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二

關燈
黑以後,他們到離高歡軍營一百步遠的地方下馬,偷聽到了敵人的口令,然後上馬穿過敵人軍營,好像是夜間執行警戒任務的,發現有不守軍法的,就用鞭子抽打,詳細了解了敵人的情況後就返回了。

     高歡聽說宇文泰已經來到,帶領兵馬準備會戰。

    李弼對宇文泰說:“對方兵馬多,我們人馬少,不可以在平坦的地帶布陣,這東邊十裡的地方有個渭曲,可以搶先占領,在那裡等待高歡的兵馬。

    ”宇文泰同意了,在渭曲背面靠近河水的東西兩面布置了陣地。

    李弼、趙貴分别指揮左右方陣,又命令将士都拿着長矛武器隐藏在蘆葦叢中,約好隻要聽到鼓聲就馬上出來。

    傍晚,東魏的兵馬到達這裡,斛律羌舉對高歡說:“宇文黑獺把全國的軍隊都帶來了,想和我們決一死戰,渭曲這地方蘆葦叢深土地泥濘,無法施展兵力,不如暫且不與他們相對峙,秘密分出一部分精銳部隊徑直突襲長安,這樣巢穴被毀,那麼宇文黑獺不戰就可活捉了。

    ”高歡說:“放火燒了蘆葦叢,怎麼樣?”侯景說:“應該活捉宇文黑獺,到百姓中示衆。

    如果把他燒死,誰會相信他死了。

    ”彭樂很氣盛地請求出戰,說:“我們人多敵人兵少,還擔心我們不能取得勝利嗎?”高歡同意了。

    東魏的士兵在遠處看見西魏的兵馬少,都争先恐後地沖鋒,原來的隊列都亂了。

    宇文泰敲響戰鼓,士兵們奮起而戰。

    李弼等率領身穿鐵甲的騎兵橫着沖進敵人的陣營,東魏的部隊中間被切開,于是東魏部隊潰不成軍。

    高歡想把兵士們集中起來再進行戰鬥,士兵們已經逃跑了。

    斛律金說:“戰士們的心已經散了,不能再戰鬥了,應該趕緊向河東撤退!”高歡才騎馬急馳而去,他們在夜間渡過黃河,共喪失八萬士兵, 铠仗十八萬。

    泰追至河上,選留甲士二萬餘人,餘悉縱歸。

    李穆曰:“高歡破膽矣,速追之可獲。

    ”泰不聽,還軍渭南。

    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戰所人種柳一株,以旌武功。

     侯景言于歡曰:“黑獺驟勝而驕,必不為備,願得精騎二萬徑往取之。

    ”歡以告婁妃,妃曰:“設如其言,景豈有還理?得黑獺而失景,何利之有?”歡乃止。

    高敖曹聞歡敗,釋恒農,退保洛陽。

     魏大丞相泰伐東魏。

    東魏秦州降。

    泰遂略定汾、绛。

     魏遣行台王季海與獨孤信趣洛陽,李顯趣三荊,賀拔勝、李弼圍蒲坂。

     高歡之西伐也,蒲坂民敬珍謂其從祖兄祥曰:“高歡迫逐乘輿,天下忠義之士皆欲剚刃于其腹。

    今又稱兵西上,吾欲與兄起兵斷其歸路,此千載一時也。

    ”祥從之。

    糾合鄉裡,有衆萬餘。

    會歡自沙苑敗歸,祥、珍帥衆邀之,斬獲甚衆。

    賀拔勝、李弼至河東,祥、珍帥六縣十餘萬戶歸之。

    宇文泰以珍為平陽太守,祥為行台郎中。

     東魏秦州刺史薛崇禮守蒲坂,其族弟善為别駕,言于崇禮曰:“高歡有逐君之罪,善與兄忝衣冠緒餘,世荷國恩。

    今大軍已臨而猶為歡守,一旦城陷,送首長安,署為逆賊,死有餘愧。

    及今歸款,猶為愈也。

    ”崇禮猶豫不決,善與族人斬 丢失铠甲、兵器十八萬件。

    宇文泰率兵追到黃河岸上,從高歡的兵士中挑選二萬人留下來,其餘的全部釋放回去。

    李穆說:“高歡吓破膽了,迅速追趕可以俘虜他。

    ”宇文泰不聽他的意見,把部隊撤回渭南。

    這時那些被征調的士兵才趕到,宇文泰讓他們每人在交戰的地方栽一棵柳樹,以此紀念表彰這次戰鬥的勝利。

     侯景對高歡說:“宇文黑獺取得了勝利,一定會驕傲松懈,必然沒有準備。

    我願意率二萬精銳騎兵徑直去捉住他。

    ”高歡把侯景的話告訴了婁妃,婁妃說:“假如按侯景說的那樣去做,侯景哪裡還有回來的道理?抓獲宇文黑獺,而失去侯景,有什麼好處呢?”所以高歡沒有讓侯景去。

    高敖曹聽說高歡征西魏失敗,放棄恒農,退回去保護洛陽。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領軍隊讨伐東魏。

    東魏秦州投降西魏。

    宇文泰就攻占并平定了汾、绛兩地。

     西魏派遣行台王季海和獨孤信帶部隊奔赴洛陽,李顯出兵三荊,賀拔勝、李弼圍攻蒲坂。

     高歡讨伐西魏時,蒲坂的一個老百姓敬珍對他的堂兄敬祥說:“高歡趕走了皇上,天下忠義之士都想把刀紮進他的腹部。

    今天高歡又舉兵向西進攻,我想和你一道組織一支隊伍,切斷他的歸路,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敬祥同意了。

