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三

關燈
軍隊害怕而潰散了,逃回江陵。

    巴州刺史王珣、将軍杜幼安投降了侯景。

     五月,西魏隴西公李虎去世。

     梁朝湘東王蕭繹派遣大都督王僧辯讨伐侯景,駐紮巴陵;侯景進攻他,沒有攻克。

    六月,蕭繹派胡僧祐攻打侯景,把他打敗,俘虜了侯景的将領任約,侯景逃回。

     湘東王蕭繹以王僧辯為大都督,率領諸将向東出發進攻侯景。

    到了巴陵,聽說郢州陷落,于是便留下守衛巴陵。

    蕭繹給王僧辯寫信說:“賊兵既然勝了,一定會乘勝西下。

    我軍不用遠出進攻,隻要守住巴丘,以逸待勞,不會打不敗賊兵的。

    ”又對身邊的将領謀士們說:“侯景賊兵如果水陸兩路,直指江陵,這是上策;如果據守夏首,蓄兵積糧,這是中策;如果全力攻打巴陵,這是下策。

    巴陵城很小卻很堅固,王僧辯可以勝任守城之職。

     景攻不拔,野無所掠,暑疫時起,食盡兵疲,破之必矣。

    ”乃命徐嗣徽自嶽陽,杜自武陵,引兵會僧辯。

     景使丁和守夏首,宋子仙為前驅,趣巴陵;分遣任約直指江陵。

    景帥大兵,水步繼進。

    于是緣江戍邏,望風請服。

    僧辯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無人。

    景衆濟江,執王珣等至城下,使說其弟宜州刺史琳。

    琳曰:“兄受命讨賊,不能死難,曾不内慚,翻欲賜誘!”取弓射之,珣慚而退。

    景百道攻城,城中鼓噪,矢石雨下,殺賊甚衆,景乃退。

    僧辯著绶乘輿,奏鼓吹巡城。

     景軍饑疫,死傷大半。

    繹遣胡僧祐援巴陵,戒之曰:“賊若水戰,以大艦臨之,必克。

    若步戰,鼓棹就巴丘,不須交鋒也。

    ”僧祐至湘浦,景遣任約帥銳卒據白塉待之。

    僧祐由他路西上,潛引兵至赤沙亭,會信州刺史陸法和至,與之合軍。

    法和有異術,隐于百裡洲,豫言多中,人莫能測。

    至是以任約向江陵,請行,既至,與僧祐縱兵擊之,約兵大潰,殺溺甚衆,擒約送江陵。

    景焚營遁。

    約至,繹赦之。

    徐文盛坐怨望,下獄死。

     梁王僧辯克郢州,獲侯景将宋子仙,殺之。

     湘東王繹複遣王僧辯引兵東下。

    陸法和請還,既至,謂繹曰:“侯景平矣,蜀賊将至,請守險以待之。

    ”乃引兵屯峽口。

    僧辯至漢口,攻魯山,擒賊将支化仁。

    至郢州,四面攻之。

     侯景攻城沒有攻下,野外又沒有什麼可搶掠的東西,酷暑季節流行疾病不時發生,軍糧吃完,士兵疲憊,我們打敗他是必然的。

    ”于是命令徐嗣徽從嶽陽出發,杜從武陵出發,率領軍隊和王僧辯會師。

     侯景讓丁和守夏首,宋子仙為先鋒,進逼巴陵;另外派遣任約直指江陵。

    侯景率領大軍,從水陸兩路繼續進軍。

    于是蕭繹部下沿長江防衛巡邏的士兵,望風而請求歸降。

    王僧辯依城固守,偃旗息鼓,靜若無人。

    侯景的部隊渡過長江,把王珣等人押到城下,讓他勸降他的弟弟宜州刺史王琳。

    王琳說:“哥哥接受命令讨伐賊軍,不能以身殉難,竟然不内疚,反而想要來公開誘我投降!”拿過弓箭就射王珣,王珣慚愧得退回去了。

    侯景的各路部隊攻城,城中鼓聲大作,呐喊聲震天,箭石像雨一樣落下,殺賊很多,侯景于是退兵。

    王僧辯佩着绶帶,坐着轎子,奏着鼓樂,巡視全城。

     侯景的軍隊饑病交加,死傷大半。

    蕭繹派遣胡僧祐支援巴陵,告誡他說:“賊兵如果水戰,就用大兵艦對付他,一定能擊敗他。

    如果是步兵作戰,那你就開船來巴陵,不必交鋒了。

    ”胡僧祐到湘浦,侯景派遣任約率領精銳士卒據守白塉等待他。

    胡僧祐抄另路西上,暗中把部隊帶到赤沙亭,恰巧信州刺史陸法和到達,與他會師。

    陸法和有奇異的法術,隐居在百裡洲的時候,他的預言大多準确,而别人卻不能預測。

    到現在因為任約進攻江陵,陸法和自動請纓,到達江陵以後,與胡僧祐指揮部隊發動進攻,任約的部隊大敗,被殺被淹死的很多,任約被活捉送到江陵。

    侯景燒掉營帳逃跑。

    任約被送到江陵,蕭繹赦免了他。

    徐文盛因心懷怨恨而獲罪,下獄死去。

     梁朝王僧辯攻克郢州,俘虜侯景的将領宋子仙,将他殺掉。

     湘東王蕭繹又派遣王僧辯帶兵東下。

    陸法和請求回江陵,到達後,對蕭繹說:“侯景就要被平定了,蜀地的賊兵又要到來,請守衛險要之地,等待賊兵到來。

    ”于是他帶兵駐守峽口。

    王僧辯到達漢口,攻魯山,活捉賊将支化仁。

    到達郢州,四面進攻。

     豫州刺史荀朗自巢湖出濡須邀景,破其後軍。

    太子船入枞陽浦,腹心皆勸太子因此入北,太子曰:“自國家喪敗,志不圖生,主上蒙塵,甯忍違離左右!吾今去乃是叛父,非避賊也。

    ”因涕泗嗚咽,即命前進。

     宋子仙等困蹙,乞輸城而還。

    僧辯僞許之,命給船百艘,以安其意。

    子仙将發,僧辯命杜龛帥精勇千人攀堞而上,鼓噪奄進。

    水軍主宋遙帥樓船,暗江雲合。

    子仙走至白楊浦,大破之,周鐵虎生擒子仙,送江陵,殺之。

     梁湘東王繹誘江安侯圓正執之。

     圓正,武陵王紀之子也,為西陽太守,寬和好施,歸附者衆,有兵一萬。

