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初,曹操追擊馬超到安定,率軍返回。
參涼州軍事楊阜對曹操說:“馬超有韓信、英布一樣的勇猛,又得羌人、胡人的信服,如果不加防範,隴山以西的各郡恐怕就不再屬朝廷擁有。
”曹操撤走後,馬超果然率領羌人、胡人進攻隴山以西各郡,将其占領, 惟冀城固守。
自正月至八月,救兵不至,刺史韋康及太守欲降,楊阜号哭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以為使君守此城。
今奈何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乎?”康等不聽,開門迎超。
超入,遂殺康等。
曹操使夏侯淵來救,超逆戰,敗之。
會楊阜喪妻,求假以葬。
阜外兄姜叙擁兵屯曆城。
阜見叙及其母,歔欷悲甚。
叙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于天下!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将,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
君擁兵專制,而無讨賊之心,此趙盾所以書弑君也。
超強而無義,多釁,易圖耳。
”叙母慨然曰:“咄!伯奕,韋使君遇難,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人誰不死,死于忠義得其所矣。
但當速發,我不以餘年累汝也。
”叙乃與趙昂、尹奉等合謀,又使人至冀,結梁寬、趙衢使為内應。
時超已取昂子月為質,昂謂妻異曰:“吾謀如是,當奈月何?”異厲聲應曰:“雪君父之大恥,喪元不足為重,況一子哉。
” 九月,阜與叙、昂、奉讨超。
衢因谲說超使自出戰,而與寬閉門,盡殺超妻子。
超襲曆城,得叙母并趙月,皆殺之。
與阜戰,敗,奔漢中。
張魯欲妻之,或曰:“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魯乃止。
冬十一月,魏初置尚書、侍中、六卿。
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 隻有冀城堅守不降。
從正月到八月,救兵不到,刺史韋康和太守想投降,楊阜号啕大哭,勸阻他們說:“我們率領父兄子弟,以大義互相勉勵,至死沒有二心,來為你們守衛此城。
現在,怎麼能放棄垂手可得的功勞,陷入不義的罪名呢?”韋康等人不聽楊阜的勸阻,打開城門迎接馬超。
馬超進入冀城,就殺死韋康等人。
曹操命令夏侯淵援救冀城,馬超出城迎戰,打敗夏侯淵。
這時正值楊阜妻子去世,楊阜向馬超請假去安葬妻子。
楊阜的表兄姜叙率軍駐守曆城。
楊阜見到姜叙和姜叙的母親,抽泣不止,極度悲痛。
姜叙說:“你為什麼這麼悲痛?”楊阜說:“守城沒能守住,長官被殺而不能同死,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馬超背叛父親和君主,殘酷地殺害州将,這豈是隻讓我一人感到愁悶和自責的事情,一州的士大夫都蒙受恥辱。
您率軍全權管理這一地區,而沒有讨伐逆賊之心,這就是趙盾被史官記載為弑君的原因所在。
馬超勢力強大,但不講道義,弱點很多,容易謀取。
”姜叙的母親感慨地說:“好了!姜叙,韋刺史遇難,也有你的責任,難道僅僅是楊阜一人的責任嗎!人誰沒有死,死于忠義,就死得其所。
你隻應快速出發,我不以餘年牽累你。
”姜叙就與趙昂、尹奉等合謀,又派人到冀城,結交梁寬、趙衢,使他們做内應。
當時,馬超已經收留趙昂的兒子趙月做人質,趙昂對妻子士異說:“我們的謀劃已經如此,應當把趙月怎麼辦?”士異厲聲回答:“能昭雪君父的大恥,即使掉腦袋也在所不惜,何況一個兒子呢。
” 九月,楊阜與姜叙、趙昂、尹奉讨伐馬超。
趙衢趁機騙馬超親自率軍出城迎戰,而與梁寬關閉城門,把馬超的妻子兒女全部殺死。
馬超襲擊曆城,抓到姜叙的母親和趙月,把他們都殺了。
馬超與楊阜交戰失敗,投奔漢中。
張魯想把女兒嫁給馬超做妻子,有人說:“像他這樣的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能愛别人!”張魯才打消嫁女的念頭。
冬十一月,魏國開始設置尚書、侍中、六卿職位。
任命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尚書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 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觊、和洽為侍中,鐘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行禦史大夫事,陳群為禦史中丞。
渙得賞賜,皆散之,家無所儲,乏則取之于人,不為皦察之行,然時人皆服其清。
時有傳劉備死者,群臣皆賀,惟渙獨否。
操欲複肉刑,令曰:“昔陳鴻胪以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禦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群對曰:“臣父紀以為漢除肉刑而增笞法,本興仁恻而死者更衆,所謂名輕而實重者也。
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
且殺人償死,合于古制;至于傷人或殘毀其體,而裁剪毛發,非其理也。
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蠶室,盜者刖其足,則永無淫放穿逾之奸矣。
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複,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
漢律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餘逮死者,可易以肉刑。
則所刑之與所生足以相貿矣。
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殺之刑,是重人支體而輕人軀命也。
”議者惟鐘繇與群議同,餘皆以為未可行。
操以軍事未罷,顧衆議而止。
甲午(214) 十九年 春,張魯遣馬超圍祁山,夏侯淵擊卻之。
三月,魏公操進位諸侯王上。
改授金玺、赤绂、遠遊冠。
夏四月,旱。
五月,雨水。
閏月,孫權使其将呂蒙攻皖城,破之。
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觊、和洽為侍中,鐘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代理禦史大夫事務,陳群為禦史中丞。
袁渙得到賞賜,全都分發給别人,家中沒有積蓄,當生活所需缺乏時,就向别人索取,從來不做明察秋毫的事情,然而當時的人們都佩服他的清廉。
就在這時,有人傳說劉備死了,郡臣都為此慶賀,隻有袁渙一人不這樣做。
曹操想恢複肉刑,下令說:“過去,陳鴻胪認為死刑有體現仁慈的地方,禦史中丞陳群能申說你父親的論點嗎?”陳群回答說:“我父親陳紀認為,漢朝廢除肉刑而增加笞刑,本來是為了充分體現仁慈,然而死于鞭杖之下的人更多,這就是所謂名義上減輕,而實際上加重。
名義上減輕,人們則容易犯法;實際上加重,百姓則容易受傷害。
而且,殺人償命,符合古代的制度;至于傷人或殘害他人身體,而剪去頭發,是不合理的。
如果用古代的刑法,對犯奸淫罪的人處以宮刑,對犯盜竊罪的人砍去雙腳,就會永遠沒有淫蕩和穿壁翻牆的犯罪行為。
古代的三千條刑法,雖然不能全部恢複,但像上述所舉的幾種罪行,正是現時的憂患,應該先施用。
漢朝的法律,對于判處斬首的罪刑,是不能講仁慈的,其餘達到死罪的人,可以改判肉刑。
這樣,施加刑法與保全生命足以相互持平了。
現在,用鞭杖抽打緻死的刑法替換不殺人的肉刑,是注重人的肢體,而輕視人的生命。
”參與評議的人隻有鐘繇與陳群的意見相同,其餘的人都認為不能恢複肉刑。
曹操因為軍事行動還沒停止,顧慮大家的意見,因而放棄了恢複肉刑的打算。
甲午(214)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 春季,張魯派馬超包圍祁山,夏侯淵擊退馬超。
三月,魏公曹操地位進到諸侯王之上。
獻帝給曹操改授金制玺印、紅色的祭服和遠遊冠。
夏四月,幹旱。
五月,雨多。
閏五月,孫權命令他的部将呂蒙攻打皖城,取得勝利。
初,曹操遣廬江太守朱光屯皖,大開稻田。
呂蒙言于孫權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衆必增,宜早除之。
”權乃親攻皖城,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呂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曆日乃成。
城備既修,外救亦至,不可圖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
今觀此城,不能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并攻,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道也。
”權從之。
蒙薦甘甯為升城督,甯持練緣城,蒙以精銳繼之,手執枹鼓,士卒皆騰踴。
侵晨進攻,食時破之,獲朱光及男女數萬口。
權拜蒙為廬江太守,還屯尋陽。
馬超奔劉備,備入成都,自領益州牧,以諸葛亮為軍師将軍。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将兵溯流克巴東,破巴郡,獲太守嚴顔。
飛呵顔曰:“何以不降?”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
我州但有斷頭将軍,無降将軍也。
”飛怒,令牽去斫頭。
顔容止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分遣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
龐統中流矢,卒。
法正箋與劉璋曰:“左将軍舊心依依,實無薄意,可圖變化以保尊門。
”璋不答。
洛城潰,備進圍成都。
亮、飛、雲引兵來會。
馬超知張魯不足與計事,亦來請降。
備令引軍屯城北,城中震怖;使從事中郎簡雍入說劉璋。
時城中尚 起初,曹操派廬江太守朱光駐守皖城,大規模開墾稻田。
呂蒙向孫權建議說:“皖地的稻田肥沃,如果一旦稻谷成熟收獲,曹軍必然增兵,應該早日除掉朱光。
”孫權于是親自率軍攻打皖城,将領們準備堆土山,增加攻城的器具,呂蒙說:“造攻城的器具和堆土山,須多日才能完成。
敵人的城防已經修整,外面的援兵也到,我們将不能奪取皖城。
況且我軍乘雨水多而來,如果曠日久留,大水一定會慢慢退走,我們回去的道路就會艱難,我私下認為是很危險的。
現在看來,此城不會十分堅固,如果我們以三軍高昂的士氣四面同時進攻,不久就可攻下,然後趁着大水未退返回,這才是大獲全勝的策略。
”孫權采納了他的主張。
呂蒙推薦甘甯擔任升城督,甘甯手拿白色的熟絹,攀上城牆,呂蒙派精銳的士兵緊随其後,呂蒙親自擊鼓進軍,士兵們都奔騰跳躍,競相登城。
拂曉發起進攻,到進早餐時攻克皖城,抓獲朱光和城中男女數萬人。
孫權任命呂蒙擔任廬江太守,回軍駐守尋陽。
馬超投奔劉備,劉備進入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将軍。
諸葛亮留下關羽守衛荊州,與張飛、趙雲率軍逆長江而上,攻克巴東,打敗巴郡守軍,抓獲太守嚴顔。
張飛呵斥嚴顔說:“你為什麼不投降?”嚴顔說:“你們太沒禮貌,侵奪我江州。
江州隻有斷頭将軍,沒有投降将軍。
”張飛大怒,叫人把嚴顔拉去砍頭。
嚴顔面容舉止不變,說:“砍頭便砍頭,發什麼怒?”張飛贊許嚴顔的膽魄,把他釋放了,召做自己的賓客。
諸葛亮分派趙雲從外水出兵平定江陽、犍為,派張飛平定巴西、德陽。
龐統被流箭射中,死去。
法正寫信給劉璋說:“左将軍劉備對您舊情依舊,實在沒有輕視的意思,你可想辦法改變态度,以保住家門的尊貴。
”劉璋沒有答複。
劉備攻克洛城,進而包圍了成都。
諸葛亮、張飛、趙雲也率兵前來會合。
馬超知道不值得與張魯商讨大事,也來請求投降。
