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三

關燈
沒有死罪。

    左丞柳慶進谏,宇文泰發怒說:“你偏袒罪人,也應當被治罪。

    ”将柳慶拘捕在面前,柳慶的言辭和神色毫不屈服,他說:“我聽說 君蔽于事為不明,臣知而不争為不忠。

    慶既竭忠,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耳。

    ”泰寤,亟使赦茂,不及,乃賜茂家錢帛,曰:“以旌吾過。

    ” 己巳(549) 梁太清三年,魏大統十五年,東魏武定七年。

     春正月,侯景襲梁援軍,韋粲死之。

    柳仲禮擊景,敗之。

     正月朔,柳仲禮徙營大桁。

    會大霧,韋粲軍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過半。

    立栅未合,侯景亟帥銳卒攻之。

    粲使軍主鄭逸逆擊之,命劉叔胤以舟師截其後。

    叔胤不敢進,逸遂敗。

    景乘勝入粲營。

    左右牽粲避賊,粲不動,叱子弟力戰,遂與子尼及弟助、警、構、從弟昂皆戰死,親戚死者數百人。

    仲禮方食,投箸被甲,與其麾下百騎馳往救之,與景戰,大破之,斬首數百級,溺死千餘人。

    仲禮矟将及景,而賊自後斫之中肩。

    景得免,自是不敢複濟南岸。

    仲禮亦氣衰,不複言戰矣。

    邵陵王綸複收散卒,自東道至,列營桁南,亦推柳仲禮為大都督。

     梁中領軍朱異卒。

     朝野以侯景之禍共尤朱異,異慚憤發疾卒。

    梁主痛惜,特贈仆射。

     梁北徐州刺史蕭正表以州叛降東魏。

     梁援軍擊侯景,天門太守樊文皎戰死。

     台城與援軍信命久絕。

    援軍募人能入城送啟者,李朗請先受鞭,詐為得罪,叛投賊,因得入城。

    城中方知援兵 做國君的被事情的假象蒙蔽就是不明,做臣子的知道事情真相而不去争辯就是不忠。

    我已經盡忠了,不敢吝惜一死,隻怕您是不明而已!”宇文泰醒悟了,急忙讓人赦免王茂,沒來得及,宇文泰便賜給王茂的家屬金錢綢緞,說:“用這來表明我的過失吧。

    ” 己巳(549) 梁太清三年,西魏大統十五年,東魏武定七年。

     春正月,侯景襲擊梁朝援軍,韋粲犧牲。

    柳仲禮進攻侯景,結果失敗。

     正月初一,柳仲禮将軍營遷往大桁。

    遇上大霧,韋粲的軍隊迷了路,等到達青塘,已過半夜。

    宿營圍紮下的栅欄還未合攏,侯景就急速率領精銳部隊進攻他。

    韋粲派主帥鄭逸迎擊他,命劉叔胤用舟船部隊從後面截擊。

    劉叔胤不敢前進,鄭逸于是遭到失敗。

    侯景乘勝攻進韋粲的軍營。

    身邊的人都拉韋粲躲避賊兵,韋粲一動不動,叱令子弟奮力戰鬥,最後他與兒子韋尼以及弟弟韋助、韋警、韋構,堂弟韋昂都戰死了,同時死去的親戚共有幾百人。

    柳仲禮正在吃飯,聽到後扔下筷子披上盔甲,與他部下的一百多名騎馬趕去救援,與侯景戰鬥,把他打得大敗,斬敵數百首級,在水中淹死的達一千多人。

    柳仲禮的矟眼看就要紮到侯景,而賊兵從柳仲禮身後揮刀而來,砍中他的肩膀。

    侯景才免于一死,從此不敢再渡河到南岸。

    柳仲禮也氣勢衰弱,不再提交戰的事。

    邵陵王蕭綸重新聚集逃散的士兵,從東邊趕到,在大桁的南面擺開營壘,也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

