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九

關燈
出。

    漢軍餘七日糧,陰具船,欲遁去。

    蜀郡太守張堪聞之,馳往見漢,說述必敗、不宜退師之策。

    漢從之。

    冬十一月,臧宮軍鹹陽門。

    述自将數萬人攻漢,使延岑拒宮。

    大戰,岑三合三勝,自旦至日中,軍士不得食,并疲。

    漢因使護軍高午、唐邯将銳卒數萬擊之,述兵大亂。

    高午奔陳刺述,洞胸,堕馬,左右輿入城。

    述以兵屬延岑,其夜,死。

    明旦,延岑以城降。

    吳漢夷述妻子,盡滅公孫氏,并族延岑,遂放兵大掠,焚述宮室。

    帝聞之怒,以譴漢,又讓劉尚曰:“城降三日,吏民從服,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

    尚宗室子孫,嘗更吏職,何忍行此!良失斬将吊民之義也!” 初,述征廣漢李業為博士,業固稱疾不起。

    述羞不能緻,使大鴻胪尹融奉诏命以劫業:“若起則受公侯之位;不起,賜以毒酒。

    ”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區區之身試于不測之淵乎?朝廷貪慕名德,曠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時珍禦,不以忘君。

    宜上奉知己,下為子孫,身名 李通想避開權勢,請求退休,連續兩年,劉秀才準許他交上印信绶帶,讓他以特進身份參加朝會。

     冬十一月,公孫述率領部隊出戰,吳漢攻打殺死公孫述。

    延岑獻出成都投降,蜀地全部平定。

     公孫述窘困危急,對延岑說:“事情應該怎麼辦?”延岑說:“男子漢應當死中求生,怎能坐以待斃?财物容易聚斂,不應吝惜。

    ”公孫述才散發所有的黃金、絹帛,招募五千多名敢死隊員分配給延岑。

    延岑發動突然攻擊,打敗吳漢軍。

    吳漢堕入水中,抓着馬尾才得以脫離危險。

    吳漢的軍隊隻剩下七天用的糧食,秘密準備船隻,打算撤退。

    蜀郡太守張堪聽說後,急忙前往求見吳漢,陳述公孫述必然滅亡、不宜退兵的策略。

    吳漢接受了他的意見。

    冬十一月,臧宮進駐成都鹹陽門。

    公孫述親自率領幾萬人攻打吳漢,派延岑抵擋臧宮。

    雙方大戰,延岑三戰三勝,從早晨到中午,士兵們都沒吃上飯,都很疲勞。

    吳漢趁機派護軍高午、唐邯率領精銳部隊幾萬人攻打公孫述,公孫述的部隊大亂。

    高午直奔陣前刺殺公孫述,公孫述的胸部被刺穿,掉下戰馬,左右侍從将他擡入城中。

    公孫述把部隊交給延岑,當天夜裡就死了。

    第二天,延岑獻城投降。

    吳漢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将公孫家族全部殺害,并且将延岑滅族,然後縱兵大掠,焚燒了公孫述的宮室。

    劉秀聽說後大怒,因此譴責吳漢,又斥責劉尚說:“全城投降已經三天,官民都歸順服從,一旦縱兵放火,聽到的人都會鼻酸落淚。

    你是漢朝宗室子弟,又曾經做過官吏,怎麼忍心做這種事!真是失去了斬殺敵将、拯救百姓的道義!” 當初,公孫述征召廣漢人李業當博士,李業堅持稱自己有病不肯接受。

    公孫述羞于不能把李業招來,就派大鴻胪尹融帶着诏書脅迫李業:“如果接受官職就封公侯,如果不接受官職就賜予毒酒。

    ”尹融解釋旨意說:“當今天下分崩離析,誰知道什麼是是與非,而敢用區區身體去探試不可測的深淵呢?朝廷仰慕您的名望品德,留下職位給您,至今已經七年了;四季進貢的山珍美味,不會忘記送給您。

    您應當上奉知己,下為子孫,性命和名譽 俱全,不亦優乎?”業乃歎曰:“古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為此故也。

    君子見危授命,何乃誘以高位重餌乎?”融曰:“宜呼室家計之。

    ”業曰:“丈夫斷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為?”遂飲毒而死。

    述恥有殺賢之名,遣使吊祠,赙贈百匹。

    業子翚逃,辭不受。

     又聘巴郡谯玄,玄不詣,亦遣使者以毒藥劫之。

    太守自詣玄廬,勸之行,玄曰:“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藥。

    玄子瑛泣血叩頭于太守,願奉家錢千萬以贖父死,太守為請,述許之。

     述又征蜀郡王皓、王嘉,恐其不至,先系其妻子。

    使者謂嘉曰:“速裝,妻子可全。

    ”對曰:“犬馬猶識主,況于人乎?”王皓先自刎,以首付使者。

    述怒,遂誅皓家屬。

    王嘉聞而歎曰:“後之哉!”乃對使者伏劍而死。

     鍵為費贻不肯仕述,漆身為癞,陽狂以避之。

    同郡任永、馮信皆托青盲以辭征命。

     帝既平蜀,诏贈常少為太常,張隆為光祿勳。

    谯玄已卒,祠以中牢,敕所在還其家錢;而表李業之闾。

    征費贻、任永、馮信,會永、信病卒,獨贻仕至合浦太守。

    上以述将程烏、李育有才幹,皆擢用之。

    于是西土皆悅,莫不歸心焉。

     參狼羌寇武都,馬援擊破之。

     是歲,參狼羌與諸種寇武都,隴西太守馬援擊破之,降者萬餘人,于是隴右清靜。

    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 都能保全,不是很好嗎?”李業于是歎息說:“古人危險之邦不進入,混亂之邦不居住,我正是為這個緣故。

