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四

關燈
起乙亥(555)梁敬帝方智紹泰元年、魏恭帝二年、齊顯祖天保六年,盡辛卯(571)陳高宗太建三年、齊後主武平二年、周高祖天和五年。

    凡十七年。

     乙亥(555) 梁敬帝方智紹泰元年,魏恭帝二年,齊天保六年,後梁中宗宣帝詧大定元年。

    凡四國。

     春正月,梁王詧始稱帝。

     梁王詧即位,改元于江陵,是為後梁。

    賞罰制度并同王者,唯上疏于魏則稱臣,奉其正朔。

    以蔡大寶為侍中、尚書令,王操為五兵尚書。

    大寶嚴整有智謀,雅達政事,文辭贍速,操亦亞之。

     梁廣州刺史王琳救江陵,弗及。

    次于長沙,遣兵伐後梁。

     琳将兵北下,至蒸城,聞江陵已陷,為世祖發哀,三軍缟素,遣别将侯平帥舟師攻後梁。

    琳屯兵長沙,傳檄州郡,為進取之計。

    長沙王韶及上遊諸将皆推琳為盟主。

     齊遣兵救江陵,不及。

    取梁郢州。

     齊主使清河王嶽将兵攻魏安州,以救江陵。

    嶽至義陽,江陵陷,因進軍臨江,郢州刺史陸法和舉州降之。

    長史王珉不從,殺之。

    齊使儀同三司慕容俨戍郢州。

    王僧辯遣侯瑱攻之。

     齊遣梁貞陽侯淵明還梁稱帝,以兵納之。

     二月,梁 梁敬帝 乙亥(555) 梁敬帝蕭方智紹泰元年,西魏恭帝二年,北齊天保六年,後梁中宗宣帝蕭詧大定元年。

    共四國。

     春正月,梁王蕭詧開始稱帝。

     梁王蕭詧即帝位,在江陵改元正定,這就是後梁。

    賞賜刑罰制度和稱王時一樣,隻有上疏西魏時自稱臣,用西魏的曆法。

    任命蔡大寶為侍中、尚書令,任命王操為五兵尚書。

    蔡大寶為人嚴謹有章法有智謀,熟悉精通政事,文辭優美思路敏捷,王操也僅次于他。

     梁廣州刺史王琳率兵援救江陵,沒有到達。

    後屯兵長沙,派軍隊攻打後梁。

     王琳率兵北下,到達蒸城,聽說江陵已經陷落,便為梁世祖蕭繹居喪緻哀,三軍都穿白衣素服,并派遣别将侯平率一支水軍攻打後梁。

    王琳則屯兵長沙,發文告到各州郡,為進取天下而策劃。

    長沙王蕭韶和上遊諸将都推舉王琳為盟主。

     北齊派兵援救江陵,沒能趕到。

    取得了梁的郢州。

     北齊文宣帝高洋派清河王高嶽領兵攻打西魏的安州,用這個辦法援救江陵。

    高嶽到達義陽,江陵已經陷落,便進軍臨江,郢州刺史陸法和獻出州郡投降。

    長史王珉不順從,被殺。

    齊派儀同三司慕容俨戍守郢州。

    王僧辯派侯瑱攻打郢州。

     北齊遣梁貞陽侯蕭淵明回梁稱帝,并派兵護送。

     二月,梁王方智立。

     晉安王自尋陽入建康,即梁王位,時年十三。

    以王僧辯為中書監、錄尚書、骠騎大将軍,都督中外軍事。

    加陳霸先征西大将軍。

     三月,齊人克梁東關。

     齊主先使邢子才詣建康,與王僧辯書曰:“嗣主沖藐,未堪負荷。

    彼貞陽侯,梁武猶子,長沙之胤,以年以望,堪保金陵,故置為梁主。

    卿宜迎接。

    ”僧辯不從。

    三月,淵明至東關,散騎常侍裴之橫禦之,敗死。

    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

     魏免梁俘數千口。

     魏宇文泰得庾季才,厚遇之,令參掌太史。

    季才散私财,購親舊之為奴婢者。

    泰問其故,對曰:“仆聞克國禮賢,古之道也。

    今郢都覆沒,其君信有罪矣,搢紳何咎?皆為皂隸!鄙人羁旅,不敢獻言,誠竊哀之,故私購之耳。

    ”泰乃悟曰:“吾之過也!微君,遂失天下之望!”因出令,免梁俘數千口。

     五月,梁王僧辯奉淵明歸建康,以梁王方智為太子。

     王僧辯遣使奉啟于淵明,定君臣之禮,因求以梁王為太子,淵明許之,自采石濟江。

    齊師還,淵明入建康,望朱雀門而哭,道逆者以哭對。

    入即位,以方智為太子,王僧辯為大司馬,陳霸先為侍中。

     六月,齊築長城。

     齊發民一百八十萬築長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恒州九百餘裡。

     王蕭方智立。

     晉安王蕭方智從尋陽進入建康,即梁王位,當時年僅十三歲。

    任命王僧辯為中書監、錄尚書、骠騎大将軍,都督中外軍事。

    加封陳霸先為征西大将軍。

     三月,齊人攻下了梁朝的東關。

     北齊文宣帝高洋在送貞陽侯蕭淵明回梁朝前,先派邢子才到建康,給王僧辯送去書信,信中說:“你們立的嗣位君主年幼,不能擔負治國重任。

    那個貞陽侯,是梁武帝的侄子,長沙王蕭懿的後代,以他的年齡和聲望,都能夠保住金陵,所以我立他為梁朝的國主。

    你應該迎接他。

    ”王僧辯沒有聽從。

    三月,蕭淵明到了東關,梁散騎常侍裴之橫帶兵抵抗,戰敗而死。

    王僧辯聞訊大驚失色,帶兵屯駐姑孰,準備接受蕭淵明為梁主。

     魏免除梁朝俘虜數千口當奴婢的懲罰。

     魏宇文泰得到庾季才,優厚地對待他,讓他參與掌管太史的工作。

    庾季才拿出自己的錢财,為親朋故舊淪為奴婢的人贖身。

    宇文泰問他緣故,他回答說:“我聽說戰勝國禮遇賢士,自古就是這樣做的。

    如今郢都統治者被推翻,他們的君主确實有罪,但官紳士大夫有什麼罪?都被罰做奴隸!我一個寄居之人,不敢向您進言,心裡實在可憐他們,所以用私财為他們贖身。

    ”宇文泰才省悟過來說:“這是我的過錯!要不是你提醒,就要失去天下人的期望了。

    ”便發布命令,免除梁朝俘虜數千人當奴婢的處罰。

     夏五月,梁朝王僧辯奉迎蕭淵明回建康,立梁王蕭方智為太子。

     王僧辯派使臣向蕭淵明奉上書信,确定君臣之禮,便要求以梁王蕭方智為皇太子,蕭淵明答應了,從采石渡過長江。

    北齊軍隊返回,蕭淵明進入建康,看到朱雀門時失聲痛哭,道旁迎接的群臣也相對痛哭。

    蕭淵明入朝登帝位,立蕭方智為太子,任命王僧辯為大司馬,陳霸先為侍中。

     六月,北齊修築長城。

     北齊征發民工一百八十萬修築長城,從幽州夏口向西到恒州,有九百多裡長。

     齊人歸郢州于梁。

     齊慕容俨始入郢州,而侯瑱等奄至城下,俨随方備禦,乘間出擊破之。

    城中食盡,煮草木靴帶食之,堅守半歲,人無異志。

    至是淵明命瑱還豫章。

    齊人以地遠難守,割以予梁,凡梁民亦還之。

     秋七月,齊主伐柔然,大破之。

     八月,齊以道士為沙門。

     齊主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學者論難于前,遂敕道士皆剃發為沙門,有不從者,殺四人,乃奉命。

