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起乙醜(305)晉惠帝永興二年,盡戊寅(318)晉元帝大興元年。
凡一十四年。
乙醜(305) 永興二年漢元熙二年。
夏四月,張方複廢羊後。
秋七月,東海王越自領徐州都督,傳檄讨張方。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東海王越讨之。
越傳檄山東、糾帥義旅,迎天子還舊都。
徐州長史王脩說刺史東平王楙,以州授之,越乃以司空領徐州都督,楙自為兖州刺史。
于是範陽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為盟主,越辄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故将公師藩寇掠趙、魏。
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其故将公師藩等自稱将軍,起兵趙、魏,衆至數萬。
初,上黨武鄉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
并州大饑,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勒亦被掠,賣為茌平人師懽奴。
懽奇其狀貌而免之。
勒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為群盜。
及藩起,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
藩攻陷郡縣,轉前攻邺,範陽王虓遣其将苟晞擊走之。
乙醜(305) 晉惠帝永興二年漢元熙二年。
夏四月,張方又廢黜了羊皇後。
秋七月,東海王司馬越自己兼任徐州都督,發布檄文讨伐張方。
東海中尉劉洽因張方劫持并強迫惠帝遷移,勸東海王司馬越讨伐張方。
司馬越向山東發布檄文,集合并率領各地義軍,迎接惠帝回到原來的京城。
徐州長史王脩勸說徐州刺史東平王司馬楙,把徐州交給司馬越,于是司馬越以司空的官職兼任徐州都督,司馬楙自任兖州刺史。
這時範陽王司馬虓和王浚等人共同推舉司馬越為盟主,司馬越就選擇安排刺史以下的官職,朝廷的官員很多都投奔到他的門下。
成都王司馬穎原來的部将公師藩虜掠趙、魏地區。
成都王司馬穎被廢黜以後,河北地區有很多人都同情他,他原來的部将公師藩等人自稱将軍,在趙、魏一帶起兵,人數達到數萬。
起初,上黨郡武鄉縣羯族人石勒有膽力,擅長騎馬射箭。
并州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東嬴公司馬騰把胡人們抓到山東,将他們賣掉來補充軍械糧饷,石勒也被抓了去,賣給茌平人師懽為奴。
師懽見他的相貌奇特,就把他放走了。
于是石勒就和牧場的首領汲桑一起集結壯士結成了強盜團夥。
等到公師藩起兵以後,汲桑和石勒率領了數百名騎士去投奔他,汲桑就開始讓石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
公師藩攻陷了一些郡縣,又轉戰前去攻打邺城,範陽王司馬虓派遣他的部将苟晞把公師藩擊退了。
八月,東海王越、範陽王虓發兵西,豫州刺史劉喬拒之,太宰颙遣張方助喬。
冬十月,襲虓破之。
東海王越留琅邪王睿,以平東将軍監徐州軍事,守下邳。
睿請王導為司馬,委以軍事。
越帥甲卒三萬,西屯蕭縣,範陽王虓自許屯于荥陽。
越承制以豫州刺史劉喬為冀州,使虓領豫州。
喬以虓非天子命,發兵拒之。
虓以劉琨為司馬。
越以劉蕃為淮北護軍,劉輿為颍川太守。
喬上尚書,列輿兄弟罪惡,因引兵攻虓于許,遣其子祐拒越于靈璧。
東平王楙在兖州,征求不已,郡縣不堪命。
虓遣苟晞還兖州,徙楙青州,楙不受命,與劉喬合。
颙聞山東兵起,甚懼,表成都王穎都督河北諸軍事,複鎮邺。
诏越等各就國,越等不從。
颙得喬上事,下诏稱:“劉輿脅虓造逆,其令鎮南将軍劉弘、征東将軍劉準,與喬并力,以張方為都督,共會許昌,誅輿兄弟。
”使穎與石超等據河橋,為喬繼援。
弘遺喬及越書,使解怨釋兵,同獎王室,皆不聽。
弘又上表曰:“自頃兵戈紛亂,構于群王,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也。
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鬥,自效于卞莊者矣。
謂宜速诏越等,令兩釋猜疑,各保分局。
自今有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
”時颙方拒關東,倚喬為助,不納。
喬乘虛襲許,破之。
琨、輿及虓俱奔河北。
弘以張方殘暴,知颙必敗,乃帥諸軍受越節度。
八月,東海王司馬越、範陽王司馬虓發兵向西,豫州刺史劉喬抵禦他,太宰司馬颙派張方幫助劉喬。
冬十月,劉喬襲擊并打敗了司馬虓。
東海王司馬越留下琅邪王司馬睿,以平東将軍之職監徐州軍事,守下邳。
司馬睿請王導擔任司馬,把軍務交王導處理。
司馬越率三萬士卒,駐紮在西邊的蕭縣,範陽王司馬虓從許昌來到荥陽駐紮。
司馬越按皇帝旨意,讓豫州刺史劉喬任冀州刺史,讓司馬虓兼任豫州刺史。
劉喬認為司馬虓來豫州不是天子的命令,發兵抗拒。
司馬虓任命劉琨為司馬。
司馬越任命劉蕃為淮北護軍,劉輿為颍川太守。
劉喬給朝廷上書,列舉劉輿兄弟的罪狀,并出兵許昌攻打司馬虓,派兒子劉祐在靈璧抗拒司馬越。
東平王司馬楙在兖州,不斷征收賦稅,郡縣都無法承受。
司馬虓派苟晞回到兖州,調司馬楙去青州,司馬楙拒不受命,就與劉喬聯合。
司馬颙聽到山東戰事又起,非常害怕,表奏成都王司馬穎都督河北諸軍事,仍然鎮守邺城。
下诏命令司馬越等人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司馬越等人不服從。
司馬颙看到劉喬的上書,就下诏說:“劉輿脅迫司馬虓做兇逆之事,現在命令鎮南将軍劉弘、征東将軍劉準,與劉喬并肩協力,以張方為都督,共同在許昌會合,讨伐劉輿兄弟。
”又派司馬穎和石超等人據守河橋,作為劉喬的後援。
劉弘寫信給劉喬和司馬越,讓他們消解怨恨停止用兵,共同輔助王室,雙方都不聽。
劉弘又上表說:“近年來戰事紛亂,諸王之間相互猜忌,是非反複無常,輪流挑起戰事,有史以來,骨肉之間相互殘殺沒有像如今這樣的。
萬一四邊夷人乘虛制造變亂,這也如同兩隻猛虎相互争鬥,都自然成為卞莊的獵物一樣。
我認為應趕快給司馬越等人下诏,命令他們雙方消除猜疑,各保自己分管的封地。
今後但有擅自興兵動武的,天下共同來讨伐他。
”當時司馬颙正在抗拒關東,要依靠劉喬來幫助自己,因而沒有采納劉弘的建議。
劉喬乘虛襲擊許昌,一舉攻克。
劉琨、劉輿和司馬虓一起逃奔河北。
劉弘看到張方的殘暴,知道司馬颙必敗,就帶領手下各路軍隊接受司馬越的指揮。
有星孛于北鬥。
十一月,将軍周權矯诏立羊後,事覺伏誅。
于是太宰颙矯诏敕留台賜後死,司隸校尉劉暾上奏固執,得免。
颙欲收暾,暾奔青州。
十二月,成都王穎據洛陽。
範陽王虓自領冀州刺史,擊穎将石超,斬之。
劉喬衆潰。
劉琨說冀州刺史溫羨,使讓位于範陽王虓。
虓遣琨乞師于王浚,遂引兵濟河,擊斬石超于荥陽,東迎越。
又擊劉祐于谯,殺之。
喬衆潰而走。
東海王越進屯陽武,王浚遣将祁弘将兵助之。
陳敏據江東,劉弘遣江夏太守陶侃将兵讨破之。
初,敏既克石冰,自謂勇略無敵,遂據曆陽以叛。
吳王常侍甘卓棄官歸,敏為子景娶卓女,使卓假稱皇太弟令,拜敏揚州刺史。
又使錢端等南略江州,弟斌東略諸郡,遂據江東。
以顧榮為右将軍,賀循為丹陽内史,周玘為安豐太守,豪傑名士鹹加收禮。
循佯狂得免。
玘亦稱疾。
敏疑諸名士不為己用,欲盡誅之。
榮曰:“将軍神武不世,若能委信君子,散蒂芥之嫌,塞讒谄之口,則上方數州可傳檄而定。
不然,終不濟也。
”敏乃止。
太宰颙以張光為順陽太守,帥步騎讨敏。
劉弘遣江夏太守陶侃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應詹督水軍以繼之。
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或謂弘曰:“侃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
”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無是也。
”侃聞之,遣子洪詣弘以自固。
弘引為參軍, 有彗星出現在北鬥星附近。
十一月,将軍周權假稱有皇帝诏令,立羊皇後,事發後被殺。
這時太宰司馬颙假傳诏令,下令留台賜羊皇後自盡,司隸校尉劉暾上奏力争,羊皇後才免于一死。
司馬颙要逮捕劉暾,劉暾逃奔青州。
十二月,成都王司馬穎占據洛陽。
範陽王司馬虓自己兼任冀州刺史,襲擊司馬穎的将領石超,将他殺死。
劉喬的軍隊潰敗。
劉琨勸說冀州刺史溫羨,讓他把職位讓給範陽王司馬虓。
司馬虓派劉琨向王浚請求援兵,于是率兵渡過黃河,在荥陽擊敗并殺死石超,向東迎接司馬越。
又在谯地襲擊并殺死劉祐。
劉喬的軍隊于是潰散奔逃。
東海王司馬越進駐陽武,王浚派部将祁弘帶兵去幫助他。
陳敏占據了江東,劉弘派江夏太守陶侃帶兵去讨伐并打敗了他。
當初,陳敏戰勝了石冰,自認為勇略無敵,于是占據曆陽反叛。
吳王常侍甘卓棄官歸家,陳敏為兒子陳景娶了甘卓的女兒,讓甘卓假傳皇太弟的命令,任命陳敏為揚州刺史。
又派錢端等人向南攻打江州,派其弟陳斌向東攻打其他各郡,于是占據了江東。
任命顧榮為右将軍,賀循為丹陽内史,周玘為安豐太守,對一些豪傑名士都以禮相待,加以錄用。
賀循裝瘋得以逃脫。
周玘也聲稱有病不去赴任。
陳敏懷疑其他名士也不會為他效力,想把他們全都殺掉。
顧榮說:“您超凡威武舉世無雙,若能在君子中取得信任,解開相互間微小的猜忌,堵住那些進讒獻媚者的嘴巴,那麼揚州以西的幾個州,下達一紙檄文就可以安定了。
不然,終究不會成功。
”陳敏這才打消了殺人的想法。
太宰司馬颙以張光為順陽太守,率步兵騎兵去讨伐陳敏。
劉弘派江夏太守陶侃屯兵夏口,又派南平太守應詹督領水軍援助他們。
陶侃和陳敏是同郡人,又同年被任命為官,有人對劉弘說:“若陶侃有異心,荊州就失去東門了。
”劉弘說:“陶侃的忠心和才能,我很久以前就了解,他一定不會這樣。
