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君主,萬裡國土必須有所歸附,我甯可背叛陛下,也不能背叛國家!”魏孝武帝也不作回答。
高歡就召集百官元老商量立誰做皇帝。
當時清河王元亶進出時已按皇帝的規格侍衛警戒,清道止行。
高歡厭惡他,就立元亶的嫡長子善見為皇帝,對元亶說:“要立你為皇帝,還不如立你的兒子。
”元亶自己心裡不安,往南方跑去,高歡把他追回來。
元善見登基,當時十一歲。
西魏任命宇文泰為大丞相。
宇文泰攻打潼關,斬殺了高歡鎮守潼關的大将薛瑜,回到長安,升為大丞相。
梁朝進攻東魏。
十一月,東魏把京都遷移到邺城。
高歡認為洛陽西邊靠近西魏,南邊接近梁朝國境,就提議把京都遷到邺城。
文書剛下達三天就開始行動,四十萬戶人家狼狽地踏上遷徙之路。
高歡留在後面安排搬遷事宜,待事情結束後,又回到晉陽。
朝廷把司州改名為洛州,任命元弼為洛州刺史,鎮守洛陽。
仆射司馬子如、高隆之,侍中高嶽、孫騰留在邺城,共同主持朝廷政務。
另外還拿出一百三十萬石糧食來赈濟 遷民。
十一月,東魏主至邺,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
魏郡太守為魏尹。
閏十二月,魏大丞相泰進毒弑其君修。
魏孝武閨門無禮,從妹不嫁者三人。
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寶炬之同産也,從入關。
宇文泰使人殺之,魏主不悅。
由是複與泰有隙,飲酒遇酖而殂,殡于佛寺。
谏議大夫宋球恸哭嘔血,漿粒不入口者數日,泰以其名儒不之罪也。
東魏高歡聞之,啟請舉哀制服。
東魏主使群臣議之,博士潘崇和以為君遇臣不以禮則無反服,是以湯之民不哭桀,周之臣不服纣。
衛既隆、李同軌以高後于永熙離絕未彰,宜為之服。
東魏從之。
魏獨孤信克荊州。
東魏人襲之,信奔梁。
東魏既取荊州,魏以獨孤信為刺史,招懷之。
蠻酋樊五能攻破淅陽郡以應魏。
東魏刺史辛纂欲讨之,郎中李廣曰:“淅陽深險,表裡群蠻,今少遣兵不能制賊,多遣則根本虛弱。
脫不如意,州城難保。
聞台軍不久應至,公但約勒屬城,使完壘撫民以待之,雖失淅陽不足惜也。
”纂不從而敗。
城民召獨孤信。
東魏遣田八能拒之,又遣張齊民出信後。
信謂其衆曰:“今士卒不滿千人,首尾受敵,若還擊齊民,土民謂我退走,必來邀我,不如進擊八能破之,齊民 移民。
十一月,東魏皇帝到邺城,将相州刺史改名為司州牧。
魏郡太守改稱為魏尹。
十二月閏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在皇帝喝的酒中放進毒藥,毒死了孝武帝元修。
魏孝武帝在宮中亂倫,堂妹中不出嫁的有三個。
平原公主明月,與南陽王元寶炬是同母所生,跟随孝武帝到關中。
宇文泰派人殺了明月,魏孝武帝很不高興。
因此又與宇文泰産生隔閡,飲酒中毒身亡,殡葬在佛教寺院。
谏議大夫宋球悲傷痛哭而吐血,幾天之内水米不進一點,宇文泰因他是位名儒,沒怪罪他。
東魏高歡聽說魏孝武帝死的消息,上書東魏皇帝要求為孝武帝舉行哀悼服喪。
東魏皇帝叫各位大臣商量,博士潘崇和認為君主對臣子無禮,臣子就不為他服喪,因此商湯的國民不哭夏桀,周朝的大臣不為纣王服喪。
衛既隆、李同軌認為高皇後與孝武帝斷絕關系的事未公布,她應為孝武帝服喪。
東魏孝靜帝同意了他們的意見。
西魏獨孤信攻克荊州。
東魏派軍隊襲擊荊州,獨孤信投奔梁朝。
東魏已經攻取荊州,西魏任命獨孤信為荊州刺史,以此招撫獨孤信。
蠻族酋長樊五能攻破了淅陽郡以策應西魏。
東魏刺史辛纂想讨伐他們,郎中李廣說:“淅陽郡處在幽深險要的地方,裡外有許多蠻人,現在派少數兵馬去不可能征服他們,派大部隊去大本營就空虛了。
如果不能如願取勝,州城難以保住。
聽說朝廷派遣的軍隊很快就要到達,您隻要約束住荊州所轄的各座城市,使它們完好無損,同時安撫百姓以等待時機,這樣雖然失掉淅陽也不值得可惜。
”辛纂沒聽從李廣的意見而失敗。
城中百姓請獨孤信過去。
東魏派遣田八能阻擋他,又派張齊民由背後襲擊獨孤信。
獨孤信對部屬說:“現在士兵不足一千人,前後都有敵人,如果回頭攻擊張齊民,當地的老百姓會說我是撤退,必然來攔擊我們,不如進攻田八能擊潰他,這樣張齊民 自潰矣。
”遂擊破八能,乘勝襲穰城。
辛纂出戰,大敗,還趣城,門未及阖,信前驅武川楊忠叱門者曰:“大軍已至,城中有應,爾等求生,何不避走?”門者皆散,忠帥衆入城,斬纂以徇,城中懾服。
信分兵定三荊。
居半歲,東魏高敖曹、侯景将兵奄至城下,信兵少不敵,與楊忠皆奔梁。
乙卯(535) 梁大同元年,魏文帝寶炬大統元年,東魏天平二年。
春正月朔,魏大丞相泰立南陽王寶炬。
魏宇文泰與群臣議所立,多舉廣平王贊,濮陽王順垂涕謂泰曰:“高歡逼逐先帝,立幼主以專權,明公宜反其所為。
廣平沖幼,不如立長君而奉之。
”泰乃立南陽王寶炬。
魏将軍李虎克靈州。
宇文泰遣李虎等擊曹泥。
虎等招谕費也頭之衆,與之共攻靈州,凡四旬,曹泥請降。
魏大丞相泰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封安定公。
魏以泰為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封安定王。
泰固辭王爵及錄尚書,乃封安定公。
魏立後乙弗氏。
後仁恕節儉,不妒忌。
魏主重之。
東魏大丞相歡擊稽胡,斬劉蠡升。
蠡升自稱天子,居雲陽谷,魏之邊境常被其患,謂之“胡荒”。
歡襲擊,大破之,其下斬之以降。
東魏大丞相歡自為相國,假黃钺,加殊禮,複辭不受。
東魏人襲魏華州,不克。
自己就潰敗了。
”于是他擊敗了田八能,乘勝又襲擊穰城。
辛纂率兵馬出來迎戰,遭慘敗,又奔回城中,城門還沒來得及關上,獨孤信的先鋒武川人楊忠大聲呵斥守門的人:“我們的大部隊已經到了,城中還有人接應,你們這些人想找活路,為什麼還不避開逃走?”守門的人都逃散了。
楊忠帥衆入城,殺辛纂以示衆,城裡的軍民都被懾服。
獨孤信兵分三路平定了三荊地區。
半年之後,東魏高敖曹、侯景率領兵馬突然攻到城下,獨孤信兵馬少,不敢對抗,與楊忠都投奔梁朝。
乙卯(535) 梁大同元年,西魏文帝寶炬大統元年,東魏天平二年。
春正月初一,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立南陽王元寶炬為皇帝。
西魏宇文泰與文武百官商量立誰為皇帝,多數大臣主張立廣平王元贊,濮陽王元順流着眼淚對宇文泰說:“高歡逼走了先帝,立年幼的皇帝以便他獨攬大權,你應該反其道而行之。
廣平王還年幼,不如立一位年長的君王而恭敬地對待他。
”宇文泰就立南陽王元寶炬為西魏皇帝。
西魏将軍李虎攻克靈州。
宇文泰派遣李虎等去襲擊曹泥。
李虎招撫費也頭的兵馬,和他們一起攻擊靈州,一共持續了四十天,曹泥請求投降。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被封為安定公。
西魏以宇文泰為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被封為安定王。
宇文泰堅持辭掉王爵及錄尚書,就被封為安定公。
西魏皇帝立乙弗氏為皇後。
乙弗皇後仁慈寬厚、勤儉節約,不妒忌。
西魏皇帝很敬重她。
東魏大丞相高歡襲擊稽胡部落,殺掉劉蠡升。
劉蠡升在稽胡部落自稱皇帝,占據雲陽谷,東魏的邊境經常受他侵擾,當時被稱為“胡荒”。
高歡襲擊劉蠡升,把他打得大敗,他的部下将他殺死後投降了東魏。
東魏大丞相高歡自任相國,可以用皇帝的儀仗,賜給他特殊禮遇,高歡反複推辭不接受。
東魏人攻打西魏華州,沒有攻克。
東魏大行台尚書司馬子如帥都督窦泰、韓軌等攻潼關。
魏宇文泰軍于霸上。
子如從蒲津宵濟攻華州。
入之,刺史王罴未起,聞閣外匈匈有聲,袒跣持梃,大呼而出,逐至東門。
左右稍集,擊破,走之。
魏作新制二十四條。
魏宇文泰以軍旅未息,吏民勞弊,命所司斟酌古今,可以便時适治者。
為二十四條新制,奏行之。
魏大丞相泰以蘇綽為行台左丞。
宇文泰用蘇綽為行台郎中。
居歲餘,未之知也,而台中皆稱為能,有疑事皆就決之。
泰與仆射周惠達論事,惠達請出議之。
以告綽,綽為之區處。
惠達入白之,泰稱善,曰:“誰與卿為此議者?”惠達以綽對,且稱綽有王佐之才。
泰與公卿如昆明池觀漁,行至漢故倉池,顧問左右,莫有知者。
召綽問之,具以狀對。
泰悅,因問天地造化之始,曆代興亡之迹,綽應對如流。
遂留至夜,問以政事,卧而聽之。
綽陳為治之要,泰起整衣危坐,不覺膝之前席。
語達曙不厭。
诘朝謂惠達曰:“蘇綽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左丞,參典機密,自是寵遇日隆。
綽始制文按程式,朱出墨入,及計帳戶籍之法,後人多遵用之。
東魏大行台尚書司馬子如率都督窦泰、刺史韓軌等進攻潼關。
西魏宇文泰屯兵霸上。
司馬子如從蒲津連夜渡河襲擊華州。
東魏的軍隊進入華州城後,刺史王罴還躺在床上沒起來,聽到房子外邊有喧雜聲,立即露身赤腳舉着一根大棒,大叫着沖了出去,于是到了東門。
