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五

關燈
起壬辰(572)陳高宗宣皇帝太建四年、齊後主武平三年、周高祖建德元年,盡癸卯(583)陳後主叔寶至德元年、隋文帝堅開皇三年。

    凡十二年。

     壬辰(572) 陳太建四年,齊武平三年,周建德元年。

     春二月,齊以祖珽為仆射。

     胡太後既幽北宮,珽引魏保太後故事,欲立陸令萱為太後,且謂人曰:“陸雖婦人,然實雄傑,女娲以來,未之有也。

    ”令萱亦謂珽為“國師”,由此得仆射。

     三月朔,日食。

     周主讨其太師宇文護,殺之。

     初,周太祖為魏相,立左右十二軍,總屬相府,太祖殂,皆受晉公護處分。

    護第兵衛,盛于宮阙。

    諸子、僚屬,皆貪殘恣橫,士民患之。

    周主深自晦匿,無所關預,人不測其淺深。

     護問稍伯大夫庾季才曰:“比日天道如何?”對曰:“頃上台有變,公宜歸政請老。

    ”護遂疏之。

     衛公直有怨于護,勸周主誅之。

    周主乃密與直及宮伯中大夫宇文神舉、内史下大夫王軌、右侍上士宇文孝伯謀之。

     周主每于禁中見護,常行家人禮。

    至是引護入谒太後,謂曰:“太後好飲,屢谏未納。

    ”因出懷中《酒诰》授之, 壬辰(572) 陳太建四年,北齊武平三年,北周建德元年。

     春二月,北齊任命祖珽為仆射。

     胡太後已被拘禁在北宮,祖珽援引魏朝保太後的成例,想立陸令萱為太後,并對人說:“陸令萱雖是婦人,然而确實英明,才智超群,女娲以來,沒有這樣的人。

    ”陸令萱也稱祖珽為“國師”,因此祖珽被任命為仆射。

     三月初一,出現日食。

     北周武帝讨伐其太師宇文護,将他殺死。

     當初,北周太祖在西魏擔任丞相對,建立了左右十二軍,全部隸屬丞相府,太祖死後,都接受晉公宇文護的處置。

    宇文護府第士兵守衛,比宮廷還要嚴密。

    他幾個兒子和所屬官吏,都很貪婪兇殘,放縱橫暴,士子庶民深以為患。

    北周武帝深居不露行迹,對此事不予幹涉,人們不能測度他的深淺。

     宇文護問稍伯大夫庾季才說:“近日來天象怎麼樣?”庾季才回答說:“剛才上台星有不正常現象,您應當歸還政事,以年高請求退休。

    ”宇文護聽後就疏遠了庾季才。

     衛公宇文直怨恨宇文護,勸武帝殺了他。

    武帝于是和宇文直以及宮伯中大夫宇文神舉、内史下大夫王軌、右侍上士宇文孝伯秘密計議這件事情。

     武帝每次在宮中看見宇文護,常常對他行家人之禮。

    這時,武帝帶領宇文護進入宮中去晉見太後,并對他說:“太後喜好飲酒,朕多次勸谏,她都不聽從。

    ”就從懷裡拿出《酒诰》交給宇文護, 曰:“願兄以此入谏。

    ”護入,讀未畢,周主以玉珽自後擊之,護踣于地,直出斬之。

    召宮伯長孫覽等,收護子弟、親黨,殺之。

     初,護既殺趙貴等,諸将多不自安。

    柱國侯龍恩為護所親,其從弟開府儀同三司植謂之曰:“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數公。