”陶侃聽說後,就派其子陶洪到劉弘那裡,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劉弘以陶洪為參軍, 資而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負心,況大丈夫乎?”敏遣陳恢寇武昌,侃禦之,以運船為戰艦。
或以為不可,侃曰:“用官船擊官賊,何為不可?”侃與恢戰,屢破之。
又與皮初、張光共破錢端于長岐。
或說弘曰:“張光,太宰腹心,公既與東海,宜斬光以明向背。
”弘曰:“宰輔得失,豈張光之罪!危人自安,君子弗為也。
”乃表光勳,乞加遷擢。
漢離石大饑。
丙寅(306) 光熙元年漢元熙三年,成晏平元年。
春正月朔,日食。
太宰殺張方,成都王穎奔長安。
東海王越之起兵也,使人說太宰颙,令奉帝還洛,約與分陝為伯。
颙欲從之。
張方自以罪重,恐為誅首,謂颙曰:“今據形勝之地,國富兵強,奉天子以号令,誰敢不從?奈何拱手受制于人!”颙乃止。
及劉喬敗,颙懼,欲罷兵,恐方不從,乃誘方帳下督郅輔,使殺方,送首于越,以請和。
越不許,遣祁弘等帥鮮卑西迎車駕。
宋胄等進逼洛陽,穎奔長安。
三月,五苓夷寇甯州。
刺史李毅卒。
甯州頻歲饑疫,五苓夷強盛,遂圍州城。
李毅病卒,女秀明達有父風,衆推領州事。
秀獎厲戰士,嬰城固守,城中糧盡,炙鼠拔草而食之,伺夷稍怠,辄出兵掩擊,破之。
給了路費讓他回去,說:“普通人交往,尚且不負心,何況是大丈夫呢?”陳敏派陳恢進犯武昌,陶侃前去抵禦,以官府的運輸船作為戰艦。
有人認為不行,陶侃說:“用官船來打官賊,有什麼不行?”陶侃與陳恢交戰,多次把陳恢打敗。
又和皮初、張光共同在長岐打敗了錢端。
有人對劉弘說:“張光是太宰司馬颙的心腹,您既然傾向東海王司馬越,就應該殺了張光來表明您的傾向。
”劉弘說:“宰輔的得失,怎能是張光的罪過呢!危害别人以求得自身的安全,君子不做這樣的事。
”于是表奏張光的功績,請求朝廷提拔他。
漢離石地區發生嚴重饑荒。
丙寅(306) 晉惠帝光熙元年漢元熙三年,成漢晏平元年。
春正月初一,發生日食。
太宰司馬殺了張方,成都王司馬穎逃奔長安。
東海王司馬越起兵,派人去勸說太宰司馬颙,讓他侍奉惠帝返回洛陽,相約像當初周公和召公那樣以陝地為界,各自治理。
司馬颙想接受這個建議。
張方認為自己罪行嚴重,恐怕成為被誅殺的首犯,就對司馬颙說:“現在我們占據了形勢險要的地方,國富兵強,挾天子号令天下,誰敢不服從?怎能拱手受制于人呢!”司馬颙于是打消了和司馬越聯合的想法。
等到劉喬失敗之後,司馬颙很害怕,想停止用兵,又擔心張方不服從命令,就誘騙張方的帳下督郅輔,使他殺死了張方,把張方的首級送給司馬越,請求和解。
司馬越不答應,派祁弘等人率領鮮卑人向西迎接惠帝。
宋胄等人進逼洛陽,司馬穎逃奔長安。
三月,五苓夷人侵犯甯州。
刺史李毅去世。
甯州連年遭受饑荒災疫,這時五苓夷人強盛,就包圍了甯州城。
李毅病死,他的女兒李秀精明練達,有其父風範,于是大家就推舉她管理甯州的事務。
李秀獎勵戰士,環城固守,城中糧食吃完了,就烤鼠拔草為食,等夷人稍有懈怠,就突然發兵襲擊,打敗了夷人。
夏四月,東海王越進屯溫,遣祁弘入長安,奉帝東還。
太宰颙遣兵拒祁弘等于湖,弘擊破之,遂西入關,又敗其兵于霸水,颙單馬逃入太白山。
弘等入長安,所部鮮卑大掠,殺二萬餘人,百官奔散,入山中,拾橡實食之。
弘等奉帝乘牛車東還,關中皆服于東海王越,颙保城而已。
六月,至洛陽,複羊後。
成都王雄稱成皇帝。
雄即帝位,國号大成,追尊父特曰景皇帝。
初,範長生詣成都,雄門迎執闆,拜為丞相,尊之曰範賢,至是以為天地太師。
時諸将恃恩,互争班位,尚書令閻式請考漢晉故事,立百官制度,從之。
秋七月朔,日食。
八月,以東海王越為太傅,錄尚書事。
範陽王虓為司空,鎮邺。
越以庾敳為軍谘祭酒,胡毋輔之為從事中郎,郭象為主簿,阮脩為行參軍,謝鲲為掾。
敳等皆尚虛玄,不以世務嬰心,縱酒放誕。
敳殖貨無厭,象薄行,好招權,越皆以其名重辟之。
荊州都督、新城公劉弘卒。
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事成則曰:“某人之功。
”如敗則曰:“老子之罪。
”每有興發,手書守相,丁甯款密。
人皆感悅,争赴之,鹹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
”辛冉說弘以從橫之事,弘怒,斬之。
至是卒,谥曰元。
夏四月,東海王司馬越進駐溫縣,派祁弘入長安,侍奉惠帝東返。
太宰司馬颙派兵在湖縣抵禦祁弘等人,被祁弘打敗,于是祁弘向西入關,又在霸水打敗了司馬颙的軍隊,司馬颙單槍匹馬逃入太白山中。
祁弘等人進入長安,他部下的鮮卑人大肆搶掠,殺了兩萬多人,朝中百官四散奔逃,逃入山中,撿橡樹子為食。
祁弘等人侍奉惠帝乘牛車東返,關中地區都歸服東海王司馬越,司馬颙僅僅保住長安城而已。
六月,惠帝回到洛陽,恢複了羊皇後的地位。
成都王李雄稱成皇帝。
李雄登上皇帝的寶座,國号為大成,追尊其父李特為景皇帝。
當初,範長生到成都,李雄拿着手闆在門口迎接,拜他為丞相,尊稱為範賢,如今又封他為天地太師。
這時各将領都倚仗李雄的恩寵,互相争奪官位,尚書令閻式請求參照漢、晉的舊例,建立百官制度,李雄采納了他的意見。
秋七月初一,發生日食。
八月,任命東海王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事。
任命範陽王司馬虓為司空,鎮守邺城。
司馬越任用庾敳為軍谘祭酒,胡毋輔之為從事中郎,郭象為主簿,阮脩為行參軍,謝鲲為掾。
庾敳等人都崇尚玄虛空談,不關心世事,任意飲酒,放縱不羁。
庾敳聚斂财物貪得無厭,郭象品行低下,喜歡攬權,司馬越因為他們名重于世,都對他們加以任用。
荊州都督、新城公劉弘去世。
此時天下大亂,劉弘專門督管江、漢地區,威勢及于南方邊遠地區,事情成功了,他就說:“這是某人的功勞。
”如果失敗了,則說:“這是老夫的責任。
”每當興辦事情,都親自給負責的官員寫信,親切叮咛囑咐。
所以人們都為之感動喜悅,争相努力投身于交付的事情,都說:“得到劉公一封親筆信,勝過做十個州部的從事。
”辛冉勸說劉弘行割據稱霸之事,劉弘大怒,把他殺了。
這時劉弘去世,谥号為元。
九月,頓丘太守馮嵩執成都王穎送邺。
兖州刺史苟晞擊斬公師藩。
冬十月,範陽王虓卒。
長史劉輿誅穎。
祁弘之入關也,成都王穎自武關奔新野。
會劉弘卒,司馬郭勵作亂,欲奉穎為主,不克而誅。
遂北濟河,收故将士,欲赴公師藩。
頓丘太守馮嵩執送邺,範陽王虓幽之,而苟晞亦擊斬藩。
十月,虓卒。
長史劉輿以穎素為邺人所附,僞稱诏賜死。
穎官屬皆先逃散,惟盧志不去,至是收而殡之。
太傅越召為軍谘祭酒。
越又将召輿,或曰:“輿猶膩也,近則污人。
”及至,越疏之。
輿密視天下兵簿,及倉庫、牛馬、器械、水陸之形,皆默識之,每會議,應機辨畫。
越傾膝酬接,即以為左長史,軍國之務悉以委之。
十一月,帝中毒崩,太弟熾即位,尊皇後曰惠皇後,立妃梁氏為皇後。
帝食餅中毒而崩,或曰太傅越之鸩也。
羊後自以于太弟熾為嫂,恐不得為太後,将立清河王覃。
侍中華混露闆馳告太傅越,召太弟入宮即帝位。
尊後曰惠皇後,居弘訓宮。
懷帝始遵舊制,于東堂聽政,每至宴會,辄與群官論衆務,考經籍。
黃門侍郎傅宣歎曰:“今日複見武帝之世矣!” 十二月朔,日食。
南陽王模誅河間王颙。
太傅越以诏征颙為司徒,颙就征。
模自許昌遣将邀殺之。
葬太陽陵。
以劉琨為并州刺史。
劉輿說太傅越遣琨鎮并州,以為北面之重,而徙東 九月,頓丘太守馮嵩抓住了成都王司馬穎,将他送往邺城。
兖州刺史苟晞讨伐并殺死了公師藩。
冬十月,範陽王司馬虓去世。
長史劉輿誅殺司馬穎。
祁弘進入關中,成都王司馬穎從武關逃奔新野。
正遇上劉弘去世,司馬郭勵作亂,想推舉司馬穎為首領,沒有成功,郭勵被殺死。
于是司馬穎北渡黃河,集合舊部将士,想去投奔公師藩。
頓丘太守馮嵩将司馬穎抓住送往邺城,範陽王司馬虓又把司馬穎幽禁起來,而苟晞也攻擊并殺死了公師藩。
十月,司馬虓去世。
長史劉輿因為邺人向來歸附司馬穎,就僞稱有诏書,将司馬穎賜死。
司馬穎部下的官吏早都逃散了,隻有盧志沒有走,這時就收殓了司馬穎的屍體并安葬了他。
太傅司馬越征召盧志為軍谘祭酒。
司馬越又打算征召劉輿,有人說:“劉輿這個人好比污垢,接近他就會把人弄髒。
”劉輿來後,司馬越就疏遠他。
劉輿暗中查看記載天下兵力的簿籍,以及倉庫、牛馬、器械、水陸地理形勢,都默記在心,每當集衆議事的時候,便适時地幫助分析策劃。
司馬越虛心地接受,于是任命他為左長史,軍政大事全都交他辦理。
十一月,惠帝中毒駕崩,皇太弟司馬熾即皇帝位,尊皇後為惠皇後,立妃子梁氏為皇後。
惠帝吃餅中毒而死,有人說是太傅司馬越毒死的。
羊皇後認為自己是皇太弟司馬熾的嫂嫂,恐怕當不成太後,打算擁立清河王司馬覃為帝。
侍中華混用不封口的文書派人迅速報告太傅司馬越,宣召皇太弟入宮即帝位。
尊皇後羊氏為惠皇後,居住在弘訓宮。
懷帝司馬熾遵從舊制,開始在東堂聽政,每到群臣宴會,就與大臣們讨論各種政務,探讨各種經典的内容。
黃門侍郎傅宣感歎說:“今天又看到武帝那樣的時代了!” 十二月初一,發生日食。
南陽王司馬模殺了河間王司馬。
太傅司馬越用诏書征召司馬颙為司徒,司馬颙前去就任。
司馬模從許昌派人阻截殺死了他。
惠帝被安葬在太陽陵。
任命劉琨為并州刺史。
劉輿勸太傅司馬越派劉琨守并州,增強北方防務,而調東 燕王騰鎮邺,越從之。
琨至上黨,騰即自井陉東下。
時并州饑馑,數為胡寇所掠,吏民萬餘人悉随騰就谷冀州,号為“乞活”,所餘戶不滿二萬。
寇賊縱橫,道路斷塞。
琨募兵上黨,得五百人,轉鬥而前。
至晉陽,府寺焚毀,邑野蕭條。
琨撫循勞徕,流民稍集。
丁卯(307) 孝懷皇帝永嘉元年漢元熙四年。
春二月,群盜王彌寇青、徐。
初,惤令劉柏根反,王浚讨斬之。
其長史王彌遂為群盜,至是寇青、徐,殺東萊太守。
三月,陳敏将顧榮、周玘殺敏以降。
陳敏刑政無章,子弟兇暴,顧榮、周玘等憂之。
廬江内史華譚遺榮等書曰:“陳敏盜據吳會,命危朝露。
今皇輿東返,俊彥盈朝,将舉六師以清建業,諸賢何顔複見中州之士邪!”榮等素有圖敏之心,及見書,甚慚,密遣使報征東劉準,使發兵臨江,己為内應,翦發為信。
準遣揚州刺史劉機等讨敏。
敏使其弟昶将兵屯烏江,宏屯牛渚。
玘密使敏司馬錢廣殺昶,因勒兵朱雀橋南。
敏遣甘卓讨廣,榮慮敏疑之,故往就敏。
敏曰:“卿當四出鎮衛,豈得就我邪!”榮乃出,與玘共說卓曰:“敏既常才,政令反覆,其敗必矣。
