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便以見委。
冀、殷既合,滄、瀛、幽、定自當彌服矣。
”歡急握元忠手而謝焉。
歡至山東,約勒士卒,絲毫不犯,遠近聞之,亦歸心焉。
至信都,封隆之、高乾納之。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
歡使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
魏封其故主晔為東海王。
魏以爾朱世隆為太保。
時天光專制關右,兆奄有并、汾,仲遠擅命徐、兖,世隆居中用事,競為貪暴。
而仲遠為尤甚,所部富室多誣以謀反,沒其婦女财物,而投其男子于河,人畏之如豺狼。
由是四方皆惡爾朱氏,而憚其強,莫敢違也。
魏以高歡為渤海王。
魏封歡為渤海王,征之不至,乃以為東道大行台、冀州刺史。
魏都督侯淵讨劉靈助,誅之。
李元忠拿來筝彈奏起來,長歌一曲,慷慨悲壯,唱完歌後,對高歡說:“天下形勢已經明朗,明公您還要為爾朱氏效力嗎?”高歡說:“我的功名富貴都是從爾朱氏那兒得來的,怎敢不為其盡節!”李元忠說:“這樣怎麼能稱得上是英雄啊!”高歡說:“看來趙郡太守是真醉了。
”讓人将李元忠扶出去。
孫騰說:“這個人是上天派來的,您不能違背天意啊。
”高歡于是又留下李元忠,與他交談。
李元忠言辭慷慨,淚流滿面,高歡也不禁悲從中來。
李元忠趁機向高歡獻計說:“殷州太小,缺乏糧草器械,不足以成就大事。
如果前往冀州,高乾兄弟定會成為明公您的東道主,殷州便可委托給我李元忠。
冀州、殷州聯為一體,那麼滄州、瀛州、幽州、定州就會自然歸順了。
”高歡聽了這些話後,緊緊握住李元忠的手,向他稱謝。
高歡來到太行山東面,對士兵嚴加約束,不允許他們對百姓有絲毫的侵犯,各地的百姓聽到這一消息,都傾心歸服。
高歡到達信都,封隆之、高乾等迎接他入城。
高敖曹當時正在外地攻城略地,聽到這一消息,認為高乾隻配做婦人,送給他一件裙子。
高歡派長子高澄執子孫之禮往見高敖曹,高敖曹這才和高澄一起來到信都。
北魏封前國主元晔為東海王。
北魏任命爾朱世隆為太保。
當時爾朱天光控制着關右地區,爾朱兆擁有并州、汾州等地,爾朱仲遠獨擅徐州、兖州,爾朱世隆身居朝中,大權獨攬,這四個人一個更比一個貪婪、殘暴。
其中尤以爾朱仲遠為最,他所管轄境内的富家大戶多被誣告以謀反大罪,沒收其婦女和财産,而将男子投入河中殺死,人人都像畏懼豺狼一樣懼怕爾朱仲遠。
因此四方百姓都憎惡爾朱氏,但是畏懼爾朱氏勢力強大,沒有人敢反抗。
北魏任命高歡為渤海王。
北魏封高歡為渤海王,征召他入朝,高歡沒有應召,于是任命他為東道大行台、冀州刺史。
北魏都督侯淵讨伐劉靈助,殺死了他。
魏都督侯淵、叱列延慶讨劉靈助,至固城,淵畏其衆,欲據關拒險,以待其變。
延慶曰:“不如出營城外,詐言西歸,靈助聞之,必自寬縱,然後潛軍擊之,往則成擒矣。
”淵從之,出頓城西,聲雲欲還。
簡精騎一千夜發,直抵其壘,靈助戰敗,斬之。
初,靈助起兵,自占曰:“三月之末,我必入定州,爾朱氏不久當滅。
”至是首函入定州,果如其期。
夏四月,梁太子統卒。
統自加元服,梁主使省錄朝政,辨析詐謬,秋毫必睹,但令改正,不加案劾。
斷獄多所全宥,寬和容衆,喜愠不形于色。
好讀書屬文,引接才俊,不畜聲樂。
每霖雨積雪,遣左右周行闾巷,視貧者赈之。
天性孝謹,在東宮坐起恒西向。
母丁貴嫔卒,水漿不入口,腰帶十圍,減削過半。
及寝疾,恐贻梁主憂,敕參問,辄自力手書。
及卒,朝野惋愕。
谥曰昭明。
梁主立子綱為太子。
六月,封孫歡為豫章王、譽為河東王、詧為嶽陽王。
初,昭明太子葬丁貴嫔,有道士雲此地不利長子,請厭之,乃為臘鵝及諸物,埋于墓側。
宮監鮑邈之有寵于太子,晚而見疏,乃密啟梁主雲:“太子有厭禱。
”梁主遣撿掘,得鵝等,大驚,将窮其事,徐勉固谏而止,但誅道士。
由是太 北魏都督侯淵、叱列延慶率軍讨伐劉靈助,來到固城,侯淵畏懼劉靈助人多勢衆,打算占據關隘憑險拒守,以等待時機變化。
叱列延慶說:“不如到城外紮營,詐稱要領兵往西回去,劉靈助聽說後,必然會自己松懈起來,然後,我們秘密出兵襲擊敵軍,我軍一到必能擒獲劉靈助。
”侯淵聽從了叱列延慶的建議,出兵駐紮在城西,聲言要回師。
挑選一千名精銳騎兵夜間出發,直抵劉靈助營壘,劉靈助戰敗被殺。
起初,劉靈助起兵之時,自己占蔔勝負說:“三月底,我一定會進入定州,爾朱氏不久就要滅亡。
”到了此時劉靈助的首級用匣子裝着送入定州城,果然是三月底。
夏四月,梁朝太子蕭統去世。
蕭統自從舉行冠禮以後,梁武帝便讓他親自處理朝政,他辨析真僞謬誤,洞察入微,一絲一毫也不放過,但隻是命令犯錯誤的人改正錯誤,并不追究罪責。
他斷案公正,對犯人多加保全寬宥,待人謙和,胸懷豁達,喜怒不形于色。
他好讀書做文章,引進接納賢士俊才,不蓄養樂工歌伎。
每逢大雨成災或積雪不化,他就派遣身邊之人巡視大街小巷,發現有貧苦的百姓就加以赈濟。
他天性孝順恭謹,在東宮的時候,一起一坐都要面朝西邊。
他的生母丁貴嫔去世,蕭統因此而滴水不進,原來體胖腰帶有十圍長,因為哀傷體重遽減,腰帶減了一半還多。
病重以後,唯恐梁武帝擔憂,每次派人送來問候的敕文,他總是親手寫回信奉答。
等到蕭統去世的時候,朝廷内外的人都非常惋惜、驚愕。
谥号為昭明。
梁武帝立兒子蕭綱為太子。
六月,封孫子蕭歡為豫章王、蕭譽為河東王、蕭詧為嶽陽王。
起初,昭明太子在埋葬丁貴嫔的時候,有一位道士說這個地方不利于長子,讓他想辦法鎮一鎮,于是便把臘鵝及其他物品埋在丁貴嫔墓旁。
宮内太監鮑邈之受太子寵信,後來又被疏遠,于是便暗中向梁武帝奏報說:“太子曾經詛咒祈禱。
”梁武帝派人去檢查挖掘,發現了臘鵝和其他物品,梁武帝大驚,将要徹底追查這件事,徐勉極力谏阻才作罷,隻誅殺了那位道士。
因此太 子終身慚憤,不能自明。
及卒,梁主欲立其長子華容公歡為嗣,銜其舊事,猶豫久之,竟不立。
既而立太子母弟晉安王綱為太子,朝野多以為不順。
侍郎周弘正以嘗為綱主簿,乃奏記曰:“謙讓道廢,多曆年所。
願殿下抗目夷之義,執子臧之節,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
”綱不能從。
綱以徐摛為家令,兼管記。
摛文體輕麗,春坊學之,時人謂之宮體。
梁主聞之怒,召摛,欲加诮責。
及見,應對明敏,意更釋然,因問經史及釋教,摛商較從橫,梁主甚歎異之,寵遇日隆。
朱異不悅,謂所親曰:“徐叟漸來見逼,我須早為之所。
”遂乘間白梁主曰:“摛老愛泉石,意在一郡。
”梁主謂摛真欲之,乃謂曰:“新安大好山水。
”遂出為守。
尋以人言不息,封歡、譽、詧等以慰其心。
久之,鮑邈之坐事,法不至死,綱追思昭明之冤,揮淚誅之。
魏冀州刺史高歡起兵讨爾朱氏。
歡将起兵讨爾朱氏,斛律金、庫狄幹與婁昭、段榮皆勸成之。
歡乃詐為書,稱爾朱兆将以六鎮人配契胡為部曲,衆皆憂懼。
又為并州符,征兵讨步落稽,乃發萬人,将遣之。
孫騰、尉景為請留五日,如此者再。