     梁朝中領軍朱異去世。

     梁朝朝廷内外都因為侯景造成的禍患共同歸罪于朱異,朱異慚愧氣憤,得病而死。

    梁武帝感到痛惜,特地追封他為仆射。

     梁朝北徐州刺史蕭正表帶領全州軍民投降東魏。

     梁朝援軍襲擊侯景,天門太守樊文皎戰死。

     朝廷與援軍之間的書信往來已經中斷很久。

    援軍招募能進城送文書的人,李朗請求先打自己一頓鞭子,然後假裝是得罪了上司,背叛投賊,便得到機會進入城中。

    城中軍民才知援軍 四集,舉城鼓噪。

    諸軍度淮攻東府前栅,焚之。

    高州刺史李遷仕及樊文皎帥銳卒五千獨進深入,所向摧靡。

    至菰首橋東,景将宋子仙伏兵擊之,文皎戰死,遷仕遁還。

    仲禮神情傲很,陵蔑諸将。

    邵陵王綸每日執鞭至門,亦移時弗見,由是與綸及諸将有隙,互相猜阻,莫有戰心。

    援軍初至,建康士民扶老攜幼以候之,才過淮,即縱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

    賊中有謀應官軍者,聞之亦止。

     二月,梁以侯景為大丞相,與之盟。

    敕止援軍,湘東王繹次于武城。

     初,台城之閉也,公卿以食為念,男女貴賤并出負米,收諸府藏錢帛聚德陽堂,而不備薪刍魚鹽。

    至是,壞尚書省為薪,撤薦剉以飼馬。

    軍士或煮铠、熏鼠、捕雀而食之,屠馬于殿省間,雜以人肉,食者必病。

    侯景衆亦饑,抄掠無所獲。

    東城有米,可支一年,援軍斷其路。

    景甚患之。

    王偉請僞求和以緩其勢,運米入石頭,然後休士息馬,繕修器械,伺其懈怠擊之。

    景從之,拜表求和。

    太子白梁主,請許之。

    梁主怒曰:“和不如死!”太子固請,梁主遲回久之,乃曰:“汝自圖之,勿令取笑千載。

    ”遂報許之。

    景乞割江右四州之地,并求宣城王大器出送,然後濟江。

    中領軍傅岐固争曰: 已聚集在四周,全城上下高興得又是擂鼓又是呐喊。

    各路援軍渡過秦淮河,攻打并焚燒了東府前面的栅欄。

    高州刺史李遷仕及樊文皎率領五千名精銳的士兵單獨前進,深入敵陣,所向披靡。

    到達菰首橋東,侯景的将領宋子仙埋伏的部隊襲擊了他們,樊文皎戰死,李遷仕逃了回去。

    柳仲禮神情傲慢狠戾,平時經常欺侮蔑視各位将領。

    邵陵王蕭綸按照部将求見主帥時的禮節,每天拿着鞭子來到他的門口,他也有時不接見,因此他與蕭綸及各位将領之間有隔閡,互相猜疑、設置障礙,都沒有打仗的心思。

    援軍剛到的時候,建康的官吏和百姓扶老攜幼出來迎接,可部隊剛剛渡過秦淮河,就放縱将士們搶劫掠奪,因此官吏和百姓失望了。

    叛賊中有打算響應官軍的,聽到這種情況也就停止了行動。

     二月,梁朝任命侯景為大丞相。

    與他訂立盟約。

    朝廷下令援軍停止前進,湘東王蕭繹駐紮在武城。

     當初,台城關閉城門的時候,公卿們将糧食問題記挂在心上,男的、女的、尊貴的、低賤的都出來背米,收集各個府第貯藏的錢帛集中到德陽堂,但是沒有儲備柴火、牲口草料、魚和鹽。

    到了這時,隻好拆除尚書省的建築作柴火,撤了床上的墊席磨碎喂馬。

    軍人們有的煮甲衣上的皮革、烤老鼠、捕捉鳥雀來吃!他們在皇宮與各省的辦公地點之間殺馬,煮的馬肉中還夾雜着人肉,吃的人必然得病。

    侯景的部隊也很饑餓,四處搜尋掠奪沒有什麼收獲。

    東府城内有米,可以供應他的部隊整整一年,可是援軍切斷了去路。

    侯景對這種情況十分憂慮。

    王偉請求假裝求和以緩和這一形勢,把大米運進石頭城,然後使将士和戰馬都得到休息,修理好器械,等到對方懈怠下來再襲擊他們。

    侯景聽從了他的意見,恭敬地向台城遞上文書求和。

    太子報告梁武帝,請他答應侯景的要求。

    梁武帝憤怒地說:“跟侯景講和,還不如去死!”太子再三請求,梁武帝猶豫了很久才說:“你自己考慮吧,不要取笑于千載。

    ”于是通報侯景,皇上已答應他的請求。

    侯景乞求朝廷割讓長江西面的四個州給他,并要求讓宣城王蕭大器出面送他,然後他才渡過長江。

    中領軍傅岐堅持争辯說: “豈有賊舉兵圍宮阙而更與之和乎!此特欲卻援軍耳。

    且宣城嫡嗣之重,國命所系,豈可為質!”梁主乃以大器之弟、石城公大款質于景,敕諸軍不得複進,诏以景為大丞相、豫州牧。

    設壇門外,遣仆射王克與王偉等盟。

    既盟,而景圍不解,專修铠仗,了無去志。

     會南康王會理、湘潭侯退、西昌世子彧,衆合三萬至馬卬洲。

    景請敕還南岸,太子從之。

    景又啟曰:“永安侯确、直閣趙威方頻隔栅見诟雲:&lsquo天子自與汝盟,我終當破汝。

    &rsquo乞召侯及威方入,即當引路。

    ”梁主召确,确累辭不入。

    邵陵王綸泣謂确曰:“圍城既久,聖上憂危,臣子之情切于湯火,故欲且盟而遣之,更申後計。

    成命已決,何得拒違!”确曰:“侯景雖雲欲去而不解長圍,其意可見,入城何益!”綸大怒,欲斬之,确乃流涕入城。

     梁主常蔬食,至是蔬茹皆絕,乃食雞子。

    綸乃因使上雞子數百枚。

     湘東王繹軍于郢州之武城,與河東王譽、桂陽王慥皆淹留不進。

    中記室參軍蕭贲骨鲠士也,以繹不早下,心非之。

    嘗與繹雙六,食子未下,贲曰:“殿下都無&lsquo下&rsquo意。

    ”繹深銜之。

    及得梁主敕,繹欲旋師,贲曰:“景以人臣舉兵 “哪裡有叛賊興兵包圍宮殿,而我們轉過頭來跟他們講和的道理!這不過是叛賊想讓我們的援軍退卻罷了。

    況且宣城王是皇上的直系後裔,地位如此重要,國家的命運維系在他的身上,怎麼可以讓他去當人質!”梁武帝便讓蕭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蕭大款到侯景那裡做人質,下令各路援軍不得繼續前進,頒布诏書任命侯景為大丞相、豫州牧。

    梁武帝讓在城門外設立神壇,派遣仆射王克與王偉等訂立盟約。

    盟約已經訂立了,然而侯景軍隊的包圍卻未解除,他們專修铠甲和兵器,一點也沒有撤走的意思。

     這時趕上南康王蕭會理、湘潭侯蕭退、西昌侯長子蕭彧,率領集合起來的三萬人馬來到馬卬洲。

    侯景請皇帝發布敕令,讓這些人馬回到長江南岸,太子聽從侯景的意見。

    侯景又啟奏梁武帝說:“永安侯蕭确、直閣趙威方頻繁地隔着栅欄罵我說:&lsquo皇上同你訂立盟約是他自己的事,我終究要打敗你。

    &rsquo我乞求皇上召永安侯及趙威方入城,我立即指揮部隊返回北方。

    ”梁武帝召回蕭确,蕭确屢次啟奏梁武帝,堅決推辭,不進台城。

    邵陵王蕭綸哭着對蕭确說:“台城已經被圍很久,皇上處于患難危急之中,臣子的急切心情就跟沸水和大火差不多,所以我們想暫且與侯景訂立盟約,打發他離開,以後再作其他打算。

    這一決定已經做出,怎麼能夠抗拒與違反!”蕭确說:“侯景雖然說要撤離,但又不解除長長的包圍圈,他的意圖由此可見,讓我入城有什麼好處!”蕭綸大怒,要殺蕭确,蕭确才流着淚進城。

