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二十二

關燈
郡縣壁壘多降于燕,垂以陳留王紹為青州刺史,鎮曆城。

     夏四月,尊帝母李氏為皇太妃。

     燕慕容柔等自長子歸于燕。

     燕主垂之子柔及孫盛、會,皆在長子。

    盛謂柔、會曰:“主上中興,東西未壹,吾屬居嫌疑之地,為智為愚皆将不免,不若以時東歸,無為坐待魚肉也。

    ”遂相與亡歸。

    垂問:“長子人情如何?”盛曰:“西軍擾擾,人有東歸之志,若大軍一臨,必投戈而來,若孝子之歸慈父也。

    ”後歲餘,西燕殺垂子孫無遺者。

     五月,燕使其太原王楷擊翟遼,降之。

     高平人翟暢執太守,以郡降遼。

    燕主垂曰:“遼以一城之衆反覆三國之間,不可不讨。

    ”乃帥諸将南攻遼,以太原王楷為前鋒。

    遼衆皆燕趙人,聞楷至,曰:“太原王子,吾之 至今仍不能忘懷此事,我怎能逃過死罪!”慕容垂說:“你這樣的忠心,本是我所追求的,剛才所言隻是玩笑而已。

    ”慕容垂對待光祚更加優厚。

     前秦封苻纂為魯王。

     當初,苻纂從長安逃奔晉陽,襄陵戰敗逃至杏城。

    至此,前秦主苻登派使臣拜苻纂為大司馬,封為魯王。

    苻纂憤怒地說:“勃海王苻懿是先帝苻丕的兒子,南安王苻登為何不擁立他而自立為帝呢?”長史王旅勸谏說:“南安王已經稱帝,無中途更易之理,如今賊寇盜匪沒有消滅,不應該在皇族宗親中自相為仇敵。