     九月,梁陳霸先殺王僧辯,廢淵明。

    冬十月,複立方智,稱藩于齊。

     初,王僧辯與陳霸先共滅侯景,情好甚笃。

    僧辯居石頭城,霸先在京口,僧辯推心待之,子屢谏,不聽。

    及僧辯納淵明,霸先遣使争之,不從。

    霸先歎曰:“武帝子孫甚多,唯孝元能複仇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吾與王公并處托孤之地,而王公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為乎!”乃密聚金帛為賞賜之具。

     會有告齊師至者,僧辯遣人告霸先,使為備。

    霸先部分将士,分賜金帛。

    使徐度、侯安都帥水軍趨石頭,自帥馬步自江乘、羅落會之。

    人皆以為将禦齊師,不之怪也。

     北齊人把郢州歸還梁朝。

     北齊慕容俨剛進入郢州時,侯瑱等突然來到城下,慕容俨按照方略指揮守備防禦,趁間隙突然襲擊,擊敗侯瑱軍隊。

    郢州城中糧食吃完了,就煮草根樹皮靴子皮帶吃,堅守半年,軍民沒有動搖離散的想法。

    到蕭淵明即位後,下令侯瑱回兵豫章,解除了對郢州的圍困。

    北齊人因為郢州在長江以南,地遠難守,就把它割讓給了梁朝,凡是梁朝的百姓也歸還梁朝。

     秋七月,齊主高洋讨伐柔然,把柔然打得大敗。

     八月,齊主高洋讓道士都做和尚。

     齊主高洋因為佛教、道教二教教義不同,便想除去其中一個,于是召集佛、道二家學者在殿前辯論,相互非難,佛家勝出,于是敕令道士都剃發當和尚,有不服從的,殺了四人,才奉行了這道命令。

     九月,梁朝陳霸先殺了王僧辯,廢了梁王蕭淵明。

    冬十月,重新立蕭方智為梁王,成為齊的附屬國。

     當初,王僧辯和陳霸先共同消滅侯景,感情很好。

    王僧辯居住在石頭城,陳霸先駐防在京口,王僧辯推心置腹地對待陳霸先,王僧辯之子王多次勸王僧辯要對陳霸先有所提防,他都不聽。

    等到王僧辯要迎接貞陽侯蕭淵明回建康時,陳霸先派使者勸阻、争論,王僧辯不聽。

    陳霸先感歎道:“梁武帝子孫很多,隻有孝元帝能平定侯景之亂,為祖宗報仇雪恥。

    他的兒子有什麼罪?突然就廢了他!我和王僧辯共處于先帝托孤的重臣地位,而王僧辯一個早晨就改變了主意,外邊依靠戎狄,立帝不按次序,他到底想要幹什麼呢!”于是秘密聚集金銀彩帛作為賞賜部下的物品,準備起事。

     正好有人來報告北齊軍隊已經到達,準備南侵。

    王僧辯派人告訴陳霸先,使他做好迎戰準備。

    陳霸先部署将士,分賜金銀布帛,準備起事。

    派徐度、侯安都率領水師向石頭城進軍,自己率領騎兵、步兵從江乘、羅落走陸路與之會合。

    人們都以為陳霸先要去抵禦齊軍,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安都引舟艦将趣石頭,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霸先乃進。

    安都至石頭城北,棄舟登岸,被甲帶刀,軍人捧之,投于女垣内,衆随而入。

    霸先兵亦自南門入。

    僧辯方視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

    僧辯與子帥左右苦戰,敗走就執。

    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與齊見讨?而乃無備如此?”僧辯曰:“委公北門,何謂無備?”霸先殺之。

    既而竟無齊兵。

    前青州刺史程靈洗帥兵救僧辯,力戰軍敗,久之乃降,霸先義之。

     淵明遜位就邸。

    十月,方智即皇帝位,告齊以僧辯陰圖篡逆,仍請稱藩于齊。

    封淵明為建安公。

     梁陳霸先自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

     梁吳興太守杜龛叛,梁遣陳蒨讨之。

    谯、秦刺史徐嗣徽、南豫刺史任約,襲建康,不克,入于石頭以叛。

    十一月,齊遣兵援之。

     初,龛恃王僧辯之勢,不禮于陳霸先。

    在吳興,每以法繩其宗族,霸先深怨之。

    及将圖僧辯,密使兄子蒨還長城,立栅以備龛。

    僧辯死,龛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

    僧辯弟僧智為吳郡太守,亦據城拒守。

    蒨至長城,收兵才數百人,龛遣其将杜泰将兵攻之,數旬,不克而退。

    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不利,自表東讨,留侯安都、杜稜宿衛。

    至義興,拔其水栅。

     侯安都指揮水師舟艦将要趨向石頭城,陳霸先卻勒馬不進,侯安都大驚,追上陳霸先大罵:“今天造反,事勢已成無可挽回,生死必須有個決斷,你在後頭遲遲不進,還存什麼念頭!”陳霸先于是帶兵前進。

    侯安都率軍到石頭城北面,扔下船上了岸,身披盔甲手執長刀,兵士們把他擡起,扔到女牆裡,衆兵士接着蜂擁而入。

    陳霸先的兵也從南門進入石頭城。

    王僧辯正處理軍政事務,隻聽外邊有人報告有兵進來,一小會兒兵從裡面沖出。

    王僧辯和兒子王率身邊衛士苦苦應戰,敗退時被逼就擒。

    陳霸先質問王僧辯:“我有什麼罪,你想聯合齊軍讨伐我?北齊軍進逼,你竟無防備到如此地步?”王僧辯回答說:“委派你駐守京口,守衛建康北門,怎麼能說沒有戒備?”陳霸先殺了王僧辯父子。