    若多所誅戮以自立威權,豈唯社稷有累卵之危,吾宗亦緣此而敗,兄安得不言!”龍恩不能從。

    植又乘間言于護曰:“公以骨肉之親,當社稷之寄,願推誠王室,拟迹伊、周,則率土幸甚!”護陰忌之,植以憂卒。

    及護敗,龍恩及弟萬壽皆死,高祖以植為忠,特免其子孫。

     齊公憲素為護所親任,護欲有所陳,多令憲聞奏。

    或有可不,憲每曲而暢之,周主亦察其心。

    直素忌憲,固請誅之,周主不許。

     初,宇文孝伯與周主同日生,太祖愛而養之,幼與周主同學。

    及即位,欲引緻左右,托言欲與講習,故護弗之疑。

    孝伯為人,沉正忠諒,朝政得失,外間細事,無不以聞。

    至是以為車騎大将軍。

     周主閱護書記,得庾季才書兩紙,盛言緯候災祥,宜返政歸權,命賜粟帛,遷太中大夫。

     周主親政,以其弟齊公憲為大冢宰、衛公直為大司徒。

     說:“希望兄長用這進去勸谏。

    ”宇文護進去後,《酒诰》還沒有讀完,武帝就用玉珽從背後擊打他,宇文護僵仆在地,宇文直跳出來将他殺死。

    武帝召見宮伯長孫覽等人,命令他們去拘捕宇文護的兒子、兄弟、親戚、朋黨,将他們全部殺死。

     當初,宇文護殺死趙貴等人以後,許多将領心裡都感到不安。

    柱國侯龍恩與宇文護關系親近,他的堂弟開府儀同三司侯植對他說:“主上年紀還輕,國家的安危寄托在幾位公侯身上。

    假若用多殺戮的辦法來樹立自己的威勢和權力,豈止國家有累卵之危,我們的宗族也會因此衰敗,兄長怎能知而不言呢?”侯龍恩沒有聽他的話。

    侯植又趁空對宇文護說:“您因為是骨肉至親,國家的興旺寄托在您的身上,希望您以誠意對待王室,仿效伊尹、周公的做法,那就是國家的幸運了。

    ”宇文護聽了,暗中十分忌恨他,侯植因此憂愁而死。

    宇文護失敗後,侯龍恩和弟弟侯萬壽都被處死,武帝因為侯植忠誠,特意赦免了他的子孫。

     齊公宇文憲一向得到宇文護的親近信任,宇文護想向朝廷陳述事情,許多都是通過宇文憲轉達奏報。

    有些事宇文憲認為奏報後可能有不同意見,就往往婉轉陳述,使事情順利進行,武帝也洞悉宇文憲的用心。

    宇文直向來忌恨宇文憲,堅持請求武帝殺死他,武帝沒有應允。

     當初,宇文孝伯和武帝同一天出生,太祖很喜愛他,收養在府中,幼年又和武帝同師受業。

    武帝即皇位後,想召宇文孝伯做他的近臣,就假說要和宇文孝伯講習學業,所以沒有引起宇文護的懷疑。

    宇文孝伯為人深沉正直,忠實誠信,有關朝廷政事得失,以及外面一些微小的事情,沒有不告訴武帝的。

    這時,武帝任用他為車騎大将軍。

     武帝觀覽宇文護的書信,得到庾季才寫的兩張紙,大談日月五星和月令七十二候變化與禍福的關系,勸說宇文護應當歸還朝政大權。

    武帝命令賞給庾季才糧食和布帛,提升他為太中大夫。

     北周武帝開始親政,任用他的弟弟齊公宇文憲為大冢宰、衛公宇文直為大司徒。

     周主始親政,頗事威刑,雖骨肉無所寬借。

    齊公憲雖遷冢宰,實奪之權。

    又謂憲侍讀裴文舉曰:“昔魏末不綱,太祖輔政;及周室受命,晉公複執大權。

    積習生常,愚者謂法應如是。

    卿雖陪侍齊公,不得遽同為臣,欲死于所事。

    宜輔以正道,勸以義方,輯睦我君臣,協和我兄弟,勿令自緻嫌疑。

    ”文舉鹹以白憲,憲指心撫幾曰:“吾之夙心公甯不知!但當盡忠竭節耳,知複何言。

    ” 衛公直性浮詭貪狠,意望大冢宰,既不得,殊怏怏;更請為大司馬,欲據兵權。

    周主揣知其意,曰:“汝兄弟長幼有序,豈可返居下列!”由是用為大司徒。

     夏六月,齊主殺其左丞相鹹陽王斛律光,以祖珽知騎兵、外兵事。

     祖珽勢傾朝野,斛律光惡之,謂諸将曰:“邊境消息,兵馬處分,盲人全不與吾輩語,恐誤國事。

    ”珽覺之,私賂光從奴問之,奴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歎曰:&lsquo盲人入,國必破矣。

    &rsquo” 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許。

    齊主賜提婆晉陽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以來,常種禾飼馬,以拟寇敵。

    今賜提婆,無乃阙軍務乎!”由是祖、穆皆怨之。

     斛律後無寵,珽因而間之。

    光弟羨為幽州刺史,亦善治兵,突厥畏之,謂之“南可汗”。

    性節儉,不好聲色,罕接 北周武帝開始親自處理政務,他很注重使用權力和刑法,即使是骨肉至親,也不寬容。

    齊公宇文憲雖然被提升為冢宰,實際是削去了他的實權。

    武帝又對宇文憲的侍讀裴文舉說:“從前魏朝末年沒有法度,所以太祖輔佐政事;等到周朝建立,晉公宇文護又掌管大權。

    積久而成的習慣竟變為常規,無知的人還說法規就應當如此。

    你雖然陪伴侍奉齊公,不能就跟他的臣子似的,隻一心效忠事奉他。

    應當用正道輔佐他,用做人的道理規勸他,使我們君臣和睦,兄弟之間融洽,不要讓他自己招緻嫌疑。

    ”裴文舉把這些話全部告訴了宇文憲,宇文憲指着自己的心撫着小桌子說:“我平日的心意你難道不知道嗎?我隻是努力盡忠竭節罷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衛公宇文直是一個輕浮詭詐貪狠之人,希望能任命他為大冢宰,沒能得到這個職務,心情很不愉快;他又請求任大司馬,想掌握兵權。

    武帝猜到他的想法,說:“你們兄弟長幼有次序,難道你反而要處于下位嗎?”因此任他為大司徒。

     夏六月,北齊國主高緯殺死他的左丞相鹹陽王斛律光,任用祖珽執掌騎兵和京畿外的軍隊。

     祖珽的權勢可以傾覆朝廷内外,斛律光很厭惡他,就對衆将領說:“邊境的音訊,兵馬的處置,盲人全都不對我們說,這恐怕要耽誤國家的大事。

    ”祖珽發覺後,私下賄賂斛律光的随從奴仆,向他詢問詳情,奴仆說:“自從您當權,相王經常在夜裡抱着雙膝歎氣說:&lsquo盲人進入朝廷,國家必定被毀滅呀!&rsquo” 穆提婆請求娶斛律光妾所生的女兒,斛律光沒有同意。

