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起戊辰(548)梁高祖太清二年、魏文帝大統十四年、東魏孝靜武定六年,盡甲戌(554)梁世祖承聖三年、魏恭帝廓元年、齊顯祖洋天保五年。
凡七年。
戊辰(548) 梁太清二年,魏大統十四年,東魏武定六年。
春正月,東魏慕容紹宗擊侯景。
景衆潰走,襲據壽春。
梁以為南豫州牧。
慕容紹宗以鐵騎五千夾擊侯景。
景诳其衆曰:“汝家屬已為高澄所殺。
”衆信之。
紹宗遙呼曰:“汝家屬并完,若歸,官勳如舊。
”景士卒不樂南渡,遂大潰。
景與數騎濟淮,稍收散卒,得步騎八百人。
晝夜兼行,追軍不敢逼。
使謂紹宗曰:“景若就擒,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景既敗,不知所适。
梁馬頭戍主劉神茂,素為監州事韋黯所不容。
聞景至,故往候之。
景問曰:“壽陽去此不遠,欲往投之,韋黯其納我乎?”神茂曰:“黯,監州耳。
王若至,彼必出迎,因而執之,可以集事。
得城之後,徐以啟聞。
朝廷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景執其手曰:“天教我也!”遂行,夜至城下。
韋黯以為賊也,授甲登陴。
景遣其徒告曰:“河南王戰敗來投,願速開門。
”黯曰:“既不奉敕,不敢聞命。
”景謂神茂曰:“事不諧矣!”神茂曰:“黯懦而寡智, 戊辰(548) 梁太清二年,西魏大統十四年,東魏武定六年。
春正月,東魏慕容紹宗攻打侯景。
侯景一群人敗逃,襲擊并占據壽春。
梁朝讓侯景擔任南豫州牧。
慕容紹宗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夾擊侯景的軍隊。
侯景欺騙他的士兵們說:“你們的家屬已被高澄殺掉了。
”士兵們相信了。
慕容紹宗在遠處喊道:“你們的家屬都平安無事,如果你們歸順,官職勳爵照舊。
”侯景的士兵不願意南渡,于是崩潰不成軍。
侯景與幾個随從渡過淮河,逐漸收集了一些潰散的士兵,得到步兵、騎兵八百人。
他們晝夜兼程,追兵不敢逼近。
侯景派人對慕容紹宗說:“侯景如果被抓住,你還有什麼用呢?”慕容紹宗便放過了侯景。
侯景戰敗後,不知投奔哪裡。
梁朝馬頭戍主劉神茂,平素被監州事韋黯所不容。
他聽說侯景到來,因此前去迎候。
侯景問道:“壽陽離這裡不遠,我想去投奔,韋黯會接納我嗎?”劉神茂說:“韋黯不過是個監州罷了。
如果大王到那裡去,他肯定會出城迎接,大王趁機拘捕他,事情就可以成功。
得到壽陽後,再慢慢報告朝廷。
朝廷喜歡大王南來歸順,一定不會怪罪的。
”侯景握住劉神茂的手說:“真是上天指教我啊!”于是他們一同前行,夜裡到達壽陽城下。
韋黯以為是盜賊來了,披甲登上城牆。
侯景派部下告訴韋黯說:“河南王侯景戰敗來投奔壽陽,希望快開城門。
”韋黯說:“侯景不是奉聖旨來的,我不敢聽他的命令。
”侯景對劉神茂說:“事情不妙!”劉神茂說:“韋黯懦弱缺少智謀, 可說下也。
”乃遣徐思玉入見黯曰:“河南王為朝廷所重,君所知也。
今失利來投,何得不受?”黯曰:“吾受命守城,河南自敗,何預吾事?”思玉曰:“國家付君以阃外之略,若魏追兵至,河南見殺,君豈能獨存?縱存,亦何顔以見朝廷邪?”黯乃開門納景。
景遣其将分守四門。
梁朝聞景敗,鹹以為憂。
詹事何敬容言于太子曰:“得景遂死,深為朝廷之福。
”太子失色問故。
敬容曰:“景翻覆叛臣,終當亂國。
”景以敗乞自貶。
梁主不許,以景為南豫州牧。
光祿大夫蕭介谏曰:“臣聞兇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惡一也。
侯景以兇狡之才,荷高歡卵翼之遇。
歡墳未幹,即還反噬逆。
力不逮,乃複逃死關西。
宇文不容,故複投身于我。
陛下前者所以受之,正欲比屬國降胡,冀獲一戰之效耳。
今既亡師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
陛下愛匹夫而棄與國,臣竊不取。
若猶待其歲暮之效,則彼棄鄉國如脫屣,背君親如遺芥,豈知遠慕聖德,為江淮之純臣乎?”梁主不能用。
介,思話之孫也。
二月,東魏求成于梁。
蕭淵明至邺,東魏主升阊阖門受俘。
讓而釋之,送于晉陽,高澄待之甚厚。
侯景既敗,羊鴉仁亦還義陽。
東魏遂得懸瓠、項城,悉複舊境。
高澄數遣書求好于梁,梁未之許。
澄謂淵明曰:“若梁主不忘舊好,諸人并 可以勸他轉變态度。
”劉神茂便派徐思玉進城拜見韋黯說:“河南王為朝廷所器重,您是了解的。
現在他失利來投奔您,怎能不接納呢?”韋黯說:“我是受命守城,河南王是自己戰敗,與我的事有何相幹!”徐思玉說:“國家把統兵在外的權力交給您,如果東魏的追兵來了,河南王被殺,您難道能夠獨自存活嗎?縱然存活,又有什麼臉面去見朝廷呢?”這樣,韋黯才打開城門接納侯景。
侯景派他的将領分别把守四個城門。
梁朝聽到侯景戰敗的消息,都為此而擔憂。
詹事何敬容對太子說:“得知侯景終于死了,這實在是朝廷的福分啊!”太子大驚失色,問他為什麼這樣說。
何敬容說:“侯景是個反複無常的叛臣,終将亂國。
”侯景把戰敗的事報告朝廷,請求革職貶官。
梁武帝不同意,讓侯景擔任南豫州牧。
光祿大夫蕭介進谏說:“臣聽說惡人的本性不會改變,天下的惡人都是一樣的。
侯景靠兇惡狡猾的才能,受到高歡的豢養和庇護。
高歡的墳土未幹,他就背叛了高歡。
他的力量不足,才又逃命到關西。
宇文泰不收容他,所以又投靠我們。
陛下上次之所以接納侯景,正是想讓侯景像漢代在邊境設屬國安置投降的胡人來對付匈奴那樣,希望他同東魏打一仗。
現在侯景既然亡師失地,他就隻是邊境上的一個平常人了。
陛下愛惜一個平常之人而舍棄與友好國家的和睦,我個人認為這不可取。
如果還想等待他晚年為國效力,那他抛棄祖國就像脫掉鞋子一樣輕率,背叛君親就像丢掉草芥一樣容易,難道能夠想象他是遠慕聖德而來,做我們梁朝純貞的臣子嗎?”梁武帝未能采納蕭介的意見。
蕭介,是蕭思話的孫子。
二月,東魏請求與梁朝恢複友好關系。
蕭淵明到了邺城,東魏孝靜帝親臨阊阖門接受他這名俘虜。
孝靜帝責備他一頓而釋放了他,把他送到晉陽,高澄待他很寬厚。
侯景戰敗後,羊鴉仁也回到義陽。
東魏于是得到懸瓠、項城,完全恢複了原有的疆域。
高澄多次派人送交國書,請求與梁朝友好,梁朝沒有同意他。
高澄對蕭淵明說:“如果梁主不忘過去的友好,梁朝留在東魏的人會一起 即遣還,侯景家屬亦當同遣。
”淵明遣人奉啟還梁,梁主與朝臣議之,朱異等皆以為便。
司農卿傅岐獨曰:“此高澄設間,欲令侯景自疑而作亂耳。
若許通好,正堕其計中。
”異等固執宜和,梁主亦厭用兵,乃許之。
使還過壽陽,侯景知之,攝問具服。
乃啟梁主曰:“高澄忌賈在翟,惡會居秦;求盟請和,冀除其患。
若臣死有益,萬殒無辭;唯恐千載有穢良史。
”又緻書于異,饷金三百兩。
異納金而不通其啟。
梁主遂遣使吊澄。
景又啟曰:“臣與高氏釁隙已深,今陛下複與連和,使臣何地自處?”梁主報之曰:“朕與公大義已定,豈有成而相納,敗而相棄乎?”景乃詐為邺中書,求以淵明易景。
梁主将許之。
傅岐曰:“侯景以窮歸義,棄之不祥。
且百戰之餘,甯肯束手受執?”謝舉、朱異曰:“景奔敗之将,一使之力耳。
”梁主從之,複書曰:“貞陽旦至,侯景夕返。
”景謂左右曰:“我固知吳老公薄心腸!”王偉說景曰:“今坐聽亦死,舉大事亦死,唯王圖之!”景于是始為反計:屬城居民,悉召募為軍士,辄停責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士。
三月,梁交州司馬陳霸先讨李贲,平之。
立即遣返,侯景的家屬也會一同遣返。
”蕭淵明派人回梁朝送信,梁武帝與朝中大臣們商議此事,朱異等人都認為可以。
隻有司農卿傅岐說:“這是高澄設下的離間計,不過是想讓侯景自己産生猜疑而發動叛亂而已。
如果同意與東魏友好往來,正好中了他的奸計。
”朱異等人堅持認為應該講和,梁武帝也厭倦了戰争,便批準了。
蕭淵明的使者回途路過壽陽,侯景知道了,捉拿審問,使者供出了全部情況。
于是侯景向梁武帝啟奏說:“高澄忌恨我投奔梁朝,就像當年晉國人忌恨賈季投奔翟、随會投奔秦一樣;他請求講和結成盟國,隻是希望除掉他的心腹之患。
如果我死了對國家有益,我萬死不辭;怕隻怕千年之後,在青史上留下污點。
”侯景又寫信給朱異,贈給他三百兩黃金。
朱異收了他的黃金,卻不呈遞他向梁武帝的奏折。
梁武帝于是派遣使者慰問高澄,吊唁高歡。
侯景又向梁武帝啟奏說:“我與高氏父子之間的嫌隙與仇恨已經很深,現在陛下又與他們結盟講和,讓我何處安身呢?”梁武帝寫信回答他說:“朕與你之間君臣大義已定,怎會有你打了勝仗就接納你,打了敗仗就抛棄你的道理呢?”侯景于是假造了一封來自邺城的書信,信中要求用蕭淵明交換侯景。
梁武帝打算答應這一要求。
傅岐說:“侯景是因山窮水盡而來歸附正義,舍棄了他是不吉祥的。
況且他身經百戰,難道肯束手就擒?”謝舉、朱異說:“侯景是失敗逃命的将領,用一個使者就可把他召回來。
”梁武帝聽從了謝舉、朱異的話,給邺城回信說:“貞陽侯蕭淵明早晨一到,侯景晚上就可以遣返過去。
”侯景對身邊的人說:“我就知道這個老家夥是個薄情寡義之人!”王偉勸說侯景道:“現在,我們等着聽候梁朝的安排也是死,圖謀大事也是死,希望大王考慮一下。
”侯景于是開始做反叛的打算:城内所有的居民,全都招募為士兵,立即停收市場稅及田租,百姓的子女,都被分派給将士們。
三月,梁朝交州司馬陳霸先讨伐李贲,将他殲滅。
屈獠洞斬李贲。
贲兄天寶收餘兵圍愛州,交州司馬陳霸先帥衆讨平之。
诏以霸先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
夏四月,東魏遣兵圍魏颍川。
東魏遣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等,将步騎十萬攻魏王思政于颍川。
思政命卧鼓偃旗,若無人者。
嶽恃其衆,四面陵城,思政選骁勇開門出戰。
嶽兵敗走,更築土山,晝夜攻之。
思政随方拒守,奪其土山,置樓堞以助防守。
五月,魏以宇文泰為太師。
梁遣散騎常侍徐陵如魏。
複修好也。
秋七月朔,日食。
東魏罷南郊道壇。