    後來終究沒有發現齊兵的影子。

    前青州刺史程靈洗率兵來救王僧辯,奮力苦戰最後兵敗,過了很久才投降,陳霸先為他的義氣所感動。

     梁王蕭淵明退位,搬回自己的府邸。

    十月,蕭方智登基即皇帝位,派人告知北齊王僧辯陰謀篡位被殺,仍然請求對齊稱臣,藩屬于齊。

    敕封蕭淵明為建安公。

     梁朝陳霸先自封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

     梁朝吳興太守杜龛反叛,梁朝派陳蒨讨伐他。

    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南豫州刺史任約,聯合出兵偷襲建康,沒有成功,逃入石頭,反叛梁朝。

    十一月,北齊派兵援助他們。

     當初,杜龛仗恃王僧辯的權勢,對陳霸先一直很不客氣。

    在吳興,經常對陳霸先的宗族中人繩之以法,陳霸先深為怨恨。

    等到将要除掉王僧辯時,陳霸先秘密派他的侄子陳蒨潛回長城,修築營栅用以防備杜龛。

    王僧辯死後,杜龛據守吳興對抗陳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全郡積極響應。

    王僧辯的弟弟王僧智是吳郡太守,也占據城池固守抵抗。

    陳蒨到達長城後,招兵才數百人,杜龛派他的部将杜泰帶兵去攻打,打了幾十天,也沒攻下來,隻好退兵。

    陳霸先派周文育攻打義興韋載,進攻不順利,陳霸先發布戰表親自帶兵東進讨伐,讓侯安都、杜稜留守台省。

    陳霸先到達義興後,派兵拔掉了韋載設的水栅。

     谯、秦刺史徐嗣徽從弟嗣先,僧辯之甥也。

    亡就嗣徽,以州入于齊。

    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将兵乘虛襲建康,據石頭,遊騎至阙下。

    侯安都閉門,令城中:“登陴窺賊者斬!”及夕,嗣徽等還,安都夜為戰備。

    将旦,嗣徽等又至,安都出戰,大破之,嗣徽等奔還石頭。

     霸先以書谕韋載,載降。

    霸先引與謀議,卷甲還建康。

    使周文育讨杜龛。

    裴忌攻吳郡,忌輕行,夜,至城下,鼓噪薄之。

    僧智奔吳興,忌入據郡。

    十一月,齊遣兵度江據姑孰,又遣兵度糧、馬入石頭。

    霸先問計于韋載,載曰:“齊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

    今可急于淮南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分兵絕彼糧運,使進無所資,則齊将之首旬日可緻。

    ”霸先從之。

    使侯安都夜燒齊船千餘艘,周鐵虎斷齊運輸,仍遣載于大航築壘,使杜稜守之。

    齊人亦立栅與相拒,使都督蕭軌将兵屯江北。

     齊主殺其清河王嶽。

     初,齊平秦王高歸彥幼孤,高祖令清河王嶽養之,情禮甚薄,歸彥心銜之。

    嶽屢将兵立功,有威名,而性豪侈,好酒色,起第城南。

    歸彥谮之,言其僭拟,齊主惡之。

     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的堂弟徐嗣先,是王僧辯的外甥。

    王僧辯死後,徐嗣先逃亡投奔到徐嗣徽處,徐嗣徽獻上谯、秦二州,投靠了北齊。

    徐嗣徽秘密勾結南豫州刺史任約,乘陳霸先攻打義興建康空虛時帶精兵襲擊,他們先占據了石頭城,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到達建康宮阙之下。

