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再用他們去打仗呢?”
城陽王元徽、侍中李彧勸孝莊帝除掉爾朱榮,侍中楊侃、仆射元羅、膠東侯李侃晞也參預了他們的這一計劃。
正值爾朱榮請求入朝,元徽等人勸說孝莊帝趁着他入宮朝見的機會刺殺他,孝莊帝猶疑不決,而計劃已經開始洩露出來,人人都感到憂慮害怕。
武衛将軍奚毅,從建義初年以來往返傳達使命,孝莊帝對他抱有很大期望,然而因為他是爾朱榮的黨羽,不敢跟他說實話。
奚毅說:“如果有什麼變化的話,臣甯願為陛下而死,也不會為契胡做事。
”孝莊帝說:“朕保證天柱将軍爾朱榮不會有什麼異心,朕也不會忘記你的忠誠。
” 爾朱世隆懷疑孝莊帝有所圖謀,就寫了封匿名信,信上稱:“天子打算殺死天柱大将軍爾朱榮。
”爾朱世隆取下這封信呈送給爾朱榮,爾朱榮自恃力量強大,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九月,爾朱榮到達洛陽,北魏孝莊帝即想殺掉他,因為元天穆還在并州,恐怕他成為後患,所以忍住沒有采取行動,同時召元天穆進京。
有人向爾朱榮報告了孝莊帝的計劃,爾朱榮把這些話上奏孝莊帝,孝莊帝說:“外邊的人也傳說你想害我,怎麼可以相信這些話呢?”因此爾朱榮不再懷疑,每次入朝拜谒皇帝,随從隻有幾個人,并且都不帶兵器。
孝莊帝想取消刺殺計劃,城陽王元徽說:“即使爾朱榮不反叛,又怎麼能夠忍耐他呢,何況又怎麼能保證他不反叛呢?” 在此之前,彗星經過中台星,掃過牧夫座第一星,恒州人高榮祖說:“這是除舊布新的征兆。
”爾朱榮聽了很高興。
到了此時,郎中李顯和對别人說:“天柱将軍來到京城,怎麼能不賜予他九錫的榮寵呢?”都督郭羅察說:“今年定可以撰寫禅讓的诏文,何止是加九錫呀!”爾朱榮手下的人都淩辱孝莊帝身邊的人,無所顧忌,所以這些事都傳到了孝莊帝那裡。
奚毅又面見孝莊帝,請求前去爾朱榮那裡施行離間計,孝莊帝這才知道奚毅對自己忠心耿耿,于是召見城陽王元徽以及楊 侃、李彧,告以毅語。
及天穆至,魏主乃召中書舍人溫子昇,告以殺榮狀,并問以殺董卓事,子昇具道本末。
魏主曰:“王允若赦涼州人,必不至此。
”良久,又曰:“吾甯為高貴鄉公死,不為常道鄉公生!若殺榮與天穆,而赦其黨,亦應不動耳。
”應诏王道習曰:“爾朱世隆、司馬子如、朱元龍特為榮所委任,具知天下虛實,亦不宜留。
”徽、侃皆曰:“若世隆不全,仲遠、天光豈有來理!”魏主亦以為然。
乃伏侃等十餘人于明光殿東。
榮與天穆并入,坐食未訖,起出,事不果,謀遂洩。
世隆又以告榮,勸其速發,榮不聽。
然預謀者皆懼,魏主患之。
城陽王徽曰:“以生太子為辭,榮必入矣。
”魏主從之。
乃伏兵明光東序,聲言皇子生,遣徽馳告榮,榮遂與天穆俱入。
溫子昇預作赦文,執以出,遇榮問之,子昇色不變,曰:“敕。
”榮不取視。
入坐,李侃晞等抽刀從東戶入,榮即起趨禦坐,魏主先橫刀膝下,遂手刃之,天穆亦死。
内外喜噪,百僚入賀。
魏主登門大赦,遣奚毅将兵鎮北中城。
是夜,爾朱世隆帥榮部曲走屯河陰。
初,榮黨田怡聞變,議攻宮門,賀拔勝止之。
及世隆走,勝亦不從,魏主甚嘉之。
朱瑞雖為榮所委,而善處朝廷 侃、李彧,把奚毅的話告訴了他們。
等到元天穆來到洛陽,孝莊帝就召見中書舍人溫子昇,告訴了他準備殺掉爾朱榮的計劃,并向他詢問東漢末年王允刺殺董卓的事情,溫子昇從頭至尾詳細地談了那件事的經過。
孝莊帝說:“王允如果立即赦免了涼州人的話,一定不會落到最後那種地步。
”過了一會兒,孝莊帝又說:“我甯願像高貴鄉公那樣去死,也不願像常道鄉公那樣活着!如果殺死爾朱榮與元天穆而赦免他們的黨羽,那些人便不會反叛了。
”應诏王道習說:“爾朱世隆、司馬子如、朱元龍深受爾朱榮的信任,很了解國家的虛實,也不應該留着他們。
”元徽、楊侃都說:“如果爾朱世隆被殺,那麼,爾朱仲遠、爾朱天光怎麼可能還會來呢!”孝莊帝也認為他們說的話有道理。
于是楊侃等十餘人便在明光殿東邊埋伏起來。
爾朱榮與元天穆一起入朝,坐下來還沒吃完飯便起身出去了,這一次行動沒能成功,謀劃便洩露了。
爾朱世隆又把這些消息告訴了爾朱榮,并且勸他趕快采取行動,爾朱榮不聽。
然而參加謀劃的人都很害怕,孝莊帝也很擔心。
城陽王元徽說:“以皇後生下太子為借口,爾朱榮肯定會入朝的。
”孝莊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于是伏兵在明光殿的東廂,對外聲言皇後生下了皇子,派遣元徽騎着馬飛速前去告訴爾朱榮,爾朱榮便和元天穆一起來到了皇宮。
溫子昇預先寫好赦文,拿着它走出宮門,正遇上爾朱榮從外面進來,問他拿的是什麼,溫子昇神色不變,答道:“這是聖旨。
”爾朱榮沒有拿過來看一下,便走了進去。
剛一坐下,李侃晞等人持刀從東門進來,爾朱榮趕快起身奔向孝莊帝的座位,孝莊帝預先将刀橫放在膝下,于是便親手殺死爾朱榮,元天穆也被殺死。
朝廷内外一片歡喜之聲,文武百官入朝慶賀。
孝莊帝登上皇宮樓門,宣布大赦,派遣奚毅率兵鎮守北中城。
這一天夜裡,爾朱世隆率領爾朱榮的部曲逃出洛陽屯駐河陰。
起初,爾朱榮的黨羽田怡得知事變發生,商議攻打皇宮,賀拔勝阻止了他們。
等到爾朱世隆逃跑的時候,賀拔勝也沒有一起走,孝莊帝嘉獎了他。
朱瑞雖是爾朱榮所委任,但是他和朝廷 之間,魏主亦善遇之。
故瑞從世隆走,而中道逃還。
魏仆射爾朱世隆反,與汾州刺史爾朱兆立長廣王晔于長子。
冬十二月,入洛陽,遷其主子攸于晉陽而弑之。
世隆欲還北,司馬子如曰:“當此之際,不可以弱示人。
若亟北走,恐變生肘腋。
不如分兵守河橋,還軍向京師,出其不意,或可成功。
假使不得所欲,亦足示有餘力,使天下畏我之強,不敢叛散。
”世隆從之。
攻河橋,殺奚毅,據北中城。
魏朝大懼。
高敖曹從榮至洛,榮死,魏主引見,勞勉之。
其兄乾亦自冀州馳赴洛陽,魏主以乾為河北大使,敖曹為直閣将軍,使歸集鄉曲為形援。
送之河橋,舉酒指水曰:“卿兄弟冀部豪傑,能令士卒緻死,京城傥有變,可為朕河上一揚塵。
”乾垂涕受诏,敖曹援劍起舞,誓以必死。
十月,世隆遣爾朱拂律歸将胡騎一千,皆白服來郭下。
魏主遣謂之曰:“太原王立功不終,陰圖釁逆,罪止榮身,餘皆不問。
若降,官爵如故。
”拂律歸曰:“願得太原王屍,生死無恨。
”因涕泣,群胡皆恸哭,聲振城邑。
魏主募敢死士讨世隆,一日得萬人,與拂律歸等戰于郭外,不克。
魏主集群臣博議,皆恇懼不知所出。
散騎常侍李苗奮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節之日。
臣 的關系相處得很好,孝莊帝也很善待他。
所以朱瑞雖然跟随爾朱世隆出逃,卻在中途又逃了回來。
北魏仆射爾朱世隆反叛,與汾州刺史爾朱兆一起在長子立長廣王元晔為帝。
冬十二月,進入洛陽城,将其國主元子攸遷到晉陽,并殺死了他。
爾朱世隆想返回北方,司馬子如對他說:“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夠向别人示弱。