    于是他們便在本鄉招募一萬多人馬。

    剛好遇上高歡從沙苑打了敗仗往回撤,敬祥、敬珍指揮他們的人馬在路上阻截,殺死和俘虜高歡部隊中的許多人。

    賀拔勝、李弼到河東,敬祥、敬珍率領六個縣十餘萬戶的人家歸附西魏。

    宇文泰任命敬珍為平陽太守、敬祥為行台郎中。

     東魏秦州刺史薛崇禮負責守衛蒲坂,他的族弟薛善是他的别駕,薛善對薛崇禮說:“高歡犯有趕走君王的罪過,我和兄長有幸列身于衣冠貴族的後代,世代蒙受國家的恩惠。

    現在皇家大軍已經來臨而我們還替高歡防守,一旦城池被攻破,把我們的頭送到長安,還得被放在逆賊的位置上,死而有愧。

    趁這時歸附投降,還不算晚!”薛崇禮猶豫不決,薛善和同族人一起殺掉 關納魏師。

    宇文泰進軍蒲坂,略定汾、绛,凡薛氏預開城之謀者皆賜五等爵。

    善曰:“背逆歸順,臣子常節,豈容阖門俱叨封邑?”與其弟慎固辭不受。

     魏取洛陽,豫州、颍、梁、廣、陽等州皆降。

     獨孤信至新安,高敖曹引兵北渡河,信逼洛陽。

    洛州刺史廣陽王湛棄城歸邺,信遂據金墉城。

    孝武之西遷也,散騎常侍裴寬謂諸弟曰:“天子既西,吾不可以東附高氏。

    ”帥家屬逃于大石嶺,聞信入洛,乃出見之。

     颍州長史賀若統舉城降魏,魏都督梁迥入據之。

    梁州、荥陽、廣州皆降。

    十一月,東魏行台任祥攻颍川,宇文泰使大都督宇文貴救之,諸将鹹以為彼衆我寡,不可争鋒。

    貴曰:“彼謂吾兵少,必不敢進。

    合攻颍川,城必危也。

    今進據颍川,有城可守,又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遂疾趨據颍川,背城為陳。

    以待其至,合戰,大破之,俘其士卒萬餘人,悉縱之。

    乘勝進擊,大敗之。

    東魏将是雲寶殺其陽州刺史以降。

    魏都督韋孝寬攻豫州,拔之。

     荊州刺史郭鸾攻東荊州,刺史慕容俨晝夜拒戰二百餘日,乘間出擊,大破之。

    時東魏河南諸州多失守,唯東荊州獲全。

     東魏濮陽、陽平盜起,濟州刺史高季式讨平之。

     負責關卡的将士,迎接西魏的軍隊進城。

    宇文泰進軍蒲坂,奪取并平定了汾、绛,對薛氏家族中凡是參與謀劃開城門的人都賜予五等爵位。

    薛善說:“背棄叛逆者歸順君主,是為臣必須具備的節操,怎麼能允許我們全族的人都受封呢?”他和他的弟弟薛慎堅決推辭不接受。

     西魏攻取洛陽,豫州、颍州、梁州、廣州、陽州等各州都紛紛投降。

     獨孤信到新安,高敖曹帶領兵馬渡過黃河,獨孤信很快進逼洛陽。

    洛州刺史廣陽王元湛棄城逃回邺城,獨孤信于是占領了金墉城。

    當年孝武帝西遷時,散騎常侍裴寬對弟弟們說:“皇帝既然遷到西邊,我們不可歸附東邊的高歡。

    ”于是他們率領家屬逃到大石嶺,聽說獨孤信占領了洛陽,就出山去會見獨孤信。

     颍州長史賀若統率全城軍民投降西魏,西魏都督梁迥進去占領了該城。

    接着梁州、荥陽、廣州都投降西魏。

    十一月,東魏行台任祥進攻颍川,宇文泰派大都督宇文貴去救援,各位将領都認為對方兵馬多我們人馬少,不可交鋒。

    宇文貴說:“敵人以為我們兵馬少,一定不敢向他們進攻。

    他們聯合幾路兵馬攻颍川,颍川城必定危險。

    現在我們搶先進駐颍川,據城防守,又出乎敵人的意料,我們一定能打敗敵人。

    ”于是他們快速往颍川進軍,占領了颍川,然後背靠城牆,列開方陣。

    等東魏的軍隊到來以後,兩軍立即交鋒,宇文貴指揮西魏軍隊大大擊垮了敵軍,俘虜東魏士兵一萬多人,又将他們全放走了。

    随後宇文貴又率兵乘勝追擊,大敗東魏軍隊。

    東魏大将是雲寶殺了他們的陽州刺史投降了西魏。

    西魏都督韋孝寬進攻豫州,占領了這個城市。

     荊州刺史郭鸾進攻東荊州,東荊州刺史慕容俨率兵馬晝夜抵抗,苦戰二百多天以後,他們乘機攻出去,打敗了郭鸾的軍隊。

    當時東魏在黃河南邊的幾個州大都失守,隻有東荊州保住了。

     東魏所轄的濮陽、陽平等地發生武裝造反,濟州刺史高季式讨伐并平定了他們。

     東魏濮陽民為盜,濟州刺史高季式讨擒之,又擊陽平賊,平之。

    或為季式曰:“盜不侵境,而使私軍遠戰,萬一失利,豈不獲罪乎?”季式曰:“君何言之不忠也?我與國家同安共危,以此獲罪,亦無所恨。

    ” 戊午(538) 梁大同四年,魏大統四年,東魏元象元年。

     春正月朔,日食。

     二月,東魏遣行台侯景治兵虎牢,複取汾、颍、豫、廣四州。

     魏廢其後乙弗氏,立柔然女郁久闾氏為後。

     初,柔然頭兵可汗始得返國,事魏盡禮。

