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起己卯(319)晉元帝大興二年,盡丁酉(337)晉成帝鹹康三年。
凡一十九年。
己卯(319) 大興二年漢改号趙光初二年,後趙高祖石勒元年。
舊大國一,成、涼小國二,新大國一,凡四僭國。
春二月,劉遐、徐龛擊周撫,斬之。
初,掖人蘇峻帥鄉裡結壘以自保,遠近多附。
曹嶷惡其強,将攻之。
峻帥衆浮海來奔,以為鷹揚将軍。
助遐讨撫有功,以為淮陵内史。
石勒獻捷于漢,漢斬其使。
勒遣左長史王脩獻捷于漢,漢主曜遣使授勒太宰,進爵趙王,加殊禮,稱警跸。
脩舍人曹平樂留仕漢,言于曜曰:“勒遣脩來,實觇強弱,俟其複命,将襲乘輿。
”時漢兵疲弊,曜乃追所遣使,斬脩于市。
勒大怒曰:“孤事劉氏,于人臣之職有加矣。
彼之基業,皆孤所為,今既得志,還欲相圖。
趙王、趙帝,孤自為之,何待于彼邪!” 三月,合祭天地于南郊。
帝令群臣議郊祀,刁協等以為宜須還洛。
司徒荀組等曰:“漢獻帝都許,即行郊祀,何必洛邑!”從之,立郊丘于建康城之巳地,親祀之。
以未有北郊,并地祇合祭之。
己卯(319) 晉元帝大興二年漢改國号為趙(前趙)光初二年,後趙高祖石勒元年。
原有一個大國,成漢、前涼兩個小國,新增一個大國,共有四個僭僞之國。
春二月,劉遐、徐龛攻擊周撫,将其殺死。
當初,掖縣人蘇峻率領鄉裡百姓建造壁壘自衛,遠近民衆大多附從。
曹嶷憎恨蘇峻勢力強大,準備攻打他。
蘇峻率領部衆渡海前來投奔東晉,元帝任命他為鷹揚将軍。
蘇峻幫助劉遐讨伐周撫有功,被任命為淮陵内史。
石勒向漢主獻俘報捷,漢主斬殺其使臣。
石勒派遣左長史王脩向漢主獻俘報捷,漢主劉曜派使臣任命石勒為太宰,進爵為趙王,予以特殊禮遇,出入如帝王般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王脩的舍人曹平樂留在漢做官,對劉曜說:“石勒派王脩來,實際上是窺探您的強弱,等他回去報告後,就将襲擊您。
”當時漢軍疲憊不堪,劉曜便追回所派使臣,将王脩在鬧市上斬首。
石勒大怒,說:“我侍奉劉氏,已超出了作為臣子的職責。
他的基業都是我創建的,如今他志得意滿,卻反過頭要圖謀我。
趙王、趙帝,我自己去做,為什麼要等他呢!” 三月,晉元帝在南郊合祭天地。
晉元帝令大臣們商議郊祀之事,刁協等人認為應該等返回洛陽後再舉行。
司徒荀組等人說:“漢獻帝遷都許昌,立即就舉行郊祀,何必要等返回洛陽!”晉元帝采納其意見,在建康城的巳地建立郊祀圓丘,親自祭祀。
由于沒有北郊,所以與地神一同祭祀。
尊琅邪恭王為皇考。
既而罷之。
诏:“琅邪恭王宜稱皇考。
”賀循曰:“《禮》,子不敢以己爵加于父。
”乃止。
夏四月,将軍陳川以浚儀叛,降石勒。
初,蓬陂塢主陳川自稱陳留太守,祖逖之攻樊雅也,川遣其将李頭助之。
頭力戰有功,逖厚遇之。
頭每歎曰:“得此人為主,吾死無恨。
”川聞而殺之,大掠豫州諸郡,逖遣兵擊破之。
川遂叛,降石勒。
徐龛以泰山叛,降石勒。
周撫之敗走也,龛部将追斬之。
及朝廷論功,而劉遐先之,龛怒,以郡降石勒。
漢徙都長安,立妃羊氏為後,子熙為太子。
羊氏即惠帝後也。
曜嘗問之曰:“吾何如司馬家兒?”羊氏曰:“陛下,開基之聖主;彼,亡國之暗夫。
何可并言?彼貴為帝王,有一婦、一子及身三耳,曾不能庇。
妾于爾時,實不欲生,意謂世間男子皆然。
自奉巾栉已來,始知天下自有丈夫耳。
”曜甚寵之,頗預國事。
南陽王保自稱晉王。
保既稱王,改元建康,置百官。
陳安叛降于成。
上邽大饑,又為安所逼,張寔遣韓璞救之,安乃退。
江東大饑,诏百官言事。
益州刺史應詹上疏曰:“元康以來,賤經尚道,以玄虛宏放為夷達,以儒術清儉為鄙俗,宜崇獎儒官,以新俗化。
” 祖逖讨陳川,石勒遣兵救之,逖退屯淮南,勒兵守蓬關。
尊琅邪恭王為皇考。
不久被取消。
晉元帝下诏:“琅邪恭王應該被稱為皇考。
”賀循說:“按照《禮記》,兒子不敢将自己的爵位加給父親。
”于是停止執行。
夏四月,将軍陳川占據浚儀反叛,投降石勒。
當初,蓬陂塢主陳川自稱陳留太守,祖逖攻打樊雅時,陳川派部将李頭協助作戰。
李頭奮戰有功,祖逖給他優厚的待遇。
李頭經常歎道:“能得到此人做主公,我死而無憾。
”陳川聽說後就殺掉李頭,并大肆劫掠豫州各郡,祖逖派兵打敗了他。
于是陳川反叛,投降石勒。
徐龛占據泰山反叛,投降石勒。
周撫敗逃時,徐龛的部将追擊并将其斬殺。
等到朝廷論功時,劉遐卻先于徐龛,徐龛大怒,率全郡投降石勒。
漢主遷都長安,立妃羊氏為皇後,兒子劉熙為太子。
羊氏原是晉惠帝的皇後。
漢主劉曜曾經問她:“我與司馬家的兒子相比如何?”羊氏說:“陛下是開國立基的聖主,他是亡國喪家的昏君。
怎麼能相提并論?他貴為帝王,隻有一個妻子、一個兒子以及自己三個人而已,竟然不能庇護。
我在那時,實在是不想活下去了,認為世上的男子都是這樣。
自從嫁給您以來,才知道天下自有大丈夫。
”劉曜非常寵愛她,羊氏經常幹預國家大事。
南陽王司馬保自稱晉王。
司馬保稱王後,改年号為建康,設置文武百官。
陳安叛變投降成漢。
上邽發生嚴重饑荒,司馬保又被陳安所逼迫,張寔派韓璞救援,陳安才退兵。
江東發生嚴重饑荒,晉元帝下诏讓百官上書言事。
益州刺史應詹上疏說:“元康年間以來,就貶低儒經,崇尚道學,将玄遠虛無開闊奔放當作平達,将儒術、清儉視為陋俗,應該尊崇與獎掖儒官,以革新風俗教化。
” 祖逖讨伐陳川,石勒派兵救援陳川,祖逖退駐淮南,石勒的軍隊駐守蓬關。
逖攻陳川于蓬關,石勒遣石虎、桃豹救之。
逖兵敗,退屯淮南。
虎徙川部衆于襄國,留豹守川故城。
石勒寇幽州,陷之,段匹奔樂陵。
梁州刺史周訪擊杜曾,斬之。
初,王敦患曾難制,謂周訪曰:“若擒曾,當相論為荊州。
”至是訪破斬曾,而敦不用。
王廙在荊州,多殺陶侃将佐,士民怨怒。
帝征為散騎常侍,而以訪代之。
敦忌訪威名,難之。
從事郭舒說敦曰:“荊州雖荒弊,乃用武之國,不可以假人,宜自領之。
訪為梁州足矣。
”敦從之,乃加訪安南将軍,餘如故。
訪大怒,敦手書譬解,并玉環、玉碗遺之。
訪抵之于地,曰:“吾豈賈豎,可以寶悅邪!”訪在襄陽,務農訓兵,陰有圖敦之志。
守宰有缺辄補,然後言上。
敦不能制。
漢改号趙。
漢主曜立宗廟、社稷、南北郊于長安,改國号為趙,以冒頓配天,光文配上帝。
徐龛寇濟、岱。
以羊鑒為都督,讨之。
徐龛寇掠濟、岱。
王導以為太子左衛率羊鑒,龛之州裡冠族,必能制之。
鑒深辭才非将帥,郗鑒亦表鑒不可使。
導不從,以鑒為征讨都督,督徐州刺史蔡豹及劉遐、鮮卑段文鴦等讨之。
冬十一月,石勒稱趙王。
勒即趙王位,稱元年,是為後趙。
以将軍支雄等主胡人辭訟,禁胡人,不得陵侮華族。
号胡為國人。
遣使 祖逖在蓬關攻打陳川,石勒派石虎、桃豹救援陳川。
祖逖戰敗,退駐淮南。
石虎将陳川的部衆調到襄國,留下桃豹守衛陳川的舊城。
石勒進犯幽州,幽州被攻陷,段匹?逃奔樂陵。
梁州刺史周訪攻打杜曾,将他斬殺。
當初,王敦擔憂杜曾難以控制,對周訪說:“如果擒獲杜曾,我将論功讓你治理荊州。
”到此時,周訪打敗并斬殺杜曾,而王敦卻沒有任用他。
王廙在荊州,殺死許多陶侃的将佐,士人百姓怨恨憤怒。
晉元帝征召王廙任散騎常侍,而以周訪替代王廙。
王敦嫉妒周訪的威名而為難他。
從事郭舒勸說王敦道:“荊州雖然荒涼凋敝,卻是用武之地,不可以讓給他人,應該由自己管轄。
周訪治理梁州就足夠了。
”王敦采納其意見,便加授周訪為安南将軍,其餘職務不變。
周訪大怒,王敦寫親筆信進行勸解,并贈送給周訪玉環、玉碗。
周訪将東西扔在地上,說:“我難道是商人,可以用寶器來使我高興嗎!”周訪在襄陽,務農練兵,暗中有圖謀王敦的志向。
地方長官出現空缺就補授,然後才上報。
王敦不能控制。
漢改國号為趙。
漢主劉曜在長安建立宗廟、社稷、南北郊,改國号為趙,祭天時以冒頓配祭,祭上帝時以光文配祭。
徐龛侵犯濟水、泰山一帶。
東晉朝廷任命羊鑒為都督,讨伐徐龛。
徐龛侵犯劫掠濟水、泰山一帶。
王導認為太子左衛率羊鑒是徐龛州裡的顯貴豪族,必定能制服徐龛。
羊鑒懇切地推辭,稱自己不是将帥之才,郗鑒也上表認為羊鑒不能任用。
王導沒有聽從,任命羊鑒為征讨都督,督率徐州刺史蔡豹及劉遐、鮮卑人段文鴦等讨伐徐龛。
冬十一月,石勒稱趙王。
石勒即趙王位,稱元年,這就是後趙。
命将軍支雄等主管胡人訴訟,禁止胡人,不得淩辱漢人貴族。
稱胡人為國人。
派遣使者 循行州郡,勸課農桑。
朝會始用天子禮樂。
加張賓大執法,專總朝政;以石虎為骠騎将軍,督諸軍,賜爵中山公。
賓任遇優顯,群臣莫及,而謙虛敬慎,開懷下士,屏絕阿私,以身帥物,入則盡規,出則歸美,勒甚重之。
每朝,常為之正容貌,簡辭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
十二月,宇文氏攻慕容廆,廆大敗之,遂取遼東。
遣長史裴嶷來獻捷。
平州刺史崔毖以士民多歸慕容廆,心不平,陰說高句麗、段氏、宇文氏,使共攻之。
毖所親高瞻力谏,不從。
三國合兵伐廆,諸将請擊之,廆曰:“彼為毖所誘,欲邀一切之利。
軍勢初合,其鋒甚銳,不可與戰,當固守以挫之。
彼烏合而來,莫相歸服,久必攜貳,然後擊之,破之必矣。
” 三國進攻棘城,廆閉門自守,獨以牛、酒犒宇文氏。
二國疑宇文與廆有謀,各引兵歸。
宇文士卒數十萬,連營四十裡,其大人悉獨官曰:“二國雖歸,吾當獨取之。
”廆使召其子翰于徒河。
翰曰:“彼衆我寡,難以力勝,請為奇兵于外,伺其間而擊之。
若并兵為一,彼得專意攻城,非策之得也。
”廆從之。
悉獨官聞之曰:“翰不入城,或能為患,當先取之。
”分遣數千騎襲翰。
