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西魏宇文護認為周公宇文覺年幼力弱,想及早使他正位,以便安定人心,就讓西魏恭帝下诏書,派人捧着表冊、玉玺把政權禅讓給周公宇文覺,遷西魏恭帝出内廷,住在大司馬府。
周公宇文覺即天王位,追尊其父文公宇文泰為文王,其母為文後。
封退位的魏恭帝為宋公。
新朝廷以五行中的木為德,表示繼承西魏的水德,使用古代夏朝的曆法,服裝的顔色以黑為尊。
任命李弼為太師,趙貴為太傅,大冢宰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宇文護為大司馬。
北周闵帝宇文覺在圜丘祭天,依禮儀制定郊廟祭祀制度。
北周闵帝宇文覺在圜丘祭天,自認為祖先出自古代神農氏,以神農配享圜丘、方丘。
始祖獻侯莫那配享南北郊,文王宇文泰配享明堂,廟号太祖。
仍然采用鄭玄所注《禮記》的古義,設立太祖、二昭、二穆共五廟,其中有德行的祖先另外立祧廟,不加毀壞。
吐谷渾侵犯北周。
吐谷渾攻打涼、鄯、河三州。
秦州都督派遣渭州刺史于翼率兵前往援救三州,于翼說:“攻城取地并非夷狄所擅長的戰術,敵寇來犯不過是想掠奪财物邊民,掠奪不到什麼,勢必自己退走。
”過了幾天,消息傳來,情況果然像于翼說的那樣。
二月,梁朝蕭勃在廣州起兵,駐紮在南康。
蕭勃在廣州起兵叛梁,派遣歐陽和他的部将傅泰、蕭孜為前頭部隊。
南江州刺史餘孝頃率兵與他們會合。
北周大司馬宇文護殺冢宰趙貴。
周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故皆與太祖等夷,及晉公護專政,皆怏怏不服。
貴謀殺護,信止之。
護聞之,殺貴,免信官。
梁丞相霸先使周文育擊蕭勃,獲其将歐陽頠、傅泰,勃為其下所殺。
歐陽出南康,屯苦竹灘,傅泰據蹠口城,餘孝頃出豫章據石頭。
巴山太守熊昙朗誘共襲高州刺史黃法,至城下,昙朗陽敗走,法乘之,失援而走,昙朗取其馬仗以歸。
周文育于豫章立栅,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燒豫章栅,僞若遁去者。
孝頃望之,大喜,不複設備。
文育由間道兼行,據及蕭孜、傅泰、餘孝頃之間,築城飨士,等大駭。
文育遣周鐵虎等襲,擒之。
文育盛陳兵甲,與乘舟而宴,巡蹠口城下,使其将丁法洪攻泰,擒之。
孜、孝頃退走。
勃軍聞之,忷懼,遂殺勃。
周宇文護自為大冢宰。
周冢宰護弑宋公中山王。
谥曰魏恭帝。
三月,周冢宰護殺趙公獨孤信。
夏四月,梁鑄四柱錢,禁細錢。
四柱錢,一當十。
梁複以歐陽頠為衡州刺史,使讨廣州,克之。
初,周文育送歐陽、傅泰于建康。
陳霸先與有 北周的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過去都和太祖宇文泰地位相等,到了晉公宇文護專權擅政時,都怏怏不樂,不服氣。
趙貴想謀殺宇文護,被獨孤信制止了。
宇文護知道這件事後,就殺了趙貴,罷免了獨孤信的官職。
梁朝丞相陳霸先派周文育襲擊蕭勃,擒獲其将領歐陽頠、傅泰,蕭勃被其部下所殺。
歐陽從南康出發,屯駐在苦竹灘,傅泰據守蹠口城,餘孝頃從豫章出發據守石頭城。
巴山太守熊昙朗引誘歐陽共同襲擊高州刺史黃法,到了黃法城下,熊昙朗假裝兵敗逃走,黃法乘勢追擊,歐陽失去援軍,敗逃而走,熊昙朗繳獲了他的馬匹兵器回到巴山。
周文育在豫章修建營寨設立栅欄,分頭派遣老弱殘兵乘坐舊船順流而下,然後燒毀豫章的栅欄,僞裝成好像已經逃跑的樣子。
餘孝頃從遠處觀望到這一切,非常高興,不再設立防備。
周文育從小路率軍隊日夜兼程地行進,占據了歐陽及蕭孜、傅泰、餘孝頃軍營之間的芊韶,修築城堡,大宴将士,歐陽等知道後大驚失色。
周文育派遣周鐵虎等人率軍襲擊歐陽,擒獲了歐陽。
周文育把很多兵器甲具陳列出來,與歐陽坐在船上一起飲宴,船隻巡行到蹠口城下,周文育派他的部将丁法洪率兵攻擊傅泰,捉住了他。
蕭孜、餘孝頃退兵逃走。
蕭勃的軍隊聽到這一切,非常害怕驚恐,就殺死了蕭勃。
北周宇文護自封為大冢宰。
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殺死宋公中山王。
谥号為魏恭帝。
三月,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殺趙公獨孤信。
夏四月,梁朝鑄造四柱錢,禁止細錢流通。
四柱錢,一枚當細錢十枚。
梁朝又任命歐陽頠為衡州刺史,派他去讨伐廣州,攻克了廣州。
當初,周文育押送歐陽、傅泰到建康。
陳霸先與歐陽有 舊,釋而厚待之。
蕭孜、餘孝頃猶據石頭,多設船艦,夾水而陳。
霸先遣侯安都助周文育擊之,安都潛師夜燒其船艦,水陸攻之,蕭孜出降,孝頃逃歸。
霸先以聲著南土,複以為衡州刺史,使讨嶺南,未至,其子纥已克始興。
至,諸郡皆降,遂克廣州。
六月,梁丞相霸先遣兵擊王琳于郢城。
王琳既不就征,大治舟艦,将攻陳霸先。
霸先遣侯安都、周文育将舟師會武昌以擊之。
齊大蝗。
河南、北大蝗。
齊主以問魏郡丞崔叔瓒,對曰:“《五行志》:土功不時,蝗蟲為災。
今外築長城,内興三台,殆以此乎!”齊主大怒,使左右毆之,擢其發,以溷沃之,曳足以出。
秋八月,周人歸故梁主繹之喪于王琳。
琳請之也。
九月,梁丞相霸先自為相國,封陳公,加九錫。
周冢宰護弑其君覺,及其柱國李遠,而立甯都公毓。
周主覺性剛果,惡宇文護之專。
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恒久居權要,亦恐不見容,乃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等共谮之曰:“護自誅趙貴以來,威權日盛,以臣觀之,将不守臣節,願陛下早圖之!”王以為然,數引武士于後園講習,為執縛之勢。
植等又引宮伯張光洛同謀,光洛以告護。
護 舊交,不但釋放了他,還給予他優厚的待遇。
蕭孜、餘孝頃還占據着石頭城,設置很多船艦,夾着江水兩邊擺開陣勢。
陳霸先派遣侯安都協助周文育去攻擊他們,侯安都派軍隊夜裡燒了他們的船艦,從水陸兩面夾攻他們,蕭孜出城投降,餘孝頃逃回新吳。
陳霸先因為歐陽在南方聲望卓著,又任命他為衡州刺史,派他去讨伐嶺南,還沒到嶺南,他的兒子歐陽纥已經攻克始興。
歐陽到達後,嶺南諸郡都投降了,于是就攻克了廣州。
六月,梁朝丞相陳霸先派遣軍隊到郢城攻擊王琳。
王琳沒有接受陳霸先的征召,又大量修造戰船,準備進攻陳霸先。
陳霸先派遣侯安都、周文育率領水師在武昌會合進攻王琳。
北齊境内發生大蝗災。
黃河南、北兩岸發生大蝗災。
齊主高洋問魏郡丞崔叔瓒原因,崔叔瓒回答說:“《五行志》上說:土木工程興建不符合時令,就會引起蝗蟲成災。
如今我國在外修築長城,在内興建三台,大概蝗災就是因為這個發生的!”齊主高洋聽了大怒,命令身邊的人毆打崔叔瓒,拔他的頭發,用糞汁澆他,拽着他的腳拖了出去。
秋八月,北周把已故梁元帝蕭繹的靈柩送還給王琳。
這是王琳向北周請求的。
九月,梁朝丞相陳霸先自封為相國,封為陳公,加賜九錫。
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殺了他的國君宇文覺,以及柱國李遠,而立甯都公宇文毓為君。
北周君主宇文覺性格剛強果決,對宇文護的專權很反感。
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恒從太祖時就久居權要之位,也恐怕不能被宇文護容納,就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等人一起在宇文覺那兒誣陷宇文護說:“宇文護自從殺了趙貴以來,淫威權勢一天比一天大,以臣等觀察他,将要不守臣節,希望陛下早做安排,除掉他以絕後患!”宇文覺認為他們說的對,多次帶武士在宮廷後園講解演習,學習捕捉捆綁人的姿勢。
李植等人又把宮伯張光洛引為同謀,張光洛就把他們的密謀向宇文護告發了。
宇文護 乃出植于外,以散其謀。
後王思植等,每欲召之,護泣谏,王乃止。
鳳等懼,密謀刻日誅護。
光洛又以告護。
乃召柱國賀蘭祥、領軍尉遲綱等謀之,祥等勸護廢立。
時綱總領禁兵,護遣綱入宮執鳳等,因罷散宿衛兵。
王方悟,獨在内殿,令宮人執兵自守。
護遣祥逼王遜位,幽于舊第。
召公卿議,廢王為略陽公,迎立岐州刺史甯都公毓。
鳳、恒等皆被誅。
時李植父柱國遠鎮弘農,護召遠及植還朝,遠疑有變,沉吟久之,乃曰:“大丈夫甯為忠鬼,安可作叛臣邪!”遂就征。
既至,護欲全之,以植付遠,使自誅之。
遠素愛植,植又口辯自陳,初無此謀。
遠将植谒護,護令略陽公與相質,植辭窮,乃曰:“本為此謀,欲安社稷,利至尊耳!今日至此,何事雲雲。
”遠聞之,自投于床曰:“若爾,誠合萬死!”于是護乃害植,并逼遠令自殺。
尋弑略陽公,黜其後元氏為尼。
甯都公至,即天王位。
冬十月,梁陳公霸先進爵為王,遂稱皇帝,廢梁主為江陰王。
梁主禅位于陳。
陳王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沈恪勒兵入宮,衛送梁主如别宮,恪排闼見王,叩頭謝曰:“恪經事蕭氏, 就把李植調離京城,使他們無法一起搞陰謀。
後來周主宇文覺思念李植,每次想征召,宇文護就哭着谏阻,周主隻好作罷。
乙弗鳳等人很害怕,密謀近日誅殺宇文護。
張光洛又密告給宇文護。
宇文護于是召集柱國賀蘭祥、領軍尉遲綱等商量對策,賀蘭祥等人勸宇文護廢宇文覺,另立皇帝。
當時尉遲綱總領宮廷禁兵,宇文護派遣尉遲綱入宮捕捉乙弗鳳等人,同時把宿衛兵撤銷遣散。
周主宇文覺方才覺察到,獨自躲在内殿,命令宮人拿着兵器守護自己。
宇文護派遣賀蘭祥逼迫宇文覺退位,把他幽禁在做略陽公時的舊府中。
宇文護召集公卿開會商議,決定廢宇文覺為略陽公,把岐州刺史甯都公宇文毓迎來宮廷,立為皇帝。
乙弗鳳、孫恒等人都被殺死。
當時李植的父親柱國李遠鎮守弘農,宇文護下令召李遠和李植回朝,李遠懷疑朝廷有事變發生,沉吟了好久,才說:“大丈夫甯可作忠君鬼,怎麼可以做叛臣呢!”于是就服從征召。
到了京城後,宇文護想保全李遠性命,就把李植交給李遠處置,想讓李遠自己殺死李植。
李遠平素喜愛兒子李植,李植又有口才,極力為自己辯解,當初并沒有參與這一颠覆的陰謀。
李遠相信了李植,帶着李植去拜見宇文護,宇文護下令略陽公宇文覺與李植當面對質,李植理屈詞窮,就對略陽公宇文覺說:“本來當時出此計謀,是為了安定社稷,有利于至尊的權威。
今天事已至此,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李遠聽到這些,自己仆倒在座位上,說:“若真這樣,實在是罪該萬死!”于是宇文護就殺了李植,并且逼迫李遠讓他自殺。
不久殺了略陽公宇文覺,廢黜宇文覺的皇後元氏,令她削發為尼。
甯都公宇文毓到達長安,即皇帝位。
冬十月,梁陳公霸先進爵為王,于是他自稱皇帝,廢梁主蕭方智為江陰王。
梁主蕭方智把皇位禅讓給陳霸先。
陳王霸先派中書舍人劉師知引領沈恪帶兵進入宮中,護送梁主到另外的宮殿去,沈恪推開大門拜見陳王霸先,叩頭謝罪說:“我沈恪曾侍奉過蕭氏, 今日不忍見此。