如果馬上北還的話,恐怕内部就會發生不測的事變。
不如分派軍隊守衛河橋,回軍指向京師,出其不意,或許可以成功。
即使不能成功,也足以顯示我們還有餘力,讓天下人畏懼我們的強大,不敢叛離。
”爾朱世隆聽從了他的建議。
攻占了河橋,殺死奚毅,占據了北中城。
北魏朝廷大為驚懼。
當初高敖曹跟随爾朱榮來到洛陽,爾朱榮死後,孝莊帝接見了他,慰問嘉勉了他一番。
他的哥哥高乾也從冀州騎馬趕到洛陽,孝莊帝任命高乾為河北大使,高敖曹為直閣将軍,讓他們回去招集鄉黨部曲為外援。
孝莊帝親自送他們到河橋,舉起酒杯,指着黃河之水說:“你們兄弟二人是冀州一帶的豪傑,能讓士卒為你們拼死效力,京城如果有什麼變故,你們可以在黃河上為朕一揚塵土。
”高乾流着眼淚接受了诏命,高敖曹拔劍起舞,發誓以死報效孝莊帝。
十月,爾朱世隆派遣爾朱拂律歸率領胡人騎兵一千人,都穿着白色孝服來到洛陽城下。
孝莊帝派遣使者對他們說:“太原王爾朱榮為國立功晚節不終,陰謀策劃叛亂,治罪隻限于爾朱榮一人,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
如果投降的話,官職爵位一切照舊。
”爾朱拂律歸說:“我們希望得到太原王的屍首,那就死而無恨了。
”說完便流下了眼淚,胡兵們也都放聲痛哭,哭聲震動了洛陽城。
孝莊帝招募敢死壯士讨伐爾朱世隆,一天便招募了一萬人,與爾朱拂律歸等人在城外交戰,未能取勝。
北魏孝莊帝召集朝廷大臣廣泛商讨對策,大臣們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散騎常侍李苗奮力甩起衣襟站起來說:“如今朝廷面臨無法預測的危難,正是忠臣烈士為國報效盡忠的時候。
臣 雖不武,請以一旅之衆為陛下徑斷河橋。
”魏主許之。
苗募人從馬渚上流乘船夜下,縱火船焚橋。
爾朱氏兵在南岸者,望之争橋北度,俄而橋絕,溺死者甚衆。
苗泊小渚,南援不至,爾朱氏就擊之,苗赴水死。
世隆亦收兵北遁。
诏行台源子恭鎮太行丹谷,築壘防之。
汾州刺史爾朱兆聞榮死,自汾州帥騎據晉陽。
世隆至長子,兆來會之,共推太原太守長廣王晔即位。
晔,英之弟子也。
世隆兄仲遠,亦起兵徐州向洛陽。
魏主以城陽王徽總統内外,徽憂怖不知所出。
性多忌嫉,群臣有獻策者,辄勸勿納。
又靳财貨,賞賜薄少,或多而中減,或與而複追,故徒有糜費而恩不感物。
十一月,仲遠陷西兖州,賀拔勝與戰不勝,降之。
初,爾朱榮嘗從容問左右曰:“一旦無我,誰可主軍?”衆以兆對,榮曰:“兆雖勇,然所将不過三千騎,多則亂矣。
堪代我者唯賀六渾耳。
”因戒兆曰:“爾非其匹,終當為其穿鼻。
”乃以高歡為晉州刺史。
及兆引兵向洛,召歡,歡曰:“兆狂愚如是,而敢為悖逆,吾勢不得久事爾朱矣。
”乃以山蜀未平,辭不至。
兆遂輕兵涉河,騎叩宮門,宿衛散走。
魏主步出雲龍門外,遇城陽王徽乘馬走,屢呼之,不顧而去。
兆執魏主, 雖然不是武将,請求率領一支部隊為陛下截斷河橋。
”孝莊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李苗招募人員從馬渚的上遊乘船在夜間順流而下,放出火船焚燒河橋。
爾朱世隆的那些在南岸的士兵,看到這種情況紛紛湧上橋争相北逃,不一會兒河橋被燒斷,溺水而死的人很多。
李苗駐軍在水中小島上,南邊的援軍沒有來到,爾朱世隆向他發動攻擊,李苗投水而死。
爾朱世隆也收兵向北逃去。
孝莊帝下令行台源子恭鎮守太行山的丹谷,修築堡壘以防備爾朱氏家族的部隊。
汾州刺史爾朱兆聽到爾朱榮的死訊,從汾州率領騎兵占據了晉陽。
爾朱世隆到達長子,爾朱兆前來與他會面,共同推舉太原太守長廣王元晔即皇帝位。
元晔是元英弟弟的兒子。
爾朱世隆的哥哥爾朱仲遠,也從徐州起兵指向洛陽。
北魏孝莊帝任命城陽王元徽負責朝廷内外的一切事務,元徽心中憂慮、恐懼不知該怎麼辦。
元徽生性忌妒,群臣中如果有人向孝莊帝獻計獻策,他總是勸孝莊帝不要采納。
又吝惜錢财,對有功的将士賞賜都很微薄,有時本來賞賜較多,他又從中克扣減少,有的已經賞賜給了人家,卻又追奪回來,所以徒費錢财而人們卻感受不到朝廷的恩澤。
十一月,爾朱仲遠攻陷西兖州,賀拔勝與他交戰失利,投降了爾朱仲遠。
起初,爾朱榮曾經随便地問他身邊的人說:“一旦我死了,誰可以統領軍隊?”衆人都說爾朱兆可以,爾朱榮說:“爾朱兆雖然勇敢,但是他率領的不過是三千人的騎兵,人數再多就會亂了。
能夠代替我的人隻有賀六渾啊。
”因此告誡爾朱兆說:“你不是高歡的對手,最終要受到他的制約。
”于是便任命高歡為晉州刺史。
等到爾朱兆率兵向洛陽進發的時候,派人召見高歡,高歡說:“爾朱兆如此猖狂愚蠢,竟然敢做悖逆之事,看來我是不能長久侍奉爾朱氏了。
”便以山蜀的叛亂還未平息為借口,推辭沒有前去。
爾朱兆率領輕裝騎兵涉過黃河,騎兵叩擊皇宮大門,值宿衛兵四散奔逃。
孝莊帝走出雲龍門外,遇到城陽王元徽騎馬逃跑,連聲呼叫元徽,元徽不顧孝莊帝而逃去。
爾朱兆抓獲孝莊帝, 鎖之,撲殺皇子,縱兵大掠,殺臨淮王彧等。
徽赍金百斤,馬五十匹,以前洛陽令寇祖仁一門三刺史,皆己所引拔,故往投之。
祖仁私謂子弟曰:“今日富貴至矣。
”乃怖徽雲:“捕将至。
”令其逃于他所,使人于路邀殺之,送首于兆,兆不之賞。
既而夢徽謂己曰:“我有金二百斤,馬百匹在祖仁家,卿可取之。
”兆即捕祖仁,依夢征之,不得,殺之。
世隆、仲遠皆至洛陽,兆責世隆曰:“叔父在朝,如何令天柱受禍!”按劍瞋目,聲色甚厲。
世隆遜謝,然後得已,由是深恨之。
初,魏主殺爾朱榮,诏河西賊帥纥豆陵步蕃襲秀容,至是步蕃南下,兵勢甚盛。
兆留世隆鎮洛陽,亟還晉陽以禦之,遷魏主于晉陽。
高歡聞之,帥騎邀之不及,因與兆書,為陳禍福。
兆不納,竟弑之三級佛寺。
初,世隆等征兵于大甯太守房谟,谟斬其使。
及兆得志,其黨是蘭安定執谟系州獄,郡中蜀人聞之,皆叛。
安定給谟弱馬,令往慰勞,諸賊見谟遙拜。
谟先所乘馬,别給将士,戰敗,蜀人得之,善養之,兒童婦女競投草粟曰:“此房公馬也。
”世隆聞之,以為長史。
魏纥豆陵步蕃大破爾朱兆于秀容,兆及晉州刺史高歡擊殺之。
兆使歡統六鎮。
将他鎖住,殺害了皇子,讓兵士大肆搶掠,殺死臨淮王元彧等。
元徽帶着一百斤黃金和五十匹馬,來到前洛陽令寇祖仁家,他認為寇祖仁一家出了三位刺史,都是自己引薦提拔的,所以前來投奔。
寇祖仁私下裡對家人說:“今天我們富貴的日子到了。
”于是恐吓元徽說:“抓捕你的人就要到了。
”讓他逃到别處去,派人在半路上殺死了他,将他的首級送給爾朱兆,但爾朱兆并沒有給寇祖仁獎賞。
不久,爾朱兆夢見元徽對自己說:“我有黃金二百斤,馬一百匹在寇祖仁家中,你可以派人去取。
”爾朱兆便收捕了寇祖仁,按照夢裡所說的數目向他索要黃金和馬匹,沒能得到這麼多,便殺死了寇祖仁。
爾朱世隆、爾朱仲遠都來到洛陽,爾朱兆責備爾朱世隆說:“叔父您身在朝廷,為什麼竟然讓天柱大将軍受此大禍!”說話時手按寶劍,怒目圓睜,聲色俱厲。
爾朱世隆隻好說好話謝罪,這才算完事,但從此以後爾朱世隆對爾朱兆深為怨恨。