翰為段氏使者,逆于道,而設伏以待。
奮擊,獲之。
乘勝徑進,遣間使語廆出兵大戰。
前鋒始交,翰将千騎從旁直入其營,縱火焚之,衆遂大敗,悉獨官僅以身免。
廆俘其衆,獲皇帝玉玺三紐。
巡行州郡,鼓勵督促種田植桑。
朝會時開始使用天子的禮樂。
加授張賓為大執法,專門總理朝政;任命石虎為骠騎将軍,都督各軍,賜爵為中山公。
張賓得到的任用寵遇優厚顯貴,大臣們無人可比,而他則謙虛、恭敬、謹慎,真誠地禮賢下士,杜絕私情,以身作則,入朝時則盡心規谏,出朝後則将美譽歸于主上,石勒非常器重他。
每次上朝,石勒常常為了他而端正容貌,修飾辭令,稱呼他為右侯而不敢叫他的名字。
十二月,宇文氏攻打慕容廆,慕容廆大敗宇文氏,于是奪取遼東。
慕容廆派長史裴嶷前來獻俘報捷。
平州刺史崔毖因為士人百姓大多歸附慕容廆而心中不平,就暗中遊說高句麗、段氏、宇文氏,讓他們共同攻打慕容廆。
崔毖的親信高瞻極力勸谏,崔毖不聽。
三國合兵讨伐慕容廆,将領們請求出擊,慕容廆說:“他們被崔毖誘惑,想乘機謀利。
其軍勢剛剛會合,鋒頭正銳,不能與他們交戰,應當堅守以挫傷其銳氣。
他們就像烏鴉般聚集而來,相互之間都不服氣,時間久了必定懷有二心,然後再攻打他們,一定能取勝。
” 三國的軍隊進攻棘城,慕容廆閉門自守,唯獨用牛和酒犒勞宇文氏。
另外兩國懷疑宇文氏與慕容廆有陰謀,便各自領兵返回。
宇文氏有數十萬士卒,軍營相連達四十裡,其首領悉獨官說:“二國雖然返回,但我要獨自攻取慕容廆。
”慕容廆派人從徒河召回兒子慕容翰。
慕容翰說:“敵衆我寡,難以靠實力取勝,我請求在外面作為奇兵,伺機攻打敵軍。
如果合兵一處,敵軍得以專心攻城,這不是合适的策略。
”慕容廆采納其建議。
悉獨官聽說此事,說:“慕容翰不進城,或許會成為禍患,應當先攻取他。
”分派數千名騎兵襲擊慕容翰。
慕容翰讓人假扮段氏的使者,在大道上迎接宇文氏的騎兵,并設下埋伏等待。
然後奮力攻擊,敵人被俘獲。
乘勝徑直進軍,派密使告訴慕容廆出動軍隊大戰。
兩軍前鋒剛剛交戰,慕容翰率千名騎兵從旁邊直入敵人軍營,縱火焚營,于是宇文氏大敗,悉獨官隻身逃脫。
慕容廆俘獲宇文氏士衆,得到三枚皇帝玉玺。
毖聞之,懼,奔高句麗。
廆以其子仁鎮遼東,官府、市裡按堵如故。
以高瞻為将軍,瞻稱疾不就。
廆數臨候之,撫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不在他也。
今晉室喪亂,孤欲與諸君共清世難,翼戴帝室,奈何以華夷之異,介然疏之哉!夫立功立事,惟問志略如何耳!”瞻猶不起,廆頗不平。
瞻以憂卒。
廆使裴嶷奉表,并所得玺詣建康獻之。
蒲洪降趙。
庚辰(320) 三年趙光初三年,後趙二年。
春二月,後趙寇冀州,執刺史邵續。
诏以其子緝代之。
段末柸攻段匹?,破之。
匹?謂冀州刺史邵續曰:“吾本夷狄,以慕義破家。
君不忘久要,請相與共擊末柸。
”續遂相與追擊,大破之。
匹?遂與弟文鴦進攻薊。
後趙王勒知續勢孤,遣虎将兵攻之。
續自出擊虎,虎伏騎斷其後,遂執續,使降其城。
續呼兄子竺等謂曰:“吾志欲報國,不幸至此。
汝等努力奉匹?為主,勿有貳心。
”匹?還,與續子緝等固守。
虎送續于襄國,勒以為忠,釋而禮之,因下令:“自今克敵,獲士人,必生緻之。
”吏部郎劉胤聞續被攻,言于帝曰:“北方藩鎮,惟餘邵續,如使為虎所滅,孤義士之心,宜發兵救之。
”帝不能從。
聞續已沒,乃诏以續位任授緝。
趙将尹安等降。
崔毖聽說此事,心中恐懼,逃奔高句麗。
慕容廆讓他的兒子慕容仁鎮守遼東,官府、街市裡巷安定如故。
又任命高瞻為将軍,高瞻稱病不肯就任。
慕容廆幾次親臨問候他,撫摸他的心口說:“您的病在這裡,不在别處。
如今晉王室喪亂,我想與諸君共同清除世上的災難,輔佐擁戴帝室,怎能因為漢人、夷人的不同,而耿耿于懷地疏遠他們呢!對于建功立業,隻問其志向、謀略如何罷了!”高瞻仍不肯就任,慕容廆心中十分不滿。
高瞻最終因憂慮而死。
慕容廆派裴嶷奉奏表,與所獲得的玉玺一并進獻到建康。
蒲洪投降前趙。
庚辰(320) 晉元帝大興三年前趙光初三年,後趙石勒二年。
春二月,後趙侵犯冀州,抓獲刺史邵續。
晉元帝下诏任命他的兒子邵緝代替其職位。
段末柸攻打段匹?,打敗了他。
段匹?對冀州刺史邵續說:“我本是夷狄之人,因為仰慕君臣大義而導緻兵敗家破。
您如果沒有忘記舊約的話,請與我共同攻打段末柸。
”于是邵續便與段匹?共同追擊段末柸,大敗段末柸。
段匹?就和弟弟段文鴦進軍攻打薊城。
後趙王石勒知道邵續勢單力孤,派石虎率兵攻打他。
邵續親自率軍出擊石虎,石虎埋伏騎兵斷其後路,于是抓獲邵續,讓他向全城軍民勸降。
邵續呼喊兄長的兒子邵竺等,對他們說:“我的志向是要報效國家,不幸落到如此境地。
你們要努力尊奉段匹?為主帥,不要有二心。
”段匹?返回後,與邵續的兒子邵緝等堅守城池。
石虎将邵續送到襄國,石勒認為邵續忠誠,釋放并禮遇他,随即下達命令:“從今以後攻克敵城,俘獲士人,一定要活着送來。
”吏部郎劉胤聽說邵續被攻擊,對晉元帝說:“北方的藩鎮,隻剩下邵續了,如果讓他被石虎所滅,将辜負義士之心,應派兵救援他。
”晉元帝沒能聽從。
聽說邵續已敗沒,就下诏将邵續的官職授予邵緝。
前趙将軍尹安等投降東晉。
安及宋始等四軍屯洛陽,降于司州刺史李矩,矩使颍川太守郭默将兵入洛。
後趙石生虜宋始一軍,北渡河。
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帥歸矩,洛陽遂空。
三月,以慕容廆為平州刺史。
裴嶷至建康,盛稱廆之威德,賢隽皆為之用,朝廷始重之。
帝欲留嶷,嶷曰:“臣少蒙國恩,出入省闼,若得複奉辇毂,臣之至榮。
但以舊京淪沒,山陵穿毀,名臣宿将莫能雪恥,獨龍骧竭忠王室,故使臣萬裡歸誠。
今臣不返,必謂朝廷以其僻陋而棄之,孤其向義之心,使懈于讨賊,此臣之所甚惜也。
”帝然之,遣使随嶷拜廆為安北将軍、平州刺史。
夏五月,上邽諸将殺晉王保。
保故将陳安降趙。
保體重八百斤,喜睡,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于難。
羊鑒有罪除名,以徐州刺史蔡豹代之。
鑒讨徐龛,頓兵下邳,不敢前。
蔡豹敗龛于檀丘,龛求救于後趙,勒遣其将王伏都救之。
伏都淫暴,龛疑其襲己,斬之。
複來請降,不受。
敕鑒進讨,鑒猶疑憚不進。
刁協劾鑒,免死除名,以豹代領其兵。
王導以失舉,乞自貶,不許。
涼州殺其刺史張寔,寔弟茂立。
京兆人劉弘客居涼州天梯山,以妖術惑衆,張寔左右皆事之。
弘自言天與神玺,應王涼州,于是帳下閻涉等謀殺寔而奉之。
寔弟茂知其謀,告之。
寔遣收弘,未至, 尹安及宋始等四支軍隊駐紮洛陽,向東晉司州刺史李矩投降,李矩派颍川太守郭默領兵進入洛陽。
後趙石生俘獲宋始這支軍隊,向北渡過黃河。
于是黃河以南的百姓全都相繼歸附李矩,洛陽便成為空城。
三月,任命慕容廆為平州刺史。
裴嶷到達建康,盛贊慕容廆的威儀德行,賢才俊傑都被他任用,東晉朝廷開始重視慕容廆。
晉元帝想留下裴嶷,裴嶷說:“我自年少時就蒙受國恩,出入宮禁,如果能再次侍奉皇上,是我無上的榮耀。
隻因舊都淪陷,陵園毀壞,名臣良将也沒有能報仇雪恥的,唯獨龍骧将軍慕容廆盡忠晉王室,所以讓我不遠萬裡前來表示歸順。
如果我不返回,必定認為朝廷是由于他偏僻落後而抛棄他,辜負其崇尚大義之心,使他懈怠讨伐賊寇之事,這是我非常惋惜的。
”晉元帝認為言之有理,便派使者随從裴嶷前去拜授慕容廆為安北将軍、平州刺史。
夏五月,上邽的将領們殺死晉王司馬保。
司馬保的舊将陳安投降前趙。
司馬保體重八百斤,喜歡睡覺,愛好讀書,但是糊塗懦弱,沒有決斷力,所以遇難。
羊鑒因有罪而被免除官職,任命徐州刺史蔡豹代替其職。
羊鑒讨伐徐龛,在下邳駐兵,不敢再前進。
蔡豹在檀丘打敗徐龛,徐龛向後趙求救,石勒派将軍王伏都救援他。
王伏都荒淫暴虐,徐龛懷疑他襲擊自己,将其斬殺。
又前來東晉請求投降,朝廷沒有接受。
朝廷敕令羊鑒進軍攻打徐龛,羊鑒依然疑慮害怕不敢前進。
刁協彈劾羊鑒,敕令羊鑒免于處死,除去官職,任命蔡豹代他統領軍隊。
王導因舉薦失誤,乞求将自己貶職,沒有被允許。
涼州人殺死刺史張寔,張寔的弟弟張茂即位。
京兆人劉弘客居涼州天梯山,以妖術迷惑大衆,張寔周圍的人都事奉他。
劉弘自稱上天賜他神玺,應當稱王涼州,于是張寔帳下的閻涉等人謀劃殺死張寔而擁奉劉弘。
張寔的弟弟張茂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就告訴張寔。
張寔派人拘捕劉弘,還沒趕到, 涉等遂殺寔。
寔所遣兵執弘轘之,誅其黨與數百人。
左司馬陰元等以寔子駿尚幼,推茂為刺史,茂以駿為世子。
氐、羌、巴、羯叛趙,趙讨平之。
趙将解虎、尹車謀反,與巴酋句徐、厍彭等相結。
事覺,虎、車伏誅。
趙主曜囚徐、彭等五十餘人,将殺之,光祿大夫遊子遠谏曰:“聖王用刑,惟誅元惡,不宜多殺。
”曜怒,囚之,殺徐、彭等。
于是巴衆盡反,四山氐、羌、巴、羯應之者三十餘萬,關中大亂,城門晝閉。
子遠又從獄中上表谏争,曜手毀其表,叱左右速殺之。
呼延晏等谏曰:“子遠幽囚不忘谏争,忠之至也,奈何殺之!子遠朝誅,臣等亦當夕死,以彰陛下之過,天下将舍陛下而去,陛下誰與居乎!”曜乃止。
又欲自将讨之。
子遠又谏曰:“彼非有大志,欲圖非望也,直畏威刑,欲逃死耳。
莫若大赦,與之更始。
其沒入者皆縱遣之,使相招引,聽其複業。
彼得生路,何為不降!若其中自知罪重屯結不散者,願假臣弱兵五千,必為陛下枭之。
”曜大悅,即日大赦,以子遠為車騎大将軍,出屯安定。
反者皆降,惟句氏宗黨保于陰密,進攻,滅之。
徙氐、羌二十餘萬于長安。