    北齊國主賜給穆提婆晉陽地方的土地,斛律光向朝廷說:“這些土地,從神武帝以來,經常種植谷物喂養馬匹,用以抵抗入侵的敵寇。

    現在賞賜給穆提婆,這不是影響國家的軍務嗎?”因此,祖珽、穆提婆都怨恨斛律光。

     斛律後也失去了皇帝的寵愛,祖珽就趁機離間他們。

    斛律光的弟弟斛律羨擔任幽州刺史,也擅長治軍,突厥人很害怕他,稱他為“南可汗”。

    斛律光性情節儉,不喜好聲色,也很少接待 賓客,杜絕饋饷,不貪權勢。

    每朝廷會議,常獨後言,言辄合理。

    行兵效其父金之法,營舍未定,終不入幕,或竟日不坐,身不脫介胄,常為士卒先。

    士卒有罪,唯大杖撾背,未嘗妄殺,衆皆争為之死。

    結發從軍,未嘗敗北。

    周韋孝寬密為謠言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

    ”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舉。

    ”令諜傳之于邺。

    珽因續之曰:“盲老公背受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

    ”使其妻兄鄭道蓋奏之。

    珽與陸令萱因解之曰:“百升者,斛也。

    盲老公,謂珽。

    饒舌老母,似謂陸氏也。

    且斛律累世大将,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後,男尚公主。

    謠言甚可畏也。

    ”齊主以問韓長鸾,長鸾以為不可,事遂寝。

    會丞相府佐封士讓密啟雲:“光前西讨,還逼帝城,将行不軌。

    家藏弩甲,奴僮千數,若不早圖,恐事不可測。

    ”齊王召珽告之,珽請“遣使賜以駿馬,光必入謝,因而執之”。

    齊主如其言。

    光入至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撲之,不仆。

    顧曰:“桃枝常為如此事。

    我不負國家。

    ”桃枝與三力士拉殺之,血流于地,刬之迹終不滅。

    于是下诏稱其謀反,并殺其二子。

     珽使郎邢祖信簿錄光家,得弓十五,宴射箭百,刀七,賜矟二。

    珽問:“更得何物?”祖信曰:“得棗杖二十束,拟奴與人鬥者,不問曲直,即杖之一百。

    ”珽大慚。

    及出,人尤其抗直,祖信慨然曰:“賢宰相尚死,我何惜餘生!” 賓客,拒絕接受饋贈,不貪戀權勢。

    每當朝廷集衆議事時,他經常獨自最後發言,說的總符合事理。

    指揮作戰是仿效他父親斛律金的方法,軍隊營房沒安定好,就始終不進帳幕,有時整天不坐,身上的铠甲也不脫去,打仗時常身先士卒。

    士卒有了罪過,隻用大杖敲打他們的脊背,從不随意殺人,士兵都争着為他效命。

    自從年輕時參軍,不曾打過敗仗。

    北周韋孝寬在暗地制造謠言說:“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

    ”又說:“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舉。

    ”讓間諜把謠言傳到邺城。

    祖珽就又接續說:“盲老公背受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

    ”讓妻兄鄭道蓋向國主奏報。

    祖珽和陸令萱于是解釋說:“百升,這是斛字。

    盲老公,是說祖珽。

    饒舌老母,好像是說陸氏。

    而且斛律氏幾代都是大将,斛律光的名聲振動關西;斛律羨的威勢施展到了突厥,女兒是皇後,兒子娶了公主。

    謠言令人可畏呀。

    ”北齊國主向韓長鸾詢問這件事情,韓長鸾認為謠言不可信,事情才被平息了。

    适逢丞相府佐封士讓秘密報告說:“斛律光從前讨伐西面,回來卻逼迫京城,将要做出不合法度的事情。

    他家裡藏有弓弩铠甲,奴婢僮仆數以千計,如果不及早計議,事情恐怕不可預料。

    ”北齊國主召見祖珽,告訴他這件事情,祖珽就請求說:“派使者賞賜斛律光駿馬,斛律光一定會入宮感謝,趁這機會拘捕他。

    ”北齊國主照祖珽說的去做。

    斛律光來到涼風堂,劉桃枝從後面打他,斛律光沒有跌倒。

    他回視說:“桃枝經常做這樣的事情。

    我沒有辜負國家。

    ”劉桃枝和三個大力士用弓弦勒死了斛律光,血流在地上,鏟都鏟不掉。

    北齊國主于是下诏說斛律光要謀反,并将他的兩個兒子也殺死。

     祖珽派郎官邢祖信登記斛律光的家産,得有弓十五張,宴聚習射時用的箭一百支,刀七把,賞賜給他的長矛兩杆。

    祖珽問:“還得到些什麼?”邢祖信說:“還得到棗木棍二十捆,是準備奴仆如果和别人毆鬥,不審訊事情曲直,立即杖打奴仆一百下。

    ”祖珽聽了大感慚愧。

    當邢祖信出來,人們都責怪他太坦率耿直了,邢祖信憤激地說:“德才兼備的丞相尚且被殺死,我為什麼還要愛惜這幸存的生命。

    ” 遣賀拔伏恩乘驿捕羨。

    至幽州,門者白:“使衷甲,馬有汗,宜閉城門。

    ”羨曰:“敕使豈可拒也!”出見之。

    伏恩執而殺之,及其五子。

     周主聞之,為赦其境内。

     珽遂與侍中高元海共執齊政。

    元海妻,陸令萱之甥也,元海數以令萱密語告珽。

    珽求為領軍,元海密言于齊主曰:“孝徵漢人,目盲,不可。

    ”齊主以告珽,珽遂以元海所洩密語告令萱。

    令萱怒,出元海刺鄭州。

    珽自是專主機衡,總知騎兵、外兵事。

    齊主常令中要人扶侍出入,每同禦榻,論決政事。

     秋八月,齊主廢其後斛律氏。

     周使杜杲如陳。

     杲至陳,陳主謂之曰:“若合從圖齊,宜以樊、鄧見與。

