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伐并斬殺劉敬躬。
王僧辯學識淵博,辯才敏捷,氣度嚴肅,雖然射箭不能穿透铠甲,但志氣高遠。
西魏開始設置六軍。
秋八月,東魏任侯景為河南大行台。
冬十月,東魏大丞相高歡率領軍隊包圍玉壁,沒有攻破便撤退了。
高歡進攻西魏,從汾州、绛州進入西魏的地盤,他的營寨連結起來長達四十裡。
宇文泰派王思政守衛玉壁,以便切斷高歡的後路。
高歡包圍玉壁九天,期間遇上大雪,士兵被凍死了很多,高歡隻好率軍撤退。
十二月,梁朝盧子略發起叛亂,廣州參軍陳霸先率兵平定了這次叛亂。
孫冏、盧子雄率軍隊讨伐李贲,因當時正值春天,瘴氣彌漫,他們請求等到秋天再進軍。
但武林侯蕭咨卻催促他們進軍,孫冏、盧子雄的部隊在進軍途中受瘴氣侵害,隊伍潰散,孫、盧他們隻好返回。
蕭咨上書梁武帝,誣告孫冏和盧子雄故意逗留不往前進軍,梁武帝賜孫冏、盧子雄自殺。
盧子雄的弟弟盧子略和杜僧明、周文育等率領兵馬攻打廣州,想殺死蕭咨等人為孫冏、盧子雄報仇。
參軍吳興人陳霸先率領三千精銳士兵擊敗盧子略的部隊,活捉了杜僧明、周文育。
陳霸先因為杜僧明、周文育骁勇過人,就釋放了他們,讓他們擔任主帥。
梁武帝下诏,任命陳霸先為直閣将軍。
癸亥(543) 梁大同九年,魏大統九年,東魏武定元年。
春二月,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以虎牢降魏。
三月,魏大丞相泰帥軍應之。
及東魏大丞相歡戰于邙山,大敗而還。
東魏禦史中尉高仲密取崔暹之妹,既而棄之,由是與暹有隙。
選用禦史,多其親黨,高澄奏令改選。
仲密疑暹構己,愈恨之。
仲密後妻李氏豔而慧,澄見而悅之,李氏不從,以告仲密,仲密益怨。
尋出為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
高歡疑之,遣奚壽興典其軍事。
仲密執之,以虎牢降魏。
歡以事由崔暹,将殺之,高澄為之固請,歡乃釋之。
魏宇文泰帥諸軍應仲密。
三月,圍河橋南城。
高歡将兵十萬至河北,泰退軍瀍上,縱火船于上流,以燒河橋。
斛律金使張亮以小艇百餘,載長鎖,伺火船将至,以釘釘之,引鎖向岸,橋遂獲全。
歡渡河,據邙山為陳。
數日,泰留辎重夜襲之。
歡聞之,正陳以待。
黎明泰至,東魏彭樂以數千騎沖魏軍。
所向奔潰,遂馳入魏營,虜泰督将僚佐四十八人。
諸軍乘勝擊魏,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歡使樂追泰。
泰窘,謂樂曰:“癡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營,收汝金寶。
”樂從其言,獲泰 癸亥(543) 梁大同九年,西魏大統九年,東魏武定元年。
春二月,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投降西魏,并獻上虎牢。
三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親率軍隊接應高仲密。
和東魏大丞相高歡在邙山交戰,宇文泰遭到慘敗撤回。
東魏禦史中尉高仲密娶崔暹的妹妹為妻,不久之後又把她遺棄了,因此高仲密和崔暹産生了隔閡。
高仲密選用的禦史,不少是他的親戚朋友,高澄上書皇帝報告了這種情況,孝靜帝下令重新挑選禦史。
高仲密懷疑崔暹在陷害自己,對崔暹更加痛恨。
高仲密後娶的妻子李氏美麗而賢惠,高澄見了很喜歡她,想施行非禮,李氏不從,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高仲密,高仲密更加怨恨高澄、崔暹那些人。
不久他離開京城做了北豫州刺史,暗中準備叛變外逃。
高歡對他生了疑心,派遣奚壽興去主管豫州的軍事。
高仲密把奚壽興抓起來,占領了虎牢,投降了西魏。
高歡認為高仲密叛逃是由崔暹引發的,要把崔暹殺掉,高澄一再為崔暹求情,高歡才把崔暹釋放了。
西魏宇文泰率各軍接應高仲密。
三月,宇文泰的軍隊包圍了河橋南城。
高歡率十萬兵馬到達黃河以北,宇文泰把部隊撤到瀍水上遊,從上遊放出火船,想燒毀河橋。
東魏的斛律金派張亮用一百多隻小艇,載着長鎖鍊,等火船将到河橋時,用釘子釘上,然後牽拉鎖鍊,把火船拖到岸上,河橋就這樣被保全了。
高歡渡過黃河,占領邙山部署軍陣。
過了幾天,宇文泰把辎重留在大本營,指揮其他隊伍在夜裡襲擊高歡的營寨。
高歡聽說後,嚴陣以待。
黎明時分,宇文泰的兵馬到了,東魏彭樂指揮幾千騎兵迅猛沖進西魏的軍陣中。
他們沖到哪裡,哪裡的西魏兵馬便逃跑潰散,于是彭樂的騎兵馳入西魏大本營,俘虜宇文泰的都督、将領、僚佐四十八人。
彭樂的部隊乘勝追擊西魏,打得西魏潰不成軍,殺掉西魏三萬多人。
高歡派彭樂追趕宇文泰。
宇文泰處境很危險,對彭樂說:“癡傻的漢子,今天沒有了我,明天難道還能有你嗎!為什麼還不趕緊返回營地,收取你的金銀财寶。
”彭樂聽從了宇文泰的話,獲得了宇文泰 金帶一囊以歸,言于歡曰:“黑獺漏刃破膽矣。
”歡怒其失泰,摔其頭連頓之,舉刃将下者三,噤良久。
樂曰:“乞五千騎,複為王取之。
”歡曰:“汝縱之,何意而言複取邪?”明日複戰,泰為中軍,與右軍若幹惠合擊東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
歡失馬,赫連陽順下馬以授歡。
歡走,從者七人。
追兵至,都督尉興慶拒戰,矢盡而死。
東魏降者告泰以歡所在,泰募勇敢三千人,皆執短兵,配賀拔勝攻之。
勝執槊逐之,馳數裡,槊刃垂及,歡氣殆絕。
段韶射勝馬斃之,歡逐逸去。
勝歎曰:“今日不執弓矢,天也。
” 左軍趙貴亦戰不利,東魏兵複振。
泰與戰,又不利,遂遁入關,屯渭上。
歡進至陝,泰使開府儀同三司達奚武拒之。
行台郎中封子繪言于歡曰:“混一東西,正在今日。
若複遲疑,後悔何及。
”歡深然之。
諸将鹹以為野無青草,人馬疲瘦,不可遠追。
陳元康曰:“兩雄交争,歲月已久,今幸大捷,天授我也。
時不可失、當乘勝追之。
”歡曰:“若遇伏兵奈何?”元康曰:“前沙苑失利,彼尚無伏,今奔敗若此,何能遠謀?君舍而不追,必成後患。
”歡不從而歸,獨使劉豐生将數千騎追泰。
一袋子金帶後返回去了。
彭樂回去對高歡說:“宇文黑獺從我的刀下逃掉,已經吓破膽了。
”高歡惱恨彭樂沒有抓住宇文泰,揪住彭樂的頭發,把他的頭連連往地上磕,随後三次舉起刀要砍掉彭樂的腦袋,氣得好長時間咬牙切齒。
彭樂說:“請求你撥給我五千騎兵,再去為你把他抓回來。
”高歡說:“你把他放跑了,現在出于何意,要再去把他抓回來呢?”第二天雙方又交戰,宇文泰親任中軍,與右翼軍若幹惠夾擊東魏軍隊,擊潰了東魏軍隊,将東魏步兵全部俘虜。
高歡在戰鬥中失掉了戰馬,赫連陽順跳下馬來,把自己的馬讓給高歡騎。
高歡騎馬逃跑,隻有七個人跟随着他。
西魏的追兵到了,都督尉興慶回過頭去抵抗,随身帶的箭用完後,被西魏追來的兵殺死。
東魏投降過來的人把高歡所在的地方告訴了宇文泰,宇文泰召募了三千名勇敢壯士,讓他們都手拿短的兵器,配備上賀拔勝做指揮,對高歡所在的地方發起了進攻。
賀拔勝手拿長矛緊追,追趕幾裡路後,矛尖幾乎紮到了高歡的後背上,高歡吓得差點斷了氣。
危急之時,段韶用箭射死了賀拔勝的馬,高歡才得以逃脫。
賀拔勝感歎道:“今天沒帶弓箭,是天意啊!” 左翼軍隊的趙貴也作戰不利,東魏軍又乘機振作起來。
宇文泰與他們交戰,又不利,就逃回關中,在渭河岸上紮下營寨。
高歡率軍進入陝地,宇文泰派開府儀同三司達奚武指揮部隊抵抗。
東魏行台郎中封子繪對高歡說:“統一東西,時機就在今天。
如果你再猶豫不決,後悔就來不及了。
”高歡非常同意封子繪的意見。
各位将領都認為曠野沒有青草,人和戰馬都疲乏瘦弱,不能再繼續遠追了。
陳元康說:“兩個強國交戰争鬥,時間已經很長了,今天有幸取得輝煌勝利,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好機會。
時機不可失掉,應該乘勝追擊他們。
”高歡說:“如果遇上埋伏怎麼辦呢?”陳元康說:“以前您在沙苑戰役中失利時,他們還沒設埋伏,今天他們遭到如此慘敗,疲于奔跑逃命,怎麼能有深謀遠慮呢?您失掉這次機會不去追趕他們,必成後患。
”高歡沒有采納陳元康的意見,返回去了,隻派劉豐生領幾千騎兵追趕宇文泰。
初,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鎮虎牢。
未至而敗,乃以為并州刺史,守恒農。
思政入城,開門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
後數日,豐生至,憚之,引還。
