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皇帝專用的車和禮服,出入像皇帝一樣實行戒嚴和清道。
曹操的王冠有十二條旒,乘坐金根車,駕六匹馬來拉,設五時副車。
六月,魏任命華歆為禦史大夫。
冬十月,魏立嫡長子曹丕為王太子。
起初,曹操娶了丁夫人,丁夫人沒有生兒子;妾劉氏生兒子曹昂;卞氏生四個兒子,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曹操于是休了丁夫人而立卞氏為繼室。
曹植生性機警,多才多藝,才華橫溢而敏捷多智,曹操很喜愛他。
曹操想把女兒嫁給丁儀為妻,曹丕因為丁儀一隻眼瞎,阻止了曹操。
丁儀因此怨恨曹丕,與弟弟丁廙和楊修多次稱贊曹植的才能,勸曹操立曹植為繼承人。
曹操用信秘密探讨外界對立繼承人的看法,尚書崔琰用不封口的信回答說:“按《春秋》之義,應立長子。
而且五官将曹丕仁慈、忠孝而又聰明,應立他做繼承人,我的看法至死不變。
”曹丕派人詢問太中大夫賈诩有關鞏固自己地位的辦法。
賈诩說:“希望将軍您發揮盛德和氣度,親自去做寒微之士的事情,朝夕孜孜不倦,不違背做兒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如此而已罷了。
”一天,曹操叫旁人退下,詢問賈诩的看法,賈诩默然不答。
曹操追問其中的原因,賈诩說:“我正在思考,所以沒有立即回答你。
”曹操說:“你在思考什麼?”賈诩說:“我在想袁紹、劉表兩對父子。
”曹操大笑起來。
操嘗出征,丕、植并送。
植稱述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操亦悅焉。
丕怅然自失,吳質耳語曰:“王當行,流涕可也。
”及辭,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鹹歔欷。
于是皆以植多華辭而誠心不及也。
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飾,丕禦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稱說,故遂定為太子。
丕抱議郎辛毗頸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其女憲英,憲英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
宜戚宜懼,而反以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久之,植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
操大怒,公車令坐死。
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劉備進兵漢中,魏王操遣将軍曹洪拒之。
法正說劉備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憂逼故耳。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将帥,舉衆往讨,必可克之。
克之之日,廣農積谷,觀釁伺隙。
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備乃進兵,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辨。
操遣曹洪拒之。
孫權陸口守将魯肅卒,權以呂蒙代之。
孫權以嚴畯代肅,督兵鎮陸口。
畯固辭以“樸素書生,不閑軍事”。
權乃以呂蒙代之。
衆嘉畯能以實讓。
權遣陸遜讨丹陽山越,平之。
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一同來送行。
曹植稱頌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左右的人矚目欣賞,曹操也非常高興。
曹丕怅然若失,吳質在他耳邊說:“大王即将出行,流眼淚就可以了。
”等到辭行時,曹丕哭着下跪,曹操和旁邊的人都感動得哽咽不已。
于是,大家都認為曹植華麗的辭藻多而誠心趕不上曹丕。
曹植既任性行事,言行又不加修飾,而曹丕駕馭有術,掩蓋真情,宮中的人和曹操身邊的人都為他說好話,所以最終被立為太子。
曹丕抱住議郎辛毗的脖子說:“辛君,你知道我高興嗎?”辛毗把這件事告訴女兒憲英,憲英說:“太子是代替君王主持宗廟、社稷的人。
代替君王,不可以不憂慮;管理國家,不可以不恐懼。
應該憂慮恐懼,可他反而高興,怎麼能長久,魏國不會昌盛的!” 過了很久,曹植乘車在馳道中行駛,打開司馬門而出。
曹操大怒,掌管宮門的公車令被判處死刑。
從此以後,曹操加重了對諸侯的法律限制,而對曹植的寵愛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劉備進軍漢中,魏王曹操派将軍曹洪抵禦。
法正勸說劉備說:“曹操一舉招降張魯,平定漢中,不借助這個時機進攻巴、蜀兩地,卻留夏侯淵、張郃駐屯漢中,自己立即北返,這樣做,并不是他的才智不夠,而是力量不足,必将有内憂壓力的緣故。
如今估計夏侯淵、張郃的才能,比不上我們的将帥,如果我們舉兵去征讨,一定可以取勝。
奪取漢中之後,擴大農業生産,積蓄糧食,等待有利時機。
做得好,可以徹底擊敗曹操,輔助王室恢複至尊的地位;次之,可以蠶食雍州、涼州,擴展疆土;最次,也可以堅守要害地勢,與曹操長期對峙。
這大概是上天的賜予,時機不可喪失。
”劉備于是進軍漢中,派張飛、馬超、吳蘭等駐軍下辨。
曹操派曹洪抵禦。
孫權的陸口守将魯肅去世,孫權派呂蒙接替魯肅的職位。
孫權派嚴畯接替魯肅的職位,率兵鎮守陸口。
嚴畯以“樸素書生,不谙熟軍事”為借口堅決推辭。
孫權于是派呂蒙接替魯肅。
大家都稱贊嚴畯能以實相讓。
孫權派陸遜讨伐丹陽山越,取得勝利。
吳郡陸遜言于權曰:“克敵甯亂,非衆不濟。
而山寇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
”權從之,命遜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
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
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
遜後詣都,言次,稱式佳吏。
權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欲養民,是以白遜,遜豈可複毀式以亂聖聽乎!”權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 戊戌(218) 二十三年 春正月,少府耿紀、司直韋晃起兵讨魏王操,不克,死之。
對有金祎者,自以世為漢臣,乃發憤與紀、晃起兵,欲挾天子以伐魏,南援劉備,不克而死。
三月,有星孛于東方。
夏四月,代郡、上谷烏桓反,魏王操遣其子彰擊破之。
魏王操召裴潛為丞相理曹掾。
潛曰:“潛于百姓雖寬,于諸胡為峻。
今繼者必以潛為治過嚴而事加寬惠。
彼素驕恣,過寬必弛,既弛又将攝之以法,此怨叛所由生也。
以勢料之,代必複叛。
”後數十日,反問果至。
操使其子彰讨之。
彰少善射禦,膂力過人。
操戒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 劉備擊張郃,不克。
吳郡人陸遜對孫權說:“如今要想打敗敵人,平定動亂,沒有大軍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而山匪還沒有鏟除,難以向遠方發展,可以擴充軍隊,選取精銳。
”孫權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令陸遜在東部三郡征集強壯的人當兵,瘦弱的人做後備,得到精兵數萬人。
陸遜經過的地方,那些長期作惡的人被徹底清除,然後回駐蕪湖。
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稱陸遜随意征發搜刮百姓。
陸遜後來回到都城,言談之間,稱贊淳于式是個好官吏。
孫權說:“淳于式告發你,你卻推薦他,這是為什麼?”陸遜回答說:“淳于式本意是想使百姓休養生息,所以告發我,我怎麼可以再诋毀他,來擾亂您聖明的聽聞呢!”孫權說:“這實在是謹慎厚道的長者做的事,而一般人做不到。
” 戊戌(218) 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春正月,少府耿紀、司直韋晃起兵讨代魏王曹操,沒有取勝,戰死。
當時有個叫金祎的人,自認為世世代代都是漢朝的臣子,見漢朝政權将被取代,便發憤與耿紀、韋晃起兵,想挾持天子來攻打魏國,同時向南援助劉備,然而不勝而死。
三月,在東方的天空出現彗星。
夏四月,代郡、上谷郡的烏桓人造反,魏王派他的兒子曹彰打敗他們。
魏王曹操召回裴潛,任命為丞相理曹掾。
裴潛說:“我對百姓雖然寬容,但對胡人卻很嚴厲。
如今我的繼任者必定會認為我的治理過嚴而采取寬厚的策略,施恩惠于百姓。
那些胡人一向驕橫放肆,過分寬厚必然導緻放縱,放縱以後又将用法律限制,這是引起他們怨恨而反叛的原因。
根據形勢預料,代郡的烏桓人一定還會反叛。
”幾十天後,反叛的消息果然傳來。
曹操派他的兒子曹彰去讨伐。
曹彰從小擅長射箭駕車,體力過人。
曹操告誡曹彰說:“在家裡,我們是父子,接受任務後,變成君臣關系,一舉一動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當心!” 劉備攻打張郃,沒有取勝。
劉備屯陽平關,攻郃等不克,急書發益州兵。
諸葛亮以問從事犍為楊洪,洪曰:“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此家門之禍也,發兵何疑?”時法正從備北行,亮于是表洪領蜀郡太守。
衆事皆辦,遂使即真。
初,犍為太守李嚴辟洪為功曹,嚴未去犍為,而洪已為蜀郡。
洪舉門下書佐何祗有才策,洪尚在蜀郡,而祗已為廣漢太守。
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秋七月,魏王操擊劉備。
九月,至長安。
己亥(219) 二十四年 春正月,劉備擊夏侯淵,破斬之。
初,夏侯淵戰雖數勝,魏王操常戒之曰:“為将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将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
若但任勇,則一匹夫敵耳。
”及與劉備相拒逾年,備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營于定軍山。
淵引兵争之。
法正曰:“可擊矣。
”備使讨虜将軍黃忠乘高鼓噪攻之,淵軍大敗,遂斬之。
張郃引兵還,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郃為軍主,衆心乃定。
二月晦,日食。
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将趙雲擊其軍,敗之。
夏五月,操引還,備遂取漢中。
操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
劉備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乃斂衆拒險,終不交鋒。
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
趙雲将數十騎 劉備駐軍陽平關,攻打張郃等沒有取勝,急送文書調發益州的軍隊。
諸葛亮問從事、犍為人楊洪這事該怎麼處理,楊洪說:“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關鍵,如果沒有漢中,就沒有蜀了。
這是家門口的禍患,對發兵還有什麼疑問?”當時法正跟随劉備北行,諸葛亮于是上表推薦楊洪代理蜀郡太守。
楊洪把衆多的事務處理完畢,終于獲得正式任命。
起初,犍為太守李嚴征召楊洪任功曹,李嚴沒有離開犍為,而楊洪已任蜀郡太守。
楊洪推舉自己門下的書佐何祗有才能和智謀,楊洪還在蜀郡,而何祗已做了廣漢太守。
因此,西土人士都佩服諸葛亮能夠最充分地利用當時的人才。
秋七月,魏王曹操攻打劉備。
九月,抵達長安。
己亥(219)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春正月,劉備攻打夏侯淵,打敗曹軍,斬殺夏侯淵。
起初,夏侯淵作戰雖然多次取勝,魏王曹操卻經常告誡他說:“做将領,應當有怯弱的時候,不能單憑勇猛。
将領應當以勇猛為本,但行動應該靠智慧和計謀。
如果隻憑勇猛,則隻敵得過一個普通人罷了。
”後來,夏侯淵與劉備對峙了一年有餘,劉備從陽平向南渡過沔水,沿着山勢慢慢前行,在定軍山紮營。
夏侯淵率兵争奪定軍山。
