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九卿等朝廷大臣中,凡是多次直言谏诤的,都是忠貞之臣;而那些阿谀奉承和随聲附和的,都是邪佞之徒。
” 張衡也上書說:“去年京師發生地震,地面開裂。
土地開裂,象征着權威被分割;發生地震,象征着人民受到驚擾。
希望陛下考慮遵循古代君主所制定的規章制度的辦法,不要讓刑罰和獎賞的八種權柄脫離天子之手。
然後,神明的期望就會得到滿足,災異就會不再出現了。
”張衡又因為東漢王朝建立以來,儒生們 争學圖緯,上疏言:“圖谶成于哀、平之際,皆虛僞之徒以要世取資,欺罔較然,莫之糾禁。
且律曆、卦候、九宮、風角,數有微效,世莫肯學,而競稱不占之書,譬猶畫工惡圖犬馬而好作鬼魅,誠以實事難形而虛僞不窮也。
宜收藏圖谶,一禁絕之,則朱紫無所眩,典籍無瑕玷矣。
” 秋七月,鐘羌寇隴西、漢陽。
冬十月,校尉馬續擊破之。
十一月,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
用周舉之言也。
乙亥(135) 四年 春二月,初聽中官得以養子襲爵。
禦史張綱上書曰:“竊尋文、明二帝,德化尤盛,中官常侍不過兩人,近幸賞賜裁滿數金,惜費重民,故家給人足。
而頃者以來,無功小人皆有官爵,非所以愛民重器,承天順道也。
”書奏,不省。
旱。
遣谒者馬賢擊鐘羌,大破之。
夏四月,以梁商為大将軍。
商稱疾不起且一年,帝遣使舉策就第即拜,商乃詣阙受命。
商少通經傳,謙恭好士,辟李固為從事中郎。
固以商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乃奏記曰:“數年以來,災怪屢見。
孔子曰:&lsquo智者見變思形,愚者睹怪諱名。
&rsquo天道無親,可為祗畏。
誠令王綱一整,道行忠立,明公踵伯成之高, 都争着去學習圖谶緯書這種神秘的預言書,上疏說:“圖谶之類成書于哀帝、平帝之際,都是虛妄之徒用來欺世盜名和借機利用的,欺騙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但朝廷卻沒有加以糾察禁止。
而且,律曆、卦候、九宮、風角所做的預測,曾不斷地應驗,世人卻不肯學習,都争相稱贊谶緯之書,正猶如畫師不喜歡畫狗畫馬,卻喜歡畫鬼怪,确實是因為現實的事物很難畫好,而虛無缥缈的東西可以信筆亂畫。
應該把圖谶之類的書加以收藏,一律禁絕,這樣,朱紅的正色才不緻被紫色所擾亂,聖人典籍也不至受到玷污。
” 秋七月,鐘羌進犯隴西和漢陽兩郡。
冬十月,校尉馬續擊敗鐘羌。
十一月,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官。
這是順帝采納周舉的谏言而采取的措施。
乙亥(135) 漢順帝陽嘉四年 春二月,首次允許宦官以養子繼承爵位。
禦史張綱上書說:“據我考察,文帝和明帝德行教化最有成就,而當時中常侍不過二人,對寵愛親信人員的賞賜,不過黃金數兩,珍惜經費,關心人民,所以百姓家家富足。
可是近幾年來,沒有功勞的小人都得到官祿爵位,這不是愛護人民,重視官位,順應天道的做法。
”奏章呈上後,順帝不理。
發生旱災。
派遣谒者馬賢進攻鐘羌,大敗鐘羌。
夏四月,任命梁商為大将軍。
梁商稱病不起将近一年,順帝派遣使者捧着任命策書到梁商家中,拜授他為大将軍,梁商這才到皇宮接受任命。
梁商自幼通曉儒家經傳,謙虛恭謹,喜好人才,延聘李固為從事中郎。
李固因梁商為人柔順溫和,能守身自好,但卻不能整頓朝綱法紀,于是向梁商上書說:“幾年來,災變怪異不斷出現。
孔子說:&lsquo聰明的人見到災異,而想到刑罰,愚蠢的人見到怪異,卻忌諱其名稱。
&rsquo天道不論親疏,所以可敬可畏。
如果能夠整頓朝廷綱紀,使正道通行,忠臣得立,然後您再延續伯成辭官歸耕的高尚行為, 全不朽之譽,豈與此外戚凡輩耽榮好位者同日而論哉?”商不能用。
秋閏八月朔,日食。
冬十月,烏桓寇雲中。
十二月,地震。
丙子(136) 永和元年 冬十二月,以王龔為太尉。
龔疾宦官專權,上書極言其狀。
諸黃門使客誣奏龔罪,上命龔亟自實。
李固奏記于梁商曰:“王公以堅貞之操,橫為讒佞所構,衆人聞知,莫不歎栗。
夫三公尊重,無詣理訴冤之義,纖微感概,辄引分決。
是以舊典不有大罪,不至重問。
王公卒有他變,則朝廷獲害賢之名,群臣無救護之節矣。
語曰:&lsquo善人在患,饑不及餐。
&rsquo斯其時也。
”商即言之,事乃得釋。
以梁冀為河南尹。
冀嗜酒逸遊,居職縱暴,商客呂放以告,商讓之。
冀遣人殺放,而推疑放之怨仇,捕滅其宗親賓客百餘人。
武陵蠻反。
初,武陵太守言蠻夷率服,可增租賦。
虞诩曰:“自古聖王,不臣異俗。
先帝舊典,貢稅多少,所由來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
計其所得,不償所費,必有後悔。
”帝不從。
至是,蠻果争貢布非舊約,遂殺鄉吏,舉種反。
成全不朽的聲譽,哪能跟那些沉湎于榮華富貴、追求高位的一般外戚同日而語呢?”梁商未能采用。
秋閏八月初一,發生日食。
冬十月,烏桓進犯雲中郡。
十二月,發生地震。
丙子(136) 漢順帝永和元年 冬十二月,任命王龔為太尉。
王龔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述他們的罪狀。
宦官們指使門客誣告王龔有罪,順帝命王龔盡快講明真實情況。
李固上書對梁商說:“王龔具有堅貞的節操,無端遭受奸佞的陷害,大家聽到這個消息,無不為之歎息恐懼。
三公地位尊崇,沒有親身前往司法部門為自己申辯的道理,即令他對朝廷稍有不滿,往往讓他自殺。
所以,按照慣例,沒有大逆不道之罪,不至于審問三公。
假如王龔突然發生其他意外,朝廷就會蒙受傷害賢能的惡名,群臣也沒有營救和保護忠良的氣節。
俗話說:&lsquo好人正處在患難中,我們再餓也顧不上吃飯。
&rsquo現在正是這樣的時候。
”于是,梁商立刻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任命梁冀為河南尹。
梁冀喜好飲酒遊樂,任官期間多有暴虐不法的行為,梁商的門客呂放把這一情況報告梁商,梁商責備了梁冀。
梁冀派人殺死呂放,而且把犯罪嫌疑推到呂放的仇人身上,捕獲、誅殺他的宗親和賓客一百餘人。
武陵蠻反叛。
當初,武陵太守說蠻夷都已歸服,可以增加田租賦稅。
虞诩說:“自古以來,聖明的君王不把風俗習慣與我們相異的其他民族當作自己的臣民。
先帝已經制定的規章,明确規定武陵蠻夷應繳納的數額,時間已經很久了,現在濫行增加,必然引起怨恨和反叛。
計算所能得到的,還抵償不了所耗費的,以後必會後悔。
”順帝沒有聽從。
到這時,蠻人果然因為征收貢布不符合原來規定的數額而起來抗争,于是殺掉征收賦稅的鄉吏,舉族反叛。
丁醜(137) 二年 春,以李進為武陵太守,讨平之。
進簡選良吏,撫循蠻夷,郡境遂安。
夏四月,地震。
象林蠻反。
象林蠻區憐等攻縣寺,殺長吏,交趾刺史樊演發交趾、九真兵萬餘人救之。
兵士憚遠役,反攻其府,府雖擊破反者,而蠻勢轉盛。
冬十月,帝如長安,征處士法真,不至。
扶風法真博通内外學,隐居不仕。
帝欲緻之,四征不屈。
友人郭正稱之曰:“真名可得聞,身難得見。
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謂百世之師者矣。
” 地震。
太尉王龔以中常侍張昉等專弄國權,欲奏誅之,宗親有以楊震事谏之者,龔乃止。
十二月,還宮。
戊寅(138) 三年 春二月,地震,金城、隴西山崩。
夏閏四月,地震。
以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招降蠻寇,嶺外悉平。
侍禦史賈昌與州郡讨區憐等,歲餘不克。
帝召百官,問以方略,皆議遣大将,發荊、揚、兖、豫四萬人赴之。
李固駁曰:“荊、揚盜賊磐結不散,長沙、桂陽數被征發,如複擾動,必更生患。
兖、豫之人,遠赴萬裡,诏書迫促, 丁醜(137) 漢順帝永和二年 春,任命李進為武陵太守,讨平反叛的蠻人。
李進挑選賢良的官吏,安撫蠻人,郡境方得安甯。
夏四月,發生地震。
象林郡蠻人反叛。
象林郡蠻人區憐等人攻打所在縣的官府,殺死地方官吏,交趾刺史樊演征發交趾郡和九真郡兵一萬餘人前往救援。
士兵們害怕遠征,反攻太守府,太守府雖然擊敗了反叛的士兵,然而蠻人的勢力反而更加強大了。
冬十月,順帝前往長安,征召隐居之士法真,法真沒有前來。
扶風郡人法真精通儒家的“七緯”内學和“六經”外學,隐居鄉裡,不肯出來做官。
順帝想請到他,前後四次征召,他不肯屈從。
法真的朋友郭正稱贊他說:“法真的名字可以聽到,卻很難見到他這個人。
他越是逃避名聲,名聲越是随着他,越是躲開名聲,名聲越是追着他,真可以說是百世之師了。
” 發生地震。
太尉王龔因中常侍張昉等人專擅朝廷大權,打算上奏請求誅殺他們,宗族和親戚中有人用楊震的遭遇來勸阻,王龔這才作罷。
十二月,順帝返回洛陽皇宮。
戊寅(138) 漢順帝永和三年 春二月,發生地震,金城和隴西二郡發生山崩。
夏閏四月,發生地震。
任命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招降蠻寇,五嶺以外地區全部平定。
侍禦史賈昌與州郡官兵合力讨伐區憐等人,一年多也沒能取勝。
順帝召見百官,征詢對策,大家都主張派遣大将,調發荊州、揚州、兖州、豫州等四州兵力共四萬人,前去交趾增援。
李固反駁說:“荊州和揚州一帶的盜賊,猶如磐石一樣結合在一起,不肯離散,長沙和桂陽兩郡的士兵已經多次被征發,如果再加征發,騷擾百姓,必然會發生新的變亂。
兖州、豫州兩地的百姓,被征調遠赴萬裡之外,而诏書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 必緻叛亡。
南州溫暑,加有瘴氣,緻死亡者十必四五。
遠涉萬裡,士卒疲勞,比至嶺南,不複堪鬥。
軍行日三十裡,而兖、豫去日南九千餘裡,三百日乃到,計人禀五升,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将吏驢馬之食。
設軍所在,死亡必衆,既不足禦敵,當複更發,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
九真、日南相去千裡,發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苦四州之卒以赴萬裡之艱哉! “前中郎将尹就讨益州叛羌,益州諺曰:&lsquo虜來尚可,尹來殺我。
&rsquo後就征還,以兵付刺史張喬,喬因其将吏,旬月之間破殄寇虜。
此發将無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驗也。
宜更選有勇略仁惠任将帥者,以為刺史、太守。
徙日南吏民北依交趾,還募蠻夷,使自相攻,轉輸金帛以為其資。
有能反間緻頭首者,許以封侯列土之賞。
故并州刺史祝良性多勇決,張喬前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
” 四府悉從固議,即拜良為九真太守,喬為交趾刺史。
喬至,開示慰誘,并皆降散。
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數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
