑石紮營,留一部分兵力守營,自己帶領精兵在洛北布陣。
李密領兵渡過洛水迎戰,大敗。
李密帶領精銳騎兵渡過洛水向南走,其餘衆兵東逃月城,王世充追擊包圍李密軍。
李密策馬直奔黑石,王世充營中守軍驚恐,連續燃舉了六次烽火報警。
王世充撤了月城的包圍圈,狼狽地回兵救援。
李密回擊,大破王世充軍,殺敵三千餘人。
十一月,李淵攻克長安,殺了留守官陰世師等十餘人。
李淵命諸軍攻城,約束部隊“不得侵犯七廟和代王的宗室,違令者誅滅三族”。
十一月,長安被攻克,代王楊侑身邊的人逃散,隻有侍讀姚思廉在旁侍候。
李淵的軍士将要登上殿堂,姚思廉厲聲斥責軍士:“唐公興舉義兵扶助帝室,你們不得無禮!”衆兵皆驚愕,排立在庭院中。
李淵到東宮迎接代王遷居大興殿,由姚思廉扶着代王到閣下,流着淚禮拜後便離開。
李淵返回住在長樂宮,與百姓約法十二條,将隋朝的苛政法令全部廢除。
李淵起兵後,東都的留守官挖了他家祖先的墳墓,毀掉了他家的五廟。
這時衛文升已死,李淵便将陰世師、骨儀等十餘人殺掉,其餘的人不予追究。
馬邑郡丞三原人李靖,平素與李淵有矛盾,李淵要殺掉李靖,李靖大喊道:“您興義兵是為了平定暴亂,怎麼能因私怨而殺壯士呢?”李世民也再三請求釋放他,李淵便放了李靖。
李世民将他安置在自己的幕府中。
李靖從小就有抱負,有文武才略,他的舅父韓擒虎常常撫摸着他說:“可以和我談論将帥謀略的人,隻有這個孩子。
” 王世充與李密戰于石子河,敗績。
王世充堅壁不出,越王侗遣使勞之,世充慚懼請戰,與密夾石子河而陳。
密布陳十餘裡。
翟讓先戰不利,世充逐之,王伯當、裴仁基從旁橫斷其後,密勒中軍擊之,世充大敗。
李密誘翟讓殺之。
翟讓司馬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冢宰,總統衆務以奪密權,讓不從。
讓兄弘曰:“天子汝當自為,奈何與人?汝不為者,我當為之!”讓但大笑,不以為意,密聞而惡之。
讓謂房彥藻曰:“君前破汝南,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
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彥藻懼,與鄭颋共說密,曰:“讓貪愎不仁,宜早圖之。
”密乃置酒召讓,弘與裴仁基、郝孝德共坐,單雄信等皆立侍,房彥藻、鄭颋往來撿校。
密曰:“今日不須多人。
”密左右皆引去,讓左右猶在。
彥藻白密曰:“今方為樂,天時甚寒,司徒左右請給酒食。
”讓許之,乃引讓左右盡出,獨密下壯士蔡德建持刀立侍。
食未進,密出良弓與讓習射,讓方引滿,建德自後斫之,并弘、儒信皆殺之。
徐世走出,門者斫之,傷頸,王伯當遙诃止之。
單雄信叩頭請命,密釋之。
左右驚擾,莫知所為,密大言曰:“與君等同起義兵,本除暴亂。
司徒專行貪虐,陵辱群僚。
今所誅止其一家,諸君無預也。
”命扶徐世置幕下,親為傅創。
讓麾下欲散,密使單雄信前往宣慰,密尋獨騎入其營,曆加撫谕,令世、雄信、伯當分領其衆,中外遂定。
王世充和李密在石子河作戰,王世充失敗。
王世充堅守營壘不出戰,越王楊侗派遣使者來慰問他,王世充又慚愧又害怕,便要和李密交戰,雙方在石子河兩邊布陣。
李密布陣十餘裡。
翟讓先和王世充作戰,沒能取勝,王世充追擊,王伯當、裴仁基從旁橫着截斷隋軍的後路,李密統率中軍進擊,王世充大敗。
李密誘使翟讓中計,然後殺了翟讓。
翟讓的司馬王儒信勸翟讓自任為大冢宰,總管政務以奪取李密的權力,翟讓不聽。
翟讓的哥哥翟弘道:“你應該自己做天子,為什麼讓給别人?如果你不想做,讓我來做。
”翟讓隻是大笑,并不放在心上,李密聽說此事,便對翟讓産生厭惡之心。
翟讓對房彥藻道:“您從前攻破汝南得到很多财寶,隻給與魏公,一點也不給我。
魏公是我擁立的,前途怎麼樣,還很難估計呢!”房彥藻聽了害怕,和鄭颋一起勸說李密道:“翟讓貪婪而自以為是,不行仁義,要早日想辦法除掉他。
”李密便設酒宴招待翟讓,翟弘與裴仁基、郝孝德也在座,單雄信等都站着侍候,房彥藻、鄭颋往來巡察照顧。
李密道:“今日不要這麼多人。
”李密左右的人都離開,翟讓左右的人仍在。
房彥藻對李密說:“今天飲宴作樂,天氣寒冷,請給司徒身邊的人以酒食。
”翟讓同意了,于是把翟讓身邊的人都領出去喝酒,隻留下李密手下的壯士蔡德建持刀站立侍候。
還未吃飯,李密将一把良弓給翟讓看要他試射,翟讓剛拉上滿弓,蔡建德從後面用刀砍翟讓,将他和翟弘、王儒信一并殺掉。
徐世走出來,守門的人又用刀向他砍去,傷了頸,王伯當在遠處呵斥制止殺他。
單雄信叩頭請饒命,李密釋放了他。
左右兩旁的人都驚懼,不知怎麼才好,李密大聲說道:“我和大家同起義兵,本是為了鏟除暴虐。
但司徒卻專行貪虐,淩辱僚屬。
現在隻誅殺他一家,與諸位無關。
”李密令人扶起徐世,安置在帳幕下,親自為他敷藥。
翟讓部下的人想離散,李密使單雄信前往安撫慰問,接着李密又單獨騎馬走入營中,對他們一一撫慰,令徐世、單雄信、王伯當分領其衆,這樣軍内外的形勢才穩定下來。
讓殘忍,儒信貪縱,故死之日所部無哀之者。
然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矣。
李淵立代王侑為皇帝,尊帝為太上皇。
侑時年十三。
淵自為大丞相,封唐王,以建成為唐王世子,世民為秦公,元吉為齊公。
以武德殿為丞相府,改教稱令。
置丞相府官屬,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
何潘仁使李綱入見,淵留之,以為丞相府司錄,專掌選事。
又以窦威為司錄參軍,使定禮儀。
淵傾府庫以賜勳人,國用不足,光祿大夫劉世龍獻策,以為“今義師數萬,并在京師,樵蘇貴而布帛賤,請伐苑中及六街樹為樵,以易布帛,可得十數萬匹”,淵從之。
荥陽郡降李密。
河南諸郡盡附李密,唯荥陽太守郇王慶、梁郡太守楊汪尚為隋守。
密以書招慶,為陳利害,且曰:“王之先世家住山東,本姓郭氏,初非楊族。
”初,慶祖父元孫随母郭氏養于舅族,及武元帝從周文帝起兵關中,元孫在邺,恐為高氏所誅,冒姓郭氏,故密雲然。
慶即以郡降密,複姓郭氏。
十二月,唐王淵追谥其大父為景王,考為元王,夫人窦氏為穆妃。
薛舉侵扶風,唐王淵遣秦公世民擊敗之。
薛舉遣其子仁果寇扶風,唐弼拒之。
舉遣使招弼,弼乃請降,仁果乘其無備襲破之,悉并其衆,勢益張,衆号三十萬,謀取長安。
唐王淵使世民将兵擊之,大破之,追奔至隴坻而還。
薛舉大懼,問其群臣曰:“自古天子有降事乎?”黃門侍郎褚亮曰:“趙佗歸漢,劉禅仕晉,轉禍為福,自古 翟讓殘忍,王儒信貪婪放縱,所以他們死後其部下都不感悲戚。
但從此李密的将佐卻開始生疑心了。
李淵擁立代王楊侑為皇帝,尊炀帝為太上皇。
這時楊侑十三歲。
李淵自稱大丞相,封為唐王,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秦公,李元吉為齊公。
将武德殿作為丞相府,把頒發的公文由教改稱為令。
設立丞相府的官屬,任命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
何潘仁派李綱入見李淵,李淵将他留下,任命他為丞相府司錄,專門掌管官員的選用。
又用窦威為司錄參軍,讓他制定禮儀。
李淵将國庫的錢财都賞賜給有功勳的人,由于國用不足,光祿大夫劉世龍獻計,提出“現在京師有義師數萬人,但柴草很貴而布帛卻很賤,可以叫這些人砍伐宮苑中和六街上的樹木為樵薪,用它來交換布帛,這樣就可以得十數萬匹布帛”,李淵同意了。