     梁武帝平時常吃蔬菜,到現在蔬菜和蘑菇都吃光了,他就吃雞蛋。

    蕭綸便通過使者呈送給梁武帝幾百個雞蛋。

     湘東王蕭繹的部隊駐紮在郢州的武城,與河東王蕭譽、桂陽王蕭慥都久留在原地不前進。

    中記室參軍蕭贲是位耿直的人,看到蕭繹不盡早向下遊進發,心裡反感。

    他曾經和蕭繹玩一種叫做“雙六”的賭博遊戲,吃了蕭繹的子兒都不拿下,蕭贲說:“殿下你全然沒有&lsquo下&rsquo的意思。

    ”蕭繹特别怨恨蕭贲。

    等得到梁武帝的敕令,蕭繹打算回師原地,蕭贲說:“侯景以臣子的身份帶兵 向阙,今若放兵,童子能斬之矣,必不為也。

    大王以十萬之衆,未見賊而退,奈何!”繹不悅,未幾,因事殺之。

     東魏河内之民歸于魏。

     東魏河内民四千餘家,以魏北徐州刺史司馬裔其鄉裡也,相帥歸之。

    宇文泰欲封裔,裔固辭曰:“士大夫遠歸皇化,裔豈能帥之?賣義士以求榮,非所願也。

    ” 三月,侯景陷梁台城,自稱大都督錄尚書事。

    邵陵王綸奔會稽,柳仲禮等叛降景。

    景廢蕭正德,以為大司馬。

     侯景既運東府米入石頭,王偉聞荊州軍退,援軍不相統一,乃說景曰:“王以人臣舉兵,圍守宮阙,逼辱妃主,殘穢宗廟,今日持此,欲安所容身乎!背盟而捷,自古多矣,願且觀其變。

    ”景遂啟陳梁主十失,曰:“陛下崇飾虛誕,惡聞實錄,以祅怪為嘉祯,以天譴為無咎。

    敷演六藝,排擯前儒,王莽之法也。

    以鐵為貨,輕重無常,公孫之制也。

    爛羊镌印,朝章鄙雜,更始、趙倫之化也。

    豫章仇父,邵陵冠布,石虎之風也。

    修建浮圖,四民饑餒,笮融、姚興之代也。

    ”又言:“建康宮室崇侈,陛下唯與主書參斷萬機,政以賄成,諸閹豪盛,衆僧殷實。

    皇太子珠玉是好,酒色是耽;邵陵所在 攻打皇宮,現在他如果放下武器,一個小孩子就能殺掉他,所以他肯定不會放下武器。

    大王您擁有十萬大軍,還沒看見叛賊就撤退,這怎麼行呢!”蕭繹聽了很不高興,沒有多久,便找了一個理由殺了蕭贲。

     東魏河内地區的老百姓歸附西魏。

     東魏河内地區有四千多戶百姓,因為西魏的北徐州刺史司馬裔是他們的同鄉,所以都相互領着歸附了他。

    宇文泰想要授司馬裔爵位,司馬裔堅決推辭說:“士大夫遠道而來歸附到皇上的政令、教化所能達到的地方,我司馬裔哪裡能率領他們?出賣忠義之士以追求榮華富貴,不是我的心願。

    ” 三月,侯景攻陷梁朝的台城,自稱大都督錄尚書事。

    邵陵王蕭綸逃亡到會稽,柳仲禮等背叛梁朝投降侯景。

    侯景廢除蕭正德的帝位,讓他擔任大司馬。

     侯景已經把東府城的大米運進了石頭城,王偉聽說荊州的軍隊撤退了,援軍内部不統一,就勸侯景說:“大王您以臣子的名義興兵,包圍宮殿,逼迫淩辱嫔妃皇上,毀壞糟蹋皇家宗廟,今日弄到這種地步,您還想平安地呆在一個地方嗎!背盟而取勝的事,自古以來多了,希望你姑且觀察事态的變化。

    ”侯景就上書陳述梁武帝的十大罪狀,說:“陛下喜歡粉飾虛誕,不喜歡聽到實錄,将反常怪異視為吉祥的象征,對上天的譴責認為自己沒有責任。

    您解釋六藝,排斥前儒,這是王莽的做法。

    您用鐵來鑄造貨币,輕重時常變化,這是公孫述所采用的辦法。

    您濫授官爵,亂刻官印,使官職像爛羊頭、爛羊胃一樣不值錢,弄得朝綱混亂,這是漢朝更始年間、晉代趙王倫篡位時期的風氣。

    豫章王蕭綜将父皇視為仇敵,邵陵王蕭綸在父皇在世之時,便把一個老頭裝扮成自己的父親而加以捶打,這是晉朝石虎時的社會風氣。

    您修建佛塔,四方百姓饑餓不堪,這是當年笮融、姚興佞佛的重演。

    ”又說:“建康的皇宮中崇尚奢侈,陛下隻跟起草文書的人一起決斷一切機要大事,政務要通過賄賂才能辦成,宦官們豪奢富足,僧人們産業殷實。

    皇太子一味喜好珠寶,沉湎于酒色;邵陵王到處 殘破;湘東群下貪縱;南康、定襄之屬,皆如沐猴而冠耳。

    伏願小懲大戒,放讒納忠,使臣無再舉之憂,陛下無嬰城之辱,則萬姓幸甚!” 梁主覽啟,慚怒。

    三月朔,以景違盟舉烽鼓噪。

    初,閉城之日,男女十餘萬,擐甲者二萬餘人。

    被圍既久,人多身腫氣急,死者什八九,乘城不滿四千人,率皆羸喘。

    橫屍滿路,而衆心猶望外援。

    柳仲禮唯聚妓妾,置酒作樂,諸将日往請戰,仲禮不許。

    安南侯駿說邵陵王綸曰:“城危如此,而都督不救,若萬一不虞,殿下何顔自立于世!今宜分軍為三道,出賊不意攻之,可以得志。

    ”綸不從。

    仲禮父津登城謂仲禮曰:“汝君父在難,不能竭力,百世之後,謂汝為何!”仲禮亦不以為意。

    梁主問策于津,對曰:“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禮,不忠不孝,賊何由平!” 南康王會理與羊鴉仁、趙伯超等,進營于東府城北,約夜度軍,為景所敗。