嶺外複平。
秋九月,诏舉武猛任将帥者。
初,左雄薦周舉為尚書,至是雄為司隸校尉,舉馮直任将帥。
直嘗坐臧受罪,舉以此劾奏雄。
雄曰:“诏書使選武猛,不使選清高。
”舉曰:“诏書使君選武猛,不使君選貪污也。
” 必然導緻叛亂和逃亡。
南方州郡,水土濕熱,再加上瘴氣,因此而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
長途跋涉,行軍萬裡,士卒疲勞不堪,等軍隊到達嶺南時,已不再有戰鬥能力了。
部隊每天行軍三十裡,而兖州、豫州距離日南郡達九千餘裡,需要行軍三百天才能到達,按每人帶口糧五升計算,需要用米六十萬斛,還不包括将領、文官所乘驢、馬的飼料。
駐紮軍隊的地方,死亡的人一定很多,既然抵禦不了敵人的進攻,就将再次增調援兵,這就猶如挖割心腹去貼補四肢。
九真、日南二郡相隔千裡,征發當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更何況征發四州的兵士,讓他們忍受萬裡遠征的痛苦呢? “從前,朝廷派中郎将尹就讨伐益州的叛羌,益州有諺語說:&lsquo叛羌來了,還可忍受;尹就來了,必然殺我。
&rsquo後來把尹就調回京師,把軍隊交給刺史張喬,張喬依靠原有軍隊的将領和軍吏,一個月之内,便将叛羌擊敗殲滅。
這證明派遣大将沒有益處,而州郡地方官吏足以勝任。
應該重新選派有勇有謀、仁慈惠愛而又可以勝任将帥的人,任命為州刺史和郡太守。
将日南郡的官吏和百姓遷徙到北邊的交趾郡,另外招募蠻夷,讓他們互相攻擊,供給金帛資助他們。
如果有能夠使用反間計離間敵人斬殺其首領的,朝廷許諾給予封侯賜邑的賞賜。
原并州刺史祝良勇敢果斷,張喬從前有平定叛羌的功勳,他們都可以任用。
” 四府都同意李固的意見,于是順帝就任命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
張喬到達交趾,對叛蠻開誠布公地進行安撫和誘勸,叛蠻全部投降解散。
祝良到達九真以後,單獨乘車進入叛軍營地,給他們指明生路,用威信進行招撫,投降的有數萬人,他們一同為祝良修築郡太守官舍。
五嶺以外地區恢複太平。
秋九月,順帝下诏薦舉雄武勇猛可以擔任将帥的人才。
當初,左雄推薦周舉為尚書,到此時左雄任司隸校尉,推薦馮直有将帥之才。
馮直曾犯過貪污罪,周舉因此彈劾左雄。
左雄說:“聖旨讓推選勇猛的人才,沒讓推選品行清廉高潔的人才。
”周舉說:“聖旨讓您推選勇猛的人才,不是讓您推選貪污犯。
” 雄曰:“進君,适所以自伐也。
”舉曰:“昔趙宣子任韓厥為司馬,而厥戮其仆,宣子謂諸大夫曰:&lsquo可賀我矣。
&rsquo今君不以舉之不才誤升諸朝,不敢阿君以為君羞。
不寤君之意與宣子殊也。
”雄悅,謝曰:“是吾過也。
”天下益以此賢之。
是時宦官競賣恩勢,唯大長秋良賀清儉退厚。
及诏舉武猛,賀獨無所薦。
帝問其故,對曰:“臣生自草茅,長于宮掖,既無知人之明,又未嘗交加士類。
昔衛鞅因景監以見,有識知其不終。
今得臣舉者匪榮伊辱,是以不敢。
” 冬十月,燒當羌那離寇金城,校尉馬賢擊破之。
十二月朔,日食。
己卯(139) 四年 春正月,中常侍張逵等伏誅。
梁商以小黃門曹節等用事于中,遣冀與交。
而中常侍張逵等忌其寵,反共谮商及曹騰、孟贲圖廢立。
帝曰:“必無是,但汝曹共妒之耳。
”逵懼,矯诏收縛騰、贲。
帝怒,收逵等下獄,伏誅。
辭所連染,延及大臣,商上疏曰:“《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止首惡。
大獄一起,無辜者衆,死囚久系,纖微成大,非所以順迎和氣、平政成化也。
宜早訖竟,以止逮捕之煩。
”帝納之。
三月,地震。
夏四月,馬賢擊那離等,斬之。
秋八月,太原旱。
左雄說:“我推薦您,反而受到您的攻擊,真是自找麻煩了。
”周舉說:“從前,趙宣子任命韓厥為司馬,韓厥卻處死趙宣子的奴仆,趙宣子對各位大夫說:&lsquo可以為我祝賀了。
&rsquo現在,您不嫌棄我周舉沒有才幹,而将我推薦到朝廷,我不敢迎合您,讓您蒙羞。
然而,想不到您的看法和趙宣子完全不同啊。
”左雄很高興,道歉說:“這是我的過錯。
”天下人因此對左雄更為尊敬。
這個時候,宦官争相賣弄權勢,隻有大長秋良賀清廉淡泊,謙退敦厚。
等到下诏薦舉通猛人才時,唯獨良賀沒有薦舉。
順帝問他什麼原因,良賀回答說:“臣出生于普通百姓家中,在宮廷中長大,既沒有知人之明,也沒有和士大夫交朋友。
從前,商鞅由景監推薦,有識之士就預見到他沒有好結果。
現在,能得到我薦舉的人,他們不會引以為榮,反倒會感覺是一種恥辱,因此我不敢薦舉。
” 冬十月,燒當羌人首領那離進犯金城郡,校尉馬賢将其打敗。
十二月初一,發生日食。
己卯(139) 漢順帝永和四年 春正月,中常侍張逵等被處死。
梁商因為小黃門曹節等在宮中當權,派遣梁冀和他結交。
而中常侍張逵等人忌妒曹節受寵,反而一同向順帝誣告梁商和曹騰、孟贲圖謀廢黜皇上,另立新君。
順帝說:“肯定沒這麼回事,隻是你們都忌妒他們罷了。
”張逵等人非常恐懼,假傳聖旨,在宮中逮捕曹騰和孟贲。
順帝聞訊大怒,逮捕張逵等人,關進監獄,并将他們處死。
受口供牽連,涉及朝廷大臣,梁商上疏說:“《春秋》所立的原則,功勳在于元帥,犯罪隻誅首惡。
一旦興起大獄,無辜受害的人将會很多,身犯死罪的囚犯長久關押在牢中,細微小事也會變大,這不是順應和氣,治平政事,成就教化的做法。
應該及早結案,停止逮捕的煩擾。
”順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三月,發生地震。
夏四月,馬賢進攻叛羌,将那離斬首。
秋八月,太原郡發生旱災。
庚辰(140) 五年 春二月,地震。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
夏五月,诏度遼将軍馬續招降之。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寇西河,招誘右賢王,合兵圍美稷,殺長吏。
馬續等發兵掩擊,破之。
天子遣使責讓單于,單于本不預謀,乃脫帽避帳謝罪。
中郎将陳龜以單于不能制下,迫令自殺,降者遂更狐疑,龜坐免。
大将軍商曰:“馬續素有謀谟,典邊日久,深曉兵要。
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為期約。
如此,則醜類可服,國家無事矣。
”帝乃诏續招降畔虜。
商又移書續等曰:“中國安甯,忘戰日久。
良騎野合,交鋒接矢,決勝當時,戎狄之所長,而中國之所短也。
強弩乘城,堅營固守,以待其衰,中國之所長,而戎狄之所短也。
宜務先所長以觀其變,設購開賞,宣示反悔,勿貪小功以亂大謀。
”于是右賢王部萬三千口,皆詣續降。
是月晦,日食。
且凍、傅難種羌寇三輔,以馬賢為征西将軍讨之。
初,那離等既平,朝廷以來機、劉秉為并、涼刺史。
機等虐刻,多所擾發,羌遂複反。
羌寇武都,燒隴關。
匈奴吾斯立車紐為單于,引烏桓、羌、胡寇邊。
十二月,遣中郎将張耽将兵擊降之。
庚辰(140) 漢順帝永和五年 春二月,發生地震。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叛。
夏五月,诏令度遼将軍馬續招降反叛的南匈奴部衆。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叛,進攻西河郡,引誘右賢王,合兵圍攻美稷,殺害地方官吏。
馬續等人發兵突襲,擊敗了他們。
順帝派使者責備南匈奴單于,單于原本沒有參與反叛,于是摘下帽子,離開營帳,表示認罪。
中郎将陳龜認為單于不能控制部下,逼迫單于自殺,因而已經投降的部衆,更加狐疑不安,陳龜因此被免職。
大将軍梁商說:“馬續素有謀略,主管邊防事務時間已經很長了,深知用兵之法。
應該下令馬續深挖壕溝,高築壁壘,用恩德信義招降叛人,公布懸賞條例,明确規定期限。
這樣,南匈奴就可以歸服,朝廷就可以平安無事了。
”順帝下诏令馬續招降反叛的匈奴人。
梁商又給馬續等人寫信說:“中國境内安甯,忘記戰争的時間已經很久。
騎好馬在原野上肉搏,兵刃相交,放箭射擊,當場決出勝負,這是匈奴人的長處,也是中國人的短處。
利用強弩,登城守衛,深溝高壘,固守防衛,等待敵人氣勢衰竭,這是中國人的長處,也是匈奴人的短處。
應該先發揮我們的長處,觀察敵方的變化,設立賞格,宣布朝廷招降之意,不要貪圖建立小功而亂了大的謀略。
”于是,右賢王部下一萬三千多人,都到馬續處投降。
這個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
且凍種、傅難種羌人進犯三輔地區,任命馬賢為征西将軍,前去讨伐。
當初,那離等人的反叛被平定後,朝廷任命來機、劉秉為并州和涼州刺史。
來機等人暴虐刻薄,多方侵擾和征發,羌人因此再次反叛。
羌人進犯武都郡,燒毀隴關。
南匈奴吾斯擁立車紐為單于,聯絡烏桓、羌人、胡人進犯邊境。
十二月,朝廷派遣中郎将張耽進攻和收降了他們。
辛巳(141) 六年 春正月,馬賢與羌戰,敗沒。
東西羌遂大合。
閏月,鞏唐羌寇三輔,燒園陵。
初,上命馬賢讨西羌,大将軍商以為賢老,不如太中大夫宋漢,帝不從。
賢到軍,稽留不進。
武都太守馬融上疏曰:“今雜種諸羌轉相鈔盜,宜及其未并,亟遣深入,破其支黨,而馬賢等處處留滞。
羌、胡百裡望塵,千裡聽聲,今逃匿避回,漏出其後,則必侵寇三輔,為民大害。
臣願請賢所不可用關東兵五千,裁假部隊之号,盡力率厲,埋根行首,以先吏士,三旬之中,必克破之。
臣又聞吳起為将,暑不張蓋,寒不披裘。
今賢野次垂幕,珍肴雜遝,兒子侍妾,事與古反。
臣懼賢等專守一城,言攻于西而羌出于東,且将士将不堪命,必有高克潰叛之變也。
”安定人皇甫規亦見賢不恤軍事,審其必敗,上書言狀。
朝廷皆不從,至是果敗。
二月,有星孛于營室。
武都太守趙沖擊破鞏唐羌,诏沖督河西四郡兵。
安定上計掾皇甫規上疏曰:“羌戎潰叛,皆因邊将失于綏禦。
乘常守安則加侵暴,苟競小利則緻大害。
微勝則虛張首級,軍敗則隐匿不言。
軍士勞怨,困于猾吏,進不得快戰以徼功,退不得溫飽以全命,餓死溝渠,暴骨中原,徒見 辛巳(141) 漢順帝永和六年 春正月,馬賢與羌人交戰,戰敗而死。
于是東羌和西羌大規模彙合。
閏正月,鞏唐部落的羌人進犯三輔地區,焚燒皇家園陵墳墓。
當初,順帝命馬賢征讨西羌,大将軍梁商認為馬賢年紀已老,不如任命太中大夫宋漢,順帝沒有聽從。
馬賢到軍中上任,逗留不肯前進。
武都郡太守馬融上疏說:“現在諸種羌人部衆争相攻劫搶掠,應該趁他們尚未彙合之時,迅速派兵深入叛羌腹地,擊破各個支黨,可是馬賢等人卻處處逗留拖延,不肯前進。
羌人和胡人,在百裡之外就能望見戰馬揚起的塵土,千裡之外就能聽到行軍的聲音,而現在他們避開漢軍的鋒芒,回避正面交鋒,繞到漢軍的背後,必然會侵犯三輔地區,給人民帶來很大的禍害。
臣請求把馬賢認為不能作戰的關東兵五千人交由臣統領,借用部隊的名号,盡力率領和激勵他們,誓不後退,身先士卒,在三十天之内,定能打敗叛羌。
臣又聽說,吳起為将,炎暑不張傘蓋,寒冬不穿皮衣。
而現在馬賢在野外宿營,也要垂挂幕帳,珍味佳肴雜陳,兒子、侍妾侍奉身邊,這種做法和古代名将完全相反。
臣擔心馬賢等人專門固守一座城池,聲稱攻打西邊,而羌人卻出現在東邊,使得部下将士疲于奔命,必将有同春秋時鄭國将領高克一樣潰敗反叛的變故發生。