    侯安都閉門拒戰,并傳令城中:“凡登高偷看賊兵者斬首!”等到天黑,徐嗣徽等收兵回石頭城,侯安都夜間積極做好戰鬥準備。

    快天亮時,徐嗣徽等又率兵前來進攻,侯安都突然帶兵沖出城門迎戰,大敗敵兵,徐嗣徽等人逃跑回石頭。

     陳霸先派人帶書信給韋載,勸他投降,韋載投降了。

    陳霸先很重視他,留在身邊,有事和他謀劃商議,然後收兵回建康。

    派周文育讨伐杜龛。

    派裴忌攻打吳郡,裴忌帶領精兵輕裝急行,夜裡,到達吳郡城下,全軍大聲鼓噪着逼近城牆。

    王僧智以為大軍攻城,急忙乘船逃奔吳興,裴忌一舉占領吳郡。

    十一月,北齊派遣軍隊過長江占據了姑孰,又派兵渡江運糧食、戰馬進入石頭城。

    陳霸先向韋載問計策,韋載說:“齊軍如果分兵先占據了通三吳的道路,然後從東部邊境一路攻城略地,那局勢就完了。

    現在可以趕緊在淮南一帶修城築堡,打通東邊的運輸道路,同時分出一支軍隊斷絕他們的糧道,使齊軍進攻沒有後援,這樣齊軍将領的首級不出十日就可送到。

    ”陳霸先聽從了韋載的對策。

    派侯安都夜間偷襲,燒毀齊軍舟船千餘艘,周鐵虎切斷齊軍運輸通道,仍然派遣韋載在大航修築堡壘,派杜稜守衛。

    北齊人也在倉門、水南一帶修建營栅,與梁軍對峙,北齊派大都督蕭軌率兵屯駐長江北岸。

     齊主高洋殺清河王高嶽。

     當初,北齊平秦王高歸彥從小就成了孤兒,高祖高歡下令讓清河王高嶽扶養高歸彥,高嶽對高歸彥感情淡薄不近情理,所以高歸彥心裡恨他。

    高嶽帶兵打仗屢立戰功,很有威望,但性格豪放奢侈,喜好美酒女色,在城南蓋了一所大宅第。

    高歸彥在齊主高洋那兒進讒言,說清河王高嶽僭越,從此齊主特别讨厭高嶽。

     齊主納倡婦薛氏,有寵,既而知其嘗與嶽通,益怒,使歸彥鸩嶽。

    久之,齊主無故斬薛氏,藏首于懷,出東山宴飲。

    勸酬始合,忽出其首,投于柈上,一座大驚。

    複命收取,對之流涕,載屍以出,被發步哭而随之。

     十二月,梁陳霸先及齊人戰,敗之。

    徐嗣徽、任約奔齊。

     陳霸先帥諸軍攻徐嗣徽栅,齊将柳達摩等度淮置陳,霸先疾戰燒栅,齊兵大敗,溺死者以千數。

    嗣徽與任約引齊兵還據石頭,霸先遣兵先據要險。

    嗣徽等不敢進,頓浦口,霸先遣侯安都襲破之,嗣徽等單舸脫走。

     霸先攻石頭,城中無水,達摩請和,且求質子。

    時建康虛弱,糧運不繼,乃與齊和,以霸先從子昙朗及永嘉王莊、丹陽尹王沖之子珉為質,而與齊盟。

    嗣徽、約皆奔齊。

    莊,方等之子也。

     梁以陳寶應為晉安太守。

     初,晉安民陳羽,世為閩中豪姓,其子寶應多權詐,郡中畏服。

    侯景之亂,晉安太守蕭雲以郡讓羽,羽令寶應典兵。

    時東境荒馑,而晉安獨豐衍,至是羽求傳郡于寶應,霸先許之。

     魏降其宗室王者為公。

     突厥滅柔然,可汗鄧叔子奔魏,突厥取而殺之。

     齊主高洋把娼婦薛氏接入皇宮,對她十分寵愛,後來得知薛氏曾與高嶽有過私情,更加惱怒,派高歸彥用鸩酒毒死了高嶽。

    過了很久,齊主高洋無緣無故地把薛氏斬首,把她的頭藏在懷裡,就到東山去宴飲。

    席間互相勸酒酬答,剛開始歡宴,齊主高洋忽然從懷裡取出薛氏的頭,擲于盤上,滿座大驚失色。

    又命人把頭收取過來,對着薛氏的頭痛哭流涕,用車載着薛氏屍體運出去,自己披頭散發跟着車邊哭邊走。

     十二月,梁朝陳霸先與北齊軍隊交戰,打敗了齊軍。

    徐嗣徽、任約逃奔北齊。

     陳霸先統帥各路軍隊攻打徐嗣徽修築的營栅,北齊将領柳達摩等渡過秦淮河擺開陣勢迎戰,陳霸先督促軍士猛攻急進,并放火焚燒齊軍設置的栅欄,齊軍大敗,争船逃跑掉下水中淹死的數以千計。

    徐嗣徽和任約帶領北齊剩下的軍隊退回石頭城,據守不出,陳霸先派兵搶先占據了江甯一帶的險要之地。

    徐嗣徽等人率領的水師、步兵都不敢貿然前進,隻好駐紮在浦口,陳霸先派侯安都從水路襲擊攻破徐營,徐嗣徽等人乘小船逃脫。

     陳霸先圍攻石頭城,城裡斷水,北齊将領柳達摩派人向陳霸先請求議和,并且要求以兒子為人質以表議和誠意。

    當時建康實力空虛,糧草運輸又供不上,于是與北齊言和,把陳霸先的侄子陳昙朗和永嘉王蕭莊、丹陽府尹王沖的兒子王珉做人質,與齊将柳達摩訂立城下之盟。

    徐嗣徽、任約都投奔了北齊。

    蕭莊,是蕭方等的兒子。

     梁朝任命陳寶應為晉安太守。

     當初,晉安百姓陳羽,世代都是閩中豪門大姓,他的兒子陳寶應善權術,奸詐多謀,郡裡的人都害怕他。

    侯景之亂時,晉安太守蕭雲把郡守之權讓給陳羽,陳羽讓兒子寶應主管軍事。

    當時晉安以東一帶鬧饑荒,而晉安卻豐收富足,到這時陳羽年老,要求把晉安郡太守的職位傳給陳寶應,陳霸先答應了。

     西魏把宗室諸王都降為公。

     突厥消滅了柔然的軍隊,柔然可汗鄧叔子投奔西魏,被突厥要走殺死了。

     突厥木杆可汗擊柔然,滅之。

    柔然主鄧叔子收其餘燼奔魏。

    時,木杆西破咽哒,東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

    其地東自遼海,西至西海,長萬裡,南自漠北五、六千裡皆屬焉。

    木杆恃其強,請盡誅鄧叔子等于魏,宇文泰收叔子以下三千餘人付其使者,盡殺之于青門外。

     丙子(556) 梁太平元年,魏恭帝三年,齊天保七年。

     春正月,魏初建六官,以宇文泰為大冢宰。

     初,宇文泰以漢、魏官繁,命蘇綽及尚書令盧辯依《周禮》定六官。

    至是行之,以泰為太師、大冢宰,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

    自餘百官,皆仿《周禮》。

     梁陳蒨克吳興,獲杜龛殺之。

     陳蒨、周文育合軍攻杜龛于吳興。

    龛勇而無謀,嗜酒常醉,其将杜泰陰與蒨等通。

    龛戰敗,泰因說龛使降,龛然之。

    其妻王氏曰:“仇隙如此,豈複可和!”因出私财賞募,複擊蒨等,破之。

    泰遂出降,龛醉見殺。

    王僧智與弟僧愔奔齊。

     梁遣兵擊侯瑱于湓城。

     江州刺史侯瑱本事王僧辯,亦擁兵據豫章及江州,不附陳霸先。

    霸先使周文育将兵擊湓城,又遣侯安都、周鐵虎立栅于梁山,以備之。

     三月,齊儀同三司蕭軌侵梁,次于蕪湖。

     突厥木杆可汗攻擊柔然,消滅了柔然。

    柔然可汗鄧叔子收拾殘兵餘物投奔西魏。

    當時,突厥木杆可汗率兵向西大破咽哒,向東趕跑契丹,向北吞并了契骨,威力征服塞外地區。

    他的領地東起遼海,西到西海,長達萬裡,南邊從沙漠起,往北五、六千裡都屬于他。

    木杆可汗仗恃他的強大武力,請求西魏把鄧叔子等人全部殺掉,西魏宇文泰把鄧叔子以下三千多人抓起來,交給了突厥使者,在青門外全部殺死。

     丙子(556) 梁太平元年,西魏恭帝三年,北齊天保七年。

     春正月,西魏剛建立六官之職,任命宇文泰為大冢宰。

     當初,西魏宇文泰認為漢朝、魏朝官職太多,命令蘇綽及尚書令盧辯按照《周禮》制定六官之制。

    到這時開始實施,任命宇文泰為太師、大冢宰,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

    其餘百官的設置,都仿照《周禮》。

     梁朝陳蒨攻克吳興,将杜龛抓獲殺死。

     陳蒨、周文育兩支軍隊聯合起來在吳興攻打杜龛。

    杜龛勇敢沒有謀略,愛好喝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他的部将杜泰暗中和陳蒨等人勾結。