起初,孝莊帝殺死爾朱榮,诏令河西賊帥纥豆陵步蕃攻襲秀容郡,到了此時,纥豆陵步蕃率兵南下,兵勢十分強盛。
爾朱兆留下爾朱世隆鎮守洛陽,馬上返回晉陽以防禦纥豆陵步蕃,把孝莊帝遷到晉陽。
高歡聽到這一消息,率領騎兵打算截住孝莊帝,但未能趕上,因此便給爾朱兆寫了一封信,向他陳述禍福。
爾朱兆沒有采納高歡的勸說,竟然将孝莊帝殺死在晉陽三級佛寺中。
起初,爾朱世隆等人向大甯太守房谟征調兵員,房谟斬殺了他的使者。
等到爾朱兆得志以後,他的黨羽是蘭安定将房谟抓起來囚禁在建州城監獄之中,太甯郡的蜀人得知這一消息,都反叛了。
是蘭安定給房谟一匹弱馬,讓他前往慰勞安撫,賊衆們見到房谟遠遠地叩頭跪拜。
房谟原先所乘的那匹馬,被是蘭安定另外給别的将士,戰敗後,那匹馬被蜀人得到,蜀人認為房谟被害了,精心飼養這匹馬,兒童婦女争相給這匹馬喂草料,說:“這是房公的馬。
”爾朱世隆聽說後,任命房谟為自己府中的長史。
北魏纥豆陵步蕃在秀容大敗爾朱兆,爾朱兆與晉州刺史高歡合力進攻纥豆陵步蕃,殺死了他。
爾朱兆讓高歡統領六鎮。
纥豆陵步蕃大破爾朱兆于秀容,南逼晉陽。
兆懼,使人召高歡并力。
僚屬皆勸歡勿應召,歡不聽,遂行。
賀拔焉過兒請緩行以弊之,歡往往逗留。
步蕃兵日盛,兆屢敗告急,歡乃往從之,與兆進兵合擊,大破斬之。
兆德歡,相與誓為兄弟,詣歡宴飲。
初,葛榮部衆流入并、肆者二十餘萬,為契胡陵暴,皆不聊生,大小二十六反,誅夷者半,猶謀亂不止。
兆患之,問計于歡,歡曰:“六鎮反殘,不可盡殺,宜選腹心使統之,有犯者罪其帥,則所罪者寡矣。
”兆曰:“善,誰可者?”賀拔允請使歡領之,歡歐允折齒,曰:“天下事取舍在王,何敢妄言?請殺之。
”兆以歡為誠,遂以其衆委焉。
歡以兆醉,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委統州鎮兵,可集汾東受号令。
”乃建牙陽曲川。
軍士素惡兆而樂屬歡,莫不皆至。
居無何,又使劉貴請兆,以并、肆頻歲霜旱,請令降戶就食山東。
兆從之。
慕容紹宗谏曰:“高公雄才蓋世,複使握大兵于外,譬如借蛟龍以雲雨,将不可制矣!”兆曰:“有香火重誓,何慮邪!”紹宗曰:“親兄弟尚不可信,何論香火!”時兆左右已受歡金,因稱紹宗與歡有隙,兆怒,囚紹 纥豆陵步蕃在秀容大敗爾朱兆,南下進逼晉陽。
爾朱兆很恐懼,派人召請高歡并力攻敵。
高歡的僚屬都勸他不要答應爾朱兆的召請,高歡沒有聽從,于是率軍出發。
賀拔焉過兒請高歡緩慢前進,以使爾朱兆更加疲敝,高歡的部隊時時逗留不進。
纥豆陵步蕃的兵馬氣勢越來越強盛,爾朱兆屢戰屢敗,向高歡告急,高歡這才前往增援,與爾朱兆合力進攻,大敗纥豆陵步蕃,殺死了他。
爾朱兆很感激高歡,與高歡相互發誓結為兄弟,并親自來到高歡的住所飲酒宴樂。
起初,葛榮部衆被流放到并州、肆州的有二十多萬人,深受胡人的欺淩,都難以生存下去,前後反叛了二十六次,被殺死的有一半以上,仍然圖謀叛亂不止。
爾朱兆對此很擔憂,向高歡問計,高歡說:“六鎮之民反叛,不能全都殺死,應該選派一位您的心腹之人,讓他統領六鎮軍民,如果有犯罪的,就懲罰其頭領,那樣受懲罰的人就少了。
”爾朱兆聽了他的話以後說:“這是個好主意,但派誰去才合适呢?”賀拔允請求讓高歡統領六鎮軍民,高歡擡手就朝賀拔允打去,打掉了他一顆牙齒,并假裝憤怒的樣子說:“天下之事取舍全在大王,你賀拔允怎敢大膽妄言?請大王殺了他。
”爾朱兆認為高歡對自己很忠誠,于是便把六鎮軍民交與他統領。
高歡以為爾朱兆喝醉了,擔心他酒醒以後反悔,于是便走到外面對将士們宣布說:“我受大王委托統領州鎮兵,你們可以到汾河東岸集合,聽我的号令。
”就在陽曲川建立了幕府,安置所部。
軍士們一向憎恨爾朱兆,都樂意做高歡的部屬,紛紛前來集合。
沒過多長時間,高歡又派劉貴向爾朱兆請示,因為并州、肆州連年霜旱災害,請求讓降戶到太行山東邊去乞食。
爾朱兆批準了。
慕容紹宗勸谏道:“高歡雄才蓋世,又讓他在外握有重兵,就好像是借雲雨給蛟龍,您将無法控制他了。
”爾朱兆說:“我與高歡有結拜重誓,何必多慮!”慕容紹宗說:“親兄弟尚且不能相信,何況是結拜兄弟!”當時爾朱兆身邊的人都已接受了高歡的賄賂,因此說慕容紹宗與高歡有舊仇,爾朱兆大怒,囚禁了慕容紹 宗,趣歡發。
歡道逢爾朱榮妻北鄉長公主自洛陽來,有馬三百匹,盡奪之。
兆聞之,乃釋紹宗而問之,紹宗曰:“此猶是掌握中物也。
” 兆乃自追歡至襄垣,會漳水暴漲,歡隔水拜曰:“借馬非他,備山東盜耳。
王信讒來追,今不辭渡水而死,恐此衆便叛。
”兆因輕馬渡水謝歡,引頸授刀,使歡斫之。
歡大哭曰:“自天柱之薨,賀六渾更何所仰!但願大家千萬歲,得伸力用耳。
大家何忍出此言?”兆乃投刀,複斬白馬與歡為誓,因留宿夜飲。
尉景伏壯士欲執兆,歡止之曰:“今殺之,其黨必奔歸聚結,兵饑馬瘦不可與敵。
若英雄乘之而起,則為害滋甚。
兆雖骁勇,兇悍無謀,不足圖也。
”旦日,兆歸營,複召歡,歡将詣之,長史孫騰牽歡衣,乃止。
魏齊州亂,刺史蕭贊走死。
齊州附于爾朱兆,贊走,卒于陽平。
梁人或竊其柩以歸,梁主猶以子禮葬之陵次。
梁以陳慶之為南、北司州刺史。
慶之屢破魏兵,遂罷義陽鎮兵,停水陸漕運,江湖諸州并得休息。
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倉廪充實。
宗,催促高歡盡早出發。
高歡中途遇上從洛陽來的爾朱榮的妻子北鄉長公主,北鄉長公主有三百匹馬,高歡将這些馬全都截奪下來。
爾朱兆聽說這件事後,便放出慕容紹宗,與他商議對策,慕容紹宗說:“高歡現在還是您的掌中之物啊。
” 爾朱兆于是親自追趕高歡,一直追到襄垣縣境,正值漳河水暴漲,高歡隔着漳河遙拜爾朱兆說:“我之所以借公主的馬匹,不是有别的目的,隻是為了防備山東的盜賊。
大王您聽信讒言,親自前來追趕,如今我不怕渡過河去受死,但恐怕我的這些部下就要叛離了。
”爾朱兆于是騎着馬渡過漳河向高歡謝罪,伸着脖子,把佩刀交給高歡,讓高歡砍死自己。
高歡大聲哭着說:“自從天柱将軍去世後,我賀六渾還有誰可依靠!隻希望大王您長命百歲,我得以為您效力就行了。
大王您怎麼忍心說出這種話來呢?”爾朱兆這才把刀扔在地上,又殺死白馬,與高歡盟誓,并留下來與高歡通宵宴飲。
尉景埋伏下士兵想擒捉爾朱兆,高歡制止了他,說道:“如今我們殺死爾朱兆,他的黨羽肯定會聚集起來并力來攻擊我們,我們兵饑馬瘦不能與他們相匹敵。
如果這時候有英雄乘機而發難,那麼禍害就更大了。
爾朱兆雖然骁勇,但是卻兇悍無謀,不難對付。
”第二天早晨,爾朱兆返回自己的營地,又召請高歡,高歡将要前擊,長史孫騰牽住高歡的衣服,這才沒去。
北魏齊州發生叛亂,蕭贊逃跑後死去。
齊州歸附于爾朱兆,蕭贊逃跑,死于陽平。
梁朝有人将蕭贊的棺柩盜出,送回梁朝,梁武帝仍然按照皇子之禮将他葬在皇族墓地旁。
梁朝任命陳慶之為南、北司州刺史。
陳慶之屢次打敗北魏軍隊,于是便遣返了義陽鎮兵,停止水陸漕運,江湖沿岸各州都得以休養生息。
開墾田地六千頃,二年以後,倉廪充實。
辛亥(531) 梁中大通三年,魏節闵帝恭普泰元年,主朗中興元年。