思政乃修城郭,起樓橹,營農田,積刍粟,由是恒農始有守禦之備。
泰亦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
高仲密之将叛也,陰遣人煽動冀州豪傑,使為内應。
東魏遣高隆之馳驿慰撫,由是得安。
高澄密書與隆之曰:“仲密枝黨與之俱西者,宜悉收其家屬,以懲将來。
”隆之以為恩旨既行,理無追改,若複收治,示民不信,脫緻驚擾,所虧不細,乃啟歡罷之。
夏四月,清水氐叛魏,魏遣使谕降之。
清水氐酋李鼠仁乘魏之敗,據險作亂,獨孤信屢擊之,不克。
宇文泰遣典簽趙昶往谕之,諸酋長或從,或否。
其不從者欲刃昶,昶神色自若,辭氣逾厲。
鼠仁感悟,遂相率降。
泰即以昶為都督,使領之。
東魏複取虎牢。
宇文泰遣諜潛入虎牢,令守将魏光固守。
侯景獲之,改其書雲:“宜速去。
”縱諜入城,光宵遁。
景獲高仲密 當初,宇文泰把王思政從玉壁召回來,想派他鎮守虎牢。
王思政還沒到虎牢,西魏的軍隊就失敗了,于是宇文泰任命王思政為并州刺史,鎮守恒農。
王思政進入恒農城,下令打開城門脫掉衣服睡覺,他還親自去慰問勉勵将士們,表示形勢沒有什麼可怕的。
幾天以後,劉豐生的兵馬到達恒農城外,見城門大開,害怕了,沒進城領着部隊就回去了。
随後王思政才下令修築城牆,建起瞭望敵情的高台,耕種農田,囤積糧草,從此恒農才有了防禦的設施。
宇文泰也廣泛征募關隴地區的豪門貴族子弟,補充增加軍隊的力量。
高仲密将要叛變時,曾暗中派人去煽動冀州豪傑,讓他們做内應。
東魏派遣高隆之騎驿站的馬疾速趕到冀州慰問安撫,因此冀州才得以平安。
高澄秘密寫信給高隆之說:“高仲密的黨羽中,凡是跟着他一起叛逃到西魏去的,應将他們的家屬全部拘捕,以懲戒将來。
”高隆之認為表示恩惠的聖旨既然已經執行,按理不該再改變,如果再把那些人的家屬拘捕治罪,等于向老百姓表示朝廷言而無信,若是引起人心動搖,所損失的就大了,于是他請示高歡後,沒有按高澄的旨意去辦。
夏四月,清水郡的氐族背叛西魏,西魏派遣使者去勸說,氐族又投降西魏。
清水郡氐族酋長李鼠仁乘西魏戰敗的機會,占領了戰略要地造反作亂,隴右大都督獨孤信多次率軍攻擊他,都沒有取得勝利。
宇文泰便派遣典簽趙昶前往清水郡勸說他們投降,那些酋長們有的順從,有的不順從。
不順從的那些人想殺掉趙昶,趙昶神色泰然自若,對他們說話的言辭語氣更加嚴厲逼人。
李鼠仁覺悟了,就和其他酋長帶領兵馬投降西魏。
宇文泰随即任命趙昶為都督,讓他管理那些酋長。
東魏又奪取虎牢。
宇文泰派遣間諜潛入虎牢,命令虎牢守将魏光堅決守衛。
侯景捉住那個間諜,把宇文泰的信改為:“應該盡快撤離。
”又讓間諜帶着信進入虎牢城,魏光看了信連夜逃走。
侯景抓獲了高仲密 妻子送邺。
北豫、洛二州複入于東魏。
高歡以高乾有義勳,高昂死王事,季式先自告,皆為之請,免其從坐。
仲密妻當死,高澄納之。
魏以侯景為司空。
秋八月,魏以斛律金為大司馬。
冬十一月,東魏築長城于肆州。
西自馬陵,東至土墱。
甲子(544) 梁大同十年,魏大統十年,東魏武定二年。
春三月,東魏以高澄為大将軍,領中書監。
高歡多在晉陽,委孫騰、司馬子如、高嶽、高隆之以朝政,邺中謂之“四貴”。
權勢熏灼,專恣驕貪。
歡欲損奪其權,故以澄領中書監,移門下機事,總歸中書,文武賞罰皆禀于澄。
孫騰見澄,不肯盡敬,澄叱左右牽下,築以刀環,立之門外。
歡謂群公曰:“兒子浸長,公宜避之。
”于是公卿以下無不聳懼。
庫狄幹,澄姑之婿也,自定州來谒,立門外三日乃得見。
澄欲置腹心于東魏主左右,擢崔季舒為中書侍郎。
夏四月,梁尚書令何敬容有罪免。
敬容複為太子詹事,太子嘗于玄圃自講老莊。
敬容謂人曰:“昔,西晉祖尚玄虛,使中原淪于胡羯。
今東宮複爾,江南亦将為戎乎?” 五月,魏大都督琅邪公賀拔勝卒。
宇文泰常謂人曰:“諸将對敵,神色皆動,唯賀拔公臨陣如平時,真大勇也。
” 的妻子兒女,送到東魏京都邺城。
從此北豫、洛兩個州又重為東魏的轄地。
高歡因為高乾曾經在信都起義擁戴自己,高昂戰死在沙場,高季式首先跑來報告戰場的情況,所以在孝靜帝面前都替他們說情,沒有讓他們受牽連。
高仲密的妻子應該判死罪,高澄将她納為妾。
東魏任命侯景為司空。
秋八月,東魏任用斛律金為大司馬。
冬十一月,東魏在肆州修築長城。
這條長城西邊從馬陵開始,東邊到達土墱。
甲子(544) 梁大同十年,西魏大統十年,東魏武定二年。
春三月,東魏任命高澄為大将軍,領中書監。
東魏丞相高歡多數時間住在晉陽,委托孫騰、司馬子如、高嶽、高隆之管理朝政,邺城中稱這四個人為“四貴”。
他們的權勢炙手可熱,專橫放肆,驕奢貪婪。
高歡想削弱他們的權力,所以任命高澄擔任中書監,把原來屬于門下省的機要事務,都移交中書省,對文武百官的獎賞與懲罰都要禀報高澄。
孫騰見到高澄,不肯畢恭畢敬,高澄大聲喝令左右把孫騰拉下去,用刀環打,叫他站在門外。
高歡對大臣們說:“我這兒子漸漸長大了,你們應該避免與他沖突。
”于是公卿以下的官員見了高澄沒有不感到恐懼的。
庫狄幹是高澄的姑父,他從定州到邺城拜谒高澄,在門外站了三天才見到。
高澄想把心腹安排在東魏皇帝的身邊,提拔崔季舒為中書侍郎。
夏四月,梁朝尚書令何敬容因有罪被免職。
何敬容又被任命為太子詹事,太子曾經在玄圃親自講解老子和莊周的學說。
何敬容對别人說:“過去,西晉的祖宗崇尚玄妙虛幻的學說,使中原地區淪陷到胡羯人的手中。
今天東宮和西晉的做法沒有兩樣,江南也将被戎人所征服嗎?” 五月,西魏大都督琅邪公賀拔勝去世。
宇文泰常常對人說:“各位将領在面對敵人時,神色都會有變化,唯獨賀拔勝上了戰場像平時一樣,真是一位大勇士。
” 秋七月,魏更權衡度量,頒新制。
魏更權衡度量,命尚書蘇綽損益三十六條之制,頒行之。
搜簡賢才,為牧守令長,皆依新制而遣焉。
數年之間,百姓便之。
東魏以崔暹為中尉,宋遊道為左丞。
魏自正光以後,政刑弛縱,在位多貪污。
高歡啟以宋遊道為禦史中尉。
澄請以崔暹為之,以遊道為尚書左丞,謂曰:“卿一人處南台,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
”暹選畢義雲等為禦史,時稱得人。
澄與諸公出之東山,遇暹于道。
前驅為赤棒所擊,澄回馬避之。
尚書令司馬子如、太師鹹陽王坦,貪黩無厭,暹彈之,削其官爵,其餘死黜者甚衆。
歡與邺下諸貴書曰:“崔暹居憲台,鹹陽王、司馬令皆吾布衣之舊。
同時獲罪,吾不能救,諸君其慎之。
” 遊道奏駁尚書違失數百條,省中豪吏并鞭斥之。
高隆之誣遊道有不臣之言,罪當死。
黃門侍郎楊愔曰:“畜狗求吠,今以數吠殺之,恐将來無複吠狗。
”遊道竟坐除名。
後歡至邺,百官迎于紫陌,歡握崔暹手而勞之。
然暹實巧詐。
高澄納魏琅邪公主,意暹必谏。
暹入咨事,不複假以顔色。
居三日,暹懷刺墜之于前。
澄問何為,暹悚然曰:“未得通公主。
”澄大悅,把暹臂入見之。
季舒語人曰: 秋七月,西魏改革度量衡制度,頒布新制度。
西魏改革度量衡制度,命令尚書蘇綽修改原來的條款,增補為三十六條的新制度,頒布實施。
同時還挑選賢能的人才,擔任牧、守、令、長等各級地方官吏,都按新的制度派遣。
幾年之間,老百姓都得到了方便。
東魏任命崔暹為中尉,宋遊道為左丞相。
北魏自從正光年間以後,政務松弛刑律寬縱,在職的官吏大都貪污。
高歡上奏要求任命宋遊道為禦史中尉。
高澄請求讓崔暹做禦史中尉,讓宋遊道做尚書左丞,對他們說:“你們一個人在南邊禦史台,一個人在北面尚書省,将會使天下安定。
”崔暹挑選畢義雲等做禦史,當時人們稱贊用人得當。
高澄與各位王公大臣往東山去,在途中遇到崔暹。
崔暹的随從用紅棒打高澄馬隊的前驅,高澄便掉轉馬頭避開他。
尚書令司馬子如、太師鹹陽王元坦,貪得無厭,崔暹彈劾了他們,免掉他們的官職,其餘被處死或被免職的人很多。
高歡寫信給邺城的權貴們說:“崔暹官居禦史台,鹹陽王元坦、司馬子如尚書令都是我做平民時的老朋友。
他們兩個同時獲罪,我不能救助,請各位謹慎從事。
” 宋遊道上書孝靜帝,列舉了尚書省數百條失誤,鞭撻了尚書省驕橫的官吏。
高隆之誣告宋遊道曾說過臣子不應說的話,犯了該死的罪。
黃門侍郎楊愔說:“養狗就是為了讓它叫,現在要是因為它叫了幾聲就把它殺掉,恐怕将來再沒有狗敢叫了。
”宋遊道最終還是被革職除了名。
後來高歡到了邺城,朝廷文武百官到大街上迎接,高歡緊握着崔暹的手而慰勞他。
然而崔暹實際上卻很奸詐。
高澄納西魏琅邪公主為妾,心想崔暹一定會勸谏。
等崔暹向高澄請示工作時,高澄不再對他和顔悅色。
過了三天,崔暹懷裡揣着名片去見高澄,名片掉落在高澄面前。
高澄問崔暹為什麼帶着名片來見他,崔暹膽怯地說:“因為我還沒有進見過公主。
”高澄聽了非常高興,拉着崔暹的手臂進去見琅邪公主。
崔季舒對别人說: “崔暹常忿吾佞,及其自作,乃過于吾。