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lsquo逆賊顧榮、甘卓之首&rsquo,此萬世之辱也。
”卓遂詐稱疾迎女,斷橋,收船南岸, 燕王司馬騰去守邺城,司馬越同意了。
劉琨到了上黨,司馬騰就從井陉東下。
當時并州鬧饑荒,多次遭到胡人的搶掠,官吏和百姓一萬多人都跟随司馬騰到冀州找飯吃,稱為“乞活”,剩下的不足兩萬戶。
盜賊橫行,交通斷絕。
劉琨在上黨募兵,募得五百人,轉戰向前。
到了晉陽,官署都被焚毀,城邑鄉村一片蕭條。
劉琨安撫勸勉,才逐漸聚集了一些流民。
晉懷帝 丁卯(307) 晉懷帝永嘉元年漢元熙四年。
春二月,聚衆為盜的王彌侵犯青州、徐州。
當初,惤縣令劉柏根反叛,王浚去讨伐并殺了他。
劉柏根的長史王彌聚衆為盜,這時侵犯青、徐二州,殺了東萊太守。
三月,陳敏手下的将領顧榮、周玘殺死陳敏,向朝廷投降。
陳敏處理刑罰政務都無章法,他的子弟兇惡殘暴,顧榮、周玘等人都很憂慮。
廬江内史華譚給顧榮等人去信說:“陳敏竊據吳郡、會稽地區,朝不保夕。
現在皇帝已東返洛陽,才能傑出的人充滿朝廷,将動用六軍來清理建業,你們有何顔面再見中原人士呢!”顧榮等人向來就有除掉陳敏的想法,見到此信,非常慚愧,秘密派遣使者向征東大将軍劉準報告,讓他發兵到江邊,自己做内應,剪掉頭發作為記号。
劉準派揚州刺史劉機等人去讨伐陳敏。
陳敏派其弟陳昶帶兵屯駐在烏江,陳宏屯駐在牛渚。
周玘秘密派陳敏的司馬錢廣殺死了陳昶,錢廣領兵駐紮在朱雀橋南。
陳敏派甘卓讨伐錢廣,顧榮怕陳敏懷疑,故意到陳敏那裡去。
陳敏說:“你應當四處走走,安定人心來保衛我,怎麼能到我這兒來呢!”顧榮于是出來,和周玘共同勸甘卓說:“陳敏既才能平平,政令又反複無常,失敗是必然的了。
而我們安然地接受他的官職俸祿,等失敗的那天,讓江西各軍把我們的首級裝在盒子裡送到洛陽,題寫着&lsquo逆賊顧榮、甘卓之首&rsquo,這是萬世的恥辱啊。
”甘卓于是假裝有病,接回女兒,截斷河上交通,把船收到南岸, 與玘、榮及紀瞻共攻敏。
敏自帥萬餘人讨卓,軍人隔水語敏衆曰:“本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陽、周安豐耳。
今皆異矣,汝等何為!”敏衆狐疑未決,榮以白羽扇麾之,衆皆潰去。
敏單騎走,追斬之,夷三族,傳首京師。
诏征顧榮為侍中,瞻為尚書郎,太傅越辟玘為參軍。
榮等至徐州,聞北方愈亂,逃歸。
西陽夷寇江夏。
西陽夷寇江夏,太守楊珉請督将議之。
諸将争獻方略,騎督朱伺獨不言。
珉曰:“将軍何以不言?”伺曰:“諸人以舌擊賊,伺惟以力耳!”珉又問:“将軍前後擊賊,何以常勝?”伺曰:“兩敵共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
”珉善之。
立清河王覃弟铨為皇太子。
太傅越出鎮許昌。
帝親覽大政,留心庶事,越不悅,固求出藩。
以南陽王模都督秦、雍軍事。
夏五月,群盜汲桑、石勒入邺,殺都督新蔡王騰。
複攻兖州,太傅越遣苟晞讨之。
公師藩既死,汲桑逃還苑中,更聚衆,聲言為成都王報仇,以石勒為前驅,所向辄克,遂進攻邺。
時邺中空竭,而新蔡王騰資用甚饒,性吝啬,無所振惠,臨急乃賜将士米各數升、帛各丈尺,以是人不為用。
桑遂入邺殺騰,燒宮大掠而去,南擊兖州。
太傅越使苟晞等讨之,勒、晞等相持數月,大小三十餘戰,互有勝負。
與周玘、顧榮及紀瞻共同攻打陳敏。
陳敏親自率領萬餘人讨伐甘卓,甘卓手下的軍士隔水對陳敏的士卒說:“原來我們之所以為陳公效力,正是因為丹陽太守顧榮、安豐太守周玘啊。
現在他們都反對陳敏,你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陳敏的部衆狐疑不決,顧榮把白羽扇一揮,陳敏的部衆都潰逃了。
陳敏單騎逃跑,被追上殺死,夷滅三族,把首級傳送京城。
朝廷下诏征召顧榮為侍中,紀瞻為尚書郎,太傅司馬越任命周玘為參軍。
顧榮等人到了徐州,聽說北方更加混亂了,就逃回去了。
西陽夷人進犯江夏。
西陽夷人進犯江夏,太守楊珉請督将們商議對策。
各位将領争相提出策略,隻有騎督朱伺一言不發。
楊珉問:“将軍為什麼不說話呢?”朱伺說:“這些人都是以口舌打擊賊寇,我隻靠武力罷了!”楊珉又問:“将軍前後幾次打擊賊寇,為什麼能夠常勝?”朱伺說:“兩軍對壘,要能夠忍耐,對方不能忍耐,而我能忍耐,所以能夠勝利。
”楊珉認為他說得很對。
立清河王司馬覃的弟弟司馬铨為皇太子。
太傅司馬越離開朝廷鎮守許昌。
懷帝親自處理國家大政,留心各種事務,司馬越很不高興,堅決要求出任地方長官。
任命南陽王司馬模都督秦、雍等州軍事。
夏五月,盜賊汲桑、石勒進入邺城,殺死都督新蔡王司馬騰。
接着又攻打兖州,太傅司馬越派苟晞去讨伐他們。
公師藩死後,汲桑逃回苑中,又聚衆,聲稱要為成都王司馬穎報仇,以石勒為前鋒,所向披靡,于是進攻邺城。
當時邺城财物都已空竭,而新蔡王司馬騰的資财用品卻很豐盛,他性格吝啬,不願赈濟賞賜,到緊急關頭才賞賜将士們每人幾升米、幾尺帛,因此部下都不願為他效力。
汲桑于是進入邺城殺死司馬騰,燒毀宮殿,大肆搶掠後才離開,向南攻擊兖州。
太傅司馬越派苟晞等人去讨伐汲桑,石勒與苟晞等人相持了幾個月,大小打了三十餘仗,互有勝負。
秋七月,以琅邪王睿為安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建業。
睿至建業,以王導為謀主,推心親信,每事咨焉。
睿名論素輕,吳人不附,居久之,士大夫莫有至者。
會睿出觀禊,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導與諸名勝皆騎從。
紀瞻、顧榮等見之驚異,相帥拜于道左。
導因說睿曰:“顧榮、賀循,此土之望,宜引之以結人心。
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
”睿乃使導躬造之,循、榮皆應命。
以循為吳國内史,榮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軍府政事,皆與之謀。
又以紀瞻為軍祭酒,卞壸為從事中郎,周玘、劉超、張闿、孔衍皆為掾屬。
導說睿“謙以接士,儉以足用,以清靜為政,撫綏新舊”。
故江東歸心焉。
睿初至,頗以酒廢事,導以為言,睿命酌,引觞覆之,于此遂絕。
苟晞擊汲桑、石勒,大破之。
桑走死,勒降漢。
苟晞追擊汲桑,破其八壘,死者萬餘人。
桑奔馬牧,為人所殺,石勒奔樂平。
太傅越加晞都督青、兖諸軍事。
晞屢破強寇,威名甚盛,善治繁劇,用法嚴峻。
其從母依之,奉養甚厚。
其子求為将,晞不許,曰:“吾不以王法貸人,将無後悔邪!”固求之,乃以為督護。
後犯法,晞杖節斬之。
從母叩頭救之,不聽。
既而素服哭之曰:“殺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
”胡部大張?督等擁衆壁于上黨,石勒往從之, 秋七月,任命琅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守建業。
司馬睿來到建業,以王導為主要謀士,推心置腹,非常信任,每件事都征求王導的意見。
司馬睿名望聲譽向來不高,吳人不歸附,在建業住了很長時間,士大夫沒有來拜訪的。
正巧司馬睿出去觀看禊祭,王導讓司馬睿坐在擡轎上,安排了威嚴的儀仗,王導和名士們都騎馬跟随。
紀瞻、顧榮等人看到這種情景非常驚異,一個跟着一個地在道旁下拜行禮。
王導就勸司馬睿說:“顧榮、賀循在這個地區很有聲望,應結交他們來收服人心。
他們二人來了,就沒有不來的了。
”于是司馬睿派王導親自拜訪他們,賀循、顧榮都來到司馬睿這裡。
賀循被任命為吳國内史,顧榮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是軍政大事,都和他們商量。
又任命紀瞻為軍祭酒,卞壸為從事中郎,周玘、劉超、張闿、孔衍都任曹屬之類的官職。
王導勸說司馬睿“用謙虛的态度對待士人,用節儉的辦法用度就會充足,以清靜無為的方法來處理政事,對新舊部下都要安撫”。
就這樣江東人都歸附了司馬睿。
司馬睿剛來時,常因醉酒耽誤政事,王導以言相勸,司馬睿讓人斟上酒,拿起酒杯把酒倒了,從此便不再喝酒。
苟晞攻擊汲桑、石勒,并打敗了他們。
汲桑逃跑後被人殺死,石勒降漢。
苟晞追擊汲桑,攻破了汲桑的八個營壘,殺死一萬多人。
汲桑逃奔到牧馬場,被人殺死,石勒逃到樂平。
太傅司馬越加任苟晞為都督青、兖諸軍事。
苟晞屢次打敗強敵,威名很盛,又善于處理繁重的政務,運用刑法嚴峻。
他的姨母來投靠他,苟晞對她的供養非常豐厚。
姨母請求任命自己的兒子為将,苟晞不答應,他說:“我不會拿王法去寬貸别人,您可不要後悔啊!”姨母一再請求,苟晞就讓她兒子擔任了督護。
後來姨母的兒子犯了法,苟晞手持節杖将他殺了。
姨母叩頭求救,苟晞也沒答應。
後來他穿着素服去哭表弟,說:“殺你的,是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苟晞啊。
”胡部首領張?督等人率領部衆駐紮在上黨,石勒去投奔他, 因說?督等與俱歸漢。
漢王淵以勒為輔漢将軍、平晉王。
冬十一月朔,日食。
以王衍為司徒。
衍說太傅越曰:“朝廷危亂,當賴方伯,宜得文武兼資以任之。
”乃以弟澄為荊州都督,族弟敦為青州刺史,語之曰:“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為三窟矣。
”澄至鎮,日夜縱酒,不親庶務,雖寇戎交急,不以為懷。
太傅越自領兖州牧,徙苟晞為青州刺史。
初,越與晞親善,引升堂,結為兄弟。
司馬潘滔說越曰:“兖州沖要,魏武以之創業。
晞有大志,非純臣也,若遷之青州,公自牧兖州,經緯諸夏,藩衛本朝,此所謂為之于未亂者也。
”越以為然。
自領兖州牧,以晞為征東大将軍、青州刺史。
越、晞由是有隙。
晞至青州,以嚴刻立威,日行斬戮,州人謂之“屠伯”。
王彌及其黨劉靈降漢。
靈少貧賤,力制奔牛,走及奔馬。
時人雖異之,莫能舉也。
靈撫膺歎曰:“天乎!何當亂也!”及公師藩起,靈自稱将軍,寇掠趙、魏,與王彌俱降漢。
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
拓跋祿官卒。
弟猗盧總攝三部,與慕容廆通好。