    ”對曰:“合從圖齊,豈弊邑之利!必須城鎮,宜待得之于齊,先索漢南,使臣不敢聞命。

    ” 齊立昭儀胡氏為後。

     初,胡太後自愧失德,欲求悅于齊主,乃飾其兄女置宮中,令齊主見之。

    齊主果悅,納為昭儀。

    及斛律後廢,陸令萱欲立穆夫人,太後欲立昭儀,力不能遂,乃卑辭厚禮以求令萱,結為姊妹。

    令萱亦以昭儀寵幸方隆,不得已,與祖珽白齊主立之。

     九月朔,日食。

     冬十月,齊立昭儀穆氏為右後。

     齊陸令萱欲立穆昭儀為後,以胡後有寵不可間,乃使 北齊國主派賀拔伏恩乘驿車去捉拿斛律羨。

    賀拔伏恩到了幽州,守城門的人告訴斛律羨:“使者内穿甲衣,馬身流汗,應當關閉城門。

    ”斛律羨說:“皇帝的使者難道可以拒絕嗎?”便出城門接見使者。

    賀拔伏恩拘捕并殺死斛律羨,還殺了他的五個兒子。

     北周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地在全國實行大赦。

     祖珽于是和侍中高元海共同掌管北齊國政。

    高元海的妻子是陸令萱的外甥女,高元海多次把陸令萱說的秘密話傳給祖珽。

    祖珽要求擔任領軍,高元海秘密地對北齊國主說:“孝徵是漢人,雙目失明,不可以擔任領軍。

    ”北齊國主又把這些話傳給祖珽,祖珽于是把高元海所洩露的秘密話告訴陸令萱。

    陸令萱大怒,讓高元海離開京城,貶他去任鄭州刺史。

    祖珽從此獨自掌管朝廷的樞要機關,統領騎兵和京畿外的軍隊。

    北齊國主經常讓親近的太監攙扶祖珽進出宮中,常常同他坐在榻上讨論決斷朝廷政事。

     秋八月,北齊國主廢黜他的皇後斛律氏。

     北周派使臣杜杲到陳朝聘問。

     杜杲來到陳朝,陳宣帝對他說:“若要南北聯合謀取北齊,就應當先把樊、鄧二州給我們。

    ”杜杲回答說:“合謀取得北齊,難道隻是對我們國家有利?你們一定想要得到城鎮,應該從北齊那取得,事先索取漢南地方,使臣我不敢受命。

    ” 北齊立昭儀胡氏為皇後。

     當初,胡太後自愧德行不修,希望能取悅于北齊國主,于是将哥哥的女兒修飾打扮安置在宮中,讓北齊國主看見她。

    北齊國主果然很喜歡,納她為昭儀。

    斛律後被廢黜後,陸令萱想立穆夫人為皇後,胡太後想立昭儀為皇後,但靠自己的力量做不到,就用謙卑的言辭和厚禮請求陸令萱,要和她結為姐妹。

    陸令萱也因為北齊國主對昭儀的寵愛正盛,不得已,和祖珽一起請求北齊國主立昭儀為皇後。

     九月初一,出現日食。

     冬十月,北齊立昭儀穆氏為右皇後。

     北齊陸令萱想立穆昭儀為後,因胡後受寵無法離間,就讓 人行厭蠱之術,胡後遂精神恍惚,言笑無恒,齊主惡之。

    令萱一旦忽以後服被昭儀,坐之帳中,謂齊主曰:“如此人不作皇後,遣何物人作?”齊主乃立為右皇後,以胡氏為左皇後。

     十一月,周毀上善殿。

     周主遊道會苑,以上善殿壯麗,焚之。

     十二月,齊主廢其後胡氏。

     陸令萱一旦于太後前作色言曰:“何物親侄,作如此語!”太後問其故,令萱曰:“不可道。

    ”固問之,乃曰:“語大家雲:&lsquo太後行多非法,不可以訓。

    &rsquo”太後大怒,呼後出,立剃其發,送還家,廢為庶人。

    自是令萱、提婆勢傾内外,賣官鬻獄,賜與傾府藏,自太後以下,皆受其指麾,殺生與奪,唯意所欲。

    尋以右後穆氏為皇後。

     突厥木杆可汗死,弟佗缽可汗立,又分立東、西二可汗。

     木杆舍其子大邏便而立其弟,是為佗缽可汗。

    分立爾伏可汗統東面,步離可汗統西面。

    周人與之和親,歲給缯絮綿采十萬,齊亦厚賂之。

    佗缽益驕,謂其下曰:“但使我在南兩兒常孝,何憂于貧!”阿史那後無寵于周主,神武公窦毅尚襄陽公主,生女尚幼,密言于周主曰:“今齊、陳鼎峙,突厥方強,願舅抑情慰撫,以生民為念。

    ”周主深納之。

     癸巳(573) 陳太建五年,齊武平四年,周建德二年。

     春正月,齊以高阿那肱錄尚書事。

     方士施行詛咒人的巫術,胡皇後于是精神恍惚,說笑不正常,北齊國主就厭惡她了。

    陸令萱忽然有一天把皇後的衣服披在穆昭儀身上,讓她坐在帳子裡,然後對北齊國主說:“像這樣的人不當皇後,讓什麼人當?”北齊國主就立昭儀穆氏為右皇後,讓胡氏為左皇後。

     十一月,北周焚毀上善殿。

     周武帝遊覽道會苑,因為上善殿雄偉華麗,将它焚毀了。

     十二月,北齊國主廢黜皇後胡氏。

     陸令萱有一天在胡太後面前生氣地說:“什麼親侄女,竟然說出這樣的話!”胡太後問是什麼事情,陸令萱說;“不能說出來。

    ”一再問她,才說:“胡皇後對皇上說:&lsquo太後的行為有許多是違法的,不足為訓。

    &rsquo”胡太後聽了大怒,呼喚胡皇後讓她出來,立即剃去她的頭發,遣送回家,廢黜她為平民。

    從此陸令萱、穆提婆權勢傾倒朝廷内外,他們出賣官職,斷案收受賄賂,把府庫收藏的東西全部賞賜出去,自皇太後以下的人都受他們指揮,随心所欲地對别人賞罰生殺。

    不久,北齊冊立右皇後穆氏為皇後。

     突厥木杆可汗去世,立弟弟佗缽為可汗,又分别立東可汗和西可汗。

     木杆可汗舍棄他的兒子大邏便而立弟弟為可汗,就是佗缽可汗。

    又分别立爾伏可汗統治東邊,步離可汗統治西邊。

    北周和突厥議和結成姻親,每年送給突厥用缯帛粗綿制成的衣服及采色絲織品十萬,北齊也用很厚重的禮物回贈突厥。

    佗缽可汗于是更加傲慢,對他的部下說:“隻要我在南邊的這兩個兒子經常孝敬我,就不用擔心會有貧困。

    ”阿史那皇後不被周武帝寵愛,神武公窦毅娶襄陽公主,生的女兒還很小,就秘密地對周武帝說:“如今北齊和陳朝鼎足而立,突厥方正強盛,希望舅父能克制感情,安慰體恤她,把百姓放在心上。

