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梁主莊出屯濡須口,齊行台慕容俨帥衆臨江,為之聲援。
琳攻大雷,陳遣侯瑱、侯安都及徐度将兵禦之。
吳明徹夜襲湓城,琳遣任忠擊明徹,大破之,因引兵東下。
北周禦正中大夫崔猷建議,認為:“聖人在政權繼承和變革時,都能順應當時的情況而制定适宜的方法。
現今天子隻稱王,不足以威懾天下,請遵照秦、漢舊制稱皇帝,建立年号。
”周王宇文毓聽從了他的建議。
陳文帝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
當初,陳武帝追封他哥哥陳道譚為始興昭烈王,讓他第二個兒子陳顼繼承封号。
到文帝陳蒨繼皇帝位後,陳顼還被俘囚在長安,本宗沒有主祭的人,于是改封陳顼為安成王,而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以便供奉陳道譚的祭祀。
北周任命安成公宇文憲為益州總管。
當初,周太祖宇文泰平定蜀地,因那裡地理形勢優越,不想讓老将鎮守,就問自己的兒子們:“誰可以前往鎮守蜀地?”都不回答。
小兒子安成公宇文憲請求前往,周太祖認為他年幼,沒有應允。
到這時任命宇文憲為益州總管,當時宇文憲才十六歲,卻很善于安撫百姓,注意施政之術,蜀地百姓很喜歡他。
冬十月,齊主高洋死,太子高殷即皇帝位。
齊主高洋因長期嗜酒得了重病,自己知道活不了多久,便對李後說:“人生必有一死,沒什麼可惜的!隻是可憐皇子正道尚且年幼,恐怕别人将要奪他的皇位!”又對常山王高演說:“要奪皇位也由着你,千萬不要殺害我兒子。
”召集尚書令楊愔、領軍平秦王高歸彥、侍中燕子獻、侍郎鄭頤,接受遺诏輔助朝政。
十月,死在晉陽,群臣們沒有落淚的,隻有楊愔涕淚俱下,嗚咽号哭。
太子高殷即位,下诏命令各種雜作之事全部暫停。
十一月,梁朝丞相王琳在湓城打敗陳朝軍隊。
王琳聽到陳高祖去世的消息,便任命孫玚為郢州刺史,總攬留守事宜,自己擁奉梁主蕭莊出兵屯駐濡須口,北齊行台慕容俨統帥部衆沿江擺開陣式,為他們聲援。
王琳進攻大雷,陳朝派遣侯瑱、侯安都以及徐度帶領兵衆去抵抗他。
吳明徹在夜裡襲擊湓城,王琳派遣任忠攻擊吳明徹,把他打得大敗,王琳乘勢率領士兵東下。
庚辰(560) 陳世祖文帝蒨天嘉元年,周武成二年,齊主殷乾明元年,肅宗孝昭帝演建元元年。
春二月,梁丞相琳伐陳,敗績。
與梁主莊皆奔齊。
王琳至栅口,侯瑱出屯蕪湖,相持百餘日。
周人聞琳東下,遣荊州刺史史甯将兵數萬乘虛襲郢州,孫玚嬰城自守。
琳恐衆潰,乃帥舟師東下,去蕪湖十裡而泊。
齊軍屯西岸,為之聲勢。
時西南風急,琳引兵直趣建康。
瑱等徐蹑其後,風反為瑱用。
琳擲火炬,皆反燒其船。
瑱發拍擊艦,以牛皮冒蒙沖小船觸之,琳軍大敗。
軍自相蹂踐,陳軍乘之,斬獲萬計,琳走奔齊。
梁主莊左右皆散,獨侍中袁泌以輕舟送莊達于齊境,拜辭而還,遂奔陳。
禦史中丞劉仲威奉莊奔齊。
樊猛及其兄毅帥部曲降陳。
齊太傅常山王演殺尚書令楊愔等,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齊顯祖之喪,常山王演居禁中護喪事,婁太後欲立之而不果。
齊主殷立,演仍居東館,事皆咨決。
楊愔等以演與長廣王湛位地親逼,恐不利于嗣主,忌之。
居頃之,演出歸第。
陳文帝 庚辰(560) 陳世祖文帝陳蒨天嘉元年,北周武成二年,北齊主高殷乾明元年,肅宗孝昭帝高演建元元年。
春二月,梁朝丞相王琳讨伐陳朝,戰敗。
與梁主蕭莊都投奔北齊。
王琳兵到栅口,侯瑱率兵屯駐蕪湖,雙方相持一百多天。
北周人聽到王琳率兵東下的消息,派遣荊州刺史史甯帶兵數萬乘虛襲擊郢州,郢州刺史孫玚繞城設防固守郢州。
王琳怕士兵們聽到郢州被圍的消息軍心不穩潰散而去,于是率領水師加緊東下,直到離蕪湖十裡的地方才停泊下來。
北齊軍隊屯駐蕪湖西岸,以為聲援。
當時西南風刮得很急,王琳帶兵順着風勢直逼建康。
侯瑱等人慢慢地率舟師從蕪湖跟在後面,結果風勢反被侯瑱利用。
王琳讓兵士擲火炬燒侯瑱軍隊的船,都因為逆風,反而燒了自己的船。
侯瑱命令兵士執拍竿拍擊王琳的兵船,用牛皮蒙着的戰船猛撞王琳的艦船,王琳軍隊大敗。
岸上北齊軍隊也陣勢大亂,自相踐踏,陳朝軍隊乘勝追擊,殺死和俘獲梁軍數以萬計,王琳逃奔北齊。
梁主蕭莊身邊的人都逃散了,隻有侍中袁泌用小船送蕭莊到北齊邊境,才拜辭而回,然後投奔陳朝。
禦史中丞劉仲威擁奉蕭莊投奔北齊。
樊猛和他的哥哥樊毅帶領部衆投降陳朝。
北齊太傅常山王高演殺尚書令楊愔等人,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齊顯祖高洋死後,常山王高演住在宮中處理喪事,婁太後想立他為帝而沒有成功。
齊主高殷即位,高演仍然居住在東館,大臣們有事都先到東館高演那兒請示決定。
楊愔等人認為高演與長廣王高湛地位很高,又是皇室近親,恐怕對嗣主高殷不利,因此對他們心懷猜忌。
在東館居住一段時間後,高演搬回常山王府第。
或謂之曰:“鸷鳥離巢,必有探卵之患。
王何宜屢出邪!”中山太守陽休之谒演,演不見。
休之謂王晞曰:“昔周公朝讀百篇書,暮見七十士,猶恐不足,王何疑而拒客邪!”晞乃謂演曰:“先帝時,東宮委一胡人傅之,今春秋尚富,驟覽萬機,殿下宜朝夕先後,親承音旨。
而使他姓出納诏命,大權必有所歸。
殿下雖欲守藩,其可得邪!借令得遂沖退,家祚亦何得長?”演默然久之,曰:“何以處我?”晞曰:“周公攝政七年,然後複辟,惟殿下慮之!”演曰:“我何敢自比周公!”晞曰:“殿下今日地望,欲不為周公,得邪?”演不應。
齊主還邺,人謂演必留守根本。
楊愔疑之,使與長廣王湛俱從。
平秦王歸彥總知禁衛,愔留從駕五千兵于西中,陰備非常,歸彥由是亦怨愔。
領軍将軍可朱渾天和每曰:“若不誅二王,少主無自安之理。
”燕子獻謀處婁太後于北宮,使歸政李太後。
楊愔又以爵賞多濫,悉加澄汰,由是失職之徒歸心二王。
歸彥初與楊、燕同心,既而中變,盡以其謀告二王。
侍中宋欽道請去二王,齊主不許。
愔等乃奏李太後出二王為刺史,宮人李昌儀即高仲密之妻也。
李後以啟示之,昌儀密啟婁太後。
有人對高演說:“兇猛的鳥一旦離開鳥巢,一定有鳥蛋被掏的危險。
這種形勢下,大王您怎麼适宜屢次外出呢!”中山太守陽休之去拜見高演,高演推托不見。
陽休之對王晞說:“過去周公早上讀百篇書,晚上會見七十位賢士,還唯恐做得不夠,大王為何避嫌疑連賓客都拒絕不見呢?”王晞就對高演說:“先帝時,曾委派一個胡人去輔導東宮太子,當今皇上年齡尚小,驟然處理日理萬機,殿下正應該早晚陪在皇上身邊,親自聽取皇上的言語聖旨。
如果讓外姓人傳遞聖旨诏命,國家大權必然會另有所歸。
殿下雖然想退守藩國,那時還能得到嗎!即使你能遂心所願,急流勇退,高家的國運還能長久嗎?”高演沉默良久,才說:“那我該怎樣自處呢?”王晞說:“周公曾抱着成王攝政七年,然後把政權還給成王,自己再引退,希望殿下好好考慮!”高演說:“我怎麼敢自比周公呢!”王晞說:“殿下當今的地位聲望,想不當周公,能行嗎?”高演沒有應聲。
齊主高殷将要回邺城繼位,人們認為高演必會被留下鎮守晉陽這塊國家根本之地。
楊愔懷疑高演,讓他和長廣王高湛都跟從高殷走。
平秦王高歸彥總管禁衛軍,楊愔傳敕令,留下從駕的五千多精兵在晉陽,暗中防備非常事件,高歸彥事後才知道這一安排,從此也怨恨楊愔。
領軍将軍可朱渾天和經常說:“如果不誅殺二王,少主不可能平安執政。
”燕子獻謀劃着把太皇太後婁太後搬到邺城的北宮,好使國家政權由李太後掌管。
楊愔又因為官爵賞賜太多太濫,全部加以澄清淘汰,因此解除了很多人的官職,從此這些人都歸心于兩位王叔。
高歸彥當初與楊愔、燕子獻一條心,後來中途改變,把他們的陰謀全部密告二王。
侍中宋欽道向齊主高殷啟奏盡快除去二王,齊主沒同意。
楊愔等人就啟奏李太後要把二王派出去當刺史,宮人李昌儀,是高仲密的妻子,和李後關系甚好,李太後就把楊愔等人的奏折給她看,李昌儀便秘密地把奏折内容報告了婁太後。
愔等又議不可令二王俱出,乃奏以湛鎮晉陽,演錄尚書事。
二王拜職,于尚書省大會百僚。
愔等将赴之,鄭頤止之,愔不聽。
湛伏家僮數十人于後室,與賀拔仁、斛律金等數人約,于坐執愔及天和、欽道、子獻毆之。
愔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奉國,何罪之有?”使人執頤,頤曰:“不用智者言至此,命也!” 二王與歸彥等擁愔等突入雲龍門,開府成休甯抽刃呵演,演使歸彥谕之,不從。
歸彥久為領軍,軍士服之,皆弛仗,休甯歎息而罷。
演入至昭陽殿,婁太後出坐殿上,李太後及齊主側立。
演叩頭曰:“臣與陛下骨肉至親,楊遵彥等欲獨擅朝權,威福自己。
若不早圖,必為宗社之害。
臣與湛等已共執之,未敢刑戮。
專辄之罪,誠當萬死。
” 時衛士二千餘人皆被甲待诏,武衛娥永樂,武力絕倫,素為顯祖所厚,叩刀仰視。
齊主素吃讷,倉猝不知所言。
婁太後令卻仗,不退,又厲聲曰:“奴輩即令頭落!”乃退。
永樂内刀而泣。
婁太後因問:“楊郎何在?”賀拔仁曰:“一眼已出。
”婁太後怆然曰:“楊郎何所能為,留使豈不佳邪!”乃讓齊主曰:“此等懷逆,欲殺我二子,次将及我,爾何為縱之?”齊主猶不能言。
婁太後怒且悲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妪斟酌!”李太後拜謝。
齊主乃曰:“天子亦不敢為叔惜,況此漢 楊愔等人又商議不可以讓二王都出去當刺史,于是啟奏任命高湛鎮守晉陽,高演為錄尚書事。
二王拜領官職後,在尚書省大會百官。
楊愔等人将要去赴會,鄭頤勸阻他們,楊愔等人不聽。
長廣王高湛早就在錄尚書後室埋伏家僮幾十人,并與賀拔仁、斛律金等幾人約好,在宴會時于坐中抓住楊愔以及可朱渾天和、宋欽道、燕子獻并痛打他們。
楊愔大聲說:“諸王造反謀逆,想殺忠臣良将嗎!我尊奉天子,削弱諸侯,赤心報國,有什麼罪!”派人去抓鄭頤,鄭頤說:“不聽聰明人的話以至于此,這是命呀!” 二王和高歸彥等人推擁着楊愔等人闖進雲龍門,開府成休甯抽出刀來大聲呵斥高演,高演派高歸彥去說服他,他不服從。
高歸彥長期擔任領軍,軍士們都敬服他,都放下了手中的兵器,成休甯隻好歎息着罷手。
高演進入皇宮來到昭陽殿,婁太後已經出來坐在殿上,李太後和齊主高殷側立在旁邊。
高演叩頭說:“臣和陛下是骨肉至親,楊遵彥等人想獨攬朝政,自己作威作福。
如果不早日除掉他們,必定成為宗廟社稷的大害。
我與高湛等人已經一起抓住了他們,未敢行刑殺戮。
事先沒有啟奏,專斷之罪,實在罪該萬死。