高澄以道士多僞濫,故罷之。
八月,東魏遣兵略地江淮,取二十三州。
梁侯景反壽陽,梁主遣邵陵王綸督諸軍讨之。
侯景自至壽陽,征求無已,梁皆與之。
景請娶于王、謝。
梁主曰:“王、謝門高非偶,可于朱、張以下訪之。
”景恚恨,表疏稍悖慢。
又聞徐陵等使魏,反謀益甚。
元貞知景有異志,累啟還朝。
景謂曰:“河北事雖不果,江南何慮失之?”貞懼,逃歸建康,具以事聞。
梁主不問。
景知臨賀王正德屢以貪暴得罪,陰養死士,幸國家有變。
陳霸先在屈獠洞殺了李贲。
李贲的哥哥李天寶收集殘餘兵力圍攻愛州,交州司馬陳霸先率領軍隊讨伐并殲滅了他。
梁武帝下诏任命陳霸先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都督七郡諸軍事。
夏四月,東魏派兵包圍西魏颍川。
東魏派遣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等人,率領十萬步兵和騎兵到颍川攻打西魏王思政的軍隊。
王思政命令部隊把戰鼓和軍旗都放倒在地,好像沒有人一樣。
高嶽自恃人馬衆多,從四面攻城,王思政選拔骁勇善戰的将士打開城門出去交戰。
高嶽的軍隊失敗逃跑,又築了一座土山,晝夜攻城。
王思政随機應變,守衛城池,奪取土山,在土山上修築崗樓和低矮的城牆來輔助城池的防守。
五月,西魏任命宇文泰為太師。
梁朝派遣散騎常侍徐陵出使西魏。
梁朝和西魏恢複并加強友好關系。
秋七月初一,出現日食。
東魏廢除南郊道壇。
高澄因為道士中有許多是假冒的,所以廢除南郊道壇。
八月,東魏派兵奪取江淮地區,占領了二十三個州。
梁朝侯景在壽陽反叛,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蕭綸督諸軍讨伐他。
侯景自從到了壽陽,就不斷提出要求,梁朝他都滿足了他的要求。
侯景請求梁武帝,要娶王家或謝家的女子為妻。
梁武帝說:“王家和謝家門第高貴,你與他們不相配,你可以從朱、張以下的家族中尋訪聘娶。
”侯景心中怨恨,寫給梁武帝的奏折态度漸漸不恭和傲慢起來。
他又聽說徐陵等人出使東魏,反叛的念頭就更強烈了。
元貞知道侯景對梁朝有異心,多次請求返回朝廷。
侯景對他說:“黃河北邊的事雖然沒有成功,長江南邊又何必擔心失掉呢?”元貞聽後很是恐懼,逃回了建康,把這些事都告訴了梁武帝。
梁武帝不加過問。
侯景知道臨賀王蕭正德屢次因為貪婪殘暴受到梁武帝的怪罪,暗中豢養一批肯為他效忠的敢死之人,希望國家發生變亂。
遣徐思玉緻箋曰:“天子年尊,奸臣亂國。
大王屬當儲貳,中被廢黜。
景雖不敏,實思自效。
”正德大喜,報之曰:“仆為其内,公為其外,何有不濟?機事在速,今其時矣!” 合州刺史鄱陽王範密啟景謀,朱異以為必無此理。
梁主乃報範曰:“景孤危寄命,安能反乎?”範複請自以合肥之衆讨之,梁主不許。
朱異謂其使曰:“王遂不許朝廷有一客耶?”自是不複通範啟。
景邀羊鴉仁同反,鴉仁執其使以聞。
異曰:“景何能為?”以使者付獄,俄解遣之。
景益無所憚,啟梁主,乞控督江西,如不許,即帥甲騎向閩、越。
梁主遣使谕解之。
景遂反于壽陽,以誅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太子右衛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名,異等皆以奸佞驕貪,蔽主弄權,為時人所疾,故景托以興兵。
初,傅岐嘗以所聞責異,異曰:“外間謗,知之久矣。
心苟無愧,何恤人言?”岐謂人曰:“朱彥和将死矣!恃谄以求容,肆辯以拒谏,聞難而不懼,知惡而不改,天奪其鑒,其能久乎?” 景西攻馬頭,遣其将宋子仙東攻木栅,執戍主曹璆等。
梁主聞之,笑曰:“是何能為?吾折箠笞之耳。
”诏以鄱陽王範、封山侯正表、司州刺史柳仲禮、散騎常侍裴之高為四道都督,邵陵王綸持節兼督衆軍以讨景。
侯景派遣徐思玉給蕭正德送了一封信說:“天子年紀已大,奸臣亂國。
大王實屬是君位的繼承人,中途卻被廢黜。
侯景雖不聰敏,實在想親自為您效勞。
”蕭正德非常高興,回信說:“我在朝廷裡面,您在朝廷外面,我們互相配合,哪有不成功的呢?事不宜遲,現在正是時機! 合州刺史鄱陽王蕭範秘密啟奏梁武帝,揭發侯景的陰謀,朱異認為蕭範所說的肯定沒有道理。
梁武帝于是給蕭範回信說:“侯景孤單一人,情況危險才寄身于我們,怎麼可能反叛呢?”蕭範又請求動用合肥的軍隊去讨伐侯景,梁武帝不同意。
朱異對蕭範的使者說:“鄱陽王竟不允許朝廷養一個食客!”從此以後,蕭範給梁武帝的奏表,朱異便不再呈遞給梁武帝了。
侯景邀羊鴉仁一同反叛,羊鴉仁拘捕了侯景派來勸他反叛的信使,并把這件事報告了朝廷。
朱異說:“侯景能有什麼作為?”把侯景的信使關進監獄,不久又釋放了他。
侯景更加肆無忌憚,啟奏梁武帝,請求将長江以西劃歸他來控制,如果不答應,他就統帥兵馬,殺向閩、越。
梁武帝派遣使者向侯景說明解釋。
侯景于是在壽陽反叛,以誅殺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太子右衛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名,朱異等人都因為人奸詐、阿谀奉承、驕橫貪婪,蒙蔽朝廷玩弄權術,被當時的人所痛恨,因此侯景以此為借口起兵叛亂。
起初,傅岐曾因聽到的情況斥責朱異,朱異說:“外面對我的诽謗和怨言,我知道已經很久了。
心裡如果無愧,何必顧慮别人的言論呢?”傅岐對别人說:“朱異快要完了!他仗着巴結奉承來求得歡心,肆意狡辯而拒絕别人的勸告,聽到災難臨頭而不懼怕,知道罪惡卻不思改悔,上天要懲罰他,他還能長久嗎?” 侯景向西進攻馬頭,派遣他的将領宋子仙向東進攻木栅,捉住了戍主曹璆等人。
梁武帝聽說這件事,笑着說:“這些人能幹出什麼?我折斷一根木棍就能鞭打他們。
”下令讓鄱陽王蕭範、封山侯蕭正表、司州刺史柳仲禮、散騎常侍裴之高為四道都督,邵陵王蕭綸持節監督各路軍隊去讨伐侯景。
冬十月,梁臨賀王正德叛,引侯景兵渡江。
梁主命宣城王大器将軍,羊侃督軍禦之。
侯景聞台軍讨己,問策于王偉。
偉曰:“邵陵若至,必為所困。
不如決志東向,直掩建康。
臨賀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
兵貴拙速,今宜即進。
”景乃詐稱出獵。
十月,襲谯州,執刺史蕭泰。
攻曆陽,太守莊鐵以城降,因說景曰:“國家承平歲久,人不習戰,聞大王舉兵,内外震駭。
宜乘此際,速趨建康,可兵不血刃而成大功。
若使朝廷徐得為備,遣羸兵千人直據采石,雖有精甲百萬不得濟矣。
”景以鐵為導,引兵臨江。
梁主問策于尚書羊侃。
侃請以二千人急據采石,令邵陵王襲取壽陽,使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穴,烏合之衆自然瓦解。
朱異曰:“景必無度江之志。
”遂寝其議。
侃曰:“今茲敗矣!” 梁主以正德督諸軍屯丹陽。
正德遣大船數十艘,詐稱載荻,密以濟景。
時梁主遣将軍王質将兵三千巡江,臨川太守陳昕啟以采石急須重鎮,而質軍輕弱,恐不能濟。
梁主召質還而以昕代之。
質去而昕未至,景聞之喜曰:“吾事辦矣!”乃濟江,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
是夕梁朝始命戒嚴。
南津校尉江子一帥舟師欲邀景,其徒皆潰,子一亦還。
景至慈湖,建康大駭。
梁主悉以内外軍付太子,以宣城王大器都督城内諸軍事,羊侃為軍師将軍副之,遣舍人賀季勞景于闆橋。
季曰:“此舉何名?”景曰:“欲為帝耳。
” 冬十月,梁朝臨賀王蕭正德反叛,帶領侯景的軍隊渡過長江。
梁武帝任命宣城王蕭大器為将軍、羊侃為督軍抵抗侯景。
侯景聽說官軍來讨伐自己,便向王偉詢問對策。
王偉說:“邵陵王的軍隊如果到來,我們肯定要被圍困。
我們不如決意向東進軍,直襲建康。
臨賀王蕭正德在建康城内反叛,大王在建康城外發動攻勢,天下就不難平定了。
兵貴神速,現在可以立即進軍。
”侯景于是詐稱出外打獵。
十月,襲擊谯州,拘捕了刺史蕭泰。
進攻曆陽,太守莊鐵率領全城軍民投降,并對侯景說:“國家安定多年,人們不習慣打仗,聽說大王起兵,朝廷内外都震驚害怕。
應該乘機迅速逼近建康,可以兵不血刃而取得巨大成功。
如果讓朝廷漸漸有所防備,派上一千名瘦弱的士兵直接據守采石,大王即使有百萬精銳部隊也不能奏效。
”侯景讓莊鐵擔任向導,帶領軍隊來到長江邊上。
梁武帝向羊侃詢問對策。
羊侃請求用二千人急速占據采石,命令邵陵王襲擊、奪取壽陽,讓侯景不能前進,退又失去巢穴,這些烏合之衆自然也就土崩瓦解了。
朱異說:“侯景肯定沒有渡江的決心。
”于是,梁武帝沒有采納羊侃的建議。
羊侃說:“這次要失敗啊!” 梁武帝任命蕭正德督諸軍駐紮丹陽。
蕭正德派遣幾十艘大船,謊稱是要運蘆葦,暗中是要載侯景的軍隊過江。
這時梁武帝派遣将軍王質率領三千士兵沿江巡邏,臨川太守陳昕啟奏梁武帝說采石急需重兵防守,而王質的部隊力量薄弱,恐怕不能頂事。
梁武帝撤回王質而任命陳昕代替他。
王質離開采石而陳昕尚未到達,侯景聽說這一情況高興地說:“我的事能成了!”于是渡過長江,有馬幾百匹,士兵八千人。
當晚梁朝才下令戒嚴。
南津校尉江子一統帥水軍想攔擊侯景的軍隊,他的人馬都被打垮了,江子一也回來了。
侯景的軍隊到達慈湖,建康全城都非常驚恐。
梁武帝将朝廷内外的軍政事務全部交給了太子,任命宣城王蕭大器都督城内諸軍事,羊侃為軍師率軍來輔助王大器,派遣舍人賀季去闆橋慰勞侯景。
賀季說:“你這一舉動到底是要幹什麼?”侯景說:“想當皇帝。
” 百姓聞景至,競入城,公私混亂。
羊侃區分防拟,皆以宗室間之。
軍人争入武庫,侃命斬數人,方止。
是時梁興四十七年。
境内無事,賊至猝迫,公私駭震。
軍旅指一決于侃。
侃膽力俱壯,太子深仗之。
蕭正德引侯景圍梁台城。
十一月,景以正德稱帝。
景至朱雀桁南,太子猶未知正德之情,使守宣陽門,庾信守朱雀門。
欲開大桁以挫賊鋒,正德止之。
俄而景至,信乃帥衆開桁,見景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