    ”周武帝深表同意,采納了他的意見。

     癸巳(573) 陳太建五年,北齊武平四年,北周建德二年。

     春正月,北齊任用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

     阿那肱與穆提婆、韓長鸾共處衡軸,号曰“三貴”,蠹國害民,日月滋甚。

    長鸾尤疾士人,朝夕唯事谮訴,常帶刀走馬,瞋目張拳,有啖人之勢,朝士咨事,莫敢仰視。

     齊置文林館。

     齊主頗好文學,祖珽奏置文林館,以侍郎李德林、顔之推同判館事,共撰《修文殿禦覽》。

     三月,周獲白鹿。

     周太子獲白鹿以獻,周主诏曰:“在德不在瑞。

    ” 夏四月,陳将軍吳明徹将兵擊齊,取江北數郡。

     陳主謀伐齊,公卿各有異同,唯鎮前将軍吳明徹決策請行。

    陳主謂公卿曰:“朕意已決,可舉元帥。

    ”衆議以中權将軍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

    仆射徐陵獨曰:“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将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

    ”尚書裴忌曰:“臣同徐仆射。

    ”陵應聲曰:“裴忌亦良副也。

    ”遂以明徹都督征讨,忌監軍事,統衆伐齊。

    明徹出秦郡,黃法氍出曆陽。

     齊人議禦陳師,開府儀同三司王纮曰:“官軍比屢失利,人情騷動。

    若複出頓江、淮,恐北狄、西寇乘弊而來,則世事去矣。

    莫若薄賦省徭,息民養士,使朝廷協睦,遐迩歸心,天下皆當肅清,豈直陳氏而已。

    ”不從。

    遣軍救曆陽,法氍擊破之。

    齊又遣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救秦州。

     趙彥深私問計于秘書監源文宗,文宗曰:“朝廷精兵, 高阿那肱和穆提婆、韓長鸾共同擔任朝廷中樞要職,号稱“三貴”。

    他們侵奪國家的财産,迫害百姓,一天比一天厲害。

    韓長鸾特别憎恨士人,早晚總是說壞話誣陷别人,經常佩刀騎馬,怒目伸拳,擺出一副要吃人的架勢,朝廷官吏向他征詢事情,沒有人敢擡頭看他。

     北齊設置文林館。

     北齊國主非常喜好文學,祖珽奏請設置文林館,任用侍郎李德林、顔之推負責館裡的事情,共同編撰《修文殿禦覽》。

     三月,北周捕獲白鹿。

     北周太子把捕獲的白鹿進獻給武帝,武帝下诏說:“在修德不在祥瑞。

    ” 夏四月,陳朝将軍吳明徹率領軍隊攻打北齊,奪取了江北好幾個郡。

     陳宣帝計議讨伐北齊,公卿各有不同意見,隻有鎮前将軍吳明徹決策請求行動。

    宣帝對公卿說:“我的主意已定,你們可以推舉元帥了。

    ”大家商議,因中權将軍淳于量地位最高,就共同簽名推舉他。

    唯獨仆射徐陵說:“吳明徹家住淮左,熟悉那裡的風俗習慣,用兵的謀略和才能,當今還沒有超過他的。

    ”尚書裴忌說:“我同意徐陵的意見。

    ”徐陵應聲說:“裴忌也是優秀的副統帥。

    ”于是宣帝任命吳明徹為都督征讨,裴忌為監軍事,統率衆軍讨伐北齊。

    吳明徹出擊秦郡,黃法氍出擊曆陽。

     北齊人商議如何抵禦陳朝的軍隊,開府儀同三司王纮說:“政府的軍隊接連不斷失利,人們情緒不安。

    倘若又要出兵屯守長江、淮河地區,恐怕北面的突厥和西邊的周朝就會趁我們疲困而來進犯,那當世的事情就沒有希望了。

    不如減輕賦稅和徭役,使士民得到休養生息,使朝廷和睦,遠近的人從内心歸附,天下就會肅清,豈止陳朝而已。

    ”北齊國主沒有聽從。

    派出軍隊援助曆陽,被陳朝黃法氍打敗。

    北齊又派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去援救秦州。

     趙彥深私下向秘書監源文宗問計,源文宗說:“朝廷精兵, 必不肯多付諸将,數千已下,适足為吳人之餌。

    破胡人品,王之所知,敗績之事,匪朝伊夕。

    莫若專委王琳,招募淮南三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命舊将将之,屯于淮北,足以固守。