”安定郡人皇甫規也發現馬賢不關注軍事,估計他一定會失敗,上書朝廷彙報情況。
朝廷都沒有聽從,到這時,馬賢果然戰敗。
二月,營室星座附近出現彗星。
武都太守趙沖擊敗鞏唐羌人,诏命趙沖督率河西四郡軍隊。
安定郡上計掾皇甫規上疏說:“羌人的反叛,全是因為守邊将帥安撫治理不得當。
平常趁羌人安分守己,就對他們加以虐待,隻貪圖小利,終于招緻大禍。
小獲勝利,就向朝廷虛報斬殺的首級數目;打了敗仗,就隐瞞實情而不上報。
士兵辛苦怨憤,受制于奸猾的官吏,前進不能速戰以建立軍功,後退不得溫飽以保全性命,有的餓死在溝渠裡,有的屍骨暴露在原野上,隻看見 王師之出,不聞振旅之聲。
酋豪泣血,驚懼生變,是以安不能久,叛則經年。
願假臣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意,與趙沖共相首尾,可不煩方寸之印、尺帛之賜,高可滌患,下可納降。
若謂臣年少官輕,不足用者,凡諸敗将,非官爵之不高,年齒之不邁。
臣不勝至誠,沒死自陳。
”帝不能用。
鞏唐羌寇北地。
秋八月,大将軍梁商卒。
初,商以上巳會賓客,宴于洛水,酒闌,繼以《薤露》之歌。
周舉聞之,歎曰:“此所謂哀樂失時,非其所也,殃将及乎!”至是病笃,敕冀等曰:“吾生無以輔益朝廷,死何可耗費帑藏!衣衾、飯含、玉匣、珠貝之屬何益朽骨?宜皆辭之。
”薨,諸子欲從其誨,朝廷不聽。
以梁冀為大将軍,不疑為河南尹。
以周舉為谏議大夫。
初,梁商疾笃,帝親臨幸,問以遺言,對曰:“臣從事中郎周舉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由是用之。
九月,諸羌寇武威。
是月晦,日食。
冬十月,徙安定、北地郡。
十一月,遣車騎将軍張喬屯三輔。
徙荊州刺史李固為泰山太守。
荊州盜起,彌年不定,以李固為刺史。
固到,遣吏勞問境内,赦寇盜前釁,與之更始。
于是賊帥自縛歸首,固皆原之,遣還相招,半歲間餘類悉降。
奏南陽太守高賜等臧穢,賜等 朝廷的軍隊出征,卻聽不到他們班師凱旋的消息。
羌人的酋長悲痛哭泣,震驚懼怕而引發變亂,所以不能保持長久的安定,一發動叛亂就經年累月。
臣願意借撥暫時沒有戰鬥任務的軍隊五千人,對羌人發動出其不意的攻擊,和趙沖前後呼應,用不着一寸見方的印信,也用不着賞賜一尺布帛,最佳的結果是清除禍患,最低限度也能讓羌人降服。
如果認為臣年輕官小,不足以任用,可那些戰敗的将帥并不是官爵不高,年齡不老。
臣懷着萬分的至誠,冒着死罪向陛下陳詞。
”順帝未能采納。
鞏唐羌人進犯北地郡。
秋八月,大将軍梁商去世。
當初,梁商于三月上巳節在洛水之濱大宴賓客,酒席将散,又演奏挽歌《薤露》之歌。
周舉聽說後,感歎道:“這正是所謂的哀樂不合時宜,這不是應該演奏哀樂的場所啊,災禍将要降臨了吧!”到此時,梁商病重,告誡梁冀等人說:“我活着的時候,沒能輔佐朝廷,死後怎可耗費國家的資财?裝殓的衣被,放在口中的飯含,用作葬服的金縷玉衣,珠寶貝殼之類的東西,對死人有什麼益處?應該統統予以謝絕。
”梁商去世後,他的兒子們準備遵照遺囑來辦理喪事,朝廷不許。
任命梁冀為大将軍,梁不疑為河南尹。
任命周舉為谏議大夫。
當初,梁商病危,順帝親自到梁府探視,問他有何遺言,梁商回答說:“臣手下的從事中郎周舉清廉正直,可以委以重任。
”因此,任用周舉為谏議大夫。
九月,各部羌人進犯武威郡。
這個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
冬十月,将安定、北地兩郡内遷。
十一月,派遣車騎将軍張喬駐紮在三輔地區。
将荊州刺史李固調任為泰山郡太守。
荊州盜賊四起,終年不能平定,朝廷任命李固為荊州刺史。
李固到任後,派官吏到境内各地慰問,赦免盜賊之前的罪行,讓他們重新做人。
于是盜賊首領将自己捆綁起來前來自首,李固一律寬赦他們,讓他們回去招降其他人,半年的時間,其餘的盜賊全都投降。
李固彈劾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貪贓枉法,高賜等人 重賂梁冀,冀為之千裡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徙固為泰山太守。
時泰山盜賊屯聚曆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到,悉罷遣歸農,但選留任戰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誘之。
未滿歲,賊皆弭散。
壬午(142) 漢安元年 秋八月,吾斯等複反。
遣八使分行州郡。
遣杜喬、周舉、周栩、馮羨、栾巴、張綱、郭遵、劉班分行州郡,表賢良,顯忠勤。
其貪污有罪者,刺史、二千石驿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收舉。
喬等受命之部,張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劾奏大将軍冀、河南尹不疑無君之心十五事,京師震竦。
帝雖知綱言直,不能用也。
他使所劾亦多冀及宦者親黨,事皆寝遏。
侍禦史種暠疾之,複行案舉,乃更考正其罪。
以李固為将作大匠。
杜喬奏李固政為天下第一,故有是命。
以張綱為廣陵太守。
梁冀恨張綱,思有以中傷之。
時廣陵賊張嬰寇亂揚、徐間,積十餘年,乃以綱為廣陵太守。
綱單車徑詣嬰壘門,嬰大驚,走閉壘。
綱于門外罷遣吏兵,留十餘人,以書喻嬰,請與相見。
嬰乃出拜谒,綱延置上坐,譬之曰:“前後二千石 用貴重的禮物賄賂梁冀,梁冀替他們在千裡外發出緊急文書,向李固求情,而李固卻追查得更加緊急,梁冀因此将李固調任為泰山郡太守。
當時,泰山郡的盜賊聚集多年,郡太守經常派上千名郡兵追剿和讨伐,都不能制服。
李固到任後,把郡兵全都解散,遣送回鄉務農,隻選擇留下善戰的郡兵一百餘名,用恩德和威信招降盜賊。
不到一年,盜賊全都散去。
壬午(142) 漢順帝漢安元年 秋八月,吾斯等人再次反叛。
朝廷派遣八位使者分别巡視各州郡。
朝廷派遣杜喬、周舉、周栩、馮羨、栾巴、張綱、郭遵、劉班分别到各州郡巡視,表彰有德行和忠于職守的地方官吏。
對于貪污受賄,犯有罪行的官吏,刺史、郡太守等二千石以上的,用驿馬迅速上奏朝廷;縣令以下的,便直接逮捕,就地法辦。
杜喬等人奉命後就出發前往州郡,唯獨張綱把車輪埋在洛陽城的都亭,不肯前往,他說:“豺狼當道,怎麼還去管狐狸呢?”于是上書彈劾大将軍梁冀、河南尹梁不疑目無君王的十五件大事,京師洛陽為之震驚。
順帝雖然知道張綱說得有理,但不能采納。
其他使者所彈劾的也多是梁冀和宦官的親友和黨羽,所有的彈劾案都被擱置。
侍禦史種暠對此感到痛憤,再次舉報要求查辦,順帝這才命令審查定罪。
任命李固為将作大匠。
杜喬上奏李固政績為天下第一,所以才有這項任命。
任命張綱為廣陵郡太守。
梁冀痛恨張綱,想找個事由陷害他。
當時廣陵郡盜賊張嬰在揚州、徐州一帶作亂,已有十多年,于是梁冀任命張綱為廣陵郡太守。
張綱單獨乘車直接來到張嬰的營壘大門,張嬰大吃一驚,連忙下令關閉營壘大門。
張綱在門外将官吏和士兵都打發回去,隻留下十多個人,寫信告訴張嬰,請他出來見面。
張嬰這才出營拜見,張綱請張嬰坐在上座,開導他說:“前後曆任郡太守, 多肆貪暴,故緻公等懷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公所為者又非義也。
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來,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
若聞義不服,天子震怒,荊、揚、兖、豫大兵雲合,身首橫分,血嗣俱絕。
二者利害,公其深計之。
”嬰聞,泣下曰:“荒裔愚民,不堪侵枉,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知其不可久,且以喘息須臾間耳。
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辰也。
”乃辭還營。
明日,将所部萬餘人與妻子面縛歸降。
綱單車入壘,置酒為樂,散遣部衆,任從所之,親為蔔居宅,相田疇,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論功當封,梁冀遏之。
在郡一歲卒,嬰等五百餘人,為之制服行喪,送至犍為,負土成墳。
時二千石長吏有能政者,有洛陽令任峻、冀州刺史蘇章、膠東相吳祐。
洛陽令自王渙之後,皆不稱職,峻能選用文武,各盡其用,發奸不旋踵,民間不畏吏。
其威禁猛于渙,而文理政教不如也。
章有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欲案其奸臧,乃為設酒甚歡。
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
”章曰:“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
”遂舉正其罪,州境肅然。
後以摧折權豪坐免。
時天下日敝,民多愁苦,論者日夜稱章,朝廷不能複用也。
祐政崇仁簡,民不忍欺。
啬夫孫性,私賦 多數都貪婪而又殘暴,所以導緻你們心懷憤怒,聚衆起兵。
郡太守的确有罪,然而你們的所作所為也不符合大義。
如今皇上仁愛聖明,準備用恩德消除叛亂,所以才派太守我前來,今天确實是轉禍為福的大好時機。
如果聽到這些道理還不肯歸附,天子赫然震怒,征調荊州、揚州、兖州、豫州的大軍,像雲一樣聚集,你們就将身首異處,子孫滅絕。
二者孰利孰害,請你仔細考慮。
”張嬰聽後,流着眼淚說:“我們這些荒野的愚民,因為忍受不了殘酷迫害,才聚集在一起苟且偷生,猶如魚遊鍋中,知道不能長久,隻不過苟延殘喘而已。
如今聽到您的勸導,正是我們再生之時。
”于是,告辭回營。
次日,率領部衆一萬餘人和妻子兒女,把手臂捆綁在背後,向張綱投降。
張綱獨自乘車進入張嬰的營壘,大擺筵席,飲酒作樂,遣散張嬰的部衆,聽任他們去願意投奔的地方,張綱還親自為張嬰選擇住宅,查看田地,張嬰的子孫想當官吏的,他都加以推薦任用。
人們都心悅誠服,南方州郡一片和平景象。
評定功績,應當封張綱侯爵,但梁冀從中加以阻撓。
張綱在廣陵郡任職一年後去世,張嬰等五百餘人,為他穿上喪服舉哀,将他的靈柩送回家鄉犍為,為他搬運泥土,築成墳墓。
當時,有才能和政績的二千石官員,包括洛陽令任峻、冀州刺史蘇章、膠東國相吳祐。
自王渙以後,洛陽令都不稱職,任峻能夠選用文武官吏,使他們各盡其才,舉發奸罪非常迅速,轉足之間即可破案,民間也不再畏懼官吏。
他的威嚴和震懾能力超過王渙,在文治教化方面則不如王渙。
蘇章有一位老朋友是清河郡太守,蘇章在轄區巡視,打算查辦他的貪贓枉法罪行,于是擺下酒宴,暢叙友情,甚為歡洽。
太守高興地說:“别人都有一個天,唯獨我有兩個天。
”蘇章說:“今天晚上,我蘇孺文和老朋友喝酒,這是私情;明天冀州刺史調查案情,那是國法。
”于是檢舉和判定他的罪狀,全州境内吏治肅然清明。
後來蘇章因為打擊權貴豪強而被免官。
當時,天下凋敝,百姓憂愁困苦,議論時事的人不斷地上書稱頌蘇章,但朝廷卻不再任用他。
吳祐為政崇尚仁愛簡約,百姓都不忍心欺騙他。
有位啬夫名叫孫性,私自賦斂 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歸伏罪。