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王嘉其意,更以王僧志代之。
王遂即位于南郊,奉梁主為江陰王。
陳以蔡景曆為中書通事舍人。
是時政事皆由中書省,置二十一局,各當尚書諸曹,總國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陳主祠蔣帝廟。
陳置删定郎,治律令。
周袝太祖于太廟。
七廟共用一太牢,始祖薦首,餘皆骨體。
梁王琳及陳人戰,敗之,獲其将周文育、侯安都,遂克江州。
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将樊猛棄城走,周文育自豫章會之。
安都聞陳主受禅,歎曰:“今茲必敗,戰無名矣!”時兩将俱行,不相統攝,部下交争,稍不相平。
軍至郢州,圍之未克,而王琳至,安都乃悉衆詣沌口合戰,大敗。
安都、文育及裨将徐敬成、周鐵虎、程靈洗皆被擒。
鐵虎辭氣不屈,琳殺之。
囚安都等,總以一長鎖系之。
移湘州軍府就郢城,遣樊猛襲據江州。
陳以蕭乾為建安太守。
時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共相連結,閩中豪帥往往立砦,以自保。
陳主患之,使侍郎蕭乾谕以禍福,豪帥皆降,即以乾為建安太守。
今天不忍心看到這種逼宮的情景。
即使違命被殺也是應該的!決不接受這一命令。
”陳王霸先嘉勉他的忠心,改派王僧志代替他。
陳王霸先于是在南郊即皇帝位,封梁主蕭方智為江陰王。
陳朝任命蔡景曆為中書通事舍人。
這時國家政事都由中書省決定,設置二十一個局,各個局的職能與尚書省所設各曹相當,總理國家軍政機要,各部尚書隻是聽命令而已。
陳武帝霸先祭祀蔣帝廟。
陳朝設置删定郎,負責修訂法律條令。
按周禮把太祖景皇帝神主遷入太廟。
七廟共享用一太牢的祭品,始祖享用牛、羊、豬頭作祭品,其他六廟都享用豬、牛、羊的軀體作祭品。
梁朝王琳和陳朝軍隊打仗,打敗了陳朝的軍隊,擒獲陳軍将領周文育、侯安都,于是攻克江州。
侯安都到達武昌,王琳部将樊猛棄城逃走,周文育從豫章出發去與侯安都部隊會合。
侯安都聽到陳武帝霸先受禅讓的消息,感歎道:“如今這仗我一定失敗,師出無名呀!”當時侯安都、周文育兩将所率部隊都在行軍中,互相各不統攝,部下互相争執,逐漸矛盾加深,互不平和。
部隊到達郢州,包圍了郢州但沒有攻克,而王琳的軍隊已經抵達,侯安都于是帶領全部軍隊趕到沌口與周文育合戰王琳,結果大敗。
侯安都、周文育及其副将徐敬成、周鐵虎、程靈洗都被王琳擒獲。
周鐵虎出言強硬,不甘屈服,王琳殺了他。
把侯安都等人囚禁起來,用一根長鎖鍊把他們系在一起。
王琳把湘州軍府移到郢城,派遣樊猛襲擊并占領了江州。
陳朝任命蕭乾為建安太守。
當時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他們共同連結,互相呼應,閩中一帶的豪強首領往往自立堡寨,用來保衛自己。
陳武帝對此很不安,就派侍郎蕭乾去向他們曉谕利害禍福,豪強首領都投降歸順了陳朝,陳武帝就任命蕭乾為建安太守。
周以令狐整為豐州刺史。
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降魏,魏以為豐州刺史。
久之,固不遵北方制度,周人密欲代之,乃以司憲中大夫令狐整權鎮豐州,整傾身撫接,人情遂洽。
于是除整刺史,徙固湖州。
整遷州于武當,旬日之間,城府周備,遷者如歸。
固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谕以朝制,弗許,莫不流涕而去。
齊人築重城。
齊人于長城内築重城,自庫洛枝東至鳴纥戍,凡四百餘裡。
十二月,齊主幽其弟永安王浚、上黨王渙于地牢。
初,齊有術士言:“亡高者黑衣。
”齊王因問左右:“何物最黑?”對曰:“無過于漆。
”齊主以上黨王渙于兄弟第七,執之。
渙殺使者而逃,為人所獲,送邺。
齊主又與永安王浚有舊怨,及即位,浚為青州刺史,聰明矜恕,吏民悅之。
浚以齊主嗜酒,私謂親近曰:“二兄因酒敗德,朝臣無敢谏者,大敵未滅,吾甚憂之。
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見聽否?”或密以白齊主,齊主益銜之。
浚入朝,從幸東山,齊主裸裎為樂。
浚進谏曰:“此非人主所宜!”又于屏處召楊愔,譏其不谏。
時齊主不欲大臣與諸王交通,愔懼,奏之,齊主大怒。
北周任命令狐整為豐州刺史。
當初,梁朝興州刺史席固獻出興州投降了西魏,西魏任命席固為豐州刺史。
過了很久,席固還不遵守北方的制度,北周就想秘密派人取而代之,于是派司憲中大夫令狐整鎮守豐州,令狐整全身心地安撫百姓,接見屬下,遂使州府上下人情融洽。
于是朝廷就任命令狐整為豐州刺史,遷席固為湖州刺史。
令狐整要把豐州的州府搬遷到武當,十天工夫,新的州府各方面都已齊備,搬遷去的人就像回到家鄉一樣。
席固離開豐州時,他的部下很多人願意留在令狐整屬下效力,令狐整告訴他們朝廷的制度,不允許他們留下,這些人都痛哭流涕,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北齊人修築又一重長城。
北齊人在長城内又修築一條内長城,從庫洛枝開始,向東直到鳴纥戍,共四百多裡。
十二月,齊主高洋幽禁他的弟弟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在地牢裡。
當初,齊國有個方術之士曾說:“将來滅亡高姓政權的人,是個穿黑衣服的。
”齊主高洋便問身邊的人:“什麼東西最黑?”回答說:“沒有比漆更黑的了。
”齊主高洋因為上黨王高渙在兄弟中排行第七,“七”與“漆”諧音,就下令捉拿他。
高渙殺死捕捉他的來使逃跑了,又被人抓獲,送到邺城。
齊主高洋又和永安王高浚有舊怨,等齊主高洋即位後,高浚任青州刺史,他為人聰明,能憐惜寬恕别人,官吏百姓都喜歡他。
高浚因齊主高洋嗜酒如命,曾私下對親近的人說:“二哥因嗜酒敗壞了德行,朝廷中的大臣沒有敢勸谏的,齊國的大敵還未消滅,我為此很擔憂。
我想乘驿車到邺城當面進谏,不知道他能否聽從我的意見?”有人把這些話密報了齊主,齊主就更恨高浚了。
高浚入朝,跟着齊主遊幸東山,齊主赤身裸體地遊樂。
高浚進谏說:“這樣做不是當皇帝的人所适宜的!”高浚又在隐蔽處召見楊愔,譏諷他不敢向皇帝進谏。
當時,齊主高洋不願意大臣與諸王之間有交往,所以楊愔很害怕,就把高浚召見他的事奏明了齊主,齊主非常憤怒。
浚還州,又上書切谏。
诏征浚,浚懼禍,謝疾不至,齊主遣馳驿收之,老幼泣送者數千人。
至邺,與上黨王渙皆盛以鐵籠,置于地牢,飲食溲穢,共在一所。
戊寅(558) 陳永定二年,周明帝二年,齊天保九年。
春正月,梁王琳伐陳,次于白水,遣使乞師于齊。
王琳引兵十萬,下至湓城,屯于白水浦。
以魯悉達為将軍,陳主亦以悉達為将軍,各送鼓吹女樂,悉達兩受之而無所就。
琳不敢下,乃遣使求援于齊,且請納永嘉王莊以主梁祀。
餘孝頃遣說琳曰:“周迪、黃法皆依附金陵,陰窺間隙,大軍若下,必為後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後東下,孝頃請席卷所部以從下吏。
”琳乃遣樊猛、李孝欽、劉廣德将兵赴之,使孝頃總督三将,屯于臨川故郡,征兵糧于迪,以觀其所為。
周宇文護自為太師。
二月,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叛,入于周。
消難以齊主昏虐滋甚,陰為自全之計,曲意撫循所部。
上黨王渙之亡也,邺中大擾,疑其赴成臯。
禦史中丞畢義雲遣禦史詣北豫州,先禁消難典簽家客等,消難懼,密請降于周。
周遣柱國達奚武、大将軍楊忠帥騎士迎消難。
三 高浚回到青州,又上書直言極力勸谏。
齊主下诏書征召高浚,高浚害怕有殺身之禍,就托病沒有應召,齊主派人乘驿馬拘捕了高浚,青州父老兒童哭着送别的有數千人。
高浚被抓到邺城後,與上黨王高渙都被關在鐵籠裡,置于地牢中,吃喝便溺,都在一個屋裡。
戊寅(558) 陳永定二年,北周明帝二年,北齊天保九年。
春正月,梁朝王琳帶兵讨伐陳武帝,駐紮在白水浦,派遣使者到北齊請求援軍。
王琳率領十萬大軍,向下到達湓城,駐紮在白水浦。
王琳任命北江州刺史魯悉達為鎮北将軍,同時陳武帝也任命魯悉達為征西将軍,兩邊都給魯悉達送去鼓樂隊和歌舞伎,魯悉達收受了兩邊的禮物和委任,而兩邊都不去就任。
王琳不敢貿然東下,就派遣使者向北齊求援,并且請求迎納在北齊做人質的梁朝永嘉王蕭莊回來主持梁王室的祭祀。
餘孝頃派人去遊說王琳說:“周迪、黃法都依附了金陵,暗地裡都在窺伺機會,您的大軍如果東下,這幫人必然成為你的後患,不如先平定南川,然後再東下,我請求率領全部軍隊跟随你,充當你的部下。
”于是王琳就派遣樊猛、李孝欽、劉廣德帶兵去平定南川,讓餘孝頃總督三位将領,駐紮在臨川故郡,同時向周迪征收兵糧,來觀察他的動靜。
北周宇文護自命為太師。
二月,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反叛,逃入北周。
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因看到齊主高洋昏愦暴虐得越來越厲害,暗地裡謀劃保全自己的計策,盡意安撫順迎自己的部下。
上黨王高渙逃跑時,邺城一片大亂,都懷疑高渙逃到豫州府治所屬的成臯了。
禦史中丞畢義雲派遣禦史到北豫州,先把司馬消難的典簽官和家客等監禁起來,司馬消難很害怕,就秘密派親信到北周請降。
北周派柱國達奚武、大将軍楊忠率騎兵迎接司馬消難。
三次 遣使,消難皆不報。
武疑有變欲還,忠曰:“有進死,無退生!”獨以千騎夜趣城下。
城四面峭絕,但聞擊柝聲。
武麾騎西去,忠勒餘騎不動,俟門開而入,馳遣召武。
武以消難及其屬先歸,忠以三千騎為殿。
至洛南,皆解鞍而卧。
齊衆來追,至洛北,忠謂将士曰:“今在死地,賊必不敢度水!”已而果然,乃徐引還。
武歎曰:“達奚武自謂天下健兒,今日服矣!” 齊納梁永嘉王莊于梁軍,以王琳為梁丞相,琳遂以莊稱帝。
夏四月,陳主霸先弑江陰王。
谥曰“梁敬帝”。
五月,陳主舍身于大莊嚴寺。
梁丞相琳伐臨川,不克。
餘孝頃等連八城以逼周迪,迪懼,請和。
樊猛等欲受盟而還,孝頃貪其利,不許,樹栅圍之,由是猛等與孝頃不協。
黃法等救之,分兵攻餘孝頃别城,樊猛等不救而沒,迪追擊,盡擒之,送孝頃于建康,歸樊猛于王琳。
秋八月,陳侯安都、周文育自湓城逃歸。
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等賂守者,得上岸,步投陳軍。
陳主宥之,複其本官。
梁丞相琳歸于湘州。
派遣使者去與司馬消難聯絡,都沒聯絡上。
柱國達奚武懷疑情況有變,想返回北周,大将軍楊忠說:“我們隻有前進冒死救援的責任,沒有退卻偷生的道理!”獨自率領一千騎兵連夜趕到城下。