荥陽郡向李淵投降。
河南各郡都歸附了李密,隻有荥陽太守郇王楊慶、梁郡太守楊汪還效忠隋朝。
李密寫信招降楊慶,向他陳說利害,并說:“您的先世家住山東,本姓郭,不是楊家的一族。
”當初楊慶的祖父元孫随母親郭氏在舅舅家中長大,到隋武元帝楊忠跟随周文帝在關中起兵,元孫在邺城,怕被北齊高氏殺害,便冒姓郭,所以李密這樣說。
楊慶便以荥陽郡投降了李密,恢複郭姓。
十二月,唐王李淵追谥他的祖父為景王,父親為元王,夫人窦氏為穆妃。
薛舉侵犯扶風,唐王李淵派秦公李世民進攻薛舉,将他打敗。
薛舉派他的兒子薛仁果侵犯扶風,遭到唐弼抵抗。
薛舉派人向唐弼招降,唐弼正準備投降,薛仁果乘唐弼沒有設防便突襲擊破唐弼軍,合并了他的部衆,勢力更盛,号稱三十萬人,策劃進攻長安。
唐王李淵派李世民率兵進擊薛仁果,大敗薛軍,追至隴坻而回。
薛舉非常害怕,問他的群臣道:“自古天子有投降的嗎?”黃門侍郎褚亮道:“趙佗歸漢,劉禅仕晉,轉禍為福,自古 有之。
”衛尉卿郝瑗趨進曰:“陛下失問。
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漢高祖屢經奔敗,蜀先主亟亡妻子,卒成大業。
陛下奈何以一戰不利,遽為亡國之計乎!”舉亦悔之曰:“聊以此試君等耳。
”乃厚賞瑗,引為謀主。
河池太守蕭瑀以郡降唐。
唐以瑀為禮部尚書,封宋國公。
時榆林、靈武、平涼、安定、漢陽諸郡,相繼皆降于唐。
唐王淵遣李孝恭、張道源招慰山南、山東諸州,下之。
孝恭,淵之從父兄子也,擊破朱粲,諸将請盡殺其俘,孝恭曰:“不可。
自是以往誰複肯降矣。
”皆釋之。
于是降附者三十餘州。
屈突通降唐。
唐遣通招河東通守堯君素,不下。
屈突通與劉文靜相持月餘,複使桑顯和夜襲文靜營,文靜悉力苦戰,顯和敗走。
通勢益蹙。
或說通降,通泣曰:“吾曆事兩主,恩顧甚厚。
食人之祿而違其難,吾不為也!”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家受一刀!”勞勉将士,未嘗不流涕,人亦以此懷之。
及聞長安不守,家屬皆為淵所虜,乃留顯和鎮潼關,引兵東出,将趣洛陽。
顯和即以城降。
文靜遣窦琮等與顯和追之,及于稠桑。
通結陣自固,窦琮遣通子壽往谕之,通罵曰:“此賊何來!昔與汝為父子,今與汝為仇雠。
”命左右射之。
顯和謂其衆曰:“今京城已陷,汝輩皆關中人,去欲何之?”衆皆釋仗而降。
通知不免,下馬東南再拜号哭曰:“臣力屈至此,非敢負國!”軍人執送長安, 就有了。
”衛尉卿郝瑗趕快上前說:“陛下不應該問這種事。
褚亮的話又是多麼荒謬!從前漢高祖屢經奔走失敗,蜀漢劉備不斷抛妻棄子,但最後都成就大業。
陛下為什麼僅因一次戰鬥失敗,便做亡國的打算呢?”薛舉也後悔道:“我不過是用它試一下諸君罷了。
”便重賞郝瑗,任用他為主要的謀士。
河池太守蕭瑀率全郡投降唐王李淵。
李淵任命蕭瑀為禮部尚書,封為宋國公。
這時榆林、靈武、平涼、安定、漢陽等郡也相繼投降了唐王。
唐王李淵派遣李孝恭、張道源招撫慰問山南、山東各州,使之歸附。
李孝恭是李淵的堂侄,曾擊敗朱粲,他的諸将要将俘虜全部殺死,李孝恭道:“不行。
這樣以後誰還願意向我們投降呢?”于是将戰俘都釋放了。
從此歸降的有三十餘州。
屈突通向唐王投降。
唐王派屈突通招降河東通守堯君素,沒有成功。
屈突通與劉文靜兩軍相持一個多月,屈突通又派桑顯和夜襲劉文靜營壘,文靜奮力苦戰,桑顯和敗走。
屈突通勢力更孤單。
有人勸說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泣着說:“我曾尊奉過兩位皇帝,他們給我的恩惠都很多。
我享受了祿位而又在人家危難時背叛他,我做不到!”他常常撫摸頸脖說:“我應當為了國家而受一刀!”屈突通又流着淚慰勞将士,人們對此非常感動。
後來他聽說長安失守,他的家屬都被李淵擄獲,他便留桑顯和守潼關,自己帶兵東出,将要去洛陽。
桑顯和以潼關投降了李淵。
劉文靜派窦琮等與桑顯和追趕屈突通,到了稠桑。
屈突通列陣固守,窦琮派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去招降屈突通,屈突通罵道:“這個賊人來幹什麼?從前我和你是父子,現在我和你是仇敵。
”屈突通命左右用箭射他。
桑顯和對屈突通的部衆說:“現在京城已陷落,你們都是關中人,還想到哪裡去?”衆人都放下武器投降。
屈突通知道已無路可走,便下馬向東南方哭着拜了兩拜道:“我力屈以至于此,并不敢背叛隋朝啊!”唐軍将他解送到長安, 淵以為兵部尚書,賜爵蔣公,兼秦公長史。
遣至河東城下,招谕堯君素。
君素歔欷不自勝,通亦泣下沾衿,因謂君素曰:“事勢如此,卿當早降。
”君素曰:“公為國大臣,主上委公以關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奈何負國生降,更為人作說客邪!且公所乘馬,代王所賜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我力屈耳!”君素曰:“我力猶未屈,何用多言!”通慚而退。
王世充襲李密,敗績。
東都米鬥三千,人餓死者什二三。
王世充軍士有亡降李密者,密問:“世充軍中何為?”軍士曰:“比見益募兵,再飨将士,不知其故。
”密謂裴仁基曰:“吾幾落奴度中。
吾久不出兵,世充刍糧将竭,求戰不得,故募兵飨士,欲乘月晦以襲倉城耳,宜速備之。
”乃命郝孝德、王伯當、孟讓勒兵分屯城側以待之。
其夕世充兵果至,伯當遇之不利,總管魯儒拒卻之,伯當收兵擊之,斬其骁将,士卒戰溺死者千餘人。
世充屢戰不勝,越王侗遣使勞之,世充訴以兵少,侗以兵七萬益之。
唐劉文靜取弘農。
唐王淵遣使徇巴、蜀,下之。
蕭銑取豫章,林士弘退保餘幹。
李淵任命他為兵部尚書,賜爵為蔣公,兼任秦公的長史。
又派遣他到河東城下招降堯君素。
堯君素欷歔不能自持,屈突通也淚下沾衿,對堯君素道:“事勢已發展到如此地步,你應當早點投降。
”堯君素道:“您為國家大臣,皇上把關中交給您,代王把國家交給您,為什麼您要背棄國家投降?而且還為人做說客呢?況且您現在乘的馬,也是代王賜給的,您還有什麼面目乘坐它呢?”屈突通道:“我力量已用盡了。
”堯君素道:“我力量還未用盡,您不要再說了!”屈突通慚愧退回。
王世充襲擊李密,吃了敗仗。
東都米價一鬥值三千錢,餓死的人占十分之二三。
王世充的軍士有逃出來向李密投降的,李密問他:“王世充在軍中做些什麼?”軍士道:“近來見他招募兵士,又犒勞将士,不知為什麼。
”李密對裴仁基說:“我幾乎中了王世充這個奴才的計。
我很長時間不出兵,世充糧草将盡,求戰又不得,所以才募兵犒将士,就是想乘在沒有月亮的晚上來襲擊倉城,應該迅速做好準備。
”李密便命令郝孝德、王伯當、孟讓率兵分别布置在倉城的兩側以等待。
這天晚上王世充果然率兵來襲,王伯當初戰失利,總管魯儒又率軍來抵禦,王伯當也收兵來戰,殺死了王世充的骁将,其士卒戰死溺死的有千餘人。
王世充屢戰不勝,越王楊侗遣使者來慰勞,王世充訴說兵力不夠,楊侗又派七萬兵給他指揮。
唐劉文靜攻取了弘農郡。
唐王李淵派人招撫巴、蜀二郡,都歸附了。
蕭銑攻取豫章郡,林士弘退守餘幹縣。
”軌曰:“天若祚我,當擒其主,此屬終為我有。
若其無成,留此何益!”乃縱之。