他的部下才剛剛集合起來,就擊退東魏的部隊,司馬子如帶領部隊撤退了。
西魏制訂二十四條新法令。
西魏宇文泰因考慮到戰争不停,官吏和百姓疲勞,就命令有關部門參照古今法令,制訂适合于當時治理國家的新法令。
他們制訂出二十四條,上奏皇帝,皇帝批準後實行。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任命蘇綽為行台左丞。
宇文泰任用蘇綽為行台郎中。
一年後,宇文泰對蘇綽還不甚了解,而台署中的人都說蘇綽能幹,遇到疑難的事都去請他解決。
宇文泰和仆射周惠達議論一件事,周惠達請求允許他出去找别人商量一下。
周惠達把這件事告訴了蘇綽,蘇綽為周惠達作了分析解答。
周惠達回去把蘇綽的看法告訴了宇文泰,宇文泰認為很好,說:“誰和你做出的這番議論?”周惠達說是蘇綽,并且稱贊蘇綽有輔佐君主的才幹。
宇文泰與公卿一起去昆明池觀魚,走到漢代的倉池,回頭問左右随行的人,沒有人回答出來。
他把蘇綽叫過來問,蘇綽繪聲繪色地詳細做出回答。
宇文泰非常高興,便問天地開始創造化育的情況,曆代興盛衰亡的經過,蘇綽都對答如流。
宇文泰于是把蘇綽留到晚上,問他一些軍政大事,宇文泰躺着傾聽。
蘇綽陳述治理國家的關鍵之處時,宇文泰從睡榻上坐起來,整好衣服端坐着,不知不覺中腿往前移。
蘇綽一直說到天亮,宇文泰也沒覺得厭煩。
第二天一早,宇文泰對周惠達說:“蘇綽真是位奇人,我馬上就讓他管理重要政務。
”随即拜蘇綽為左丞,參與掌管機密事務,從此蘇綽越來越受到宇文泰的寵信。
蘇綽開始制訂處理文書的程式,用紅筆批出,黑筆簽收,還有計賬、戶籍等管理辦法,後來的人大多遵照沿用。
夏五月,魏大丞相泰自加柱國。
秋七月,魏東益州叛降于梁。
八月,東魏作新宮。
魏趙剛以東荊州歸于魏。
趙剛自蠻中往見東魏東荊州刺史李愍,勸令附魏。
愍從之,剛由是得至長安。
宇文泰以剛為光祿大夫。
剛說泰召賀拔勝、獨孤信等于梁。
泰使剛往請之。
十一月,梁侍中徐勉卒。
勉雖骨鲠不及範雲,亦不阿意苟合,故梁世言賢相者稱範、徐雲。
魏梁州叛降于梁。
東魏封高洋為太原公。
洋,歡之子也,内明決而外如不慧,衆皆嗤鄙之,獨歡異之,謂長史薛琡曰:“此兒識慮過吾幼時。
”歡嘗欲觀諸子意識,使各治亂,洋獨抽刀斬之,曰:“亂者必斬。
”又各配兵四出,使都督彭樂帥甲僞攻之。
兄澄等皆怖撓,洋獨勒衆與格。
樂免胄言情,猶擒以獻。
十二月,東魏始賦文武官祿。
魏與柔然和親。
柔然頭兵可汗求婚于東魏,高歡以常山王妹為蘭陵公主,妻之。
魏亦與約和親,由是不複為寇。
丙辰(536) 梁大同二年,魏大統二年,東魏天平三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歡襲魏夏州,取之。
魏靈、涼州亦叛附于歡。
夏五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自己又兼任柱國将軍。
秋七月,西魏東益州刺史投降梁朝。
八月,東魏建築新的皇宮。
西魏趙剛帶着東荊州回歸西魏。
趙剛從蠻人那裡出來去見東魏東荊州刺史李愍,勸說李愍讓他歸附西魏。
李愍同意了,趙剛因此能夠到達長安。
宇文泰任命趙剛為光祿大夫。
趙剛又勸說宇文泰将賀拔勝、獨孤信等人從梁朝召回來。
宇文泰派趙剛去邀請他們。
冬十一月,梁朝侍中徐勉去世。
徐勉的骨氣雖然不如範雲那麼硬,但也不阿谀苟合,所以在梁朝有這樣的說法:“稱得上賢相的隻有範雲、徐勉。
” 西魏梁州刺史背叛,投降梁朝。
東魏封高洋為太原公。
高洋,是高歡的兒子,内心精明決斷,而外表卻好像不聰明,衆人都嗤笑他鄙視他,唯有高歡認為他與衆不同,高歡對長史薛琡說:“這孩子的見識與思考能力超過我小的時候。
”高歡曾試圖觀察幾個孩子的智力,叫他們各自整理亂絲,隻有高洋抽出刀來砍斷亂絲,并且說:“亂者必須用刀斬!”高歡又給他們分别配備兵力,讓他們四面出擊,讓都督彭樂率騎兵假裝進攻他們。
高洋的哥哥高澄等都害怕得亂了陣腳,隻有高洋率兵馬與彭樂的騎兵格殺。
彭樂脫去盔甲叙說事情的實情,高洋還擒拿了他獻給高歡。
十二月,東魏開始根據文武百官的職位給予俸祿。
西魏和柔然結親。
柔然的頭兵可汗向東魏求婚,高歡封常山王的妹妹為蘭陵公主,嫁給可汗為妻。
西魏也和柔然訂立和親條約,從此,柔然不再侵擾西魏。
丙辰(536) 梁大同二年,西魏大統二年,東魏天平三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高歡進攻西魏的夏州,夏州被攻破。
西魏的靈州、涼州也叛變歸附高歡。
高歡自将萬騎襲魏夏州,不火食,四日而至。
縛矟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彌突,因而用之。
留張瓊将兵鎮守,遷其部落以歸。
魏靈州刺史曹泥與其婿涼州刺史劉豐複叛降東魏。
魏人圍之,水灌其城,不沒者四尺。
歡發阿至羅騎徑度靈州,繞出魏師之後,魏師退。
歡迎泥及豐,拔其遺戶五千以歸。
二月,東魏大丞相歡,遣其世子澄入邺輔政。
東魏以為尚書令、京畿大都督。
東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入邺輔政。
用法嚴峻,事無凝滞,中外震肅。
引崔暹為左丞,親任之。
初,澄通于歡妾,一婢告之,歡杖澄而幽之。
婁妃亦隔絕不得見。
歡納魏敬宗之後爾朱氏,有寵。
生子浟,欲立之,澄求救于司馬子如。
子如入見,僞為不知者,請見婁妃。
歡告其故,子如曰:“妃是王結發婦,常以家财奉王。
王在懷朔被杖,背無完皮,妃晝夜供侍,同走并州,然馬矢自作靴,恩義何可忘也?且婁領軍之勳何宜搖動?一女子如草芥,況婢言不必信邪。
”歡因使子如更鞫之。
子如盡反其辭,乃啟歡曰:“果虛言也。
”歡大悅,父子,夫婦相泣,複如初。
東魏大丞相歡以陳元康為功曹。
高季式薦元康于高歡,曰:“是能夜中暗書,快吏也。
”歡召 高歡親自率萬餘騎兵襲擊西魏夏州,不吃不喝,連續四天行軍到達夏州。
他們把長矛捆起來作雲梯,夜間攻進夏州城,生擒刺史斛拔俄彌突,高歡又起用了他。
留下張瓊派兵鎮守,把斛拔俄彌突的部落遷到晉陽後率兵返回。
西魏靈州刺史曹泥和他的女婿涼州刺史劉豐也反叛投降東魏。
西魏兵馬把靈、涼二州包圍起來,往城裡灌水,隻差四尺水就要将城淹沒。
高歡派阿至羅率騎兵徑直越過靈州,繞到西魏軍隊背後襲擊,西魏軍隊撤退。
高歡迎接曹泥和劉豐,并把他們遺留的五千戶人家歸到晉陽。
二月,東魏大丞相高歡,派遣他的嫡長子高澄進邺城輔助朝廷政務。
東魏任命高澄為尚書令、京畿大都督。
東魏勃海王高歡的長子高澄,十五歲,到邺城輔佐朝政。
他執法嚴厲,辦事雷厲風行,朝廷内外為之震驚并肅然起敬。
高澄引薦崔暹為左丞,并親近信任他。
起初,高澄和高歡的妾私通,一奴婢報告了高歡,高歡把高澄杖打以後幽禁起來。
婁妃也被隔離起來,不許外人見。
高歡又将魏敬宗的皇後爾朱氏納為妾,對她很寵愛。
爾朱氏生了個兒子叫高浟,高歡想立高浟為繼承人,高澄向司馬子如求救。
司馬子如去見高歡,假裝不知道這件事,請求見婁妃。
高歡把高澄的事和婁妃被隔離的情況告訴了司馬子如,司馬子如說:“婁妃是您的結發妻子,曾經把她家的錢财供您使用。
您在懷朔被杖打,後背沒有一點完好的皮膚,婁妃白天夜裡侍候您,和您一起到了并州,點燃馬糞做飯,親自制作靴子,她的恩愛情義怎能忘記呢?何況婁妃的弟弟婁領軍的功勳怎麼能動搖呢?一個女子就像草芥,況且婢女的話不一定可信呢。
”高歡便叫司馬子如再調查一次。
司馬子如調查的結果全部與原來的相反,就對高歡說:“果然原來的是假話。
”高歡非常高興,于是高歡父子,夫妻相對而泣,和好如初。
東魏大丞相高歡任陳元康為功曹。
高季式将陳元康推薦給高歡,說:“這就是能在夜間昏暗的情況下書寫公文的人,這個人是位辦事很快的官員。
”高歡叫來 之,一見即授功曹,掌機密。
時軍國多務,元康問無不知。
與功曹趙彥深同知機密,而元康性柔謹,歡甚親之,曰:“此人天賜我也。
” 三月,梁處士陶弘景卒。
弘景博學,好養生,仕齊為奉朝請,棄官隐居茅山。
梁主早與之遊,及即位,恩禮甚笃。
每得其書,焚香虔受。
屢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
國家每有大事,必先咨之。
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将沒,為詩曰:“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
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
”時士大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故弘景詩及之。
夏四月,梁以江子四為右丞。
子四上封事,極言得失,梁主诏曰:“古人有言:&lsquo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rsquo朕有過失,不能自覺,子四所言,尚書時加檢括,速以啟聞。