虎牢城四面陡峭,好似絕壁,隻聽到城中傳來打更的木梆子聲。
達奚武趕來後,指揮數百騎兵向西退去,楊忠勒令剩下的騎兵原地不動,等到城門開了進了城,才派人騎快馬去叫回達奚武。
達奚武讓司馬消難和他的部屬先往北周走,楊忠率三千騎兵殿後。
行到洛南,都解鞍下馬躺着休息。
北齊軍隊追了過來,到了洛北,楊忠對将士們說:“現今我們處在必死之地,賊兵一定怕我們拼死戰鬥,不敢渡河來追!”後來果然如其所說,于是慢慢領着軍隊回到北周。
達奚武感歎說:“我達奚武自認為是天下健兒,今天在楊忠面前我服了!” 北齊派兵護送梁永嘉王蕭莊回到江南梁軍所在地,拜王琳為梁朝丞相,王琳于是擁立蕭莊當皇帝。
夏四月,陳武帝霸先派人殺了江陰王蕭方智。
谥号為“梁敬帝”。
五月,陳武帝在大莊嚴寺向佛祖舍身。
梁朝丞相王琳讨伐臨川,沒有攻克。
餘孝頃等人連結八城的兵力用以逼迫周迪,周迪害怕了,請求講和。
樊猛等将領想接受請和盟約收兵回去,而餘孝頃貪圖威逼成功的有利形勢,不許樊猛等将領率兵退去,樹起栅欄圍住他們,因此樊猛等将領與餘孝頃不和。
黃法等人援救周迪,分兵攻打餘孝頃的别城,樊猛等人不去救援,别城陷落,周迪乘勝追擊,把他們全部抓獲,把餘孝頃押送到建康,把樊猛歸還給王琳。
秋八月,陳朝的侯安都、周文育從湓城逃回陳朝。
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等人賄賂看守的人,能夠乘小船上岸,步行投奔陳朝軍隊。
陳武帝寬宥了他們,恢複了他們原來的官職。
梁朝丞相王琳回到湘州。
陳主遣謝哲往谕王琳。
琳請還湘州,陳軍亦還。
冬,齊以常山王演錄尚書事。
初,常山王演以齊主沉湎,憂憤形于顔色。
齊主覺之,謂曰:“但令汝在,我何為不縱樂!”演唯啼泣拜伏,竟無所言。
齊主亦大悲,抵杯于地曰:“自今敢進酒者斬!”未幾,沉湎益甚,或于諸貴戚家角力,不限貴賤,唯演至,則内外肅然。
演又密撰事條,将谏,其友王晞以為不可,演不從,因間極言,齊主大怒。
疑演假辭于晞,欲殺之。
演私謂晞曰:“王博士,明日當作一條事,為欲相活,亦圖自全,勿怪。
”乃于衆中杖晞二十。
齊主聞之,以故得不死,髡鞭配甲坊。
居三年,演又固谏争,大被毆撻,閉口不食。
太後日夜涕泣,齊主不知所為,數往問演疾,謂曰:“努力強食,當以王晞還汝。
”乃釋晞,晞流涕曰:“殿下不食,太後亦不食,殿下縱不自惜,獨不念太後乎?”言未卒,演強坐而飯。
晞由是得免,還為王友。
及演錄尚書事,除官者皆詣演謝,去必辭。
晞言于演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為不可,宜一切約絕。
”演從之。
久之,演從容謂晞曰:“主上起居不恒,吾豈可以前逢一怒,遂爾結舌?卿宜為撰谏草,吾當伺便 陳武帝派遣謝哲前往王琳處傳谕王琳。
王琳請求回到湘州去,陳朝也下诏追回出征的軍隊。
冬季,北齊任命常山王高演錄尚書事。
當初,常山王高演因為齊主高洋沉溺于酒,憂憤的心情常表現在臉上。
齊主高洋發覺了這一切,對他說:“但凡你在,我為什麼不能縱情取樂!”高演隻有痛哭流涕,拜伏在地,最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齊主高洋也大放悲聲,把酒杯扣在地上說:“從今以後敢把酒進獻上來的就斬首!”沒過多久,飲酒飲得更厲害了,有時在貴戚們家中邊喝酒邊摔跤,不分貴賤,隻有高演一到,就内外肅然,誰也不敢出聲。
高演又秘密撰寫了事條,将要進谏,他的好友王晞認為不可以,高演不聽,便找了個機會無保留地向齊主高洋進谏,結果齊主高洋大怒。
齊主高洋懷疑高演的進谏是從王晞那裡學來的,就想殺王晞。
高演私下對王晞說:“王博士,明天我将做一件事,為了想讓你活命,也為了保全自己,希望你别怪我。
”于是當着衆人杖責王晞二十下。
齊主高洋聽說後,反而不殺王晞了,隻剃掉他的頭發,鞭打一頓,發配到兵器作坊服役。
過了三年,高演又堅決進谏力争,被齊主高洋狠狠鞭打了一頓,高演閉口絕食。
太後心疼兒子,日夜痛哭流涕,齊主高洋也不知該怎麼辦了,多次前往高演處問候病體如何,并對他說:“你努力把飯勉強咽下去,我就把王晞還給你。
”于是釋放了王晞,王晞流着淚對高演說:“殿下您不進食,太後也不進食,殿下縱然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難道就不顧念太後嗎?”話還沒說完,高演就勉強坐起來吃飯了。
王晞因此得以免去兵器坊服役之刑,回到高演府中仍為常山王友。
到了常山王高演出任錄尚書事的時候,得到官職的人們都到高演處拜謝,赴任走的時候必去辭行。
王晞對高演說:“從天朝那裡接受官爵,卻到私第拜謝恩情,從古以來就認為不可以這樣,應該拒絕一切這類拜會約見。
”高演聽從了他的意見。
過了很久,高演從容地對王晞說:“聖上飲食起居沒有規律,我怎麼可以因為前次的盛怒,就從此結舌不說話呢?你得為我撰寫起草谏書,我打算尋找方便的機會 極谏。
”晞遂條十餘事以呈,因謂演曰:“今朝廷所恃唯殿下,乃欲學匹夫耿介,輕一朝之命,一旦禍至,奈家業何?”演欷歔不自勝,即焚之。
後複承間苦谏,齊主使力士亂捶之,會醉得解。
齊主亵黩之遊,遍于宗戚,唯至常山第,則不适而去。
仆射崔暹屢谏,演深愧,謝之。
太子殷,自幼溫裕開朗,禮士好學,關覽時政,甚有美名。
齊主以其不似己,欲廢之。
使手刃囚,太子恻然,不斷其首。
齊主大怒,親以馬鞭撞之,太子由是氣悸語吃,精神昏擾。
齊主因酣宴,屢雲:“太子性懦,社稷事重,終當傳位常山。
”太子少傅魏收謂楊愔曰:“太子,國之根本,不可動搖。
此言非所以為戲。
”愔白收言,齊主乃止。
齊主既殘忍,有司莫不嚴酷,或燒犂耳,使囚立其上;或燒車,使以臂貫之。
唯郎中蘇瓊所至,皆以寬平為治。
有人告反者,事或付瓊,多得申雪。
齊減百官祿。
齊主北築長城,南助蕭莊,士馬死者以數十萬計。
重以修築台殿,賜與無節,府藏之積,不足以供,乃減百官之祿,撤軍人常廪,并省州郡縣鎮戍之職,以節費用焉。
極力勸谏。
”王晞就寫了十幾件事呈給高演,順勢對高演說:“當今朝廷所能依靠的人唯有殿下,而您卻想學匹夫的耿直坦率,輕抛自己的生命,一旦招來災禍,家業将怎麼辦呢?”高演聽後感歎欷歔悲不自勝,就焚燒了谏書。
後來高演又乘機苦苦勸谏,齊主高洋命令身邊力士亂打高演,打着打着正好齊主醉倒了,高演才得以解脫。
齊主經常作放蕩非禮的遊幸,淫樂酗酒遍及宗室親戚之家,唯有到常山王高演府第時,因不能放縱盡歡隻好離去。
尚書左仆射崔暹多次犯顔進谏,常山王高演深感慚愧,并對崔暹表示感謝。
齊主的太子高殷,自幼溫良開朗,禮賢下士,勤勉好學,關心時政,有很好的名聲。
齊主因為他不像自己的性格為人,想廢掉他。
齊主讓太子高殷親手殺死一個囚犯,太子生恻隐之心,不忍砍斷囚犯的頭。
齊主勃然大怒,親自用馬鞭子撞擊太子,太子高殷因此受到驚吓,說話結巴,神志不清。
齊主乘着在宴飲時喝醉了酒,多次說:“太子性格懦弱,社稷大事很重要,最終還是應當傳位給常山王。
”太子少傅魏收對楊愔說:“太子是國家延續的根本,不可以輕易動搖。
這種要傳位給誰的話不是可以鬧着玩的。
”楊愔把魏收這話告訴齊主,齊主才不再這樣說了。
齊主殘忍成性,下面的官吏沒有不嚴酷的,有的把鐵犁的犁耳燒紅,讓犯人站立在上面的;有的燒紅車毂内外口穿軸用的鐵圈,讓囚徒用胳臂穿起來的。
隻有三公郎中蘇瓊任職之處,都以寬厚平和之法為治理原則。
有人告發謀反的人,把案子交給蘇瓊審理,很多被誣告的人都在弄清事實後得以申明昭雪。
北齊削減百官的俸祿。
北齊主高洋在北邊修築長城,在南邊援助梁朝永嘉王蕭莊,兵士戰馬死亡的有數十萬之多。
再加上修築高台宮殿,賞賜臣下毫無節度,弄得内府庫藏積蓄空虛,不夠供給正常支出,就下令削減百官的俸祿,撤銷對軍隊的正常供給,合并省、州、郡、縣、鎮、戍的官職,想用這些辦法來節省經費。
十二月,齊主殺永安王浚、上黨王渙。
齊主如北城,因視永安王浚、上黨王渙于地牢。
齊主臨穴讴歌,令浚等和之,浚等悲怖聲顫,齊主怆然泣下,将赦之。
長廣王湛素與浚不睦,進曰:“猛虎安可出穴!”齊主默然。
使左右刺之,浚、渙号哭呼天,乃燒殺之,遠近痛憤。
齊主遂以浚、渙妃賜左右之殺浚、渙者。
及齊主殂,常山王演為政,乃收葬之,令妃還第。
陳高涼太守馮寶卒。
時海隅擾亂,寶妻洗氏懷集部落,數州晏然。
其子仆,生九年,是歲,遣帥諸酋長入朝,诏以為陽春太守。
己卯(559) 陳永定三年,周武成元年,齊天保十年。
春正月,周王始親政。
宇文護上表歸政,周王始親萬機。
軍旅之事,護猶總之。
周改都督為總管。
夏四月,齊主殺其膠州刺史杜弼。
齊主之為魏相也,弼為長史,齊主将受禅,弼谏止之。
仆射高德政用事,弼又不為之下,德政數短之,齊主因飲酒遣使斬之,既而悔之,驿追不及。
崔暹卒,齊主親往哭,謂其妻曰:“頗思暹乎?”對曰:“思之。
”齊主曰:“然則往省之。
”乃手斬其妻,擲首牆外。
十二月,齊主高洋殺死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
齊主高洋到北城,順便到地牢看視囚禁的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
齊主高洋站在地牢邊上放聲歌唱,命令高浚等應和歌之,高浚等人又悲傷又害怕,聲音發顫,齊主聽着也悲從中來,為之流淚,準備赦免他們。
長廣王高湛平素與高浚不和睦,進讒言說:“猛虎怎麼能放出洞穴!”齊主聽後默不作聲。
随後命令左右侍衛向高浚、高渙刺去,高浚、高渙被刺得呼天搶地地号哭,于是用火活活地把他們燒死了,遠近的人們為他們的慘死憤恨不平。
齊主還把高浚、高渙的妃子賞賜給殺高浚、高渙的左右侍衛。
直到齊主去世,常山王高演當政時,才收葬了高浚、高渙,命令他們的妃子返回府第。
陳朝高涼太守馮寶死。
當時沿海一帶發生騷亂,馮寶的妻子洗氏能夠懷柔團結部落,所轄數州安然無事。
她的兒子馮仆才九歲,這一年,洗氏派遣他率領諸酋長入朝觐見皇帝,皇帝下诏任命馮仆為陽春太守。
己卯(559) 陳永定三年,北周武成元年,北齊天保十年。
春正月,北周明帝宇文毓開始親政。
北周太師宇文護上表要把政權歸還北周明帝,明帝宇文毓開始親理萬機。
但是軍事大權,還是由太師宇文護總攬着。
北周改掌管軍事的官職都督為總管。
夏四月,齊主殺了膠州刺史杜弼。
齊主任東魏宰相時,杜弼當長史,齊主将要接受禅讓時,杜弼曾進谏勸阻。
仆射高德政管理政事時,杜弼又不甘心為其下屬,高德政多次在齊主面前說杜弼的短處,齊主乘酒醉之際派遣使者去把杜弼斬首,不久又後悔這一決定,派驿馬去追回成命,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尚書左仆射崔暹去世,齊主親自前往他家哭吊,對崔暹的妻子說:“你很想念崔暹嗎?”其妻回答說:“想念他。
”齊主說:“既然這樣,你就去看他吧。
”于是揮劍斬下崔暹妻子的頭,扔到牆外。
閏月,周更定曆。
齊主殺其仆射高德政。
德政與楊愔同為相,愔忌之。
齊主酣飲,德政數強谏,齊主不悅,謂左右曰:“高德政恒以精神淩逼人。
”德政懼,稱疾。