法正說:“可以發動攻擊了。
”劉備派讨虜将軍黃忠居高臨下,擊鼓呐喊,發動進攻,夏侯淵的軍隊大敗,終于斬了夏侯淵。
張郃率兵返回,督軍杜襲集合散亂的士兵,推舉張郃為軍中主帥,軍心才安定下來。
二月最後一天,日食。
三月,魏王曹操穿過斜谷,劉備将領趙雲攻曹軍,獲勝。
夏五月,曹操率軍返回,劉備終于攻取漢中。
曹操從長安出發,穿過斜谷,派兵把守險要地勢,以便大軍到達漢中。
劉備說:“曹公雖然親自前來,但不能有什麼作為,我是必然要占有漢川的。
”于是劉備集結部隊,占據險要阻擊敵人,但始終沒有與敵人交鋒。
曹操在北山下運送糧食,黃忠率領軍隊企圖奪取,超過約定的時間沒有返回。
趙雲率領幾十個騎兵 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遂前突其陣,且鬥且卻。
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開門偃旗息鼓。
魏兵疑雲有伏,引去。
雲以勁弩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堕水死者甚多。
相守積月,魏軍士多亡。
五月,操引兵還長安,備遂有漢中。
操恐備北取武都氐以逼關中,問雍州刺史張既,既曰:“可勸使北出就谷以避賊,前至者厚其寵賞,則先者知利,後必慕之。
”操從之,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備遣将軍孟達攻房陵,殺其太守。
又遣養子中郎将封與達會攻上庸,太守申耽舉郡降。
秋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備設壇場于沔陽,陳兵列衆,群臣陪位,奏以備為漢中王,讀訖,備拜受玺绶,禦王冠,立子禅為王太子。
拔牙門将軍魏延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
備還治成都,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皆進位有差。
遣司馬費詩即授羽印绶,羽聞黃忠位與己并,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不肯受拜。
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
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
今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漢室,然意之輕重,甯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愚謂君侯不宜計官号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
仆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
”羽大感悟,遽即拜受。
出營察看,正值曹操大軍出動,趙雲便上前突擊敵陣,且戰且退。
曹軍沖散後再次彙合,追到趙雲的軍營下,趙雲進入軍營,打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軍懷疑趙雲有埋伏,便撤走了。
趙雲用強弩在後面射殺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踐踏,落水而死的人很多。
曹操與劉備對峙了一個月,曹軍有很多士兵逃跑。
五月,曹操率軍返回長安,劉備終于占據了漢中。
曹操擔心劉備向北攻取武都氐人,以進逼關中,就詢問雍州刺史張既,張既說:“可勸說武都氐人向北遷移到有糧食的地方,以避開劉備,遷去的人豐厚地加以獎賞,這樣先遷移的人知道有利可圖,後面的人一定會羨慕他們。
”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遷徙氐人五萬餘村落離開故土到扶風、天水交界處居住。
劉備派将軍孟達進攻房陵,殺了房陵太守。
又派養子、中郎将劉封與孟達會合,進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率全郡投降。
秋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劉備在沔陽設壇場,軍隊排列成陣,群臣陪席,奏報獻帝立劉備為漢中王,讀罷奏章,劉備跪拜接受漢中王的印玺和绶帶,戴上王冠,立兒子劉禅為王太子。
拔牙門将軍魏延兼任漢中太守,鎮守漢川。
劉備回去把官署設在成都,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按等級升遷進用。
劉備派司馬費詩到關羽駐地給關羽授官印和绶帶,關羽聽說黃忠地位與自己一樣,非常生氣地說:“大丈夫終究不能和老兵同列。
”不肯受拜。
司馬費詩對關羽說:“創立王業的人,任用的人不能都一樣。
過去蕭何、曹參與高祖從小就關系親密,而陳平、韓信是後來逃亡來的,如果論他們的地位,韓信位居最上,但沒有聽說蕭何、曹參對此有過怨恨。
如今漢中王憑一時的功勞推崇黃忠,然而他心中的輕重,黃忠怎麼能跟您等同呢!況且漢中王跟您猶如一體,休戚同等,禍福與共。
我認為您不應該計較官号的高低,在意爵祿的多少。
我僅是一介使者,奉命之人,您不接受任命,我這就回去,我隻是對您這一做法感到惋惜,恐怕您會後悔的。
”關羽被這席話大為感動,醒悟過來,立即跪拜接受任命。
魏王操号其夫人為王後。
八月,漢中将關羽取襄陽。
關羽使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羽自率衆攻曹仁于樊。
仁使于禁、龐德等屯樊北。
八月,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數丈。
禁與諸将登高避水,羽乘大船,就攻之,禁等窮迫,遂降。
龐德力戰,矢盡,戰益怒,氣益壯,而水浸盛,吏士盡降。
德乘小船欲還仁營,船覆為羽所得,立而不跪。
羽謂曰:“何不早降?”德罵羽,羽殺之。
急攻樊城,城多崩壞,衆皆恟懼。
或曰:“可及圍未合,乘輕船夜走。
”滿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聞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
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
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複國家有也。
君宜待之。
”仁曰:“善。
”乃沉白馬與軍人盟誓,同心固守。
城不沒者數版。
羽乘船臨城,外内斷絕。
羽又遣别将圍襄陽。
刺史胡修、太守傅方皆降。
操聞龐德死,流涕曰:“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臨危反不及龐德耶。
” 魏王操殺丞相主簿楊修。
初,楊修、丁儀謀立曹植為魏嗣,丕患之,以車載廢簏内吳質,與之謀。
修以白操。
丕懼,告質,質曰:“無害也。
”明日複以簏載絹入,修複白之,推驗,無人。
操由是疑。
後植以驕縱見疏,修亦不敢自絕。
每當就植,慮事有阙,忖度 魏王曹操稱他的夫人為王後。
八月,漢中大将關羽攻取襄陽。
關羽派糜芳守衛江陵,士仁守衛公安,關羽自己率大軍到樊城攻打曹仁。
曹仁派于禁、龐德等駐守樊城的北面。
八月,天降大雨,漢水漲漫出來,平地水深數丈。
于禁和将領們登到高處避水,關羽乘大船前來,發動進攻,于禁等無處可逃,終于投降。
龐德奮力戰鬥,箭射光了,戰鬥更加猛烈,氣勢更加強盛,然而水淹沒得越來越厲害,官兵全都投降了。
龐德乘小船想回曹仁的軍營,小船被大水沖翻,龐德被關羽俘獲,站着不肯下跪投降。
關羽對他說:“為什麼不早點投降呢?”龐德大罵關羽,關羽把他殺了。
關羽急速進攻樊城,城牆有很多地方倒塌,衆人都驚恐不安。
有人對曹仁說:“可以在關羽的包圍還沒合攏前,乘輕便船趁夜撤走。
”滿寵說:“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希望滞留不會很久。
聽說關羽已經派遣輔助他的将領率兵抵達郏下,自許都以南,百姓憂心忡忡。
關羽之所以不敢向前推進,是因為擔心我軍從後面牽制他們罷了。
今天如果我們逃走,黃河以南地區,就不再屬國家所有了。
您應該堅守等待。
”曹仁說:“你說得好。
”于是将白馬沉入河中,與将士們盟誓,同心協力,堅守樊城。
城牆沒有被水浸沒的隻有幾版高。
關羽乘船到了城下,使城中的内外聯系斷絕。
關羽又派輔助他的将領包圍襄陽。
刺史胡修、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曹操聽說龐德被關羽殺死的消息,流下了眼淚說:“我和于禁相識三十年,怎料在臨危之時,于禁反而不如龐德呢。
” 魏王曹操殺死丞相主簿楊修。
起初,楊修、丁儀策劃立曹植為魏的繼承人,曹丕很擔憂,把吳質藏在舊竹箱中用車拉來,與他謀劃。
楊修将這事禀告曹操。
曹丕害怕,告訴吳質,吳質說:“沒關系。
”第二天,又用竹箱運絹進入曹丕府,楊修又報告曹操,進行檢查,竹箱裡沒有人。
曹操因此懷疑楊修。
後來曹植因為驕縱而被曹操疏遠,楊修也不敢與他斷絕關系。
每到曹植那裡,擔心曹植做事有缺點,楊修揣度 操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随問答之。
于是教裁出,答已入。
操怪其捷,推問,始洩。
遂收斬之。
關中營帥許攸降。
攸擁衆不附,而有慢言。
操怒,欲伐之。
群臣多谏,操橫刀于膝,作色不聽。
長史杜襲入欲谏,操逆謂之曰:“吾計已定,卿勿複言。
”襲曰:“若殿下計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計非邪,雖成,宜改之。
殿下逆臣令勿言,何待下之不闡乎?”操曰:“許攸慢吾,如何可置?”襲曰:“今豺狼當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謂殿下避強攻弱,進不為勇,退不為仁。
臣聞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
今區區之許攸,何足以勞神武哉!”操曰:“善。
”遂厚撫攸,攸即歸服。
冬十月,孫權使呂蒙襲取江陵。
魏王操帥師救樊,關羽走還,權邀斬之。
十二月,蒙卒。
自許以南,往往遙應關羽,羽威震華夏。
曹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司馬懿、蔣濟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于國家大計未足有損。
劉備、孫權外親内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
可遣人勸權蹑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操從之。
初,魯肅常勸孫權以曹操尚存,宜且撫輯關羽,與之同仇,不可失也。
及呂蒙代肅,以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密言于權曰:“今令征虜守南郡, 曹操的意圖,預先為曹植準備十多條答辭,囑咐曹植手下的人,根據曹操的問話做出相應的答複。
于是,曹操的訓誨才送出,曹植的答辭就已經送來。
曹操對回答如此迅速感到奇怪,經過審問,真相才洩露出來。
于是曹操把楊修逮捕殺死。
關中營帥許攸投降。
許攸率領部衆不肯歸附曹操,而且口出傲慢的言辭。
曹操大怒,打算讨伐他。
很多大臣規勸曹操,曹操把刀橫在膝上,變了臉色,不聽規勸。
長史杜襲想進去勸說,曹操迎出來,對他說:“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再說了。
”杜襲說:“如果殿下的策略正确,臣将協助殿下去實現;如果殿下的策略不正确,即使決定好了,也應該改變。
殿下迎出來叫臣不要說話,為什麼對待部下如此不開明呢?”曹操說:“許攸輕慢我,怎麼可以置之不理?”杜襲說:“如今豺狼當道,卻先去對付狐狸,人們将認為殿下避強攻弱,進攻算不上勇猛,撤退也算不上仁慈。
臣聽說力量千鈞的強弩,不射鼷鼠這樣的小動物;萬石的大鐘,不會被草莖撞出響聲。
如今區區一個許攸,怎麼值得煩勞您的神明和威武呢!”曹操說:“你說得好。
”于是以優厚的待遇安撫許攸,許攸随即歸服。
冬十月,孫權派呂蒙襲擊取得江陵。
魏王曹操率部隊援救樊城,關羽撤兵返回,孫權半路攔擊,斬殺關羽。
十二月,呂蒙去世。
自許都以南,處處有人與關羽遙相呼應,關羽的名聲威震華夏。
曹操主張遷離許都以避開關羽的銳氣。
司馬懿、蔣濟說:“于禁等是被大水淹沒,而非攻戰失利,他們的失敗對國家大計沒有構成重大損害。
劉備、孫權外表看起來關系親密,而内心很疏遠,關羽得志,孫權必然不願意。