曜以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事。
趙立太學。
趙立太學,選民之可教者千五百人,擇儒臣以教之。
趙以喬豫、和苞為谏議大夫。
趙主曜作酆明觀及西宮、陵霄台,又營壽陵。
侍中喬 閻涉等人就殺死了張寔。
張寔派去的士兵拘捕劉弘并将其車裂處死,誅殺其黨羽數百人。
左司馬陰元等人因為張寔的兒子張駿年幼,就推舉張茂為刺史,張茂立張駿為世子。
氐、羌、巴、羯等族背叛前趙,前趙讨伐平定了叛亂。
前趙将軍解虎、尹車陰謀反叛,與巴族酋長句徐、厍彭等相勾結。
事情敗露後,解虎、尹車被處死。
前趙主劉曜将句徐、厍彭等五十餘人囚禁起來,準備殺死他們,光祿大夫遊子遠勸谏說:“聖明的君王施行刑罰,隻處死首惡,不應過多殺人。
”劉曜大怒,将遊子遠囚禁起來,殺死句徐、厍彭等人。
于是巴族民衆全都反叛,四山的氐、羌、巴、羯等族響應的人達三十多萬,關中地區大亂,城門在白天也緊閉。
遊子遠又從獄中上表直言進谏,劉曜親手撕毀他的奏表,叱令身邊的人立即殺死他。
呼延晏等勸谏說:“遊子遠雖被幽禁卻不忘直言勸谏,忠誠至極,怎能殺他!遊子遠早上被處死,我們也應當傍晚死去,以顯示陛下的過錯,天下人将舍棄陛下而離去,陛下與誰在一起呢!”于是劉曜便停止了行動。
劉曜又打算親自率軍讨伐。
遊子遠再次進谏說:“他們并非胸懷大志,要非分地圖謀帝王大業,隻是畏懼陛下威嚴的刑罰,想逃避一死而已。
不如實行大赦,使他們重新做人。
對那些被籍沒為奴的人全都遣送回鄉,使他們互相招引,準許其恢複家業。
他們得到生路,怎會不投降呢!如果其中有自知罪惡深重而集結不散的,希望借給我五千老弱士兵,一定為陛下斬殺他們。
”劉曜大喜,即日實行大赦,任命遊子遠為車騎大将軍,外出駐紮在安定。
反叛的全都投降了,隻有句氏宗族、鄉黨固守陰密,遊子遠進軍将他們攻滅。
把氐人、羌人共二十多萬遷到了長安。
劉曜任命遊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事。
前趙建立太學。
前趙建立太學,挑選一千五百名可以教育的百姓,選擇儒臣去教導他們。
前趙任命喬豫、和苞為谏議大夫。
前趙主劉曜建酆明觀及西宮、陵霄台,又營建壽陵。
侍中喬 豫、和苞谏曰:“前營酆明,市道細民鹹曰:&lsquo以一觀之功,足以平涼州矣!&rsquo今又欲拟阿房而建西宮,法瓊台而起陵霄,其為勞費,億萬酆明,若以給軍,則可以兼吳、蜀而一齊、魏矣!又營壽陵,周圍四裡,銅椁金飾,其深三十五丈,殆非國内之所能辦也。
自古無不亡之國、不掘之墓,故聖人之儉葬,乃深遠之慮也。
”曜下诏曰:“二侍中懇懇有古人之風,可謂社稷之臣矣!其悉罷諸役,壽陵制度,一遵霸陵之法。
”以豫、苞領谏議大夫,又省酆水囿以與貧民。
秋七月,後趙兵退走。
祖逖進屯雍丘,诏加号鎮西将軍。
祖逖将韓潛與後趙将桃豹分據陳川故城,相守四旬。
逖以布囊盛土,使千餘人運以饋潛。
又使數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即棄而走。
豹兵久饑,以為逖士衆豐飽,大懼。
後趙運糧饋豹,逖又使潛邀擊,獲之。
豹宵遁,逖使潛進屯封丘以逼之。
逖鎮雍丘,後趙鎮戍歸逖者甚多。
先是,李矩、郭默等互相攻擊,逖馳使和解,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度。
诏加逖鎮西将軍。
逖與将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
河上諸塢,先有任子在後趙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僞抄之,明其未附。
塢主皆感恩,後趙有異謀,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獲。
自河以南,多叛後趙歸晉。
豫、和苞勸谏說:“前些時候營造酆明觀,市井小民都議論說:&lsquo以建造一座觀的人力,足以平定涼州了!&rsquo如今又想比拟阿房宮而建造西宮,效法瓊台而營造陵霄台,其花費的人力、财力,是建造酆明觀的億萬倍,如果将這些供給軍隊,則可以兼并吳、蜀,而統一齊、魏了!又營造壽陵,周長四裡,用銅做棺椁,用金做裝飾,深三十五丈,這大概不是國内所能辦到的。
自古沒有不亡之國、不被盜掘之墓,所以聖人儉樸安葬,是深遠的考慮。
”劉曜下诏說:“兩位侍中懇懇忠誠,有古人之風,可以說是國家重臣呀!全部停止各處工程,壽陵的建造規格,一切都遵從霸陵的成例。
”任命喬豫、和苞兼谏議大夫之職,又罷省酆水苑囿,交給貧民使用。
秋七月,後趙軍隊撤退。
祖逖進駐雍丘,诏命加授他鎮西将軍的封号。
祖逖部将韓潛與後趙将領桃豹分别占據陳川舊城,雙方相持堅守了四十天。
祖逖用布袋盛土,派一千多人運送給韓潛。
又讓幾個人挑米在道旁休息,桃豹的士兵追逐他們時,就立即放棄米擔逃走。
桃豹的士兵餓了很久,認為祖逖的兵衆豐衣足食,非常恐懼。
後趙運糧給桃豹,祖逖又派韓潛截擊,繳獲了糧食。
桃豹趁夜逃跑,祖逖派韓潛進駐封丘以逼迫桃豹。
祖逖鎮守雍丘,後趙營壘中的士兵很多人歸附祖逖。
在此之前,李矩、郭默等互相攻擊,祖逖派使者飛馳前往進行調解,分析福禍利害,于是二人全都接受祖逖節制。
下诏加授祖逖鎮西将軍。
祖逖與将士同甘共苦,約束自己,注重施舍,鼓勵督促農業生産,安撫接納新近歸附的士衆,即使關系疏遠、地位低賤的人也都以恩德禮遇相結交。
黃河邊上的各個塢堡,先前有把兒子作為人質送到後趙的,祖逖都聽任他們同時歸屬東晉和後趙,并不時派流動部隊假裝抄掠他們,以顯示他們沒有歸附自己。
塢堡的主人們全都感恩戴德,一旦後趙有異常舉動,就秘密報告祖逖,因此經常獲勝,繳獲很多。
從黃河以南,大多背叛後趙歸附東晉。
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
後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
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逖牙門童建降于後趙,勒複斬送其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
将軍之惡,猶吾惡也。
”自是後趙人叛歸者,逖皆不納,禁諸将不使侵暴後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八月,梁州刺史周訪卒,诏以甘卓代之。
訪善于撫納,士衆皆為緻死。
知王敦有不臣之心,私常切齒,敦由是終訪之世未敢為逆。
及卒,敦遣郭舒監其軍,帝以甘卓鎮襄陽。
征舒為右丞,敦留不遣。
蔡豹與徐龛戰敗,伏誅。
龛遂降後趙。
後趙定九品,舉六科。
後趙王勒用法嚴峻,使張賓領選,定九品。
命公卿及州郡歲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十二月,以谯王氶為湘州刺史。
帝之始鎮江東也,王敦與從弟導同心翼戴,帝亦推心任之。
敦總征讨,導專機政,群從子弟布列顯要,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後敦恃功驕恣,帝畏而惡之,乃引劉隗,刁協等以為腹心,稍抑損王氏權,導亦漸見疏外。
中書郎孔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勳,宜加委任,帝出愉為長史。
導能任真推分,澹如也;而敦益懷不平。
其參軍沈充、錢鳳皆巧谄兇狡,知敦有異志,陰為畫策,敦寵信之。
敦上疏為導 祖逖訓練士兵,積聚糧食,為攻取黃河以北做準備。
後趙王石勒覺得他是個隐患,就下令幽州為祖逖繕修繕祖父、父親的墳墓,安置兩戶人家守護墳冢。
又給祖逖寫信,要求互通使節和往來貿易。
祖逖不答複他的信,而是聽任雙方來往貿易,獲利十倍。
祖逖的牙門童建投降後趙,石勒又将其斬殺并送去首級,說:“叛變逃跑的大臣官吏,是我深深仇恨的。
将軍所憎惡的,就如同我所憎惡的。
”從此後趙人有叛變歸附東晉的,祖逖都不接納,禁止将領們侵害欺淩後趙百姓,邊境之間,漸漸得以休養生息。
八月,梁州刺史周訪去世,诏命甘卓代替其官職。
周訪善于撫慰結納士衆,士衆全都願意為他去死。
他知道王敦懷有篡逆之心,私下常常咬牙切齒,王敦因此在周訪在世時一直不敢做叛逆之事。
等到周訪去世,王敦派郭舒監管其軍隊,晉元帝讓甘卓鎮守襄陽。
征召郭舒為右丞,王敦将他留下不讓他去。
蔡豹與徐龛交戰失敗,被處死。
于是徐龛投降後趙。
後趙制定九品官階,舉薦六科人才。
後趙王石勒施行嚴刑峻法,讓張賓負責選官事宜,制定九品官階。
命令公卿大臣及各州郡每年舉薦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六方面的人才各一人。
十二月,任命谯王司馬氶為湘州刺史。
晉元帝開始統治江東時,王敦與堂弟王導同心輔佐擁戴,晉元帝也推心置腹地任用他們。
王敦總管征戰讨伐,王導獨領機要政務,衆多子弟分布占據顯要職位,當時人為此說道:“王與馬,共天下。
”後來王敦自恃有功,驕橫放縱,晉元帝害怕并且憎惡他,于是召引劉隗、刁協等人作為心腹,逐漸壓制削弱王氏的權力,王導也漸漸被疏遠。
中書郎孔愉陳述王導的忠誠賢明,有輔佐王室的功勳,應該加以委任,晉元帝将孔愉貶出朝廷做長史。
王導能夠順其自然,安守本分,性情澹泊;而王敦則愈加心懷不滿。