    ”苻纂這才接受任命。

    于是,盧水胡人彭沛谷、新平羌人雷惡地等都歸附于苻纂,苻纂擁有十餘萬部衆。

     後燕擊敗張願,任命慕容紹為青州刺史,駐守曆城。

     青州、兖州、徐州等郡縣民堡大多向後燕投降,慕容垂任命陳留王慕容紹為青州刺史,鎮守曆城。

     夏四月,晉孝武帝尊母親李氏為皇太妃。

     後燕慕容柔等人從長子回到燕國。

     後燕主慕容垂的兒子慕容柔和孫子慕容盛、慕容會,都在長子。

    慕容盛對慕容柔、慕容會說:“主上中興,東西方尚未一統,我們身居嫌疑之地,無論是做得明智或愚笨都将不免禍患,不如乘時東歸,不要坐等被殺。

    ”于是他們一起逃歸。

    慕容垂問道:“長子地方的人情怎麼樣?”慕容盛說:“西軍紛亂,人們有歸順東部的志向,如果大軍一旦逼臨,必定放下武器投誠而來,好像孝子歸順慈父一般。

    ”此後一年多,西燕人毫無遺留地殺害了慕容垂的子孫後輩。

     五月,後燕命令其國太原王慕容楷率兵進攻翟遼,迫使翟遼投降。

     高平人翟暢捉拿太守後率全郡投降翟遼。

    後燕主慕容垂說:“翟遼以一城之衆在三國之間歸叛無常,不可不讨伐他。

    ”于是率領諸将向南進攻翟遼,以太原王慕容楷為前鋒。

    翟遼的部衆都是燕趙人,聽說慕容楷到來,說:“太原王的兒子是我們的 父母也!”相帥歸之。

    遼懼,遣使請降。

     征處士戴逵,不至。

     诏征會稽處士戴逵,逵累辭不就,郡縣敦逼不已,逵逃匿于吳。

    内史謝玄上疏曰:“逵自求其志,今王命未回,将罹風霜之患。

    陛下既已愛而器之,宜使其身名并存,請絕召命。

    ”帝許之。

     秋七月,西秦擊鮮卑三部,降之。

     後秦主苌軍陰密,以太子興守長安。

     魏王珪以燕師擊劉顯,大破之。

    顯奔西燕。

     劉顯地廣兵強,雄于北方。

    會其兄弟乖争,魏張衮言于魏王珪曰:“顯志在并吞,今不乘其内潰而取之,必為後患,請與燕攻之。

    ”珪乃遣使乞師于燕。

    會柔然獻馬于燕,而顯掠之。

    燕主垂怒,遣兵會魏擊顯,大破之。

    顯奔西燕,垂立其弟為烏桓王,以撫其衆,徙八千餘落于中山。

     呂光殺張大豫。

     八月,立子德宗為皇太子。

     秦苻師奴殺其兄纂,後秦擊走之,而降其衆。

     秦馮翊太守蘭椟帥衆二萬與魯王纂謀攻長安。

    纂弟師奴勸纂稱尊号,纂不從,師奴殺而代之,椟遂與師奴絕。

    後秦攻之,師奴敗走,其衆悉降。

     秦主登進據将軍胡空堡。

     戎、夏歸之者十餘萬。

     冬十月,翟遼複叛燕。

     十二月,後秦攻秦,拔将軍徐嵩壘,嵩死之。

     父母!”遂相互帶領紛紛歸向慕容楷。

    翟遼十分害怕,便派遣使者到後燕請求降服。

     征召隐士戴逵,戴逵沒有應征。

     晉孝武帝下诏征召會稽隐士戴逵,戴逵多次推辭不肯接受,郡縣敦促脅迫不已,戴逵逃到吳郡藏身。

    内史謝玄上疏請求說:“戴逵自求歸隐的志向,如今陛下征召的命令沒有收回,戴逵将要受到風寒霜凍之苦。

    陛下既然愛惜而且器重他,就應該讓他的身體與名譽共存,請予收回征召的命令。

    ”孝武帝答應了他。

     秋七月,西秦襲擊并降服了鮮卑三個部落。

     後秦主姚苌駐軍陰密,派太子姚興鎮守長安。

     魏王拓跋珪借用後燕軍攻擊大敗劉顯。

    劉顯投奔西燕。

     劉顯的地盤廣闊,兵勢強盛,稱雄北方。

    當他們兄弟間争權奪利時,魏張衮對魏王拓跋珪說:“劉顯有吞并大志,現在如不乘着他們内部潰變而取替他,必定成為我們的後患,請求陛下聯合後燕一起向他發起攻勢。

    ”拓跋珪于是派使臣到後燕請求援兵。

    趕巧柔然人向後燕進獻的馬匹被劉顯搶掠,後燕主慕容垂大怒,派兵會同魏軍共擊劉顯,大敗劉顯。

    劉顯逃至西燕,慕容垂便立劉顯的弟弟劉可泥為烏桓王,用以安撫他殘留的部衆,并把八千多帳落的人遷到中山。

     呂光殺死張大豫。

     八月,晉孝武帝立皇子司馬德宗為皇太子。

     前秦苻師奴殺了他的哥哥苻纂,後秦人把他打敗,苻師奴逃走,其部衆投降。

     前秦馮翊太守蘭椟率領二萬兵士與魯王苻纂謀劃攻擊長安。

    苻纂的弟弟苻師奴勸說苻纂稱皇帝,苻纂不聽從,苻師奴便殺掉苻纂而取代他,蘭椟遂和苻師奴絕交。

    後秦進攻苻師奴,苻師奴戰敗逃亡,他的部衆全部投降。

     前秦主苻登進兵據守胡空堡。

     歸順苻登的戎族人和漢人達十多萬。

     冬十月,翟遼再次反叛後燕。

     十二月,後秦攻伐前秦,攻占将軍徐嵩的堡壘後,徐嵩被斬殺。

     後秦姚方成拔嵩壘,執而數之。

    嵩罵曰:“汝姚苌罪當萬死,先帝赦之,授任内外,榮寵極矣。

    曾不如犬馬識所養之恩,親為大逆。

    汝羌輩豈可以人理期也,何不速殺我,早見先帝,取苌于地下治之。

    ”方成怒,三斬嵩,悉坑其士卒。

    苌掘秦主堅屍鞭撻剝裸,薦之以棘,坎土而埋之。

     涼州大饑,人相食。

     戊子(388)十三年秦太初三,燕建興三,後秦建初三,魏登國三年。

    西秦王乞伏乾歸太初元年。

     春正月,康樂公謝玄卒。

     谥獻武。

     秦主登軍朝那,後秦主苌軍武都。

     翟遼自稱魏天王。

     遼遣使謝罪于燕,燕主垂以其反覆斬之。

    遼乃自稱魏天王,徙屯滑台。

     呂光殺其武威太守杜進。

     光之定涼州也,進功居多,貴寵用事,群僚莫及。

    光甥石聰自關中來,光問之曰:“中州人言我為政何如?”聰曰:“但聞有杜進耳,不聞有舅。

    ”光由是忌進,殺之。

    他日與群僚語及政事,參軍段業曰:“明公用法太峻。

    ”光曰:“吳起無恩而楚強,商鞅嚴刑而秦興。

    ”業曰:“起喪其身,鞅亡其家,皆殘酷之緻也。

    明公慕之,豈此州士女所望哉!”光改容謝之。

     夏四月,以朱序都督司、雍等州軍事,戍洛陽。

    谯王恬都督兖、冀等州軍事,鎮淮陰。

     六月,西秦王乞伏國仁卒, 後秦将領姚方成攻克徐嵩的堡壘,抓獲徐嵩而曆數其罪。

    徐嵩罵道:“姚苌罪該萬死,而先帝苻堅卻赦免他,并讓他擔當朝廷内外要職,榮寵至極。

    可他還不如犬馬能夠知道主人所養育的恩德,竟親自做出大逆不道的事來。

    你們這些羌人怎麼可以用人道來期望呢!為何不快點殺我,讓我早見先帝,在地下收治姚苌。

    ”姚方成大怒,斬殺徐嵩三次,全部活埋他的士兵。

    姚苌挖出前秦主苻堅的屍首用皮鞭抽打,并剝去衣服裸露屍體,再用荊棘包裹,刨個土坑埋掉。

     涼州發生嚴重饑荒,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戊子(388) 晉烈宗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前秦太初三年,後燕建興三年,後秦建初三年,北魏登國三年。