戊辰(308) 二年漢永鳳元年。
春正月朔,日食。
漢劉聰據太行,石勒下趙、魏,王浚擊勒破之。
二月,太傅越殺清河王覃。
夏五月,漢王彌寇洛陽,張軌遣督護北宮純入衛,擊破走之。
并勸說?督等人與他一起降漢。
漢王劉淵任命石勒為輔漢将軍,封平晉王。
冬十一月初一,發生日食。
任命王衍為司徒。
王衍勸太傅司馬越說:“朝廷如果發生危難,就要依賴地方最高長官,應選擇文武兼備的人來擔任此職。
”于是任命他的弟弟王澄為荊州都督,同族的弟弟王敦為青州刺史,對他們二人說:“荊州有長江、漢水作為屏障,青州有靠海的險要,你們二人在外而我居于朝中,足可成為狡兔的三窟了。
”王澄到了鎮守之地,日夜縱情豪飲,不理政務,即使盜賊軍情緊急,也不放在心上。
太傅司馬越自己兼任兖州牧,改任苟晞為青州刺史。
當初,司馬越與苟晞很友好,将他領上堂,結為兄弟。
司馬潘滔勸司馬越說:“兖州是要沖之地,魏武帝靠此地創立了大業。
苟晞有大志,并不是忠純笃實的臣子,如果把他調到青州,您自任兖州牧,管理中原,保衛朝廷,這就叫防患于未然。
”司馬越認為他說得對。
于是自己兼任兖州牧,任命苟晞為征東大将軍、青州刺史。
司馬越和苟晞之間從此有了裂痕。
苟晞到青州,以威嚴苛刻來樹立威信,每天都要殺人,青州人稱他為“屠伯”。
王彌和他的同黨劉靈降漢。
劉靈小時候家境貧窮,地位低賤,他力大能制住奔牛,跑得很快能趕上奔馬。
當時的人雖然認為他不同尋常,但沒人能推舉他。
劉靈撫胸感歎說:“天啊!為什麼遇到亂世呢!”等到公師藩起兵,劉靈就自稱将軍,侵掠趙、魏之地,和王彌一起降了漢。
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
拓跋祿官去世。
拓跋祿官的弟弟拓跋猗盧統領三部,與慕容廆結成友好。
戊辰(308) 晉懷帝永嘉二年漢永鳳元年。
春正月初一,發生日食。
漢将劉聰占據了太行,石勒攻克趙、魏地區,王浚擊敗了石勒。
二月,太傅司馬越殺了清河王司馬覃。
夏五月,漢将王彌進犯洛陽,張軌派督護北宮純帶兵去保衛京城,王彌被擊敗後逃走。
王彌收集亡散,兵複大振,分遣諸将攻陷郡縣,遂入許昌。
張軌遣督護北宮純将兵衛京師。
彌入自轘轅,敗官軍于伊北,遂至洛陽。
王衍督軍出戰,北宮純募勇士百餘人突陳,彌兵大敗,燒建春門而東。
衍遣左衛将軍王秉追之,戰于七裡澗,又敗之。
彌走平陽,漢王淵遣侍中郊迎,令曰:“孤親行将軍之館,拂席洗爵,敬待将軍。
”及至,拜司隸校尉。
诏封張軌西平郡公,軌辭不受。
時州郡之使莫有至者,軌獨貢獻不絕。
秋七月,漢徙都蒲子。
冬十月,漢王淵稱皇帝。
十二月,漢石勒、劉靈寇魏、汲、頓丘。
勒、靈帥衆三萬寇三郡,百姓望風降附者五十餘壘,皆假壘主将軍、都尉印绶,簡其強壯五萬為軍士,老弱安堵如故。
成尚書令楊褒卒。
褒好直言,成主雄初得蜀,用度不足,諸将有以獻金銀得官者,褒谏曰:“陛下設官爵,當網羅天下英豪,何有以官買金邪!”雄謝之。
己巳(309) 三年漢河瑞元年。
春正月朔,熒惑犯紫微。
漢徙都平陽。
漢太史令宣于脩之以星變言于其主淵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陽。
蒲子崎岖,難以久安,平陽氣象方昌,請徙都之。
”淵從之。
三月,以山簡都督荊、湘等州軍事。
王彌收集逃亡流散的兵力,軍隊重新振作起來,派遣部将分别攻陷了幾個郡縣,于是進入許昌。
張軌派督護北宮純帶兵去保衛京城。
王彌從轘轅出發,在伊水之北打敗了官軍,就到了洛陽。
王衍督率軍隊去迎戰,北宮純召募了百餘名勇士沖入王彌的軍陣,王彌的軍隊大敗,燒了建春門就向東逃走了。
王衍派左衛将軍王秉去追趕,在七裡澗打了一仗,又将王彌打敗。
王彌逃到平陽,漢王劉淵派侍中到城外去迎接,下令說:“我要親自到将軍的府第,為他拂拭坐席清洗酒杯,恭敬地對待将軍。
”王彌到後,被任命為司隸校尉。
下诏封張軌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辭不受。
當時各州郡的使者沒有到京城來的,隻有張軌不停地進獻貢品。
秋七月,漢遷都蒲子。
冬十月,漢王劉淵稱皇帝。
十二月,漢石勒、劉靈侵犯魏郡、汲郡、頓丘。
石勒、劉靈率領三萬人侵犯魏郡、汲郡及頓丘三郡,百姓望風降附的有五十多個村壘,這些歸降的壘主都被授予将軍、都尉的官職,從降民中挑選五萬強壯的編入軍隊,老弱百姓依然安居原地。
成漢尚書令楊褒去世。
楊褒喜歡直言,成漢國主李雄剛剛占領蜀地時,用度不足,将領中有通過貢獻金銀得到官職的,楊褒勸谏說:“陛下設立官爵,應當網羅天下的英雄豪傑,哪有用官去買金的呢!”李雄向他謝罪。
己巳(309) 晉懷帝永嘉三年漢河瑞元年。
春正月初一,火星犯紫微星座。
漢遷都平陽。
漢太史令宣于脩之因為星相變化的事情對漢主劉淵說:“不超過三年,您必然能攻克洛陽。
蒲子地形崎岖,難以久安,平陽的氣象正旺,請您遷都到那兒去吧。
”劉淵聽從了宣于脩之的意見。
三月,任命山簡為都督荊、湘等州軍事。
簡,濤之子也。
嗜酒,不恤政事。
初,荊州寇盜不禁,诏起劉弘子璠為順陽内史,江漢間翕然歸之。
簡表“璠得衆心,恐百姓劫以為主”。
诏征璠為越騎校尉。
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太傅越入京師,殺中書令缪播、帝舅王延等十餘人。
越入京師,中書監王敦謂所親曰:“太傅專執威權,而選用表請,尚書猶以舊制裁之,今來必有所誅。
”帝之為太弟也,與缪播善,及即位,委以心膂。
帝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并參機密。
劉輿、潘滔勸越誅之,越乃誣播等欲為亂,遣甲士三千入宮,執播等十餘人于帝側,付廷尉殺之。
帝歎息流涕而已。
綏,曾之孫也。
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創大業,吾每宴見,未嘗聞經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贻厥孫謀之道也,及身而已,後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
”指諸孫曰:“此屬必及于難。
”及綏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聖乎!”曾日食萬錢,猶雲無下箸處。
子劭日食二萬。
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
與人書疏,詞禮簡傲。
王尼見綏書,謂人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人曰:“伯蔚聞卿言,必相危害。
”尼曰:“伯蔚比聞我言,自已死矣。
”及永嘉之末,何氏無遺種。
太尉劉寔罷就第。
寔連年請老,朝廷不許。
劉坦言:“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宜聽寔所守。
”诏寔以侯就第。
山簡是山濤的兒子。
他喜歡喝酒,不把政事放在心上。
當初,荊州寇盜不能平定,朝廷下诏起用劉弘的兒子劉璠為順陽内史,江漢地區百姓紛紛歸附劉璠。
山簡上表說“劉璠很得人心,恐怕百姓要劫持他做首領”。
朝廷下诏征召劉璠為越騎校尉。
南方地區因此大亂,父老百姓沒有不追念劉弘的。
太傅司馬越進入京城,殺了中書令缪播、皇帝的舅舅王延等十多人。
司馬越進入京城,中書監王敦對親信說:“太傅獨攬大權,但是選拔任用官吏上表奏請,尚書仍按照過去的制度來裁定,如今必定會誅殺一些官員。
”懷帝當皇太弟的時候,與缪播關系友善,即帝位後,把他作為心腹。
懷帝的舅舅散騎常侍王延以及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都參與朝中機密事務。
劉輿、潘滔勸司馬越誅殺這幾個人,司馬越就誣陷缪播等人要作亂,派三千士兵進入皇宮,在懷帝身邊把缪播等十幾個人抓住,交付廷尉把他們殺了。
懷帝隻是流淚歎息而已。
何綏是何曾的孫子。
當初,何曾侍奉武帝宴飲,退朝後對兒子們說:“主上開創大業以來,我每次在宴會上見到他,從沒聽他談論過治國的長遠計劃,隻說些生活瑣事,這不是替子孫後代考慮的做法,國家在他這代還能安定,到了後代就危險了!你們這輩還可以免禍。
”又指着孫子們說:“他們必定會遭難。
”何綏死後,哥哥何嵩哭着說:“我的祖父大概是聖人吧!”何曾每天吃飯要花一萬錢,還說沒有可吃的菜。
其子何劭一天吃飯要花掉兩萬。
何綏及弟弟何機、何羨更加奢侈浪費。
給人寫信,用詞傲慢無禮。
王尼看到何綏的信,對人說:“伯蔚身居亂世而如此傲慢自誇,哪能免禍呢?”有人說:“伯蔚聽到你的話,必定要害你。
”王尼說:“等伯蔚聽到我的話時,他自己已經死了。
”到了永嘉末年,何氏已沒有後人了。
太尉劉寔辭官回到自己的府第。
劉寔連年請求告老還鄉,朝廷不許。
劉坦上言說:“古代養老,以不任職為好,不是留他做官就是看重他,應該聽從劉寔的意見。
”诏令劉寔以侯爵歸府第。
以王衍為太尉。
太傅越使将軍何倫領國兵入宿衛。
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罷之,更使将軍何倫、王秉領東海國兵數百人宿衛。
漢寇黎陽,陷之。
漢主淵遣劉景将兵攻黎陽,克之。
又敗王堪于延津,沉男女三萬餘人于河。
淵聞之,怒曰:“景何面複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黜之。
夏,大旱。
江、漢、河、洛可涉。
漢石勒寇钜鹿、常山。
勒衆至十餘萬,集衣冠人物别為君子營,以張賓為謀主,刁膺為股肱,夔安、孔苌、支雄、桃豹、逯明為爪牙,并州諸胡羯多從之。
初,張賓好讀書,闊達有大志,常自比張子房。
及勒徇山東,賓謂所親曰:“吾曆觀諸将,無如此胡将軍者,可與共成大業。
”乃提劍詣軍門,大呼請見。
勒亦未之奇也。
賓數以策幹勒,已而皆如所言,由是奇之。
漢寇壺關,陷之。
漢主淵使王彌與楚王聰共攻壺關,以石勒為前鋒都督。
劉琨遣軍救之,不克。
越遣淮南内史王曠、将軍施融拒之,曠濟河,欲長驅而前,融曰:“彼乘險間出,且當阻水為固,以量形勢。
”曠怒曰:“君欲沮衆邪?”遂逾太行,與聰戰于長平,大敗,皆死,壺關降漢。
任命王衍為太尉。