    君子遇到危險肯獻出生命,怎能用高官厚祿引誘呢?”尹融說:“應當叫家人來商量這事。

    ”李業說:“大丈夫下定決心已久,叫妻兒幹什麼?”于是飲毒酒而死。

    公孫述恥于落下殺害賢良之名,派使者前去吊喪祭祀,贈送一百匹絹帛給他家。

    李業的兒子李翚逃跑,推辭不接受。

     公孫述又聘請巴郡人谯玄,谯玄不來,公孫述也派使者用毒酒相威脅。

    巴郡太守親自到谯玄家,勸他動身,谯玄說:“保全我的志向、氣節高尚,死又有什麼遺憾!”于是接受毒藥。

    谯玄的兒子谯瑛痛哭,向太守叩頭,願意捐出家産一千萬錢來贖父親的死罪,太守為此請求公孫述,公孫述答應了。

     公孫述又征召蜀郡人王皓、王嘉,怕他們不來,先拘捕了他們的妻子兒女。

    使者對王嘉說:“迅速打點行裝,妻子兒女還可以保全。

    ”王嘉回答說:“狗、馬還識别主人,何況人呢?”王皓先自刎而死,把首級交給使者上報公孫述。

    公孫述大怒,就誅殺了王皓的家屬。

    王嘉聽到消息後歎息說:“我走在他後面了。

    ”于是面對使者用劍自殺身亡。

     鍵為郡人費贻不肯做公孫述的官,就在身上塗油漆導緻生癞瘡,假裝發瘋來逃避征召。

    同郡人任永、馮信都假托患有青光眼以推辭征召。

     劉秀平定蜀地之後,下诏追贈常少為太常,追贈張隆為光祿勳。

    谯玄已經去世,用羊、豬各一頭祭祀他,命令當地官府返還他家交出的家産。

    在李業家住地的裡門刻石,表彰他的節操。

    征召費贻、任永、馮信,正巧任永、馮信病死,隻有費贻做官做到合浦太守。

    劉秀認為公孫述的将領程烏、李育有才幹,都提拔任用他們。

    于是蜀地上下都十分喜悅,無不歸順漢朝。

     參狼羌部落入侵武都,馬援打敗羌人。

     這一年,參狼羌部落和其他羌人部落入侵武都,隴西太守馬援擊敗羌軍,一萬多人投降,于是隴右地區太平無事。

    馬援講究的是待人施以恩德,注重信譽,對下屬寬厚,任用官吏職責分明, 但總大體,而賓客故人日滿其門。

    諸曹時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遊。

    若大姓侵小民,黠吏不從令,此乃太守事耳。

    ”傍縣嘗有報仇者,吏民驚言羌反,百姓奔入城。

    狄道長詣門,請閉城發兵。

    援時與賓客飲,大笑曰:“虜何敢複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

    ”後稍定,郡中服之。

     诏邊吏料敵戰守,不拘以逗留法。

     盧芳與匈奴、烏桓連兵寇邊。

    遣将軍杜茂将兵築亭障以備之。

     茂治飛狐道,築亭障,修烽燧,凡與匈奴、烏桓大小數十百戰,終不能克。

     窦融及五郡太守入朝,以融為冀州牧。

     上诏窦融與五郡太守入朝。

    融等奉诏而行,官屬、賓客相随,駕乘千餘兩。

    既至,詣城門,上印绶。

    诏遣使者還侯印绶,引見,賞賜恩寵,傾動京師。

    尋拜融冀州牧。

    又以梁統為太中大夫,姑臧長孔奮為武都郡丞。

    姑臧在河西最為富饒,天下未定,士多不修檢操。

    奮在職四年,力行清潔,為衆人所笑,以為身處脂膏不能自潤。

    及從融入朝,諸守、令财貨連毂,彌竟川澤,唯奮無資,單車就道,帝以是賞之。

     雍奴侯寇恂卒。

     丁酉(37) 十三年 春正月,大司徒霸卒。

     诏太官勿受郡國異味。

     自己隻掌握大局,他的賓客故舊每天都擠滿大門。

    各部門主管有時向他報告外面的公事,馬援就說:“這是丞、掾應管的事情,哪裡值得麻煩我呢?可憐可憐我這個老頭子,讓我能遊樂玩耍。

    如果豪強大族侵害小民,或者狡猾的官吏徇私枉法,這才是太守該管的事。

    ”鄰縣曾有人報私仇,官民受到震驚,都說羌人造反了,百姓逃入城中。

    狄道縣長來到馬援府上,請求關閉城門發兵。

    馬援當時正同賓客們飲酒,大笑說:“羌人怎麼敢再來侵犯我?告訴狄道縣長回去守在官舍裡,實在害怕得厲害,可以伏在床下。

    ”後來情況漸漸安定,郡内百姓都佩服馬援。

     下诏命令邊疆官吏估量敵人的力量或戰或守,不要拘泥于軍法中的“逗留法”。

     盧芳與匈奴、烏桓聯兵入侵邊境。

    派将軍杜茂率領軍隊修築碉堡以防備入侵的敵軍。

     杜茂整修飛狐道,修築堡壘,建造烽火台,和匈奴、烏桓總共打了大小數十上百次戰鬥,始終不能攻克。

     窦融同五郡太守入朝晉見,任命窦融為冀州牧。

     劉秀诏命窦融同五郡太守入朝晉見。

    窦融等人奉命前往,官屬和賓客跟随,駕駛一千多輛車。

    到達洛陽後,窦融前往城門,交上印信绶帶。

    劉秀下诏派使者發還侯爵印信绶帶,接見窦融,對他的賞賜和恩寵轟動了京城。

    不久,拜窦融為冀州牧。

    又任命梁統為太中大夫,任命姑臧縣長孔奮為武都郡丞。

    姑臧縣在河西地區是最富饒的,當時全國還沒有安定,士人多不檢點,沒有節操。

    孔奮在職四年,為官清正廉潔,被衆人譏笑,認為他身在油脂中卻不能滋潤自己。

    等到跟随窦融到洛陽去時,各郡守、縣令都有一車又一車财物,布滿平川窪澤,隻有孔奮沒有财産,乘坐一輛車上路,劉秀因此獎賞他。

     雍奴侯寇恂去世。

     丁酉(37) 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 春正月,大司徒侯霸去世。

     下诏令太官不要再接受各郡、封國送來的異味。

     诏曰:“郡國獻異味,其令太官勿複受。

    遠方口實所以薦宗廟,自如舊制。

    ”時異國有獻名馬者,日行千裡;又進寶劍,價直百金。

    诏以劍賜騎士,馬駕鼓車。

    上雅不喜聽音樂,手不持珠玉。

    嘗出獵,車駕夜還,上東門候郅恽拒關不開。

    上令從者見面于門間,恽曰:“火明遼遠。

    ”遂不受诏。

    上乃回,從東中門入。

    明日,恽上書谏曰:“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如社稷宗廟何?”書奏,賜恽布百匹,貶東中門候為參封尉。

     盧芳奔匈奴。

     盧芳攻雲中,久不下。

    其将随昱留守九原,欲脅芳來降。

    芳知之,與十餘騎亡入匈奴,其衆盡歸随昱,昱乃詣阙降。

    诏拜昱五原太守,封镌胡侯。

     诏諸王皆降為公侯。

     朱祜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

    ”诏長沙王興、真定王得、河間王邵、中山王茂皆降爵為侯;趙王良為趙公,太原王章為齊公,魯王興為魯公。

    是時,宗室及絕國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

     以紹嘉公孔安為宋公,承休公姬常為衛公。

     以韓歆為大司徒。

     夏四月,吳漢軍還,大飨将士,諸功臣皆增邑更封。

     吳漢自蜀振旅而還,夏四月,至京師。

    于是大飨将士,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其外戚、恩澤封者四十五人。

    定封鄧禹為高密侯,食四縣;李通為固始侯,賈複為膠東侯,食六縣;餘各有差。

    已殁者益封其子孫,或更封支庶。

     诏書說:“各郡、封國獻來山珍美味,太官不要再接受。

    遠方進獻用于宗廟祭祀的食物,則仍按照舊例。

    ”當時外國有獻名馬的,可日行千裡;又有進獻寶劍的,價值一百兩黃金。

    劉秀下诏把寶劍賞賜給騎士,讓寶馬去駕皇家的鼓車。

    劉秀平素不喜歡聽音樂,手不持珍珠寶玉。

    有次外出打獵,車駕夜裡返回,上東門候汝南人郅恽拒絕開門。

    劉秀讓随從在門縫間同郅恽見面,郅恽說:“燈火太遠,看不清是誰。

    ”于是不接受诏命。

    劉秀隻好返回,從東中門進城。

    第二天,郅恽上奏書進谏說:“陛下到遠方山林打獵,夜以繼日,将社稷和宗廟置于何地呢?”奏書呈上後,劉秀賜郅恽一百匹布,貶東中門候為參封縣尉。

     盧芳投奔匈奴。

     盧芳攻打雲中,久攻不下。

    他的将領随昱留守九原,打算脅迫盧芳投降漢朝。

    盧芳知道後,同十餘名騎兵逃入匈奴地區,盧芳的軍隊都歸附随昱,随昱于是到京城投降。

    劉秀下诏拜随昱為五原太守,封為镌胡侯。

     下诏将各位王爺降為公侯。

     朱祜上奏章說:“古時候臣子受封,非直系親屬不封為王爵。

    ”劉秀就下诏把長沙王劉興、真定王劉得、河間王劉邵、中山王劉茂都降爵為侯;改封趙王劉良為趙公,太原王劉章為齊公,魯王劉興為魯公。

    當時,劉氏皇族以及原有封國撤銷而由後世繼承爵位的共一百三十七人。

     加封紹嘉公孔安為宋公,封承休公姬常為衛公。

     任命韓歆為大司徒。

     夏四月,吳漢的軍隊返回洛陽,劉秀設宴犒賞将士,有功之臣都增加封地。

     吳漢從蜀地整頓軍隊返回,夏四月,到達洛陽。

    于是劉秀設盛大宴席犒勞将士,功臣封地增加調整的共有三百六十五人,其他外戚及加恩分封的有四十五人。

    封鄧禹為高密侯,有四個縣為食邑;封李通為固始侯,賈複為膠東侯,都有六個縣為食邑;其餘的人各按等級分封。

    對已經死去的功臣,就加封他們的子孫,或者改封其宗族旁支。

     帝在兵間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警急未嘗複言軍旅。

    皇太子嘗問攻戰之事,帝曰:“昔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

    此非爾所及。

    ”鄧禹、賈複知帝偃幹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衆京師,乃去甲兵,敦儒學。

    帝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職為過,遂罷左、右将軍官。

    耿弇等亦上大将軍印绶,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奉朝請。

    鄧禹内行淳備,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子孫,皆可以為後世法,資用國邑,不修産利。

    賈複為人剛毅方直,多大節,既還私第,阖門養威重。

    朱祜等薦複宜為宰相,帝方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并不用。

    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

    帝雖制禦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

    遠方貢珍甘,必先遍賜諸侯,而太官無餘,故皆保其福祿,無誅譴者。

     以窦融為大司空。

     融自以非舊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會進見,容貌辭氣卑恭已甚。

    帝愈親厚之。

    融小心,久不自安,數辭爵位,上疏曰:“臣融有子,朝夕教導以經藝,不令觀天文、見谶記,欲令恭肅畏事,恂恂守道,不願其有才能,況當傳以連城廣土,享故諸侯王國哉!”帝不許,诏勿得複言。