    西秦王乞伏乾歸太初元年。

     春正月,東晉康樂公謝玄去世。

     谥号獻武。

     前秦主苻登駐軍朝那,後秦主姚苌駐軍武都。

     翟遼自稱魏天王。

     翟遼派使臣向後燕認罪,後燕主慕容垂因為翟遼反複無常而斬殺來使。

    翟遼于是自稱魏天王,遷駐滑台。

     呂光殺掉他任用的武威太守杜進。

     呂光當初平定涼州,杜進立功最多,因而杜進寵貴專權,其他僚屬望塵莫及。

    呂光的外甥石聰從關中來見,呂光問他說:“中州地方的人說我執政如何?”石聰說:“他們隻知道有杜進,沒聽說有舅父。

    ”呂光因此忌恨杜進,并殺掉他。

    後來,呂光與群下幕僚談及行政的事,參軍段業說:“您施用刑律太苛刻。

    ”呂光說:“吳起寡情無恩而楚國強大,商鞅嚴刑執法而秦國興盛。

    ”段業說:“吳起自身喪命,商鞅禍滅全家,都是因殘酷造成的。

    您仰慕他們,難道是本州士民百姓所期望的嗎!”呂光斂容變色,向段業道謝。

     夏四月,以朱序都督司、雍等州軍事,戍洛陽。

    谯王司馬恬都督兖、冀等州軍事,鎮淮陰。

     六月,西秦王乞伏國仁去世, 弟乾歸立。

     乾歸号河南王,遷都金城,秦封以為金城王。

    秦、涼、鮮卑、羌、胡多附之。

     秋七月,兩秦兵各引還。

     兩秦自春相持,屢戰互有勝負,至是各解歸。

    關西豪傑以後秦無成功,多去而附秦。

     八月,魏遣使如燕。

     魏王珪密有圖燕之志,遣九原公儀奉使至中山,還言于珪曰:“燕主衰老,太子暗弱,範陽王自負材氣,非少主臣。

    燕主既沒,内難必作,于時乃可圖也。

    今則不可。

    ”珪善之。

     己醜(389) 十四年秦太初四,燕建興四,後秦建初四,魏登國四年。

    涼麟嘉元年。

     春正月,燕以慕容隆為幽州牧,守龍城。

     遼西王農在龍城五年,庶務修舉,表請代還。

    燕主垂乃召農還,為侍中、司隸校尉,而以高陽王隆代之。

    農建留台龍城,使隆錄留台尚書事。

    隆因農舊規,修而廣之,遼、碣遂安。

     二月,呂光自稱三河王。

     秋八月,秦主登擊安定,後秦主苌襲破其辎重,秦後毛氏死之。

     初,後秦主苌以秦戰屢勝,謂得秦王堅之助,亦于軍中立堅像而禱之曰:“新平之禍,臣為兄襄報仇耳!且陛下命臣以龍骧建業,臣敢違之!”秦主登升樓遙謂之曰:“為臣 他的弟弟乞伏乾歸繼立為王。

     乞伏乾歸号稱河南王,遷都到金城,前秦封他為金城王。

    秦州、涼州的百姓以及鮮卑人、羌人、胡人等大多都附從乞伏乾歸。

     秋七月,前秦、後秦兩軍各自引退。

     前、後兩秦自春季相持對抗,多次戰鬥互有勝負,至此各自解甲退兵。

    關西地方的許多豪傑認為後秦難以成就大業而紛紛離去,歸附于前秦。

     八月,魏派遣使臣到後燕。

     魏王拓跋珪暗中有圖謀後燕的野心,派遣九原公拓跋儀奉命出使至中山。

    拓跋儀回到魏國告訴拓跋珪說:“燕主慕容垂年邁體衰,燕太子懦弱無能,範陽王慕容德自恃才氣過人,絕不會甘心做少主的臣下。

    慕容垂死後,燕朝廷必然發生内亂,屆時才能謀取。

    現在時機尚未成熟。

    ”拓跋珪表示贊許。

     己醜(389) 晉烈宗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前秦太初四年,後燕建興四年,後秦建初四年,北魏登國四年。

    後涼麟嘉元年。

     春正月,後燕任命慕容隆為幽州牧,鎮守龍城。

     遼西王慕容農駐守龍城五年,對于諸多政務舉措得法,上表奏請派人替代他的職位以便還朝。

    後燕主慕容垂于是召回慕容農,授命為侍中、司隸校尉,而以高陽王慕容隆頂替慕容農駐守龍城。

    慕容農在龍城建留台,任命慕容隆錄留台尚書事。

    慕容隆遵循慕容農舊有的規章制度,并加以整修推廣,遼水、碣石一帶遂安定下來。

     二月,呂光自稱三河王。

     秋八月,前秦主苻登進攻安定,後秦主姚苌襲擊并攻取了前秦的軍需物資,前秦皇後毛氏被殺。

     當初,後秦主姚苌因為前秦軍隊屢戰屢勝,認為是得到了前秦主苻堅的神靈保佑,因而也在軍營中樹立苻堅的神像,并向他禱告說:“在新平城缢死陛下的禍難,隻是我為哥哥姚襄報仇罷了。

    況且陛下命令我以龍骧将軍的身份建立功業,臣下怎敢違抗君命呢!”前秦主苻登爬上指揮樓從遠處告訴姚苌說:“作為臣下 弑君,而立像求福,庸有益乎!”因大呼曰:“弑君賊姚苌何不自出,吾與汝決之!”苌不應。

