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十三

關燈
,飛敗走,布虜備妻子及将吏家口。

    備收餘兵,東取廣陵,與術戰又敗,饑餓困踧,請降于布。

    布亦忿術運糧不繼,乃召備複以為豫州刺史,與并勢擊術,使屯小沛。

    布自稱徐州牧。

     秋七月,帝還洛陽。

     起先,有童謠說:“燕國南陲,趙國北界,中央不合大如砺石,隻有此中可以避世。

    ”公孫瓒自認為易縣就是童謠中所指的地方,便移鎮易縣,在周圍修築塹壕十重,又修築大土丘,高十丈,在土丘之上又修建起高樓,用鐵做成大門,隻與自己的姬妾居住其内。

    平時他疏遠賓客,沒有親信的人,手下的謀士猛将漸漸背叛離散。

    從此之後,公孫瓒很少再行征戰之事。

    有人問他其中緣故,公孫瓒說:“我從前認為天下可以彈指而定,但直至今天,戰亂卻剛剛開始,由此看來,天下的事不是我所能解決的,不如休養将士,大力耕作,以救助荒年。

    兵法說,百樓不能進攻。

    現在我各營軍隊有樓橹數十重,又有存糧三百萬斛,吃盡這些糧食,足以坐待天下局勢見分曉了。

    ” 丙子(196) 漢獻帝建安元年 春二月,朝廷修建洛陽宮殿。

     董承、張楊想送天子返回洛陽,楊奉、李樂不同意,于是諸将之間更加互相猜疑。

    張楊讓董承先去修繕洛陽宮殿。

    五月,漢獻帝派遣使者到楊奉、李樂、韓暹營中,請求他們護送自己到洛陽,楊奉等人聽從诏令。

     夏六月,劉備與袁術在盱眙交戰。

    呂布襲取下邳。

    劉備投降呂布,于是與呂布合兵進攻袁術。

     袁術為了争奪徐州,于是進攻劉備。

    劉備命令司馬張飛鎮守下邳,自己率軍至盱眙、淮陰一帶抵禦袁術,二軍相持一月有餘,互有勝負。

    袁術給呂布寫信,勸他襲擊下邳,并答應援助他軍糧。

    呂布率軍東下,張飛戰敗逃走,呂布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兒女及将領、官吏的家眷。

    劉備收集剩餘兵将,向東攻取廣陵,與袁術交戰又被擊敗,軍中缺糧處境窘迫,于是向呂布請降。

    呂布也怨恨袁術許諾的軍糧沒再繼續運來,便召來劉備,又讓他任豫州刺史,以與他合兵進攻袁術,命劉備駐屯小沛。

    呂布自稱徐州牧。

     秋七月,漢獻帝返回洛陽。

     楊奉、韓暹奉帝東還,張楊以糧迎道路。

    七月,至洛陽。

    張楊謂諸将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楊當出扞外難。

    ”遂還野王。

    楊奉亦出屯梁,韓暹、董承留宿衛。

    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州郡委輸不至,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

     曹操入朝,自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曹操在許,謀迎天子。

    衆以為:“山東未定,韓暹、楊奉,負功恣睢,未可卒制。

    ”荀彧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缟素而天下歸心。

    自天子蒙塵,将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遑遠赴。

    今銮駕旋轸,東京榛蕪,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緻英俊,大德也。

    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若不時定,使豪傑生心,後雖為慮,亦無及矣。

    ”操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拒之,洪不得進。

     議郎董昭以楊奉兵馬最強而少黨援,作操書與奉曰:“方今群兇猾夏,四海未甯,必須衆賢,以清王軌。

    将軍當為内主,吾為外援,今吾有糧,将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

    ”奉得書,喜,語諸将,共表操為鎮東将軍。

    韓暹矜功專恣,董承患之,因潛召操。

    操乃将兵詣洛陽。

    既至,奏韓暹、張楊之罪。

    帝以暹、楊有功,诏勿問。

    以操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操于是誅有罪,賞有功,矜死節,封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

     楊奉、韓暹侍奉漢獻帝東還,張楊運來糧食在路上迎接。

    七月,漢獻帝到達洛陽。

    張楊對諸将說:“天子應當是全天下人的共主,朝廷自有公卿百官輔佐,我張楊應當出朝去抵禦外敵。

    ”便返回野王。

    楊奉也率部出朝駐屯梁縣,韓暹、董承留在京師擔任宿衛。

    當時宮殿都被燒盡,百官劈砍荊棘,依在牆壁間歇息,各地州郡進貢的物品不到,尚書郎以下的官員自己出去采摘野菜,有的餓死于牆壁間,有的被兵士殺死。

     曹操入朝晉見,自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曹操在許縣,謀劃奉迎天子。

    衆人都認為:“山東地區尚未平定,韓暹、楊奉等人自負功勞,驕橫胡為,一時不好控制。

    ”荀彧說:“從前晉文公迎納周襄公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服喪而天下誠心歸順。

    自從天子流離以來,将軍首先信義起兵,隻因山東地區形勢擾亂,沒有來得及遠行護駕。

    現在皇上返回,京師洛陽荒蕪,倘若果真乘此時奉迎君主以順從人心,是最順合時勢的事情;秉承至公無私的精神以使天下人心服,這是最高明的策略;用扶持大義招來英雄俊傑,這是最大的道德。

    四方即使有不肯遵從的人,他們又能有什麼作為?如果不及時确定,使天下豪傑生出此心,以後就是想要再這樣做,也來不及了。

    ”曹操于是派遣曹洪率軍向西奉迎天子,董承等人抵禦阻攔,曹洪不能前進。

     議郎董昭因為楊奉兵馬最強而缺少黨援,便以曹操的名義寫信給楊奉說:“現在衆多奸兇之徒擾亂華夏,四海還未安甯,必須衆多賢能一起努力,以肅清君主之路。

    将軍應當在内主持朝廷事務,我充當外援,現在我有糧草,将軍擁有兵馬,我們之間互通有無,足以相互救助,死生禍福、艱難困苦,都共同承擔。

    ”楊奉得到書信後很高興,告訴諸将,共同上表推薦曹操為鎮東将軍。

    韓暹居功自傲,專橫胡行,董承心中憂患,便暗中召請曹操。

    曹操于是率軍前往洛陽。

    到達洛陽後,曹操劾奏韓暹、張楊的罪過。

    漢獻帝因為韓暹、張楊護駕有功,诏令不加追究。

    漢獻帝命令曹操兼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曹操于是誅殺有罪人員,獎賞有功人員,撫恤為國盡節而死的志士,封賜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

     曹操遷帝于許,自為大将軍,封武平侯。

     操引董昭問計,昭曰:“此下諸将,人殊意異。

    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

    然朝廷播越,新還舊京,踐望獲安,今複徙駕,不厭衆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将軍算其多者。