    永安以後,不複稱臣,置侍中黃門等官,得魏淳于覃,親寵任事,使典文翰。

    及是數為邊患,魏宇文泰欲結婚以撫之,以舍人元翌女為化政公主,妻頭兵弟。

    又言于魏主以乙弗後為尼,使扶風王孚迎頭兵女為後。

     頭兵遂留東魏使者而送悼後于魏。

    柔然營幕,戶席皆東向,孚請正南面,後曰:“我未見魏主,固柔然女也。

    魏仗南面,我自東向。

    ” 秋七月,梁大赦。

     以得如來舍利故也。

     八月,東魏遣兵圍魏金墉。

    魏大丞相泰救之,斬其将高敖曹,複戰不利,引還。

     東魏侯景、高敖曹等圍魏獨孤信于金墉,高歡帥大軍繼之。

    魏主與宇文泰俱東,李弼、達奚武帥千騎為前驅, 東魏濮陽老百姓收集人馬造反,濟州刺史高季式派兵讨伐,活捉為首的人,接着又襲擊陽平盜賊,将他們平定。

    有人對高季式說:“盜賊沒侵犯你的濟州境,你卻派出自家的軍隊到那麼遠的地方作戰,萬一失敗了,你難道不承擔罪責嗎?”高季式說:“你為什麼說出不忠于國家的話呢?我和國家同安共危,因為這而承擔罪責,我也沒有遺憾。

    ” 戊午(538) 梁大同四年,西魏大統四年,東魏元象元年。

     春正月初一,發生日食。

     二月,東魏派遣行台侯景在虎牢整頓部隊,又将汾州、颍州,豫州、廣州奪取回去。

     西魏廢掉文帝的皇後乙弗氏,立柔然國女子郁久闾氏為皇後。

     當初,柔然國的頭兵可汗剛被北魏放回時,對北魏的禮儀很周到。

    永安年間以後,對北魏不再稱臣納貢,他們自己按北魏的官制,設置侍中、黃門等官職,得到北魏的淳于覃,寵信重用他,讓他主管文書。

    到現在柔然國多次在西魏的邊境制造事端,西魏宇文泰想用聯婚安撫柔然國,封舍人元翌的女兒為化政公主,嫁給頭兵可汗的弟弟。

    宇文泰又勸說魏文帝廢掉乙弗皇後,叫她削發做尼姑,派遣扶風王元孚去柔然國迎接頭兵可汗的女兒來做皇後。

     頭兵可汗于是扣留東魏的使者而送悼後去西魏。

    柔然人宿營時,門戶、席棚都朝向東方,元孚請他們朝向南面,悼後卻說:“我現在還沒見到西魏的君主,仍然是柔然國的女子。

    你們魏國的儀仗隊可以向南方,我自己面向東方。

    ” 秋七月,梁朝頒布大赦令。

     因為得到如來佛的舍利,梁武帝大赦天下。

     八月,東魏派兵馬包圍西魏的金墉。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親自前往救援,斬殺東魏的将領高敖曹,又繼續與東魏軍隊作戰,因态勢不利,宇文泰帶領部隊撤回去了。

     東魏侯景、高敖曹等将西魏獨孤信圍在金墉城,高歡率大軍援助。

    魏主和宇文泰一道東行,李弼、達奚武率千餘騎兵做先驅, 至谷城。

    侯景等欲整陳以待其至,莫多婁貸文請擊之,進遇李弼,敗死。

    泰進軍瀍東,景等夜解圍去。

    泰帥輕騎追至河上,景為陳,北據河橋,南屬邙山,與泰合戰。

    泰馬驚逸墜地,東魏兵追及之,左右皆散,李穆以策抶泰罵之,追兵不疑,穆因以馬授泰,與俱逸。

     魏兵複振,擊東魏兵,大破之。

    高敖曹意輕泰,建旗蓋以陵陳。

    魏人盡銳攻之,一軍皆沒,敖曹單騎走,投河陽南城。

    守将高永樂與敖曹有怨,閉門不受,追者斬之。

    高歡聞之,如喪肝膽。

    泰賞殺敖曹者,布絹萬段,歲歲稍與之,比及周亡,猶未能足。

    魏又殺東魏将宋顯等,虜甲士萬五千人,赴河死者以萬數。

     然是日置陳既大,首尾懸遠,從旦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塞,莫能相知。

    魏諸軍戰不利,燒營而歸,留儀同三司長孫子彥守金墉。

    王思政舉矟陷陳,被創悶絕。

    思政每戰,常著破衣弊甲,敵不知其将帥,故得免。

     将軍蔡祐下馬,帥左右十餘人擊東魏兵,殺傷甚衆。

    東魏人圍之,祐彎弓持滿,四面拒之。

    東魏人募厚甲長刀者,直進取之。

    去祐三十步,左右勸射之,祐曰:“吾曹之命,在此一矢,豈可虛發?”将至十步,祐乃射之,應弦而倒。

     到達了谷城。

    侯景等準備列陣以等待宇文泰的到來,莫多婁貸文請求出擊宇文泰的先頭部隊,向前進發時遇到李弼的軍隊,交戰失敗被殺死。

    宇文泰進軍瀍水東部地區,侯景等人在夜裡撤離金墉。

    宇文泰率輕裝騎兵追到黃河岸上,侯景部署陣地,占領北面的橋梁和南面的邙山,與宇文泰交戰。

    戰鬥中宇文泰的馬受驚,将宇文泰摔在地上,這時東魏的部隊追趕上來了,宇文泰身邊的人都跑了,隻有李穆用鞭子抽着宇文泰,嘴裡還不停地罵,東魏追趕過來的士兵沒有懷疑宇文泰是高官,李穆便把馬讓給宇文泰,他倆一起逃走了。