    杜龛交戰失敗,杜泰便勸說杜龛投降,杜龛同意了。

    杜龛的妻子王氏說:“你和陳霸先之間結仇至深,哪裡還能言和!”于是便拿出私财犒賞、招募軍士,再次與陳蒨交戰,大敗陳蒨等人。

    杜泰就投降了陳蒨,出降時陳蒨派人把酒醉的杜龛背出殺死。

    王僧智和他弟弟王僧愔逃奔到北齊。

     梁朝派兵在湓城攻打侯瑱。

     江州刺史侯瑱原來聽命于王僧辯,所以也憑借手中的軍隊占據豫章和江州,不歸附陳霸先。

    陳霸先派周文育率領軍隊攻擊湓城,又派遣侯安都、周鐵虎在梁山一帶設立營栅,用來防備江州。

     三月,北齊儀同三司蕭軌入侵梁朝,退守蕪湖。

     齊遣蕭軌等與任約、徐嗣徽合兵十萬侵梁,出栅口,向梁山。

    陳霸先帳内蕩主黃叢逆擊,破之,齊師退保蕪湖。

    霸先遣沈泰等就侯安都,共據梁山以禦之。

     夏五月,梁建安公淵明卒。

     六月,梁陳霸先及齊師戰,敗之,殺蕭軌及徐嗣徽。

     齊人召建安公淵明,詐許退師,陳霸先具舟送之,會其病卒。

    齊兵遂至秣陵。

    陳霸先召周文育與徐度、杜稜禦之。

     齊人跨淮立橋栅度兵,夜至方山,徐嗣徽等列艦青墩,以斷文育歸路。

    文育攻之,斬其骁将鮑砰,嗣徽衆大駭,因留船蕪湖,自丹楊步上。

     齊兵進及倪塘,建康震駭。

    霸先拒嗣徽等于白城,适與文育會。

    将戰,風急,霸先曰:“兵不逆風。

    ”文育曰:“事急矣,何用古法!”抽槊上馬先進,衆軍從之,風亦尋轉,殺傷數百人。

    安都帥十二騎突其陣,破之。

    六月,齊兵至幕府山,霸先遣别将擊其糧運,盡獲之,齊軍殺馬驢以食。

     至玄武湖西北,會連日大雨,平地水丈餘,晝夜坐立泥中,懸鬲以爨。

    而台中及潮溝北路燥,梁軍每得番易。

    然四方糧運不至,将戰,調市人得麥飯,分給軍士,士皆饑疲。

    會陳蒨饋米三千斛、鴨千頭,霸先命炊米煮鴨,裹以荷葉,未明,蓐食,出幕府山。

    與吳明徹、沈泰等首尾齊舉, 北齊派遣蕭軌等與任約、徐嗣徽幾支軍隊聯合一起,共十萬大軍入侵梁朝,從栅口出發,直奔梁山。

    陳霸先軍帳裡一名專門率勇士突擊敵軍的将領黃叢率勇士迎擊,打敗齊軍,北齊軍隊隻好退保蕪湖。

    陳霸先派沈泰等歸侯安都指揮,共同據守梁山以防禦北齊。

     夏五月,梁朝建安公蕭淵明去世。

     六月,梁朝陳霸先軍隊和北齊軍隊交戰,打敗北齊軍隊,殺死蕭軌和徐嗣徽。

     北齊人要召見建安公蕭淵明,假意答應退兵,陳霸先準備船隻要送蕭淵明去,恰在這時蕭淵明病死。

    北齊軍隊于是到達秣陵。

    陳霸先召集周文育與徐度、杜稜分别設防,抵禦北齊軍隊。

     北齊軍隊橫跨秦淮河修築橋栅渡軍隊過河,深夜到達方山,徐嗣徽等指揮水師排列戰艦在青墩一帶,用來切斷周文育軍隊的退路。

    周文育率軍隊反攻,斬殺徐嗣徽手下骁勇之将領鮑砰,徐嗣徽部下衆軍非常害怕,便把戰船留在蕪湖,從丹楊步行上岸。

     北齊軍隊進軍到達倪塘,建康城内人人自危,驚吓不已。

    陳霸先率軍隊在白城抵抗徐嗣徽等人,正好和周文育的軍隊相會。

    将要與北齊軍隊交戰時,刮起大風,陳霸先說:“軍隊不要逆風進攻。

    ”周文育說:“軍情緊急,何必非用古法!”抽出槊躍馬率先前進,衆軍緊跟着他沖上前去,一會兒風也轉了方向,殺傷齊軍數百人。

    侯安都率領十二個騎兵襲擊齊軍陣地,将齊軍打敗。

    六月,齊兵到達幕府山,陳霸先派别将襲擊齊軍運糧船隊,把糧食全部繳獲,齊軍隻好殺馬殺驢當飯吃。

     齊軍到達玄武湖西北,正值連日大雨,平地積水一丈多深,将士晝夜坐着站着都泡在爛泥中,做飯都得把鍋懸挂起來。

    然而皇城和潮溝北路比較幹燥,梁朝軍隊容易輪換休息作戰。

    但四方交通受阻,糧食運不到,将要交戰,陳霸先從商人那裡征調了些麥子,做成麥飯分給軍士們吃,軍士們都又饑餓又疲勞。

    正好陳蒨送來大米三千斛、鴨子一千隻,陳霸先下令燒飯煮鴨,用荷葉包着米飯鴨肉分給軍士,天不亮,就讓士兵們坐在草席上吃了飯,然後向幕府山出發。

    陳霸先與吳明徹、沈泰等首尾一齊進攻, 縱兵大戰,侯安都自白下引兵橫出其後,齊師大潰,死者不可勝計,擒徐嗣徽,斬以徇,追奔至于臨沂。

    諸軍相次克捷,虜蕭軌等斬之。

    軍士縛荻筏以濟,溺死甚衆,唯任約、王僧愔得免。

     軍士以賞俘貿酒,一人裁得一醉。

    齊人殺陳昙朗。

     梁王琳遣使奉表于魏、于齊。

     侯平頻破後梁軍,以王琳兵威不接,不受指麾,琳遣将讨之。

    平收其衆奔江州,侯瑱與之結為兄弟。

    琳軍勢益衰,遣使奉表于齊。

    江陵之陷,琳妻子沒于魏,琳又獻款于魏以求之,亦稱臣于梁。

     齊大治宮室。

     齊發丁匠三十餘萬,修廣三台宮殿。

    齊主之初立也,留心政術,務存簡靖,坦于任使,人得盡力。

    又能以法馭下,内外肅然。

    至于軍國機策,獨決懷抱,每臨行陣,親當矢石,所向有功。

    數年之後,漸以功業自矜,遂嗜酒淫泆,肆行狂暴,袒露形體,街坐巷宿。

     婁太後嘗以其酒狂,舉杖擊之。

    齊主曰:“即當嫁此老母與胡。

    ”太後大怒,齊主自匍匐,以身舉床,墜太後于地,頗有所傷。

    既醒,大慚恨,欲自焚。

    太後懼,挽之曰:“向汝醉耳!”齊主乃設地席,命平秦王歸彥執杖,口自責數,脫背就罰。

    太後前自抱之,齊主流涕苦請,乃笞腳五十,然後衣冠 全面出擊與齊軍大戰,侯安都從白下率領一支人馬橫出齊軍背後,齊軍大敗,死的人不可勝計,活捉了徐嗣徽,并斬首示衆,梁軍乘勝追擊齊軍,一直追到臨沂。