    景又求和,梁主使禦史中丞沈浚至景所,見景無去志,發憤責之。

    景橫刀叱之,浚曰:“負恩忘義,違棄詛盟,固天地所不容!沈浚五十之年,常恐不得死所,何為以死相懼邪!”因徑去不顧。

     于是景複攻城,晝夜不息。

    邵陵世子堅屯太陽門,終日蒱飲,不恤吏士。

    其書佐董勳、熊昙朗夜引景衆登城。

    永安侯确力戰,不能卻,乃排闼入,啟梁主雲:“城已陷。

    ”梁主 殘害百姓;湘東王的官員們貪婪放縱;南康王、定襄王之類,也都不過像沐猴而冠罷了。

    我希望陛下您受到這次小的懲罰之後,能夠引起足夠的警戒,放逐那些讒佞小人,接納忠貞的臣子,這樣就使我不用憂慮再次發動兵變,陛下您也不用蒙受被圍困在城中的恥辱了,這實在是千千萬萬老百姓的莫大幸運啊!” 梁武帝看了侯景的上書,羞慚憤怒。

    三月初一,以侯景違背盟約為由,下令全城點燃烽火擂鼓呐喊。

    當初,關閉城門的時候,城内居民有十多萬人,披盔帶甲的将士有二萬多人。

    被圍困的時間一長,人們多身體浮腫,氣喘籲籲,死去的十有八九,現在能登上城牆的不滿四千人,人人都瘦弱不堪。

    城裡道路上到處橫陳着屍體,而大家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外面的援軍上。

    柳仲禮隻是聚集歌妓,擺酒作樂,将領們天天向他請戰,柳仲禮都不答應。

    安南侯蕭駿勸邵陵王蕭綸說:“台城危機如此,而都督不救,如果萬一發生了預想不到的情況,殿下還有什麼臉面在這個世界上立身!現在應分兵三路,出其不意地攻打叛賊,這樣就可取勝。

    ”蕭綸不采納這一建議。

    柳仲禮的父親柳津登城對柳仲禮說:“你的君王和父親正在難中,你不能竭盡全力救援,百代以後,人們将會把你說成什麼人呢!”柳仲禮聽了也不在意。

    梁武帝向柳津詢問計策,柳津回答說:“陛下有邵陵王這樣的兒子,我有柳仲禮這樣的兒子,他們不忠不孝,叛賊靠什麼平定呢!” 南康王蕭會理與羊鴉仁、趙伯超等,把軍營推進到東府城北,約定夜裡渡江,被侯景打敗。

    侯景又求和,梁武帝派禦史中丞沈浚到侯景處,見侯景沒有撤離的意思,沈浚便憤怒斥責侯景。

    侯景橫刀大聲責罵沈浚,沈浚說:“你忘恩負義,違背盟誓,真是為天地所不容!我沈浚已經五十歲,經常擔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何必用死來吓唬我呢!”說着便徑直離去,頭也不回。

     于是侯景又攻城,晝夜不息。

    邵陵王的長子蕭堅駐紮在太陽門,終日賭博飲酒,不體恤官兵疾苦。

    他的書佐董勳、熊昙朗夜裡引導侯景的兵馬登城。

    永安侯蕭确奮力拼搏,不能打退敵人,就推開小門進入宮中,報告梁武帝說:“城已被攻陷。

    ”梁武帝 安卧不動,歎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複何恨!”因謂确曰:“速去語汝父,勿以二宮為念。

    ” 景入見于太極東堂,以甲士五百人自衛;稽颡殿下,典儀引就三公榻。

    梁主神色不變,問曰:“卿在軍中日久,無乃為勞!”景不敢仰視,汗流被面。

    複至永福省見太子,太子亦無懼容。

    侍衛皆驚散,唯徐摛、殷不害侍側。

    摛謂景曰:“當以禮見!”景乃拜。

     退謂王僧貴曰:“吾常跨鞍對陳,矢刃交下,而意氣安緩,了無怖心;今見蕭公,使人自懾,豈非天威難犯!吾不可以再見之。

    ”于是悉撤兩宮侍衛,縱兵掠乘輿、服禦、宮人皆盡;收朝士、王侯送永福省;矯诏大赦,自加大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建康士民逃難四出。

    景以诏命解外援軍。

    柳仲禮召諸将議之,邵陵王綸曰:“今日之命,委之将軍。

    ”仲禮熟視不對。

    裴之高、王僧辯曰:“将軍擁衆百萬,緻宮阙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散。

    綸奔會稽,仲禮及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并開營降賊,軍士歎憤。

    仲禮等入城,先拜景而後見梁主,梁主不與言。

    見津,津恸哭曰:“汝非我子,何勞相見!” 景遣仲禮歸司州,僧辯歸竟陵。

    初,臨賀王正德與景約,平城之日,不得全二宮。

    及城開,正德帥衆揮刀欲入,不得。

     安卧不動,歎息說:“從我這兒得到的,又從我這裡失去,又有什麼悔恨的呢!”于是他便對蕭确說:“快去告訴你父親,不要記挂我和太子。

    ” 侯景來到太極殿的東堂晉見梁武帝,用五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保衛自己;他在大殿下跪拜,以額觸地,主持儀式的人引領他走到三公坐的榻前。

    梁武帝神色不變,問道:“你在軍中時間很長,恐怕勞累了吧!”侯景不敢仰視,汗流滿面。

    侯景又到永福省拜見太子,太子也沒有顯出害怕的神情。

    太子的侍衛都驚慌地逃散了,隻有徐摛、殷不害在一旁侍奉。

    徐摛對侯景說:“你來拜見應當遵守禮節!”侯景才跪下參拜。

     侯景退出後對王僧貴說:“我經常跨上馬鞍與敵人對陣,刀箭交加,而心緒安穩,毫不害怕;今天見到蕭公,讓人不由自主地害怕,難道不是天威難犯嗎!我不能再見他們了。

    ”從此開始,侯景把皇上、太子兩宮的侍衛全部撤掉,放縱将士将皇帝及後妃使用的車馬、服飾、宮女都搶掠一空;将朝士、王侯們都抓了送到永福省;假托梁武帝的诏書,下令大赦天下,加封自己為大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建康的百姓四出逃難。

    侯景用梁武帝的诏書下令解散外面的援軍。

    柳仲禮召集各位将領商議此事,邵陵王蕭綸說:“現在發布命令,就委托給将軍您了。

    ”柳仲禮注目細看蕭綸,不作回答。

    裴之高、王僧辯說:“将軍您擁有百萬人馬,卻緻使皇宮淪陷,眼下正應當全力決戰,何必多言呢?”柳仲禮始終不發一言,各路援軍隻好分散。

    蕭綸逃亡到會稽,柳仲禮及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一道打開營門向侯景投降,将士們歎息、憤怒。