” 當時宮中衛士二千多人都全副武裝等待诏令,武衛娥永樂,武藝高強無與倫比,一向為齊顯祖高洋所厚待,此時手叩刀刃仰視齊主。
齊主高殷平素就口吃說話木讷,倉促之間更不知說什麼好。
婁太後下令放下武器退下,衛士們不退,婁太後又厲聲喝道:“你們這些奴才,立刻就讓你們掉腦袋!”衛士們才退下。
娥永樂把刀插入鞘内并且小聲哭了。
婁太後便問:“楊郎在哪兒?”賀拔仁說:“他的一隻眼睛已經被打出來了。
”婁太後悲傷地說:“楊郎能有什麼作為,留着他使喚豈不更好!”于是責備齊主高殷說:“這些心懷叛逆的人,想殺我的兩個兒子,接着就要殺害我,你為什麼縱容他們?”齊主高殷還是說不出話來。
婁太後既生氣又悲傷地說:“難道可以讓我們母子受這個漢人老太婆的擺布嗎!”李太後趕緊跪下謝罪。
齊主高殷才說:“天子也不敢為叔叔的事惜身惜命啊,何況這些漢人 輩!但匄兒命,自下殿去,此屬任叔父處分。
”遂皆斬之。
演令歸彥引衛士向華林園,以京畿軍士入守門,斬娥永樂。
婁太後臨愔喪,哭曰:“楊郎忠而獲罪。
”演亦悔殺之。
以中書令趙彥深代楊愔總機務。
鴻胪少卿陽休之私謂人曰:“将涉千裡,殺骐而策蹇驢,可悲甚矣。
”遂以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陳衡陽王昌,自周歸于陳。
初,陳高祖以其子昌、顼在長安,屢請之于周,周不遣。
至是乃遣昌還。
昌緻書陳主,辭甚不遜。
陳主召侯安都謂曰:“太子将至,須别求一藩歸老。
”安都曰:“自古豈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诏。
”請自迎之。
于是,陳主以昌為衡陽王。
三月,齊丞相常山王演如晉陽。
演如晉陽,謂王晞曰:“不用卿言,幾至傾覆。
今當何以處我?”晞曰:“殿下往時位地,猶可以名教出處。
今日事勢,遂關天時,非複人理所及。
”齊主遂诏:“軍國之政,皆申晉陽,禀大丞相規算。
” 梁郢州刺史孫玚降陳。
周軍初至郢州,得其外城,遂攻内城,燒其南面五十餘樓。
孫玚兵不滿千人,身自撫循,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死戰。
周人不能克,乃授玚刺史。
玚僞許以緩之,而潛修守備, 之輩!隻要給侄兒一條命,我自己下殿離開,這些人任憑叔父處治。
”于是把楊愔等人全都斬了。
高演命令高歸彥帶領衛士到華林園,換用京城一帶的軍士入宮擔任守衛,斬殺了娥永樂。
婁太後親臨楊愔的喪事,哭着說:“楊郎是為忠君而獲罪的呀。
”高演也後悔殺了楊愔。
任命中書令趙彥深代替楊愔總管朝廷機要大事。
鴻胪少卿陽休之私下對人說:“這真是将要千裡之行,卻殺了骐駿馬而鞭策一匹瘸腿老驢,實在太可悲了。
”于是封高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陳朝衡陽王陳昌,從北周回到陳朝。
當初,陳高祖因為他的兒子陳昌、侄子陳顼陷落在長安,多次請求北周把他們放回來,北周不放。
到陳高祖去世後才遣送陳昌回陳朝。
陳昌給陳文帝寫了一封信,信中言辭很不謙遜。
陳文帝召來侯安都對他說:“太子将要到了,我得另外求得一塊封藩之地作為養老的地方。
”侯安都說:“自古以來哪裡有被代替的天子!臣下愚昧,不敢接受诏令。
”并請求自己去迎接陳昌。
于是,陳文帝就封陳昌為衡陽王。
三月,北齊丞相常山王高演到晉陽。
高演到達晉陽,對王晞說:“我當初不聽您的話,幾乎到了覆沒的地步。
今後我應當怎麼樣自處呢?”王晞說:“殿下過去所處的地位,還可以以名教綱常進退出處。
今天的形勢,已經關系到天時天命,不再是人間常理所能處置了的。
”齊主高殷于是下诏:“凡是軍國政要大事,都申報到晉陽去,禀告大丞相規劃謀算。
” 梁朝郢州刺史孫玚投降陳朝。
北周軍隊剛到郢州時,占領了外城,接着攻打内城,火攻燒掉了郢州内城南面的五十多座樓。
孫玚手下的兵士不足千人,但他能夠親自安撫慰勞兵士,給他們送酒送飯,兵士們都願意為他拼死戰鬥。
北周人攻城不下,于是授予孫玚刺史的職務,用來誘降。
孫玚假意答應,作為緩兵之計,而暗地裡加緊修整防備, 一朝而具,乃複拒守。
周人聞陳兵至,乃解圍去。
玚集将佐謂之曰:“吾與王公同獎梁室,勤亦至矣,今時事如此,豈非天乎!”乃以州降陳。
王琳之東下也,陳主征南、川兵,周迪、黃法赴之,熊昙朗塞其中路,迪等圍之,及琳敗,昙朗走死。
陳主殺其弟衡陽王昌。
陳衡陽王昌,濟江,侯安都中流隕之,使以溺告。
安都以功進爵清遠公。
陳遣使如周。
初,高祖遣毛喜從安成王顼詣江陵,至是與昌俱還,因進和親之策。
陳主乃使周弘正通好于周。
夏四月,周冢宰護進毒弑其君毓,毓弟魯公邕立。
周明帝明敏,有識量,宇文護憚之,使膳部中大夫李安置毒于糖而進之。
周主覺之,口授遺诏五百餘言,且曰:“朕子年幼,未堪當國。
魯公邕,朕之介弟,寬仁大度,海内共聞,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
”遂殂。
邕即位,邕性深沉,有遠識,非因顧問,未嘗辄言。
六月,陳人葬梁孝元帝。
八月,齊常山王演廢其主殷為濟南王而自立。
演以司馬王晞儒緩,恐不允武将之意,每夜載入,晝則不與語。
嘗密謂曰:“比諸勳貴,每敦迫,言我違天不祥,恐當有變。
吾欲以法繩之,何如?”晞曰:“比者殿下倉猝 一旦修整完備,就又拒城固守。
北周人聽說陳朝的軍隊就要到來,才解圍離開了。
孫玚召集部下将領,對他們說:“我和王琳共同扶助梁室,勤勞效力也到家了,當今形勢這樣,難道不是天命嗎!”于是以郢州投降陳朝。
王琳的水軍東下的時候,陳文帝征召南川、江州一帶的軍隊,由周迪、黃法率領赴敵,熊昙朗占據豫章,堵住了進軍路線,周迪等軍隊圍起來攻打他,到王琳兵敗,周迪等乘勢攻占了豫章城,熊昙朗在逃跑中被殺。
陳文帝殺了他的堂弟衡陽王陳昌。
陳朝衡陽王陳昌,渡長江時,被侯安都在江中害死,派使者報告說淹死了。
侯安都因殺陳昌有功,進爵為清遠公。
陳朝派遣使者到北周。
當初,陳高祖派毛喜跟從安成王陳顼到江陵去,到這時和陳昌一起回到陳朝,向朝廷進獻了與北周和睦親善的策略。
陳文帝于是派使臣周弘正去北周,修通友好關系。
夏四月,北周大冢宰宇文護進毒物殺死了他的國君宇文毓,宇文毓的弟弟魯公宇文邕被立為皇帝。
周明帝英明聰敏,有見識有氣量,宇文護很害怕他,便指使膳部中大夫李安在糖餅裡放上毒藥送上去。
周明帝吃後感覺到了,口授遺诏五百多字,而且說:“我的兒子年齡小,不能擔當治理國家的大任。
魯公宇文邕,是我的大弟弟,一向寬仁大度,他的聲望海内共知,能弘揚我周家帝業的,一定是這個孩子!”說完就去世了。
宇文邕即皇帝位,宇文邕性格深沉,有遠見卓識,不是因為詢問,從不随便說話。
六月,陳朝埋葬梁孝元帝。
八月,北齊常山王高演廢掉國主高殷為濟南王,而自立為皇帝。
高演認為司馬王晞寬柔和緩,怕他不稱武将們的心意,便每天夜裡用車載他進相府議事,白天則不和他說話。
曾經悄悄對王晞說:“近來諸位勳戚權貴,每每對我敦促催逼,說我違背天意而不即位,很不吉祥,恐怕長此下去會有變故。
我想依法治他們鼓吹篡逆之罪,你認為如何呢?”王晞說:“不久前殿下倉促間 所行,非複人臣之事。
上下相疑,何由可久!殿下雖欲謙退,恐墜先帝之基。
”演曰:“卿勿多言。
”晞又密以問趙彥深,彥深曰:“我比亦驚此聲論,每欲陳聞,則口噤心悸。
弟既發端,吾亦當昧死一披肝膽。
”因共勸演。
演遂言于婁太後。
趙道德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而欲骨肉相奪,不畏後世謂之篡邪!”未幾,演自啟太後,以“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
”太後從之。
八月,下令廢齊主為濟南王,出居别宮。
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統,且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演遂即位于晉陽。
诏紹封功臣,禮賜耆老,延訪直言,褒賞死事,追贈名德。
謂王晞曰:“卿何為自同外客,略不可見?”即敕晞與尚書陽休之、鴻胪卿崔劼,日入東廊,舉錄曆代禮樂、職官及田市、征稅,或不便于時而相承施用;或自古為利而于今廢墜;或道德高雋,久在沉淪;或巧言眩俗,妖邪害政者,詳思條奏,給以禦食。
齊主識度沉敏,少居台閣,明習吏事,即位尤自勤勵,大革顯祖之弊。
嘗問舍人裴澤得失,對曰:“陛下聰明至公,而頗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齊主笑曰:“朕初臨萬機, 誅滅楊愔等人的行動,已經不再是為人臣的人該做的事。
現在是上下互相懷疑,這種局面怎麼可以長久!殿下即使想謙遜退讓,恐怕是要墜毀先帝留下的基業了。
”高演說:“你不要再多說了。
”王晞又以此密探趙彥深的意思,趙彥深說:“我近來也為這種輿論而吃驚,每次想把自己的意見陳述出來,可話到嘴邊又吓得閉了嘴,心驚肉跳。
現在你既然發端說出來了,我也要冒死披露一下肝膽之言。
”于是便和王晞一起向高演勸進。
高演于是把這些勸進的話告訴了婁太後。
趙道德說:“相王您不效法周公輔助成王,而想行骨肉争奪的事,就不怕後世說你篡逆嗎?”沒過多久,高演又親自啟奏婁太後,說:“現在天下人心不安定,擔心會忽然發生變亂,必須早日确定名位。
”婁太後答應了他。
八月,婁太後下敕令廢北齊國主高殷為濟南王,搬出皇宮,住到别宮去。
讓常山王高演入朝登基,并且告誡高演說:“不能讓濟南王有其他意外之事!”高演就在晉陽即皇帝位。
下诏封賞功臣,禮遇厚賜老臣,延請尋訪敢于直言進谏的人,褒揚獎賞死節之士,追贈他們的榮名,表彰他們的德行。
齊主高演對王晞說:“你為什麼把自己看得如同外客似的,簡直見不到你的面?”于是敕令王晞與尚書陽休之、鴻胪卿崔劼,每天進到東廊,列舉抄錄曆代有關禮樂、職官以及田市、賦稅等方面制度沿革的情況,或者不适合現實的情況卻還在沿襲施用;或者自古以來受利而現今卻廢除了的事;或者道德高尚,卻長久沉淪在下;或者花言巧語迷惑衆人、煽動妖邪危害政事的人,都詳細列舉具體分析,逐條奏聞給皇上,宮中每天都供給他們禦食。
齊主高演氣度深沉,識見敏銳,從小住在台閣之中,對公府政務非常熟悉,即位後尤其勤勉自勵,徹底革除齊顯祖高洋時的弊政。
高演曾經問舍人裴澤外面對他執政得失有什麼議論,裴澤回答說:“陛下耳聰目明,處理事務很公道,但過于瑣細,作為帝王的氣度,還是不夠強大。