可派人勸說孫權緊緊跟在關羽之後,許諾割江南給孫權做封地,這樣,樊城的包圍自然會解除。
”曹操采納了他們的建議。
起初,魯肅常勸孫權,因為曹操勢力還在,應暫且安撫關羽,與他同仇敵忾,不能有所失誤。
等到呂蒙代替魯肅,認為關羽向來骁勇雄武,心懷吞并東吳的野心,又駐紮在吳的上遊,局勢難以持久,秘密地對孫權說:“現在命令征虜将軍孫皎鎮守南郡, 潘璋住白帝,蔣欽将遊兵循江應敵,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于操,何賴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權曰:“今欲先取徐州,然後取羽,何如?”對曰:“今操撫集幽、冀,未暇東顧。
徐土往自可克。
然地勢陸通,今日取之,操後旬必來争,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
”權善之。
權嘗為其子求昏于羽,羽罵其使,不許。
至是,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衆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
”遂稱病笃。
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
下至蕪湖,陸遜謂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笃。
”遜曰:“羽務北進,未嫌于我。
今聞君病,必益無備,若出其不意,羽可禽也。
下見至尊,宜好為計。
”蒙曰:“羽素勇猛,未易圖也。
”蒙至都,權問:“誰可代卿者?”蒙對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複是過也。
若用之,當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後可克。
”權乃召遜代蒙。
遜至陸口,為書與羽,稱其功美,深自謙抑。
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
遜具啟形狀,權遂發兵襲羽。
潘璋駐守白帝,蔣欽率領流動部隊沿長江上下巡邏,根據敵情随機應變,我為國家前去據守襄陽,這樣,何必憂患曹操,又何必依賴關羽!況且關羽君臣自負他們的狡詐武力,反複無常,不可以用真心相待。
”孫權說:“現在我準備先攻取徐州,然後進攻關羽,怎麼樣?”呂蒙回答說:“現在曹操安撫幽州、冀州,沒有時間顧及東方。
徐州的守軍,隻要前去進攻,就可打敗。
然而徐州陸路交通方便,今天攻下徐州,曹操十來天後一定會來争奪,即使以七八萬兵力防守,仍然令人擔憂。
不如打敗關羽,完全占據長江,我們的勢力會更加壯大,守住就容易了。
”孫權認為呂蒙的建議很好。
孫權曾為他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責罵孫權的使者,拒絕聯姻。
等到關羽攻打樊城時,呂蒙向孫權上書說:“關羽攻打樊城,卻留下很多軍隊防守,一定是害怕我從後面進攻他。
我常常生病,請求您允許我以治病為名,分帶一部分士兵回建業,關羽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撤去防守的軍隊,全部開赴襄陽。
我大軍乘船日夜沿長江而上,襲擊他空虛的後方,南郡就可攻取,而關羽也會被擒獲。
”于是呂蒙假稱病重。
孫權使用公開的征召文書召回呂蒙,暗中與他商量對策。
呂蒙順江而下到了蕪湖,陸遜對他說:“關羽接近我境,為什麼遠離而下?”呂蒙說:“的确如您所說,可是我病得很重。
”陸遜說:“關羽一心隻顧向北進攻,沒有懷疑我們。
現在聽說您生病,一定更無防備,如果出其不意,關羽就可擒住。
您順江而下,見到主公,應該妥善地定下大計。
”呂蒙說:“關羽向來勇猛,不容易對付。
”呂蒙回到建業,孫權問:“誰可以接替你?”呂蒙回答說:“陸遜謀慮深遠,才能可以擔負重任,而且沒有大名聲,不是關羽所顧忌的人,再沒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如果任用他,應當叫他表面上隐藏鋒芒,暗地裡觀察時機,然後可以取勝。
”孫權于是召來陸遜代替呂蒙。
陸遜到陸口,寫信給關羽,稱贊他的功德,表示自己非常謙遜。
關羽大為放心,漸漸地撤出防守的軍隊開赴樊城。
陸遜把全部情況向孫權報告,孫權便發兵襲擊關羽。
權欲令孫皎與蒙分督左右。
蒙曰:“若以征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
昔周瑜、程普為左右督攻江陵,事決于瑜,普恃久将,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
”權寤,乃以蒙為大督。
曹操使徐晃屯宛以助曹仁。
孫權為箋與操,請以讨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備。
群臣鹹言宜密之。
董昭曰:“軍事尚權,宜内露之,使羽聞權上而還自護,則圍速解。
且可使兩賊相持,坐待其敝。
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也。
又,圍中将吏不知有救,倘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
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操即敕徐晃以權書射著圍裡及羽屯中。
圍裡聞之,志氣百倍。
羽果猶豫不能去。
操自洛陽南救曹仁,駐軍摩陂。
晃攻羽破之,羽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
呂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橹,作商賈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
糜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
”芳、仁鹹懼,于是即降。
蒙入江陵,釋于禁,得關羽及将士家屬,皆撫慰之,令軍中:“不得幹曆人家,有所求取。
”蒙麾下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蒙猶以為犯軍令,垂涕斬之。
于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
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給醫藥,賜衣糧。
孫權準備任命孫皎和呂蒙分别統率左右兩路大軍。
呂蒙說:“如果您認為征虜将軍有能力,應該用他;認為我有能力,應該用我。
以前周瑜、程普任左右兩路大軍統帥攻打江陵,雖然事情由周瑜決定,但程普自恃是多年的老将,就彼此不和睦,幾乎敗壞國家大事,這是目前要引以為戒的。
”孫權明白過來,才任命呂蒙為大統帥。
曹操派徐晃駐屯宛城援助曹仁。
孫權寫信給曹操,請求讨伐關羽,為朝廷效力,并要求不走漏風聲,使關羽有所防備。
群臣都說應該保密。
董昭說:“軍事崇尚權變,應該暗中将消息洩露出去,使關羽知道孫權逆江而上,而後回兵保護自己,這樣,樊城的包圍迅速解除了。
同時,可以使兩賊相鬥,我們坐待他們精疲力盡。
如果保密而不透露,使孫權得志,不是上策。
另外,圍城中的将士不知道有救兵,倘若有其他意圖,危害不小,所以,還是洩露出去好。
況且關羽為人強橫,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堅固,一定不會迅速退兵。
”曹操立即下令徐晃把孫權的信射進樊城和關羽的軍營中。
圍城中的将士得到這個消息,士氣增長百倍。
關羽得到這個消息果然猶豫不決,不能撤兵離去。
曹操從洛陽南下援救曹仁,駐紮在摩陂。
徐晃進攻關羽,把關羽打敗,關羽撤圍退走,但他的船隻仍然據守沔水。
呂蒙到了尋陽後,把精兵都埋伏在船中,讓百姓搖橹,穿商人的衣服,晝夜兼程,把關羽設在江邊的哨兵全都捉了起來。
糜芳、士仁一直都埋怨關羽輕視自己,關羽出兵在外時,糜芳、士仁供應軍用物資不能悉數送到,關羽說:“等我回去後,一定要治他們的罪。
”糜芳、士仁都很害怕,于是立即投降。
呂蒙進入江陵,釋放了被囚禁的于禁,俘獲了關羽及其将士們的家屬,對他們都給予撫慰,下令軍中:“不得侵擾百姓,向他們索取财物。
”呂蒙部下有一同鄉拿了百姓的鬥笠來遮蓋官用的铠甲,呂蒙還是認為他犯了軍令,流着眼淚把他斬了。
于是将士們驚恐不安,道不拾遺。
呂蒙早晚派親近的人慰問老年人,問他們缺少什麼,送去醫藥,賜予糧食。
關羽走還,曹仁會諸将議,鹹曰:“今因羽危懼,可追禽也。
”趙俨曰:“權、羽連兵,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耳。
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
若深入追北,則權将改虞于彼,而生患于我矣。
王必以此為深慮。
”仁乃解嚴。
操聞羽走,恐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羽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辄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緻問,或手書示信。
使還,人知家門無恙,見待過于平時,皆無鬥心。
權至江陵,荊州将吏悉歸附,獨治中從事潘濬稱疾不見,權遣人輿緻,濬伏面不起,涕泣交橫。
權慰谕懇恻,濬起拜謝,即以為治中,荊州軍事一以谘之。
從事樊伷誘導諸夷,西附漢中。
外白遣萬人讨之,濬曰:“以五千兵往足矣。
”權曰:“卿何以輕之?”濬曰:“伷能弄唇吻,而實無才略。
嘗為州人設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餘自起,此亦侏儒觀一節之驗也。
”權大笑,即遣濬将五千人往,果斬平之。
權以蒙為南郡太守,遜為右護軍,皆封侯。
使遜屯夷陵,守峽口。
關羽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餘騎。
權先使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獲羽,斬之,遂定荊州。
初,全琮上疏陳關羽可取之計,權恐事洩,寝而不答。
至是,謂琮曰:“君前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
”權複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未幾而卒。
關羽撤走,曹仁會同将領們商議,大家都說:“現在趁關羽困厄憂懼,可派兵追擊,将他擒住。
”趙俨說:“孫權、關羽兩軍鏖戰,擔心我軍乘他們都疲憊時,從中獲利,所以孫權和順地請求為朝廷效力。
如今關羽已經勢力孤單,逃奔而散,我們更應該留着他成為孫權之害。
如果對敗逃的關羽窮追不舍,孫權就會改變态度,不防範關羽而給我們制造禍端了。
大王一定要對此深思熟慮。
”曹仁就下令停止追擊關羽。
曹操聽說關羽撤走,擔心将領們追擊他,果然迅速給曹仁下達命令,正如趙俨的策略。
關羽多次派人與呂蒙互通消息,呂蒙總是厚待關羽的使者,讓他遍遊城中,問候關羽部下的親屬各家,有人親手寫信表示他帶回的消息可信。
使者返回,關羽的部下知道家中平安,所受待遇超過以往,因此關羽的将士都無心再戰了。
孫權到了江陵,荊州的武官和文官全都歸附,隻有治中從事潘濬稱病不見,孫權派人把他擡來,潘濬伏着不起來,眼淚縱橫。
孫權誠懇地安慰勸導,潘濬起身拜謝,孫權當即任命他為治中,荊州的軍事全部同他商量。
從事樊伷誘導各少數民族,向西歸附漢中。
有人請求派一萬人去征讨樊伷,潘濬說:“派五千兵去就夠了。
”孫權說:“你為什麼輕視他?”潘濬說:“樊伷很會耍嘴皮,而實際上沒有才智和膽略。
樊伷曾為州裡的人設宴,直到中午,飯菜還沒有,而十多個人自己起身離去,這就像看侏儒演戲,看一節就知道他有多高的技藝了。
”孫權大笑,立即派潘濬率五千人前去征讨,果然将樊伷斬首。
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陸遜為右護軍,都封為侯。
派陸遜駐屯夷陵,守衛峽口。
關羽逃走,軍隊解散,随行僅十多個騎兵。
孫權事先派潘璋切斷關羽的去路,十二月,抓獲關羽,把他斬了,終于平定荊州。
起初,全琮向孫權上書陳述關羽可以攻取的計策,孫權害怕事情洩露,扣壓下來未予答複。
擒獲關羽以後,孫權對全琮說:“你以前陳述攻取關羽的計策,我雖然沒有做出答複,但今天的勝利,也有你的功勞。
”孫權又任命劉璋為益州牧,駐在秭歸,不久,劉璋就死了。
呂蒙未及受封,疾發,亦卒。
權哀痛殊甚。
後謂陸遜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寡俦。