    湘東王繹欲圖之,署為平南将軍。

    及至,囚之,分其部曲,使人告其罪。

    荊、益之釁,自此起矣。

     魏以公主嫁突厥。

     鐵勒将伐柔然,突厥酋長土門邀擊,破之,盡降其衆五萬餘落。

    土門恃其強盛,求婚于柔然,柔然頭兵可汗大怒,使人詈辱之曰:“爾,我之鍛奴也,何敢發是言!”土門亦怒,殺其使者,遂與之絕,而求婚于魏。

    魏宇文泰以長樂公主妻之。

     秋七月,豫章複為梁。

    王僧辯克湓城,江州刺史陳霸先引兵會之。

     侯景還至建康。

    于慶自鄱陽還豫章,侯瑱閉門拒之。

    慶走江州,景悉殺瑱子弟。

     王僧辯乘勝下湓城。

    陳霸先引兵三萬人發南康,進頓西昌,會僧辯于湓城。

    西軍乏食,霸先有糧五十萬石,分三十萬以資之。

    于慶等皆棄城走。

    繹命僧辯且頓尋陽,以待諸軍之集。

     豫州刺史荀朗從巢湖出兵到濡須阻擊侯景,擊敗侯景的後續部隊。

    太子乘坐的船進了枞陽浦,左右心腹都勸太子從這裡投奔北方,太子說:“自亡國以來,我不圖生存,現在皇上蒙難,我怎能忍心離開他!我現在跑了就是背叛父親,而不是躲避亂賊。

    ”一面說一面痛哭流涕,便命令繼續前進。

     宋子仙等人感到困窘,要求獻出郢城,允許他回到侯景那裡。

    王僧辯裝作答應他們的要求,命令給他們一百隻船,以穩定他們的情緒。

    宋子仙将要出發,王僧辯命令杜龛率領精兵勇士一千人攀着城牆上的短牆爬了上去,擂鼓呐喊,火速入城。

    水軍主帥宋遙率領樓船進攻,樓船四合如雲,江水變暗。

    宋子仙逃到白楊浦,被徹底打敗,周鐵虎活捉宋子仙,送到江陵,殺了他。

     梁朝湘東王蕭繹誘騙并拘捕江安侯蕭圓正。

     蕭圓正,是武陵王蕭紀的兒子,是西陽太守,為人寬容好施,歸附他的人很多,有兵一萬。

    湘東王蕭繹想吞并他,封他為平南将軍。

    等他來的時候,将他囚禁起來,把他的兵馬分散編入别的部隊,讓人告發他的罪狀。

    荊州、益州之間的糾紛,從此開始了。

     西魏把公主嫁給突厥。

     鐵勒将要讨伐柔然,突厥酋長土門發兵截擊,打敗鐵勒,他屬下的五萬多個部落全部降服。

    土門仗着自己強盛,向柔然求婚,柔然頭兵可汗勃然大怒,派人責罵羞辱土門說:“你,是為我打鐵的奴才,怎敢口吐此言!”土門也大怒,殺掉柔然的使者,就與柔然絕交,而向西魏求婚。

    西魏宇文泰把長樂公主嫁給他為妻。

     秋七月,豫章又歸梁朝。

    王僧辯攻克湓城,江州刺史陳霸先帶兵和他會師。

     侯景回到建康。

    于慶從鄱陽回豫章,侯瑱關上城門不讓他進。

    于慶跑到江州,侯景把侯瑱的子弟全部殺了。

     王僧辯乘勝攻下湓城。

    陳霸先帶三萬部隊從南康出發,進駐西昌,到湓城和王僧辯會師。

    王僧辯所率領的西軍缺糧,陳霸先有糧食五十萬石,分出三十萬石支援西軍。

    于慶等人都棄城逃跑。

    蕭繹命令王僧辯暫且停頓在尋陽,以等待各路大軍的彙集。

     八月,侯景廢梁主綱,殺太子大器,而立豫章王棟。

     初,景既克建康,常言吳兒怯,易取,須定中原,然後為帝。

    後納溧陽公主,妨于政事,王偉屢谏。

    景以告主,主怒,偉恐為所讒,因說景除梁主。

    及景自巴陵敗歸,猛将多死,自恐不能久存,王偉因說以廢立,景從之。

    遣彭雋等帥兵入殿,廢梁主為晉安王,幽于永福省。

    殺哀太子大器及王侯在建康者二十餘人。

    太子神明端嶷,于景黨未嘗屈意,所親竊問之,太子曰:“賊若未見殺吾,雖陵慢呵叱,終不敢言。

    若見殺時至,雖一日百拜,亦無益也。

    ”又曰:“殿下居困阨而神貌怡然,何也?”太子曰:“若諸叔能滅賊,賊必先見殺,然後就死;若其不然,賊亦殺我以取富貴。

    安能以必死之命為無益之愁乎?”及難,顔色不變,徐曰:“久知此事,嗟其晚矣!”景迎豫章王棟立之。

    棟,歡之子也。

     太尉郭元建謂景曰:“吾挾天子令諸侯,猶懼不濟。

    無故廢之,自危必矣!”景欲迎梁主複位,以棟為太孫。

    王偉曰:“廢立大事,豈可數改邪!”乃止。

    景使使殺南海王大臨等。

    以太子妃賜元建,元建曰:“豈有皇太子妃乃為人妾乎?”竟不與相見,聽使入道。

     冬十月,侯景弑梁主綱。

     王偉說侯景弑梁太宗以絕衆心,景從之,使偉與彭雋、 八月,侯景廢梁簡文帝蕭綱,殺太子蕭大器,而立豫章王蕭棟為帝。

     當初,侯景攻克建康以後,常說吳兒膽小,容易收拾,他必須平定中原,然後再當皇帝。

    後來娶了溧陽公主,妨礙了政事,王偉多次勸谏。

    侯景把這話告訴了溧陽公主,公主發怒,王偉擔心自己被她的讒言所害,就勸侯景廢掉梁簡文帝。

    等到侯景從巴陵失敗而歸,猛将很多都戰死了,他擔心自己也不能久存,王偉便勸他廢簡文帝而自立為帝,侯景采納了他的意見。

    他派彭雋等人率領士兵進入宮殿,廢掉梁簡文帝,讓他當晉安王,将他幽禁在永福省。

    殺掉哀太子蕭大器以及在建康的王侯二十多個人。

    太子蕭大器神色端莊凝重,在侯景亂黨面前從沒曲意逢迎過,他所親近的人私下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太子說:“賊如果還不想殺我,即使我對他們傲慢輕蔑,呵叱他們,他們總不敢害我。