”齊主高演笑着說:“我剛剛親臨萬機, 慮不周悉,故緻如此。
但恐後又嫌疏漏耳。
”群臣進言,皆從容受納。
性至孝,太後不豫,容色貶悴,衣不解帶,食飲藥物,皆手親之。
太後嘗心痛不自堪,齊主立侍帷前,以爪掐掌代痛,血流出袖。
友愛諸弟,無君臣之隔。
陳太尉侯瑱攻湘州。
周遣軍司馬賀若敦救之。
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皆入于周,周使後梁守之。
陳使侯瑱等将兵逼湘州,周遣軍司馬賀若敦、獨孤盛救之,軍于湘州。
會糧援斷絕,敦恐瑱知之,乃于營内多為土聚,覆之以米,召旁村人,陽有訪問,随即遣之。
瑱以為實,敦又增修營壘,為久留之計。
先是,土人多乘輕船,載肉米饷瑱軍。
敦乃僞裝饷船,伏甲士于中,瑱軍望見,逆來争取,甲士出而擒之。
又敦軍數有乘馬投瑱者。
敦乃别取一馬,牽以趣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
如是再三,馬畏不上,然後伏兵江岸,使人乘畏船馬詐降瑱軍,瑱遣兵迎接,馬畏船不上,伏發盡殺之。
後實有饋饷及亡降者,瑱皆拒擊之。
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盛收兵登岸,築城自保。
冬十一月,齊以盧叔虎為太子庶子。
齊主問時務于叔虎。
叔虎請伐周,曰:“我強彼弱,我富彼貧,其勢相懸。
然未能并吞者,此失于不用強富也。
總擔心考慮得不夠周全,所以才造成這種情況。
但恐怕以後又會嫌我辦事疏漏了。
”對群臣的進言,齊主高演都能從容大度地接受采納。
生性非常孝順,太後身體不适,他就愁得神色憔悴,睡覺連衣服也不敢脫,太後的飲食藥物,都親手侍奉。
太後曾有一次心痛得不堪忍受,齊主侍立在床帷前,急得用指甲掐自己的手掌來代替太後的痛苦,以緻掐破手掌,鮮血流出袖口。
對幾個弟弟也很友愛,沒有君臣之間的隔膜。
陳朝太尉侯瑱攻打湘州。
北周派遣軍司馬賀若敦救援他。
當初江陵陷落時,巴、湘一帶的地盤都歸了北周,北周任命後梁舊人守衛。
陳朝派侯瑱等人帶兵逼近湘州,北周派遣軍司馬賀若敦、獨孤盛前去救援,屯軍在湘州。
碰上援糧斷絕,賀若敦怕侯瑱得知這一情況,于是在軍營裡堆了好多土堆,上面蓋上一層米,然後召集附近村民進營來,假裝向他們了解情況,随後遣散走了。
侯瑱聽了村民們的傳言信以為真,賀若敦又增修營房堡壘,做出要長期留駐的打算。
原先,當地土人經常駕着小船,載着肉、米來供應侯瑱的軍隊。
賀若敦就讓僞裝一些裝糧饷的船,暗伏甲士于船中,侯瑱的軍士看見小船,都迎上來争着取東西,埋伏的甲士突然沖出,把來取東西的士兵都抓獲了。
還有,賀若敦軍中多次有騎馬去投降侯瑱的人。
賀若敦就另找一匹馬,牽着往船上走,馬将上船時就讓船上的人迎出來用鞭子抽馬。
像這樣多次重複,馬見了船就怕得不敢上去了,然後在江岸埋伏好兵士,派人騎着那匹畏船馬向侯瑱軍隊詐降,侯瑱派兵來迎接,馬怕船怎麼也不上,侯軍争着來拉馬,伏兵沖出來,把接應的侯軍全殺了。
後來真正來送糧饷的船和投降的人,侯瑱都拒收并打擊他們。
侯瑱襲擊并攻破在楊葉洲築防的獨孤盛,獨孤盛收攏殘兵登上江岸,修築城牆自保。
冬十一月,北齊任命盧叔虎為太子庶子。
齊主高演向盧叔虎詢問時局和策略。
盧叔虎建議讨伐北周,說:“我們強大他們虛弱,我國富庶他們貧困,雙方實力懸殊。
然而未能吞并北周的原因,是失于沒有發揮我國強大富庶的優勢。
宜立重鎮于平陽,與彼蒲州相對,深溝高壘,運糧積甲。
彼閉關不出,則蠶食其地;若彼出兵,則費損必多。
我軍士年别一代,谷食豐饒。
彼來求戰,我則不應;彼若退去,我乘其弊。
與我相持,農業且廢,不過三年,彼自破矣。
”齊主深善之。
齊主自将擊庫莫奚,走之。
十二月,陳制春、夏不斷死刑。
巴陵降陳。
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陳。
獨孤盛将餘衆潛遁。
齊以王晞為侍郎,不受。
齊主斬人于前,問王晞曰:“是人應死不?”晞曰:“應死,但恨死不得其地耳。
臣聞&lsquo刑人于市,與衆棄之&rsquo,殿廷非行戮之所也。
”齊主改容謝之。
欲以為侍郎,苦辭不受。
或勸之,晞曰:“我少年以來,閱要人多矣,得志少時,鮮不颠覆。
且吾性實疏緩,不堪時務,人主恩私,何由可保!萬一披猖,求退無地。
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爛熟耳。
” 齊置屯田。
初,齊境籴貴,左丞蘇珍芝建議,修石鼈等屯,自是淮南軍防足食。
平州刺史嵇晔建議,開督亢陂,置屯田,歲收稻粟數十萬石,北境周贍。
又于河内置懷義等屯,以給河南之費。
自是稍止轉輸之勞。
我認為應該在平陽建立軍事重鎮,與北周的蒲州相對抗,開挖深溝,修築高壘,運足軍糧,囤積兵甲。
對方如果閉關不出,我軍就蠶食他的地盤;如果對方出兵交戰,必定費損很多。
我方的軍士可以一年更換一代,糧食又很豐富。
對方前來挑戰,我方則不應戰;對方如果退卻,我方可乘機襲擊。
對方和我方相持,農業差不多會荒廢,不出三年,對方就會不攻自破。
”齊主高演認為他說的特别對。
齊主高演親自率兵進擊庫莫奚,庫莫奚敗逃。
十二月,陳朝規定春、夏季對死刑犯人不行刑。
北周巴陵城投降陳朝。
北周的巴陵城主尉遲憲投降陳朝。
獨孤盛帶着殘兵悄悄逃跑了。
北齊任命王晞為侍郎,王晞推辭不受。
齊主高演要把一個人在自己面前斬首,問王晞說:“這個人應不應該死?”王晞說:“應該死,但很遺憾這不是他應該死的地方。
我聽說&lsquo處死犯人應該在市集上,表示和衆人一起抛棄他&rsquo,殿堂宮廷不是殺人的地方。
”齊主神色莊重地表示道歉。
齊主想任命王晞為侍郎,王晞苦苦推辭不答應。
有人勸王晞,王晞說:“我從少年以來,見到身居高位的要人多了,得意不了多久,很少有不倒台的。
況且我生性實在疏懶,舉止迂緩,不堪俗務纏身,僅憑皇上的私恩,怎麼可以保全長久呢!萬一失敗,想求個退路都沒有地方。
不是我不喜好做顯要的官,隻不過是把進退利害考慮得透徹罷了。
” 北齊設置屯田。
當初,北齊境内買糧食很貴,左丞蘇珍芝建議,在石鼈等地修治屯田,從那時起淮南一帶駐防的軍隊糧食自足。
平州刺史嵇晔建議,在督亢陂一帶開荒,設置屯田,每年收獲稻米幾十萬石,北方邊境一帶糧食也富足了。
又在河内一帶設置懷義等屯墾地區,以供給河南的糧食消費。
從此慢慢終止了轉運糧食的辛勞。
辛巳(561) 陳天嘉二年,周高祖武帝邕保定元年,齊世祖武成帝湛太甯元年。
春正月,周太師護自加都督中外諸軍事。
又诏五府總于天官,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
齊以王琳為揚州刺史。
齊主使王琳出合肥召募,更圖進取。
陳合州刺史裴景徽,請為鄉導。
齊主使琳與盧潛将兵赴之,琳沉吟不決。
景徽恐事洩,挺身奔齊。
齊主以琳為骠騎、開府、揚州刺史,鎮壽陽。
湘州降陳,周師還。
周湘州城主殷亮降陳。
侯瑱與賀若敦相持日久,不能制,乃借船送敦等度江。
敦慮其詐,報雲:“必須我歸,可去我百裡之外。
”瑱留船江岸,引兵去之。
敦乃自拔北歸。
宇文護以敦失地無功,除名為民。
二月,周以韋孝寬為勳州刺史。
周人以韋孝寬嘗立勳于玉壁,乃置勳州于玉壁,以孝寬為刺史。
孝寬有恩信,善用間諜,齊之動靜皆先知之。
有主帥以城降齊,孝寬遣諜斬之。
齊境生胡數為抄掠,不可誅讨。
孝寬欲築城于險要以制之,遣開府姚嶽監之。
嶽以兵少不敢前。
孝寬曰:“此城距晉州四百餘裡,築之十日可畢。
吾一日創手,三日敵境始知,晉州征兵,三日方集,謀議之間,自稽三日,計其軍行, 辛巳(561) 陳天嘉二年,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北齊世祖武成帝高湛太甯元年。
春正月,北周太師宇文護自己加封都督中外諸軍事。
又下诏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五府屬于天官府總管轄,事情無論大小,都先由宇文護決斷後才奏聞皇上。
北齊任命王琳為揚州刺史。
齊主高演派王琳由合肥出發,召募北方丁勇,以圖進一步發展。
陳朝合州刺史裴景徽,願意為王琳作内應。
齊主高演派王琳和盧潛帶兵前去策應,王琳猶豫不決。
裴景徽恐怕事情洩漏,就挺身出逃,投奔北齊。
齊主高演任命王琳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讓他鎮守壽陽。
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陳朝,北周的軍隊退回。
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了陳朝。
侯瑱與賀若敦兩軍對峙的日子長了,侯瑱也不能取勝,就說借些船隻給賀若敦等人,送他們渡江回去。
賀若敦擔心其中有詐,就派人回答說:“如果一定讓我北歸,你們先撤軍離開我軍百裡以外。
”侯瑱把船隻留在岸邊,率兵退去。
賀若敦才自己拔營北歸。
北周宇文護因為賀若敦丢失土地又無戰功,将他削職為民。
二月,北周任命韋孝寬為勳州刺史。
北周因為韋孝寬曾在玉壁立過功勳,于是就在玉壁設置勳州,任命韋孝寬為刺史。
韋孝寬善施恩惠又講信用,善于利用間諜,所以北齊方面的動靜都能事先知道。
有一個主帥企圖獻城投降北齊,韋孝寬就派遣間諜殺了他。
北齊境内的一些胡人多次越境騷擾掠奪,又不能越境去讨伐。
韋孝寬想在險要之地修築城垣,用來制伏胡人,派遣開府姚嶽去監督修築。
姚嶽因為兵少不敢前去。
韋孝寬說:“這個城距離晉州有四百多裡,我估計十天可以修好。
我們第一天開工,第三天敵人方面才得到消息,晉州方面征調軍隊,三天才能召齊,謀劃計議之間,自然得用三天的時間,計算他們的行軍速度, 二日不到。
我之城隍辦矣。
”乃築之。
齊人果至境上,疑有大軍,停留不進。
其夜,孝寬使諸村縱火,齊人以為軍至,收兵自固。
嶽卒城而還。
三月,周制十二丁兵。
周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歲一月役。
夏四月朔,日食。
秋七月,周更鑄錢。
文曰“布泉”,一當五,與五铢并行。
九月,齊主演弑濟南王。
齊主之誅楊、燕也,許以長廣王湛為太弟,既而立太子百年,湛心不平。
齊主在晉陽,湛守邺。
散騎常侍高元海典機密,齊主以斛律羨為領軍,分湛權,湛不聽羨視事。
是時,濟南闵悼王在邺,望氣者言:“邺中有天子氣。
”平秦王歸彥恐王複立,勸齊主除之。