歡親送之郊,雪涕 子終生慚愧憂憤,難以自明。
等到太子去世以後,梁武帝想立蕭統的長子華容公蕭歡為繼承人,因為記恨那件往事,猶豫了好長時間,最終還是沒有立蕭歡為嗣。
不久,立昭明太子的同母弟晉安王蕭綱為太子,朝野之人都認為不符合正常的順序。
侍郎周弘正因為自己曾經擔任過蕭綱的主簿,便上書勸谏道:“謙讓之道不存,已經有許多年了。
希望殿下能像目夷那樣崇尚仁義,像子臧那樣堅守臣節,改變澆薄競争之俗,使吳國那樣的好風氣發揚光大。
”蕭綱沒有能夠聽從周弘正的勸谏。
蕭綱命徐摛為家令,兼任管記。
徐摛的文章輕靡豔麗,東宮的文人都模仿他的風格,當時的人稱之為宮體。
梁武帝聽說後很惱怒,召見徐摛,打算譏诮責備他。
等到見了徐摛以後,看出他應對很機敏,内心的不快便消失了,又向徐摛問了些經史和佛教方面的問題,徐摛縱橫比較,應答如流,梁武帝對他大加稱贊,對他反而越來越寵信。
朱異很不高興,對自己親信之人說:“徐摛這個老頭對我越來越構成威脅了,我必須早點做出安排。
”于是便乘機向梁武帝進言道:“徐摛年紀已大,喜愛山水林泉,他希望能得到一任地方官以自養。
”梁武帝以為徐摛真要這樣,便告訴他說:“新安郡山水景色非常美。
”于是将徐摛調出京城出任新安郡太守。
不久,梁武帝因為人們議論不休,封蕭歡、蕭譽、蕭詧等人為王以安慰他們。
過了好長時間,鮑邈之犯法獲罪,但罪不至死,太子蕭綱回想昭明太子的冤屈,便揮淚将他斬殺。
北魏冀州刺史高歡起兵讨伐爾朱氏。
高歡将起兵讨伐爾朱氏,斛律金、庫狄幹與婁昭、段榮等人都極力促成。
高歡假借爾朱兆的名義寫信,說爾朱兆将要把六鎮的百姓配給契胡為部曲,大家聽後都很擔心害怕。
高歡又僞造了一張并州的符令,要征調兵力去讨伐步落稽,于是高歡派了一萬人馬,正要出發。
孫騰、尉景為應征出發的軍士向高歡請求停留五天,這樣停留了兩次。
高歡親自送将士到郊外,流着眼淚 執别,衆号恸。
歡乃谕之曰:“與爾俱為失鄉客,義同一家,不意在上征發乃爾!今直西向已當死,後軍期又當死,配國人又當死,奈何?”衆曰:“唯有反耳!”歡曰:“然當推一人為主,誰可者?”衆推歡,歡曰:“爾不見葛榮乎?雖有百萬之衆,曾無法度,終自敗滅。
今以吾為主,當與前異,毋得陵漢人,犯軍令,生死任吾則可。
不然,不能為天下笑。
”衆皆頓颡曰:“死生唯命!”歡乃椎牛飨士,起兵信都,亦未敢顯言叛爾朱氏也。
會李元忠舉兵逼殷州,歡令高乾救之,乾輕騎入見刺史爾朱羽生,因斬之,持首谒歡。
歡撫膺曰:“今日反決矣!”乃以元忠為殷州刺史,抗表罪狀爾朱氏。
斛律金,敕勒酋長也,嘗為懷朔軍主,行兵用匈奴法,望塵知馬步多少,嗅地知軍遠近。
魏廣宗王爾朱天光殺侍中楊侃。
秋七月,爾朱世隆殺司空楊津、太保楊椿,夷其族。
津子愔奔信都。
魏楊播及弟椿、津皆有名德。
播剛毅,椿、津謙恭,家世孝友,缌服同爨,男女百口,人無間言。
椿、津至三公,一門七太守,三十二刺史。
敬宗之誅爾朱榮也,播子侃預其謀。
爾朱兆入洛,侃乃逃歸華陰,至是天光殺之。
時椿以太保緻仕,在華陰,津為司空在洛,爾朱世隆誣奏楊氏謀反,請收治之。
魏主不許,世隆苦請,不得已,命有司檢案以聞。
世隆遂遣兵圍津第,天光亦遣兵掩椿家,東西之族皆滅。
和他們告别,大家都失聲痛哭。
高歡于是又撫慰他們說:“我和你們大家都是失去了故鄉之人,情義如同一家人,沒想到上面如此征調我們!現在我們向西去征讨步落稽,必然是死亡,延誤軍期又該處死,配屬契胡做他們的部曲也是死,怎麼辦呢?”大家都說:“隻有造反了!”高歡說:“應當推舉一個人為首領,誰能勝任呢?”大家都推舉高歡,高歡說道:“你們不見當初的葛榮嗎?雖然擁有百萬大軍,但是全無法令制度,最終還是敗亡。
現在如果讓我做首領,就應該和以前有所不同,不準淩辱漢人,違犯軍令,生死聽我指揮調度才行。
否則,就會被天下人所恥笑。
”大家都點頭說:“不論生死都聽您的号令!”高歡于是殺牛犒賞軍士,在信都起兵,但尚未敢公開宣言反叛爾朱氏。
正值李元忠率軍進逼殷州,高歡命高乾前往救援,高乾輕騎入城會見刺史爾朱羽生,趁機殺了他,帶着爾朱羽生的首級來拜見高歡。
高歡摸着胸口說:“今天隻好決計造反了!”于是命李元忠為殷州刺史,上表曆舉爾朱氏的罪狀。
斛律金是敕勒族的酋長,曾經做懷朔鎮軍主,行軍作戰采用匈奴的戰法,望見飛揚的塵土就知道對方有多少騎兵步兵,聞一聞地面就知道敵軍走了多遠。
北魏廣宗王爾朱天光殺死侍中楊侃。
秋七月,爾朱世隆殺死司空楊津、太保楊椿,抄斬楊氏一族。
楊津的兒子楊愔逃奔信都。
北魏楊播和弟弟楊椿、楊津都有聲望德行。
楊播性情剛毅,楊椿、楊津則性格謙恭,楊家世代孝悌友愛,缌服以内的親屬同竈共食,全家男女上百口,無人有異言。
楊椿、楊津官位至三公,一門出了七位太守,三十二位刺史。
孝莊帝策劃誅殺爾朱榮,楊播的兒子楊侃參預了謀劃。
爾朱兆進入洛陽,楊侃逃歸華陰家中,至此被爾朱天光所殺。
當時楊椿以太保的身份退休,在華陰,楊津做司空在洛陽,爾朱世隆誣奏楊家謀反,請朝廷治罪。
北魏節闵帝沒有同意,爾朱世隆苦苦奏請,節闵帝不得已,命令有關部門按查審核上報。
爾朱世隆派兵包圍楊津的府第,爾朱天光也派兵搜捕楊椿一家,楊家東西兩支被殺得精光。
魏主惋怅久之,朝野無不痛憤。
唯津子愔适出獲免,往見高歡,泣訴家禍,因為言讨爾朱氏之策,歡甚重之,以為行台郎中。
梁賜其宗戚沐食鄉亭侯有差。
冬十一月,魏高歡立渤海太守元朗,自為丞相,敗爾朱兆等軍于廣阿。
爾朱仲遠、度律等聞高歡起兵,不以為慮,獨世隆憂之。
孫騰說歡曰:“今朝廷隔絕,号令無所禀,不權有所立,衆将沮散。
”歡乃立渤海太守元朗為帝,朗以歡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高乾為侍中、司空,封拜有差。
爾朱仲遠軍陽平,兆軍廣阿,歡縱反間雲:世隆兄弟謀殺兆,複雲兆與歡同謀殺仲遠等。
由是疊相猜貳,徘徊不進。
仲遠等屢使斛斯椿、賀拔勝往谕兆,兆執之,仲遠等懼,引兵南遁。
歡畏兆衆強,以問段韶,韶曰:“所謂衆者,得衆人之死;所謂強者,得天下之心。
爾朱氏上弑天子,中屠公卿,下暴百姓,王以順讨逆,如湯沃雪,何衆強之有?”歡曰:“恐無天命,不能濟耳。
”韶曰:“爾朱暴亂,人心已去,天意安有不從者哉?”歡遂進戰,大破兆軍。
魏南兖州人執刺史劉世明以降于梁,梁遣歸魏。
魏南兖州民劫刺史,舉州降梁。
梁主以世明為征西大将軍,不受,固請北歸。
至洛陽,奉送所持節,歸鄉裡,不仕而卒。
北魏節闵帝怅然惋惜了好長時間,朝野之人聽到此事無不痛惜憤慨。
隻有楊津的兒子楊愔恰巧外出不在家中,得以幸免,前往信都見高歡,流着眼淚訴說家族所遭的災禍,并趁機為讨伐爾朱氏出謀劃策,高歡很器重他,任命他為行台郎中。
梁朝賜給皇室宗親湯沐邑,鄉亭侯不等。
冬十一月,北魏高歡立渤海太守元朗為皇帝,自己做丞相,在廣阿打敗爾朱兆等人的軍隊。
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等人聽說高歡起兵,并不感到擔心,隻有爾朱世隆非常憂慮。