” 秋七月,魏賀拔勝自梁歸于魏。
梁主待賀拔勝等甚厚,勝請讨高歡,不許。
厚結朱異,乃得歸,與史甯、盧柔皆北還。
梁主餞之南苑勝懷梁主恩,自是見鳥獸南向者皆不射之。
至襄城,東魏高歡遣侯景以輕騎邀之,勝等自山路逃歸。
宇文泰引柔為從事中郎,與蘇綽對掌機密。
九月,東魏行台侯景侵梁,梁陳慶之擊敗之。
冬十二月,東魏及梁平。
魏大饑。
陳元康,一見面就授予他功曹的官職,叫他掌管機密要事。
當時軍事和政務方面的工作繁忙,問陳元康,他沒有不知道的。
他和功曹趙彥深一同掌握機密事務,而陳元康性情柔順嚴謹,高歡很親近他,說:“這人是上天賜給我的。
” 三月、梁朝隐士陶弘景去世。
陶弘景知識淵博,對養生很有興趣,擔任過南齊的奉朝請,後來放棄做官,隐居茅山。
梁武帝早年和他有交往,到做了皇帝後,對他的恩惠和禮遇十分厚重。
每次收到他的信,都點上香認真閱讀。
梁武帝多次親自寫信邀請陶弘景,陶弘景總是不出山。
國家每當有大事要商量時,梁武帝事先必然向陶弘景咨詢。
當時人們稱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陶弘景将要去世之前,寫了一首詩說:“王衍任情放誕,何晏議論空洞。
怎能想到昭陽殿,竟然作了單于宮。
”當時梁朝士大夫們都競相談論玄學理論,不關心軍事方面的事情,所以陶弘景寫詩用魏晉時的事情影射梁朝。
夏四月、梁朝任命江子四為右丞。
江子四呈給皇帝密封的奏折,詳盡地論述國家政事方面的得失,梁武帝下诏書說:“古人有句話:&lsquo屋漏在上邊,知道的人在下邊。
&rsquo我有過失,不能自己覺察到,江子四所說的情況,尚書應時時檢查,并迅速向我報告。
” 秋七月,西魏賀拔勝從梁朝回到西魏。
梁武帝給予賀拔勝等人很厚的待遇,賀拔勝請求帶部隊去讨伐高歡,梁武帝不同意。
賀拔勝與朱異結成好友,因此梁武帝才允許他回西魏,他和史甯、盧柔都回到北方。
臨行前,梁武帝為他們在梁皇宮的南苑餞行,賀拔勝懷念梁武帝的大恩,從此以後隻要看見往南去的飛禽、走獸,都不射殺。
在北歸途中路過襄城時,東魏高歡派遣侯景率輕騎兵去攔截他們,賀拔勝等人從山路逃了回去。
宇文泰推薦盧柔任從事中郎,與蘇綽共同掌管機密要事。
九月,東魏行台侯景率兵侵犯梁朝,梁朝陳慶之擊潰侯景的軍隊。
冬十二月,東魏和梁朝講和。
西魏發生大饑荒。
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丁巳(537) 梁大同三年,魏大統三年,東魏天平四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歡侵魏。
魏大丞相泰擊破之,殺其将窦泰。
歡别将襲魏洛州,執其刺史泉企。
初,魏主下诏,數高歡二十罪。
歡亦移檄謂宇文泰、斛斯椿為逆徒。
至是,歡遣司徒高敖曹攻上洛,大都督窦泰攻潼關,而自将軍蒲坂,造三浮橋,欲度河。
魏宇文泰軍廣陽,謂諸将曰:“賊掎吾三面,作浮橋以示必度,此欲綴吾軍,使窦泰得西入耳。
泰屢勝而驕,襲之必克。
克泰,則歡不戰自走矣。
”諸将皆曰:“不如分兵禦之。
”宇文泰曰:“賊雖作橋,未能徑度,不過五日,吾取窦泰必矣。
”蘇綽、達奚武亦以為然。
宇文泰還長安,隐其計,以問族子直事郎中深,深曰:“窦泰歡之骁将,今大軍攻蒲坂,則歡拒守,而泰救之,吾表裡受敵,此危道也。
不如選輕銳潛出小關,窦泰躁急,必來決戰,歡持重未即救,我急擊泰,必可擒也。
擒泰則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以決勝。
”宇文泰喜曰:“此吾心也。
”乃聲言欲保隴右,而潛軍東出。
窦泰猝聞軍至,度河。
宇文泰擊破之,士衆皆盡,窦泰自殺。
高歡撤浮橋而退。
敖曹自商山轉鬥而進,所向無前,遂攻上洛。
郡人 出現人吃人的情況,十個人中就有七八個死去。
丁巳(537) 梁大同三年,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天平四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高歡親率大軍侵犯西魏。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領軍隊擊敗東魏軍隊,殺死高歡的大将窦泰。
高歡的别将偷襲西魏的洛州,捉住洛州刺史泉企。
當初,魏孝武帝下诏書,揭露高歡二十條罪狀。
高歡也發檄文稱宇文泰、斛斯椿是叛逆之徒。
到這時,高歡派遣司徒高敖曹進攻西魏的上洛,大都督窦泰攻擊潼關,而他本人則率兵馬駐紮在蒲坂,修造了三座浮橋,準備渡過黃河。
西魏宇文泰屯兵廣陽,對各位将領說:“賊從三個方面牽制我們,修造浮橋以表示他們一定要渡過黃河,這是想吸引我們的軍隊,以便使窦泰得以西進。
窦泰屢次打勝仗而驕傲,我們偷襲他必然取勝。
打垮了窦泰,高歡就會不戰而自己撤退。
”各位将領都說:“不如兵分幾路襲擊他們。
”宇文泰說:“賊兵雖然修造浮橋,但不能徑直渡河,不超過五天,我一定捉住窦泰。
”蘇綽、達奚武也是這麼認為的。
宇文泰回到長安,沒有把自己的計謀告訴别人,便問擔任直事郎中的侄子宇文深有什麼打退賊兵的辦法,宇文深說:“窦泰是高歡的骁勇将領,現在我們的大軍如果進攻蒲坂,那麼高歡據險堅守,而窦泰前去救援,我們便會腹背受敵,這是條危險的道路。
不如挑選輕裝的精銳部隊悄悄從小關出去,窦泰性格急躁,必然來決戰,高歡老成持重不會立即前去救援,我們迅速攻擊窦泰,必然可以活捉他。
活捉了窦泰則高歡進攻的勢頭自然會受阻,我們再回師襲擊他們,可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宇文泰高興地說:“這也是我的想法。
”于是宇文泰聲稱要保隴右地區,而實際卻悄悄率部隊向東邊出發。
窦泰突然聽說西魏的軍隊到了,連忙渡河。
宇文泰擊潰窦泰的部隊,窦泰全軍覆沒,窦泰本人自殺。
高歡聞訊後拆掉浮橋撤退了。
高敖曹由商山轉戰前進,所向無敵,于是攻克上洛。
本郡人 泉嶽及弟猛略與杜窋等謀翻城應之,洛州刺史泉企知之,殺嶽及猛略。
窋走歸敖曹,敖曹以為向導而攻之。
企固守旬餘,二子元禮、仲遵力戰,仲遵傷目,城遂陷。
企見敖曹曰:“吾力屈,非心服也。
”敖曹以杜窋為洛州刺史。
欲遂入藍田關,聞窦泰敗沒而還,以企及元禮自随。
企私戒二子曰:“吾餘生無幾,汝曹才器足以立功,勿以吾故遂虧臣節。
”元禮逃還,與仲遵陰結豪右,襲窋殺之。
魏以元禮世襲洛州刺史。
東魏郎中杜弼以在位貪污,請治之。
歡曰:“今督将家屬多在關西,宇文黑獺常招誘之,人情去留未定。
江東複有一吳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我若不相假借,恐督将盡歸黑獺,士子悉奔蕭衍。
人物流散,何以為國?宜少待,吾不忘之。
”至是将出兵拒魏,弼請先除内賊,歡問為誰,弼曰:“諸勳貴掠奪百姓者是也。
”歡不應,使軍士皆張弓注矢,舉刀按矟,夾道羅列,命弼冒出其間。
弼戰栗流汗,歡乃徐谕之曰:“矢注不射,刀舉不擊,矟按不刺,爾猶亡魂失膽,況諸勳人身犯鋒镝,百死一生。
雖或貪鄙,所取者大,豈可同之常人哉?”弼頓首謝。
歡每号令軍士,其語鮮卑,則曰:“漢民是汝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為陵之?”其語華人, 泉嶽以及他弟弟泉猛略和杜窋等人密謀翻城牆出去接應高敖曹的軍隊,洛州刺史泉企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殺了泉嶽和泉猛略。
杜窋逃走投降高敖曹,高敖曹讓杜窋作向導攻上洛。
泉企堅守十餘天,兩個兒子泉元禮、泉仲遵奮力作戰,泉仲遵眼睛受傷,戰鬥力削弱,上洛城陷落。
泉企見到高敖曹時說:“我是因為沒有力量作戰了,不是心服你!”高敖曹任命杜窋為洛州刺史。
高敖曹還想進軍藍田關,聽說窦泰全軍覆沒就返回去了,高敖曹讓泉企及泉元禮跟随着。
泉企曾悄悄對他的兩個兒子說:“我這一生餘下的時間不多了,你們的才能足以建功立業,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失掉了作為臣子的氣節。
”泉元禮逃了回去,與泉仲遵暗中串聯豪門顯貴,襲擊杜窋并把他殺了。
西魏讓泉元禮世襲洛州刺史。
東魏郎中杜弼認為在位的官員都貪污公家财物,請高歡管教他們。
高歡說:“現在都督、将軍們的家屬大多在西魏的關西地區,宇文黑獺經常招撫引誘他們,這些人的心裡是去是留拿不定主意。
江東吳地還有個老頭子蕭衍,專門推行儒家禮樂,中原地區的士大夫認為那裡是正統所在。
我如果不寬容,恐怕都督、将軍全都歸附宇文黑獺了,士大夫全跑到蕭衍那裡去了。
人才失散,還能成為一個國家嗎?應該等待一段時間,這事我不會忘記。
”到高歡要率兵抵抗西魏時,杜弼請求先除掉内奸,高歡問誰是内奸,杜弼說:“就是那些功勳權貴中掠奪老百姓的人。
”高歡沒有應答,讓士兵們都拉開弓搭上箭,舉起刀握緊矛,面對面排成兩列,然後命杜弼從中間走過。