齊主使歸彥至邺,征濟南王。
湛内不自安,問計于高元海,元海曰:“有三策:請殿下如梁孝王故事,從數騎入晉陽,見太後、主上,請去兵權,不幹朝政,此上策也。
不然,表請青、齊刺史,沉靖自居,此中策也。
”更問下策,曰:“發言即恐族誅。
”固逼之,元海曰:“濟南世嫡,主上奪之。
今集文武,示以征濟南之敕,執斛律豐樂,斬高歸彥,尊立濟南,号令天下,以順讨逆,此萬世一時也。
”湛大悅,然未能用。
林慮令潘子密,曉占候, 兩天是到不了的。
等敵軍到時,我們的城垣早修成了。
”于是修築城垣。
北齊軍隊果然來到邊境上,又懷疑有大軍埋伏,因此停留不敢貿然進攻。
這天夜裡,韋孝寬讓各村都點起火來,北齊軍隊以為北周大軍到來,收兵自守。
姚嶽修好城垣,順利而歸。
三月,北周改制為十二丁兵。
北周把原來每年八批服勞役的民丁改分為十二批,每批民丁每年服役一個月。
夏四月初一,發生日食。
秋七月,北周再鑄新錢。
新鑄錢币上的字是“布泉”,一枚當五枚小錢,與五铢錢一起流通。
九月,齊主高演殺死濟南王高殷。
齊主高演殺楊愔、燕子獻等人時,許諾讓長廣王高湛當太弟,後來立了太子百年,高湛心裡憤憤不平。
齊主高演在晉陽,高湛留守在邺城。
散騎常侍高元海負責掌管機密,齊主任命斛律羨為領軍,以分散高湛的權力,高湛不讓斛律羨到領軍府任職。
這時,濟南闵悼王高殷住在邺城,有個會望氣之術的人說:“邺中有天子之氣。
”平秦王高歸彥怕濟南王高殷重新複位,就勸齊主除去濟南王高殷。
齊主就派高歸彥到邺城,征召濟南王高殷到晉陽。
高湛内心惴惴不安,就向高元海詢問計策,高元海說:“有三條計策:請殿下效法漢景帝時梁孝王的舊例,帶上幾個随從到晉陽,先去拜見婁太後,再去拜見皇上,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從此不再幹預朝政,這是上策。
不這樣的話,就上表請求去當青、齊二州刺史,沉默安靜地住在那兒,這是中策。
”進一步問下策,高元海說:“說出來怕馬上遭滅族之禍。
”高湛硬逼他說出來,高元海說:“濟南王是先帝的嫡子,聖上奪了他的皇位。
現在你召集文武百官,把皇上征召濟南王高殷去晉陽的敕令出示給他們看,把斛律豐樂抓起來,把高歸彥斬首,尊立濟南王為皇帝,号令天下,以順來讨伐高演篡逆,這是萬世一時的大好機會。
”高湛非常高興,然而未能采用。
林慮縣令潘子密,通曉占蔔觀象之術, 潛謂湛曰:“殿下當為天下主。
”湛乃送濟南王于晉陽,齊主殺之。
冬十月朔,日食。
十一月,齊主演殂。
弟長廣王湛立,廢太子百年為樂陵王。
齊主演出畋,馬驚墜地,絕肋。
婁太後視疾,問濟南所在者三,齊主不對。
太後怒曰:“殺之邪?不用吾言,死其宜矣!”遂去,不顧。
齊主乃征湛立之,又與書曰:“百年無罪,可以樂處置之,勿效前人。
”遂殂。
湛猶疑其詐,使所親先詣殡所發視,使者複命,乃喜,馳赴晉陽即位,立百年為樂陵王。
周遣使如陳。
周人許歸陳安成王顼,使司會上士京兆杜杲如陳。
陳主遣使報之,并賂以黔中地及魯山郡。
十二月,陳立鹽賦榷酤法。
庶子虞荔、中丞孔奂,以國用不足,奏立之。
壬午(562) 陳天嘉三年,齊清河元年,周保定二年,後梁世宗巋天保元年。
春,閏二月,齊以高歸彥為冀州刺史,和士開為黃門侍郎。
平秦王歸彥為肅宗所厚,恃勢驕盈,至是侍中高元海等言其必為禍亂。
齊主亦尋其反覆之迹,漸忌之,以為冀州刺史,敕令早發,督将悉送,拜辭而退,莫敢與語。
唯趙郡王睿與語久之。
私下對高湛說:“殿下該當成為天下人主。
”高湛于是送濟南王高殷到晉陽,齊主高演殺了高殷。
冬季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十一月,齊主高演死。
高演弟長廣王高湛即皇帝位,廢黜太子高百年為樂陵王。
齊主高演出去打獵,馬受驚吓把他摔在地下,摔斷了肋骨。
婁太後來探望他的病情,再三問濟南王高殷在哪兒,齊主不回答。
婁太後憤怒地說:“被你殺了吧?不聽我的話,你死了也應該!”說完就離開了,頭都不回。
齊主于是征召高湛,立他做皇帝,又寫信說:“高百年沒有罪,可以好好安置他,不要學前人的樣子。
”然後就死了。
高湛還懷疑其中有詐,派自己的親信先到停放高演靈柩的地方,開棺察看,使者回邺城報告,高湛才大喜,急忙奔赴晉陽即皇帝位,立太子高百年為樂陵王。
北周派遣使者到陳朝。
北周答應送安成王陳顼回陳朝,派司會上士京兆杜杲到陳朝。
陳文帝馬上派使者回報北周,并以黔中地區和魯山郡贈送北周。
十二月,陳朝建立征收鹽稅和專利賣酒的辦法。
這是庶子虞荔、中丞孔奂,因為國家财政用度不夠,啟奏皇上建立的。
壬午(562) 陳天嘉三年,北齊清河元年,北周保定二年。
後梁世宗蕭巋天保元年。
春季,閏二月,北齊任命高歸彥為冀州刺史,和士開為黃門侍郎。
平秦王高歸彥受到肅宗高演的厚愛,倚仗權勢,驕橫跋扈,到這時,侍中高元海等人說他必定為禍亂。
齊主高湛也想到他反複無常的劣迹,漸漸對他猜忌起來,任命他為冀州刺史,下令他及早出發,督将全部送行,高歸彥拜辭後退下來,沒有人敢和他說話。
隻有趙郡王高睿和他說了好久。
齊主之為長廣王也,和士開以善握槊、彈琵琶有寵,及即位,累遷黃門侍郎。
高元海及中丞畢義雲、黃門郎高乾和皆疾之,将言其事。
士開乃奏元海等交納朋黨,欲擅威福,乾和由是被疏。
義雲納賂,得為兖州刺史。
陳遣兵讨其江州刺史周迪于臨川。
初,陳主征迪出鎮湓城,不至。
豫章太守周敷獨先入朝,進号安西将軍,給鼓吹、女妓、金帛,還豫章。
迪不平,陰與留異相結,遣兵襲敷,敷與戰,破之。
閩州刺史陳寶應亦陰與異合。
虞荔弟寄,流寓閩中,荔思之成疾,陳主為荔征之,寶應留不遣。
寄常從容諷以逆順,寶應辄引它語以亂之。
寶應嘗使人讀《漢書》,卧而聽之,至蒯通說韓信曰:“相君之背,貴不可言。
”蹶然起坐曰:“可謂智士!”寄曰:“通一說殺三士,何足言智!豈若班彪王命,識所歸乎!” 寄知寶應不可谏,恐禍及己,乃著居士服,居東山寺,陽稱足疾。
寶應使人燒其屋,寄安卧不動,親近将扶之出,寄曰:“吾命有所懸,避将安往!”縱火者自救之。
陳主乃以吳明徹為江州刺史,督黃法、周敷共讨周迪。
齊以盧潛為揚州刺史。
王琳數欲南侵,盧潛以為未可,齊主許之。
琳由是與潛 齊主高湛還在當長廣王時,和士開因為善于“握槊”和善彈琵琶而受到長廣王的恩寵,等到長廣王即位,和士開多次升遷,直至黃門侍郎之職。
高元海及中丞畢義雲、黃門郎高乾和都恨他,将要告發他的壞事。
和士開竟先向高湛啟奏高元海等人互相交結成為朋黨,想擅自專權,作威作福,高乾和因此被齊主高湛疏遠了。
畢義雲向和士開進納賄賂,得以任命為兖州刺史。
陳文帝派兵到臨川征讨江州刺史周迪。
當初,陳文帝征召周迪出鎮湓城,周迪不赴任。
豫章太守周敷獨自率先應召入朝,朝廷給他進封号為安西将軍,還送給他鼓吹樂隊、歌舞妓、金帛,返回豫章。
周迪很不服氣,暗地裡與留異相勾結,派兵襲擊周敷,周敷和他們交戰,打敗了他們。
閩州刺史陳寶應也暗地裡和留異聯合。
虞荔的弟弟虞寄,寄居在閩中,虞荔想念他而生了病,陳文帝為虞荔征召虞寄回來,但陳寶應扣留不放。
虞寄經常在閑談中以叛逆、歸順的道理諷勸陳寶應,陳寶應就用其他的話來岔開。
陳寶應曾經讓人讀《漢書》,他躺着聽,聽到蒯通遊說韓信說:“看你的後背骨相,真是貴不可言。
”突然坐起來說:“真可以稱為智士!”虞寄說:“蒯通一番話,殺害了三位有才之士,有什麼足以稱為智士的呢?哪裡比得上班彪《王命論》,能認識到大勢所歸呢!” 虞寄深知陳寶應不聽勸谏,害怕災禍殃及自己,就穿着隐居之士的衣服,居住在東山寺,假稱得了腳病。
陳寶應派人去燒他的住房,虞寄安然躺着不動,親近的人要扶他出來,虞寄說:“我的命懸在人家手裡,将能躲避到哪兒呢!”放火的人隻好親自救他出來。
陳文帝于是任命吳明徹為江州刺史,督促黃法、周敷共同讨伐周迪。
北齊任命盧潛為揚州刺史。
北齊揚州刺史王琳多次想向南進犯,尚書盧潛認為時機不到,不可輕舉妄動,齊主高湛同意盧潛的意見。
王琳從此與盧潛 有隙。
齊主征琳赴邺,以潛為揚州刺史。
陳改鑄五铢錢。
梁末喪亂,鐵錢不行,民間私用鵝眼錢。
至是改鑄五铢錢,一當鵝眼之十。
後梁主詧殂,太子巋立。
後梁主安于儉素,不好酒色,以封疆褊隘,邑居殘毀,郁郁不得志,疽發背而殂。
三月,陳安成王顼自周歸于陳。
周遣杜杲送顼南歸,陳以為中書監。
陳主謂杲曰:“家弟蒙禮遣,實周朝之惠,然魯山不返,亦恐未能及此。
”杲對曰:“安成,長安一布衣耳,而陳之介弟也,其價豈止一城而已哉!本朝敦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遺旨,下思繼好之義,是以遣之南歸。
今乃雲以尋常之土易骨肉之親,非使臣之所敢聞也。
”陳主甚慚,曰:“前言戲之耳。
”待杲有加。
顼妃柳氏及子叔寶猶在穰城,陳主複遣毛喜如周請之,周人皆歸之。
陳遣兵讨其缙州刺史留異于東陽,異奔晉安。
異外示臣節,恒懷兩端。
陳遣侯安都讨之,至是敗走。
夏四月,齊太後婁氏殂。
齊主不改服,服绯袍,登三台,置酒作樂。
宮女進白袍,和士開請止樂,齊主怒,撾之。
之間産生了嫌隙。
齊主高湛征召王琳到邺城,任命盧潛為揚州刺史。
陳朝改鑄五铢錢。
梁朝末年政治敗壞秩序混亂,鐵錢不再流通,民間私自使用鵝眼錢。
到這時陳朝改鑄五铢錢,一枚相當十枚鵝眼錢。
後梁國主蕭詧去世,太子蕭巋繼位。
後梁國主蕭詧習慣過節儉樸素的生活,不喜好酒色,因為國家疆域偏僻狹窄,封邑中房屋破敗,而郁郁不得志,終因背上長毒瘡而死。
三月,陳朝安成王陳顼從北周回到陳朝。
北周派遣杜杲送陳顼南歸,陳文帝任命陳顼為中書監。
陳文帝對杜杲說:“我弟弟承蒙你們以禮相待送回,這實在是周朝的恩惠,然而要不是奉還魯山之地,也恐怕不能這樣做吧!”杜杲回答說:“安成王陳顼,在我們長安不過是個布衣百姓,然而他是陳朝皇帝的弟弟,他的價值豈止一座城池呢!我們周朝向來親族間和睦相處,推己及人講求忠恕之道,上遵太祖之遺旨,下思繼續和好之信義,因此才把安成王送回南方。
現在您卻說用尋常的土地換回了至親骨肉,這是使臣我不敢同意的。
”陳文帝聽後很是慚愧,自我解嘲說:“剛才的話是說着玩的。
”接待杜杲比常禮隆重。
安成王陳顼的妃子柳氏和兒子叔寶還留在穰城,陳文帝又派毛喜到北周請求放他們回來,北周都把他們送了回來。
陳文帝派軍隊到東陽讨伐缙州刺史留異,留異奔逃晉安。
留異表面上對朝廷好像極盡臣子的禮節,實際早已懷有二心。
陳文帝派遣侯安都讨伐他,到這時留異敗走。
夏四月,北齊太後婁氏去世。
齊主高湛不改換服裝,仍然穿紅色袍服,登上三台,設酒作樂。
宮女給他進上白袍,和士開請求停止奏樂,齊主高湛大怒,打了他。