未幾,攻張掖、敦煌、西平、枹罕,皆克之,盡有河西五郡之地。
薛舉自稱秦帝,徙據天水。
薛舉稱帝,立仁果為太子。
遣仁果将兵取天水,徙都之。
仁果多力,善騎射,軍中号萬人敵,然性貪而好殺。
其克天水,悉召富人倒懸之,以醋灌鼻,責其金寶。
舉每戒之 前,敵人追擊于後,我們的末日就到了,怎麼能不悲哀!”李淵便省悟道:“軍隊已經出發了,怎麼辦?”世民道:“右軍正在整理行裝而未發,左軍雖發而走亦不遠,請讓我去把他們追回來。
”李淵笑道:“我的成敗都在你,你就幹吧!”李世民便與李建成分道連夜追趕左軍回來。
這時太原的糧食也運到了。
武威司馬李軌起兵于河西,自稱為涼王。
李軌家中富有,喜好俠義之舉。
薛舉在金城起兵時,李軌和同郡的曹珍、關謹、梁碩、李赟、安修仁等商議:“薛舉必來侵犯,郡官平庸膽怯,一定不能抵禦,我們怎麼能毫不抵抗就和妻子兒女一起被人家俘虜呢?不如我們組織起來合力抗拒,據有河右地方以等待形勢的變化。
”大家都認為說得對,便要推舉一人為首領,但又相互推讓,不肯擔當。
曹珍道:“我們很早就聽說圖谶上顯示李氏将做帝王,現在李軌就在我們這些人中間,這也是天命如此。
”于是大家便向李軌下拜,奉他為首領。
李軌便命令安修仁把各部落的胡人召集起來,又交結民間的豪傑之士一起起兵,自稱河西大涼王,設立官府僚屬。
關謹等想殺盡隋朝官吏,瓜分他們的财物,李軌道:“現在我們興義兵以救百姓,如殺人越貨,就是盜賊了,這怎麼行呢?”于是便停止殺掠隋官。
薛舉派部将常仲興渡黃河攻打李軌,和李軌的部将李赟戰于昌松,常仲興全軍覆沒,李軌想把俘虜都遣返,李赟道:“我們奮力打仗俘獲戰俘,現在卻将他們遣返資助敵人,将來怎麼用兵呢?不如全部将他們活埋。
”李軌道:“上天如果賜福于我,應當擒他們的首領,而這些人最後還是屬于我的。
如果我的事業不能成功,那麼留下這些人又有什麼益處呢?”便把俘虜都放回去。
不久,李軌攻下了張掖、敦煌、西平、枹罕,把河西五郡都占領了。
薛舉自稱秦帝,占領了天水,并移居此地。
薛舉稱皇帝,立薛仁果為太子。
派仁果領兵攻取天水,并把都城遷到這裡。
薛仁果有勇力,善于騎馬射箭,在軍中号稱萬人敵,但他個性貪婪而喜歡殺人。
他在攻取天水時,把有錢的人都倒挂起來,鼻中灌醋,責令他們交出金銀财寶。
薛舉經常告誡他 曰:“汝之才略足以辦事,然苛虐無恩,終當覆我國家。
” 涿郡留守薛世雄擊李密,窦建德襲破之,遂圍河間。
诏涿郡留守薛世雄将燕地精兵三萬讨李密,命王世充等諸将皆受節度,所過盜賊随便誅剪。
世雄行至河間,軍于七裡井。
窦建德士衆惶懼,悉拔諸城南遁,聲言還入豆子?。
世雄以為畏己,不複設備。
建德謀還襲之。
其處去世雄營百四十裡,建德帥敢死士二百八十人先行,令餘衆續發,約曰:“夜至,則擊其營;已明,則降之。
”未至二裡所,天欲明,建德惶惑議降。
會天大霧,咫尺不辨,建德喜曰:“天贊我也!”遂突入其營擊之,士卒大亂,世雄遁歸涿郡,恐恚發病卒。
建德遂圍河間。
八月,李淵與宋老生戰,斬之,遂取霍邑。
八月,雨霁,李淵趣霍邑。
淵恐宋老生不出,建成、世民曰:“老生勇而無謀,以輕騎挑之,理無不出。
脫其固守,則誣以貳于我。
彼恐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淵然之,乃與數百騎先至霍邑城東數裡,以待步兵,使建成、世民将數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将圍城之狀,且诟之。
老生怒,引兵三萬分道而出,淵使殷開山趣召後軍。
後軍至,淵欲使軍士先食而戰,世民曰:“時不可失。
”淵乃與建成陳于城東,世民陳于城南。
淵、建成戰小卻,世民與軍頭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馳下,沖老生陳出其背。
老生兵敗投塹,劉弘基就斬之。
僵屍數裡。
日已暮,淵即命登城,時無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
說:“你的才能辦事是足夠了,但對人暴虐不施恩惠,最終是會把我的國家滅亡掉的。
” 涿郡留守薛世雄攻擊李密,窦建德襲擊并打敗了薛世雄,于是把河間包圍起來。
炀帝诏令涿郡留守薛世雄帶領燕地精兵三萬人讨伐李密,命王世充等衆将都受他指揮,路上遇見盜賊可以随時誅滅。
薛世雄行軍到河間,在七裡井安營。
窦建德的士兵感到害怕,全部棄掉諸城南逃,聲稱要回豆子。
薛世雄以為他們害怕自己,便不再設備防範。
窦建德策劃回兵襲擊薛世雄。
他的營地距離薛世雄營地有一百四十裡,窦建德帶領敢死士二百八十人先出發,令餘衆續發,約定:“如果到達時仍在夜裡,便向營地進攻;如果天色已明,便投降。
”走到離目的地不足二裡時,天将亮,窦建德惶惑不安,讨論要投降。
适逢天大霧,咫尺之間也看不清,窦建德高興道:“這是老天助我了。
”便突入薛世雄營中襲擊,營内大亂,薛世雄逃回涿郡,又怕又怒,發病死去。
窦建德便包圍了河間。
八月,李淵和宋老生作戰,殺了宋老生,攻下了霍邑。
八月,雨停了,李淵率軍直抵霍邑城下。
李淵害怕宋老生不出戰,李建成、李世民道:“宋老生勇而無謀,用輕裝騎兵向他挑戰,按道理是會出來應戰的。
如果他固守不出,我們便誣告他跟我們有勾結,有貳心。
他怕他左右的人向炀帝奏報,怎敢不出戰!”李淵認為說得對,便帶領數百騎兵先到霍邑城東數裡處等待步兵,又令建成、世民帶領數十騎兵到城下,舉起馬鞭指揮,像要圍城一樣,并且辱罵宋老生。
宋老生大怒,領兵三萬人分道出來應戰,李淵命殷開山趕快去召來後軍。
後軍來到,李淵想要兵士先進食再作戰,李世民道:“時機不可錯過。
”李淵便和李建成列陣于城東,李世民列陣于城南。
李淵、建成作戰後稍稍退卻,世民和軍頭段志玄從南原率兵急速趕來,從背後沖擊宋老生軍陣。
老生兵敗潰,宋老生退到濠溝裡,被劉弘基殺了。
隋軍屍首遍布幾裡。
天已黃昏,李淵即下令攻城,當時沒有登城工具,将士們徒手爬上城牆,攻下了霍邑。
及行賞,軍吏疑奴應募者不得與良人同,淵曰:“矢石之間不辨貴賤,論勳之際何有等差,宜并從本勳授。
”引見霍邑吏民,勞賞如西河,選其壯丁使從軍。
關中軍士欲歸者,并授五品散官,遣歸。
或谏以官太濫,淵曰:“隋氏吝惜勳賞,此所以失人心也,奈何效之!且收衆以官,不勝于用兵乎!” 李淵克臨汾、绛郡。
劉文靜以突厥兵至,遂下韓城。
李淵入臨汾,绛郡通守陳叔達拒守,進攻,克之。
叔達,陳高宗之子,有才學,淵禮而用之。
至龍門,劉文靜、康鞘利以突厥兵五百人、馬二千匹來至。
淵喜其來援,謂文靜曰:“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
” 汾陽薛大鼎說淵:“請勿攻河東,自龍門直濟河,據永豐倉,傳檄遠近,關中可坐取也。
”淵将從之,諸将請先攻河東。
河東縣戶曹任瓌說淵曰:“關中豪傑皆企踵以待義兵。
瓌在馮翊積年,知其豪傑,請往谕之,必從風而靡。
義師自梁山濟河,指韓城逼郃陽。
蕭造文吏,必望塵請服;孫華之徒皆當遠迎,然後鼓行而進,直據永豐,雖未得長安,關中固已定矣。
”淵悅。
時關内群盜孫華最強。
淵至汾陰,以書招之。
華來見淵,淵慰獎之。
以任瓌為招慰大使,瓌說韓城,下之。
淵謂王長諧等曰:“屈突通精兵不少,相去五十餘裡,不敢來戰,足明其衆不為之用,然通畏罪,不敢不出。
若自濟河擊卿等,則我進攻河東,必不能守。