    柳仲禮等人進入京城,先拜見侯景而後見梁武帝,梁武帝不和他們說話。

    柳仲禮拜見父親柳津,柳津痛哭着說:“你不是我的兒子,何必來跟我相見!” 侯景派遣柳仲禮回到司州,王僧辯回到竟陵。

    當初,臨賀王蕭正德與侯景約定,平定台城的那一天,不得保全皇上與太子。

    等到城門打開,蕭正德率領人馬揮刀準備進去,卻沒能實現。

     景更以正德為大司馬。

    正德入見梁主,拜且泣。

    梁主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梁東徐、北青州及淮陽郡皆叛降于東魏,東魏遂取梁青州及山陽郡。

     梁湘東王繹歸江陵,殺桂陽王慥。

     初,梁主以河東王譽代張缵為湘州刺史,徙缵代嶽陽王詧為雍州刺史。

    缵恃才輕譽,迎候有阙。

    譽至,留缵不遣。

    缵輕舟夜遁,将之雍部,複慮詧拒之。

    缵與湘東王繹有舊,欲因之以殺譽兄弟,乃如江陵。

    及台城陷,諸王各還州鎮,譽歸湘州。

    信州刺史桂陽王慥留軍江陵,欲待繹至拜谒乃還。

    缵遺繹書曰:“河東欲襲江陵,嶽陽共謀不逞。

    ”江陵軍主朱榮亦遣使告繹雲:“桂陽留此,欲應譽、詧。

    ”繹懼,自蠻中步道馳歸江陵,囚慥殺之,樹栅掘塹以自守。

     侯景陷梁廣陵。

     侯景以董紹先為江北行台,使赍敕召南康王會理。

    紹先以羸兵二百至廣陵,會理士馬甚盛。

    僚佐說會理曰:“景已陷京邑,欲除諸藩,然後篡位。

    若四方拒絕,立當潰敗,奈何委全州之地以資寇乎?不如殺紹先,發兵固守,與魏連和,以待其變。

    ”會理素懦,即以城授之。

     東魏取梁淮陰。

     梁吳郡太守袁君正以郡叛附侯景。

     侯景遣于子悅等将羸兵數百,東略吳郡。

    新城戍主戴僧逷有精甲五千,說太守袁君正曰:“賊今乏食,台中所得,不支 侯景讓蕭正德改任大司馬。

    蕭正德進入皇宮拜見梁武帝,一邊跪拜一邊哭泣。

    梁武帝說:“哭哭啼啼,歎息怎麼來得及啊!” 梁朝東徐州、北青州及淮陽郡都背叛梁朝,向東魏投降,東魏終于奪取梁朝的青州及山陽郡。

     梁朝湘東王蕭繹回到江陵,殺死桂陽王蕭慥。

     當初,梁武帝任命河東王蕭譽取代張缵為湘州刺史,調張缵取代嶽陽王蕭詧為雍州刺史。

    張缵仗恃自己的才能而輕視蕭譽,迎接蕭譽時缺乏應有的禮節。

    蕭譽到任後,留下張缵不放他走。

    張缵乘着小船偷偷逃跑了,将要到達雍州時,他又擔心蕭詧會拒絕接納他。

    張缵與湘東王蕭繹過去有交情,便想通過他來殺掉蕭譽兄弟,于是來到江陵。

    等到台城陷落後,藩王們都回到各自鎮守的州郡,蕭譽也回到湘州。

    信州刺史桂陽王蕭慥的部隊留在江陵,他想等蕭繹來了拜見他之後再回信州。

    張缵送了一封書信給蕭繹說:“河東王想襲擊江陵,嶽陽王和他共同密謀起事沒有得逞。

    ”江陵軍主朱榮也派人告訴蕭繹說:“桂陽王留在這裡,是準備響應蕭譽、蕭詧。

    ”蕭繹害怕了,從蠻人地區的陸路上騎馬趕回江陵,把蕭慥囚禁起來并殺了他,設立栅欄、挖掘壕溝進行防守。

     侯景攻陷梁朝的廣陵。

     侯景讓董紹先擔任江北行台,派他帶着梁武帝的敕令去召南康王蕭會理。

    董紹先帶着二百名弱兵到了廣陵,蕭會理的兵馬卻非常強盛。

    僚佐們勸蕭會理說:“侯景已經攻占了京城,準備除掉各個藩王,然後篡奪皇位。

    如果四面八方都不接受他,他立即就會潰敗,我們怎麼能用全州的土地來資助強盜呢?我們不如殺掉董紹先,發兵拒守我們的地盤,聯合魏國,來等待形勢的變化。

    ”蕭會理一向懦弱,就将全城交給了董紹先。

     東魏奪取梁朝的淮陰。

     梁朝吳郡太守袁君正獻出全郡背叛梁朝,歸附侯景。

     侯景派遣于子悅等帶領幾百名弱兵,去東部掠奪吳郡。

    戍守新城的主将戴僧逷擁有五千名精銳士兵,他勸說太守袁君正道:“賊兵現在缺少糧食,他們從台中得到的糧食,不夠支持 一旬。