琳攻大雷,陳遣侯瑱、侯安都及徐度将兵禦之。
吳明徹夜襲湓城,琳遣任忠擊明徹,大破之,因引兵東下。
北周禦正中大夫崔猷建議,認為:“聖人在政權繼承和變革時,都能順應當時的情況而制定适宜的方法。
現今天子隻稱王,不足以威懾天下,請遵照秦、漢舊制稱皇帝,建立年号。
”周王宇文毓聽從了他的建議。
陳文帝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
當初,陳武帝追封他哥哥陳道譚為始興昭烈王,讓他第二個兒子陳顼繼承封号。
到文帝陳蒨繼皇帝位後,陳顼還被俘囚在長安,本宗沒有主祭的人,于是改封陳顼為安成王,而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以便供奉陳道譚的祭祀。
北周任命安成公宇文憲為益州總管。
當初,周太祖宇文泰平定蜀地,因那裡地理形勢優越,不想讓老将鎮守,就問自己的兒子們:“誰可以前往鎮守蜀地?”都不回答。
小兒子安成公宇文憲請求前往,周太祖認為他年幼,沒有應允。
到這時任命宇文憲為益州總管,當時宇文憲才十六歲,卻很善于安撫百姓,注意施政之術,蜀地百姓很喜歡他。
冬十月,齊主高洋死,太子高殷即皇帝位。
齊主高洋因長期嗜酒得了重病,自己知道活不了多久,便對李後說:“人生必有一死,沒什麼可惜的!隻是可憐皇子正道尚且年幼,恐怕别人将要奪他的皇位!”又對常山王高演說:“要奪皇位也由着你,千萬不要殺害我兒子。
”召集尚書令楊愔、領軍平秦王高歸彥、侍中燕子獻、侍郎鄭頤,接受遺诏輔助朝政。
十月,死在晉陽,群臣們沒有落淚的,隻有楊愔涕淚俱下,嗚咽号哭。
太子高殷即位,下诏命令各種雜作之事全部暫停。
十一月,梁朝丞相王琳在湓城打敗陳朝軍隊。
王琳聽到陳高祖去世的消息,便任命孫玚為郢州刺史,總攬留守事宜,自己擁奉梁主蕭莊出兵屯駐濡須口,北齊行台慕容俨統帥部衆沿江擺開陣式,為他們聲援。
王琳進攻大雷,陳朝派遣侯瑱、侯安都以及徐度帶領兵衆去抵抗他。
吳明徹在夜裡襲擊湓城,王琳派遣任忠攻擊吳明徹,把他打得大敗,王琳乘勢率領士兵東下。
庚辰(560) 陳世祖文帝蒨天嘉元年,周武成二年,齊主殷乾明元年,肅宗孝昭帝演建元元年。
春二月,梁丞相琳伐陳,敗績。
與梁主莊皆奔齊。
王琳至栅口,侯瑱出屯蕪湖,相持百餘日。
周人聞琳東下,遣荊州刺史史甯将兵數萬乘虛襲郢州,孫玚嬰城自守。
琳恐衆潰,乃帥舟師東下,去蕪湖十裡而泊。
齊軍屯西岸,為之聲勢。
時西南風急,琳引兵直趣建康。
瑱等徐蹑其後,風反為瑱用。
琳擲火炬,皆反燒其船。
瑱發拍擊艦,以牛皮冒蒙沖小船觸之,琳軍大敗。
軍自相蹂踐,陳軍乘之,斬獲萬計,琳走奔齊。
梁主莊左右皆散,獨侍中袁泌以輕舟送莊達于齊境,拜辭而還,遂奔陳。
禦史中丞劉仲威奉莊奔齊。
樊猛及其兄毅帥部曲降陳。
齊太傅常山王演殺尚書令楊愔等,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齊顯祖之喪,常山王演居禁中護喪事,婁太後欲立之而不果。
齊主殷立,演仍居東館,事皆咨決。
楊愔等以演與長廣王湛位地親逼,恐不利于嗣主,忌之。
居頃之,演出歸第。
陳文帝 庚辰(560) 陳世祖文帝陳蒨天嘉元年,北周武成二年,北齊主高殷乾明元年,肅宗孝昭帝高演建元元年。
春二月,梁朝丞相王琳讨伐陳朝,戰敗。
與梁主蕭莊都投奔北齊。
王琳兵到栅口,侯瑱率兵屯駐蕪湖,雙方相持一百多天。
北周人聽到王琳率兵東下的消息,派遣荊州刺史史甯帶兵數萬乘虛襲擊郢州,郢州刺史孫玚繞城設防固守郢州。
王琳怕士兵們聽到郢州被圍的消息軍心不穩潰散而去,于是率領水師加緊東下,直到離蕪湖十裡的地方才停泊下來。
北齊軍隊屯駐蕪湖西岸,以為聲援。
當時西南風刮得很急,王琳帶兵順着風勢直逼建康。
侯瑱等人慢慢地率舟師從蕪湖跟在後面,結果風勢反被侯瑱利用。
王琳讓兵士擲火炬燒侯瑱軍隊的船,都因為逆風,反而燒了自己的船。
侯瑱命令兵士執拍竿拍擊王琳的兵船,用牛皮蒙着的戰船猛撞王琳的艦船,王琳軍隊大敗。
岸上北齊軍隊也陣勢大亂,自相踐踏,陳朝軍隊乘勝追擊,殺死和俘獲梁軍數以萬計,王琳逃奔北齊。
梁主蕭莊身邊的人都逃散了,隻有侍中袁泌用小船送蕭莊到北齊邊境,才拜辭而回,然後投奔陳朝。
禦史中丞劉仲威擁奉蕭莊投奔北齊。
樊猛和他的哥哥樊毅帶領部衆投降陳朝。
北齊太傅常山王高演殺尚書令楊愔等人,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齊顯祖高洋死後,常山王高演住在宮中處理喪事,婁太後想立他為帝而沒有成功。
齊主高殷即位,高演仍然居住在東館,大臣們有事都先到東館高演那兒請示決定。
楊愔等人認為高演與長廣王高湛地位很高,又是皇室近親,恐怕對嗣主高殷不利,因此對他們心懷猜忌。
在東館居住一段時間後,高演搬回常山王府第。
或謂之曰:“鸷鳥離巢,必有探卵之患。
王何宜屢出邪!”中山太守陽休之谒演,演不見。
休之謂王晞曰:“昔周公朝讀百篇書,暮見七十士,猶恐不足,王何疑而拒客邪!”晞乃謂演曰:“先帝時,東宮委一胡人傅之,今春秋尚富,驟覽萬機,殿下宜朝夕先後,親承音旨。
而使他姓出納诏命,大權必有所歸。
殿下雖欲守藩,其可得邪!借令得遂沖退,家祚亦何得長?”演默然久之,曰:“何以處我?”晞曰:“周公攝政七年,然後複辟,惟殿下慮之!”演曰:“我何敢自比周公!”晞曰:“殿下今日地望,欲不為周公,得邪?”演不應。
齊主還邺,人謂演必留守根本。
楊愔疑之,使與長廣王湛俱從。
平秦王歸彥總知禁衛,愔留從駕五千兵于西中,陰備非常,歸彥由是亦怨愔。
領軍将軍可朱渾天和每曰:“若不誅二王,少主無自安之理。
”燕子獻謀處婁太後于北宮,使歸政李太後。
楊愔又以爵賞多濫,悉加澄汰,由是失職之徒歸心二王。
歸彥初與楊、燕同心,既而中變,盡以其謀告二王。
侍中宋欽道請去二王,齊主不許。
愔等乃奏李太後出二王為刺史,宮人李昌儀即高仲密之妻也。
李後以啟示之,昌儀密啟婁太後。
有人對高演說:“兇猛的鳥一旦離開鳥巢,一定有鳥蛋被掏的危險。
這種形勢下,大王您怎麼适宜屢次外出呢!”中山太守陽休之去拜見高演,高演推托不見。
陽休之對王晞說:“過去周公早上讀百篇書,晚上會見七十位賢士,還唯恐做得不夠,大王為何避嫌疑連賓客都拒絕不見呢?”王晞就對高演說:“先帝時,曾委派一個胡人去輔導東宮太子,當今皇上年齡尚小,驟然處理日理萬機,殿下正應該早晚陪在皇上身邊,親自聽取皇上的言語聖旨。
如果讓外姓人傳遞聖旨诏命,國家大權必然會另有所歸。
殿下雖然想退守藩國,那時還能得到嗎!即使你能遂心所願,急流勇退,高家的國運還能長久嗎?”高演沉默良久,才說:“那我該怎樣自處呢?”王晞說:“周公曾抱着成王攝政七年,然後把政權還給成王,自己再引退,希望殿下好好考慮!”高演說:“我怎麼敢自比周公呢!”王晞說:“殿下當今的地位聲望,想不當周公,能行嗎?”高演沒有應聲。
齊主高殷将要回邺城繼位,人們認為高演必會被留下鎮守晉陽這塊國家根本之地。
楊愔懷疑高演,讓他和長廣王高湛都跟從高殷走。
平秦王高歸彥總管禁衛軍,楊愔傳敕令,留下從駕的五千多精兵在晉陽,暗中防備非常事件,高歸彥事後才知道這一安排,從此也怨恨楊愔。
領軍将軍可朱渾天和經常說:“如果不誅殺二王,少主不可能平安執政。
”燕子獻謀劃着把太皇太後婁太後搬到邺城的北宮,好使國家政權由李太後掌管。
楊愔又因為官爵賞賜太多太濫,全部加以澄清淘汰,因此解除了很多人的官職,從此這些人都歸心于兩位王叔。
高歸彥當初與楊愔、燕子獻一條心,後來中途改變,把他們的陰謀全部密告二王。
侍中宋欽道向齊主高殷啟奏盡快除去二王,齊主沒同意。
楊愔等人就啟奏李太後要把二王派出去當刺史,宮人李昌儀,是高仲密的妻子,和李後關系甚好,李太後就把楊愔等人的奏折給她看,李昌儀便秘密地把奏折内容報告了婁太後。
愔等又議不可令二王俱出,乃奏以湛鎮晉陽,演錄尚書事。
二王拜職,于尚書省大會百僚。
愔等将赴之,鄭頤止之,愔不聽。
湛伏家僮數十人于後室,與賀拔仁、斛律金等數人約,于坐執愔及天和、欽道、子獻毆之。
愔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奉國,何罪之有?”使人執頤,頤曰:“不用智者言至此,命也!” 二王與歸彥等擁愔等突入雲龍門,開府成休甯抽刃呵演,演使歸彥谕之,不從。
歸彥久為領軍,軍士服之,皆弛仗,休甯歎息而罷。
演入至昭陽殿,婁太後出坐殿上,李太後及齊主側立。
演叩頭曰:“臣與陛下骨肉至親,楊遵彥等欲獨擅朝權,威福自己。
若不早圖,必為宗社之害。
臣與湛等已共執之,未敢刑戮。
專辄之罪,誠當萬死。
” 時衛士二千餘人皆被甲待诏,武衛娥永樂,武力絕倫,素為顯祖所厚,叩刀仰視。
齊主素吃讷,倉猝不知所言。
婁太後令卻仗,不退,又厲聲曰:“奴輩即令頭落!”乃退。
永樂内刀而泣。
婁太後因問:“楊郎何在?”賀拔仁曰:“一眼已出。
”婁太後怆然曰:“楊郎何所能為,留使豈不佳邪!”乃讓齊主曰:“此等懷逆,欲殺我二子,次将及我,爾何為縱之?”齊主猶不能言。
婁太後怒且悲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妪斟酌!”李太後拜謝。
齊主乃曰:“天子亦不敢為叔惜,況此漢 楊愔等人又商議不可以讓二王都出去當刺史,于是啟奏任命高湛鎮守晉陽,高演為錄尚書事。
二王拜領官職後,在尚書省大會百官。
楊愔等人将要去赴會,鄭頤勸阻他們,楊愔等人不聽。
長廣王高湛早就在錄尚書後室埋伏家僮幾十人,并與賀拔仁、斛律金等幾人約好,在宴會時于坐中抓住楊愔以及可朱渾天和、宋欽道、燕子獻并痛打他們。
楊愔大聲說:“諸王造反謀逆,想殺忠臣良将嗎!我尊奉天子,削弱諸侯,赤心報國,有什麼罪!”派人去抓鄭頤,鄭頤說:“不聽聰明人的話以至于此,這是命呀!” 二王和高歸彥等人推擁着楊愔等人闖進雲龍門,開府成休甯抽出刀來大聲呵斥高演,高演派高歸彥去說服他,他不服從。
高歸彥長期擔任領軍,軍士們都敬服他,都放下了手中的兵器,成休甯隻好歎息着罷手。
高演進入皇宮來到昭陽殿,婁太後已經出來坐在殿上,李太後和齊主高殷側立在旁邊。
高演叩頭說:“臣和陛下是骨肉至親,楊遵彥等人想獨攬朝政,自己作威作福。
如果不早日除掉他們,必定成為宗廟社稷的大害。
我與高湛等人已經一起抓住了他們,未敢行刑殺戮。
事先沒有啟奏,專斷之罪,實在罪該萬死。
” 當時宮中衛士二千多人都全副武裝等待诏令,武衛娥永樂,武藝高強無與倫比,一向為齊顯祖高洋所厚待,此時手叩刀刃仰視齊主。
齊主高殷平素就口吃說話木讷,倉促之間更不知說什麼好。