    久之,以軍未有利,乃斬像首以送秦。

    至是登留辎重于大界,自将輕騎攻安定。

    諸将勸苌決戰,苌曰:“與窮寇争勝,兵家之忌也。

    吾将以計取之。

    ”乃留兵守安定,夜帥騎三萬襲大界,克之,擒名将數十人,掠男女五萬口。

    登後毛氏美而勇,善騎射,兵入其營,猶彎弓跨馬帥壯士力戰,殺七百餘人。

    衆寡不敵,為後秦所執。

    苌将納之,毛氏罵且哭曰:“姚苌汝已殺天子,又欲辱皇後,皇天後土甯汝容乎!”苌殺之。

    諸将欲因秦軍駭亂擊之,苌曰:“登衆雖亂,怒氣猶盛,未可輕也。

    ”遂止。

    登收餘衆屯胡空堡。

     冬十一月,以範甯為豫章太守。

     初,帝既親政事,威權己出,有人主之量,已而溺于酒色,委事于琅邪王道子。

    道子亦嗜酒,日夕與帝以酣歌為事。

    又崇尚浮屠,窮奢極費,所親昵者皆姏姆、僧尼。

    近習弄權,交通請托,賄賂公行,官爵濫雜,刑獄缪亂。

    尚書令陸納望宮阙歎曰:“好家居,纖兒欲撞壞之邪!”左衛将軍許營上疏曰:“局吏衛官、仆隸婢兒皆為守令,或帶内職;僧尼乳母競進親黨,又受貨賂,辄使臨官,政教不均,暴濫無罪。

    且佛者清遠玄虛之神,今僧尼于五誡粗法尚不能遵,而流俗競加敬事,以至侵漁百姓,取财為惠,亦未合布施之道也。

    ”疏奏,不省。

     殺害了君主,而又立像祈求降福,難道有什麼益處嗎?”于是大聲呼喊道:“殺害君主的奸賊姚苌,為何不自己走出來,我要和你決戰!”姚苌不回應。

    過了一段時間,姚苌因為交戰未占上風,才砍下苻堅像頭送與前秦。

    至此,苻登把軍用物資留在大界,親自率領輕騎兵進攻安定。

    後秦的諸位将領鼓動姚苌決戰,姚苌說:“和走投無路的寇賊争強較勝,是兵家的大忌。

    我準備用計謀智取他。

    ”于是留下兵士據守安定,姚苌乘夜率三萬騎兵偷襲大界,一舉攻克大界,活捉前秦名将幾十人,掠奪男女人口五萬。

    苻登皇後毛氏美麗而且勇敢,善于騎馬射箭,後秦兵沖入她的營帳,毛氏還彎弓騎馬率領壯士奮力反擊,殺死七百餘人。

    結果寡不敵衆,毛氏被後秦兵俘獲。

    姚苌想要娶毛氏,毛氏邊罵邊哭道:“姚苌你已經殺害了天子,又想侮辱皇後,天地之間怎麼能容留你呢?”姚苌殺掉了毛氏。

    衆将欲乘前秦軍驚駭混亂之機進攻前秦,姚苌說:“苻登兵衆雖然紛亂,但怒氣仍然盛大,不可輕舉妄動。

    ”于是停止進擊。

    苻登收拾殘餘部衆聚集在胡空堡。

     冬十一月,東晉任命範甯為豫章太守。

     當初,孝武帝既已親臨政事,威勢權力出自一身,有君主的器量,不久便沉溺于酒色,将朝政委托于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也嗜酒如命,整天與孝武帝恣意飲酒高歌。

    孝武帝又崇尚佛教,窮奢極欲,耗費無數,他所親近的人都是老年婦女、和尚尼姑。

    他左右的侍臣争權奪利,互相勾結請托,公開行賄,官爵泛濫冗雜,刑罰冤假謬錯。

    尚書令陸納望着宮殿歎息說:“好端端的家居所在,小兒想要撞壞它呀!”左衛将軍許營進呈奏章說:“現在小吏衛官、男仆女奴都成了郡守縣令,有的甚至兼帶朝廷官職;僧尼、乳娘競相引進親戚故舊,又收受賄賂,動辄讓他們執政掌權,以緻政治和教化無章可循,暴行濫及無辜。

    況且佛是清遠玄妙虛曠的神祗,現如今僧衆對于粗淺的五誡教義還不能遵守,而流俗之人卻争相恭敬侍奉,以至于欺淩黎庶,魚肉百姓,以巧取民财為實惠,也不符合施舍恩惠于人的佛道。