    各路梁軍相繼獲勝,俘獲并殺死北齊的蕭軌等人。

    北齊軍士用蘆荻捆綁成筏子用來渡江,淹死的人很多,隻有任約、王僧愔得以生還。

     梁朝大勝,軍士們用賞賜的俘虜換酒喝,一個戰俘才夠換得一醉。

    北齊人殺了人質陳昙朗。

     梁朝王琳派使者進呈奏表到西魏和北齊表示歸順。

     侯平多次打敗後梁的軍隊,認為王琳的軍隊不夠威武,很瞧不起,也不聽王琳指揮,王琳派遣将領去讨伐他。

    侯平把部衆收歸自己,然後投奔江州,侯瑱與他結為兄弟。

    王琳軍隊實力漸衰,派使者進呈奏表投靠北齊。

    江陵被攻陷的時候,王琳的妻子、兒子落入西魏人手中,王琳又向西魏獻上财物,以求西魏釋放他的妻子、兒子,王琳同時又向梁朝稱臣。

     北齊大修宮殿。

     北齊征發壯丁、工匠三十多萬人,擴修三台宮殿。

    齊主高洋剛當皇帝時,留心政務,研究治國的方法,政務力求簡便平穩,任命臣子時能坦誠待人,人人得以盡己所能報效國家。

    齊主又能用法治駕馭臣下,朝廷内外秩序井然。

    至于軍政大事,都由自己決斷,每次打仗都親臨戰陣,冒着敵人射來的箭石,身先士卒,建功立業。

    幾年以後,漸漸居功自傲,自尊自大,于是飲酒成癖,淫逸無度,肆意施行狂暴,光身露體,坐在街上,睡在巷子裡。

     婁太後曾有一次因為齊主高洋發酒瘋,舉起拐杖打了他。

    齊主高洋竟然說:“看來得把這老太太嫁給胡人了。

    ”婁太後勃然大怒,齊主自己爬到床底下,用身子把床擡起,把坐在床上的婁太後摔在地下,受了一些傷。

    酒醒之後,齊主高洋萬分悔恨,想要自焚。

    婁太後大驚,拉着他說:“之前那天你醉了。

    ”齊主又讓人鋪上地席,命令平秦王高歸彥對他執行杖刑,嘴裡不停地自責,脫衣露背等着懲罰。

    婁太後上前抱他,齊主痛哭流涕地苦苦請求責罰,便打腳五十下,然後穿戴好衣冠, 拜謝,悲不自勝。

    因是戒酒,一旬,又複如初。

    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

    又嘗持槊走馬,以拟斛律金之胸者三,金立不動。

     高氏婦女,不問親疏,往往亂之,或以賜左右,不從者手刃之。

    作大镬、長鋸、剉、碓之屬,陳之于庭,每醉,辄手殺人,以為戲樂。

    楊愔乃簡死囚,置仗内,謂之供禦囚。

    齊主欲殺人,辄執以應命,三月不殺,則宥之。

     開府參軍裴謂之上書極谏,齊主謂楊愔曰:“此愚人,何敢如是!”對曰:“彼欲陛下殺之,以成名于後世。

    ”齊主曰:“我且不殺,爾焉得名?”齊主與左右飲,曰:“樂哉!”都督王纮曰:“有大樂,亦有大苦。

    ”齊主曰:“何謂也?”對曰:“國亡身殒,所謂大苦。

    ”齊主欲斬之,既而舍之。

     一日,泣謂群臣曰:“黑獺不受我命,奈何?”都督劉桃枝曰:“臣得三千騎,請擒之以來。

    ”齊主壯之,賜帛千匹。

    趙道德進曰:“桃枝妄言應誅,陛下奈何濫賞?”齊主即回絹賜之。

    又嘗乘馬欲下峻岸,道德攬辔回之,齊主怒,将斬之。

    道德曰:“臣死不恨,當于地下啟先帝,論此兒酣酗颠狂,不可教訓。

    ”齊主默然而止。

    他日,謂道德曰:“我飲酒過,須痛杖我。

    ”道德抶之。

     典禦丞李集面谏,比之桀、纣。

    齊主令縛置流中,久之,引出,謂曰:“吾何如桀、纣?”集曰:“彌不及矣!”又令 拜謝婁太後的寬恕之恩,悲痛得不能自已。

    因此決心戒酒,十天,又恢複為當初那樣。

    齊主雖然任命楊愔為宰相,卻讓他遞擦屁股的竹片,用馬鞭子鞭打他的背,流的血都濕透了袍子。

    齊主又曾經持槊跑馬,三次用槊做出刺殺斛律金胸部的動作,斛律金站立不動。

     高氏宗族的婦女,不管關系親疏,常常被他奸污,有的賜給身邊的親信,不服從的就親手用刀殺死。

    齊主還讓人制作大鍋、長鋸、大鍘刀、大碓之類的刑具,擺放在宮廷裡,每次喝醉,就動手殺人,以此當作遊戲來取樂。

    楊愔就選擇死刑犯人,放在殿庭左右的儀仗裡,叫作“供禦囚”。

    齊主想殺人,就捉來應命,如果三個月沒被殺掉,就饒恕他們。

     開府參軍裴謂之上書極力勸谏,齊主對楊愔說:“這個愚蠢的人,為何膽敢這樣做!”楊愔回答說:“他想讓陛下殺他,以便留名于後世。

    ”齊主說:“我暫且不殺,看你怎麼得名!”齊主和身邊親信飲酒,說:“好快樂呀!”都督王纮說:“有大快樂,也會有大痛苦。

    ”齊主說:“這話是什麼意思?”王纮回答說:“國家滅亡,個人殒命,就是我所說的大痛苦。

    ”齊主想殺他,後來又放了他。

     有一天,齊主流着淚對群臣說:“黑獺不接受我的命令,怎麼辦呢?”都督劉桃枝說:“給我三千騎兵,請讓我把他捉拿回來。

    ”齊主聽後認為他勇敢,賞賜他一千匹絹帛。

    趙道德上前說:“劉桃枝說大話欺君,罪該處死,陛下怎麼還濫施賞賜?”齊主立即把絹帛要回來賞給趙道德。

    又一次,齊主曾想騎着馬從高峻的陡岸跳下,趙道德拉着馬缰繩硬把他拉了回來,齊主大怒,要把趙道德處斬。

    趙道德說:“我死不遺憾,到了九泉之下我會啟奏先帝,說他這個兒子酗酒成性,行為癫狂,不可教訓。

    ”齊主沉默不語,沒殺趙道德。

    事後有一天,他對趙道德說:“我飲酒過度,必須狠狠打我一頓。

    ”趙道德就鞭打他。

     典禦丞李集當面勸谏齊主,把他比作夏桀、商纣。

    齊主下令把李集捆綁起來放在流水中,過了好久,才把他拽出來,說道:“我比夏桀、商纣怎麼樣?”李集說:“還不如他們呢!”齊主又命令 沉之,引出,更問,如此數四,集對如初。