    ”操曰:“此孤本志也。

    ”乃奉車駕東遷。

    自為大将軍,封武平侯。

    始立宗廟社稷于許。

    自是,政歸曹氏,天子守位而已。

     孫策取會稽,太守王朗降。

     孫策引兵渡浙江。

    會稽功曹虞翻說太守王朗曰:“策善用兵,不如避之。

    ”朗不從,發兵拒策于固陵。

    策數戰不克。

    策叔父靜說策曰:“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

    查渎南去此數十裡,宜從彼據其内,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者也。

    ”策從之。

    夜,多然火為疑兵,分軍投查渎道,襲高遷屯。

    朗大驚,遣周昕逆戰,策破斬之。

    朗遁走,策追擊,大破之,朗乃降。

    策自領會稽太守,複命翻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

    策好遊獵,翻谏曰:“明府喜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

    夫白龍魚服,困于豫且,願少留意。

    ”策曰:“君言是也。

    ”然不能改。

     冬十月,曹操攻楊奉,走之。

     車駕東遷,楊奉自梁欲邀之,不及。

    操征奉,奉南奔袁術。

     以袁紹為太尉,曹操自為司空。

     曹操将漢獻帝遷至許縣,自任大将軍,封武平侯。

     曹操請來董昭向他問計,董昭說:“現在洛陽的各個将領,每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您如果留在洛陽輔佐朝政,形勢很不利,隻有請皇上移駕到許縣才行。

    但皇上在外流離很久,剛剛回到舊京,天下人都踮足盼望皇上獲得安甯,現在再要遷徙皇帝大駕,将會不得人心。

    然而隻有做超乎尋常的事情,才能建立非同尋常的功名,希望将軍從大處着眼,做出決斷。

    ”曹操說:“這是我原本就有的打算。

    ”于是奉迎漢獻帝東遷許縣。

    曹操自任大将軍,封武平侯。

    開始在許縣設立漢家宗廟社稷。

    自此以後,朝廷大權歸于曹操,天子虛守帝位而已。

     孫策攻取會稽,會稽太守王朗投降。

     孫策率領軍隊渡過浙江。

    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說:“孫策這個人很善于用兵,不如我們躲避一下。

    ”王朗不肯聽從虞翻的意見,派遣軍隊據守固陵,抵禦孫策。

    孫策幾次與王朗軍交戰,不能取勝。

    孫策的叔父孫靜勸孫策說:“王朗據城堅守,很難一下攻克。

    查渎在此地以南數十裡,應該從那裡進據他的腹地,這正是所謂的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那種作法。

    ”孫策采納。

    夜裡,他命令将士多多點火作為疑兵,然後分兵從查渎道進軍,襲擊高遷屯。

    王朗聽到消息後大吃一驚,趕緊派遣周昕迎戰,孫策擊敗周昕後,将他斬殺。

    王朗逃走,孫策乘勝追擊,大破其軍,王朗這才投降。

    孫策自己兼任會稽太守,仍任命虞翻為功曹,用朋友之間的禮節對待他。

    孫策喜好遊獵,虞翻勸谏他說:“明府您喜歡随意出行,随從官員來不及裝束戒備,将士們常常為此感到辛苦。

    傳說中的白龍變化為魚,便被漁夫豫且射中,希望您稍加注意。

    ”孫策回答說:“您說的話很對。

    ”但他卻不能改掉這個習慣。

     冬十月,曹操進攻楊奉,将他趕跑。

     漢獻帝東遷許縣,楊奉想從梁縣進兵截攔,沒有來得及。

    曹操進攻楊奉,楊奉南投袁術。

     朝廷任命袁紹為太尉。

    曹操自任司空。

     诏書下紹,責以“地廣兵多,而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讨伐”。

    紹上書陳訴。

    乃以紹為太尉。

    紹恥班在曹操下,辭不受。

    操懼,請以大将軍讓紹,而自為司空,行車騎将軍事。

     曹操以荀彧為侍中、尚書令,荀攸為軍師,郭嘉為祭酒。

     操以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

    問以策謀之士,彧薦其從子攸及颍川郭嘉。

    操征攸,與語,大悅,曰:“公達非常人也。

    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以為軍師。

    初,郭嘉往見袁紹,紹甚敬禮之。

    居數十日,謂辛評、郭圖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吾将更舉以求主,子盍行乎?”二人不寤,嘉遂去之。