    若閉關拒守,立可餓死。

    ”君正素怯,郊迎之。

    子悅執君正,掠奪财物、子女。

    東人皆立堡拒之。

     梁宣城、吳興起兵拒侯景。

     侯景遣來亮入宛陵,宣城太守楊白華誘而斬之。

    景遣李賢明攻之,不克。

    禦史中丞沈浚避難東歸,與吳興太守張嵊起兵讨景。

    景号令所行,唯吳郡以西、南陵以北而已。

     東魏攻魏颍川,魏人擊之,殺其将慕容紹宗、劉豐生。

     東魏高嶽等攻魏颍川,逾年不克。

    劉豐生建策,堰洧水以灌之,城多崩頹。

    王思政身當矢石,與士卒同勞苦。

    城中泉湧,懸釜而炊。

    宇文泰遣趙貴督東南諸州兵救之,阻水不得前。

    東魏人使善射者乘大艦臨城射之,城垂陷;慕容紹宗與豐生臨堰視之,暴風忽至,飄船向城。

    城上人以長鈎牽船,弓弩亂發,二人皆死。

     東魏大将軍澄如邺。

     東魏進澄位相國,封齊王,加殊禮。

    澄固辭,不許。

    澄召将佐密議之,皆勸澄受之;獨陳元康以為未可,澄由是嫌之。

     梁嶽陽王詧執雍州刺史張缵。

     湘東王繹之入援也,令所督諸州皆發兵,雍州刺史嶽陽王詧遣司馬劉方貴将兵出漢口;繹召詧使自行,詧不從。

    方貴潛與繹謀襲襄陽。

    未發,會詧以它事召方貴,以為謀洩, 十天。

    如果我們閉關據險防守,抗拒他們,他們馬上就會餓死。

    ”袁君正一向懦怯,他到郊外迎接于子悅。

    于子悅扣押了袁君正,掠奪百姓的财物、子女。

    東部人都建起城堡抵抗他。

     梁朝宣城、吳興發兵抵抗侯景。

     侯景派蕭來亮來到宛陵,宣城太守楊白華将他誘而殺之。

    侯景派李賢明攻打宣城,沒有攻克。

    禦史中丞沈浚避難回到東部,與吳興太守張嵊發兵讨伐侯景。

    侯景的号令能夠得到執行的地方,僅是吳郡以西、南陵以北罷了。

     東魏進攻西魏颍川,西魏人進行反擊,殺死東魏的将領慕容紹宗、劉豐生等人。

     東魏高嶽等人進攻西魏的颍川,過了一年也沒有攻克。

    劉豐生想出一個辦法,在洧水上建攔河堰用水來灌淹颍川城,颍川的城牆多處崩塌。

    王思政親身在箭石橫飛的情況下指揮作戰,與士兵同甘共苦。

    城中水如泉湧,他們就把鍋吊起來做飯。

    宇文泰派遣趙貴督率東南各個州的部隊援救颍川,因被水阻隔不能向前靠近。

    東魏人讓善于射箭的人乘着大艦靠近颍川往城内射箭,颍川城眼看就要陷落;慕容紹宗與劉豐生一起來到攔河堰前視察,暴風忽然刮來,慕容紹宗和劉豐生乘的船向城裡漂去。

    城上的人用長鈎拉住這條船,弓箭亂射,他們二人都死了。

     東魏大将軍高澄到邺城。

     東魏晉升高澄為相國,封為齊王,加以特殊的禮遇。

    高澄堅決推辭,但孝靜帝不批準。

    高澄召集将領和輔佐官員秘密商議此事,都勸高澄接受朝廷的任命;唯獨陳元康認為不可以,高澄從此開始嫌惡他。

     梁朝嶽陽王蕭詧拘捕雍州刺史張缵。

     湘東王蕭繹進京救援時,令他督管的各州都要派兵,雍州刺史嶽陽王蕭詧派司馬劉方貴領兵出漢口;蕭繹召見蕭詧讓他本人也出征,蕭詧沒有服從。

    劉方貴暗中與蕭繹密謀襲擊襄陽。

    還沒出兵,碰上蕭詧因其他事情召見劉方貴,劉方貴以為密謀洩露, 遂據樊城,詧遣軍攻之。

    繹厚資遣張缵使赴鎮,缵至大堤,詧已拔樊城,斬方貴。

    聞台城陷,遂執缵。

     五月,梁主衍殂,太子綱立。

     梁主雖外為侯景所制,而内甚不平。

    景欲以宋子仙為司空,梁主曰:“調和陰陽,安用此物!”景不能強,心甚憚之。

    太子泣谏,梁主曰:“若社稷有靈,猶當克複。

    如其不然,何事流涕!”是後,梁主所求,多不遂志,飲膳亦為所裁節;憂憤成疾,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殂。