     西魏軍又振作起精神,襲擊東魏的軍隊,大敗東魏軍隊。

    高敖曹輕視宇文泰,樹起旗蓋來顯示軍威。

    西魏軍隊迅猛攻擊高敖曹,高敖曹全軍覆沒,他一人騎馬投奔河陽南城。

    該城的守将高永樂與高敖曹有怨仇,關上城門不讓他進去,西魏追來的人把高敖曹殺死了。

    高歡聽說後,好像喪失肝膽一樣。

    宇文泰重賞斬殺高敖曹的人,獎給他布匹、絹帛一萬段,每年給他一部分,一直到北周滅亡時,還未能全部付足。

    西魏又殺東魏将領宋顯等人,俘虜士兵一萬五千人,渡黃河時淹死的數以萬計。

     但是這一天西魏部署的陣地太大,首尾相距很遠,從早到晚,雙方戰鬥了幾十回合,戰場上塵土煙霧四處彌漫,相互之間都看不清楚。

    西魏的各路軍隊在交戰中都失利,于是他們燒掉軍營撤回去了,隻留下儀同三司長孫子彥鎮守金墉城。

    王思政舉着長矛陷入敵人的陣地,受傷昏倒。

    王思政每次打仗,常常穿着破舊衣服,披着破舊盔甲,所以敵軍士兵不知道他是位将帥,因此才能幸免于死。

     将軍蔡祐跳下馬來,率領身邊十餘人向東魏的士兵沖殺,殺傷許多敵人。

    東魏的部隊把蔡祐圍了起來,蔡祐用力拉滿弓,四面射殺抵抗。

    東魏人征求身着厚甲手持長刀的人,向前猛沖想抓活的。

    在離蔡祐三十步之遠時,身邊的人勸他射箭,他說:“我們的性命就在這枝箭頭上,怎麼可以射空呢?”待東魏圍上來的人離蔡祐十步時,蔡祐才把箭射出去,東魏士兵應箭倒下去。

     東魏兵稍卻,祐徐引還。

    祐每戰,常為士卒先,戰還,諸将皆争功,祐終無所言。

    泰每歎曰:“承先口不言勳,我當代其論叙。

    ”因以王思政為東道行台,使鎮恒農。

     魏長安亂,大丞相泰讨平之。

     魏之東伐也,關中守兵少,前後所虜東魏士卒散在民間,聞魏兵敗,謀作亂。

    李虎與周惠達等奉太子欽出屯渭北,關中大擾。

    于是趙青雀等遂反,據長安子城。

    雍州民于伏德與鹹陽太守慕容思慶各收降卒,以拒還兵。

    長安大城民相帥以拒青雀,屢破之。

     魏主留阌鄉。

    宇文泰以士馬疲弊,不可速進,且謂青雀等烏合,不能為患,曰:“我至長安,以輕騎臨之,必當面縛。

    ”散騎常侍陸通谏曰:“賊逆謀久定,不可輕也。

    且賊詐言東寇将至,若以輕騎臨之,百姓益當驚擾。

    今軍雖疲弊,精銳尚多,以明公之威,總大軍以臨之,何憂不克?”泰從之,引兵西入。

    父老悲喜,士女相賀。

    華州刺史宇文導襲鹹陽,斬思慶,擒伏德,南渡渭,與泰會,攻青雀,破之。

     東魏大丞相歡拔金墉,魏師走。

     歡自晉陽将騎濟河,遣别将追魏師,至崤,不及。

    自攻金墉,長孫子彥棄城走。

    歡毀金墉而還。

     東魏範陽人起兵應魏,東魏讨平之。

     東魏士兵稍微往後退卻了一些,蔡祐才帶領他身邊的人回到營地。

    蔡祐每次戰鬥,常常都是身先士卒,打仗回來,其他各個将領都争戰功,蔡祐總是不說話。

    宇文泰常常感歎道:“承先不親口說自己的功勞,我應當代替他叙說。

    ”于是任命王思政為東道行台,讓他鎮守恒農。

     西魏長安發生叛亂,大丞相宇文泰回兵讨伐,平定了叛亂。

     西魏大軍東伐,在關中留守的軍隊很少,前後俘虜的東魏士兵都分散在民間,他們聽說西魏軍隊打了敗仗,便陰謀造反作亂。

    李虎和周惠達等奉太子元欽的命令率軍駐紮在渭河以北地區,關中地區發生騷亂。

    于是從東魏俘虜過來的趙青雀等便造反,占領長安的小城。

    雍州百姓于伏德和鹹陽太守慕容思慶各自收攏由東魏投降過來的士兵,以便抵抗從戰場上撤回來的軍隊。

    長安城裡的百姓互相聯合起來抗拒趙青雀等,多次打敗趙青雀等人的軍隊。

     這時西魏文帝留在阌鄉。