子敬因公瑾緻達于孤,一見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
後孟德東下,諸人皆欲迎之,子敬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衆逆而擊之,此二快也。
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故孤常以方鄧禹也。
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次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
圖取關羽,勝于子敬。
子敬雲:&lsquo羽不足忌。
&rsquo此内不能辦,外為大言耳。
孤亦恕之,不苟責也。
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路無拾遺,法亦美矣。
” 曹操欲徙荊州殘民,司馬懿曰:“荊楚輕脆易動,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
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将令去者不敢複還。
”操從之。
是後,亡者悉還。
以孫權為票騎将軍,領荊州牧。
曹操表孫權為票騎将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權上書稱臣于操,稱說天命。
操以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陳群等皆曰:“漢祚已終,非适今日。
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孫權在遠稱臣。
此天下之應,異氣齊聲,殿下宜正大位,複何疑哉?”操曰:“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 呂蒙還沒來得及受封,病情發作,也去世了。
孫權極度哀痛。
後來,孫權對陸遜說:“周瑜有雄心壯志,膽略過人,終于打敗曹操,開辟荊州,他的才能,遠遠超出同輩,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
魯肅因為周瑜的推薦來到我這裡,一見面便談到建立帝王大業的遠大謀略,這是第一件快事。
後來曹操東下,大家都主張迎接他,魯肅反駁說不可以,勸我立即召回周瑜委以重任,率大軍迎擊曹操,這是第二件快事。
後來雖然勸我把土地借給劉備,這是他的一個錯誤,但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大傑出成就,所以我常把他比作鄧禹。
呂蒙年少時,我認為他隻是不在乎艱難或容易,果敢有膽量而已;等他長大以後,學問越來越好,謀略常常出人意料,可僅次于周瑜,隻是言談議論、才華橫溢不如周瑜罷了。
謀劃攻取關羽,才能超過魯肅。
魯肅說:&lsquo關羽不值得顧忌。
&rsquo這是他自己無能為力,表面上說大話罷了。
我也原諒了他,沒有随便指責。
然而他行軍作戰、安營駐守沒有失誤,令行禁止,路不拾遺,他的治理方法也很完美。
” 曹操打算遷徙荊州殘餘的百姓,司馬懿說:“我們在荊楚的根基還不紮實,容易波動,關羽剛剛被打敗,那些作惡的人隐藏逃竄,在觀望等待。
如果遷徙那些善良的人,既傷了他們的心,又将使那些離開的人不敢再回來。
”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
從此以後,逃出去的人全都回來了。
獻帝任命孫權為票騎将軍,兼任荊州牧。
曹操上表推薦孫權擔任票騎将軍,授予符節,兼任荊州牧,封為南昌侯。
孫權上書向曹操稱臣,勸曹操順從上天的旨意,即位當皇帝。
曹操把孫權的信展示給大家看,說:“孫權這小子想把我擱在爐火上嗎!”陳群等人都說:“漢朝的統治已經結束,并非始于今日。
殿下您的功德如高山巍巍,天下的人都在期待着您,所以孫權在遠方向您稱臣。
這是天下的人們對天命所做的反應,異口同聲,殿下應該正式稱帝,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曹操說:“如果上天希望我當皇帝,我就做周文王吧。
” 庚子(220) 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
凡僭國一。
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還至洛陽,卒。
太子丕立,自為丞相、冀州牧。
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僞。
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随能任使,皆獲其用。
與敵對陳,意思安閑,如不欲戰。
及決機乘勝,氣勢盈溢。
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
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
雅性節儉,不好華麗。
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内。
至是薨,太子丕在邺。
鄢陵侯彰自長安來赴,問玺绶所在。
谏議大夫賈逵正色曰:“國有儲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問也。
”兇問至邺,群臣聚哭,無複行列。
太子中庶子司馬孚厲聲于朝曰:“君王晏駕,天下震動,當早拜嗣君,以鎮萬國,而但哭耶?”乃罷群臣,備禁衛,治喪事。
孚,懿之弟也。
群臣以為太子即位,當俟诏命。
尚書陳矯曰:“王薨于外,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
”乃具官備禮,一夕而辦。
明旦,以王後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
帝尋遣禦史大夫華歆奉策诏,授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領冀州牧。
尊王後曰王太後。
葬武王于高陵。
二月朔,日食。
魏以賈诩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
魏王丕遣其弟鄢陵侯彰等皆就國。
丕遣其弟皆就國。
臨菑監國谒者希指奏:“臨菑侯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
”丕貶植為安鄉侯,誅其黨丁儀、丁廙 庚子(220) 漢獻帝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
共一個僭僞之國。
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回到洛陽,去世。
太子曹丕即魏王位,自己擔任丞相、冀州牧。
曹操知人善任,善于洞察一切,很難被假象迷惑。
能夠賞識并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從不拘泥于地位的低下卑賤,唯才是用,使他們各盡其才。
與敵人對陣時,神态安閑,像是不願意打仗的樣子。
但策略制定後,乘勝出擊,氣勢充沛。
将士們立下功勳,應該賞賜時,則不吝千金;沒有功勞卻想非分地享受賜予,則分文不給。
執法嚴厲急切,犯法的一定嚴懲,盡管有人傷心流涕,然而終歸不會赦免。
他一向崇尚節儉,不喜歡華麗。
所以能夠消滅各個強大的割據勢力,幾乎統一天下。
曹操去世時,太子曹丕正在邺城。
鄢陵侯曹彰從長安趕到洛陽,問魏王的玺印在哪裡。
谏議大夫賈逵嚴肅地說:“國家已經确定先王的繼承人,先王的印玺和绶帶不是君侯您應該打聽的。
”噩耗傳到邺城,大臣們聚集在一起痛哭流涕,一片混亂。
太子中庶子司馬孚在朝廷上大聲說:“君王去世,天下震動,應該盡快拜立新君,以鎮撫天下,哭能解決問題嗎?”這才命令大臣們退廷,準備好宮廷警衛,治辦喪事。
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
大臣們認為太子即位,應當等獻帝的诏令。
尚書陳矯說:“君王在外去世,愛子曹彰正守候在靈柩旁邊,他如果在這時生出變故,國家就危險了。
”于是召集百官,準備禮儀,一天就全部辦理完畢。
第二天早晨,以王後的命令,授太子曹丕即魏王之位,大赦天下。
不久,獻帝派禦史大夫華歆送去策命的诏書,授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兼任冀州牧。
尊奉王後為王太後。
在高陵安葬武王曹操。
二月初一,日食。
魏國任命賈诩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
魏王曹丕派其弟鄢陵侯曹彰等都回到封地。
曹丕派他的弟弟都回到自己的封地。
臨菑侯的監國谒者迎合魏王曹丕的意旨,上奏:“臨菑侯曹植酒醉,悖逆傲慢,劫持脅迫魏王的使者。
”曹丕貶曹植為安鄉侯,将曹植的黨羽丁儀、丁廙 并其男口。
魏立法:自今宦者官不得過諸署令。
作金策,藏之石室。
魏立九品法,置州郡中正。
尚書陳群以天朝選用,不盡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擇有識鑒者為之,區别人物,第其高下。
夏六月,魏王丕南巡至谯,大飨軍士父老。
丕至谯,大飨六軍及谯父老,設伎樂百戲,吏民上壽,日夕而罷。
漢中将孟達以上庸降魏。
益州将軍孟達屯上庸,與副軍中郎将劉封不協,率部曲降魏。
達有容止才觀,曹丕愛之,引與同辇。
合房陵、上庸、西城為新城郡,以達為太守。
劉晔曰:“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
新城與孫、劉接連,若有變态,為國生患。
”丕不聽。
遣将軍夏侯尚、徐晃與達襲封。
封敗,走還成都。
封本寇氏之子,漢中王備至荊州,以未有嗣,養以為子。
諸葛亮慮其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備因此除之。
遂賜死。
以賈逵為豫州刺史。
時天下初定,刺史多不能攝郡。
逵曰:“州本以六條诏書察二千石以下,故其狀皆言嚴能鷹揚,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靜寬仁,有恺悌之德也。
今長吏慢法,盜賊公行,州知而不糾,天下複何取正乎?”其二千石以下阿縱不如法者,皆 和兩家的男子全部殺死。
魏國立法:從今以後,宦官做官不得超過各署的署令。
把這一條法令用金寫在策書上,藏在圖書檔案室中。
魏國立九品官人的法律,在州、郡設中正。
尚書陳群認為漢朝選拔任用官員,沒有把人才全部挖掘出來,于是設立九品官人的法律。
州、郡都設中正,挑選有識别能力的人擔任,由中正區别人物的品行、能力,分出高低不同的等級。
夏六月,魏王曹丕南巡到達谯縣,大擺酒宴款待軍中将士和谯縣的父老鄉親。
曹丕到達谯縣,大擺宴席款待軍隊将士和谯縣父老,表演歌舞百戲,官吏、百姓為魏王祝壽,直到日落才散去。
漢中王的将領孟達以上庸投降魏國。
益州将軍孟達駐守上庸,與副軍中郎将劉封不和,率部隊投降魏國。
孟達儀表堂堂,才能超群,曹丕非常寵愛他,帶他同乘一輛車。
另外合并房陵、上庸、西城為新城郡,由孟達擔任太守。
劉晔說:“孟達有苟且求得之心,而且依仗才智,喜歡權術,一定不會感恩戴德。
新城與孫權、劉備的地盤接連,如果發生變故,就會對國家産生禍患。
”曹丕不聽。
派将軍夏侯尚、徐晃與孟達一同襲擊劉封。
劉封失敗,逃回成都。
劉封原本是寇姓人家的兒子,漢中王劉備到了荊州後,因為沒有子嗣,于是收養他做兒子。
諸葛亮擔心他性情剛烈兇猛,劉備去世後沒人能控制他,勸劉備借此機會把他除掉。
劉備于是下令劉封自殺。
魏王曹丕任命賈逵為豫州刺史。
當時天下剛剛安定,刺史大都不能管理所屬各郡的事務。
賈逵說:“刺史本來是以六條诏書監察二千石以下的官員,所以在他們呈報的文書中,都說威嚴雄武,有督察的才能,不說安詳恬靜、寬厚仁慈,有和樂平易的道德。
如今各郡的長官不重視法令,盜賊公開行竊,刺史知道但不追究,這樣,天下還能走上正軌嗎?”那些二千石以下縱容壞人、不按法令行事的官員,賈逵全 奏免之。
外修軍旅,内治民事,興陂田,通運渠,吏民稱之。
曹丕曰:“真刺史矣。
”布告天下,賜爵關内侯。
冬十月,魏王曹丕稱皇帝,廢帝為山陽公。
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許芝言:“魏當代漢,見于圖緯。
”魏之群臣因表勸丕篡位。
至是,帝乃告祠高廟,遣使持節奉玺绶诏策,禅位于魏。
魏王丕上書三讓,乃為壇于繁陽,升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改元黃初。
奉漢帝為山陽公,用天子禮樂。
追尊武王曰武皇帝,廟号太祖,尊王太後曰皇太後。
改相國為司徒,禦史大夫為司空。