春二月,魏樂平王爾朱世隆廢其主晔,而立廣陵王恭。
爾朱世隆兄弟密議,以魏主晔疏遠無人望,欲立近親。
廣陵王恭,羽之子也,好學有志度,以元義擅權,陽托喑疾。
郎中薛孝通說爾朱天光曰:“廣陵,高祖猶子,夙有令望,沉晦不言,多曆年所,若奉以為主,則天人允葉矣。
”天光使爾朱彥伯潛往脅之,恭乃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喜,乃廢晔而立之。
邢子才為赦文,叙敬宗枉殺爾朱榮之狀,魏主曰:“永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故逢成濟之禍耳。
”魏主閉口八年,至是乃言,中外欣然,以為明主。
诏以:“三皇稱皇,五帝稱帝,三代稱王,遞為沖挹。
自秦以來,競稱皇帝,今但稱帝,亦已褒矣。
” 初,敬宗使史仵龍守太行,及爾朱兆南向,仵龍先降,兆遂乘勝入洛。
至是世隆論仵龍功,封千戶侯,魏主曰:“于王有功,于國無勳。
”竟不許。
魏幽州行台劉靈助反。
靈助推算知爾朱氏将衰,乃起兵,雲“劉氏當王”,幽、瀛、滄、冀之民多從之。
魏河北大使高乾起兵信都,以冀州迎高歡。
乾與前河内太守封隆之等襲信都,奉隆之行州事,為敬宗舉哀,将士皆缟素,升壇誓衆,移檄州郡,共讨爾朱氏。
殷州刺史爾朱羽生襲之,高敖曹不暇擐甲,将十餘騎馳擊 辛亥(531) 梁中大通三年,魏節闵帝元恭普泰元年,主元朗中興元年。
春二月,北魏樂平王爾朱世隆廢黜其國主元晔,而擁立廣陵王元恭為帝。
爾朱世隆兄弟暗中商議,認為北魏國主元晔與皇族嫡系比較疏遠,而且又素無聲望,打算重新立一位皇族嫡系為皇帝。
廣陵王元恭是元羽的兒子,好學而又有遠大的志向,因為元義專權,元恭便假托嗓子啞了。
郎中薛孝通對爾朱天光說:“廣陵王是孝文帝的侄兒,一向有好的聲望,沉默不言,已經多年,如果推奉他為國主,一定會天人和諧。
”爾朱天光派爾朱彥伯秘密前去請元恭,并加以脅迫,至此元恭才說出:“天何言哉!”爾朱世隆等人大喜過望,于是便廢黜元晔而立元恭為皇帝。
邢子才草拟了赦文,文中記叙了孝莊帝枉殺太原王爾朱榮的情況,節闵帝元恭說:“孝莊帝翦滅強臣,并不是失德之舉,隻是出于天意還沒有厭惡禍亂,所以才重蹈成濟殺死高貴鄉公的災禍罷了。
”北魏節闵帝閉口八年不說話,到了此時才開口說話,朝廷内外無不欣然歡悅,認為他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節闵帝下诏認為:“三皇稱&lsquo皇&rsquo,五帝稱&lsquo帝&rsquo,三代稱&lsquo王&rsquo,大緻是越來越謙讓。
自從秦朝以來,競相稱&lsquo皇帝&rsquo,我現在隻稱&lsquo帝&rsquo,也已經是很高的褒獎了。
” 起初,孝莊帝派史仵龍守衛太行山,等到爾朱兆大軍南下時,史仵龍率先投降了,爾朱兆于是得以乘勝進入洛陽。
到了現在,爾朱世隆為史仵龍表功,要求封為千戶侯,節闵帝說:“史仵龍對大王您有功,對國家卻無功。
”終未批準。
北魏幽州行台劉靈助反叛。
劉靈助推算知道爾朱氏将要衰敗,于是便起兵叛亂,揚言說:“劉氏當王。
”因此幽、瀛、滄、冀等州的老百姓很多都響應他。
北魏河北大使高乾從信都起兵反叛,用冀州城迎接高歡。
高乾和前河内太守封隆之等人襲擊信都,推舉封隆之代行州政,為孝莊帝舉哀,将士們都身穿孝服,登壇誓師,向各州郡發送檄文,要求他們共同讨伐爾朱氏。
殷州刺史爾朱羽生率兵襲擊他們,高敖曹來不及披挂铠甲,就率領十多名騎兵飛速前去迎 之,羽生敗走。
敖曹馬矟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
高歡屯壺關,聲言讨信都,衆懼,高乾曰:“吾聞高晉州雄略蓋世,其志不居人下。
且爾朱無道,弑君虐民,正是英雄立功之會。
今日之來,必有深謀,吾當輕馬迎之,諸君勿懼。
”乃潛谒歡于滏口,說之曰:“爾朱酷逆,痛結人神,凡曰有知,莫不思奮!明公威德素著,天下傾心,若兵以義立,則屈強之徒不足為明公敵矣。
鄙州雖小,戶口不減十萬,谷稭之稅足濟軍資,願熟思之。
”歡大悅,與同帳寝。
初,趙郡李顯甫喜豪俠,集諸李數千家居殷州西山,方五六十裡。
顯甫卒,子元忠繼之。
家素富,多出貸求利,元忠悉焚契免責,鄉人敬之。
時盜賊蜂起,清河人西戍還,經趙郡,以路梗共投元忠。
元忠遣奴為導,賊皆避之。
及葛榮起,元忠帥宗黨作壘以自保,賊至辄擊卻之。
榮乃悉衆攻圍,執之。
賊平,拜南趙郡太守,好酒無政績。
及爾朱兆弑敬宗,元忠棄官歸,謀舉兵讨之。
會高歡東出,元忠乘露車載素筝濁酒以迎歡,歡未即見。
元忠下車獨酌,謂門者曰:“公聞國士到門,不吐哺辍洗,其人可知。
還吾刺,勿通也。
”門者以告,歡遽見之,引入,觞再行, 擊,爾朱羽生大敗而逃。
高敖曹的槊術蓋世無雙,他的部下也個個都以一當百。
高歡駐軍于壺關,揚言讨伐信都,信都人都很害怕,高乾說道:“我聽說高歡雄才大略蓋世無雙,他的志向決不會久居人下。
況且爾朱氏無道,上弑國君,下虐百姓,這正是英雄建功立業的時機。
今天高歡到信都來,必定有更深的謀劃,我要輕騎前往迎接,諸位不用擔心害怕。
”于是高乾秘密至滏口谒見高歡,遊說高歡道:“爾朱氏殘暴悖逆,人神共憤,凡是明白事理的人,誰不想奮起讨伐!明公您一向威德卓著,天下之人傾心歸慕,如果您能依據道義起兵讨賊,則那些倔強之徒,均不能與您抗衡。
我們冀州雖然很小,但戶數不下十萬,租賦稅收足夠接濟軍資,希望您能好好考慮一下。
”高歡非常高興,當夜與高乾同帳而卧。
起初,趙郡李顯甫性格豪放行俠仗義,集聚數千戶姓李的人家居住在殷州西山,那一帶方圓五六十裡。
李顯甫死後,他的兒子李元忠繼承了家業。
他家一直很富有,過去多将錢借貸給他人以獲利息,李元忠将借貸契約都焚燒掉,免除了所有借錢人的債務,因此,鄉裡的百姓都很敬重他。
當時盜賊蜂起,清河人西戍邊關,返回的時候途經趙郡,因路途不通,便一同投奔李元忠。
李元忠派手下仆人為他們做向導,賊寇對他們都回避放行。
等到葛榮起兵後,李元忠率領宗族親黨修築堡壘用來自衛,賊軍一到,就将其擊退。
葛榮就出動全部軍隊前來圍攻,抓獲了李元忠。
葛榮的叛亂被平定以後,朝廷任命李元忠為南趙郡太守,李元忠在太守任上喜好飲酒,沒能做出什麼政績。
等到爾朱兆殺死孝莊帝的時候,李元忠便棄官歸鄉,計劃興兵讨伐爾朱兆。
正值高歡出兵東進,李元忠乘一輛敞篷車,車上載着素筝濁酒前來迎接高歡,高歡沒有馬上會見他。
李元忠便下車獨自飲酒,對高歡的門衛說:“現在高歡已知道國士到了門前,卻不能像周公那樣放下碗筷、停止洗發去迎接賢士,此人也可想而知了。
請退還我的名片,不必再通報了。
”門衛報告給高歡,高歡聽說後馬上接見李元忠,引入大帳之中,喝過兩杯酒後, 取筝鼓之,長歌慷慨,歌阕,謂歡曰:“天下形勢可見,公猶事爾朱邪?”歡曰:“富貴皆彼所緻,敢不盡節!”元忠曰:“非英雄也!”歡曰:“趙郡醉矣。
”使人扶出。
孫騰曰:“此君天遣來,不可違也。
”歡乃複留與語。
元忠慷慨流涕,歡亦悲不自勝。
元忠因進策曰:“殷州小,無糧仗,不足以濟大事。