    操召見,與論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操表嘉為司空祭酒。

     以孔融為将作大匠。

     北海太守孔融,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訖無成功。

    高談清教,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

    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

    所任多剽輕小才,至于尊事名儒鄭玄,執子孫禮,易其鄉名曰鄭公鄉。

    及清隽之士左承祖、劉義遜等,皆備在座席,而不與論政,曰:“此民望,不可失也。

    ”時袁、曹、公孫首尾相連,融孤立不與通。

    承祖勸融自托強國,融不聽而殺之,義遜棄 獻帝下诏責備袁紹:“地廣兵多,但沒聽說有勤王的軍隊,隻是擅自相互讨伐。

    ”袁紹上書陳述辯解。

    便任命袁紹為太尉。

    袁紹恥于位列曹操之下,拒絕接受。

    曹操害怕,請求把自己的大将軍一職讓給袁紹,自己擔任司空,代行車騎将軍的職務。

     曹操委任荀彧為侍中,代理尚書令,又任用荀攸為軍師,郭嘉為祭酒。

     曹操任命荀彧為侍中,代理尚書令。

    曹操請荀彧推薦出謀劃策之人,荀彧推薦他的侄子荀攸及颍川人郭嘉。

    曹操征召荀攸,與他交談後,大喜過望,說:“荀公達不是平常的人。

    我得以與他謀劃大事,天下還會有什麼憂慮呢!”任用他為軍師。

    當初,郭嘉在袁紹處住了幾十天,袁紹對他十分禮敬。

    停留了幾十天後,郭嘉對辛評、郭圖說:“袁公隻是想效仿周公禮賢下士,但卻不知道用人的辦法。

    他行事繁雜多端,缺乏關鍵重點,喜歡謀劃,缺乏決斷,如果想與他共同濟助天下的大難,建立霸王之業,那太難了。

    我将尋求真正的主公,你們為何不離去呢?”二人不覺悟,郭嘉便離開袁紹而去。

    曹操召郭嘉相見,與他議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能使我成就大業的,一定是這個人。

    ”郭嘉出來,也高興地說:“這真是我的主人。

    ”曹操上表推薦郭嘉為司空祭酒。

     朝廷任命孔融為将作大匠。

     北海太守孔融志在平定天下禍亂,但是因為他志大才疏,最終沒有取得功效。

    孔融能高談闊論,所說的話常可使人傳誦玩味,但将他所議論的付諸實行,卻難以都行得通。

    他隻能口吐大言,但具體的道理卻很粗疏,一時能得到人心,但時間長了以後,人們也不願再附從他。

    孔融所任用的大多是輕浮而小有才能之徒,尊奉當世名儒鄭玄,以晚輩子孫的禮節對待他,把他的鄉名改稱鄭公鄉。

    至于清俊之士左承祖、劉義遜等人,孔融都為他們設一席之地,但不與他們議論政事,他說:“這是百姓尊敬仰望的人,不可失去他們。

    ”當時袁紹、曹操、公孫瓒等人的地盤首尾互相連接,孔融孤立其中,不與他們往來。

    左承祖勸孔融依托一股較強的勢力,孔融不肯聽從,并将他殺掉,劉義遜背棄孔融 去。

    青州刺史袁譚攻融,自春至夏,戰士餘數百人,流矢交集,而融猶隐幾讀書,談笑自若。

    城陷,乃奔東山。

    曹操與融有舊,征為将作大匠。

    譚既破融,威惠甚著,其後信任群小,肆志奢淫,聲望遂衰。

     募民屯田許下,州郡并置田官。

     中平以來,民棄農業,諸軍并起,率乏糧谷,饑則寇略,飽則棄餘。

    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袁紹軍仰桑椹,袁術取給蒲蠃。

    棗祗請建置屯田,曹操從之,以祗為屯田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将。

    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

    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倉廪皆滿。

    故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

     呂布複攻劉備,備走歸許。

    诏以為豫州牧,遣東屯沛。

     袁術畏呂布,乃為子求婚,布許之。

    術遣将紀靈等攻劉備,備求救于布。

    布曰:“術若破備,則北連泰山諸将,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

    ”馳往赴之。

    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

    ”靈等乃罷。

    備合兵得萬餘人,布惡之,攻備。

    備敗走,歸曹操,操厚遇之,以為豫州牧。

    或謂操曰:“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

    ”操以問郭嘉,嘉曰:“有是。

    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

    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

    如此,則智士将自疑,回心擇主, 離去。

    青州刺史袁譚進攻孔融,戰事從春季延至夏季,孔融部下隻剩下數百人,流矢交叉而至,但孔融仍然靠在幾案上讀書,談笑自若。

    直到城被攻破,才逃奔東山。

    曹操與孔融是舊交,征召他入朝任為将作大匠。

    袁譚擊破孔融後,威惠卓著,後來信任一些奸佞之徒,窮奢極欲,聲望于是衰落。

     曹操招募百姓在許都附近屯田,各州郡都設置屯田官員。

     中平年間以來,百姓離開農業生産,各地軍隊并起,大都缺乏糧谷,饑餓時就搶掠,吃飽後便将剩餘糧食扔掉。

    各股軍隊因糧草問題分崩離析,無敵而自行瓦解的,不可勝數。

    袁紹的軍隊靠食用桑椹度日,袁術軍隊以蛤蚌為食。

    棗祗建議設置屯田,曹操采納他的建議,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将。

    招募百姓在許都附近屯田,得到糧谷百萬斛。

    于是各州郡都依例設置屯田官員,各地的倉庫都裝滿了糧食。

    所以曹操率軍征伐四方,沒有運輸糧食的勞苦。

     呂布再次進攻劉備,劉備敗走,投奔許都。

    朝廷下诏任命劉備為豫州牧,曹操派遣劉備東進駐屯沛縣。

     袁術懼怕呂布,便為兒子向呂布的女兒求婚,呂布答應。

    袁術派遣部将紀靈等人率軍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

    呂布說:“袁術如果擊破劉備,便可以北連泰山諸将,那樣我将處于袁術的包圍之中,所以不能不救劉備。

    ”率軍急速馳往劉備與紀靈對峙之處。

    呂布對紀靈說:“劉玄德是我的弟弟,被各位所困,所以我來救他。

    ”紀靈等人于是罷兵回師。

    劉備收合将士,軍隊達到一萬餘人,呂布心生厭惡,率軍進攻劉備。

    劉備兵敗逃走,歸附曹操,曹操給予劉備很優厚的待遇,使朝廷任命他為豫州牧。

    有人對曹操說:“劉備有英雄之志,現在如果不早除掉他,以後一定會成為禍患。

    ”曹操就這件事咨詢郭嘉,郭嘉說:“這種說法很對。

    然而您興起義兵,為百姓去除殘暴,誠心實意去招集天下俊傑之士,還恐怕他們不來。

    現在劉備有英雄的名聲,因為處境窘迫來投靠您而您卻把他殺掉,這會使您落下殺害賢德的名聲。

    如果這樣,那就會使才智之士心生疑慮,改變心意去另外選擇主人, 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