正德之黨複閉桁度景,正德帥衆迎之。
景軍乘勝至阙下,城中恟懼。
羊侃詐稱得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援兵已至近路。
”衆乃少安。
石頭降景,景遣于子悅守之。
列兵繞台城,射啟于城中曰:“陛下若誅異等,臣則斂辔北歸。
”梁主将誅之,太子曰:“賊以異等為名耳,殺之,無救于急,适足贻笑将來,俟賊平誅之未晚。
”梁主乃止。
景繞城既匝,百道俱攻。
鳴鼓吹唇,喧聲震地。
作木驢數百攻城,城上投石碎之。
景更為尖項,石不能破。
羊侃使作雉尾炬,灌以膏蠟,叢擲焚之。
攻既不克,士卒死傷多,乃築長圍以絕内外。
朱異、張绾議出兵擊之,羊侃曰: 百姓聽說侯景的軍隊來到,争相逃入城裡,官員與百姓混雜在一起。
羊侃布置防守計劃,每處都安排皇室成員來監督。
軍人争相進入武器庫,羊侃下令斬殺了幾個人,才制止住了。
這時是梁朝建立後的第四十七年。
國内一直平安無事,叛賊突然到來,形勢緊迫,官員和百姓都很震驚。
軍隊的指揮完全由羊侃一人決定,羊侃膽大力強,太子十分仰仗他。
蕭正德帶領侯景的軍隊圍攻梁朝台城。
十一月,侯景讓蕭正德稱帝。
侯景的軍隊到達朱雀門浮橋的南面,太子還不知道蕭正德與侯景勾結的情況,讓他守宣陽門,庾信守朱雀門。
太子想斷開大浮橋以打擊侯景部隊的鋒芒,被蕭正德阻止了。
一會兒侯景的部隊到了,庾信就率領人馬斷開浮橋,他看到侯景的士兵都戴着鐵面具,于是抛棄軍隊逃走了。
蕭正德的同黨又閉合浮橋,讓侯景的部隊過河,蕭正德帶領人馬迎接。
侯景乘勝進軍來到城樓下面,城裡的人十分恐懼。
羊侃謊稱得到一封射進來的書信,說:“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經到達附近。
”大家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石頭城軍民投降了侯景,侯景派遣于子悅守衛石頭城。
侯景的士兵列隊圍繞在台城周圍,向城中射去了一封書信,信上說:“陛下如果殺掉朱異等人,那麼臣就收兵回歸北方。
”梁武帝将要殺掉朱異,太子說:“叛賊不過是以殺掉朱異等人為借口罷了,殺掉朱異,對當前的緊急情況也無濟于事,恰恰會被後人恥笑,等到平定叛賊之後再殺他也不晚。
”于是梁武帝才沒有殺朱異。
侯景的軍隊将台城團團包圍,各路一齊攻城。
他們敲着戰鼓,吹着口哨,喧嚣聲震撼大地。
他們制作了幾百頭木驢用來攻城,城上的人投擲石塊把它砸碎了。
侯景又改制成一種尖脖子的木驢,石塊也無法把它砸碎。
羊侃讓人制作了一種野雞尾火炬,灌上油和蠟,密集地投向木驢,把木驢燒掉。
侯景攻城沒有成功,士兵死傷的又很多,于是就築起一道長長的圍子來斷絕城内和城外的聯系。
朱異、張绾商議要出兵攻打侯景,羊侃說: “出人若少,不足破賊,徒挫銳氣;若多,則一旦失利,門隘橋小,必大緻失亡。
”異等不從,使千餘人出戰;鋒未及交,退走争橋,赴水死者大半。
侃子,為景所獲,執以示侃。
侃曰:“我傾宗報主,猶恨不足,豈計一子,幸早殺之!”數日複持來,侃引弓射之。
景以其忠義,亦不之殺。
十一月朔,正德即帝位,以景為丞相。
景攻東府,三日克之,聲言梁主已殂,雖城中亦以為然。
太子請梁主巡城,衆心粗安。
江子一之敗還也,梁主責之。
子一拜謝曰:“臣以身許國,常恐不得其死;今所部皆棄臣去,臣以一夫安能擊賊!若賊遂能至此,臣誓當碎身以贖前罪。
”至是,與弟左丞子四、東宮主帥子五,帥所領百餘人開門出戰。
子一直抵賊營,徑前刺賊;從者不繼,賊解其肩而死。
子四、子五相謂曰:“與兄俱出,何面獨旋!”皆免胄赴賊死。
景初至建康,謂朝夕可拔,号令嚴整,士卒不敢侵暴。
及屢攻不克,人心離沮。
景恐援兵四集,一旦潰去;又軍中乏食,乃縱士卒掠奪民米及金帛子女。
是後米一升直七八萬錢,人相食,餓死者什五六。
景驅士民于城東、西起土山,有疲羸者殺以填山,号哭動地。
城中亦築土山以應之。
太子、宣城王以下,皆親負土畚锸,于山上起樓四丈。
募 “派出的人如果少了,不足以攻破賊兵,隻會白白挫傷自己的銳氣;派出的人如果多了,一旦失利,城門狹窄,浮橋又小,一定會導緻嚴重傷亡。
”朱異等不聽勸告,派遣一千餘人出戰;還沒交鋒,就退了回來,在争着過橋時掉進水中淹死的就有半數以上。
羊侃的兒子羊,被侯景俘獲,被押着讓羊侃看。
羊侃說:“我豁出整個宗族報效君主,還恨不夠,怎麼會在乎一個兒子,希望你早點殺掉他!”幾天以後又押來,羊侃拉弓射羊。
侯景因羊侃是個忠義之人,也沒有殺掉羊。
十一月初一,蕭正德即皇帝位,任命侯景為丞相。
侯景攻打東府,三日攻克,聲稱梁武帝已經去世,即使城裡的人也以為侯景的話是真的。
太子請梁武帝巡視全城,軍心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江子一戰敗回到朝廷,梁武帝責怪他。
江子一向梁武帝叩拜謝罪說:“臣以身許國,常擔心不能為國盡忠而死;現在臣的下屬都背棄臣而去,臣一個人怎能迎戰侯景!如果侯景竟能攻打到這兒的話,臣發誓要粉身碎骨以救贖前罪。
”到這時,他與弟弟左丞江子四、東宮主帥江子五,率領一百多人開城門出戰。
子一直抵賊營,徑直向前刺殺賊兵;跟從的人沒有随他繼續向前沖,賊兵砍下他的肩膀把他殺死了。
江子四、江子五互相說道:“我們和哥哥一同出來,有什麼臉面獨自回去呢!”他們都脫掉甲胄沖向敵人而犧牲。
侯景剛到建康時,認為很快就可攻克建康,号令嚴格,軍容整齊,士兵們不敢侵擾陵暴百姓。
等到屢次進攻不能攻克建康,人心便離散沮喪了。
侯景擔心救援建康的軍隊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自己的部隊會有崩潰的一天;加上軍中缺糧,侯景就縱容士兵去掠奪老百姓的糧食及金銀、綢緞和子女。
這以後大米的價格漲到一升七八萬錢,發生人吃人的情況,餓死的人達十分之五六。
侯景驅趕士兵和百姓在城東、西兩面築起土山,那些疲憊不堪和衰弱有病的人就被殺掉填山,哭喊号叫聲驚天動地。
建康城裡也築土山來對付侯景。
太子、宣城王以下的人,都親自背土,手握簸箕、鐵鍬,在土山上建起了四丈高的樓。
朝廷又招募 敢死士二千人,分配二山,晝夜交戰。
會大雨,城内山崩,賊乘之垂入。
羊侃令多擲火為城,以斷其路,徐于内築城,賊不能進。
景募人奴降者,悉免為良,于是群奴出就景者以千數。
景厚撫之,人人感恩,為之緻死。
景土山稍逼城樓,将軍柳津命作地道以取其土,山崩壓賊且盡。
又于城内作飛橋,懸罩二土山上,景衆皆走。
又擲炬焚其東山,樓栅蕩盡,賊死甚衆。
賊複引玄武湖水以灌台城,阙前皆為洪流。
陳昕為景所擒,欲用之。
昕不可,景使其黨範桃棒囚之。
昕因說桃棒,使殺王偉、宋子仙而降。
桃棒從之,潛遣昕夜缒入城。
梁主大喜,镌銀券賜桃棒,許以封王,即有景衆。
太子恐其詐,召公卿會議。
朱異、傅岐曰:“桃棒降必非謬。
桃棒既降,賊景必驚,乘此擊之,可大破也。
”太子曰:“吾守堅城,以俟外援,萬全策也。
今開門納桃棒,萬一為變,悔無所及。
”朱異撫膺曰:“失此,社稷事去矣!”俄而桃棒事洩,景拉殺之。
陳昕不知,如期而出,景逼使射書城中,言“桃棒今入,因衷甲随之”。
昕不肯,期以必死,景乃殺之。
梁荊州刺史湘東王繹,移檄遣兵赴援。
荊州刺史湘東王繹,移檄所督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雍州刺史嶽陽王詧、江州刺史當陽公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 二千名敢死隊員,分配在東、西二座土山上,晝夜與侯景的軍隊交戰。
正好趕上大雨,城内的土山崩潰,賊兵趁此機會,從高處往城内垂吊士兵。
羊侃命令部隊多多投擲火把,形成一道火牆,來切斷賊兵的來路,慢慢在城内築起城牆,賊兵無法攻進來。
侯景征募那些身為奴仆而投降了他的人,一律免除他們的奴仆身份,讓他們成為平民,于是數以千計的奴仆都出城投降了侯景。
侯景優厚地撫慰他們,他們人人感恩,願意為他拼死效力。
侯景修築的土山漸漸逼近了城樓,将軍柳津命令士兵挖地道來取土山下面的土,土山崩塌,施工的賊兵幾乎全被壓死。
柳津又讓在城内修築了一座飛橋,飛橋懸空籠罩在兩座土山上,侯景的人馬都逃跑了。
城裡的人又向城外投出火炬,焚燒東土山,上面的樓和栅欄全被燒毀,賊兵死亡的很多。
賊兵又引玄武湖水來淹灌台城,宮門前都是洪水。
陳昕被侯景抓獲,侯景想任用他。
陳昕沒有同意,侯景便派他的黨羽範桃棒把陳昕關押起來。
陳昕便趁機勸說範桃棒,讓他殺掉王偉、宋子仙而投降。
範桃棒聽從了陳昕的勸說,夜間秘密地用繩子将陳昕放到建康城内。
梁武帝非常高興,命令賞賜給範桃棒銀券,上面刻字說保證封他為王,擁有侯景的人馬。
太子懷疑範桃棒是詐降,召公卿開會商議。
朱異、傅岐說:“範桃棒投降肯定不是假的。
範桃棒既已投降,叛賊侯景必然驚慌,趁此機會攻擊他,可徹底打垮。
”太子說:“我們堅守城池,等待外面的援兵,這才是萬全之策。
現在打開城門接納範桃棒,萬一發生變故,後悔莫及。
”朱異捶胸說:“失掉這個機會,國家大事完蛋了!”不久,範桃棒的事洩露,侯景把他五馬分屍殺掉了。
陳昕不知道這一情況,仍按原定日期從城内出來,侯景逼他往建康城裡射一封書信,說“範桃棒現在入城,由内穿甲衣的士兵跟随”。
陳昕不肯,決心一死,侯景就殺掉了他。
梁朝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發布文告,派遣軍隊進京救援。
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發布文告給所督的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嶽陽王蕭詧、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 恪等,發兵入援,遣司馬吳晔、天門太守樊文皎将兵發江陵,又遣世子方等将兵入援。
方等有俊才,善騎射,每戰親當矢石,以死節自任。
繹尋自将銳卒三萬發江陵。
景以書告城中士民曰:“梁自近歲以來,權倖用事,割剝齊民,以供嗜欲。