若向冀州,高乾邕兄弟必為明公主人,殷州
正值爾朱榮請求入朝,元徽等人勸說孝莊帝趁着他入宮朝見的機會刺殺他,孝莊帝猶疑不決,而計劃已經開始洩露出來,人人都感到憂慮害怕。
武衛将軍奚毅,從建義初年以來往返傳達使命,孝莊帝對他抱有很大期望,然而因為他是爾朱榮的黨羽,不敢跟他說實話。
奚毅說:“如果有什麼變化的話,臣甯願為陛下而死,也不會為契胡做事。
”孝莊帝說:“朕保證天柱将軍爾朱榮不會有什麼異心,朕也不會忘記你的忠誠。
” 爾朱世隆懷疑孝莊帝有所圖謀,就寫了封匿名信,信上稱:“天子打算殺死天柱大将軍爾朱榮。
”爾朱世隆取下這封信呈送給爾朱榮,爾朱榮自恃力量強大,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九月,爾朱榮到達洛陽,北魏孝莊帝即想殺掉他,因為元天穆還在并州,恐怕他成為後患,所以忍住沒有采取行動,同時召元天穆進京。
有人向爾朱榮報告了孝莊帝的計劃,爾朱榮把這些話上奏孝莊帝,孝莊帝說:“外邊的人也傳說你想害我,怎麼可以相信這些話呢?”因此爾朱榮不再懷疑,每次入朝拜谒皇帝,随從隻有幾個人,并且都不帶兵器。
孝莊帝想取消刺殺計劃,城陽王元徽說:“即使爾朱榮不反叛,又怎麼能夠忍耐他呢,何況又怎麼能保證他不反叛呢?” 在此之前,彗星經過中台星,掃過牧夫座第一星,恒州人高榮祖說:“這是除舊布新的征兆。
”爾朱榮聽了很高興。
到了此時,郎中李顯和對别人說:“天柱将軍來到京城,怎麼能不賜予他九錫的榮寵呢?”都督郭羅察說:“今年定可以撰寫禅讓的诏文,何止是加九錫呀!”爾朱榮手下的人都淩辱孝莊帝身邊的人,無所顧忌,所以這些事都傳到了孝莊帝那裡。
奚毅又面見孝莊帝,請求前去爾朱榮那裡施行離間計,孝莊帝這才知道奚毅對自己忠心耿耿,于是召見城陽王元徽以及楊 侃、李彧,告以毅語。
及天穆至,魏主乃召中書舍人溫子昇,告以殺榮狀,并問以殺董卓事,子昇具道本末。
魏主曰:“王允若赦涼州人,必不至此。
”良久,又曰:“吾甯為高貴鄉公死,不為常道鄉公生!若殺榮與天穆,而赦其黨,亦應不動耳。
”應诏王道習曰:“爾朱世隆、司馬子如、朱元龍特為榮所委任,具知天下虛實,亦不宜留。
”徽、侃皆曰:“若世隆不全,仲遠、天光豈有來理!”魏主亦以為然。
乃伏侃等十餘人于明光殿東。
榮與天穆并入,坐食未訖,起出,事不果,謀遂洩。
世隆又以告榮,勸其速發,榮不聽。
然預謀者皆懼,魏主患之。
城陽王徽曰:“以生太子為辭,榮必入矣。
”魏主從之。
乃伏兵明光東序,聲言皇子生,遣徽馳告榮,榮遂與天穆俱入。
溫子昇預作赦文,執以出,遇榮問之,子昇色不變,曰:“敕。
”榮不取視。
入坐,李侃晞等抽刀從東戶入,榮即起趨禦坐,魏主先橫刀膝下,遂手刃之,天穆亦死。
内外喜噪,百僚入賀。
魏主登門大赦,遣奚毅将兵鎮北中城。
是夜,爾朱世隆帥榮部曲走屯河陰。
初,榮黨田怡聞變,議攻宮門,賀拔勝止之。
及世隆走,勝亦不從,魏主甚嘉之。
朱瑞雖為榮所委,而善處朝廷 侃、李彧,把奚毅的話告訴了他們。
等到元天穆來到洛陽,孝莊帝就召見中書舍人溫子昇,告訴了他準備殺掉爾朱榮的計劃,并向他詢問東漢末年王允刺殺董卓的事情,溫子昇從頭至尾詳細地談了那件事的經過。
孝莊帝說:“王允如果立即赦免了涼州人的話,一定不會落到最後那種地步。
”過了一會兒,孝莊帝又說:“我甯願像高貴鄉公那樣去死,也不願像常道鄉公那樣活着!如果殺死爾朱榮與元天穆而赦免他們的黨羽,那些人便不會反叛了。
”應诏王道習說:“爾朱世隆、司馬子如、朱元龍深受爾朱榮的信任,很了解國家的虛實,也不應該留着他們。
”元徽、楊侃都說:“如果爾朱世隆被殺,那麼,爾朱仲遠、爾朱天光怎麼可能還會來呢!”孝莊帝也認為他們說的話有道理。
于是楊侃等十餘人便在明光殿東邊埋伏起來。
爾朱榮與元天穆一起入朝,坐下來還沒吃完飯便起身出去了,這一次行動沒能成功,謀劃便洩露了。
爾朱世隆又把這些消息告訴了爾朱榮,并且勸他趕快采取行動,爾朱榮不聽。
然而參加謀劃的人都很害怕,孝莊帝也很擔心。
城陽王元徽說:“以皇後生下太子為借口,爾朱榮肯定會入朝的。
”孝莊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于是伏兵在明光殿的東廂,對外聲言皇後生下了皇子,派遣元徽騎着馬飛速前去告訴爾朱榮,爾朱榮便和元天穆一起來到了皇宮。
溫子昇預先寫好赦文,拿着它走出宮門,正遇上爾朱榮從外面進來,問他拿的是什麼,溫子昇神色不變,答道:“這是聖旨。
”爾朱榮沒有拿過來看一下,便走了進去。
剛一坐下,李侃晞等人持刀從東門進來,爾朱榮趕快起身奔向孝莊帝的座位,孝莊帝預先将刀橫放在膝下,于是便親手殺死爾朱榮,元天穆也被殺死。
朝廷内外一片歡喜之聲,文武百官入朝慶賀。
孝莊帝登上皇宮樓門,宣布大赦,派遣奚毅率兵鎮守北中城。
這一天夜裡,爾朱世隆率領爾朱榮的部曲逃出洛陽屯駐河陰。
起初,爾朱榮的黨羽田怡得知事變發生,商議攻打皇宮,賀拔勝阻止了他們。
等到爾朱世隆逃跑的時候,賀拔勝也沒有一起走,孝莊帝嘉獎了他。
朱瑞雖是爾朱榮所委任,但是他和朝廷 之間,魏主亦善遇之。
故瑞從世隆走,而中道逃還。
魏仆射爾朱世隆反,與汾州刺史爾朱兆立長廣王晔于長子。
冬十二月,入洛陽,遷其主子攸于晉陽而弑之。
世隆欲還北,司馬子如曰:“當此之際,不可以弱示人。
若亟北走,恐變生肘腋。
不如分兵守河橋,還軍向京師,出其不意,或可成功。
假使不得所欲,亦足示有餘力,使天下畏我之強,不敢叛散。
”世隆從之。
攻河橋,殺奚毅,據北中城。
魏朝大懼。
高敖曹從榮至洛,榮死,魏主引見,勞勉之。
其兄乾亦自冀州馳赴洛陽,魏主以乾為河北大使,敖曹為直閣将軍,使歸集鄉曲為形援。
送之河橋,舉酒指水曰:“卿兄弟冀部豪傑,能令士卒緻死,京城傥有變,可為朕河上一揚塵。
”乾垂涕受诏,敖曹援劍起舞,誓以必死。
十月,世隆遣爾朱拂律歸将胡騎一千,皆白服來郭下。
魏主遣謂之曰:“太原王立功不終,陰圖釁逆,罪止榮身,餘皆不問。
若降,官爵如故。
”拂律歸曰:“願得太原王屍,生死無恨。
”因涕泣,群胡皆恸哭,聲振城邑。
魏主募敢死士讨世隆,一日得萬人,與拂律歸等戰于郭外,不克。
魏主集群臣博議,皆恇懼不知所出。
散騎常侍李苗奮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節之日。
臣 的關系相處得很好,孝莊帝也很善待他。
所以朱瑞雖然跟随爾朱世隆出逃,卻在中途又逃了回來。
北魏仆射爾朱世隆反叛,與汾州刺史爾朱兆一起在長子立長廣王元晔為帝。
冬十二月,進入洛陽城,将其國主元子攸遷到晉陽,并殺死了他。
爾朱世隆想返回北方,司馬子如對他說:“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夠向别人示弱。
如果馬上北還的話,恐怕内部就會發生不測的事變。
不如分派軍隊守衛河橋,回軍指向京師,出其不意,或許可以成功。
即使不能成功,也足以顯示我們還有餘力,讓天下人畏懼我們的強大,不敢叛離。