性慚懼自首,具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污穢之名,所謂&lsquo觀過知仁&rsquo矣。
”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
冬,罕羌降。
罷張喬軍屯。
癸未(143) 二年 夏四月,以趙沖為護羌校尉,擊燒當羌,破之。
冬十一月,使匈奴中郎将馬寔遣人刺吾斯,殺之。
地震。
涼州自九月以來,地百八十震,山谷拆裂,壞敗城寺,民壓死者甚衆。
增孝廉為四科。
尚書令黃瓊以左雄所上孝廉之選,專用儒學、文吏,于取士之義猶有所遺,乃奏增孝悌及能從政者為四科,帝從之。
甲申(144) 建康元年 春,趙沖讨羌,戰殁。
沖追叛羌,遇伏戰死,而前後多所斬獲,羌由是亦衰耗。
夏四月,馬寔擊南匈奴左部,破之,胡、羌、烏桓悉降。
立子炳為皇太子。
太子居承光宮,帝使侍禦史種暠監其家。
中常侍高梵從中單駕出迎太子,時太傅杜喬等疑不欲從而未決,暠乃手劍當車曰:“太子,國之儲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來, 百姓錢财,買衣服送給父親,父親得到衣服後大怒道:“你有這樣的長官,怎麼能忍心欺騙他呢!”催促他回去認罪。
孫性懷着慚愧和畏懼的心情到官府自首,并把父親所說的話全都告訴了吳祐,吳祐說:“你因為想孝敬父親而蒙受貪污的惡名,真是所謂&lsquo看到過失而知道仁義的美德&rsquo啊。
”讓孫性回家向父親道歉,又把衣服贈給孫性的父親。
冬季,罕羌歸降朝廷。
撤銷張喬的駐軍。
癸未(143) 漢順帝漢安二年 夏四月,任命趙沖為護羌校尉,進攻燒當部落的羌人,将其擊敗。
冬十一月,使匈奴中郎将馬寔派人刺殺了吾斯。
發生地震。
涼州地區自從九月以來,共發生地震一百八十次,山谷崩裂,城郭和官府房舍遭到毀壞,被壓死的老百姓很多。
增加孝廉選舉為四科。
尚書令黃瓊認為左雄所上奏的關于孝廉選舉的建議,隻限于推薦精通經學的“儒學”和通曉公文格式的“文吏”,對于選拔人才的原則還有遺漏,于是,上奏請求增加“孝悌”和“有能力從政”兩種,共四科,順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甲申(144) 漢順帝建康元年 春季,趙沖讨伐叛羌,戰死。
趙沖追擊叛羌,遭遇伏擊陣亡,然而他前後斬殺和俘獲叛羌很多,羌人的勢力也從此衰減。
夏四月,馬寔進攻南匈奴左部,将其擊敗,胡人、羌人、烏桓人全都歸降。
順帝立劉炳為皇太子。
太子住在承光宮,順帝讓侍禦史種暠監護太子宮。
中常侍高梵從内廷乘一輛車出來迎接太子,當時,太傅杜喬等人感到懷疑,不想讓高梵把太子接走,又不敢決定,種暠手提寶劍,擋住車輛說:“太子是國家的儲君,關系到人民的安危。
如今常侍前來, 無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辭屈,不敢對,馳還奏之。
诏報,太子乃得去。
喬退而歎息,愧暠臨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稱善者良久。
秋八月,揚、徐群盜範容等作亂,遣禦史中丞馮绲督州兵讨之。
帝崩,太子炳即位。
年二歲。
尊皇後曰皇太後。
太後臨朝。
以李固為太尉,錄尚書事。
九月,葬憲陵。
地震。
诏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之。
皇甫規對曰:“陛下攝政之初,拔用忠貞,遠近翕然望見太平。
而災異不息,寇賊縱橫,殆以奸臣權重之所緻也。
其常侍尤無狀者,宜亟黜遣,以答天誡。
大将軍冀、河南尹不疑,亦宜增修謙節,輔以儒術,省去遊娛不急之務,割減廬第無益之飾。
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軍兄弟操楫者也。
若能平志畢力以度元元,所謂福也。
如其怠弛,将淪波濤,可不慎乎?夫德不稱祿,猶鑿墉之趾以益其高,豈安固之道哉?凡諸宿猾、酒徒、戲客,皆宜貶斥,以懲不軌。
”冀忿之,以規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歸。
揚州刺史尹耀讨範容,敗殁。
冬十月,交趾蠻夷複反,刺史夏方降之。
九江盜馬勉稱帝于當塗。
群盜發憲陵。
乙酉(145) 孝沖皇帝永嘉元年 春正月,帝崩。
沒有诏書和符信,怎麼能夠知道不是奸謀呢?今天,我隻有一死而已!”高梵無詞以對,不敢回答,急忙驅車回宮奏報。
拿來诏書後,太子才得以離去。
杜喬退下後歎息不已,自愧不如種暠遇事不亂,順帝也誇獎種暠謹慎持重,稱贊了他很長時間。
秋八月,揚州、徐州的盜賊範容等人叛亂,朝廷派遣禦史中丞馮绲督率州郡兵前去讨伐。
順帝去世,太子劉炳即皇帝位。
年齡隻有兩歲。
尊梁皇後為皇太後。
皇太後臨朝主管朝政。
任命李固為太尉,主持尚書事務。
九月,将順帝安葬在憲陵。
發生地震。
下诏薦舉賢良方正人才,策問政事。
皇甫規對策道:“陛下剛開始攝政,就選拔任用忠誠堅貞的人才,四方的人民欣然企望看到太平盛世。
然而災異不斷發生,盜賊橫行,這是奸臣權勢太重造成的。
常侍中表現特别差的,應該迅速罷黜和遣退,以此來回應上天的警示。
大将軍梁冀、河南尹梁不疑,也應加強修養謙恭的節操,努力學習儒術,省去娛樂等不急需的開支,削減住宅裡無益的裝飾。
君主是船,人民是水,群臣是坐船的,大将軍兄弟是掌舵持槳的。
如果能大家齊心協力,普渡衆生,這就是福。
如果懈怠松弛,勢必被波濤吞沒,能不慎重嗎?如果德行和祿位不相稱,就像挖牆腳來增高牆壁一樣,難道是追求安定穩固的方法嗎?凡是老奸巨猾、酒徒、戲客,都應該貶黜斥退,以此懲罰不軌之徒。
”梁冀痛恨皇甫規,将他的對策列為下等,任命為郎中,又借口他有病,将其免職,遣送回鄉。
揚州刺史尹耀讨伐範容,戰敗被殺。
冬十月,交趾蠻夷再次反叛,刺史夏方将他們招降。
九江郡盜賊馬勉在當塗自稱皇帝。
群盜發掘安葬順帝的憲陵。
漢沖帝 乙酉(145) 漢沖帝永嘉元年 春正月,沖帝劉炳去世。
梁太後以揚、徐盜賊方盛,欲須所征諸王侯到乃發喪,太尉李固曰:“帝雖幼少,猶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動,豈有人子反共掩匿乎?秦皇沙丘之謀,近日北鄉之事,皆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
”太後從之,即暮發喪。
征清河王蒜及渤海孝王子缵至京師,大将軍冀白太後迎缵入,即位,罷蒜歸國。
蒜、缵皆章帝曾孫,蒜為人嚴重,動止有法度,公卿皆歸心焉。
而缵年八歲,李固謂梁冀曰:“立帝宜擇長年有德、任親政事者,願将軍審詳大計,察周、霍之立文、宣,戒鄧、閻之利幼弱。
”冀不從,與太後定策禁中,迎缵入南宮,即皇帝位。
蒜罷歸國。
葬懷陵。
将蔔山陵,李固曰:“今處處寇賊,軍興費廣,新創憲陵,賦發非一。
帝尚幼小,可起陵于憲陵茔内,如康陵制度。
”太後從之。
太後委政李固,宦官為惡者一皆斥遣,而梁冀尤疾之。
初,順帝時,除官多不以次,固奏免百餘人。
此等遂作飛章,言固離間近戚,自隆支黨。
冀以白太後,太後不聽。
廣陵張嬰據郡反。
嬰既降,至是複反。
二月,叛羌皆降,隴右複平。
西羌叛亂,積年費用八十餘億。
諸将多盜牢禀,貨賂左右, 梁太後因揚州、徐州盜賊勢力正強盛,打算等受征召的各位王侯到洛陽後再發布沖帝去世的消息,太尉李固說:“皇帝雖然年齡幼小,但仍是天下的君父,今天已經去世,人民和神靈無不為之悲痛,做子民的怎能反而共同掩蓋君父去世的消息呢?秦始皇死後的沙丘之謀,近來迎立北鄉侯之事,都是天下大忌,絕對不能這麼做。
”梁太後聽從他的勸告,便在當天傍晚發喪。
征召清河王劉蒜及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劉缵到京師洛陽,大将軍梁冀勸說梁太後迎接劉缵入宮,将劉蒜遣回封國。
劉蒜、劉缵都是章帝的曾孫,劉蒜性格嚴肅莊重,行動舉止遵循禮節法令,公卿大臣都從心裡歸服。
然而劉缵年齡隻有八歲,李固對梁冀說:“确立繼位皇帝應該選擇年齡大而有道德、能夠親自處理朝廷政務的人,請将軍仔細考慮國家的長遠利益,體察周勃所以選立文帝、霍光所以選立宣帝的道理,借鑒鄧氏、閻氏家族選立幼弱的教訓。
”梁冀不聽,與梁太後在宮中定下決策,迎接劉缵進入南宮,繼位為皇帝。
劉蒜被遣回封國。
安葬沖帝于懷陵。
朝廷将要為沖帝選擇陵地,李固說:“如今處處都有盜賊,軍事費用浩大,最近才修築憲陵,征收賦稅和調發徭役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皇帝年齡幼小,可以在憲陵内修建一個陵園安葬,依照殇帝康陵的制度。
”梁太後聽從了。
梁太後将朝廷政務交由李固處理,凡是作惡的宦官,一律被排斥和遣退,因而梁冀更加痛恨李固。
當初,順帝在位時,任命官吏大多不按常規次序,李固奏準免職一百多人。
這些人因此寫匿名信誣告李固,說李固離間皇室和近親的關系,培植和擴大自己的黨羽勢力。
梁冀把這句話告訴太後,梁太後沒有聽從。
廣陵郡張嬰占據郡城反叛。
張嬰歸降後,到這時再次反叛。
二月,叛羌全部歸降,隴右再次恢複安甯。
西羌諸種起兵反叛,朝廷連年支出的軍事費用累積達八十多億。
領兵的将領們大多盜取軍饷,用珍寶賄賂皇帝身邊的近臣, 不恤軍事,白骨相望。
左馮翊梁并以恩信招誘叛羌,離湳、狐奴等五萬餘戶皆詣并降,隴右複平。
三月,九江都尉滕撫擊馬勉、範容等,斬之。
太後以徐、揚盜賊益熾,博求将帥。
三公舉撫有文武才,诏拜九江都尉,助馮绲讨之。
廣開賞募,錢、邑有差。
撫等破斬馬勉、範容等,拜撫中郎将,督揚、徐二州事。
诏康陵在恭陵上。
诏曰:“殇帝即位逾年,安帝承襲統業。
而前世令恭陵在康陵之上,失其次序,今其正之。
” 冬十一月,曆陽盜華孟稱帝,滕撫進擊張嬰及孟,皆破斬之,東南悉平。
撫性方直,不交權勢,為宦官所惡。
後論功當封,太尉胡廣承旨奏黜之,遂卒于家。
丙戌(146)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 夏四月,诏郡國舉明經詣太學,受業者歲滿課試,拜官有差。
自是公卿皆遣子受業,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
海水溢。
閏六月,大将軍冀進毒弑帝,白太後策免太尉固,迎蠡吾侯志入,即位,太後猶臨朝。
不注重軍事,以緻兵民大量死亡,白骨相望。
左馮翊梁并用恩德和信義招降叛羌,離湳、狐奴等五萬多戶全都到梁并處投降,隴右地區再次恢複安甯。
三月,九江郡都尉滕撫進擊馬勉、範容等盜賊,将他們斬首。
梁太後因徐州、揚州等地盜賊勢力日益熾盛,廣泛征求将帥之才。
三公薦舉滕撫有文武全才,下诏任命滕撫為九江郡都尉,協助馮绲征讨群盜。
公開懸出賞格,按照剿滅盜賊的功勞賞賜金錢或食邑。
滕撫等擊敗群盜,斬殺馬勉、範容等賊首,擢升滕撫為中郎将,都督揚州、徐州二州的事務。
朝廷下诏改康陵排位在恭陵之上。
诏書說:“殇帝即位超過一年,安帝繼承皇統帝業。
然而前朝卻将安帝的恭陵排列在殇帝的康陵之上,次序颠倒,現在加以改正。
” 冬十一月,曆陽盜賊華孟自稱為皇帝,滕撫進攻張嬰以及華孟,将他們全都擊敗并斬首,東南地區全部平定。