” 冬十月,東魏括戶均賦。
東魏以喪亂之後,戶口失實,徭賦不均。
以孫騰、高隆之為括戶大使,分行諸州。
得無籍之戶六十餘萬,僑居者,皆勒還本屬。
乙醜(545) 梁大同十一年,魏大統十一年,東魏武定三年。
春正月,東魏作晉陽宮。
高歡言:“并州軍器所聚,動須女功,請置宮以處配沒之口。
”于是置晉陽宮。
三月,魏遣使如突厥。
突厥本西方小國,姓阿史那氏,世居金山之陽,至其酋長土門始強大,頗侵魏西邊。
至是魏使至,其國人皆喜曰:“大國使者至,吾國其将興矣。
” 夏六月,魏作《大诰》。
晉氏以來,文章競為浮華,魏宇文泰欲革其弊,命蘇綽作《大诰》,宣示群臣,戒以政事,仍命:“自今文章皆依此體。
” 梁遣兵讨李贲,敗之。
贲自稱越帝,置百官。
梁遣交州刺史楊?讨贲,以陳霸先為司馬,定州刺史蕭勃會?于西江,詭說留?。
?集諸将問計,霸先曰:“定州偷安目前,不顧大計,節下奉辭伐罪,當死生以之,豈可逗撓不進,長寇沮衆乎?”遂勒兵先發。
?以霸先為前鋒,贲敗奔嘉甯城,圍之。
“崔暹常恨我奸佞,而他自己的作為,早已超過我了。
” 冬十月,東魏進行戶籍登記,平均徭賦。
東魏自從動亂之後,官方掌握的戶口數與實際不符,徭役和賦稅也不能按實際戶口數平均攤派。
朝廷派孫騰、高隆之出任括戶大使,分别到各州去查訪。
經過調查,無戶籍的戶多達六十多萬,凡僑居在外地的戶,都被勒令回到原本所屬的地區。
乙醜(545) 梁大同十一年,西魏大統十一年,東魏武定三年。
春正月,東魏建造晉陽宮殿。
高歡上書孝靜帝說:“并州集中了很多軍需品和武器,随時都需要些婦女工作,請設置宮室以便安置那些女工。
”于是設置了晉陽宮。
三月,西魏派遣使者到突厥。
突厥本來是西方的一個小國,以阿史那氏為姓,世代居住在金山的南邊,到酋長土門時開始強大起來,多次侵犯西魏的西部邊疆。
到這時西魏的使者到了,突厥人都高興地說:“大國使者到來,我們的國家就要興盛了。
” 夏六月,西魏撰寫《大诰》。
自晉朝以來,文章競相以華麗浮詞誇耀,西魏宇文泰想革除這弊病,命令蘇綽作《大诰》,向文武大臣宣讀,勸誡大臣們勤于政事,并命令:“從今以後,文章都必須按這種風格寫。
” 梁朝派遣軍隊讨伐李贲,李贲失敗。
李贲自稱越國皇帝,設置文武百官。
梁朝派遣交州刺史楊?讨伐李贲,任命陳霸先為司馬,定州刺史蕭勃到西江與楊?會合,蕭勃花言巧語勸楊?在西江停止前進。
楊?把各位将領集合起來詢問計策,陳霸先說:“定州刺史蕭勃隻顧眼前苟且偷安,沒有長遠打算,您現在奉皇上的命令讨伐罪人,應該不顧生死,怎麼能在這裡逗留不前,長敵人的志氣滅自己的銳氣呢?”于是陳霸先率領他的軍隊首先出發。
楊?以陳霸先為先鋒,李贲戰敗逃到嘉甯城,楊?指揮各路軍隊包圍了嘉甯城。
冬,梁複贖刑法。
梁散騎常侍賀琛上書論事,诏诘責之。
琛啟陳四事,一曰:“今北邊稽服,正是生聚教訓之時,而天下戶口減落,關外彌甚,郡不堪州之控總,縣不堪郡之裒削,民不堪命,各務流移,此豈非牧守之過欤?東境戶口空虛,皆由使命繁數,驽困拱手,聽其漁獵。
黠吏因之重為貪殘,雖年降複業之诏,屢下蠲賦之恩,而民不得反其居也。
”二曰:“今守宰所以貪殘,良由風俗侈靡使之然也。
今之燕喜相競誇豪,積果成丘,列肴如绮,而賓主之間裁改滿腹。
又畜妓之夫無有等秩、淫侈成俗,日見滋甚,欲使人守廉白,安可得邪!誠宜嚴為禁制,道以節儉,糾奏浮華,變其耳目。
”三曰:“陛下憂念四海,不憚勤勞,至于百司,莫不奏事。
但鬥筲之人,詭競求進,不論國之大體,惟務吹毛求疵,以深刻為能,以繩逐為務。
迹雖似于奉公,事更成其威福。
誠願責其公平之效,黜其讒慝之心,則下安上谧,無徼幸之患矣。
”四曰:“今天下無事,而猶日不暇給,宜省事息費,養民聚财,應内省職掌,各簡所部,有宜除除之,有宜減減之,興造有非急者,征求有可緩者,皆宜停省,以息費休民。
夫畜其财者将以大用之也,養其民者将以大役之也。
若言小事不足害财,則終年不息矣。
以小役不足妨民, 冬季,梁朝重新頒布有罪的人交錢可以贖罪。
梁朝散騎常侍賀琛上書梁武帝議論國家政事,梁武帝下诏書責問他。
賀琛上奏提出四件事,第一:“現在北方的東魏已經降服,正是讓那裡的老百姓繁衍後代,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時候了,而天下的戶口減少,關外戶口減少得更多,郡不堪忍受州的控制,縣不堪忍受郡的搜刮,老百姓不堪忍受重壓,各家紛紛向别處遷移,這難道不是牧守等地方官吏的過錯嗎?東部地區戶口空虛,都是由于國家政令繁多,使那些地區受到騷擾,無能的地方官員們沒辦法,隻好拱手聽命,允許他們魚肉獵取。
強暴奸詐的地方官吏乘機更貪婪地盤剝,雖然朝廷每年都降诏恢複生産,多次下令免除賦稅,但老百姓還是不能回到家園。
”第二:“現在官吏之所以貪婪殘暴,确實是由于奢侈糜爛的風俗造成的。
現在的喜慶宴席攀比擺闊,水果堆成小山,擺上的美味佳肴如錦繡一般,而客人、主人隻是需要吃飽肚子而已。
另外蓄養妓女的人沒有等級,淫靡奢侈成為社會風氣,一天比一天厲害,要想讓人們保持廉潔清白,怎麼可能呢!實在應該制定嚴格制度,引導人們節儉,糾正浮華不實之風,使其面目一新。
”第三:“皇上您憂國憂民挂念天下,不辭勞苦,以至于各部門,都向您奏事。
但那些氣量狹小的人,是欺騙您在力争飛黃騰達,而不顧國家大局,隻是在吹毛求疵,以苛刻為能幹,把糾舉别人的過錯、呵斥驅逐人視為自己的任務。
這些人的作為雖然似乎是在奉公,事實上是在作威作福。
我誠懇地希望達到公平的效果,去掉奸佞之輩進讒言的邪惡念頭,則全國上下安定,沒有僥幸心理帶來的憂患。
”第四:“現在天下太平,國家财用仍然不足,應該精簡事務節省經費,讓老百姓休養生息聚集資财,各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範圍,分别檢查所屬機構,有應該革除的就革除,有應該減掉的就減掉,興建的工程有的并不急需,征收的賦稅可以暫緩的,都應該停止以便節約經費,讓百姓休息。
積蓄财物是為了以後有大的用處,讓百姓休養生息是為了将來要讓他們服大役。
如果認為小事不足以消耗财物,就會常年小事不斷。
如果認為小的勞役不會妨害百姓, 則終年不止矣。
如此則難可以語富強,而圖遠大矣。
” 啟奏,梁主大怒,召主書于前,口授敕書曰:“朕有天下四十餘年,公車谠言日關聽覽。
卿不宜自同阘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lsquo言我能上事,恨朝廷之不用。
&rsquo何不分别顯言某刺史橫暴,某太守貪殘,某使者漁獵耶。
士民飲食過差,若加嚴禁,益增苛擾。
若指朝廷,我無此事。
昔之牲牢久不宰殺,朝中會同菜蔬而已。
我非公宴不食國家之食,凡所營造,皆以雇借成事。
絕房室三十餘年,雕飾之物不入于宮,不飲酒,不好音,朝中曲宴未嘗奏樂。
三更治事,日常一食。
昔腰十圍,今裁二尺。
為誰為之?救物故也。
卿又欲禁百司奏事,詭競求進。
&lsquo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rsquo二世之委趙高,元後之付王莽,呼鹿為馬,又可法欤?治、署、邸、肆,何者宜除,何者宜減,何處興造非急,何處征求可緩,各出其事,具以奏聞。
富國強兵之術,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
若不具列,則是欺罔。
”琛但謝過而已,不敢複言。
梁主為人孝慈恭儉,博學能文,勤于政務,冬月視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
自天監中用釋氏法,長齋一食,惟菜羹粝飯而已。
身衣布衣,木綿皂帳,一冠三載,一衾二年, 就常年勞役不停。
這樣的話就很難談到國富民強,從而圖謀遠大事業了。
” 賀琛啟奏後,梁武帝勃然大怒,把主書召到殿前,口授敕書說:“我有天下四十餘年,從公車官署轉來的臣民直言不諱的上書,耳聞目睹了很多。
你不該和那些才能低下的混同在一起,隻圖個虛名,向行路人炫耀說:&lsquo我上書皇帝陳述意見,可惜朝廷不采納。
&rsquo你為什麼不分别說明某刺史橫征暴斂,某太守貪婪殘暴,某使者魚肉踐踏百姓呢!士民的飲食過度鋪張,如果加以嚴禁,恐怕更增加了對百姓的騷擾。
如果你指的是朝廷,我是沒有這種事情的。
過去喂養的供祭祀用的牲畜,好久沒有宰殺了,朝中有會也僅是吃些蔬菜罷了。
如果不是公宴,我是不吃國家的飲食的,凡是建築方面的事,我都是出錢雇人來完成的。
我不進内室已有三十多年,雕刻裝飾的東西不運進宮裡,我不好喝酒,不喜歡聲色,朝中設宴不曾演奏過樂曲。
我三更便起身處理國家大事,常常每天隻進一次餐。
過去我腰肥十圍,現在瘦得隻有二尺了。