劉備命令他率軍駐紮在成都城的北面,城内的人非常震驚,深感恐懼;派從事中郎簡雍進城勸說劉璋投降。
當時城中還 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
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備遷璋公安,盡歸其财物,佩以振威将軍印绶。
備入成都,自領益州牧,以諸葛亮為軍師将軍,董和為掌軍中郎将,并署左将軍府事,馬超為平西将軍,法正為蜀郡太守,許靖為左将軍長史,龐羲為司馬。
和為蜀郡太守,清儉公直,為民夷所愛信,蜀中推為循吏,故備舉而用之。
備自新野南奔,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劉巴獨北詣曹操。
操辟為掾,遣招納長沙、零陵、桂陽。
會備略有三郡,巴欲由交州道還京師。
時諸葛亮在臨蒸,以書招之,巴不從而入蜀,備深恨之。
及璋迎備,巴谏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
”既入,巴複谏曰:“若使備讨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璋不聽,巴閉門稱疾。
備攻成都,令軍中曰:“有害巴者,誅及三族。
”及得巴,甚喜,以為西曹掾。
時益州郡縣皆望風景附,獨黃權閉城堅守,須璋稽服乃降,備以為将軍。
李嚴,本璋所授用;吳懿、費觀等,璋之婚親;彭羕,璋所擯棄,備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
有志之士,無不競勸,益州之民,是以為大和。
初,劉璋以許靖為蜀郡太守。
成都将潰,靖謀逾城出降,備以此薄之,不用。
法正曰:“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
然今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宜加敬 有精兵三萬人,糧食和布帛可以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想死戰。
劉璋說:“我們父子統治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帶來什麼恩德。
而百姓參與戰鬥三年,露屍荒野,是因為我劉璋的緣故,我的心怎能平靜!”于是打開城門出來投降,部下無不痛哭流涕。
劉備把劉璋遷移到公安,歸還他的全部财物,讓他佩帶振威将軍印绶。
劉備進入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将軍,董和為掌軍中郎将,并且代理左将軍府事,馬超為平西将軍,法正為蜀郡太守,許靖為左将軍長史,龐羲為司馬。
董和任蜀郡太守時,清廉節儉,公平正直,受到各族百姓的愛戴和信任,大家推舉他為奉職守法的官吏,因此劉備提拔任用他。
劉備從新野逃奔江南時,荊楚一帶的士人追随他的十分多,而隻有劉巴一人向北投奔曹操。
曹操征召劉巴為屬官,派遣他去招降和接收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就在這時,劉備奪取了三郡,劉巴打算由交州取道回京師。
這時,諸葛亮在臨蒸,寫信招引劉巴,劉巴不接受,進入蜀地,劉備深感遺憾。
等到劉璋迎接劉備入蜀,劉巴勸阻說:“劉備是一代枭雄,進入蜀地必定危險。
”劉備入蜀以後,劉巴又進谏說:“如果使劉備去讨伐張魯,就是放虎歸山。
”劉璋不聽,劉巴便閉門稱病。
劉備圍攻成都,下令軍中說:“誰若傷害劉巴,誅滅三族。
”等到得到劉巴,劉備非常高興,任命他為西曹掾。
當時,益州的郡縣都察看風頭,如影随形般地投靠劉備,隻有黃權關閉城門堅守,必須等劉璋跪拜降服後他才投降,劉備任命他為将軍。
李嚴,本為劉璋任用;吳懿、費觀等是劉璋的姻親;彭羕,被劉璋擯棄,劉備都安排他們擔任重要職位,以竭盡其才能。
有志之士,無不争相盡職盡責,益州的百姓,因此相處極為和睦。
起初,劉璋任命許靖為蜀郡太守。
成都将被攻破時,許靖翻牆出城投降,劉備因此看不起他,沒有任用他。
法正說:“世上有一種人獲有虛名而其實不副,許靖就是。
然而如今您剛剛開始創建大業,您不可能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告谕,對許靖應該多加敬 重,以慰遠近之望。
”備乃禮而用之。
軍用不足,備以為憂。
劉巴請鑄直百錢,平諸物價,令吏為官市。
備從之。
數月之間,庫府充實。
或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賜諸将。
趙雲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
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複業,乃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
”備從之。
備留霍峻守葭萌城。
璋将向存帥萬餘人,攻圍一年。
峻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斬之。
備以為梓潼太守。
法正一飧之德,睚眦之怨,無不報複。
或謂諸葛亮曰:“法正太橫,宜稍抑之。
”亮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東憚孫權,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
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翺翔,不可複制。
今奈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 亮治頗尚嚴峻,人多怨者。
法正謂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
願君緩刑弛禁,以慰此州之望。
”亮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
高祖因之,可以弘濟。
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 重,來撫慰遠近的人們的希望。
”劉備這才對許靖以禮相待,加以任用。
軍費不足,劉備非常憂慮。
劉巴請求鑄造價值為一百錢的錢币,平抑物價,下令官吏設立官方市場。
劉備聽從了他的建議。
幾個月之後,府庫中的财物就充實了。
有人主張把成都有名的田地和住宅分賜将領們。
趙雲說:“霍去病認為&lsquo匈奴未滅,無以家為&rsquo。
如今國賊遠非匈奴可比,我們還不能尋求安樂。
必須等天下都安定以後,大家回歸故裡,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才會各得其所。
益州人民剛剛遭受戰争災難,土地、住宅都應該歸還原來的主人,使他們安定地生活,恢複生産,這樣才能向他們征發勞役,征收賦稅,取得他們的歡心,不該奪取他們的财物來私寵自己喜愛的人。
”劉備采納了趙雲的意見。
劉備留下霍峻守衛葭萌城。
劉璋的部将向存統率一萬多人,圍攻霍峻一年。
霍峻的軍隊才幾百人,瞅準敵人疲憊的機會,挑選精銳的士兵出擊,大破敵軍,斬殺向存。
劉備任命霍峻為梓潼太守。
法正愛恨分明,凡是别人對他的一餐飯的恩惠,一瞪眼的怨恨,他沒有不報答和報複的。
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肆意橫行,應該稍微壓制一下。
”諸葛亮說:“主公在公安時,北面畏懼曹操,東面害怕孫權,近處則擔心孫夫人在家中引發事端。
法正像羽翼一樣輔佐主公,使主公能淩空自由翺翔,不再受人控制。
如今怎麼能禁止法正,使他不能稍稍随心所欲!” 諸葛亮的治理非常提倡嚴刑峻法,很多人都埋怨。
法正對諸葛亮說:“從前漢高祖進入函谷關,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感恩戴德。
希望您放寬刑法和禁令,來撫慰這一州人的願望。
”諸葛亮說:“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朝因為暴虐無道,政令苛刻,百姓怨恨,因此一個普通百姓大呼一聲,天下就土崩瓦解。
漢高祖面對此種情況,可以放寬政策,取得成功。
劉璋昏庸懦弱,自從其父劉焉以來,劉氏對蜀地有兩代人的恩惠,靠法令條文維系上下的關系,互相逢迎旨意行事,德政不能推行,刑罰失去威嚴,君 臣之道漸以陵替。
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
所以緻敝,實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
榮恩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于斯著矣。
” 備以蔣琬為廣都長,不治,大怒。
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裡之才也。
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
願主公重加察之。
”備雅敬亮,乃不加罪。
秋七月,魏公操擊孫權。
操留少子植守邺,以邢颙為植家丞。
颙防閑以禮,無所屈撓,由是不合。
庶子劉桢美文辭,植親愛之。
桢曰:“君侯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為上招謗,其罪不小,愚實懼焉。
” 魏荀攸卒。
攸深密有智防,謀谟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操嘗稱:“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休;荀公達之去惡,不去不止。
”又稱:“二荀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
” 枹罕宋建反。
冬十月,讨斬之,諸羌皆降。
建自号平漢王。
十一月,魏公操弑皇後伏氏及皇子二人。
帝自都許以來,守位而已,左右侍衛莫非曹氏之人者。
議郎趙彥常為帝陳言時策,操惡而殺之。
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懼,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 臣之道逐漸廢弛。
給高位表示寵愛,高位不能再高時,就被别人輕視;施加恩惠表示順從,恩惠不能滿足時,就會被人輕慢。
所以,蜀地招緻破敗的境地,實在是由于這樣的原因。
如今我樹立法令的威嚴,法令施行百姓便會知道我們的恩德;以爵位限定官員的地位,加上爵位的人便會知道榮耀。
榮耀和恩德并重,上下之間有禮節,治國的關鍵,由此顯示出來了。
” 劉備任命蔣琬為廣都長,蔣琬不能治理,劉備因此大怒。
諸葛亮請求說:“蔣琬是國家的棟梁之材,不是管理方圓百裡的小縣的人才。
他為政以安定百姓為本,不以做表面工作為先。
希望主公重加考察。
”劉備向來敬重諸葛亮,這才沒有給蔣琬加罪。
秋七月,魏公曹操進攻孫權。
曹操留下小兒子曹植守護邺城,任命邢颙為曹植的家丞。
邢颙按禮節嚴格約束曹植,毫不退讓,因此與曹植不和。
庶子劉桢擅長寫文章,曹植親近喜歡他。
劉桢說:“君侯您采撷庶子我的春華,忘卻家丞的秋實,要是為君上招來诽謗,你的罪過不小,我實在深感恐懼。
” 魏國荀攸去世。
荀攸深沉而有智謀,參與曹操的軍事謀劃,當時的人和他的子弟都不知道他獻過什麼計策。
曹操曾經稱贊他說:“荀彧進獻好計策,不接收不罷休;荀攸去除錯誤行為,不去除不停止。
”又稱贊說:“二荀評論人物,時間越長越發顯出他們的觀點可信,我終生不會忘記。
” 枹罕宋建造反。
冬十月,曹操派大軍前去征讨,将宋建斬首,羌人各部落全部投降。
宋建自号平漢王。
十一月,魏公曹操殺死伏皇後以及兩個皇子。
獻帝自從建都許昌以來,僅能保住自己的皇位而已,左右無一不是曹操的人。
議郎趙彥常為獻帝分析時勢,進獻對策,曹操憎惡而把他殺死。
後來,曹操有事到殿中拜見獻帝,獻帝不能控制恐懼,趁機說:“您如果能輔佐我,就寬厚些;否則,您就開恩 相舍。
”操失色,俯仰求出。
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贲執刀挾之。