滕撫性情方正剛直,不結交權貴和有勢力的人,因而被宦官憎恨。
後來評定讨伐盜賊的功勞,應該封滕撫為侯,然而太尉胡廣秉承權貴的旨意,彈劾滕撫,将他罷黜
” 張衡也上書說:“去年京師發生地震,地面開裂。
土地開裂,象征着權威被分割;發生地震,象征着人民受到驚擾。
希望陛下考慮遵循古代君主所制定的規章制度的辦法,不要讓刑罰和獎賞的八種權柄脫離天子之手。
然後,神明的期望就會得到滿足,災異就會不再出現了。
”張衡又因為東漢王朝建立以來,儒生們 争學圖緯,上疏言:“圖谶成于哀、平之際,皆虛僞之徒以要世取資,欺罔較然,莫之糾禁。
且律曆、卦候、九宮、風角,數有微效,世莫肯學,而競稱不占之書,譬猶畫工惡圖犬馬而好作鬼魅,誠以實事難形而虛僞不窮也。
宜收藏圖谶,一禁絕之,則朱紫無所眩,典籍無瑕玷矣。
” 秋七月,鐘羌寇隴西、漢陽。
冬十月,校尉馬續擊破之。
十一月,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
用周舉之言也。
乙亥(135) 四年 春二月,初聽中官得以養子襲爵。
禦史張綱上書曰:“竊尋文、明二帝,德化尤盛,中官常侍不過兩人,近幸賞賜裁滿數金,惜費重民,故家給人足。
而頃者以來,無功小人皆有官爵,非所以愛民重器,承天順道也。
”書奏,不省。
旱。
遣谒者馬賢擊鐘羌,大破之。
夏四月,以梁商為大将軍。
商稱疾不起且一年,帝遣使舉策就第即拜,商乃詣阙受命。
商少通經傳,謙恭好士,辟李固為從事中郎。
固以商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乃奏記曰:“數年以來,災怪屢見。
孔子曰:&lsquo智者見變思形,愚者睹怪諱名。
&rsquo天道無親,可為祗畏。
誠令王綱一整,道行忠立,明公踵伯成之高, 都争着去學習圖谶緯書這種神秘的預言書,上疏說:“圖谶之類成書于哀帝、平帝之際,都是虛妄之徒用來欺世盜名和借機利用的,欺騙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但朝廷卻沒有加以糾察禁止。
而且,律曆、卦候、九宮、風角所做的預測,曾不斷地應驗,世人卻不肯學習,都争相稱贊谶緯之書,正猶如畫師不喜歡畫狗畫馬,卻喜歡畫鬼怪,确實是因為現實的事物很難畫好,而虛無缥缈的東西可以信筆亂畫。
應該把圖谶之類的書加以收藏,一律禁絕,這樣,朱紅的正色才不緻被紫色所擾亂,聖人典籍也不至受到玷污。
” 秋七月,鐘羌進犯隴西和漢陽兩郡。
冬十月,校尉馬續擊敗鐘羌。
十一月,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官。
這是順帝采納周舉的谏言而采取的措施。
乙亥(135) 漢順帝陽嘉四年 春二月,首次允許宦官以養子繼承爵位。
禦史張綱上書說:“據我考察,文帝和明帝德行教化最有成就,而當時中常侍不過二人,對寵愛親信人員的賞賜,不過黃金數兩,珍惜經費,關心人民,所以百姓家家富足。
可是近幾年來,沒有功勞的小人都得到官祿爵位,這不是愛護人民,重視官位,順應天道的做法。
”奏章呈上後,順帝不理。
發生旱災。
派遣谒者馬賢進攻鐘羌,大敗鐘羌。
夏四月,任命梁商為大将軍。
梁商稱病不起将近一年,順帝派遣使者捧着任命策書到梁商家中,拜授他為大将軍,梁商這才到皇宮接受任命。
梁商自幼通曉儒家經傳,謙虛恭謹,喜好人才,延聘李固為從事中郎。
李固因梁商為人柔順溫和,能守身自好,但卻不能整頓朝綱法紀,于是向梁商上書說:“幾年來,災變怪異不斷出現。
孔子說:&lsquo聰明的人見到災異,而想到刑罰,愚蠢的人見到怪異,卻忌諱其名稱。
&rsquo天道不論親疏,所以可敬可畏。
如果能夠整頓朝廷綱紀,使正道通行,忠臣得立,然後您再延續伯成辭官歸耕的高尚行為, 全不朽之譽,豈與此外戚凡輩耽榮好位者同日而論哉?”商不能用。
秋閏八月朔,日食。
冬十月,烏桓寇雲中。
十二月,地震。
丙子(136) 永和元年 冬十二月,以王龔為太尉。
龔疾宦官專權,上書極言其狀。
諸黃門使客誣奏龔罪,上命龔亟自實。
李固奏記于梁商曰:“王公以堅貞之操,橫為讒佞所構,衆人聞知,莫不歎栗。
夫三公尊重,無詣理訴冤之義,纖微感概,辄引分決。
是以舊典不有大罪,不至重問。
王公卒有他變,則朝廷獲害賢之名,群臣無救護之節矣。
語曰:&lsquo善人在患,饑不及餐。
&rsquo斯其時也。
”商即言之,事乃得釋。
以梁冀為河南尹。
冀嗜酒逸遊,居職縱暴,商客呂放以告,商讓之。
冀遣人殺放,而推疑放之怨仇,捕滅其宗親賓客百餘人。
武陵蠻反。
初,武陵太守言蠻夷率服,可增租賦。
虞诩曰:“自古聖王,不臣異俗。
先帝舊典,貢稅多少,所由來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
計其所得,不償所費,必有後悔。
”帝不從。
至是,蠻果争貢布非舊約,遂殺鄉吏,舉種反。
成全不朽的聲譽,哪能跟那些沉湎于榮華富貴、追求高位的一般外戚同日而語呢?”梁商未能采用。
秋閏八月初一,發生日食。
冬十月,烏桓進犯雲中郡。
十二月,發生地震。
丙子(136) 漢順帝永和元年 冬十二月,任命王龔為太尉。
王龔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述他們的罪狀。
宦官們指使門客誣告王龔有罪,順帝命王龔盡快講明真實情況。
李固上書對梁商說:“王龔具有堅貞的節操,無端遭受奸佞的陷害,大家聽到這個消息,無不為之歎息恐懼。
三公地位尊崇,沒有親身前往司法部門為自己申辯的道理,即令他對朝廷稍有不滿,往往讓他自殺。
所以,按照慣例,沒有大逆不道之罪,不至于審問三公。
假如王龔突然發生其他意外,朝廷就會蒙受傷害賢能的惡名,群臣也沒有營救和保護忠良的氣節。
俗話說:&lsquo好人正處在患難中,我們再餓也顧不上吃飯。
&rsquo現在正是這樣的時候。
”于是,梁商立刻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任命梁冀為河南尹。
梁冀喜好飲酒遊樂,任官期間多有暴虐不法的行為,梁商的門客呂放把這一情況報告梁商,梁商責備了梁冀。
梁冀派人殺死呂放,而且把犯罪嫌疑推到呂放的仇人身上,捕獲、誅殺他的宗親和賓客一百餘人。
武陵蠻反叛。
當初,武陵太守說蠻夷都已歸服,可以增加田租賦稅。
虞诩說:“自古以來,聖明的君王不把風俗習慣與我們相異的其他民族當作自己的臣民。
先帝已經制定的規章,明确規定武陵蠻夷應繳納的數額,時間已經很久了,現在濫行增加,必然引起怨恨和反叛。
計算所能得到的,還抵償不了所耗費的,以後必會後悔。
”順帝沒有聽從。
到這時,蠻人果然因為征收貢布不符合原來規定的數額而起來抗争,于是殺掉征收賦稅的鄉吏,舉族反叛。
丁醜(137) 二年 春,以李進為武陵太守,讨平之。
進簡選良吏,撫循蠻夷,郡境遂安。
夏四月,地震。
象林蠻反。
象林蠻區憐等攻縣寺,殺長吏,交趾刺史樊演發交趾、九真兵萬餘人救之。
兵士憚遠役,反攻其府,府雖擊破反者,而蠻勢轉盛。
冬十月,帝如長安,征處士法真,不至。
扶風法真博通内外學,隐居不仕。
帝欲緻之,四征不屈。
友人郭正稱之曰:“真名可得聞,身難得見。
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謂百世之師者矣。
” 地震。
太尉王龔以中常侍張昉等專弄國權,欲奏誅之,宗親有以楊震事谏之者,龔乃止。
十二月,還宮。
戊寅(138) 三年 春二月,地震,金城、隴西山崩。
夏閏四月,地震。
以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招降蠻寇,嶺外悉平。
侍禦史賈昌與州郡讨區憐等,歲餘不克。
帝召百官,問以方略,皆議遣大将,發荊、揚、兖、豫四萬人赴之。
李固駁曰:“荊、揚盜賊磐結不散,長沙、桂陽數被征發,如複擾動,必更生患。
兖、豫之人,遠赴萬裡,诏書迫促, 丁醜(137) 漢順帝永和二年 春,任命李進為武陵太守,讨平反叛的蠻人。
李進挑選賢良的官吏,安撫蠻人,郡境方得安甯。
夏四月,發生地震。
象林郡蠻人反叛。
象林郡蠻人區憐等人攻打所在縣的官府,殺死地方官吏,交趾刺史樊演征發交趾郡和九真郡兵一萬餘人前往救援。
士兵們害怕遠征,反攻太守府,太守府雖然擊敗了反叛的士兵,然而蠻人的勢力反而更加強大了。
冬十月,順帝前往長安,征召隐居之士法真,法真沒有前來。
扶風郡人法真精通儒家的“七緯”内學和“六經”外學,隐居鄉裡,不肯出來做官。
順帝想請到他,前後四次征召,他不肯屈從。
法真的朋友郭正稱贊他說:“法真的名字可以聽到,卻很難見到他這個人。
他越是逃避名聲,名聲越是随着他,越是躲開名聲,名聲越是追着他,真可以說是百世之師了。
” 發生地震。
太尉王龔因中常侍張昉等人專擅朝廷大權,打算上奏請求誅殺他們,宗族和親戚中有人用楊震的遭遇來勸阻,王龔這才作罷。
十二月,順帝返回洛陽皇宮。
戊寅(138) 漢順帝永和三年 春二月,發生地震,金城和隴西二郡發生山崩。
夏閏四月,發生地震。
任命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招降蠻寇,五嶺以外地區全部平定。
侍禦史賈昌與州郡官兵合力讨伐區憐等人,一年多也沒能取勝。
順帝召見百官,征詢對策,大家都主張派遣大将,調發荊州、揚州、兖州、豫州等四州兵力共四萬人,前去交趾增援。
李固反駁說:“荊州和揚州一帶的盜賊,猶如磐石一樣結合在一起,不肯離散,長沙和桂陽兩郡的士兵已經多次被征發,如果再加征發,騷擾百姓,必然會發生新的變亂。
兖州、豫州兩地的百姓,被征調遠赴萬裡之外,而诏書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 必緻叛亡。
南州溫暑,加有瘴氣,緻死亡者十必四五。
遠涉萬裡,士卒疲勞,比至嶺南,不複堪鬥。
軍行日三十裡,而兖、豫去日南九千餘裡,三百日乃到,計人禀五升,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将吏驢馬之食。
設軍所在,死亡必衆,既不足禦敵,當複更發,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
九真、日南相去千裡,發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苦四州之卒以赴萬裡之艱哉! “前中郎将尹就讨益州叛羌,益州諺曰:&lsquo虜來尚可,尹來殺我。
&rsquo後就征還,以兵付刺史張喬,喬因其将吏,旬月之間破殄寇虜。
此發将無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驗也。
宜更選有勇略仁惠任将帥者,以為刺史、太守。
徙日南吏民北依交趾,還募蠻夷,使自相攻,轉輸金帛以為其資。
有能反間緻頭首者,許以封侯列土之賞。
故并州刺史祝良性多勇決,張喬前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
” 四府悉從固議,即拜良為九真太守,喬為交趾刺史。
喬至,開示慰誘,并皆降散。
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數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