     五月,匈奴寇河東。

     劉秀在軍旅中時間很長,厭倦戰争,并且知道全國上下疲憊困乏,渴望休息,自從隴、蜀平定後,除非有危急情況,不再談論軍事。

    皇太子曾經詢問攻戰的事情,劉秀說:“從前衛靈公請教戰争的事,孔子不回答。

    這不是你該問的。

    ”鄧禹、賈複知道劉秀決心放下武器,用文教統治,不想讓功臣在京城擁有重兵,于是抛開武事,專心研究儒學。

    劉秀也為功臣們着想,想保全他們的爵位和封地,不讓他們因職務而有過失,就撤銷左、右将軍的官職。

    耿弇等人也交出大将軍的印信绶帶,都以侯爵的身份離開朝廷,回到自己的宅第,他們都被加以特進之銜,定期參加朝會。

    鄧禹性情敦厚,有十三個兒子,讓他們各自鑽研一門技藝,他治家嚴謹、教養子孫的方法,都可以作為後世效法的榜樣,他家裡花費的是封地的收入,不從其他産業獲利。

    賈複為人剛毅正直,多有大節,回到宅第後關起門來修身養性。

    朱祜等人舉薦賈複,認為他适宜當宰相,劉秀正責令三公整頓官吏制度,所以一律不任用功臣。

    這時,侯爵中隻有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複三人同公卿們一起商議國家大事,恩寵特别深厚。

    劉秀雖然控制功臣,但常常能包容回護他們,原諒他們的小過失。

    遠方進貢的珍美食品,必定先賞賜所有諸侯,而太官都沒有多餘的,因此功臣們都保有爵位财産,沒有被誅殺責罰的。

     任命窦融為大司空。

     窦融自以為不是故舊之臣,一旦入朝,位列功臣之上,因此每當朝會晉見時,神情和言辭都非常謙卑有禮。

    劉秀就更加親近厚待他。

    窦融小心謹慎,總感到内心不安,多次辭去爵位和官職,上書說:“我有兒子,每天早晚用儒家經典教導他們,不讓他們學習天文、閱讀谶記,想讓他們謙恭怕事,恪守正道,不願讓他們有才能,何況要把好幾個城市的廣闊土地傳給他們,讓他們享有諸侯王國呢!”劉秀不同意他辭職,下诏讓他不得再提此事。

     五月,匈奴侵犯河東郡。

     戊戌(38) 十四年 莎車、鄯善遣使奉獻,請置都護,不許。

     莎車王賢、鄯善王安皆遣使奉獻。

    西域苦匈奴重斂,皆願屬漢,複置都護。

    上以中國新定,不許。

     太中大夫梁統請更定律令,不報。

     統上疏曰:“臣竊見元帝輕殊死刑三十四事,哀帝輕殊死刑八十一事,其四十二事手殺人者減死一等,自後著為常準,故人輕犯法,吏易殺人。

    臣聞刑罰在衷,無取于輕。

    高帝受命,約令定律,誠得其宜;文帝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至哀、平繼體,即位日淺,聽斷尚寡。

    丞相王嘉輕為穿鑿,虧除先帝舊約成律,數年之間百有餘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厭民心。

    謹表其尤害于體者傅奏于左,願陛下宣诏有司,詳擇其善,定不易之典。

    ”事下公卿,光祿勳杜林奏曰:“大漢初興,蠲除苛政,海内歡欣,及至其後,漸以滋章。

    果桃菜茹之饋,集以成贓,小事無妨于義,以為大戮。

    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為敝彌深。

    臣愚以為宜如舊制。

    ”統複上言曰:“臣之所奏,非曰嚴刑,經曰:&lsquo爰制百姓于刑之衷。

    &rsquo衷之為言,不輕不重之謂也。

    自高祖至于孝宣,海内稱治;至于初元、建平,而盜賊浸多,皆刑罰不衷,愚人易犯之所緻也。

    由此觀之,則刑輕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軌而害及良善也。

    ”事寝,不報。

     己亥(39) 十五年 春正月,免大司徒歆歸田裡,歆自殺。

     戊戌(38) 漢光武帝建武十四年 莎車、鄯善派遣使者進貢,請求設置都護,劉秀沒有答應。

     莎車王賢、鄯善王安都派使者進貢。

    西域苦于匈奴沉重的征斂,都願意歸屬漢朝,重新設置都護。

    劉秀因國内剛剛平定,沒有應許。

     太中大夫梁統請求更改制定法律,沒有批複。

     梁統上書說:“我看到漢元帝死罪減刑的有三十四種情形,漢哀帝死罪減刑的有八十一種情形,其中四十二種情形是親手殺人的做減死一等判決,自那之後成為慣例,所以人們輕率犯法,官吏輕易殺人。

    我聽說設置刑罰關鍵在于輕重适中,不能偏輕。

    漢高祖承受天命,制定法律,确實很得當;漢文帝隻取消了肉刑和連坐法;到哀帝、平帝繼位後,在位時間短,處理案件還很少。

    丞相王嘉輕率地穿鑿附會,删改先前君王既定的法律條例,幾年之間改動一百多處,有的不合道理,有的不順民心。

    我謹将其中對大體為害最深的内容附在奏章後面,希望陛下責成有關部門仔細選擇好的律令,制定一部不容更改的法典。

    ”奏章交給公卿議論,光祿勳杜林上奏說:“漢朝初興時,鏟除苛政,四海之内歡欣鼓舞,等到後來,逐漸地增加律條。

    連果品、蔬菜這類贈物都集中起來成為贓物,一些并不妨害大義的小事也要判處死刑。

    以至于法律不能禁止,上下相互掩藏逃避,弊病更加嚴重。

    我認為應當沿用原有的法律。

    ”梁統又上奏說:“我所奏請的不是要推行嚴刑。

    《書經》上說:&lsquo治理百姓,刑罰要适中。

    &rsquo适中的意思是指不輕也不重。

    從漢高祖到漢宣帝,天下被稱為治平;到元帝、哀帝時,盜賊逐漸增加,這都是刑罰不适中,愚昧之人輕視犯法所造成的。

    由此看來,減輕刑罰的做法反而滋生成大禍患,那是對奸詐不軌的人施加恩惠而坑害善良的人啊。

    ”這件事被擱置,沒有批複。

     己亥(39) 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春正月,罷免大司徒韓歆,讓他回歸故裡,韓歆自殺。

     韓歆好直言無隐,帝每不能容。

    歆于上前證歲将饑兇,指天畫地,言甚剛切,故坐免歸田裡。

    帝猶不釋,複遣使宣诏責之,歆及子嬰皆自殺。

    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衆多不厭。

    帝乃追賜錢谷,以成禮葬之。

     有星孛于昴。

     以歐陽歙為大司徒。

     二月,徙邊郡吏民避匈奴。

     匈奴寇鈔日盛,州郡不能禁。

    二月,遣吳漢率馬成、馬武等北擊匈奴,徙雁門、代郡、上谷吏民六萬餘口置居庸、常山關以東,以避胡寇。

    匈奴左部遂複轉居塞内,朝廷患之,增緣邊兵,郡數千人。

     夏四月,追谥兄為齊武公。

     帝感功業不就,撫育二子章、興,恩愛甚笃。

    以其少貴,欲令親吏事,使章試守平陰令,興缑氏令。

    其後章遷梁郡太守,興遷弘農太守。

     诏州郡檢核墾田戶口。

     帝以天下墾田多不以實自占,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乃诏下州郡檢核。

    于是刺史、太守多為詐巧,苟以度田為名,聚民田中,并度廬屋、裡落,民遮道啼呼;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

    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牍上有書,視之,雲:“颍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

    ”帝诘吏由趣,抵言“于長壽街上得之”。

    帝怒。

    時東海公陽年十二,在幄後言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

    ”帝曰:“即如此, 韓歆說話坦白直爽,毫不隐諱,劉秀常常不能容忍。

    韓歆在劉秀面前極有根據地說天下将有饑荒年出現,并且指天畫地,言辭十分激烈,所以被免職,回歸故裡。

    劉秀還不能消氣,又派使者宣讀诏書責備他,韓歆和他的兒子韓嬰都自殺了。

    韓歆平素享有重名,被無罪而逼迫至死,衆人大多不服。

    劉秀才追賜錢财和糧食,以完整的禮節安葬他。

     昴宿附近出現彗星。

     任命歐陽歙為大司徒。

     二月,遷徙邊疆各郡的官民以逃避匈奴擄掠。

     匈奴的侵犯搶劫日益嚴重,州、郡無力禁止。

    二月,派吳漢率領馬成、馬武等向北進軍攻打匈奴,并遷徙雁門郡、代郡、上谷郡的官民六萬餘人,安置到居庸關、常山關以東,以避開匈奴騷擾。

    匈奴左部于是又轉移到邊塞之内居住,朝廷為此憂慮,增加邊塞的部隊,每個郡有數千人。

     夏四月,劉秀追封哥哥劉為齊武公。

     劉秀感慨劉功業未成,撫育劉的兩個兒子劉章和劉興,對他們異常寵愛。

    因為他們年輕而地位顯貴,想讓他們親身體驗政事,就派劉章暫時代理平陰縣令,派劉興暫時代理缑氏縣令。

    後來,劉章升為梁郡太守,劉興升為弘農太守。

     下诏各州、郡檢查核實耕地數量和戶口數目。

     劉秀因為全國耕地面積大多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申報,而且戶口、年齡都有增減變化,就下诏書命令各州、郡檢查核實。