孫騰勸說高歡道:“現在我們和朝廷隔絕不通,号令無所禀受,如果不權且立一位皇帝的話,軍隊就會沒有鬥志而潰散。
”高歡就立渤海太守元朗為皇帝,元朗任命高歡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高乾為侍中、司空,封爵拜官不等。
爾朱仲遠駐軍陽平,爾朱兆駐紮在廣阿,高歡施反間計,說爾朱世隆兄弟要謀殺爾朱兆,又說爾朱兆和高歡同謀要殺爾朱仲遠等人。
于是爾朱氏互相猜疑,都徘徊不進。
爾朱仲遠等人屢次讓斛斯椿、賀拔勝前去爾朱兆處調停,爾朱兆将他們抓了起來,爾朱仲遠知道後非常害怕,帶領自己的部隊向南逃走。
高歡畏懼爾朱兆軍隊強大,向段韶問計,段韶對他說:“所謂軍隊多,是指得到軍士們的拼死效力;所謂勢力強,是指得到天下人的擁護。
爾朱氏上弑天子,中屠公卿百官,對下淩虐百姓,大王您以順讨逆,就像用開水澆雪,爾朱氏有什麼強大可言呢?”高歡說:“恐怕沒有上天的保佑也不能成功。
”段韶說:“爾朱氏暴亂天下,已經失去人心,天意怎會不順從于您呢?”高歡于是率軍進擊,大敗爾朱兆軍。
北魏南兖州百姓抓獲刺史劉世明投降于梁朝,梁朝遣送回北魏。
北魏南兖州百姓劫持刺史,全州人都投降梁朝。
梁武帝任命劉世明為征西大将軍,他不接受,堅決請求回歸北朝。
到了洛陽,奉還随身帶着的符節,回到家鄉,不再做官,直至去世。
壬子(532) 梁中大通四年,魏普泰二年、中興二年,孝武帝修永熙元年。
春正月,梁以袁昂為司空。
梁封西豐侯正德為臨賀王。
正德自結于朱異,異言正德失職,故王之。
魏丞相歡克相州,以楊愔為行台右丞。
時文檄教令皆出于愔及谘議參軍崔。
二月,梁以元法僧為東魏王。
梁邵陵王綸有罪,免為庶人,既而複之。
綸為揚州刺史,市物不給其直,市皆閉邸。
少府丞何智通啟聞,綸被責還第,遣人刺智通。
事覺,免為庶人,鎖之三旬,既而複之。
三月,魏主朗入居于邺,高歡自為太師。
閏月,魏爾朱天光等會兵攻邺,高歡擊破之。
爾朱世隆卑辭谕兆,使之赴洛,又請魏主恭納其女為後,兆乃悅,并與天光、度律複相親。
将軍斛斯椿陰謂賀拔勝曰:“天下怨毒爾朱,而吾等為之用,亡無日矣,不如圖之。
”勝曰:“天光與兆各據一方,去之不盡,必為後患,奈何?”椿曰:“此易緻耳。
”乃說世隆追天光等共讨高歡。
天光不至,使椿往邀之,天光不得已,從之。
将行,問策于雍州刺史賀拔嶽,嶽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豈能為敵?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分遣銳師與衆軍合勢,進可以克敵,退可以自全。
”天光不從。
閏月,天光自長安,兆自晉陽,度律自洛陽,仲遠自東郡,皆會于邺,衆号二十萬,夾洹水而軍。
壬子(532) 梁中大通四年,魏普泰二年、中興二年,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
春正月,梁朝任命袁昂為司空。
梁朝封西豐侯蕭正德為臨賀王。
蕭正德主動與朱異交好,朱異進言說蕭正德爵位太低,所以梁武帝封他為王。
北魏丞相高歡攻克相州,任命楊愔為行台右丞。
當時文告檄文敕令都出自楊愔和谘議參軍崔?之手。
二月,梁朝任命元法僧為東魏王。
梁朝邵陵王蕭綸因犯罪被黜為平民,不久又恢複了他的封爵。
蕭綸為揚州刺史,到市場上買東西不付錢,商店都關門。
少府丞何智通上報朝廷,蕭綸被責令削官回府,他派人刺殺何智通。
事情敗露,被黜為平民,軟禁三十天,不久又恢複了他的封爵。
三月,北魏國主元朗移居邺城,高歡自封為太師。
閏月,北魏爾朱天光等人聯兵進攻邺城,被高歡擊敗。
爾朱世隆派人低聲下氣地勸說爾朱兆,讓他到洛陽來,又讓節闵帝元恭納爾朱兆的女兒為皇後,爾朱兆這才高興,并和爾朱天光、爾朱度律重新互相親睦。
将軍斛斯椿暗地裡對賀拔勝說:“天下人都痛恨爾朱氏,而我們還在為他們賣命,滅亡之日不遠了,不如想辦法對付他們。
”賀拔勝說:“爾朱天光與爾朱兆各據一方,如果不能全部除掉他們,必定會留下禍患,怎麼辦呢?”斛斯椿說:“這容易做到。
”于是勸說爾朱世隆督促爾朱天光等人共同讨伐高歡。
爾朱天光不來,爾朱世隆派斛斯椿前往邀請,爾朱天光不得已,隻好聽從。
将要率軍出發時,爾朱天光向雍州刺史賀拔嶽問計,賀拔嶽說:“大王您一家雄踞三方,兵馬強盛,高歡是烏合之衆,怎麼能與您對抗呢?不如暫且鎮守關中以穩固自己的根本,分路派遣精銳部隊與衆軍聯合,這樣進可以戰勝敵人,退可以保全自己。
”爾朱天光沒有采納賀拔嶽的建議。
閏月,爾朱天光從長安,爾朱兆從晉陽,爾朱度律從洛陽,爾朱仲遠從東郡出發,在邺城會合,軍隊号稱二十萬,沿洹河兩岸駐紮。
高歡出頓紫陌,高敖曹以部曲從,歡曰:“高都督所将皆漢兵,恐不足集事,欲割鮮卑千人雜之,如何?”敖曹曰:“敖曹所将練習已久,前後格鬥,不減鮮卑。
今若雜之,情不相洽,勝則争功,退則推罪,不煩更配也。
” 歡馬不滿二千,步兵不滿三萬,乃于韓陵為圓陳,連牛、驢塞歸道,以示必死。
兆望見歡,責以叛己,歡曰:“本所以戮力者,共輔帝室,今天子何在?”兆曰:“永安枉害天柱,我報仇耳。
”歡曰:“以君殺臣,何報之有?今日義絕矣。
”遂戰,歡将中軍,敖曹将左,弟嶽将右。
歡戰不利,兆等乘之。
嶽以五百騎沖其前,别将斛律敦收散卒蹑其後,敖曹以千騎橫擊之,兆等大敗,賀拔勝于陳降歡。
兆對慕容紹宗撫膺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欲輕騎西走,紹宗反旗鳴角收散卒,成軍而去。
兆還晉陽,仲遠奔東郡,度律、天光走洛陽。
夏四月,魏将軍斛斯椿執爾朱天光、度律送邺。
世隆伏誅,仲遠奔梁。
斛斯椿謂賈顯度、顯智曰:“不先執爾朱氏,吾屬死無類矣。
”于是入據河橋,殺爾朱氏之黨。
度律、天光出走,擒之,送高歡。
又使顯智襲執世隆,斬之。
魏主恭使中書舍人盧辯勞歡于邺,歡使見魏主朗,辯抗辭不從,歡不能奪。
侯景降于高歡。
爾朱仲遠奔梁。
仲遠帳下喬甯、張子期詣 高歡率軍出邺城駐紮于紫陌,高敖曹率部曲跟随,高歡說:“高都督所率領的都是漢兵,恐怕不足以成事,我打算撥給你一千名鮮卑兵,跟漢兵混雜在一起使用,你看怎麼樣?”高敖曹說:“我所率領的部隊已經訓練了很長時間,前後幾次作戰,并不比鮮卑兵弱。
現在如果混雜在一起,彼此感情不相融洽,打了勝仗就會争功,打了敗仗就會互相推诿,所以不必再配給鮮卑兵。
” 高歡戰馬不足二千匹,步兵不足三萬人,便在韓陵布成一個圓陣,将牛、驢等牲畜用繩索連系起來堵塞了歸路,以表示拼死決戰決心。
爾朱兆望見高歡,責罵他背叛自己,高歡說:“我原來與你同心協力,是為了共同輔佐皇室,現在皇帝在哪兒呢?”爾朱兆說:“孝莊帝殺死天柱大将軍,我是為了報仇才殺了他。
”高歡說:“君殺臣是天經地義的事,你又有什麼仇可報呢?今天你我一切情義都斷絕了。
”于是大戰起來,高歡率領中軍,高敖曹率領左軍,高歡的堂弟高嶽率領大軍。
高歡的中軍作戰不利,爾朱兆等趁機進攻。