太傅司馬越派将軍何倫率領東海國的軍隊進入皇宮擔任禁衛。
司馬越因為近年來朝廷發生的變故,大多是由宮廷中的人引發的,于是上奏
凡一十四年。
乙醜(305) 永興二年漢元熙二年。
夏四月,張方複廢羊後。
秋七月,東海王越自領徐州都督,傳檄讨張方。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東海王越讨之。
越傳檄山東、糾帥義旅,迎天子還舊都。
徐州長史王脩說刺史東平王楙,以州授之,越乃以司空領徐州都督,楙自為兖州刺史。
于是範陽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為盟主,越辄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故将公師藩寇掠趙、魏。
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其故将公師藩等自稱将軍,起兵趙、魏,衆至數萬。
初,上黨武鄉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
并州大饑,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勒亦被掠,賣為茌平人師懽奴。
懽奇其狀貌而免之。
勒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為群盜。
及藩起,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
藩攻陷郡縣,轉前攻邺,範陽王虓遣其将苟晞擊走之。
乙醜(305) 晉惠帝永興二年漢元熙二年。
夏四月,張方又廢黜了羊皇後。
秋七月,東海王司馬越自己兼任徐州都督,發布檄文讨伐張方。
東海中尉劉洽因張方劫持并強迫惠帝遷移,勸東海王司馬越讨伐張方。
司馬越向山東發布檄文,集合并率領各地義軍,迎接惠帝回到原來的京城。
徐州長史王脩勸說徐州刺史東平王司馬楙,把徐州交給司馬越,于是司馬越以司空的官職兼任徐州都督,司馬楙自任兖州刺史。
這時範陽王司馬虓和王浚等人共同推舉司馬越為盟主,司馬越就選擇安排刺史以下的官職,朝廷的官員很多都投奔到他的門下。
成都王司馬穎原來的部将公師藩虜掠趙、魏地區。
成都王司馬穎被廢黜以後,河北地區有很多人都同情他,他原來的部将公師藩等人自稱将軍,在趙、魏一帶起兵,人數達到數萬。
起初,上黨郡武鄉縣羯族人石勒有膽力,擅長騎馬射箭。
并州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東嬴公司馬騰把胡人們抓到山東,将他們賣掉來補充軍械糧饷,石勒也被抓了去,賣給茌平人師懽為奴。
師懽見他的相貌奇特,就把他放走了。
于是石勒就和牧場的首領汲桑一起集結壯士結成了強盜團夥。
等到公師藩起兵以後,汲桑和石勒率領了數百名騎士去投奔他,汲桑就開始讓石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
公師藩攻陷了一些郡縣,又轉戰前去攻打邺城,範陽王司馬虓派遣他的部将苟晞把公師藩擊退了。
八月,東海王越、範陽王虓發兵西,豫州刺史劉喬拒之,太宰颙遣張方助喬。
冬十月,襲虓破之。
東海王越留琅邪王睿,以平東将軍監徐州軍事,守下邳。
睿請王導為司馬,委以軍事。
越帥甲卒三萬,西屯蕭縣,範陽王虓自許屯于荥陽。
越承制以豫州刺史劉喬為冀州,使虓領豫州。
喬以虓非天子命,發兵拒之。
虓以劉琨為司馬。
越以劉蕃為淮北護軍,劉輿為颍川太守。
喬上尚書,列輿兄弟罪惡,因引兵攻虓于許,遣其子祐拒越于靈璧。
東平王楙在兖州,征求不已,郡縣不堪命。
虓遣苟晞還兖州,徙楙青州,楙不受命,與劉喬合。
颙聞山東兵起,甚懼,表成都王穎都督河北諸軍事,複鎮邺。
诏越等各就國,越等不從。
颙得喬上事,下诏稱:“劉輿脅虓造逆,其令鎮南将軍劉弘、征東将軍劉準,與喬并力,以張方為都督,共會許昌,誅輿兄弟。
”使穎與石超等據河橋,為喬繼援。
弘遺喬及越書,使解怨釋兵,同獎王室,皆不聽。
弘又上表曰:“自頃兵戈紛亂,構于群王,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也。
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鬥,自效于卞莊者矣。
謂宜速诏越等,令兩釋猜疑,各保分局。
自今有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
”時颙方拒關東,倚喬為助,不納。
喬乘虛襲許,破之。
琨、輿及虓俱奔河北。
弘以張方殘暴,知颙必敗,乃帥諸軍受越節度。
八月,東海王司馬越、範陽王司馬虓發兵向西,豫州刺史劉喬抵禦他,太宰司馬颙派張方幫助劉喬。
冬十月,劉喬襲擊并打敗了司馬虓。
東海王司馬越留下琅邪王司馬睿,以平東将軍之職監徐州軍事,守下邳。
司馬睿請王導擔任司馬,把軍務交王導處理。
司馬越率三萬士卒,駐紮在西邊的蕭縣,範陽王司馬虓從許昌來到荥陽駐紮。
司馬越按皇帝旨意,讓豫州刺史劉喬任冀州刺史,讓司馬虓兼任豫州刺史。
劉喬認為司馬虓來豫州不是天子的命令,發兵抗拒。
司馬虓任命劉琨為司馬。
司馬越任命劉蕃為淮北護軍,劉輿為颍川太守。
劉喬給朝廷上書,列舉劉輿兄弟的罪狀,并出兵許昌攻打司馬虓,派兒子劉祐在靈璧抗拒司馬越。
東平王司馬楙在兖州,不斷征收賦稅,郡縣都無法承受。
司馬虓派苟晞回到兖州,調司馬楙去青州,司馬楙拒不受命,就與劉喬聯合。
司馬颙聽到山東戰事又起,非常害怕,表奏成都王司馬穎都督河北諸軍事,仍然鎮守邺城。
下诏命令司馬越等人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司馬越等人不服從。
司馬颙看到劉喬的上書,就下诏說:“劉輿脅迫司馬虓做兇逆之事,現在命令鎮南将軍劉弘、征東将軍劉準,與劉喬并肩協力,以張方為都督,共同在許昌會合,讨伐劉輿兄弟。
”又派司馬穎和石超等人據守河橋,作為劉喬的後援。
劉弘寫信給劉喬和司馬越,讓他們消解怨恨停止用兵,共同輔助王室,雙方都不聽。
劉弘又上表說:“近年來戰事紛亂,諸王之間相互猜忌,是非反複無常,輪流挑起戰事,有史以來,骨肉之間相互殘殺沒有像如今這樣的。
萬一四邊夷人乘虛制造變亂,這也如同兩隻猛虎相互争鬥,都自然成為卞莊的獵物一樣。
我認為應趕快給司馬越等人下诏,命令他們雙方消除猜疑,各保自己分管的封地。
今後但有擅自興兵動武的,天下共同來讨伐他。
”當時司馬颙正在抗拒關東,要依靠劉喬來幫助自己,因而沒有采納劉弘的建議。
劉喬乘虛襲擊許昌,一舉攻克。
劉琨、劉輿和司馬虓一起逃奔河北。
劉弘看到張方的殘暴,知道司馬颙必敗,就帶領手下各路軍隊接受司馬越的指揮。
有星孛于北鬥。
十一月,将軍周權矯诏立羊後,事覺伏誅。
于是太宰颙矯诏敕留台賜後死,司隸校尉劉暾上奏固執,得免。
颙欲收暾,暾奔青州。
十二月,成都王穎據洛陽。
範陽王虓自領冀州刺史,擊穎将石超,斬之。
劉喬衆潰。
劉琨說冀州刺史溫羨,使讓位于範陽王虓。
虓遣琨乞師于王浚,遂引兵濟河,擊斬石超于荥陽,東迎越。
又擊劉祐于谯,殺之。
喬衆潰而走。
東海王越進屯陽武,王浚遣将祁弘将兵助之。
陳敏據江東,劉弘遣江夏太守陶侃将兵讨破之。
初,敏既克石冰,自謂勇略無敵,遂據曆陽以叛。
吳王常侍甘卓棄官歸,敏為子景娶卓女,使卓假稱皇太弟令,拜敏揚州刺史。
又使錢端等南略江州,弟斌東略諸郡,遂據江東。
以顧榮為右将軍,賀循為丹陽内史,周玘為安豐太守,豪傑名士鹹加收禮。
循佯狂得免。
玘亦稱疾。
敏疑諸名士不為己用,欲盡誅之。
榮曰:“将軍神武不世,若能委信君子,散蒂芥之嫌,塞讒谄之口,則上方數州可傳檄而定。
不然,終不濟也。
”敏乃止。
太宰颙以張光為順陽太守,帥步騎讨敏。
劉弘遣江夏太守陶侃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應詹督水軍以繼之。
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或謂弘曰:“侃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
”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無是也。
”侃聞之,遣子洪詣弘以自固。
弘引為參軍, 有彗星出現在北鬥星附近。
十一月,将軍周權假稱有皇帝诏令,立羊皇後,事發後被殺。
這時太宰司馬颙假傳诏令,下令留台賜羊皇後自盡,司隸校尉劉暾上奏力争,羊皇後才免于一死。
司馬颙要逮捕劉暾,劉暾逃奔青州。
十二月,成都王司馬穎占據洛陽。
範陽王司馬虓自己兼任冀州刺史,襲擊司馬穎的将領石超,将他殺死。
劉喬的軍隊潰敗。
劉琨勸說冀州刺史溫羨,讓他把職位讓給範陽王司馬虓。
司馬虓派劉琨向王浚請求援兵,于是率兵渡過黃河,在荥陽擊敗并殺死石超,向東迎接司馬越。
又在谯地襲擊并殺死劉祐。
劉喬的軍隊于是潰散奔逃。
東海王司馬越進駐陽武,王浚派部将祁弘帶兵去幫助他。
陳敏占據了江東,劉弘派江夏太守陶侃帶兵去讨伐并打敗了他。
當初,陳敏戰勝了石冰,自認為勇略無敵,于是占據曆陽反叛。
吳王常侍甘卓棄官歸家,陳敏為兒子陳景娶了甘卓的女兒,讓甘卓假傳皇太弟的命令,任命陳敏為揚州刺史。
又派錢端等人向南攻打江州,派其弟陳斌向東攻打其他各郡,于是占據了江東。
任命顧榮為右将軍,賀循為丹陽内史,周玘為安豐太守,對一些豪傑名士都以禮相待,加以錄用。
賀循裝瘋得以逃脫。
周玘也聲稱有病不去赴任。
陳敏懷疑其他名士也不會為他效力,想把他們全都殺掉。
顧榮說:“您超凡威武舉世無雙,若能在君子中取得信任,解開相互間微小的猜忌,堵住那些進讒獻媚者的嘴巴,那麼揚州以西的幾個州,下達一紙檄文就可以安定了。
不然,終究不會成功。
”陳敏這才打消了殺人的想法。
太宰司馬颙以張光為順陽太守,率步兵騎兵去讨伐陳敏。
劉弘派江夏太守陶侃屯兵夏口,又派南平太守應詹督領水軍援助他們。
陶侃和陳敏是同郡人,又同年被任命為官,有人對劉弘說:“若陶侃有異心,荊州就失去東門了。
”劉弘說:“陶侃的忠心和才能,我很久以前就了解,他一定不會這樣。