    于是州刺史、郡太守多行詭詐,投機取巧,胡亂地以丈量土地為名目,把百姓聚集到田中,連房屋、村落也一起丈量,以緻百姓擋在道路上啼哭;有的官吏優待豪強,苛刻侵害貧弱的百姓。

    當時各郡紛紛派遣使者奉奏章進京彙報情況,劉秀發現陳留郡官吏的簡牍上有字,仔細一看,發現寫的是:“颍川郡、弘農郡可以問,河南郡、南陽郡不可問。

    ”劉秀責問陳留的官吏是怎麼回事,官吏抵賴說:“是在長壽街上聽到的。

    ”劉秀大怒。

    當時東海公劉陽隻有十二歲,在帳子後面說:“那是官吏接受郡守的命令,将要同其郡丈量土地的情況相比較。

    ”劉秀說:“如果這樣, 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

    ”帝令虎贲将诘問吏,吏乃實首服,如東海公對。

    上由是益奇愛陽。

    遣谒者考實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

     冬十一月,大司徒歙有罪,下獄死。

     歙坐前為汝南太守,度田不實,贓罪千萬,下獄。

    歙世授《尚書》,八世為博士,諸生守阙為歙求哀者千餘人,至有自髡剔者。

    平原禮震,年十七,求代歙死。

    帝竟不赦,歙死獄中。

     以戴涉為大司徒。

     盧芳複入居高柳。

     遣馬成繕治障塞,以張堪為漁陽太守。

     骠騎大将軍杜茂坐以軍吏殺人,免。

    使揚武将軍馬成代茂,繕治障塞,十裡一堠,以備匈奴。

    使騎都尉張堪領杜茂營,擊破匈奴于高柳。

    拜堪漁陽太守。

    堪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勸民耕稼,以緻殷富。

     庚子(40) 十六年 春二月,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反。

     交趾麊泠縣雒将女子徵側甚雄勇,交趾太守蘇定以法繩之,徵側忿怨,與妹徵貳反。

    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為王,都麊泠。

    交趾刺史及諸太守僅得自守。

     三月晦,日食。

     秋九月,河南尹、諸郡守十餘人皆有罪,下獄死。

     為什麼說河南郡和南陽郡不可以查問呢?”劉陽回答說:“河南是京都,有很多陛下親近的大臣;南陽是陛下的故鄉,有很多皇親國戚;他們的田地住宅都超過規定,不能作為标準。

    ”劉秀命令虎贲中郎将去責問陳留的官吏,那個官吏才如實承認,情況正像東海公劉陽所說的那樣。

    劉秀因此更加喜愛劉陽,認為他不同尋常。

    劉秀又派遣谒者對二千石官員中徇私枉法的行為進行考察核實。

     冬十一月,大司徒歐陽歙有罪,被捕入獄,死在獄中。

     歐陽歙因為從前做汝南郡太守時丈量土地不據實,獲贓款一千萬錢,被捕入獄。

    歐陽歙家世代傳授《尚書》,有八代人當博士,學生門徒守在宮門外為歐陽歙求情的有一千多人,甚至有人剔去自己的頭發,自罰髡刑。

    平原人禮震,才十七歲,請求代替歐陽歙去死。

    劉秀最終沒有赦免,歐陽歙死在獄中。

     任命戴涉為大司徒。

     盧芳又進入内地住在高柳。

     派馬成修繕要塞,任命張堪為漁陽太守。

     骠騎大将軍杜茂因犯指使軍官殺人罪被罷免。

    派揚武将軍馬成代替杜茂的職務,修繕要塞,每隔十裡修築一座烽火台,以防備匈奴進犯。

    命令騎都尉張堪率領杜茂的軍隊,在高柳打敗匈奴。

    拜張堪為漁陽太守。

    張堪任職八年,匈奴不敢侵犯邊境,他鼓勵百姓耕田種地,以過上富足生活。

     庚子(40) 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 春二月,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反叛。

     交趾麊泠縣雒将的女兒徵側十分強悍勇猛,交趾太守蘇定用法律約束她,徵側怨恨,同妹妹徵貳一起反叛。

    九真、日南、合浦的蠻人都響應她們,共攻占六十五個城市,自立為王,定都麊泠。

    交趾刺史和各郡太守僅能自守。

     三月最後一天,出現日食。

     秋九月,河南尹和各郡太守十餘人都獲罪,被捕入獄處死。

     皆坐度田不實。

    後上從容謂虎贲中郎将馬援曰:“吾甚恨前殺守、相多也。

    ”對曰:“死得其罪,何多之有?但死者既往,不可複生也。

    ”上大笑。

     群盜起。

    冬十月,诏許相斬除罪,遂皆解散。

     郡國群盜處處并起,郡縣追讨,到則解散,去複屯結。

    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國,聽郡盜自相糾擿,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吏雖逗留回避故縱者,皆勿問,聽以禽讨為效;其牧守令長坐界内有盜賊而不收捕者,又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為負,但取獲賊多少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

    于是更相追捕,賊并解散,徙其魁帥于他郡,賦田受禀,使安生業。

    自是牛馬放牧不收,邑門不閉。

     盧芳降,立以為代王。

     盧芳與闵堪使使請降。

    帝立芳為代王,堪為代相,賜缯二萬匹,因使和集匈奴。

    初,匈奴聞漢購求芳,貪得财帛,故遣芳還降。

    既而芳以自歸為功,不稱匈奴所遣,單于複恥言其計,故賞遂不行。

    由是大恨,入寇尤深。

    芳入朝,南及昌平,有诏止,令更朝明歲。

     複行五铢錢。

     馬援奏宜如舊制鑄五铢錢,上從之。

    天下賴其便。

     辛醜(41) 十七年 春正月,以趙憙為平原太守。

     都因丈量土地不據實而犯罪。

    後來,劉秀态度緩和地對虎贲中郎将馬援說:“我很後悔先前殺了很多太守、國相。

    ”馬援回答說:“他們罪有應得,有什麼多不多呢?隻是死去的人不能再複生了。

    ”劉秀大笑。

     盜賊蜂起。

    冬十月,下诏準許盜賊相互殺害以免除罪責,于是盜賊都瓦解離散。

     各郡、封國盜賊處處并起,郡縣追剿,官兵到時盜賊就散開,官兵一離去盜賊又重新聚集。

    冬十月,劉秀派遣使者到各郡、封國去,任憑群盜互相檢舉攻擊,五個人共同斬殺一人就可以免去五個人的罪;官吏即使逗留、回避、故意縱容盜賊,也一律不再追究,準許以擒賊讨賊立功;州牧、郡守、縣令、縣長因轄區内有盜賊而不逮捕,或因畏怯懦弱棄城失職的,都不予處罰,隻看捕獲盜賊的多少來排列優劣次序,隻有窩藏盜賊的人才治罪。

    于是官吏大力追捕盜賊,盜賊全部解散,将群盜的首領遷徙到其他郡去,給他們土地,供應糧食,讓他們安心生産勞動。

    從此牛馬放牧晚間不用牽回,城門夜間不用關閉。

     盧芳投降,策立他為代王。

     盧芳和闵堪派使者請求投降。

    劉秀立盧芳為代王,封闵堪為代相,賞賜二萬匹綢緞,讓他安撫匈奴,建立睦鄰關系。

    當初,匈奴聽說漢朝懸賞捉拿盧芳,貪圖錢财絲帛,所以送盧芳回來投降。

    後來盧芳因自己歸降而有功,不說是匈奴所遣,匈奴單于也恥于提及當初的計謀,因而朝廷沒有進行賞賜。

    匈奴因此十分憤恨,入侵騷擾邊境更為嚴重。

    盧芳前來朝見,南進到昌平,劉秀下诏讓他停止,改為明年再入朝晉見。

     重新使用五铢錢。

     馬援上奏說應當按照舊币制鑄造五铢錢,劉秀聽從了他的建議。

    百姓因這項措施而得到方便。

     辛醜(41) 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 春正月,任命趙憙為平原太守。

     初,懷縣大姓李子春二孫殺人,懷令趙憙窮治其奸,二孫自殺,收系子春。

    京師貴戚為請者數十,憙終不聽。

    趙孝公良病,上臨視之,問所欲言,良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願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他所欲。

    ”良無複言。

    既薨,上追思良,乃贳出子春。

    遷憙為平原太守。

     二月晦,日食。

     冬十月,廢皇後郭氏,立貴人陰氏為皇後。

     郭後寵衰,數懷怨怼,上怒之,廢後,立貴人陰氏為皇後。

    诏曰:“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得上壽稱慶。

    ”郅恽言于帝曰:“臣聞夫婦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況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