嶺外複平。
秋九月,诏舉武猛任将帥者。
初,左雄薦周舉為尚書,至是雄為司隸校尉,舉馮直任将帥。
直嘗坐臧受罪,舉以此劾奏雄。
雄曰:“诏書使選武猛,不使選清高。
”舉曰:“诏書使君選武猛,不使君選貪污也。
” 必然導緻叛亂和逃亡。
南方州郡,水土濕熱,再加上瘴氣,因此而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
長途跋涉,行軍萬裡,士卒疲勞不堪,等軍隊到達嶺南時,已不再有戰鬥能力了。
部隊每天行軍三十裡,而兖州、豫州距離日南郡達九千餘裡,需要行軍三百天才能到達,按每人帶口糧五升計算,需要用米六十萬斛,還不包括将領、文官所乘驢、馬的飼料。
駐紮軍隊的地方,死亡的人一定很多,既然抵禦不了敵人的進攻,就将再次增調援兵,這就猶如挖割心腹去貼補四肢。
九真、日南二郡相隔千裡,征發當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更何況征發四州的兵士,讓他們忍受萬裡遠征的痛苦呢? “從前,朝廷派中郎将尹就讨伐益州的叛羌,益州有諺語說:&lsquo叛羌來了,還可忍受;尹就來了,必然殺我。
&rsquo後來把尹就調回京師,把軍隊交給刺史張喬,張喬依靠原有軍隊的将領和軍吏,一個月之内,便将叛羌擊敗殲滅。
這證明派遣大将沒有益處,而州郡地方官吏足以勝任。
應該重新選派有勇有謀、仁慈惠愛而又可以勝任将帥的人,任命為州刺史和郡太守。
将日南郡的官吏和百姓遷徙到北邊的交趾郡,另外招募蠻夷,讓他們互相攻擊,供給金帛資助他們。
如果有能夠使用反間計離間敵人斬殺其首領的,朝廷許諾給予封侯賜邑的賞賜。
原并州刺史祝良勇敢果斷,張喬從前有平定叛羌的功勳,他們都可以任用。
” 四府都同意李固的意見,于是順帝就任命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
張喬到達交趾,對叛蠻開誠布公地進行安撫和誘勸,叛蠻全部投降解散。
祝良到達九真以後,單獨乘車進入叛軍營地,給他們指明生路,用威信進行招撫,投降的有數萬人,他們一同為祝良修築郡太守官舍。
五嶺以外地區恢複太平。
秋九月,順帝下诏薦舉雄武勇猛可以擔任将帥的人才。
當初,左雄推薦周舉為尚書,到此時左雄任司隸校尉,推薦馮直有将帥之才。
馮直曾犯過貪污罪,周舉因此彈劾左雄。
左雄說:“聖旨讓推選勇猛的人才,沒讓推選品行清廉高潔的人才。
”周舉說:“聖旨讓您推選勇猛的人才,不是讓您推選貪污犯。
” 雄曰:“進君,适所以自伐也。
”舉曰:“昔趙宣子任韓厥為司馬,而厥戮其仆,宣子謂諸大夫曰:&lsquo可賀我矣。
&rsquo今君不以舉之不才誤升諸朝,不敢阿君以為君羞。
不寤君之意與宣子殊也。
”雄悅,謝曰:“是吾過也。
”天下益以此賢之。
是時宦官競賣恩勢,唯大長秋良賀清儉退厚。
及诏舉武猛,賀獨無所薦。
帝問其故,對曰:“臣生自草茅,長于宮掖,既無知人之明,又未嘗交加士類。
昔衛鞅因景監以見,有識知其不終。
今得臣舉者匪榮伊辱,是以不敢。
” 冬十月,燒當羌那離寇金城,校尉馬賢擊破之。
十二月朔,日食。
己卯(139) 四年 春正月,中常侍張逵等伏誅。
梁商以小黃門曹節等用事于中,遣冀與交。
而中常侍張逵等忌其寵,反共谮商及曹騰、孟贲圖廢立。
帝曰:“必無是,但汝曹共妒之耳。
”逵懼,矯诏收縛騰、贲。
帝怒,收逵等下獄,伏誅。
辭所連染,延及大臣,商上疏曰:“《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止首惡。
大獄一起,無辜者衆,死囚久系,纖微成大,非所以順迎和氣、平政成化也。
宜早訖竟,以止逮捕之煩。
”帝納之。
三月,地震。
夏四月,馬賢擊那離等,斬之。
秋八月,太原旱。
左雄說:“我推薦您,反而受到您的攻擊,真是自找麻煩了。
”周舉說:“從前,趙宣子任命韓厥為司馬,韓厥卻處死趙宣子的奴仆,趙宣子對各位大夫說:&lsquo可以為我祝賀了。
&rsquo現在,您不嫌棄我周舉沒有才幹,而将我推薦到朝廷,我不敢迎合您,讓您蒙羞。
然而,想不到您的看法和趙宣子完全不同啊。
”左雄很高興,道歉說:“這是我的過錯。
”天下人因此對左雄更為尊敬。
這個時候,宦官争相賣弄權勢,隻有大長秋良賀清廉淡泊,謙退敦厚。
等到下诏薦舉通猛人才時,唯獨良賀沒有薦舉。
順帝問他什麼原因,良賀回答說:“臣出生于普通百姓家中,在宮廷中長大,既沒有知人之明,也沒有和士大夫交朋友。
從前,商鞅由景監推薦,有識之士就預見到他沒有好結果。
現在,能得到我薦舉的人,他們不會引以為榮,反倒會感覺是一種恥辱,因此我不敢薦舉。
” 冬十月,燒當羌人首領那離進犯金城郡,校尉馬賢将其打敗。
十二月初一,發生日食。
己卯(139) 漢順帝永和四年 春正月,中常侍張逵等被處死。
梁商因為小黃門曹節等在宮中當權,派遣梁冀和他結交。
而中常侍張逵等人忌妒曹節受寵,反而一同向順帝誣告梁商和曹騰、孟贲圖謀廢黜皇上,另立新君。
順帝說:“肯定沒這麼回事,隻是你們都忌妒他們罷了。
”張逵等人非常恐懼,假傳聖旨,在宮中逮捕曹騰和孟贲。
順帝聞訊大怒,逮捕張逵等人,關進監獄,并将他們處死。
受口供牽連,涉及朝廷大臣,梁商上疏說:“《春秋》所立的原則,功勳在于元帥,犯罪隻誅首惡。
一旦興起大獄,無辜受害的人将會很多,身犯死罪的囚犯長久關押在牢中,細微小事也會變大,這不是順應和氣,治平政事,成就教化的做法。
應該及早結案,停止逮捕的煩擾。
”順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三月,發生地震。
夏四月,馬賢進攻叛羌,将那離斬首。
秋八月,太原郡發生旱災。
庚辰(140) 五年 春二月,地震。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
夏五月,诏度遼将軍馬續招降之。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寇西河,招誘右賢王,合兵圍美稷,殺長吏。
馬續等發兵掩擊,破之。
天子遣使責讓單于,單于本不預謀,乃脫帽避帳謝罪。
中郎将陳龜以單于不能制下,迫令自殺,降者遂更狐疑,龜坐免。
大将軍商曰:“馬續素有謀谟,典邊日久,深曉兵要。
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為期約。
如此,則醜類可服,國家無事矣。
”帝乃诏續招降畔虜。
商又移書續等曰:“中國安甯,忘戰日久。
良騎野合,交鋒接矢,決勝當時,戎狄之所長,而中國之所短也。
強弩乘城,堅營固守,以待其衰,中國之所長,而戎狄之所短也。
宜務先所長以觀其變,設購開賞,宣示反悔,勿貪小功以亂大謀。
”于是右賢王部萬三千口,皆詣續降。
是月晦,日食。
且凍、傅難種羌寇三輔,以馬賢為征西将軍讨之。
初,那離等既平,朝廷以來機、劉秉為并、涼刺史。
機等虐刻,多所擾發,羌遂複反。
羌寇武都,燒隴關。
匈奴吾斯立車紐為單于,引烏桓、羌、胡寇邊。
十二月,遣中郎将張耽将兵擊降之。
庚辰(140) 漢順帝永和五年 春二月,發生地震。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叛。
夏五月,诏令度遼将軍馬續招降反叛的南匈奴部衆。
南匈奴吾斯、車紐等反叛,進攻西河郡,引誘右賢王,合兵圍攻美稷,殺害地方官吏。
馬續等人發兵突襲,擊敗了他們。
順帝派使者責備南匈奴單于,單于原本沒有參與反叛,于是摘下帽子,離開營帳,表示認罪。
中郎将陳龜認為單于不能控制部下,逼迫單于自殺,因而已經投降的部衆,更加狐疑不安,陳龜因此被免職。
大将軍梁商說:“馬續素有謀略,主管邊防事務時間已經很長了,深知用兵之法。
應該下令馬續深挖壕溝,高築壁壘,用恩德信義招降叛人,公布懸賞條例,明确規定期限。
這樣,南匈奴就可以歸服,朝廷就可以平安無事了。
”順帝下诏令馬續招降反叛的匈奴人。
梁商又給馬續等人寫信說:“中國境内安甯,忘記戰争的時間已經很久。
騎好馬在原野上肉搏,兵刃相交,放箭射擊,當場決出勝負,這是匈奴人的長處,也是中國人的短處。
利用強弩,登城守衛,深溝高壘,固守防衛,等待敵人氣勢衰竭,這是中國人的長處,也是匈奴人的短處。
應該先發揮我們的長處,觀察敵方的變化,設立賞格,宣布朝廷招降之意,不要貪圖建立小功而亂了大的謀略。
”于是,右賢王部下一萬三千多人,都到馬續處投降。
這個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
且凍種、傅難種羌人進犯三輔地區,任命馬賢為征西将軍,前去讨伐。
當初,那離等人的反叛被平定後,朝廷任命來機、劉秉為并州和涼州刺史。
來機等人暴虐刻薄,多方侵擾和征發,羌人因此再次反叛。
羌人進犯武都郡,燒毀隴關。
南匈奴吾斯擁立車紐為單于,聯絡烏桓、羌人、胡人進犯邊境。
十二月,朝廷派遣中郎将張耽進攻和收降了他們。
辛巳(141) 六年 春正月,馬賢與羌戰,敗沒。
東西羌遂大合。
閏月,鞏唐羌寇三輔,燒園陵。
初,上命馬賢讨西羌,大将軍商以為賢老,不如太中大夫宋漢,帝不從。
賢到軍,稽留不進。
武都太守馬融上疏曰:“今雜種諸羌轉相鈔盜,宜及其未并,亟遣深入,破其支黨,而馬賢等處處留滞。
羌、胡百裡望塵,千裡聽聲,今逃匿避回,漏出其後,則必侵寇三輔,為民大害。
臣願請賢所不可用關東兵五千,裁假部隊之号,盡力率厲,埋根行首,以先吏士,三旬之中,必克破之。
臣又聞吳起為将,暑不張蓋,寒不披裘。
今賢野次垂幕,珍肴雜遝,兒子侍妾,事與古反。
臣懼賢等專守一城,言攻于西而羌出于東,且将士将不堪命,必有高克潰叛之變也。
”安定人皇甫規亦見賢不恤軍事,審其必敗,上書言狀。
朝廷皆不從,至是果敗。
二月,有星孛于營室。
武都太守趙沖擊破鞏唐羌,诏沖督河西四郡兵。
安定上計掾皇甫規上疏曰:“羌戎潰叛,皆因邊将失于綏禦。
乘常守安則加侵暴,苟競小利則緻大害。
微勝則虛張首級,軍敗則隐匿不言。
軍士勞怨,困于猾吏,進不得快戰以徼功,退不得溫飽以全命,餓死溝渠,暴骨中原,徒見 辛巳(141) 漢順帝永和六年 春正月,馬賢與羌人交戰,戰敗而死。
于是東羌和西羌大規模彙合。
閏正月,鞏唐部落的羌人進犯三輔地區,焚燒皇家園陵墳墓。
當初,順帝命馬賢征讨西羌,大将軍梁商認為馬賢年紀已老,不如任命太中大夫宋漢,順帝沒有聽從。
馬賢到軍中上任,逗留不肯前進。
武都郡太守馬融上疏說:“現在諸種羌人部衆争相攻劫搶掠,應該趁他們尚未彙合之時,迅速派兵深入叛羌腹地,擊破各個支黨,可是馬賢等人卻處處逗留拖延,不肯前進。
羌人和胡人,在百裡之外就能望見戰馬揚起的塵土,千裡之外就能聽到行軍的聲音,而現在他們避開漢軍的鋒芒,回避正面交鋒,繞到漢軍的背後,必然會侵犯三輔地區,給人民帶來很大的禍害。
臣請求把馬賢認為不能作戰的關東兵五千人交由臣統領,借用部隊的名号,盡力率領和激勵他們,誓不後退,身先士卒,在三十天之内,定能打敗叛羌。
臣又聽說,吳起為将,炎暑不張傘蓋,寒冬不穿皮衣。
而現在馬賢在野外宿營,也要垂挂幕帳,珍味佳肴雜陳,兒子、侍妾侍奉身邊,這種做法和古代名将完全相反。
臣擔心馬賢等人專門固守一座城池,聲稱攻打西邊,而羌人卻出現在東邊,使得部下将士疲于奔命,必将有同春秋時鄭國将領高克一樣潰敗反叛的變故發生。
”安定郡人皇甫規也發現馬賢不關注軍事,估計他一定會失敗,上書朝廷彙報情況。
朝廷都沒有聽從,到這時,馬賢果然戰敗。