”爾朱世隆聽從了他的建議。
攻占了河橋,殺死奚毅,占據了北中城。
北魏朝廷大為驚懼。
當初高敖曹跟随爾朱榮來到洛陽,爾朱榮死後,孝莊帝接見了他,慰問嘉勉了他一番。
他的哥哥高乾也從冀州騎馬趕到洛陽,孝莊帝任命高乾為河北大使,高敖曹為直閣将軍,讓他們回去招集鄉黨部曲為外援。
孝莊帝親自送他們到河橋,舉起酒杯,指着黃河之水說:“你們兄弟二人是冀州一帶的豪傑,能讓士卒為你們拼死效力,京城如果有什麼變故,你們可以在黃河上為朕一揚塵土。
”高乾流着眼淚接受了诏命,高敖曹拔劍起舞,發誓以死報效孝莊帝。
十月,爾朱世隆派遣爾朱拂律歸率領胡人騎兵一千人,都穿着白色孝服來到洛陽城下。
孝莊帝派遣使者對他們說:“太原王爾朱榮為國立功晚節不終,陰謀策劃叛亂,治罪隻限于爾朱榮一人,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
如果投降的話,官職爵位一切照舊。
”爾朱拂律歸說:“我們希望得到太原王的屍首,那就死而無恨了。
”說完便流下了眼淚,胡兵們也都放聲痛哭,哭聲震動了洛陽城。
孝莊帝招募敢死壯士讨伐爾朱世隆,一天便招募了一萬人,與爾朱拂律歸等人在城外交戰,未能取勝。
北魏孝莊帝召集朝廷大臣廣泛商讨對策,大臣們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散騎常侍李苗奮力甩起衣襟站起來說:“如今朝廷面臨無法預測的危難,正是忠臣烈士為國報效盡忠的時候。
臣 雖不武,請以一旅之衆為陛下徑斷河橋。
”魏主許之。
苗募人從馬渚上流乘船夜下,縱火船焚橋。
爾朱氏兵在南岸者,望之争橋北度,俄而橋絕,溺死者甚衆。
苗泊小渚,南援不至,爾朱氏就擊之,苗赴水死。
世隆亦收兵北遁。
诏行台源子恭鎮太行丹谷,築壘防之。
汾州刺史爾朱兆聞榮死,自汾州帥騎據晉陽。
世隆至長子,兆來會之,共推太原太守長廣王晔即位。
晔,英之弟子也。
世隆兄仲遠,亦起兵徐州向洛陽。
魏主以城陽王徽總統内外,徽憂怖不知所出。
性多忌嫉,群臣有獻策者,辄勸勿納。
又靳财貨,賞賜薄少,或多而中減,或與而複追,故徒有糜費而恩不感物。
十一月,仲遠陷西兖州,賀拔勝與戰不勝,降之。
初,爾朱榮嘗從容問左右曰:“一旦無我,誰可主軍?”衆以兆對,榮曰:“兆雖勇,然所将不過三千騎,多則亂矣。
堪代我者唯賀六渾耳。
”因戒兆曰:“爾非其匹,終當為其穿鼻。
”乃以高歡為晉州刺史。
及兆引兵向洛,召歡,歡曰:“兆狂愚如是,而敢為悖逆,吾勢不得久事爾朱矣。
”乃以山蜀未平,辭不至。
兆遂輕兵涉河,騎叩宮門,宿衛散走。
魏主步出雲龍門外,遇城陽王徽乘馬走,屢呼之,不顧而去。
兆執魏主, 雖然不是武将,請求率領一支部隊為陛下截斷河橋。
”孝莊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李苗招募人員從馬渚的上遊乘船在夜間順流而下,放出火船焚燒河橋。
爾朱世隆的那些在南岸的士兵,看到這種情況紛紛湧上橋争相北逃,不一會兒河橋被燒斷,溺水而死的人很多。
李苗駐軍在水中小島上,南邊的援軍沒有來到,爾朱世隆向他發動攻擊,李苗投水而死。
爾朱世隆也收兵向北逃去。
孝莊帝下令行台源子恭鎮守太行山的丹谷,修築堡壘以防備爾朱氏家族的部隊。
汾州刺史爾朱兆聽到爾朱榮的死訊,從汾州率領騎兵占據了晉陽。
爾朱世隆到達長子,爾朱兆前來與他會面,共同推舉太原太守長廣王元晔即皇帝位。
元晔是元英弟弟的兒子。
爾朱世隆的哥哥爾朱仲遠,也從徐州起兵指向洛陽。
北魏孝莊帝任命城陽王元徽負責朝廷内外的一切事務,元徽心中憂慮、恐懼不知該怎麼辦。
元徽生性忌妒,群臣中如果有人向孝莊帝獻計獻策,他總是勸孝莊帝不要采納。
又吝惜錢财,對有功的将士賞賜都很微薄,有時本來賞賜較多,他又從中克扣減少,有的已經賞賜給了人家,卻又追奪回來,所以徒費錢财而人們卻感受不到朝廷的恩澤。
十一月,爾朱仲遠攻陷西兖州,賀拔勝與他交戰失利,投降了爾朱仲遠。
起初,爾朱榮曾經随便地問他身邊的人說:“一旦我死了,誰可以統領軍隊?”衆人都說爾朱兆可以,爾朱榮說:“爾朱兆雖然勇敢,但是他率領的不過是三千人的騎兵,人數再多就會亂了。
能夠代替我的人隻有賀六渾啊。
”因此告誡爾朱兆說:“你不是高歡的對手,最終要受到他的制約。
”于是便任命高歡為晉州刺史。
等到爾朱兆率兵向洛陽進發的時候,派人召見高歡,高歡說:“爾朱兆如此猖狂愚蠢,竟然敢做悖逆之事,看來我是不能長久侍奉爾朱氏了。
”便以山蜀的叛亂還未平息為借口,推辭沒有前去。
爾朱兆率領輕裝騎兵涉過黃河,騎兵叩擊皇宮大門,值宿衛兵四散奔逃。
孝莊帝走出雲龍門外,遇到城陽王元徽騎馬逃跑,連聲呼叫元徽,元徽不顧孝莊帝而逃去。
爾朱兆抓獲孝莊帝, 鎖之,撲殺皇子,縱兵大掠,殺臨淮王彧等。
徽赍金百斤,馬五十匹,以前洛陽令寇祖仁一門三刺史,皆己所引拔,故往投之。
祖仁私謂子弟曰:“今日富貴至矣。
”乃怖徽雲:“捕将至。
”令其逃于他所,使人于路邀殺之,送首于兆,兆不之賞。
既而夢徽謂己曰:“我有金二百斤,馬百匹在祖仁家,卿可取之。
”兆即捕祖仁,依夢征之,不得,殺之。
世隆、仲遠皆至洛陽,兆責世隆曰:“叔父在朝,如何令天柱受禍!”按劍瞋目,聲色甚厲。
世隆遜謝,然後得已,由是深恨之。
初,魏主殺爾朱榮,诏河西賊帥纥豆陵步蕃襲秀容,至是步蕃南下,兵勢甚盛。
兆留世隆鎮洛陽,亟還晉陽以禦之,遷魏主于晉陽。
高歡聞之,帥騎邀之不及,因與兆書,為陳禍福。
兆不納,竟弑之三級佛寺。
初,世隆等征兵于大甯太守房谟,谟斬其使。
及兆得志,其黨是蘭安定執谟系州獄,郡中蜀人聞之,皆叛。
安定給谟弱馬,令往慰勞,諸賊見谟遙拜。
谟先所乘馬,别給将士,戰敗,蜀人得之,善養之,兒童婦女競投草粟曰:“此房公馬也。
”世隆聞之,以為長史。
魏纥豆陵步蕃大破爾朱兆于秀容,兆及晉州刺史高歡擊殺之。
兆使歡統六鎮。
将他鎖住,殺害了皇子,讓兵士大肆搶掠,殺死臨淮王元彧等。
元徽帶着一百斤黃金和五十匹馬,來到前洛陽令寇祖仁家,他認為寇祖仁一家出了三位刺史,都是自己引薦提拔的,所以前來投奔。
寇祖仁私下裡對家人說:“今天我們富貴的日子到了。
”于是恐吓元徽說:“抓捕你的人就要到了。
”讓他逃到别處去,派人在半路上殺死了他,将他的首級送給爾朱兆,但爾朱兆并沒有給寇祖仁獎賞。
不久,爾朱兆夢見元徽對自己說:“我有黃金二百斤,馬一百匹在寇祖仁家中,你可以派人去取。
”爾朱兆便收捕了寇祖仁,按照夢裡所說的數目向他索要黃金和馬匹,沒能得到這麼多,便殺死了寇祖仁。
爾朱世隆、爾朱仲遠都來到洛陽,爾朱兆責備爾朱世隆說:“叔父您身在朝廷,為什麼竟然讓天柱大将軍受此大禍!”說話時手按寶劍,怒目圓睜,聲色俱厲。
爾朱世隆隻好說好話謝罪,這才算完事,但從此以後爾朱世隆對爾朱兆深為怨恨。
起初,孝莊帝殺死爾朱榮,诏令河西賊帥纥豆陵步蕃攻襲秀容郡,到了此時,纥豆陵步蕃率兵南下,兵勢十分強盛。
爾朱兆留下爾朱世隆鎮守洛陽,馬上返回晉陽以防禦纥豆陵步蕃,把孝莊帝遷到晉陽。