    齊主大笑曰:“天下有如此癡人,方知龍逄、比幹未是俊物!”遂釋之。

    頃之,又有所谏,竟斬之。

     由此内外憯憯,各懷怨毒。

    而能委政楊愔,總攝機衡,百度修敕,是以主昏于上,政清于下。

    愔少曆屯阨,及得志,有一餐之惠者必重報之。

    雖先嘗欲殺己者,亦不問。

    典選二十餘年,以獎拔賢才為己任,性複強記,一見皆不忘其姓名。

     秋七月,梁陳霸先自為司徒、揚州刺史,進爵長城公。

    梁以侯瑱為司空。

     初,餘孝頃為豫章太守,侯瑱鎮豫章,孝頃城新吳,與相拒。

    瑱悉衆攻之,不克。

    侯平發兵乘虛攻豫章,瑱衆潰,奔湓城。

    霸先使記室蔡景曆說瑱令降,瑱乃詣阙歸罪。

    霸先以為司空。

     八月,魏陵州獠叛,讨平之。

     魏江州刺史陸騰讨陵州叛獠,獠因山為城,攻之難拔。

    騰乃陳伎樂于城一面,獠棄兵,攜妻子觀之,騰潛師三面俱上,遂平之。

     齊主如晉陽。

     齊主将西巡,百官辭于紫陌,齊主使矟騎圍之,曰:“我舉鞭,即殺之。

    ”黃門郎是連子暢曰:“陛下如此,群臣不勝恐怖。

    ”齊主乃命勿殺。

     九月,梁陳霸先自為丞相、錄尚書事。

     魏及突厥襲吐谷渾,敗之。

     把李集沉入水中,又拽出來,再問,這樣多次,李集的回答和最初一樣。

    齊主大笑說:“天下竟然有這樣的癡傻人,才知龍逄、比幹并不是最出色的人物!”就釋放了李集。

    過了一會兒,李集又有所進谏,終究被殺了。

     由于這件事朝廷内外人人愁苦,各懷怨恨。

    但齊主高洋能把政務委托給楊愔,讓他統一掌管中樞大事,使各方面的政事及時得到修整,因此昏主雖然在上,下面的政事還算清明有序。

    楊愔年輕時經曆過多次困頓、厄運,到了得志之後,即使對他有過一餐恩惠的人他都一定重重報答。

    即使以前曾想殺他的人,他也不追究。

    掌管國家選拔人才的大權二十多年,一直以獎掖、選拔賢德之人為己任,他記性特别好,見過一面就不會忘記人家的姓名。

     秋七月,梁朝陳霸先自任司徒、揚州刺史,進爵位為長城公。

    梁朝任命侯瑱為司空。

     當初,餘孝頃任豫章太守,侯瑱鎮守豫章,餘孝頃在新吳修築城堡,與侯瑱相對抗。

    侯瑱用全部兵力圍攻新吳,沒有攻下。

    侯平派兵乘空虛攻打豫章,侯瑱軍隊潰敗,奔逃湓城。

    陳霸先派記室蔡景曆勸說侯瑱投降梁朝,侯瑱就投降了,并親自到建康向朝廷服罪。

    陳霸先任命他為司空。

     八月,西魏陵州獠人叛亂,西魏派兵讨伐平定了叛亂。

     西魏江州刺史陸騰出兵讨伐陵州叛亂的獠人,獠人因山勢築城堡,很難攻克。

    陸騰就用計策,讓舞伎樂隊在一面城下擺開演奏,獠人丢掉兵器,帶着妻子兒女登城觀看表演,陸騰的伏兵從其他三面沖上城堡,于是就平定了獠人的叛亂。

     齊主高洋到晉陽。

     齊主高洋将要到西邊巡視,文武百官在紫陌為他送行,齊主派手執長矛的騎兵把他們團團圍住,并說:“我一舉鞭,就殺了他們。

    ”黃門郎是連子暢說:“陛下這樣做,群臣百官害怕得不得了。

    ”齊主才命令不要殺了。

     九月,梁朝陳霸先自任丞相、錄尚書事。

     西魏和突厥襲擊吐谷渾,打敗了吐谷渾。

     突厥木杆可汗假道于涼州以襲吐谷渾,魏宇文泰使涼州刺史史甯帥騎随之,吐谷渾奔南山。

    木杆将追之,甯曰:“樹敦、賀真二城,吐谷渾之巢穴也,拔其本根,餘衆自散。

    ”木杆從之,與甯分道破二城,複與會于青海。

    歎甯勇決,贈遺甚厚。

     冬十月,魏太師、大冢宰、安定公宇文泰卒,世子覺嗣。

     泰能駕禦英豪,得其力用,性好質素,不尚虛飾,明達政事,崇儒好古,凡所施設,皆依仿三代而為之。

    至是北度河,還至牽屯山而病,驿召中山公護,至泾州,謂曰:“吾諸子皆幼,外寇方強,天下之事,屬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

    ”遂卒。

    世子覺嗣位,為太師、柱國、大冢宰、安定公,出鎮同州,時年十五。

     初,泰尚魏孝武妹馮翊公主,生覺。

    姚夫人生毓,毓于諸子最長,娶大司馬獨孤信女。

    泰将立嗣,謂公卿曰:“孤欲立嫡,恐大司馬有疑,如何?”衆未有言者。

    仆射李遠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長,公何所疑!若以信為嫌,請先斬之。

    ”遂拔刀而起,泰起止之,于是議定。

    遠出外拜謝信曰:“臨大事不得不爾!”信亦謝遠曰:“今日賴公決此大議。

    ”遂立覺為世子。

     護名位素卑,至是輔政,群公莫服。

    護問計于大司寇于謹,謹曰:“今日之事,謹必以死争之。

    若對衆定策,公必 突厥木杆可汗借路從涼州襲擊吐谷渾,西魏宇文泰派涼州刺史史甯率領騎兵跟他一起行動,吐谷渾逃奔到南山。

    木杆可汗将要追擊他,史甯說:“樹敦、賀真兩座城,是吐谷渾的巢穴,拔掉他的老根,其餘的部下不擊自散。

    ”木杆可汗聽從了史甯的建議,和史甯分兩路去破樹敦、賀真二城,又在青海會合。

    木杆可汗感歎史甯勇敢有決斷,對他饋贈很豐厚。

     冬十月,西魏太師、大冢宰、安定公宇文泰去世,世子宇文覺繼承爵位。

     宇文泰善于駕禦英雄豪傑,為他出力效勞,性喜質樸,不注重虛名繁飾,從政明識練達,尊崇儒家,仰慕遠古,所有一切施政舉措,都是依照效仿夏、商、周三代古制而制定的。

    到這時北渡黃河,回到牽屯山,宇文泰就病倒了,派驿馬傳召中山公宇文護,宇文護到泾州,宇文泰對他說:“我的兒子們都年幼,外面的敵寇還很強大,天下大事,就全委托你了,你要努力完成我平生的志向。