    ”呈上的奏章沒有得到回應。

     道子勢傾中外,帝漸不平。

    侍中王國寶以讒佞有寵于道子,諷八座啟道子宜加殊禮。

    護軍車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者,今主上當陽,豈得為此!”乃稱疾不署。

    疏奏,帝大怒,而嘉胤有守。

     中書侍郎範甯、徐邈為帝所親信,數進忠言,補正阙失,指斥奸黨。

    國寶,甯之甥也,甯尤疾其阿谀,勸帝黜之。

    國寶遂與道子谮甯,出為豫章太守。

    甯臨發,上疏曰:“今邊烽不舉而倉庫空匮。

    古者使民歲不過三日,今之勞擾殆無三日之休,至有生兒不複舉養,鳏寡不敢嫁娶。

    臣恐社稷之憂厝火積薪不足喻也。

    ”又言:“中原士民流寓江左,歲久安業,謂宜正其封疆,戶口皆以土斷。

    又人性無涯,奢儉由勢,今并兼之室亦多不贍,由用之無節,争以靡麗相高故也。

    禮十九為長殇,以其未成人也。

    今以十六為全丁,十三為半丁,傷天理,困百姓。

    謂宜二十為全丁,十六為半丁,則人無夭折,生長滋矣。

    ”帝多納用之。

     甯在豫章,遣十五議曹下屬城,采求風政。

    并吏假還,訊問官長得失。

    徐邈與甯書曰:“足下聽斷明允,庶事無滞,則吏慎其負而人聽不惑矣,豈須邑至裡詣飾其遊聲哉!非徒不足以緻益,乃實蠶漁之所資,豈有善人君子 司馬道子的權勢超越朝廷内外,孝武帝漸生不滿。

    侍中王國寶用奸巧谄谀獲取了司馬道子的寵信,他暗示朝廷八座重臣聯名上書孝武帝,應為司馬道子加以特殊的禮遇。

    護軍車胤說:“這是周成王姬誦尊敬叔父周公姬旦的辦法,現在是孝武帝在位,怎麼能這樣做呢!”于是推托有病,沒有在奏章上署名。

    奏章進呈後,孝武帝大怒,而嘉許車胤有操守。

     中書侍郎範甯、徐邈深受孝武帝的親近和信任,數次向孝武帝進獻忠言,彌補和匡正朝政的疏漏失誤,指責斥罵奸佞黨徒。

    王國寶是範甯的外甥,範甯特别痛恨他阿谀奉承的劣行,勸谏孝武帝廢黜王國寶。

    王國寶于是和司馬道子誣陷範甯,範甯被逐出朝廷,貶為豫章太守。

    範甯臨走之前,向孝武帝上奏說:“如今邊境的烽火沒有點燃,而國家的倉庫空虛匮乏。

    古代的統治者征用民力服役一年不超過三天,而現在的百姓被騷擾得幾乎沒有三日的休整,緻使百姓生下男兒不再撫養,鳏夫、寡婦不敢迎娶另婚。

    用在柴堆下放火的比喻不足以形容江山社稷面臨的憂危!”範甯又上書說:“北方中原的士民流亡居住在江南,年長日久便漸漸地安居樂業。

    我以為應該确定他們擁有的土地,戶籍人口都按照土著民來斷定。

    另外,人的本性無邊無際,奢侈或節儉是由形勢決定的,如今那些豪門大戶也大多不富足,這是他們的财用沒有節制,競相奢靡華麗的緣故。

    古代的禮法以十九歲死亡叫作長殇,因為他不是成年人。

    現在以十六歲為全丁,十三歲為半丁,傷害天理,困乏百姓。

    我以為應該以二十歲為全丁,十六歲為半丁,這樣就不會有人夭折,人口才能滋生增加。

    ”孝武帝采納了他的許多建議。

     範甯在豫章,派十五名議曹官下到十五個屬城,采訪求問當地民俗風情和治理狀況。

    遇有官吏休假日滿而回府時,詢問長官的政績優劣。

    徐邈寫信給範甯說:“您斷案嚴明公允,諸多政務處理得當,官吏慎重對待自己的職責,而人們的視聽不再迷惑,難道還需要到鄉野村落聽取僞裝的虛言嗎?那樣做,不但沒有益處,實際上是給蠶食漁取百姓的官吏以機會,豈有正人君子 而幹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自古以來,欲為左右耳目者無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讒谄并進,善惡倒置,可不戒哉!足下慎選綱紀,必得國士以攝諸曹,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又擇公方之人以為監司,則清濁能否與事而明。

    足下但平心而處之,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馬後未嘗顧左右與言,可謂遠識,況大丈夫而不能免此乎!” 甯好儒學,性質直,常謂王弼、何晏之罪深于桀、纣。

    或以為貶之太過,甯曰:“王、何蔑棄典文,幽沉仁義,遊辭浮說,波蕩後生,使缙紳之徒翻然改轍,以至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遺風餘俗,至今為患。

    桀、纣縱暴一時,适足以喪身覆國,為後世戒,豈能回百姓之視聽哉!故吾以為一世之禍輕,曆代之患重;自喪之惡小,迷衆之罪大也。

    ” 秦将軍雷惡地降于後秦。

     後秦主苌使人詐招秦主登,許開門納之。

    登将從之,将軍雷惡地在外聞之,馳騎見登曰:“苌多詐,不可信也。

    ”苌聞之,謂諸将曰:“此羌見登,事不成矣!”登亦以惡地勇略過人憚之,惡地乃降于後秦。

     庚寅(390) 十五年秦太初五,燕建興五,後秦建初五,魏登國五年。

     春正月,西燕主永寇洛陽,朱序擊走之,還擊翟遼,又走之。

     西燕主永引兵向洛陽,朱序自河陰北濟河擊敗之,永走還上黨。

    序追至白水,會翟遼謀向洛陽,序乃引兵還擊走之。

    留将軍朱黨守石門,使其子略督護洛陽,身還襄陽。

     對于非關自己的事而願意多說道呢!自古以來,想做左右耳目的人無非是小人,都是先通過小忠而成全他的大不忠,先憑借小信而成全他的大不信,于是使讒谄中傷并進,善良罪惡倒置,能不警戒嗎!您審慎選拔僚屬下官,一定能找到國家棟梁之材來領導各個部門,各部門都能擁有優良的官吏來掌管公文案卷,再選擇公正廉明的人擔任監督,那麼,是清廉幹練,還是污濁無能,經過實踐自見分曉。