高嶽率五百名騎兵從正面沖擊爾朱兆,部将斛律敦收集散卒從後面攻打爾朱兆,高敖曹率一千名騎兵橫擊爾朱兆,爾朱兆等大敗,賀拔勝在陣中投降了高歡。
爾朱兆摸着胸口對慕容紹宗說:“沒有采用您的勸說,才到了這個地步!”打算率輕騎向西逃跑,慕容紹宗調轉大旗,吹響号角收集散卒,編成陣列而退兵。
爾朱兆逃回晉陽,爾朱仲遠逃奔東郡,爾朱度律、爾朱天光逃往洛陽。
夏四月,北魏将軍斛斯椿抓獲爾朱天光、爾朱度律送到邺城。
爾朱世隆被處死,爾朱仲遠逃奔梁朝。
斛斯椿對賈顯度、賈顯智說:“現在如果不先抓獲爾朱氏的話,我們這些人就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于是出兵占據河橋,殺死了爾朱氏的黨羽。
爾朱度律、爾朱天光逃走,抓獲了他們,送給高歡。
又派賈顯智襲擊并抓獲了爾朱世隆,将他殺死。
北魏國主元恭派中書舍人盧辯前去邺城慰勞高歡,高歡讓他去見魏國主元朗,盧辯高聲抗議不去會見,高歡不能使他屈服。
侯景投降高歡。
爾朱仲遠投奔梁朝。
爾朱仲遠的部下喬甯、張子期到 歡降,歡責之曰:“仲遠為逆,汝為戎首,仲遠南走,汝複叛之。
事天子則不忠,事仲遠則無信,犬馬尚識飼者,汝曾犬馬之不如!”遂斬之。
魏雍州刺史賀拔嶽誅爾朱顯壽。
天光之東下也,留其弟顯壽鎮長安,召侯莫陳悅欲與俱東。
嶽知天光必敗,欲留悅共圖顯壽,宇文泰曰:“悅雖為将,不能制物。
若先說其衆,必人有留心,悅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乘此說之,事無不遂。
”嶽喜,從之。
悅與嶽襲長安。
歡以嶽為關西大行台,嶽以泰為左丞,事無巨細皆委之。
高歡入洛陽,廢其主恭及朗,而立平陽王修,自為大丞相。
魏主朗至邙山,高歡以為疏遠,使魏蘭根觀魏主恭之為人,欲複奉之。
蘭根以恭神采高明,恐後難制,勸歡廢之。
歡集百官問所宜立,莫有應者,太仆綦毋雋稱恭賢明,宜主社稷,歡将從之。
崔?作色曰:“廣陵既為逆胡所立,何得為天子?若從雋言,王師何名義舉?”歡遂幽恭于崇訓寺,遂入洛陽。
斛斯椿謂賀拔勝曰:“今天下事在吾與君耳,若不先制人,将為人所制。
高歡初至,圖之不難。
”勝曰:“人有功而害之不祥。
”椿乃止。
時諸王多逃匿,平陽王修,懷之子也,匿于田舍。
歡欲立之,使斛斯椿求之。
椿從 高歡處投降,高歡斥責他們說:“爾朱仲遠叛逆,你們是罪魁,爾朱仲遠南逃,你們又背叛他。
你們對天子不忠,對爾朱仲遠則不講信義,犬馬還不忘記飼養它們的主人,你們真是犬馬不如!”于是把他們殺了。
北魏雍州刺史賀拔嶽誅殺爾朱顯壽。
爾朱天光率兵東進的時候,留下他的弟弟爾朱顯壽鎮守長安,召見侯莫陳悅打算讓他一起東進。
賀拔嶽知道爾朱天光此行一定會失敗,想留下侯莫陳悅與他共同對付爾朱顯壽,宇文泰說:“侯莫陳悅雖然是主将,卻不能控制人。
如果先說服他的部下,必然會人人都願意留下,侯莫陳悅如果向東進,必然會誤了與爾朱天光約定的日期,如果向後退,則又擔心人心浮動,趁此時機勸說他,事情肯定會成功。
”賀拔嶽非常高興,聽從了宇文泰的建議。
侯莫陳悅與賀拔嶽一起襲擊長安。
高歡任命賀拔嶽為關西大行台,賀拔嶽任命宇文泰為左丞,無論大事小事都交與他辦理。
高歡進入洛陽,廢黜其國主元恭以及元朗,而改立平陽王元修為皇帝,自己做大丞相。
北魏國主元朗到達邙山,高歡認為元朗與皇族嫡系疏遠,讓魏蘭根去觀察節闵帝元恭的為人,打算再推奉他為皇帝。
魏蘭根認為節闵帝元恭神采飛揚,聰睿機智,恐怕以後難以駕馭,勸高歡廢掉節闵帝。
高歡集合百官征詢大家應該立誰為帝,沒有人回答,太仆綦毋雋稱贊節闵帝賢明,應該做社稷之主,高歡将要聽從他的建議。
崔?正顔厲色地說:“廣陵王元恭既然由叛逆的胡人所立,怎麼能做天子呢?如果聽從了綦毋雋的話,王師怎麼能稱得上是義舉?”高歡于是把元恭幽禁在崇訓寺,這才進入洛陽。
斛斯椿對賀拔勝說:“現在天下大事全在于我和您,如果不先發制人,必将為人所制。
高歡剛到洛陽,現在對付他還不難。
”賀拔勝說:“人家有功于國家,害了他不吉祥。
”斛斯椿這才作罷。
當時諸王大多四處躲避,平陽王元修是元懷的兒子,藏在農民家裡。
高歡想立他為皇帝,讓斛斯椿去尋找他。
斛斯椿從 修所親王思政見修,修懼曰:“賣我邪?”思政曰:“不也。
”曰:“敢保之乎?”曰:“變态百端,何可保也!”歡乃為朗作诏策而禅位焉。
修即位,用代都舊制,以黑氈蒙七人,歡居其一。
修于氈上西向拜天畢,入禦殿,以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将軍。
歡以司馬子如為行台尚書、參知軍國,征賀拔嶽為冀州刺史。
嶽欲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曰:“歡方内撫群雄,外抗勍敵,安能去其巢穴,與公争關中之地乎?公以華山為城,黃河為塹,進可以兼山東,退可以封函谷,奈何欲束手受制于人!”嶽曰:“君言是也。
”乃不就征。
魏爾朱度律、天光伏誅。
高歡還邺,送爾朱度律、天光于洛陽,斬之。
五月,魏封其故主朗為安定王。
魏主修弑其故主恭。
秋七月,魏大丞相歡讨爾朱兆,走之,遂據晉陽。
高歡擊爾朱兆軍于武鄉,兆大掠晉陽,北走秀容。
并州平。
歡以晉陽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居之。
冬十一月,魏主修弑安定王朗、東海王晔。
十二月,魏主殺汝南王悅。
魏主以悅屬近地尊,故殺之。
魏立後高氏。
歡之女也。
元修的親信王思政那裡打聽到元修的下落,去與元修見面,元修害怕地說:“你出賣我了?”王思政說:“沒有啊。
”元修說:“你敢擔保嗎?”王思政說:“事情千變萬化,怎麼能擔保呢!”高歡于是替元朗寫诏書禅位于元修。
元修即位後,用鮮卑族在代都時的舊制,将黑氈蒙在七個人身上,高歡便是其中之一。
元修在黑氈上面朝西,拜祭天神以後,進入禦殿,任命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将軍。
高歡讓司馬子如為行台司馬,參知軍國大事,征召賀拔嶽為冀州刺史。
賀拔嶽想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說:“高歡現在正内撫群雄,外抗強敵,怎能夠離開他們的老巢,和明公您争奪關中之地呢?明公您以華山為城牆,黃河為塹壕,進可以兼并崤山以東的地區,退可以封閉函谷關,為什麼要束手受制于人呢!”賀拔嶽說:“您說得對。
”于是沒有應召入朝。
北魏爾朱度律、爾朱天光被處死。
高歡回到邺城,送爾朱度律、爾朱天光至洛陽,處死了他們。
五月,北魏封其從前的國主元朗為安定王。
北魏孝武帝元修弑其從前的國主節闵帝元恭。
秋七月,北魏大丞相高歡讨伐爾朱兆,将其擊走,于是占據晉陽城。
高歡在武鄉進攻爾朱兆的部隊,爾朱兆大肆搶掠晉陽城,向北逃奔秀容縣。
并州從此平定。
高歡因為晉陽四面有山為屏障,于是在此建大丞相府,住在那裡。
冬十一月,北魏孝武帝元修殺死安定王元朗、東海王元晔。
十二月,北魏孝武帝殺死汝南王元悅。