    如果殺我的時候到了,我就是一天跪拜一百次,也沒有什麼用。

    ”親近的人又問:“殿下處于艱難危險的處境而神色怡然,這是為什麼呢?”太子說:“如果我幾位叔叔能把賊滅掉,賊一定先殺我,然後自己再去死;如果不是這樣,賊也要殺我以獲得富貴。

    我怎麼能将自己一定要死的生命去沉浸在無益的憂愁之中呢?”到臨死時,他神色不變,慢慢說:“我很早就知道這事一定會發生,可歎它來得太晚了!”侯景把豫章王蕭棟接到建康,立他為帝。

    蕭棟,是蕭歡的次子。

     太尉郭元建對侯景說:“我們挾持天子,用他的名義命令諸侯,還擔心不能成功。

    無故把簡文帝廢掉,這必然是自取危亡!”侯景想迎接梁簡文帝複位,以蕭棟為太孫。

    王偉說:“廢舊帝立新帝是大事,怎麼可以幾次更改呀!”于是作罷。

    侯景派使者殺掉南海王蕭大臨等人。

    他把蕭大器的妃子賜給郭元建,郭元建說:“哪有皇太子妃竟然充當人家侍妾的道理!”最終不和她見面,聽從她的意願讓她去做道姑。

     冬十月,侯景殺梁簡文帝蕭綱。

     王偉勸侯景殺梁簡文帝以絕衆心,侯景聽從了,派王偉和彭雋、 王修纂進酒。

    太宗知将殺己,盡醉而寝。

    雋進土囊,修纂坐其上而殂。

     魏侵梁南鄭。

     侯景之逼江陵也,湘東王繹求援于魏,命梁、秦二州刺史宜豐侯循以南鄭與魏,循不可。

    魏宇文泰遣達奚武取漢中。

    循遣參軍劉璠求援于武陵王紀,紀遣潼州刺史楊乾運救之。

     侯景将劉神茂以浙東附梁湘東王繹。

     侯景東道行台劉神茂聞景自巴丘敗還,陰謀叛景。

    吳中士大夫鹹勸之,乃據東陽以應江陵。

    新安民程靈洗起兵據郡,以應神茂。

    于是浙江以東皆附江陵。

     侯景廢梁主棟,自稱漢帝。

     景即位于南郊,還登太極殿,其黨數萬,皆吹唇呼噪而上。

    封梁主棟為淮陰王,鎖于密室。

    景居禁中,非故舊不得見,由是諸将多怨望。

     十二月,齊主洋弑中山王。

     齊主每出入,常以中山王自随,王妃太原公主恒為之嘗飲食,護視之。

    至是,齊主飲公主酒,使人鸩王殺之,并其三子。

    谥之曰“魏孝靜帝”,葬于邺西,後忽掘而投之漳水。

     齊主殺美陽公元晖業。

     彭城公元韶以高氏婿,寵遇異于諸元。

    美陽公元晖業以位望隆重,又志氣不倫,尤為齊主所忌。

    嘗于宮門外罵韶曰:“爾不及一老妪,負玺與人。

    何不擊碎之!我出此言,知即死,爾亦讵得幾時!”齊主聞而殺之。

     王修纂去給梁簡文帝獻酒。

    梁簡文帝知道要殺自己了,喝得大醉而睡。

    彭雋弄來一個土袋壓在梁簡文帝臉上,王修纂坐在土袋上,梁簡文帝就這樣死了。

     西魏侵占梁朝南鄭。

     侯景進逼江陵的時候,湘東王蕭繹向西魏求援,命令梁、秦二州刺史宜豐侯蕭循把南鄭送給西魏,蕭循認為不可以。

    西魏宇文泰派遣達奚武攻占漢中。

    蕭循派遣參軍劉璠向武陵王蕭紀求援,蕭紀派遣潼州刺史楊乾運去援救他。

     侯景的将領劉神茂獻出浙東,歸附梁朝湘東王蕭繹。

     侯景的東道行台劉神茂聽說侯景從巴陵失敗而歸,陰謀反叛侯景。

    吳中的士大夫們都勸他這樣做,于是他就占據東陽來響應江陵。

    新安平民程靈洗起兵占據新安郡,來響應劉神茂。

    于是浙江以東都歸附了江陵。

     侯景廢掉梁朝皇帝蕭棟,自稱漢帝。

     侯景在南郊即位,從南郊回來登上太極殿,他的黨徒好幾萬人,都吹口哨喊口号,上殿朝拜。

    封梁朝皇帝蕭棟為淮陰王,鎖到密室裡。

    侯景住在宮苑之中,不是故舊不能相見,因此諸将有許多抱怨的。

     十二月,齊主高洋殺中山王。

     高洋每次進進出出,常讓中山王親自跟随,中山王的妃子太原公主經常為中山王嘗飲食,保護他。

    到這時,高洋請公主喝酒,派人用毒酒害死中山王,他的三個兒子一并被害。

    給中山王的谥号是“魏孝靜帝”,葬于邺城西邊,後來又忽然掘出投進漳水。

     齊主高洋殺美陽公元晖業。

     彭城公元韶因是高歡的女婿,受到的恩寵禮遇不同于其他元姓成員。

    美陽公元晖業因位高望重,而且志向氣概不同一般,特别被高洋忌恨。

    元晖業曾在宮門外罵元韶說:“你還不如一個老村婦,竟能背着皇帝的玉玺送給人家。

    你為什麼不打碎它!我說出這話,知道馬上就死,你又能苟活幾時!”高洋聽到這話,就殺了元晖業。

     壬申(552) 梁世祖孝元帝繹承聖元年,魏主欽元年,齊天保三年。

     春正月,齊主伐庫莫奚,敗之。

     齊主連年出塞,給事中唐邕練習軍書,自督将以降勞效本末,及四方軍士強弱多少、番代往還、器械精粗、糧儲虛實,靡不谙悉。

    或時簡閱,雖數千人,不執文簿,唱其姓名,未嘗謬誤。

    寵待賞賜,群臣莫及。

     突厥土門襲柔然,殺頭兵可汗,自号“伊利可汗”。

     突厥土門襲擊柔然,大破之,頭兵可汗自殺。

    土門自号“伊利可汗”,号其妻為“可賀敦”,子弟謂之“特勒”,别将兵者皆謂之“設”。

     二月,梁湘東王繹遣王僧辯、陳霸先讨侯景。

     湘東王始命僧辯等東擊侯景。

    二月,諸軍發尋陽,舳舻數百裡。

    陳霸先帥甲士三萬,舟舻二千,自南江出湓口,會僧辯于白茅灣。

    築壇歃血,共讀盟文,流涕慷慨。

    使侯瑱襲江陵、鵲頭二戍,克之。

     侯景陷東陽。

     侯景使謝答仁攻劉神茂于東陽,程靈洗、張彪皆勒兵将救之,神茂欲專其功,不許,營于下淮。

    或謂神茂曰:“賊長于野戰,下淮地平,四面受敵,不如據七裡濑。

    ”不從。

    偏裨多降賊者,神茂亦請降,送建康殺之。

     三月,梁王僧辯、陳霸先擊敗侯景,景亡走吳。

     王僧辯等至蕪湖,景聞之懼。

    侯子鑒據姑孰、南洲以拒西師,景遣人戒之曰:“西人善水戰,勿與争鋒。

    若得步騎 梁元帝 壬申(552) 梁世祖孝元帝蕭繹承聖元年,西魏主欽元年,北齊天保三年。

     春正月,齊主高洋讨伐庫莫奚,并打敗了他。

     齊主高洋連年出塞用兵,給事中唐邕練習兵書,自督将以下的将領們的功勞、能力、經曆,以及各路部隊戰鬥力強弱、人員多少,輪流駐防調動往返情況、糧食儲備的虛實,無不熟悉。