操出,汗流浃背。
自後不複朝請。
董承女為貴人,操誅承,求貴人殺之。
帝以貴人有妊為請,不得。
伏後懼,與父完書,令密圖之。
至是,事洩,操使郗慮持節策收皇後玺绶,以尚書令華歆為之副,勒兵入宮,收後。
後閉戶,藏壁中。
歆壞戶發壁,就牽後出。
時帝在外殿,後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複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甯有是邪!”遂将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鸩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十二月,操以高柔為丞相理曹掾。
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而亡者猶不息。
操欲更重其刑,并及父母、兄弟。
柔啟曰:“士卒亡軍,誠在可疾,然竊聞其中時有悔者。
愚謂乃宜貸其妻子,以誘其還心。
猥複重之,柔恐自今軍士見一人亡逃,誅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複得殺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操善之。
乙未(215) 二十年 春正月,立貴人曹氏為皇後。
操之女也。
三月,魏公操擊張魯。
夏五月,韓遂為其下所殺。
劉備、孫權分荊州。
備使關羽守江陵,權使魯肅屯陸口。
把我抛開。
”曹操大驚失色,屈身請求告辭。
漢朝舊制規定:領兵的三公,在朝見皇帝時,下令武士持刀夾持。
曹操走出殿堂,汗流浃背。
從此以後不再朝見皇帝。
董承的女兒是獻帝的貴人,曹操殺死董承以後,要求把董貴人也殺死。
獻帝以貴人有身孕為由,向曹操求情,曹操不同意。
伏皇後恐懼不安,給父親伏完寫信,令其秘密策劃,除掉曹操。
到這時,事情洩露了,曹操派郗慮帶上符節和策書,收繳皇後的玺印和绶帶,派尚書令華歆為副手,率兵入宮逮捕伏皇後。
伏皇後關閉門窗,藏在牆壁中。
華歆砸爛門窗,挖開牆壁,上去把伏皇後拖了出來。
當時獻帝在外殿,伏皇後披頭散發、光着雙腳,邊走邊哭經過獻帝面前,訣别說:“不能再救我一命嗎?”獻帝說:“我也不知我能活到幾時!”他回頭看着郗慮說:“郗公,天下難道竟有這樣的事嗎!”曹操把皇後關到暴室中,幽禁而死,她生的兩個皇子,也都用毒酒殺死,她的兄弟以及宗族被害死的有一百多人。
十二月,曹操任命高柔為丞相理曹掾。
舊制規定:軍隊外出征讨時士兵逃跑,要追究他們的妻子兒女。
然而士兵逃跑仍然不斷。
曹操想加重對他們的刑罰,連帶追究他們的父母、兄弟。
高柔說:“士兵逃跑,實在可惡,但聽說他們中時時有人懊悔。
我認為應該寬免他們的妻子兒女,來誘使他們回心轉意。
如果還要加重刑罰,我恐怕從今以後,軍中的士兵見一人逃跑,害怕将牽連到自己,也就跟随逃跑,不能再抓到他們殺死。
這樣,加重刑罰不能阻止士兵逃跑,反而使逃兵增多。
”曹操認為他的建議好。
乙未(215)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 春正月,冊立曹貴人為皇後。
曹貴人是曹操的女兒。
三月,魏公曹操攻打張魯。
夏五月,韓遂被部下殺死。
劉備、孫權分割荊州。
劉備派關羽守衛江陵,孫權使魯肅駐守陸口。
初,劉備在荊州,周瑜、甘甯等數勸孫權取蜀。
權遣使謂備曰:“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使操得蜀,則荊州危矣。
今欲先攻取璋,次取張魯,一統南方,雖有十操無所憂也。
”備報曰:“益州民富地險,劉璋雖弱,足以自守。
今曹操方欲觀兵吳、會,而同盟無故自相攻伐,使承其隙,非長計也。
”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
備遏之不得過,謂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權不得已,召瑜還。
及備攻璋,留關羽守江陵,與魯肅數生疑貳,肅常以歡好撫之。
及備得益州,權令諸葛瑾從備求荊州。
備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相與耳。
”權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虛辭引歲也。
”遂置長沙、零陵、桂陽長吏,羽逐之。
權遣呂蒙取三郡,惟零陵太守郝普不降。
備自至公安,遣羽争三郡。
孫權進住陸口,使魯肅将萬人屯益陽以拒羽,召呂蒙還助肅。
蒙得書,秘之,夜召諸将,授以方略,晨當攻零陵,而詐謂普故人鄧玄之曰:“左将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至尊身自臨之。
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豈有餘力複營此哉?君可見之,為陳禍福。
”玄之見普,具宣蒙意。
普懼出降,蒙乃赴益陽。
魯肅邀羽相見,因責數羽,羽曰:“烏林之役,左将軍身在行間,戮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土,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肅曰:“不然。
始與豫州觐于長坂,豫州之衆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圖欲遠竄。
主上矜愍豫州身無處所,不愛土 起初,劉備在荊州時,周瑜、甘甯等多次勸孫權奪取蜀地。
孫權派使者對劉備說:“劉璋不勇武,不能保護自己,假如曹操得到蜀地,那麼荊州危險了。
我現在打算先攻取劉璋,再攻下張魯,統一南方,即使有十個曹操也沒有任何憂慮了。
”劉備回答說:“益州百姓富裕,地勢險要,劉璋雖然軟弱,但足以保護自己。
現在曹操正準備到吳郡、會稽閱兵,而抗曹同盟之間無故自相攻伐,使曹操有機可乘,這不是長久之計。
”孫權不聽劉備的勸告,派孫瑜率水軍駐守夏口。
劉備阻止孫瑜的軍隊不得過境,對孫瑜說:“你們若想攻取蜀地,我一定披頭散發,隐居深山,不能失信于天下的人。
”孫權不得已,把孫瑜召回。
等劉備攻劉璋地時,留下關羽守衛江陵,關羽多次與魯肅因猜忌而産生二心,魯肅卻經常以友好的姿态使關羽安心。
劉備得到益州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索要荊州。
劉備說:“我正準備奪取涼州,涼州平定後,才能把荊州全部給你們。
”孫權說:“這是借而不還,卻想找借口拖延時間。
”于是設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地方長官,關羽驅逐他們。
孫權派呂蒙率兵奪取三郡,隻有零陵太守郝普沒有投降。
劉備親自抵達公安,派關羽争奪三郡。
孫權進駐陸口,派魯肅領兵一萬人駐紮益陽,抵抗關羽,召回呂蒙協助魯肅。
呂蒙接到孫權的書信後,藏了起來,夜裡召集部下們,宣布自己的作戰方案,清晨要向零陵發起攻擊,而欺騙郝普的舊友鄧玄之,對他說:“現在左将軍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包圍,關羽在南郡,我家主公親自去征讨。
他們正首尾倒懸,救命都來不及,哪裡有多餘的力量來營救零陵呢?你可以去看看郝普,為他陳述禍福。
”鄧玄之見到郝普,把呂蒙的意思全部告訴他。
郝普深感恐懼,出城投降,呂蒙這才率軍奔赴益陽。
魯肅邀請關羽見面,趁機責備了關羽,關羽說:“烏林那次戰役,左将軍親自參戰,竭盡全力打敗敵人,怎麼能白白辛苦,不擁有一塊土地,而您卻想來收取土地呢?”魯肅說:“不是這麼回事。
起初與劉豫州在長坂會面時,豫州的部衆抵擋不了一校的人馬,計窮慮竭,打算遠逃。
我家主公憐憫豫州無處安身,不吝惜土 地士民之力,以濟其患。
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堕好。
今已藉手西州,又欲剪并荊土。
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羽無以答。
會聞曹操将攻漢中,備乃求和于權。
權令諸葛瑾報命。
遂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瑾每奉使至蜀,與其弟亮但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秋七月,魏公操取漢中,走張魯,留将軍夏侯淵、張郃守之而還。
操至陽平,張魯欲降,其弟衛不肯,率衆拒關堅守。
初,操以降人多言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遠不可守,信以為然。
至是,身履不如所聞,乃歎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
”攻陽平諸屯,山峻難登,士卒傷夷,軍食且盡。
操意沮,欲還。
會前軍夜迷,誤入張衛别營,營中大驚,退散。
操進兵攻之,衛等夜遁。
魯奔南山,入巴中。
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
今避鋒銳,非有惡意。
寶貨倉庫,國家之有。
”遂封藏而去。
操入南鄭,遣人慰喻之。
主簿司馬懿言于操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争江陵,此機不可失也。
今克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
”操曰:“人苦無足,既得隴,複望蜀邪!”劉晔曰:“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
今破漢中,蜀人震恐, 地和人民的勞力,來解除豫州的憂患。
而豫州自私自利,虛情假意,背棄恩德,損壞我們彼此間的友好關系。
現在豫州已經得到益州,又想兼并荊州的土地。
這樣的事大概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做,何況是領導一方的主要人物呢!”關羽無話可說。
正在這時,聽說曹操将攻打漢中,劉備于是向孫權求和。
孫權命令諸葛瑾答複劉備。
最終以湘江為界分割荊州:長江、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
諸葛瑾每次奉使命到蜀,與他的弟弟諸葛亮隻是因公事會晤時相見,退下後沒有私相會面。
秋七月,魏公曹操攻取漢中,趕走張魯,留将軍夏侯淵、張郃守護漢中,自己率軍返回。
曹操抵達陽平,張魯打算投降,他的弟弟張衛不同意,率部衆憑借關隘堅守。
起初,曹操因為大多數投降的人說張魯容易攻破,陽平城下南山、北山相距太遠,不可防守,便信以為真。
到了這時,曹操親身實地考察,發現并不像所聽說的那樣,就感歎說:“别人的測度,很少能令人滿意。
”攻打陽平各處駐軍時,山勢險峻難登,士兵受傷,軍糧快要吃盡。
曹操心情沮喪,準備撤軍。
适逢前面的部隊夜裡迷路,誤入張衛部下的軍營,張衛的士兵大驚,紛紛潰逃而散。
曹操進兵攻打張衛,張衛等人乘夜逃走。
張魯逃奔南山,進入巴中。
張魯的部下想燒毀全部寶物和倉庫,張魯說:“本來我想歸附國家,而我的意願沒有能傳達上去。
如今躲避大軍的鋒銳,并沒有惡意。
寶物和倉庫為國家所有。
”于是把寶物和倉庫封存好後才離開。
曹操進入南鄭,派人前去撫慰張魯。
主簿司馬懿向曹操建議說:“劉備靠欺詐劫持了劉璋,蜀人還沒有歸附他,而他卻到遠方争奪江陵,這個機會不能失去。
現在我們攻克漢中,益州受到震動,如果我們進兵逼近,益州勢必土崩瓦解。
聖人不能違背天時,也不能失去良機。
”曹操說:“人們苦于不滿足,既得隴地,還眼望着蜀地嗎!”劉晔說:“劉備,是人中豪傑,做事有分寸,但是行動遲緩。
取得蜀地時間不長,蜀人還沒有依附他。
如今我們攻破漢中,蜀人受到震動,十分恐慌, 其勢自傾。
因而壓之,無不克也。
若小緩之,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将,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
今不取,必為後憂。
”操不從。
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一日數十驚,守将雖斬之,而不能安也。