愔曰:“若用為冀州,病當自差。
”從之。
德政即起,齊主大怒,殺之。
周令:“有司毋得糾赦前事。
” 周主诏:“有司無得糾赦前事,唯庫廄倉廪與海内所共,若有侵盜,雖經赦免罪,征備如法。
” 周人敗吐谷渾,置洮州。
周賀蘭祥與吐谷渾戰,破之,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
五月朔,日食。
齊主殺魏宗室二十五家。
齊太史奏,今年當除舊布新。
齊主問于彭城公元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對曰:“為誅諸劉不盡。
”于是齊主誅始平公世哲等二十五家,囚韶等十九家。
韶幽于地牢,絕食而死。
陳豫章内史熊昙朗殺周文育。
周文育、周迪共讨餘孝頃之子公飏,豫章内史熊昙朗引兵會之。
王琳遣其将曹慶攻迪,敗之。
文育退據金口。
昙朗因其失利,殺文育而并其衆。
周敷擊破之,昙朗單騎奔巴山。
齊取梁北江州,刺史魯悉達奔陳。
魯悉達部将引齊軍入城。
悉達帥麾下數千人降陳。
閏月,北周改定新曆法。
齊主殺仆射高德政。
高德政與楊愔一同當北齊的宰相,楊愔忌恨高德政。
齊主經常酣飲過量,高德政多次激切進谏,齊主很不高興,對左右說:“高德政經常用淩厲的神氣逼迫我。
”高德政知道後很害怕,就稱病在家。
楊愔在齊主面前說:“陛下如果起用他當冀州刺史,他的病自己就會好的。
”齊主聽從了楊愔的建議。
高德政接到任命為冀州刺史的文書,馬上就沒病起來了,齊主勃然大怒,就殺了他。
北周下诏令:“有關部門不得追究大赦以前的事。
” 北周明帝宇文毓下诏書曰:“有關部門的官員不得追究大赦以前的事,唯有國家的庫房、馬廄、糧倉、貨棧是海内共有的财産,如果有侵吞盜竊的人,雖然經過大赦免去罪行,但必須依法交納應該賠償的錢糧。
” 北周軍隊打敗吐谷渾,設置洮州。
北周賀蘭祥與吐谷渾交戰,打敗了吐谷渾,攻占了吐谷渾的洮陽、洪和兩城,把這兩城的地方合并為洮州。
五月初一,發生日食。
齊主殺死東魏宗室二十五家。
北齊的太史奏告皇帝,今年應當除舊布新。
齊主向彭城公元韶問道:“漢光武帝劉秀為什麼能夠中興大業?”元韶回答說:“因為當時沒把姓劉的殺幹淨。
”于是齊主誅殺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囚禁元韶等十九家。
元韶被幽禁在地牢裡,斷絕食物活活餓死。
陳朝豫章内史熊昙朗殺死周文育。
周文育、周迪共同讨伐餘孝頃的兒子餘公飏,豫章内史熊昙朗帶軍隊與他們會合。
王琳派遣他的部将曹慶進攻周迪,打敗了周迪。
周文育退守金口。
熊昙朗乘他們失利,殺了周文育且吞并了他的部衆。
周敷打敗熊昙朗,熊昙朗單人匹馬逃奔巴山。
北齊軍隊攻取梁朝北江州,刺史魯悉達投奔陳朝。
魯悉達的部将引領北齊軍進入北江州城。
魯悉達率領部下數千人投降陳朝。
六月,霖雨。
周以霖雨,诏群臣極谏。
左光祿大夫樂遜言四事:其一,以為:“比來守令代歸期促,責其成效,專務威猛。
今關東之民淪陷塗炭,若不布政優優,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其二,以為:“頃者魏都洛陽,一時殷盛,貴勢競為侈靡,終使禍亂交興。
比來朝貴器服稍華,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逐好移,有損政俗。
”其三,以為:“選曹補拟,宜與衆共,衆心明白,然後呈奏。
”其四,以為:“高洋據有山東,未易猝制,譬猶棋劫相持,争行先後,若一行不當,或成彼利,誠應舍小營大,先保封域,不宜貪利邊陲,輕為興動。
” 周王賜處士韋夐号“逍遙公”,征魏将軍寇雋入見。
夐,孝寬之兄也,志尚夷簡,魏、周之際,十征不屈。
太祖重之,不奪其志,周王禮敬尤厚,号曰“逍遙公”。
晉公護延之至第,訪以政事,夐仰視歎曰:“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護不悅。
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寇雋,少有學行。
家人嘗賣物多得絹五匹,雋知之曰:“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訪主,還之。
敦睦宗族,與同豐約,教訓子孫,必先禮義。
自大統中,稱老疾,不朝谒。
王欲見之,雋不得已入見,王引與 六月,久雨不停。
北周因為久雨不停,下诏讓群臣極力進谏。
左光祿大夫樂遜上書說了四件事:其一,認為:“近來太守縣令任期短促,又責成他們政績卓有成效,他們就在施政方面專門從威猛着力。
現今關東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如果不施行寬厚的政策,怎麼能使境外的勞苦百姓投奔這塊能夠安居樂業的地方呢?”其二,認為:“前不久魏國都城洛陽,一時富足強盛,權貴們競相奢侈靡費,終于導緻災禍動亂交相出現。
近來我朝權貴所用的器具,所着的服飾也開始奢華了,百工所制造的器物極盡奇巧,我實在擔心這種追求精美奢華的風氣成為一時之好,有損教化風俗。
”其三,認為:“選拔官員去補缺或升遷,應該和大家共同商讨,讓大家心裡都明白,然後再啟奏皇上。
”其四,認為:“高洋占據山東一帶,不容易很快制伏他,好比雙方下圍棋打劫時來回互提的戰局,相持不下,争着落子的先後,如果一子下得不妥當,有時就造成了對方有利的形勢,實在應該舍棄小利,而求取大利,先保住自己的疆域,不應該貪圖邊陲之地的小利,輕舉妄動。
” 周王賜處士韋夐号“逍遙公”,征召西魏将軍寇雋入朝相見。
韋夐,是韋孝寬的哥哥,志向崇尚平淡簡約,魏、周之際,曾十次征召他做官,他都不肯屈志而就。
太祖宇文泰很尊重他,不強迫他改變志向,周王對他更加禮遇敬重,賜号曰“逍遙公”。
晉公宇文護延請他到府第,詢問他對政事的看法,韋夐仰頭看天,感歎道:“酗酒酣飲,嗜好歌舞,高屋敞廳,雕梁畫棟,于此中占一樣的,沒有不滅亡的。
”宇文護聽了很不高興。
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寇雋,從小就有學問有品行。
家人曾賣東西時多得了五匹絹,寇雋知道後說:“得到财物失去品行,是我所不能取的。
”查訪絹的主人,把多得的絹還給人家。
在宗族裡敦厚待人,和睦相處,與大家生活水平相同,教訓子孫,必先教會禮義。
自大統中期,他就稱年老多病,不再朝谒皇帝。
周王想見到他,寇雋不得已才入朝相見,周王拉着他與 同席,問以舊事,以禦輿送之。
陳侯安都敗梁師于左裡。
陳主霸先殂,兄子臨川王蒨立。
陳主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
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殽核充事而已。
後宮無金翠之飾,不設女樂。
及殂,子昌、顼皆以江陵之陷,沒于長安。
内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将在外,朝無重臣,唯中領軍杜稜典宿衛兵。
章皇後召稜及中書侍郎蔡景曆入禁中定議,急召臨川王蒨于南皖。
侯安都軍還,适至,遂與王俱還。
至建康,群臣奉王嗣位,王謙讓不敢當。
後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
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大功于天下。
今日之事,後應者斬!”即按劍上殿曰:“皇後出玺。
”是日,即位。
以侯瑱為太尉,安都為司空。
齊主滅元氏之族。
齊主盡誅諸元,前後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棄屍漳水。
唯元巒、元文遙等數家獲免。
定襄令元景安,欲請改姓高氏,其從兄景皓曰:“安有棄其本宗而從人之姓者乎!丈夫甯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齊主,齊主誅景皓,賜景安姓高氏。
秋八月,周王始稱皇帝。
自己同席而坐,詢問有關魏朝的舊事,用皇帝禦用的車子送他出宮。
陳朝侯安都在左裡一帶打敗梁軍。
陳武帝霸先病死,他哥哥的兒子臨川王陳蒨繼皇帝位。
陳武帝每次面臨重大軍事行動都指揮有方,克敵制勝,他英勇多謀,善于獨自運籌,而處理政務則崇尚寬和簡約,不是緊急軍事行動,不輕易調發軍隊。
性格儉樸,平常吃飯不過幾樣家常菜,私人宴會也隻用瓦器、鑲嵌螺钿的漆盤,裝以酒菜而已。
後宮嫔妃都沒有披金帶翠的衣飾,也不設置女樂。
到死時,兒子陳昌、侄子陳顼都因為江陵之陷被俘,囚在長安。
當時國内沒有嫡系子孫嗣位,外部又有強大的敵人,老将們都帶兵在外,朝廷裡沒有主事的大臣,隻有中領軍杜稜掌管宮廷宿衛部隊。
章皇後召杜稜和中書侍郎蔡景曆進入宮中商議大事,緊急征召臨川王陳蒨從南皖回朝。
侯安都帶領軍隊回朝途中,正好到了南皖,就和臨川王陳蒨一起回朝。
到了建康,群臣擁奉臨川王陳蒨繼承皇帝位,陳蒨謙讓不敢接受。
章皇後又因為皇子陳昌還在的緣故,不肯下令讓臨川王陳蒨繼位,群臣猶猶豫豫不能做出決定。
侯安都說:“當今四方都不安定,哪裡有工夫考慮長遠!臨川王平定東土等為國立有大功。
今天的事,延後答應的斬首!”随即手按劍柄上殿說:“皇後拿出玉玺來。
”當天,陳蒨即皇帝位。
任命侯瑱為太尉,侯安都為司空。
齊主高洋滅盡元氏宗族。
齊主高洋殺盡舊朝元姓族人,前前後後殺死的共有七百二十一人,将屍體全部扔進漳河水裡。
隻有元巒、元文遙等幾家獲免。
定襄縣令元景安,想請求改姓高,他的堂兄元景皓說:“哪裡有放棄自己本宗族姓氏而跟随别人姓的人呢!大丈夫甯可玉碎,怎麼能貪圖瓦全呢!”元景安把他的話密告了齊主,齊主誅殺了元景皓,賜元景安改姓高氏。
秋八月,周王宇文毓開始稱皇帝。
周禦正中大夫崔猷建議,以為:“聖人沿革,因時制宜。
今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号。
”從之。
陳主封子伯茂為始興王。
初,高祖追封兄道譚為始興昭烈王,以其次子顼襲封。
至是陳主以顼在長安,本宗乏飨,徙封顼為安成王而以伯茂為始興王。
周以安成公憲為益州總管。
初,周太祖平蜀,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問諸子:“誰可往者?”皆不對。
少子安成公憲請行,太祖以其幼,不許。
至是以為益州總管,時年十六,善于撫綏,留心政術,蜀人悅之。
冬十月,齊主洋殂,太子殷立。
齊主嗜酒成疾,自知不能久,謂李後曰:“人生必有死,何足惜!但憐正道尚幼,人将奪之耳!”又謂常山王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召尚書令楊愔、領軍平秦王歸彥、侍中燕子獻、侍郎鄭頤,受遺诏輔政。
十月,殂于晉陽,群臣無下泣者,唯楊愔涕泗嗚咽。