我這是為誰工作呢?是為了拯救百姓。
你又想禁止各部門奏報事情,因為一些人使盡伎倆求得升官。
&lsquo可是偏聽偏信會出現奸佞小人,隻任用一個人會出現禍亂。
&rsquo秦二世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趙高,西漢的元後将朝廷大權交給王莽,結果趙高指鹿為馬,又怎麼可以效法他們呢?官府、衙門、官邸、市肆,哪個應該除掉,哪個應該削減,哪個地方興建的工程不是急需,哪些稅賦可以緩繳,你要分别舉出具體的事實,全部奉報給我。
富國強兵的策略,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方法,這些你都要詳細地列舉出來。
如果你不能詳細地列舉,就是欺君罔上。
”賀琛隻是向梁武帝謝罪而已,不敢再說什麼了。
梁武帝為人慈悲守孝道,講禮節,生活節儉,而且博學多才,擅長詩文,對國家政務非常勤勉,冬天辦公,天氣寒冷,握筆的手都粗糙得裂了口子。
自從天監年間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法,他長期吃齋食,每天一頓飯,也隻是菜湯粗米飯罷了。
他身上穿的是布衣,用的是木綿織的帳子,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二年, 後宮衣不曳地。
性不飲酒,非祭祀飨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
雖居暗室,恒理衣冠,小坐,盛暑,未嘗褰袒,對内豎小臣如遇大賓。
然優假士人太過,牧守多侵漁百姓,使者幹擾郡縣。
又好親任小人,頗傷苛察,多造塔廟,公私費損。
江南久安,風俗奢靡,故琛啟及之。
梁主惡其觸實,故怒。
魏遣使執其瓜州刺史鄧彥。
魏東陽王榮為瓜州刺史,與其婿鄧彥偕行。
榮卒,瓜州首望表榮子康為刺史。
彥殺康而奪其位,魏不能讨,因以彥為刺史,屢征不至。
宇文泰以申徽為河西大使,令圖彥。
徽以五十騎行,既至,止于賓館。
彥入谒,徽執之。
因宣诏慰谕吏民,且雲大軍續至,城中無敢動者。
丙寅(546) 梁中大同元年,魏大統十二年,東魏武定四年。
春三月,梁主講佛書于同泰寺。
夏四月,同泰浮圖災,複作之。
梁主幸同泰寺講《三慧經》。
四月,解講,是夕浮圖災。
梁主曰:“此魔也,更宜廣為法事。
”遂起十二層浮圖,将成,值侯景亂,乃止。
五月,魏涼、瓜州亂,讨平之。
魏以史甯為涼州刺史,前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不受代。
瓜州民張保殺刺史,晉昌民呂興殺太守以應之。
宇文泰遣獨孤信、怡峰與史甯讨之,甯曉谕吏民,率皆歸附。
獨宇文 後宮裡嫔妃不穿拖地的衣裙。
梁武帝生性不好飲酒,如果不是舉行祭祀或大的宴會以及其他的佛法活動,不曾奏樂。
他即使住在幽暗的房間裡,也一直堅持衣冠整齊,在宮中便坐,或盛暑的日子裡,他也不曾袒胸露懷,對待宮裡的宦官小吏也像對待貴賓一樣。
但是對士大夫太過優待寬厚,牧守大都漁獵百姓,朝廷的使者到各郡縣幹擾。
梁武帝又喜好任用奸詐小人,失于嚴格考察,興造了很多佛塔寺廟,耗費了許多公家和私人的财力。
江南長期沒有戰事,形成了奢侈的風氣,所以賀琛在奏折中提到了這些事。
但梁武帝不喜歡他觸及事實,因此大怒。
西魏派遣使者抓住瓜州刺史鄧彥。
西魏東陽王元榮出任瓜州刺史,和他的女婿鄧彥一起來到瓜州。
元榮死後,瓜州最有威望的大族上表朝廷,請求讓元榮的兒子元康做刺史。
但鄧彥卻殺掉元康,篡奪了官位,西魏不能去讨伐,便任命鄧彥為刺史,可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去。
宇文泰以申徽作河西大使,密令他除掉鄧彥。
申徽帶五十名騎兵,到瓜州後,住在賓館裡。
鄧彥到賓館拜谒,申徽把鄧彥抓起來。
便宣讀诏書告谕百姓和官吏,并且說大批人馬随後就來,瓜州城裡沒有敢亂動的人。
丙寅(546) 梁中大同元年,西魏大統十二年,東魏武定四年。
春三月,梁武帝在同泰寺主講佛經。
夏四月,同泰寺佛塔起火,又重新修複。
梁武帝臨幸同泰寺講《三慧經》。
四月,講經結束,當天夜裡佛塔起火。
梁武帝說:“這是魔鬼作怪,要更加廣泛地做佛事。
”于是修起十二層高的佛塔,快要竣工時,趕上侯景叛亂,才停止。
五月,西魏涼州、瓜州發生叛亂,西魏讨伐平息了叛亂。
西魏任史甯為涼州刺史,可前任刺史宇文仲和占據着涼州,不讓史甯取代。
瓜州百姓張保殺了瓜州刺史,晉昌百姓呂興殺了太守,以此來響應史甯。
宇文泰派遣獨孤信、怡峰和史甯一同讨伐,史甯向涼州的官吏百姓講明道理,他們都歸順了。
唯獨宇文 仲和據城不下,至是獨孤信襲擒之。
初,張保欲殺州主簿令狐整,以其人望,恐失衆心,雖外相敬,内忌之。
整陽為親附,因使人說保,曰:“今東軍逼涼州,彼勢孤危,宜急分精銳以救之。
令狐延保兼資文武,使将兵以往,蔑不濟也。
”保從之。
整行及玉門,召豪傑,述保罪狀,馳還襲之。
先克晉昌,斬呂興,進擊瓜州。
州人素信服整,皆棄保來降,保奔吐谷渾。
衆議推整為刺史,整曰:“吾屬以張保逆亂,恐阖州之人俱陷不義,故相與讨誅之。
今複見推,是效尤也。
”乃推魏使者張道義行州事,具以狀聞,而帥宗族鄉裡三千餘人入朝,累遷侍中。
秋七月,梁禁用短錢。
先是,江東唯建康及三吳、荊、郢、江、湘、梁、益用錢,其餘州郡雜以谷帛。
交、廣專以金銀為貨。
梁主自鑄五铢及女錢,二品并行,禁諸古錢。
普通中,更鑄鐵錢,由是私鑄者多,物價騰踴,交易者至以車載錢,不複計數。
又或以八十為百,或以七十為百,或以九十為百。
梁主患之,乃下诏禁之,而人不從,錢陌益少。
至于季年,遂以三十五為百雲。
八月,梁以邵陵王綸為南徐州刺史。
仲和占據涼州城不肯投降,到這時,獨孤信攻擊涼州城,活捉了宇文仲和。
當初,張保想殺掉瓜州主簿令狐整,但因為令狐整很有名望,張保擔心殺掉他會失掉民心,所以表面上雖然很尊敬令狐整,但内心卻忌恨他。
令狐整假裝對張保親近,好像是依附他,便派人勸說張保說:“現在從東邊來的軍隊已逼近涼州,那裡的形勢危急,應該馬上分派一些精銳部隊去救援。
令狐延保文武兼備,如派遣他率兵前往涼州,沒有不成功的。
”張保采納了這個建議。
令狐整率軍到達玉門關,召集英雄豪傑,曆數張保的罪狀,又急速返回瓜州襲擊張保。
首先攻克晉昌,斬了吳興,又進一步攻打瓜州。
瓜州人向來都信服令狐整,都背叛張保向令狐整投降。
張保逃往吐谷渾。
大家商議推舉令狐整為刺史,令狐整說:“我們這些人因為張保叛逆作亂,恐怕全瓜州的人都陷入不義境地,所以才共同讨伐他。
現在我又被大家推舉為刺史,這是明知錯誤而仿效啊!”于是他便推舉西魏使者張道義暫且主持瓜州事務,然後将情況上報朝廷,并率領他的親族及鄉親三千多人進京入朝。
之後,他逐步升為侍中。
秋七月,梁朝頒布命令,禁止使用短錢。
先前,江南隻有建康和三吳、荊州、郢州、江州、湘州、梁州、益州等地使用錢币,其餘的州郡都以谷物布帛等實物交換。
交、廣兩地專以金銀為貨币。
梁武帝自己鑄造了五铢錢和女錢,這兩種錢在市場上同時流通,并禁止市場上使用各種古錢。
普通年間,又鑄造了鐵錢,因此民間私自鑄造錢的人很多,物價飛漲,做買賣的人以至于用車載着錢,不再逐個計算。
還有的以八十文折合一百文,或者以七十文折合一百文,或者以九十文為一百。
梁武帝對這種現象很憂慮,便下诏書禁止這一現象,但诏書頒布後人們并不遵守,因此錢陌更少了。
到了末年,就以三十五文為一百文了。
八月,梁武帝任命邵陵王蕭綸為南徐州刺史。
梁主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
邵陵王綸為丹楊尹,湘東王繹在江州,武陵王紀在益州,皆權侔人主。
太子綱惡之,常選精兵以衛東宮,出綸為南徐州刺史。
東魏遷《石經》于邺。
凡五十二碑。
魏以韋孝寬為并州刺史,守玉壁。
魏徙王思政為荊州刺史,使之舉可代者。
思政舉孝寬,宇文泰從之。
梁讨李贲,敗之。
李贲複帥衆自獠中出,屯典澈湖。
衆軍憚之,屯湖口不敢進。
陳霸先曰:“我師老而無援,入人心腹,若戰不捷,豈望生全?今藉其屢奔,人情未固,正當共出百死,決力取之,無故停留,時事去矣。
”諸将皆莫應。
是夜江水暴起七丈,注湖中,霸先勒所部兵乘流先進,衆軍鼓噪俱前,贲衆大潰,複竄獠中。
冬十月,梁以嶽陽王詧為雍州刺史。
梁主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綱,内常愧之,寵亞諸子。
使疊為東揚州,以慰其心。