王敦的參軍沈充、錢鳳都是奸巧谄媚、兇殘狡詐之人,知道王敦懷有異志,就暗地裡為他謀劃,王敦很寵信他們。
王敦上疏為王導 訟屈,辭語怨望。
左将軍、谯王氶忠厚有志行,帝親信之。
夜召氶,以敦疏示之。
隗亦為帝謀,出心腹以鎮方面。
會敦表充為湘州刺史,帝謂氶曰:“敦奸逆已著,朕為惠皇,其勢不遠。
湘州據上流,控三州之會,欲以叔父居之,何如?”氶曰:“臣奉承诏命,惟力是視,何敢有辭!然湘州經蜀寇之餘,民物凋弊,若及三年,乃可即戎;苟未及此,雖灰身無益也。
”诏以氶為湘州刺史。
行至武昌,敦與之宴,謂氶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将帥才也。
”氶曰:“公未見知耳,鉛刀豈無一割之用!”敦謂錢鳳曰:“彼不知懼而學壯語,無能為也。
”乃聽之鎮。
時湘土困弊,氶躬身儉約,傾心綏撫,甚有能名。
辛巳(321) 四年趙光初四年,後趙三年。
春正月,徐龛複降。
三月,日中有黑子。
著作佐郎郭璞上疏,以為:“陰陽錯缪,皆繁刑所緻。
赦不欲數,然子産知鑄刑書非政之善,不得不作者,須以救弊故也。
今之宜赦,理亦如之。
” 後趙陷幽、冀、并州,撫軍将軍、幽州刺史段匹?死之。
後趙使石虎攻匹?于厭次,孔苌攻其統内諸城,悉拔之。
文鴦出戰,力盡被執,罵賊不已。
匹?欲單騎歸朝,邵續之弟洎勒兵不聽,複欲執台使送虎。
匹?正色責之曰:“卿不能遵兄之志,逼吾不得歸朝,亦已甚矣,複欲執天子使者!我雖夷狄,所未聞也!”洎與緝、竺等出降。
鳴不平,言辭中露出怨恨情緒。
左将軍、谯王司馬氶忠厚有操行,晉元帝親近信任他。
夜晚召來司馬氶,把王敦的奏疏拿給他看。
劉隗也為晉元帝出謀劃策,派出心腹去鎮守各方。
恰巧趕上王敦表奏沈充任湘州刺史,晉元帝對司馬氶說:“王敦奸邪叛逆的行為已經顯著,朕成為惠帝的态勢不遠了。
湘州位居長江上流,控制荊、交、廣三州的交會處,想讓叔父去鎮守此地,怎麼樣?”司馬氶說:“我尊奉诏命,隻有盡力而為,怎敢有說辭!然而湘州經曆蜀人侵犯之後,百姓貧困,物資匮乏,如果等待三年,才有可能參與征戰;如果等不到這麼長時間,即使粉身碎骨也無益于事。
”下诏任命司馬氶為湘州刺史。
走到武昌時,王敦宴請他,對他說:“大王平素是個文人才子,恐怕不是将帥之才。
”司馬氶說:“隻是您不知道而已,難道鉛刀就沒有割一下的用途!”王敦對錢鳳說:“他不知道害怕卻學豪言壯語,不會有什麼作為。
”于是就聽任司馬氶去上任。
當時湘州地區貧困凋敝,司馬氶親自帶頭節儉,盡心安撫百姓,很有才能出衆的名聲。
辛巳(321) 晉元帝大興四年前趙光初四年,後趙石勒三年。
春正月,徐龛再次投降。
三月,太陽中出現黑子。
著作佐郎郭璞上疏,認為:“陰陽錯亂,都是繁多的刑罰導緻的。
赦免罪人不要太頻繁,但是子産也知道鑄刻刑法條文不是治國的好方法,不得不這樣做的原因,是要用它去拯救時弊。
如今應該赦免罪人,道理也與此相同。
” 後趙攻陷幽州、冀州、并州,撫軍将軍、幽州刺史段匹為此而死。
後趙派石虎在厭次攻打段匹?,孔苌攻打段匹?統轄内各城,全部攻克。
段文鴦出城迎戰,力量耗盡被俘,罵敵不止。
段匹?想單人匹馬返回朝廷,邵續的弟弟邵洎擁兵不聽指揮,又想抓朝廷使者送交石虎。
段匹?正色斥責他說:“你不能遵從兄長之志,逼得我不能回朝廷,已經是過分了,又要抓天子的使者!我雖是夷狄之人,也聞所未聞!”邵洎與邵緝、邵竺等人出城投降。
匹?見虎曰:“我受晉恩,志在滅汝,不幸至此,不能為汝敬也。
”虎素與匹?結為兄弟,即起拜之。
于是幽、冀、并三州皆入于後趙。
匹?不為勒禮,常著朝服,持晉節。
久之,與文鴦、邵續皆見殺。
夏五月,免揚州僮客以備征役。
诏免中州良民遭難為揚州諸郡僮客者,以備征役。
刁協之謀也,由是衆益怨之。
終南山崩。
秋七月,以戴淵都督司、豫,劉隗都督青、徐諸軍事,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
以淵為征西将軍,督六州,鎮合肥;隗為鎮北将軍,督四州,鎮淮陰。
皆假節領兵,名為讨胡,實備王敦也。
隗雖在外,而朝廷機事,進退士大夫,帝皆與之密謀。
敦遺隗書言:“欲與之戮力王室,共靜海内。
”隗答曰:“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
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貞,吾之志也。
”敦怒。
帝以敦故,以導為司空、錄尚書事,而實疏忌之。
禦史中丞周嵩上疏,以為:“不宜聽孤臣之言,放逐舊德,虧既往之恩,招将來之患。
”帝頗感寤,導由是得全。
八月,常山崩。
九月,豫州刺史祖逖卒,以其弟約代之。
逖以戴淵吳士,雖有才望,無弘緻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雍容,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
又聞王敦與劉、刁構隙,将有内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病,卒于雍丘。
段匹?見到石虎說:“我蒙受晉室恩德,志在消滅你們,不幸落到如此境地,不能對你表示敬意。
”石虎以前與段匹?結為兄弟,這時立即起身行拜禮。
于是幽州、冀州、并州三州全部并入後趙。
段匹?不向石勒行禮,經常身穿東晉的朝服,手持東晉符節。
時間久了,與段文鴦、邵續一同被殺。
夏五月,免除揚州家僮、佃客的奴仆身份,準備在戰争時服役。
晉元帝下诏免除中原良民遭難後淪為揚州各郡家僮、佃客的奴仆身份,以便在戰争時服役。
這是刁協的主意,因此衆人更加怨恨他。
終南山發生山崩。
秋七月,任命戴淵都督司、豫等州諸軍事,劉隗都督青、徐等州諸軍事,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
任命戴淵為征西将軍,都督六州諸軍事,鎮守合肥;劉隗為鎮北将軍,都督四州諸軍事,鎮守淮陰。
他們全都持符節統領軍隊,名義上是讨伐胡人,實際是防備王敦。
劉隗雖然在外領兵,但是朝廷的機要事務,士大夫的升遷降職,晉元帝全都與他密謀。
王敦給劉隗寫信說:“想與您同心協力輔佐王室,共同平定天下。
”劉隗答複說:“魚在江湖中就彼此忘記,人為追求道義也會相互忘記。
竭盡自身的力量,以忠貞來報效,這就是我的志向。
”王敦大怒。
晉元帝因為王敦的緣故,任命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而實際是疏遠忌憚他。
禦史中丞周嵩上疏,認為:“不應當隻聽個别大臣的一面之詞,放逐有功舊臣,虧損從前的恩德,招緻将來的禍患。
”晉元帝頗有感悟,王導因此得以保全。
八月,常山發生山崩。
九月,豫州刺史祖逖去世,任命他的兄弟祖約代替其職。
祖逖由于戴淵是吳地人,雖然有才氣和名望,卻沒有弘大的抱負和遠見卓識;更何況自己已經披荊斬棘、收複了黃河以南地區,而戴淵卻從從容容,一日之間就前來統領此地,内心非常不滿。
祖逖又聽說王敦與劉隗、刁協産生了隔閡,将要發生内亂,知道自己大功難成,感慨激憤而生了重病,死在了雍丘。
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谯、梁間皆為立祠。
敦由是益無所憚。
約無綏禦之才,不為士卒所附。
範陽李産避亂依逖,至是見約志趣異常,乃帥子弟十餘人間行歸鄉裡。
後趙以李陽為都尉。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歡飲,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争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
勒曰:“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因拜都尉。
以武鄉比豐、沛,複三世。
後趙禁釀酒。
勒以民始複業,資儲未豐,于是重禁釀。
郊祀宗廟,皆用醴酒行之。
數年無複釀者。
以慕容廆為車騎将軍、平州牧、遼東公。
诏聽廆承制除官,廆于是備置僚屬,立子皝為世子。
作東橫,使皝與諸生同受業。
廆得暇亦親臨聽之。
皝雄毅多權略,喜經術,國人稱之。
廆徙翰鎮遼東,仁鎮平郭。
翰撫安民夷,甚有威惠。
代弑其君郁律,子賀傉立。
拓跋猗?妻惟氏忌代王郁律之強,恐不利其子,乃殺郁律而立子賀傉。
郁律之子什翼犍幼在襁褓,其母王氏匿于袴中,祝之曰:“天苟存汝,則勿啼。
”久之不啼,乃得免。
豫州百姓如同失去父母,谯國、梁國之間都為他建立祠廟。
王敦從此更加肆無忌憚。
祖約沒有安撫駕馭部下的才能,不被士卒所親附。
範陽人李産因躲避戰亂而依附祖逖,到此時見祖約志趣不同尋常,就率十多名子弟抄小路返回鄉裡。
後趙任命李陽為都尉。
後趙王石勒召集武鄉所有的耆舊故老們到襄國歡宴飲酒,石勒微賤時與李陽是鄰居,多次因争奪漚麻的池子而鬥毆,因此唯獨李陽不敢來。
石勒說:“孤正準備兼并天下,豈能與一介平民為仇!”趕快召他來共飲,拉着李陽的手臂說:“我從前飽受你的老拳,你也飽嘗我的毒手。
”于是拜授李陽為都尉。
石勒把自己的故裡武鄉比作漢室故鄉豐縣、沛縣,免除武鄉人三代的賦稅徭役。
後趙禁止釀酒。
石勒由于百姓剛開始恢複舊業,物資儲備不夠豐富,于是嚴禁釀酒。
舉行祭祀天地和祭祀宗廟的儀式時,全部用一夜而成的甜酒代替。