公等試觀: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仆所以趨赴阙庭,指誅權佞,非傾社稷。
今城中指望四方入援,吾觀王侯諸将,志在全身,誰能竭力緻死,與吾争勝負哉?” 梁邵陵王綸還軍赴援,侯景擊之,大潰。
邵陵王綸行至鐘離,聞侯景已度采石,晝夜兼道,旋軍入援,遂帥步騎三萬自京口西上。
景遣軍拒之。
谯州刺史趙伯超曰:“若從黃城大路,必與賊遇,不如徑指鐘山,突據廣莫門,出賊不意,城圍必解矣。
”綸從之,夜行失道,迂二十餘裡,旦營于蔣山。
景見之大駭,悉送所掠婦女、珍貨于石頭,具舟欲走。
分兵攻綸,綸與戰,破之。
景陳兵于覆舟山北,綸進軍玄武湖,相持不戰。
至暮,景更約明日會戰,綸許之。
安南侯駿見景軍退,以為走,即與壯士逐之。
景旋軍擊之,駿敗走,趣綸軍。
景乘勝追擊之,諸軍皆潰。
綸奔朱方,景擒西豐公大春、主帥霍俊等。
還至城下,使言曰 蕭恪等人,讓他們出兵進京救援;蕭繹派遣司馬吳晔、天門太守樊文皎率領軍隊從江陵出發,又派遣他的長子蕭方等率領軍隊進京救援。
蕭方等才智過人,擅長騎馬射箭,每次與敵人交戰,他都親自冒着箭林石雨殺敵,以為國戰死為己任。
蕭繹随即親自率領三萬精銳部隊從江陵出發。
侯景用書信告訴建康城中的士兵和百姓說:“梁朝自近年以來,奸臣當權,搜刮平民,以滿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
請你們看看這些:今日國家的園林、王公貴族的住宅、僧侶尼姑的寺塔,還有那些在位的官員,他們妻妾成群,随從和仆人達幾千人,他們不耕田不織布,穿的是錦繡衣服,吃的是珍貴食物,如不掠奪百姓,這些會從哪裡得到呢!我之所以來到都城,是旨在殺掉掌權的奸佞之人,并不是想推翻國家。
現在城中的人們指望四方來的援兵,我看這些來援的王侯諸将,他們的心意隻在于保全自己,誰能竭盡全力戰鬥到死,和我争奪勝負呢?” 梁朝邵陵王蕭綸回軍救援朝廷,侯景襲擊他,蕭綸的軍隊徹底潰敗。
邵陵王蕭綸行軍到了鐘離,聽說侯景已從采石渡江,便日夜兼程,回軍建康援救朝廷,于是率領三萬步兵、騎兵從京口西上。
侯景派遣軍隊阻擊。
谯州刺史趙伯超說:“如果從黃城的大路上走,必然與賊相遇,不如徑直進軍鐘山,突然占領廣莫門,出賊不意,建康城之圍就一定會解除。
”蕭綸采納了這一建議,夜間行軍迷失道路,多走了二十多裡,次日早晨在蔣山宿營。
侯景見了這種情況十分驚恐,把掠奪來的婦女、珍寶全部送到石頭城,準備船隻想要逃跑。
同時分兵攻打蕭綸,蕭綸與他交戰,把他打敗了。
侯景把軍隊布置在覆舟山北面,蕭綸進軍到玄武湖,雙方相持不戰。
到了黃昏,侯景提出改在第二天交戰,蕭綸答應了。
安南侯蕭駿看到侯景退兵,以為是逃跑,就和精壯的士兵一起追趕。
侯景回軍襲擊他們,蕭駿戰敗逃跑,奔向蕭綸的軍營。
侯景乘勝追擊他們,梁軍全部潰敗。
蕭綸逃往朱方,侯景活捉西豐公蕭大春、主帥霍俊等人。
回到建康城下,讓他們對城裡喊話說 “邵陵已為亂軍所殺”,俊獨曰:“王小失利,已全軍還京口。
城中但堅守,援軍尋至。
”賊以刀毆其背,俊辭色彌厲。
正德殺之。
十二月,梁鄱陽王範、南康王會理,将兵入援。
鄱陽王範遣其世子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将兵入援,軍于蔡洲,以待上流諸軍。
封山侯正表鎮鐘離,叛附侯景,景以為南郡王。
正表乃于歐陽立栅以斷援軍,帥衆一萬欲襲廣陵。
廣陵令劉詢以告南兖州刺史南康王會理。
十二月,會理使詢帥兵夜襲破之,收其兵糧,歸就會理,與之入援。
梁将軍羊侃卒。
城中益懼。
梁散騎常侍韋粲及東西道都督裴之高、柳仲禮等,各以兵入援,推仲禮為大都督。
梁主征衡州刺史韋粲為散騎常侍,以歐陽監州事。
粲至廬陵聞亂,簡閱部下,得精兵五千,倍道赴援。
至豫章,聞景已渡江,以問内史劉孝儀,孝儀曰:“必如此,當有敕;或恐不然。
”孝儀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賊已度江,便逼宮阙,水陸俱斷,何暇有報!假令無敕,豈得自安!韋粲今日何情飲酒!”即馳馬出部分。
将發,會江州刺史當陽公大心遣使邀粲,粲乃馳往見大心,曰:“江州去京最近,殿下情計誠宜在前。
但中流任重,當須應接。
今宜移鎮湓城,遣偏将見随,足矣。
”大心然之,遣中兵柳昕帥兵随粲。
“邵陵王已被亂軍殺掉”,霍俊隻喊道:“邵陵王隻是小小失利,他已率領全部軍隊返回京口。
城中隻要堅守,援軍不久就到。
”賊兵用刀毆打霍俊的後背,霍俊的言辭神情更為嚴厲。
蕭正德殺死了他。
十二月,梁朝鄱陽王蕭範、南康王蕭會理,帶領軍隊救援建康。
鄱陽王蕭範派遣他的長子蕭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自率領軍隊援救建康,軍隊駐紮在蔡洲,等待長江上遊的各路人馬。
封山侯蕭正表鎮守鐘離,叛變投降了侯景,侯景任命他為南郡王。
蕭正表就在歐陽設立栅欄以阻斷援救建康的軍隊,率領一萬人馬要襲擊廣陵。
廣陵令劉詢把此事報告了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
十二月,蕭會理讓劉詢領兵在夜間襲擊正表,把他打敗,沒收他的武器糧食,歸給了蕭會理,并和他一起去援救建康。
梁朝将軍羊侃去世。
建康城裡更是人心惶恐。
梁朝散騎常侍韋粲及東西道都督裴之高、柳仲禮等,各帶領軍隊救援建康,推柳仲禮為大都督。
梁武帝征召衡州刺史韋粲為散騎常侍,以歐陽為監州事。
韋粲到廬陵時聽說侯景叛亂,檢閱部下,得五千精兵,加倍趕路前去援救朝廷。
到達豫章,聽說侯景已渡江,詢問内史劉孝儀,劉孝儀說:“如果情況真是這樣,皇帝應該有敕令傳達;也許情況并不是這樣。
”劉孝儀設置酒宴,韋粲發怒了,把酒杯摔在地上說:“賊已渡江,就要逼近皇宮,水陸交通都斷絕了,皇帝怎麼會有空閑向我們通報情況呢?假如皇帝無法發出敕令,難道我們能夠自己安心嗎!韋粲今日哪有情緒飲酒!”他立即騎馬出去,布置軍事行動。
将要出發時,碰上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派遣使者來邀請韋粲,韋粲便騎馬去見蕭大心,說:“江州離京最近,殿下按情理來說,應該行動在前。
但您是中流砥柱,身負重任,應做後應。
現在應該移軍鎮守湓城,派你的副将随我一同去,就足夠了。
”蕭大心同意了他的建議,派中兵柳昕率兵跟随韋粲。
粲至南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至橫江,粲即送糧仗,并散私财以賞其戰士。
裴之高自張公洲遣船度之。
粲、仲禮遂與李孝欽、羊鴉仁、陳文徹合軍屯新林。
粲議推仲禮為大都督,裴之高自以年位恥居其下。
粲抗言于衆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
所以推柳司州者,正以久捍邊疆,先為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銳,無出其前。
若論年位,皆在粲下,直以社稷之計,不得複論。
今日形勢,貴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
粲請為諸君解之。
”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曰:“今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镝便有所歸。
”之高垂泣緻謝,遂推仲禮為大都督。
宣城内史楊白華遣其子雄将兵繼至。
援軍大集,衆十餘萬。
景囚之高弟、侄、子、孫列于陣前,以鼎镬刀鋸随其後,謂曰:“裴公不降,今即烹之!”之高召善射者使射其子,不中。
柳仲禮以晦夜入韋粲營,部分衆軍。
旦日會戰,諸将各有據守。
令粲頓青塘,粲以青塘當石頭中路,賊必争,頗憚之。
仲禮曰:“青塘要地,非兄不可;若疑兵少,當更遣軍相助。
”乃使直閣将軍劉叔胤助之。
魏太師泰殺其國臣王茂。
魏太師泰殺安定國臣王茂而非其罪。
左丞柳慶谏,泰怒曰:“卿黨罪人,亦當坐。
”執慶于前,慶辭色不撓,曰:“慶聞 韋粲到達南洲時,他的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也率領步兵和騎兵到達橫江,韋粲馬上送給他糧食、武器,并散發自己的财物來獎賞他的戰士。
裴之高從張公洲派船渡柳仲禮過江。
韋粲、柳仲禮就與李孝欽、羊鴉仁、陳文徹合軍駐紮新林。
韋粲提議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裴之高自認為年齡和官位高,恥于居柳仲禮之下。
韋粲高聲對衆人說:“今天共赴國難,大義在于除賊。
我之所以推舉柳司州,正因他長期守衛邊疆,以前曾讓侯景害怕;況且他兵馬精銳,沒有人能超過他。
如果論年齡和官位,他都在我之下,隻是為國家考慮,大家不要再争論了。
現在的形勢,貴在将領團結,如果人心不團結,大事就完了。
我韋粲請求為各位解決這件事。
”于是韋粲一個人乘船到了裴之高的軍營,嚴厲責備他說:“現在皇上和太子危在旦夕,狡詐的賊寇罪惡滔天,做臣子的應該齊心協力,怎麼能自相矛盾!裴豫州一定要與大家離心異志的話,刀鋒箭頭就要有所指了。
”裴之高流淚向韋粲謝罪,于是推柳仲禮為大都督。
宣城内史楊白華派遣他的兒子楊雄率領部隊随後趕來。
衆多援軍彙集一起,達十多萬人。
侯景把裴之高的弟弟、侄子、兒子、孫子押在戰陣之前,将鼎镬、刀鋸放在他們身後,對裴之高說:“裴公如果不投降,今天就把他們煮了!”裴之高把善于射箭的人召來,讓他們射自己的兒子,沒有射中。
柳仲禮在這個月最後一天的夜裡進入韋粲軍營,部署各路軍隊。
第二天早晨,與侯景的軍隊交戰,各位将領各有要把守的地方。
柳仲禮命令韋粲駐紮在青塘,韋粲因為青塘處于通往石頭城的中路,是叛賊必争之地,所以他很怕駐紮在這裡。
柳仲禮說:“青塘是戰略要地,非得老兄你去不可;如果你擔心兵力少的話,我會再派軍隊協助你。
”于是,柳仲禮便派遣直閣将軍劉叔胤協助韋粲。