    您隻要平心處事,有什麼要借取耳目呢!從前,漢明帝明德皇後馬氏從來沒有顧盼左右而談論公事,可以說是遠見卓識,更何況大丈夫而不能免于此呢!” 範甯愛好儒學,性格質樸正直,常說王弼、何晏的罪過比夏桀、商纣還深重。

    有人認為他貶得過分,範甯說:“王弼、何晏舍棄經典,隐沒仁義,言辭遊浮不實,動搖後世子孫,使士大夫們翻然改弦易轍,以緻禮樂崩壞,中土淪喪,遺風流俗,禍患至今不絕。

    夏桀、商纣肆虐一時,僅足以喪命滅國,成為後世鑒戒,難道能夠扭轉百姓的視聽嗎!因此我認為一世的禍害輕,曆代的患難重;自喪生命的過惡小,迷惑民衆的罪行大。

    ” 前秦将軍雷惡地向後秦投降。

     後秦主姚苌派人假裝招引前秦主苻登,答應打開城門接納他。

    苻堅将要接受,将軍雷惡地在外聽說此事,馳馬前來見苻登說:“姚苌詭計多端,不可聽信。

    ”姚苌聽聞雷惡地晉見苻登後,對衆将領說:“這個羌人見到苻登,事情就不會成功了。

    ”苻登也因為雷惡地勇猛謀略過人而忌憚他,于是,雷惡地投降了後秦。

     庚寅(390) 晉烈宗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前秦太初五年,後燕建興五年,後秦建初五年,北魏登國五年。

     春正月,西燕主犯洛陽,朱序打跑了他,又還擊趕走翟遼。

     西燕主慕容永率兵直奔洛陽,朱序從河陰北面渡過黃河打敗燕軍,慕容永逃回上黨。

    朱序追到白水,正趕上翟遼打算進攻洛陽,朱序又帶領兵士回來,打跑翟遼。

    朱序留下将軍朱黨守衛石門,讓他的兒子朱略監守洛陽,自己回到襄陽。

     二月,以王恭都督青、兖等州軍事。

     琅邪王道子恃寵驕恣,帝浸不能平,欲選時望為藩鎮以潛制之,問于太子左衛率王雅曰:“吾欲用王恭、殷仲堪,何如?”雅曰:“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仲堪謹于細行,以文義著稱。

    然皆峻狹自是,幹略不長,天下無事,足以守職,若其有事,必為亂階矣。

    ”帝不從,使恭鎮京口。

    恭,蘊之子也。

     夏四月,秦将軍魏揭飛攻後秦之杏城,雷惡地應之。

    後秦主苌擊斬揭飛,惡地降。

     秦将軍魏揭飛帥氐、胡攻後秦将姚當成于杏城,将軍雷惡地應之,攻李潤。

    後秦主苌欲自擊之,群臣曰:“陛下不憂六十裡苻登,乃憂六百裡魏揭飛,何也?”苌曰:“登非可猝滅,吾城亦非登所能猝拔。

    惡地智略非常,若南引揭飛,東結董成,得杏城、李潤而據之,長安東北非吾有也。

    ”乃潛引精兵一千六百赴之。

    揭飛、惡地有衆數萬,氐、胡赴之者首尾不絕。

    見後秦兵少,悉衆攻之。

    苌固壘不戰,示之以弱,潛遣騎出其後。

    揭飛兵擾亂,苌縱兵擊之,斬揭飛及其将士萬餘級。

    惡地請降,苌待之如初。

    命姚當成于所營之地每栅孔中樹一木以旌戰功。

    歲餘問之,當成曰:“營地太小,已廣之矣。

    ”苌曰:“吾自結發以來,與人戰未嘗如此之快,以千餘兵破三萬之衆。

    營地惟小為奇,豈以大為貴哉!” 秋七月,馮翊人郭質起兵應秦,不克。

     二月,東晉以王恭都督青、兖等州軍事。

     琅邪王司馬道子倚仗帝寵驕橫放肆,孝武帝更加不滿,想選拔當時有威望的人做地方長官,用來暗中節制司馬道子,便向太子左衛率王雅問道:“我打算重用王恭、殷仲堪,你意下如何?”王雅說:“王恭神采高貴,志氣端嚴方正;殷仲堪謹小慎微,以文章著稱。

    但是,他們都心地偏狹,自以為是,才幹謀略不足,若天下太平無事,倒能夠盡職盡責,一旦出現變故,他們必定是禍亂的緣由。

    ”孝武帝沒有聽從他的意見,讓王恭鎮守京口。

    王恭是王蘊的兒子。

     夏四月,前秦将軍魏揭飛進攻後秦的杏城,雷惡地響應魏揭飛。

    後秦主姚苌進擊并斬殺魏揭飛,雷惡地投降。

     前秦将軍魏揭飛率領氐人、胡人進攻在杏城的後秦将軍姚當成,将軍雷惡地起而響應進攻李潤。

    後秦主姚苌想要親自還擊魏揭飛,群臣說:“陛下不擔心近在六十裡的苻登,而擔心遠在六百裡的魏揭飛,為什麼呢?”姚苌說:“苻登不能迅速消滅,我們的城池也不是苻登馬上可以攻破的。