因而多年不再有釀酒的人。
任命慕容廆為車騎将
凡一十九年。
己卯(319) 大興二年漢改号趙光初二年,後趙高祖石勒元年。
舊大國一,成、涼小國二,新大國一,凡四僭國。
春二月,劉遐、徐龛擊周撫,斬之。
初,掖人蘇峻帥鄉裡結壘以自保,遠近多附。
曹嶷惡其強,将攻之。
峻帥衆浮海來奔,以為鷹揚将軍。
助遐讨撫有功,以為淮陵内史。
石勒獻捷于漢,漢斬其使。
勒遣左長史王脩獻捷于漢,漢主曜遣使授勒太宰,進爵趙王,加殊禮,稱警跸。
脩舍人曹平樂留仕漢,言于曜曰:“勒遣脩來,實觇強弱,俟其複命,将襲乘輿。
”時漢兵疲弊,曜乃追所遣使,斬脩于市。
勒大怒曰:“孤事劉氏,于人臣之職有加矣。
彼之基業,皆孤所為,今既得志,還欲相圖。
趙王、趙帝,孤自為之,何待于彼邪!” 三月,合祭天地于南郊。
帝令群臣議郊祀,刁協等以為宜須還洛。
司徒荀組等曰:“漢獻帝都許,即行郊祀,何必洛邑!”從之,立郊丘于建康城之巳地,親祀之。
以未有北郊,并地祇合祭之。
己卯(319) 晉元帝大興二年漢改國号為趙(前趙)光初二年,後趙高祖石勒元年。
原有一個大國,成漢、前涼兩個小國,新增一個大國,共有四個僭僞之國。
春二月,劉遐、徐龛攻擊周撫,将其殺死。
當初,掖縣人蘇峻率領鄉裡百姓建造壁壘自衛,遠近民衆大多附從。
曹嶷憎恨蘇峻勢力強大,準備攻打他。
蘇峻率領部衆渡海前來投奔東晉,元帝任命他為鷹揚将軍。
蘇峻幫助劉遐讨伐周撫有功,被任命為淮陵内史。
石勒向漢主獻俘報捷,漢主斬殺其使臣。
石勒派遣左長史王脩向漢主獻俘報捷,漢主劉曜派使臣任命石勒為太宰,進爵為趙王,予以特殊禮遇,出入如帝王般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王脩的舍人曹平樂留在漢做官,對劉曜說:“石勒派王脩來,實際上是窺探您的強弱,等他回去報告後,就将襲擊您。
”當時漢軍疲憊不堪,劉曜便追回所派使臣,将王脩在鬧市上斬首。
石勒大怒,說:“我侍奉劉氏,已超出了作為臣子的職責。
他的基業都是我創建的,如今他志得意滿,卻反過頭要圖謀我。
趙王、趙帝,我自己去做,為什麼要等他呢!” 三月,晉元帝在南郊合祭天地。
晉元帝令大臣們商議郊祀之事,刁協等人認為應該等返回洛陽後再舉行。
司徒荀組等人說:“漢獻帝遷都許昌,立即就舉行郊祀,何必要等返回洛陽!”晉元帝采納其意見,在建康城的巳地建立郊祀圓丘,親自祭祀。
由于沒有北郊,所以與地神一同祭祀。
尊琅邪恭王為皇考。
既而罷之。
诏:“琅邪恭王宜稱皇考。
”賀循曰:“《禮》,子不敢以己爵加于父。
”乃止。
夏四月,将軍陳川以浚儀叛,降石勒。
初,蓬陂塢主陳川自稱陳留太守,祖逖之攻樊雅也,川遣其将李頭助之。
頭力戰有功,逖厚遇之。
頭每歎曰:“得此人為主,吾死無恨。
”川聞而殺之,大掠豫州諸郡,逖遣兵擊破之。
川遂叛,降石勒。
徐龛以泰山叛,降石勒。
周撫之敗走也,龛部将追斬之。
及朝廷論功,而劉遐先之,龛怒,以郡降石勒。
漢徙都長安,立妃羊氏為後,子熙為太子。
羊氏即惠帝後也。
曜嘗問之曰:“吾何如司馬家兒?”羊氏曰:“陛下,開基之聖主;彼,亡國之暗夫。
何可并言?彼貴為帝王,有一婦、一子及身三耳,曾不能庇。
妾于爾時,實不欲生,意謂世間男子皆然。
自奉巾栉已來,始知天下自有丈夫耳。
”曜甚寵之,頗預國事。
南陽王保自稱晉王。
保既稱王,改元建康,置百官。
陳安叛降于成。
上邽大饑,又為安所逼,張寔遣韓璞救之,安乃退。
江東大饑,诏百官言事。
益州刺史應詹上疏曰:“元康以來,賤經尚道,以玄虛宏放為夷達,以儒術清儉為鄙俗,宜崇獎儒官,以新俗化。
” 祖逖讨陳川,石勒遣兵救之,逖退屯淮南,勒兵守蓬關。
尊琅邪恭王為皇考。
不久被取消。
晉元帝下诏:“琅邪恭王應該被稱為皇考。
”賀循說:“按照《禮記》,兒子不敢将自己的爵位加給父親。
”于是停止執行。
夏四月,将軍陳川占據浚儀反叛,投降石勒。
當初,蓬陂塢主陳川自稱陳留太守,祖逖攻打樊雅時,陳川派部将李頭協助作戰。
李頭奮戰有功,祖逖給他優厚的待遇。
李頭經常歎道:“能得到此人做主公,我死而無憾。
”陳川聽說後就殺掉李頭,并大肆劫掠豫州各郡,祖逖派兵打敗了他。
于是陳川反叛,投降石勒。
徐龛占據泰山反叛,投降石勒。
周撫敗逃時,徐龛的部将追擊并将其斬殺。
等到朝廷論功時,劉遐卻先于徐龛,徐龛大怒,率全郡投降石勒。
漢主遷都長安,立妃羊氏為皇後,兒子劉熙為太子。
羊氏原是晉惠帝的皇後。
漢主劉曜曾經問她:“我與司馬家的兒子相比如何?”羊氏說:“陛下是開國立基的聖主,他是亡國喪家的昏君。
怎麼能相提并論?他貴為帝王,隻有一個妻子、一個兒子以及自己三個人而已,竟然不能庇護。
我在那時,實在是不想活下去了,認為世上的男子都是這樣。
自從嫁給您以來,才知道天下自有大丈夫。
”劉曜非常寵愛她,羊氏經常幹預國家大事。
南陽王司馬保自稱晉王。
司馬保稱王後,改年号為建康,設置文武百官。
陳安叛變投降成漢。
上邽發生嚴重饑荒,司馬保又被陳安所逼迫,張寔派韓璞救援,陳安才退兵。
江東發生嚴重饑荒,晉元帝下诏讓百官上書言事。
益州刺史應詹上疏說:“元康年間以來,就貶低儒經,崇尚道學,将玄遠虛無開闊奔放當作平達,将儒術、清儉視為陋俗,應該尊崇與獎掖儒官,以革新風俗教化。
” 祖逖讨伐陳川,石勒派兵救援陳川,祖逖退駐淮南,石勒的軍隊駐守蓬關。
逖攻陳川于蓬關,石勒遣石虎、桃豹救之。
逖兵敗,退屯淮南。
虎徙川部衆于襄國,留豹守川故城。
石勒寇幽州,陷之,段匹奔樂陵。
梁州刺史周訪擊杜曾,斬之。
初,王敦患曾難制,謂周訪曰:“若擒曾,當相論為荊州。
”至是訪破斬曾,而敦不用。
王廙在荊州,多殺陶侃将佐,士民怨怒。
帝征為散騎常侍,而以訪代之。
敦忌訪威名,難之。
從事郭舒說敦曰:“荊州雖荒弊,乃用武之國,不可以假人,宜自領之。
訪為梁州足矣。
”敦從之,乃加訪安南将軍,餘如故。
訪大怒,敦手書譬解,并玉環、玉碗遺之。
訪抵之于地,曰:“吾豈賈豎,可以寶悅邪!”訪在襄陽,務農訓兵,陰有圖敦之志。
守宰有缺辄補,然後言上。
敦不能制。
漢改号趙。
漢主曜立宗廟、社稷、南北郊于長安,改國号為趙,以冒頓配天,光文配上帝。
徐龛寇濟、岱。
以羊鑒為都督,讨之。
徐龛寇掠濟、岱。
王導以為太子左衛率羊鑒,龛之州裡冠族,必能制之。
鑒深辭才非将帥,郗鑒亦表鑒不可使。
導不從,以鑒為征讨都督,督徐州刺史蔡豹及劉遐、鮮卑段文鴦等讨之。
冬十一月,石勒稱趙王。
勒即趙王位,稱元年,是為後趙。
以将軍支雄等主胡人辭訟,禁胡人,不得陵侮華族。
号胡為國人。
遣使 祖逖在蓬關攻打陳川,石勒派石虎、桃豹救援陳川。
祖逖戰敗,退駐淮南。
石虎将陳川的部衆調到襄國,留下桃豹守衛陳川的舊城。
石勒進犯幽州,幽州被攻陷,段匹?逃奔樂陵。
梁州刺史周訪攻打杜曾,将他斬殺。
當初,王敦擔憂杜曾難以控制,對周訪說:“如果擒獲杜曾,我将論功讓你治理荊州。
”到此時,周訪打敗并斬殺杜曾,而王敦卻沒有任用他。
王廙在荊州,殺死許多陶侃的将佐,士人百姓怨恨憤怒。
晉元帝征召王廙任散騎常侍,而以周訪替代王廙。
王敦嫉妒周訪的威名而為難他。
從事郭舒勸說王敦道:“荊州雖然荒涼凋敝,卻是用武之地,不可以讓給他人,應該由自己管轄。
周訪治理梁州就足夠了。
”王敦采納其意見,便加授周訪為安南将軍,其餘職務不變。
周訪大怒,王敦寫親筆信進行勸解,并贈送給周訪玉環、玉碗。
周訪将東西扔在地上,說:“我難道是商人,可以用寶器來使我高興嗎!”周訪在襄陽,務農練兵,暗中有圖謀王敦的志向。
地方長官出現空缺就補授,然後才上報。
王敦不能控制。
漢改國号為趙。
漢主劉曜在長安建立宗廟、社稷、南北郊,改國号為趙,祭天時以冒頓配祭,祭上帝時以光文配祭。
徐龛侵犯濟水、泰山一帶。
東晉朝廷任命羊鑒為都督,讨伐徐龛。
徐龛侵犯劫掠濟水、泰山一帶。
王導認為太子左衛率羊鑒是徐龛州裡的顯貴豪族,必定能制服徐龛。
羊鑒懇切地推辭,稱自己不是将帥之才,郗鑒也上表認為羊鑒不能任用。
王導沒有聽從,任命羊鑒為征讨都督,督率徐州刺史蔡豹及劉遐、鮮卑人段文鴦等讨伐徐龛。
冬十一月,石勒稱趙王。
石勒即趙王位,稱元年,這就是後趙。
命将軍支雄等主管胡人訴訟,禁止胡人,不得淩辱漢人貴族。
稱胡人為國人。
派遣使者 循行州郡,勸課農桑。
朝會始用天子禮樂。
加張賓大執法,專總朝政;以石虎為骠騎将軍,督諸軍,賜爵中山公。
賓任遇優顯,群臣莫及,而謙虛敬慎,開懷下士,屏絕阿私,以身帥物,入則盡規,出則歸美,勒甚重之。
每朝,常為之正容貌,簡辭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
十二月,宇文氏攻慕容廆,廆大敗之,遂取遼東。
遣長史裴嶷來獻捷。
平州刺史崔毖以士民多歸慕容廆,心不平,陰說高句麗、段氏、宇文氏,使共攻之。
毖所親高瞻力谏,不從。
三國合兵伐廆,諸将請擊之,廆曰:“彼為毖所誘,欲邀一切之利。
軍勢初合,其鋒甚銳,不可與戰,當固守以挫之。
彼烏合而來,莫相歸服,久必攜貳,然後擊之,破之必矣。
” 三國進攻棘城,廆閉門自守,獨以牛、酒犒宇文氏。
二國疑宇文與廆有謀,各引兵歸。
宇文士卒數十萬,連營四十裡,其大人悉獨官曰:“二國雖歸,吾當獨取之。
”廆使召其子翰于徒河。
翰曰:“彼衆我寡,難以力勝,請為奇兵于外,伺其間而擊之。
若并兵為一,彼得專意攻城,非策之得也。
”廆從之。
悉獨官聞之曰:“翰不入城,或能為患,當先取之。
”分遣數千騎襲翰。
翰為段氏使者,逆于道,而設伏以待。
奮擊,獲之。
乘勝徑進,遣間使語廆出兵大戰。
前鋒始交,翰将千騎從旁直入其營,縱火焚之,衆遂大敗,悉獨官僅以身免。