    ”操笑曰:“君得之矣!”遂益其兵,給糧食,使東至沛,收散兵以圖呂布。

     初,備在豫州,舉袁渙茂才。

    至是為布所留,使作書罵辱備,渙不可。

    布大怒,以兵脅之,渙顔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将軍之言。

    彼誠小人邪,将複将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彼。

    且渙他日之事劉将軍,猶今日之事将軍也。

    如一旦去此,複罵将軍,可乎?”布慚而止。

     張濟攻穰城,敗死。

    族子繡以其衆歸荊州。

     張濟自關中引兵入荊州,攻穰城,中流矢死。

    荊州官屬皆賀,劉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于交鋒,此非牧意。

    牧受吊,不受賀也。

    ”使人納其衆,衆聞之喜,皆歸心焉。

    濟族子繡代領其衆,屯宛。

    初,帝既出長安,賈诩往依段煨,至是歸繡,說繡使附劉表,繡從之。

    诩往見表,表以客禮待之。

    诩曰:“表,平世三公之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 劉表立學校,作雅樂。

     劉表愛民養士,從容自保,境内無事,學士歸之者以千數。

    表乃起立學校,講明經術。

    命故雅樂郎杜夔作雅樂,欲庭觀之。

    夔曰:“今将軍号不為天子,合樂而庭作之,無乃不可乎!”表乃止。

    杜襲、繁欽避亂荊州,表俱待以賓禮。

     您和誰去一起平定天下呢!除去一個人的憂患而失去四海人士的期望,這是關系安危的關鍵問題,您不能不認真考慮。

    ”曹操笑着說:“您說得很對。

    ”于是給劉備增加軍隊,又供給他糧食,讓他東進沛縣,收集離散兵将以謀劃呂布。

     當初,劉備在豫州時,舉薦袁渙為茂才。

    到這時,袁渙被呂布扣留,呂布讓他寫書信辱罵劉備,袁渙不肯。

    呂布大怒,拿着兵器威脅他,袁渙神色自若,笑着回答他說:“袁渙我聽說隻有道德才可以讓人羞辱,沒聽說用诟罵來使人羞辱的。

    假使他本是個君子,便不會以将軍的诟罵為恥。

    假使他确實是個小人,就将要回罵将軍,那樣受到羞辱的将是将軍而不是他。

    況且袁渙我當初事奉劉将軍,就如同今日事奉将軍您一樣。

    如果我一旦離開将軍,再來诟罵将軍,可以嗎?”呂布慚愧而作罷。

     張濟進攻穰城,兵敗身死。

    他的族侄張繡率領張濟麾下将士歸附荊州。

     張濟從關中率軍進入荊州,進攻穰城,身中流箭而死。

    荊州的衆官屬都向荊州牧劉表表示祝賀,劉表說:“張濟因為窮困而來,主人無禮,竟導緻雙方刀兵相見,這不是我的本意。

    我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賀。

    ”命令人去接納張濟的部衆,張繡部衆聽說後很高興,全都誠心歸附劉表。

    張濟的族侄張繡接管張濟部衆,駐屯宛縣。

    當初,漢獻帝離開長安後,賈诩去依附段煨,到這時歸附張繡,賈诩勸張繡投靠劉表,張繡聽從。

    賈诩去見劉表,劉表用賓客之禮對待他。

    賈诩評價劉表說:“劉表是太平世道的三公之才,但他不能判斷形勢的變化,多疑而缺乏決斷,不會有什麼作為。

    ” 劉表設立學校,制作雅樂。

     劉表愛護百姓,優待士人,沉靜自保,境内安甯,學人來投奔他的數以千計。

    劉表于是設立學校,研講儒家經典。

    命令前雅樂郎杜夔制作雅樂,想在庭中觀看。

    杜夔說:“将軍現在在名号上不是天子,卻設雅樂在庭上演奏,恐怕不可以吧!”劉表這才作罷。

    杜襲、繁欽到荊州避亂,劉表對他們都以賓客之禮相待。

     欽數見奇于表,襲喻之曰:“吾所以與子俱來者,徒欲全身以待時耳,豈謂劉牧當為撥亂之主而規長者委身哉!子若見能不已,非吾徒也,吾與子絕矣!”欽慨然曰:“請敬受命。

    ” 祢衡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孔融薦之于操。

    衡罵辱操,操怒曰:“祢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将謂孤不能容之。

    ”乃送與劉表。

    衡稱表之美盈口,而好譏貶其左右,左右谮之,表怒,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送衡與之。

    後衡衆辱祖,祖殺之。

     丁醜(197) 二年 春正月,曹操擊張繡,降之。

    繡叛襲操,殺其子昂。

     曹操讨張繡,軍于淯水,繡舉衆降。

    操納張濟之妻,繡恨之。

    襲擊操軍,殺操長子昂,操中流矢,敗走。

    諸軍大亂,平虜校尉于禁獨整衆而還。

    道逢青州兵劫掠人,禁數其罪而擊之。

    青州兵走,詣操。

    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谒。

    或謂禁:“宜促詣公辨之。

    ”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谒,具陳其狀。

    操曰:“淯水之難,吾猶狼狽,将軍在亂能整,讨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封益壽亭侯。

     以鐘繇為司隸校尉,督關中諸軍。

     繁欽屢次顯示才氣使劉表驚奇,杜襲告谕他說:“我之所以與你一起來荊州,不過是想保全性命以等待時局變化,難道是把劉表當作撥亂反正的主人而想長期地委身于他嗎!你如果顯露才幹不已,那就不是我的學生,我将與你絕交!”繁欽慨然回答說:“請讓我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

    ” 祢衡自幼富有才幹,能言善辯,然而他剛直氣盛,待人高傲,孔融将他推薦給曹操。

    祢衡辱罵曹操,曹操生氣地說:“祢衡這個小子,我殺他就像殺死一隻麻雀、老鼠一樣!不過這個人素來享有虛名,遠近的人都會認為我不能容他。

    ”于是将祢衡送往荊州劉表那裡。

    祢衡到荊州後,對劉表贊不絕口,但卻喜歡譏諷貶損劉表左右官屬,這些人于是向劉表誣陷祢衡,劉表惱怒,知道江夏太守黃祖性情急躁,便故意将祢衡送往江夏。

    後來祢衡當衆辱罵黃祖,黃祖将他殺掉。

     丁醜(197) 漢獻帝建安二年 春正月,曹操進攻張繡,迫使他投降。

    張繡反叛,襲擊曹操,殺掉曹操的兒子曹昂。

     曹操讨伐張繡,駐軍淯水,張繡率軍隊投降。

    曹操納張濟的妻子為妾,張繡心中怨恨。

    張繡于是起兵襲擊曹操軍隊,殺掉曹操的長子曹昂,曹操身中流箭,兵敗退走。

    曹操麾下諸軍大亂,隻有平虜校尉于禁整軍而還。

    于禁在路上碰到青州兵劫掠百姓,于是數說其罪,并進兵攻擊他們。

    青州兵逃走,去見曹操。

    于禁到達之時,先修築營壘,沒有及時去拜見曹操。

    有人對于禁說:“您應當趕緊去拜見曹公,解釋攻擊青州兵的事。

    ”于禁說:“現在敵兵在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追到,不先做準備,怎麼迎敵呢!”于是從容地挖好塹壕,安畢營寨後,才去入見曹操,将前後情況全部報告。

    曹操說:“淯水之敗,連我都狼狽不堪,将軍能在混亂中整齊軍隊,讨伐亂軍鞏固營壘,有不可動搖的氣節,即使是古代的名将,還有哪裡能超過你!”于是封于禁為益壽亭侯。

     曹操任命鐘繇為司隸校尉,監督關中諸軍。

     袁紹與操書,辭語驕慢。

    操語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義,而力不敵,何如?”對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

    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

    桓、靈以來,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

    紹外寬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内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辄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

    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于顔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于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于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大臣争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衆,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

    ” 袁紹給曹操寫信,信中言辭傲慢無禮。

    曹操對荀彧、郭嘉說:“現在我想讨伐違背大義的袁紹,但力量比不上他,怎麼辦?”荀、郭二人回答說:“當年劉邦、項羽二人力量的不相匹敵,是您所知道的。

    現在從敵我雙方分析,袁紹有十敗,您有十勝,所以袁紹力量雖然強大,不會有什麼作為。

    袁紹禮儀繁瑣,講究排場;您平時諸事随便,出于自然,這是從道上勝過他。

    袁紹是以君主叛逆的身分行動;您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這是從君臣大義上勝過他。

    自從漢桓帝、漢靈帝以來,天下政治錯在過于寬疏,袁紹卻以寬疏來補救寬疏,所以法紀不立;您用嚴厲的法令來糾治寬疏,使朝廷上下知道遵守法令,這是在治理上勝過他。

    袁紹外表寬厚而内心忌刻,用人卻猜疑他們,所任用的都是他的親戚子弟;您外表随和簡直而内心機敏明察,用人不疑,隻看才幹能否勝任,而不管關系遠近,這是在器度上勝過他。

    袁紹喜好謀劃卻缺乏決斷,常常錯過時機;您制定計策後就立即實行,應付各種變化的方法無盡無窮,這是在謀略上勝過他。

    袁紹喜好高談闊論,謙恭待人以沽名釣譽,因此那些喜好虛言誇飾的士人大多去歸附他;您以至誠之心待人,不做虛文飾美之事,因此那些忠誠正直、富有遠見而有實際才幹的士人都願為您效力,這是在品德上勝過他。