    宇文泰認為士兵和戰馬都很疲憊,不可能快速行軍,而且趙青雀不過烏合之衆,不會發展成大的災禍,他說:“我回到長安後,隻讓輕騎部隊沖上去,趙青雀那些人一定自縛而降。

    ”散騎常侍陸通勸谏道:“那些奸賊很早以前就策劃叛亂了,不可以輕視他們。

    況且那些奸賊造謠惑衆,說東魏寇賊将要打到長安,如果隻讓輕騎部隊沖上去,老百姓更加會受到驚擾。

    現在兵馬雖然疲憊,但精銳兵馬還很多,以您的威望,帶領大部隊進長安,還擔心不能取勝嗎?”宇文泰同意了,率大軍西進。

    男女老少都悲喜交加,相互慶賀。

    接着華州刺史宇文導等攻打鹹陽,殺掉慕容思慶,活捉于伏德,随即又南渡渭河,與宇文泰會合,然後向趙青雀發起進攻,擊敗了他。

     東魏大丞相高歡攻取金墉,西魏軍隊撤走。

     高歡從晉陽率領兵馬渡過黃河,然後派遣其他将領率部隊追趕西魏的軍隊,追到崤縣,還沒趕上。

    高歡便進攻金墉,長孫子彥棄城逃跑。

    高歡進去,搗毀金墉城之後又撤回晉陽。

     東魏範陽人起兵叛亂策應西魏,東魏派部隊平息了他們。

     範陽盧仲禮及從弟景裕起兵應魏,東魏讨平之。

    景裕本儒生,歡釋之,使教諸子。

    景裕講論精微,難者或相诋诃,大聲厲色,而景裕神采俨然,風調如一,從容往複,無際可尋。

    性清靜,曆官屢有進退,無得失之色,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終日端嚴,如對賓客。

     冬十二月,魏複取洛陽及廣州。

     魏是雲寶襲洛陽,趙剛襲廣州,皆拔之。

    于是自襄、廣已西城鎮複為魏。

     東魏禁擅立寺。

     魏自正光以後,四方多事,民避賦役,多為僧尼。

    至二百萬人,寺三萬餘區。

    至是,始诏長吏,擅立寺者,計庸以枉法論。

     盜殺魏廣州刺史李延孫。

     初,魏伊川土豪李長壽為防蠻都督。

    孝武西遷,長壽帥其徒拒東魏,魏以為廣州刺史。

    侯景攻殺之,子延孫複收其兵,魏之貴臣皆往依之,延孫資遣衛送,使達關中。

    東魏高歡患之,數遣兵攻之,不能克。

    延孫以澄清伊、洛為己任,魏以韋法保為東洛州刺史,助之。

    既至,與延孫連兵,置栅于伏流。

    是歲,延孫為其長史所殺,法保即據其栅。

     魏取宜陽,行台王思政城玉壁,徙鎮之。

     範陽人盧仲禮和他的堂弟盧景裕起兵叛亂,以策應西魏軍隊的進攻,東魏派軍隊讨伐并平息了他們。

    盧景裕本來是位儒生,高歡釋放了他,讓他教自己的孩子們讀書。

    盧景裕議論問題精辟細緻,跟他辯論的人辯不過他,有時就诋毀呵斥他,甚至大聲嚷叫神色嚴厲,而盧景裕卻不動聲色,風度不變,很從容地辯論,沒有一點情緒受到影響的痕迹。

    他性情沉靜,仕途生涯中多次晉升或降職,從來沒有表現出得意和失意的神色,穿破舊衣服吃粗質食物,恬淡安然,整天端莊嚴肅,好像總是面對客人一樣。

     冬十二月,西魏又發兵攻占洛陽和廣州。

     西魏派是雲寶進攻洛陽,趙剛進攻廣州,都取得了勝利。

    從此自襄州、廣州以西的城鎮又重歸西魏。

     東魏下诏禁止擅自建立寺廟。

     北魏自從正光年間以後,各地不斷發生戰亂,老百姓為逃避賦稅和徭役,很多人都落發做和尚或尼姑。

    當時僧尼多達二百萬人,寺廟三萬多座。

    到這時,東魏才頒布诏令給各地方長官,凡擅自建造寺廟的人,根據花費财力的多少,以私意歪曲破壞法律論處。

     西魏廣州刺史李延孫被反叛分子殺死。

     當初,西魏伊川的地方土豪李長壽出任防蠻都督。

    孝武帝西遷關中時,李長壽率領他的步兵抵抗東魏,西魏又任命他為廣州刺史。

    東魏的侯景攻下廣州,把李長壽殺死,李長壽的兒子李延孫又重新集中起其父人馬,繼續抗拒東魏,因此西魏的一些大臣都跑去投靠他,李延孫送給他們一些錢财,并派衛隊護送他們到達關中。