若全軍守城,則卿等絕其河 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李淵的軍吏中奴隸出身的應募者懷疑不能和良民一樣享受賞賜,李淵道:“戰鬥中武器是不分貴賤的,論功行賞的時候為什麼要做區别,應根據所立功勳授獎。
”便接見了霍邑的吏民,慰勞賞賜,如同西河郡的一樣,并選出其中壯丁加入軍中。
關中的軍士想要回歸故鄉的,都授給五品散官,讓他們回去。
有人勸李淵官職不要授得太濫,李淵道:“隋氏吝惜勳位賞賜,所以失去人心,為什麼還要仿效呢?況且用官職來收取民心,不比用兵強嗎?” 李淵攻克臨汾、绛郡。
劉文靜率領突厥兵來到,攻下了韓城。
李淵進入臨汾,绛郡通守陣叔達固守抵抗,李淵攻陷了绛郡。
陳叔達是陳高宗的兒子,有才學,李淵待之以禮并任用他。
李淵到龍門,劉文靜、康鞘利帶領突厥兵五百人、馬二千匹來到。
李淵對他們的支援很高興,對劉文靜說:“我向西到了黃河,突厥兵才到達,而且來的兵少馬多,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汾陽人薛大鼎勸說李淵:“請不要攻打河東,您可以從龍門直接渡過黃河,占據永豐倉,向各地發布檄文,關中便可望坐取。
”李淵正要采納這意見,諸将又請先攻取河東。
河東縣戶曹任瓌對李淵說:“關中的豪傑之士都企盼着您的義兵。
我在馮翊多年,了解當地豪傑的情況,請您派我去招谕他們,一定聞風而歸。
義師可以從梁山渡河,直指韓城,逼迫郃陽。
蕭造這樣的文官一定會望見征塵便投降,孫華之流也會遠遠就出來迎接,然後就可以張開旗鼓行進,直接占據永豐倉,雖然未能得到長安,但關中已基本上屬于您了。
”李淵很高興。
這時關内的群盜以孫華最強。
李淵到了汾陰,便寫信招撫他。
孫華來拜見李淵,李淵慰勞獎勵他。
李淵又任命任瓌為招慰大使,任瓌勸說韓城投降,韓城也歸降了。
李淵對王長楷等說:“屈突通精兵不少,距離我們五十餘裡,卻不敢來作戰,足以證明他的部衆不聽他的話,但屈突通畏罪,又不敢不出戰。
如果他親自率軍渡過河來向你們進攻,則我就向河東進攻,河東一定守不住。
如果屈突通全軍固守城池,那你們就拆毀河上的橋 梁。
前扼其喉,後拊其背,彼不走必為擒矣。
” 九月,以江都婦女配将士。
骁果在江都者多逃亡,帝患之,以問裴矩,對曰:“人情非有匹偶難以久處,請聽軍士于此納室。
”帝從之,悉召江都境内寡婦、處女集宮下,恣将士所取。
武陽郡降李密。
武陽郡丞元寶藏以郡降李密,密以為上柱國。
寶藏使其客钜鹿魏徵為啟謝密,且請改武陽為魏州,又請帥所部西取魏郡,南會諸将取黎陽倉。
密喜,即以寶藏為魏州總管,召徵掌記室。
徵少孤貧,好讀書,有大志,落拓不事生業。
始為道士,寶藏召典書記。
密愛其文辭,故召之。
初,貴鄉長魏德深為政清靜,不嚴而治。
遼東之役征稅百端,民不堪命,唯貴鄉闾裡不擾,有無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給。
元寶藏受诏捕賊,數調器械,動以軍法從事。
其鄰城營造,皆聚于聽事,官吏督責猶不能濟。
德深聽随便修營,惟戒吏以不須過勝餘縣,使百姓勞苦。
然民各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縣民愛之如父母。
寶藏害其能,遣将千兵赴東都。
所領兵聞寶藏降密,思其親戚,辄出都門東向恸哭而返。
或勸之降密,皆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何忍棄去!” 李密遣徐世取黎陽倉。
梁。
這樣前面扼住他的咽喉,後面攻擊他的後背,他如不逃走就一定被捉了。
” 九月,炀帝将江都的婦女配給将士。
骁果軍在江都的很多都逃亡了,炀帝很憂慮,問裴矩應付的辦法,裴矩說:“從人情上來講,沒有配偶是很難留在這裡的,請讓軍士在這裡娶妻吧。
”炀帝采納了這建議,将江都的寡婦、處女都集中到宮前,任由将士們娶走。
武陽郡降李密。
武陽郡丞元寶藏以全郡投降李密,李密封他為上柱國。
元寶藏派他的門客钜鹿人魏徵寫信向李密緻謝,并請求改武陽為魏州,又請求率領部衆向西攻取魏郡,向南與諸将相會攻取黎陽倉。
李密欣喜,便任命元寶藏為魏州總管,征調魏徵來掌管記室。
魏徵年少時便成了孤兒,家境貧苦,喜歡讀書,有大志,性情放任,不經營謀生之業。
開始時做過道士,元寶藏任用他負責起草文書。
李密喜歡他的文辭,所以召他來。
當初,貴鄉長魏德深為政清簡,不嚴苛而能治理得很好。
在遼東戰役時,各種苛捐雜稅繁多,百姓不堪忍受,隻有貴鄉縣的民衆沒有受到這種侵擾,鄰裡能互通有無,沒有耗盡百姓的财力,所需要的東西也能供給。
元寶藏受诏命讨捕盜賊時,幾次征調軍資器械,動辄以軍法從事。
貴鄉縣的鄰城營造器械,都聚集在廳堂上,官吏催促督責,還是不能完成。
魏德深卻把任務交下去,聽任自便修造,隻提醒辦事的官吏不要超過其他縣的征調數字,以免使百姓勞苦。
然而百姓還是全心竭力地去做,因此征調得來的數目也常比諸縣要多。
縣民愛戴魏德深就像愛戴父母一樣。
元寶藏嫉忌魏德深的才能,派他率領一千兵士到東都去。
他所率領的兵士聽聞元寶藏投降了李密,思念自己的親戚,都走出都城門外,向東痛哭後返回城内。
有人勸他們投降李密,他們都流着淚說:“我們和魏明府一同來,怎麼會忍心抛下他離開呢?” 李密派遣徐世攻取黎陽倉。
河南、山東大水,餓莩滿野,诏開黎陽倉赈之,吏不時給,死者日數萬人。
徐世言于李密曰:“天下大亂,本為饑馑。
今更得黎陽倉,大事濟矣。
”密遣世帥麾下五千人濟河,會元寶藏、郝孝德共襲破黎陽倉,據之,開倉恣民就食,浃旬間得勝兵三十餘萬。
窦建德、朱粲之徒亦遣使附密。
泰山道士徐洪客獻書于密,以為“大衆久聚,恐米盡人散,師老厭戰,難可成功”,勸密“乘進取之機,因士馬之銳,沿流東指,直向江都,執取獨夫号令天下”。
密壯其言,以書招之,洪客竟不出,莫知所之。
馮翊太守蕭造降于李淵。
淵留兵圍河東,自引軍西。
時河東未下,三輔豪傑至者日以千數。
淵欲引兵西趣長安,猶豫未決,裴寂曰:“屈突通擁大衆,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攻長安不克,退為河東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
不若先克河東,然後西上。
”李世民曰:“不然。
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附之衆,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
若淹留自弊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修備以待我,坐費日月,衆心離沮,則大事去矣。
且關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
屈突通自守虜耳,不足為慮。
”淵兩從之,留諸将圍河東,自引軍而西。
朝邑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潬二城降,華陰令李孝常以永豐倉降,京兆諸縣亦多遣使請降。
王世充救東都,合擊李密于洛口。
河南、山東大水,饑餓而死的屍體遍布田野,炀帝下诏令開黎陽倉赈濟貧民。
官吏赈濟卻不及時,每天都有數萬人死去。