    有時檢閱軍隊,雖然好幾千人,不拿文簿,高聲點名,未曾有錯。

    他受到的恩寵賞賜,群臣莫及。

     突厥人土門襲擊柔然,殺頭兵可汗,自号“伊利可汗”。

     突厥人土門襲擊柔然,把柔然打得大敗,頭兵可汗自殺。

    土門自加封号“伊利可汗”,給他的妻子的封号是“可賀敦”,子弟叫做“特勒”,其他帶兵的人都叫做“設”。

     二月,梁朝湘東王蕭繹派遣王僧辯、陳霸先讨伐侯景。

     湘東王蕭繹開始命令王僧辯等人向東進軍,攻打侯景。

    二月,諸軍從尋陽出發,兵船從頭到尾達幾百裡。

    陳霸先率領甲兵三萬人,舟船二千隻,從南江出湓口,在白茅灣和王僧辯會師。

    兩軍築壇歃血,一起宣讀盟文,痛哭流涕,激昂慷慨。

    派侯瑱襲擊江陵、鵲頭兩個戍所,将這兩個戍所攻克了。

     侯景攻陷東陽。

     侯景派謝答仁向東陽進攻劉神茂,程靈洗、張彪都率兵将去救援,劉神茂想獨占戰功,不讓他們救援,在下淮紮營。

    有人對劉神茂說:“賊兵擅長野外作戰,下淮地勢平坦,四面受敵,不如占據七裡濑,賊兵肯定不能打進來。

    ”劉神茂不聽。

    他的偏将、裨将很多都投降了賊兵,劉神茂也請求投降,被送到建康殺了。

     三月,梁朝王僧辯、陳霸先擊敗侯景,侯景逃跑到吳地。

     王僧辯等人到達蕪湖,侯景聽到這一消息很害怕。

    侯子鑒據守姑孰、南洲以抵抗從西面來的軍隊,侯景派人告誡他說:“西人善于水戰,不要和他們在水上争輸赢。

    如果能夠用步兵、騎兵 一交,必當可破,汝但結營岸上,引船入浦以待之。

    ”子鑒乃舍舟登岸,閉營不出。

    僧辯等停軍蕪湖十餘日,景黨大喜,告景曰:“西師将遁,不擊且失之。

    ”景乃複命子鑒為水戰之備。

     僧辯至姑孰,子鑒帥步騎挑戰,又以鸼?千艘載戰士,僧辯麾細船皆退,留大艦夾泊兩岸。

    子鑒之衆謂水軍欲退,出趨之;大艦斷其歸路,鼓噪大呼,合戰中江,子鑒大敗,僅以身免。

    景大懼。

    僧辯督諸軍乘潮入淮。

    景塞淮口,緣淮作城,十餘裡中,樓堞相接。

    僧辯問計于陳霸先,霸先曰:“前柳仲禮數十萬兵隔水而坐,韋粲在青溪,竟不度岸。

    賊登高望之,表裡俱盡,故能敗我。

    今圍石頭,須度北岸。

    諸将若不能當鋒,霸先請往。

    ”乃進于石頭西落星山築栅,衆軍次連八城,直出石頭西北。

    景恐西州路絕,自帥侯子鑒等亦于石頭東北築五城以遏大路。

     王僧辯進軍招提寺北,侯景帥衆萬餘人、鐵騎八百餘匹,陳于西州之西。

    陳霸先命諸将分處置兵,以分其勢。

    景沖官軍,官軍小縮,霸先遣将軍徐度将弩手二千橫截其後,景兵卻。

    霸先與王琳、杜龛等以鐵騎乘之,僧辯以大軍繼進,景兵敗入栅。

    其将盧晖略以石頭降,僧辯入據之。

    景與霸先殊死戰,景帥百餘騎,棄矟執刀,左右沖陳不動,衆遂大潰。

     景至阙下,不敢入台,與其黨數人東走,欲就謝答仁于吳。

    僧辯不戢軍士,剽掠居民,号泣滿道。

    是夜,軍士遺火,焚太極殿及東西堂,寶器、羽儀、辇辂無遺。

    明日,乃命 進行交鋒,一定可以破敵,你隻需在岸上安下營寨,把船隻擺在水邊等待他們。

    ”侯子鑒就舍舟登岸,閉營不出。

    王僧辯等人在蕪湖停兵十幾天,侯景黨徒大喜,報告侯景說:“西邊來的軍隊将要逃跑,不出擊就要失去戰機。

    ”侯景于是又令侯子鑒做水戰的準備。

     王僧辯到達姑孰,侯子鑒率領步兵、騎兵挑戰,又用狹長的船千艘裝載戰士,王僧辯指揮小船全部撤退,留大艦夾泊兩岸。

    侯子鑒的士兵們以為敵人水師要退卻,徑直出來追趕;王僧辯的大艦斷其歸路,擊鼓呐喊,兩岸夾擊,在中流作戰,侯子鑒大敗,僅隻身逃脫。

    侯景非常害怕。

    王僧辯帶領諸軍乘着漲潮進入秦淮河。

    侯景堵塞住秦淮河口,沿着秦淮河修築城牆,十餘裡的城牆上,城樓和齒狀矮牆相接。

    王僧辯向陳霸先詢問計策,陳霸先說:“以前柳仲禮幾十萬大軍隔水而坐,韋粲在青溪,最終不渡江登岸進攻。

    賊兵登高眺望,裡裡外外一覽無餘,所以能打敗我們的軍隊。

    現在我軍要包圍石頭城,必須渡江到達北岸。

    諸将如果不能當先鋒,霸先請求去北岸。