    東魏高歡認為李延孫是禍患,幾次派兵進攻廣州,都沒取得勝利。

    李延孫将肅清伊州、洛州作為自己的責任,西魏派韋法保出任東洛州刺史,以便幫助李延孫。

    韋法保到東洛州後,與李延孫的部隊合并到一起,在伏流城安營紮寨。

    這一年,李延孫被他的長史殺害,韋法保就占領了營盤。

     西魏攻占宜陽,行台王思政在玉壁建築新城,并在那裡鎮守。

     東魏将段琛等據宜陽,遣牛道恒誘魏邊民,韋孝寬患之,乃詐為道恒書歸款,使諜遺之琛營。

    琛果疑之,孝寬乘其猜阻,襲而擒之,崤、渑遂清。

    王思政以玉壁險要,請築城。

    自恒農徙鎮之。

     東魏改停年格。

     東魏以高澄攝吏部尚書,始改崔亮年勞之制,铨擢賢能,又沙汰尚書郎,妙選人地以充之。

    凡才名之士,皆引緻門下,與之遊宴。

     己未(539) 梁大同五年,魏大統五年,東魏興和元年。

     春正月,梁以何敬容為尚書令。

     自晉、宋以來,宰相皆以文義自逸,敬容獨勤簿領,日旰不休,為俗所嗤。

    自徐勉、周舍既卒,當權要者,外朝則何敬容,内省則朱異。

    敬容質悫無文,以綱維為己任。

    異文華敏洽,曲營世譽,善伺主意為阿谀,用事三十年,廣納貨賂,欺罔視聽,遠近莫不忿疾。

    園宅玩好,飲膳聲色,窮一時之盛。

    每休下,車馬填門,唯王承、王稚及褚翔不往。

     魏大丞相泰置行台學。

     泰于行台置學,令丞郎府佐旦治公務,晚就講習。

     夏五月,東魏立後高氏。

     歡之女也。

     東魏的将領段琛等占據宜陽,派遣牛道恒引誘西魏邊境的老百姓,西魏的韋孝寬感到憂慮,就僞造一封牛道恒給他的信,信中談到牛道恒想歸附西魏,随後派間諜丢在段琛的軍營裡。

    段琛看到那信,果然對牛道恒産生了懷疑,韋孝寬趁段琛對牛道恒懷疑不信任時,出兵襲擊宜陽,活捉了段琛和牛道恒,從此,崤山和渑水地區都被平定。

    王思政認為玉壁地勢險要,請求在玉壁修築新城。

    他由恒農遷去鎮守。

     東魏改變按年資深淺錄用官員的制度。

     東魏委任高澄代理吏部尚書,他開始改變原來崔亮制訂的按待選年限提拔官職的制度,選拔提升德才兼備的人做官,又淘汰了尚書郎,精選門第才能合适的人充任。

    凡有才能有名望的人士,他都招引到門下,與他們談古論今,飲酒吃飯。

     己未(539) 梁大同五年,西魏大統五年,東魏興和元年。

     春正月,梁任命何敬容擔任尚書令。

     自晉、宋以來,宰相都以善寫文章自娛,隻有何敬容勤勤懇懇地處理各種文件,日夜不停,被當時的人們嗤笑。

    從徐勉、周舍去世以後,掌管大權的,外朝官員中是何敬容,朝廷内省中是朱異。

    何敬容本性忠厚而缺少文才,以維護國家的法制為自己的責任。

    朱異文思敏捷,善用手段博得社會上的稱贊,他還善于迎合皇帝的心意,進行阿谀奉承,任職三十年,廣泛地接受賄賂、欺上瞞下,遠近沒有人不痛恨他。

    他住宅華麗,古玩珍貴,飲食以及聲樂美色,都是當時最高水準的。

    每當他從省裡回家休息,車馬把他家的大門都堵塞住了,隻有王承、王稚和褚翔不去那裡。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在行台設置學堂。