    雷惡地智謀超人,如果他在南方接引魏揭飛,向東結交董成,攻占了杏城、李潤,長安東北之地就非我所有了。

    ”于是,姚苌隐秘地率領一千六百精兵直奔杏城。

    魏揭飛、雷惡地擁有數萬部衆,氐人和胡人前來投奔的絡繹不絕。

    魏揭飛等見後秦兵少,便發動全軍攻擊後秦軍。

    姚苌固守營壘不出戰,暴露給敵軍以勢單力弱的假象,暗中卻派騎兵迂回到敵後。

    魏揭飛的部衆頓時驚擾紛亂,姚苌趁機發兵出擊,一舉斬殺魏揭飛及其将士一萬多人。

    雷惡地請求投降,姚苌對待他猶如當初一般。

    姚苌命令姚當成在營地的每個栅欄的孔眼中樹立一塊木頭,用來表彰戰功。

    一年過後向姚當成問及此事,姚當成回答說:“營地太小,我已經把它擴大了。

    ”姚苌說:“我自從長大成人以來,與敵交戰從不曾有如此痛快,用一千多名士兵擊破三萬敵衆。

    因此營地隻有其小才稱得上神奇,豈能以大為貴呢!” 秋七月,馮翊人郭質起兵響應前秦,進攻失利。

     質起兵廣鄉,移檄三輔曰:“姚苌兇虐,毒被神人。

    吾屬世蒙先帝之仁,非常伯、納言之子,即卿校、牧守之孫也。

    與其含恥而存,孰若蹈道而死。

    ”于是三輔壁壘皆應之,獨鄭縣人苟曜不從,聚衆數千附于後秦擊質。

    質走洛陽。

     八月,劉牢之擊翟遼,敗之。

    張願來降。

     九月,以王國寶為中書令,王珣為尚書仆射。

     辛卯(391) 十六年秦太初六,燕建興六,後秦建初六,魏登國六年。

     夏五月,秦主登及後秦主苌戰,秦師敗績。

     苟曜密召秦主登,許為内應。

    登自曲牢赴之,軍于馬頭原。

    後秦主苌率衆逆戰,登擊破之,斬其右将軍吳忠。

    苌收兵複戰,姚碩德曰:“陛下慎于輕戰,每欲以計取之,今失利而更前,何也?”苌曰:“登用兵遲緩,不識虛實。

    今輕兵直進,此必苟曜與之有謀也。

    緩之則其謀得成,故及其未合急擊之耳。

    ”遂進戰大敗之。

    登退屯郿。

     西燕寇河南,太守楊佺期擊破之。

     魏王珪遣其弟觚如燕。

     初,燕遣趙王麟會魏兵伐賀讷,破之。

    歸言于燕主垂曰:“臣觀拓跋珪舉動終為國患,不若攝之還朝,使其弟監國事。

    ”垂不從。

    至是珪遣觚獻見于燕。

    垂衰老,子弟用事,留觚以求良馬。

    珪弗與,遂與燕絕。

     秋九月,黜博士範弘之為餘杭令。

     郭質在廣鄉起兵,向三輔地區的百姓發布檄文說:“姚苌兇殘暴虐,荼毒殃及神靈和民衆。

    我們世代蒙受先帝苻堅的仁德,即使不是侍中、尚書的兒子,也應該是卿校、牧守的孫子。

    與其忍辱受屈地存活世間,何如光明正大地捐軀道義。

    ”于是,三輔的村寨都奮起響應他的召喚,唯獨鄭縣人苟曜沒有順從,而是聚集數千民衆歸附後秦攻擊郭質。

    郭質敗逃到洛陽。

     八月,東晉劉牢之打敗翟遼。

    張願前來投降。

     九月,東晉任命王國寶為中書令,王珣為尚書仆射。

     辛卯(391) 晉烈宗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前秦太初六年,後燕建興六年,後秦建初六年,北魏登國六年。

     夏五月,前秦主苻登與後秦主姚苌交戰,前秦軍潰敗。

     苟曜秘密召請前秦主苻登,答應為他做内應。

    苻登從曲牢赴約前來,駐軍在馬頭原。

    後秦主姚苌率兵迎戰,苻登把後秦軍擊破,并斬殺他們的右将軍吳忠。

    姚苌整編軍隊再次戰鬥,姚碩德說:“陛下對輕率出戰一向謹慎,常常想用計謀取勝敵人,而今卻在失利的時候更加勇往直前,這是為什麼?”姚苌說:“苻登一向用兵遲緩,不能識辨虛實。