”陶侃聽說後,就派其子陶洪到劉弘那裡,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劉弘以陶洪為參軍, 資而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負心,況大丈夫乎?”敏遣陳恢寇武昌,侃禦之,以運船為戰艦。
或以為不可,侃曰:“用官船擊官賊,何為不可?”侃與恢戰,屢破之。
又與皮初、張光共破錢端于長岐。
或說弘曰:“張光,太宰腹心,公既與東海,宜斬光以明向背。
”弘曰:“宰輔得失,豈張光之罪!危人自安,君子弗為也。
”乃表光勳,乞加遷擢。
漢離石大饑。
丙寅(306) 光熙元年漢元熙三年,成晏平元年。
春正月朔,日食。
太宰殺張方,成都王穎奔長安。
東海王越之起兵也,使人說太宰颙,令奉帝還洛,約與分陝為伯。
颙欲從之。
張方自以罪重,恐為誅首,謂颙曰:“今據形勝之地,國富兵強,奉天子以号令,誰敢不從?奈何拱手受制于人!”颙乃止。
及劉喬敗,颙懼,欲罷兵,恐方不從,乃誘方帳下督郅輔,使殺方,送首于越,以請和。
越不許,遣祁弘等帥鮮卑西迎車駕。
宋胄等進逼洛陽,穎奔長安。
三月,五苓夷寇甯州。
刺史李毅卒。
甯州頻歲饑疫,五苓夷強盛,遂圍州城。
李毅病卒,女秀明達有父風,衆推領州事。
秀獎厲戰士,嬰城固守,城中糧盡,炙鼠拔草而食之,伺夷稍怠,辄出兵掩擊,破之。
給了路費讓他回去,說:“普通人交往,尚且不負心,何況是大丈夫呢?”陳敏派陳恢進犯武昌,陶侃前去抵禦,以官府的運輸船作為戰艦。
有人認為不行,陶侃說:“用官船來打官賊,有什麼不行?”陶侃與陳恢交戰,多次把陳恢打敗。
又和皮初、張光共同在長岐打敗了錢端。
有人對劉弘說:“張光是太宰司馬颙的心腹,您既然傾向東海王司馬越,就應該殺了張光來表明您的傾向。
”劉弘說:“宰輔的得失,怎能是張光的罪過呢!危害别人以求得自身的安全,君子不做這樣的事。
”于是表奏張光的功績,請求朝廷提拔他。
漢離石地區發生嚴重饑荒。
丙寅(306) 晉惠帝光熙元年漢元熙三年,成漢晏平元年。
春正月初一,發生日食。
太宰司馬殺了張方,成都王司馬穎逃奔長安。
東海王司馬越起兵,派人去勸說太宰司馬颙,讓他侍奉惠帝返回洛陽,相約像當初周公和召公那樣以陝地為界,各自治理。
司馬颙想接受這個建議。
張方認為自己罪行嚴重,恐怕成為被誅殺的首犯,就對司馬颙說:“現在我們占據了形勢險要的地方,國富兵強,挾天子号令天下,誰敢不服從?怎能拱手受制于人呢!”司馬颙于是打消了和司馬越聯合的想法。
等到劉喬失敗之後,司馬颙很害怕,想停止用兵,又擔心張方不服從命令,就誘騙張方的帳下督郅輔,使他殺死了張方,把張方的首級送給司馬越,請求和解。
司馬越不答應,派祁弘等人率領鮮卑人向西迎接惠帝。
宋胄等人進逼洛陽,司馬穎逃奔長安。
三月,五苓夷人侵犯甯州。
刺史李毅去世。
甯州連年遭受饑荒災疫,這時五苓夷人強盛,就包圍了甯州城。
李毅病死,他的女兒李秀精明練達,有其父風範,于是大家就推舉她管理甯州的事務。
李秀獎勵戰士,環城固守,城中糧食吃完了,就烤鼠拔草為食,等夷人稍有懈怠,就突然發兵襲擊,打敗了夷人。
夏四月,東海王越進屯溫,遣祁弘入長安,奉帝東還。
太宰颙遣兵拒祁弘等于湖,弘擊破之,遂西入關,又敗其兵于霸水,颙單馬逃入太白山。
弘等入長安,所部鮮卑大掠,殺二萬餘人,百官奔散,入山中,拾橡實食之。
弘等奉帝乘牛車東還,關中皆服于東海王越,颙保城而已。
六月,至洛陽,複羊後。
成都王雄稱成皇帝。
雄即帝位,國号大成,追尊父特曰景皇帝。
初,範長生詣成都,雄門迎執闆,拜為丞相,尊之曰範賢,至是以為天地太師。
時諸将恃恩,互争班位,尚書令閻式請考漢晉故事,立百官制度,從之。
秋七月朔,日食。
八月,以東海王越為太傅,錄尚書事。
範陽王虓為司空,鎮邺。
越以庾敳為軍谘祭酒,胡毋輔之為從事中郎,郭象為主簿,阮脩為行參軍,謝鲲為掾。
敳等皆尚虛玄,不以世務嬰心,縱酒放誕。
敳殖貨無厭,象薄行,好招權,越皆以其名重辟之。
荊州都督、新城公劉弘卒。
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事成則曰:“某人之功。
”如敗則曰:“老子之罪。
”每有興發,手書守相,丁甯款密。
人皆感悅,争赴之,鹹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
”辛冉說弘以從橫之事,弘怒,斬之。
至是卒,谥曰元。
夏四月,東海王司馬越進駐溫縣,派祁弘入長安,侍奉惠帝東返。
太宰司馬颙派兵在湖縣抵禦祁弘等人,被祁弘打敗,于是祁弘向西入關,又在霸水打敗了司馬颙的軍隊,司馬颙單槍匹馬逃入太白山中。
祁弘等人進入長安,他部下的鮮卑人大肆搶掠,殺了兩萬多人,朝中百官四散奔逃,逃入山中,撿橡樹子為食。
祁弘等人侍奉惠帝乘牛車東返,關中地區都歸服東海王司馬越,司馬颙僅僅保住長安城而已。
六月,惠帝回到洛陽,恢複了羊皇後的地位。
成都王李雄稱成皇帝。
李雄登上皇帝的寶座,國号為大成,追尊其父李特為景皇帝。
當初,範長生到成都,李雄拿着手闆在門口迎接,拜他為丞相,尊稱為範賢,如今又封他為天地太師。
這時各将領都倚仗李雄的恩寵,互相争奪官位,尚書令閻式請求參照漢、晉的舊例,建立百官制度,李雄采納了他的意見。
秋七月初一,發生日食。
八月,任命東海王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事。
任命範陽王司馬虓為司空,鎮守邺城。
司馬越任用庾敳為軍谘祭酒,胡毋輔之為從事中郎,郭象為主簿,阮脩為行參軍,謝鲲為掾。
庾敳等人都崇尚玄虛空談,不關心世事,任意飲酒,放縱不羁。
庾敳聚斂财物貪得無厭,郭象品行低下,喜歡攬權,司馬越因為他們名重于世,都對他們加以任用。
荊州都督、新城公劉弘去世。
此時天下大亂,劉弘專門督管江、漢地區,威勢及于南方邊遠地區,事情成功了,他就說:“這是某人的功勞。
”如果失敗了,則說:“這是老夫的責任。
”每當興辦事情,都親自給負責的官員寫信,親切叮咛囑咐。
所以人們都為之感動喜悅,争相努力投身于交付的事情,都說:“得到劉公一封親筆信,勝過做十個州部的從事。
”辛冉勸說劉弘行割據稱霸之事,劉弘大怒,把他殺了。
這時劉弘去世,谥号為元。
九月,頓丘太守馮嵩執成都王穎送邺。
兖州刺史苟晞擊斬公師藩。
冬十月,範陽王虓卒。
長史劉輿誅穎。
祁弘之入關也,成都王穎自武關奔新野。
會劉弘卒,司馬郭勵作亂,欲奉穎為主,不克而誅。
遂北濟河,收故将士,欲赴公師藩。
頓丘太守馮嵩執送邺,範陽王虓幽之,而苟晞亦擊斬藩。
十月,虓卒。
長史劉輿以穎素為邺人所附,僞稱诏賜死。
穎官屬皆先逃散,惟盧志不去,至是收而殡之。
太傅越召為軍谘祭酒。
越又将召輿,或曰:“輿猶膩也,近則污人。
”及至,越疏之。
輿密視天下兵簿,及倉庫、牛馬、器械、水陸之形,皆默識之,每會議,應機辨畫。
越傾膝酬接,即以為左長史,軍國之務悉以委之。
十一月,帝中毒崩,太弟熾即位,尊皇後曰惠皇後,立妃梁氏為皇後。
帝食餅中毒而崩,或曰太傅越之鸩也。
羊後自以于太弟熾為嫂,恐不得為太後,将立清河王覃。
侍中華混露闆馳告太傅越,召太弟入宮即帝位。
尊後曰惠皇後,居弘訓宮。
懷帝始遵舊制,于東堂聽政,每至宴會,辄與群官論衆務,考經籍。
黃門侍郎傅宣歎曰:“今日複見武帝之世矣!” 十二月朔,日食。
南陽王模誅河間王颙。
太傅越以诏征颙為司徒,颙就征。
模自許昌遣将邀殺之。
葬太陽陵。
以劉琨為并州刺史。
劉輿說太傅越遣琨鎮并州,以為北面之重,而徙東 九月,頓丘太守馮嵩抓住了成都王司馬穎,将他送往邺城。
兖州刺史苟晞讨伐并殺死了公師藩。
冬十月,範陽王司馬虓去世。
長史劉輿誅殺司馬穎。
祁弘進入關中,成都王司馬穎從武關逃奔新野。
正遇上劉弘去世,司馬郭勵作亂,想推舉司馬穎為首領,沒有成功,郭勵被殺死。
于是司馬穎北渡黃河,集合舊部将士,想去投奔公師藩。
頓丘太守馮嵩将司馬穎抓住送往邺城,範陽王司馬虓又把司馬穎幽禁起來,而苟晞也攻擊并殺死了公師藩。
十月,司馬虓去世。
長史劉輿因為邺人向來歸附司馬穎,就僞稱有诏書,将司馬穎賜死。
司馬穎部下的官吏早都逃散了,隻有盧志沒有走,這時就收殓了司馬穎的屍體并安葬了他。
太傅司馬越征召盧志為軍谘祭酒。
司馬越又打算征召劉輿,有人說:“劉輿這個人好比污垢,接近他就會把人弄髒。
”劉輿來後,司馬越就疏遠他。
劉輿暗中查看記載天下兵力的簿籍,以及倉庫、牛馬、器械、水陸地理形勢,都默記在心,每當集衆議事的時候,便适時地幫助分析策劃。
司馬越虛心地接受,于是任命他為左長史,軍政大事全都交他辦理。
十一月,惠帝中毒駕崩,皇太弟司馬熾即皇帝位,尊皇後為惠皇後,立妃子梁氏為皇後。
惠帝吃餅中毒而死,有人說是太傅司馬越毒死的。
羊皇後認為自己是皇太弟司馬熾的嫂嫂,恐怕當不成太後,打算擁立清河王司馬覃為帝。
侍中華混用不封口的文書派人迅速報告太傅司馬越,宣召皇太弟入宮即帝位。
尊皇後羊氏為惠皇後,居住在弘訓宮。
懷帝司馬熾遵從舊制,開始在東堂聽政,每到群臣宴會,就與大臣們讨論各種政務,探讨各種經典的内容。
黃門侍郎傅宣感歎說:“今天又看到武帝那樣的時代了!” 十二月初一,發生日食。
南陽王司馬模殺了河間王司馬。
太傅司馬越用诏書征召司馬颙為司徒,司馬颙前去就任。
司馬模從許昌派人阻截殺死了他。
惠帝被安葬在太陽陵。
任命劉琨為并州刺史。
劉輿勸太傅司馬越派劉琨守并州,增強北方防務,而調東 燕王騰鎮邺,越從之。
琨至上黨,騰即自井陉東下。
時并州饑馑,數為胡寇所掠,吏民萬餘人悉随騰就谷冀州,号為“乞活”,所餘戶不滿二萬。
寇賊縱橫,道路斷塞。
琨募兵上黨,得五百人,轉鬥而前。
至晉陽,府寺焚毀,邑野蕭條。
琨撫循勞徕,流民稍集。
丁卯(307) 孝懷皇帝永嘉元年漢元熙四年。
春二月,群盜王彌寇青、徐。
初,惤令劉柏根反,王浚讨斬之。
其長史王彌遂為群盜,至是寇青、徐,殺東萊太守。
三月,陳敏将顧榮、周玘殺敏以降。
陳敏刑政無章,子弟兇暴,顧榮、周玘等憂之。
廬江内史華譚遺榮等書曰:“陳敏盜據吳會,命危朝露。
今皇輿東返,俊彥盈朝,将舉六師以清建業,諸賢何顔複見中州之士邪!”榮等素有圖敏之心,及見書,甚慚,密遣使報征東劉準,使發兵臨江,己為内應,翦發為信。
準遣揚州刺史劉機等讨敏。
敏使其弟昶将兵屯烏江,宏屯牛渚。
玘密使敏司馬錢廣殺昶,因勒兵朱雀橋南。
敏遣甘卓讨廣,榮慮敏疑之,故往就敏。
敏曰:“卿當四出鎮衛,豈得就我邪!”榮乃出,與玘共說卓曰:“敏既常才,政令反覆,其敗必矣。