高歡聽到這一消息,率領騎兵打算截住孝莊帝,但未能趕上,因此便給爾朱兆寫了一封信,向他陳述禍福。
爾朱兆沒有采納高歡的勸說,竟然将孝莊帝殺死在晉陽三級佛寺中。
起初,爾朱世隆等人向大甯太守房谟征調兵員,房谟斬殺了他的使者。
等到爾朱兆得志以後,他的黨羽是蘭安定将房谟抓起來囚禁在建州城監獄之中,太甯郡的蜀人得知這一消息,都反叛了。
是蘭安定給房谟一匹弱馬,讓他前往慰勞安撫,賊衆們見到房谟遠遠地叩頭跪拜。
房谟原先所乘的那匹馬,被是蘭安定另外給别的将士,戰敗後,那匹馬被蜀人得到,蜀人認為房谟被害了,精心飼養這匹馬,兒童婦女争相給這匹馬喂草料,說:“這是房公的馬。
”爾朱世隆聽說後,任命房谟為自己府中的長史。
北魏纥豆陵步蕃在秀容大敗爾朱兆,爾朱兆與晉州刺史高歡合力進攻纥豆陵步蕃,殺死了他。
爾朱兆讓高歡統領六鎮。
纥豆陵步蕃大破爾朱兆于秀容,南逼晉陽。
兆懼,使人召高歡并力。
僚屬皆勸歡勿應召,歡不聽,遂行。
賀拔焉過兒請緩行以弊之,歡往往逗留。
步蕃兵日盛,兆屢敗告急,歡乃往從之,與兆進兵合擊,大破斬之。
兆德歡,相與誓為兄弟,詣歡宴飲。
初,葛榮部衆流入并、肆者二十餘萬,為契胡陵暴,皆不聊生,大小二十六反,誅夷者半,猶謀亂不止。
兆患之,問計于歡,歡曰:“六鎮反殘,不可盡殺,宜選腹心使統之,有犯者罪其帥,則所罪者寡矣。
”兆曰:“善,誰可者?”賀拔允請使歡領之,歡歐允折齒,曰:“天下事取舍在王,何敢妄言?請殺之。
”兆以歡為誠,遂以其衆委焉。
歡以兆醉,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委統州鎮兵,可集汾東受号令。
”乃建牙陽曲川。
軍士素惡兆而樂屬歡,莫不皆至。
居無何,又使劉貴請兆,以并、肆頻歲霜旱,請令降戶就食山東。
兆從之。
慕容紹宗谏曰:“高公雄才蓋世,複使握大兵于外,譬如借蛟龍以雲雨,将不可制矣!”兆曰:“有香火重誓,何慮邪!”紹宗曰:“親兄弟尚不可信,何論香火!”時兆左右已受歡金,因稱紹宗與歡有隙,兆怒,囚紹 纥豆陵步蕃在秀容大敗爾朱兆,南下進逼晉陽。
爾朱兆很恐懼,派人召請高歡并力攻敵。
高歡的僚屬都勸他不要答應爾朱兆的召請,高歡沒有聽從,于是率軍出發。
賀拔焉過兒請高歡緩慢前進,以使爾朱兆更加疲敝,高歡的部隊時時逗留不進。
纥豆陵步蕃的兵馬氣勢越來越強盛,爾朱兆屢戰屢敗,向高歡告急,高歡這才前往增援,與爾朱兆合力進攻,大敗纥豆陵步蕃,殺死了他。
爾朱兆很感激高歡,與高歡相互發誓結為兄弟,并親自來到高歡的住所飲酒宴樂。
起初,葛榮部衆被流放到并州、肆州的有二十多萬人,深受胡人的欺淩,都難以生存下去,前後反叛了二十六次,被殺死的有一半以上,仍然圖謀叛亂不止。
爾朱兆對此很擔憂,向高歡問計,高歡說:“六鎮之民反叛,不能全都殺死,應該選派一位您的心腹之人,讓他統領六鎮軍民,如果有犯罪的,就懲罰其頭領,那樣受懲罰的人就少了。
”爾朱兆聽了他的話以後說:“這是個好主意,但派誰去才合适呢?”賀拔允請求讓高歡統領六鎮軍民,高歡擡手就朝賀拔允打去,打掉了他一顆牙齒,并假裝憤怒的樣子說:“天下之事取舍全在大王,你賀拔允怎敢大膽妄言?請大王殺了他。
”爾朱兆認為高歡對自己很忠誠,于是便把六鎮軍民交與他統領。
高歡以為爾朱兆喝醉了,擔心他酒醒以後反悔,于是便走到外面對将士們宣布說:“我受大王委托統領州鎮兵,你們可以到汾河東岸集合,聽我的号令。
”就在陽曲川建立了幕府,安置所部。
軍士們一向憎恨爾朱兆,都樂意做高歡的部屬,紛紛前來集合。
沒過多長時間,高歡又派劉貴向爾朱兆請示,因為并州、肆州連年霜旱災害,請求讓降戶到太行山東邊去乞食。
爾朱兆批準了。
慕容紹宗勸谏道:“高歡雄才蓋世,又讓他在外握有重兵,就好像是借雲雨給蛟龍,您将無法控制他了。
”爾朱兆說:“我與高歡有結拜重誓,何必多慮!”慕容紹宗說:“親兄弟尚且不能相信,何況是結拜兄弟!”當時爾朱兆身邊的人都已接受了高歡的賄賂,因此說慕容紹宗與高歡有舊仇,爾朱兆大怒,囚禁了慕容紹 宗,趣歡發。
歡道逢爾朱榮妻北鄉長公主自洛陽來,有馬三百匹,盡奪之。
兆聞之,乃釋紹宗而問之,紹宗曰:“此猶是掌握中物也。
” 兆乃自追歡至襄垣,會漳水暴漲,歡隔水拜曰:“借馬非他,備山東盜耳。
王信讒來追,今不辭渡水而死,恐此衆便叛。
”兆因輕馬渡水謝歡,引頸授刀,使歡斫之。
歡大哭曰:“自天柱之薨,賀六渾更何所仰!但願大家千萬歲,得伸力用耳。
大家何忍出此言?”兆乃投刀,複斬白馬與歡為誓,因留宿夜飲。
尉景伏壯士欲執兆,歡止之曰:“今殺之,其黨必奔歸聚結,兵饑馬瘦不可與敵。
若英雄乘之而起,則為害滋甚。
兆雖骁勇,兇悍無謀,不足圖也。
”旦日,兆歸營,複召歡,歡将詣之,長史孫騰牽歡衣,乃止。
魏齊州亂,刺史蕭贊走死。
齊州附于爾朱兆,贊走,卒于陽平。
梁人或竊其柩以歸,梁主猶以子禮葬之陵次。
梁以陳慶之為南、北司州刺史。
慶之屢破魏兵,遂罷義陽鎮兵,停水陸漕運,江湖諸州并得休息。
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倉廪充實。
宗,催促高歡盡早出發。
高歡中途遇上從洛陽來的爾朱榮的妻子北鄉長公主,北鄉長公主有三百匹馬,高歡将這些馬全都截奪下來。
爾朱兆聽說這件事後,便放出慕容紹宗,與他商議對策,慕容紹宗說:“高歡現在還是您的掌中之物啊。
” 爾朱兆于是親自追趕高歡,一直追到襄垣縣境,正值漳河水暴漲,高歡隔着漳河遙拜爾朱兆說:“我之所以借公主的馬匹,不是有别的目的,隻是為了防備山東的盜賊。
大王您聽信讒言,親自前來追趕,如今我不怕渡過河去受死,但恐怕我的這些部下就要叛離了。
”爾朱兆于是騎着馬渡過漳河向高歡謝罪,伸着脖子,把佩刀交給高歡,讓高歡砍死自己。
高歡大聲哭着說:“自從天柱将軍去世後,我賀六渾還有誰可依靠!隻希望大王您長命百歲,我得以為您效力就行了。
大王您怎麼忍心說出這種話來呢?”爾朱兆這才把刀扔在地上,又殺死白馬,與高歡盟誓,并留下來與高歡通宵宴飲。
尉景埋伏下士兵想擒捉爾朱兆,高歡制止了他,說道:“如今我們殺死爾朱兆,他的黨羽肯定會聚集起來并力來攻擊我們,我們兵饑馬瘦不能與他們相匹敵。
如果這時候有英雄乘機而發難,那麼禍害就更大了。
爾朱兆雖然骁勇,但是卻兇悍無謀,不難對付。
”第二天早晨,爾朱兆返回自己的營地,又召請高歡,高歡将要前擊,長史孫騰牽住高歡的衣服,這才沒去。
北魏齊州發生叛亂,蕭贊逃跑後死去。
齊州歸附于爾朱兆,蕭贊逃跑,死于陽平。
梁朝有人将蕭贊的棺柩盜出,送回梁朝,梁武帝仍然按照皇子之禮将他葬在皇族墓地旁。
梁朝任命陳慶之為南、北司州刺史。
陳慶之屢次打敗北魏軍隊,于是便遣返了義陽鎮兵,停止水陸漕運,江湖沿岸各州都得以休養生息。
開墾田地六千頃,二年以後,倉廪充實。
辛亥(531) 梁中大通三年,魏節闵帝恭普泰元年,主朗中興元年。
春二月,魏樂平王爾朱世隆廢其主晔,而立廣陵王恭。
爾朱世隆兄弟密議,以魏主晔疏遠無人望,欲立近親。
廣陵王恭,羽之子也,好學有志度,以元義擅權,陽托喑疾。