西魏太師宇文泰殺了他封地的臣屬王茂。
西魏太師宇文泰殺安定國臣屬王茂,但王茂并
凡七年。
戊辰(548) 梁太清二年,魏大統十四年,東魏武定六年。
春正月,東魏慕容紹宗擊侯景。
景衆潰走,襲據壽春。
梁以為南豫州牧。
慕容紹宗以鐵騎五千夾擊侯景。
景诳其衆曰:“汝家屬已為高澄所殺。
”衆信之。
紹宗遙呼曰:“汝家屬并完,若歸,官勳如舊。
”景士卒不樂南渡,遂大潰。
景與數騎濟淮,稍收散卒,得步騎八百人。
晝夜兼行,追軍不敢逼。
使謂紹宗曰:“景若就擒,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景既敗,不知所适。
梁馬頭戍主劉神茂,素為監州事韋黯所不容。
聞景至,故往候之。
景問曰:“壽陽去此不遠,欲往投之,韋黯其納我乎?”神茂曰:“黯,監州耳。
王若至,彼必出迎,因而執之,可以集事。
得城之後,徐以啟聞。
朝廷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景執其手曰:“天教我也!”遂行,夜至城下。
韋黯以為賊也,授甲登陴。
景遣其徒告曰:“河南王戰敗來投,願速開門。
”黯曰:“既不奉敕,不敢聞命。
”景謂神茂曰:“事不諧矣!”神茂曰:“黯懦而寡智, 戊辰(548) 梁太清二年,西魏大統十四年,東魏武定六年。
春正月,東魏慕容紹宗攻打侯景。
侯景一群人敗逃,襲擊并占據壽春。
梁朝讓侯景擔任南豫州牧。
慕容紹宗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夾擊侯景的軍隊。
侯景欺騙他的士兵們說:“你們的家屬已被高澄殺掉了。
”士兵們相信了。
慕容紹宗在遠處喊道:“你們的家屬都平安無事,如果你們歸順,官職勳爵照舊。
”侯景的士兵不願意南渡,于是崩潰不成軍。
侯景與幾個随從渡過淮河,逐漸收集了一些潰散的士兵,得到步兵、騎兵八百人。
他們晝夜兼程,追兵不敢逼近。
侯景派人對慕容紹宗說:“侯景如果被抓住,你還有什麼用呢?”慕容紹宗便放過了侯景。
侯景戰敗後,不知投奔哪裡。
梁朝馬頭戍主劉神茂,平素被監州事韋黯所不容。
他聽說侯景到來,因此前去迎候。
侯景問道:“壽陽離這裡不遠,我想去投奔,韋黯會接納我嗎?”劉神茂說:“韋黯不過是個監州罷了。
如果大王到那裡去,他肯定會出城迎接,大王趁機拘捕他,事情就可以成功。
得到壽陽後,再慢慢報告朝廷。
朝廷喜歡大王南來歸順,一定不會怪罪的。
”侯景握住劉神茂的手說:“真是上天指教我啊!”于是他們一同前行,夜裡到達壽陽城下。
韋黯以為是盜賊來了,披甲登上城牆。
侯景派部下告訴韋黯說:“河南王侯景戰敗來投奔壽陽,希望快開城門。
”韋黯說:“侯景不是奉聖旨來的,我不敢聽他的命令。
”侯景對劉神茂說:“事情不妙!”劉神茂說:“韋黯懦弱缺少智謀, 可說下也。
”乃遣徐思玉入見黯曰:“河南王為朝廷所重,君所知也。
今失利來投,何得不受?”黯曰:“吾受命守城,河南自敗,何預吾事?”思玉曰:“國家付君以阃外之略,若魏追兵至,河南見殺,君豈能獨存?縱存,亦何顔以見朝廷邪?”黯乃開門納景。
景遣其将分守四門。
梁朝聞景敗,鹹以為憂。
詹事何敬容言于太子曰:“得景遂死,深為朝廷之福。
”太子失色問故。
敬容曰:“景翻覆叛臣,終當亂國。
”景以敗乞自貶。
梁主不許,以景為南豫州牧。
光祿大夫蕭介谏曰:“臣聞兇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惡一也。
侯景以兇狡之才,荷高歡卵翼之遇。
歡墳未幹,即還反噬逆。
力不逮,乃複逃死關西。
宇文不容,故複投身于我。
陛下前者所以受之,正欲比屬國降胡,冀獲一戰之效耳。
今既亡師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
陛下愛匹夫而棄與國,臣竊不取。
若猶待其歲暮之效,則彼棄鄉國如脫屣,背君親如遺芥,豈知遠慕聖德,為江淮之純臣乎?”梁主不能用。
介,思話之孫也。
二月,東魏求成于梁。
蕭淵明至邺,東魏主升阊阖門受俘。
讓而釋之,送于晉陽,高澄待之甚厚。
侯景既敗,羊鴉仁亦還義陽。
東魏遂得懸瓠、項城,悉複舊境。
高澄數遣書求好于梁,梁未之許。
澄謂淵明曰:“若梁主不忘舊好,諸人并 可以勸他轉變态度。
”劉神茂便派徐思玉進城拜見韋黯說:“河南王為朝廷所器重,您是了解的。
現在他失利來投奔您,怎能不接納呢?”韋黯說:“我是受命守城,河南王是自己戰敗,與我的事有何相幹!”徐思玉說:“國家把統兵在外的權力交給您,如果東魏的追兵來了,河南王被殺,您難道能夠獨自存活嗎?縱然存活,又有什麼臉面去見朝廷呢?”這樣,韋黯才打開城門接納侯景。
侯景派他的将領分别把守四個城門。
梁朝聽到侯景戰敗的消息,都為此而擔憂。
詹事何敬容對太子說:“得知侯景終于死了,這實在是朝廷的福分啊!”太子大驚失色,問他為什麼這樣說。
何敬容說:“侯景是個反複無常的叛臣,終将亂國。
”侯景把戰敗的事報告朝廷,請求革職貶官。
梁武帝不同意,讓侯景擔任南豫州牧。
光祿大夫蕭介進谏說:“臣聽說惡人的本性不會改變,天下的惡人都是一樣的。
侯景靠兇惡狡猾的才能,受到高歡的豢養和庇護。
高歡的墳土未幹,他就背叛了高歡。
他的力量不足,才又逃命到關西。
宇文泰不收容他,所以又投靠我們。
陛下上次之所以接納侯景,正是想讓侯景像漢代在邊境設屬國安置投降的胡人來對付匈奴那樣,希望他同東魏打一仗。
現在侯景既然亡師失地,他就隻是邊境上的一個平常人了。
陛下愛惜一個平常之人而舍棄與友好國家的和睦,我個人認為這不可取。
如果還想等待他晚年為國效力,那他抛棄祖國就像脫掉鞋子一樣輕率,背叛君親就像丢掉草芥一樣容易,難道能夠想象他是遠慕聖德而來,做我們梁朝純貞的臣子嗎?”梁武帝未能采納蕭介的意見。
蕭介,是蕭思話的孫子。
二月,東魏請求與梁朝恢複友好關系。
蕭淵明到了邺城,東魏孝靜帝親臨阊阖門接受他這名俘虜。
孝靜帝責備他一頓而釋放了他,把他送到晉陽,高澄待他很寬厚。
侯景戰敗後,羊鴉仁也回到義陽。
東魏于是得到懸瓠、項城,完全恢複了原有的疆域。
高澄多次派人送交國書,請求與梁朝友好,梁朝沒有同意他。
高澄對蕭淵明說:“如果梁主不忘過去的友好,梁朝留在東魏的人會一起 即遣還,侯景家屬亦當同遣。
”淵明遣人奉啟還梁,梁主與朝臣議之,朱異等皆以為便。
司農卿傅岐獨曰:“此高澄設間,欲令侯景自疑而作亂耳。
若許通好,正堕其計中。
”異等固執宜和,梁主亦厭用兵,乃許之。
使還過壽陽,侯景知之,攝問具服。
乃啟梁主曰:“高澄忌賈在翟,惡會居秦;求盟請和,冀除其患。
若臣死有益,萬殒無辭;唯恐千載有穢良史。
”又緻書于異,饷金三百兩。
異納金而不通其啟。
梁主遂遣使吊澄。
景又啟曰:“臣與高氏釁隙已深,今陛下複與連和,使臣何地自處?”梁主報之曰:“朕與公大義已定,豈有成而相納,敗而相棄乎?”景乃詐為邺中書,求以淵明易景。
梁主将許之。
傅岐曰:“侯景以窮歸義,棄之不祥。
且百戰之餘,甯肯束手受執?”謝舉、朱異曰:“景奔敗之将,一使之力耳。
”梁主從之,複書曰:“貞陽旦至,侯景夕返。
”景謂左右曰:“我固知吳老公薄心腸!”王偉說景曰:“今坐聽亦死,舉大事亦死,唯王圖之!”景于是始為反計:屬城居民,悉召募為軍士,辄停責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士。
三月,梁交州司馬陳霸先讨李贲,平之。
立即遣返,侯景的家屬也會一同遣返。
”蕭淵明派人回梁朝送信,梁武帝與朝中大臣們商議此事,朱異等人都認為可以。
隻有司農卿傅岐說:“這是高澄設下的離間計,不過是想讓侯景自己産生猜疑而發動叛亂而已。
如果同意與東魏友好往來,正好中了他的奸計。
”朱異等人堅持認為應該講和,梁武帝也厭倦了戰争,便批準了。
蕭淵明的使者回途路過壽陽,侯景知道了,捉拿審問,使者供出了全部情況。
于是侯景向梁武帝啟奏說:“高澄忌恨我投奔梁朝,就像當年晉國人忌恨賈季投奔翟、随會投奔秦一樣;他請求講和結成盟國,隻是希望除掉他的心腹之患。
如果我死了對國家有益,我萬死不辭;怕隻怕千年之後,在青史上留下污點。
”侯景又寫信給朱異,贈給他三百兩黃金。
朱異收了他的黃金,卻不呈遞他向梁武帝的奏折。
梁武帝于是派遣使者慰問高澄,吊唁高歡。
侯景又向梁武帝啟奏說:“我與高氏父子之間的嫌隙與仇恨已經很深,現在陛下又與他們結盟講和,讓我何處安身呢?”梁武帝寫信回答他說:“朕與你之間君臣大義已定,怎會有你打了勝仗就接納你,打了敗仗就抛棄你的道理呢?”侯景于是假造了一封來自邺城的書信,信中要求用蕭淵明交換侯景。
梁武帝打算答應這一要求。
傅岐說:“侯景是因山窮水盡而來歸附正義,舍棄了他是不吉祥的。
況且他身經百戰,難道肯束手就擒?”謝舉、朱異說:“侯景是失敗逃命的将領,用一個使者就可把他召回來。
”梁武帝聽從了謝舉、朱異的話,給邺城回信說:“貞陽侯蕭淵明早晨一到,侯景晚上就可以遣返過去。
”侯景對身邊的人說:“我就知道這個老家夥是個薄情寡義之人!”王偉勸說侯景道:“現在,我們等着聽候梁朝的安排也是死,圖謀大事也是死,希望大王考慮一下。
”侯景于是開始做反叛的打算:城内所有的居民,全都招募為士兵,立即停收市場稅及田租,百姓的子女,都被分派給将士們。
三月,梁朝交州司馬陳霸先讨伐李贲,将他殲滅。
屈獠洞斬李贲。
贲兄天寶收餘兵圍愛州,交州司馬陳霸先帥衆讨平之。
诏以霸先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
夏四月,東魏遣兵圍魏颍川。
東魏遣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等,将步騎十萬攻魏王思政于颍川。
思政命卧鼓偃旗,若無人者。
嶽恃其衆,四面陵城,思政選骁勇開門出戰。
嶽兵敗走,更築土山,晝夜攻之。
思政随方拒守,奪其土山,置樓堞以助防守。
五月,魏以宇文泰為太師。
梁遣散騎常侍徐陵如魏。
複修好也。
秋七月朔,日食。
東魏罷南郊道壇。
高澄以道士多僞濫,故罷之。
八月,東魏遣兵略地江淮,取二十三州。
梁侯景反壽陽,梁主遣邵陵王綸督諸軍讨之。
侯景自至壽陽,征求無已,梁皆與之。
景請娶于王、謝。