山陽公奉二女以嫔于魏。
魏主丕欲改正朔
曹操的王冠有十二條旒,乘坐金根車,駕六匹馬來拉,設五時副車。
六月,魏任命華歆為禦史大夫。
冬十月,魏立嫡長子曹丕為王太子。
起初,曹操娶了丁夫人,丁夫人沒有生兒子;妾劉氏生兒子曹昂;卞氏生四個兒子,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曹操于是休了丁夫人而立卞氏為繼室。
曹植生性機警,多才多藝,才華橫溢而敏捷多智,曹操很喜愛他。
曹操想把女兒嫁給丁儀為妻,曹丕因為丁儀一隻眼瞎,阻止了曹操。
丁儀因此怨恨曹丕,與弟弟丁廙和楊修多次稱贊曹植的才能,勸曹操立曹植為繼承人。
曹操用信秘密探讨外界對立繼承人的看法,尚書崔琰用不封口的信回答說:“按《春秋》之義,應立長子。
而且五官将曹丕仁慈、忠孝而又聰明,應立他做繼承人,我的看法至死不變。
”曹丕派人詢問太中大夫賈诩有關鞏固自己地位的辦法。
賈诩說:“希望将軍您發揮盛德和氣度,親自去做寒微之士的事情,朝夕孜孜不倦,不違背做兒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如此而已罷了。
”一天,曹操叫旁人退下,詢問賈诩的看法,賈诩默然不答。
曹操追問其中的原因,賈诩說:“我正在思考,所以沒有立即回答你。
”曹操說:“你在思考什麼?”賈诩說:“我在想袁紹、劉表兩對父子。
”曹操大笑起來。
操嘗出征,丕、植并送。
植稱述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操亦悅焉。
丕怅然自失,吳質耳語曰:“王當行,流涕可也。
”及辭,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鹹歔欷。
于是皆以植多華辭而誠心不及也。
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飾,丕禦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稱說,故遂定為太子。
丕抱議郎辛毗頸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其女憲英,憲英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
宜戚宜懼,而反以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久之,植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
操大怒,公車令坐死。
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劉備進兵漢中,魏王操遣将軍曹洪拒之。
法正說劉備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憂逼故耳。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将帥,舉衆往讨,必可克之。
克之之日,廣農積谷,觀釁伺隙。
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備乃進兵,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辨。
操遣曹洪拒之。
孫權陸口守将魯肅卒,權以呂蒙代之。
孫權以嚴畯代肅,督兵鎮陸口。
畯固辭以“樸素書生,不閑軍事”。
權乃以呂蒙代之。
衆嘉畯能以實讓。
權遣陸遜讨丹陽山越,平之。
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一同來送行。
曹植稱頌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左右的人矚目欣賞,曹操也非常高興。
曹丕怅然若失,吳質在他耳邊說:“大王即将出行,流眼淚就可以了。
”等到辭行時,曹丕哭着下跪,曹操和旁邊的人都感動得哽咽不已。
于是,大家都認為曹植華麗的辭藻多而誠心趕不上曹丕。
曹植既任性行事,言行又不加修飾,而曹丕駕馭有術,掩蓋真情,宮中的人和曹操身邊的人都為他說好話,所以最終被立為太子。
曹丕抱住議郎辛毗的脖子說:“辛君,你知道我高興嗎?”辛毗把這件事告訴女兒憲英,憲英說:“太子是代替君王主持宗廟、社稷的人。
代替君王,不可以不憂慮;管理國家,不可以不恐懼。
應該憂慮恐懼,可他反而高興,怎麼能長久,魏國不會昌盛的!” 過了很久,曹植乘車在馳道中行駛,打開司馬門而出。
曹操大怒,掌管宮門的公車令被判處死刑。
從此以後,曹操加重了對諸侯的法律限制,而對曹植的寵愛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劉備進軍漢中,魏王曹操派将軍曹洪抵禦。
法正勸說劉備說:“曹操一舉招降張魯,平定漢中,不借助這個時機進攻巴、蜀兩地,卻留夏侯淵、張郃駐屯漢中,自己立即北返,這樣做,并不是他的才智不夠,而是力量不足,必将有内憂壓力的緣故。
如今估計夏侯淵、張郃的才能,比不上我們的将帥,如果我們舉兵去征讨,一定可以取勝。
奪取漢中之後,擴大農業生産,積蓄糧食,等待有利時機。
做得好,可以徹底擊敗曹操,輔助王室恢複至尊的地位;次之,可以蠶食雍州、涼州,擴展疆土;最次,也可以堅守要害地勢,與曹操長期對峙。
這大概是上天的賜予,時機不可喪失。
”劉備于是進軍漢中,派張飛、馬超、吳蘭等駐軍下辨。
曹操派曹洪抵禦。
孫權的陸口守将魯肅去世,孫權派呂蒙接替魯肅的職位。
孫權派嚴畯接替魯肅的職位,率兵鎮守陸口。
嚴畯以“樸素書生,不谙熟軍事”為借口堅決推辭。
孫權于是派呂蒙接替魯肅。
大家都稱贊嚴畯能以實相讓。
孫權派陸遜讨伐丹陽山越,取得勝利。
吳郡陸遜言于權曰:“克敵甯亂,非衆不濟。
而山寇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
”權從之,命遜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
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
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
遜後詣都,言次,稱式佳吏。
權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欲養民,是以白遜,遜豈可複毀式以亂聖聽乎!”權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 戊戌(218) 二十三年 春正月,少府耿紀、司直韋晃起兵讨魏王操,不克,死之。
對有金祎者,自以世為漢臣,乃發憤與紀、晃起兵,欲挾天子以伐魏,南援劉備,不克而死。
三月,有星孛于東方。
夏四月,代郡、上谷烏桓反,魏王操遣其子彰擊破之。
魏王操召裴潛為丞相理曹掾。
潛曰:“潛于百姓雖寬,于諸胡為峻。
今繼者必以潛為治過嚴而事加寬惠。
彼素驕恣,過寬必弛,既弛又将攝之以法,此怨叛所由生也。
以勢料之,代必複叛。
”後數十日,反問果至。
操使其子彰讨之。
彰少善射禦,膂力過人。
操戒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 劉備擊張郃,不克。
吳郡人陸遜對孫權說:“如今要想打敗敵人,平定動亂,沒有大軍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而山匪還沒有鏟除,難以向遠方發展,可以擴充軍隊,選取精銳。
”孫權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令陸遜在東部三郡征集強壯的人當兵,瘦弱的人做後備,得到精兵數萬人。
陸遜經過的地方,那些長期作惡的人被徹底清除,然後回駐蕪湖。
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稱陸遜随意征發搜刮百姓。
陸遜後來回到都城,言談之間,稱贊淳于式是個好官吏。
孫權說:“淳于式告發你,你卻推薦他,這是為什麼?”陸遜回答說:“淳于式本意是想使百姓休養生息,所以告發我,我怎麼可以再诋毀他,來擾亂您聖明的聽聞呢!”孫權說:“這實在是謹慎厚道的長者做的事,而一般人做不到。
” 戊戌(218) 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春正月,少府耿紀、司直韋晃起兵讨代魏王曹操,沒有取勝,戰死。
當時有個叫金祎的人,自認為世世代代都是漢朝的臣子,見漢朝政權将被取代,便發憤與耿紀、韋晃起兵,想挾持天子來攻打魏國,同時向南援助劉備,然而不勝而死。
三月,在東方的天空出現彗星。
夏四月,代郡、上谷郡的烏桓人造反,魏王派他的兒子曹彰打敗他們。
魏王曹操召回裴潛,任命為丞相理曹掾。
裴潛說:“我對百姓雖然寬容,但對胡人卻很嚴厲。
如今我的繼任者必定會認為我的治理過嚴而采取寬厚的策略,施恩惠于百姓。
那些胡人一向驕橫放肆,過分寬厚必然導緻放縱,放縱以後又将用法律限制,這是引起他們怨恨而反叛的原因。
根據形勢預料,代郡的烏桓人一定還會反叛。
”幾十天後,反叛的消息果然傳來。
曹操派他的兒子曹彰去讨伐。
曹彰從小擅長射箭駕車,體力過人。
曹操告誡曹彰說:“在家裡,我們是父子,接受任務後,變成君臣關系,一舉一動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當心!” 劉備攻打張郃,沒有取勝。
劉備屯陽平關,攻郃等不克,急書發益州兵。
諸葛亮以問從事犍為楊洪,洪曰:“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此家門之禍也,發兵何疑?”時法正從備北行,亮于是表洪領蜀郡太守。
衆事皆辦,遂使即真。
初,犍為太守李嚴辟洪為功曹,嚴未去犍為,而洪已為蜀郡。
洪舉門下書佐何祗有才策,洪尚在蜀郡,而祗已為廣漢太守。
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秋七月,魏王操擊劉備。
九月,至長安。
己亥(219) 二十四年 春正月,劉備擊夏侯淵,破斬之。
初,夏侯淵戰雖數勝,魏王操常戒之曰:“為将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将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
若但任勇,則一匹夫敵耳。
”及與劉備相拒逾年,備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營于定軍山。
淵引兵争之。
法正曰:“可擊矣。
”備使讨虜将軍黃忠乘高鼓噪攻之,淵軍大敗,遂斬之。
張郃引兵還,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郃為軍主,衆心乃定。
二月晦,日食。
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将趙雲擊其軍,敗之。
夏五月,操引還,備遂取漢中。
操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
劉備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乃斂衆拒險,終不交鋒。
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
趙雲将數十騎 劉備駐軍陽平關,攻打張郃等沒有取勝,急送文書調發益州的軍隊。
諸葛亮問從事、犍為人楊洪這事該怎麼處理,楊洪說:“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關鍵,如果沒有漢中,就沒有蜀了。
這是家門口的禍患,對發兵還有什麼疑問?”當時法正跟随劉備北行,諸葛亮于是上表推薦楊洪代理蜀郡太守。
楊洪把衆多的事務處理完畢,終于獲得正式任命。
起初,犍為太守李嚴征召楊洪任功曹,李嚴沒有離開犍為,而楊洪已任蜀郡太守。
楊洪推舉自己門下的書佐何祗有才能和智謀,楊洪還在蜀郡,而何祗已做了廣漢太守。
因此,西土人士都佩服諸葛亮能夠最充分地利用當時的人才。
秋七月,魏王曹操攻打劉備。
九月,抵達長安。
己亥(219)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春正月,劉備攻打夏侯淵,打敗曹軍,斬殺夏侯淵。
起初,夏侯淵作戰雖然多次取勝,魏王曹操卻經常告誡他說:“做将領,應當有怯弱的時候,不能單憑勇猛。
将領應當以勇猛為本,但行動應該靠智慧和計謀。
如果隻憑勇猛,則隻敵得過一個普通人罷了。
”後來,夏侯淵與劉備對峙了一年有餘,劉備從陽平向南渡過沔水,沿着山勢慢慢前行,在定軍山紮營。
夏侯淵率兵争奪定軍山。
法正說:“可以發動攻擊了。
”劉備派讨虜将軍黃忠居高臨下,擊鼓呐喊,發動進攻,夏侯淵的軍隊大敗,終于斬了夏侯淵。