    ”陳霸先于是前進到石頭城西面的落星山紮營築栅,其他各軍依次接連修了八個城堡,一直延伸到石頭城西北面。

    侯景擔心通往西州的道路被切斷,親自率領侯子鑒等人也在石頭城東北面築起五個城堡以扼守大路。

     王僧辯向招提寺北進軍,侯景率兵一萬餘人、鐵甲騎兵八百餘騎,排列在西州以西。

    陳霸先命令諸将分多處布置兵力,以分散敵人的兵勢。

    侯景沖擊官軍,官軍稍稍退卻,陳霸先派将軍徐度率弓箭手兩千名橫截敵軍的後路,侯景的軍隊退卻。

    陳霸先與王琳、杜龛等用鐵甲騎兵追擊,王僧辯大軍緊接着前進,侯景兵敗退入營栅。

    他的将領盧晖略獻出石頭城投降,王僧辯進占石頭城。

    侯景與陳霸先殊死決戰,侯景率一百多騎兵,扔了長矛手執短刀,左右沖擊,陳霸先陣勢不動,侯景的兵衆于是大敗。

     侯景來到宮阙下,不敢入朝,與他的黨徒數人往東而逃,想去吳地投奔謝答仁。

    王僧辯對士兵不加約束,搶劫掠奪建康居民,哭聲載道。

    當夜,士兵放了火,燒毀太極殿和東西堂,珍寶神器、儀仗羽飾、轎子車輛,全被燒得幹幹淨淨。

    第二天,才命令 侯瑱等帥精甲追景。

    王克、元羅等帥台内舊臣迎僧辯于道。

    僧辯問克:“玺绂何在?”克良久曰:“趙平原持去。

    ”僧辯曰:“王氏百世卿族,一朝墜矣!”迎太宗梓宮升朝堂,帥百官哭踴如禮。

     上表勸進于湘東王,且迎都建業,不許。

    景黨郭元建等皆請降,僧辯遣陳霸先将兵向廣陵受之。

    會侯子鑒度江至廣陵,謂元建等曰:“我曹梁之深仇,何顔複見其主?”遂皆降齊。

    獲王偉,送建康。

    僧辯啟陳霸先鎮京口。

     梁湘東王繹殺豫章王棟。

     王僧辯之發江陵也,啟湘東王曰:“平賊之後,嗣君何以為禮?”王曰:“六門之内,自極兵威。

    ”僧辯曰:“讨賊之謀,臣為己任;成濟之事,請别舉人。

    ”王乃密谕朱買臣,使為之所。

    及景敗,豫章王棟及二弟橋、樛相扶出于密室,逢杜于道,為去其鎖。

    二弟曰:“今日始免橫死矣!”棟曰:“倚伏難知,吾猶有懼!”買臣呼之就船,并沉于水。

     夏四月,梁武陵王紀稱帝于成都。

     紀頗有武略,在蜀十七年,南開甯州、越嶲,西通資陵、吐谷渾,内修耕桑鹽鐵之政,外通商賈遠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積,有馬八千匹。

    聞侯景陷台城,湘東王繹将讨之,謂僚佐曰:“七官文士,豈能匡濟!”長史劉孝勝等勸紀稱帝,紀雖未許,而大造乘輿車服。

    會内寝殿柱繞節生花, 侯瑱等人率領精銳甲兵追擊侯景。

    王克、元羅等人率領朝中舊臣在道路上迎接王僧辯。

    王僧辯問王克說:“玉玺印绶在哪裡?”王克好一會兒才說:“趙平原拿走了。

    ”王僧辯說:“王氏一家,百代公卿士族,今天一落千丈!”王僧辯把梁簡文帝的棺材迎放到朝堂上,率百官按禮儀痛哭跪拜。

     王僧辯上表勸湘東王蕭繹即皇帝位,并建議迎接蕭繹來建康建都,蕭繹不同意。

    侯景的黨徒郭元建等人都請求投降,王僧辯派陳霸先帶兵去廣陵受降。

    正逢侯子鑒渡江來廣陵,他對郭元建等人說:“我們這些人,是梁朝的大仇人,有什麼臉面再去見他們的主子?”于是都投降了北齊。

    俘虜了王偉,把他送到建康。

    王僧辯經請求讓陳霸先鎮守京口。

     梁朝湘東王蕭繹殺豫章王蕭棟。

     王僧辯出發到江陵去的時候,問湘東王蕭繹說:“滅賊以後,繼承君位要奉行什麼禮儀呢?”蕭繹說:“台城六門之内,你自己可以任意顯示軍威。

    ”王僧辯說:“為讨伐賊寇出謀劃策,臣作為己任;至于幹像成濟殺掉魏君那樣的事,請另外推舉别人。

    ”蕭繹就密示朱買臣,讓他幹所要幹的事。

    等到侯景失敗,豫章王蕭棟和他的兩個弟弟蕭橋、蕭樛互相攙扶着走出密室,在道路上碰見杜,杜為他們去掉鎖鍊。

    兩個弟弟說:“今天才算免了橫死的災禍了!”蕭棟說:“禍與福互相倚伏,難以知道,我還有恐懼!”朱買臣喊他們上船,三人全被沉入水中。

     夏四月,梁朝武陵王蕭紀在成都稱帝。

     蕭紀很有武藝韬略,在蜀十七年,向南開發了甯州、越嶲,向西打通了資陵、吐谷渾,對内努力興辦農業、紡織、食鹽、冶鐵等經濟事業,對外發展與遠方的通商貿易,所以能使财富增長,兵器蓄積了很多,有馬八千匹。