詧兄弟亦内懷不平,至是詧以梁主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财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數千人。
以襄陽形勝,
王僧辯學識淵博,辯才敏捷,氣度嚴肅,雖然射箭不能穿透铠甲,但志氣高遠。
西魏開始設置六軍。
秋八月,東魏任侯景為河南大行台。
冬十月,東魏大丞相高歡率領軍隊包圍玉壁,沒有攻破便撤退了。
高歡進攻西魏,從汾州、绛州進入西魏的地盤,他的營寨連結起來長達四十裡。
宇文泰派王思政守衛玉壁,以便切斷高歡的後路。
高歡包圍玉壁九天,期間遇上大雪,士兵被凍死了很多,高歡隻好率軍撤退。
十二月,梁朝盧子略發起叛亂,廣州參軍陳霸先率兵平定了這次叛亂。
孫冏、盧子雄率軍隊讨伐李贲,因當時正值春天,瘴氣彌漫,他們請求等到秋天再進軍。
但武林侯蕭咨卻催促他們進軍,孫冏、盧子雄的部隊在進軍途中受瘴氣侵害,隊伍潰散,孫、盧他們隻好返回。
蕭咨上書梁武帝,誣告孫冏和盧子雄故意逗留不往前進軍,梁武帝賜孫冏、盧子雄自殺。
盧子雄的弟弟盧子略和杜僧明、周文育等率領兵馬攻打廣州,想殺死蕭咨等人為孫冏、盧子雄報仇。
參軍吳興人陳霸先率領三千精銳士兵擊敗盧子略的部隊,活捉了杜僧明、周文育。
陳霸先因為杜僧明、周文育骁勇過人,就釋放了他們,讓他們擔任主帥。
梁武帝下诏,任命陳霸先為直閣将軍。
癸亥(543) 梁大同九年,魏大統九年,東魏武定元年。
春二月,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以虎牢降魏。
三月,魏大丞相泰帥軍應之。
及東魏大丞相歡戰于邙山,大敗而還。
東魏禦史中尉高仲密取崔暹之妹,既而棄之,由是與暹有隙。
選用禦史,多其親黨,高澄奏令改選。
仲密疑暹構己,愈恨之。
仲密後妻李氏豔而慧,澄見而悅之,李氏不從,以告仲密,仲密益怨。
尋出為北豫州刺史,陰謀外叛。
高歡疑之,遣奚壽興典其軍事。
仲密執之,以虎牢降魏。
歡以事由崔暹,将殺之,高澄為之固請,歡乃釋之。
魏宇文泰帥諸軍應仲密。
三月,圍河橋南城。
高歡将兵十萬至河北,泰退軍瀍上,縱火船于上流,以燒河橋。
斛律金使張亮以小艇百餘,載長鎖,伺火船将至,以釘釘之,引鎖向岸,橋遂獲全。
歡渡河,據邙山為陳。
數日,泰留辎重夜襲之。
歡聞之,正陳以待。
黎明泰至,東魏彭樂以數千騎沖魏軍。
所向奔潰,遂馳入魏營,虜泰督将僚佐四十八人。
諸軍乘勝擊魏,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歡使樂追泰。
泰窘,謂樂曰:“癡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營,收汝金寶。
”樂從其言,獲泰 癸亥(543) 梁大同九年,西魏大統九年,東魏武定元年。
春二月,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投降西魏,并獻上虎牢。
三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親率軍隊接應高仲密。
和東魏大丞相高歡在邙山交戰,宇文泰遭到慘敗撤回。
東魏禦史中尉高仲密娶崔暹的妹妹為妻,不久之後又把她遺棄了,因此高仲密和崔暹産生了隔閡。
高仲密選用的禦史,不少是他的親戚朋友,高澄上書皇帝報告了這種情況,孝靜帝下令重新挑選禦史。
高仲密懷疑崔暹在陷害自己,對崔暹更加痛恨。
高仲密後娶的妻子李氏美麗而賢惠,高澄見了很喜歡她,想施行非禮,李氏不從,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高仲密,高仲密更加怨恨高澄、崔暹那些人。
不久他離開京城做了北豫州刺史,暗中準備叛變外逃。
高歡對他生了疑心,派遣奚壽興去主管豫州的軍事。
高仲密把奚壽興抓起來,占領了虎牢,投降了西魏。
高歡認為高仲密叛逃是由崔暹引發的,要把崔暹殺掉,高澄一再為崔暹求情,高歡才把崔暹釋放了。
西魏宇文泰率各軍接應高仲密。
三月,宇文泰的軍隊包圍了河橋南城。
高歡率十萬兵馬到達黃河以北,宇文泰把部隊撤到瀍水上遊,從上遊放出火船,想燒毀河橋。
東魏的斛律金派張亮用一百多隻小艇,載着長鎖鍊,等火船将到河橋時,用釘子釘上,然後牽拉鎖鍊,把火船拖到岸上,河橋就這樣被保全了。
高歡渡過黃河,占領邙山部署軍陣。
過了幾天,宇文泰把辎重留在大本營,指揮其他隊伍在夜裡襲擊高歡的營寨。
高歡聽說後,嚴陣以待。
黎明時分,宇文泰的兵馬到了,東魏彭樂指揮幾千騎兵迅猛沖進西魏的軍陣中。
他們沖到哪裡,哪裡的西魏兵馬便逃跑潰散,于是彭樂的騎兵馳入西魏大本營,俘虜宇文泰的都督、将領、僚佐四十八人。
彭樂的部隊乘勝追擊西魏,打得西魏潰不成軍,殺掉西魏三萬多人。
高歡派彭樂追趕宇文泰。
宇文泰處境很危險,對彭樂說:“癡傻的漢子,今天沒有了我,明天難道還能有你嗎!為什麼還不趕緊返回營地,收取你的金銀财寶。
”彭樂聽從了宇文泰的話,獲得了宇文泰 金帶一囊以歸,言于歡曰:“黑獺漏刃破膽矣。
”歡怒其失泰,摔其頭連頓之,舉刃将下者三,噤良久。
樂曰:“乞五千騎,複為王取之。
”歡曰:“汝縱之,何意而言複取邪?”明日複戰,泰為中軍,與右軍若幹惠合擊東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
歡失馬,赫連陽順下馬以授歡。
歡走,從者七人。
追兵至,都督尉興慶拒戰,矢盡而死。
東魏降者告泰以歡所在,泰募勇敢三千人,皆執短兵,配賀拔勝攻之。
勝執槊逐之,馳數裡,槊刃垂及,歡氣殆絕。
段韶射勝馬斃之,歡逐逸去。
勝歎曰:“今日不執弓矢,天也。
” 左軍趙貴亦戰不利,東魏兵複振。
泰與戰,又不利,遂遁入關,屯渭上。
歡進至陝,泰使開府儀同三司達奚武拒之。
行台郎中封子繪言于歡曰:“混一東西,正在今日。
若複遲疑,後悔何及。
”歡深然之。
諸将鹹以為野無青草,人馬疲瘦,不可遠追。
陳元康曰:“兩雄交争,歲月已久,今幸大捷,天授我也。
時不可失、當乘勝追之。
”歡曰:“若遇伏兵奈何?”元康曰:“前沙苑失利,彼尚無伏,今奔敗若此,何能遠謀?君舍而不追,必成後患。
”歡不從而歸,獨使劉豐生将數千騎追泰。
一袋子金帶後返回去了。
彭樂回去對高歡說:“宇文黑獺從我的刀下逃掉,已經吓破膽了。
”高歡惱恨彭樂沒有抓住宇文泰,揪住彭樂的頭發,把他的頭連連往地上磕,随後三次舉起刀要砍掉彭樂的腦袋,氣得好長時間咬牙切齒。
彭樂說:“請求你撥給我五千騎兵,再去為你把他抓回來。
”高歡說:“你把他放跑了,現在出于何意,要再去把他抓回來呢?”第二天雙方又交戰,宇文泰親任中軍,與右翼軍若幹惠夾擊東魏軍隊,擊潰了東魏軍隊,将東魏步兵全部俘虜。
高歡在戰鬥中失掉了戰馬,赫連陽順跳下馬來,把自己的馬讓給高歡騎。
高歡騎馬逃跑,隻有七個人跟随着他。
西魏的追兵到了,都督尉興慶回過頭去抵抗,随身帶的箭用完後,被西魏追來的兵殺死。
東魏投降過來的人把高歡所在的地方告訴了宇文泰,宇文泰召募了三千名勇敢壯士,讓他們都手拿短的兵器,配備上賀拔勝做指揮,對高歡所在的地方發起了進攻。
賀拔勝手拿長矛緊追,追趕幾裡路後,矛尖幾乎紮到了高歡的後背上,高歡吓得差點斷了氣。
危急之時,段韶用箭射死了賀拔勝的馬,高歡才得以逃脫。
賀拔勝感歎道:“今天沒帶弓箭,是天意啊!” 左翼軍隊的趙貴也作戰不利,東魏軍又乘機振作起來。
宇文泰與他們交戰,又不利,就逃回關中,在渭河岸上紮下營寨。
高歡率軍進入陝地,宇文泰派開府儀同三司達奚武指揮部隊抵抗。
東魏行台郎中封子繪對高歡說:“統一東西,時機就在今天。
如果你再猶豫不決,後悔就來不及了。
”高歡非常同意封子繪的意見。
各位将領都認為曠野沒有青草,人和戰馬都疲乏瘦弱,不能再繼續遠追了。
陳元康說:“兩個強國交戰争鬥,時間已經很長了,今天有幸取得輝煌勝利,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好機會。
時機不可失掉,應該乘勝追擊他們。
”高歡說:“如果遇上埋伏怎麼辦呢?”陳元康說:“以前您在沙苑戰役中失利時,他們還沒設埋伏,今天他們遭到如此慘敗,疲于奔跑逃命,怎麼能有深謀遠慮呢?您失掉這次機會不去追趕他們,必成後患。
”高歡沒有采納陳元康的意見,返回去了,隻派劉豐生領幾千騎兵追趕宇文泰。
初,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鎮虎牢。
未至而敗,乃以為并州刺史,守恒農。
思政入城,開門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
後數日,豐生至,憚之,引還。