    且琳之于顼,必不肯北面事之,明矣。

    若不推赤心于琳,更遣餘人掣肘,複成速禍,彌不可為。

    ”彥深歎曰:“此策誠足制勝,争之十日,已不見從。

    時事至此,安可盡言!”因相顧流涕。

    文宗名彪,子恭之子也。

     文宗子師攝祠部郎,嘗白高阿那肱:“龍見當雩。

    ”阿那肱驚曰:“其色如何?”師曰:“龍星初見,禮當雩祭,非真龍也。

    ”阿那肱怒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遂不祭。

    師出竊歎曰:“禮既廢矣,齊能久乎!” 齊師選長大有膂力者為前隊,号蒼頭、犀角、大力,其鋒甚銳。

    又有西域胡,善射,弦無虛發,陳軍尤憚之。

    将戰,吳明徹謂巴山太守蕭摩诃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矣。

    ”摩诃曰:“當為公取之。

    ”明徹乃召降人,使指示之。

    摩诃馳馬沖齊軍,胡挺身出陣,彀弓未發,摩诃擲銑,中其額,應手而仆。

    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诃又斬之,于是齊軍大敗。

     破胡之出師也,王琳謂曰:“吳兵甚銳,宜以長策制之,慎勿輕鬥!”破胡不從而敗。

    齊乃使琳赴壽陽召募以拒陳,瓦梁、廬江、曆陽、合肥皆降于陳。

     法氍禁侵掠,撫戍卒,與之盟而縱之。

    高唐、齊昌、瓜步、胡墅等城亦降于陳。

     五月,齊以祖珽為北徐州刺史。

     決不願意多分給諸位将領,數千人以下,恰巧足夠成為陳朝的食物。

    尉破胡的人品,您是知道的,軍隊潰敗的事,就在早晚。

    不如專門委派王琳在淮南招兵三四萬,風俗習慣相通,能得到最大戰鬥力,并讓舊将率領,駐紮在淮北,足以固守。

    而且王琳對陳顼,一定不願俯首稱臣,這是很清楚的。

    假若不以真誠的心對待王琳,又派其他人故意刁難他,反而會更快地釀成災禍,決不能這樣做。

    ”趙彥深感歎說:“這個計策确實足夠制服陳朝取得勝利,但争論了十天,也不被聽從。

    現在事情已經這樣,還能說什麼呢?”兩人因而相視流淚。

    源文宗名彪,是源子恭的兒子。

     源文宗的兒子源師代理祠部郎,曾經告訴高阿那肱:“龍出現了,應當祭祀求雨。

    ”高阿那肱驚訝問:“是什麼顔色?”源師說:“龍星初現,按禮儀應該祭祀求雨,并不是真龍出現。

    ”高阿那肱發怒說:“漢人好事,硬充能識别星象。

    ”因而不舉行祭祀。

    源師出來,私自感歎說:“禮儀都廢棄了,北齊還能夠長久嗎?” 北齊挑選身材高大四肢有力的人做軍隊的前隊,又有叫作蒼頭、犀角、大力的隊伍,部隊的戰鬥力很強。

    還有西域的胡兵,擅長射箭,百發百中,陳朝的軍隊特别懼怕他們。

    戰鬥即将開始,吳明徹對巴山太守蕭摩诃說:“如果用箭射死胡兵,齊國的軍隊就會喪失鬥志。

    ”蕭摩诃說:“我應當為你殺死他。

    ”吳明徹召來北齊投降的人,讓他指出胡兵。

    蕭摩诃馳馬沖向北齊軍隊,胡兵挺身走出戰陣,張滿的弓弩還沒來得及射箭,蕭摩诃就投擲小鑿子打中他的額頭,胡兵立刻仆倒。

    大力隊十多人出來應戰,蕭摩诃又斬殺了他們,于是北齊軍隊大敗。

     尉破胡出師時,王琳對他說:“吳明徹的兵士很精銳,應當采用長遠的計策去制服他,謹慎小心,不要輕率地和他打仗。

    ”尉破胡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而失敗了。

    北齊就派王琳前往壽陽召兵以抵抗陳朝軍隊,瓦梁、廬江、曆陽、合肥全部向陳朝投降。

     黃法氍禁止部下搶劫财物,撫慰守衛的士兵,與他們盟誓後就放他們回去。

    高唐、齊昌、瓜步、胡墅等城也向陳朝投降。

     五月,北齊任命祖珽為北徐州刺史。

     齊自和士開用事以來,政體隳紊。

    及珽執政,頗收舉才望,沙汰人物,又欲黜諸閹豎及群小輩,陸令萱、穆提婆議頗同異。

    珽乃諷中丞麗伯律,令劾主書王子沖納賂。