廆俘其衆,獲皇帝玉玺三紐。
巡行州郡,鼓勵督促種田植桑。
朝會時開始使用天子的禮樂。
加授張賓為大執法,專門總理朝政;任命石虎為骠騎将軍,都督各軍,賜爵為中山公。
張賓得到的任用寵遇優厚顯貴,大臣們無人可比,而他則謙虛、恭敬、謹慎,真誠地禮賢下士,杜絕私情,以身作則,入朝時則盡心規谏,出朝後則将美譽歸于主上,石勒非常器重他。
每次上朝,石勒常常為了他而端正容貌,修飾辭令,稱呼他為右侯而不敢叫他的名字。
十二月,宇文氏攻打慕容廆,慕容廆大敗宇文氏,于是奪取遼東。
慕容廆派長史裴嶷前來獻俘報捷。
平州刺史崔毖因為士人百姓大多歸附慕容廆而心中不平,就暗中遊說高句麗、段氏、宇文氏,讓他們共同攻打慕容廆。
崔毖的親信高瞻極力勸谏,崔毖不聽。
三國合兵讨伐慕容廆,将領們請求出擊,慕容廆說:“他們被崔毖誘惑,想乘機謀利。
其軍勢剛剛會合,鋒頭正銳,不能與他們交戰,應當堅守以挫傷其銳氣。
他們就像烏鴉般聚集而來,相互之間都不服氣,時間久了必定懷有二心,然後再攻打他們,一定能取勝。
” 三國的軍隊進攻棘城,慕容廆閉門自守,唯獨用牛和酒犒勞宇文氏。
另外兩國懷疑宇文氏與慕容廆有陰謀,便各自領兵返回。
宇文氏有數十萬士卒,軍營相連達四十裡,其首領悉獨官說:“二國雖然返回,但我要獨自攻取慕容廆。
”慕容廆派人從徒河召回兒子慕容翰。
慕容翰說:“敵衆我寡,難以靠實力取勝,我請求在外面作為奇兵,伺機攻打敵軍。
如果合兵一處,敵軍得以專心攻城,這不是合适的策略。
”慕容廆采納其建議。
悉獨官聽說此事,說:“慕容翰不進城,或許會成為禍患,應當先攻取他。
”分派數千名騎兵襲擊慕容翰。
慕容翰讓人假扮段氏的使者,在大道上迎接宇文氏的騎兵,并設下埋伏等待。
然後奮力攻擊,敵人被俘獲。
乘勝徑直進軍,派密使告訴慕容廆出動軍隊大戰。
兩軍前鋒剛剛交戰,慕容翰率千名騎兵從旁邊直入敵人軍營,縱火焚營,于是宇文氏大敗,悉獨官隻身逃脫。
慕容廆俘獲宇文氏士衆,得到三枚皇帝玉玺。
毖聞之,懼,奔高句麗。
廆以其子仁鎮遼東,官府、市裡按堵如故。
以高瞻為将軍,瞻稱疾不就。
廆數臨候之,撫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不在他也。
今晉室喪亂,孤欲與諸君共清世難,翼戴帝室,奈何以華夷之異,介然疏之哉!夫立功立事,惟問志略如何耳!”瞻猶不起,廆頗不平。
瞻以憂卒。
廆使裴嶷奉表,并所得玺詣建康獻之。
蒲洪降趙。
庚辰(320) 三年趙光初三年,後趙二年。
春二月,後趙寇冀州,執刺史邵續。
诏以其子緝代之。
段末柸攻段匹?,破之。
匹?謂冀州刺史邵續曰:“吾本夷狄,以慕義破家。
君不忘久要,請相與共擊末柸。
”續遂相與追擊,大破之。
匹?遂與弟文鴦進攻薊。
後趙王勒知續勢孤,遣虎将兵攻之。
續自出擊虎,虎伏騎斷其後,遂執續,使降其城。
續呼兄子竺等謂曰:“吾志欲報國,不幸至此。
汝等努力奉匹?為主,勿有貳心。
”匹?還,與續子緝等固守。
虎送續于襄國,勒以為忠,釋而禮之,因下令:“自今克敵,獲士人,必生緻之。
”吏部郎劉胤聞續被攻,言于帝曰:“北方藩鎮,惟餘邵續,如使為虎所滅,孤義士之心,宜發兵救之。
”帝不能從。
聞續已沒,乃诏以續位任授緝。
趙将尹安等降。
崔毖聽說此事,心中恐懼,逃奔高句麗。
慕容廆讓他的兒子慕容仁鎮守遼東,官府、街市裡巷安定如故。
又任命高瞻為将軍,高瞻稱病不肯就任。
慕容廆幾次親臨問候他,撫摸他的心口說:“您的病在這裡,不在别處。
如今晉王室喪亂,我想與諸君共同清除世上的災難,輔佐擁戴帝室,怎能因為漢人、夷人的不同,而耿耿于懷地疏遠他們呢!對于建功立業,隻問其志向、謀略如何罷了!”高瞻仍不肯就任,慕容廆心中十分不滿。
高瞻最終因憂慮而死。
慕容廆派裴嶷奉奏表,與所獲得的玉玺一并進獻到建康。
蒲洪投降前趙。
庚辰(320) 晉元帝大興三年前趙光初三年,後趙石勒二年。
春二月,後趙侵犯冀州,抓獲刺史邵續。
晉元帝下诏任命他的兒子邵緝代替其職位。
段末柸攻打段匹?,打敗了他。
段匹?對冀州刺史邵續說:“我本是夷狄之人,因為仰慕君臣大義而導緻兵敗家破。
您如果沒有忘記舊約的話,請與我共同攻打段末柸。
”于是邵續便與段匹?共同追擊段末柸,大敗段末柸。
段匹?就和弟弟段文鴦進軍攻打薊城。
後趙王石勒知道邵續勢單力孤,派石虎率兵攻打他。
邵續親自率軍出擊石虎,石虎埋伏騎兵斷其後路,于是抓獲邵續,讓他向全城軍民勸降。
邵續呼喊兄長的兒子邵竺等,對他們說:“我的志向是要報效國家,不幸落到如此境地。
你們要努力尊奉段匹?為主帥,不要有二心。
”段匹?返回後,與邵續的兒子邵緝等堅守城池。
石虎将邵續送到襄國,石勒認為邵續忠誠,釋放并禮遇他,随即下達命令:“從今以後攻克敵城,俘獲士人,一定要活着送來。
”吏部郎劉胤聽說邵續被攻擊,對晉元帝說:“北方的藩鎮,隻剩下邵續了,如果讓他被石虎所滅,将辜負義士之心,應派兵救援他。
”晉元帝沒能聽從。
聽說邵續已敗沒,就下诏将邵續的官職授予邵緝。
前趙将軍尹安等投降東晉。
安及宋始等四軍屯洛陽,降于司州刺史李矩,矩使颍川太守郭默将兵入洛。
後趙石生虜宋始一軍,北渡河。
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帥歸矩,洛陽遂空。
三月,以慕容廆為平州刺史。
裴嶷至建康,盛稱廆之威德,賢隽皆為之用,朝廷始重之。
帝欲留嶷,嶷曰:“臣少蒙國恩,出入省闼,若得複奉辇毂,臣之至榮。
但以舊京淪沒,山陵穿毀,名臣宿将莫能雪恥,獨龍骧竭忠王室,故使臣萬裡歸誠。
今臣不返,必謂朝廷以其僻陋而棄之,孤其向義之心,使懈于讨賊,此臣之所甚惜也。
”帝然之,遣使随嶷拜廆為安北将軍、平州刺史。
夏五月,上邽諸将殺晉王保。
保故将陳安降趙。
保體重八百斤,喜睡,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于難。
羊鑒有罪除名,以徐州刺史蔡豹代之。
鑒讨徐龛,頓兵下邳,不敢前。
蔡豹敗龛于檀丘,龛求救于後趙,勒遣其将王伏都救之。
伏都淫暴,龛疑其襲己,斬之。
複來請降,不受。
敕鑒進讨,鑒猶疑憚不進。
刁協劾鑒,免死除名,以豹代領其兵。
王導以失舉,乞自貶,不許。
涼州殺其刺史張寔,寔弟茂立。
京兆人劉弘客居涼州天梯山,以妖術惑衆,張寔左右皆事之。
弘自言天與神玺,應王涼州,于是帳下閻涉等謀殺寔而奉之。
寔弟茂知其謀,告之。
寔遣收弘,未至, 尹安及宋始等四支軍隊駐紮洛陽,向東晉司州刺史李矩投降,李矩派颍川太守郭默領兵進入洛陽。
後趙石生俘獲宋始這支軍隊,向北渡過黃河。
于是黃河以南的百姓全都相繼歸附李矩,洛陽便成為空城。
三月,任命慕容廆為平州刺史。
裴嶷到達建康,盛贊慕容廆的威儀德行,賢才俊傑都被他任用,東晉朝廷開始重視慕容廆。
晉元帝想留下裴嶷,裴嶷說:“我自年少時就蒙受國恩,出入宮禁,如果能再次侍奉皇上,是我無上的榮耀。
隻因舊都淪陷,陵園毀壞,名臣良将也沒有能報仇雪恥的,唯獨龍骧将軍慕容廆盡忠晉王室,所以讓我不遠萬裡前來表示歸順。
如果我不返回,必定認為朝廷是由于他偏僻落後而抛棄他,辜負其崇尚大義之心,使他懈怠讨伐賊寇之事,這是我非常惋惜的。
”晉元帝認為言之有理,便派使者随從裴嶷前去拜授慕容廆為安北将軍、平州刺史。
夏五月,上邽的将領們殺死晉王司馬保。
司馬保的舊将陳安投降前趙。
司馬保體重八百斤,喜歡睡覺,愛好讀書,但是糊塗懦弱,沒有決斷力,所以遇難。
羊鑒因有罪而被免除官職,任命徐州刺史蔡豹代替其職。
羊鑒讨伐徐龛,在下邳駐兵,不敢再前進。
蔡豹在檀丘打敗徐龛,徐龛向後趙求救,石勒派将軍王伏都救援他。
王伏都荒淫暴虐,徐龛懷疑他襲擊自己,将其斬殺。
又前來東晉請求投降,朝廷沒有接受。
朝廷敕令羊鑒進軍攻打徐龛,羊鑒依然疑慮害怕不敢前進。
刁協彈劾羊鑒,敕令羊鑒免于處死,除去官職,任命蔡豹代他統領軍隊。
王導因舉薦失誤,乞求将自己貶職,沒有被允許。
涼州人殺死刺史張寔,張寔的弟弟張茂即位。
京兆人劉弘客居涼州天梯山,以妖術迷惑大衆,張寔周圍的人都事奉他。
劉弘自稱上天賜他神玺,應當稱王涼州,于是張寔帳下的閻涉等人謀劃殺死張寔而擁奉劉弘。
張寔的弟弟張茂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就告訴張寔。
張寔派人拘捕劉弘,還沒趕到, 涉等遂殺寔。
寔所遣兵執弘轘之,誅其黨與數百人。
左司馬陰元等以寔子駿尚幼,推茂為刺史,茂以駿為世子。
氐、羌、巴、羯叛趙,趙讨平之。
趙将解虎、尹車謀反,與巴酋句徐、厍彭等相結。
事覺,虎、車伏誅。
趙主曜囚徐、彭等五十餘人,将殺之,光祿大夫遊子遠谏曰:“聖王用刑,惟誅元惡,不宜多殺。
”曜怒,囚之,殺徐、彭等。
于是巴衆盡反,四山氐、羌、巴、羯應之者三十餘萬,關中大亂,城門晝閉。
子遠又從獄中上表谏争,曜手毀其表,叱左右速殺之。
呼延晏等谏曰:“子遠幽囚不忘谏争,忠之至也,奈何殺之!子遠朝誅,臣等亦當夕死,以彰陛下之過,天下将舍陛下而去,陛下誰與居乎!”曜乃止。
又欲自将讨之。
子遠又谏曰:“彼非有大志,欲圖非望也,直畏威刑,欲逃死耳。
莫若大赦,與之更始。
其沒入者皆縱遣之,使相招引,聽其複業。
彼得生路,何為不降!若其中自知罪重屯結不散者,願假臣弱兵五千,必為陛下枭之。
”曜大悅,即日大赦,以子遠為車騎大将軍,出屯安定。
反者皆降,惟句氏宗黨保于陰密,進攻,滅之。
徙氐、羌二十餘萬于長安。
曜以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事。
趙立太學。