思政乃修城郭,起樓橹,營農田,積刍粟,由是恒農始有守禦之備。
泰亦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
高仲密之将叛也,陰遣人煽動冀州豪傑,使為内應。
東魏遣高隆之馳驿慰撫,由是得安。
高澄密書與隆之曰:“仲密枝黨與之俱西者,宜悉收其家屬,以懲将來。
”隆之以為恩旨既行,理無追改,若複收治,示民不信,脫緻驚擾,所虧不細,乃啟歡罷之。
夏四月,清水氐叛魏,魏遣使谕降之。
清水氐酋李鼠仁乘魏之敗,據險作亂,獨孤信屢擊之,不克。
宇文泰遣典簽趙昶往谕之,諸酋長或從,或否。
其不從者欲刃昶,昶神色自若,辭氣逾厲。
鼠仁感悟,遂相率降。
泰即以昶為都督,使領之。
東魏複取虎牢。
宇文泰遣諜潛入虎牢,令守将魏光固守。
侯景獲之,改其書雲:“宜速去。
”縱諜入城,光宵遁。
景獲高仲密 當初,宇文泰把王思政從玉壁召回來,想派他鎮守虎牢。
王思政還沒到虎牢,西魏的軍隊就失敗了,于是宇文泰任命王思政為并州刺史,鎮守恒農。
王思政進入恒農城,下令打開城門脫掉衣服睡覺,他還親自去慰問勉勵将士們,表示形勢沒有什麼可怕的。
幾天以後,劉豐生的兵馬到達恒農城外,見城門大開,害怕了,沒進城領着部隊就回去了。
随後王思政才下令修築城牆,建起瞭望敵情的高台,耕種農田,囤積糧草,從此恒農才有了防禦的設施。
宇文泰也廣泛征募關隴地區的豪門貴族子弟,補充增加軍隊的力量。
高仲密将要叛變時,曾暗中派人去煽動冀州豪傑,讓他們做内應。
東魏派遣高隆之騎驿站的馬疾速趕到冀州慰問安撫,因此冀州才得以平安。
高澄秘密寫信給高隆之說:“高仲密的黨羽中,凡是跟着他一起叛逃到西魏去的,應将他們的家屬全部拘捕,以懲戒将來。
”高隆之認為表示恩惠的聖旨既然已經執行,按理不該再改變,如果再把那些人的家屬拘捕治罪,等于向老百姓表示朝廷言而無信,若是引起人心動搖,所損失的就大了,于是他請示高歡後,沒有按高澄的旨意去辦。
夏四月,清水郡的氐族背叛西魏,西魏派遣使者去勸說,氐族又投降西魏。
清水郡氐族酋長李鼠仁乘西魏戰敗的機會,占領了戰略要地造反作亂,隴右大都督獨孤信多次率軍攻擊他,都沒有取得勝利。
宇文泰便派遣典簽趙昶前往清水郡勸說他們投降,那些酋長們有的順從,有的不順從。
不順從的那些人想殺掉趙昶,趙昶神色泰然自若,對他們說話的言辭語氣更加嚴厲逼人。
李鼠仁覺悟了,就和其他酋長帶領兵馬投降西魏。
宇文泰随即任命趙昶為都督,讓他管理那些酋長。
東魏又奪取虎牢。
宇文泰派遣間諜潛入虎牢,命令虎牢守将魏光堅決守衛。
侯景捉住那個間諜,把宇文泰的信改為:“應該盡快撤離。
”又讓間諜帶着信進入虎牢城,魏光看了信連夜逃走。
侯景抓獲了高仲密 妻子送邺。
北豫、洛二州複入于東魏。
高歡以高乾有義勳,高昂死王事,季式先自告,皆為之請,免其從坐。
仲密妻當死,高澄納之。
魏以侯景為司空。
秋八月,魏以斛律金為大司馬。
冬十一月,東魏築長城于肆州。
西自馬陵,東至土墱。
甲子(544) 梁大同十年,魏大統十年,東魏武定二年。
春三月,東魏以高澄為大将軍,領中書監。
高歡多在晉陽,委孫騰、司馬子如、高嶽、高隆之以朝政,邺中謂之“四貴”。
權勢熏灼,專恣驕貪。
歡欲損奪其權,故以澄領中書監,移門下機事,總歸中書,文武賞罰皆禀于澄。
孫騰見澄,不肯盡敬,澄叱左右牽下,築以刀環,立之門外。
歡謂群公曰:“兒子浸長,公宜避之。
”于是公卿以下無不聳懼。
庫狄幹,澄姑之婿也,自定州來谒,立門外三日乃得見。
澄欲置腹心于東魏主左右,擢崔季舒為中書侍郎。
夏四月,梁尚書令何敬容有罪免。
敬容複為太子詹事,太子嘗于玄圃自講老莊。
敬容謂人曰:“昔,西晉祖尚玄虛,使中原淪于胡羯。
今東宮複爾,江南亦将為戎乎?” 五月,魏大都督琅邪公賀拔勝卒。
宇文泰常謂人曰:“諸将對敵,神色皆動,唯賀拔公臨陣如平時,真大勇也。
” 的妻子兒女,送到東魏京都邺城。
從此北豫、洛兩個州又重為東魏的轄地。
高歡因為高乾曾經在信都起義擁戴自己,高昂戰死在沙場,高季式首先跑來報告戰場的情況,所以在孝靜帝面前都替他們說情,沒有讓他們受牽連。
高仲密的妻子應該判死罪,高澄将她納為妾。
東魏任命侯景為司空。
秋八月,東魏任用斛律金為大司馬。
冬十一月,東魏在肆州修築長城。
這條長城西邊從馬陵開始,東邊到達土墱。
甲子(544) 梁大同十年,西魏大統十年,東魏武定二年。
春三月,東魏任命高澄為大将軍,領中書監。
東魏丞相高歡多數時間住在晉陽,委托孫騰、司馬子如、高嶽、高隆之管理朝政,邺城中稱這四個人為“四貴”。
他們的權勢炙手可熱,專橫放肆,驕奢貪婪。
高歡想削弱他們的權力,所以任命高澄擔任中書監,把原來屬于門下省的機要事務,都移交中書省,對文武百官的獎賞與懲罰都要禀報高澄。
孫騰見到高澄,不肯畢恭畢敬,高澄大聲喝令左右把孫騰拉下去,用刀環打,叫他站在門外。
高歡對大臣們說:“我這兒子漸漸長大了,你們應該避免與他沖突。
”于是公卿以下的官員見了高澄沒有不感到恐懼的。
庫狄幹是高澄的姑父,他從定州到邺城拜谒高澄,在門外站了三天才見到。
高澄想把心腹安排在東魏皇帝的身邊,提拔崔季舒為中書侍郎。
夏四月,梁朝尚書令何敬容因有罪被免職。
何敬容又被任命為太子詹事,太子曾經在玄圃親自講解老子和莊周的學說。
何敬容對别人說:“過去,西晉的祖宗崇尚玄妙虛幻的學說,使中原地區淪陷到胡羯人的手中。
今天東宮和西晉的做法沒有兩樣,江南也将被戎人所征服嗎?” 五月,西魏大都督琅邪公賀拔勝去世。
宇文泰常常對人說:“各位将領在面對敵人時,神色都會有變化,唯獨賀拔勝上了戰場像平時一樣,真是一位大勇士。
” 秋七月,魏更權衡度量,頒新制。
魏更權衡度量,命尚書蘇綽損益三十六條之制,頒行之。
搜簡賢才,為牧守令長,皆依新制而遣焉。
數年之間,百姓便之。
東魏以崔暹為中尉,宋遊道為左丞。
魏自正光以後,政刑弛縱,在位多貪污。
高歡啟以宋遊道為禦史中尉。
澄請以崔暹為之,以遊道為尚書左丞,謂曰:“卿一人處南台,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
”暹選畢義雲等為禦史,時稱得人。
澄與諸公出之東山,遇暹于道。
前驅為赤棒所擊,澄回馬避之。
尚書令司馬子如、太師鹹陽王坦,貪黩無厭,暹彈之,削其官爵,其餘死黜者甚衆。
歡與邺下諸貴書曰:“崔暹居憲台,鹹陽王、司馬令皆吾布衣之舊。
同時獲罪,吾不能救,諸君其慎之。
” 遊道奏駁尚書違失數百條,省中豪吏并鞭斥之。
高隆之誣遊道有不臣之言,罪當死。
黃門侍郎楊愔曰:“畜狗求吠,今以數吠殺之,恐将來無複吠狗。
”遊道竟坐除名。
後歡至邺,百官迎于紫陌,歡握崔暹手而勞之。
然暹實巧詐。
高澄納魏琅邪公主,意暹必谏。
暹入咨事,不複假以顔色。
居三日,暹懷刺墜之于前。
澄問何為,暹悚然曰:“未得通公主。
”澄大悅,把暹臂入見之。
季舒語人曰: 秋七月,西魏改革度量衡制度,頒布新制度。
西魏改革度量衡制度,命令尚書蘇綽修改原來的條款,增補為三十六條的新制度,頒布實施。
同時還挑選賢能的人才,擔任牧、守、令、長等各級地方官吏,都按新的制度派遣。
幾年之間,老百姓都得到了方便。
東魏任命崔暹為中尉,宋遊道為左丞相。
北魏自從正光年間以後,政務松弛刑律寬縱,在職的官吏大都貪污。
高歡上奏要求任命宋遊道為禦史中尉。
高澄請求讓崔暹做禦史中尉,讓宋遊道做尚書左丞,對他們說:“你們一個人在南邊禦史台,一個人在北面尚書省,将會使天下安定。
”崔暹挑選畢義雲等做禦史,當時人們稱贊用人得當。
高澄與各位王公大臣往東山去,在途中遇到崔暹。
崔暹的随從用紅棒打高澄馬隊的前驅,高澄便掉轉馬頭避開他。
尚書令司馬子如、太師鹹陽王元坦,貪得無厭,崔暹彈劾了他們,免掉他們的官職,其餘被處死或被免職的人很多。
高歡寫信給邺城的權貴們說:“崔暹官居禦史台,鹹陽王元坦、司馬子如尚書令都是我做平民時的老朋友。
他們兩個同時獲罪,我不能救助,請各位謹慎從事。
” 宋遊道上書孝靜帝,列舉了尚書省數百條失誤,鞭撻了尚書省驕橫的官吏。
高隆之誣告宋遊道曾說過臣子不應說的話,犯了該死的罪。
黃門侍郎楊愔說:“養狗就是為了讓它叫,現在要是因為它叫了幾聲就把它殺掉,恐怕将來再沒有狗敢叫了。
”宋遊道最終還是被革職除了名。
後來高歡到了邺城,朝廷文武百官到大街上迎接,高歡緊握着崔暹的手而慰勞他。
然而崔暹實際上卻很奸詐。
高澄納西魏琅邪公主為妾,心想崔暹一定會勸谏。
等崔暹向高澄請示工作時,高澄不再對他和顔悅色。
過了三天,崔暹懷裡揣着名片去見高澄,名片掉落在高澄面前。
高澄問崔暹為什麼帶着名片來見他,崔暹膽怯地說:“因為我還沒有進見過公主。
”高澄聽了非常高興,拉着崔暹的手臂進去見琅邪公主。
崔季舒對别人說: “崔暹常忿吾佞,及其自作,乃過于吾。
” 冬十月,東魏括戶均賦。