婁太後下令放下武器退下,衛士們不退,婁太後又厲聲喝道:“你們這些奴才,立刻就讓你們掉腦袋!”衛士們才退下。
娥永樂把刀插入鞘内并且小聲哭了。
婁太後便問:“楊郎在哪兒?”賀拔仁說:“他的一隻眼睛已經被打出來了。
”婁太後悲傷地說:“楊郎能有什麼作為,留着他使喚豈不更好!”于是責備齊主高殷說:“這些心懷叛逆的人,想殺我的兩個兒子,接着就要殺害我,你為什麼縱容他們?”齊主高殷還是說不出話來。
婁太後既生氣又悲傷地說:“難道可以讓我們母子受這個漢人老太婆的擺布嗎!”李太後趕緊跪下謝罪。
齊主高殷才說:“天子也不敢為叔叔的事惜身惜命啊,何況這些漢人 輩!但匄兒命,自下殿去,此屬任叔父處分。
”遂皆斬之。
演令歸彥引衛士向華林園,以京畿軍士入守門,斬娥永樂。
婁太後臨愔喪,哭曰:“楊郎忠而獲罪。
”演亦悔殺之。
以中書令趙彥深代楊愔總機務。
鴻胪少卿陽休之私謂人曰:“将涉千裡,殺骐而策蹇驢,可悲甚矣。
”遂以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陳衡陽王昌,自周歸于陳。
初,陳高祖以其子昌、顼在長安,屢請之于周,周不遣。
至是乃遣昌還。
昌緻書陳主,辭甚不遜。
陳主召侯安都謂曰:“太子将至,須别求一藩歸老。
”安都曰:“自古豈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诏。
”請自迎之。
于是,陳主以昌為衡陽王。
三月,齊丞相常山王演如晉陽。
演如晉陽,謂王晞曰:“不用卿言,幾至傾覆。
今當何以處我?”晞曰:“殿下往時位地,猶可以名教出處。
今日事勢,遂關天時,非複人理所及。
”齊主遂诏:“軍國之政,皆申晉陽,禀大丞相規算。
” 梁郢州刺史孫玚降陳。
周軍初至郢州,得其外城,遂攻内城,燒其南面五十餘樓。
孫玚兵不滿千人,身自撫循,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死戰。
周人不能克,乃授玚刺史。
玚僞許以緩之,而潛修守備, 之輩!隻要給侄兒一條命,我自己下殿離開,這些人任憑叔父處治。
”于是把楊愔等人全都斬了。
高演命令高歸彥帶領衛士到華林園,換用京城一帶的軍士入宮擔任守衛,斬殺了娥永樂。
婁太後親臨楊愔的喪事,哭着說:“楊郎是為忠君而獲罪的呀。
”高演也後悔殺了楊愔。
任命中書令趙彥深代替楊愔總管朝廷機要大事。
鴻胪少卿陽休之私下對人說:“這真是将要千裡之行,卻殺了骐駿馬而鞭策一匹瘸腿老驢,實在太可悲了。
”于是封高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陳朝衡陽王陳昌,從北周回到陳朝。
當初,陳高祖因為他的兒子陳昌、侄子陳顼陷落在長安,多次請求北周把他們放回來,北周不放。
到陳高祖去世後才遣送陳昌回陳朝。
陳昌給陳文帝寫了一封信,信中言辭很不謙遜。
陳文帝召來侯安都對他說:“太子将要到了,我得另外求得一塊封藩之地作為養老的地方。
”侯安都說:“自古以來哪裡有被代替的天子!臣下愚昧,不敢接受诏令。
”并請求自己去迎接陳昌。
于是,陳文帝就封陳昌為衡陽王。
三月,北齊丞相常山王高演到晉陽。
高演到達晉陽,對王晞說:“我當初不聽您的話,幾乎到了覆沒的地步。
今後我應當怎麼樣自處呢?”王晞說:“殿下過去所處的地位,還可以以名教綱常進退出處。
今天的形勢,已經關系到天時天命,不再是人間常理所能處置了的。
”齊主高殷于是下诏:“凡是軍國政要大事,都申報到晉陽去,禀告大丞相規劃謀算。
” 梁朝郢州刺史孫玚投降陳朝。
北周軍隊剛到郢州時,占領了外城,接着攻打内城,火攻燒掉了郢州内城南面的五十多座樓。
孫玚手下的兵士不足千人,但他能夠親自安撫慰勞兵士,給他們送酒送飯,兵士們都願意為他拼死戰鬥。
北周人攻城不下,于是授予孫玚刺史的職務,用來誘降。
孫玚假意答應,作為緩兵之計,而暗地裡加緊修整防備, 一朝而具,乃複拒守。
周人聞陳兵至,乃解圍去。
玚集将佐謂之曰:“吾與王公同獎梁室,勤亦至矣,今時事如此,豈非天乎!”乃以州降陳。
王琳之東下也,陳主征南、川兵,周迪、黃法赴之,熊昙朗塞其中路,迪等圍之,及琳敗,昙朗走死。
陳主殺其弟衡陽王昌。
陳衡陽王昌,濟江,侯安都中流隕之,使以溺告。
安都以功進爵清遠公。
陳遣使如周。
初,高祖遣毛喜從安成王顼詣江陵,至是與昌俱還,因進和親之策。
陳主乃使周弘正通好于周。
夏四月,周冢宰護進毒弑其君毓,毓弟魯公邕立。
周明帝明敏,有識量,宇文護憚之,使膳部中大夫李安置毒于糖而進之。
周主覺之,口授遺诏五百餘言,且曰:“朕子年幼,未堪當國。
魯公邕,朕之介弟,寬仁大度,海内共聞,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
”遂殂。
邕即位,邕性深沉,有遠識,非因顧問,未嘗辄言。
六月,陳人葬梁孝元帝。
八月,齊常山王演廢其主殷為濟南王而自立。
演以司馬王晞儒緩,恐不允武将之意,每夜載入,晝則不與語。
嘗密謂曰:“比諸勳貴,每敦迫,言我違天不祥,恐當有變。
吾欲以法繩之,何如?”晞曰:“比者殿下倉猝 一旦修整完備,就又拒城固守。
北周人聽說陳朝的軍隊就要到來,才解圍離開了。
孫玚召集部下将領,對他們說:“我和王琳共同扶助梁室,勤勞效力也到家了,當今形勢這樣,難道不是天命嗎!”于是以郢州投降陳朝。
王琳的水軍東下的時候,陳文帝征召南川、江州一帶的軍隊,由周迪、黃法率領赴敵,熊昙朗占據豫章,堵住了進軍路線,周迪等軍隊圍起來攻打他,到王琳兵敗,周迪等乘勢攻占了豫章城,熊昙朗在逃跑中被殺。
陳文帝殺了他的堂弟衡陽王陳昌。
陳朝衡陽王陳昌,渡長江時,被侯安都在江中害死,派使者報告說淹死了。
侯安都因殺陳昌有功,進爵為清遠公。
陳朝派遣使者到北周。
當初,陳高祖派毛喜跟從安成王陳顼到江陵去,到這時和陳昌一起回到陳朝,向朝廷進獻了與北周和睦親善的策略。
陳文帝于是派使臣周弘正去北周,修通友好關系。
夏四月,北周大冢宰宇文護進毒物殺死了他的國君宇文毓,宇文毓的弟弟魯公宇文邕被立為皇帝。
周明帝英明聰敏,有見識有氣量,宇文護很害怕他,便指使膳部中大夫李安在糖餅裡放上毒藥送上去。
周明帝吃後感覺到了,口授遺诏五百多字,而且說:“我的兒子年齡小,不能擔當治理國家的大任。
魯公宇文邕,是我的大弟弟,一向寬仁大度,他的聲望海内共知,能弘揚我周家帝業的,一定是這個孩子!”說完就去世了。
宇文邕即皇帝位,宇文邕性格深沉,有遠見卓識,不是因為詢問,從不随便說話。
六月,陳朝埋葬梁孝元帝。
八月,北齊常山王高演廢掉國主高殷為濟南王,而自立為皇帝。
高演認為司馬王晞寬柔和緩,怕他不稱武将們的心意,便每天夜裡用車載他進相府議事,白天則不和他說話。
曾經悄悄對王晞說:“近來諸位勳戚權貴,每每對我敦促催逼,說我違背天意而不即位,很不吉祥,恐怕長此下去會有變故。
我想依法治他們鼓吹篡逆之罪,你認為如何呢?”王晞說:“不久前殿下倉促間 所行,非複人臣之事。
上下相疑,何由可久!殿下雖欲謙退,恐墜先帝之基。
”演曰:“卿勿多言。
”晞又密以問趙彥深,彥深曰:“我比亦驚此聲論,每欲陳聞,則口噤心悸。
弟既發端,吾亦當昧死一披肝膽。
”因共勸演。
演遂言于婁太後。
趙道德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而欲骨肉相奪,不畏後世謂之篡邪!”未幾,演自啟太後,以“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
”太後從之。
八月,下令廢齊主為濟南王,出居别宮。
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統,且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演遂即位于晉陽。
诏紹封功臣,禮賜耆老,延訪直言,褒賞死事,追贈名德。
謂王晞曰:“卿何為自同外客,略不可見?”即敕晞與尚書陽休之、鴻胪卿崔劼,日入東廊,舉錄曆代禮樂、職官及田市、征稅,或不便于時而相承施用;或自古為利而于今廢墜;或道德高雋,久在沉淪;或巧言眩俗,妖邪害政者,詳思條奏,給以禦食。
齊主識度沉敏,少居台閣,明習吏事,即位尤自勤勵,大革顯祖之弊。
嘗問舍人裴澤得失,對曰:“陛下聰明至公,而頗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齊主笑曰:“朕初臨萬機, 誅滅楊愔等人的行動,已經不再是為人臣的人該做的事。
現在是上下互相懷疑,這種局面怎麼可以長久!殿下即使想謙遜退讓,恐怕是要墜毀先帝留下的基業了。
”高演說:“你不要再多說了。
”王晞又以此密探趙彥深的意思,趙彥深說:“我近來也為這種輿論而吃驚,每次想把自己的意見陳述出來,可話到嘴邊又吓得閉了嘴,心驚肉跳。
現在你既然發端說出來了,我也要冒死披露一下肝膽之言。
”于是便和王晞一起向高演勸進。
高演于是把這些勸進的話告訴了婁太後。
趙道德說:“相王您不效法周公輔助成王,而想行骨肉争奪的事,就不怕後世說你篡逆嗎?”沒過多久,高演又親自啟奏婁太後,說:“現在天下人心不安定,擔心會忽然發生變亂,必須早日确定名位。
”婁太後答應了他。
八月,婁太後下敕令廢北齊國主高殷為濟南王,搬出皇宮,住到别宮去。
讓常山王高演入朝登基,并且告誡高演說:“不能讓濟南王有其他意外之事!”高演就在晉陽即皇帝位。
下诏封賞功臣,禮遇厚賜老臣,延請尋訪敢于直言進谏的人,褒揚獎賞死節之士,追贈他們的榮名,表彰他們的德行。
齊主高演對王晞說:“你為什麼把自己看得如同外客似的,簡直見不到你的面?”于是敕令王晞與尚書陽休之、鴻胪卿崔劼,每天進到東廊,列舉抄錄曆代有關禮樂、職官以及田市、賦稅等方面制度沿革的情況,或者不适合現實的情況卻還在沿襲施用;或者自古以來受利而現今卻廢除了的事;或者道德高尚,卻長久沉淪在下;或者花言巧語迷惑衆人、煽動妖邪危害政事的人,都詳細列舉具體分析,逐條奏聞給皇上,宮中每天都供給他們禦食。
齊主高演氣度深沉,識見敏銳,從小住在台閣之中,對公府政務非常熟悉,即位後尤其勤勉自勵,徹底革除齊顯祖高洋時的弊政。
高演曾經問舍人裴澤外面對他執政得失有什麼議論,裴澤回答說:“陛下耳聰目明,處理事務很公道,但過于瑣細,作為帝王的氣度,還是不夠強大。
”齊主高演笑着說:“我剛剛親臨萬機, 慮不周悉,故緻如此。
但恐後又嫌疏漏耳。
”群臣進言,皆從容受納。
性至孝,太後不豫,容色貶悴,衣不解帶,食飲藥物,皆手親之。