徐世對李密說道:“天下大亂,本來是因為饑荒。
如果能得到黎陽倉,我們的大事就能成功了。
”李密派遣徐世指揮五千人渡過黃河,與元寶藏、郝孝德共同襲取黎陽倉,占領了黎陽倉,打開倉庫讓民衆取糧就食,十天之内就收得精兵三十餘萬人。
窦建德、朱粲之流也派人來聯系歸附李密。
泰山道士徐洪客給李密上書說“群衆長久聚在一起,恐怕米食完後人便走散,軍隊出師時間長了也會厭戰,這樣就很難取得成功了”,勸李密要“乘進攻的機會,借士馬的銳氣,沿着運河指向東部,直到江都,擒捉獨夫以号令天下”。
李密很欣賞他的話,寫信招他來,徐洪客最終沒有出來,不知道去哪裡了。
馮翊太守蕭造向李淵投降。
李淵留下兵力包圍河東郡,自己領兵西進。
這時河東郡尚未攻下,三輔之地的豪傑來投奔李淵的每天都有上千人。
李淵便想領兵西進長安,正在猶豫未決的時候,裴寂道:“屈突通擁重兵,據堅城,我們一旦抛開他西進,如果不能攻克長安退回來就一定會被河東郡襲擊,腹背受敵,這就危險了。
不如先取河東,然後西進。
”李世民道:“不對。
兵貴神速,我們乘着不斷得勝的威風,招撫來歸附的大衆,張開旗鼓西進,長安的人一定望風震驚,智慧的人還來不及謀劃,勇敢的人還來不及下決心,我們已像搖動枯葉一樣輕取長安了。
如果滞留在堅城之下,他們卻有時間做充分的準備等待我們來到,我們在這裡白費時間,大衆也離心喪氣,這樣大事便全完了。
況且關中蜂起之将還沒有歸屬,不可不早點招懷他們。
屈突通是一個保守的人,不用擔心他。
”李淵認為兩方面的意見都對,便留諸将包圍河東,自己率領軍隊西進。
朝邑縣法曹靳孝谟獻蒲津、中兩城歸降李淵,華陰縣令李孝常獻永豐倉投降,京兆等縣也大多派遣使者向李淵投降。
王世充救援東都,合擊李密于洛口。
王世充等帥所領救東都,越王侗使劉長恭、龐玉等帥兵,與世充等合擊李密于洛口,诏諸軍皆受世充節度。
江都郡丞馮慈明向東都,為密所獲,密素聞其名,延坐勞問,禮意甚厚,因謂曰:“隋祚已盡,公能與孤共立大功乎?”慈明曰:“公家曆事先朝,榮祿兼備,不能善守門閥,乃與玄感舉兵,偶脫網羅,得有今日,唯圖反噬,未谕高旨。
莽、卓、敦、玄非不強盛,一朝夷滅,罪及祖宗。
仆死而後已,不敢聞命!”密怒,囚之。
慈明說防人席務本,使亡走。
奉表江都,及緻書東都,論賊形勢。
至雍丘,為密将李公逸所獲,密又義而釋之。
出至營門,翟讓殺之。
密之克洛口也,箕山府郎将張季珣固守不下,罵密極口,密怒,攻之不能克。
時密衆數十萬,季珣所領不過數百人,而執志彌固,誓以必死。
久之,糧盡水竭,士卒羸病,季珣撫循之,一無離叛,自三月至于是月,城遂陷。
季珣見密不肯拜,曰:“天子爪牙,何容拜賊!”密殺之。
李淵濟河,遣建成守潼關,世民徇渭北。
李淵帥諸軍濟河,關中士民歸之者如市。
淵遣世子建成、劉文靜帥王長諧等諸軍屯永豐倉,守潼關,以備東方兵,慰撫使窦軌等受其節度。
世民帥劉弘基等諸軍徇渭北,慰撫使殷開山等受其節度。
冠氏長于志甯、安養尉顔師古及世民婦兄長孫無忌,谒見淵于長春宮。
志甯、師古皆以文學知名,無忌仍有才略,淵皆禮而用之。
屈突通署郎将堯君素領河東通守,使守蒲坂,自引兵數萬趣長安,為劉文靜所遏。
淵遣其将呂紹宗等攻河東,不能克。
王世充等率領部衆救東都,越王楊侗使劉長恭、龐玉等領兵和王世充合擊李密于洛口,炀帝下诏各軍都受王世充調遣。
江都郡丞馮慈明去東都,被李密俘獲,李密一向知道他的名聲,延請他就座并慰問,很有禮貌地對待他,并對他說:“隋朝命運已到頭了,您能與我共立大功嗎?”馮慈明道:“您家數代都侍奉先朝,榮譽和祿位都有了,您不能好好地保守世家門第,卻和楊玄感一起舉兵,僥幸逃脫法網,才有今日,隻想着造反,我真不理解您的高見。
王莽、董卓、王敦、桓玄不是不夠強大,但最後都一旦被誅滅,禍害殃及祖宗。
我隻有一死而已,不敢從命!”李密生氣,将馮慈明關了起來。
馮慈明說通了看守人席務本,讓他逃出來。
他向江都上奏,又給東都寫信談論盜賊起兵的形勢。
行到雍丘,又被李密部将李公逸抓獲,李密又出于義氣釋放了他。
馮慈明走到營門,被翟讓殺死。
李密攻取洛口,箕山府郎将張季珣固守不降,痛罵李密,李密大怒,但攻城又攻不下。
這時李密有數十萬人,張季珣隻有數百人,而守城的決心卻愈來愈堅定,發誓要死守。
最後,糧盡水竭,士卒病弱,張季珣親自撫慰,無一離叛,從三月到九月,城池才被攻陷。
張季珣見了李密不肯下拜,說:“天子的武臣怎麼可以向賊下拜呢!”李密就把他殺了。
李淵渡過黃河,派遣李建成守潼關,李世民進攻渭北一帶。
李淵率諸軍渡過黃河,關中的士人、百姓來歸附的很多。
李淵派世子李建成和劉文靜率王長諧等軍屯永豐倉,守潼關,以防備東方來的敵兵,慰撫使窦軌等受他的調遣。
又派李世民率劉弘基等軍進攻渭北一帶,慰撫使殷開山等受他調遣。
冠氏縣長于志甯、安養縣尉顔師古和李世民的妻兄長孫無忌谒見李淵于長春宮。
于志甯、顔師古都以文學知名,長孫無忌有才略,李淵都以禮相待并加以任用。
屈突通任命郎将堯君素代理河東通守,使他防守蒲坂,自己帶兵數萬趕赴長安,路上被劉文靜攔阻。
李淵派遣部将呂紹宗等攻河東,未能攻取。
柴紹妻李氏及李神通、段綸各起兵以應李淵。
關中群盜悉降于淵。
柴紹之赴太原也,謂其妻李氏曰:“尊公舉兵,今偕行則不可,留此則及禍,奈何?”李氏曰:“君弟速行,我一婦人,易以潛匿,當自為計。
”紹遂行。
李氏歸鄠縣别墅,散家赀,聚徒衆。
淵從弟神通亦在長安,亡入鄠縣山中,與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以應淵。
西域商胡何潘仁入司竹園為盜,有衆數萬,劫李綱為長史。
李氏使其奴馬三寶說潘仁與之就神通,合勢攻鄠縣,下之。
神通衆逾一萬,以令狐德棻為記室。
李氏又使馬三寶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皆帥衆從之。
徇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衆至七萬。
左親衛段綸娶淵女,亦聚徒于藍田,得萬餘人。
各遣使迎淵。
淵使柴紹将數百騎并南山迎李氏。
關中群盜皆請降,淵以書慰勞,使受世民節度。
冬十月,李淵合諸軍圍長安。
京兆内史衛文升年老,聞淵軍至,憂懼成疾,獨将軍陰世師、郡丞骨儀,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淵如永豐倉勞軍,赈饑民,進屯馮翊。
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歸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備僚屬,營于泾陽,勝兵九萬。
李氏将精兵萬餘會世民于渭北,與柴紹各置幕府,号娘子軍。
隰城尉房玄齡谒世民于軍門,世民一見如舊識,署記室參軍,引為謀主。
玄齡罄竭心力,知無不為。
淵命劉弘基、殷開山分兵西略扶風,有衆六萬,南渡渭水,屯長安故城。
城中出戰,弘基逆擊,破之。
世民引兵趣司竹,軍令嚴整,秋毫不犯。
遣使白淵,請期日赴長安。
淵 柴紹的妻子李氏和李神通、段綸各起兵響應李淵。
關中群盜都向李淵投降。
柴紹要到太原的時候,對他的妻子李氏說:“你父親舉兵反隋,如今我們不能一起回去,留在這裡就會遭受禍害,怎麼辦?”李氏道:“你隻管盡快動身去,我一個婦人家容易躲藏起來,我會自己想辦法的。
”柴紹便走了。