梁主曰:“王、謝門高非偶,可于朱、張以下訪之。
”景恚恨,表疏稍悖慢。
又聞徐陵等使魏,反謀益甚。
元貞知景有異志,累啟還朝。
景謂曰:“河北事雖不果,江南何慮失之?”貞懼,逃歸建康,具以事聞。
梁主不問。
景知臨賀王正德屢以貪暴得罪,陰養死士,幸國家有變。
陳霸先在屈獠洞殺了李贲。
李贲的哥哥李天寶收集殘餘兵力圍攻愛州,交州司馬陳霸先率領軍隊讨伐并殲滅了他。
梁武帝下诏任命陳霸先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都督七郡諸軍事。
夏四月,東魏派兵包圍西魏颍川。
東魏派遣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等人,率領十萬步兵和騎兵到颍川攻打西魏王思政的軍隊。
王思政命令部隊把戰鼓和軍旗都放倒在地,好像沒有人一樣。
高嶽自恃人馬衆多,從四面攻城,王思政選拔骁勇善戰的将士打開城門出去交戰。
高嶽的軍隊失敗逃跑,又築了一座土山,晝夜攻城。
王思政随機應變,守衛城池,奪取土山,在土山上修築崗樓和低矮的城牆來輔助城池的防守。
五月,西魏任命宇文泰為太師。
梁朝派遣散騎常侍徐陵出使西魏。
梁朝和西魏恢複并加強友好關系。
秋七月初一,出現日食。
東魏廢除南郊道壇。
高澄因為道士中有許多是假冒的,所以廢除南郊道壇。
八月,東魏派兵奪取江淮地區,占領了二十三個州。
梁朝侯景在壽陽反叛,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蕭綸督諸軍讨伐他。
侯景自從到了壽陽,就不斷提出要求,梁朝他都滿足了他的要求。
侯景請求梁武帝,要娶王家或謝家的女子為妻。
梁武帝說:“王家和謝家門第高貴,你與他們不相配,你可以從朱、張以下的家族中尋訪聘娶。
”侯景心中怨恨,寫給梁武帝的奏折态度漸漸不恭和傲慢起來。
他又聽說徐陵等人出使東魏,反叛的念頭就更強烈了。
元貞知道侯景對梁朝有異心,多次請求返回朝廷。
侯景對他說:“黃河北邊的事雖然沒有成功,長江南邊又何必擔心失掉呢?”元貞聽後很是恐懼,逃回了建康,把這些事都告訴了梁武帝。
梁武帝不加過問。
侯景知道臨賀王蕭正德屢次因為貪婪殘暴受到梁武帝的怪罪,暗中豢養一批肯為他效忠的敢死之人,希望國家發生變亂。
遣徐思玉緻箋曰:“天子年尊,奸臣亂國。
大王屬當儲貳,中被廢黜。
景雖不敏,實思自效。
”正德大喜,報之曰:“仆為其内,公為其外,何有不濟?機事在速,今其時矣!” 合州刺史鄱陽王範密啟景謀,朱異以為必無此理。
梁主乃報範曰:“景孤危寄命,安能反乎?”範複請自以合肥之衆讨之,梁主不許。
朱異謂其使曰:“王遂不許朝廷有一客耶?”自是不複通範啟。
景邀羊鴉仁同反,鴉仁執其使以聞。
異曰:“景何能為?”以使者付獄,俄解遣之。
景益無所憚,啟梁主,乞控督江西,如不許,即帥甲騎向閩、越。
梁主遣使谕解之。
景遂反于壽陽,以誅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太子右衛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名,異等皆以奸佞驕貪,蔽主弄權,為時人所疾,故景托以興兵。
初,傅岐嘗以所聞責異,異曰:“外間謗,知之久矣。
心苟無愧,何恤人言?”岐謂人曰:“朱彥和将死矣!恃谄以求容,肆辯以拒谏,聞難而不懼,知惡而不改,天奪其鑒,其能久乎?” 景西攻馬頭,遣其将宋子仙東攻木栅,執戍主曹璆等。
梁主聞之,笑曰:“是何能為?吾折箠笞之耳。
”诏以鄱陽王範、封山侯正表、司州刺史柳仲禮、散騎常侍裴之高為四道都督,邵陵王綸持節兼督衆軍以讨景。
侯景派遣徐思玉給蕭正德送了一封信說:“天子年紀已大,奸臣亂國。
大王實屬是君位的繼承人,中途卻被廢黜。
侯景雖不聰敏,實在想親自為您效勞。
”蕭正德非常高興,回信說:“我在朝廷裡面,您在朝廷外面,我們互相配合,哪有不成功的呢?事不宜遲,現在正是時機! 合州刺史鄱陽王蕭範秘密啟奏梁武帝,揭發侯景的陰謀,朱異認為蕭範所說的肯定沒有道理。
梁武帝于是給蕭範回信說:“侯景孤單一人,情況危險才寄身于我們,怎麼可能反叛呢?”蕭範又請求動用合肥的軍隊去讨伐侯景,梁武帝不同意。
朱異對蕭範的使者說:“鄱陽王竟不允許朝廷養一個食客!”從此以後,蕭範給梁武帝的奏表,朱異便不再呈遞給梁武帝了。
侯景邀羊鴉仁一同反叛,羊鴉仁拘捕了侯景派來勸他反叛的信使,并把這件事報告了朝廷。
朱異說:“侯景能有什麼作為?”把侯景的信使關進監獄,不久又釋放了他。
侯景更加肆無忌憚,啟奏梁武帝,請求将長江以西劃歸他來控制,如果不答應,他就統帥兵馬,殺向閩、越。
梁武帝派遣使者向侯景說明解釋。
侯景于是在壽陽反叛,以誅殺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太子右衛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名,朱異等人都因為人奸詐、阿谀奉承、驕橫貪婪,蒙蔽朝廷玩弄權術,被當時的人所痛恨,因此侯景以此為借口起兵叛亂。
起初,傅岐曾因聽到的情況斥責朱異,朱異說:“外面對我的诽謗和怨言,我知道已經很久了。
心裡如果無愧,何必顧慮别人的言論呢?”傅岐對别人說:“朱異快要完了!他仗着巴結奉承來求得歡心,肆意狡辯而拒絕别人的勸告,聽到災難臨頭而不懼怕,知道罪惡卻不思改悔,上天要懲罰他,他還能長久嗎?” 侯景向西進攻馬頭,派遣他的将領宋子仙向東進攻木栅,捉住了戍主曹璆等人。
梁武帝聽說這件事,笑着說:“這些人能幹出什麼?我折斷一根木棍就能鞭打他們。
”下令讓鄱陽王蕭範、封山侯蕭正表、司州刺史柳仲禮、散騎常侍裴之高為四道都督,邵陵王蕭綸持節監督各路軍隊去讨伐侯景。
冬十月,梁臨賀王正德叛,引侯景兵渡江。
梁主命宣城王大器将軍,羊侃督軍禦之。
侯景聞台軍讨己,問策于王偉。
偉曰:“邵陵若至,必為所困。
不如決志東向,直掩建康。
臨賀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
兵貴拙速,今宜即進。
”景乃詐稱出獵。
十月,襲谯州,執刺史蕭泰。
攻曆陽,太守莊鐵以城降,因說景曰:“國家承平歲久,人不習戰,聞大王舉兵,内外震駭。
宜乘此際,速趨建康,可兵不血刃而成大功。
若使朝廷徐得為備,遣羸兵千人直據采石,雖有精甲百萬不得濟矣。
”景以鐵為導,引兵臨江。
梁主問策于尚書羊侃。
侃請以二千人急據采石,令邵陵王襲取壽陽,使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穴,烏合之衆自然瓦解。
朱異曰:“景必無度江之志。
”遂寝其議。
侃曰:“今茲敗矣!” 梁主以正德督諸軍屯丹陽。
正德遣大船數十艘,詐稱載荻,密以濟景。
時梁主遣将軍王質将兵三千巡江,臨川太守陳昕啟以采石急須重鎮,而質軍輕弱,恐不能濟。
梁主召質還而以昕代之。
質去而昕未至,景聞之喜曰:“吾事辦矣!”乃濟江,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
是夕梁朝始命戒嚴。
南津校尉江子一帥舟師欲邀景,其徒皆潰,子一亦還。
景至慈湖,建康大駭。
梁主悉以内外軍付太子,以宣城王大器都督城内諸軍事,羊侃為軍師将軍副之,遣舍人賀季勞景于闆橋。
季曰:“此舉何名?”景曰:“欲為帝耳。
” 冬十月,梁朝臨賀王蕭正德反叛,帶領侯景的軍隊渡過長江。
梁武帝任命宣城王蕭大器為将軍、羊侃為督軍抵抗侯景。
侯景聽說官軍來讨伐自己,便向王偉詢問對策。
王偉說:“邵陵王的軍隊如果到來,我們肯定要被圍困。
我們不如決意向東進軍,直襲建康。
臨賀王蕭正德在建康城内反叛,大王在建康城外發動攻勢,天下就不難平定了。
兵貴神速,現在可以立即進軍。
”侯景于是詐稱出外打獵。
十月,襲擊谯州,拘捕了刺史蕭泰。
進攻曆陽,太守莊鐵率領全城軍民投降,并對侯景說:“國家安定多年,人們不習慣打仗,聽說大王起兵,朝廷内外都震驚害怕。
應該乘機迅速逼近建康,可以兵不血刃而取得巨大成功。
如果讓朝廷漸漸有所防備,派上一千名瘦弱的士兵直接據守采石,大王即使有百萬精銳部隊也不能奏效。
”侯景讓莊鐵擔任向導,帶領軍隊來到長江邊上。
梁武帝向羊侃詢問對策。
羊侃請求用二千人急速占據采石,命令邵陵王襲擊、奪取壽陽,讓侯景不能前進,退又失去巢穴,這些烏合之衆自然也就土崩瓦解了。
朱異說:“侯景肯定沒有渡江的決心。
”于是,梁武帝沒有采納羊侃的建議。
羊侃說:“這次要失敗啊!” 梁武帝任命蕭正德督諸軍駐紮丹陽。
蕭正德派遣幾十艘大船,謊稱是要運蘆葦,暗中是要載侯景的軍隊過江。
這時梁武帝派遣将軍王質率領三千士兵沿江巡邏,臨川太守陳昕啟奏梁武帝說采石急需重兵防守,而王質的部隊力量薄弱,恐怕不能頂事。
梁武帝撤回王質而任命陳昕代替他。
王質離開采石而陳昕尚未到達,侯景聽說這一情況高興地說:“我的事能成了!”于是渡過長江,有馬幾百匹,士兵八千人。
當晚梁朝才下令戒嚴。
南津校尉江子一統帥水軍想攔擊侯景的軍隊,他的人馬都被打垮了,江子一也回來了。
侯景的軍隊到達慈湖,建康全城都非常驚恐。
梁武帝将朝廷内外的軍政事務全部交給了太子,任命宣城王蕭大器都督城内諸軍事,羊侃為軍師率軍來輔助王大器,派遣舍人賀季去闆橋慰勞侯景。
賀季說:“你這一舉動到底是要幹什麼?”侯景說:“想當皇帝。
” 百姓聞景至,競入城,公私混亂。
羊侃區分防拟,皆以宗室間之。
軍人争入武庫,侃命斬數人,方止。
是時梁興四十七年。
境内無事,賊至猝迫,公私駭震。
軍旅指一決于侃。
侃膽力俱壯,太子深仗之。
蕭正德引侯景圍梁台城。
十一月,景以正德稱帝。
景至朱雀桁南,太子猶未知正德之情,使守宣陽門,庾信守朱雀門。
欲開大桁以挫賊鋒,正德止之。
俄而景至,信乃帥衆開桁,見景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
正德之黨複閉桁度景,正德帥衆迎之。
景軍乘勝至阙下,城中恟懼。
羊侃詐稱得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援兵已至近路。