    雖然,願陛下念其可不,勿亂大倫,使天下有議社稷者。

    ”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輕天下也。

    ” 進右馮翊公輔為中山王。

     帝如章陵。

     帝幸章陵,修園廟,祠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

    時宗室諸母因酣悅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

    ”帝聞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 十二月,還宮。

     以莎車王賢為漢大将軍。

     是歲,莎車王賢複遣使奉獻,請都護。

    帝賜賢西域都護印绶及車旗、黃金、錦繡。

    敦煌太守裴遵上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權,又令諸國失望。

    ”诏書收還都護印绶,更賜賢以漢大将軍印绶,其使不肯易,遵迫奪之。

    賢由是始恨,而猶詐稱大都護,移書諸國,悉服屬焉。

     當初,懷縣大族李子春的兩個孫子殺了人,懷縣縣令趙憙深入追究兇犯,兩個孫子自殺,拘捕李子春。

    京都的皇親國戚為李子春求情的有幾十人,趙憙始終不答應。

    趙孝公劉良生病,劉秀去探病,問他有什麼話要說,劉良說:“我平素同李子春交情深厚,他如今犯罪,懷縣縣令趙憙要殺他,乞求饒他一命。

    ”劉秀說:“官吏奉行法律,不能歪曲,請說其他願望。

    ”劉良不再說話。

    劉良去世後,劉秀追念他,才赦免放出李子春。

    升趙憙為平原太守。

     二月最後一天,出現日食。

     冬十月,廢黜郭皇後,立貴人陰氏為皇後。

     郭皇後失寵,常常心懷怨恨,劉秀很生氣,廢黜了她,立貴人陰氏為皇後。

    劉秀下诏書說:“這是一件異常的事,不是國家之福,不準祝福慶賀。

    ”郅恽對劉秀說:“我聽說夫婦之間的私情,父親尚且不能幹涉兒子,何況臣子能夠幹涉君王嗎?因此我不敢多說。

    即便如此,我希望陛下考慮是否可行,不要搞亂倫理道德,讓天下人議論社稷。

    ”劉秀說:“郅恽善于用自己的心揣度君王,知道我一定不會處置失當而輕視天下。

    ” 加封右馮翊公劉輔為中山王。

     劉秀前往章陵。

     劉秀到達章陵,修葺先人的陵園祭廟,祭祀舊宅,巡察田地農舍,設酒宴,演奏樂曲,進行賞賜。

    當時劉氏宗室的伯母、姑母、嬸娘們因飲酒酣暢高興而一起說:“劉秀小時候謹慎守信,同别人交往不殷勤應酬,隻知道柔和而已,今天才能這樣。

    ”劉秀聽到後,大笑說:“我治理天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

    ” 十二月,返回洛陽皇宮。

     任命莎車王賢為漢朝大将軍。

     這一年,莎車王賢又派遣使者進貢,請求設置都護。

    劉秀賞賜給賢西域都護的印信绶帶,以及車輛、旗幟、黃金、錦繡。

    敦煌太守裴遵上書說:“對于夷狄,不能給予他們大權,并且這樣做會讓其他各國失望。

    ”劉秀下诏收回賢的都護印信绶帶,改為賜給他漢朝大将軍的印信绶帶,賢的使者不肯更換,裴遵強行奪回。

    賢從此開始怨恨,而且還詐稱是西域都護,向其他西域國家發布文書,各國都服從歸附莎車。

     以馬援為伏波将軍,讨交趾。

     徵側等寇亂連年,诏長沙、合浦、交趾具車船,修道橋,通障溪,儲糧谷。

    拜馬援為伏波将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南擊交趾。

     壬寅(42) 十八年 春二月,蜀郡守将史歆反,遣吳漢等讨之。

     三月,帝如河東,祠後土。

     馬援與徵側、徵貳戰,大破之。

     援緣海而進,随山刊道千餘裡,至浪泊上,與徵側等戰,大破之,追至禁溪,賊遂散走。

     夏四月,帝還宮。

     五月,旱。

     盧芳複反,奔匈奴。

     芳自昌平還,内自疑懼,遂複反,匈奴遣數百騎迎芳出塞。

    芳留匈奴中,病死。

     秋七月,吳漢拔成都,誅史歆。

     罷州牧,置刺史。

     癸卯(43) 十九年 春正月,尊孝宣皇帝廟為中宗。

    始祠元帝以上于太廟,成帝以下于長安。

    徙四親廟于章陵。

     五官中郎将張純與太仆朱浮奏議:“禮,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親。

    當除今親廟四,以先帝四廟代之。

    ”大司徒涉等奏立元、成、哀、平四廟。

    上自以昭穆次第,當為元帝後,遂追尊宣帝曰中宗。

    始祠昭帝、元帝于太廟,成帝、哀帝、平帝于長安,舂陵節侯以下于章陵,其長安、章陵皆太守、令、長侍祠。

     馬援斬徵側、徵貳。

     任命馬援為伏波将軍,征讨交趾賊寇。

     徵側等盜賊作亂好幾年,劉秀下诏讓長沙、合浦、交趾準備車輛船隻,修路架橋,打通山間溪谷的道路,儲備糧食。

    任命馬援為伏波将軍,任命扶樂侯劉隆做馬援的副手,南征交趾。

     壬寅(42) 漢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春二月,蜀郡守将史歆反叛,劉秀派吳漢等人征讨史歆。

    三月,劉秀前往河東郡,祭祀後土神。

     馬援同徵側、徵貳交戰,大敗盜賊。

     馬援沿大海推進,沿山開路一千多裡,到達浪泊,同徵側等人交戰,大敗賊寇,追擊到禁溪,盜賊于是四散逃走。

     夏四月,劉秀返回洛陽皇宮。

     五月,發生旱災。

     盧芳再次反叛,投奔匈奴。

     盧芳從昌平返回後,内心疑慮恐懼,于是再次反叛,匈奴派遣幾百名騎兵迎接盧芳逃出邊塞。

    盧芳留在匈奴,病死。

     秋七月,吳漢攻陷成都,誅殺史歆。

     撤銷州牧,設置刺史。

     癸卯(43) 漢光武帝建武十九年 春正月,追尊漢宣帝祭廟為中宗祭廟。

    開始在太廟祭祀元帝以前的皇帝,在長安祭祀成帝以後的皇帝。

    将四親廟遷移到章陵。

     五官中郎将張純同太仆朱浮上奏建議:“按照禮制,作為人子,就應尊奉大宗,降低自己父母親的地位。

    應當撤除現在的四座父祖祭廟,用陛下即位前四位先帝的祭廟代替。

    ”大司徒戴涉等上奏建立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四座祭廟。

    劉秀自己認為按照宗族的輩分,他應當是元帝的後代,就追尊宣帝為中宗。

    開始在太廟祭祀昭帝、元帝,在長安祭祀成帝、哀帝、平帝,在章陵祭祀高祖父舂陵節侯及以下的先人,長安、章陵兩地的祭廟全部由當地太守、縣令、縣長負責侍奉祭祀。

     馬援斬殺徵側、徵貳。

     進擊餘黨都陽等,降之,峤南悉平。

    援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

    自後駱越奉行馬将軍故事。

     妖賊單臣等據原武。

    夏四月,臧宮破斬之。

     妖賊單臣、傅鎮等相聚入原武城,自稱将軍。

    诏太中大夫臧宮将兵圍之,數攻不下。

    帝召公卿、諸侯王問方略,皆曰:“宜重其購賞。

    ”東海王陽獨曰:“妖巫相劫,勢無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圍急,不得走耳。

    宜小挺緩,令得逃亡。

    逃亡,則一亭長足以禽也。

    ”帝然之,即敕宮撤圍緩賊。

    賊衆分散,遂拔原武,斬臣、鎮等。

     六月,廢皇太子彊為東海王,立東海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

     郭後既廢,太子彊意不自安。

    郅恽說太子曰:“久處疑位,上違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辭位以奉養母氏。

    ”太子從之,數因左右及諸王陳其懇誠,願備藩國。

    上不忍,遲回者數歲。

    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義,立子以貴。

    東海王陽,皇後之子,宜承大統。

    皇太子彊,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

    其封彊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

    ” 帝以太子舅陰識守執金吾,陰興為衛尉,皆輔導太子。

    識性忠厚,入雖極言正議,及與賓客話,未嘗及國事。

    帝敬重之。

    興雖禮賢好施,而門無遊俠;與同郡張宗、上谷鮮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猶稱所長而達之;友人張汜、杜禽 進兵攻擊徵側的餘黨都陽等,收降他們,峤南全部平定。