    年八十六。

    景秘不發喪,太子嗚咽流涕,不敢洩聲;既而發喪,遂即位。

    立宣城王大器為太子。

    高祖之末,建康士民争尚豪華,糧無半年之儲,常資四方委輸。

    自景亂,道路斷絕,人至相食,不免餓死,存者百無一二。

    貴戚豪族,皆自出采稆,填委溝壑,不可勝紀。

     魏诏代人複其舊姓。

     六月,梁湘東王繹殺太常卿劉之遴。

     初,侯景将使之遴授臨賀王正德玺绶,之遴剃發僧服而逃。

    将歸江陵,行至夏口,繹素嫉其才,密送藥殺之。

    而自為志銘,厚其赙贈。

     東魏大将軍澄克颍川;以王思政歸,魏師還。

     東魏高嶽既失慕容紹宗等,志氣沮喪,不敢複逼長社。

    陳元康言于高澄曰:“王自輔政以來,未有殊功。

    今颍川垂陷,願王自以為功。

    ”澄從之,自将攻長社。

    親臨作堰,堰三決,澄怒,推負土者及囊并塞之。

     于是占據了樊城,蕭詧派遣軍隊攻打樊城。

    蕭繹厚資打發張缵去雍州赴任鎮守,張缵到了大堤,蕭詧已攻下樊城,殺掉劉方貴。

    蕭詧聽說台城陷落,就拘捕了張缵。

     五月,梁武帝蕭衍去世,太子蕭綱登皇位。

     梁武帝雖然表面上被侯景控制,但他的心裡卻非常不平。

    侯景想讓宋子仙出任司空,梁武帝說:“調和陰陽,怎麼能用這個東西!”侯景不能強迫,心裡很害怕梁武帝。

    太子流淚進谏,梁武帝說:“如果國家有靈,還可以恢複。

    如果不是這樣,何必流淚!”從此以後,梁武帝所提出的要求,大多不能被滿足,飲食也被減少;他憂憤成疾,嘴裡發苦要蜂蜜,得不到,他發出兩聲:“荷!荷!”就去世了。

    享年八十六歲。

    侯景密不發喪,太子嗚咽流淚,不敢出聲;不久以後發喪,才登皇位。

    立宣城王蕭大器為太子。

    梁武帝末年,建康的百姓競相崇尚豪華,糧食沒有半年的儲備,常常要依靠各地運來。

    自從侯景叛亂,交通斷絕,發展到人吃人的地步,仍免不了餓死人,保住命的不到百分之一二。

    那些皇親國戚、豪門大族、都自己出來采野生的稻子,餓死而埋在溝壑的,不可勝計。

     西魏下诏書:代郡人恢複他們的舊姓。

     六月,梁朝湘東王蕭繹殺掉太常卿劉之遴。

     當初,侯景要派劉之遴去把印玺授給臨賀王蕭正德,劉之遴剃光頭發、穿上和尚服逃跑了。

    他将要回到江陵,走到夏口的時候,蕭繹一向妒忌他的才能,暗中送藥毒死了他。

    然而蕭繹又親自為他撰寫墓志銘,送了很多錢給他辦喪事。

     東魏大将軍高澄攻克颍川;因王思政歸附東魏,西魏軍撤回。

     東魏的高嶽失去了慕容紹宗等人,志氣沮喪,不敢再進攻長社。

    陳元康對高澄說:“大王自從輔佐皇室以來,沒有特殊的功勞。

    現在颍川快要攻陷了,希望大王親自去立下這一功勞。

    ”高澄聽從了他的意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長社。

    他親自督造攔河堰,攔河堰三次決口,高澄發怒了,把背土的人及土袋子一起推下去堵塞決口。

     城中無鹽,攣腫死者什八九。

    水入城壞,澄令城中曰:“有能生緻王大将軍者封侯;若有損傷,左右皆斬。

    ”王思政帥衆據土山,告之曰:“吾力屈計窮,唯當以死謝國。

    ”因仰天大哭,西向再拜,欲自刎。

    衆共執之,不得引決。

    澄遣趙彥深執手申意,延而禮之。

    思政初入颍川,将士八千人,及城陷,才三千人,卒無叛者。

    澄改颍川為鄭州,遇思政甚重。

    祭酒盧潛曰:“思政不能死節,亦何足重!”澄曰:“我有盧潛,乃是更得一王思政。

    ”潛,度世之曾孫也。

     初,思政屯襄城,欲以長社為行台治所,啟陳于宇文泰。

    浙州刺史崔猷曰:“襄城控帶京、洛,寔為要地,如有動靜,易相應接。

    颍川既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賊若潛來,徑至城下。

    莫若頓兵襄城,以為行台,颍川置州,遣将鎮守,則表裡膠固,人心易安,縱有不虞,不能為患!”泰令從猷策,思政固請,泰乃許之。

    至是,泰深悔之;以侯景所獻諸城道路阻絕,令諸将拔軍還。

     梁湘東王繹自稱假黃钺、大都督中外諸軍、承制。

    侯景殺蕭正德。

     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

    景遮得其書,缢殺之。

     梁永安侯确謀讨侯景,不克而死。

     景愛永安侯确之勇,常置左右。

    邵陵王綸潛遣人呼之,确曰:“景輕佻,一夫力耳。

    我欲手刃之,恨未得其便, 長社城中沒有鹽吃,痙攣、浮腫而死的人有十分之八九。

    大水灌進城裡,城被沖壞,高澄向城裡的人宣布說:“有能把王大将軍活捉來的人封他為侯;如果有損傷王大将軍的,他身邊的人都要被殺。

    ”王思政率領人馬占據土山,告訴大家說:“我的力氣已經使盡,計策已經用光,隻有用一死來報國了。

    ”說着便仰面朝天大哭,面向西拜了兩拜,準備自殺。

    大家一起拉住他,他自殺未遂。

    高澄派趙彥深來到土山,握着王思政的手申明來意,歡迎他歸附東魏,并以禮相待。

    王思政當初進入颍川的時候,将士有八千人,等到陷落,才剩三千人,最終也沒有一個叛變的。

    高澄将颍川改為鄭州,給王思政很高的禮遇。

    祭酒盧潛說:“王思政不能以死保全氣節,又有什麼值得看重的!”高澄說:“我有盧潛,就是又得到一個王思政。

    ”盧潛,是盧度世的曾孫。

     當初,王思政屯兵襄城,想把長社做為行台所在地,書面報告給宇文泰。

    浙州刺史崔猷說:“襄城控制并連着京、洛,實在是戰略要地,如果有風吹草動,容易相互接應。

    颍川既臨近敵寇占領的地方,又沒有山川之險,敵人如果秘密攻來,可以直接到達城下。

    不如屯兵于襄城,做為行台,在颍川設置州郡,派将領鎮守,這樣内外就都牢固了,人心容易安定,縱然發生意料不到的情況,也不能造成禍患!”宇文泰下令聽從崔猷的計策,王思政堅決請求,宇文泰才同意了他的意見。

    及至長社陷落,宇文泰很是後悔;因侯景所獻的各城交通斷絕,命令各将領率領部隊返回。

     梁朝湘東王蕭繹自稱假黃钺、大都督中外諸軍、承制。

     侯景殺了蕭正德。

     蕭正德怨恨侯景出賣自己,秘密寫信召請鄱陽王蕭範,叫他帶兵來京。

    侯景截得了這封信,勒死了蕭正德。

     梁朝永安侯蕭确謀求讨伐侯景,沒有成功而死。

     侯景欣賞永安侯蕭确的勇敢,經常把他安置在身邊。

    邵陵王蕭綸悄悄派人叫蕭确回去,蕭确說:“侯景為人狂妄輕佻,一夫之勇而已。

    我想親手用刀殺掉他,隻遺憾沒找到下手的機會, 卿還啟家王,勿以确為念。

    ”景與确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

    弦斷不發,景覺而殺之。

     梁湘東王繹使其世子方等攻湘州刺史河東王譽,擊之,方等敗死。

    繹殺其妃徐氏。

     繹娶徐妃,生世子方等。

    妃多失行,故方等無寵。

    及自建康歸江陵,繹見其禦軍和整,始歎其能,入告徐妃,妃泣而退。

    繹怒,疏其穢行,榜于大閣,方等見之,益懼。

    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骁勇得士心,繹将讨侯景,使督其糧衆。

    譽不與,方等請讨之。

    繹乃以少子方矩代譽,使方等将兵送之。

    方等将行,謂所親曰:“是行也,吾必死之,死得其所,吾複奚恨!” 至麻溪,譽擊之,方等敗死。

    繹無戚容。

    寵妃王氏,生子方諸而卒。

    繹疑徐妃為之,逼令自殺,妃赴井死。

     秋七月,梁廣州刺史元景仲謀反,西江督護陳霸先讨誅之。

     霸先欲起兵讨侯景,景使人誘景仲,許奉以為主,使圖霸先。

    霸先馳檄讨之,景仲衆潰,缢死。

    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勃以霸先監始興郡事。

     梁湘東王繹使信州刺史鮑泉攻湘州。

     繹遣竟陵太守王僧辯、信州刺史鮑泉擊湘州,僧辯欲俟衆集而行。

    繹疑其觀望,斫之中髀,悶絕久之。

    泉懼不敢言,獨将兵伐湘州。

     您回去告訴我的父王,不要把我記挂在心上。

    ”侯景與蕭确一同遊覽鐘山,蕭确拉弓射鳥,就想射死侯景。

    不巧弓弦拉斷沒有發出,侯景發覺後殺掉了他。

     梁朝湘東王蕭繹讓他的嫡長子蕭方等攻打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蕭譽襲擊他,蕭方等遭到失敗而死。