    蕭紀聽說侯景攻陷台城,湘東王蕭繹将要讨伐侯景的消息,就對身邊官員說:“七官蕭繹是個文人,豈能匡扶社稷,救濟黎民!”長史劉孝勝等勸蕭紀稱帝,蕭紀雖然沒有答應,然而大力制造皇帝所乘的車子,置辦皇帝所穿的服裝。

    恰巧碰上他住的宮殿裡殿柱環繞樹節的地方開了花, 紀以為己瑞,遂即帝位,立子圓照為太子。

    司馬王僧略、參軍徐怦固谏,不從。

    僧略,僧辯之弟;怦,勉之從子也。

     初,台城之圍,怦勸紀速入援,紀意不欲行,内銜之。

    會人告怦反,紀謂曰:“以卿舊情,當使諸子無恙。

    ”對曰:“生兒悉如殿下,留之何益!”紀乃盡誅之,亦殺僧略。

    永豐侯?歎曰:“王事不成矣!善人,國之基也,今先殺之,不亡何待!” 紀征劉璠為中書侍郎,使者八反,乃至,又苦求還。

    中記室韋登私謂璠曰:“殿下忍而畜憾,足下不留,将緻大禍。

    ”璠正色曰:“卿欲緩頰于我邪?我與府侯分義已定,豈以夷險易其心乎!殿下方布大義于天下,終不逞志于一夫。

    ”紀知必不為己用,乃厚禮遣之。

     侯景伏誅。

     謝答仁聞侯景敗,欲北出候之,其黨趙伯超據錢塘拒之。

    侯瑱追及景于松江,進擊敗之,擒彭雋等斬之。

     景與腹心數十人單舸走,将入海,羊侃之子鹍為景都督,殺之。

    送屍建康,傳首江陵,截其手送于齊;暴景屍于市,士民争取食之,并骨皆盡。

    溧陽公主亦預食焉。

    景五子在北,齊皆殺之。

    趙伯超、謝答仁皆降,王僧辯并王偉等送于江陵。

    始葬簡文帝,号其廟曰太宗。

     盜竊梁傳國玺歸之于齊。

     侯景之敗也,以傳國玺自随,使其侍中趙思賢掌之, 蕭紀以為是自己的祥瑞征兆,于是即帝位,立兒子蕭圓照為皇太子。

    司馬王僧略、參軍徐怦堅決進谏,蕭紀不聽。

    王僧略,是王僧辯的弟弟;徐怦,是徐勉的侄子。

     當初,台城被侯景圍困的時候,徐怦曾勸蕭紀快去援救,蕭紀的意願是不想去,心裡怨恨徐怦。

    恰巧有人告發徐怦造反,蕭紀對徐怦說:“因為和你的舊交情,我會讓你的兒子們安然無恙的。

    ”徐怦回答說:“生兒都如殿下,留下他們有什麼益處!”蕭紀于是把徐怦和他的兒子全殺了,也殺了王僧略。

    永豐侯蕭?感歎說:“武陵王的帝業不會成功啊!善良的人,是國家的基礎,現在先殺他們,不滅亡更待何時!” 蕭紀征召劉璠為中書侍郎,使者往返八趟,才把他請來,他又苦苦要求放他回去。