    事連提婆,欲使與令萱皆連坐。

    且欲引後黨為援,乃請以胡後兄君瑜為中領軍,君璧為禦史中丞。

    令萱怒,排出之,胡後尋廢。

     珽日以益疏,諸宦者更共谮之。

    齊主以問令萱,令萱下床拜曰:“老婢應死。

    孝徵大是奸臣,人寔難知。

    ”齊主令韓長鸾檢案,得其詐出敕受賜等十餘事,出刺北徐州。

     齊主殺其蘭陵王長恭。

     齊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為《蘭陵王入陣曲》,齊主忌之。

    及代段韶督諸軍攻定陽,頗務聚斂,其所親尉相願責之,長恭未應。

    相願曰:“豈非以邙山之捷,欲自穢乎?”長恭曰:“然。

    ”相願曰:“朝廷若忌王,即當用此為罪,無乃避禍而更速之乎!”長恭涕泣問計,相願曰:“王但屬疾在家,勿預時事而已。

    ”長恭然之,而未能退。

    及江、淮用兵,恐複為将,有疾不療,齊主酖殺之。

     六月,陳克齊滠口等城。

     齊主遊南苑,殺其從官六十人。

    以高阿那肱為司徒。

     秋七月,陳敗齊師,克巴、青州、山陽、廣陵等城。

     齊遣陸骞救齊昌,出巴、蕲,遇陳将周炅。

    炅留羸弱,設疑兵以當之,身帥精銳由間道邀其後,大破之,克巴州。

     北齊自從和士開執政以來,國家的體制被毀壞搞亂。

    祖珽執政後,很能收羅推舉有才能名望的人,識别選拔人物,又打算廢免許多太監和衆多的小人,陸令萱、穆提婆和他的意見很不一緻。

    祖珽便婉言暗示禦史中丞麗伯律,讓他揭發主書王子沖收受賄賂。

    這件事牽連穆提婆,想使穆提婆和陸令萱連同受罰。

    而且想讓後黨援助自己,就請求國主任命胡皇後哥哥胡君瑜為中領軍、胡君璧為禦史中丞。

    陸令萱知道後大怒,把胡君瑜、胡君璧排擠出去。

    不久胡皇後也被廢黜。

     祖珽日益被疏遠,許多太監也共同誣陷他。

    北齊國主因此詢問陸令萱,陸令萱下床跪拜說:“我這個老婢該死。

    祖珽是個異常奸詐的大臣,人們确實難以識别。

    ”北齊國主命令韓長鸾查驗核實,韓長鸾查出祖珽假造敕令騙取賞賜等十多件事情。

    于是北齊國主讓祖珽離開京城出任北徐州刺史。

     北齊國主殺死其國蘭陵王高長恭。

     北齊蘭陵武王高長恭,容貌漂亮而且作戰很勇敢,因在邙山打了勝仗,聲威大振,兵士頌揚他,作《蘭陵王入陣曲》,所以北齊國主猜忌他。

    當高長恭代替段韶督率軍隊攻打定陽,卻大肆搜刮财物,他的親信尉相願譴責他,他根本不接受。

    尉相願說:“難道是因為邙山之捷,而想要自穢嗎?”高長恭說:“是的。

    ”尉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你,立刻就會用這件事情給你定罪,你這樣做不是躲避災禍,而會使災禍更快來到。

    ”高長恭哭着向他問計,尉相願說:“你隻管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參與現時的事情。

    ”高長恭同意他的計策,然而不能隐退。

    當江、淮用兵時,高長恭害怕再次讓他擔任将領,有病也不肯治療,北齊國主用毒酒将他毒死。

     六月,陳朝攻克北齊滠口等城。

     北齊國主遊覽南苑,殺死跟從他的官員六十人。

    任命高阿那肱為司徒。

     秋七月,陳朝打敗北齊的軍隊,攻克巴州、青州、山陽、廣陵等城。

     北齊派陸骞援救齊昌,從巴水、蕲水間出兵,遭遇到陳朝将領周炅。

    周炅留下身體衰弱的士兵,設置疑兵來迷惑敵人,親自率領精銳的士兵從小路在後面阻截,大敗北齊兵,攻克了巴州。

     齊王琳保壽陽。

    陳吳明徹以琳初入,衆心未固,乘夜攻之,城潰,山陽、盱眙降陳。

    陳複克齊青州、馬頭、廣陵等城。

     八月,周太子赟納妃楊氏。

     妃,随公堅之女也。

    太子好昵近小人,左宮正宇文孝伯言于周主曰:“皇太子春秋尚少,志業未成,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