    蕭繹殺掉自己的妃子徐氏。

     蕭繹娶了徐妃,生下嫡長子蕭方等。

    徐妃常常有失檢點,所以蕭方等不受父親的寵愛。

    及至蕭方等從建康回到江陵,蕭繹看到他駕禦部隊有條有理,這才感歎他有才能,蕭繹回房間把這一情況告訴了徐妃,徐妃流着淚退出了房間。

    蕭繹發怒了,寫下徐妃的肮髒行為,貼到大閣上,蕭方等看見這一情況,更加害怕。

    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骁勇善戰,很得士兵們擁戴,蕭繹要讨伐侯景,派遣使者去督察他的糧食和人馬。

    蕭譽不給糧食和人馬,蕭方等請求去讨伐他。

    蕭繹就讓小兒子蕭方矩代替蕭譽,讓蕭方等率領部隊護送。

    蕭方等将要出發時,對他親近的人說:“這次出發,我肯定會死,死得其所,我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走到麻溪,蕭譽襲擊他,蕭方等兵敗身死。

    蕭繹沒有悲戚的神情。

    他所寵愛的妃子王氏,生下兒子蕭方諸就死了。

    蕭繹懷疑是徐妃下毒殺害的,逼迫徐妃自殺,徐妃投井而死。

     秋七月,梁朝廣州刺史元景仲陰謀反叛,西江督護陳霸先讨伐并殺掉他。

     陳霸先打算帶兵讨伐侯景,侯景派人誘勸元景仲,許諾擁戴他為首領,使他謀取陳霸先。

    陳霸先迅速發布檄文讨伐他,元景仲的人馬逃散,他上吊自殺。

    陳霸先迎接定州刺史蕭勃鎮守廣州,蕭勃委派陳霸先為監始興郡事。

     梁朝湘東王蕭繹派信州刺史鮑泉攻打泉州。

     蕭繹派遣竟陵太守王僧辯、信州刺史鮑泉襲擊湘州,王僧辯打算等到部隊全部集中後再出兵。

    蕭繹懷疑他是在觀望,砍中了他的大腿,王僧辯昏厥了很久。

    鮑泉吓得不敢說話,獨自帶兵攻打湘州。

     梁合州刺史鄱陽王範以州附于東魏,以乞師。

     範聞台城陷,戒嚴,欲入。

    僚佐或說之曰:“今魏人已據壽陽,大王移足,則虜必窺合肥。

    ”範乃止。

    會高澄遣李伯穆逼合肥,範方謀讨侯景,籍東魏為援,乃以合州輸伯穆,送二子于邺以乞師。

    出屯濡須,以待上遊之軍。

    久之不至,東魏亦不為出師。

    範糧乏,進退無計,乃西軍枞陽。

     盜殺東魏大将軍勃海王高澄于邺。

     澄嘗謂濟陰王晖業曰:“比讀何書?”晖業曰:“數尋伊、霍之傳,不讀曹、馬之書。

    ” 澄以其弟太原公洋次長,忌之。

    洋深自晦匿,每退朝,辄閉靜坐,雖對妻子,能竟日不言。

    或時袒跣奔躍,夫人問其故,洋曰:“為爾漫戲。

    ”其實欲習勞也。

     澄獲衡州刺史蘭欽子京,以為膳奴。

    京屢自訴,澄杖之曰:“更訴,當殺汝!”京與其黨六人謀作亂。

    澄嬖琅邪公主,欲其往來無間,侍衛者常遣出外。

    一日,與陳元康、楊愔、崔季舒屏左右,謀受禅。

    京進食,置刀盤下殺之。

    元康以身蔽澄,亦被傷。

    洋聞之,神色不變,入讨群賊,斬而脔之,秘不發喪。

    元康手書辭母,口占,使功曹祖珽作書陳便宜。

    至夜而卒。

     勳貴以重兵皆在并州,勸洋早如晉陽,洋從之。

    夜召督護唐邕,使部分将士鎮遏四方,須臾而畢。

     梁合州刺史鄱陽王蕭範将全州歸附東魏,以請求東魏出兵。

     蕭範聽說台城陷落,下令戒嚴,準備打進建康。

    僚佐中有人勸他說:“現在東魏人已占據壽陽,您動身離開,那麼這些胡騎肯定要窺伺合肥。

    ”蕭範就沒有行動。

    這時恰逢高澄派遣李伯穆帶兵逼近合肥,蕭範才考慮讨伐侯景,借助東魏的力量為援,就将合肥獻給李伯穆,送兩個兒子去邺作人質,以請求東魏出兵。

    蕭範屯駐濡須,等待上遊的部隊。

    很久沒有等到,東魏也不為他出兵。

    蕭範糧食缺乏,進退都沒辦法,就率軍西上駐紮在枞陽。

     強盜在邺城殺東魏大将軍勃海王高澄。

     高澄曾經對濟陰王元晖業說:“近來你讀了什麼書?”元晖業說:“我讀了許多遍伊尹、霍光的傳記,不讀曹氏、司馬氏的書。

    ” 高澄因他的弟弟太原公高洋在兄弟排行中僅次于自己而忌恨他。

    高洋将自己要說的話深深埋在心底,每每退朝,就關門靜坐,即使面對妻子,也能一天不講一句話。

    有時他赤腳又跑又跳,妻子問他為什麼要這樣,高洋說:“給你随便做遊戲。

    ”其實他是想鍛煉吃苦的精神。

     高澄抓到衡州刺史蘭欽的兒子蘭京,讓他充當服侍自己用餐的奴仆。

    蘭京常常把自己的苦處說給别人,高澄就杖打他說:“再訴苦,就殺了你!”蘭京與他的六個夥伴密謀作亂。

    高澄寵幸琅邪公主,為了兩人往來方便,侍衛們常被打發在外。

    一天,高澄與陳元康、楊愔、崔季舒打發走身邊的侍衛,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