    袁紹見到人處于饑寒之中,便心生憐憫之情,并形于顔色,但對于他所沒看見的,有時便考慮不到;您對于眼前的小事,常常有所忽略,但對于大事,與四海之内人士交接,施與他人的恩惠,常常出人意料之外,即使看不到的事情,也都考慮得無不周到備至,這是在仁德上勝過他。

    袁紹手下謀士将領互相争權,各進讒言惑亂視聽;您駕馭屬下有方,讒言誣陷行不通,這是在明察上勝過他。

    袁紹行事缺乏标準,是非讓人分不清;您對于所肯定的正人君子給予禮敬,對于所厭惡的邪惡之人給予法律制裁,這是在文治上勝過他。

    袁紹喜歡虛張聲勢,不知道用兵的法訣;您善于以少擊衆,用兵如神,将士信賴,敵人畏懼,這是在武功上勝過他。

    ” 操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嘉又曰:“紹方北擊公孫瓒,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

    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

    ”彧亦曰:“不先取呂布,河北未易圖也。

    ”操曰:“然。

    吾所惑者,又恐紹侵擾關中,西亂羌胡,南誘蜀漢,是我獨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為将奈何?”彧曰:“關中将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今若撫以恩德,遣使連和,雖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東,足以不動。

    侍中鐘繇有智謀,若屬以西事,公無憂矣!”操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長安,移書騰、遂等,為陳禍福,騰遂各遣子入侍。

     袁術稱帝。

    殺故兖州刺史金尚。

     袁術以谶言“代漢者當塗高”,自雲名字應之。

    又以袁氏出陳,為舜後,以黃代赤,德運之次,遂有僭逆之謀。

    聞孫堅得傳國玺,拘堅妻而奪之。

    議稱尊号,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後稷至于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

    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纣之暴也!”術默然。

    術聘處士張範,範使其弟承謝之。

    術謂曰:“孤以土地之廣,士民之衆,欲徼福齊桓,拟迹高祖,何如?”承曰:“在德不在強,夫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

    若苟欲僭拟,幹時而動, 曹操笑着說:“照你所說的那樣,我有什麼德能可以擔當得起?”郭嘉又說:“袁紹正在向北進攻公孫瓒,我們可以乘他遠征之機,先向東消滅呂布。

    否則的話,袁紹攻擊我們,呂布做他的援助,這是大害。

    ”荀彧也說:“不先消滅呂布,河北地區就不容易謀取。

    ”曹操說:“是這樣。

    但我現在猶豫的是,又恐怕袁紹侵擾關中地區,西向聯合羌、胡,南向勾引蜀、漢地區,這樣我們就将單獨以兖、豫二州之地來對抗全國六分之五的地區,這該怎麼辦?”荀彧說:“關中各地将帥數以十計,各行其是未能統一,其中隻有韓遂、馬騰勢力最為強大,現在如果用恩德安撫他們,派遣使者與之聯合,雖然不能長久安定,但在您平定山東地區這段時間内,足以保證平安無事。

    侍中鐘繇有智謀,如将西邊的事托付給他,您就沒有憂慮了。

    ”曹操于是上表推薦鐘繇為侍中,兼任司隸校尉,持節監督關中諸軍,并特許他不受法令規定的約束。

    鐘繇到長安,發送文書給韓遂、馬騰,向他們陳述分析利害,于是他們都派遣兒子入朝侍奉天子,充作人質。

     袁術稱帝,殺掉兖州刺史金尚。

     袁術認為當時流行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與自己的名字相應。

    又認為袁氏的祖先出于陳,是古代傳說中舜的後代,用舜的土德黃色代替漢帝劉氏的火德赤色,正符合五行的運轉次序,于是他便有了篡位稱帝的打算。

    早先他聽說孫堅得到傳國玉玺,便拘押孫堅的妻子将玉玺奪了過來。

    袁術與屬下商議稱帝之事,主簿閻象進言說:“從前周朝自後稷傳至文王,積功累德,直至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臣服于商。

    明公您雖然累世昌盛顯赫,但還沒達到周那樣的昌盛,漢室雖然衰弱,也還沒有像商纣王那樣的殘暴!”袁術默然不語。

    袁術征聘隐士張範,張範命他的弟弟張承去表示謝意。

    袁術對張承說:“我以我擁有的廣闊土地,衆多的将士、百姓,想比美于齊桓公,仿照漢高祖做事,你看怎麼樣?”張承說:“凡事成功與否,在于道德而不在于強大,用道德來順應天下人的心願,即使是從一個人而開創霸王的功業,也不算什麼難事。

    如果是想逾越本分篡奪皇位,逆時而動, 衆之所棄,誰能興之!”術不悅。

    孫策聞之,與術書曰:“湯、武雖有聖德,假使時無失道,無由逼而取也。

    今主上非有惡于天下,徒以幼小,脅于強臣,異于湯、武之時。

    且董卓貪淫驕陵,志無紀極,至于廢主自興,亦猶未也,而天下同心疾之,況效尤而甚焉者乎!忠言逆耳,駁議緻憎,苟有益于尊明,無所敢辭!”術始料策必與己合,及得其書,愁沮發疾,策遂絕之。

    至是僭号于壽春,自稱“仲家”,置百官,郊祀天地。

    沛相陳珪,少與術遊,術質其子而以書召之。

    珪答書曰:“足下陰謀不軌,以身試禍,欲吾營私阿附,有死不能也。

    ”術欲以金尚為太尉,尚不許而逃去,術殺之。

     三月,以袁紹為大将軍,兼督冀、青、幽、并四州。

     夏五月,蝗。

     以呂布為左将軍。

    布擊袁術兵,破之。

     袁術遣使以稱帝告呂布,因求迎婦,布遣女随之。

    陳珪恐徐、揚合從,為難未已,往說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輔贊國政,将軍宜與協同策謀,共存大計。

    今與術結昏,必受不義之名,将有累卵之危矣。

    ”布亦怨術初不己受也。

    女已在塗,乃追還絕昏,械送其使,枭首許市。

    珪欲使子登詣曹操,布固不肯。

    會诏以布為左将軍,操複遺布手書,深加慰納。

    布大喜,即遣登奉章謝恩,并答操書。

    登見操,因陳布 那就會為衆人所抛棄,誰能使他興盛!”袁術聽後心中不悅。

    孫策聽到這件事,寫信給袁術說:“商湯、周武王雖然有聖德,但假使當時夏桀、商纣沒有失道的過錯,他們也沒有理由逼迫夏桀、商纣而奪取天下。

    現在皇上不是對天下人犯有過錯,隻是因為年紀幼小,被強臣所脅迫,與商湯、周武王那時的情況不同。

    況且像董卓那樣貪淫殘暴、驕下淩上、任意胡為、無法無天的人,還沒敢廢掉天子自己篡位,已經被天下人同心痛恨,何況效法他又有過之的做法呢!忠言逆耳,反駁别人的議論招緻憎惡,但如果這有益于您,我不敢推辭!”袁術開始預料孫策一定會附和自己,等到接到孫策的書信,憂慮沮喪生病,孫策于是與他決裂。