     宇文泰在行台署設置學堂,命令丞郎府的工作人員全部白天辦公,晚上去學堂聽講習。

     夏五月,東魏皇帝冊封高氏為皇後。

     高氏是高歡的女兒。

     秋九月,東魏城邺。

     冬十月,魏置紙筆于陽武門以求言。

     十一月,東魏行《興光曆》。

     校書郎李業興所修也,行之。

     梁分諸州為五品。

     朱異奏:“頃來置州稍廣,而小大不倫,請分為五品,其位秩高卑,參僚多少,皆以是為差。

    ”诏從之。

    于是上品二十州,次品十州,次品八州,次品二十三州,下品二十一州。

    梁主方事征伐,恢拓境宇,北踰淮、汝,東距彭城,西開牂柯,南平俚洞,建置州郡,紛綸甚衆。

    其下品皆異國降人,有名無地,職貢罕通。

    五品之外又有二十餘州,不知處所。

    凡一百七州,又以邊境鎮戍,雖領民不多,欲重其将帥,皆建為郡。

    州郡雖多,而戶口日耗矣。

     魏制禮樂。

     魏自西遷以來,禮樂散逸,宇文泰命仆射周惠達、郎中唐瑾,損益舊章,至是稍備。

     庚申(540) 梁大同六年,魏大統六年,東魏興和二年。

     春二月,柔然侵魏。

    魏主殺其故後乙弗氏。

     魏文後既為尼,居别宮,悼後猶忌之。

    柔然為之舉國南侵,魏乃賜文後自盡。

    宇文泰召諸軍屯沙苑,以備柔然。

     秋九月,東魏修築邺城。

     冬十月,西魏在陽武門放上紙和筆以便人們建言獻策。

     十一月,東魏實行《興光曆》。

     這是根據《正光曆》出現的誤差,由校書郎李業興修正的新曆,并開始實行。

     梁朝将各州分為五個等級。

     朱異向梁武帝上奏折,說:“近來設置的州略微多了些,而且大小不一樣,請求皇上将各州分為五等,各州長官地位和俸祿的高低,參佐幕僚的多少,都以等級形成差别。

    ”梁武帝下诏表示同意。

    于是把全國的州區分五類:第一等級的二十個州,第二等級的十個州,第三等級的八個州,第四等級的二十三個州,最末一等級的二十一個州。

    這時梁武帝正在進行征戰讨伐,收複失地,開拓疆域,在北部越過了淮、汝地區,東邊到達彭城,西邊開發了牂柯,南面平定了俚洞,建立設置州郡,情況混亂無章。

    那些第五等級各州的居民都是少數民族投降過來的,徒有州名而沒有土地,應繳的賦稅貢品幾乎都送不到朝廷。

    第五等級之外還有二十多個州,不知設在什麼地方。

    梁朝共一百零七個州,又以邊境地區對待,派兵鎮守,雖然管轄的老百姓不多,但為了表示對駐守在那裡将領的重視,都設置為郡。

    州郡雖然多,可老百姓卻日益減少。

     西魏制訂禮樂制度。

     魏自從西遷關中以來,禮樂制度散失廢棄,所以宇文泰命令仆射周惠達、郎中唐瑾,對舊的禮樂典章進行修訂,到這時已初步形成新的禮樂典章。

     庚申(540) 梁大同六年,西魏大統六年,東魏興和二年。

     春二月,柔然國入侵西魏。

    西魏文帝殺了他原來的皇後乙弗氏。

     西魏文後乙弗氏做了尼姑後,住在别宮,悼後還是妒忌她。

    柔然為此傾其全國兵力向南進犯,魏文帝害怕了,就賜文後乙弗氏自殺。

    宇文泰召集各軍駐紮沙苑,以防備柔然的入侵。

     周惠達發士馬守京城,塹諸街巷,召雍州刺史王罴議之。

    罴謂使者曰:“若蠕蠕至渭北,王罴自帥鄉裡破之,何為天子城中作如此驚擾!”柔然至夏州而退,未幾悼後亦遇疾殂。

     夏閏五月朔,日食。

     秋八月,梁司空袁昂卒。

     昂遺疏不受贈谥,梁主不許,谥曰:“穆正。

    ” 冬十一月,吐谷渾遣使如東魏。

     吐谷渾自莫折之亂,不通于魏。

    伏連籌卒,子誇呂立,始稱可汗。

    其地東西三千裡,南北千餘裡。

    是歲,始遣使假道柔然,聘于東魏。

     辛酉(541) 梁大同七年,魏大統七年,東魏興和三年。

     秋七月,魏以宇文測為大都督,行汾州事。

     測,深之兄也,為政簡惠,得士民心。

    汾州地接東魏,東魏人數來寇抄,測擒獲之,解縛引見,待以客禮,并給糧饩,衛送出境。

    東魏人大慚,不複為寇。

    或告測交通境外者,宇文泰怒曰:“測為我安邊,何得間我骨肉?”命斬之。

     九月,魏省官員,置屯田,頒六條。

     魏宇文泰欲革易時政,為強國富民之法。

    度支尚書蘇綽贊成其事,減官員,置二長,并置屯田,以資軍國。

    又為六條诏書,一曰:清心;二曰:敦教化;三曰:盡地利;四曰:擢賢良;五曰:恤獄訟;六曰:均賦役。

    泰常置諸坐右,令 周惠達征調兵馬守衛京城長安,他們在各街巷都挖掘壕溝,又派人請雍州刺史王罴去長安,商量守城措施。

    王罴對使者說:“如果柔然人真的到了渭北,我王罴一定率鄉裡父老将他們打敗,為什麼要使皇帝居住的京城如此人心惶惶呢!”柔然的兵馬到夏州後就退回去了,不久悼後也生病死去。

     夏季閏五月初一,發生日食。

     秋八月,梁朝司空袁昂去世。

     袁昂臨死前寫遺書,表示死後不接受任何贈谥,但梁武帝沒有同意,還是根據袁昂生前的官職,谥号為:“穆正。

    ” 冬十一月,吐谷渾派遣使者到東魏。

     吐谷渾自從莫折念生發動叛亂之後,不與魏國來往。

    伏連籌死後,他的兒子伏誇呂繼位,開始稱可汗。

    吐谷渾的疆土東西三千裡,南北千餘裡。

    這一年,他們才派使者借道柔然,到東魏探訪。

     辛酉(541) 梁大同七年,西魏大統七年,東魏興和三年。

     秋七月,西魏任命宇文測為大都督,兼管汾州事務。

     宇文測,是宇文深的兄長,他處理事務果斷仁慈,很得士大夫和老百姓的擁護。

    汾州地區和東魏的疆域接壤,東魏人多次前來掠奪,宇文測的軍隊抓到他們後,宇文測就叫人給他們松綁,并和他們見面,以對待客人的禮儀對待他們,還給他們糧食,派人護送他們出境。

    東魏人非常慚愧,便不再到邊境騷擾。

    有人誣告宇文測裡通國外,宇文泰聽後氣憤地說:“宇文測替我安定邊境,怎麼能離間我們骨肉情呢?”他下令把誣告宇文測的人殺死。

     九月,西魏裁減官員,實行屯田,頒布六條诏令。

     西魏宇文泰想對當時的政治進行改革,采取強國富民的制度。

    度支尚書蘇綽贊成他的改革,裁減官員,設置兩個令長,并實行屯田,用來補充國家軍費開支。

    又撰寫诏書頒布六條法令,一:純潔心靈;二:敦厚政教風化;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四:提拔品德高尚又有才能的人;五:慎重處理訴訟方面的事;六:公平地收納賦稅。