太子殷即位,诏諸雜作一切停罷。
十一月,梁丞相琳敗陳師于湓城。
王琳聞陳高祖殂,乃以孫玚為郢州刺史,總留任,奉
周公宇文覺即天王位,追尊其父文公宇文泰為文王,其母為文後。
封退位的魏恭帝為宋公。
新朝廷以五行中的木為德,表示繼承西魏的水德,使用古代夏朝的曆法,服裝的顔色以黑為尊。
任命李弼為太師,趙貴為太傅,大冢宰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宇文護為大司馬。
北周闵帝宇文覺在圜丘祭天,依禮儀制定郊廟祭祀制度。
北周闵帝宇文覺在圜丘祭天,自認為祖先出自古代神農氏,以神農配享圜丘、方丘。
始祖獻侯莫那配享南北郊,文王宇文泰配享明堂,廟号太祖。
仍然采用鄭玄所注《禮記》的古義,設立太祖、二昭、二穆共五廟,其中有德行的祖先另外立祧廟,不加毀壞。
吐谷渾侵犯北周。
吐谷渾攻打涼、鄯、河三州。
秦州都督派遣渭州刺史于翼率兵前往援救三州,于翼說:“攻城取地并非夷狄所擅長的戰術,敵寇來犯不過是想掠奪财物邊民,掠奪不到什麼,勢必自己退走。
”過了幾天,消息傳來,情況果然像于翼說的那樣。
二月,梁朝蕭勃在廣州起兵,駐紮在南康。
蕭勃在廣州起兵叛梁,派遣歐陽和他的部将傅泰、蕭孜為前頭部隊。
南江州刺史餘孝頃率兵與他們會合。
北周大司馬宇文護殺冢宰趙貴。
周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故皆與太祖等夷,及晉公護專政,皆怏怏不服。
貴謀殺護,信止之。
護聞之,殺貴,免信官。
梁丞相霸先使周文育擊蕭勃,獲其将歐陽頠、傅泰,勃為其下所殺。
歐陽出南康,屯苦竹灘,傅泰據蹠口城,餘孝頃出豫章據石頭。
巴山太守熊昙朗誘共襲高州刺史黃法,至城下,昙朗陽敗走,法乘之,失援而走,昙朗取其馬仗以歸。
周文育于豫章立栅,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燒豫章栅,僞若遁去者。
孝頃望之,大喜,不複設備。
文育由間道兼行,據及蕭孜、傅泰、餘孝頃之間,築城飨士,等大駭。
文育遣周鐵虎等襲,擒之。
文育盛陳兵甲,與乘舟而宴,巡蹠口城下,使其将丁法洪攻泰,擒之。
孜、孝頃退走。
勃軍聞之,忷懼,遂殺勃。
周宇文護自為大冢宰。
周冢宰護弑宋公中山王。
谥曰魏恭帝。
三月,周冢宰護殺趙公獨孤信。
夏四月,梁鑄四柱錢,禁細錢。
四柱錢,一當十。
梁複以歐陽頠為衡州刺史,使讨廣州,克之。
初,周文育送歐陽、傅泰于建康。
陳霸先與有 北周的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過去都和太祖宇文泰地位相等,到了晉公宇文護專權擅政時,都怏怏不樂,不服氣。
趙貴想謀殺宇文護,被獨孤信制止了。
宇文護知道這件事後,就殺了趙貴,罷免了獨孤信的官職。
梁朝丞相陳霸先派周文育襲擊蕭勃,擒獲其将領歐陽頠、傅泰,蕭勃被其部下所殺。
歐陽從南康出發,屯駐在苦竹灘,傅泰據守蹠口城,餘孝頃從豫章出發據守石頭城。
巴山太守熊昙朗引誘歐陽共同襲擊高州刺史黃法,到了黃法城下,熊昙朗假裝兵敗逃走,黃法乘勢追擊,歐陽失去援軍,敗逃而走,熊昙朗繳獲了他的馬匹兵器回到巴山。
周文育在豫章修建營寨設立栅欄,分頭派遣老弱殘兵乘坐舊船順流而下,然後燒毀豫章的栅欄,僞裝成好像已經逃跑的樣子。
餘孝頃從遠處觀望到這一切,非常高興,不再設立防備。
周文育從小路率軍隊日夜兼程地行進,占據了歐陽及蕭孜、傅泰、餘孝頃軍營之間的芊韶,修築城堡,大宴将士,歐陽等知道後大驚失色。
周文育派遣周鐵虎等人率軍襲擊歐陽,擒獲了歐陽。
周文育把很多兵器甲具陳列出來,與歐陽坐在船上一起飲宴,船隻巡行到蹠口城下,周文育派他的部将丁法洪率兵攻擊傅泰,捉住了他。
蕭孜、餘孝頃退兵逃走。
蕭勃的軍隊聽到這一切,非常害怕驚恐,就殺死了蕭勃。
北周宇文護自封為大冢宰。
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殺死宋公中山王。
谥号為魏恭帝。
三月,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殺趙公獨孤信。
夏四月,梁朝鑄造四柱錢,禁止細錢流通。
四柱錢,一枚當細錢十枚。
梁朝又任命歐陽頠為衡州刺史,派他去讨伐廣州,攻克了廣州。
當初,周文育押送歐陽、傅泰到建康。
陳霸先與歐陽有 舊,釋而厚待之。
蕭孜、餘孝頃猶據石頭,多設船艦,夾水而陳。
霸先遣侯安都助周文育擊之,安都潛師夜燒其船艦,水陸攻之,蕭孜出降,孝頃逃歸。
霸先以聲著南土,複以為衡州刺史,使讨嶺南,未至,其子纥已克始興。
至,諸郡皆降,遂克廣州。
六月,梁丞相霸先遣兵擊王琳于郢城。
王琳既不就征,大治舟艦,将攻陳霸先。
霸先遣侯安都、周文育将舟師會武昌以擊之。
齊大蝗。
河南、北大蝗。
齊主以問魏郡丞崔叔瓒,對曰:“《五行志》:土功不時,蝗蟲為災。
今外築長城,内興三台,殆以此乎!”齊主大怒,使左右毆之,擢其發,以溷沃之,曳足以出。
秋八月,周人歸故梁主繹之喪于王琳。
琳請之也。
九月,梁丞相霸先自為相國,封陳公,加九錫。
周冢宰護弑其君覺,及其柱國李遠,而立甯都公毓。
周主覺性剛果,惡宇文護之專。
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恒久居權要,亦恐不見容,乃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等共谮之曰:“護自誅趙貴以來,威權日盛,以臣觀之,将不守臣節,願陛下早圖之!”王以為然,數引武士于後園講習,為執縛之勢。
植等又引宮伯張光洛同謀,光洛以告護。
護 舊交,不但釋放了他,還給予他優厚的待遇。
蕭孜、餘孝頃還占據着石頭城,設置很多船艦,夾着江水兩邊擺開陣勢。
陳霸先派遣侯安都協助周文育去攻擊他們,侯安都派軍隊夜裡燒了他們的船艦,從水陸兩面夾攻他們,蕭孜出城投降,餘孝頃逃回新吳。
陳霸先因為歐陽在南方聲望卓著,又任命他為衡州刺史,派他去讨伐嶺南,還沒到嶺南,他的兒子歐陽纥已經攻克始興。
歐陽到達後,嶺南諸郡都投降了,于是就攻克了廣州。
六月,梁朝丞相陳霸先派遣軍隊到郢城攻擊王琳。
王琳沒有接受陳霸先的征召,又大量修造戰船,準備進攻陳霸先。
陳霸先派遣侯安都、周文育率領水師在武昌會合進攻王琳。
北齊境内發生大蝗災。
黃河南、北兩岸發生大蝗災。
齊主高洋問魏郡丞崔叔瓒原因,崔叔瓒回答說:“《五行志》上說:土木工程興建不符合時令,就會引起蝗蟲成災。
如今我國在外修築長城,在内興建三台,大概蝗災就是因為這個發生的!”齊主高洋聽了大怒,命令身邊的人毆打崔叔瓒,拔他的頭發,用糞汁澆他,拽着他的腳拖了出去。
秋八月,北周把已故梁元帝蕭繹的靈柩送還給王琳。
這是王琳向北周請求的。
九月,梁朝丞相陳霸先自封為相國,封為陳公,加賜九錫。
北周大冢宰宇文護殺了他的國君宇文覺,以及柱國李遠,而立甯都公宇文毓為君。
北周君主宇文覺性格剛強果決,對宇文護的專權很反感。
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恒從太祖時就久居權要之位,也恐怕不能被宇文護容納,就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等人一起在宇文覺那兒誣陷宇文護說:“宇文護自從殺了趙貴以來,淫威權勢一天比一天大,以臣等觀察他,将要不守臣節,希望陛下早做安排,除掉他以絕後患!”宇文覺認為他們說的對,多次帶武士在宮廷後園講解演習,學習捕捉捆綁人的姿勢。
李植等人又把宮伯張光洛引為同謀,張光洛就把他們的密謀向宇文護告發了。
宇文護 乃出植于外,以散其謀。
後王思植等,每欲召之,護泣谏,王乃止。
鳳等懼,密謀刻日誅護。
光洛又以告護。
乃召柱國賀蘭祥、領軍尉遲綱等謀之,祥等勸護廢立。
時綱總領禁兵,護遣綱入宮執鳳等,因罷散宿衛兵。
王方悟,獨在内殿,令宮人執兵自守。
護遣祥逼王遜位,幽于舊第。
召公卿議,廢王為略陽公,迎立岐州刺史甯都公毓。
鳳、恒等皆被誅。
時李植父柱國遠鎮弘農,護召遠及植還朝,遠疑有變,沉吟久之,乃曰:“大丈夫甯為忠鬼,安可作叛臣邪!”遂就征。
既至,護欲全之,以植付遠,使自誅之。
遠素愛植,植又口辯自陳,初無此謀。
遠将植谒護,護令略陽公與相質,植辭窮,乃曰:“本為此謀,欲安社稷,利至尊耳!今日至此,何事雲雲。
”遠聞之,自投于床曰:“若爾,誠合萬死!”于是護乃害植,并逼遠令自殺。
尋弑略陽公,黜其後元氏為尼。
甯都公至,即天王位。
冬十月,梁陳公霸先進爵為王,遂稱皇帝,廢梁主為江陰王。
梁主禅位于陳。
陳王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沈恪勒兵入宮,衛送梁主如别宮,恪排闼見王,叩頭謝曰:“恪經事蕭氏, 就把李植調離京城,使他們無法一起搞陰謀。
後來周主宇文覺思念李植,每次想征召,宇文護就哭着谏阻,周主隻好作罷。
乙弗鳳等人很害怕,密謀近日誅殺宇文護。
張光洛又密告給宇文護。
宇文護于是召集柱國賀蘭祥、領軍尉遲綱等商量對策,賀蘭祥等人勸宇文護廢宇文覺,另立皇帝。
當時尉遲綱總領宮廷禁兵,宇文護派遣尉遲綱入宮捕捉乙弗鳳等人,同時把宿衛兵撤銷遣散。
周主宇文覺方才覺察到,獨自躲在内殿,命令宮人拿着兵器守護自己。
宇文護派遣賀蘭祥逼迫宇文覺退位,把他幽禁在做略陽公時的舊府中。
宇文護召集公卿開會商議,決定廢宇文覺為略陽公,把岐州刺史甯都公宇文毓迎來宮廷,立為皇帝。
乙弗鳳、孫恒等人都被殺死。
當時李植的父親柱國李遠鎮守弘農,宇文護下令召李遠和李植回朝,李遠懷疑朝廷有事變發生,沉吟了好久,才說:“大丈夫甯可作忠君鬼,怎麼可以做叛臣呢!”于是就服從征召。
到了京城後,宇文護想保全李遠性命,就把李植交給李遠處置,想讓李遠自己殺死李植。
李遠平素喜愛兒子李植,李植又有口才,極力為自己辯解,當初并沒有參與這一颠覆的陰謀。
李遠相信了李植,帶着李植去拜見宇文護,宇文護下令略陽公宇文覺與李植當面對質,李植理屈詞窮,就對略陽公宇文覺說:“本來當時出此計謀,是為了安定社稷,有利于至尊的權威。
今天事已至此,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李遠聽到這些,自己仆倒在座位上,說:“若真這樣,實在是罪該萬死!”于是宇文護就殺了李植,并且逼迫李遠讓他自殺。
不久殺了略陽公宇文覺,廢黜宇文覺的皇後元氏,令她削發為尼。
甯都公宇文毓到達長安,即皇帝位。
冬十月,梁陳公霸先進爵為王,于是他自稱皇帝,廢梁主蕭方智為江陰王。
梁主蕭方智把皇位禅讓給陳霸先。
陳王霸先派中書舍人劉師知引領沈恪帶兵進入宮中,護送梁主到另外的宮殿去,沈恪推開大門拜見陳王霸先,叩頭謝罪說:“我沈恪曾侍奉過蕭氏, 今日不忍見此。
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王嘉其意,更以王僧志代之。
王遂即位于南郊,奉梁主為江陰王。