”操問晔曰:“今尚可擊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擊也。
”乃還,以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守漢中。
八月,孫權攻合肥,大敗而還。
曹操之征張魯也,為教與合肥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
”及是孫權率衆十萬圍合肥,悌發函,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将軍出戰,樂将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諸将以衆寡不敵,疑之。
張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衆心,然後可守也。
”樂進等莫對。
遼怒,将獨出。
李典素與遼不睦,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豈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請從君而出。
”于是夜募敢從之士。
明旦陷陣沖壘,入至麾下。
權大驚走,撤軍還,至逍遙津北。
遼将步騎奄至。
甘甯、呂蒙力戰扞敵,淩統率親近扶權出圍,乘駿馬上津橋,橋南已撤,丈餘無闆。
親近谷利使權持鞍緩控,于後著鞭,遂得超渡。
賀齊率三千人在津南迎權入船。
齊涕泣曰:“至尊人主,常當持重,今日之事,群下震怖,若無天地,願以此為終身之誡。
”權自前收其淚曰:“大慚,謹已刻 勢必将自行崩潰。
我們趁機率兵壓境,一定能取得勝利。
如果行動稍稍遲緩,諸葛亮善于治國而做丞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擔任軍隊将領,蜀地人民安定以後,據守險要地勢,我們就不能攻取了。
如今不去奪取,必定會成為後患。
”曹操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七天後,蜀地來投降的人說:“蜀地一天受到數十次驚吓,守将雖然以斬首來壓制,但仍然不能安定下來。
”曹操問劉晔:“現在還可以進攻嗎?”劉晔說:“現在蜀地已經稍微安定,不能再進攻了。
”曹操于是撤軍,任命夏侯淵率領張郃、徐晃等守衛漢中。
八月,孫權進攻合肥,大敗而回。
曹操去征伐張魯時,留下一份指令給合肥護軍薛悌,在指令封套的邊上寫上:“敵人來了再打開。
”到了這時,孫權率領十萬大軍包圍合肥,薛悌打開指令,指令中寫道:“如果孫權到來,張、李将軍出城迎戰,樂将軍守城,護軍不許參加。
”将軍們認為寡不敵衆,懷疑這道指令。
張遼說:“魏公遠征在外,等到救兵趕到,敵人必定打敗我們了。
因此,指令的意思是趁敵人未集結時出兵迎頭抗擊,摧折敵人強大的氣勢,來安定大衆的人心,然後才能堅守。
”樂進等人都不發表意見。
張遼非常生氣,将獨自出戰。
李典平素與張遼不和,卻感慨地說:“這是國家大事,不過看您的計策怎麼樣罷了,我怎麼能因為私恨而忘記公義呢,我請求跟您出戰。
”于是,張遼當夜招募敢跟随自己出戰的士兵。
第二天早晨,沖鋒陷陣,沖破敵人的營壘,直到孫權的大旗下。
孫權大驚而逃,撤軍返回,直達逍遙津北岸。
張遼率領步兵、騎兵突然來到。
甘甯、呂蒙奮力抵禦,淩統率領親兵攙扶孫權沖出重圍,騎駿馬上逍遙津橋,橋南部的橋闆已撤去,有一丈多長沒有橋闆。
親兵谷利使孫權抓住馬鞍,放松缰繩,而他在後面用鞭抽馬,才終于跨越過去。
賀齊率三千人在逍遙津南岸迎接孫權上船。
賀齊哭着說:“至尊的主公,您應當時時小心謹慎,今天的事,部下們都非常驚恐,像是天塌地陷,希望您以此為終生的教訓。
”孫權親自上前為他擦拭眼淚,說:“非常慚愧,我一定把這次教訓銘刻 心,非但書紳也。
” 冬十月,始置名号侯以賞軍功。
十一月,張魯出降,以為鎮南将軍,封其屬閻圃為列侯。
劉備遣兵擊巴、,破之。
張魯之走巴中也,黃權言于劉備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
”備乃使權迎魯。
會諸夷帥樸胡、杜濩、任約已降于曹操,而魯亦降。
權遂擊胡等,破之。
操遣張郃徇三巴,備遣巴西太守張飛擊之,郃走還。
丙申(216) 二十一年 夏五月,魏公操進爵為王。
操殺尚書崔琰。
初,崔琰薦楊訓,操禮辟之。
及操進爵,訓發表稱頌。
或笑訓希世浮僞,謂琰失舉。
琰取其草視之,與訓書曰:“省表,事佳耳。
時乎,時乎,會當有變!”琰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
有與琰不平者,白之。
操怒,收琰付獄,髡為徒隸。
白者複雲:“琰對賓客虬須直視,若有所瞋。
”遂賜琰死。
毛玠傷琰無辜,心不悅。
人複白玠怨謗。
亦收付獄,桓階、和洽為之陳理。
操曰:“此捐君臣恩義,妄為死友怨歎,殆不可忍也。
”洽曰:“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倫也,以玠曆年荷寵,剛直忠公,為衆所憚,不宜有此。
然人情難保,要宜考核,兩驗其實。
今不忍緻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 心中,而不僅僅是寫在束腰的大帶上。
” 冬十月,開始設置隻有名号的侯爵來獎勵立軍功的人。
十一月,張魯出降,任命他為鎮南将軍,封他的部屬閻圃為列侯。
劉備派兵攻打巴、兩族,獲勝。
張魯逃奔巴中時,黃權對劉備說:“如果失去漢中,那麼三巴不能援救,這等于割去蜀地的手腳。
”劉備于是派黃權迎接張魯。
就在這時,夷人的部族首領樸胡、杜濩、任約已經投降曹操,而張魯也投降了。
孫權便攻打樸胡等,取得勝利。
曹操派張郃奪取三巴,劉備派巴西太守張飛攻打張郃,張郃敗逃而回。
丙申(216) 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 夏五月,魏公曹操進封為王。
曹操殺死尚書崔琰。
起初,崔琰推薦楊訓給曹操,曹操以禮征召楊訓。
等到曹操進封為王,楊訓向皇帝進獻奏章稱贊頌揚。
有人嘲笑楊訓迎合世俗,輕浮虛僞,認為崔琰推舉人不當。
崔琰把楊訓奏章的草稿取來查看,給楊訓寫信說:“看了你的奏章,事情做得很好。
時代啊時代,一定會改變的!”崔琰的本意,是譏諷那些議論的人喜歡指責他人而不考慮人情和事理。
有人與崔琰不和,把這事禀報曹操。
曹操極為生氣,逮捕崔琰關進監獄,剃成光頭,判罰服勞役。
禀報的人又說:“崔琰判刑後,面對賓客,胡須鬈曲,兩眼注視前方,像是很憤怒。
”曹操于是賜崔琰自殺。
毛玠對崔琰無辜而死感到很悲傷,于是心中不樂。
有人又上告毛玠怨憤诽謗。
曹操也把毛玠逮捕入獄,桓階、和洽就為毛玠辯解。
曹操說:“毛玠這樣做,是捐棄君臣的恩義,荒謬地為處死的舊友怨憤感歎,他的這些行為,恐怕不能容忍。
”和洽說:“我不敢強辭奪理地為毛玠辯護,而違背臣下絕對服從君王的倫常大道,憑着毛玠多年受您寵幸,為人剛直、忠誠、公正,被很多人忌憚,因而他不應有這樣的事。
可是人的思想難保會發生變化,應該進行考查審核,從告發者和毛玠兩方面核實。
如今您不忍心把這事交給有關部門審理,更使得是非曲直的界限不 明。
”操曰:“所以不考,欲兩全玠及言事者耳。
”洽曰:“玠信有謗言,當肆之市朝;若無此言,言事者誣大臣以誤主聽。
臣竊不安。
”操卒不窮治,玠遂免黜。
時西曹掾丁儀用事,玠之獲罪,儀有力焉,群下側目。
何夔、徐奕獨不事儀,儀谮奕出之。
傅選謂夔:“宜少下之。
”夔曰:“為不義,适足害身,焉能害人?”琰從弟林,嘗與陳群共論冀州人士,稱琰為首,群以智不存身貶之。
林曰:“大丈夫為有邂逅耳,即如卿諸人,良足貴乎?” 五月朔,日食。
以裴潛為代郡太守。
代郡烏桓三大人皆稱單于,恃力驕恣,太守不能治。
至是潛單車之郡,單于驚喜。
潛撫以恩威,遂皆詟服。
秋七月,南匈奴單于入朝于魏,遂留居邺。
初,南匈奴久居塞内,與編戶大同而不輸貢賦。
議者恐其戶口滋蔓,浸難禁制,欲豫為之防。
至是單于呼廚泉入朝于魏,操因留之于邺,使右賢王去卑監其國。
單于歲給綿、絹、錢、谷如列侯,子孫襲号。
分其衆為五部,各立其貴人為帥,選漢人為司馬以監督之。
八月,魏以鐘繇為相國。
丁酉(217) 二十二年 春正月,魏王操擊孫權軍。
三月,權降。
初,權護軍蔣欽與徐盛有隙,至是欽持諸軍節度,每稱其善。
權問之,欽曰:“盛忠而勤強,有膽略器用,好萬人督也。
明。
”曹操說:“所以不考查審核,是要使毛玠和告發的人都得以保全罷了。
”和洽說:“毛玠如果确實有诽謗的言論,應當把他處死,陳屍街頭示衆;如果沒有,告發的人就是誣陷大臣來迷惑主上的視聽。
我私下感到不安。
”曹操最終沒有追究,毛玠被釋放,罷免官職。
當時西曹掾丁儀當權,毛玠獲罪,丁儀起了很大作用,群臣都不敢正眼相看。
隻有何夔、徐奕不依附丁儀,丁儀誣陷徐奕,徐奕被調離京城。
傅選對何夔說:“你應該稍稍向他低頭。
”何夔說:“做不義之事,恰恰害了自己,怎麼能害人?”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經與陳群共同評論冀州有名望的人,稱崔琰為第一,陳群認為崔琰的才智不足以保護自己,因而貶低崔琰。
崔林說:“大丈夫做事看有沒有碰上聖明的君主罷了,就像您這樣的一些人,算得上高貴嗎?” 五月初一,日食。
曹操任命裴潛為代郡太守。
代郡烏桓的三個首領都稱單于,仰仗實力,态度驕橫,無拘無束,以前的太守對他們無可奈何。
到這時,裴潛一人駕車到郡,單于們又驚又喜。
裴潛恩威并施,進行安撫,單于們終于懾服。
秋七月,南匈奴單于到魏朝見,曹操于是把他留在邺城。
起初,南匈奴長期居住在塞内,與編入戶籍的平民大緻相同,但不交納貢賦。
評論的人擔心他們的戶口增加,漸漸地難以控制,想事先做好預防。
到這時,單于呼廚泉到魏朝見,曹操乘機把他留在邺城,派右賢王去卑監管他的國家。
單于每年供應的綿、絹、錢、谷,與列侯相同,子孫世襲封号。
單于的部屬分為五部,各自設立一個貴族為統帥,選拔漢人做司馬監督他們。
八月,魏任命鐘繇為相國。
丁酉(217)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春正月,魏公曹操進攻孫權的軍隊。
三月,孫權投降。
起初,孫權的護軍蔣欽跟徐盛有矛盾,到了這時,蔣欽負責指揮各路軍隊,每每稱贊徐盛的優點。
孫權問蔣欽,蔣欽說:“徐盛忠誠而勤勞堅強,有膽略和才幹,是統帥千軍萬馬的優秀将領。
今大事未定,臣當助國求才,豈敢挾私恨以蔽賢乎?”權既請降,留将軍周泰督濡須,諸将以泰寒門,不服。
權會諸将樂飲,命泰解衣,手指其瘡痕,問之。
因把其臂流涕曰:“幼平,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被創數十,吾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諸将乃服。
夏四月,魏王操用天子車服,出入警跸。
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六月,魏以華歆為禦史大夫。
冬十月,魏以世子丕為王太子。
初,操娶丁夫人,無子;妾劉氏生子昂;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
于是出丁夫人而立卞氏為繼室。
植性機警,多藝能,才藻敏贍,操愛之。
操欲以女妻丁儀,丕以儀目眇,止之。
儀由是怨丕,與弟廙及楊修數稱植才,勸操立以為嗣。
操以函密訪于外,尚書崔琰露闆答曰:“《春秋》之義,立子以長。
五官将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丕使人問太中大夫賈诩以自固之術。
诩曰:“願将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
”它日,操屏人問诩,诩嘿然不對。
操問其故,诩曰:“屬有所思,故不即對耳。
”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操大笑。
如今大業還沒有成功,臣下我應當幫助國家求取人才,怎麼敢心懷私恨而埋沒賢才呢?”孫權請求投降以後,留下将軍周泰統率濡須守軍,将領們認為周泰出身寒微,心中不服。
孫權召集将領們飲酒作樂,在酒席上讓周泰解開衣服,用手指着他身上的傷痕,詢問他受傷的經過。
于是拉着周泰的手臂流着眼淚說:“周泰,你為了我家兄弟,作戰像熊虎一樣勇猛,身受幾十處傷,我又怎麼忍心不把你當作親骨肉看待,委任統率軍隊的重任呢!”将領們這才服從周泰指揮。