張郃率兵返回,督軍杜襲集合散亂的士兵,推舉張郃為軍中主帥,軍心才安定下來。
二月最後一天,日食。
三月,魏王曹操穿過斜谷,劉備将領趙雲攻曹軍,獲勝。
夏五月,曹操率軍返回,劉備終于攻取漢中。
曹操從長安出發,穿過斜谷,派兵把守險要地勢,以便大軍到達漢中。
劉備說:“曹公雖然親自前來,但不能有什麼作為,我是必然要占有漢川的。
”于是劉備集結部隊,占據險要阻擊敵人,但始終沒有與敵人交鋒。
曹操在北山下運送糧食,黃忠率領軍隊企圖奪取,超過約定的時間沒有返回。
趙雲率領幾十個騎兵 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遂前突其陣,且鬥且卻。
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開門偃旗息鼓。
魏兵疑雲有伏,引去。
雲以勁弩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堕水死者甚多。
相守積月,魏軍士多亡。
五月,操引兵還長安,備遂有漢中。
操恐備北取武都氐以逼關中,問雍州刺史張既,既曰:“可勸使北出就谷以避賊,前至者厚其寵賞,則先者知利,後必慕之。
”操從之,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備遣将軍孟達攻房陵,殺其太守。
又遣養子中郎将封與達會攻上庸,太守申耽舉郡降。
秋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備設壇場于沔陽,陳兵列衆,群臣陪位,奏以備為漢中王,讀訖,備拜受玺绶,禦王冠,立子禅為王太子。
拔牙門将軍魏延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
備還治成都,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皆進位有差。
遣司馬費詩即授羽印绶,羽聞黃忠位與己并,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不肯受拜。
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
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
今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漢室,然意之輕重,甯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愚謂君侯不宜計官号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
仆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
”羽大感悟,遽即拜受。
出營察看,正值曹操大軍出動,趙雲便上前突擊敵陣,且戰且退。
曹軍沖散後再次彙合,追到趙雲的軍營下,趙雲進入軍營,打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軍懷疑趙雲有埋伏,便撤走了。
趙雲用強弩在後面射殺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踐踏,落水而死的人很多。
曹操與劉備對峙了一個月,曹軍有很多士兵逃跑。
五月,曹操率軍返回長安,劉備終于占據了漢中。
曹操擔心劉備向北攻取武都氐人,以進逼關中,就詢問雍州刺史張既,張既說:“可勸說武都氐人向北遷移到有糧食的地方,以避開劉備,遷去的人豐厚地加以獎賞,這樣先遷移的人知道有利可圖,後面的人一定會羨慕他們。
”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遷徙氐人五萬餘村落離開故土到扶風、天水交界處居住。
劉備派将軍孟達進攻房陵,殺了房陵太守。
又派養子、中郎将劉封與孟達會合,進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率全郡投降。
秋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劉備在沔陽設壇場,軍隊排列成陣,群臣陪席,奏報獻帝立劉備為漢中王,讀罷奏章,劉備跪拜接受漢中王的印玺和绶帶,戴上王冠,立兒子劉禅為王太子。
拔牙門将軍魏延兼任漢中太守,鎮守漢川。
劉備回去把官署設在成都,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按等級升遷進用。
劉備派司馬費詩到關羽駐地給關羽授官印和绶帶,關羽聽說黃忠地位與自己一樣,非常生氣地說:“大丈夫終究不能和老兵同列。
”不肯受拜。
司馬費詩對關羽說:“創立王業的人,任用的人不能都一樣。
過去蕭何、曹參與高祖從小就關系親密,而陳平、韓信是後來逃亡來的,如果論他們的地位,韓信位居最上,但沒有聽說蕭何、曹參對此有過怨恨。
如今漢中王憑一時的功勞推崇黃忠,然而他心中的輕重,黃忠怎麼能跟您等同呢!況且漢中王跟您猶如一體,休戚同等,禍福與共。
我認為您不應該計較官号的高低,在意爵祿的多少。
我僅是一介使者,奉命之人,您不接受任命,我這就回去,我隻是對您這一做法感到惋惜,恐怕您會後悔的。
”關羽被這席話大為感動,醒悟過來,立即跪拜接受任命。
魏王操号其夫人為王後。
八月,漢中将關羽取襄陽。
關羽使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羽自率衆攻曹仁于樊。
仁使于禁、龐德等屯樊北。
八月,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數丈。
禁與諸将登高避水,羽乘大船,就攻之,禁等窮迫,遂降。
龐德力戰,矢盡,戰益怒,氣益壯,而水浸盛,吏士盡降。
德乘小船欲還仁營,船覆為羽所得,立而不跪。
羽謂曰:“何不早降?”德罵羽,羽殺之。
急攻樊城,城多崩壞,衆皆恟懼。
或曰:“可及圍未合,乘輕船夜走。
”滿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聞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
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
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複國家有也。
君宜待之。
”仁曰:“善。
”乃沉白馬與軍人盟誓,同心固守。
城不沒者數版。
羽乘船臨城,外内斷絕。
羽又遣别将圍襄陽。
刺史胡修、太守傅方皆降。
操聞龐德死,流涕曰:“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臨危反不及龐德耶。
” 魏王操殺丞相主簿楊修。
初,楊修、丁儀謀立曹植為魏嗣,丕患之,以車載廢簏内吳質,與之謀。
修以白操。
丕懼,告質,質曰:“無害也。
”明日複以簏載絹入,修複白之,推驗,無人。
操由是疑。
後植以驕縱見疏,修亦不敢自絕。
每當就植,慮事有阙,忖度 魏王曹操稱他的夫人為王後。
八月,漢中大将關羽攻取襄陽。
關羽派糜芳守衛江陵,士仁守衛公安,關羽自己率大軍到樊城攻打曹仁。
曹仁派于禁、龐德等駐守樊城的北面。
八月,天降大雨,漢水漲漫出來,平地水深數丈。
于禁和将領們登到高處避水,關羽乘大船前來,發動進攻,于禁等無處可逃,終于投降。
龐德奮力戰鬥,箭射光了,戰鬥更加猛烈,氣勢更加強盛,然而水淹沒得越來越厲害,官兵全都投降了。
龐德乘小船想回曹仁的軍營,小船被大水沖翻,龐德被關羽俘獲,站着不肯下跪投降。
關羽對他說:“為什麼不早點投降呢?”龐德大罵關羽,關羽把他殺了。
關羽急速進攻樊城,城牆有很多地方倒塌,衆人都驚恐不安。
有人對曹仁說:“可以在關羽的包圍還沒合攏前,乘輕便船趁夜撤走。
”滿寵說:“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希望滞留不會很久。
聽說關羽已經派遣輔助他的将領率兵抵達郏下,自許都以南,百姓憂心忡忡。
關羽之所以不敢向前推進,是因為擔心我軍從後面牽制他們罷了。
今天如果我們逃走,黃河以南地區,就不再屬國家所有了。
您應該堅守等待。
”曹仁說:“你說得好。
”于是将白馬沉入河中,與将士們盟誓,同心協力,堅守樊城。
城牆沒有被水浸沒的隻有幾版高。
關羽乘船到了城下,使城中的内外聯系斷絕。
關羽又派輔助他的将領包圍襄陽。
刺史胡修、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曹操聽說龐德被關羽殺死的消息,流下了眼淚說:“我和于禁相識三十年,怎料在臨危之時,于禁反而不如龐德呢。
” 魏王曹操殺死丞相主簿楊修。
起初,楊修、丁儀策劃立曹植為魏的繼承人,曹丕很擔憂,把吳質藏在舊竹箱中用車拉來,與他謀劃。
楊修将這事禀告曹操。
曹丕害怕,告訴吳質,吳質說:“沒關系。
”第二天,又用竹箱運絹進入曹丕府,楊修又報告曹操,進行檢查,竹箱裡沒有人。
曹操因此懷疑楊修。
後來曹植因為驕縱而被曹操疏遠,楊修也不敢與他斷絕關系。
每到曹植那裡,擔心曹植做事有缺點,楊修揣度 操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随問答之。
于是教裁出,答已入。
操怪其捷,推問,始洩。
遂收斬之。
關中營帥許攸降。
攸擁衆不附,而有慢言。
操怒,欲伐之。
群臣多谏,操橫刀于膝,作色不聽。
長史杜襲入欲谏,操逆謂之曰:“吾計已定,卿勿複言。
”襲曰:“若殿下計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計非邪,雖成,宜改之。
殿下逆臣令勿言,何待下之不闡乎?”操曰:“許攸慢吾,如何可置?”襲曰:“今豺狼當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謂殿下避強攻弱,進不為勇,退不為仁。
臣聞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
今區區之許攸,何足以勞神武哉!”操曰:“善。
”遂厚撫攸,攸即歸服。
冬十月,孫權使呂蒙襲取江陵。
魏王操帥師救樊,關羽走還,權邀斬之。
十二月,蒙卒。
自許以南,往往遙應關羽,羽威震華夏。
曹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司馬懿、蔣濟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于國家大計未足有損。
劉備、孫權外親内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
可遣人勸權蹑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操從之。
初,魯肅常勸孫權以曹操尚存,宜且撫輯關羽,與之同仇,不可失也。
及呂蒙代肅,以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密言于權曰:“今令征虜守南郡, 曹操的意圖,預先為曹植準備十多條答辭,囑咐曹植手下的人,根據曹操的問話做出相應的答複。
于是,曹操的訓誨才送出,曹植的答辭就已經送來。
曹操對回答如此迅速感到奇怪,經過審問,真相才洩露出來。
于是曹操把楊修逮捕殺死。
關中營帥許攸投降。
許攸率領部衆不肯歸附曹操,而且口出傲慢的言辭。
曹操大怒,打算讨伐他。
很多大臣規勸曹操,曹操把刀橫在膝上,變了臉色,不聽規勸。
長史杜襲想進去勸說,曹操迎出來,對他說:“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再說了。
”杜襲說:“如果殿下的策略正确,臣将協助殿下去實現;如果殿下的策略不正确,即使決定好了,也應該改變。
殿下迎出來叫臣不要說話,為什麼對待部下如此不開明呢?”曹操說:“許攸輕慢我,怎麼可以置之不理?”杜襲說:“如今豺狼當道,卻先去對付狐狸,人們将認為殿下避強攻弱,進攻算不上勇猛,撤退也算不上仁慈。
臣聽說力量千鈞的強弩,不射鼷鼠這樣的小動物;萬石的大鐘,不會被草莖撞出響聲。
如今區區一個許攸,怎麼值得煩勞您的神明和威武呢!”曹操說:“你說得好。
”于是以優厚的待遇安撫許攸,許攸随即歸服。
冬十月,孫權派呂蒙襲擊取得江陵。
魏王曹操率部隊援救樊城,關羽撤兵返回,孫權半路攔擊,斬殺關羽。
十二月,呂蒙去世。
自許都以南,處處有人與關羽遙相呼應,關羽的名聲威震華夏。
曹操主張遷離許都以避開關羽的銳氣。
司馬懿、蔣濟說:“于禁等是被大水淹沒,而非攻戰失利,他們的失敗對國家大計沒有構成重大損害。
劉備、孫權外表看起來關系親密,而内心很疏遠,關羽得志,孫權必然不願意。
可派人勸說孫權緊緊跟在關羽之後,許諾割江南給孫權做封地,這樣,樊城的包圍自然會解除。
”曹操采納了他們的建議。
起初,魯肅常勸孫權,因為曹操勢力還在,應暫且安撫關羽,與他同仇敵忾,不能有所失誤。