    如或不然,悔無及矣。

    ”周主斂容曰:“正人豈複過卿!”乃複以尉遲運為右宮正。

    周主嘗問萬年丞樂運曰:“太子何如人?”對曰:“中人。

    ”周主顧謂齊公憲曰:“百官佞我,唯運所言乃忠直耳。

    ”因問運中人之狀,對曰:“如齊桓公是也。

    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

    ”周主曰:“我知之矣。

    ”乃妙選宮官以輔之,太子不悅。

     冬十月,齊主殺其侍中張雕、崔季舒。

     齊國子祭酒張雕以經授齊主,因與寵胡何洪珍相結,洪珍薦雕為侍中,大見委信。

    雕欲立效以報恩,論議抑揚,無所回避,省宮掖不急之費,禁約左右驕縱之臣,貴幸側目,陰謀陷之。

     左丞封孝琰、侍中崔季舒,皆祖珽所厚,嘗謂珽為衣冠宰相,近習惡之。

     會齊主将如晉陽,季舒與雕議,以為:“壽陽被圍,大軍出拒,信使往還,須禀節度。

    且道路相驚,以為大駕畏避南寇,則人情必緻駭動。

    ”遂與從駕文官連名進谏。

    時貴臣趙彥深等,意有異同,季舒與争,未決。

    長鸾遽言于齊主曰: 北齊王琳保衛壽陽。

    陳朝吳明徹認為王琳剛來到壽陽,人心還沒有穩定,就趁天黑進攻他,壽陽城敗潰,山陽、盱眙城向陳朝投降。

    陳朝又攻克北齊的青州、馬頭、廣陵等城。

     八月,北周太子宇文赟納楊氏為妃子。

     楊妃是随公楊堅的女兒。

    太子喜好親近小人,左宮正宇文孝伯對武帝說:“皇太子還年輕,志向和學業都沒有成就,請精選端正剛直的人做太子的老師朋友,調理培養太子的禀性。

    如果不這樣做,後悔就來不及了。

    ”周武帝肅然起敬地說:“端正剛直的人,哪裡再有超過您的!”又任命尉遲運為右宮正。

    周武帝向萬年縣丞樂運詢問,說:“太子是怎麼樣的人?”樂運回答說:“是個中等人。

    ”周武帝回視齊公宇文憲說:“衆多的官吏用花言巧語欺騙我,隻有樂運說的話才是忠誠坦率的。

    ”于是武帝又問樂運中等人的樣子,樂運回答說:“像齊桓公就是中等人。

    管仲輔佐他就稱霸,豎貂輔佐他就使國家混亂,可以使他成為有道德的人,也可以使他成為壞人。

    ”周武帝說:“我知道了。

    ”于是精心選擇宮官輔佐太子,皇太子非常不高興。

     冬十月,北齊國主殺死他的侍中張雕、崔季舒。

     北齊國子祭酒張雕,教授北齊國主經書,因和北齊國主寵愛的胡人何洪珍相結交,何洪珍推薦張雕任侍中,大受北齊國主的信任。

    張雕想建立功績報答皇帝給他的恩惠,所以在議論褒貶時無所避忌,節省皇宮中不急需的開支費用,制止約束皇帝身邊驕橫放縱的大臣,權貴寵臣惱恨他,陰謀設計陷害他。

     左丞封孝琰、侍中崔季舒,都是祖珽所看重的,這些人曾經說祖珽是代表士大夫的丞相,皇帝親近的人對他們更加憎恨。

     恰巧北齊國主将要去晉陽,崔季舒和張雕商議,認為:“壽陽正在被圍困,派出大量軍隊去抵抗,信使往返,必須向皇帝報告部署情況。

    況且道路上的人相互驚擾,以為皇帝害怕而躲避南面的敵人,必然會招緻人心驚亂動搖。

    ”于是同随從皇帝的文官聯名進谏阻止。

    當時顯貴大臣趙彥深等人,和他們的意見不一緻,崔季舒和趙彥深争辯,沒有結果。

    韓長鸾于是向北齊國主說: “諸漢官連名總署,未必不反。

    ”齊主悉召已署名者集含章殿,斬雕、季舒等六人,遂如晉陽。

     陳師攻齊壽陽,克之,殺其刺史王琳,遂取齊昌、徐州等城。

     吳明徹攻壽陽,堰肥水以灌城,城中腫洩死者什六七。

    齊皮景和等救壽陽,衆數十萬,去壽陽三十裡,頓軍不進。

    諸将皆懼,明徹曰:“兵貴神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

    其不敢戰,明矣。

    ”乃攻,拔之,擒王琳等送建康。

     琳體貌閑雅,喜怒不形于色;佐吏千數,皆能識其姓名;刑罰不濫,輕财愛士,得将卒心。

    齊人亦重其忠義。

    及被擒,故将卒見者皆歔欷,不能仰視,争為請命及緻資給。

    明徹恐其為變,遣使追斬之,哭者聲如雷。

    有一叟以酒脯來祭,哭盡哀,收其血而去,聞者莫不流涕。

     齊主聞之,頗以為憂,穆提婆等曰:“假使國家盡失黃河以南,猶可作一龜茲國。

    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用愁為!”左右嬖臣因共贊和之,齊主即大喜,酣歌鼓舞。

     陳以明徹為車騎大将軍、豫州刺史,陳主置酒,舉杯屬徐陵曰:“賞卿知人。

    ”陵避席曰:“定策聖衷,非臣力也。

    ”遂克齊昌、淮陰、朐山、濟陰、濟南、徐州等城。

     齊北徐州民多起兵以應陳,逼其州城,祖珽命不閉城門,禁人不得出衢路。

    反者疑城已空,不設備。

    珽忽令鼓 “許多漢人官員聯名簽字上書,未必不是要反叛。

    ”北齊國主把已簽名的人全部召集到含章殿,殺了張雕、崔季舒等六人,北齊國主于是來到了晉陽。

     陳朝的軍隊攻打并占領了北齊的壽陽城,殺了北齊壽陽刺史王琳,于是奪取齊昌、徐州等城。

     吳明徹攻打壽陽,築堰堵塞肥水以灌城,城中患浮腫腹瀉死亡的人十有六七。

    北齊皮景和等人,帶領士兵數十萬人援助壽陽,距離壽陽三十裡就駐紮不前。

    陳朝許多将領懼怕北齊兵,吳明徹說:“用兵貴在神速,而他們駐紮不前,自己挫傷了銳氣。

    他們不敢與我們交戰,這一點是很明白的了。

    ”于是陳朝發起進攻,攻占了壽陽,活捉王琳等人送往建康。

     王琳的體态容貌娴靜文雅,喜怒不形于色;他手下僚佐上千人,都能記住姓名;不亂用刑罰,不重錢财,愛護士兵,能夠得到将領和士兵的忠心。

    北齊的人也敬重他的忠義。

    王琳被捉以後,他以前的将領士兵現在吳明徹軍隊裡的人,都哀歎抽泣,不忍擡頭看他,争相請求保全他的性命,并且送給他财物給養。

    吳明徹害怕因王琳而發生事變,就派使者追上王琳将他殺死,哭王琳的人聲如雷。

    有一老人備了酒肉來祭奠他,哭得非常悲哀,收斂了他的血而離去,聽到這件事情的人沒有不流淚的。

     北齊國主聽聞壽陽陷落,深感憂慮,穆提婆等人說:“假使國家盡失黃河以南,還可以成為一個龜茲國。

    更可惜的是生命短暫,應及時行樂,何必為此而憂愁?”北齊國主周圍親近寵臣共同贊成附和,北齊國主立即大為高興,飲酒高歌,擊鼓跳舞。

     陳朝任命吳明徹為車騎大将軍、豫州刺史,陳宣帝設置酒宴,舉杯對徐陵說:“獎賞你能識别人才。

    ”徐陵離開座席說:“陛下制定的策略聖明恰當,不是臣的力量。

    ”于是陳朝又攻克了齊昌、淮陰、朐山、濟陰、濟南、徐州等城。

     北齊北徐州的百姓有很多起兵以響應陳朝,逼近北徐州的州城,祖珽下令不讓關閉城門,又禁止人們在大路上行走。

    反叛的人猜測已經人走城空,于是不設防備。

    祖珽突然命令擊鼓, 震天,反者皆驚走。

    既而複結陣向城,珽令參軍王君植将兵拒之,自乘馬臨陣,左右射。

    反者先聞其盲,謂不能出,忽見之,大驚。

    穆提婆欲令城陷,不遣援兵,珽且戰且守,反者竟散走。

     陳懸王琳首于建康市,故吏朱玚緻書徐陵,請許其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