李氏回到鄠縣的别墅,散掉了家财,招集部衆。
李淵的堂弟李神通也從長安逃到鄠縣山中,和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響應李淵。
西域的胡族商人何潘仁進入司竹園為盜賊,有衆數萬人,劫持了李綱為長史。
李氏派她的奴仆馬三寶勸說潘仁和他一起去投奔李神通,合兵攻下了鄠縣。
李神通有一萬多兵馬,任令狐德棻為記室。
李氏又派馬三寶勸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都帥衆歸附李氏。
他們攻下了盩厔、武功、始平,部衆達七萬人。
左親衛段綸娶李淵的女兒,也聚衆在藍田起兵,得萬餘人。
這些人都派人迎接李淵。
李淵派柴紹帶領數百騎兵到南山迎接李氏。
關中群盜都請降,李淵寫信給他們以示慰問,并使他們受李世民的指揮。
冬十月,李淵彙合各路軍圍攻長安。
京兆内史衛文升年老,聽說李淵兵來到,憂懼成病,隻有将軍陰世師、郡丞骨儀尊奉代王楊侑據城堅守。
李淵到永豐倉勞軍,赈濟饑民,進駐馮翊。
李世民所到之處,地方官吏、百姓和群盜像流水一樣來歸附于他,李世民收集其中豪傑之士準備作為自己的僚屬,屯兵于泾陽,有精兵九萬人。
李氏帶領她的萬餘精兵在渭北與李世民會師,她和柴紹各置幕府,她的軍隊号稱娘子軍。
隰城縣尉房玄齡在軍門谒見李世民,李世民一見到房玄齡就像老相識一樣,任命他為記室參軍,作為他的主要謀士。
房玄齡對李世民竭心盡力,把智慧全部都貢獻出來。
李淵命令劉弘基、殷開山分别帶兵向西攻占扶風,他們有六萬兵衆,向南渡過渭水,進駐長安故城。
長安城中的隋兵出戰,劉弘基迎戰,擊破隋兵。
李世民領兵向司竹前進,軍令嚴整,秋毫不犯。
李世民派人告訴李淵,請他約定日期前往長安。
李淵 命建成選倉上精兵趣長樂宮。
世民帥新附諸軍北屯長安故城。
延安、上郡、雕陰皆請降。
淵引軍西行,所過離宮園苑皆罷之,出宮女,還其親屬。
十月,至長安,諸軍皆集,合二十餘萬。
淵命各依壘壁,毋得入村落侵暴。
遣使至城下谕衛文升等,不報。
命諸軍進圍城。
蕭銑起兵巴陵,自稱梁王。
巴陵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徐德基、張繡等,謀據郡叛隋,推景珍為主,景珍曰:“吾素寒賤,不為衆所服。
羅川令蕭銑,梁室之後,寬仁大度,請奉之以從衆望。
”乃遣使報銑。
銑喜,從之,聲言讨賊,召募得數千人。
銑,岩之孫也。
會颍川賊帥沈柳生寇羅川,銑與戰不利,因謂其衆曰:“今天下皆叛,隋政不行,巴陵豪傑起兵,欲奉吾為主。
若從其請,以号令江南,可以中興梁祚。
以此召柳生,亦當從我矣。
”從皆悅聽命,乃自稱梁公,改隋服色、旗幟皆如梁舊。
柳生即帥衆歸之,銑以為車騎将軍。
起兵五日,遠近歸附者至數萬人,遂向巴陵。
景珍遣徐德基帥郡中豪傑數百人出迎,柳生與其黨謀曰:“我先奉梁公,勳居第一。
今巴陵諸将皆位高兵多,我若入城,返出其下。
不如殺德基,質其首領,獨挾梁公,進取郡城,則無出我右者矣。
”遂殺德基,入白銑,銑大驚曰:“今欲撥亂返正,忽自相殺,吾不能為若主矣。
”因步出軍門。
柳生大懼,伏地請罪,銑責而赦之,陳兵入城。
景珍言于銑曰:“徐德基建義功臣,而柳生 命李建成挑選永豐倉的精兵前往長樂宮。
李世民率領新歸附的各軍向北屯駐長安故城。
延安、上郡、雕陰等地都請求歸降李淵。
李淵率領軍隊西進,所經過的炀帝離宮、園苑都全部關閉,讓宮女出宮,歸還給她們的親屬。
十月,李淵抵達長安城下,諸軍全部彙集,共二十餘萬。
李淵命各軍都駐紮在營壘内,不得進入村落騷擾百姓。
李淵又遣使到城下向衛文升等宣谕,沒有得到回答。
李淵便下令諸軍進兵圍攻。
蕭銑在巴陵起兵,自稱梁王。
巴陵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徐德基、張繡等合謀占據巴陵郡背叛隋朝,共推董景珍為主,董景珍說:“我向來貧寒微賤,不為大衆信服。
羅川令蕭銑是梁朝王室的後代,為人寬仁大度,請推舉他為主,以孚衆望。
”于是便派人通知蕭銑。
蕭銑高興地同意了,于是便聲稱要讨賊,招募得數千人。
蕭銑是蕭岩的孫子。
正好颍川的賊帥沈柳生進犯羅川,蕭銑和他交戰不利,便對部衆說:“現在天下都背叛隋朝,隋朝的政令已經不能實行了,巴陵的豪傑起兵推我為主。
如果聽從他們的請求,以号令江南,就能恢複梁朝。
以此來招引沈柳生,相信他也會歸附我的。
”大家都高興地聽從蕭銑的意見,于是蕭銑便自稱梁公,改隋朝的旗幟和服色為梁朝舊有的。
沈柳生即率領部衆前來歸附,蕭銑任命沈柳生為車騎将軍。
蕭銑起兵不到五天,遠近來歸附的達數萬人,他便向巴陵前進。
董景珍派遣徐德基率郡中豪傑之士數百人出來迎接,沈柳生和他的黨羽謀劃說:“我先開始推舉梁公,功勳居第一位。
現在巴陵諸将都是位高兵多,如果我進入城中,便會反而位居他們之下。
不如殺掉徐德基,扣押他們的首領,單獨挾持梁公進入郡城,這樣就沒有地位比我更高的人了。
”沈柳生便把徐德基殺死,然後告訴蕭銑,蕭銑大驚道:“現在正要撥亂反正,忽然自相殘殺,我不能做你們的主子了。
”便步行走出軍門。
沈柳生非常害怕,伏在地上請罪,蕭銑責備并赦免了他,便率軍列隊進城。
董景珍對蕭銑說:“徐德基是起義的功臣,可是沈柳生 無故擅殺之,此而不誅,何以為政!且柳生為盜日久,今雖從義,兇悖不移,共處一城,勢必為變。
失今不取,後悔無及!”銑又從之。
景珍收柳生,斬之,其徒皆潰。
銑乃築壇燔燎,自稱梁王。
王世充及李密戰于洛北,敗績。
王世充營于黑石,分兵守營,自将精兵陳于洛北。
李密引兵度洛逆戰,大敗。
密帥精騎渡洛南,餘衆東走月城,世充追圍之。
密策馬直趣黑石,營中懼,連舉六烽。
世充釋月城之圍,狼狽自救。
密還與戰,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
十一月,李淵克長安,殺留守官陰世師等十餘人。
李淵命諸軍攻城,約“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
十一月,克長安,代王左右奔散,唯侍讀姚思廉侍側。
軍士将登殿,思廉厲聲诃之曰:“唐公舉義兵,匡帝室,卿等毋得無禮!”衆皆愕然,布立庭下。
淵迎王于東宮,遷居大興殿後,聽思廉扶王至閣下,泣拜而去。
淵還,舍于長樂宮,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
淵之起兵也,留守官發其墳墓,毀其五廟。
至是衛文升已卒,執陰世師、骨儀等十餘人斬之,餘無所問。
馬邑郡丞三原李靖素與淵有隙,淵将斬之,靖大呼曰:“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世民為之固請,乃舍之。
世民因召置幕府。
靖少負志氣,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每撫之曰:“可與言将帥之略者,獨此子耳!” 卻無故殺害他,如不把沈柳生殺掉,怎麼能治理國家呢?況且沈柳生長期為盜賊,現在雖然跟随起義,但兇悖不改,我們和他共處一城之中,一定會發生變亂。
如果現在不收拾他,将來就會後悔不及了。
”蕭銑又聽了這意見。
董景珍逮捕了沈柳生,将他殺了,沈柳生的部下都逃亡了。
蕭銑便築起祭壇,焚香拜天,自稱梁王。
王世充和李密在洛北交戰,王世充失敗。