    中記室韋登私下對劉璠說:“殿下殘忍而記仇,你不留下,将招緻大禍。

    ”劉璠嚴肅地說:“您是想勸說我嗎?我與府侯的名分和大義已定,難道能因為要消除危險而變心嗎!殿下正向天下廣布大義,終究不會在我一個人身上遂了心志的。

    ”蕭紀知道他一定不能為自己所用了,就贈以厚禮,派遣他回去。

     侯景被處死刑。

     謝答仁聽說侯景兵敗的消息,想向北出兵等候侯景,侯景的黨徒趙伯超據守錢塘阻擊侯景。

    侯瑱在松江追上了侯景,發動進攻,打敗了他,并捉住彭雋等,将他們殺掉。

     侯景與身邊的親信幾十人乘一隻小船逃跑,将要入海,羊侃的兒子羊鹍是侯景的都督,将侯景殺掉。

    将侯景的屍體送到建康,将他的頭送到江陵,将他的手截下來送到北齊;将侯景的屍體暴露在街頭,士兵民衆争着去挖他的肉來吃,骨頭都被搶光了。

    溧陽公主也參加了吃侯景肉的行列。

    侯景的五個兒子在北方,北齊将他們都殺了。

    趙伯超、謝答仁全都投降,王僧辯将他們和王偉一起送到江陵。

    這時才埋葬簡文帝,定廟号為太宗。

     被盜的梁朝傳國玉玺歸齊所有。

     侯景兵敗時,自己攜帶傳國玉玺,派他的侍中趙思賢掌管, 曰:“若我死,宜沉于江。

    ”思賢濟江遇盜,從者棄之草間。

    至廣陵以告郭元建,元建取之送邺。

     齊以楊愔為仆射,尚太原公主。

     公主即魏孝靜帝之後也。

     梁遣兵救南鄭,魏人敗之。

     楊乾運至劍北,魏達奚武逆擊破之。

    劉璠還至白馬西,為武所獲,送長安。

    宇文泰素聞其名,待之如舊交。

    時南鄭久不下,武請屠之,泰将許之。

    璠請之,不許;泣請不已。

    泰曰:“事人當如是。

    ”乃從其請。

     梁以王僧辯為司徒,陳霸先為征虜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王偉等伏誅。

     湘東王誅王偉、呂季略、周珍、嚴亶于市,趙伯超、伏知命餓死于獄。

    以謝答仁不失禮于太宗,特宥之。

    初,偉于獄中上詩,王愛其才,欲宥之。

    有言于王者曰:“偉作檄文甚佳。

    ”王求得之,見其有“湘東一目”之語,乃怒誅之。

     梁以魯悉達為北江州刺史。

     扶風民魯悉達,糾合鄉人以保新蔡,力田蓄谷。

    時江東饑亂,餓死者什八九,遺民攜老幼歸之。

    悉達分給糧廪,全濟甚衆,招集晉熙等五郡,盡有其地。

    使其弟廣達将兵從王僧辯讨侯景,因而命之。

     齊人侵梁,圍秦郡,陳霸先擊敗之。

     齊主使潘樂、郭元建将兵圍秦郡。

    行台辛術谏曰:“朝廷與湘東王信使不絕。

    陽平,侯景之土,取之可也。

    今 說:“如果我死了,應當把它沉到江裡去。

    ”趙思賢渡江時遇到盜賊,他的随從把傳國玉玺扔到草中。

    他到廣陵把這事告訴了郭元建,郭元建取回來送到了邺城。

     北齊任命楊愔為仆射,把太原公主嫁給他。

     太原公主就是北魏孝靜帝的皇後。

     梁朝派兵救南鄭,被西魏人打敗。

     楊乾運率軍隊抵達劍北,西魏達奚武進行阻擊,把他打敗。

    劉璠回到白馬西邊,被達奚武捉獲,押送到長安。

    宇文泰久聞其名,對待他像老朋友一樣。

    這時南鄭久攻不下,達奚武要求實行屠城,宇文泰準備答應。

    劉璠請求宇文泰不要答應,宇文泰不同意他這一請求;劉璠哭着不住地請求。

    宇文泰說:“臣子侍奉主子就應當這樣。

    ”于是聽從了他的請求。

     梁朝任命王僧辯為司徒,陳霸先為征虜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王偉等伏法受死。

     湘東王蕭繹命令将王偉、呂季略、周珍、嚴亶斬首于市,趙伯超、伏知命餓死在獄中。

    因為謝答仁對簡文帝不失臣子之禮,特别赦免了他。

    當初,王偉在獄中獻詩,蕭繹愛他的才華,想赦免他。

    有人對蕭繹說:“王偉作的檄文很好。

    ”蕭繹讓人找來看看,見檄文中有“湘東王隻有一隻眼睛”之類的話,就發怒了,命令殺了他。

     梁朝任命魯悉達為北江州刺史。

     扶風平民魯悉達,組織鄉親來保衛新蔡,努力種田,積蓄糧食。

    當時江東饑荒,社會動亂,餓死的十有八九,活下來的老百姓扶老攜幼來歸順他。

    魯悉達分給他們糧食,周濟的人很多,這樣就把晉熙等五郡的老百姓召集在了他的周圍,這五郡也就歸他管理了。

    他又讓他的弟弟廣達帶兵跟随王僧辯讨伐侯景,因而蕭繹才任命他。

     北齊人侵犯梁朝,圍攻秦郡,陳霸先打敗了他們。

     齊主派潘樂、郭元建率兵圍秦郡。

    行台辛術進谏說:“朝廷與湘東王信使不斷。

    陽平,是侯景的地盤,拿下它是可以的。

    現在 王僧辯已遣嚴超達守秦郡,何得争之!且水潦方降,不如班師。

    ”弗從。

    陳霸先命徐度引兵助守。

    齊衆七萬,攻之甚急。

    僧辯使杜救之,霸先亦自歐陽來會,與戰破之,斬首萬餘級。

     齊以辛術為吏部尚書。

     自魏遷邺以來,大選之職,知名者數人,互有得失:高澄少年高朗,所弊者疏;袁叔德沈密謹厚,所傷者細;楊愔風流辯給,取士失于浮華。

    唯術性尚貞明,取士必以才器,循名責實,新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

    考之前後,最為折衷。

     梁秦、梁刺史蕭循以州降魏。

     魏達奚武遣左丞柳帶韋入南鄭,說蕭循曰:“足下所固者險,所恃者援,所保者民。

    今險不足固,援不可恃,民不可保,而宗國喪亂,社稷無主,欲誰為為忠乎?”循乃請降。

    魏開府儀同三司賀蘭德願請攻之,大都督赫連達曰:“不戰而獲城,策之上者;豈可利其子女,貪其貨财,而不愛民命乎!且觀其士馬猶強,城池尚固,攻之縱克,必彼此俱傷;如困獸猶鬥,則成敗未可知也。

    ”武曰:“公言是也。

    ”乃受循降,獲男女二萬口而還,于是劍北皆入于魏。

     秋七月,梁陳霸先圍廣陵,不克,引還。

     齊政煩賦重,江北之民不樂屬齊,其豪傑數請兵于王僧辯。

    僧辯以與齊通好,不許。

    七月,廣陵僑人朱盛等潛聚黨,謀襲殺齊刺史溫仲邕,遣使求援。

    謀洩,霸先因進軍圍 王僧辯已派嚴超達守衛秦郡,怎麼能争這個地方呢!況且正趕水澇,不如班師回朝。

    ”高洋不聽。

    陳霸先命令徐度帶兵去協助秦郡的防衛。

    北齊的軍隊有七萬之衆,攻打得很猛烈。

    王僧辯讓杜去救援,陳霸先也從歐陽趕來會師,他們和潘樂、郭元建開戰,把潘樂、郭元建打敗,斬敵首級一萬多。

     北齊任命辛術為吏部尚書。

     自從西魏遷都到邺城以後,吏部負責選官的人,知名的有幾個人,各有長短:高澄年少有為,志氣高揚,缺點是草率疏忽;袁叔德沉着細緻,謹慎忠厚,缺點是有點瑣細;楊愔文采風流,口齒伶俐,但錄用人才偏于浮華。

    隻有辛術性情偏重忠貞清明,錄用人才一定看他的才幹器識,按其名而求其實,以求名實相符,新舊人員兼顧,看管倉庫的有才也一定提拔,世家子弟也不遺漏。

    考察他前後選人的情況,最為折衷。

     梁朝秦、梁二州刺史蕭循獻州投降西魏。

     西魏達奚武派左丞柳帶韋到南鄭,勸蕭循說:“您所固守的是險要之地,所依靠的是外援,所要保護的是百姓。

    現在險要之地不能保證固守,外援不可依靠,百姓不能夠保護,而且朝廷淪喪動亂,社稷無主,你想盡忠,可忠于誰呢?”蕭循才請求投降。

    西魏開府儀同三司賀蘭德要求攻打蕭循,大都督赫連達說:“不戰而得城,是上策;怎麼可以看中城中的子女,貪圖貨物财産,而不愛惜老百姓的生命呢!而且據我觀察,蕭循的兵馬還強壯,城池還堅固,縱然我們能夠攻克,也肯定是彼此兩傷;如果困獸猶鬥,那麼成敗還未可知呢。