    到這時袁術在壽春稱帝,自稱“仲家”,設置百官,祭祀天地。

    沛國相陳珪年輕時曾與袁術交往,袁術扣押他的兒子,然後寫信召他前來。

    陳珪寫信回答他說:“您陰謀不軌,以身去自找災禍,想讓我因私情阿附于您,我甯死不從。

    ”袁術想任命金尚為太尉,金尚不肯屈從而逃走,袁術将他殺死。

     三月,朝廷任命袁紹為大将軍,兼管監督冀、青、幽、并四州軍事。

     夏五月,發生蝗災。

     朝廷任命呂布為左将軍。

    呂布進攻袁術軍隊,擊敗他們。

     袁術派遣使者将自己稱帝的事告訴呂布,并乘便請求迎娶呂布的女兒,呂布讓女兒跟随袁術使者一同返回。

    陳珪擔心如果徐州與揚州聯合一處,禍難會更加難以平定,便去勸說呂布說:“曹公奉迎天子,輔理朝政,将軍應該與他協同謀劃,共商大事。

    現在您與袁術通婚,一定要遭受不義的名聲,将會有如同累卵一樣的危險。

    ”呂布也怨恨袁術當初不肯接納他。

    這時呂布的女兒已随袁術使者行至半途,呂布于是将女兒追回,與袁術絕婚,并鎖送袁術使者至許都,袁術使者被送往許都街市上斬首示衆。

    陳珪想讓自己的兒子陳登到許都去見曹操,呂布堅決不肯同意。

    恰巧朝廷下诏任命呂布為左将軍,曹操又給呂布寫來親筆信,對他深加慰撫并極力籠絡。

    呂布大喜,立即派遣陳登到許都奉上表章謝恩,并給曹操帶去回信。

    陳登見到曹操,便陳說呂布 勇而無謀,輕于去就,宜早圖之。

    操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廣陵太守,令陰合部衆為内應。

     始,布因登求徐州牧不得,登還,布怒,拔戟斫幾曰:“卿父勸吾協同曹操,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獲,而卿父子顯重,但為卿所賣耳。

    ”登不為動,徐對之曰:“登見曹公言:&lsquo養将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将噬人。

    &rsquo公曰:&lsquo不如卿言。

    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飏去。

    &rsquo其言如此。

    ”布意乃解。

     袁術遣其大将張勳等與韓暹、楊奉步騎數萬,七道攻布。

    布懼不敵,珪曰:“暹、奉與術,卒合之師耳,謀無素定,不能相維。

    子登策之,比于連雞,勢不俱栖,立可離也。

    ”布用珪策,與暹、奉書曰:“二将軍親拔大駕,而布手殺董卓,俱立功名,今奈何與袁術同為賊乎!不如相與并力破術,為國除害。

    ”且許悉以術軍資與之。

    暹、奉大喜,從布進軍。

    暹、奉兵同時叫呼,并到勳營。

    勳等散走,殺傷堕水死者殆盡。

     泰山賊帥臧霸破莒,得其資實。

    布自往求之,其督将高順谏曰:“将軍威名,遠近所畏,何求不得,而自行求賂!萬一不克,豈不損邪!”布不從。

    霸等拒之,無獲而還。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所将七百餘兵,号令整齊,每戰必克。

    布後疏順,以魏續有内外之親,奪其兵以與續,當戰則複令順将,順亦終無恨意。

    布性決易,所為無常,順每 勇而無謀,反複無常,應該盡早将他除掉。

    曹操立即增加陳珪的俸祿至中二千石,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命令陳登暗中收合部衆以為内應。

     當初,呂布曾要陳登請求朝廷任命自己為徐州牧,這一請求遭到拒絕,陳登回到徐州後,呂布大怒,拔戟擊砍幾案說:“你的父親勸我與曹操同心協力,與袁公路絕婚,現在我一無所獲,而你們父子卻都榮顯貴重,我不過被你出賣罷了!”陳登絲毫不為他所動,慢慢地回答說:“我見到曹公說:&lsquo養将軍您就好像是養虎,應當讓他吃飽,不飽就要吃人。

    &rsquo曹公說:&lsquo不是你說得那樣,應該是同養鷹一樣,饑餓的時候就會為我所用,吃飽就會展翅高飛。

    &rsquo他就是這樣說的。

    ”呂布的怒氣這才平息下來。

     袁術派遣大将軍張勳等人與韓暹、楊奉聯兵,有步、騎數萬,分成七路進攻呂布。

    呂布害怕不能抵敵,陳珪說:“韓暹、楊奉與袁術,不過是倉促聯合的軍隊罷了,沒有既定的長遠謀劃,不能互相維持下去。

    我兒子陳登測度此事,把他們比之于連在一起的雞,勢必不能在一起栖息,立即就可以使他們離散。

    ”呂布采用陳珪的計策,寫信給韓暹、楊奉說:“兩位将軍親自護送皇上從關中脫身,而呂布我親手殺掉董卓,都立下功名,現在為什麼與袁術一起做叛賊呢!不如我們一起合力擊敗袁術,為國除害。

    ”并且許諾将袁術的軍資糧草全部給他們。

    韓暹、楊奉大喜,随同呂布進軍。

    韓暹、楊奉部下兵衆同時喊叫,一起殺到張勳軍營。

    張勳等人離散逃走,其麾下将士幾乎都被殺傷及墜水而死。

     泰山盜賊首領臧霸攻破莒縣,得到當地的物資。

    呂布自己率軍去向他求要物資,督将高順勸呂布說:“将軍的威名,遠近畏懼,想要什麼得不到,而現在卻要自己去求取财物!如果不能成功,難道不損害威名嗎!”呂布不肯聽從。

    臧霸等人率兵抵禦,呂布不獲而還。

    高順為人清白,威嚴沉穩,寡言少語,部下所領七百餘名士卒,号令嚴整,每戰必克。

    呂布後來漸漸疏遠高順,因為魏續與他是親戚,呂布便将高順的士卒奪去,轉與魏續統帶,但等到有戰事時又交由高順統帶去沖鋒陷陣,高順也始終沒有怨恨之心。

    呂布性情輕浮,草率決斷,所行反複無常,高順常 谏曰:“将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辄言誤,誤豈可數乎!”布知其忠而不能從。