杜弼渾身發抖,冷汗直流,高歡便慢慢對他說:“箭在弦上沒射出去,刀舉起不攻擊,矛在手也沒刺出,你就魂飛膽失,何況那些有功勳的人的身體要和刀箭相對抗,死裡逃生。
雖然有人貪财卑鄙,我們所取的是他們的長處,哪能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呢?”杜弼叩頭謝罪。
高歡每次對士兵們發布命令,若是面對鮮卑人講話,就說:“漢人是你們的奴隸,男人為你們耕種,婦女為你們紡織,供你們糧食和絹帛,讓你們能夠溫飽,你們為何欺淩他們呢?”他面對漢人講話, 則曰:“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汝安甯,汝何為疾之?”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
歡号令将士,常鮮卑語。
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射之。
歡知而不責。
夏六月,東魏遣使如梁。
東魏遣散騎常侍李諧聘于梁。
梁主與語,應對如流。
因目送之,謂左右曰:“卿輩常言北間無人物,此等何自而來?”是時南北通好,務以俊乂相誇,銜命接客,必盡一時之選。
每梁使至邺,邺下為之傾動。
宴日,高澄常使左右觇之,一言制勝,為之拊掌。
魏使至建康亦然。
魏獨孤信自梁歸于魏。
獨孤信求還北,梁主許之。
信父母皆在山東,梁主問信所适,信曰:“事君者不敢顧私親而懷二心。
”梁主以為義,禮送甚厚。
信與楊忠皆至長安。
魏以為骠騎大将軍。
宇文泰愛忠之勇,留置帳下。
秋八月,魏大丞相泰伐東魏,克恒農,遣使谕降河北城堡。
魏宇文深勸宇文泰取恒農。
泰伐東魏,以于謹為前鋒,拔恒農。
時,河北諸城多附東魏,左丞楊檦請往說之,乃與土豪舉兵,收邵郡守令斬之。
說谕東魏城堡,旬月之間,歸附甚衆。
就說:“鮮卑人是你們的客人,得到你們一石糧食,一匹絹帛,為你們打擊敵人,讓你們得到安甯,你們為什麼還疾恨他們呢?” 當時,鮮卑人普遍輕視漢族人,隻是懼怕高敖曹。
高歡向将士發布命令時,經常用鮮卑語。
但高敖曹在隊列時,高歡就為他說漢語。
高敖曹曾經有一次到丞相府,門衛不讓他進去,高敖曹用箭把門衛射死了。
高歡知道了卻不責備他。
夏六月,東魏派遣使者到梁朝。
東魏派遣散騎常侍李諧出使梁朝。
梁武帝與他交談,他對答如流。
梁武帝趁着目送李諧離開時,對身邊的人說:“你們曾經說北方沒有能幹的人物,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呢?”當時南北兩方已經和好,各自都想讓對方誇自己的一方有俊才,奉命出使或接待客人的,必須從當時最優秀的人才中選拔。
每當梁朝的使者到邺城,邺城就為之驚動。
舉行宴會的日子,高澄經常派身邊的人去,隻要有一句話勝過來使,高澄就為他們鼓掌。
東魏的使者到梁朝,梁朝也是這樣。
西魏獨孤信從梁朝回到西魏。
獨孤信要求回到北方,梁武帝同意了。
獨孤信的父母親都在山東,梁武帝問獨孤信要到哪裡去,獨孤信說:“為君王孝忠的人不敢顧念親人而對君王三心二意。
”梁武帝覺得獨孤信很講信義,送給他很豐厚的禮物。
獨孤信和楊忠都到了長安。
西魏任命獨孤信為骠騎大将軍。
宇文泰喜歡楊忠的骁勇,把他留在營帳中作部下。
秋八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軍讨伐東魏,攻克恒農,派遣使者遊說河北的城堡投降。
西魏宇文深勸說宇文泰進攻恒農。
宇文泰發兵讨伐東魏,讓于謹任前鋒,攻下了恒農。
當時,黃河以北的城市大都歸附東魏,左丞楊檦請求前去遊說,楊檦就與當地土豪共同起兵,攻取了邵郡,殺了郡守及縣令。
随後他們又遊說東魏城堡,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東魏的許多城堡都歸附西魏。
梁修長幹塔。
梁主修長幹寺阿育王塔,出佛爪發舍利。
幸寺,設無礙食,大赦。
閏九月,梁以武陵王紀為益州刺史。
東魏大丞相歡侵魏。
冬十月,魏大丞相泰迎戰渭曲,大敗之。
東魏高歡将兵二十萬趣蒲津,使高敖曹将兵三萬出河南。
時,關中饑,魏宇文泰所将不滿萬人,屯恒農五十餘日。
聞歡将濟河,乃引兵入關。
敖曹遂圍恒農,長史薛琡言于歡曰:“西人連年饑馑,故冒死入陝州,欲取倉粟。
今敖曹已圍陝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諸道,勿與野戰,比及麥秋,其民自應餓死。
寶炬、黑獺何憂不降?願勿度河。
”侯景曰:“今茲舉兵形勢極大,萬一不捷,猝難收斂,不如分為二軍,相繼而進,前軍若勝,後軍全力;前軍若敗,後軍承之。
”歡不從,自蒲津濟河。
至馮翊,謂魏刺史王罴曰:“何不降?”罴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欲死者來!”歡知不可攻,乃涉洛,軍于許原西。
泰至渭南,征諸州兵皆未會,欲進擊歡,諸将以衆寡不敵,請待歡更西,以觀其勢。
泰曰:“歡若至長安,人情大擾。
今及其新至,可擊也。
”即造浮橋于渭,令軍士赍三日糧,輕騎度渭。
十月,至沙苑,距東魏軍六十裡,諸将皆懼,宇文深獨賀曰:“歡鎮撫河北,甚得衆心,以此自守,未易 梁朝修繕長幹寺。
梁武帝修繕長幹寺的阿育王佛塔,挖出了佛爪佛發舍利。
梁武帝幸臨長幹寺,設置無礙食,大赦天下。
九月閏月,梁武帝任命武陵王蕭紀作益州刺史。
東魏大丞相高歡率軍進攻西魏。
冬十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到渭曲迎戰高歡,高歡慘敗。
東魏高歡率兵馬二十萬奔赴蒲津,派高敖曹帶三萬人馬從河南出發。
當時,關中正發生饑荒,西魏宇文泰所率領的軍隊不足一萬人,他們駐紮在恒農五十多天。
聽說高歡将要過黃河,就帶領部隊進入關中。
高敖曹于是包圍了恒農,長史薛琡對高歡說:“西魏人連年饑餓,所以冒着亡命的危險進入陝州,他們想奪取倉庫的糧食。
現在高敖曹已經包圍陝城,他們無法把糧食運出去,我們隻要在各條道路上部署兵力,不和他們在曠野作戰,等到秋天,他們的老百姓自然就餓死了。
我們還擔心元寶炬、宇文黑獺不投降嗎?希望您不要下令渡黃河。
”侯景說:“這次出兵規模很大,萬一不能取得勝利,難以控制局面,不如兵分兩路,相繼前進。
如果前邊的部隊取得勝利,後邊的軍隊全力支援;前邊的部隊如果失敗,後邊的軍隊頂替上去。
”高歡不采納他們的意見,從蒲津渡過黃河。
高歡到達馮翊城下,對西魏刺史王罴說:“你為什麼不投降?”王罴大聲喊道:“這城是我王罴的墳墓,想死的就進來!”高歡知道無法攻進去,就涉水過洛河,在許原的西面安營紮寨。
宇文泰到了渭河南岸,征調的各州兵馬都還沒有到,他想進攻高歡的軍隊,各位将領卻都認為敵衆我寡,請求等待高歡再向西進軍時,觀察一下形勢。
宇文泰說:“高歡如果到了長安,人們的情緒就會受到擾亂。
現在趁他剛剛到達,我們可以進攻。
”随即他們在渭河上修造浮橋,命令将士們帶上三天的幹糧,之後便讓輕騎兵渡過渭河。
十月,宇文泰到達沙苑,離東魏的軍隊六十裡地,各位将領都很恐懼,宇文深卻表示祝賀,說:“高歡鎮守安撫河北,很得民心,他憑這一點自守原有的疆土,不容易 可圖。
今懸師度河,非衆所欲,獨歡恥失窦泰,愎谏而來,所謂忿兵,可一戰擒之也。
願假深一節,發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無遺類。
”泰遣須昌公達奚武觇歡軍。
武從三騎,皆效歡将士服,日暮,去營數百步下馬,潛聽得其軍号,因上馬曆營,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撻之,具知敵之情狀而還。
歡聞泰至,引兵會之。
李弼謂泰曰:“彼衆我寡,不可平地置陳,此東十裡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
”泰從之,背水東西為陳。
李弼、趙貴為左右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葦中,約聞鼓聲而起。
晡時,東魏兵至,斛律羌舉曰:“黑獺舉國而來,欲一死決,渭曲葦深土濘,無所用力,不如緩與相持,密分精銳徑掩長安,巢穴既傾,則黑獺不戰成擒矣。
”歡曰:“縱火焚之,何如?”侯景曰:“當生擒黑獺,以示百姓。
若燒死,誰複信之。
”彭樂盛氣請鬥,曰:“我衆賊寡,何憂不克?”歡從之。
東魏兵望見魏兵少,争進擊之,無複行列。
泰鳴鼓,士皆奮起合戰。
李弼等帥鐵騎橫擊之,東魏兵中絕,遂大破之。
歡欲收兵更戰,衆已盡去。
斛律金曰:“衆心離散,不可複用,宜急向河東。
”歡乃馳去,夜度河,喪甲士八萬人, 打他的主意。
如今他率孤軍渡過黃河,不是人心所向,隻有高歡對失去窦泰感到羞恥,不理會别人的勸告堅持要來,這就是所謂的憤怒之師,隻要一次交戰就可擒拿他們。