夏四月,魏王曹操使用
參涼州軍事楊阜對曹操說:“馬超有韓信、英布一樣的勇猛,又得羌人、胡人的信服,如果不加防範,隴山以西的各郡恐怕就不再屬朝廷擁有。
”曹操撤走後,馬超果然率領羌人、胡人進攻隴山以西各郡,将其占領, 惟冀城固守。
自正月至八月,救兵不至,刺史韋康及太守欲降,楊阜号哭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以為使君守此城。
今奈何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乎?”康等不聽,開門迎超。
超入,遂殺康等。
曹操使夏侯淵來救,超逆戰,敗之。
會楊阜喪妻,求假以葬。
阜外兄姜叙擁兵屯曆城。
阜見叙及其母,歔欷悲甚。
叙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于天下!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将,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
君擁兵專制,而無讨賊之心,此趙盾所以書弑君也。
超強而無義,多釁,易圖耳。
”叙母慨然曰:“咄!伯奕,韋使君遇難,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人誰不死,死于忠義得其所矣。
但當速發,我不以餘年累汝也。
”叙乃與趙昂、尹奉等合謀,又使人至冀,結梁寬、趙衢使為内應。
時超已取昂子月為質,昂謂妻異曰:“吾謀如是,當奈月何?”異厲聲應曰:“雪君父之大恥,喪元不足為重,況一子哉。
” 九月,阜與叙、昂、奉讨超。
衢因谲說超使自出戰,而與寬閉門,盡殺超妻子。
超襲曆城,得叙母并趙月,皆殺之。
與阜戰,敗,奔漢中。
張魯欲妻之,或曰:“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魯乃止。
冬十一月,魏初置尚書、侍中、六卿。
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 隻有冀城堅守不降。
從正月到八月,救兵不到,刺史韋康和太守想投降,楊阜号啕大哭,勸阻他們說:“我們率領父兄子弟,以大義互相勉勵,至死沒有二心,來為你們守衛此城。
現在,怎麼能放棄垂手可得的功勞,陷入不義的罪名呢?”韋康等人不聽楊阜的勸阻,打開城門迎接馬超。
馬超進入冀城,就殺死韋康等人。
曹操命令夏侯淵援救冀城,馬超出城迎戰,打敗夏侯淵。
這時正值楊阜妻子去世,楊阜向馬超請假去安葬妻子。
楊阜的表兄姜叙率軍駐守曆城。
楊阜見到姜叙和姜叙的母親,抽泣不止,極度悲痛。
姜叙說:“你為什麼這麼悲痛?”楊阜說:“守城沒能守住,長官被殺而不能同死,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馬超背叛父親和君主,殘酷地殺害州将,這豈是隻讓我一人感到愁悶和自責的事情,一州的士大夫都蒙受恥辱。
您率軍全權管理這一地區,而沒有讨伐逆賊之心,這就是趙盾被史官記載為弑君的原因所在。
馬超勢力強大,但不講道義,弱點很多,容易謀取。
”姜叙的母親感慨地說:“好了!姜叙,韋刺史遇難,也有你的責任,難道僅僅是楊阜一人的責任嗎!人誰沒有死,死于忠義,就死得其所。
你隻應快速出發,我不以餘年牽累你。
”姜叙就與趙昂、尹奉等合謀,又派人到冀城,結交梁寬、趙衢,使他們做内應。
當時,馬超已經收留趙昂的兒子趙月做人質,趙昂對妻子士異說:“我們的謀劃已經如此,應當把趙月怎麼辦?”士異厲聲回答:“能昭雪君父的大恥,即使掉腦袋也在所不惜,何況一個兒子呢。
” 九月,楊阜與姜叙、趙昂、尹奉讨伐馬超。
趙衢趁機騙馬超親自率軍出城迎戰,而與梁寬關閉城門,把馬超的妻子兒女全部殺死。
馬超襲擊曆城,抓到姜叙的母親和趙月,把他們都殺了。
馬超與楊阜交戰失敗,投奔漢中。
張魯想把女兒嫁給馬超做妻子,有人說:“像他這樣的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能愛别人!”張魯才打消嫁女的念頭。
冬十一月,魏國開始設置尚書、侍中、六卿職位。
任命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尚書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 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觊、和洽為侍中,鐘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行禦史大夫事,陳群為禦史中丞。
渙得賞賜,皆散之,家無所儲,乏則取之于人,不為皦察之行,然時人皆服其清。
時有傳劉備死者,群臣皆賀,惟渙獨否。
操欲複肉刑,令曰:“昔陳鴻胪以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禦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群對曰:“臣父紀以為漢除肉刑而增笞法,本興仁恻而死者更衆,所謂名輕而實重者也。
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
且殺人償死,合于古制;至于傷人或殘毀其體,而裁剪毛發,非其理也。
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蠶室,盜者刖其足,則永無淫放穿逾之奸矣。
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複,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
漢律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餘逮死者,可易以肉刑。
則所刑之與所生足以相貿矣。
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殺之刑,是重人支體而輕人軀命也。
”議者惟鐘繇與群議同,餘皆以為未可行。
操以軍事未罷,顧衆議而止。
甲午(214) 十九年 春,張魯遣馬超圍祁山,夏侯淵擊卻之。
三月,魏公操進位諸侯王上。
改授金玺、赤绂、遠遊冠。
夏四月,旱。
五月,雨水。
閏月,孫權使其将呂蒙攻皖城,破之。
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觊、和洽為侍中,鐘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代理禦史大夫事務,陳群為禦史中丞。
袁渙得到賞賜,全都分發給别人,家中沒有積蓄,當生活所需缺乏時,就向别人索取,從來不做明察秋毫的事情,然而當時的人們都佩服他的清廉。
就在這時,有人傳說劉備死了,郡臣都為此慶賀,隻有袁渙一人不這樣做。
曹操想恢複肉刑,下令說:“過去,陳鴻胪認為死刑有體現仁慈的地方,禦史中丞陳群能申說你父親的論點嗎?”陳群回答說:“我父親陳紀認為,漢朝廢除肉刑而增加笞刑,本來是為了充分體現仁慈,然而死于鞭杖之下的人更多,這就是所謂名義上減輕,而實際上加重。
名義上減輕,人們則容易犯法;實際上加重,百姓則容易受傷害。
而且,殺人償命,符合古代的制度;至于傷人或殘害他人身體,而剪去頭發,是不合理的。
如果用古代的刑法,對犯奸淫罪的人處以宮刑,對犯盜竊罪的人砍去雙腳,就會永遠沒有淫蕩和穿壁翻牆的犯罪行為。
古代的三千條刑法,雖然不能全部恢複,但像上述所舉的幾種罪行,正是現時的憂患,應該先施用。
漢朝的法律,對于判處斬首的罪刑,是不能講仁慈的,其餘達到死罪的人,可以改判肉刑。
這樣,施加刑法與保全生命足以相互持平了。
現在,用鞭杖抽打緻死的刑法替換不殺人的肉刑,是注重人的肢體,而輕視人的生命。
”參與評議的人隻有鐘繇與陳群的意見相同,其餘的人都認為不能恢複肉刑。
曹操因為軍事行動還沒停止,顧慮大家的意見,因而放棄了恢複肉刑的打算。
甲午(214)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 春季,張魯派馬超包圍祁山,夏侯淵擊退馬超。
三月,魏公曹操地位進到諸侯王之上。
獻帝給曹操改授金制玺印、紅色的祭服和遠遊冠。
夏四月,幹旱。
五月,雨多。
閏五月,孫權命令他的部将呂蒙攻打皖城,取得勝利。
初,曹操遣廬江太守朱光屯皖,大開稻田。
呂蒙言于孫權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衆必增,宜早除之。
”權乃親攻皖城,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呂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曆日乃成。
城備既修,外救亦至,不可圖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
今觀此城,不能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并攻,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道也。
”權從之。
蒙薦甘甯為升城督,甯持練緣城,蒙以精銳繼之,手執枹鼓,士卒皆騰踴。
侵晨進攻,食時破之,獲朱光及男女數萬口。
權拜蒙為廬江太守,還屯尋陽。
馬超奔劉備,備入成都,自領益州牧,以諸葛亮為軍師将軍。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将兵溯流克巴東,破巴郡,獲太守嚴顔。
飛呵顔曰:“何以不降?”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
我州但有斷頭将軍,無降将軍也。
”飛怒,令牽去斫頭。
顔容止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分遣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
龐統中流矢,卒。
法正箋與劉璋曰:“左将軍舊心依依,實無薄意,可圖變化以保尊門。
”璋不答。
洛城潰,備進圍成都。
亮、飛、雲引兵來會。
馬超知張魯不足與計事,亦來請降。
備令引軍屯城北,城中震怖;使從事中郎簡雍入說劉璋。
時城中尚 起初,曹操派廬江太守朱光駐守皖城,大規模開墾稻田。
呂蒙向孫權建議說:“皖地的稻田肥沃,如果一旦稻谷成熟收獲,曹軍必然增兵,應該早日除掉朱光。
”孫權于是親自率軍攻打皖城,将領們準備堆土山,增加攻城的器具,呂蒙說:“造攻城的器具和堆土山,須多日才能完成。
敵人的城防已經修整,外面的援兵也到,我們将不能奪取皖城。
況且我軍乘雨水多而來,如果曠日久留,大水一定會慢慢退走,我們回去的道路就會艱難,我私下認為是很危險的。
現在看來,此城不會十分堅固,如果我們以三軍高昂的士氣四面同時進攻,不久就可攻下,然後趁着大水未退返回,這才是大獲全勝的策略。
”孫權采納了他的主張。
呂蒙推薦甘甯擔任升城督,甘甯手拿白色的熟絹,攀上城牆,呂蒙派精銳的士兵緊随其後,呂蒙親自擊鼓進軍,士兵們都奔騰跳躍,競相登城。
拂曉發起進攻,到進早餐時攻克皖城,抓獲朱光和城中男女數萬人。
孫權任命呂蒙擔任廬江太守,回軍駐守尋陽。
馬超投奔劉備,劉備進入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将軍。
諸葛亮留下關羽守衛荊州,與張飛、趙雲率軍逆長江而上,攻克巴東,打敗巴郡守軍,抓獲太守嚴顔。
張飛呵斥嚴顔說:“你為什麼不投降?”嚴顔說:“你們太沒禮貌,侵奪我江州。
江州隻有斷頭将軍,沒有投降将軍。
”張飛大怒,叫人把嚴顔拉去砍頭。
嚴顔面容舉止不變,說:“砍頭便砍頭,發什麼怒?”張飛贊許嚴顔的膽魄,把他釋放了,召做自己的賓客。
諸葛亮分派趙雲從外水出兵平定江陽、犍為,派張飛平定巴西、德陽。
龐統被流箭射中,死去。
法正寫信給劉璋說:“左将軍劉備對您舊情依舊,實在沒有輕視的意思,你可想辦法改變态度,以保住家門的尊貴。
”劉璋沒有答複。
劉備攻克洛城,進而包圍了成都。
諸葛亮、張飛、趙雲也率兵前來會合。
馬超知道不值得與張魯商讨大事,也來請求投降。
劉備命令他率軍駐紮在成都城的北面,城内的人非常震驚,深感恐懼;派從事中郎簡雍進城勸說劉璋投降。