北魏孝武帝元修因為元悅與自己親屬關系近而且地位又高,所以殺死了元悅。
北魏立高氏為皇後。
高氏是高歡的女兒。
冀、殷既合,滄、瀛、幽、定自當彌服矣。
”歡急握元忠手而謝焉。
歡至山東,約勒士卒,絲毫不犯,遠近聞之,亦歸心焉。
至信都,封隆之、高乾納之。
高敖曹時在外略地,聞之,以乾為婦人,遺以布裙。
歡使子澄以子孫禮見之,敖曹乃與俱來。
魏封其故主晔為東海王。
魏以爾朱世隆為太保。
時天光專制關右,兆奄有并、汾,仲遠擅命徐、兖,世隆居中用事,競為貪暴。
而仲遠為尤甚,所部富室多誣以謀反,沒其婦女财物,而投其男子于河,人畏之如豺狼。
由是四方皆惡爾朱氏,而憚其強,莫敢違也。
魏以高歡為渤海王。
魏封歡為渤海王,征之不至,乃以為東道大行台、冀州刺史。
魏都督侯淵讨劉靈助,誅之。
李元忠拿來筝彈奏起來,長歌一曲,慷慨悲壯,唱完歌後,對高歡說:“天下形勢已經明朗,明公您還要為爾朱氏效力嗎?”高歡說:“我的功名富貴都是從爾朱氏那兒得來的,怎敢不為其盡節!”李元忠說:“這樣怎麼能稱得上是英雄啊!”高歡說:“看來趙郡太守是真醉了。
”讓人将李元忠扶出去。
孫騰說:“這個人是上天派來的,您不能違背天意啊。
”高歡于是又留下李元忠,與他交談。
李元忠言辭慷慨,淚流滿面,高歡也不禁悲從中來。
李元忠趁機向高歡獻計說:“殷州太小,缺乏糧草器械,不足以成就大事。
如果前往冀州,高乾兄弟定會成為明公您的東道主,殷州便可委托給我李元忠。
冀州、殷州聯為一體,那麼滄州、瀛州、幽州、定州就會自然歸順了。
”高歡聽了這些話後,緊緊握住李元忠的手,向他稱謝。
高歡來到太行山東面,對士兵嚴加約束,不允許他們對百姓有絲毫的侵犯,各地的百姓聽到這一消息,都傾心歸服。
高歡到達信都,封隆之、高乾等迎接他入城。
高敖曹當時正在外地攻城略地,聽到這一消息,認為高乾隻配做婦人,送給他一件裙子。
高歡派長子高澄執子孫之禮往見高敖曹,高敖曹這才和高澄一起來到信都。
北魏封前國主元晔為東海王。
北魏任命爾朱世隆為太保。
當時爾朱天光控制着關右地區,爾朱兆擁有并州、汾州等地,爾朱仲遠獨擅徐州、兖州,爾朱世隆身居朝中,大權獨攬,這四個人一個更比一個貪婪、殘暴。
其中尤以爾朱仲遠為最,他所管轄境内的富家大戶多被誣告以謀反大罪,沒收其婦女和财産,而将男子投入河中殺死,人人都像畏懼豺狼一樣懼怕爾朱仲遠。
因此四方百姓都憎惡爾朱氏,但是畏懼爾朱氏勢力強大,沒有人敢反抗。
北魏任命高歡為渤海王。
北魏封高歡為渤海王,征召他入朝,高歡沒有應召,于是任命他為東道大行台、冀州刺史。
北魏都督侯淵讨伐劉靈助,殺死了他。
魏都督侯淵、叱列延慶讨劉靈助,至固城,淵畏其衆,欲據關拒險,以待其變。
延慶曰:“不如出營城外,詐言西歸,靈助聞之,必自寬縱,然後潛軍擊之,往則成擒矣。
”淵從之,出頓城西,聲雲欲還。
簡精騎一千夜發,直抵其壘,靈助戰敗,斬之。
初,靈助起兵,自占曰:“三月之末,我必入定州,爾朱氏不久當滅。
”至是首函入定州,果如其期。
夏四月,梁太子統卒。
統自加元服,梁主使省錄朝政,辨析詐謬,秋毫必睹,但令改正,不加案劾。
斷獄多所全宥,寬和容衆,喜愠不形于色。
好讀書屬文,引接才俊,不畜聲樂。
每霖雨積雪,遣左右周行闾巷,視貧者赈之。
天性孝謹,在東宮坐起恒西向。
母丁貴嫔卒,水漿不入口,腰帶十圍,減削過半。
及寝疾,恐贻梁主憂,敕參問,辄自力手書。
及卒,朝野惋愕。
谥曰昭明。
梁主立子綱為太子。
六月,封孫歡為豫章王、譽為河東王、詧為嶽陽王。
初,昭明太子葬丁貴嫔,有道士雲此地不利長子,請厭之,乃為臘鵝及諸物,埋于墓側。
宮監鮑邈之有寵于太子,晚而見疏,乃密啟梁主雲:“太子有厭禱。
”梁主遣撿掘,得鵝等,大驚,将窮其事,徐勉固谏而止,但誅道士。
由是太 北魏都督侯淵、叱列延慶率軍讨伐劉靈助,來到固城,侯淵畏懼劉靈助人多勢衆,打算占據關隘憑險拒守,以等待時機變化。
叱列延慶說:“不如到城外紮營,詐稱要領兵往西回去,劉靈助聽說後,必然會自己松懈起來,然後,我們秘密出兵襲擊敵軍,我軍一到必能擒獲劉靈助。
”侯淵聽從了叱列延慶的建議,出兵駐紮在城西,聲言要回師。
挑選一千名精銳騎兵夜間出發,直抵劉靈助營壘,劉靈助戰敗被殺。
起初,劉靈助起兵之時,自己占蔔勝負說:“三月底,我一定會進入定州,爾朱氏不久就要滅亡。
”到了此時劉靈助的首級用匣子裝着送入定州城,果然是三月底。
夏四月,梁朝太子蕭統去世。
蕭統自從舉行冠禮以後,梁武帝便讓他親自處理朝政,他辨析真僞謬誤,洞察入微,一絲一毫也不放過,但隻是命令犯錯誤的人改正錯誤,并不追究罪責。
他斷案公正,對犯人多加保全寬宥,待人謙和,胸懷豁達,喜怒不形于色。
他好讀書做文章,引進接納賢士俊才,不蓄養樂工歌伎。
每逢大雨成災或積雪不化,他就派遣身邊之人巡視大街小巷,發現有貧苦的百姓就加以赈濟。
他天性孝順恭謹,在東宮的時候,一起一坐都要面朝西邊。
他的生母丁貴嫔去世,蕭統因此而滴水不進,原來體胖腰帶有十圍長,因為哀傷體重遽減,腰帶減了一半還多。
病重以後,唯恐梁武帝擔憂,每次派人送來問候的敕文,他總是親手寫回信奉答。
等到蕭統去世的時候,朝廷内外的人都非常惋惜、驚愕。
谥号為昭明。
梁武帝立兒子蕭綱為太子。
六月,封孫子蕭歡為豫章王、蕭譽為河東王、蕭詧為嶽陽王。
起初,昭明太子在埋葬丁貴嫔的時候,有一位道士說這個地方不利于長子,讓他想辦法鎮一鎮,于是便把臘鵝及其他物品埋在丁貴嫔墓旁。
宮内太監鮑邈之受太子寵信,後來又被疏遠,于是便暗中向梁武帝奏報說:“太子曾經詛咒祈禱。
”梁武帝派人去檢查挖掘,發現了臘鵝和其他物品,梁武帝大驚,将要徹底追查這件事,徐勉極力谏阻才作罷,隻誅殺了那位道士。
因此太 子終身慚憤,不能自明。
及卒,梁主欲立其長子華容公歡為嗣,銜其舊事,猶豫久之,竟不立。
既而立太子母弟晉安王綱為太子,朝野多以為不順。
侍郎周弘正以嘗為綱主簿,乃奏記曰:“謙讓道廢,多曆年所。
願殿下抗目夷之義,執子臧之節,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
”綱不能從。
綱以徐摛為家令,兼管記。
摛文體輕麗,春坊學之,時人謂之宮體。
梁主聞之怒,召摛,欲加诮責。
及見,應對明敏,意更釋然,因問經史及釋教,摛商較從橫,梁主甚歎異之,寵遇日隆。
朱異不悅,謂所親曰:“徐叟漸來見逼,我須早為之所。
”遂乘間白梁主曰:“摛老愛泉石,意在一郡。
”梁主謂摛真欲之,乃謂曰:“新安大好山水。
”遂出為守。
尋以人言不息,封歡、譽、詧等以慰其心。
久之,鮑邈之坐事,法不至死,綱追思昭明之冤,揮淚誅之。
魏冀州刺史高歡起兵讨爾朱氏。
歡将起兵讨爾朱氏,斛律金、庫狄幹與婁昭、段榮皆勸成之。
歡乃詐為書,稱爾朱兆将以六鎮人配契胡為部曲,衆皆憂懼。
又為并州符,征兵讨步落稽,乃發萬人,将遣之。
孫騰、尉景為請留五日,如此者再。
歡親送之郊,雪涕 子終生慚愧憂憤,難以自明。
等到太子去世以後,梁武帝想立蕭統的長子華容公蕭歡為繼承人,因為記恨那件往事,猶豫了好長時間,最終還是沒有立蕭歡為嗣。