    馬援向越人申明原來的制度,用以約束他們。

    自此之後南越土著都奉行馬援的規定。

     賊寇單臣等占據原武城。

    夏四月,臧宮攻陷原武城,斬殺單臣。

     賊寇單臣、傅鎮等人聚集起來,進入原武城,自稱将軍。

    劉秀下诏令太中大夫臧宮率領軍隊包圍原武城,但多次攻城都未能攻下。

    劉秀召集公卿、諸王詢問策略,大家都說:“應當提高懸賞金額。

    ”隻有東海王劉陽說:“這些人被妖師、巫師相脅迫,必定不會長久存在,其中一定有後悔想逃走的,隻是城外圍攻太急,不能逃跑罷了。

    應當稍稍放松攻城,讓他們能夠逃亡。

    賊衆逃亡潰散,那麼一個亭長就足以擒獲他們了。

    ”劉秀贊同他的意見,立即命令臧宮撤圍,放走盜賊。

    于是衆盜賊分崩四散,臧宮便攻陷了原武城,斬殺單臣、傅鎮等人。

     六月,廢皇太子劉彊,封為東海王;立東海王劉陽為皇太子,改名劉莊。

     郭皇後被廢後,太子劉彊内心不安。

    郅恽勸說太子道:“長久地處在不穩定的位置,上違背孝道,下靠近危險,不如辭去太子之位,以奉養母親。

    ”太子劉彊采納了他的建議,多次托劉秀左右的親信和諸王表達他的誠意,希望能夠退居藩國。

    劉秀不忍心,遲疑徘徊了幾年。

    這一年六月二十六日,頒布诏書說:“《春秋》大義,立皇太子以身份高貴為标準。

    東海王劉陽是皇後之子,應當繼承皇位。

    皇太子劉彊堅決謙讓,願意退居藩國,出于父子之情,難以長久地違背他的心意。

    封劉彊為東海王,立劉陽為皇太子,改名劉莊。

    ” 劉秀任命皇太子劉莊的舅父陰識代理執金吾,任命陰興為衛尉,一起輔導皇太子。

    陰識性情忠厚,在朝廷上雖然極力正直進谏,但回家與賓客們說話時,卻從不涉及國事。

    劉秀十分敬重他。

    陰興雖然禮賢下士,樂于施惠助人,但門客中沒有豪傑俠客;他和同郡人張宗、上谷郡人鮮于裒關系不好,知道他們對國家有用,仍然稱贊他們的長處推薦他們做官;他的朋友張汜、杜禽 與興厚善,以為華而少實,但私之以财,終不為言。

    是以世稱其忠。

    後帝欲以興為大司徒,興固讓曰:“臣不敢惜身,誠虧損盛德,不可苟冒。

    ”帝遂聽之。

    以沛國桓榮為議郎,使授太子經。

    車駕幸太學,會諸博士論難于前。

    榮辨明經義,每以禮讓相厭,不以辭長勝人,儒者莫之及。

    又诏諸儒生雅歌擊磬,盡日乃罷。

    帝使左中郎将鐘興授皇太子及宗室諸侯《春秋》,賜興爵關内侯。

    興辭以無功,帝曰:“生教訓太子及諸王侯,非大功邪?”興曰:“臣師少府丁恭。

    ”于是複封恭,而興遂固辭不受。

     賜洛陽令董宣錢三十萬。

     陳留董宣為洛陽令。

    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以奴骖乘。

    宣候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

    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殺之。

    宣叩頭曰:“願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棰,請自殺。

    ”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黃門持之。

    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

    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

    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

    ”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

    由是能搏擊豪強,京師莫不震栗。

     同他交情深厚,但陰興認為他們華而不實,隻在錢财上幫助他們,始終不替他們美言。

    因此世人稱贊他的忠心。

    後來劉秀想任命陰興為大司徒,陰興堅決推讓說:“我不敢愛惜自己的身體,但實在害怕有損您的大德,不能濫竽充數。

    ”劉秀于是遵從了他的想法。

    任命沛國人桓榮為議郎,讓他傳授太子儒家經典。

    劉秀親自到太學,召集衆博士在他面前讨論問題,提出質疑。

    桓榮辨明經典的精義,常常以禮讓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辭犀利壓倒對方,其他儒士都比不上他。

    劉秀又下诏令學生們一面擊磬,一面唱儒家的雅歌,一整天才結束。

    劉秀派左中郎将鐘興向皇太子劉莊和宗室諸侯傳授《春秋》,封鐘興為關内侯。

    鐘興以自己沒有功勞而推辭,劉秀說:“你教授太子和諸位王侯,難道不是大功勞嗎?”鐘興說:“我師從于少府丁恭。

    ”于是劉秀又封丁恭為關内侯,而鐘興則堅決推辭,不接受封侯。

     賞賜洛陽令董宣三十萬錢。

     陳留人董宣擔任洛陽令。

    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奴仆白天行兇殺人,随後躲藏在公主家裡,官吏不能逮捕他。

    等到湖陽公主出門時,讓那個奴仆陪同乘車。

    董宣等在外面,叫車停下,扣住馬缰繩,用刀劃地,大聲數落公主的過失,怒喝那個奴仆下車,接着就地殺死了他。

    湖陽公主立即回宮告訴了劉秀,劉秀大怒,召董宣晉見,要用刑杖把他打死。

    董宣叩頭說:“我請求說一句話再死。

    ”劉秀說:“你想說什麼?”董宣說:“陛下有聖德,能複興漢室,卻縱容奴仆殺人,将憑借什麼治理天下呢?我不等着被打死,請讓我自殺吧!”當即用頭撞擊大柱子,血流滿面。

    劉秀讓小黃門太監拽住他。

    後來讓董宣向湖陽公主叩頭道歉,董宣不服從。

    劉秀就讓人強行按他的腦袋,董宣兩手撐地,始終不肯低頭。

    湖陽公主說:“你是平民百姓時,窩藏逃犯,官吏不敢上門來找。

    如今你是皇帝,你的權威不能行使在一個縣令身上嗎?”劉秀笑着說:“天子跟平民不同。

    ”随後命令硬脖子縣令出去,賞賜給他三十萬錢,董宣都分給了手下官吏。

    從此他能夠打擊豪強,京城洛陽的人無不震驚害怕。

     秋九月,帝如南頓,賜複二歲。

     上幸南陽,進幸汝南南頓縣舍,置酒會,賜吏民,複南頓田租一歲。

    父老前叩頭言:“願賜複十年。

    ”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複一日,安敢遠期十歲乎?”吏民又言:“陛下實惜之,何言謙也?”帝大笑,複增一歲。

     甲辰(44) 二十年 春二月,還宮。

     夏四月,大司徒涉下獄死,大司空融坐免。

     戴涉坐入故太倉令奚涉罪,下獄死。

    帝以三公連職,策免窦融。

     五月,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卒。

     漢病笃,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知識,願陛下慎無赦而已。

    ”及薨,诏送葬如大将軍霍光故事。

    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常側足而立。

    諸将見戰陣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吏士。

    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隐若一敵國矣!”每當出師,朝受诏,夕則引道,初無辦嚴之日。

    及在朝廷,斤斤謹質,形于體貌。

    漢嘗出征,妻子在後買田宅,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

    故能任職以功名終。

     匈奴寇上黨、天水、扶風。

     六月,以蔡茂為大司徒,朱浮為大司空。

     秋九月,劉秀前往南頓,賞賜免除賦稅徭役二年。

     劉秀到達南陽,又前往汝南郡南頓縣,擺設酒宴,賞賜官民,免除南頓縣賦稅徭役一年。

    父老們上前叩頭說:“希望陛下免除本縣賦稅徭役十年。

    ”劉秀說:“帝王之位是天下大器,我常常擔心不能勝任,過一天是一天,怎敢遠遠約定十年之事呢?”官民們又說:“陛下實際是吝惜,為什麼說謙恭的話呢?”劉秀大笑,于是又增加了一年。