東魏以喪亂之後,戶口失實,徭賦不均。
以孫騰、高隆之為括戶大使,分行諸州。
得無籍之戶六十餘萬,僑居者,皆勒還本屬。
乙醜(545) 梁大同十一年,魏大統十一年,東魏武定三年。
春正月,東魏作晉陽宮。
高歡言:“并州軍器所聚,動須女功,請置宮以處配沒之口。
”于是置晉陽宮。
三月,魏遣使如突厥。
突厥本西方小國,姓阿史那氏,世居金山之陽,至其酋長土門始強大,頗侵魏西邊。
至是魏使至,其國人皆喜曰:“大國使者至,吾國其将興矣。
” 夏六月,魏作《大诰》。
晉氏以來,文章競為浮華,魏宇文泰欲革其弊,命蘇綽作《大诰》,宣示群臣,戒以政事,仍命:“自今文章皆依此體。
” 梁遣兵讨李贲,敗之。
贲自稱越帝,置百官。
梁遣交州刺史楊?讨贲,以陳霸先為司馬,定州刺史蕭勃會?于西江,詭說留?。
?集諸将問計,霸先曰:“定州偷安目前,不顧大計,節下奉辭伐罪,當死生以之,豈可逗撓不進,長寇沮衆乎?”遂勒兵先發。
?以霸先為前鋒,贲敗奔嘉甯城,圍之。
“崔暹常恨我奸佞,而他自己的作為,早已超過我了。
” 冬十月,東魏進行戶籍登記,平均徭賦。
東魏自從動亂之後,官方掌握的戶口數與實際不符,徭役和賦稅也不能按實際戶口數平均攤派。
朝廷派孫騰、高隆之出任括戶大使,分别到各州去查訪。
經過調查,無戶籍的戶多達六十多萬,凡僑居在外地的戶,都被勒令回到原本所屬的地區。
乙醜(545) 梁大同十一年,西魏大統十一年,東魏武定三年。
春正月,東魏建造晉陽宮殿。
高歡上書孝靜帝說:“并州集中了很多軍需品和武器,随時都需要些婦女工作,請設置宮室以便安置那些女工。
”于是設置了晉陽宮。
三月,西魏派遣使者到突厥。
突厥本來是西方的一個小國,以阿史那氏為姓,世代居住在金山的南邊,到酋長土門時開始強大起來,多次侵犯西魏的西部邊疆。
到這時西魏的使者到了,突厥人都高興地說:“大國使者到來,我們的國家就要興盛了。
” 夏六月,西魏撰寫《大诰》。
自晉朝以來,文章競相以華麗浮詞誇耀,西魏宇文泰想革除這弊病,命令蘇綽作《大诰》,向文武大臣宣讀,勸誡大臣們勤于政事,并命令:“從今以後,文章都必須按這種風格寫。
” 梁朝派遣軍隊讨伐李贲,李贲失敗。
李贲自稱越國皇帝,設置文武百官。
梁朝派遣交州刺史楊?讨伐李贲,任命陳霸先為司馬,定州刺史蕭勃到西江與楊?會合,蕭勃花言巧語勸楊?在西江停止前進。
楊?把各位将領集合起來詢問計策,陳霸先說:“定州刺史蕭勃隻顧眼前苟且偷安,沒有長遠打算,您現在奉皇上的命令讨伐罪人,應該不顧生死,怎麼能在這裡逗留不前,長敵人的志氣滅自己的銳氣呢?”于是陳霸先率領他的軍隊首先出發。
楊?以陳霸先為先鋒,李贲戰敗逃到嘉甯城,楊?指揮各路軍隊包圍了嘉甯城。
冬,梁複贖刑法。
梁散騎常侍賀琛上書論事,诏诘責之。
琛啟陳四事,一曰:“今北邊稽服,正是生聚教訓之時,而天下戶口減落,關外彌甚,郡不堪州之控總,縣不堪郡之裒削,民不堪命,各務流移,此豈非牧守之過欤?東境戶口空虛,皆由使命繁數,驽困拱手,聽其漁獵。
黠吏因之重為貪殘,雖年降複業之诏,屢下蠲賦之恩,而民不得反其居也。
”二曰:“今守宰所以貪殘,良由風俗侈靡使之然也。
今之燕喜相競誇豪,積果成丘,列肴如绮,而賓主之間裁改滿腹。
又畜妓之夫無有等秩、淫侈成俗,日見滋甚,欲使人守廉白,安可得邪!誠宜嚴為禁制,道以節儉,糾奏浮華,變其耳目。
”三曰:“陛下憂念四海,不憚勤勞,至于百司,莫不奏事。
但鬥筲之人,詭競求進,不論國之大體,惟務吹毛求疵,以深刻為能,以繩逐為務。
迹雖似于奉公,事更成其威福。
誠願責其公平之效,黜其讒慝之心,則下安上谧,無徼幸之患矣。
”四曰:“今天下無事,而猶日不暇給,宜省事息費,養民聚财,應内省職掌,各簡所部,有宜除除之,有宜減減之,興造有非急者,征求有可緩者,皆宜停省,以息費休民。
夫畜其财者将以大用之也,養其民者将以大役之也。
若言小事不足害财,則終年不息矣。
以小役不足妨民, 冬季,梁朝重新頒布有罪的人交錢可以贖罪。
梁朝散騎常侍賀琛上書梁武帝議論國家政事,梁武帝下诏書責問他。
賀琛上奏提出四件事,第一:“現在北方的東魏已經降服,正是讓那裡的老百姓繁衍後代,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時候了,而天下的戶口減少,關外戶口減少得更多,郡不堪忍受州的控制,縣不堪忍受郡的搜刮,老百姓不堪忍受重壓,各家紛紛向别處遷移,這難道不是牧守等地方官吏的過錯嗎?東部地區戶口空虛,都是由于國家政令繁多,使那些地區受到騷擾,無能的地方官員們沒辦法,隻好拱手聽命,允許他們魚肉獵取。
強暴奸詐的地方官吏乘機更貪婪地盤剝,雖然朝廷每年都降诏恢複生産,多次下令免除賦稅,但老百姓還是不能回到家園。
”第二:“現在官吏之所以貪婪殘暴,确實是由于奢侈糜爛的風俗造成的。
現在的喜慶宴席攀比擺闊,水果堆成小山,擺上的美味佳肴如錦繡一般,而客人、主人隻是需要吃飽肚子而已。
另外蓄養妓女的人沒有等級,淫靡奢侈成為社會風氣,一天比一天厲害,要想讓人們保持廉潔清白,怎麼可能呢!實在應該制定嚴格制度,引導人們節儉,糾正浮華不實之風,使其面目一新。
”第三:“皇上您憂國憂民挂念天下,不辭勞苦,以至于各部門,都向您奏事。
但那些氣量狹小的人,是欺騙您在力争飛黃騰達,而不顧國家大局,隻是在吹毛求疵,以苛刻為能幹,把糾舉别人的過錯、呵斥驅逐人視為自己的任務。
這些人的作為雖然似乎是在奉公,事實上是在作威作福。
我誠懇地希望達到公平的效果,去掉奸佞之輩進讒言的邪惡念頭,則全國上下安定,沒有僥幸心理帶來的憂患。
”第四:“現在天下太平,國家财用仍然不足,應該精簡事務節省經費,讓老百姓休養生息聚集資财,各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範圍,分别檢查所屬機構,有應該革除的就革除,有應該減掉的就減掉,興建的工程有的并不急需,征收的賦稅可以暫緩的,都應該停止以便節約經費,讓百姓休息。
積蓄财物是為了以後有大的用處,讓百姓休養生息是為了将來要讓他們服大役。
如果認為小事不足以消耗财物,就會常年小事不斷。
如果認為小的勞役不會妨害百姓, 則終年不止矣。
如此則難可以語富強,而圖遠大矣。
” 啟奏,梁主大怒,召主書于前,口授敕書曰:“朕有天下四十餘年,公車谠言日關聽覽。
卿不宜自同阘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lsquo言我能上事,恨朝廷之不用。
&rsquo何不分别顯言某刺史橫暴,某太守貪殘,某使者漁獵耶。
士民飲食過差,若加嚴禁,益增苛擾。
若指朝廷,我無此事。
昔之牲牢久不宰殺,朝中會同菜蔬而已。
我非公宴不食國家之食,凡所營造,皆以雇借成事。
絕房室三十餘年,雕飾之物不入于宮,不飲酒,不好音,朝中曲宴未嘗奏樂。
三更治事,日常一食。
昔腰十圍,今裁二尺。
為誰為之?救物故也。
卿又欲禁百司奏事,詭競求進。
&lsquo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rsquo二世之委趙高,元後之付王莽,呼鹿為馬,又可法欤?治、署、邸、肆,何者宜除,何者宜減,何處興造非急,何處征求可緩,各出其事,具以奏聞。
富國強兵之術,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
若不具列,則是欺罔。
”琛但謝過而已,不敢複言。
梁主為人孝慈恭儉,博學能文,勤于政務,冬月視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
自天監中用釋氏法,長齋一食,惟菜羹粝飯而已。
身衣布衣,木綿皂帳,一冠三載,一衾二年, 就常年勞役不停。
這樣的話就很難談到國富民強,從而圖謀遠大事業了。
” 賀琛啟奏後,梁武帝勃然大怒,把主書召到殿前,口授敕書說:“我有天下四十餘年,從公車官署轉來的臣民直言不諱的上書,耳聞目睹了很多。
你不該和那些才能低下的混同在一起,隻圖個虛名,向行路人炫耀說:&lsquo我上書皇帝陳述意見,可惜朝廷不采納。
&rsquo你為什麼不分别說明某刺史橫征暴斂,某太守貪婪殘暴,某使者魚肉踐踏百姓呢!士民的飲食過度鋪張,如果加以嚴禁,恐怕更增加了對百姓的騷擾。
如果你指的是朝廷,我是沒有這種事情的。
過去喂養的供祭祀用的牲畜,好久沒有宰殺了,朝中有會也僅是吃些蔬菜罷了。
如果不是公宴,我是不吃國家的飲食的,凡是建築方面的事,我都是出錢雇人來完成的。
我不進内室已有三十多年,雕刻裝飾的東西不運進宮裡,我不好喝酒,不喜歡聲色,朝中設宴不曾演奏過樂曲。
我三更便起身處理國家大事,常常每天隻進一次餐。
過去我腰肥十圍,現在瘦得隻有二尺了。