    現在卻能夠調遣輕裝軍士長驅直入,這必定是苟曜與他有謀劃。

    我們若行動緩慢,那麼他們的陰謀就可以得逞,所以要趕在他們彙合之前突擊。

    ”遂進軍戰鬥,大敗前秦兵。

    苻登退兵據守郿城。

     西燕軍進犯東晉的河南郡,太守楊佺期率兵打敗西燕軍。

    魏王拓跋珪派他的弟弟拓跋觚到後燕國。

     當初,後燕派趙王慕容麟會同魏兵打敗了賀讷。

    慕容麟回國後,對後燕主慕容垂說:“我觀察拓跋珪的舉動最終會成為我國的禍患,不如強制他還朝,讓他的弟弟代監魏國政事。

    ”慕容垂不答應。

    至此,拓跋珪派拓跋觚到後燕進貢晉見。

    慕容垂年邁體衰,由他的子弟執掌朝政,便扣留慕容觚,用來換取北魏的良馬。

    拓跋珪沒有滿足後燕的要求,便和後燕國斷絕了往來。

     秋九月,東晉将博士範弘之貶為餘杭令。

     弘之論殷浩宜加贈谥,因叙桓溫不臣之迹。

    王珣,溫故吏也,以為溫廢昏立明,有忠貞之節,遂黜弘之。

     冬十月,魏王珪擊柔然,大破之,徙之雲中。

     初,柔然部人世服于代,及秦滅代,遂附于劉衛辰。

    魏王珪即位,高車諸部皆服,獨柔然不下,珪引兵擊之,柔然舉部遁走,珪追奔六百裡。

    諸将曰:“賊遠糧盡,不如早還。

    ”珪曰:“殺副馬足以為三日食矣。

    ”乃複倍道追之,及于大碛南床山下,大破之,悉徙其部衆于雲中。

     翟遼死,子钊代領其衆。

     劉衛辰攻魏南部,魏王珪大破之,衛辰走死,諸部悉降。

     劉衛辰遣子直力鞮率衆九萬攻魏南部,魏王珪引兵五六千人大破之。

    乘勝追奔,部落駭亂,珪遂直抵其所居悅跋城,衛辰父子出走,分遣輕騎追之,獲直力鞮,衛辰為其下所殺。

    珪誅其宗黨五千人,河南諸部悉降,獲馬三十餘萬匹,牛羊四百餘萬頭,國用由是遂饒。

    衛辰少子勃勃亡奔薛幹部,薛幹部送于沒弈幹,沒弈幹以女妻之。

     十二月,秦主登攻安定,後秦主苌擊敗之。

     秦主登攻安定,後秦主苌如陰密以拒之,謂太子興曰:“苟曜聞吾北行,必來見汝,汝執誅之。

    ”苌既行,曜果至長安,興誅之。

     苌敗登于安定城東,登退據路承堡。

    苌置酒高會,諸将皆曰:“若值魏武王,不令此賊至今,陛下将牢太過耳。

    ” 範弘之提議應給殷浩追加谥号,因而又叙談起桓溫不守臣節的劣迹。

    王珣是桓溫的舊時屬官,認為桓溫廢黜昏君,擁立明君,具有忠貞的節操,于是把範弘之貶放為餘杭令。

     冬十月,魏王拓跋珪打敗柔然部落,把他們遷徙到雲中郡。

     當初,柔然部落世代臣服于代國,前秦攻滅代國以後,便轉而附從劉衛辰。

    魏王拓跋珪即位後,高車各部落都表示臣服,獨有柔然部落不願順從,拓跋珪率兵攻擊,柔然全部逃跑,拓跋珪追趕六百裡。

    北魏各将領說:“柔然賊衆遠走高飛,我們的糧草已經耗盡,不如早日返回。

    ”拓跋珪說:“宰殺備用的馬匹足以充當三天的口糧。

    ”于是又兼程追擊,終于在大碛南床山下追上了柔然部落,把他們打得大敗,并全部遷移到雲中郡。

     翟遼去世,他的兒子翟钊代領他的部衆。

     劉衛辰進攻魏國南部,魏王拓跋珪大敗劉衛辰,劉衛辰敗逃被殺,諸部落全部投降。

     劉衛辰派遣他的兒子劉直力鞮率領九萬大軍進攻魏國南部,魏王拓跋珪帶兵五六千人大敗劉軍。

    拓跋珪乘勝直追,劉衛辰部落驚駭大亂,拓跋珪便直抵劉氏居住的悅跋城,劉衛辰父子倉皇出逃,拓跋珪分别派遣輕裝騎兵追殺,活捉劉直力鞮,劉衛辰被他的部下斬首。

    拓跋珪誅殺劉衛辰的宗親、黨徒五千人,黃河以南各部落全部降服,繳獲三十餘萬匹馬,四百餘萬頭牛羊,北魏的經濟資财因此富足起來。

    劉衛辰的小兒子劉勃勃逃亡到薛幹部落,薛幹部落又把他送給沒弈幹,沒弈幹把女兒許配劉勃勃為妻。

     十二月,前秦主苻登進攻安定,後秦主姚苌打敗前秦兵。

     前秦主苻登進攻安定,後秦主姚苌親到陰密抵抗,他對太子姚興說:“苟曜知道我向北進兵,一定會來見你,你要抓住他殺掉。

    ”姚苌出發後,苟曜果然來到長安,姚興殺了他。

     姚苌在安定城以東擊敗了苻登,苻登退軍據守路承堡。

    姚苌設置了酒宴大會将士,将領們都說:“如果是魏武王姚襄在位時,一定不會讓這個寇賊嚣張到今日,陛下也太過于穩重了。

    ” 苌笑曰:“吾不如亡兄有四: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人望而畏之,一也;将十萬之衆,望麾而進,前無橫陣,二也;溫古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