太後嘗心痛不自堪,齊主立侍帷前,以爪掐掌代痛,血流出袖。
友愛諸弟,無君臣之隔。
陳太尉侯瑱攻湘州。
周遣軍司馬賀若敦救之。
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皆入于周,周使後梁守之。
陳使侯瑱等将兵逼湘州,周遣軍司馬賀若敦、獨孤盛救之,軍于湘州。
會糧援斷絕,敦恐瑱知之,乃于營内多為土聚,覆之以米,召旁村人,陽有訪問,随即遣之。
瑱以為實,敦又增修營壘,為久留之計。
先是,土人多乘輕船,載肉米饷瑱軍。
敦乃僞裝饷船,伏甲士于中,瑱軍望見,逆來争取,甲士出而擒之。
又敦軍數有乘馬投瑱者。
敦乃别取一馬,牽以趣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
如是再三,馬畏不上,然後伏兵江岸,使人乘畏船馬詐降瑱軍,瑱遣兵迎接,馬畏船不上,伏發盡殺之。
後實有饋饷及亡降者,瑱皆拒擊之。
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盛收兵登岸,築城自保。
冬十一月,齊以盧叔虎為太子庶子。
齊主問時務于叔虎。
叔虎請伐周,曰:“我強彼弱,我富彼貧,其勢相懸。
然未能并吞者,此失于不用強富也。
總擔心考慮得不夠周全,所以才造成這種情況。
但恐怕以後又會嫌我辦事疏漏了。
”對群臣的進言,齊主高演都能從容大度地接受采納。
生性非常孝順,太後身體不适,他就愁得神色憔悴,睡覺連衣服也不敢脫,太後的飲食藥物,都親手侍奉。
太後曾有一次心痛得不堪忍受,齊主侍立在床帷前,急得用指甲掐自己的手掌來代替太後的痛苦,以緻掐破手掌,鮮血流出袖口。
對幾個弟弟也很友愛,沒有君臣之間的隔膜。
陳朝太尉侯瑱攻打湘州。
北周派遣軍司馬賀若敦救援他。
當初江陵陷落時,巴、湘一帶的地盤都歸了北周,北周任命後梁舊人守衛。
陳朝派侯瑱等人帶兵逼近湘州,北周派遣軍司馬賀若敦、獨孤盛前去救援,屯軍在湘州。
碰上援糧斷絕,賀若敦怕侯瑱得知這一情況,于是在軍營裡堆了好多土堆,上面蓋上一層米,然後召集附近村民進營來,假裝向他們了解情況,随後遣散走了。
侯瑱聽了村民們的傳言信以為真,賀若敦又增修營房堡壘,做出要長期留駐的打算。
原先,當地土人經常駕着小船,載着肉、米來供應侯瑱的軍隊。
賀若敦就讓僞裝一些裝糧饷的船,暗伏甲士于船中,侯瑱的軍士看見小船,都迎上來争着取東西,埋伏的甲士突然沖出,把來取東西的士兵都抓獲了。
還有,賀若敦軍中多次有騎馬去投降侯瑱的人。
賀若敦就另找一匹馬,牽着往船上走,馬将上船時就讓船上的人迎出來用鞭子抽馬。
像這樣多次重複,馬見了船就怕得不敢上去了,然後在江岸埋伏好兵士,派人騎着那匹畏船馬向侯瑱軍隊詐降,侯瑱派兵來迎接,馬怕船怎麼也不上,侯軍争着來拉馬,伏兵沖出來,把接應的侯軍全殺了。
後來真正來送糧饷的船和投降的人,侯瑱都拒收并打擊他們。
侯瑱襲擊并攻破在楊葉洲築防的獨孤盛,獨孤盛收攏殘兵登上江岸,修築城牆自保。
冬十一月,北齊任命盧叔虎為太子庶子。
齊主高演向盧叔虎詢問時局和策略。
盧叔虎建議讨伐北周,說:“我們強大他們虛弱,我國富庶他們貧困,雙方實力懸殊。
然而未能吞并北周的原因,是失于沒有發揮我國強大富庶的優勢。
宜立重鎮于平陽,與彼蒲州相對,深溝高壘,運糧積甲。
彼閉關不出,則蠶食其地;若彼出兵,則費損必多。
我軍士年别一代,谷食豐饒。
彼來求戰,我則不應;彼若退去,我乘其弊。
與我相持,農業且廢,不過三年,彼自破矣。
”齊主深善之。
齊主自将擊庫莫奚,走之。
十二月,陳制春、夏不斷死刑。
巴陵降陳。
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陳。
獨孤盛将餘衆潛遁。
齊以王晞為侍郎,不受。
齊主斬人于前,問王晞曰:“是人應死不?”晞曰:“應死,但恨死不得其地耳。
臣聞&lsquo刑人于市,與衆棄之&rsquo,殿廷非行戮之所也。
”齊主改容謝之。
欲以為侍郎,苦辭不受。
或勸之,晞曰:“我少年以來,閱要人多矣,得志少時,鮮不颠覆。
且吾性實疏緩,不堪時務,人主恩私,何由可保!萬一披猖,求退無地。
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爛熟耳。
” 齊置屯田。
初,齊境籴貴,左丞蘇珍芝建議,修石鼈等屯,自是淮南軍防足食。
平州刺史嵇晔建議,開督亢陂,置屯田,歲收稻粟數十萬石,北境周贍。
又于河内置懷義等屯,以給河南之費。
自是稍止轉輸之勞。
我認為應該在平陽建立軍事重鎮,與北周的蒲州相對抗,開挖深溝,修築高壘,運足軍糧,囤積兵甲。
對方如果閉關不出,我軍就蠶食他的地盤;如果對方出兵交戰,必定費損很多。
我方的軍士可以一年更換一代,糧食又很豐富。
對方前來挑戰,我方則不應戰;對方如果退卻,我方可乘機襲擊。
對方和我方相持,農業差不多會荒廢,不出三年,對方就會不攻自破。
”齊主高演認為他說的特别對。
齊主高演親自率兵進擊庫莫奚,庫莫奚敗逃。
十二月,陳朝規定春、夏季對死刑犯人不行刑。
北周巴陵城投降陳朝。
北周的巴陵城主尉遲憲投降陳朝。
獨孤盛帶着殘兵悄悄逃跑了。
北齊任命王晞為侍郎,王晞推辭不受。
齊主高演要把一個人在自己面前斬首,問王晞說:“這個人應不應該死?”王晞說:“應該死,但很遺憾這不是他應該死的地方。
我聽說&lsquo處死犯人應該在市集上,表示和衆人一起抛棄他&rsquo,殿堂宮廷不是殺人的地方。
”齊主神色莊重地表示道歉。
齊主想任命王晞為侍郎,王晞苦苦推辭不答應。
有人勸王晞,王晞說:“我從少年以來,見到身居高位的要人多了,得意不了多久,很少有不倒台的。
況且我生性實在疏懶,舉止迂緩,不堪俗務纏身,僅憑皇上的私恩,怎麼可以保全長久呢!萬一失敗,想求個退路都沒有地方。
不是我不喜好做顯要的官,隻不過是把進退利害考慮得透徹罷了。
” 北齊設置屯田。
當初,北齊境内買糧食很貴,左丞蘇珍芝建議,在石鼈等地修治屯田,從那時起淮南一帶駐防的軍隊糧食自足。
平州刺史嵇晔建議,在督亢陂一帶開荒,設置屯田,每年收獲稻米幾十萬石,北方邊境一帶糧食也富足了。
又在河内一帶設置懷義等屯墾地區,以供給河南的糧食消費。
從此慢慢終止了轉運糧食的辛勞。
辛巳(561) 陳天嘉二年,周高祖武帝邕保定元年,齊世祖武成帝湛太甯元年。
春正月,周太師護自加都督中外諸軍事。
又诏五府總于天官,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
齊以王琳為揚州刺史。
齊主使王琳出合肥召募,更圖進取。
陳合州刺史裴景徽,請為鄉導。
齊主使琳與盧潛将兵赴之,琳沉吟不決。
景徽恐事洩,挺身奔齊。
齊主以琳為骠騎、開府、揚州刺史,鎮壽陽。
湘州降陳,周師還。
周湘州城主殷亮降陳。
侯瑱與賀若敦相持日久,不能制,乃借船送敦等度江。
敦慮其詐,報雲:“必須我歸,可去我百裡之外。
”瑱留船江岸,引兵去之。
敦乃自拔北歸。
宇文護以敦失地無功,除名為民。
二月,周以韋孝寬為勳州刺史。
周人以韋孝寬嘗立勳于玉壁,乃置勳州于玉壁,以孝寬為刺史。
孝寬有恩信,善用間諜,齊之動靜皆先知之。
有主帥以城降齊,孝寬遣諜斬之。
齊境生胡數為抄掠,不可誅讨。
孝寬欲築城于險要以制之,遣開府姚嶽監之。
嶽以兵少不敢前。
孝寬曰:“此城距晉州四百餘裡,築之十日可畢。
吾一日創手,三日敵境始知,晉州征兵,三日方集,謀議之間,自稽三日,計其軍行, 辛巳(561) 陳天嘉二年,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北齊世祖武成帝高湛太甯元年。
春正月,北周太師宇文護自己加封都督中外諸軍事。
又下诏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五府屬于天官府總管轄,事情無論大小,都先由宇文護決斷後才奏聞皇上。
北齊任命王琳為揚州刺史。
齊主高演派王琳由合肥出發,召募北方丁勇,以圖進一步發展。
陳朝合州刺史裴景徽,願意為王琳作内應。
齊主高演派王琳和盧潛帶兵前去策應,王琳猶豫不決。
裴景徽恐怕事情洩漏,就挺身出逃,投奔北齊。
齊主高演任命王琳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讓他鎮守壽陽。
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陳朝,北周的軍隊退回。
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了陳朝。
侯瑱與賀若敦兩軍對峙的日子長了,侯瑱也不能取勝,就說借些船隻給賀若敦等人,送他們渡江回去。
賀若敦擔心其中有詐,就派人回答說:“如果一定讓我北歸,你們先撤軍離開我軍百裡以外。
”侯瑱把船隻留在岸邊,率兵退去。
賀若敦才自己拔營北歸。
北周宇文護因為賀若敦丢失土地又無戰功,将他削職為民。
二月,北周任命韋孝寬為勳州刺史。
北周因為韋孝寬曾在玉壁立過功勳,于是就在玉壁設置勳州,任命韋孝寬為刺史。
韋孝寬善施恩惠又講信用,善于利用間諜,所以北齊方面的動靜都能事先知道。
有一個主帥企圖獻城投降北齊,韋孝寬就派遣間諜殺了他。
北齊境内的一些胡人多次越境騷擾掠奪,又不能越境去讨伐。
韋孝寬想在險要之地修築城垣,用來制伏胡人,派遣開府姚嶽去監督修築。
姚嶽因為兵少不敢前去。
韋孝寬說:“這個城距離晉州有四百多裡,我估計十天可以修好。
我們第一天開工,第三天敵人方面才得到消息,晉州方面征調軍隊,三天才能召齊,謀劃計議之間,自然得用三天的時間,計算他們的行軍速度, 二日不到。
我之城隍辦矣。
”乃築之。
齊人果至境上,疑有大軍,停留不進。
其夜,孝寬使諸村縱火,齊人以為軍至,收兵自固。
嶽卒城而還。
三月,周制十二丁兵。
周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歲一月役。
夏四月朔,日食。
秋七月,周更鑄錢。
文曰“布泉”,一當五,與五铢并行。
九月,齊主演弑濟南王。
齊主之誅楊、燕也,許以長廣王湛為太弟,既而立太子百年,湛心不平。
齊主在晉陽,湛守邺。
散騎常侍高元海典機密,齊主以斛律羨為領軍,分湛權,湛不聽羨視事。
是時,濟南闵悼王在邺,望氣者言:“邺中有天子氣。
”平秦王歸彥恐王複立,勸齊主除之。
齊主使歸彥至邺,征濟南王。
湛内不自安,問計于高元海,元海曰:“有三策:請殿下如梁孝王故事,從數騎入晉陽,見太後、主上,請去兵權,不幹朝政,此上策也。