我這是為誰工作呢?是為了拯救百姓。
你又想禁止各部門奏報事情,因為一些人使盡伎倆求得升官。
&lsquo可是偏聽偏信會出現奸佞小人,隻任用一個人會出現禍亂。
&rsquo秦二世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趙高,西漢的元後将朝廷大權交給王莽,結果趙高指鹿為馬,又怎麼可以效法他們呢?官府、衙門、官邸、市肆,哪個應該除掉,哪個應該削減,哪個地方興建的工程不是急需,哪些稅賦可以緩繳,你要分别舉出具體的事實,全部奉報給我。
富國強兵的策略,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方法,這些你都要詳細地列舉出來。
如果你不能詳細地列舉,就是欺君罔上。
”賀琛隻是向梁武帝謝罪而已,不敢再說什麼了。
梁武帝為人慈悲守孝道,講禮節,生活節儉,而且博學多才,擅長詩文,對國家政務非常勤勉,冬天辦公,天氣寒冷,握筆的手都粗糙得裂了口子。
自從天監年間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法,他長期吃齋食,每天一頓飯,也隻是菜湯粗米飯罷了。
他身上穿的是布衣,用的是木綿織的帳子,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二年, 後宮衣不曳地。
性不飲酒,非祭祀飨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
雖居暗室,恒理衣冠,小坐,盛暑,未嘗褰袒,對内豎小臣如遇大賓。
然優假士人太過,牧守多侵漁百姓,使者幹擾郡縣。
又好親任小人,頗傷苛察,多造塔廟,公私費損。
江南久安,風俗奢靡,故琛啟及之。
梁主惡其觸實,故怒。
魏遣使執其瓜州刺史鄧彥。
魏東陽王榮為瓜州刺史,與其婿鄧彥偕行。
榮卒,瓜州首望表榮子康為刺史。
彥殺康而奪其位,魏不能讨,因以彥為刺史,屢征不至。
宇文泰以申徽為河西大使,令圖彥。
徽以五十騎行,既至,止于賓館。
彥入谒,徽執之。
因宣诏慰谕吏民,且雲大軍續至,城中無敢動者。
丙寅(546) 梁中大同元年,魏大統十二年,東魏武定四年。
春三月,梁主講佛書于同泰寺。
夏四月,同泰浮圖災,複作之。
梁主幸同泰寺講《三慧經》。
四月,解講,是夕浮圖災。
梁主曰:“此魔也,更宜廣為法事。
”遂起十二層浮圖,将成,值侯景亂,乃止。
五月,魏涼、瓜州亂,讨平之。
魏以史甯為涼州刺史,前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不受代。
瓜州民張保殺刺史,晉昌民呂興殺太守以應之。
宇文泰遣獨孤信、怡峰與史甯讨之,甯曉谕吏民,率皆歸附。
獨宇文 後宮裡嫔妃不穿拖地的衣裙。
梁武帝生性不好飲酒,如果不是舉行祭祀或大的宴會以及其他的佛法活動,不曾奏樂。
他即使住在幽暗的房間裡,也一直堅持衣冠整齊,在宮中便坐,或盛暑的日子裡,他也不曾袒胸露懷,對待宮裡的宦官小吏也像對待貴賓一樣。
但是對士大夫太過優待寬厚,牧守大都漁獵百姓,朝廷的使者到各郡縣幹擾。
梁武帝又喜好任用奸詐小人,失于嚴格考察,興造了很多佛塔寺廟,耗費了許多公家和私人的财力。
江南長期沒有戰事,形成了奢侈的風氣,所以賀琛在奏折中提到了這些事。
但梁武帝不喜歡他觸及事實,因此大怒。
西魏派遣使者抓住瓜州刺史鄧彥。
西魏東陽王元榮出任瓜州刺史,和他的女婿鄧彥一起來到瓜州。
元榮死後,瓜州最有威望的大族上表朝廷,請求讓元榮的兒子元康做刺史。
但鄧彥卻殺掉元康,篡奪了官位,西魏不能去讨伐,便任命鄧彥為刺史,可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去。
宇文泰以申徽作河西大使,密令他除掉鄧彥。
申徽帶五十名騎兵,到瓜州後,住在賓館裡。
鄧彥到賓館拜谒,申徽把鄧彥抓起來。
便宣讀诏書告谕百姓和官吏,并且說大批人馬随後就來,瓜州城裡沒有敢亂動的人。
丙寅(546) 梁中大同元年,西魏大統十二年,東魏武定四年。
春三月,梁武帝在同泰寺主講佛經。
夏四月,同泰寺佛塔起火,又重新修複。
梁武帝臨幸同泰寺講《三慧經》。
四月,講經結束,當天夜裡佛塔起火。
梁武帝說:“這是魔鬼作怪,要更加廣泛地做佛事。
”于是修起十二層高的佛塔,快要竣工時,趕上侯景叛亂,才停止。
五月,西魏涼州、瓜州發生叛亂,西魏讨伐平息了叛亂。
西魏任史甯為涼州刺史,可前任刺史宇文仲和占據着涼州,不讓史甯取代。
瓜州百姓張保殺了瓜州刺史,晉昌百姓呂興殺了太守,以此來響應史甯。
宇文泰派遣獨孤信、怡峰和史甯一同讨伐,史甯向涼州的官吏百姓講明道理,他們都歸順了。
唯獨宇文 仲和據城不下,至是獨孤信襲擒之。
初,張保欲殺州主簿令狐整,以其人望,恐失衆心,雖外相敬,内忌之。
整陽為親附,因使人說保,曰:“今東軍逼涼州,彼勢孤危,宜急分精銳以救之。
令狐延保兼資文武,使将兵以往,蔑不濟也。
”保從之。
整行及玉門,召豪傑,述保罪狀,馳還襲之。
先克晉昌,斬呂興,進擊瓜州。
州人素信服整,皆棄保來降,保奔吐谷渾。
衆議推整為刺史,整曰:“吾屬以張保逆亂,恐阖州之人俱陷不義,故相與讨誅之。
今複見推,是效尤也。
”乃推魏使者張道義行州事,具以狀聞,而帥宗族鄉裡三千餘人入朝,累遷侍中。
秋七月,梁禁用短錢。
先是,江東唯建康及三吳、荊、郢、江、湘、梁、益用錢,其餘州郡雜以谷帛。
交、廣專以金銀為貨。
梁主自鑄五铢及女錢,二品并行,禁諸古錢。
普通中,更鑄鐵錢,由是私鑄者多,物價騰踴,交易者至以車載錢,不複計數。
又或以八十為百,或以七十為百,或以九十為百。
梁主患之,乃下诏禁之,而人不從,錢陌益少。
至于季年,遂以三十五為百雲。
八月,梁以邵陵王綸為南徐州刺史。
仲和占據涼州城不肯投降,到這時,獨孤信攻擊涼州城,活捉了宇文仲和。
當初,張保想殺掉瓜州主簿令狐整,但因為令狐整很有名望,張保擔心殺掉他會失掉民心,所以表面上雖然很尊敬令狐整,但内心卻忌恨他。
令狐整假裝對張保親近,好像是依附他,便派人勸說張保說:“現在從東邊來的軍隊已逼近涼州,那裡的形勢危急,應該馬上分派一些精銳部隊去救援。
令狐延保文武兼備,如派遣他率兵前往涼州,沒有不成功的。
”張保采納了這個建議。
令狐整率軍到達玉門關,召集英雄豪傑,曆數張保的罪狀,又急速返回瓜州襲擊張保。
首先攻克晉昌,斬了吳興,又進一步攻打瓜州。
瓜州人向來都信服令狐整,都背叛張保向令狐整投降。
張保逃往吐谷渾。
大家商議推舉令狐整為刺史,令狐整說:“我們這些人因為張保叛逆作亂,恐怕全瓜州的人都陷入不義境地,所以才共同讨伐他。
現在我又被大家推舉為刺史,這是明知錯誤而仿效啊!”于是他便推舉西魏使者張道義暫且主持瓜州事務,然後将情況上報朝廷,并率領他的親族及鄉親三千多人進京入朝。
之後,他逐步升為侍中。
秋七月,梁朝頒布命令,禁止使用短錢。
先前,江南隻有建康和三吳、荊州、郢州、江州、湘州、梁州、益州等地使用錢币,其餘的州郡都以谷物布帛等實物交換。
交、廣兩地專以金銀為貨币。
梁武帝自己鑄造了五铢錢和女錢,這兩種錢在市場上同時流通,并禁止市場上使用各種古錢。
普通年間,又鑄造了鐵錢,因此民間私自鑄造錢的人很多,物價飛漲,做買賣的人以至于用車載着錢,不再逐個計算。
還有的以八十文折合一百文,或者以七十文折合一百文,或者以九十文為一百。
梁武帝對這種現象很憂慮,便下诏書禁止這一現象,但诏書頒布後人們并不遵守,因此錢陌更少了。
到了末年,就以三十五文為一百文了。
八月,梁武帝任命邵陵王蕭綸為南徐州刺史。
梁主年高,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
邵陵王綸為丹楊尹,湘東王繹在江州,武陵王紀在益州,皆權侔人主。
太子綱惡之,常選精兵以衛東宮,出綸為南徐州刺史。
東魏遷《石經》于邺。
凡五十二碑。
魏以韋孝寬為并州刺史,守玉壁。
魏徙王思政為荊州刺史,使之舉可代者。
思政舉孝寬,宇文泰從之。
梁讨李贲,敗之。
李贲複帥衆自獠中出,屯典澈湖。
衆軍憚之,屯湖口不敢進。
陳霸先曰:“我師老而無援,入人心腹,若戰不捷,豈望生全?今藉其屢奔,人情未固,正當共出百死,決力取之,無故停留,時事去矣。
”諸将皆莫應。
是夜江水暴起七丈,注湖中,霸先勒所部兵乘流先進,衆軍鼓噪俱前,贲衆大潰,複竄獠中。
冬十月,梁以嶽陽王詧為雍州刺史。
梁主舍詧兄弟,而立太子綱,内常愧之,寵亞諸子。
使疊為東揚州,以慰其心。
詧兄弟亦内懷不平,至是詧以梁主衰老,朝多秕政,遂蓄财下士,招募勇敢,左右至數千人。
以襄陽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