當時城中還 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
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備遷璋公安,盡歸其财物,佩以振威将軍印绶。
備入成都,自領益州牧,以諸葛亮為軍師将軍,董和為掌軍中郎将,并署左将軍府事,馬超為平西将軍,法正為蜀郡太守,許靖為左将軍長史,龐羲為司馬。
和為蜀郡太守,清儉公直,為民夷所愛信,蜀中推為循吏,故備舉而用之。
備自新野南奔,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劉巴獨北詣曹操。
操辟為掾,遣招納長沙、零陵、桂陽。
會備略有三郡,巴欲由交州道還京師。
時諸葛亮在臨蒸,以書招之,巴不從而入蜀,備深恨之。
及璋迎備,巴谏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
”既入,巴複谏曰:“若使備讨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璋不聽,巴閉門稱疾。
備攻成都,令軍中曰:“有害巴者,誅及三族。
”及得巴,甚喜,以為西曹掾。
時益州郡縣皆望風景附,獨黃權閉城堅守,須璋稽服乃降,備以為将軍。
李嚴,本璋所授用;吳懿、費觀等,璋之婚親;彭羕,璋所擯棄,備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
有志之士,無不競勸,益州之民,是以為大和。
初,劉璋以許靖為蜀郡太守。
成都将潰,靖謀逾城出降,備以此薄之,不用。
法正曰:“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
然今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宜加敬 有精兵三萬人,糧食和布帛可以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想死戰。
劉璋說:“我們父子統治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帶來什麼恩德。
而百姓參與戰鬥三年,露屍荒野,是因為我劉璋的緣故,我的心怎能平靜!”于是打開城門出來投降,部下無不痛哭流涕。
劉備把劉璋遷移到公安,歸還他的全部财物,讓他佩帶振威将軍印绶。
劉備進入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将軍,董和為掌軍中郎将,并且代理左将軍府事,馬超為平西将軍,法正為蜀郡太守,許靖為左将軍長史,龐羲為司馬。
董和任蜀郡太守時,清廉節儉,公平正直,受到各族百姓的愛戴和信任,大家推舉他為奉職守法的官吏,因此劉備提拔任用他。
劉備從新野逃奔江南時,荊楚一帶的士人追随他的十分多,而隻有劉巴一人向北投奔曹操。
曹操征召劉巴為屬官,派遣他去招降和接收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就在這時,劉備奪取了三郡,劉巴打算由交州取道回京師。
這時,諸葛亮在臨蒸,寫信招引劉巴,劉巴不接受,進入蜀地,劉備深感遺憾。
等到劉璋迎接劉備入蜀,劉巴勸阻說:“劉備是一代枭雄,進入蜀地必定危險。
”劉備入蜀以後,劉巴又進谏說:“如果使劉備去讨伐張魯,就是放虎歸山。
”劉璋不聽,劉巴便閉門稱病。
劉備圍攻成都,下令軍中說:“誰若傷害劉巴,誅滅三族。
”等到得到劉巴,劉備非常高興,任命他為西曹掾。
當時,益州的郡縣都察看風頭,如影随形般地投靠劉備,隻有黃權關閉城門堅守,必須等劉璋跪拜降服後他才投降,劉備任命他為将軍。
李嚴,本為劉璋任用;吳懿、費觀等是劉璋的姻親;彭羕,被劉璋擯棄,劉備都安排他們擔任重要職位,以竭盡其才能。
有志之士,無不争相盡職盡責,益州的百姓,因此相處極為和睦。
起初,劉璋任命許靖為蜀郡太守。
成都将被攻破時,許靖翻牆出城投降,劉備因此看不起他,沒有任用他。
法正說:“世上有一種人獲有虛名而其實不副,許靖就是。
然而如今您剛剛開始創建大業,您不可能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告谕,對許靖應該多加敬 重,以慰遠近之望。
”備乃禮而用之。
軍用不足,備以為憂。
劉巴請鑄直百錢,平諸物價,令吏為官市。
備從之。
數月之間,庫府充實。
或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賜諸将。
趙雲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
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複業,乃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
”備從之。
備留霍峻守葭萌城。
璋将向存帥萬餘人,攻圍一年。
峻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斬之。
備以為梓潼太守。
法正一飧之德,睚眦之怨,無不報複。
或謂諸葛亮曰:“法正太橫,宜稍抑之。
”亮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東憚孫權,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
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翺翔,不可複制。
今奈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 亮治頗尚嚴峻,人多怨者。
法正謂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
願君緩刑弛禁,以慰此州之望。
”亮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
高祖因之,可以弘濟。
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 重,來撫慰遠近的人們的希望。
”劉備這才對許靖以禮相待,加以任用。
軍費不足,劉備非常憂慮。
劉巴請求鑄造價值為一百錢的錢币,平抑物價,下令官吏設立官方市場。
劉備聽從了他的建議。
幾個月之後,府庫中的财物就充實了。
有人主張把成都有名的田地和住宅分賜将領們。
趙雲說:“霍去病認為&lsquo匈奴未滅,無以家為&rsquo。
如今國賊遠非匈奴可比,我們還不能尋求安樂。
必須等天下都安定以後,大家回歸故裡,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才會各得其所。
益州人民剛剛遭受戰争災難,土地、住宅都應該歸還原來的主人,使他們安定地生活,恢複生産,這樣才能向他們征發勞役,征收賦稅,取得他們的歡心,不該奪取他們的财物來私寵自己喜愛的人。
”劉備采納了趙雲的意見。
劉備留下霍峻守衛葭萌城。
劉璋的部将向存統率一萬多人,圍攻霍峻一年。
霍峻的軍隊才幾百人,瞅準敵人疲憊的機會,挑選精銳的士兵出擊,大破敵軍,斬殺向存。
劉備任命霍峻為梓潼太守。
法正愛恨分明,凡是别人對他的一餐飯的恩惠,一瞪眼的怨恨,他沒有不報答和報複的。
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肆意橫行,應該稍微壓制一下。
”諸葛亮說:“主公在公安時,北面畏懼曹操,東面害怕孫權,近處則擔心孫夫人在家中引發事端。
法正像羽翼一樣輔佐主公,使主公能淩空自由翺翔,不再受人控制。
如今怎麼能禁止法正,使他不能稍稍随心所欲!” 諸葛亮的治理非常提倡嚴刑峻法,很多人都埋怨。
法正對諸葛亮說:“從前漢高祖進入函谷關,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感恩戴德。
希望您放寬刑法和禁令,來撫慰這一州人的願望。
”諸葛亮說:“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朝因為暴虐無道,政令苛刻,百姓怨恨,因此一個普通百姓大呼一聲,天下就土崩瓦解。
漢高祖面對此種情況,可以放寬政策,取得成功。
劉璋昏庸懦弱,自從其父劉焉以來,劉氏對蜀地有兩代人的恩惠,靠法令條文維系上下的關系,互相逢迎旨意行事,德政不能推行,刑罰失去威嚴,君 臣之道漸以陵替。
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
所以緻敝,實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
榮恩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于斯著矣。
” 備以蔣琬為廣都長,不治,大怒。
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裡之才也。
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
願主公重加察之。
”備雅敬亮,乃不加罪。
秋七月,魏公操擊孫權。
操留少子植守邺,以邢颙為植家丞。
颙防閑以禮,無所屈撓,由是不合。
庶子劉桢美文辭,植親愛之。
桢曰:“君侯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為上招謗,其罪不小,愚實懼焉。
” 魏荀攸卒。
攸深密有智防,謀谟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操嘗稱:“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休;荀公達之去惡,不去不止。
”又稱:“二荀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
” 枹罕宋建反。
冬十月,讨斬之,諸羌皆降。
建自号平漢王。
十一月,魏公操弑皇後伏氏及皇子二人。
帝自都許以來,守位而已,左右侍衛莫非曹氏之人者。
議郎趙彥常為帝陳言時策,操惡而殺之。
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懼,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 臣之道逐漸廢弛。
給高位表示寵愛,高位不能再高時,就被别人輕視;施加恩惠表示順從,恩惠不能滿足時,就會被人輕慢。
所以,蜀地招緻破敗的境地,實在是由于這樣的原因。
如今我樹立法令的威嚴,法令施行百姓便會知道我們的恩德;以爵位限定官員的地位,加上爵位的人便會知道榮耀。
榮耀和恩德并重,上下之間有禮節,治國的關鍵,由此顯示出來了。
” 劉備任命蔣琬為廣都長,蔣琬不能治理,劉備因此大怒。
諸葛亮請求說:“蔣琬是國家的棟梁之材,不是管理方圓百裡的小縣的人才。
他為政以安定百姓為本,不以做表面工作為先。
希望主公重加考察。
”劉備向來敬重諸葛亮,這才沒有給蔣琬加罪。
秋七月,魏公曹操進攻孫權。
曹操留下小兒子曹植守護邺城,任命邢颙為曹植的家丞。
邢颙按禮節嚴格約束曹植,毫不退讓,因此與曹植不和。
庶子劉桢擅長寫文章,曹植親近喜歡他。
劉桢說:“君侯您采撷庶子我的春華,忘卻家丞的秋實,要是為君上招來诽謗,你的罪過不小,我實在深感恐懼。
” 魏國荀攸去世。
荀攸深沉而有智謀,參與曹操的軍事謀劃,當時的人和他的子弟都不知道他獻過什麼計策。
曹操曾經稱贊他說:“荀彧進獻好計策,不接收不罷休;荀攸去除錯誤行為,不去除不停止。
”又稱贊說:“二荀評論人物,時間越長越發顯出他們的觀點可信,我終生不會忘記。
” 枹罕宋建造反。
冬十月,曹操派大軍前去征讨,将宋建斬首,羌人各部落全部投降。
宋建自号平漢王。
十一月,魏公曹操殺死伏皇後以及兩個皇子。
獻帝自從建都許昌以來,僅能保住自己的皇位而已,左右無一不是曹操的人。
議郎趙彥常為獻帝分析時勢,進獻對策,曹操憎惡而把他殺死。
後來,曹操有事到殿中拜見獻帝,獻帝不能控制恐懼,趁機說:“您如果能輔佐我,就寬厚些;否則,您就開恩 相舍。
”操失色,俯仰求出。
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贲執刀挾之。
操出,汗流浃背。
自後不複朝請。
董承女為貴人,操誅承,求貴人殺之。
帝以貴人有妊為請,不得。
伏後懼,與父完書,令密圖之。