    ”說完就去世了。

    嫡長子宇文覺繼位,被任命為太師、柱國、大冢宰、安定公,去鎮守同州,當時年僅十五。

     當初,宇文泰娶了魏孝武帝的妹妹馮翊公主為妻,生下宇文覺。

    姚夫人生宇文毓,宇文毓是宇文泰衆多兒子中年齡最大的,他娶大司馬獨孤信的女兒為妻。

    宇文泰将要确立繼承人時,對公卿們說:“我想立嫡長子,又恐怕大司馬獨孤信有疑慮,怎麼辦才好呢?”衆人沒有說話的。

    仆射李遠說:“向來立世子都是立正夫人所生的兒子,而不是以年齡長幼為序,您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倘若嫌大司馬獨孤信礙事的話,請先把他殺了。

    ”說着就拔刀而起,被宇文泰起身制止,于是議定立世子之事。

    李遠退出後向獨孤信拜見道歉說:“面臨立嗣大事不得不如此!”獨孤信也感謝李遠說:“今天仰賴你決定了這件大事。

    ”于是立宇文覺為世子。

     宇文護名望地位一向低下,到了受宇文泰所托輔佐政事,王公大臣全都不服。

    宇文護向大司寇于謹請教對策,于謹說:“今日之事,我一定以死争取成功。

    如果面對王公大臣決定國策,您一定 不得讓。

    ”明日,會議,謹曰:“昔帝室傾危,非安定公無複今日。

    一旦違世,嗣子雖幼,中山公親其兄子,兼受顧托,軍國之事,理須歸之。

    ”辭色抗厲,衆皆悚動。

    謹素與泰等夷,護常拜之。

    至是,謹起再拜,群公亦拜,于是衆議始定。

    谥泰曰文公。

     十一月,梁征王琳為司空,不至。

     齊并省州縣。

     齊主诏以:“魏末豪傑糾合鄉部,因緣請托,各立州郡,公私煩費,丁口減于疇日,守令倍于昔時。

    ”于是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縣、三鎮、二十六戍。

     十二月,魏太師覺自為周公。

     梁以周迪為臨川内史。

     初,侯景之亂,臨川民周續起兵郡中,始興王毅以郡讓之而去。

    續尋為部将所殺。

    其宗周迪,勇冠軍中,衆推為主。

    梁朝以為臨川内史。

    時民遭亂,皆棄農業,群聚為盜,唯迪所部獨務農桑,各有赢儲,政教嚴明,征斂必至,餘郡乏絕者皆仰以取給。

    迪性質樸,不事威儀,挼繩破篾,傍若無人,讷于言語而襟懷信實,人皆附之。

     齊築長城。

     齊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于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裡,率十裡一戍,其要害置州鎮,凡二十五所。

     不要退讓。

    ”第二天,王公大臣們聚在一起議論國家大事,于謹說:“過去魏孝武帝受高歡逼迫,帝室處于傾覆的危險,要不是安定公宇文泰迎納并輔佐了他,國家就沒有今天這種局面了。

    現在安定公宇文泰突然辭世,嗣位的世子雖然年幼,但中山公宇文護愛護他哥哥的兒子,又受安定公宇文泰臨危時的顧命之托,軍國大事,按理應該歸他統一掌管。

    ”說的時候,于謹聲音高亢,面色嚴厲,衆臣都感到害怕震驚。

    于謹平素與宇文泰地位相等,宇文護常向他跪拜。

    到這時,于謹起身向宇文護兩次跪拜,王公大臣也跟着跪拜,于是大家的議論才統一下來。

    賜宇文泰谥号為“文公”。

     十一月,梁朝征召王琳為司空,王琳推辭不至。

     北齊合并削減州縣。

     齊主下诏認為:“魏朝末年豪強糾合地方武裝,利用機緣向有權勢的大官請求依托,各自建立州郡,緻使公家和百姓都事煩财費,人口比過去減少,郡守縣令等官員倒比過去倍增。

    ”于是合并省為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縣、三鎮、二十六戍。

     十二月,西魏太師宇文覺自封為周公。

     梁朝任周迪為臨川内史。

     當初,侯景作亂時,臨川人周續在郡中起兵奪權,始興王蕭毅把臨川郡讓給他,自己跑了。

    不久周續又被手下部将殺死。

    周續的同宗周迪,在軍隊中勇猛出名,堪稱全軍之冠,衆人就推舉他當了主将。

    梁朝任命他為臨川内史。

    當時百姓遭受戰亂,都放棄農業生産,聚衆當強盜,隻有周迪所管轄的地區百姓還在務農養蠶,各家各戶都有盈餘儲備,政策教令執行嚴明,征糧斂稅一定都能完成,其他郡縣缺乏糧食、布帛的都仰賴周迪補給。

    周迪生性質樸,不注重儀表威嚴,平時搓繩子破竹篾,旁若無人,不善于說話,但襟懷坦誠真摯,臨川人都依附他。

     北齊修築長城。

     北齊從西河總秦戍一帶修築長城,向東直到海邊,前前後後所修築的長城,東西總共三千多裡長,大概十裡左右設一衛戍點,在長城沿線軍事要害之地設置州鎮,總共有二十五處。

     丁醜(557) 梁太平二年,魏恭帝四年,齊天保八年,陳高祖武帝陳霸先永定元年,周孝愍帝覺元年。

    九月以後,世宗明帝元年。

    是歲,梁、魏皆亡。

    齊、陳二大國,後梁一小國,凡三國。

     春正月,周公覺稱天王,廢魏主為宋公,宇文護自為大司馬。

     魏宇文護以周公覺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以魏主诏奉冊玺禅位于周,遷魏主出居大司馬府。

    周公即天王位,追尊文公為文王,妣為文後。

    封魏帝為宋公。

    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時,服色尚黑。

    以李弼為太師,趙貴為太傅,大冢宰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護為大司馬。

     周主祀圜丘,定郊廟之制。

     周主祀圜丘,自謂先世出于神農,以神農配二丘。

    始祖獻侯莫那配南北郊,文王配明堂,廟号太祖。

    仍用鄭玄義,立太祖與二昭、二穆為五廟,其有德者别為祧廟,不毀。

     吐谷渾寇周。

     吐谷渾攻涼、鄯、河三州。

    秦州都督遣渭州刺史于翼赴援,翼曰:“攻取非夷俗所長,寇來不過抄掠耳,掠而無獲,勢将自走。

    ”數日,問至,果如其言。

     二月,梁蕭勃起兵廣州,次于南康。

     勃起兵于廣州,遣歐陽及其将傅泰、蕭孜為前軍。

    南江州刺史餘孝頃以兵會之。

     周大司馬護殺冢宰趙貴。

     陳武帝 丁醜(557) 梁太平二年,西魏恭帝四年,北齊天保八年,陳高祖武帝陳霸先永定元年,北周孝愍帝宇文覺元年。

    九月以後,世宗明帝元年。

    這一年,梁國、西魏都滅亡了。

    有齊國、陳國兩個大國,後梁一個小國,共三個國家。

     春正月,西魏周公宇文覺稱天王,廢西魏恭帝為宋公,宇文護自任大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