二月,營室星座附近出現彗星。
武都太守趙沖擊敗鞏唐羌人,诏命趙沖督率河西四郡軍隊。
安定郡上計掾皇甫規上疏說:“羌人的反叛,全是因為守邊将帥安撫治理不得當。
平常趁羌人安分守己,就對他們加以虐待,隻貪圖小利,終于招緻大禍。
小獲勝利,就向朝廷虛報斬殺的首級數目;打了敗仗,就隐瞞實情而不上報。
士兵辛苦怨憤,受制于奸猾的官吏,前進不能速戰以建立軍功,後退不得溫飽以保全性命,有的餓死在溝渠裡,有的屍骨暴露在原野上,隻看見 王師之出,不聞振旅之聲。
酋豪泣血,驚懼生變,是以安不能久,叛則經年。
願假臣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意,與趙沖共相首尾,可不煩方寸之印、尺帛之賜,高可滌患,下可納降。
若謂臣年少官輕,不足用者,凡諸敗将,非官爵之不高,年齒之不邁。
臣不勝至誠,沒死自陳。
”帝不能用。
鞏唐羌寇北地。
秋八月,大将軍梁商卒。
初,商以上巳會賓客,宴于洛水,酒闌,繼以《薤露》之歌。
周舉聞之,歎曰:“此所謂哀樂失時,非其所也,殃将及乎!”至是病笃,敕冀等曰:“吾生無以輔益朝廷,死何可耗費帑藏!衣衾、飯含、玉匣、珠貝之屬何益朽骨?宜皆辭之。
”薨,諸子欲從其誨,朝廷不聽。
以梁冀為大将軍,不疑為河南尹。
以周舉為谏議大夫。
初,梁商疾笃,帝親臨幸,問以遺言,對曰:“臣從事中郎周舉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由是用之。
九月,諸羌寇武威。
是月晦,日食。
冬十月,徙安定、北地郡。
十一月,遣車騎将軍張喬屯三輔。
徙荊州刺史李固為泰山太守。
荊州盜起,彌年不定,以李固為刺史。
固到,遣吏勞問境内,赦寇盜前釁,與之更始。
于是賊帥自縛歸首,固皆原之,遣還相招,半歲間餘類悉降。
奏南陽太守高賜等臧穢,賜等 朝廷的軍隊出征,卻聽不到他們班師凱旋的消息。
羌人的酋長悲痛哭泣,震驚懼怕而引發變亂,所以不能保持長久的安定,一發動叛亂就經年累月。
臣願意借撥暫時沒有戰鬥任務的軍隊五千人,對羌人發動出其不意的攻擊,和趙沖前後呼應,用不着一寸見方的印信,也用不着賞賜一尺布帛,最佳的結果是清除禍患,最低限度也能讓羌人降服。
如果認為臣年輕官小,不足以任用,可那些戰敗的将帥并不是官爵不高,年齡不老。
臣懷着萬分的至誠,冒着死罪向陛下陳詞。
”順帝未能采納。
鞏唐羌人進犯北地郡。
秋八月,大将軍梁商去世。
當初,梁商于三月上巳節在洛水之濱大宴賓客,酒席将散,又演奏挽歌《薤露》之歌。
周舉聽說後,感歎道:“這正是所謂的哀樂不合時宜,這不是應該演奏哀樂的場所啊,災禍将要降臨了吧!”到此時,梁商病重,告誡梁冀等人說:“我活着的時候,沒能輔佐朝廷,死後怎可耗費國家的資财?裝殓的衣被,放在口中的飯含,用作葬服的金縷玉衣,珠寶貝殼之類的東西,對死人有什麼益處?應該統統予以謝絕。
”梁商去世後,他的兒子們準備遵照遺囑來辦理喪事,朝廷不許。
任命梁冀為大将軍,梁不疑為河南尹。
任命周舉為谏議大夫。
當初,梁商病危,順帝親自到梁府探視,問他有何遺言,梁商回答說:“臣手下的從事中郎周舉清廉正直,可以委以重任。
”因此,任用周舉為谏議大夫。
九月,各部羌人進犯武威郡。
這個月最後一天,發生日食。
冬十月,将安定、北地兩郡内遷。
十一月,派遣車騎将軍張喬駐紮在三輔地區。
将荊州刺史李固調任為泰山郡太守。
荊州盜賊四起,終年不能平定,朝廷任命李固為荊州刺史。
李固到任後,派官吏到境内各地慰問,赦免盜賊之前的罪行,讓他們重新做人。
于是盜賊首領将自己捆綁起來前來自首,李固一律寬赦他們,讓他們回去招降其他人,半年的時間,其餘的盜賊全都投降。
李固彈劾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貪贓枉法,高賜等人 重賂梁冀,冀為之千裡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徙固為泰山太守。
時泰山盜賊屯聚曆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到,悉罷遣歸農,但選留任戰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誘之。
未滿歲,賊皆弭散。
壬午(142) 漢安元年 秋八月,吾斯等複反。
遣八使分行州郡。
遣杜喬、周舉、周栩、馮羨、栾巴、張綱、郭遵、劉班分行州郡,表賢良,顯忠勤。
其貪污有罪者,刺史、二千石驿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收舉。
喬等受命之部,張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劾奏大将軍冀、河南尹不疑無君之心十五事,京師震竦。
帝雖知綱言直,不能用也。
他使所劾亦多冀及宦者親黨,事皆寝遏。
侍禦史種暠疾之,複行案舉,乃更考正其罪。
以李固為将作大匠。
杜喬奏李固政為天下第一,故有是命。
以張綱為廣陵太守。
梁冀恨張綱,思有以中傷之。
時廣陵賊張嬰寇亂揚、徐間,積十餘年,乃以綱為廣陵太守。
綱單車徑詣嬰壘門,嬰大驚,走閉壘。
綱于門外罷遣吏兵,留十餘人,以書喻嬰,請與相見。
嬰乃出拜谒,綱延置上坐,譬之曰:“前後二千石 用貴重的禮物賄賂梁冀,梁冀替他們在千裡外發出緊急文書,向李固求情,而李固卻追查得更加緊急,梁冀因此将李固調任為泰山郡太守。
當時,泰山郡的盜賊聚集多年,郡太守經常派上千名郡兵追剿和讨伐,都不能制服。
李固到任後,把郡兵全都解散,遣送回鄉務農,隻選擇留下善戰的郡兵一百餘名,用恩德和威信招降盜賊。
不到一年,盜賊全都散去。
壬午(142) 漢順帝漢安元年 秋八月,吾斯等人再次反叛。
朝廷派遣八位使者分别巡視各州郡。
朝廷派遣杜喬、周舉、周栩、馮羨、栾巴、張綱、郭遵、劉班分别到各州郡巡視,表彰有德行和忠于職守的地方官吏。
對于貪污受賄,犯有罪行的官吏,刺史、郡太守等二千石以上的,用驿馬迅速上奏朝廷;縣令以下的,便直接逮捕,就地法辦。
杜喬等人奉命後就出發前往州郡,唯獨張綱把車輪埋在洛陽城的都亭,不肯前往,他說:“豺狼當道,怎麼還去管狐狸呢?”于是上書彈劾大将軍梁冀、河南尹梁不疑目無君王的十五件大事,京師洛陽為之震驚。
順帝雖然知道張綱說得有理,但不能采納。
其他使者所彈劾的也多是梁冀和宦官的親友和黨羽,所有的彈劾案都被擱置。
侍禦史種暠對此感到痛憤,再次舉報要求查辦,順帝這才命令審查定罪。
任命李固為将作大匠。
杜喬上奏李固政績為天下第一,所以才有這項任命。
任命張綱為廣陵郡太守。
梁冀痛恨張綱,想找個事由陷害他。
當時廣陵郡盜賊張嬰在揚州、徐州一帶作亂,已有十多年,于是梁冀任命張綱為廣陵郡太守。
張綱單獨乘車直接來到張嬰的營壘大門,張嬰大吃一驚,連忙下令關閉營壘大門。
張綱在門外将官吏和士兵都打發回去,隻留下十多個人,寫信告訴張嬰,請他出來見面。
張嬰這才出營拜見,張綱請張嬰坐在上座,開導他說:“前後曆任郡太守, 多肆貪暴,故緻公等懷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公所為者又非義也。
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來,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
若聞義不服,天子震怒,荊、揚、兖、豫大兵雲合,身首橫分,血嗣俱絕。
二者利害,公其深計之。
”嬰聞,泣下曰:“荒裔愚民,不堪侵枉,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知其不可久,且以喘息須臾間耳。
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辰也。
”乃辭還營。
明日,将所部萬餘人與妻子面縛歸降。
綱單車入壘,置酒為樂,散遣部衆,任從所之,親為蔔居宅,相田疇,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論功當封,梁冀遏之。
在郡一歲卒,嬰等五百餘人,為之制服行喪,送至犍為,負土成墳。
時二千石長吏有能政者,有洛陽令任峻、冀州刺史蘇章、膠東相吳祐。
洛陽令自王渙之後,皆不稱職,峻能選用文武,各盡其用,發奸不旋踵,民間不畏吏。
其威禁猛于渙,而文理政教不如也。
章有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欲案其奸臧,乃為設酒甚歡。
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
”章曰:“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
”遂舉正其罪,州境肅然。
後以摧折權豪坐免。
時天下日敝,民多愁苦,論者日夜稱章,朝廷不能複用也。
祐政崇仁簡,民不忍欺。
啬夫孫性,私賦 多數都貪婪而又殘暴,所以導緻你們心懷憤怒,聚衆起兵。
郡太守的确有罪,然而你們的所作所為也不符合大義。
如今皇上仁愛聖明,準備用恩德消除叛亂,所以才派太守我前來,今天确實是轉禍為福的大好時機。
如果聽到這些道理還不肯歸附,天子赫然震怒,征調荊州、揚州、兖州、豫州的大軍,像雲一樣聚集,你們就将身首異處,子孫滅絕。
二者孰利孰害,請你仔細考慮。
”張嬰聽後,流着眼淚說:“我們這些荒野的愚民,因為忍受不了殘酷迫害,才聚集在一起苟且偷生,猶如魚遊鍋中,知道不能長久,隻不過苟延殘喘而已。
如今聽到您的勸導,正是我們再生之時。
”于是,告辭回營。
次日,率領部衆一萬餘人和妻子兒女,把手臂捆綁在背後,向張綱投降。
張綱獨自乘車進入張嬰的營壘,大擺筵席,飲酒作樂,遣散張嬰的部衆,聽任他們去願意投奔的地方,張綱還親自為張嬰選擇住宅,查看田地,張嬰的子孫想當官吏的,他都加以推薦任用。
人們都心悅誠服,南方州郡一片和平景象。
評定功績,應當封張綱侯爵,但梁冀從中加以阻撓。
張綱在廣陵郡任職一年後去世,張嬰等五百餘人,為他穿上喪服舉哀,将他的靈柩送回家鄉犍為,為他搬運泥土,築成墳墓。
當時,有才能和政績的二千石官員,包括洛陽令任峻、冀州刺史蘇章、膠東國相吳祐。
自王渙以後,洛陽令都不稱職,任峻能夠選用文武官吏,使他們各盡其才,舉發奸罪非常迅速,轉足之間即可破案,民間也不再畏懼官吏。
他的威嚴和震懾能力超過王渙,在文治教化方面則不如王渙。
蘇章有一位老朋友是清河郡太守,蘇章在轄區巡視,打算查辦他的貪贓枉法罪行,于是擺下酒宴,暢叙友情,甚為歡洽。
太守高興地說:“别人都有一個天,唯獨我有兩個天。
”蘇章說:“今天晚上,我蘇孺文和老朋友喝酒,這是私情;明天冀州刺史調查案情,那是國法。
”于是檢舉和判定他的罪狀,全州境内吏治肅然清明。
後來蘇章因為打擊權貴豪強而被免官。
當時,天下凋敝,百姓憂愁困苦,議論時事的人不斷地上書稱頌蘇章,但朝廷卻不再任用他。
吳祐為政崇尚仁愛簡約,百姓都不忍心欺騙他。
有位啬夫名叫孫性,私自賦斂 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歸伏罪。
性慚懼自首,具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污穢之名,所謂&lsquo觀過知仁&rsquo矣。