不久,立昭明太子的同母弟晉安王蕭綱為太子,朝野之人都認為不符合正常的順序。
侍郎周弘正因為自己曾經擔任過蕭綱的主簿,便上書勸谏道:“謙讓之道不存,已經有許多年了。
希望殿下能像目夷那樣崇尚仁義,像子臧那樣堅守臣節,改變澆薄競争之俗,使吳國那樣的好風氣發揚光大。
”蕭綱沒有能夠聽從周弘正的勸谏。
蕭綱命徐摛為家令,兼任管記。
徐摛的文章輕靡豔麗,東宮的文人都模仿他的風格,當時的人稱之為宮體。
梁武帝聽說後很惱怒,召見徐摛,打算譏诮責備他。
等到見了徐摛以後,看出他應對很機敏,内心的不快便消失了,又向徐摛問了些經史和佛教方面的問題,徐摛縱橫比較,應答如流,梁武帝對他大加稱贊,對他反而越來越寵信。
朱異很不高興,對自己親信之人說:“徐摛這個老頭對我越來越構成威脅了,我必須早點做出安排。
”于是便乘機向梁武帝進言道:“徐摛年紀已大,喜愛山水林泉,他希望能得到一任地方官以自養。
”梁武帝以為徐摛真要這樣,便告訴他說:“新安郡山水景色非常美。
”于是将徐摛調出京城出任新安郡太守。
不久,梁武帝因為人們議論不休,封蕭歡、蕭譽、蕭詧等人為王以安慰他們。
過了好長時間,鮑邈之犯法獲罪,但罪不至死,太子蕭綱回想昭明太子的冤屈,便揮淚将他斬殺。
北魏冀州刺史高歡起兵讨伐爾朱氏。
高歡将起兵讨伐爾朱氏,斛律金、庫狄幹與婁昭、段榮等人都極力促成。
高歡假借爾朱兆的名義寫信,說爾朱兆将要把六鎮的百姓配給契胡為部曲,大家聽後都很擔心害怕。
高歡又僞造了一張并州的符令,要征調兵力去讨伐步落稽,于是高歡派了一萬人馬,正要出發。
孫騰、尉景為應征出發的軍士向高歡請求停留五天,這樣停留了兩次。
高歡親自送将士到郊外,流着眼淚 執别,衆号恸。
歡乃谕之曰:“與爾俱為失鄉客,義同一家,不意在上征發乃爾!今直西向已當死,後軍期又當死,配國人又當死,奈何?”衆曰:“唯有反耳!”歡曰:“然當推一人為主,誰可者?”衆推歡,歡曰:“爾不見葛榮乎?雖有百萬之衆,曾無法度,終自敗滅。
今以吾為主,當與前異,毋得陵漢人,犯軍令,生死任吾則可。
不然,不能為天下笑。
”衆皆頓颡曰:“死生唯命!”歡乃椎牛飨士,起兵信都,亦未敢顯言叛爾朱氏也。
會李元忠舉兵逼殷州,歡令高乾救之,乾輕騎入見刺史爾朱羽生,因斬之,持首谒歡。
歡撫膺曰:“今日反決矣!”乃以元忠為殷州刺史,抗表罪狀爾朱氏。
斛律金,敕勒酋長也,嘗為懷朔軍主,行兵用匈奴法,望塵知馬步多少,嗅地知軍遠近。
魏廣宗王爾朱天光殺侍中楊侃。
秋七月,爾朱世隆殺司空楊津、太保楊椿,夷其族。
津子愔奔信都。
魏楊播及弟椿、津皆有名德。
播剛毅,椿、津謙恭,家世孝友,缌服同爨,男女百口,人無間言。
椿、津至三公,一門七太守,三十二刺史。
敬宗之誅爾朱榮也,播子侃預其謀。
爾朱兆入洛,侃乃逃歸華陰,至是天光殺之。
時椿以太保緻仕,在華陰,津為司空在洛,爾朱世隆誣奏楊氏謀反,請收治之。
魏主不許,世隆苦請,不得已,命有司檢案以聞。
世隆遂遣兵圍津第,天光亦遣兵掩椿家,東西之族皆滅。
和他們告别,大家都失聲痛哭。
高歡于是又撫慰他們說:“我和你們大家都是失去了故鄉之人,情義如同一家人,沒想到上面如此征調我們!現在我們向西去征讨步落稽,必然是死亡,延誤軍期又該處死,配屬契胡做他們的部曲也是死,怎麼辦呢?”大家都說:“隻有造反了!”高歡說:“應當推舉一個人為首領,誰能勝任呢?”大家都推舉高歡,高歡說道:“你們不見當初的葛榮嗎?雖然擁有百萬大軍,但是全無法令制度,最終還是敗亡。
現在如果讓我做首領,就應該和以前有所不同,不準淩辱漢人,違犯軍令,生死聽我指揮調度才行。
否則,就會被天下人所恥笑。
”大家都點頭說:“不論生死都聽您的号令!”高歡于是殺牛犒賞軍士,在信都起兵,但尚未敢公開宣言反叛爾朱氏。
正值李元忠率軍進逼殷州,高歡命高乾前往救援,高乾輕騎入城會見刺史爾朱羽生,趁機殺了他,帶着爾朱羽生的首級來拜見高歡。
高歡摸着胸口說:“今天隻好決計造反了!”于是命李元忠為殷州刺史,上表曆舉爾朱氏的罪狀。
斛律金是敕勒族的酋長,曾經做懷朔鎮軍主,行軍作戰采用匈奴的戰法,望見飛揚的塵土就知道對方有多少騎兵步兵,聞一聞地面就知道敵軍走了多遠。
北魏廣宗王爾朱天光殺死侍中楊侃。
秋七月,爾朱世隆殺死司空楊津、太保楊椿,抄斬楊氏一族。
楊津的兒子楊愔逃奔信都。
北魏楊播和弟弟楊椿、楊津都有聲望德行。
楊播性情剛毅,楊椿、楊津則性格謙恭,楊家世代孝悌友愛,缌服以内的親屬同竈共食,全家男女上百口,無人有異言。
楊椿、楊津官位至三公,一門出了七位太守,三十二位刺史。
孝莊帝策劃誅殺爾朱榮,楊播的兒子楊侃參預了謀劃。
爾朱兆進入洛陽,楊侃逃歸華陰家中,至此被爾朱天光所殺。
當時楊椿以太保的身份退休,在華陰,楊津做司空在洛陽,爾朱世隆誣奏楊家謀反,請朝廷治罪。
北魏節闵帝沒有同意,爾朱世隆苦苦奏請,節闵帝不得已,命令有關部門按查審核上報。
爾朱世隆派兵包圍楊津的府第,爾朱天光也派兵搜捕楊椿一家,楊家東西兩支被殺得精光。
魏主惋怅久之,朝野無不痛憤。
唯津子愔适出獲免,往見高歡,泣訴家禍,因為言讨爾朱氏之策,歡甚重之,以為行台郎中。
梁賜其宗戚沐食鄉亭侯有差。
冬十一月,魏高歡立渤海太守元朗,自為丞相,敗爾朱兆等軍于廣阿。
爾朱仲遠、度律等聞高歡起兵,不以為慮,獨世隆憂之。
孫騰說歡曰:“今朝廷隔絕,号令無所禀,不權有所立,衆将沮散。
”歡乃立渤海太守元朗為帝,朗以歡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高乾為侍中、司空,封拜有差。
爾朱仲遠軍陽平,兆軍廣阿,歡縱反間雲:世隆兄弟謀殺兆,複雲兆與歡同謀殺仲遠等。
由是疊相猜貳,徘徊不進。
仲遠等屢使斛斯椿、賀拔勝往谕兆,兆執之,仲遠等懼,引兵南遁。
歡畏兆衆強,以問段韶,韶曰:“所謂衆者,得衆人之死;所謂強者,得天下之心。
爾朱氏上弑天子,中屠公卿,下暴百姓,王以順讨逆,如湯沃雪,何衆強之有?”歡曰:“恐無天命,不能濟耳。
”韶曰:“爾朱暴亂,人心已去,天意安有不從者哉?”歡遂進戰,大破兆軍。
魏南兖州人執刺史劉世明以降于梁,梁遣歸魏。
魏南兖州民劫刺史,舉州降梁。
梁主以世明為征西大将軍,不受,固請北歸。
至洛陽,奉送所持節,歸鄉裡,不仕而卒。
北魏節闵帝怅然惋惜了好長時間,朝野之人聽到此事無不痛惜憤慨。
隻有楊津的兒子楊愔恰巧外出不在家中,得以幸免,前往信都見高歡,流着眼淚訴說家族所遭的災禍,并趁機為讨伐爾朱氏出謀劃策,高歡很器重他,任命他為行台郎中。
梁朝賜給皇室宗親湯沐邑,鄉亭侯不等。
冬十一月,北魏高歡立渤海太守元朗為皇帝,自己做丞相,在廣阿打敗爾朱兆等人的軍隊。
爾朱仲遠、爾朱度律等人聽說高歡起兵,并不感到擔心,隻有爾朱世隆非常憂慮。
孫騰勸說高歡道:“現在我們和朝廷隔絕不通,号令無所禀受,如果不權且立一位皇帝的話,軍隊就會沒有鬥志而潰散。
”高歡就立渤海太守元朗為皇帝,元朗任命高歡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高乾為侍中、司空,封爵拜官不等。