至是,事洩,操使郗慮持節策收皇後玺绶,以尚書令華歆為之副,勒兵入宮,收後。
後閉戶,藏壁中。
歆壞戶發壁,就牽後出。
時帝在外殿,後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複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甯有是邪!”遂将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鸩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十二月,操以高柔為丞相理曹掾。
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而亡者猶不息。
操欲更重其刑,并及父母、兄弟。
柔啟曰:“士卒亡軍,誠在可疾,然竊聞其中時有悔者。
愚謂乃宜貸其妻子,以誘其還心。
猥複重之,柔恐自今軍士見一人亡逃,誅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複得殺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操善之。
乙未(215) 二十年 春正月,立貴人曹氏為皇後。
操之女也。
三月,魏公操擊張魯。
夏五月,韓遂為其下所殺。
劉備、孫權分荊州。
備使關羽守江陵,權使魯肅屯陸口。
把我抛開。
”曹操大驚失色,屈身請求告辭。
漢朝舊制規定:領兵的三公,在朝見皇帝時,下令武士持刀夾持。
曹操走出殿堂,汗流浃背。
從此以後不再朝見皇帝。
董承的女兒是獻帝的貴人,曹操殺死董承以後,要求把董貴人也殺死。
獻帝以貴人有身孕為由,向曹操求情,曹操不同意。
伏皇後恐懼不安,給父親伏完寫信,令其秘密策劃,除掉曹操。
到這時,事情洩露了,曹操派郗慮帶上符節和策書,收繳皇後的玺印和绶帶,派尚書令華歆為副手,率兵入宮逮捕伏皇後。
伏皇後關閉門窗,藏在牆壁中。
華歆砸爛門窗,挖開牆壁,上去把伏皇後拖了出來。
當時獻帝在外殿,伏皇後披頭散發、光着雙腳,邊走邊哭經過獻帝面前,訣别說:“不能再救我一命嗎?”獻帝說:“我也不知我能活到幾時!”他回頭看着郗慮說:“郗公,天下難道竟有這樣的事嗎!”曹操把皇後關到暴室中,幽禁而死,她生的兩個皇子,也都用毒酒殺死,她的兄弟以及宗族被害死的有一百多人。
十二月,曹操任命高柔為丞相理曹掾。
舊制規定:軍隊外出征讨時士兵逃跑,要追究他們的妻子兒女。
然而士兵逃跑仍然不斷。
曹操想加重對他們的刑罰,連帶追究他們的父母、兄弟。
高柔說:“士兵逃跑,實在可惡,但聽說他們中時時有人懊悔。
我認為應該寬免他們的妻子兒女,來誘使他們回心轉意。
如果還要加重刑罰,我恐怕從今以後,軍中的士兵見一人逃跑,害怕将牽連到自己,也就跟随逃跑,不能再抓到他們殺死。
這樣,加重刑罰不能阻止士兵逃跑,反而使逃兵增多。
”曹操認為他的建議好。
乙未(215)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 春正月,冊立曹貴人為皇後。
曹貴人是曹操的女兒。
三月,魏公曹操攻打張魯。
夏五月,韓遂被部下殺死。
劉備、孫權分割荊州。
劉備派關羽守衛江陵,孫權使魯肅駐守陸口。
初,劉備在荊州,周瑜、甘甯等數勸孫權取蜀。
權遣使謂備曰:“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使操得蜀,則荊州危矣。
今欲先攻取璋,次取張魯,一統南方,雖有十操無所憂也。
”備報曰:“益州民富地險,劉璋雖弱,足以自守。
今曹操方欲觀兵吳、會,而同盟無故自相攻伐,使承其隙,非長計也。
”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
備遏之不得過,謂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權不得已,召瑜還。
及備攻璋,留關羽守江陵,與魯肅數生疑貳,肅常以歡好撫之。
及備得益州,權令諸葛瑾從備求荊州。
備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相與耳。
”權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虛辭引歲也。
”遂置長沙、零陵、桂陽長吏,羽逐之。
權遣呂蒙取三郡,惟零陵太守郝普不降。
備自至公安,遣羽争三郡。
孫權進住陸口,使魯肅将萬人屯益陽以拒羽,召呂蒙還助肅。
蒙得書,秘之,夜召諸将,授以方略,晨當攻零陵,而詐謂普故人鄧玄之曰:“左将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至尊身自臨之。
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豈有餘力複營此哉?君可見之,為陳禍福。
”玄之見普,具宣蒙意。
普懼出降,蒙乃赴益陽。
魯肅邀羽相見,因責數羽,羽曰:“烏林之役,左将軍身在行間,戮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土,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肅曰:“不然。
始與豫州觐于長坂,豫州之衆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圖欲遠竄。
主上矜愍豫州身無處所,不愛土 起初,劉備在荊州時,周瑜、甘甯等多次勸孫權奪取蜀地。
孫權派使者對劉備說:“劉璋不勇武,不能保護自己,假如曹操得到蜀地,那麼荊州危險了。
我現在打算先攻取劉璋,再攻下張魯,統一南方,即使有十個曹操也沒有任何憂慮了。
”劉備回答說:“益州百姓富裕,地勢險要,劉璋雖然軟弱,但足以保護自己。
現在曹操正準備到吳郡、會稽閱兵,而抗曹同盟之間無故自相攻伐,使曹操有機可乘,這不是長久之計。
”孫權不聽劉備的勸告,派孫瑜率水軍駐守夏口。
劉備阻止孫瑜的軍隊不得過境,對孫瑜說:“你們若想攻取蜀地,我一定披頭散發,隐居深山,不能失信于天下的人。
”孫權不得已,把孫瑜召回。
等劉備攻劉璋地時,留下關羽守衛江陵,關羽多次與魯肅因猜忌而産生二心,魯肅卻經常以友好的姿态使關羽安心。
劉備得到益州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索要荊州。
劉備說:“我正準備奪取涼州,涼州平定後,才能把荊州全部給你們。
”孫權說:“這是借而不還,卻想找借口拖延時間。
”于是設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地方長官,關羽驅逐他們。
孫權派呂蒙率兵奪取三郡,隻有零陵太守郝普沒有投降。
劉備親自抵達公安,派關羽争奪三郡。
孫權進駐陸口,派魯肅領兵一萬人駐紮益陽,抵抗關羽,召回呂蒙協助魯肅。
呂蒙接到孫權的書信後,藏了起來,夜裡召集部下們,宣布自己的作戰方案,清晨要向零陵發起攻擊,而欺騙郝普的舊友鄧玄之,對他說:“現在左将軍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包圍,關羽在南郡,我家主公親自去征讨。
他們正首尾倒懸,救命都來不及,哪裡有多餘的力量來營救零陵呢?你可以去看看郝普,為他陳述禍福。
”鄧玄之見到郝普,把呂蒙的意思全部告訴他。
郝普深感恐懼,出城投降,呂蒙這才率軍奔赴益陽。
魯肅邀請關羽見面,趁機責備了關羽,關羽說:“烏林那次戰役,左将軍親自參戰,竭盡全力打敗敵人,怎麼能白白辛苦,不擁有一塊土地,而您卻想來收取土地呢?”魯肅說:“不是這麼回事。
起初與劉豫州在長坂會面時,豫州的部衆抵擋不了一校的人馬,計窮慮竭,打算遠逃。
我家主公憐憫豫州無處安身,不吝惜土 地士民之力,以濟其患。
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堕好。
今已藉手西州,又欲剪并荊土。
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羽無以答。
會聞曹操将攻漢中,備乃求和于權。
權令諸葛瑾報命。
遂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瑾每奉使至蜀,與其弟亮但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秋七月,魏公操取漢中,走張魯,留将軍夏侯淵、張郃守之而還。
操至陽平,張魯欲降,其弟衛不肯,率衆拒關堅守。
初,操以降人多言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遠不可守,信以為然。
至是,身履不如所聞,乃歎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
”攻陽平諸屯,山峻難登,士卒傷夷,軍食且盡。
操意沮,欲還。
會前軍夜迷,誤入張衛别營,營中大驚,退散。
操進兵攻之,衛等夜遁。
魯奔南山,入巴中。
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
今避鋒銳,非有惡意。
寶貨倉庫,國家之有。
”遂封藏而去。
操入南鄭,遣人慰喻之。
主簿司馬懿言于操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争江陵,此機不可失也。
今克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
”操曰:“人苦無足,既得隴,複望蜀邪!”劉晔曰:“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
今破漢中,蜀人震恐, 地和人民的勞力,來解除豫州的憂患。
而豫州自私自利,虛情假意,背棄恩德,損壞我們彼此間的友好關系。
現在豫州已經得到益州,又想兼并荊州的土地。
這樣的事大概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做,何況是領導一方的主要人物呢!”關羽無話可說。
正在這時,聽說曹操将攻打漢中,劉備于是向孫權求和。
孫權命令諸葛瑾答複劉備。
最終以湘江為界分割荊州:長江、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
諸葛瑾每次奉使命到蜀,與他的弟弟諸葛亮隻是因公事會晤時相見,退下後沒有私相會面。
秋七月,魏公曹操攻取漢中,趕走張魯,留将軍夏侯淵、張郃守護漢中,自己率軍返回。
曹操抵達陽平,張魯打算投降,他的弟弟張衛不同意,率部衆憑借關隘堅守。
起初,曹操因為大多數投降的人說張魯容易攻破,陽平城下南山、北山相距太遠,不可防守,便信以為真。
到了這時,曹操親身實地考察,發現并不像所聽說的那樣,就感歎說:“别人的測度,很少能令人滿意。
”攻打陽平各處駐軍時,山勢險峻難登,士兵受傷,軍糧快要吃盡。
曹操心情沮喪,準備撤軍。
适逢前面的部隊夜裡迷路,誤入張衛部下的軍營,張衛的士兵大驚,紛紛潰逃而散。
曹操進兵攻打張衛,張衛等人乘夜逃走。
張魯逃奔南山,進入巴中。
張魯的部下想燒毀全部寶物和倉庫,張魯說:“本來我想歸附國家,而我的意願沒有能傳達上去。
如今躲避大軍的鋒銳,并沒有惡意。
寶物和倉庫為國家所有。
”于是把寶物和倉庫封存好後才離開。
曹操進入南鄭,派人前去撫慰張魯。
主簿司馬懿向曹操建議說:“劉備靠欺詐劫持了劉璋,蜀人還沒有歸附他,而他卻到遠方争奪江陵,這個機會不能失去。
現在我們攻克漢中,益州受到震動,如果我們進兵逼近,益州勢必土崩瓦解。
聖人不能違背天時,也不能失去良機。
”曹操說:“人們苦于不滿足,既得隴地,還眼望着蜀地嗎!”劉晔說:“劉備,是人中豪傑,做事有分寸,但是行動遲緩。
取得蜀地時間不長,蜀人還沒有依附他。
如今我們攻破漢中,蜀人受到震動,十分恐慌, 其勢自傾。
因而壓之,無不克也。
若小緩之,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将,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
今不取,必為後憂。
”操不從。
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一日數十驚,守将雖斬之,而不能安也。
”操問晔曰:“今尚可擊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擊也。