”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
冬,罕羌降。
罷張喬軍屯。
癸未(143) 二年 夏四月,以趙沖為護羌校尉,擊燒當羌,破之。
冬十一月,使匈奴中郎将馬寔遣人刺吾斯,殺之。
地震。
涼州自九月以來,地百八十震,山谷拆裂,壞敗城寺,民壓死者甚衆。
增孝廉為四科。
尚書令黃瓊以左雄所上孝廉之選,專用儒學、文吏,于取士之義猶有所遺,乃奏增孝悌及能從政者為四科,帝從之。
甲申(144) 建康元年 春,趙沖讨羌,戰殁。
沖追叛羌,遇伏戰死,而前後多所斬獲,羌由是亦衰耗。
夏四月,馬寔擊南匈奴左部,破之,胡、羌、烏桓悉降。
立子炳為皇太子。
太子居承光宮,帝使侍禦史種暠監其家。
中常侍高梵從中單駕出迎太子,時太傅杜喬等疑不欲從而未決,暠乃手劍當車曰:“太子,國之儲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來, 百姓錢财,買衣服送給父親,父親得到衣服後大怒道:“你有這樣的長官,怎麼能忍心欺騙他呢!”催促他回去認罪。
孫性懷着慚愧和畏懼的心情到官府自首,并把父親所說的話全都告訴了吳祐,吳祐說:“你因為想孝敬父親而蒙受貪污的惡名,真是所謂&lsquo看到過失而知道仁義的美德&rsquo啊。
”讓孫性回家向父親道歉,又把衣服贈給孫性的父親。
冬季,罕羌歸降朝廷。
撤銷張喬的駐軍。
癸未(143) 漢順帝漢安二年 夏四月,任命趙沖為護羌校尉,進攻燒當部落的羌人,将其擊敗。
冬十一月,使匈奴中郎将馬寔派人刺殺了吾斯。
發生地震。
涼州地區自從九月以來,共發生地震一百八十次,山谷崩裂,城郭和官府房舍遭到毀壞,被壓死的老百姓很多。
增加孝廉選舉為四科。
尚書令黃瓊認為左雄所上奏的關于孝廉選舉的建議,隻限于推薦精通經學的“儒學”和通曉公文格式的“文吏”,對于選拔人才的原則還有遺漏,于是,上奏請求增加“孝悌”和“有能力從政”兩種,共四科,順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甲申(144) 漢順帝建康元年 春季,趙沖讨伐叛羌,戰死。
趙沖追擊叛羌,遭遇伏擊陣亡,然而他前後斬殺和俘獲叛羌很多,羌人的勢力也從此衰減。
夏四月,馬寔進攻南匈奴左部,将其擊敗,胡人、羌人、烏桓人全都歸降。
順帝立劉炳為皇太子。
太子住在承光宮,順帝讓侍禦史種暠監護太子宮。
中常侍高梵從内廷乘一輛車出來迎接太子,當時,太傅杜喬等人感到懷疑,不想讓高梵把太子接走,又不敢決定,種暠手提寶劍,擋住車輛說:“太子是國家的儲君,關系到人民的安危。
如今常侍前來, 無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辭屈,不敢對,馳還奏之。
诏報,太子乃得去。
喬退而歎息,愧暠臨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稱善者良久。
秋八月,揚、徐群盜範容等作亂,遣禦史中丞馮绲督州兵讨之。
帝崩,太子炳即位。
年二歲。
尊皇後曰皇太後。
太後臨朝。
以李固為太尉,錄尚書事。
九月,葬憲陵。
地震。
诏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之。
皇甫規對曰:“陛下攝政之初,拔用忠貞,遠近翕然望見太平。
而災異不息,寇賊縱橫,殆以奸臣權重之所緻也。
其常侍尤無狀者,宜亟黜遣,以答天誡。
大将軍冀、河南尹不疑,亦宜增修謙節,輔以儒術,省去遊娛不急之務,割減廬第無益之飾。
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軍兄弟操楫者也。
若能平志畢力以度元元,所謂福也。
如其怠弛,将淪波濤,可不慎乎?夫德不稱祿,猶鑿墉之趾以益其高,豈安固之道哉?凡諸宿猾、酒徒、戲客,皆宜貶斥,以懲不軌。
”冀忿之,以規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歸。
揚州刺史尹耀讨範容,敗殁。
冬十月,交趾蠻夷複反,刺史夏方降之。
九江盜馬勉稱帝于當塗。
群盜發憲陵。
乙酉(145) 孝沖皇帝永嘉元年 春正月,帝崩。
沒有诏書和符信,怎麼能夠知道不是奸謀呢?今天,我隻有一死而已!”高梵無詞以對,不敢回答,急忙驅車回宮奏報。
拿來诏書後,太子才得以離去。
杜喬退下後歎息不已,自愧不如種暠遇事不亂,順帝也誇獎種暠謹慎持重,稱贊了他很長時間。
秋八月,揚州、徐州的盜賊範容等人叛亂,朝廷派遣禦史中丞馮绲督率州郡兵前去讨伐。
順帝去世,太子劉炳即皇帝位。
年齡隻有兩歲。
尊梁皇後為皇太後。
皇太後臨朝主管朝政。
任命李固為太尉,主持尚書事務。
九月,将順帝安葬在憲陵。
發生地震。
下诏薦舉賢良方正人才,策問政事。
皇甫規對策道:“陛下剛開始攝政,就選拔任用忠誠堅貞的人才,四方的人民欣然企望看到太平盛世。
然而災異不斷發生,盜賊橫行,這是奸臣權勢太重造成的。
常侍中表現特别差的,應該迅速罷黜和遣退,以此來回應上天的警示。
大将軍梁冀、河南尹梁不疑,也應加強修養謙恭的節操,努力學習儒術,省去娛樂等不急需的開支,削減住宅裡無益的裝飾。
君主是船,人民是水,群臣是坐船的,大将軍兄弟是掌舵持槳的。
如果能大家齊心協力,普渡衆生,這就是福。
如果懈怠松弛,勢必被波濤吞沒,能不慎重嗎?如果德行和祿位不相稱,就像挖牆腳來增高牆壁一樣,難道是追求安定穩固的方法嗎?凡是老奸巨猾、酒徒、戲客,都應該貶黜斥退,以此懲罰不軌之徒。
”梁冀痛恨皇甫規,将他的對策列為下等,任命為郎中,又借口他有病,将其免職,遣送回鄉。
揚州刺史尹耀讨伐範容,戰敗被殺。
冬十月,交趾蠻夷再次反叛,刺史夏方将他們招降。
九江郡盜賊馬勉在當塗自稱皇帝。
群盜發掘安葬順帝的憲陵。
漢沖帝 乙酉(145) 漢沖帝永嘉元年 春正月,沖帝劉炳去世。
梁太後以揚、徐盜賊方盛,欲須所征諸王侯到乃發喪,太尉李固曰:“帝雖幼少,猶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動,豈有人子反共掩匿乎?秦皇沙丘之謀,近日北鄉之事,皆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
”太後從之,即暮發喪。
征清河王蒜及渤海孝王子缵至京師,大将軍冀白太後迎缵入,即位,罷蒜歸國。
蒜、缵皆章帝曾孫,蒜為人嚴重,動止有法度,公卿皆歸心焉。
而缵年八歲,李固謂梁冀曰:“立帝宜擇長年有德、任親政事者,願将軍審詳大計,察周、霍之立文、宣,戒鄧、閻之利幼弱。
”冀不從,與太後定策禁中,迎缵入南宮,即皇帝位。
蒜罷歸國。
葬懷陵。
将蔔山陵,李固曰:“今處處寇賊,軍興費廣,新創憲陵,賦發非一。
帝尚幼小,可起陵于憲陵茔内,如康陵制度。
”太後從之。
太後委政李固,宦官為惡者一皆斥遣,而梁冀尤疾之。
初,順帝時,除官多不以次,固奏免百餘人。
此等遂作飛章,言固離間近戚,自隆支黨。
冀以白太後,太後不聽。
廣陵張嬰據郡反。
嬰既降,至是複反。
二月,叛羌皆降,隴右複平。
西羌叛亂,積年費用八十餘億。
諸将多盜牢禀,貨賂左右, 梁太後因揚州、徐州盜賊勢力正強盛,打算等受征召的各位王侯到洛陽後再發布沖帝去世的消息,太尉李固說:“皇帝雖然年齡幼小,但仍是天下的君父,今天已經去世,人民和神靈無不為之悲痛,做子民的怎能反而共同掩蓋君父去世的消息呢?秦始皇死後的沙丘之謀,近來迎立北鄉侯之事,都是天下大忌,絕對不能這麼做。
”梁太後聽從他的勸告,便在當天傍晚發喪。
征召清河王劉蒜及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劉缵到京師洛陽,大将軍梁冀勸說梁太後迎接劉缵入宮,将劉蒜遣回封國。
劉蒜、劉缵都是章帝的曾孫,劉蒜性格嚴肅莊重,行動舉止遵循禮節法令,公卿大臣都從心裡歸服。
然而劉缵年齡隻有八歲,李固對梁冀說:“确立繼位皇帝應該選擇年齡大而有道德、能夠親自處理朝廷政務的人,請将軍仔細考慮國家的長遠利益,體察周勃所以選立文帝、霍光所以選立宣帝的道理,借鑒鄧氏、閻氏家族選立幼弱的教訓。
”梁冀不聽,與梁太後在宮中定下決策,迎接劉缵進入南宮,繼位為皇帝。
劉蒜被遣回封國。
安葬沖帝于懷陵。
朝廷将要為沖帝選擇陵地,李固說:“如今處處都有盜賊,軍事費用浩大,最近才修築憲陵,征收賦稅和調發徭役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皇帝年齡幼小,可以在憲陵内修建一個陵園安葬,依照殇帝康陵的制度。
”梁太後聽從了。
梁太後将朝廷政務交由李固處理,凡是作惡的宦官,一律被排斥和遣退,因而梁冀更加痛恨李固。
當初,順帝在位時,任命官吏大多不按常規次序,李固奏準免職一百多人。
這些人因此寫匿名信誣告李固,說李固離間皇室和近親的關系,培植和擴大自己的黨羽勢力。
梁冀把這句話告訴太後,梁太後沒有聽從。
廣陵郡張嬰占據郡城反叛。
張嬰歸降後,到這時再次反叛。
二月,叛羌全部歸降,隴右再次恢複安甯。
西羌諸種起兵反叛,朝廷連年支出的軍事費用累積達八十多億。
領兵的将領們大多盜取軍饷,用珍寶賄賂皇帝身邊的近臣, 不恤軍事,白骨相望。
左馮翊梁并以恩信招誘叛羌,離湳、狐奴等五萬餘戶皆詣并降,隴右複平。
三月,九江都尉滕撫擊馬勉、範容等,斬之。
太後以徐、揚盜賊益熾,博求将帥。
三公舉撫有文武才,诏拜九江都尉,助馮绲讨之。
廣開賞募,錢、邑有差。
撫等破斬馬勉、範容等,拜撫中郎将,督揚、徐二州事。
诏康陵在恭陵上。
诏曰:“殇帝即位逾年,安帝承襲統業。
而前世令恭陵在康陵之上,失其次序,今其正之。
” 冬十一月,曆陽盜華孟稱帝,滕撫進擊張嬰及孟,皆破斬之,東南悉平。
撫性方直,不交權勢,為宦官所惡。
後論功當封,太尉胡廣承旨奏黜之,遂卒于家。
丙戌(146)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 夏四月,诏郡國舉明經詣太學,受業者歲滿課試,拜官有差。
自是公卿皆遣子受業,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
海水溢。
閏六月,大将軍冀進毒弑帝,白太後策免太尉固,迎蠡吾侯志入,即位,太後猶臨朝。
不注重軍事,以緻兵民大量死亡,白骨相望。
左馮翊梁并用恩德和信義招降叛羌,離湳、狐奴等五萬多戶全都到梁并處投降,隴右地區再次恢複安甯。
三月,九江郡都尉滕撫進擊馬勉、範容等盜賊,将他們斬首。
梁太後因徐州、揚州等地盜賊勢力日益熾盛,廣泛征求将帥之才。
三公薦舉滕撫有文武全才,下诏任命滕撫為九江郡都尉,協助馮绲征讨群盜。
公開懸出賞格,按照剿滅盜賊的功勞賞賜金錢或食邑。
滕撫等擊敗群盜,斬殺馬勉、範容等賊首,擢升滕撫為中郎将,都督揚州、徐州二州的事務。
朝廷下诏改康陵排位在恭陵之上。
诏書說:“殇帝即位超過一年,安帝繼承皇統帝業。
然而前朝卻将安帝的恭陵排列在殇帝的康陵之上,次序颠倒,現在加以改正。
” 冬十一月,曆陽盜賊華孟自稱為皇帝,滕撫進攻張嬰以及華孟,将他們全都擊敗并斬首,東南地區全部平定。
滕撫性情方正剛直,不結交權貴和有勢力的人,因而被宦官憎恨。
後來評定讨伐盜賊的功勞,應該封滕撫為侯,然而太尉胡廣秉承權貴的旨意,彈劾滕撫,将他罷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