     甲辰(44)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年 春二月,劉秀返回洛陽皇宮。

     夏四月,大司徒戴涉入獄,處死,大司空窦融被免去職務。

     戴涉因陷害前太倉令奚涉麗獲罪,被拘捕入獄,處死。

    劉秀認為三公職務相連,就頒策書罷免了大司空窦融的職務。

     五月,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去世。

     吳漢病情嚴重,劉秀親往探望,問他有什麼話要說,吳漢說:“我愚昧,沒有知識,希望陛下謹慎從事,不要赦免罪犯而已。

    ”吳漢去世後,下诏命令隆重安葬,禮儀如同安葬大将軍霍光的舊例。

    吳漢性格剛強有力,每次跟随劉秀出征,劉秀還沒安頓好時,他常常小心地侍立在一旁。

    衆将領看到戰鬥形勢不利,大多會驚惶恐懼,失去常态,隻有吳漢神情自若,同時準備兵器,激勵官兵的鬥志。

    劉秀有時派人去看吳漢在做什麼,觀看的人回來說吳漢正在修理準備作戰進攻的裝備,于是歎息說:“吳漢比較令人滿意,他的威重就像一個敵對國。

    ”吳漢每次出征,早晨接受诏命,晚上就已踏上征途,從來都沒有時間準備行裝。

    等到在朝廷上,他處處謹慎,表現在舉止和态度上。

    吳漢有一次率軍出征,他的妻子兒女在後方購置田産,吳漢回來後責備他們說:“軍隊在外,官兵供給不足,為什麼你們大量購置田地房舍呢?”于是全都分給兄弟和舅父家。

    吳漢因此能夠終身任職,享有功名。

     匈奴侵犯上黨、天水、扶風三郡。

     六月,任命蔡茂為大司徒,任命朱浮為大司空。

     太子太傅張湛自郭後之廢,稱疾不朝。

    帝強起之,欲以為司徒,湛辭疾笃,不能複任朝事,遂罷之,而用茂、浮。

     徙中山王輔為沛王。

     以郭況為大鴻胪。

     帝數幸況第,賞賜金帛,豐盛莫比,京師号況家為“金穴”。

     冬十二月,遣馬援屯襄國。

     馬援自交趾還,平陵孟冀迎勞之,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

    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是矣!”十二月,匈奴再寇天水、扶風、上黨。

    援自請擊,帝許之,使出屯襄國,诏百官祖道。

    援謂黃門郎梁松、窦固曰:“凡人富貴,當使可複賤也。

    如卿等欲不可複賤,居高堅自持。

    勉思鄙言!” 乙巳(45) 二十一年 春正月,烏桓與匈奴、鮮卑連兵入寇。

     代郡以東尤被烏桓之害。

    其居止近塞,朝發穹廬,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于郡縣損壞,百姓流亡,邊陲蕭條,無複人迹。

    秋八月,帝遣馬援與諸谒者分築堡塞,稍興立郡縣,或空置太守、令、長,招還人民。

    烏桓居上谷塞外白山者最為強富。

    援将三千騎擊之,無功而還。

     鮮卑寇遼東,太守祭肜擊走之。

     鮮卑萬餘騎寇遼東,太守祭肜率數千人迎擊之,自被甲陷陳。

    虜大奔,投水死者過半,遂窮追出塞。

    虜急, 太子太傅張湛自從郭皇後被廢黜後,就稱病不再上朝。

    劉秀勉強他上朝,打算任命他為司徒,張湛以自己病重、不能再擔任朝廷職務辭讓,于是劉秀将他罷免,而任用蔡茂和朱浮。

     改封中山王劉輔為沛王。

     任命郭況為大鴻胪。

     劉秀多次到郭況家去,賞賜給郭況金銀、絲帛,豐盛無比,京師洛陽人都稱郭況家是“金穴”。

     冬十二月,派馬援駐屯襄國。

     馬援從交趾返回,平陵人孟冀迎接慰勞馬援,馬援說:“現在匈奴、烏桓還在侵擾北部邊塞,我想請求出兵讨伐。

    男子漢就應戰死疆場,用馬革包裹屍體送回來安葬,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女人手中呢?”孟冀說:“确實如此!做壯士就應當這樣!”十二月,匈奴再次侵犯天水郡、扶風郡和上黨郡。

    馬援請求自己率兵讨伐,劉秀準許,派他出兵屯駐在襄國,命令百官祭祀路神,為馬援餞行。

    馬援對黃門郎梁松、窦固說:“一個人富貴後,應當讓自己還可以再處于貧賤的境地。

    如果你們不想再貧賤,就要身居高位而謹慎把持自己。

    請考慮我的話!” 乙巳(45)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 春正月,烏桓同匈奴、鮮卑合兵入侵。

     代郡以東地區受烏桓侵害尤其嚴重。

    烏桓的住地靠近邊塞,他們早晨從帳篷出發,傍晚就能抵達城郭,沿邊五郡的百姓,家家戶戶都受到侵害,以至于郡縣遭到破壞,百姓流離失所,邊疆地區蕭條,不見人煙。

    秋八月,劉秀派馬援和谒者們分别修築城堡要塞,逐漸恢複郡縣,有些地方虛設太守、縣令、縣長,召集百姓返回家園。

    烏桓各部落中以居住在上谷郡塞外白山地區的一支最為強悍富有。

    馬援率領三千名騎兵征讨,無功而返。

     鮮卑入侵犯遼東郡,遼東太守祭肜迎擊,打跑鮮卑入侵者。

     鮮卑部落一萬多名騎兵侵犯遼東郡,遼東太守祭肜率領幾千人迎擊,祭肜親自穿上盔甲上陣沖殺。

    鮮卑人大舉奔逃,落水而死的超過一半人,祭肜于是乘勝窮追直至塞外。

    鮮卑人惶急, 皆棄兵裸身散走。

    是後鮮卑震怖,畏肜,不敢複窺塞。

     冬,匈奴寇上谷、中山。

     西域十八國遣子入侍,請都護,不許。

     莎車王賢浸以驕橫,欲兼并西域,數攻諸國。

    諸國愁懼,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願得都護。

    帝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

    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至,冀且息其兵。

    ”裴遵以狀聞,帝許之。

     丙午(46) 二十二年 春閏正月,帝如長安,祠高廟、園陵。

     二月,還宮。

    夏五月晦,日食。

     秋九月,地震。

     冬,大司空浮免,以杜林為大司空。

     以劉昆為光祿勳。

     初,昆為江陵令,縣有火災,昆向火叩頭,火尋滅。

    後為弘農太守,虎皆負子渡河。

    帝聞而異之,征昆代林為光祿勳。

    帝問昆曰:“前在江陵,反風滅火,後守弘農,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緻是事?”對曰:“偶然耳。

    ”左右皆笑。

    帝歎曰:“此乃長者之言也。

    ”顧命書諸策。

     青州蝗。

     匈奴單于輿死,子蒲奴立,求和親,許之。

     匈奴中連年旱蝗,赤地數千裡,人畜饑疫,死耗太半。

    單于畏漢乘其敝,乃遣使詣漁陽求和親。

    帝遣中郎将李茂報命。

     都抛棄武器赤身裸體四散逃命。

    自此之後,鮮卑部落感到震驚恐怖,畏懼祭肜,不敢再窺伺邊塞。

     冬,匈奴進犯上谷郡、中山郡。

     西域十八國送王子到洛陽充當人質,請求設置西域都護,劉秀沒有答應。

     莎車王賢日益驕橫,打算兼并西域,多次進攻鄰近各國。

    西域各國憂愁恐懼,車師前王國、鄯善國、焉耆國等共十八個國家都送他們的王子進洛陽為人質,希望得到漢朝都護的保護。

    劉秀認為中原剛剛平定,北方異族尚未順服,所以讓各國人質全部返回,賞賜豐厚。

    各國聽說不派出都護,而人質都回來了,非常憂慮恐懼,就給敦煌太守裴遵呈送文書說:“希望您留下我們的人質來向莎車國示意,宣稱人質已被留下,漢朝的都護不久就到,望暫且停止軍事行動。

    ”裴遵把情況上報,劉秀答應了。

     丙午(46)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 春閏正月,劉秀前往長安,祭祀高祖祭廟,祭祀陵園。