     袁術遣盜殺陳王寵。

     初,陳王寵有勇,善射。

    黃巾賊起,寵治兵自守,國人畏之,不敢離叛。

    國相駱俊素有威恩,鄰郡人多歸之,有衆十餘萬。

    袁術求糧,俊拒絕之,術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以孫策為會稽太守,讨袁術。

     秋九月,曹操擊袁術,破走之。

     曹操東征袁術。

    術棄軍走,留其将橋蕤等拒操,操擊斬之。

    術走渡淮,時天旱歲荒,士民凍餒,術由是遂衰。

    沛國許褚,勇力絕人,聚衆歸操,操曰:“此吾樊哙也。

    ”即日拜都尉。

     下故太尉楊彪獄,尋赦出之。

     楊彪與袁術昏姻,曹操惡之,奏收下獄,劾以大逆。

    孔融聞之,不及朝服,往見操曰:“楊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歸罪楊公乎?”操曰:“此國家之意。

    ”融曰:“假使成王殺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操使許令滿寵按彪獄,融與荀彧皆屬寵,勿加考掠。

    寵無所報,考訊如法。

    數日,求見曰:“楊彪考訊無他辭語,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白,必大失民望,竊為明公惜之。

    ”操即日赦出彪。

    彪見漢室衰微,政在曹氏,遂稱腳攣,積十餘年不行,由是得免于禍。

     以金尚子玮為郎中。

     勸谏他說:“将軍有所舉動,不肯仔細考慮,一旦有失當之處,總是說錯了,但錯誤難道可以屢次出現嗎!”呂布知道他忠誠,但卻不能聽從他的勸告。

     袁術派遣刺客殺掉陳王劉寵。

     當初,陳王劉寵勇武過人,善射。

    黃巾軍起事,劉寵整治軍隊自守,他的國人懼怕他,不敢離散叛變。

    陳國相駱俊素來有威望恩惠,鄰郡的百姓都去歸附他,擁有兵衆十餘萬人。

    袁術向陳國索要糧食,駱俊拒絕,袁術派遣刺客詐降,殺掉駱俊及劉寵,陳國從此破敗。

     朝廷任命孫策為會稽太守,命他讨伐袁術。

     秋九月,曹操進攻袁術,逼迫袁術逃走并擊破其軍。

     曹操東征袁術。

    袁術棄軍逃走,留下大将橋蕤等人抵禦曹操,曹操進兵擊敗橋蕤軍,将橋蕤等人全部斬殺。

    袁術逃過淮河,當時天氣幹旱糧食無收,士人百姓饑寒交迫,袁術從此衰落。

    沛國人許褚勇力過人,聚集人衆歸附曹操,曹操說:“這是我的樊哙!”當天便任命他為騎都尉。

     朝廷将前太尉楊彪逮捕入獄,随即赦免釋放了他。

     楊彪與袁術是姻親,曹操對此反感,奏請将楊彪逮捕入獄,劾奏他犯有大逆的罪過。

    孔融聽說這件事,來不及穿上朝服,去見曹操說:“楊公四代都有高潔美德,為海内所仰望。

    父子兄弟,相互有罪都不相牽連,何況是将袁氏的罪過加到楊公身上呢?”曹操說:“這是皇上的意思。

    ”孔融說:“假使周成王要殺召公,執政的周公能說不知道嗎?”曹操命許令滿寵審理楊彪的案子,孔融和荀彧都囑托滿寵,請他不要用刑拷問。

    滿寵不予理睬,如常考訊問案。

    過了幾天,滿寵求見曹操說:“楊彪經過考訊後,沒有什麼供辭,這個人有名于海内,如果沒有明确證據将他治罪,一定會大失人心,我私下為您惋惜。

    ”曹操當天就赦免楊彪,放他出獄。

    楊彪見漢室衰弱,朝政控制在曹氏手中,便聲稱腿腳痙攣,十幾年不走路,因此得免于災禍。

     朝廷任命金尚的兒子金玮為郎中。

     馬日?喪至京師,朝廷議欲加禮。

    孔融曰:“日?以上公之尊,秉髦節之使,而曲媚奸臣,為所牽率。

    聖上哀矜未忍追案,不宜加禮。

    ”朝廷從之。

    尚喪至,诏百官吊祭,拜其子玮為郎中。

     劉備誘楊奉殺之。

     韓暹、楊奉寇掠徐、揚間,劉備誘奉斬之。

    暹與郭汜、胡才皆為人所殺,李樂病死。

     戊寅(198) 三年 春,曹操複擊張繡。

     荀攸曰:“繡與劉表相恃為強。

    然繡以遊軍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勢必乖離。

    不如緩之,可誘而緻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

    ”操不從,圍繡于穰。

     夏四月,诏将軍段煨等讨李傕,夷三族。

     曹操引兵還。

    五月,劉表救張繡,操擊破之。

    繡複追敗操軍。

     初,袁紹每得诏書,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說曹操以許下埤濕,洛陽殘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實,操拒之。

    田豐曰:“徙都之計,既不克從,宜早圖許,奉迎天子,動托诏書,号令海内,此算之上者。

    不爾,終為人所禽,雖悔無益也。

    ”紹不從。

    而亡卒有以豐謀白操者,操解穰圍而還。

    張繡率衆追之。

    劉表遣兵救繡,屯于安衆,守險以絕軍後。

    操與荀彧書曰:“吾到安衆,破繡必矣。

    ”及到安衆,操軍前後受敵,操乃夜鑿險僞遁。

    表、繡悉軍來 馬日?的靈柩運至京師,朝廷商議要提高禮儀規格為他舉辦喪事。

    孔融說:“馬日?以上公的尊貴地位,充任執節之使,但他卻曲意谄媚奸臣,被奸臣所控制。

    皇上憐憫大臣,不忍追究問罪,但不應再提高禮儀規格。

    ”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

    金尚的靈柩運至京師,漢獻帝诏令朝廷百官祭奠,任命他的兒子金玮為郎中。

     劉備誘招楊奉将他殺掉。

     韓暹、楊奉擄掠徐、揚二州之間,劉備引誘楊奉到沛縣,将他斬殺。

    韓暹與郭汜、胡才等都被人殺死,李樂病死。

     戊寅(198) 漢獻帝建安三年 春季,曹操再次進攻張繡。

     荀攸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互相依靠,力量強大。

    然而張繡是外來的遊軍,糧食完全靠劉表供給,但劉表不能長期供應,他們二人勢必要相悖離散。

    所以不如暫緩用兵等待變化,那時就可以誘招張繡來投靠,如果急于出兵,他們一定會互相救助。

    ”曹操不肯聽從,進軍圍攻張繡駐紮的穰縣。

     夏四月,朝廷诏令将軍段煨等讨伐李傕,誅滅其三族。

     曹操率軍還師。

    五月,劉表進軍救援張繡,曹操進軍擊敗劉表軍。

    張繡又追擊打敗曹操軍。

     當初,袁紹每次接到诏書,常擔憂其中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想将天子遷移到離自己近一些的地方,派人以許都地勢低窪潮濕、洛陽殘破不堪為由,勸說曹操遷都鄄城,以便靠近完整富裕之地,曹操拒絕。