”衆乃少安。
石頭降景,景遣于子悅守之。
列兵繞台城,射啟于城中曰:“陛下若誅異等,臣則斂辔北歸。
”梁主将誅之,太子曰:“賊以異等為名耳,殺之,無救于急,适足贻笑将來,俟賊平誅之未晚。
”梁主乃止。
景繞城既匝,百道俱攻。
鳴鼓吹唇,喧聲震地。
作木驢數百攻城,城上投石碎之。
景更為尖項,石不能破。
羊侃使作雉尾炬,灌以膏蠟,叢擲焚之。
攻既不克,士卒死傷多,乃築長圍以絕内外。
朱異、張绾議出兵擊之,羊侃曰: 百姓聽說侯景的軍隊來到,争相逃入城裡,官員與百姓混雜在一起。
羊侃布置防守計劃,每處都安排皇室成員來監督。
軍人争相進入武器庫,羊侃下令斬殺了幾個人,才制止住了。
這時是梁朝建立後的第四十七年。
國内一直平安無事,叛賊突然到來,形勢緊迫,官員和百姓都很震驚。
軍隊的指揮完全由羊侃一人決定,羊侃膽大力強,太子十分仰仗他。
蕭正德帶領侯景的軍隊圍攻梁朝台城。
十一月,侯景讓蕭正德稱帝。
侯景的軍隊到達朱雀門浮橋的南面,太子還不知道蕭正德與侯景勾結的情況,讓他守宣陽門,庾信守朱雀門。
太子想斷開大浮橋以打擊侯景部隊的鋒芒,被蕭正德阻止了。
一會兒侯景的部隊到了,庾信就率領人馬斷開浮橋,他看到侯景的士兵都戴着鐵面具,于是抛棄軍隊逃走了。
蕭正德的同黨又閉合浮橋,讓侯景的部隊過河,蕭正德帶領人馬迎接。
侯景乘勝進軍來到城樓下面,城裡的人十分恐懼。
羊侃謊稱得到一封射進來的書信,說:“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經到達附近。
”大家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石頭城軍民投降了侯景,侯景派遣于子悅守衛石頭城。
侯景的士兵列隊圍繞在台城周圍,向城中射去了一封書信,信上說:“陛下如果殺掉朱異等人,那麼臣就收兵回歸北方。
”梁武帝将要殺掉朱異,太子說:“叛賊不過是以殺掉朱異等人為借口罷了,殺掉朱異,對當前的緊急情況也無濟于事,恰恰會被後人恥笑,等到平定叛賊之後再殺他也不晚。
”于是梁武帝才沒有殺朱異。
侯景的軍隊将台城團團包圍,各路一齊攻城。
他們敲着戰鼓,吹着口哨,喧嚣聲震撼大地。
他們制作了幾百頭木驢用來攻城,城上的人投擲石塊把它砸碎了。
侯景又改制成一種尖脖子的木驢,石塊也無法把它砸碎。
羊侃讓人制作了一種野雞尾火炬,灌上油和蠟,密集地投向木驢,把木驢燒掉。
侯景攻城沒有成功,士兵死傷的又很多,于是就築起一道長長的圍子來斷絕城内和城外的聯系。
朱異、張绾商議要出兵攻打侯景,羊侃說: “出人若少,不足破賊,徒挫銳氣;若多,則一旦失利,門隘橋小,必大緻失亡。
”異等不從,使千餘人出戰;鋒未及交,退走争橋,赴水死者大半。
侃子,為景所獲,執以示侃。
侃曰:“我傾宗報主,猶恨不足,豈計一子,幸早殺之!”數日複持來,侃引弓射之。
景以其忠義,亦不之殺。
十一月朔,正德即帝位,以景為丞相。
景攻東府,三日克之,聲言梁主已殂,雖城中亦以為然。
太子請梁主巡城,衆心粗安。
江子一之敗還也,梁主責之。
子一拜謝曰:“臣以身許國,常恐不得其死;今所部皆棄臣去,臣以一夫安能擊賊!若賊遂能至此,臣誓當碎身以贖前罪。
”至是,與弟左丞子四、東宮主帥子五,帥所領百餘人開門出戰。
子一直抵賊營,徑前刺賊;從者不繼,賊解其肩而死。
子四、子五相謂曰:“與兄俱出,何面獨旋!”皆免胄赴賊死。
景初至建康,謂朝夕可拔,号令嚴整,士卒不敢侵暴。
及屢攻不克,人心離沮。
景恐援兵四集,一旦潰去;又軍中乏食,乃縱士卒掠奪民米及金帛子女。
是後米一升直七八萬錢,人相食,餓死者什五六。
景驅士民于城東、西起土山,有疲羸者殺以填山,号哭動地。
城中亦築土山以應之。
太子、宣城王以下,皆親負土畚锸,于山上起樓四丈。
募 “派出的人如果少了,不足以攻破賊兵,隻會白白挫傷自己的銳氣;派出的人如果多了,一旦失利,城門狹窄,浮橋又小,一定會導緻嚴重傷亡。
”朱異等不聽勸告,派遣一千餘人出戰;還沒交鋒,就退了回來,在争着過橋時掉進水中淹死的就有半數以上。
羊侃的兒子羊,被侯景俘獲,被押着讓羊侃看。
羊侃說:“我豁出整個宗族報效君主,還恨不夠,怎麼會在乎一個兒子,希望你早點殺掉他!”幾天以後又押來,羊侃拉弓射羊。
侯景因羊侃是個忠義之人,也沒有殺掉羊。
十一月初一,蕭正德即皇帝位,任命侯景為丞相。
侯景攻打東府,三日攻克,聲稱梁武帝已經去世,即使城裡的人也以為侯景的話是真的。
太子請梁武帝巡視全城,軍心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江子一戰敗回到朝廷,梁武帝責怪他。
江子一向梁武帝叩拜謝罪說:“臣以身許國,常擔心不能為國盡忠而死;現在臣的下屬都背棄臣而去,臣一個人怎能迎戰侯景!如果侯景竟能攻打到這兒的話,臣發誓要粉身碎骨以救贖前罪。
”到這時,他與弟弟左丞江子四、東宮主帥江子五,率領一百多人開城門出戰。
子一直抵賊營,徑直向前刺殺賊兵;跟從的人沒有随他繼續向前沖,賊兵砍下他的肩膀把他殺死了。
江子四、江子五互相說道:“我們和哥哥一同出來,有什麼臉面獨自回去呢!”他們都脫掉甲胄沖向敵人而犧牲。
侯景剛到建康時,認為很快就可攻克建康,号令嚴格,軍容整齊,士兵們不敢侵擾陵暴百姓。
等到屢次進攻不能攻克建康,人心便離散沮喪了。
侯景擔心救援建康的軍隊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自己的部隊會有崩潰的一天;加上軍中缺糧,侯景就縱容士兵去掠奪老百姓的糧食及金銀、綢緞和子女。
這以後大米的價格漲到一升七八萬錢,發生人吃人的情況,餓死的人達十分之五六。
侯景驅趕士兵和百姓在城東、西兩面築起土山,那些疲憊不堪和衰弱有病的人就被殺掉填山,哭喊号叫聲驚天動地。
建康城裡也築土山來對付侯景。
太子、宣城王以下的人,都親自背土,手握簸箕、鐵鍬,在土山上建起了四丈高的樓。
朝廷又招募 敢死士二千人,分配二山,晝夜交戰。
會大雨,城内山崩,賊乘之垂入。
羊侃令多擲火為城,以斷其路,徐于内築城,賊不能進。
景募人奴降者,悉免為良,于是群奴出就景者以千數。
景厚撫之,人人感恩,為之緻死。
景土山稍逼城樓,将軍柳津命作地道以取其土,山崩壓賊且盡。
又于城内作飛橋,懸罩二土山上,景衆皆走。
又擲炬焚其東山,樓栅蕩盡,賊死甚衆。
賊複引玄武湖水以灌台城,阙前皆為洪流。
陳昕為景所擒,欲用之。
昕不可,景使其黨範桃棒囚之。
昕因說桃棒,使殺王偉、宋子仙而降。
桃棒從之,潛遣昕夜缒入城。
梁主大喜,镌銀券賜桃棒,許以封王,即有景衆。
太子恐其詐,召公卿會議。
朱異、傅岐曰:“桃棒降必非謬。
桃棒既降,賊景必驚,乘此擊之,可大破也。
”太子曰:“吾守堅城,以俟外援,萬全策也。
今開門納桃棒,萬一為變,悔無所及。
”朱異撫膺曰:“失此,社稷事去矣!”俄而桃棒事洩,景拉殺之。
陳昕不知,如期而出,景逼使射書城中,言“桃棒今入,因衷甲随之”。
昕不肯,期以必死,景乃殺之。
梁荊州刺史湘東王繹,移檄遣兵赴援。
荊州刺史湘東王繹,移檄所督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雍州刺史嶽陽王詧、江州刺史當陽公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 二千名敢死隊員,分配在東、西二座土山上,晝夜與侯景的軍隊交戰。
正好趕上大雨,城内的土山崩潰,賊兵趁此機會,從高處往城内垂吊士兵。
羊侃命令部隊多多投擲火把,形成一道火牆,來切斷賊兵的來路,慢慢在城内築起城牆,賊兵無法攻進來。
侯景征募那些身為奴仆而投降了他的人,一律免除他們的奴仆身份,讓他們成為平民,于是數以千計的奴仆都出城投降了侯景。
侯景優厚地撫慰他們,他們人人感恩,願意為他拼死效力。
侯景修築的土山漸漸逼近了城樓,将軍柳津命令士兵挖地道來取土山下面的土,土山崩塌,施工的賊兵幾乎全被壓死。
柳津又讓在城内修築了一座飛橋,飛橋懸空籠罩在兩座土山上,侯景的人馬都逃跑了。
城裡的人又向城外投出火炬,焚燒東土山,上面的樓和栅欄全被燒毀,賊兵死亡的很多。
賊兵又引玄武湖水來淹灌台城,宮門前都是洪水。
陳昕被侯景抓獲,侯景想任用他。
陳昕沒有同意,侯景便派他的黨羽範桃棒把陳昕關押起來。
陳昕便趁機勸說範桃棒,讓他殺掉王偉、宋子仙而投降。
範桃棒聽從了陳昕的勸說,夜間秘密地用繩子将陳昕放到建康城内。
梁武帝非常高興,命令賞賜給範桃棒銀券,上面刻字說保證封他為王,擁有侯景的人馬。
太子懷疑範桃棒是詐降,召公卿開會商議。
朱異、傅岐說:“範桃棒投降肯定不是假的。
範桃棒既已投降,叛賊侯景必然驚慌,趁此機會攻擊他,可徹底打垮。
”太子說:“我們堅守城池,等待外面的援兵,這才是萬全之策。
現在打開城門接納範桃棒,萬一發生變故,後悔莫及。
”朱異捶胸說:“失掉這個機會,國家大事完蛋了!”不久,範桃棒的事洩露,侯景把他五馬分屍殺掉了。
陳昕不知道這一情況,仍按原定日期從城内出來,侯景逼他往建康城裡射一封書信,說“範桃棒現在入城,由内穿甲衣的士兵跟随”。
陳昕不肯,決心一死,侯景就殺掉了他。
梁朝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發布文告,派遣軍隊進京救援。
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發布文告給所督的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嶽陽王蕭詧、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 恪等,發兵入援,遣司馬吳晔、天門太守樊文皎将兵發江陵,又遣世子方等将兵入援。
方等有俊才,善騎射,每戰親當矢石,以死節自任。
繹尋自将銳卒三萬發江陵。
景以書告城中士民曰:“梁自近歲以來,權倖用事,割剝齊民,以供嗜欲。
公等試觀: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仆所以趨赴阙庭,指誅權佞,非傾社稷。