     二月,返回洛陽皇宮。

     夏五月最後一天,出現日食。

     秋九月,發生地震。

     冬,大司空朱浮被罷免,任命杜林為大司空。

     任命劉昆為光祿勳。

     當初,劉昆當江陵令,縣裡發生火災,劉昆對火叩頭,不久火就熄滅了。

    後來他做弘農太守,郡中老虎都背着幼虎渡過黃河離開。

    劉秀聽說後覺得很奇怪,就征召劉昆接替杜林當光祿勳。

    劉秀問劉昆說:“你從前在江陵改變風向撲滅烈火,後來做弘農太守,老虎向北渡過黃河,你行了什麼德政以緻發生這種事?”劉昆回答說:“隻是偶然碰上而已。

    ”左右侍從都笑起來。

    劉秀歎息說:“這才是德高的長者說的話。

    ”下令把這事記載在史書上。

     青州發生蝗災。

     匈奴單于輿去世,他的兒子蒲奴繼位,請求與漢朝和親,劉秀答應了。

     匈奴統治地域内連年發生旱災和蝗災,數千裡毫無生機,人和牲畜饑餓并且瘟疫流行,死去大半。

    匈奴單于害怕漢朝乘其疲憊攻擊,就派使者到漁陽請求和親。

    劉秀派中郎将李茂回報。

     诏罷邊郡亭候,招降烏桓。

     烏桓乘匈奴之弱,擊破之,匈奴北徙數千裡,幕南地空。

    诏罷諸邊郡亭候吏卒,以币帛招降烏桓。

     西域複請都護,不許,遂附于匈奴。

     西域諸國侍子久留敦煌,皆愁思亡歸。

    莎車王賢知都護不出,擊破鄯善,攻殺龜茲王。

    鄯善王安上書:“願複遣子入侍,更請都護。

    都護不出,誠迫于匈奴。

    ”帝報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于是鄯善、車師複附匈奴。

     丁未(47) 二十三年 夏五月,大司徒茂卒。

     秋八月,大司空林卒。

     以玉況為大司徒。

     冬十月,以張純為大司空。

     武陵蠻反,遣将軍劉尚擊之,敗沒。

     尚溯沅水入武溪擊之。

    尚輕敵深入,蠻乘險邀之,尚一軍悉沒。

     鬲侯朱祜卒。

     祜為人質直,尚儒學,為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

     戊申(48) 二十四年 春正月,匈奴南邊八部立日逐王比為南單于,款塞内附。

     初,匈奴單于輿弟右谷蠡王知牙師以次當為左賢王,左賢王次即當為單于。

    單于欲傳其子,遂殺知牙師。

    烏珠留單于有子曰比,為右薁鞬日逐王,領南邊八部。

     下诏撤銷沿邊各郡亭候,招降烏桓。

     烏桓趁匈奴虛弱打敗匈奴,匈奴向北遷徙了幾千裡,沙漠以南地區成為一片空地。

    劉秀下诏撤銷沿邊各郡的亭候和官兵,用金錢絹帛招降烏桓。

     西域各國又請求設置西域都護,劉秀沒有應許,于是西域各國歸附匈奴。

     西域各國的人質在敦煌逗留了很長時間,都憂愁不已,因思鄉而逃回本國。

    莎車王賢知道漢朝不會派來西域都護,就擊敗鄯善國,打死龜茲國國王。

    鄯善國王安上書劉秀說:“願意再送王子去洛陽做人質,再次請求派來都護。

    如果漢朝不派出都護,隻能被迫向匈奴屈服。

    ”劉秀回答說:“現在使節和軍隊不能派出,如果各國感到力不從心,東西南北何去何從,自己選擇。

    ”于是鄯善國、車師國又歸附匈奴。

     丁未(47)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 夏五月,大司徒蔡茂去世。

     秋八月,大司空杜林去世。

    任命玉況為大司徒。

     冬十月,任命張純為大司空。

     武陵蠻族反叛,派将軍劉尚征伐,劉尚戰敗,全軍覆沒。

     劉尚沿沅水逆流而上,進入武溪進行讨伐蠻人。

    劉尚輕敵深入蠻地,蠻人借地勢險要邀戰,劉尚全軍覆滅。

     鬲侯朱祜去世。

     朱祜為人質樸正直,崇尚儒學,擔任将領時,多是接受敵人投降,以奪取城市為目的,不貪圖拿敵人首級報功請賞。

     戊申(48)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 春正月,匈奴南部八大部落擁立日逐王比為南單于,到塞内來歸附漢朝。

     當初,匈奴單于輿的弟弟右谷蠡王知牙師按次序當為左賢王,左賢王按次序當為單于。

    單于輿想傳位給他兒子,就殺了知牙師。

    烏珠留單于有個兒子叫比,是右薁鞬日逐王,統領南邊八部。

     比見知牙師死,出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當立;以子言之,我前單于長子,我當立。

    ”遂内懷猜懼,庭會稀闊。

    單于疑之,乃遣兩骨都侯監領比所部兵。

    及單于蒲奴立,比益恨望,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詣西河太守,求内附。

    兩骨都侯頗覺其意,勸單于誅比。

    比弟斬将王在單于帳下,聞之,馳以報比。

    比遂聚八部兵四五萬人,待兩骨都侯還,欲殺之。

    骨都侯且到,知其謀,亡去。

    單于遣萬騎擊之,見比衆盛,不敢進而還。

    八部大人共議立比為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永為藩蔽,扞禦北虜。

    事下公卿,議者皆以為天下初定,中國空虛,不可許。

    五官中郎将耿國獨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複邊郡。

    帝從之。

    于是分為南、北匈奴。

     秋七月,遣馬援征武陵蠻。

     武陵蠻寇臨沅。

    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讨之,不克。

    馬援請行,帝愍其老,未許。

    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

    ”帝令試之。

    援據鞍顧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率中郎将馬武、耿舒等将四萬餘人征五溪。

    援謂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

    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 冬十月,匈奴南單于遣使入貢。

     南單于奉藩稱臣,上以問朗陵侯臧宮,宮曰:“匈奴饑疫分 比見知牙師被殺,口出怨言道:“如果按兄弟次序來說,右谷蠡王應當繼位;如果按傳子論,我是前單于的長子,我應當繼位。

    ”于是心懷猜疑恐懼,很少去參加單于王庭朝會。

    單于輿懷疑他,就派兩位骨都侯監督統領比部下的兵馬。

    等到單于蒲奴繼位,比更加怨恨,他秘密派遣漢人郭衡帶着匈奴地區去求見西河太守,請求歸附漢朝。

    兩位骨都侯對比的意圖頗有察覺,勸單于誅殺比。

    比的弟弟斬将王恰巧在單于帳中,聽到消息後就跑去報告比。

    于是比聚集起八部兵馬四五萬人,等待兩位骨都侯回來,要殺死他們。

    兩位骨都侯将到達時,發覺了比的計謀,逃走了。

    單于派遣一萬騎兵攻打比,因為見到比的軍隊強大,不敢進兵而返回。

    匈奴南部八部落首領一起議定擁立比為呼韓邪單于,又派使者到五原塞去,表示願意永遠做漢朝的藩屬屏障,抵禦北方敵人。

    劉秀把這件事交給公卿商議,大家都認為天下剛剛安定,中原空虛,不能答應。

    隻有五官中郎将耿國認為應當依照漢宣帝的舊例,接受歸附,讓他們在東面抵禦鮮卑,在北面抗拒匈奴,做四方蠻夷的表率,修複沿邊各郡。

    劉秀聽從了耿國的意見。

    從此匈奴分成南匈奴和北匈奴。

     秋七月,派馬援征讨武陵蠻人。

     武陵蠻人侵犯臨沅。

    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讨伐,不能取勝。

    馬援請求出征,劉秀憐惜他年邁,沒有同意。

    馬援說:“我還能夠身穿盔甲,上馬征戰。

    ”劉秀讓他試試身手。

    馬援騎在馬鞍上,回頭瞧看,表示仍然能夠作戰,劉秀笑着說:“好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翁啊!”于是派他率領中郎将馬武、耿舒等統領四萬多人征讨五溪。

    馬援對友人杜愔說:“我受皇恩深重,但年事已高,去日無多,總擔心不能為國而死。

    現在得遂心願,死也瞑目了。

    隻是顧慮那些權貴子弟,他們或者在我左右,或者跟從辦事,很難處置協調好,獨獨有這塊心病啊!” 冬十月,匈奴南單于派使者到洛陽進貢。

     南單于願意做漢朝的藩國,自稱臣屬,劉秀征詢朗陵侯臧宮的意見,臧宮說:“匈奴發生饑荒與瘟疫,引起部落之間分裂 争,臣願得五千騎以立功。

    ”帝笑曰:“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

    ” 己酉(49) 二十五年 春正月,貊人、鮮卑、烏桓并入朝貢。

     遼東徼外貊人寇邊,太守祭肜招降之。

    肜又以财利撫納鮮卑大都護偏何,使招緻異種,絡繹款塞。

    肜曰:“審欲立功,當歸擊匈奴,斬送頭首,乃信耳。

    ”偏何等即擊斬匈奴,持頭詣郡。

    其後相攻,辄送首級,受賞賜。

    自是匈奴衰弱,邊無寇警,鮮卑、烏桓并入朝貢。

    肜為人質厚重毅,撫夷狄以恩信,故皆畏而愛之,得其死力。

     南單于擊北單于,破之,來請使者監護。

     南單于遣其弟左賢王莫将兵萬餘人擊北單于弟薁鞬左賢王,生獲之。

    北單于震怖,卻地千餘裡。

    南單于複遣使詣阙貢獻,求使者監護,遣侍子,修舊約。

     三月晦,日食。

     夏,新息侯馬援卒于軍,诏收其印绶。

     馬援軍至臨鄉,擊破蠻兵。

     初,援嘗有疾,虎贲中郎将梁松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松意不平。

    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婿,貴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憚之,大人奈何獨不為禮?”援曰:“我乃松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援兄子嚴、敦并喜譏議,通輕俠,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 鬥争,我願率領五千名騎兵去立戰功。

    ”劉秀笑着說:“同常勝将軍難以商議敵情,我要自己考慮此事。

    ” 己酉(49)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 春正月,貊人、鮮卑、烏桓一起到洛陽來進貢。

     遼東郡塞外的貊人侵犯邊境,遼東太守祭肜招引他們投降。

    祭肜又用财物安撫結納鮮卑首領偏何,讓他招來其他外族人陸續到邊塞投降歸順。

    祭肜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