陳以蔡景曆為中書通事舍人。
是時政事皆由中書省,置二十一局,各當尚書諸曹,總國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陳主祠蔣帝廟。
陳置删定郎,治律令。
周袝太祖于太廟。
七廟共用一太牢,始祖薦首,餘皆骨體。
梁王琳及陳人戰,敗之,獲其将周文育、侯安都,遂克江州。
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将樊猛棄城走,周文育自豫章會之。
安都聞陳主受禅,歎曰:“今茲必敗,戰無名矣!”時兩将俱行,不相統攝,部下交争,稍不相平。
軍至郢州,圍之未克,而王琳至,安都乃悉衆詣沌口合戰,大敗。
安都、文育及裨将徐敬成、周鐵虎、程靈洗皆被擒。
鐵虎辭氣不屈,琳殺之。
囚安都等,總以一長鎖系之。
移湘州軍府就郢城,遣樊猛襲據江州。
陳以蕭乾為建安太守。
時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共相連結,閩中豪帥往往立砦,以自保。
陳主患之,使侍郎蕭乾谕以禍福,豪帥皆降,即以乾為建安太守。
今天不忍心看到這種逼宮的情景。
即使違命被殺也是應該的!決不接受這一命令。
”陳王霸先嘉勉他的忠心,改派王僧志代替他。
陳王霸先于是在南郊即皇帝位,封梁主蕭方智為江陰王。
陳朝任命蔡景曆為中書通事舍人。
這時國家政事都由中書省決定,設置二十一個局,各個局的職能與尚書省所設各曹相當,總理國家軍政機要,各部尚書隻是聽命令而已。
陳武帝霸先祭祀蔣帝廟。
陳朝設置删定郎,負責修訂法律條令。
按周禮把太祖景皇帝神主遷入太廟。
七廟共享用一太牢的祭品,始祖享用牛、羊、豬頭作祭品,其他六廟都享用豬、牛、羊的軀體作祭品。
梁朝王琳和陳朝軍隊打仗,打敗了陳朝的軍隊,擒獲陳軍将領周文育、侯安都,于是攻克江州。
侯安都到達武昌,王琳部将樊猛棄城逃走,周文育從豫章出發去與侯安都部隊會合。
侯安都聽到陳武帝霸先受禅讓的消息,感歎道:“如今這仗我一定失敗,師出無名呀!”當時侯安都、周文育兩将所率部隊都在行軍中,互相各不統攝,部下互相争執,逐漸矛盾加深,互不平和。
部隊到達郢州,包圍了郢州但沒有攻克,而王琳的軍隊已經抵達,侯安都于是帶領全部軍隊趕到沌口與周文育合戰王琳,結果大敗。
侯安都、周文育及其副将徐敬成、周鐵虎、程靈洗都被王琳擒獲。
周鐵虎出言強硬,不甘屈服,王琳殺了他。
把侯安都等人囚禁起來,用一根長鎖鍊把他們系在一起。
王琳把湘州軍府移到郢城,派遣樊猛襲擊并占領了江州。
陳朝任命蕭乾為建安太守。
當時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他們共同連結,互相呼應,閩中一帶的豪強首領往往自立堡寨,用來保衛自己。
陳武帝對此很不安,就派侍郎蕭乾去向他們曉谕利害禍福,豪強首領都投降歸順了陳朝,陳武帝就任命蕭乾為建安太守。
周以令狐整為豐州刺史。
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降魏,魏以為豐州刺史。
久之,固不遵北方制度,周人密欲代之,乃以司憲中大夫令狐整權鎮豐州,整傾身撫接,人情遂洽。
于是除整刺史,徙固湖州。
整遷州于武當,旬日之間,城府周備,遷者如歸。
固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谕以朝制,弗許,莫不流涕而去。
齊人築重城。
齊人于長城内築重城,自庫洛枝東至鳴纥戍,凡四百餘裡。
十二月,齊主幽其弟永安王浚、上黨王渙于地牢。
初,齊有術士言:“亡高者黑衣。
”齊王因問左右:“何物最黑?”對曰:“無過于漆。
”齊主以上黨王渙于兄弟第七,執之。
渙殺使者而逃,為人所獲,送邺。
齊主又與永安王浚有舊怨,及即位,浚為青州刺史,聰明矜恕,吏民悅之。
浚以齊主嗜酒,私謂親近曰:“二兄因酒敗德,朝臣無敢谏者,大敵未滅,吾甚憂之。
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見聽否?”或密以白齊主,齊主益銜之。
浚入朝,從幸東山,齊主裸裎為樂。
浚進谏曰:“此非人主所宜!”又于屏處召楊愔,譏其不谏。
時齊主不欲大臣與諸王交通,愔懼,奏之,齊主大怒。
北周任命令狐整為豐州刺史。
當初,梁朝興州刺史席固獻出興州投降了西魏,西魏任命席固為豐州刺史。
過了很久,席固還不遵守北方的制度,北周就想秘密派人取而代之,于是派司憲中大夫令狐整鎮守豐州,令狐整全身心地安撫百姓,接見屬下,遂使州府上下人情融洽。
于是朝廷就任命令狐整為豐州刺史,遷席固為湖州刺史。
令狐整要把豐州的州府搬遷到武當,十天工夫,新的州府各方面都已齊備,搬遷去的人就像回到家鄉一樣。
席固離開豐州時,他的部下很多人願意留在令狐整屬下效力,令狐整告訴他們朝廷的制度,不允許他們留下,這些人都痛哭流涕,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北齊人修築又一重長城。
北齊人在長城内又修築一條内長城,從庫洛枝開始,向東直到鳴纥戍,共四百多裡。
十二月,齊主高洋幽禁他的弟弟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在地牢裡。
當初,齊國有個方術之士曾說:“将來滅亡高姓政權的人,是個穿黑衣服的。
”齊主高洋便問身邊的人:“什麼東西最黑?”回答說:“沒有比漆更黑的了。
”齊主高洋因為上黨王高渙在兄弟中排行第七,“七”與“漆”諧音,就下令捉拿他。
高渙殺死捕捉他的來使逃跑了,又被人抓獲,送到邺城。
齊主高洋又和永安王高浚有舊怨,等齊主高洋即位後,高浚任青州刺史,他為人聰明,能憐惜寬恕别人,官吏百姓都喜歡他。
高浚因齊主高洋嗜酒如命,曾私下對親近的人說:“二哥因嗜酒敗壞了德行,朝廷中的大臣沒有敢勸谏的,齊國的大敵還未消滅,我為此很擔憂。
我想乘驿車到邺城當面進谏,不知道他能否聽從我的意見?”有人把這些話密報了齊主,齊主就更恨高浚了。
高浚入朝,跟着齊主遊幸東山,齊主赤身裸體地遊樂。
高浚進谏說:“這樣做不是當皇帝的人所适宜的!”高浚又在隐蔽處召見楊愔,譏諷他不敢向皇帝進谏。
當時,齊主高洋不願意大臣與諸王之間有交往,所以楊愔很害怕,就把高浚召見他的事奏明了齊主,齊主非常憤怒。
浚還州,又上書切谏。
诏征浚,浚懼禍,謝疾不至,齊主遣馳驿收之,老幼泣送者數千人。
至邺,與上黨王渙皆盛以鐵籠,置于地牢,飲食溲穢,共在一所。
戊寅(558) 陳永定二年,周明帝二年,齊天保九年。
春正月,梁王琳伐陳,次于白水,遣使乞師于齊。
王琳引兵十萬,下至湓城,屯于白水浦。
以魯悉達為将軍,陳主亦以悉達為将軍,各送鼓吹女樂,悉達兩受之而無所就。
琳不敢下,乃遣使求援于齊,且請納永嘉王莊以主梁祀。
餘孝頃遣說琳曰:“周迪、黃法皆依附金陵,陰窺間隙,大軍若下,必為後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後東下,孝頃請席卷所部以從下吏。
”琳乃遣樊猛、李孝欽、劉廣德将兵赴之,使孝頃總督三将,屯于臨川故郡,征兵糧于迪,以觀其所為。
周宇文護自為太師。
二月,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叛,入于周。
消難以齊主昏虐滋甚,陰為自全之計,曲意撫循所部。
上黨王渙之亡也,邺中大擾,疑其赴成臯。
禦史中丞畢義雲遣禦史詣北豫州,先禁消難典簽家客等,消難懼,密請降于周。
周遣柱國達奚武、大将軍楊忠帥騎士迎消難。
三 高浚回到青州,又上書直言極力勸谏。
齊主下诏書征召高浚,高浚害怕有殺身之禍,就托病沒有應召,齊主派人乘驿馬拘捕了高浚,青州父老兒童哭着送别的有數千人。
高浚被抓到邺城後,與上黨王高渙都被關在鐵籠裡,置于地牢中,吃喝便溺,都在一個屋裡。
戊寅(558) 陳永定二年,北周明帝二年,北齊天保九年。
春正月,梁朝王琳帶兵讨伐陳武帝,駐紮在白水浦,派遣使者到北齊請求援軍。
王琳率領十萬大軍,向下到達湓城,駐紮在白水浦。
王琳任命北江州刺史魯悉達為鎮北将軍,同時陳武帝也任命魯悉達為征西将軍,兩邊都給魯悉達送去鼓樂隊和歌舞伎,魯悉達收受了兩邊的禮物和委任,而兩邊都不去就任。
王琳不敢貿然東下,就派遣使者向北齊求援,并且請求迎納在北齊做人質的梁朝永嘉王蕭莊回來主持梁王室的祭祀。
餘孝頃派人去遊說王琳說:“周迪、黃法都依附了金陵,暗地裡都在窺伺機會,您的大軍如果東下,這幫人必然成為你的後患,不如先平定南川,然後再東下,我請求率領全部軍隊跟随你,充當你的部下。
”于是王琳就派遣樊猛、李孝欽、劉廣德帶兵去平定南川,讓餘孝頃總督三位将領,駐紮在臨川故郡,同時向周迪征收兵糧,來觀察他的動靜。
北周宇文護自命為太師。
二月,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反叛,逃入北周。
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因看到齊主高洋昏愦暴虐得越來越厲害,暗地裡謀劃保全自己的計策,盡意安撫順迎自己的部下。
上黨王高渙逃跑時,邺城一片大亂,都懷疑高渙逃到豫州府治所屬的成臯了。
禦史中丞畢義雲派遣禦史到北豫州,先把司馬消難的典簽官和家客等監禁起來,司馬消難很害怕,就秘密派親信到北周請降。
北周派柱國達奚武、大将軍楊忠率騎兵迎接司馬消難。
三次 遣使,消難皆不報。
武疑有變欲還,忠曰:“有進死,無退生!”獨以千騎夜趣城下。
城四面峭絕,但聞擊柝聲。
武麾騎西去,忠勒餘騎不動,俟門開而入,馳遣召武。
武以消難及其屬先歸,忠以三千騎為殿。
至洛南,皆解鞍而卧。
齊衆來追,至洛北,忠謂将士曰:“今在死地,賊必不敢度水!”已而果然,乃徐引還。
武歎曰:“達奚武自謂天下健兒,今日服矣!” 齊納梁永嘉王莊于梁軍,以王琳為梁丞相,琳遂以莊稱帝。
夏四月,陳主霸先弑江陰王。
谥曰“梁敬帝”。
五月,陳主舍身于大莊嚴寺。
梁丞相琳伐臨川,不克。
餘孝頃等連八城以逼周迪,迪懼,請和。
樊猛等欲受盟而還,孝頃貪其利,不許,樹栅圍之,由是猛等與孝頃不協。
黃法等救之,分兵攻餘孝頃别城,樊猛等不救而沒,迪追擊,盡擒之,送孝頃于建康,歸樊猛于王琳。
秋八月,陳侯安都、周文育自湓城逃歸。
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等賂守者,得上岸,步投陳軍。
陳主宥之,複其本官。
梁丞相琳歸于湘州。
派遣使者去與司馬消難聯絡,都沒聯絡上。
柱國達奚武懷疑情況有變,想返回北周,大将軍楊忠說:“我們隻有前進冒死救援的責任,沒有退卻偷生的道理!”獨自率領一千騎兵連夜趕到城下。
虎牢城四面陡峭,好似絕壁,隻聽到城中傳來打更的木梆子聲。
達奚武趕來後,指揮數百騎兵向西退去,楊忠勒令剩下的騎兵原地不動,等到城門開了進了城,才派人騎快馬去叫回達奚武。
達奚武讓司馬消難和他的部屬先往北周走,楊忠率三千騎兵殿後。