爾朱仲遠駐軍陽平,爾朱兆駐紮在廣阿,高歡施反間計,說爾朱世隆兄弟要謀殺爾朱兆,又說爾朱兆和高歡同謀要殺爾朱仲遠等人。
于是爾朱氏互相猜疑,都徘徊不進。
爾朱仲遠等人屢次讓斛斯椿、賀拔勝前去爾朱兆處調停,爾朱兆将他們抓了起來,爾朱仲遠知道後非常害怕,帶領自己的部隊向南逃走。
高歡畏懼爾朱兆軍隊強大,向段韶問計,段韶對他說:“所謂軍隊多,是指得到軍士們的拼死效力;所謂勢力強,是指得到天下人的擁護。
爾朱氏上弑天子,中屠公卿百官,對下淩虐百姓,大王您以順讨逆,就像用開水澆雪,爾朱氏有什麼強大可言呢?”高歡說:“恐怕沒有上天的保佑也不能成功。
”段韶說:“爾朱氏暴亂天下,已經失去人心,天意怎會不順從于您呢?”高歡于是率軍進擊,大敗爾朱兆軍。
北魏南兖州百姓抓獲刺史劉世明投降于梁朝,梁朝遣送回北魏。
北魏南兖州百姓劫持刺史,全州人都投降梁朝。
梁武帝任命劉世明為征西大将軍,他不接受,堅決請求回歸北朝。
到了洛陽,奉還随身帶着的符節,回到家鄉,不再做官,直至去世。
壬子(532) 梁中大通四年,魏普泰二年、中興二年,孝武帝修永熙元年。
春正月,梁以袁昂為司空。
梁封西豐侯正德為臨賀王。
正德自結于朱異,異言正德失職,故王之。
魏丞相歡克相州,以楊愔為行台右丞。
時文檄教令皆出于愔及谘議參軍崔。
二月,梁以元法僧為東魏王。
梁邵陵王綸有罪,免為庶人,既而複之。
綸為揚州刺史,市物不給其直,市皆閉邸。
少府丞何智通啟聞,綸被責還第,遣人刺智通。
事覺,免為庶人,鎖之三旬,既而複之。
三月,魏主朗入居于邺,高歡自為太師。
閏月,魏爾朱天光等會兵攻邺,高歡擊破之。
爾朱世隆卑辭谕兆,使之赴洛,又請魏主恭納其女為後,兆乃悅,并與天光、度律複相親。
将軍斛斯椿陰謂賀拔勝曰:“天下怨毒爾朱,而吾等為之用,亡無日矣,不如圖之。
”勝曰:“天光與兆各據一方,去之不盡,必為後患,奈何?”椿曰:“此易緻耳。
”乃說世隆追天光等共讨高歡。
天光不至,使椿往邀之,天光不得已,從之。
将行,問策于雍州刺史賀拔嶽,嶽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豈能為敵?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分遣銳師與衆軍合勢,進可以克敵,退可以自全。
”天光不從。
閏月,天光自長安,兆自晉陽,度律自洛陽,仲遠自東郡,皆會于邺,衆号二十萬,夾洹水而軍。
壬子(532) 梁中大通四年,魏普泰二年、中興二年,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
春正月,梁朝任命袁昂為司空。
梁朝封西豐侯蕭正德為臨賀王。
蕭正德主動與朱異交好,朱異進言說蕭正德爵位太低,所以梁武帝封他為王。
北魏丞相高歡攻克相州,任命楊愔為行台右丞。
當時文告檄文敕令都出自楊愔和谘議參軍崔?之手。
二月,梁朝任命元法僧為東魏王。
梁朝邵陵王蕭綸因犯罪被黜為平民,不久又恢複了他的封爵。
蕭綸為揚州刺史,到市場上買東西不付錢,商店都關門。
少府丞何智通上報朝廷,蕭綸被責令削官回府,他派人刺殺何智通。
事情敗露,被黜為平民,軟禁三十天,不久又恢複了他的封爵。
三月,北魏國主元朗移居邺城,高歡自封為太師。
閏月,北魏爾朱天光等人聯兵進攻邺城,被高歡擊敗。
爾朱世隆派人低聲下氣地勸說爾朱兆,讓他到洛陽來,又讓節闵帝元恭納爾朱兆的女兒為皇後,爾朱兆這才高興,并和爾朱天光、爾朱度律重新互相親睦。
将軍斛斯椿暗地裡對賀拔勝說:“天下人都痛恨爾朱氏,而我們還在為他們賣命,滅亡之日不遠了,不如想辦法對付他們。
”賀拔勝說:“爾朱天光與爾朱兆各據一方,如果不能全部除掉他們,必定會留下禍患,怎麼辦呢?”斛斯椿說:“這容易做到。
”于是勸說爾朱世隆督促爾朱天光等人共同讨伐高歡。
爾朱天光不來,爾朱世隆派斛斯椿前往邀請,爾朱天光不得已,隻好聽從。
将要率軍出發時,爾朱天光向雍州刺史賀拔嶽問計,賀拔嶽說:“大王您一家雄踞三方,兵馬強盛,高歡是烏合之衆,怎麼能與您對抗呢?不如暫且鎮守關中以穩固自己的根本,分路派遣精銳部隊與衆軍聯合,這樣進可以戰勝敵人,退可以保全自己。
”爾朱天光沒有采納賀拔嶽的建議。
閏月,爾朱天光從長安,爾朱兆從晉陽,爾朱度律從洛陽,爾朱仲遠從東郡出發,在邺城會合,軍隊号稱二十萬,沿洹河兩岸駐紮。
高歡出頓紫陌,高敖曹以部曲從,歡曰:“高都督所将皆漢兵,恐不足集事,欲割鮮卑千人雜之,如何?”敖曹曰:“敖曹所将練習已久,前後格鬥,不減鮮卑。
今若雜之,情不相洽,勝則争功,退則推罪,不煩更配也。
” 歡馬不滿二千,步兵不滿三萬,乃于韓陵為圓陳,連牛、驢塞歸道,以示必死。
兆望見歡,責以叛己,歡曰:“本所以戮力者,共輔帝室,今天子何在?”兆曰:“永安枉害天柱,我報仇耳。
”歡曰:“以君殺臣,何報之有?今日義絕矣。
”遂戰,歡将中軍,敖曹将左,弟嶽将右。
歡戰不利,兆等乘之。
嶽以五百騎沖其前,别将斛律敦收散卒蹑其後,敖曹以千騎橫擊之,兆等大敗,賀拔勝于陳降歡。
兆對慕容紹宗撫膺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欲輕騎西走,紹宗反旗鳴角收散卒,成軍而去。
兆還晉陽,仲遠奔東郡,度律、天光走洛陽。
夏四月,魏将軍斛斯椿執爾朱天光、度律送邺。
世隆伏誅,仲遠奔梁。
斛斯椿謂賈顯度、顯智曰:“不先執爾朱氏,吾屬死無類矣。
”于是入據河橋,殺爾朱氏之黨。
度律、天光出走,擒之,送高歡。
又使顯智襲執世隆,斬之。
魏主恭使中書舍人盧辯勞歡于邺,歡使見魏主朗,辯抗辭不從,歡不能奪。
侯景降于高歡。
爾朱仲遠奔梁。
仲遠帳下喬甯、張子期詣 高歡率軍出邺城駐紮于紫陌,高敖曹率部曲跟随,高歡說:“高都督所率領的都是漢兵,恐怕不足以成事,我打算撥給你一千名鮮卑兵,跟漢兵混雜在一起使用,你看怎麼樣?”高敖曹說:“我所率領的部隊已經訓練了很長時間,前後幾次作戰,并不比鮮卑兵弱。
現在如果混雜在一起,彼此感情不相融洽,打了勝仗就會争功,打了敗仗就會互相推诿,所以不必再配給鮮卑兵。
” 高歡戰馬不足二千匹,步兵不足三萬人,便在韓陵布成一個圓陣,将牛、驢等牲畜用繩索連系起來堵塞了歸路,以表示拼死決戰決心。
爾朱兆望見高歡,責罵他背叛自己,高歡說:“我原來與你同心協力,是為了共同輔佐皇室,現在皇帝在哪兒呢?”爾朱兆說:“孝莊帝殺死天柱大将軍,我是為了報仇才殺了他。
”高歡說:“君殺臣是天經地義的事,你又有什麼仇可報呢?今天你我一切情義都斷絕了。
”于是大戰起來,高歡率領中軍,高敖曹率領左軍,高歡的堂弟高嶽率領大軍。
高歡的中軍作戰不利,爾朱兆等趁機進攻。
高嶽率五百名騎兵從正面沖擊爾朱兆,部将斛律敦收集散卒從後面攻打爾朱兆,高敖曹率一千名騎兵橫擊爾朱兆,爾朱兆等大敗,賀拔勝在陣中投降了高歡。
爾朱兆摸着胸口對慕容紹宗說:“沒有采用您的勸說,才到了這個地步!”打算率輕騎向西逃跑,慕容紹宗調轉大旗,吹響号角收集散卒,編成陣列而退兵。