今城中指望四方入援,吾觀王侯諸将,志在全身,誰能竭力緻死,與吾争勝負哉?” 梁邵陵王綸還軍赴援,侯景擊之,大潰。
邵陵王綸行至鐘離,聞侯景已度采石,晝夜兼道,旋軍入援,遂帥步騎三萬自京口西上。
景遣軍拒之。
谯州刺史趙伯超曰:“若從黃城大路,必與賊遇,不如徑指鐘山,突據廣莫門,出賊不意,城圍必解矣。
”綸從之,夜行失道,迂二十餘裡,旦營于蔣山。
景見之大駭,悉送所掠婦女、珍貨于石頭,具舟欲走。
分兵攻綸,綸與戰,破之。
景陳兵于覆舟山北,綸進軍玄武湖,相持不戰。
至暮,景更約明日會戰,綸許之。
安南侯駿見景軍退,以為走,即與壯士逐之。
景旋軍擊之,駿敗走,趣綸軍。
景乘勝追擊之,諸軍皆潰。
綸奔朱方,景擒西豐公大春、主帥霍俊等。
還至城下,使言曰 蕭恪等人,讓他們出兵進京救援;蕭繹派遣司馬吳晔、天門太守樊文皎率領軍隊從江陵出發,又派遣他的長子蕭方等率領軍隊進京救援。
蕭方等才智過人,擅長騎馬射箭,每次與敵人交戰,他都親自冒着箭林石雨殺敵,以為國戰死為己任。
蕭繹随即親自率領三萬精銳部隊從江陵出發。
侯景用書信告訴建康城中的士兵和百姓說:“梁朝自近年以來,奸臣當權,搜刮平民,以滿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
請你們看看這些:今日國家的園林、王公貴族的住宅、僧侶尼姑的寺塔,還有那些在位的官員,他們妻妾成群,随從和仆人達幾千人,他們不耕田不織布,穿的是錦繡衣服,吃的是珍貴食物,如不掠奪百姓,這些會從哪裡得到呢!我之所以來到都城,是旨在殺掉掌權的奸佞之人,并不是想推翻國家。
現在城中的人們指望四方來的援兵,我看這些來援的王侯諸将,他們的心意隻在于保全自己,誰能竭盡全力戰鬥到死,和我争奪勝負呢?” 梁朝邵陵王蕭綸回軍救援朝廷,侯景襲擊他,蕭綸的軍隊徹底潰敗。
邵陵王蕭綸行軍到了鐘離,聽說侯景已從采石渡江,便日夜兼程,回軍建康援救朝廷,于是率領三萬步兵、騎兵從京口西上。
侯景派遣軍隊阻擊。
谯州刺史趙伯超說:“如果從黃城的大路上走,必然與賊相遇,不如徑直進軍鐘山,突然占領廣莫門,出賊不意,建康城之圍就一定會解除。
”蕭綸采納了這一建議,夜間行軍迷失道路,多走了二十多裡,次日早晨在蔣山宿營。
侯景見了這種情況十分驚恐,把掠奪來的婦女、珍寶全部送到石頭城,準備船隻想要逃跑。
同時分兵攻打蕭綸,蕭綸與他交戰,把他打敗了。
侯景把軍隊布置在覆舟山北面,蕭綸進軍到玄武湖,雙方相持不戰。
到了黃昏,侯景提出改在第二天交戰,蕭綸答應了。
安南侯蕭駿看到侯景退兵,以為是逃跑,就和精壯的士兵一起追趕。
侯景回軍襲擊他們,蕭駿戰敗逃跑,奔向蕭綸的軍營。
侯景乘勝追擊他們,梁軍全部潰敗。
蕭綸逃往朱方,侯景活捉西豐公蕭大春、主帥霍俊等人。
回到建康城下,讓他們對城裡喊話說 “邵陵已為亂軍所殺”,俊獨曰:“王小失利,已全軍還京口。
城中但堅守,援軍尋至。
”賊以刀毆其背,俊辭色彌厲。
正德殺之。
十二月,梁鄱陽王範、南康王會理,将兵入援。
鄱陽王範遣其世子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将兵入援,軍于蔡洲,以待上流諸軍。
封山侯正表鎮鐘離,叛附侯景,景以為南郡王。
正表乃于歐陽立栅以斷援軍,帥衆一萬欲襲廣陵。
廣陵令劉詢以告南兖州刺史南康王會理。
十二月,會理使詢帥兵夜襲破之,收其兵糧,歸就會理,與之入援。
梁将軍羊侃卒。
城中益懼。
梁散騎常侍韋粲及東西道都督裴之高、柳仲禮等,各以兵入援,推仲禮為大都督。
梁主征衡州刺史韋粲為散騎常侍,以歐陽監州事。
粲至廬陵聞亂,簡閱部下,得精兵五千,倍道赴援。
至豫章,聞景已渡江,以問内史劉孝儀,孝儀曰:“必如此,當有敕;或恐不然。
”孝儀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賊已度江,便逼宮阙,水陸俱斷,何暇有報!假令無敕,豈得自安!韋粲今日何情飲酒!”即馳馬出部分。
将發,會江州刺史當陽公大心遣使邀粲,粲乃馳往見大心,曰:“江州去京最近,殿下情計誠宜在前。
但中流任重,當須應接。
今宜移鎮湓城,遣偏将見随,足矣。
”大心然之,遣中兵柳昕帥兵随粲。
“邵陵王已被亂軍殺掉”,霍俊隻喊道:“邵陵王隻是小小失利,他已率領全部軍隊返回京口。
城中隻要堅守,援軍不久就到。
”賊兵用刀毆打霍俊的後背,霍俊的言辭神情更為嚴厲。
蕭正德殺死了他。
十二月,梁朝鄱陽王蕭範、南康王蕭會理,帶領軍隊救援建康。
鄱陽王蕭範派遣他的長子蕭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自率領軍隊援救建康,軍隊駐紮在蔡洲,等待長江上遊的各路人馬。
封山侯蕭正表鎮守鐘離,叛變投降了侯景,侯景任命他為南郡王。
蕭正表就在歐陽設立栅欄以阻斷援救建康的軍隊,率領一萬人馬要襲擊廣陵。
廣陵令劉詢把此事報告了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
十二月,蕭會理讓劉詢領兵在夜間襲擊正表,把他打敗,沒收他的武器糧食,歸給了蕭會理,并和他一起去援救建康。
梁朝将軍羊侃去世。
建康城裡更是人心惶恐。
梁朝散騎常侍韋粲及東西道都督裴之高、柳仲禮等,各帶領軍隊救援建康,推柳仲禮為大都督。
梁武帝征召衡州刺史韋粲為散騎常侍,以歐陽為監州事。
韋粲到廬陵時聽說侯景叛亂,檢閱部下,得五千精兵,加倍趕路前去援救朝廷。
到達豫章,聽說侯景已渡江,詢問内史劉孝儀,劉孝儀說:“如果情況真是這樣,皇帝應該有敕令傳達;也許情況并不是這樣。
”劉孝儀設置酒宴,韋粲發怒了,把酒杯摔在地上說:“賊已渡江,就要逼近皇宮,水陸交通都斷絕了,皇帝怎麼會有空閑向我們通報情況呢?假如皇帝無法發出敕令,難道我們能夠自己安心嗎!韋粲今日哪有情緒飲酒!”他立即騎馬出去,布置軍事行動。
将要出發時,碰上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派遣使者來邀請韋粲,韋粲便騎馬去見蕭大心,說:“江州離京最近,殿下按情理來說,應該行動在前。
但您是中流砥柱,身負重任,應做後應。
現在應該移軍鎮守湓城,派你的副将随我一同去,就足夠了。
”蕭大心同意了他的建議,派中兵柳昕率兵跟随韋粲。
粲至南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至橫江,粲即送糧仗,并散私财以賞其戰士。
裴之高自張公洲遣船度之。
粲、仲禮遂與李孝欽、羊鴉仁、陳文徹合軍屯新林。
粲議推仲禮為大都督,裴之高自以年位恥居其下。
粲抗言于衆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
所以推柳司州者,正以久捍邊疆,先為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銳,無出其前。
若論年位,皆在粲下,直以社稷之計,不得複論。
今日形勢,貴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
粲請為諸君解之。
”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曰:“今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镝便有所歸。
”之高垂泣緻謝,遂推仲禮為大都督。
宣城内史楊白華遣其子雄将兵繼至。
援軍大集,衆十餘萬。
景囚之高弟、侄、子、孫列于陣前,以鼎镬刀鋸随其後,謂曰:“裴公不降,今即烹之!”之高召善射者使射其子,不中。
柳仲禮以晦夜入韋粲營,部分衆軍。
旦日會戰,諸将各有據守。
令粲頓青塘,粲以青塘當石頭中路,賊必争,頗憚之。
仲禮曰:“青塘要地,非兄不可;若疑兵少,當更遣軍相助。
”乃使直閣将軍劉叔胤助之。
魏太師泰殺其國臣王茂。
魏太師泰殺安定國臣王茂而非其罪。
左丞柳慶谏,泰怒曰:“卿黨罪人,亦當坐。
”執慶于前,慶辭色不撓,曰:“慶聞 韋粲到達南洲時,他的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也率領步兵和騎兵到達橫江,韋粲馬上送給他糧食、武器,并散發自己的财物來獎賞他的戰士。
裴之高從張公洲派船渡柳仲禮過江。
韋粲、柳仲禮就與李孝欽、羊鴉仁、陳文徹合軍駐紮新林。
韋粲提議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裴之高自認為年齡和官位高,恥于居柳仲禮之下。
韋粲高聲對衆人說:“今天共赴國難,大義在于除賊。
我之所以推舉柳司州,正因他長期守衛邊疆,以前曾讓侯景害怕;況且他兵馬精銳,沒有人能超過他。
如果論年齡和官位,他都在我之下,隻是為國家考慮,大家不要再争論了。
現在的形勢,貴在将領團結,如果人心不團結,大事就完了。
我韋粲請求為各位解決這件事。
”于是韋粲一個人乘船到了裴之高的軍營,嚴厲責備他說:“現在皇上和太子危在旦夕,狡詐的賊寇罪惡滔天,做臣子的應該齊心協力,怎麼能自相矛盾!裴豫州一定要與大家離心異志的話,刀鋒箭頭就要有所指了。
”裴之高流淚向韋粲謝罪,于是推柳仲禮為大都督。
宣城内史楊白華派遣他的兒子楊雄率領部隊随後趕來。
衆多援軍彙集一起,達十多萬人。
侯景把裴之高的弟弟、侄子、兒子、孫子押在戰陣之前,将鼎镬、刀鋸放在他們身後,對裴之高說:“裴公如果不投降,今天就把他們煮了!”裴之高把善于射箭的人召來,讓他們射自己的兒子,沒有射中。
柳仲禮在這個月最後一天的夜裡進入韋粲軍營,部署各路軍隊。
第二天早晨,與侯景的軍隊交戰,各位将領各有要把守的地方。
柳仲禮命令韋粲駐紮在青塘,韋粲因為青塘處于通往石頭城的中路,是叛賊必争之地,所以他很怕駐紮在這裡。
柳仲禮說:“青塘是戰略要地,非得老兄你去不可;如果你擔心兵力少的話,我會再派軍隊協助你。
”于是,柳仲禮便派遣直閣将軍劉叔胤協助韋粲。
西魏太師宇文泰殺了他封地的臣屬王茂。
西魏太師宇文泰殺安定國臣屬王茂,但王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