等到呂蒙代替魯肅,認為關羽向來骁勇雄武,心懷吞并東吳的野心,又駐紮在吳的上遊,局勢難以持久,秘密地對孫權說:“現在命令征虜将軍孫皎鎮守南郡, 潘璋住白帝,蔣欽将遊兵循江應敵,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于操,何賴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權曰:“今欲先取徐州,然後取羽,何如?”對曰:“今操撫集幽、冀,未暇東顧。
徐土往自可克。
然地勢陸通,今日取之,操後旬必來争,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
”權善之。
權嘗為其子求昏于羽,羽罵其使,不許。
至是,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衆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
”遂稱病笃。
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
下至蕪湖,陸遜謂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笃。
”遜曰:“羽務北進,未嫌于我。
今聞君病,必益無備,若出其不意,羽可禽也。
下見至尊,宜好為計。
”蒙曰:“羽素勇猛,未易圖也。
”蒙至都,權問:“誰可代卿者?”蒙對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複是過也。
若用之,當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後可克。
”權乃召遜代蒙。
遜至陸口,為書與羽,稱其功美,深自謙抑。
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
遜具啟形狀,權遂發兵襲羽。
潘璋駐守白帝,蔣欽率領流動部隊沿長江上下巡邏,根據敵情随機應變,我為國家前去據守襄陽,這樣,何必憂患曹操,又何必依賴關羽!況且關羽君臣自負他們的狡詐武力,反複無常,不可以用真心相待。
”孫權說:“現在我準備先攻取徐州,然後進攻關羽,怎麼樣?”呂蒙回答說:“現在曹操安撫幽州、冀州,沒有時間顧及東方。
徐州的守軍,隻要前去進攻,就可打敗。
然而徐州陸路交通方便,今天攻下徐州,曹操十來天後一定會來争奪,即使以七八萬兵力防守,仍然令人擔憂。
不如打敗關羽,完全占據長江,我們的勢力會更加壯大,守住就容易了。
”孫權認為呂蒙的建議很好。
孫權曾為他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責罵孫權的使者,拒絕聯姻。
等到關羽攻打樊城時,呂蒙向孫權上書說:“關羽攻打樊城,卻留下很多軍隊防守,一定是害怕我從後面進攻他。
我常常生病,請求您允許我以治病為名,分帶一部分士兵回建業,關羽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撤去防守的軍隊,全部開赴襄陽。
我大軍乘船日夜沿長江而上,襲擊他空虛的後方,南郡就可攻取,而關羽也會被擒獲。
”于是呂蒙假稱病重。
孫權使用公開的征召文書召回呂蒙,暗中與他商量對策。
呂蒙順江而下到了蕪湖,陸遜對他說:“關羽接近我境,為什麼遠離而下?”呂蒙說:“的确如您所說,可是我病得很重。
”陸遜說:“關羽一心隻顧向北進攻,沒有懷疑我們。
現在聽說您生病,一定更無防備,如果出其不意,關羽就可擒住。
您順江而下,見到主公,應該妥善地定下大計。
”呂蒙說:“關羽向來勇猛,不容易對付。
”呂蒙回到建業,孫權問:“誰可以接替你?”呂蒙回答說:“陸遜謀慮深遠,才能可以擔負重任,而且沒有大名聲,不是關羽所顧忌的人,再沒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如果任用他,應當叫他表面上隐藏鋒芒,暗地裡觀察時機,然後可以取勝。
”孫權于是召來陸遜代替呂蒙。
陸遜到陸口,寫信給關羽,稱贊他的功德,表示自己非常謙遜。
關羽大為放心,漸漸地撤出防守的軍隊開赴樊城。
陸遜把全部情況向孫權報告,孫權便發兵襲擊關羽。
權欲令孫皎與蒙分督左右。
蒙曰:“若以征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
昔周瑜、程普為左右督攻江陵,事決于瑜,普恃久将,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
”權寤,乃以蒙為大督。
曹操使徐晃屯宛以助曹仁。
孫權為箋與操,請以讨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備。
群臣鹹言宜密之。
董昭曰:“軍事尚權,宜内露之,使羽聞權上而還自護,則圍速解。
且可使兩賊相持,坐待其敝。
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也。
又,圍中将吏不知有救,倘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
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操即敕徐晃以權書射著圍裡及羽屯中。
圍裡聞之,志氣百倍。
羽果猶豫不能去。
操自洛陽南救曹仁,駐軍摩陂。
晃攻羽破之,羽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
呂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橹,作商賈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
糜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
”芳、仁鹹懼,于是即降。
蒙入江陵,釋于禁,得關羽及将士家屬,皆撫慰之,令軍中:“不得幹曆人家,有所求取。
”蒙麾下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蒙猶以為犯軍令,垂涕斬之。
于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
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給醫藥,賜衣糧。
孫權準備任命孫皎和呂蒙分别統率左右兩路大軍。
呂蒙說:“如果您認為征虜将軍有能力,應該用他;認為我有能力,應該用我。
以前周瑜、程普任左右兩路大軍統帥攻打江陵,雖然事情由周瑜決定,但程普自恃是多年的老将,就彼此不和睦,幾乎敗壞國家大事,這是目前要引以為戒的。
”孫權明白過來,才任命呂蒙為大統帥。
曹操派徐晃駐屯宛城援助曹仁。
孫權寫信給曹操,請求讨伐關羽,為朝廷效力,并要求不走漏風聲,使關羽有所防備。
群臣都說應該保密。
董昭說:“軍事崇尚權變,應該暗中将消息洩露出去,使關羽知道孫權逆江而上,而後回兵保護自己,這樣,樊城的包圍迅速解除了。
同時,可以使兩賊相鬥,我們坐待他們精疲力盡。
如果保密而不透露,使孫權得志,不是上策。
另外,圍城中的将士不知道有救兵,倘若有其他意圖,危害不小,所以,還是洩露出去好。
況且關羽為人強橫,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堅固,一定不會迅速退兵。
”曹操立即下令徐晃把孫權的信射進樊城和關羽的軍營中。
圍城中的将士得到這個消息,士氣增長百倍。
關羽得到這個消息果然猶豫不決,不能撤兵離去。
曹操從洛陽南下援救曹仁,駐紮在摩陂。
徐晃進攻關羽,把關羽打敗,關羽撤圍退走,但他的船隻仍然據守沔水。
呂蒙到了尋陽後,把精兵都埋伏在船中,讓百姓搖橹,穿商人的衣服,晝夜兼程,把關羽設在江邊的哨兵全都捉了起來。
糜芳、士仁一直都埋怨關羽輕視自己,關羽出兵在外時,糜芳、士仁供應軍用物資不能悉數送到,關羽說:“等我回去後,一定要治他們的罪。
”糜芳、士仁都很害怕,于是立即投降。
呂蒙進入江陵,釋放了被囚禁的于禁,俘獲了關羽及其将士們的家屬,對他們都給予撫慰,下令軍中:“不得侵擾百姓,向他們索取财物。
”呂蒙部下有一同鄉拿了百姓的鬥笠來遮蓋官用的铠甲,呂蒙還是認為他犯了軍令,流着眼淚把他斬了。
于是将士們驚恐不安,道不拾遺。
呂蒙早晚派親近的人慰問老年人,問他們缺少什麼,送去醫藥,賜予糧食。
關羽走還,曹仁會諸将議,鹹曰:“今因羽危懼,可追禽也。
”趙俨曰:“權、羽連兵,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耳。
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
若深入追北,則權将改虞于彼,而生患于我矣。
王必以此為深慮。
”仁乃解嚴。
操聞羽走,恐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羽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辄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緻問,或手書示信。
使還,人知家門無恙,見待過于平時,皆無鬥心。
權至江陵,荊州将吏悉歸附,獨治中從事潘濬稱疾不見,權遣人輿緻,濬伏面不起,涕泣交橫。
權慰谕懇恻,濬起拜謝,即以為治中,荊州軍事一以谘之。
從事樊伷誘導諸夷,西附漢中。
外白遣萬人讨之,濬曰:“以五千兵往足矣。
”權曰:“卿何以輕之?”濬曰:“伷能弄唇吻,而實無才略。
嘗為州人設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餘自起,此亦侏儒觀一節之驗也。
”權大笑,即遣濬将五千人往,果斬平之。
權以蒙為南郡太守,遜為右護軍,皆封侯。
使遜屯夷陵,守峽口。
關羽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餘騎。
權先使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獲羽,斬之,遂定荊州。
初,全琮上疏陳關羽可取之計,權恐事洩,寝而不答。
至是,謂琮曰:“君前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
”權複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未幾而卒。
關羽撤走,曹仁會同将領們商議,大家都說:“現在趁關羽困厄憂懼,可派兵追擊,将他擒住。
”趙俨說:“孫權、關羽兩軍鏖戰,擔心我軍乘他們都疲憊時,從中獲利,所以孫權和順地請求為朝廷效力。
如今關羽已經勢力孤單,逃奔而散,我們更應該留着他成為孫權之害。
如果對敗逃的關羽窮追不舍,孫權就會改變态度,不防範關羽而給我們制造禍端了。
大王一定要對此深思熟慮。
”曹仁就下令停止追擊關羽。
曹操聽說關羽撤走,擔心将領們追擊他,果然迅速給曹仁下達命令,正如趙俨的策略。
關羽多次派人與呂蒙互通消息,呂蒙總是厚待關羽的使者,讓他遍遊城中,問候關羽部下的親屬各家,有人親手寫信表示他帶回的消息可信。
使者返回,關羽的部下知道家中平安,所受待遇超過以往,因此關羽的将士都無心再戰了。
孫權到了江陵,荊州的武官和文官全都歸附,隻有治中從事潘濬稱病不見,孫權派人把他擡來,潘濬伏着不起來,眼淚縱橫。
孫權誠懇地安慰勸導,潘濬起身拜謝,孫權當即任命他為治中,荊州的軍事全部同他商量。
從事樊伷誘導各少數民族,向西歸附漢中。
有人請求派一萬人去征讨樊伷,潘濬說:“派五千兵去就夠了。
”孫權說:“你為什麼輕視他?”潘濬說:“樊伷很會耍嘴皮,而實際上沒有才智和膽略。
樊伷曾為州裡的人設宴,直到中午,飯菜還沒有,而十多個人自己起身離去,這就像看侏儒演戲,看一節就知道他有多高的技藝了。
”孫權大笑,立即派潘濬率五千人前去征讨,果然将樊伷斬首。
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陸遜為右護軍,都封為侯。
派陸遜駐屯夷陵,守衛峽口。
關羽逃走,軍隊解散,随行僅十多個騎兵。
孫權事先派潘璋切斷關羽的去路,十二月,抓獲關羽,把他斬了,終于平定荊州。
起初,全琮向孫權上書陳述關羽可以攻取的計策,孫權害怕事情洩露,扣壓下來未予答複。
擒獲關羽以後,孫權對全琮說:“你以前陳述攻取關羽的計策,我雖然沒有做出答複,但今天的勝利,也有你的功勞。
”孫權又任命劉璋為益州牧,駐在秭歸,不久,劉璋就死了。
呂蒙未及受封,疾發,亦卒。
權哀痛殊甚。
後謂陸遜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寡俦。
子敬因公瑾緻達于孤,一見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