郎中薛孝通說爾朱天光曰:“廣陵,高祖猶子,夙有令望,沉晦不言,多曆年所,若奉以為主,則天人允葉矣。
”天光使爾朱彥伯潛往脅之,恭乃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喜,乃廢晔而立之。
邢子才為赦文,叙敬宗枉殺爾朱榮之狀,魏主曰:“永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故逢成濟之禍耳。
”魏主閉口八年,至是乃言,中外欣然,以為明主。
诏以:“三皇稱皇,五帝稱帝,三代稱王,遞為沖挹。
自秦以來,競稱皇帝,今但稱帝,亦已褒矣。
” 初,敬宗使史仵龍守太行,及爾朱兆南向,仵龍先降,兆遂乘勝入洛。
至是世隆論仵龍功,封千戶侯,魏主曰:“于王有功,于國無勳。
”竟不許。
魏幽州行台劉靈助反。
靈助推算知爾朱氏将衰,乃起兵,雲“劉氏當王”,幽、瀛、滄、冀之民多從之。
魏河北大使高乾起兵信都,以冀州迎高歡。
乾與前河内太守封隆之等襲信都,奉隆之行州事,為敬宗舉哀,将士皆缟素,升壇誓衆,移檄州郡,共讨爾朱氏。
殷州刺史爾朱羽生襲之,高敖曹不暇擐甲,将十餘騎馳擊 辛亥(531) 梁中大通三年,魏節闵帝元恭普泰元年,主元朗中興元年。
春二月,北魏樂平王爾朱世隆廢黜其國主元晔,而擁立廣陵王元恭為帝。
爾朱世隆兄弟暗中商議,認為北魏國主元晔與皇族嫡系比較疏遠,而且又素無聲望,打算重新立一位皇族嫡系為皇帝。
廣陵王元恭是元羽的兒子,好學而又有遠大的志向,因為元義專權,元恭便假托嗓子啞了。
郎中薛孝通對爾朱天光說:“廣陵王是孝文帝的侄兒,一向有好的聲望,沉默不言,已經多年,如果推奉他為國主,一定會天人和諧。
”爾朱天光派爾朱彥伯秘密前去請元恭,并加以脅迫,至此元恭才說出:“天何言哉!”爾朱世隆等人大喜過望,于是便廢黜元晔而立元恭為皇帝。
邢子才草拟了赦文,文中記叙了孝莊帝枉殺太原王爾朱榮的情況,節闵帝元恭說:“孝莊帝翦滅強臣,并不是失德之舉,隻是出于天意還沒有厭惡禍亂,所以才重蹈成濟殺死高貴鄉公的災禍罷了。
”北魏節闵帝閉口八年不說話,到了此時才開口說話,朝廷内外無不欣然歡悅,認為他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節闵帝下诏認為:“三皇稱&lsquo皇&rsquo,五帝稱&lsquo帝&rsquo,三代稱&lsquo王&rsquo,大緻是越來越謙讓。
自從秦朝以來,競相稱&lsquo皇帝&rsquo,我現在隻稱&lsquo帝&rsquo,也已經是很高的褒獎了。
” 起初,孝莊帝派史仵龍守衛太行山,等到爾朱兆大軍南下時,史仵龍率先投降了,爾朱兆于是得以乘勝進入洛陽。
到了現在,爾朱世隆為史仵龍表功,要求封為千戶侯,節闵帝說:“史仵龍對大王您有功,對國家卻無功。
”終未批準。
北魏幽州行台劉靈助反叛。
劉靈助推算知道爾朱氏将要衰敗,于是便起兵叛亂,揚言說:“劉氏當王。
”因此幽、瀛、滄、冀等州的老百姓很多都響應他。
北魏河北大使高乾從信都起兵反叛,用冀州城迎接高歡。
高乾和前河内太守封隆之等人襲擊信都,推舉封隆之代行州政,為孝莊帝舉哀,将士們都身穿孝服,登壇誓師,向各州郡發送檄文,要求他們共同讨伐爾朱氏。
殷州刺史爾朱羽生率兵襲擊他們,高敖曹來不及披挂铠甲,就率領十多名騎兵飛速前去迎 之,羽生敗走。
敖曹馬矟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
高歡屯壺關,聲言讨信都,衆懼,高乾曰:“吾聞高晉州雄略蓋世,其志不居人下。
且爾朱無道,弑君虐民,正是英雄立功之會。
今日之來,必有深謀,吾當輕馬迎之,諸君勿懼。
”乃潛谒歡于滏口,說之曰:“爾朱酷逆,痛結人神,凡曰有知,莫不思奮!明公威德素著,天下傾心,若兵以義立,則屈強之徒不足為明公敵矣。
鄙州雖小,戶口不減十萬,谷稭之稅足濟軍資,願熟思之。
”歡大悅,與同帳寝。
初,趙郡李顯甫喜豪俠,集諸李數千家居殷州西山,方五六十裡。
顯甫卒,子元忠繼之。
家素富,多出貸求利,元忠悉焚契免責,鄉人敬之。
時盜賊蜂起,清河人西戍還,經趙郡,以路梗共投元忠。
元忠遣奴為導,賊皆避之。
及葛榮起,元忠帥宗黨作壘以自保,賊至辄擊卻之。
榮乃悉衆攻圍,執之。
賊平,拜南趙郡太守,好酒無政績。
及爾朱兆弑敬宗,元忠棄官歸,謀舉兵讨之。
會高歡東出,元忠乘露車載素筝濁酒以迎歡,歡未即見。
元忠下車獨酌,謂門者曰:“公聞國士到門,不吐哺辍洗,其人可知。
還吾刺,勿通也。
”門者以告,歡遽見之,引入,觞再行, 擊,爾朱羽生大敗而逃。
高敖曹的槊術蓋世無雙,他的部下也個個都以一當百。
高歡駐軍于壺關,揚言讨伐信都,信都人都很害怕,高乾說道:“我聽說高歡雄才大略蓋世無雙,他的志向決不會久居人下。
況且爾朱氏無道,上弑國君,下虐百姓,這正是英雄建功立業的時機。
今天高歡到信都來,必定有更深的謀劃,我要輕騎前往迎接,諸位不用擔心害怕。
”于是高乾秘密至滏口谒見高歡,遊說高歡道:“爾朱氏殘暴悖逆,人神共憤,凡是明白事理的人,誰不想奮起讨伐!明公您一向威德卓著,天下之人傾心歸慕,如果您能依據道義起兵讨賊,則那些倔強之徒,均不能與您抗衡。
我們冀州雖然很小,但戶數不下十萬,租賦稅收足夠接濟軍資,希望您能好好考慮一下。
”高歡非常高興,當夜與高乾同帳而卧。
起初,趙郡李顯甫性格豪放行俠仗義,集聚數千戶姓李的人家居住在殷州西山,那一帶方圓五六十裡。
李顯甫死後,他的兒子李元忠繼承了家業。
他家一直很富有,過去多将錢借貸給他人以獲利息,李元忠将借貸契約都焚燒掉,免除了所有借錢人的債務,因此,鄉裡的百姓都很敬重他。
當時盜賊蜂起,清河人西戍邊關,返回的時候途經趙郡,因路途不通,便一同投奔李元忠。
李元忠派手下仆人為他們做向導,賊寇對他們都回避放行。
等到葛榮起兵後,李元忠率領宗族親黨修築堡壘用來自衛,賊軍一到,就将其擊退。
葛榮就出動全部軍隊前來圍攻,抓獲了李元忠。
葛榮的叛亂被平定以後,朝廷任命李元忠為南趙郡太守,李元忠在太守任上喜好飲酒,沒能做出什麼政績。
等到爾朱兆殺死孝莊帝的時候,李元忠便棄官歸鄉,計劃興兵讨伐爾朱兆。
正值高歡出兵東進,李元忠乘一輛敞篷車,車上載着素筝濁酒前來迎接高歡,高歡沒有馬上會見他。
李元忠便下車獨自飲酒,對高歡的門衛說:“現在高歡已知道國士到了門前,卻不能像周公那樣放下碗筷、停止洗發去迎接賢士,此人也可想而知了。
請退還我的名片,不必再通報了。
”門衛報告給高歡,高歡聽說後馬上接見李元忠,引入大帳之中,喝過兩杯酒後, 取筝鼓之,長歌慷慨,歌阕,謂歡曰:“天下形勢可見,公猶事爾朱邪?”歡曰:“富貴皆彼所緻,敢不盡節!”元忠曰:“非英雄也!”歡曰:“趙郡醉矣。
”使人扶出。
孫騰曰:“此君天遣來,不可違也。
”歡乃複留與語。
元忠慷慨流涕,歡亦悲不自勝。
元忠因進策曰:“殷州小,無糧仗,不足以濟大事。
若向冀州,高乾邕兄弟必為明公主人,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