趙立太學,選民之可教者千五百人,擇儒臣以教之。
趙以喬豫、和苞為谏議大夫。
趙主曜作酆明觀及西宮、陵霄台,又營壽陵。
侍中喬 閻涉等人就殺死了張寔。
張寔派去的士兵拘捕劉弘并将其車裂處死,誅殺其黨羽數百人。
左司馬陰元等人因為張寔的兒子張駿年幼,就推舉張茂為刺史,張茂立張駿為世子。
氐、羌、巴、羯等族背叛前趙,前趙讨伐平定了叛亂。
前趙将軍解虎、尹車陰謀反叛,與巴族酋長句徐、厍彭等相勾結。
事情敗露後,解虎、尹車被處死。
前趙主劉曜将句徐、厍彭等五十餘人囚禁起來,準備殺死他們,光祿大夫遊子遠勸谏說:“聖明的君王施行刑罰,隻處死首惡,不應過多殺人。
”劉曜大怒,将遊子遠囚禁起來,殺死句徐、厍彭等人。
于是巴族民衆全都反叛,四山的氐、羌、巴、羯等族響應的人達三十多萬,關中地區大亂,城門在白天也緊閉。
遊子遠又從獄中上表直言進谏,劉曜親手撕毀他的奏表,叱令身邊的人立即殺死他。
呼延晏等勸谏說:“遊子遠雖被幽禁卻不忘直言勸谏,忠誠至極,怎能殺他!遊子遠早上被處死,我們也應當傍晚死去,以顯示陛下的過錯,天下人将舍棄陛下而離去,陛下與誰在一起呢!”于是劉曜便停止了行動。
劉曜又打算親自率軍讨伐。
遊子遠再次進谏說:“他們并非胸懷大志,要非分地圖謀帝王大業,隻是畏懼陛下威嚴的刑罰,想逃避一死而已。
不如實行大赦,使他們重新做人。
對那些被籍沒為奴的人全都遣送回鄉,使他們互相招引,準許其恢複家業。
他們得到生路,怎會不投降呢!如果其中有自知罪惡深重而集結不散的,希望借給我五千老弱士兵,一定為陛下斬殺他們。
”劉曜大喜,即日實行大赦,任命遊子遠為車騎大将軍,外出駐紮在安定。
反叛的全都投降了,隻有句氏宗族、鄉黨固守陰密,遊子遠進軍将他們攻滅。
把氐人、羌人共二十多萬遷到了長安。
劉曜任命遊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事。
前趙建立太學。
前趙建立太學,挑選一千五百名可以教育的百姓,選擇儒臣去教導他們。
前趙任命喬豫、和苞為谏議大夫。
前趙主劉曜建酆明觀及西宮、陵霄台,又營建壽陵。
侍中喬 豫、和苞谏曰:“前營酆明,市道細民鹹曰:&lsquo以一觀之功,足以平涼州矣!&rsquo今又欲拟阿房而建西宮,法瓊台而起陵霄,其為勞費,億萬酆明,若以給軍,則可以兼吳、蜀而一齊、魏矣!又營壽陵,周圍四裡,銅椁金飾,其深三十五丈,殆非國内之所能辦也。
自古無不亡之國、不掘之墓,故聖人之儉葬,乃深遠之慮也。
”曜下诏曰:“二侍中懇懇有古人之風,可謂社稷之臣矣!其悉罷諸役,壽陵制度,一遵霸陵之法。
”以豫、苞領谏議大夫,又省酆水囿以與貧民。
秋七月,後趙兵退走。
祖逖進屯雍丘,诏加号鎮西将軍。
祖逖将韓潛與後趙将桃豹分據陳川故城,相守四旬。
逖以布囊盛土,使千餘人運以饋潛。
又使數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即棄而走。
豹兵久饑,以為逖士衆豐飽,大懼。
後趙運糧饋豹,逖又使潛邀擊,獲之。
豹宵遁,逖使潛進屯封丘以逼之。
逖鎮雍丘,後趙鎮戍歸逖者甚多。
先是,李矩、郭默等互相攻擊,逖馳使和解,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度。
诏加逖鎮西将軍。
逖與将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
河上諸塢,先有任子在後趙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僞抄之,明其未附。
塢主皆感恩,後趙有異謀,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獲。
自河以南,多叛後趙歸晉。
豫、和苞勸谏說:“前些時候營造酆明觀,市井小民都議論說:&lsquo以建造一座觀的人力,足以平定涼州了!&rsquo如今又想比拟阿房宮而建造西宮,效法瓊台而營造陵霄台,其花費的人力、财力,是建造酆明觀的億萬倍,如果将這些供給軍隊,則可以兼并吳、蜀,而統一齊、魏了!又營造壽陵,周長四裡,用銅做棺椁,用金做裝飾,深三十五丈,這大概不是國内所能辦到的。
自古沒有不亡之國、不被盜掘之墓,所以聖人儉樸安葬,是深遠的考慮。
”劉曜下诏說:“兩位侍中懇懇忠誠,有古人之風,可以說是國家重臣呀!全部停止各處工程,壽陵的建造規格,一切都遵從霸陵的成例。
”任命喬豫、和苞兼谏議大夫之職,又罷省酆水苑囿,交給貧民使用。
秋七月,後趙軍隊撤退。
祖逖進駐雍丘,诏命加授他鎮西将軍的封号。
祖逖部将韓潛與後趙将領桃豹分别占據陳川舊城,雙方相持堅守了四十天。
祖逖用布袋盛土,派一千多人運送給韓潛。
又讓幾個人挑米在道旁休息,桃豹的士兵追逐他們時,就立即放棄米擔逃走。
桃豹的士兵餓了很久,認為祖逖的兵衆豐衣足食,非常恐懼。
後趙運糧給桃豹,祖逖又派韓潛截擊,繳獲了糧食。
桃豹趁夜逃跑,祖逖派韓潛進駐封丘以逼迫桃豹。
祖逖鎮守雍丘,後趙營壘中的士兵很多人歸附祖逖。
在此之前,李矩、郭默等互相攻擊,祖逖派使者飛馳前往進行調解,分析福禍利害,于是二人全都接受祖逖節制。
下诏加授祖逖鎮西将軍。
祖逖與将士同甘共苦,約束自己,注重施舍,鼓勵督促農業生産,安撫接納新近歸附的士衆,即使關系疏遠、地位低賤的人也都以恩德禮遇相結交。
黃河邊上的各個塢堡,先前有把兒子作為人質送到後趙的,祖逖都聽任他們同時歸屬東晉和後趙,并不時派流動部隊假裝抄掠他們,以顯示他們沒有歸附自己。
塢堡的主人們全都感恩戴德,一旦後趙有異常舉動,就秘密報告祖逖,因此經常獲勝,繳獲很多。
從黃河以南,大多背叛後趙歸附東晉。
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
後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
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逖牙門童建降于後趙,勒複斬送其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
将軍之惡,猶吾惡也。
”自是後趙人叛歸者,逖皆不納,禁諸将不使侵暴後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八月,梁州刺史周訪卒,诏以甘卓代之。
訪善于撫納,士衆皆為緻死。
知王敦有不臣之心,私常切齒,敦由是終訪之世未敢為逆。
及卒,敦遣郭舒監其軍,帝以甘卓鎮襄陽。
征舒為右丞,敦留不遣。
蔡豹與徐龛戰敗,伏誅。
龛遂降後趙。
後趙定九品,舉六科。
後趙王勒用法嚴峻,使張賓領選,定九品。
命公卿及州郡歲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十二月,以谯王氶為湘州刺史。
帝之始鎮江東也,王敦與從弟導同心翼戴,帝亦推心任之。
敦總征讨,導專機政,群從子弟布列顯要,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後敦恃功驕恣,帝畏而惡之,乃引劉隗,刁協等以為腹心,稍抑損王氏權,導亦漸見疏外。
中書郎孔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勳,宜加委任,帝出愉為長史。
導能任真推分,澹如也;而敦益懷不平。
其參軍沈充、錢鳳皆巧谄兇狡,知敦有異志,陰為畫策,敦寵信之。
敦上疏為導 祖逖訓練士兵,積聚糧食,為攻取黃河以北做準備。
後趙王石勒覺得他是個隐患,就下令幽州為祖逖繕修繕祖父、父親的墳墓,安置兩戶人家守護墳冢。
又給祖逖寫信,要求互通使節和往來貿易。
祖逖不答複他的信,而是聽任雙方來往貿易,獲利十倍。
祖逖的牙門童建投降後趙,石勒又将其斬殺并送去首級,說:“叛變逃跑的大臣官吏,是我深深仇恨的。
将軍所憎惡的,就如同我所憎惡的。
”從此後趙人有叛變歸附東晉的,祖逖都不接納,禁止将領們侵害欺淩後趙百姓,邊境之間,漸漸得以休養生息。
八月,梁州刺史周訪去世,诏命甘卓代替其官職。
周訪善于撫慰結納士衆,士衆全都願意為他去死。
他知道王敦懷有篡逆之心,私下常常咬牙切齒,王敦因此在周訪在世時一直不敢做叛逆之事。
等到周訪去世,王敦派郭舒監管其軍隊,晉元帝讓甘卓鎮守襄陽。
征召郭舒為右丞,王敦将他留下不讓他去。
蔡豹與徐龛交戰失敗,被處死。
于是徐龛投降後趙。
後趙制定九品官階,舉薦六科人才。
後趙王石勒施行嚴刑峻法,讓張賓負責選官事宜,制定九品官階。
命令公卿大臣及各州郡每年舉薦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六方面的人才各一人。
十二月,任命谯王司馬氶為湘州刺史。
晉元帝開始統治江東時,王敦與堂弟王導同心輔佐擁戴,晉元帝也推心置腹地任用他們。
王敦總管征戰讨伐,王導獨領機要政務,衆多子弟分布占據顯要職位,當時人為此說道:“王與馬,共天下。
”後來王敦自恃有功,驕橫放縱,晉元帝害怕并且憎惡他,于是召引劉隗、刁協等人作為心腹,逐漸壓制削弱王氏的權力,王導也漸漸被疏遠。
中書郎孔愉陳述王導的忠誠賢明,有輔佐王室的功勳,應該加以委任,晉元帝将孔愉貶出朝廷做長史。
王導能夠順其自然,安守本分,性情澹泊;而王敦則愈加心懷不滿。
王敦的參軍沈充、錢鳳都是奸巧谄媚、兇殘狡詐之人,知道王敦懷有異志,就暗地裡為他謀劃,王敦很寵信他們。
王敦上疏為王導 訟屈,辭語怨望。