爾朱兆逃回晉陽,爾朱仲遠逃奔東郡,爾朱度律、爾朱天光逃往洛陽。
夏四月,北魏将軍斛斯椿抓獲爾朱天光、爾朱度律送到邺城。
爾朱世隆被處死,爾朱仲遠逃奔梁朝。
斛斯椿對賈顯度、賈顯智說:“現在如果不先抓獲爾朱氏的話,我們這些人就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于是出兵占據河橋,殺死了爾朱氏的黨羽。
爾朱度律、爾朱天光逃走,抓獲了他們,送給高歡。
又派賈顯智襲擊并抓獲了爾朱世隆,将他殺死。
北魏國主元恭派中書舍人盧辯前去邺城慰勞高歡,高歡讓他去見魏國主元朗,盧辯高聲抗議不去會見,高歡不能使他屈服。
侯景投降高歡。
爾朱仲遠投奔梁朝。
爾朱仲遠的部下喬甯、張子期到 歡降,歡責之曰:“仲遠為逆,汝為戎首,仲遠南走,汝複叛之。
事天子則不忠,事仲遠則無信,犬馬尚識飼者,汝曾犬馬之不如!”遂斬之。
魏雍州刺史賀拔嶽誅爾朱顯壽。
天光之東下也,留其弟顯壽鎮長安,召侯莫陳悅欲與俱東。
嶽知天光必敗,欲留悅共圖顯壽,宇文泰曰:“悅雖為将,不能制物。
若先說其衆,必人有留心,悅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乘此說之,事無不遂。
”嶽喜,從之。
悅與嶽襲長安。
歡以嶽為關西大行台,嶽以泰為左丞,事無巨細皆委之。
高歡入洛陽,廢其主恭及朗,而立平陽王修,自為大丞相。
魏主朗至邙山,高歡以為疏遠,使魏蘭根觀魏主恭之為人,欲複奉之。
蘭根以恭神采高明,恐後難制,勸歡廢之。
歡集百官問所宜立,莫有應者,太仆綦毋雋稱恭賢明,宜主社稷,歡将從之。
崔?作色曰:“廣陵既為逆胡所立,何得為天子?若從雋言,王師何名義舉?”歡遂幽恭于崇訓寺,遂入洛陽。
斛斯椿謂賀拔勝曰:“今天下事在吾與君耳,若不先制人,将為人所制。
高歡初至,圖之不難。
”勝曰:“人有功而害之不祥。
”椿乃止。
時諸王多逃匿,平陽王修,懷之子也,匿于田舍。
歡欲立之,使斛斯椿求之。
椿從 高歡處投降,高歡斥責他們說:“爾朱仲遠叛逆,你們是罪魁,爾朱仲遠南逃,你們又背叛他。
你們對天子不忠,對爾朱仲遠則不講信義,犬馬還不忘記飼養它們的主人,你們真是犬馬不如!”于是把他們殺了。
北魏雍州刺史賀拔嶽誅殺爾朱顯壽。
爾朱天光率兵東進的時候,留下他的弟弟爾朱顯壽鎮守長安,召見侯莫陳悅打算讓他一起東進。
賀拔嶽知道爾朱天光此行一定會失敗,想留下侯莫陳悅與他共同對付爾朱顯壽,宇文泰說:“侯莫陳悅雖然是主将,卻不能控制人。
如果先說服他的部下,必然會人人都願意留下,侯莫陳悅如果向東進,必然會誤了與爾朱天光約定的日期,如果向後退,則又擔心人心浮動,趁此時機勸說他,事情肯定會成功。
”賀拔嶽非常高興,聽從了宇文泰的建議。
侯莫陳悅與賀拔嶽一起襲擊長安。
高歡任命賀拔嶽為關西大行台,賀拔嶽任命宇文泰為左丞,無論大事小事都交與他辦理。
高歡進入洛陽,廢黜其國主元恭以及元朗,而改立平陽王元修為皇帝,自己做大丞相。
北魏國主元朗到達邙山,高歡認為元朗與皇族嫡系疏遠,讓魏蘭根去觀察節闵帝元恭的為人,打算再推奉他為皇帝。
魏蘭根認為節闵帝元恭神采飛揚,聰睿機智,恐怕以後難以駕馭,勸高歡廢掉節闵帝。
高歡集合百官征詢大家應該立誰為帝,沒有人回答,太仆綦毋雋稱贊節闵帝賢明,應該做社稷之主,高歡将要聽從他的建議。
崔?正顔厲色地說:“廣陵王元恭既然由叛逆的胡人所立,怎麼能做天子呢?如果聽從了綦毋雋的話,王師怎麼能稱得上是義舉?”高歡于是把元恭幽禁在崇訓寺,這才進入洛陽。
斛斯椿對賀拔勝說:“現在天下大事全在于我和您,如果不先發制人,必将為人所制。
高歡剛到洛陽,現在對付他還不難。
”賀拔勝說:“人家有功于國家,害了他不吉祥。
”斛斯椿這才作罷。
當時諸王大多四處躲避,平陽王元修是元懷的兒子,藏在農民家裡。
高歡想立他為皇帝,讓斛斯椿去尋找他。
斛斯椿從 修所親王思政見修,修懼曰:“賣我邪?”思政曰:“不也。
”曰:“敢保之乎?”曰:“變态百端,何可保也!”歡乃為朗作诏策而禅位焉。
修即位,用代都舊制,以黑氈蒙七人,歡居其一。
修于氈上西向拜天畢,入禦殿,以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将軍。
歡以司馬子如為行台尚書、參知軍國,征賀拔嶽為冀州刺史。
嶽欲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曰:“歡方内撫群雄,外抗勍敵,安能去其巢穴,與公争關中之地乎?公以華山為城,黃河為塹,進可以兼山東,退可以封函谷,奈何欲束手受制于人!”嶽曰:“君言是也。
”乃不就征。
魏爾朱度律、天光伏誅。
高歡還邺,送爾朱度律、天光于洛陽,斬之。
五月,魏封其故主朗為安定王。
魏主修弑其故主恭。
秋七月,魏大丞相歡讨爾朱兆,走之,遂據晉陽。
高歡擊爾朱兆軍于武鄉,兆大掠晉陽,北走秀容。
并州平。
歡以晉陽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居之。
冬十一月,魏主修弑安定王朗、東海王晔。
十二月,魏主殺汝南王悅。
魏主以悅屬近地尊,故殺之。
魏立後高氏。
歡之女也。
元修的親信王思政那裡打聽到元修的下落,去與元修見面,元修害怕地說:“你出賣我了?”王思政說:“沒有啊。
”元修說:“你敢擔保嗎?”王思政說:“事情千變萬化,怎麼能擔保呢!”高歡于是替元朗寫诏書禅位于元修。
元修即位後,用鮮卑族在代都時的舊制,将黑氈蒙在七個人身上,高歡便是其中之一。
元修在黑氈上面朝西,拜祭天神以後,進入禦殿,任命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将軍。
高歡讓司馬子如為行台司馬,參知軍國大事,征召賀拔嶽為冀州刺史。
賀拔嶽想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說:“高歡現在正内撫群雄,外抗強敵,怎能夠離開他們的老巢,和明公您争奪關中之地呢?明公您以華山為城牆,黃河為塹壕,進可以兼并崤山以東的地區,退可以封閉函谷關,為什麼要束手受制于人呢!”賀拔嶽說:“您說得對。
”于是沒有應召入朝。
北魏爾朱度律、爾朱天光被處死。
高歡回到邺城,送爾朱度律、爾朱天光至洛陽,處死了他們。
五月,北魏封其從前的國主元朗為安定王。
北魏孝武帝元修弑其從前的國主節闵帝元恭。
秋七月,北魏大丞相高歡讨伐爾朱兆,将其擊走,于是占據晉陽城。
高歡在武鄉進攻爾朱兆的部隊,爾朱兆大肆搶掠晉陽城,向北逃奔秀容縣。
并州從此平定。
高歡因為晉陽四面有山為屏障,于是在此建大丞相府,住在那裡。
冬十一月,北魏孝武帝元修殺死安定王元朗、東海王元晔。
十二月,北魏孝武帝殺死汝南王元悅。
北魏孝武帝元修因為元悅與自己親屬關系近而且地位又高,所以殺死了元悅。
北魏立高氏為皇後。
高氏是高歡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