    ”達奚武說:“您的話很對。

    ”于是接受蕭循投降,俘獲男女二萬人而歸,從此劍北一帶都劃歸西魏的版圖。

     秋七月,梁朝陳霸先圍攻廣陵,未能攻克,帶兵回歸。

     北齊政令繁多,賦稅很重,長江以北的老百姓不願意歸屬北齊,其中的豪傑之士多次請求王僧辯出兵讨伐北齊。

    王僧辯因為國家正和北齊發展友好關系,所以沒有答應。

    七月,僑居廣陵的朱盛等人暗暗聚集黨徒,密謀襲擊殺死北齊刺史溫仲邕,派遣使者請求援助。

    他們的密謀洩露了,陳霸先就進軍包圍了 廣陵。

    齊主使告王僧辯及霸先曰:“請釋廣陵之圍,必歸廣陵、曆陽兩城。

    ”霸先引兵還京口,江北之民,從霸先濟江者萬餘口。

     梁蕭循自魏歸于江陵。

     蕭循之降魏也,宇文泰許其南還,久而未遣。

    從容問劉璠曰:“我于古誰比?”對曰:“璠常以公為湯、武,今日所見,曾桓、文之不如。

    ”泰曰:“何也?”對曰:“齊桓存三亡國,晉文不失信于伐原。

    ”語未竟,泰撫掌曰:“我解爾意。

    ”乃厚禮循,遣還江陵。

    循以文武千家自随,湘東王疑之,遣使觇察,命劫竊其财。

    循啟輸馬仗,王乃安之。

     冬十月,齊築長城。

     自黃栌嶺起長城,北至社平戍,四百餘裡,置三十六戍。

     梁湘州刺史王琳下獄,其長史陸納入于湘州以叛。

     琳本會稽兵家,其姊妹皆入湘東王宮,故琳少在王左右。

    琳好勇,傾身下士,所得賞賜,不以入家。

    麾下萬人,多江、淮群盜。

    從王僧辯平侯景,與杜龛功居第一。

    在建康,恃寵縱暴,僧辯不能禁。

    乃密啟王,請誅琳。

    王以琳為湘州,琳自疑及禍,使長史陸納帥部曲赴州,身詣江陵。

    謂納等曰:“吾若不返,子将安之?”鹹曰:“請死之。

    ”相泣而别。

    至江陵,王下琳吏,以子方略代琳,以黃羅漢為長史,使與太舟卿張載至巴陵,據琳軍。

    載有寵于主,禦下峻刻, 廣陵。

    齊主高洋派使者告訴王僧辯及陳霸先說:“請解除對廣陵的包圍,一定會歸還廣陵、曆陽兩個城市。

    ”陳霸先帶兵回到京口,長江以北的老百姓,跟從陳霸先渡過長江的有一萬多人。

     梁朝蕭循從西魏回歸到江陵。

     蕭循投降西魏時,宇文泰曾答應放他回南方,過了很久也沒有放。

    宇文泰曾從容地問劉璠說:“我能和古人中的誰相比?”劉璠回答:“我曾認為您是商湯、周武王,現在看來,您連齊桓公、晉文公還不如。

    ”宇文泰說:“為什麼呢?”劉璠回答說:“齊桓公使三個要滅亡的國家存在下來,晉文公對讨伐原國的事沒有失信。

    ”話還沒說完,宇文泰拍手說:“我理解你的意思。

    ”于是給蕭循贈送了厚禮,放他回江陵。

    蕭循因為有文武官員一千家跟随,湘東王蕭繹懷疑了,派人窺視,命令搶劫、盜竊他的财物。

    蕭循報告說要把馬匹、兵器獻出來,蕭繹才放心了。

     冬十月,北齊築長城。

     自黃栌嶺開始修長城,北到社平戍所,四百餘裡,設置三十六個戍所。

     梁朝湘州刺史王琳入獄,他的長史陸納到了湘州反叛梁朝。

     王琳本來是會稽的兵家子弟,他的姊妹都被送進湘東王蕭繹的宮中,所以王琳小時生活在蕭繹身邊。

    王琳喜好逞勇力,謙恭下士,得到的賞賜,從不拿到家去。

    他手下一萬人,多是江、淮群盜。

    他跟随王僧辯平定侯景,與杜龛并列,功居第一。

    在建康,他仗恃自己受寵,任意逞兇,連王僧辯也不能禁止。

    王僧辯就秘密向蕭繹彙報,請求殺掉王琳。

    蕭繹命令王琳到湘州去,王琳自己懷疑會遭禍,就派長史陸納率領部隊去湘州,親身到江陵表達謝恩之情。

    他對陸納等人說:“我要是回不來,你們将到哪裡去?”大家都說:“請允許我們都為您而死。

    ”便相泣而别。

    王琳到了江陵,蕭繹解除了王琳的官職,任命自己的兒子蕭方略代替王琳,任命黃羅漢為長史,派他與太舟卿張載到巴陵,接管王琳的軍隊。

    張載很得蕭繹的寵愛,他管理手下部屬嚴峻苛刻, 荊人疾之如仇。

    至軍,陸納及士卒并哭不受命,殺載,以羅漢清謹而免之,與諸将引兵襲據湘州。

     十一月,梁主繹立。

     梁公卿藩鎮數勸進于湘東王,王遂即位于江陵。

    是日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

     侯景之亂,州郡大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以長江為限;荊州界北盡武陵,西拒峽口;嶺南複為蕭勃所據,诏令所行,千裡而近,民戶著籍,不盈三萬。

     梁以蕭循為湘州刺史。

    陸納襲巴陵,循擊敗之。

     陸納襲擊衡州刺史丁道貴于渌口,破之,降其衆。

    梁主聞之,征王僧辯等,與蕭循共讨納。

    循軍巴陵以待之。

    頃之,納請降,求送妻子。

    循曰:“此詐也,必将襲我。

    ”乃密為之備。

    納果夜以輕兵繼至鼓噪,軍中皆驚。

    循坐胡床,于壘門望之,略無懼色,徐部分将士擊之,獲其一艦。

    納退保長沙。

     癸酉(553) 梁承聖二年,魏主欽二年,齊天保四年。

     春正月,魏太師泰自加都督中外諸軍事。

     二月,突厥伊利可汗死,弟木杆可汗俟斤立。

     伊利死,子科羅立,号乙息記可汗,尋卒。

    舍其子攝圖而立其弟俟斤,号木杆可汗。

    木杆剛勇,多智略,善用兵,鄰國畏之。

     三月,梁武陵王紀伐江陵,魏遣大将軍尉遲迥伐成都以救之。

     荊州人恨他像仇人一樣。

    他和黃羅漢來到王琳的軍中,陸納和士兵都痛哭起來,不接受命令,殺掉張載,黃羅漢因清廉謹嚴而得免。

    陸納和諸将帶兵襲擊并占據湘州。

     十一月,梁元帝蕭繹登帝位。

     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