希望丞相授予我一個符節,讓我去調王罴的部隊,在高歡逃跑的道上阻截,使高歡的人馬一個也不能漏網。
”宇文泰派遣須昌縣公達奚武去觀察高歡軍隊的情況。
達奚武帶三個騎兵,都仿效穿上高歡将士一樣的服裝,天
高歡就召集百官元老商量立誰做皇帝。
當時清河王元亶進出時已按皇帝的規格侍衛警戒,清道止行。
高歡厭惡他,就立元亶的嫡長子善見為皇帝,對元亶說:“要立你為皇帝,還不如立你的兒子。
”元亶自己心裡不安,往南方跑去,高歡把他追回來。
元善見登基,當時十一歲。
西魏任命宇文泰為大丞相。
宇文泰攻打潼關,斬殺了高歡鎮守潼關的大将薛瑜,回到長安,升為大丞相。
梁朝進攻東魏。
十一月,東魏把京都遷移到邺城。
高歡認為洛陽西邊靠近西魏,南邊接近梁朝國境,就提議把京都遷到邺城。
文書剛下達三天就開始行動,四十萬戶人家狼狽地踏上遷徙之路。
高歡留在後面安排搬遷事宜,待事情結束後,又回到晉陽。
朝廷把司州改名為洛州,任命元弼為洛州刺史,鎮守洛陽。
仆射司馬子如、高隆之,侍中高嶽、孫騰留在邺城,共同主持朝廷政務。
另外還拿出一百三十萬石糧食來赈濟 遷民。
十一月,東魏主至邺,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
魏郡太守為魏尹。
閏十二月,魏大丞相泰進毒弑其君修。
魏孝武閨門無禮,從妹不嫁者三人。
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寶炬之同産也,從入關。
宇文泰使人殺之,魏主不悅。
由是複與泰有隙,飲酒遇酖而殂,殡于佛寺。
谏議大夫宋球恸哭嘔血,漿粒不入口者數日,泰以其名儒不之罪也。
東魏高歡聞之,啟請舉哀制服。
東魏主使群臣議之,博士潘崇和以為君遇臣不以禮則無反服,是以湯之民不哭桀,周之臣不服纣。
衛既隆、李同軌以高後于永熙離絕未彰,宜為之服。
東魏從之。
魏獨孤信克荊州。
東魏人襲之,信奔梁。
東魏既取荊州,魏以獨孤信為刺史,招懷之。
蠻酋樊五能攻破淅陽郡以應魏。
東魏刺史辛纂欲讨之,郎中李廣曰:“淅陽深險,表裡群蠻,今少遣兵不能制賊,多遣則根本虛弱。
脫不如意,州城難保。
聞台軍不久應至,公但約勒屬城,使完壘撫民以待之,雖失淅陽不足惜也。
”纂不從而敗。
城民召獨孤信。
東魏遣田八能拒之,又遣張齊民出信後。
信謂其衆曰:“今士卒不滿千人,首尾受敵,若還擊齊民,土民謂我退走,必來邀我,不如進擊八能破之,齊民 移民。
十一月,東魏皇帝到邺城,将相州刺史改名為司州牧。
魏郡太守改稱為魏尹。
十二月閏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在皇帝喝的酒中放進毒藥,毒死了孝武帝元修。
魏孝武帝在宮中亂倫,堂妹中不出嫁的有三個。
平原公主明月,與南陽王元寶炬是同母所生,跟随孝武帝到關中。
宇文泰派人殺了明月,魏孝武帝很不高興。
因此又與宇文泰産生隔閡,飲酒中毒身亡,殡葬在佛教寺院。
谏議大夫宋球悲傷痛哭而吐血,幾天之内水米不進一點,宇文泰因他是位名儒,沒怪罪他。
東魏高歡聽說魏孝武帝死的消息,上書東魏皇帝要求為孝武帝舉行哀悼服喪。
東魏皇帝叫各位大臣商量,博士潘崇和認為君主對臣子無禮,臣子就不為他服喪,因此商湯的國民不哭夏桀,周朝的大臣不為纣王服喪。
衛既隆、李同軌認為高皇後與孝武帝斷絕關系的事未公布,她應為孝武帝服喪。
東魏孝靜帝同意了他們的意見。
西魏獨孤信攻克荊州。
東魏派軍隊襲擊荊州,獨孤信投奔梁朝。
東魏已經攻取荊州,西魏任命獨孤信為荊州刺史,以此招撫獨孤信。
蠻族酋長樊五能攻破了淅陽郡以策應西魏。
東魏刺史辛纂想讨伐他們,郎中李廣說:“淅陽郡處在幽深險要的地方,裡外有許多蠻人,現在派少數兵馬去不可能征服他們,派大部隊去大本營就空虛了。
如果不能如願取勝,州城難以保住。
聽說朝廷派遣的軍隊很快就要到達,您隻要約束住荊州所轄的各座城市,使它們完好無損,同時安撫百姓以等待時機,這樣雖然失掉淅陽也不值得可惜。
”辛纂沒聽從李廣的意見而失敗。
城中百姓請獨孤信過去。
東魏派遣田八能阻擋他,又派張齊民由背後襲擊獨孤信。
獨孤信對部屬說:“現在士兵不足一千人,前後都有敵人,如果回頭攻擊張齊民,當地的老百姓會說我是撤退,必然來攔擊我們,不如進攻田八能擊潰他,這樣張齊民 自潰矣。
”遂擊破八能,乘勝襲穰城。
辛纂出戰,大敗,還趣城,門未及阖,信前驅武川楊忠叱門者曰:“大軍已至,城中有應,爾等求生,何不避走?”門者皆散,忠帥衆入城,斬纂以徇,城中懾服。
信分兵定三荊。
居半歲,東魏高敖曹、侯景将兵奄至城下,信兵少不敵,與楊忠皆奔梁。
乙卯(535) 梁大同元年,魏文帝寶炬大統元年,東魏天平二年。
春正月朔,魏大丞相泰立南陽王寶炬。
魏宇文泰與群臣議所立,多舉廣平王贊,濮陽王順垂涕謂泰曰:“高歡逼逐先帝,立幼主以專權,明公宜反其所為。
廣平沖幼,不如立長君而奉之。
”泰乃立南陽王寶炬。
魏将軍李虎克靈州。
宇文泰遣李虎等擊曹泥。
虎等招谕費也頭之衆,與之共攻靈州,凡四旬,曹泥請降。
魏大丞相泰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封安定公。
魏以泰為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封安定王。
泰固辭王爵及錄尚書,乃封安定公。
魏立後乙弗氏。
後仁恕節儉,不妒忌。
魏主重之。
東魏大丞相歡擊稽胡,斬劉蠡升。
蠡升自稱天子,居雲陽谷,魏之邊境常被其患,謂之“胡荒”。
歡襲擊,大破之,其下斬之以降。
東魏大丞相歡自為相國,假黃钺,加殊禮,複辭不受。
東魏人襲魏華州,不克。
自己就潰敗了。
”于是他擊敗了田八能,乘勝又襲擊穰城。
辛纂率兵馬出來迎戰,遭慘敗,又奔回城中,城門還沒來得及關上,獨孤信的先鋒武川人楊忠大聲呵斥守門的人:“我們的大部隊已經到了,城中還有人接應,你們這些人想找活路,為什麼還不避開逃走?”守門的人都逃散了。
楊忠帥衆入城,殺辛纂以示衆,城裡的軍民都被懾服。
獨孤信兵分三路平定了三荊地區。
半年之後,東魏高敖曹、侯景率領兵馬突然攻到城下,獨孤信兵馬少,不敢對抗,與楊忠都投奔梁朝。
乙卯(535) 梁大同元年,西魏文帝寶炬大統元年,東魏天平二年。
春正月初一,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立南陽王元寶炬為皇帝。
西魏宇文泰與文武百官商量立誰為皇帝,多數大臣主張立廣平王元贊,濮陽王元順流着眼淚對宇文泰說:“高歡逼走了先帝,立年幼的皇帝以便他獨攬大權,你應該反其道而行之。
廣平王還年幼,不如立一位年長的君王而恭敬地對待他。
”宇文泰就立南陽王元寶炬為西魏皇帝。
西魏将軍李虎攻克靈州。
宇文泰派遣李虎等去襲擊曹泥。
李虎招撫費也頭的兵馬,和他們一起攻擊靈州,一共持續了四十天,曹泥請求投降。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被封為安定公。
西魏以宇文泰為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被封為安定王。
宇文泰堅持辭掉王爵及錄尚書,就被封為安定公。
西魏皇帝立乙弗氏為皇後。
乙弗皇後仁慈寬厚、勤儉節約,不妒忌。
西魏皇帝很敬重她。
東魏大丞相高歡襲擊稽胡部落,殺掉劉蠡升。
劉蠡升在稽胡部落自稱皇帝,占據雲陽谷,東魏的邊境經常受他侵擾,當時被稱為“胡荒”。
高歡襲擊劉蠡升,把他打得大敗,他的部下将他殺死後投降了東魏。
東魏大丞相高歡自任相國,可以用皇帝的儀仗,賜給他特殊禮遇,高歡反複推辭不接受。
東魏人攻打西魏華州,沒有攻克。
東魏大行台尚書司馬子如帥都督窦泰、韓軌等攻潼關。
魏宇文泰軍于霸上。
子如從蒲津宵濟攻華州。
入之,刺史王罴未起,聞閣外匈匈有聲,袒跣持梃,大呼而出,逐至東門。
左右稍集,擊破,走之。
魏作新制二十四條。
魏宇文泰以軍旅未息,吏民勞弊,命所司斟酌古今,可以便時适治者。
為二十四條新制,奏行之。
魏大丞相泰以蘇綽為行台左丞。
宇文泰用蘇綽為行台郎中。
居歲餘,未之知也,而台中皆稱為能,有疑事皆就決之。
泰與仆射周惠達論事,惠達請出議之。
以告綽,綽為之區處。
惠達入白之,泰稱善,曰:“誰與卿為此議者?”惠達以綽對,且稱綽有王佐之才。
泰與公卿如昆明池觀漁,行至漢故倉池,顧問左右,莫有知者。
召綽問之,具以狀對。
泰悅,因問天地造化之始,曆代興亡之迹,綽應對如流。
遂留至夜,問以政事,卧而聽之。
綽陳為治之要,泰起整衣危坐,不覺膝之前席。
語達曙不厭。
诘朝謂惠達曰:“蘇綽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左丞,參典機密,自是寵遇日隆。
綽始制文按程式,朱出墨入,及計帳戶籍之法,後人多遵用之。
東魏大行台尚書司馬子如率都督窦泰、刺史韓軌等進攻潼關。
西魏宇文泰屯兵霸上。
司馬子如從蒲津連夜渡河襲擊華州。
東魏的軍隊進入華州城後,刺史王罴還躺在床上沒起來,聽到房子外邊有喧雜聲,立即露身赤腳舉着一根大棒,大叫着沖了出去,于是到了東門。