左将軍、谯王氶忠厚有志行,帝親信之。
夜召氶,以敦疏示之。
隗亦為帝謀,出心腹以鎮方面。
會敦表充為湘州刺史,帝謂氶曰:“敦奸逆已著,朕為惠皇,其勢不遠。
湘州據上流,控三州之會,欲以叔父居之,何如?”氶曰:“臣奉承诏命,惟力是視,何敢有辭!然湘州經蜀寇之餘,民物凋弊,若及三年,乃可即戎;苟未及此,雖灰身無益也。
”诏以氶為湘州刺史。
行至武昌,敦與之宴,謂氶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将帥才也。
”氶曰:“公未見知耳,鉛刀豈無一割之用!”敦謂錢鳳曰:“彼不知懼而學壯語,無能為也。
”乃聽之鎮。
時湘土困弊,氶躬身儉約,傾心綏撫,甚有能名。
辛巳(321) 四年趙光初四年,後趙三年。
春正月,徐龛複降。
三月,日中有黑子。
著作佐郎郭璞上疏,以為:“陰陽錯缪,皆繁刑所緻。
赦不欲數,然子産知鑄刑書非政之善,不得不作者,須以救弊故也。
今之宜赦,理亦如之。
” 後趙陷幽、冀、并州,撫軍将軍、幽州刺史段匹?死之。
後趙使石虎攻匹?于厭次,孔苌攻其統内諸城,悉拔之。
文鴦出戰,力盡被執,罵賊不已。
匹?欲單騎歸朝,邵續之弟洎勒兵不聽,複欲執台使送虎。
匹?正色責之曰:“卿不能遵兄之志,逼吾不得歸朝,亦已甚矣,複欲執天子使者!我雖夷狄,所未聞也!”洎與緝、竺等出降。
鳴不平,言辭中露出怨恨情緒。
左将軍、谯王司馬氶忠厚有操行,晉元帝親近信任他。
夜晚召來司馬氶,把王敦的奏疏拿給他看。
劉隗也為晉元帝出謀劃策,派出心腹去鎮守各方。
恰巧趕上王敦表奏沈充任湘州刺史,晉元帝對司馬氶說:“王敦奸邪叛逆的行為已經顯著,朕成為惠帝的态勢不遠了。
湘州位居長江上流,控制荊、交、廣三州的交會處,想讓叔父去鎮守此地,怎麼樣?”司馬氶說:“我尊奉诏命,隻有盡力而為,怎敢有說辭!然而湘州經曆蜀人侵犯之後,百姓貧困,物資匮乏,如果等待三年,才有可能參與征戰;如果等不到這麼長時間,即使粉身碎骨也無益于事。
”下诏任命司馬氶為湘州刺史。
走到武昌時,王敦宴請他,對他說:“大王平素是個文人才子,恐怕不是将帥之才。
”司馬氶說:“隻是您不知道而已,難道鉛刀就沒有割一下的用途!”王敦對錢鳳說:“他不知道害怕卻學豪言壯語,不會有什麼作為。
”于是就聽任司馬氶去上任。
當時湘州地區貧困凋敝,司馬氶親自帶頭節儉,盡心安撫百姓,很有才能出衆的名聲。
辛巳(321) 晉元帝大興四年前趙光初四年,後趙石勒三年。
春正月,徐龛再次投降。
三月,太陽中出現黑子。
著作佐郎郭璞上疏,認為:“陰陽錯亂,都是繁多的刑罰導緻的。
赦免罪人不要太頻繁,但是子産也知道鑄刻刑法條文不是治國的好方法,不得不這樣做的原因,是要用它去拯救時弊。
如今應該赦免罪人,道理也與此相同。
” 後趙攻陷幽州、冀州、并州,撫軍将軍、幽州刺史段匹為此而死。
後趙派石虎在厭次攻打段匹?,孔苌攻打段匹?統轄内各城,全部攻克。
段文鴦出城迎戰,力量耗盡被俘,罵敵不止。
段匹?想單人匹馬返回朝廷,邵續的弟弟邵洎擁兵不聽指揮,又想抓朝廷使者送交石虎。
段匹?正色斥責他說:“你不能遵從兄長之志,逼得我不能回朝廷,已經是過分了,又要抓天子的使者!我雖是夷狄之人,也聞所未聞!”邵洎與邵緝、邵竺等人出城投降。
匹?見虎曰:“我受晉恩,志在滅汝,不幸至此,不能為汝敬也。
”虎素與匹?結為兄弟,即起拜之。
于是幽、冀、并三州皆入于後趙。
匹?不為勒禮,常著朝服,持晉節。
久之,與文鴦、邵續皆見殺。
夏五月,免揚州僮客以備征役。
诏免中州良民遭難為揚州諸郡僮客者,以備征役。
刁協之謀也,由是衆益怨之。
終南山崩。
秋七月,以戴淵都督司、豫,劉隗都督青、徐諸軍事,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
以淵為征西将軍,督六州,鎮合肥;隗為鎮北将軍,督四州,鎮淮陰。
皆假節領兵,名為讨胡,實備王敦也。
隗雖在外,而朝廷機事,進退士大夫,帝皆與之密謀。
敦遺隗書言:“欲與之戮力王室,共靜海内。
”隗答曰:“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
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貞,吾之志也。
”敦怒。
帝以敦故,以導為司空、錄尚書事,而實疏忌之。
禦史中丞周嵩上疏,以為:“不宜聽孤臣之言,放逐舊德,虧既往之恩,招将來之患。
”帝頗感寤,導由是得全。
八月,常山崩。
九月,豫州刺史祖逖卒,以其弟約代之。
逖以戴淵吳士,雖有才望,無弘緻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雍容,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
又聞王敦與劉、刁構隙,将有内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病,卒于雍丘。
段匹?見到石虎說:“我蒙受晉室恩德,志在消滅你們,不幸落到如此境地,不能對你表示敬意。
”石虎以前與段匹?結為兄弟,這時立即起身行拜禮。
于是幽州、冀州、并州三州全部并入後趙。
段匹?不向石勒行禮,經常身穿東晉的朝服,手持東晉符節。
時間久了,與段文鴦、邵續一同被殺。
夏五月,免除揚州家僮、佃客的奴仆身份,準備在戰争時服役。
晉元帝下诏免除中原良民遭難後淪為揚州各郡家僮、佃客的奴仆身份,以便在戰争時服役。
這是刁協的主意,因此衆人更加怨恨他。
終南山發生山崩。
秋七月,任命戴淵都督司、豫等州諸軍事,劉隗都督青、徐等州諸軍事,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
任命戴淵為征西将軍,都督六州諸軍事,鎮守合肥;劉隗為鎮北将軍,都督四州諸軍事,鎮守淮陰。
他們全都持符節統領軍隊,名義上是讨伐胡人,實際是防備王敦。
劉隗雖然在外領兵,但是朝廷的機要事務,士大夫的升遷降職,晉元帝全都與他密謀。
王敦給劉隗寫信說:“想與您同心協力輔佐王室,共同平定天下。
”劉隗答複說:“魚在江湖中就彼此忘記,人為追求道義也會相互忘記。
竭盡自身的力量,以忠貞來報效,這就是我的志向。
”王敦大怒。
晉元帝因為王敦的緣故,任命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而實際是疏遠忌憚他。
禦史中丞周嵩上疏,認為:“不應當隻聽個别大臣的一面之詞,放逐有功舊臣,虧損從前的恩德,招緻将來的禍患。
”晉元帝頗有感悟,王導因此得以保全。
八月,常山發生山崩。
九月,豫州刺史祖逖去世,任命他的兄弟祖約代替其職。
祖逖由于戴淵是吳地人,雖然有才氣和名望,卻沒有弘大的抱負和遠見卓識;更何況自己已經披荊斬棘、收複了黃河以南地區,而戴淵卻從從容容,一日之間就前來統領此地,内心非常不滿。
祖逖又聽說王敦與劉隗、刁協産生了隔閡,将要發生内亂,知道自己大功難成,感慨激憤而生了重病,死在了雍丘。
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谯、梁間皆為立祠。
敦由是益無所憚。
約無綏禦之才,不為士卒所附。
範陽李産避亂依逖,至是見約志趣異常,乃帥子弟十餘人間行歸鄉裡。
後趙以李陽為都尉。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歡飲,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争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
勒曰:“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因拜都尉。
以武鄉比豐、沛,複三世。
後趙禁釀酒。
勒以民始複業,資儲未豐,于是重禁釀。
郊祀宗廟,皆用醴酒行之。
數年無複釀者。
以慕容廆為車騎将軍、平州牧、遼東公。
诏聽廆承制除官,廆于是備置僚屬,立子皝為世子。
作東橫,使皝與諸生同受業。
廆得暇亦親臨聽之。
皝雄毅多權略,喜經術,國人稱之。
廆徙翰鎮遼東,仁鎮平郭。
翰撫安民夷,甚有威惠。
代弑其君郁律,子賀傉立。
拓跋猗?妻惟氏忌代王郁律之強,恐不利其子,乃殺郁律而立子賀傉。
郁律之子什翼犍幼在襁褓,其母王氏匿于袴中,祝之曰:“天苟存汝,則勿啼。
”久之不啼,乃得免。
豫州百姓如同失去父母,谯國、梁國之間都為他建立祠廟。
王敦從此更加肆無忌憚。
祖約沒有安撫駕馭部下的才能,不被士卒所親附。
範陽人李産因躲避戰亂而依附祖逖,到此時見祖約志趣不同尋常,就率十多名子弟抄小路返回鄉裡。
後趙任命李陽為都尉。
後趙王石勒召集武鄉所有的耆舊故老們到襄國歡宴飲酒,石勒微賤時與李陽是鄰居,多次因争奪漚麻的池子而鬥毆,因此唯獨李陽不敢來。
石勒說:“孤正準備兼并天下,豈能與一介平民為仇!”趕快召他來共飲,拉着李陽的手臂說:“我從前飽受你的老拳,你也飽嘗我的毒手。
”于是拜授李陽為都尉。
石勒把自己的故裡武鄉比作漢室故鄉豐縣、沛縣,免除武鄉人三代的賦稅徭役。
後趙禁止釀酒。
石勒由于百姓剛開始恢複舊業,物資儲備不夠豐富,于是嚴禁釀酒。
舉行祭祀天地和祭祀宗廟的儀式時,全部用一夜而成的甜酒代替。
因而多年不再有釀酒的人。
任命慕容廆為車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