行到洛南,都解鞍下馬躺着休息。
北齊軍隊追了過來,到了洛北,楊忠對将士們說:“現今我們處在必死之地,賊兵一定怕我們拼死戰鬥,不敢渡河來追!”後來果然如其所說,于是慢慢領着軍隊回到北周。
達奚武感歎說:“我達奚武自認為是天下健兒,今天在楊忠面前我服了!” 北齊派兵護送梁永嘉王蕭莊回到江南梁軍所在地,拜王琳為梁朝丞相,王琳于是擁立蕭莊當皇帝。
夏四月,陳武帝霸先派人殺了江陰王蕭方智。
谥号為“梁敬帝”。
五月,陳武帝在大莊嚴寺向佛祖舍身。
梁朝丞相王琳讨伐臨川,沒有攻克。
餘孝頃等人連結八城的兵力用以逼迫周迪,周迪害怕了,請求講和。
樊猛等将領想接受請和盟約收兵回去,而餘孝頃貪圖威逼成功的有利形勢,不許樊猛等将領率兵退去,樹起栅欄圍住他們,因此樊猛等将領與餘孝頃不和。
黃法等人援救周迪,分兵攻打餘孝頃的别城,樊猛等人不去救援,别城陷落,周迪乘勝追擊,把他們全部抓獲,把餘孝頃押送到建康,把樊猛歸還給王琳。
秋八月,陳朝的侯安都、周文育從湓城逃回陳朝。
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等人賄賂看守的人,能夠乘小船上岸,步行投奔陳朝軍隊。
陳武帝寬宥了他們,恢複了他們原來的官職。
梁朝丞相王琳回到湘州。
陳主遣謝哲往谕王琳。
琳請還湘州,陳軍亦還。
冬,齊以常山王演錄尚書事。
初,常山王演以齊主沉湎,憂憤形于顔色。
齊主覺之,謂曰:“但令汝在,我何為不縱樂!”演唯啼泣拜伏,竟無所言。
齊主亦大悲,抵杯于地曰:“自今敢進酒者斬!”未幾,沉湎益甚,或于諸貴戚家角力,不限貴賤,唯演至,則内外肅然。
演又密撰事條,将谏,其友王晞以為不可,演不從,因間極言,齊主大怒。
疑演假辭于晞,欲殺之。
演私謂晞曰:“王博士,明日當作一條事,為欲相活,亦圖自全,勿怪。
”乃于衆中杖晞二十。
齊主聞之,以故得不死,髡鞭配甲坊。
居三年,演又固谏争,大被毆撻,閉口不食。
太後日夜涕泣,齊主不知所為,數往問演疾,謂曰:“努力強食,當以王晞還汝。
”乃釋晞,晞流涕曰:“殿下不食,太後亦不食,殿下縱不自惜,獨不念太後乎?”言未卒,演強坐而飯。
晞由是得免,還為王友。
及演錄尚書事,除官者皆詣演謝,去必辭。
晞言于演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為不可,宜一切約絕。
”演從之。
久之,演從容謂晞曰:“主上起居不恒,吾豈可以前逢一怒,遂爾結舌?卿宜為撰谏草,吾當伺便 陳武帝派遣謝哲前往王琳處傳谕王琳。
王琳請求回到湘州去,陳朝也下诏追回出征的軍隊。
冬季,北齊任命常山王高演錄尚書事。
當初,常山王高演因為齊主高洋沉溺于酒,憂憤的心情常表現在臉上。
齊主高洋發覺了這一切,對他說:“但凡你在,我為什麼不能縱情取樂!”高演隻有痛哭流涕,拜伏在地,最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齊主高洋也大放悲聲,把酒杯扣在地上說:“從今以後敢把酒進獻上來的就斬首!”沒過多久,飲酒飲得更厲害了,有時在貴戚們家中邊喝酒邊摔跤,不分貴賤,隻有高演一到,就内外肅然,誰也不敢出聲。
高演又秘密撰寫了事條,将要進谏,他的好友王晞認為不可以,高演不聽,便找了個機會無保留地向齊主高洋進谏,結果齊主高洋大怒。
齊主高洋懷疑高演的進谏是從王晞那裡學來的,就想殺王晞。
高演私下對王晞說:“王博士,明天我将做一件事,為了想讓你活命,也為了保全自己,希望你别怪我。
”于是當着衆人杖責王晞二十下。
齊主高洋聽說後,反而不殺王晞了,隻剃掉他的頭發,鞭打一頓,發配到兵器作坊服役。
過了三年,高演又堅決進谏力争,被齊主高洋狠狠鞭打了一頓,高演閉口絕食。
太後心疼兒子,日夜痛哭流涕,齊主高洋也不知該怎麼辦了,多次前往高演處問候病體如何,并對他說:“你努力把飯勉強咽下去,我就把王晞還給你。
”于是釋放了王晞,王晞流着淚對高演說:“殿下您不進食,太後也不進食,殿下縱然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難道就不顧念太後嗎?”話還沒說完,高演就勉強坐起來吃飯了。
王晞因此得以免去兵器坊服役之刑,回到高演府中仍為常山王友。
到了常山王高演出任錄尚書事的時候,得到官職的人們都到高演處拜謝,赴任走的時候必去辭行。
王晞對高演說:“從天朝那裡接受官爵,卻到私第拜謝恩情,從古以來就認為不可以這樣,應該拒絕一切這類拜會約見。
”高演聽從了他的意見。
過了很久,高演從容地對王晞說:“聖上飲食起居沒有規律,我怎麼可以因為前次的盛怒,就從此結舌不說話呢?你得為我撰寫起草谏書,我打算尋找方便的機會 極谏。
”晞遂條十餘事以呈,因謂演曰:“今朝廷所恃唯殿下,乃欲學匹夫耿介,輕一朝之命,一旦禍至,奈家業何?”演欷歔不自勝,即焚之。
後複承間苦谏,齊主使力士亂捶之,會醉得解。
齊主亵黩之遊,遍于宗戚,唯至常山第,則不适而去。
仆射崔暹屢谏,演深愧,謝之。
太子殷,自幼溫裕開朗,禮士好學,關覽時政,甚有美名。
齊主以其不似己,欲廢之。
使手刃囚,太子恻然,不斷其首。
齊主大怒,親以馬鞭撞之,太子由是氣悸語吃,精神昏擾。
齊主因酣宴,屢雲:“太子性懦,社稷事重,終當傳位常山。
”太子少傅魏收謂楊愔曰:“太子,國之根本,不可動搖。
此言非所以為戲。
”愔白收言,齊主乃止。
齊主既殘忍,有司莫不嚴酷,或燒犂耳,使囚立其上;或燒車,使以臂貫之。
唯郎中蘇瓊所至,皆以寬平為治。
有人告反者,事或付瓊,多得申雪。
齊減百官祿。
齊主北築長城,南助蕭莊,士馬死者以數十萬計。
重以修築台殿,賜與無節,府藏之積,不足以供,乃減百官之祿,撤軍人常廪,并省州郡縣鎮戍之職,以節費用焉。
極力勸谏。
”王晞就寫了十幾件事呈給高演,順勢對高演說:“當今朝廷所能依靠的人唯有殿下,而您卻想學匹夫的耿直坦率,輕抛自己的生命,一旦招來災禍,家業将怎麼辦呢?”高演聽後感歎欷歔悲不自勝,就焚燒了谏書。
後來高演又乘機苦苦勸谏,齊主高洋命令身邊力士亂打高演,打着打着正好齊主醉倒了,高演才得以解脫。
齊主經常作放蕩非禮的遊幸,淫樂酗酒遍及宗室親戚之家,唯有到常山王高演府第時,因不能放縱盡歡隻好離去。
尚書左仆射崔暹多次犯顔進谏,常山王高演深感慚愧,并對崔暹表示感謝。
齊主的太子高殷,自幼溫良開朗,禮賢下士,勤勉好學,關心時政,有很好的名聲。
齊主因為他不像自己的性格為人,想廢掉他。
齊主讓太子高殷親手殺死一個囚犯,太子生恻隐之心,不忍砍斷囚犯的頭。
齊主勃然大怒,親自用馬鞭子撞擊太子,太子高殷因此受到驚吓,說話結巴,神志不清。
齊主乘着在宴飲時喝醉了酒,多次說:“太子性格懦弱,社稷大事很重要,最終還是應當傳位給常山王。
”太子少傅魏收對楊愔說:“太子是國家延續的根本,不可以輕易動搖。
這種要傳位給誰的話不是可以鬧着玩的。
”楊愔把魏收這話告訴齊主,齊主才不再這樣說了。
齊主殘忍成性,下面的官吏沒有不嚴酷的,有的把鐵犁的犁耳燒紅,讓犯人站立在上面的;有的燒紅車毂内外口穿軸用的鐵圈,讓囚徒用胳臂穿起來的。
隻有三公郎中蘇瓊任職之處,都以寬厚平和之法為治理原則。
有人告發謀反的人,把案子交給蘇瓊審理,很多被誣告的人都在弄清事實後得以申明昭雪。
北齊削減百官的俸祿。
北齊主高洋在北邊修築長城,在南邊援助梁朝永嘉王蕭莊,兵士戰馬死亡的有數十萬之多。
再加上修築高台宮殿,賞賜臣下毫無節度,弄得内府庫藏積蓄空虛,不夠供給正常支出,就下令削減百官的俸祿,撤銷對軍隊的正常供給,合并省、州、郡、縣、鎮、戍的官職,想用這些辦法來節省經費。
十二月,齊主殺永安王浚、上黨王渙。
齊主如北城,因視永安王浚、上黨王渙于地牢。
齊主臨穴讴歌,令浚等和之,浚等悲怖聲顫,齊主怆然泣下,将赦之。
長廣王湛素與浚不睦,進曰:“猛虎安可出穴!”齊主默然。
使左右刺之,浚、渙号哭呼天,乃燒殺之,遠近痛憤。
齊主遂以浚、渙妃賜左右之殺浚、渙者。
及齊主殂,常山王演為政,乃收葬之,令妃還第。
陳高涼太守馮寶卒。
時海隅擾亂,寶妻洗氏懷集部落,數州晏然。
其子仆,生九年,是歲,遣帥諸酋長入朝,诏以為陽春太守。
己卯(559) 陳永定三年,周武成元年,齊天保十年。
春正月,周王始親政。
宇文護上表歸政,周王始親萬機。
軍旅之事,護猶總之。
周改都督為總管。
夏四月,齊主殺其膠州刺史杜弼。
齊主之為魏相也,弼為長史,齊主将受禅,弼谏止之。
仆射高德政用事,弼又不為之下,德政數短之,齊主因飲酒遣使斬之,既而悔之,驿追不及。
崔暹卒,齊主親往哭,謂其妻曰:“頗思暹乎?”對曰:“思之。
”齊主曰:“然則往省之。
”乃手斬其妻,擲首牆外。
十二月,齊主高洋殺死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
齊主高洋到北城,順便到地牢看視囚禁的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
齊主高洋站在地牢邊上放聲歌唱,命令高浚等應和歌之,高浚等人又悲傷又害怕,聲音發顫,齊主聽着也悲從中來,為之流淚,準備赦免他們。
長廣王高湛平素與高浚不和睦,進讒言說:“猛虎怎麼能放出洞穴!”齊主聽後默不作聲。
随後命令左右侍衛向高浚、高渙刺去,高浚、高渙被刺得呼天搶地地号哭,于是用火活活地把他們燒死了,遠近的人們為他們的慘死憤恨不平。
齊主還把高浚、高渙的妃子賞賜給殺高浚、高渙的左右侍衛。
直到齊主去世,常山王高演當政時,才收葬了高浚、高渙,命令他們的妃子返回府第。
陳朝高涼太守馮寶死。
當時沿海一帶發生騷亂,馮寶的妻子洗氏能夠懷柔團結部落,所轄數州安然無事。
她的兒子馮仆才九歲,這一年,洗氏派遣他率領諸酋長入朝觐見皇帝,皇帝下诏任命馮仆為陽春太守。
己卯(559) 陳永定三年,北周武成元年,北齊天保十年。
春正月,北周明帝宇文毓開始親政。
北周太師宇文護上表要把政權歸還北周明帝,明帝宇文毓開始親理萬機。
但是軍事大權,還是由太師宇文護總攬着。
北周改掌管軍事的官職都督為總管。
夏四月,齊主殺了膠州刺史杜弼。
齊主任東魏宰相時,杜弼當長史,齊主将要接受禅讓時,杜弼曾進谏勸阻。
仆射高德政管理政事時,杜弼又不甘心為其下屬,高德政多次在齊主面前說杜弼的短處,齊主乘酒醉之際派遣使者去把杜弼斬首,不久又後悔這一決定,派驿馬去追回成命,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尚書左仆射崔暹去世,齊主親自前往他家哭吊,對崔暹的妻子說:“你很想念崔暹嗎?”其妻回答說:“想念他。
”齊主說:“既然這樣,你就去看他吧。
”于是揮劍斬下崔暹妻子的頭,扔到牆外。
閏月,周更定曆。
齊主殺其仆射高德政。
德政與楊愔同為相,愔忌之。
齊主酣飲,德政數強谏,齊主不悅,謂左右曰:“高德政恒以精神淩逼人。
”德政懼,稱疾。
愔曰:“若用為冀州,病當自差。
”從之。
德政即起,齊主大怒,殺之。
周令:“有司毋得糾赦前事。
” 周主诏:“有司無得糾赦前事,唯庫廄倉廪與海内所共,若有侵盜,雖經赦免罪,征備如法。
” 周人敗吐谷渾,置洮州。