他的部下才剛剛集合起來,就擊退東魏的部隊,司馬子如帶領部隊撤退了。
西魏制訂二十四條新法令。
西魏宇文泰因考慮到戰争不停,官吏和百姓疲勞,就命令有關部門參照古今法令,制訂适合于當時治理國家的新法令。
他們制訂出二十四條,上奏皇帝,皇帝批準後實行。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任命蘇綽為行台左丞。
宇文泰任用蘇綽為行台郎中。
一年後,宇文泰對蘇綽還不甚了解,而台署中的人都說蘇綽能幹,遇到疑難的事都去請他解決。
宇文泰和仆射周惠達議論一件事,周惠達請求允許他出去找别人商量一下。
周惠達把這件事告訴了蘇綽,蘇綽為周惠達作了分析解答。
周惠達回去把蘇綽的看法告訴了宇文泰,宇文泰認為很好,說:“誰和你做出的這番議論?”周惠達說是蘇綽,并且稱贊蘇綽有輔佐君主的才幹。
宇文泰與公卿一起去昆明池觀魚,走到漢代的倉池,回頭問左右随行的人,沒有人回答出來。
他把蘇綽叫過來問,蘇綽繪聲繪色地詳細做出回答。
宇文泰非常高興,便問天地開始創造化育的情況,曆代興盛衰亡的經過,蘇綽都對答如流。
宇文泰于是把蘇綽留到晚上,問他一些軍政大事,宇文泰躺着傾聽。
蘇綽陳述治理國家的關鍵之處時,宇文泰從睡榻上坐起來,整好衣服端坐着,不知不覺中腿往前移。
蘇綽一直說到天亮,宇文泰也沒覺得厭煩。
第二天一早,宇文泰對周惠達說:“蘇綽真是位奇人,我馬上就讓他管理重要政務。
”随即拜蘇綽為左丞,參與掌管機密事務,從此蘇綽越來越受到宇文泰的寵信。
蘇綽開始制訂處理文書的程式,用紅筆批出,黑筆簽收,還有計賬、戶籍等管理辦法,後來的人大多遵照沿用。
夏五月,魏大丞相泰自加柱國。
秋七月,魏東益州叛降于梁。
八月,東魏作新宮。
魏趙剛以東荊州歸于魏。
趙剛自蠻中往見東魏東荊州刺史李愍,勸令附魏。
愍從之,剛由是得至長安。
宇文泰以剛為光祿大夫。
剛說泰召賀拔勝、獨孤信等于梁。
泰使剛往請之。
十一月,梁侍中徐勉卒。
勉雖骨鲠不及範雲,亦不阿意苟合,故梁世言賢相者稱範、徐雲。
魏梁州叛降于梁。
東魏封高洋為太原公。
洋,歡之子也,内明決而外如不慧,衆皆嗤鄙之,獨歡異之,謂長史薛琡曰:“此兒識慮過吾幼時。
”歡嘗欲觀諸子意識,使各治亂,洋獨抽刀斬之,曰:“亂者必斬。
”又各配兵四出,使都督彭樂帥甲僞攻之。
兄澄等皆怖撓,洋獨勒衆與格。
樂免胄言情,猶擒以獻。
十二月,東魏始賦文武官祿。
魏與柔然和親。
柔然頭兵可汗求婚于東魏,高歡以常山王妹為蘭陵公主,妻之。
魏亦與約和親,由是不複為寇。
丙辰(536) 梁大同二年,魏大統二年,東魏天平三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歡襲魏夏州,取之。
魏靈、涼州亦叛附于歡。
夏五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自己又兼任柱國将軍。
秋七月,西魏東益州刺史投降梁朝。
八月,東魏建築新的皇宮。
西魏趙剛帶着東荊州回歸西魏。
趙剛從蠻人那裡出來去見東魏東荊州刺史李愍,勸說李愍讓他歸附西魏。
李愍同意了,趙剛因此能夠到達長安。
宇文泰任命趙剛為光祿大夫。
趙剛又勸說宇文泰将賀拔勝、獨孤信等人從梁朝召回來。
宇文泰派趙剛去邀請他們。
冬十一月,梁朝侍中徐勉去世。
徐勉的骨氣雖然不如範雲那麼硬,但也不阿谀苟合,所以在梁朝有這樣的說法:“稱得上賢相的隻有範雲、徐勉。
” 西魏梁州刺史背叛,投降梁朝。
東魏封高洋為太原公。
高洋,是高歡的兒子,内心精明決斷,而外表卻好像不聰明,衆人都嗤笑他鄙視他,唯有高歡認為他與衆不同,高歡對長史薛琡說:“這孩子的見識與思考能力超過我小的時候。
”高歡曾試圖觀察幾個孩子的智力,叫他們各自整理亂絲,隻有高洋抽出刀來砍斷亂絲,并且說:“亂者必須用刀斬!”高歡又給他們分别配備兵力,讓他們四面出擊,讓都督彭樂率騎兵假裝進攻他們。
高洋的哥哥高澄等都害怕得亂了陣腳,隻有高洋率兵馬與彭樂的騎兵格殺。
彭樂脫去盔甲叙說事情的實情,高洋還擒拿了他獻給高歡。
十二月,東魏開始根據文武百官的職位給予俸祿。
西魏和柔然結親。
柔然的頭兵可汗向東魏求婚,高歡封常山王的妹妹為蘭陵公主,嫁給可汗為妻。
西魏也和柔然訂立和親條約,從此,柔然不再侵擾西魏。
丙辰(536) 梁大同二年,西魏大統二年,東魏天平三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高歡進攻西魏的夏州,夏州被攻破。
西魏的靈州、涼州也叛變歸附高歡。
高歡自将萬騎襲魏夏州,不火食,四日而至。
縛矟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彌突,因而用之。
留張瓊将兵鎮守,遷其部落以歸。
魏靈州刺史曹泥與其婿涼州刺史劉豐複叛降東魏。
魏人圍之,水灌其城,不沒者四尺。
歡發阿至羅騎徑度靈州,繞出魏師之後,魏師退。
歡迎泥及豐,拔其遺戶五千以歸。
二月,東魏大丞相歡,遣其世子澄入邺輔政。
東魏以為尚書令、京畿大都督。
東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入邺輔政。
用法嚴峻,事無凝滞,中外震肅。
引崔暹為左丞,親任之。
初,澄通于歡妾,一婢告之,歡杖澄而幽之。
婁妃亦隔絕不得見。
歡納魏敬宗之後爾朱氏,有寵。
生子浟,欲立之,澄求救于司馬子如。
子如入見,僞為不知者,請見婁妃。
歡告其故,子如曰:“妃是王結發婦,常以家财奉王。
王在懷朔被杖,背無完皮,妃晝夜供侍,同走并州,然馬矢自作靴,恩義何可忘也?且婁領軍之勳何宜搖動?一女子如草芥,況婢言不必信邪。
”歡因使子如更鞫之。
子如盡反其辭,乃啟歡曰:“果虛言也。
”歡大悅,父子,夫婦相泣,複如初。
東魏大丞相歡以陳元康為功曹。
高季式薦元康于高歡,曰:“是能夜中暗書,快吏也。
”歡召 高歡親自率萬餘騎兵襲擊西魏夏州,不吃不喝,連續四天行軍到達夏州。
他們把長矛捆起來作雲梯,夜間攻進夏州城,生擒刺史斛拔俄彌突,高歡又起用了他。
留下張瓊派兵鎮守,把斛拔俄彌突的部落遷到晉陽後率兵返回。
西魏靈州刺史曹泥和他的女婿涼州刺史劉豐也反叛投降東魏。
西魏兵馬把靈、涼二州包圍起來,往城裡灌水,隻差四尺水就要将城淹沒。
高歡派阿至羅率騎兵徑直越過靈州,繞到西魏軍隊背後襲擊,西魏軍隊撤退。
高歡迎接曹泥和劉豐,并把他們遺留的五千戶人家歸到晉陽。
二月,東魏大丞相高歡,派遣他的嫡長子高澄進邺城輔助朝廷政務。
東魏任命高澄為尚書令、京畿大都督。
東魏勃海王高歡的長子高澄,十五歲,到邺城輔佐朝政。
他執法嚴厲,辦事雷厲風行,朝廷内外為之震驚并肅然起敬。
高澄引薦崔暹為左丞,并親近信任他。
起初,高澄和高歡的妾私通,一奴婢報告了高歡,高歡把高澄杖打以後幽禁起來。
婁妃也被隔離起來,不許外人見。
高歡又将魏敬宗的皇後爾朱氏納為妾,對她很寵愛。
爾朱氏生了個兒子叫高浟,高歡想立高浟為繼承人,高澄向司馬子如求救。
司馬子如去見高歡,假裝不知道這件事,請求見婁妃。
高歡把高澄的事和婁妃被隔離的情況告訴了司馬子如,司馬子如說:“婁妃是您的結發妻子,曾經把她家的錢财供您使用。
您在懷朔被杖打,後背沒有一點完好的皮膚,婁妃白天夜裡侍候您,和您一起到了并州,點燃馬糞做飯,親自制作靴子,她的恩愛情義怎能忘記呢?何況婁妃的弟弟婁領軍的功勳怎麼能動搖呢?一個女子就像草芥,況且婢女的話不一定可信呢。
”高歡便叫司馬子如再調查一次。
司馬子如調查的結果全部與原來的相反,就對高歡說:“果然原來的是假話。
”高歡非常高興,于是高歡父子,夫妻相對而泣,和好如初。
東魏大丞相高歡任陳元康為功曹。
高季式将陳元康推薦給高歡,說:“這就是能在夜間昏暗的情況下書寫公文的人,這個人是位辦事很快的官員。
”高歡叫來 之,一見即授功曹,掌機密。
時軍國多務,元康問無不知。
與功曹趙彥深同知機密,而元康性柔謹,歡甚親之,曰:“此人天賜我也。
” 三月,梁處士陶弘景卒。
弘景博學,好養生,仕齊為奉朝請,棄官隐居茅山。
梁主早與之遊,及即位,恩禮甚笃。
每得其書,焚香虔受。
屢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
國家每有大事,必先咨之。
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将沒,為詩曰:“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
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
”時士大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故弘景詩及之。
夏四月,梁以江子四為右丞。
子四上封事,極言得失,梁主诏曰:“古人有言:&lsquo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rsquo朕有過失,不能自覺,子四所言,尚書時加檢括,速以啟聞。