”乃還,以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守漢中。
八月,孫權攻合肥,大敗而還。
曹操之征張魯也,為教與合肥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
”及是孫權率衆十萬圍合肥,悌發函,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将軍出戰,樂将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諸将以衆寡不敵,疑之。
張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衆心,然後可守也。
”樂進等莫對。
遼怒,将獨出。
李典素與遼不睦,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豈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請從君而出。
”于是夜募敢從之士。
明旦陷陣沖壘,入至麾下。
權大驚走,撤軍還,至逍遙津北。
遼将步騎奄至。
甘甯、呂蒙力戰扞敵,淩統率親近扶權出圍,乘駿馬上津橋,橋南已撤,丈餘無闆。
親近谷利使權持鞍緩控,于後著鞭,遂得超渡。
賀齊率三千人在津南迎權入船。
齊涕泣曰:“至尊人主,常當持重,今日之事,群下震怖,若無天地,願以此為終身之誡。
”權自前收其淚曰:“大慚,謹已刻 勢必将自行崩潰。
我們趁機率兵壓境,一定能取得勝利。
如果行動稍稍遲緩,諸葛亮善于治國而做丞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擔任軍隊将領,蜀地人民安定以後,據守險要地勢,我們就不能攻取了。
如今不去奪取,必定會成為後患。
”曹操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七天後,蜀地來投降的人說:“蜀地一天受到數十次驚吓,守将雖然以斬首來壓制,但仍然不能安定下來。
”曹操問劉晔:“現在還可以進攻嗎?”劉晔說:“現在蜀地已經稍微安定,不能再進攻了。
”曹操于是撤軍,任命夏侯淵率領張郃、徐晃等守衛漢中。
八月,孫權進攻合肥,大敗而回。
曹操去征伐張魯時,留下一份指令給合肥護軍薛悌,在指令封套的邊上寫上:“敵人來了再打開。
”到了這時,孫權率領十萬大軍包圍合肥,薛悌打開指令,指令中寫道:“如果孫權到來,張、李将軍出城迎戰,樂将軍守城,護軍不許參加。
”将軍們認為寡不敵衆,懷疑這道指令。
張遼說:“魏公遠征在外,等到救兵趕到,敵人必定打敗我們了。
因此,指令的意思是趁敵人未集結時出兵迎頭抗擊,摧折敵人強大的氣勢,來安定大衆的人心,然後才能堅守。
”樂進等人都不發表意見。
張遼非常生氣,将獨自出戰。
李典平素與張遼不和,卻感慨地說:“這是國家大事,不過看您的計策怎麼樣罷了,我怎麼能因為私恨而忘記公義呢,我請求跟您出戰。
”于是,張遼當夜招募敢跟随自己出戰的士兵。
第二天早晨,沖鋒陷陣,沖破敵人的營壘,直到孫權的大旗下。
孫權大驚而逃,撤軍返回,直達逍遙津北岸。
張遼率領步兵、騎兵突然來到。
甘甯、呂蒙奮力抵禦,淩統率領親兵攙扶孫權沖出重圍,騎駿馬上逍遙津橋,橋南部的橋闆已撤去,有一丈多長沒有橋闆。
親兵谷利使孫權抓住馬鞍,放松缰繩,而他在後面用鞭抽馬,才終于跨越過去。
賀齊率三千人在逍遙津南岸迎接孫權上船。
賀齊哭着說:“至尊的主公,您應當時時小心謹慎,今天的事,部下們都非常驚恐,像是天塌地陷,希望您以此為終生的教訓。
”孫權親自上前為他擦拭眼淚,說:“非常慚愧,我一定把這次教訓銘刻 心,非但書紳也。
” 冬十月,始置名号侯以賞軍功。
十一月,張魯出降,以為鎮南将軍,封其屬閻圃為列侯。
劉備遣兵擊巴、,破之。
張魯之走巴中也,黃權言于劉備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
”備乃使權迎魯。
會諸夷帥樸胡、杜濩、任約已降于曹操,而魯亦降。
權遂擊胡等,破之。
操遣張郃徇三巴,備遣巴西太守張飛擊之,郃走還。
丙申(216) 二十一年 夏五月,魏公操進爵為王。
操殺尚書崔琰。
初,崔琰薦楊訓,操禮辟之。
及操進爵,訓發表稱頌。
或笑訓希世浮僞,謂琰失舉。
琰取其草視之,與訓書曰:“省表,事佳耳。
時乎,時乎,會當有變!”琰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
有與琰不平者,白之。
操怒,收琰付獄,髡為徒隸。
白者複雲:“琰對賓客虬須直視,若有所瞋。
”遂賜琰死。
毛玠傷琰無辜,心不悅。
人複白玠怨謗。
亦收付獄,桓階、和洽為之陳理。
操曰:“此捐君臣恩義,妄為死友怨歎,殆不可忍也。
”洽曰:“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倫也,以玠曆年荷寵,剛直忠公,為衆所憚,不宜有此。
然人情難保,要宜考核,兩驗其實。
今不忍緻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 心中,而不僅僅是寫在束腰的大帶上。
” 冬十月,開始設置隻有名号的侯爵來獎勵立軍功的人。
十一月,張魯出降,任命他為鎮南将軍,封他的部屬閻圃為列侯。
劉備派兵攻打巴、兩族,獲勝。
張魯逃奔巴中時,黃權對劉備說:“如果失去漢中,那麼三巴不能援救,這等于割去蜀地的手腳。
”劉備于是派黃權迎接張魯。
就在這時,夷人的部族首領樸胡、杜濩、任約已經投降曹操,而張魯也投降了。
孫權便攻打樸胡等,取得勝利。
曹操派張郃奪取三巴,劉備派巴西太守張飛攻打張郃,張郃敗逃而回。
丙申(216) 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 夏五月,魏公曹操進封為王。
曹操殺死尚書崔琰。
起初,崔琰推薦楊訓給曹操,曹操以禮征召楊訓。
等到曹操進封為王,楊訓向皇帝進獻奏章稱贊頌揚。
有人嘲笑楊訓迎合世俗,輕浮虛僞,認為崔琰推舉人不當。
崔琰把楊訓奏章的草稿取來查看,給楊訓寫信說:“看了你的奏章,事情做得很好。
時代啊時代,一定會改變的!”崔琰的本意,是譏諷那些議論的人喜歡指責他人而不考慮人情和事理。
有人與崔琰不和,把這事禀報曹操。
曹操極為生氣,逮捕崔琰關進監獄,剃成光頭,判罰服勞役。
禀報的人又說:“崔琰判刑後,面對賓客,胡須鬈曲,兩眼注視前方,像是很憤怒。
”曹操于是賜崔琰自殺。
毛玠對崔琰無辜而死感到很悲傷,于是心中不樂。
有人又上告毛玠怨憤诽謗。
曹操也把毛玠逮捕入獄,桓階、和洽就為毛玠辯解。
曹操說:“毛玠這樣做,是捐棄君臣的恩義,荒謬地為處死的舊友怨憤感歎,他的這些行為,恐怕不能容忍。
”和洽說:“我不敢強辭奪理地為毛玠辯護,而違背臣下絕對服從君王的倫常大道,憑着毛玠多年受您寵幸,為人剛直、忠誠、公正,被很多人忌憚,因而他不應有這樣的事。
可是人的思想難保會發生變化,應該進行考查審核,從告發者和毛玠兩方面核實。
如今您不忍心把這事交給有關部門審理,更使得是非曲直的界限不 明。
”操曰:“所以不考,欲兩全玠及言事者耳。
”洽曰:“玠信有謗言,當肆之市朝;若無此言,言事者誣大臣以誤主聽。
臣竊不安。
”操卒不窮治,玠遂免黜。
時西曹掾丁儀用事,玠之獲罪,儀有力焉,群下側目。
何夔、徐奕獨不事儀,儀谮奕出之。
傅選謂夔:“宜少下之。
”夔曰:“為不義,适足害身,焉能害人?”琰從弟林,嘗與陳群共論冀州人士,稱琰為首,群以智不存身貶之。
林曰:“大丈夫為有邂逅耳,即如卿諸人,良足貴乎?” 五月朔,日食。
以裴潛為代郡太守。
代郡烏桓三大人皆稱單于,恃力驕恣,太守不能治。
至是潛單車之郡,單于驚喜。
潛撫以恩威,遂皆詟服。
秋七月,南匈奴單于入朝于魏,遂留居邺。
初,南匈奴久居塞内,與編戶大同而不輸貢賦。
議者恐其戶口滋蔓,浸難禁制,欲豫為之防。
至是單于呼廚泉入朝于魏,操因留之于邺,使右賢王去卑監其國。
單于歲給綿、絹、錢、谷如列侯,子孫襲号。
分其衆為五部,各立其貴人為帥,選漢人為司馬以監督之。
八月,魏以鐘繇為相國。
丁酉(217) 二十二年 春正月,魏王操擊孫權軍。
三月,權降。
初,權護軍蔣欽與徐盛有隙,至是欽持諸軍節度,每稱其善。
權問之,欽曰:“盛忠而勤強,有膽略器用,好萬人督也。
明。
”曹操說:“所以不考查審核,是要使毛玠和告發的人都得以保全罷了。
”和洽說:“毛玠如果确實有诽謗的言論,應當把他處死,陳屍街頭示衆;如果沒有,告發的人就是誣陷大臣來迷惑主上的視聽。
我私下感到不安。
”曹操最終沒有追究,毛玠被釋放,罷免官職。
當時西曹掾丁儀當權,毛玠獲罪,丁儀起了很大作用,群臣都不敢正眼相看。
隻有何夔、徐奕不依附丁儀,丁儀誣陷徐奕,徐奕被調離京城。
傅選對何夔說:“你應該稍稍向他低頭。
”何夔說:“做不義之事,恰恰害了自己,怎麼能害人?”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經與陳群共同評論冀州有名望的人,稱崔琰為第一,陳群認為崔琰的才智不足以保護自己,因而貶低崔琰。
崔林說:“大丈夫做事看有沒有碰上聖明的君主罷了,就像您這樣的一些人,算得上高貴嗎?” 五月初一,日食。
曹操任命裴潛為代郡太守。
代郡烏桓的三個首領都稱單于,仰仗實力,态度驕橫,無拘無束,以前的太守對他們無可奈何。
到這時,裴潛一人駕車到郡,單于們又驚又喜。
裴潛恩威并施,進行安撫,單于們終于懾服。
秋七月,南匈奴單于到魏朝見,曹操于是把他留在邺城。
起初,南匈奴長期居住在塞内,與編入戶籍的平民大緻相同,但不交納貢賦。
評論的人擔心他們的戶口增加,漸漸地難以控制,想事先做好預防。
到這時,單于呼廚泉到魏朝見,曹操乘機把他留在邺城,派右賢王去卑監管他的國家。
單于每年供應的綿、絹、錢、谷,與列侯相同,子孫世襲封号。
單于的部屬分為五部,各自設立一個貴族為統帥,選拔漢人做司馬監督他們。
八月,魏任命鐘繇為相國。
丁酉(217)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春正月,魏公曹操進攻孫權的軍隊。
三月,孫權投降。
起初,孫權的護軍蔣欽跟徐盛有矛盾,到了這時,蔣欽負責指揮各路軍隊,每每稱贊徐盛的優點。
孫權問蔣欽,蔣欽說:“徐盛忠誠而勤勞堅強,有膽略和才幹,是統帥千軍萬馬的優秀将領。
今大事未定,臣當助國求才,豈敢挾私恨以蔽賢乎?”權既請降,留将軍周泰督濡須,諸将以泰寒門,不服。
權會諸将樂飲,命泰解衣,手指其瘡痕,問之。
因把其臂流涕曰:“幼平,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被創數十,吾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諸将乃服。
夏四月,魏王操用天子車服,出入警跸。
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六月,魏以華歆為禦史大夫。
冬十月,魏以世子丕為王太子。
初,操娶丁夫人,無子;妾劉氏生子昂;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
于是出丁夫人而立卞氏為繼室。
植性機警,多藝能,才藻敏贍,操愛之。
操欲以女妻丁儀,丕以儀目眇,止之。
儀由是怨丕,與弟廙及楊修數稱植才,勸操立以為嗣。
操以函密訪于外,尚書崔琰露闆答曰:“《春秋》之義,立子以長。
五官将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丕使人問太中大夫賈诩以自固之術。
诩曰:“願将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
”它日,操屏人問诩,诩嘿然不對。
操問其故,诩曰:“屬有所思,故不即對耳。
”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操大笑。
如今大業還沒有成功,臣下我應當幫助國家求取人才,怎麼敢心懷私恨而埋沒賢才呢?”孫權請求投降以後,留下将軍周泰統率濡須守軍,将領們認為周泰出身寒微,心中不服。
孫權召集将領們飲酒作樂,在酒席上讓周泰解開衣服,用手指着他身上的傷痕,詢問他受傷的經過。
于是拉着周泰的手臂流着眼淚說:“周泰,你為了我家兄弟,作戰像熊虎一樣勇猛,身受幾十處傷,我又怎麼忍心不把你當作親骨肉看待,委任統率軍隊的重任呢!”将領們這才服從周泰指揮。
夏四月,魏王曹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