後孟德東下,諸人皆欲迎之,子敬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衆逆而擊之,此二快也。
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故孤常以方鄧禹也。
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次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
圖取關羽,勝于子敬。
子敬雲:&lsquo羽不足忌。
&rsquo此内不能辦,外為大言耳。
孤亦恕之,不苟責也。
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路無拾遺,法亦美矣。
” 曹操欲徙荊州殘民,司馬懿曰:“荊楚輕脆易動,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
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将令去者不敢複還。
”操從之。
是後,亡者悉還。
以孫權為票騎将軍,領荊州牧。
曹操表孫權為票騎将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權上書稱臣于操,稱說天命。
操以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陳群等皆曰:“漢祚已終,非适今日。
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孫權在遠稱臣。
此天下之應,異氣齊聲,殿下宜正大位,複何疑哉?”操曰:“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 呂蒙還沒來得及受封,病情發作,也去世了。
孫權極度哀痛。
後來,孫權對陸遜說:“周瑜有雄心壯志,膽略過人,終于打敗曹操,開辟荊州,他的才能,遠遠超出同輩,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
魯肅因為周瑜的推薦來到我這裡,一見面便談到建立帝王大業的遠大謀略,這是第一件快事。
後來曹操東下,大家都主張迎接他,魯肅反駁說不可以,勸我立即召回周瑜委以重任,率大軍迎擊曹操,這是第二件快事。
後來雖然勸我把土地借給劉備,這是他的一個錯誤,但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大傑出成就,所以我常把他比作鄧禹。
呂蒙年少時,我認為他隻是不在乎艱難或容易,果敢有膽量而已;等他長大以後,學問越來越好,謀略常常出人意料,可僅次于周瑜,隻是言談議論、才華橫溢不如周瑜罷了。
謀劃攻取關羽,才能超過魯肅。
魯肅說:&lsquo關羽不值得顧忌。
&rsquo這是他自己無能為力,表面上說大話罷了。
我也原諒了他,沒有随便指責。
然而他行軍作戰、安營駐守沒有失誤,令行禁止,路不拾遺,他的治理方法也很完美。
” 曹操打算遷徙荊州殘餘的百姓,司馬懿說:“我們在荊楚的根基還不紮實,容易波動,關羽剛剛被打敗,那些作惡的人隐藏逃竄,在觀望等待。
如果遷徙那些善良的人,既傷了他們的心,又将使那些離開的人不敢再回來。
”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
從此以後,逃出去的人全都回來了。
獻帝任命孫權為票騎将軍,兼任荊州牧。
曹操上表推薦孫權擔任票騎将軍,授予符節,兼任荊州牧,封為南昌侯。
孫權上書向曹操稱臣,勸曹操順從上天的旨意,即位當皇帝。
曹操把孫權的信展示給大家看,說:“孫權這小子想把我擱在爐火上嗎!”陳群等人都說:“漢朝的統治已經結束,并非始于今日。
殿下您的功德如高山巍巍,天下的人都在期待着您,所以孫權在遠方向您稱臣。
這是天下的人們對天命所做的反應,異口同聲,殿下應該正式稱帝,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曹操說:“如果上天希望我當皇帝,我就做周文王吧。
” 庚子(220) 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
凡僭國一。
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還至洛陽,卒。
太子丕立,自為丞相、冀州牧。
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僞。
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随能任使,皆獲其用。
與敵對陳,意思安閑,如不欲戰。
及決機乘勝,氣勢盈溢。
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
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
雅性節儉,不好華麗。
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内。
至是薨,太子丕在邺。
鄢陵侯彰自長安來赴,問玺绶所在。
谏議大夫賈逵正色曰:“國有儲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問也。
”兇問至邺,群臣聚哭,無複行列。
太子中庶子司馬孚厲聲于朝曰:“君王晏駕,天下震動,當早拜嗣君,以鎮萬國,而但哭耶?”乃罷群臣,備禁衛,治喪事。
孚,懿之弟也。
群臣以為太子即位,當俟诏命。
尚書陳矯曰:“王薨于外,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
”乃具官備禮,一夕而辦。
明旦,以王後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
帝尋遣禦史大夫華歆奉策诏,授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領冀州牧。
尊王後曰王太後。
葬武王于高陵。
二月朔,日食。
魏以賈诩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
魏王丕遣其弟鄢陵侯彰等皆就國。
丕遣其弟皆就國。
臨菑監國谒者希指奏:“臨菑侯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
”丕貶植為安鄉侯,誅其黨丁儀、丁廙 庚子(220) 漢獻帝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
共一個僭僞之國。
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回到洛陽,去世。
太子曹丕即魏王位,自己擔任丞相、冀州牧。
曹操知人善任,善于洞察一切,很難被假象迷惑。
能夠賞識并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從不拘泥于地位的低下卑賤,唯才是用,使他們各盡其才。
與敵人對陣時,神态安閑,像是不願意打仗的樣子。
但策略制定後,乘勝出擊,氣勢充沛。
将士們立下功勳,應該賞賜時,則不吝千金;沒有功勞卻想非分地享受賜予,則分文不給。
執法嚴厲急切,犯法的一定嚴懲,盡管有人傷心流涕,然而終歸不會赦免。
他一向崇尚節儉,不喜歡華麗。
所以能夠消滅各個強大的割據勢力,幾乎統一天下。
曹操去世時,太子曹丕正在邺城。
鄢陵侯曹彰從長安趕到洛陽,問魏王的玺印在哪裡。
谏議大夫賈逵嚴肅地說:“國家已經确定先王的繼承人,先王的印玺和绶帶不是君侯您應該打聽的。
”噩耗傳到邺城,大臣們聚集在一起痛哭流涕,一片混亂。
太子中庶子司馬孚在朝廷上大聲說:“君王去世,天下震動,應該盡快拜立新君,以鎮撫天下,哭能解決問題嗎?”這才命令大臣們退廷,準備好宮廷警衛,治辦喪事。
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
大臣們認為太子即位,應當等獻帝的诏令。
尚書陳矯說:“君王在外去世,愛子曹彰正守候在靈柩旁邊,他如果在這時生出變故,國家就危險了。
”于是召集百官,準備禮儀,一天就全部辦理完畢。
第二天早晨,以王後的命令,授太子曹丕即魏王之位,大赦天下。
不久,獻帝派禦史大夫華歆送去策命的诏書,授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兼任冀州牧。
尊奉王後為王太後。
在高陵安葬武王曹操。
二月初一,日食。
魏國任命賈诩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
魏王曹丕派其弟鄢陵侯曹彰等都回到封地。
曹丕派他的弟弟都回到自己的封地。
臨菑侯的監國谒者迎合魏王曹丕的意旨,上奏:“臨菑侯曹植酒醉,悖逆傲慢,劫持脅迫魏王的使者。
”曹丕貶曹植為安鄉侯,将曹植的黨羽丁儀、丁廙 并其男口。
魏立法:自今宦者官不得過諸署令。
作金策,藏之石室。
魏立九品法,置州郡中正。
尚書陳群以天朝選用,不盡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擇有識鑒者為之,區别人物,第其高下。
夏六月,魏王丕南巡至谯,大飨軍士父老。
丕至谯,大飨六軍及谯父老,設伎樂百戲,吏民上壽,日夕而罷。
漢中将孟達以上庸降魏。
益州将軍孟達屯上庸,與副軍中郎将劉封不協,率部曲降魏。
達有容止才觀,曹丕愛之,引與同辇。
合房陵、上庸、西城為新城郡,以達為太守。
劉晔曰:“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
新城與孫、劉接連,若有變态,為國生患。
”丕不聽。
遣将軍夏侯尚、徐晃與達襲封。
封敗,走還成都。
封本寇氏之子,漢中王備至荊州,以未有嗣,養以為子。
諸葛亮慮其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備因此除之。
遂賜死。
以賈逵為豫州刺史。
時天下初定,刺史多不能攝郡。
逵曰:“州本以六條诏書察二千石以下,故其狀皆言嚴能鷹揚,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靜寬仁,有恺悌之德也。
今長吏慢法,盜賊公行,州知而不糾,天下複何取正乎?”其二千石以下阿縱不如法者,皆 和兩家的男子全部殺死。
魏國立法:從今以後,宦官做官不得超過各署的署令。
把這一條法令用金寫在策書上,藏在圖書檔案室中。
魏國立九品官人的法律,在州、郡設中正。
尚書陳群認為漢朝選拔任用官員,沒有把人才全部挖掘出來,于是設立九品官人的法律。
州、郡都設中正,挑選有識别能力的人擔任,由中正區别人物的品行、能力,分出高低不同的等級。
夏六月,魏王曹丕南巡到達谯縣,大擺酒宴款待軍中将士和谯縣的父老鄉親。
曹丕到達谯縣,大擺宴席款待軍隊将士和谯縣父老,表演歌舞百戲,官吏、百姓為魏王祝壽,直到日落才散去。
漢中王的将領孟達以上庸投降魏國。
益州将軍孟達駐守上庸,與副軍中郎将劉封不和,率部隊投降魏國。
孟達儀表堂堂,才能超群,曹丕非常寵愛他,帶他同乘一輛車。
另外合并房陵、上庸、西城為新城郡,由孟達擔任太守。
劉晔說:“孟達有苟且求得之心,而且依仗才智,喜歡權術,一定不會感恩戴德。
新城與孫權、劉備的地盤接連,如果發生變故,就會對國家産生禍患。
”曹丕不聽。
派将軍夏侯尚、徐晃與孟達一同襲擊劉封。
劉封失敗,逃回成都。
劉封原本是寇姓人家的兒子,漢中王劉備到了荊州後,因為沒有子嗣,于是收養他做兒子。
諸葛亮擔心他性情剛烈兇猛,劉備去世後沒人能控制他,勸劉備借此機會把他除掉。
劉備于是下令劉封自殺。
魏王曹丕任命賈逵為豫州刺史。
當時天下剛剛安定,刺史大都不能管理所屬各郡的事務。
賈逵說:“刺史本來是以六條诏書監察二千石以下的官員,所以在他們呈報的文書中,都說威嚴雄武,有督察的才能,不說安詳恬靜、寬厚仁慈,有和樂平易的道德。
如今各郡的長官不重視法令,盜賊公開行竊,刺史知道但不追究,這樣,天下還能走上正軌嗎?”那些二千石以下縱容壞人、不按法令行事的官員,賈逵全 奏免之。
外修軍旅,内治民事,興陂田,通運渠,吏民稱之。
曹丕曰:“真刺史矣。
”布告天下,賜爵關内侯。
冬十月,魏王曹丕稱皇帝,廢帝為山陽公。
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許芝言:“魏當代漢,見于圖緯。
”魏之群臣因表勸丕篡位。
至是,帝乃告祠高廟,遣使持節奉玺绶诏策,禅位于魏。
魏王丕上書三讓,乃為壇于繁陽,升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改元黃初。
奉漢帝為山陽公,用天子禮樂。
追尊武王曰武皇帝,廟号太祖,尊王太後曰皇太後。
改相國為司徒,禦史大夫為司空。
山陽公奉二女以嫔于魏。
魏主丕欲改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