不然,表請青、齊刺史,沉靖自居,此中策也。
”更問下策,曰:“發言即恐族誅。
”固逼之,元海曰:“濟南世嫡,主上奪之。
今集文武,示以征濟南之敕,執斛律豐樂,斬高歸彥,尊立濟南,号令天下,以順讨逆,此萬世一時也。
”湛大悅,然未能用。
林慮令潘子密,曉占候, 兩天是到不了的。
等敵軍到時,我們的城垣早修成了。
”于是修築城垣。
北齊軍隊果然來到邊境上,又懷疑有大軍埋伏,因此停留不敢貿然進攻。
這天夜裡,韋孝寬讓各村都點起火來,北齊軍隊以為北周大軍到來,收兵自守。
姚嶽修好城垣,順利而歸。
三月,北周改制為十二丁兵。
北周把原來每年八批服勞役的民丁改分為十二批,每批民丁每年服役一個月。
夏四月初一,發生日食。
秋七月,北周再鑄新錢。
新鑄錢币上的字是“布泉”,一枚當五枚小錢,與五铢錢一起流通。
九月,齊主高演殺死濟南王高殷。
齊主高演殺楊愔、燕子獻等人時,許諾讓長廣王高湛當太弟,後來立了太子百年,高湛心裡憤憤不平。
齊主高演在晉陽,高湛留守在邺城。
散騎常侍高元海負責掌管機密,齊主任命斛律羨為領軍,以分散高湛的權力,高湛不讓斛律羨到領軍府任職。
這時,濟南闵悼王高殷住在邺城,有個會望氣之術的人說:“邺中有天子之氣。
”平秦王高歸彥怕濟南王高殷重新複位,就勸齊主除去濟南王高殷。
齊主就派高歸彥到邺城,征召濟南王高殷到晉陽。
高湛内心惴惴不安,就向高元海詢問計策,高元海說:“有三條計策:請殿下效法漢景帝時梁孝王的舊例,帶上幾個随從到晉陽,先去拜見婁太後,再去拜見皇上,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從此不再幹預朝政,這是上策。
不這樣的話,就上表請求去當青、齊二州刺史,沉默安靜地住在那兒,這是中策。
”進一步問下策,高元海說:“說出來怕馬上遭滅族之禍。
”高湛硬逼他說出來,高元海說:“濟南王是先帝的嫡子,聖上奪了他的皇位。
現在你召集文武百官,把皇上征召濟南王高殷去晉陽的敕令出示給他們看,把斛律豐樂抓起來,把高歸彥斬首,尊立濟南王為皇帝,号令天下,以順來讨伐高演篡逆,這是萬世一時的大好機會。
”高湛非常高興,然而未能采用。
林慮縣令潘子密,通曉占蔔觀象之術, 潛謂湛曰:“殿下當為天下主。
”湛乃送濟南王于晉陽,齊主殺之。
冬十月朔,日食。
十一月,齊主演殂。
弟長廣王湛立,廢太子百年為樂陵王。
齊主演出畋,馬驚墜地,絕肋。
婁太後視疾,問濟南所在者三,齊主不對。
太後怒曰:“殺之邪?不用吾言,死其宜矣!”遂去,不顧。
齊主乃征湛立之,又與書曰:“百年無罪,可以樂處置之,勿效前人。
”遂殂。
湛猶疑其詐,使所親先詣殡所發視,使者複命,乃喜,馳赴晉陽即位,立百年為樂陵王。
周遣使如陳。
周人許歸陳安成王顼,使司會上士京兆杜杲如陳。
陳主遣使報之,并賂以黔中地及魯山郡。
十二月,陳立鹽賦榷酤法。
庶子虞荔、中丞孔奂,以國用不足,奏立之。
壬午(562) 陳天嘉三年,齊清河元年,周保定二年,後梁世宗巋天保元年。
春,閏二月,齊以高歸彥為冀州刺史,和士開為黃門侍郎。
平秦王歸彥為肅宗所厚,恃勢驕盈,至是侍中高元海等言其必為禍亂。
齊主亦尋其反覆之迹,漸忌之,以為冀州刺史,敕令早發,督将悉送,拜辭而退,莫敢與語。
唯趙郡王睿與語久之。
私下對高湛說:“殿下該當成為天下人主。
”高湛于是送濟南王高殷到晉陽,齊主高演殺了高殷。
冬季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十一月,齊主高演死。
高演弟長廣王高湛即皇帝位,廢黜太子高百年為樂陵王。
齊主高演出去打獵,馬受驚吓把他摔在地下,摔斷了肋骨。
婁太後來探望他的病情,再三問濟南王高殷在哪兒,齊主不回答。
婁太後憤怒地說:“被你殺了吧?不聽我的話,你死了也應該!”說完就離開了,頭都不回。
齊主于是征召高湛,立他做皇帝,又寫信說:“高百年沒有罪,可以好好安置他,不要學前人的樣子。
”然後就死了。
高湛還懷疑其中有詐,派自己的親信先到停放高演靈柩的地方,開棺察看,使者回邺城報告,高湛才大喜,急忙奔赴晉陽即皇帝位,立太子高百年為樂陵王。
北周派遣使者到陳朝。
北周答應送安成王陳顼回陳朝,派司會上士京兆杜杲到陳朝。
陳文帝馬上派使者回報北周,并以黔中地區和魯山郡贈送北周。
十二月,陳朝建立征收鹽稅和專利賣酒的辦法。
這是庶子虞荔、中丞孔奂,因為國家财政用度不夠,啟奏皇上建立的。
壬午(562) 陳天嘉三年,北齊清河元年,北周保定二年。
後梁世宗蕭巋天保元年。
春季,閏二月,北齊任命高歸彥為冀州刺史,和士開為黃門侍郎。
平秦王高歸彥受到肅宗高演的厚愛,倚仗權勢,驕橫跋扈,到這時,侍中高元海等人說他必定為禍亂。
齊主高湛也想到他反複無常的劣迹,漸漸對他猜忌起來,任命他為冀州刺史,下令他及早出發,督将全部送行,高歸彥拜辭後退下來,沒有人敢和他說話。
隻有趙郡王高睿和他說了好久。
齊主之為長廣王也,和士開以善握槊、彈琵琶有寵,及即位,累遷黃門侍郎。
高元海及中丞畢義雲、黃門郎高乾和皆疾之,将言其事。
士開乃奏元海等交納朋黨,欲擅威福,乾和由是被疏。
義雲納賂,得為兖州刺史。
陳遣兵讨其江州刺史周迪于臨川。
初,陳主征迪出鎮湓城,不至。
豫章太守周敷獨先入朝,進号安西将軍,給鼓吹、女妓、金帛,還豫章。
迪不平,陰與留異相結,遣兵襲敷,敷與戰,破之。
閩州刺史陳寶應亦陰與異合。
虞荔弟寄,流寓閩中,荔思之成疾,陳主為荔征之,寶應留不遣。
寄常從容諷以逆順,寶應辄引它語以亂之。
寶應嘗使人讀《漢書》,卧而聽之,至蒯通說韓信曰:“相君之背,貴不可言。
”蹶然起坐曰:“可謂智士!”寄曰:“通一說殺三士,何足言智!豈若班彪王命,識所歸乎!” 寄知寶應不可谏,恐禍及己,乃著居士服,居東山寺,陽稱足疾。
寶應使人燒其屋,寄安卧不動,親近将扶之出,寄曰:“吾命有所懸,避将安往!”縱火者自救之。
陳主乃以吳明徹為江州刺史,督黃法、周敷共讨周迪。
齊以盧潛為揚州刺史。
王琳數欲南侵,盧潛以為未可,齊主許之。
琳由是與潛 齊主高湛還在當長廣王時,和士開因為善于“握槊”和善彈琵琶而受到長廣王的恩寵,等到長廣王即位,和士開多次升遷,直至黃門侍郎之職。
高元海及中丞畢義雲、黃門郎高乾和都恨他,将要告發他的壞事。
和士開竟先向高湛啟奏高元海等人互相交結成為朋黨,想擅自專權,作威作福,高乾和因此被齊主高湛疏遠了。
畢義雲向和士開進納賄賂,得以任命為兖州刺史。
陳文帝派兵到臨川征讨江州刺史周迪。
當初,陳文帝征召周迪出鎮湓城,周迪不赴任。
豫章太守周敷獨自率先應召入朝,朝廷給他進封号為安西将軍,還送給他鼓吹樂隊、歌舞妓、金帛,返回豫章。
周迪很不服氣,暗地裡與留異相勾結,派兵襲擊周敷,周敷和他們交戰,打敗了他們。
閩州刺史陳寶應也暗地裡和留異聯合。
虞荔的弟弟虞寄,寄居在閩中,虞荔想念他而生了病,陳文帝為虞荔征召虞寄回來,但陳寶應扣留不放。
虞寄經常在閑談中以叛逆、歸順的道理諷勸陳寶應,陳寶應就用其他的話來岔開。
陳寶應曾經讓人讀《漢書》,他躺着聽,聽到蒯通遊說韓信說:“看你的後背骨相,真是貴不可言。
”突然坐起來說:“真可以稱為智士!”虞寄說:“蒯通一番話,殺害了三位有才之士,有什麼足以稱為智士的呢?哪裡比得上班彪《王命論》,能認識到大勢所歸呢!” 虞寄深知陳寶應不聽勸谏,害怕災禍殃及自己,就穿着隐居之士的衣服,居住在東山寺,假稱得了腳病。
陳寶應派人去燒他的住房,虞寄安然躺着不動,親近的人要扶他出來,虞寄說:“我的命懸在人家手裡,将能躲避到哪兒呢!”放火的人隻好親自救他出來。
陳文帝于是任命吳明徹為江州刺史,督促黃法、周敷共同讨伐周迪。
北齊任命盧潛為揚州刺史。
北齊揚州刺史王琳多次想向南進犯,尚書盧潛認為時機不到,不可輕舉妄動,齊主高湛同意盧潛的意見。
王琳從此與盧潛 有隙。
齊主征琳赴邺,以潛為揚州刺史。
陳改鑄五铢錢。
梁末喪亂,鐵錢不行,民間私用鵝眼錢。
至是改鑄五铢錢,一當鵝眼之十。
後梁主詧殂,太子巋立。
後梁主安于儉素,不好酒色,以封疆褊隘,邑居殘毀,郁郁不得志,疽發背而殂。
三月,陳安成王顼自周歸于陳。
周遣杜杲送顼南歸,陳以為中書監。
陳主謂杲曰:“家弟蒙禮遣,實周朝之惠,然魯山不返,亦恐未能及此。
”杲對曰:“安成,長安一布衣耳,而陳之介弟也,其價豈止一城而已哉!本朝敦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遺旨,下思繼好之義,是以遣之南歸。
今乃雲以尋常之土易骨肉之親,非使臣之所敢聞也。
”陳主甚慚,曰:“前言戲之耳。
”待杲有加。
顼妃柳氏及子叔寶猶在穰城,陳主複遣毛喜如周請之,周人皆歸之。
陳遣兵讨其缙州刺史留異于東陽,異奔晉安。
異外示臣節,恒懷兩端。
陳遣侯安都讨之,至是敗走。
夏四月,齊太後婁氏殂。
齊主不改服,服绯袍,登三台,置酒作樂。
宮女進白袍,和士開請止樂,齊主怒,撾之。
之間産生了嫌隙。
齊主高湛征召王琳到邺城,任命盧潛為揚州刺史。
陳朝改鑄五铢錢。
梁朝末年政治敗壞秩序混亂,鐵錢不再流通,民間私自使用鵝眼錢。
到這時陳朝改鑄五铢錢,一枚相當十枚鵝眼錢。
後梁國主蕭詧去世,太子蕭巋繼位。
後梁國主蕭詧習慣過節儉樸素的生活,不喜好酒色,因為國家疆域偏僻狹窄,封邑中房屋破敗,而郁郁不得志,終因背上長毒瘡而死。
三月,陳朝安成王陳顼從北周回到陳朝。
北周派遣杜杲送陳顼南歸,陳文帝任命陳顼為中書監。
陳文帝對杜杲說:“我弟弟承蒙你們以禮相待送回,這實在是周朝的恩惠,然而要不是奉還魯山之地,也恐怕不能這樣做吧!”杜杲回答說:“安成王陳顼,在我們長安不過是個布衣百姓,然而他是陳朝皇帝的弟弟,他的價值豈止一座城池呢!我們周朝向來親族間和睦相處,推己及人講求忠恕之道,上遵太祖之遺旨,下思繼續和好之信義,因此才把安成王送回南方。
現在您卻說用尋常的土地換回了至親骨肉,這是使臣我不敢同意的。
”陳文帝聽後很是慚愧,自我解嘲說:“剛才的話是說着玩的。
”接待杜杲比常禮隆重。
安成王陳顼的妃子柳氏和兒子叔寶還留在穰城,陳文帝又派毛喜到北周請求放他們回來,北周都把他們送了回來。
陳文帝派軍隊到東陽讨伐缙州刺史留異,留異奔逃晉安。
留異表面上對朝廷好像極盡臣子的禮節,實際早已懷有二心。
陳文帝派遣侯安都讨伐他,到這時留異敗走。
夏四月,北齊太後婁氏去世。
齊主高湛不改換服裝,仍然穿紅色袍服,登上三台,設酒作樂。
宮女給他進上白袍,和士開請求停止奏樂,齊主高湛大怒,打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