王世充在黑石紮營,留一部分兵力守營,自己帶領精兵在洛北布陣。
李密領兵渡過洛水迎戰,大敗。
李密帶領精銳騎兵渡過洛水向南走,其餘衆兵東逃月城,王世充追擊包圍李密軍。
李密策馬直奔黑石,王世充營中守軍驚恐,連續燃舉了六次烽火報警。
王世充撤了月城的包圍圈,狼狽地回兵救援。
李密回擊,大破王世充軍,殺敵三千餘人。
十一月,李淵攻克長安,殺了留守官陰世師等十餘人。
李淵命諸軍攻城,約束部隊“不得侵犯七廟和代王的宗室,違令者誅滅三族”。
十一月,長安被攻克,代王楊侑身邊的人逃散,隻有侍讀姚思廉在旁侍候。
李淵的軍士将要登上殿堂,姚思廉厲聲斥責軍士:“唐公興舉義兵扶助帝室,你們不得無禮!”衆兵皆驚愕,排立在庭院中。
李淵到東宮迎接代王遷居大興殿,由姚思廉扶着代王到閣下,流着淚禮拜後便離開。
李淵返回住在長樂宮,與百姓約法十二條,将隋朝的苛政法令全部廢除。
李淵起兵後,東都的留守官挖了他家祖先的墳墓,毀掉了他家的五廟。
這時衛文升已死,李淵便将陰世師、骨儀等十餘人殺掉,其餘的人不予追究。
馬邑郡丞三原人李靖,平素與李淵有矛盾,李淵要殺掉李靖,李靖大喊道:“您興義兵是為了平定暴亂,怎麼能因私怨而殺壯士呢?”李世民也再三請求釋放他,李淵便放了李靖。
李世民将他安置在自己的幕府中。
李靖從小就有抱負,有文武才略,他的舅父韓擒虎常常撫摸着他說:“可以和我談論将帥謀略的人,隻有這個孩子。
” 王世充與李密戰于石子河,敗績。
王世充堅壁不出,越王侗遣使勞之,世充慚懼請戰,與密夾石子河而陳。
密布陳十餘裡。
翟讓先戰不利,世充逐之,王伯當、裴仁基從旁橫斷其後,密勒中軍擊之,世充大敗。
李密誘翟讓殺之。
翟讓司馬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冢宰,總統衆務以奪密權,讓不從。
讓兄弘曰:“天子汝當自為,奈何與人?汝不為者,我當為之!”讓但大笑,不以為意,密聞而惡之。
讓謂房彥藻曰:“君前破汝南,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
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彥藻懼,與鄭颋共說密,曰:“讓貪愎不仁,宜早圖之。
”密乃置酒召讓,弘與裴仁基、郝孝德共坐,單雄信等皆立侍,房彥藻、鄭颋往來撿校。
密曰:“今日不須多人。
”密左右皆引去,讓左右猶在。
彥藻白密曰:“今方為樂,天時甚寒,司徒左右請給酒食。
”讓許之,乃引讓左右盡出,獨密下壯士蔡德建持刀立侍。
食未進,密出良弓與讓習射,讓方引滿,建德自後斫之,并弘、儒信皆殺之。
徐世走出,門者斫之,傷頸,王伯當遙诃止之。
單雄信叩頭請命,密釋之。
左右驚擾,莫知所為,密大言曰:“與君等同起義兵,本除暴亂。
司徒專行貪虐,陵辱群僚。
今所誅止其一家,諸君無預也。
”命扶徐世置幕下,親為傅創。
讓麾下欲散,密使單雄信前往宣慰,密尋獨騎入其營,曆加撫谕,令世、雄信、伯當分領其衆,中外遂定。
王世充和李密在石子河作戰,王世充失敗。
王世充堅守營壘不出戰,越王楊侗派遣使者來慰問他,王世充又慚愧又害怕,便要和李密交戰,雙方在石子河兩邊布陣。
李密布陣十餘裡。
翟讓先和王世充作戰,沒能取勝,王世充追擊,王伯當、裴仁基從旁橫着截斷隋軍的後路,李密統率中軍進擊,王世充大敗。
李密誘使翟讓中計,然後殺了翟讓。
翟讓的司馬王儒信勸翟讓自任為大冢宰,總管政務以奪取李密的權力,翟讓不聽。
翟讓的哥哥翟弘道:“你應該自己做天子,為什麼讓給别人?如果你不想做,讓我來做。
”翟讓隻是大笑,并不放在心上,李密聽說此事,便對翟讓産生厭惡之心。
翟讓對房彥藻道:“您從前攻破汝南得到很多财寶,隻給與魏公,一點也不給我。
魏公是我擁立的,前途怎麼樣,還很難估計呢!”房彥藻聽了害怕,和鄭颋一起勸說李密道:“翟讓貪婪而自以為是,不行仁義,要早日想辦法除掉他。
”李密便設酒宴招待翟讓,翟弘與裴仁基、郝孝德也在座,單雄信等都站着侍候,房彥藻、鄭颋往來巡察照顧。
李密道:“今日不要這麼多人。
”李密左右的人都離開,翟讓左右的人仍在。
房彥藻對李密說:“今天飲宴作樂,天氣寒冷,請給司徒身邊的人以酒食。
”翟讓同意了,于是把翟讓身邊的人都領出去喝酒,隻留下李密手下的壯士蔡德建持刀站立侍候。
還未吃飯,李密将一把良弓給翟讓看要他試射,翟讓剛拉上滿弓,蔡建德從後面用刀砍翟讓,将他和翟弘、王儒信一并殺掉。
徐世走出來,守門的人又用刀向他砍去,傷了頸,王伯當在遠處呵斥制止殺他。
單雄信叩頭請饒命,李密釋放了他。
左右兩旁的人都驚懼,不知怎麼才好,李密大聲說道:“我和大家同起義兵,本是為了鏟除暴虐。
但司徒卻專行貪虐,淩辱僚屬。
現在隻誅殺他一家,與諸位無關。
”李密令人扶起徐世,安置在帳幕下,親自為他敷藥。
翟讓部下的人想離散,李密使單雄信前往安撫慰問,接着李密又單獨騎馬走入營中,對他們一一撫慰,令徐世、單雄信、王伯當分領其衆,這樣軍内外的形勢才穩定下來。
讓殘忍,儒信貪縱,故死之日所部無哀之者。
然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矣。
李淵立代王侑為皇帝,尊帝為太上皇。
侑時年十三。
淵自為大丞相,封唐王,以建成為唐王世子,世民為秦公,元吉為齊公。
以武德殿為丞相府,改教稱令。
置丞相府官屬,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
何潘仁使李綱入見,淵留之,以為丞相府司錄,專掌選事。
又以窦威為司錄參軍,使定禮儀。
淵傾府庫以賜勳人,國用不足,光祿大夫劉世龍獻策,以為“今義師數萬,并在京師,樵蘇貴而布帛賤,請伐苑中及六街樹為樵,以易布帛,可得十數萬匹”,淵從之。
荥陽郡降李密。
河南諸郡盡附李密,唯荥陽太守郇王慶、梁郡太守楊汪尚為隋守。
密以書招慶,為陳利害,且曰:“王之先世家住山東,本姓郭氏,初非楊族。
”初,慶祖父元孫随母郭氏養于舅族,及武元帝從周文帝起兵關中,元孫在邺,恐為高氏所誅,冒姓郭氏,故密雲然。
慶即以郡降密,複姓郭氏。
十二月,唐王淵追谥其大父為景王,考為元王,夫人窦氏為穆妃。
薛舉侵扶風,唐王淵遣秦公世民擊敗之。
薛舉遣其子仁果寇扶風,唐弼拒之。
舉遣使招弼,弼乃請降,仁果乘其無備襲破之,悉并其衆,勢益張,衆号三十萬,謀取長安。
唐王淵使世民将兵擊之,大破之,追奔至隴坻而還。
薛舉大懼,問其群臣曰:“自古天子有降事乎?”黃門侍郎褚亮曰:“趙佗歸漢,劉禅仕晉,轉禍為福,自古 翟讓殘忍,王儒信貪婪放縱,所以他們死後其部下都不感悲戚。
但從此李密的将佐卻開始生疑心了。
李淵擁立代王楊侑為皇帝,尊炀帝為太上皇。
這時楊侑十三歲。
李淵自稱大丞相,封為唐王,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秦公,李元吉為齊公。
将武德殿作為丞相府,把頒發的公文由教改稱為令。
設立丞相府的官屬,任命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
何潘仁派李綱入見李淵,李淵将他留下,任命他為丞相府司錄,專門掌管官員的選用。
又用窦威為司錄參軍,讓他制定禮儀。
李淵将國庫的錢财都賞賜給有功勳的人,由于國用不足,光祿大夫劉世龍獻計,提出“現在京師有義師數萬人,但柴草很貴而布帛卻很賤,可以叫這些人砍伐宮苑中和六街上的樹木為樵薪,用它來交換布帛,這樣就可以得十數萬匹布帛”,李淵同意了。