    宇文泰經常把這六條放在自己座位的右邊,命令 百司習誦之,非通六條及計帳者不得居官。

    既而又益新制十二條。

     冬十月,東魏頒《麟趾格》。

     東魏诏群臣于麟趾閣議定法制,謂之《麟趾格》,行之。

     十二月,梁交州李贲反,遣兵讨之。

     交趾李贲世豪右,仕不得志。

    又有并韶者,富詞藻,詣選求官,尚書蔡撙以并姓無前賢,除廣陽門郎。

    韶恥之,遂與贲謀作亂。

    會交州刺史武林侯咨以刻暴失衆心,二人因連結數州豪傑俱反。

    梁主遣咨與高州刺史孫冏、新州刺史盧子雄将兵擊之。

     東魏大稔。

     魏自喪亂以來,農商失業,六鎮之民就食齊、晉。

    東西分裂,連年戰争,公私困竭,民多餓死。

    高歡命諸州濱河,皆置倉積谷,以相轉漕供軍旅,備饑馑,又于傍海煮鹽。

    軍國粗贍。

    又以諸州調絹不依舊式,民甚苦之,奏令悉以四十尺為匹。

    至是東方連歲大稔,谷斛至九錢。

    山東之民稍複蘇息矣。

     臨淮王孝友言:“令制百家為族,二十五家為闾,五家為比,百家之内,有帥二十五,征發皆免,苦樂不均,複有蠶食,為弊久矣。

    京邑諸坊,或七八百家唯一裡正、二史,庶事無阙。

    請每闾止為二比,計族省十二丁,赀絹、番兵, 百官學習背誦,不熟悉六條和戶籍情況的人不能任官職。

    後來又增補了十二條新的制度。

     冬十月,東魏頒布《麟趾格》新法。

     東魏孝靜帝诏令朝廷百官在麟趾閣商議制訂新的法律制度,稱之為《麟趾格》,在十月頒布實行。

     十二月,梁朝交州人李贲造反,梁武帝派兵讨伐他。

     交趾人李贲世代是豪門大族,他本人仕途上卻不得志。

    還有一位叫并韶的人,擅長詩詞文章,他到吏部謀求官職,尚書蔡撙認為姓并的以前未曾有過有名望的人,便授予廣陽門郎這小小的官職。

    并韶感到恥辱,就和李贲策劃造反。

    正巧遇上交州刺史武林侯蕭咨因為苛刻殘暴失掉民心,他們兩個人便聯合幾個州的豪傑一起造反。

    梁武帝派遣蕭咨和高州刺史孫冏、新州刺史盧子雄率兵去圍剿李贲、并韶。

     東魏大豐收。

     北魏自從陷入戰亂以來,農民不得耕種,商人不得正常營業,六鎮的老百姓流亡到齊、晉去謀生。

    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後,連年戰争,國家和個人都極其貧困,百姓大多被餓死。

    高歡命令各州的河岸、渡口,都設置倉庫積蓄糧食,以便通過水路運輸供應軍隊,應付饑荒,又在靠近海的地方煮海水制鹽。

    由于這些措施,軍事和行政的開支基本夠用了。

    高歡又發現各州征調絹帛時不按照原來的規定辦事,給百姓造成許多困難,因此他上奏孝靜帝,請求頒布诏令,一律以四十尺為一匹,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到這時東部地區連年大豐收,十鬥谷的價錢降到九個錢。

    崤山以東的百姓稍微得到了複蘇和養息。

     臨淮王元孝友上書孝靜帝說:“規定以一百戶人家為一族,二十五戶為一闾,五家為一比,一百戶人家裡,有二十五位長官都免掉兵役、勞役,他們和老百姓相比苦樂差别大,還有相互蠶食現象,造成的危害已經很久了。

    京城的各個坊裡,有的七八百戶人家才一個裡正、兩個史,日常事務都做得不錯。

    因此,請求每闾隻設兩個比,算起來一個族就減少十二個丁,稅收、絹帛和兵役, 所益甚多。

    ”事下尚書,寝不行。

     壬戌(542) 梁大同八年,魏大統八年,東魏興和四年。

     春正月,梁安成妖人作亂。

    三月,江州司馬王僧辯讨平之。

     安成望族劉敬躬以妖術惑衆,遂據郡反。

    南方久不習兵,人情擾駭。

    江州刺史湘東王繹遣司馬王僧辯讨斬之。

    僧辯該博辯捷,器宇肅然,雖射不穿劄,而志氣高遠。

     魏初置六軍。

     八月,東魏以侯景為河南大行台。

     冬十月,東魏大丞相歡圍魏玉壁,不克而還。

     高歡擊魏,入自汾、绛,連營四十裡。

    宇文泰使王思政守玉壁,以斷其道。

    歡圍玉壁九日,遇大雪,士卒多死,遂解圍去。

     十二月,梁盧子略作亂,廣州參軍陳霸先讨平之。

     孫冏、盧子雄讨李贲,以春瘴方起,請待至秋。

    武林侯咨趣之,衆潰而歸。

    咨誣奏冏及子雄逗留,賜死。

    子雄弟子略及杜僧明、周文育等帥衆攻廣州。

    參軍吳興陳霸先帥精甲三千擊破之,擒僧明、文育。

    霸先以二人骁勇過人,釋之,以為主帥。

    诏以霸先為直閣将軍。

     這樣可以增加許多。

    ”孝靜帝把這事交給尚書辦理,但這事卻被擱置起來,沒有實施。

     壬戌(542) 梁大同八年,西魏大統八年,東魏興和四年。

     春正月,梁朝安成郡舞弄妖術的人叛亂。

    三月,江州司馬王僧辯率軍平定了叛亂。

     安成的名門望族子弟劉敬躬用妖術迷惑群衆,利用這種辦法糾集起不少人,占領了安城郡發動叛亂。

    當時南方很久沒有這樣的戰事了,人們惶恐不安。

    江州刺史湘東王蕭繹派遣司馬王僧辯率兵馬去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