周賀蘭祥與吐谷渾戰,破之,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
五月朔,日食。
齊主殺魏宗室二十五家。
齊太史奏,今年當除舊布新。
齊主問于彭城公元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對曰:“為誅諸劉不盡。
”于是齊主誅始平公世哲等二十五家,囚韶等十九家。
韶幽于地牢,絕食而死。
陳豫章内史熊昙朗殺周文育。
周文育、周迪共讨餘孝頃之子公飏,豫章内史熊昙朗引兵會之。
王琳遣其将曹慶攻迪,敗之。
文育退據金口。
昙朗因其失利,殺文育而并其衆。
周敷擊破之,昙朗單騎奔巴山。
齊取梁北江州,刺史魯悉達奔陳。
魯悉達部将引齊軍入城。
悉達帥麾下數千人降陳。
閏月,北周改定新曆法。
齊主殺仆射高德政。
高德政與楊愔一同當北齊的宰相,楊愔忌恨高德政。
齊主經常酣飲過量,高德政多次激切進谏,齊主很不高興,對左右說:“高德政經常用淩厲的神氣逼迫我。
”高德政知道後很害怕,就稱病在家。
楊愔在齊主面前說:“陛下如果起用他當冀州刺史,他的病自己就會好的。
”齊主聽從了楊愔的建議。
高德政接到任命為冀州刺史的文書,馬上就沒病起來了,齊主勃然大怒,就殺了他。
北周下诏令:“有關部門不得追究大赦以前的事。
” 北周明帝宇文毓下诏書曰:“有關部門的官員不得追究大赦以前的事,唯有國家的庫房、馬廄、糧倉、貨棧是海内共有的财産,如果有侵吞盜竊的人,雖然經過大赦免去罪行,但必須依法交納應該賠償的錢糧。
” 北周軍隊打敗吐谷渾,設置洮州。
北周賀蘭祥與吐谷渾交戰,打敗了吐谷渾,攻占了吐谷渾的洮陽、洪和兩城,把這兩城的地方合并為洮州。
五月初一,發生日食。
齊主殺死東魏宗室二十五家。
北齊的太史奏告皇帝,今年應當除舊布新。
齊主向彭城公元韶問道:“漢光武帝劉秀為什麼能夠中興大業?”元韶回答說:“因為當時沒把姓劉的殺幹淨。
”于是齊主誅殺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囚禁元韶等十九家。
元韶被幽禁在地牢裡,斷絕食物活活餓死。
陳朝豫章内史熊昙朗殺死周文育。
周文育、周迪共同讨伐餘孝頃的兒子餘公飏,豫章内史熊昙朗帶軍隊與他們會合。
王琳派遣他的部将曹慶進攻周迪,打敗了周迪。
周文育退守金口。
熊昙朗乘他們失利,殺了周文育且吞并了他的部衆。
周敷打敗熊昙朗,熊昙朗單人匹馬逃奔巴山。
北齊軍隊攻取梁朝北江州,刺史魯悉達投奔陳朝。
魯悉達的部将引領北齊軍進入北江州城。
魯悉達率領部下數千人投降陳朝。
六月,霖雨。
周以霖雨,诏群臣極谏。
左光祿大夫樂遜言四事:其一,以為:“比來守令代歸期促,責其成效,專務威猛。
今關東之民淪陷塗炭,若不布政優優,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其二,以為:“頃者魏都洛陽,一時殷盛,貴勢競為侈靡,終使禍亂交興。
比來朝貴器服稍華,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逐好移,有損政俗。
”其三,以為:“選曹補拟,宜與衆共,衆心明白,然後呈奏。
”其四,以為:“高洋據有山東,未易猝制,譬猶棋劫相持,争行先後,若一行不當,或成彼利,誠應舍小營大,先保封域,不宜貪利邊陲,輕為興動。
” 周王賜處士韋夐号“逍遙公”,征魏将軍寇雋入見。
夐,孝寬之兄也,志尚夷簡,魏、周之際,十征不屈。
太祖重之,不奪其志,周王禮敬尤厚,号曰“逍遙公”。
晉公護延之至第,訪以政事,夐仰視歎曰:“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護不悅。
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寇雋,少有學行。
家人嘗賣物多得絹五匹,雋知之曰:“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訪主,還之。
敦睦宗族,與同豐約,教訓子孫,必先禮義。
自大統中,稱老疾,不朝谒。
王欲見之,雋不得已入見,王引與 六月,久雨不停。
北周因為久雨不停,下诏讓群臣極力進谏。
左光祿大夫樂遜上書說了四件事:其一,認為:“近來太守縣令任期短促,又責成他們政績卓有成效,他們就在施政方面專門從威猛着力。
現今關東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如果不施行寬厚的政策,怎麼能使境外的勞苦百姓投奔這塊能夠安居樂業的地方呢?”其二,認為:“前不久魏國都城洛陽,一時富足強盛,權貴們競相奢侈靡費,終于導緻災禍動亂交相出現。
近來我朝權貴所用的器具,所着的服飾也開始奢華了,百工所制造的器物極盡奇巧,我實在擔心這種追求精美奢華的風氣成為一時之好,有損教化風俗。
”其三,認為:“選拔官員去補缺或升遷,應該和大家共同商讨,讓大家心裡都明白,然後再啟奏皇上。
”其四,認為:“高洋占據山東一帶,不容易很快制伏他,好比雙方下圍棋打劫時來回互提的戰局,相持不下,争着落子的先後,如果一子下得不妥當,有時就造成了對方有利的形勢,實在應該舍棄小利,而求取大利,先保住自己的疆域,不應該貪圖邊陲之地的小利,輕舉妄動。
” 周王賜處士韋夐号“逍遙公”,征召西魏将軍寇雋入朝相見。
韋夐,是韋孝寬的哥哥,志向崇尚平淡簡約,魏、周之際,曾十次征召他做官,他都不肯屈志而就。
太祖宇文泰很尊重他,不強迫他改變志向,周王對他更加禮遇敬重,賜号曰“逍遙公”。
晉公宇文護延請他到府第,詢問他對政事的看法,韋夐仰頭看天,感歎道:“酗酒酣飲,嗜好歌舞,高屋敞廳,雕梁畫棟,于此中占一樣的,沒有不滅亡的。
”宇文護聽了很不高興。
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寇雋,從小就有學問有品行。
家人曾賣東西時多得了五匹絹,寇雋知道後說:“得到财物失去品行,是我所不能取的。
”查訪絹的主人,把多得的絹還給人家。
在宗族裡敦厚待人,和睦相處,與大家生活水平相同,教訓子孫,必先教會禮義。
自大統中期,他就稱年老多病,不再朝谒皇帝。
周王想見到他,寇雋不得已才入朝相見,周王拉着他與 同席,問以舊事,以禦輿送之。
陳侯安都敗梁師于左裡。
陳主霸先殂,兄子臨川王蒨立。
陳主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
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殽核充事而已。
後宮無金翠之飾,不設女樂。
及殂,子昌、顼皆以江陵之陷,沒于長安。
内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将在外,朝無重臣,唯中領軍杜稜典宿衛兵。
章皇後召稜及中書侍郎蔡景曆入禁中定議,急召臨川王蒨于南皖。
侯安都軍還,适至,遂與王俱還。
至建康,群臣奉王嗣位,王謙讓不敢當。
後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
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大功于天下。
今日之事,後應者斬!”即按劍上殿曰:“皇後出玺。
”是日,即位。
以侯瑱為太尉,安都為司空。
齊主滅元氏之族。
齊主盡誅諸元,前後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棄屍漳水。
唯元巒、元文遙等數家獲免。
定襄令元景安,欲請改姓高氏,其從兄景皓曰:“安有棄其本宗而從人之姓者乎!丈夫甯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齊主,齊主誅景皓,賜景安姓高氏。
秋八月,周王始稱皇帝。
自己同席而坐,詢問有關魏朝的舊事,用皇帝禦用的車子送他出宮。
陳朝侯安都在左裡一帶打敗梁軍。
陳武帝霸先病死,他哥哥的兒子臨川王陳蒨繼皇帝位。
陳武帝每次面臨重大軍事行動都指揮有方,克敵制勝,他英勇多謀,善于獨自運籌,而處理政務則崇尚寬和簡約,不是緊急軍事行動,不輕易調發軍隊。
性格儉樸,平常吃飯不過幾樣家常菜,私人宴會也隻用瓦器、鑲嵌螺钿的漆盤,裝以酒菜而已。
後宮嫔妃都沒有披金帶翠的衣飾,也不設置女樂。
到死時,兒子陳昌、侄子陳顼都因為江陵之陷被俘,囚在長安。
當時國内沒有嫡系子孫嗣位,外部又有強大的敵人,老将們都帶兵在外,朝廷裡沒有主事的大臣,隻有中領軍杜稜掌管宮廷宿衛部隊。
章皇後召杜稜和中書侍郎蔡景曆進入宮中商議大事,緊急征召臨川王陳蒨從南皖回朝。
侯安都帶領軍隊回朝途中,正好到了南皖,就和臨川王陳蒨一起回朝。
到了建康,群臣擁奉臨川王陳蒨繼承皇帝位,陳蒨謙讓不敢接受。
章皇後又因為皇子陳昌還在的緣故,不肯下令讓臨川王陳蒨繼位,群臣猶猶豫豫不能做出決定。
侯安都說:“當今四方都不安定,哪裡有工夫考慮長遠!臨川王平定東土等為國立有大功。
今天的事,延後答應的斬首!”随即手按劍柄上殿說:“皇後拿出玉玺來。
”當天,陳蒨即皇帝位。
任命侯瑱為太尉,侯安都為司空。
齊主高洋滅盡元氏宗族。
齊主高洋殺盡舊朝元姓族人,前前後後殺死的共有七百二十一人,将屍體全部扔進漳河水裡。
隻有元巒、元文遙等幾家獲免。
定襄縣令元景安,想請求改姓高,他的堂兄元景皓說:“哪裡有放棄自己本宗族姓氏而跟随别人姓的人呢!大丈夫甯可玉碎,怎麼能貪圖瓦全呢!”元景安把他的話密告了齊主,齊主誅殺了元景皓,賜元景安改姓高氏。
秋八月,周王宇文毓開始稱皇帝。
周禦正中大夫崔猷建議,以為:“聖人沿革,因時制宜。
今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号。
”從之。
陳主封子伯茂為始興王。
初,高祖追封兄道譚為始興昭烈王,以其次子顼襲封。
至是陳主以顼在長安,本宗乏飨,徙封顼為安成王而以伯茂為始興王。
周以安成公憲為益州總管。
初,周太祖平蜀,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問諸子:“誰可往者?”皆不對。
少子安成公憲請行,太祖以其幼,不許。
至是以為益州總管,時年十六,善于撫綏,留心政術,蜀人悅之。
冬十月,齊主洋殂,太子殷立。
齊主嗜酒成疾,自知不能久,謂李後曰:“人生必有死,何足惜!但憐正道尚幼,人将奪之耳!”又謂常山王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召尚書令楊愔、領軍平秦王歸彥、侍中燕子獻、侍郎鄭頤,受遺诏輔政。
十月,殂于晉陽,群臣無下泣者,唯楊愔涕泗嗚咽。
太子殷即位,诏諸雜作一切停罷。
十一月,梁丞相琳敗陳師于湓城。
王琳聞陳高祖殂,乃以孫玚為郢州刺史,總留任,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