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lsquo逆賊顧榮、甘卓之首&rsquo,此萬世之辱也。
”卓遂詐稱疾迎女,斷橋,收船南岸, 燕王司馬騰去守邺城,司馬越同意了。
劉琨到了上黨,司馬騰就從井陉東下。
當時并州鬧饑荒,多次遭到胡人的搶掠,官吏和百姓一萬多人都跟随司馬騰到冀州找飯吃,稱為“乞活”,剩下的不足兩萬戶。
盜賊橫行,交通斷絕。
劉琨在上黨募兵,募得五百人,轉戰向前。
到了晉陽,官署都被焚毀,城邑鄉村一片蕭條。
劉琨安撫勸勉,才逐漸聚集了一些流民。
晉懷帝 丁卯(307) 晉懷帝永嘉元年漢元熙四年。
春二月,聚衆為盜的王彌侵犯青州、徐州。
當初,惤縣令劉柏根反叛,王浚去讨伐并殺了他。
劉柏根的長史王彌聚衆為盜,這時侵犯青、徐二州,殺了東萊太守。
三月,陳敏手下的将領顧榮、周玘殺死陳敏,向朝廷投降。
陳敏處理刑罰政務都無章法,他的子弟兇惡殘暴,顧榮、周玘等人都很憂慮。
廬江内史華譚給顧榮等人去信說:“陳敏竊據吳郡、會稽地區,朝不保夕。
現在皇帝已東返洛陽,才能傑出的人充滿朝廷,将動用六軍來清理建業,你們有何顔面再見中原人士呢!”顧榮等人向來就有除掉陳敏的想法,見到此信,非常慚愧,秘密派遣使者向征東大将軍劉準報告,讓他發兵到江邊,自己做内應,剪掉頭發作為記号。
劉準派揚州刺史劉機等人去讨伐陳敏。
陳敏派其弟陳昶帶兵屯駐在烏江,陳宏屯駐在牛渚。
周玘秘密派陳敏的司馬錢廣殺死了陳昶,錢廣領兵駐紮在朱雀橋南。
陳敏派甘卓讨伐錢廣,顧榮怕陳敏懷疑,故意到陳敏那裡去。
陳敏說:“你應當四處走走,安定人心來保衛我,怎麼能到我這兒來呢!”顧榮于是出來,和周玘共同勸甘卓說:“陳敏既才能平平,政令又反複無常,失敗是必然的了。
而我們安然地接受他的官職俸祿,等失敗的那天,讓江西各軍把我們的首級裝在盒子裡送到洛陽,題寫着&lsquo逆賊顧榮、甘卓之首&rsquo,這是萬世的恥辱啊。
”甘卓于是假裝有病,接回女兒,截斷河上交通,把船收到南岸, 與玘、榮及紀瞻共攻敏。
敏自帥萬餘人讨卓,軍人隔水語敏衆曰:“本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陽、周安豐耳。
今皆異矣,汝等何為!”敏衆狐疑未決,榮以白羽扇麾之,衆皆潰去。
敏單騎走,追斬之,夷三族,傳首京師。
诏征顧榮為侍中,瞻為尚書郎,太傅越辟玘為參軍。
榮等至徐州,聞北方愈亂,逃歸。
西陽夷寇江夏。
西陽夷寇江夏,太守楊珉請督将議之。
諸将争獻方略,騎督朱伺獨不言。
珉曰:“将軍何以不言?”伺曰:“諸人以舌擊賊,伺惟以力耳!”珉又問:“将軍前後擊賊,何以常勝?”伺曰:“兩敵共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
”珉善之。
立清河王覃弟铨為皇太子。
太傅越出鎮許昌。
帝親覽大政,留心庶事,越不悅,固求出藩。
以南陽王模都督秦、雍軍事。
夏五月,群盜汲桑、石勒入邺,殺都督新蔡王騰。
複攻兖州,太傅越遣苟晞讨之。
公師藩既死,汲桑逃還苑中,更聚衆,聲言為成都王報仇,以石勒為前驅,所向辄克,遂進攻邺。
時邺中空竭,而新蔡王騰資用甚饒,性吝啬,無所振惠,臨急乃賜将士米各數升、帛各丈尺,以是人不為用。
桑遂入邺殺騰,燒宮大掠而去,南擊兖州。
太傅越使苟晞等讨之,勒、晞等相持數月,大小三十餘戰,互有勝負。
與周玘、顧榮及紀瞻共同攻打陳敏。
陳敏親自率領萬餘人讨伐甘卓,甘卓手下的軍士隔水對陳敏的士卒說:“原來我們之所以為陳公效力,正是因為丹陽太守顧榮、安豐太守周玘啊。
現在他們都反對陳敏,你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陳敏的部衆狐疑不決,顧榮把白羽扇一揮,陳敏的部衆都潰逃了。
陳敏單騎逃跑,被追上殺死,夷滅三族,把首級傳送京城。
朝廷下诏征召顧榮為侍中,紀瞻為尚書郎,太傅司馬越任命周玘為參軍。
顧榮等人到了徐州,聽說北方更加混亂了,就逃回去了。
西陽夷人進犯江夏。
西陽夷人進犯江夏,太守楊珉請督将們商議對策。
各位将領争相提出策略,隻有騎督朱伺一言不發。
楊珉問:“将軍為什麼不說話呢?”朱伺說:“這些人都是以口舌打擊賊寇,我隻靠武力罷了!”楊珉又問:“将軍前後幾次打擊賊寇,為什麼能夠常勝?”朱伺說:“兩軍對壘,要能夠忍耐,對方不能忍耐,而我能忍耐,所以能夠勝利。
”楊珉認為他說得很對。
立清河王司馬覃的弟弟司馬铨為皇太子。
太傅司馬越離開朝廷鎮守許昌。
懷帝親自處理國家大政,留心各種事務,司馬越很不高興,堅決要求出任地方長官。
任命南陽王司馬模都督秦、雍等州軍事。
夏五月,盜賊汲桑、石勒進入邺城,殺死都督新蔡王司馬騰。
接着又攻打兖州,太傅司馬越派苟晞去讨伐他們。
公師藩死後,汲桑逃回苑中,又聚衆,聲稱要為成都王司馬穎報仇,以石勒為前鋒,所向披靡,于是進攻邺城。
當時邺城财物都已空竭,而新蔡王司馬騰的資财用品卻很豐盛,他性格吝啬,不願赈濟賞賜,到緊急關頭才賞賜将士們每人幾升米、幾尺帛,因此部下都不願為他效力。
汲桑于是進入邺城殺死司馬騰,燒毀宮殿,大肆搶掠後才離開,向南攻擊兖州。
太傅司馬越派苟晞等人去讨伐汲桑,石勒與苟晞等人相持了幾個月,大小打了三十餘仗,互有勝負。
秋七月,以琅邪王睿為安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建業。
睿至建業,以王導為謀主,推心親信,每事咨焉。
睿名論素輕,吳人不附,居久之,士大夫莫有至者。
會睿出觀禊,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導與諸名勝皆騎從。
紀瞻、顧榮等見之驚異,相帥拜于道左。
導因說睿曰:“顧榮、賀循,此土之望,宜引之以結人心。
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
”睿乃使導躬造之,循、榮皆應命。
以循為吳國内史,榮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軍府政事,皆與之謀。
又以紀瞻為軍祭酒,卞壸為從事中郎,周玘、劉超、張闿、孔衍皆為掾屬。
導說睿“謙以接士,儉以足用,以清靜為政,撫綏新舊”。
故江東歸心焉。
睿初至,頗以酒廢事,導以為言,睿命酌,引觞覆之,于此遂絕。
苟晞擊汲桑、石勒,大破之。
桑走死,勒降漢。
苟晞追擊汲桑,破其八壘,死者萬餘人。
桑奔馬牧,為人所殺,石勒奔樂平。
太傅越加晞都督青、兖諸軍事。
晞屢破強寇,威名甚盛,善治繁劇,用法嚴峻。
其從母依之,奉養甚厚。
其子求為将,晞不許,曰:“吾不以王法貸人,将無後悔邪!”固求之,乃以為督護。
後犯法,晞杖節斬之。
從母叩頭救之,不聽。
既而素服哭之曰:“殺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
”胡部大張?督等擁衆壁于上黨,石勒往從之, 秋七月,任命琅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守建業。
司馬睿來到建業,以王導為主要謀士,推心置腹,非常信任,每件事都征求王導的意見。
司馬睿名望聲譽向來不高,吳人不歸附,在建業住了很長時間,士大夫沒有來拜訪的。
正巧司馬睿出去觀看禊祭,王導讓司馬睿坐在擡轎上,安排了威嚴的儀仗,王導和名士們都騎馬跟随。
紀瞻、顧榮等人看到這種情景非常驚異,一個跟着一個地在道旁下拜行禮。
王導就勸司馬睿說:“顧榮、賀循在這個地區很有聲望,應結交他們來收服人心。
他們二人來了,就沒有不來的了。
”于是司馬睿派王導親自拜訪他們,賀循、顧榮都來到司馬睿這裡。
賀循被任命為吳國内史,顧榮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是軍政大事,都和他們商量。
又任命紀瞻為軍祭酒,卞壸為從事中郎,周玘、劉超、張闿、孔衍都任曹屬之類的官職。
王導勸說司馬睿“用謙虛的态度對待士人,用節儉的辦法用度就會充足,以清靜無為的方法來處理政事,對新舊部下都要安撫”。
就這樣江東人都歸附了司馬睿。
司馬睿剛來時,常因醉酒耽誤政事,王導以言相勸,司馬睿讓人斟上酒,拿起酒杯把酒倒了,從此便不再喝酒。
苟晞攻擊汲桑、石勒,并打敗了他們。
汲桑逃跑後被人殺死,石勒降漢。
苟晞追擊汲桑,攻破了汲桑的八個營壘,殺死一萬多人。
汲桑逃奔到牧馬場,被人殺死,石勒逃到樂平。
太傅司馬越加任苟晞為都督青、兖諸軍事。
苟晞屢次打敗強敵,威名很盛,又善于處理繁重的政務,運用刑法嚴峻。
他的姨母來投靠他,苟晞對她的供養非常豐厚。
姨母請求任命自己的兒子為将,苟晞不答應,他說:“我不會拿王法去寬貸别人,您可不要後悔啊!”姨母一再請求,苟晞就讓她兒子擔任了督護。
後來姨母的兒子犯了法,苟晞手持節杖将他殺了。
姨母叩頭求救,苟晞也沒答應。
後來他穿着素服去哭表弟,說:“殺你的,是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苟晞啊。
”胡部首領張?督等人率領部衆駐紮在上黨,石勒去投奔他, 因說?督等與俱歸漢。
漢王淵以勒為輔漢将軍、平晉王。
冬十一月朔,日食。
以王衍為司徒。
衍說太傅越曰:“朝廷危亂,當賴方伯,宜得文武兼資以任之。
”乃以弟澄為荊州都督,族弟敦為青州刺史,語之曰:“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為三窟矣。
”澄至鎮,日夜縱酒,不親庶務,雖寇戎交急,不以為懷。
太傅越自領兖州牧,徙苟晞為青州刺史。
初,越與晞親善,引升堂,結為兄弟。
司馬潘滔說越曰:“兖州沖要,魏武以之創業。
晞有大志,非純臣也,若遷之青州,公自牧兖州,經緯諸夏,藩衛本朝,此所謂為之于未亂者也。
”越以為然。
自領兖州牧,以晞為征東大将軍、青州刺史。
越、晞由是有隙。
晞至青州,以嚴刻立威,日行斬戮,州人謂之“屠伯”。
王彌及其黨劉靈降漢。
靈少貧賤,力制奔牛,走及奔馬。
時人雖異之,莫能舉也。
靈撫膺歎曰:“天乎!何當亂也!”及公師藩起,靈自稱将軍,寇掠趙、魏,與王彌俱降漢。
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
拓跋祿官卒。
弟猗盧總攝三部,與慕容廆通好。
戊辰(308) 二年漢永鳳元年。
春正月朔,日食。