    田豐勸袁紹說:“遷都之計既然不能聽從,應早圖謀許都,奉迎天子,有所舉動便假托皇帝诏書,号令海内,這是上策。

    否則,最終會被人所擒,那時即使後悔也沒有用了。

    ”袁紹不聽。

    然而袁紹的逃兵中有人将田豐的計謀告訴了曹操,曹操解除對穰縣的包圍返回。

    張繡率軍追擊。

    劉表派遣軍隊援救張繡,駐軍安衆,據守險阻切斷曹操軍的退路。

    曹操給荀彧寫信說:“我到安衆,一定可以擊破張繡軍。

    ”及至抵達安衆,曹軍腹背受敵,于是乘夜鑿通險阻假裝逃跑。

    劉表、張繡的軍隊一齊來 追,操縱奇兵夾攻,大破之。

    他日,彧問其故,操曰:“虜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吾是以知勝矣。

    ” 繡之追操也,賈诩止之。

    繡不聽,敗還。

    诩登城謂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繡從之,果以勝還。

    乃問诩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也?”诩曰:“将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

    曹公軍新退,必自斷後,故知必敗。

    曹公既無失策,力未盡而一朝引退,必國内有故也。

    已破将軍,必輕軍速進,留諸将斷後。

    諸将雖勇,非将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繡服。

     秋九月,呂布複攻劉備。

    冬,曹操擊布,殺之。

     呂布複與袁術通,遣高順、張遼攻劉備。

    九月,破沛城,虜備妻子,備單身走。

    曹操欲自擊布,諸将皆曰:“劉表、張繡在後,而遠襲呂布,其危必也。

    ”荀攸曰:“表、繡新破,勢不敢動。

    布骁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

    今乘其初叛,衆心未一,往可破也。

    ”操曰:“善。

    ”比行,泰山屯帥臧霸等皆附于布。

    操與劉備遇于梁,進至彭城。

    陳宮謂布:“宜逆擊之,以逸待勞,無不克也。

    ”布曰:“不如待其來攻,蹙著泗水中。

    ”十月,操屠彭城。

    廣陵太守陳登率郡兵為操先驅,進至下邳。

     布屢戰皆敗,還保城,不敢出,欲降。

    陳宮曰:“曹操遠來,勢不能久,将軍若以步騎出屯于外,宮将餘衆閉守于 追,曹操指揮伏兵前後夾擊,大破敵軍。

    後來,荀彧問曹操何以知道敵軍必敗,曹操說:“敵人阻攔我們回撤的軍隊,而把我軍置于死地,我因此知道一定能取勝。

    ” 張繡在追擊曹操時,賈诩曾勸阻他。

    張繡不聽,兵敗而回。

    這時賈诩登上城牆對張繡說:“趕緊再去追擊,再戰一定會取勝。

    ”張繡聽從,果然取勝而回。

    于是張繡問賈诩說:“我先以精兵去追趕撤退的軍隊,您說必定失敗;後以敗兵去進擊得勝之師,您卻說必定取勝。

    結果完全與您說的一樣,這是為什麼?”賈诩說:“将軍雖善于用兵,但卻不是曹公的對手。

    曹公剛退兵的時候,一定會親自斷後,所以知道将軍必敗。

    曹公此番進軍,既沒有失策之處,又力量不曾用盡便突然退軍,一定是後方出了問題的緣故。

    他擊敗将軍的追擊部隊後,一定會輕軍急進,留下諸将斷後。

    諸将雖然勇猛,但卻不是将軍的對手,所以将軍雖用敗兵去追趕,卻一定能取勝。

    ”張繡這才敬服。

     秋九月,呂布又進攻劉備。

    冬季,曹操進攻呂布,将他殺掉。

     呂布又與袁術通好,派遣高順、張遼進攻劉備。

    九月,呂布攻破沛城,俘虜劉備的妻子兒女,劉備單身逃走。

    曹操準備親率軍隊去進攻呂布,諸将都說:“劉表、張繡在背後,如果遠征呂布,一定會有危險。

    ”荀攸說:“劉表、張繡剛剛被我擊敗,這種情勢之下,他們一定不敢進兵。

    呂布骁勇,又仗恃袁術的勢力,倘若他縱橫于淮水、泗水之間,豪傑一定會響應他。

    現在乘他剛剛反叛,軍中人心不一,進軍便可以攻破他。

    ”曹操說:“好。

    ”等到軍隊動身時,泰山軍首領臧霸等都歸附呂布。

    曹操與劉備在梁地相遇,進軍至彭城。

    陳宮對呂布說:“應該出兵迎擊他們,我軍以逸待勞,沒有不取勝的。

    ”呂布說:“不如等他們來攻,我們把他們逼迫到泗水中去。

    ”十月,曹操攻下彭城,屠殺城内人衆。

    廣陵太守陳登率領郡兵做曹操的前鋒,進軍至下邳。

     呂布屢次出戰都被曹軍擊敗,回軍守下邳城,不敢再出戰,想投降曹操。

    陳宮說:“曹操率軍遠來,勢必不能長久停留,将軍如果率步兵、騎兵出屯城外,陳宮我率領剩餘的将士堅守于城 内,若向将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則将軍救于外。

    不過旬月,操軍食盡,擊之可破也。

    ”布然之。

    布妻曰:“宮與高順素不和,必不同心共守,如有蹉跌,将軍當于何自立乎!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猶舍而歸我,今将軍厚公台不過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複為将軍妻哉!”布乃止。

     張楊素與布善,欲救之不能,乃出兵遙為之勢。

    十一月,楊将楊醜殺楊以應操,别将眭固複殺醜将其衆,北合袁紹。

    楊性仁和,無威刑,下人謀反發覺,對之涕泣,辄原不問,故及于難。

     操圍下邳久,疲敝欲還。

    荀攸、郭嘉曰:“呂布勇而無謀,今屢戰皆北,銳氣衰矣。

    三軍以将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陳宮有智而遲。

    今及布氣之未複,宮謀之未定,急攻之,布可拔也。

    ”乃引沂、泗灌城,月餘,布益困迫。

    十二月,布将魏續等共執陳宮、高順,率其衆降。

    布登白門樓,兵圍之急,布令右左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布見操曰:“明公之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若令布将騎,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

    ”操命緩布縛,劉備曰:“不可。

    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操颔之。

    操謂宮曰:“奈卿老母、妻子何?”宮曰:“宮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存否, 内,那樣,曹操如果進攻将軍,我率軍攻其後背,如果他僅僅攻城,則将軍在外救助。

    不過一個月,曹操軍糧就會用盡,那時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