荥陽郡向李淵投降。
河南各郡都歸附了李密,隻有荥陽太守郇王楊慶、梁郡太守楊汪還效忠隋朝。
李密寫信招降楊慶,向他陳說利害,并說:“您的先世家住山東,本姓郭,不是楊家的一族。
”當初楊慶的祖父元孫随母親郭氏在舅舅家中長大,到隋武元帝楊忠跟随周文帝在關中起兵,元孫在邺城,怕被北齊高氏殺害,便冒姓郭,所以李密這樣說。
楊慶便以荥陽郡投降了李密,恢複郭姓。
十二月,唐王李淵追谥他的祖父為景王,父親為元王,夫人窦氏為穆妃。
薛舉侵犯扶風,唐王李淵派秦公李世民進攻薛舉,将他打敗。
薛舉派他的兒子薛仁果侵犯扶風,遭到唐弼抵抗。
薛舉派人向唐弼招降,唐弼正準備投降,薛仁果乘唐弼沒有設防便突襲擊破唐弼軍,合并了他的部衆,勢力更盛,号稱三十萬人,策劃進攻長安。
唐王李淵派李世民率兵進擊薛仁果,大敗薛軍,追至隴坻而回。
薛舉非常害怕,問他的群臣道:“自古天子有投降的嗎?”黃門侍郎褚亮道:“趙佗歸漢,劉禅仕晉,轉禍為福,自古 有之。
”衛尉卿郝瑗趨進曰:“陛下失問。
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漢高祖屢經奔敗,蜀先主亟亡妻子,卒成大業。
陛下奈何以一戰不利,遽為亡國之計乎!”舉亦悔之曰:“聊以此試君等耳。
”乃厚賞瑗,引為謀主。
河池太守蕭瑀以郡降唐。
唐以瑀為禮部尚書,封宋國公。
時榆林、靈武、平涼、安定、漢陽諸郡,相繼皆降于唐。
唐王淵遣李孝恭、張道源招慰山南、山東諸州,下之。
孝恭,淵之從父兄子也,擊破朱粲,諸将請盡殺其俘,孝恭曰:“不可。
自是以往誰複肯降矣。
”皆釋之。
于是降附者三十餘州。
屈突通降唐。
唐遣通招河東通守堯君素,不下。
屈突通與劉文靜相持月餘,複使桑顯和夜襲文靜營,文靜悉力苦戰,顯和敗走。
通勢益蹙。
或說通降,通泣曰:“吾曆事兩主,恩顧甚厚。
食人之祿而違其難,吾不為也!”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家受一刀!”勞勉将士,未嘗不流涕,人亦以此懷之。
及聞長安不守,家屬皆為淵所虜,乃留顯和鎮潼關,引兵東出,将趣洛陽。
顯和即以城降。
文靜遣窦琮等與顯和追之,及于稠桑。
通結陣自固,窦琮遣通子壽往谕之,通罵曰:“此賊何來!昔與汝為父子,今與汝為仇雠。
”命左右射之。
顯和謂其衆曰:“今京城已陷,汝輩皆關中人,去欲何之?”衆皆釋仗而降。
通知不免,下馬東南再拜号哭曰:“臣力屈至此,非敢負國!”軍人執送長安, 就有了。
”衛尉卿郝瑗趕快上前說:“陛下不應該問這種事。
褚亮的話又是多麼荒謬!從前漢高祖屢經奔走失敗,蜀漢劉備不斷抛妻棄子,但最後都成就大業。
陛下為什麼僅因一次戰鬥失敗,便做亡國的打算呢?”薛舉也後悔道:“我不過是用它試一下諸君罷了。
”便重賞郝瑗,任用他為主要的謀士。
河池太守蕭瑀率全郡投降唐王李淵。
李淵任命蕭瑀為禮部尚書,封為宋國公。
這時榆林、靈武、平涼、安定、漢陽等郡也相繼投降了唐王。
唐王李淵派遣李孝恭、張道源招撫慰問山南、山東各州,使之歸附。
李孝恭是李淵的堂侄,曾擊敗朱粲,他的諸将要将俘虜全部殺死,李孝恭道:“不行。
這樣以後誰還願意向我們投降呢?”于是将戰俘都釋放了。
從此歸降的有三十餘州。
屈突通向唐王投降。
唐王派屈突通招降河東通守堯君素,沒有成功。
屈突通與劉文靜兩軍相持一個多月,屈突通又派桑顯和夜襲劉文靜營壘,文靜奮力苦戰,桑顯和敗走。
屈突通勢力更孤單。
有人勸說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泣着說:“我曾尊奉過兩位皇帝,他們給我的恩惠都很多。
我享受了祿位而又在人家危難時背叛他,我做不到!”他常常撫摸頸脖說:“我應當為了國家而受一刀!”屈突通又流着淚慰勞将士,人們對此非常感動。
後來他聽說長安失守,他的家屬都被李淵擄獲,他便留桑顯和守潼關,自己帶兵東出,将要去洛陽。
桑顯和以潼關投降了李淵。
劉文靜派窦琮等與桑顯和追趕屈突通,到了稠桑。
屈突通列陣固守,窦琮派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去招降屈突通,屈突通罵道:“這個賊人來幹什麼?從前我和你是父子,現在我和你是仇敵。
”屈突通命左右用箭射他。
桑顯和對屈突通的部衆說:“現在京城已陷落,你們都是關中人,還想到哪裡去?”衆人都放下武器投降。
屈突通知道已無路可走,便下馬向東南方哭着拜了兩拜道:“我力屈以至于此,并不敢背叛隋朝啊!”唐軍将他解送到長安, 淵以為兵部尚書,賜爵蔣公,兼秦公長史。
遣至河東城下,招谕堯君素。
君素歔欷不自勝,通亦泣下沾衿,因謂君素曰:“事勢如此,卿當早降。
”君素曰:“公為國大臣,主上委公以關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奈何負國生降,更為人作說客邪!且公所乘馬,代王所賜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我力屈耳!”君素曰:“我力猶未屈,何用多言!”通慚而退。
王世充襲李密,敗績。
東都米鬥三千,人餓死者什二三。
王世充軍士有亡降李密者,密問:“世充軍中何為?”軍士曰:“比見益募兵,再飨将士,不知其故。
”密謂裴仁基曰:“吾幾落奴度中。
吾久不出兵,世充刍糧将竭,求戰不得,故募兵飨士,欲乘月晦以襲倉城耳,宜速備之。
”乃命郝孝德、王伯當、孟讓勒兵分屯城側以待之。
其夕世充兵果至,伯當遇之不利,總管魯儒拒卻之,伯當收兵擊之,斬其骁将,士卒戰溺死者千餘人。
世充屢戰不勝,越王侗遣使勞之,世充訴以兵少,侗以兵七萬益之。
唐劉文靜取弘農。
唐王淵遣使徇巴、蜀,下之。
蕭銑取豫章,林士弘退保餘幹。
李淵任命他為兵部尚書,賜爵為蔣公,兼任秦公的長史。
又派遣他到河東城下招降堯君素。
堯君素欷歔不能自持,屈突通也淚下沾衿,對堯君素道:“事勢已發展到如此地步,你應當早點投降。
”堯君素道:“您為國家大臣,皇上把關中交給您,代王把國家交給您,為什麼您要背棄國家投降?而且還為人做說客呢?況且您現在乘的馬,也是代王賜給的,您還有什麼面目乘坐它呢?”屈突通道:“我力量已用盡了。
”堯君素道:“我力量還未用盡,您不要再說了!”屈突通慚愧退回。
王世充襲擊李密,吃了敗仗。
東都米價一鬥值三千錢,餓死的人占十分之二三。
王世充的軍士有逃出來向李密投降的,李密問他:“王世充在軍中做些什麼?”軍士道:“近來見他招募兵士,又犒勞将士,不知為什麼。
”李密對裴仁基說:“我幾乎中了王世充這個奴才的計。
我很長時間不出兵,世充糧草将盡,求戰又不得,所以才募兵犒将士,就是想乘在沒有月亮的晚上來襲擊倉城,應該迅速做好準備。
”李密便命令郝孝德、王伯當、孟讓率兵分别布置在倉城的兩側以等待。
這天晚上王世充果然率兵來襲,王伯當初戰失利,總管魯儒又率軍來抵禦,王伯當也收兵來戰,殺死了王世充的骁将,其士卒戰死溺死的有千餘人。
王世充屢戰不勝,越王楊侗遣使者來慰勞,王世充訴說兵力不夠,楊侗又派七萬兵給他指揮。
唐劉文靜攻取了弘農郡。
唐王李淵派人招撫巴、蜀二郡,都歸附了。
蕭銑攻取豫章郡,林士弘退守餘幹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