” 秋七月,魏賀拔勝自梁歸于魏。
梁主待賀拔勝等甚厚,勝請讨高歡,不許。
厚結朱異,乃得歸,與史甯、盧柔皆北還。
梁主餞之南苑勝懷梁主恩,自是見鳥獸南向者皆不射之。
至襄城,東魏高歡遣侯景以輕騎邀之,勝等自山路逃歸。
宇文泰引柔為從事中郎,與蘇綽對掌機密。
九月,東魏行台侯景侵梁,梁陳慶之擊敗之。
冬十二月,東魏及梁平。
魏大饑。
陳元康,一見面就授予他功曹的官職,叫他掌管機密要事。
當時軍事和政務方面的工作繁忙,問陳元康,他沒有不知道的。
他和功曹趙彥深一同掌握機密事務,而陳元康性情柔順嚴謹,高歡很親近他,說:“這人是上天賜給我的。
” 三月、梁朝隐士陶弘景去世。
陶弘景知識淵博,對養生很有興趣,擔任過南齊的奉朝請,後來放棄做官,隐居茅山。
梁武帝早年和他有交往,到做了皇帝後,對他的恩惠和禮遇十分厚重。
每次收到他的信,都點上香認真閱讀。
梁武帝多次親自寫信邀請陶弘景,陶弘景總是不出山。
國家每當有大事要商量時,梁武帝事先必然向陶弘景咨詢。
當時人們稱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陶弘景将要去世之前,寫了一首詩說:“王衍任情放誕,何晏議論空洞。
怎能想到昭陽殿,竟然作了單于宮。
”當時梁朝士大夫們都競相談論玄學理論,不關心軍事方面的事情,所以陶弘景寫詩用魏晉時的事情影射梁朝。
夏四月、梁朝任命江子四為右丞。
江子四呈給皇帝密封的奏折,詳盡地論述國家政事方面的得失,梁武帝下诏書說:“古人有句話:&lsquo屋漏在上邊,知道的人在下邊。
&rsquo我有過失,不能自己覺察到,江子四所說的情況,尚書應時時檢查,并迅速向我報告。
” 秋七月,西魏賀拔勝從梁朝回到西魏。
梁武帝給予賀拔勝等人很厚的待遇,賀拔勝請求帶部隊去讨伐高歡,梁武帝不同意。
賀拔勝與朱異結成好友,因此梁武帝才允許他回西魏,他和史甯、盧柔都回到北方。
臨行前,梁武帝為他們在梁皇宮的南苑餞行,賀拔勝懷念梁武帝的大恩,從此以後隻要看見往南去的飛禽、走獸,都不射殺。
在北歸途中路過襄城時,東魏高歡派遣侯景率輕騎兵去攔截他們,賀拔勝等人從山路逃了回去。
宇文泰推薦盧柔任從事中郎,與蘇綽共同掌管機密要事。
九月,東魏行台侯景率兵侵犯梁朝,梁朝陳慶之擊潰侯景的軍隊。
冬十二月,東魏和梁朝講和。
西魏發生大饑荒。
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丁巳(537) 梁大同三年,魏大統三年,東魏天平四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歡侵魏。
魏大丞相泰擊破之,殺其将窦泰。
歡别将襲魏洛州,執其刺史泉企。
初,魏主下诏,數高歡二十罪。
歡亦移檄謂宇文泰、斛斯椿為逆徒。
至是,歡遣司徒高敖曹攻上洛,大都督窦泰攻潼關,而自将軍蒲坂,造三浮橋,欲度河。
魏宇文泰軍廣陽,謂諸将曰:“賊掎吾三面,作浮橋以示必度,此欲綴吾軍,使窦泰得西入耳。
泰屢勝而驕,襲之必克。
克泰,則歡不戰自走矣。
”諸将皆曰:“不如分兵禦之。
”宇文泰曰:“賊雖作橋,未能徑度,不過五日,吾取窦泰必矣。
”蘇綽、達奚武亦以為然。
宇文泰還長安,隐其計,以問族子直事郎中深,深曰:“窦泰歡之骁将,今大軍攻蒲坂,則歡拒守,而泰救之,吾表裡受敵,此危道也。
不如選輕銳潛出小關,窦泰躁急,必來決戰,歡持重未即救,我急擊泰,必可擒也。
擒泰則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以決勝。
”宇文泰喜曰:“此吾心也。
”乃聲言欲保隴右,而潛軍東出。
窦泰猝聞軍至,度河。
宇文泰擊破之,士衆皆盡,窦泰自殺。
高歡撤浮橋而退。
敖曹自商山轉鬥而進,所向無前,遂攻上洛。
郡人 出現人吃人的情況,十個人中就有七八個死去。
丁巳(537) 梁大同三年,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天平四年。
春正月,東魏大丞相高歡親率大軍侵犯西魏。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領軍隊擊敗東魏軍隊,殺死高歡的大将窦泰。
高歡的别将偷襲西魏的洛州,捉住洛州刺史泉企。
當初,魏孝武帝下诏書,揭露高歡二十條罪狀。
高歡也發檄文稱宇文泰、斛斯椿是叛逆之徒。
到這時,高歡派遣司徒高敖曹進攻西魏的上洛,大都督窦泰攻擊潼關,而他本人則率兵馬駐紮在蒲坂,修造了三座浮橋,準備渡過黃河。
西魏宇文泰屯兵廣陽,對各位将領說:“賊從三個方面牽制我們,修造浮橋以表示他們一定要渡過黃河,這是想吸引我們的軍隊,以便使窦泰得以西進。
窦泰屢次打勝仗而驕傲,我們偷襲他必然取勝。
打垮了窦泰,高歡就會不戰而自己撤退。
”各位将領都說:“不如兵分幾路襲擊他們。
”宇文泰說:“賊兵雖然修造浮橋,但不能徑直渡河,不超過五天,我一定捉住窦泰。
”蘇綽、達奚武也是這麼認為的。
宇文泰回到長安,沒有把自己的計謀告訴别人,便問擔任直事郎中的侄子宇文深有什麼打退賊兵的辦法,宇文深說:“窦泰是高歡的骁勇将領,現在我們的大軍如果進攻蒲坂,那麼高歡據險堅守,而窦泰前去救援,我們便會腹背受敵,這是條危險的道路。
不如挑選輕裝的精銳部隊悄悄從小關出去,窦泰性格急躁,必然來決戰,高歡老成持重不會立即前去救援,我們迅速攻擊窦泰,必然可以活捉他。
活捉了窦泰則高歡進攻的勢頭自然會受阻,我們再回師襲擊他們,可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宇文泰高興地說:“這也是我的想法。
”于是宇文泰聲稱要保隴右地區,而實際卻悄悄率部隊向東邊出發。
窦泰突然聽說西魏的軍隊到了,連忙渡河。
宇文泰擊潰窦泰的部隊,窦泰全軍覆沒,窦泰本人自殺。
高歡聞訊後拆掉浮橋撤退了。
高敖曹由商山轉戰前進,所向無敵,于是攻克上洛。
本郡人 泉嶽及弟猛略與杜窋等謀翻城應之,洛州刺史泉企知之,殺嶽及猛略。
窋走歸敖曹,敖曹以為向導而攻之。
企固守旬餘,二子元禮、仲遵力戰,仲遵傷目,城遂陷。
企見敖曹曰:“吾力屈,非心服也。
”敖曹以杜窋為洛州刺史。
欲遂入藍田關,聞窦泰敗沒而還,以企及元禮自随。
企私戒二子曰:“吾餘生無幾,汝曹才器足以立功,勿以吾故遂虧臣節。
”元禮逃還,與仲遵陰結豪右,襲窋殺之。
魏以元禮世襲洛州刺史。
東魏郎中杜弼以在位貪污,請治之。
歡曰:“今督将家屬多在關西,宇文黑獺常招誘之,人情去留未定。
江東複有一吳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我若不相假借,恐督将盡歸黑獺,士子悉奔蕭衍。
人物流散,何以為國?宜少待,吾不忘之。
”至是将出兵拒魏,弼請先除内賊,歡問為誰,弼曰:“諸勳貴掠奪百姓者是也。
”歡不應,使軍士皆張弓注矢,舉刀按矟,夾道羅列,命弼冒出其間。
弼戰栗流汗,歡乃徐谕之曰:“矢注不射,刀舉不擊,矟按不刺,爾猶亡魂失膽,況諸勳人身犯鋒镝,百死一生。
雖或貪鄙,所取者大,豈可同之常人哉?”弼頓首謝。
歡每号令軍士,其語鮮卑,則曰:“漢民是汝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為陵之?”其語華人, 泉嶽以及他弟弟泉猛略和杜窋等人密謀翻城牆出去接應高敖曹的軍隊,洛州刺史泉企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殺了泉嶽和泉猛略。
杜窋逃走投降高敖曹,高敖曹讓杜窋作向導攻上洛。
泉企堅守十餘天,兩個兒子泉元禮、泉仲遵奮力作戰,泉仲遵眼睛受傷,戰鬥力削弱,上洛城陷落。
泉企見到高敖曹時說:“我是因為沒有力量作戰了,不是心服你!”高敖曹任命杜窋為洛州刺史。
高敖曹還想進軍藍田關,聽說窦泰全軍覆沒就返回去了,高敖曹讓泉企及泉元禮跟随着。
泉企曾悄悄對他的兩個兒子說:“我這一生餘下的時間不多了,你們的才能足以建功立業,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失掉了作為臣子的氣節。
”泉元禮逃了回去,與泉仲遵暗中串聯豪門顯貴,襲擊杜窋并把他殺了。
西魏讓泉元禮世襲洛州刺史。
東魏郎中杜弼認為在位的官員都貪污公家财物,請高歡管教他們。
高歡說:“現在都督、将軍們的家屬大多在西魏的關西地區,宇文黑獺經常招撫引誘他們,這些人的心裡是去是留拿不定主意。
江東吳地還有個老頭子蕭衍,專門推行儒家禮樂,中原地區的士大夫認為那裡是正統所在。
我如果不寬容,恐怕都督、将軍全都歸附宇文黑獺了,士大夫全跑到蕭衍那裡去了。
人才失散,還能成為一個國家嗎?應該等待一段時間,這事我不會忘記。
”到高歡要率兵抵抗西魏時,杜弼請求先除掉内奸,高歡問誰是内奸,杜弼說:“就是那些功勳權貴中掠奪老百姓的人。
”高歡沒有應答,讓士兵們都拉開弓搭上箭,舉起刀握緊矛,面對面排成兩列,然後命杜弼從中間走過。
杜弼渾身發抖,冷汗直流,高歡便慢慢對他說:“箭在弦上沒射出去,刀舉起不攻擊,矛在手也沒刺出,你就魂飛膽失,何況那些有功勳的人的身體要和刀箭相對抗,死裡逃生。