漢劉聰據太行,石勒下趙、魏,王浚擊勒破之。
二月,太傅越殺清河王覃。
夏五月,漢王彌寇洛陽,張軌遣督護北宮純入衛,擊破走之。
并勸說?督等人與他一起降漢。
漢王劉淵任命石勒為輔漢将軍,封平晉王。
冬十一月初一,發生日食。
任命王衍為司徒。
王衍勸太傅司馬越說:“朝廷如果發生危難,就要依賴地方最高長官,應選擇文武兼備的人來擔任此職。
”于是任命他的弟弟王澄為荊州都督,同族的弟弟王敦為青州刺史,對他們二人說:“荊州有長江、漢水作為屏障,青州有靠海的險要,你們二人在外而我居于朝中,足可成為狡兔的三窟了。
”王澄到了鎮守之地,日夜縱情豪飲,不理政務,即使盜賊軍情緊急,也不放在心上。
太傅司馬越自己兼任兖州牧,改任苟晞為青州刺史。
當初,司馬越與苟晞很友好,将他領上堂,結為兄弟。
司馬潘滔勸司馬越說:“兖州是要沖之地,魏武帝靠此地創立了大業。
苟晞有大志,并不是忠純笃實的臣子,如果把他調到青州,您自任兖州牧,管理中原,保衛朝廷,這就叫防患于未然。
”司馬越認為他說得對。
于是自己兼任兖州牧,任命苟晞為征東大将軍、青州刺史。
司馬越和苟晞之間從此有了裂痕。
苟晞到青州,以威嚴苛刻來樹立威信,每天都要殺人,青州人稱他為“屠伯”。
王彌和他的同黨劉靈降漢。
劉靈小時候家境貧窮,地位低賤,他力大能制住奔牛,跑得很快能趕上奔馬。
當時的人雖然認為他不同尋常,但沒人能推舉他。
劉靈撫胸感歎說:“天啊!為什麼遇到亂世呢!”等到公師藩起兵,劉靈就自稱将軍,侵掠趙、魏之地,和王彌一起降了漢。
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
拓跋祿官去世。
拓跋祿官的弟弟拓跋猗盧統領三部,與慕容廆結成友好。
戊辰(308) 晉懷帝永嘉二年漢永鳳元年。
春正月初一,發生日食。
漢将劉聰占據了太行,石勒攻克趙、魏地區,王浚擊敗了石勒。
二月,太傅司馬越殺了清河王司馬覃。
夏五月,漢将王彌進犯洛陽,張軌派督護北宮純帶兵去保衛京城,王彌被擊敗後逃走。
王彌收集亡散,兵複大振,分遣諸将攻陷郡縣,遂入許昌。
張軌遣督護北宮純将兵衛京師。
彌入自轘轅,敗官軍于伊北,遂至洛陽。
王衍督軍出戰,北宮純募勇士百餘人突陳,彌兵大敗,燒建春門而東。
衍遣左衛将軍王秉追之,戰于七裡澗,又敗之。
彌走平陽,漢王淵遣侍中郊迎,令曰:“孤親行将軍之館,拂席洗爵,敬待将軍。
”及至,拜司隸校尉。
诏封張軌西平郡公,軌辭不受。
時州郡之使莫有至者,軌獨貢獻不絕。
秋七月,漢徙都蒲子。
冬十月,漢王淵稱皇帝。
十二月,漢石勒、劉靈寇魏、汲、頓丘。
勒、靈帥衆三萬寇三郡,百姓望風降附者五十餘壘,皆假壘主将軍、都尉印绶,簡其強壯五萬為軍士,老弱安堵如故。
成尚書令楊褒卒。
褒好直言,成主雄初得蜀,用度不足,諸将有以獻金銀得官者,褒谏曰:“陛下設官爵,當網羅天下英豪,何有以官買金邪!”雄謝之。
己巳(309) 三年漢河瑞元年。
春正月朔,熒惑犯紫微。
漢徙都平陽。
漢太史令宣于脩之以星變言于其主淵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陽。
蒲子崎岖,難以久安,平陽氣象方昌,請徙都之。
”淵從之。
三月,以山簡都督荊、湘等州軍事。
王彌收集逃亡流散的兵力,軍隊重新振作起來,派遣部将分别攻陷了幾個郡縣,于是進入許昌。
張軌派督護北宮純帶兵去保衛京城。
王彌從轘轅出發,在伊水之北打敗了官軍,就到了洛陽。
王衍督率軍隊去迎戰,北宮純召募了百餘名勇士沖入王彌的軍陣,王彌的軍隊大敗,燒了建春門就向東逃走了。
王衍派左衛将軍王秉去追趕,在七裡澗打了一仗,又将王彌打敗。
王彌逃到平陽,漢王劉淵派侍中到城外去迎接,下令說:“我要親自到将軍的府第,為他拂拭坐席清洗酒杯,恭敬地對待将軍。
”王彌到後,被任命為司隸校尉。
下诏封張軌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辭不受。
當時各州郡的使者沒有到京城來的,隻有張軌不停地進獻貢品。
秋七月,漢遷都蒲子。
冬十月,漢王劉淵稱皇帝。
十二月,漢石勒、劉靈侵犯魏郡、汲郡、頓丘。
石勒、劉靈率領三萬人侵犯魏郡、汲郡及頓丘三郡,百姓望風降附的有五十多個村壘,這些歸降的壘主都被授予将軍、都尉的官職,從降民中挑選五萬強壯的編入軍隊,老弱百姓依然安居原地。
成漢尚書令楊褒去世。
楊褒喜歡直言,成漢國主李雄剛剛占領蜀地時,用度不足,将領中有通過貢獻金銀得到官職的,楊褒勸谏說:“陛下設立官爵,應當網羅天下的英雄豪傑,哪有用官去買金的呢!”李雄向他謝罪。
己巳(309) 晉懷帝永嘉三年漢河瑞元年。
春正月初一,火星犯紫微星座。
漢遷都平陽。
漢太史令宣于脩之因為星相變化的事情對漢主劉淵說:“不超過三年,您必然能攻克洛陽。
蒲子地形崎岖,難以久安,平陽的氣象正旺,請您遷都到那兒去吧。
”劉淵聽從了宣于脩之的意見。
三月,任命山簡為都督荊、湘等州軍事。
簡,濤之子也。
嗜酒,不恤政事。
初,荊州寇盜不禁,诏起劉弘子璠為順陽内史,江漢間翕然歸之。
簡表“璠得衆心,恐百姓劫以為主”。
诏征璠為越騎校尉。
南州由是遂亂,父老莫不追思劉弘。
太傅越入京師,殺中書令缪播、帝舅王延等十餘人。
越入京師,中書監王敦謂所親曰:“太傅專執威權,而選用表請,尚書猶以舊制裁之,今來必有所誅。
”帝之為太弟也,與缪播善,及即位,委以心膂。
帝舅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并參機密。
劉輿、潘滔勸越誅之,越乃誣播等欲為亂,遣甲士三千入宮,執播等十餘人于帝側,付廷尉殺之。
帝歎息流涕而已。
綏,曾之孫也。
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創大業,吾每宴見,未嘗聞經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贻厥孫謀之道也,及身而已,後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
”指諸孫曰:“此屬必及于難。
”及綏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聖乎!”曾日食萬錢,猶雲無下箸處。
子劭日食二萬。
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
與人書疏,詞禮簡傲。
王尼見綏書,謂人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人曰:“伯蔚聞卿言,必相危害。
”尼曰:“伯蔚比聞我言,自已死矣。
”及永嘉之末,何氏無遺種。
太尉劉寔罷就第。
寔連年請老,朝廷不許。
劉坦言:“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宜聽寔所守。
”诏寔以侯就第。
山簡是山濤的兒子。
他喜歡喝酒,不把政事放在心上。
當初,荊州寇盜不能平定,朝廷下诏起用劉弘的兒子劉璠為順陽内史,江漢地區百姓紛紛歸附劉璠。
山簡上表說“劉璠很得人心,恐怕百姓要劫持他做首領”。
朝廷下诏征召劉璠為越騎校尉。
南方地區因此大亂,父老百姓沒有不追念劉弘的。
太傅司馬越進入京城,殺了中書令缪播、皇帝的舅舅王延等十多人。
司馬越進入京城,中書監王敦對親信說:“太傅獨攬大權,但是選拔任用官吏上表奏請,尚書仍按照過去的制度來裁定,如今必定會誅殺一些官員。
”懷帝當皇太弟的時候,與缪播關系友善,即帝位後,把他作為心腹。
懷帝的舅舅散騎常侍王延以及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都參與朝中機密事務。
劉輿、潘滔勸司馬越誅殺這幾個人,司馬越就誣陷缪播等人要作亂,派三千士兵進入皇宮,在懷帝身邊把缪播等十幾個人抓住,交付廷尉把他們殺了。
懷帝隻是流淚歎息而已。
何綏是何曾的孫子。
當初,何曾侍奉武帝宴飲,退朝後對兒子們說:“主上開創大業以來,我每次在宴會上見到他,從沒聽他談論過治國的長遠計劃,隻說些生活瑣事,這不是替子孫後代考慮的做法,國家在他這代還能安定,到了後代就危險了!你們這輩還可以免禍。
”又指着孫子們說:“他們必定會遭難。
”何綏死後,哥哥何嵩哭着說:“我的祖父大概是聖人吧!”何曾每天吃飯要花一萬錢,還說沒有可吃的菜。
其子何劭一天吃飯要花掉兩萬。
何綏及弟弟何機、何羨更加奢侈浪費。
給人寫信,用詞傲慢無禮。
王尼看到何綏的信,對人說:“伯蔚身居亂世而如此傲慢自誇,哪能免禍呢?”有人說:“伯蔚聽到你的話,必定要害你。
”王尼說:“等伯蔚聽到我的話時,他自己已經死了。
”到了永嘉末年,何氏已沒有後人了。
太尉劉寔辭官回到自己的府第。
劉寔連年請求告老還鄉,朝廷不許。
劉坦上言說:“古代養老,以不任職為好,不是留他做官就是看重他,應該聽從劉寔的意見。
”诏令劉寔以侯爵歸府第。
以王衍為太尉。
太傅越使将軍何倫領國兵入宿衛。
越以頃來興事,多由殿省,乃奏宿衛有侯爵者皆罷之,更使将軍何倫、王秉領東海國兵數百人宿衛。
漢寇黎陽,陷之。
漢主淵遣劉景将兵攻黎陽,克之。
又敗王堪于延津,沉男女三萬餘人于河。
淵聞之,怒曰:“景何面複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黜之。
夏,大旱。
江、漢、河、洛可涉。
漢石勒寇钜鹿、常山。
勒衆至十餘萬,集衣冠人物别為君子營,以張賓為謀主,刁膺為股肱,夔安、孔苌、支雄、桃豹、逯明為爪牙,并州諸胡羯多從之。
初,張賓好讀書,闊達有大志,常自比張子房。
及勒徇山東,賓謂所親曰:“吾曆觀諸将,無如此胡将軍者,可與共成大業。
”乃提劍詣軍門,大呼請見。
勒亦未之奇也。
賓數以策幹勒,已而皆如所言,由是奇之。
漢寇壺關,陷之。
漢主淵使王彌與楚王聰共攻壺關,以石勒為前鋒都督。
劉琨遣軍救之,不克。
越遣淮南内史王曠、将軍施融拒之,曠濟河,欲長驅而前,融曰:“彼乘險間出,且當阻水為固,以量形勢。
”曠怒曰:“君欲沮衆邪?”遂逾太行,與聰戰于長平,大敗,皆死,壺關降漢。
任命王衍為太尉。
太傅司馬越派将軍何倫率領東海國的軍隊進入皇宮擔任禁衛。
司馬越因為近年來朝廷發生的變故,大多是由宮廷中的人引發的,于是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