雖然有人貪财卑鄙,我們所取的是他們的長處,哪能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呢?”杜弼叩頭謝罪。
高歡每次對士兵們發布命令,若是面對鮮卑人講話,就說:“漢人是你們的奴隸,男人為你們耕種,婦女為你們紡織,供你們糧食和絹帛,讓你們能夠溫飽,你們為何欺淩他們呢?”他面對漢人講話, 則曰:“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汝安甯,汝何為疾之?” 時,鮮卑共輕華人,唯憚高敖曹。
歡号令将士,常鮮卑語。
敖曹在列,則為之華言。
敖曹嘗詣相府,門者不納,敖曹射之。
歡知而不責。
夏六月,東魏遣使如梁。
東魏遣散騎常侍李諧聘于梁。
梁主與語,應對如流。
因目送之,謂左右曰:“卿輩常言北間無人物,此等何自而來?”是時南北通好,務以俊乂相誇,銜命接客,必盡一時之選。
每梁使至邺,邺下為之傾動。
宴日,高澄常使左右觇之,一言制勝,為之拊掌。
魏使至建康亦然。
魏獨孤信自梁歸于魏。
獨孤信求還北,梁主許之。
信父母皆在山東,梁主問信所适,信曰:“事君者不敢顧私親而懷二心。
”梁主以為義,禮送甚厚。
信與楊忠皆至長安。
魏以為骠騎大将軍。
宇文泰愛忠之勇,留置帳下。
秋八月,魏大丞相泰伐東魏,克恒農,遣使谕降河北城堡。
魏宇文深勸宇文泰取恒農。
泰伐東魏,以于謹為前鋒,拔恒農。
時,河北諸城多附東魏,左丞楊檦請往說之,乃與土豪舉兵,收邵郡守令斬之。
說谕東魏城堡,旬月之間,歸附甚衆。
就說:“鮮卑人是你們的客人,得到你們一石糧食,一匹絹帛,為你們打擊敵人,讓你們得到安甯,你們為什麼還疾恨他們呢?” 當時,鮮卑人普遍輕視漢族人,隻是懼怕高敖曹。
高歡向将士發布命令時,經常用鮮卑語。
但高敖曹在隊列時,高歡就為他說漢語。
高敖曹曾經有一次到丞相府,門衛不讓他進去,高敖曹用箭把門衛射死了。
高歡知道了卻不責備他。
夏六月,東魏派遣使者到梁朝。
東魏派遣散騎常侍李諧出使梁朝。
梁武帝與他交談,他對答如流。
梁武帝趁着目送李諧離開時,對身邊的人說:“你們曾經說北方沒有能幹的人物,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呢?”當時南北兩方已經和好,各自都想讓對方誇自己的一方有俊才,奉命出使或接待客人的,必須從當時最優秀的人才中選拔。
每當梁朝的使者到邺城,邺城就為之驚動。
舉行宴會的日子,高澄經常派身邊的人去,隻要有一句話勝過來使,高澄就為他們鼓掌。
東魏的使者到梁朝,梁朝也是這樣。
西魏獨孤信從梁朝回到西魏。
獨孤信要求回到北方,梁武帝同意了。
獨孤信的父母親都在山東,梁武帝問獨孤信要到哪裡去,獨孤信說:“為君王孝忠的人不敢顧念親人而對君王三心二意。
”梁武帝覺得獨孤信很講信義,送給他很豐厚的禮物。
獨孤信和楊忠都到了長安。
西魏任命獨孤信為骠騎大将軍。
宇文泰喜歡楊忠的骁勇,把他留在營帳中作部下。
秋八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軍讨伐東魏,攻克恒農,派遣使者遊說河北的城堡投降。
西魏宇文深勸說宇文泰進攻恒農。
宇文泰發兵讨伐東魏,讓于謹任前鋒,攻下了恒農。
當時,黃河以北的城市大都歸附東魏,左丞楊檦請求前去遊說,楊檦就與當地土豪共同起兵,攻取了邵郡,殺了郡守及縣令。
随後他們又遊說東魏城堡,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東魏的許多城堡都歸附西魏。
梁修長幹塔。
梁主修長幹寺阿育王塔,出佛爪發舍利。
幸寺,設無礙食,大赦。
閏九月,梁以武陵王紀為益州刺史。
東魏大丞相歡侵魏。
冬十月,魏大丞相泰迎戰渭曲,大敗之。
東魏高歡将兵二十萬趣蒲津,使高敖曹将兵三萬出河南。
時,關中饑,魏宇文泰所将不滿萬人,屯恒農五十餘日。
聞歡将濟河,乃引兵入關。
敖曹遂圍恒農,長史薛琡言于歡曰:“西人連年饑馑,故冒死入陝州,欲取倉粟。
今敖曹已圍陝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諸道,勿與野戰,比及麥秋,其民自應餓死。
寶炬、黑獺何憂不降?願勿度河。
”侯景曰:“今茲舉兵形勢極大,萬一不捷,猝難收斂,不如分為二軍,相繼而進,前軍若勝,後軍全力;前軍若敗,後軍承之。
”歡不從,自蒲津濟河。
至馮翊,謂魏刺史王罴曰:“何不降?”罴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欲死者來!”歡知不可攻,乃涉洛,軍于許原西。
泰至渭南,征諸州兵皆未會,欲進擊歡,諸将以衆寡不敵,請待歡更西,以觀其勢。
泰曰:“歡若至長安,人情大擾。
今及其新至,可擊也。
”即造浮橋于渭,令軍士赍三日糧,輕騎度渭。
十月,至沙苑,距東魏軍六十裡,諸将皆懼,宇文深獨賀曰:“歡鎮撫河北,甚得衆心,以此自守,未易 梁朝修繕長幹寺。
梁武帝修繕長幹寺的阿育王佛塔,挖出了佛爪佛發舍利。
梁武帝幸臨長幹寺,設置無礙食,大赦天下。
九月閏月,梁武帝任命武陵王蕭紀作益州刺史。
東魏大丞相高歡率軍進攻西魏。
冬十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到渭曲迎戰高歡,高歡慘敗。
東魏高歡率兵馬二十萬奔赴蒲津,派高敖曹帶三萬人馬從河南出發。
當時,關中正發生饑荒,西魏宇文泰所率領的軍隊不足一萬人,他們駐紮在恒農五十多天。
聽說高歡将要過黃河,就帶領部隊進入關中。
高敖曹于是包圍了恒農,長史薛琡對高歡說:“西魏人連年饑餓,所以冒着亡命的危險進入陝州,他們想奪取倉庫的糧食。
現在高敖曹已經包圍陝城,他們無法把糧食運出去,我們隻要在各條道路上部署兵力,不和他們在曠野作戰,等到秋天,他們的老百姓自然就餓死了。
我們還擔心元寶炬、宇文黑獺不投降嗎?希望您不要下令渡黃河。
”侯景說:“這次出兵規模很大,萬一不能取得勝利,難以控制局面,不如兵分兩路,相繼前進。
如果前邊的部隊取得勝利,後邊的軍隊全力支援;前邊的部隊如果失敗,後邊的軍隊頂替上去。
”高歡不采納他們的意見,從蒲津渡過黃河。
高歡到達馮翊城下,對西魏刺史王罴說:“你為什麼不投降?”王罴大聲喊道:“這城是我王罴的墳墓,想死的就進來!”高歡知道無法攻進去,就涉水過洛河,在許原的西面安營紮寨。
宇文泰到了渭河南岸,征調的各州兵馬都還沒有到,他想進攻高歡的軍隊,各位将領卻都認為敵衆我寡,請求等待高歡再向西進軍時,觀察一下形勢。
宇文泰說:“高歡如果到了長安,人們的情緒就會受到擾亂。
現在趁他剛剛到達,我們可以進攻。
”随即他們在渭河上修造浮橋,命令将士們帶上三天的幹糧,之後便讓輕騎兵渡過渭河。
十月,宇文泰到達沙苑,離東魏的軍隊六十裡地,各位将領都很恐懼,宇文深卻表示祝賀,說:“高歡鎮守安撫河北,很得民心,他憑這一點自守原有的疆土,不容易 可圖。
今懸師度河,非衆所欲,獨歡恥失窦泰,愎谏而來,所謂忿兵,可一戰擒之也。
願假深一節,發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無遺類。
”泰遣須昌公達奚武觇歡軍。
武從三騎,皆效歡将士服,日暮,去營數百步下馬,潛聽得其軍号,因上馬曆營,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撻之,具知敵之情狀而還。
歡聞泰至,引兵會之。
李弼謂泰曰:“彼衆我寡,不可平地置陳,此東十裡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
”泰從之,背水東西為陳。
李弼、趙貴為左右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葦中,約聞鼓聲而起。
晡時,東魏兵至,斛律羌舉曰:“黑獺舉國而來,欲一死決,渭曲葦深土濘,無所用力,不如緩與相持,密分精銳徑掩長安,巢穴既傾,則黑獺不戰成擒矣。
”歡曰:“縱火焚之,何如?”侯景曰:“當生擒黑獺,以示百姓。
若燒死,誰複信之。
”彭樂盛氣請鬥,曰:“我衆賊寡,何憂不克?”歡從之。
東魏兵望見魏兵少,争進擊之,無複行列。
泰鳴鼓,士皆奮起合戰。
李弼等帥鐵騎橫擊之,東魏兵中絕,遂大破之。
歡欲收兵更戰,衆已盡去。
斛律金曰:“衆心離散,不可複用,宜急向河東。
”歡乃馳去,夜度河,喪甲士八萬人, 打他的主意。
如今他率孤軍渡過黃河,不是人心所向,隻有高歡對失去窦泰感到羞恥,不理會别人的勸告堅持要來,這就是所謂的憤怒之師,隻要一次交戰就可擒拿他們。
希望丞相授予我一個符節,讓我去調王罴的部隊,在高歡逃跑的道上阻截,使高歡的人馬一個也不能漏網。
”宇文泰派遣須昌縣公達奚武去觀察高歡軍隊的情況。
達奚武帶三個騎兵,都仿效穿上高歡将士一樣的服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