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煌,全部攻陷。
公孫述在成都起兵。
當初,茂陵人公孫述當清水縣長,以有才能而聞名,調升導江郡卒正,郡府設在臨邛。
南陽人宗成起兵攻打漢中以響應漢軍,集結起幾萬人,公孫述派遣使節前去迎接。
宗成等人來到成都,擄掠橫暴。
公孫述對郡中豪傑說:“天下人共同遭受新朝的迫害,思念漢朝已有很長時間了。
所以聽說漢朝的将軍來了,都奔走着在道路上迎接他們。
而今百姓沒有過錯,妻子兒女卻受到抓捕,這是賊寇,不是義軍。
”于是讓人假冒漢朝使者,拜公孫述為将軍兼益州牧,進擊宗成,将其誅殺,吞并了他的軍隊。
劉望在汝南稱帝,任命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
更始帝派兵攻打他們,殺死劉望,誅殺嚴尤、陳茂。
更始帝派定國上公王匡攻打洛陽,派大将軍申屠建攻打武關。
析縣人鄧晔起兵,打開武關關門迎接申屠建。
九月,漢軍進入長安。
孝平皇後自 焚,崩。
衆共誅莽,傳首詣宛。
更始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攻武關,三輔震動。
析人鄧晔、于匡起兵應漢,西拔湖。
莽憂,不知所出,乃率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氣盡,伏而叩頭。
諸生小民旦夕會哭,甚悲哀者除以為郎。
拜将軍九人,皆以虎為号,将精兵數萬以東。
時,省中黃金尚六十餘萬斤,他财物稱是。
莽賜九虎士人四千錢,衆重怨無鬥意。
至華陰回谿,匡、晔擊之,敗走。
晔開武關迎漢兵。
以弘農掾王憲為校尉,将數百人北度渭,至頻陽,所過迎降。
諸縣大姓各起兵稱漢将,率衆随憲。
李松、鄧晔引軍至華陰,而長安旁兵四會城下,争欲先入城。
莽赦囚徒,授兵,殺豨與誓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使史谌将之。
度渭橋,皆散走。
衆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冢,燒其棺椁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九月朔,兵入。
明日,城中少年燒作室門,火及掖庭。
黃皇室主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
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
莽绀袀服,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式于前,莽旋席随鬥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又明日,群臣扶莽之漸台,欲阻池水,衆共圍之。
下時,衆兵上台,苗?、唐尊、王盛等皆死。
商人杜 焚而死。
大家一起誅殺了王莽,将其首級送到宛城。
更始帝派王匡攻打洛陽,派申屠建、李松攻取武關,三輔地區為之震動。
析縣人鄧晔、于匡起兵響應漢軍,向西進發,攻陷湖縣。
王莽憂慮萬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就帶領群臣來到長安南郊,詳細陳述他接受符命的前後經過,仰天痛哭,聲嘶氣絕,伏地叩頭。
衆儒生和平民每天早晚都要集合起來大哭,哭得非常悲哀的被任命為郎官。
王莽拜将軍九人,都以虎字為名稱,統率幾萬精兵向東迎戰。
當時,宮中的黃金還有六十多萬斤,其他貴重财物也大抵有這麼多。
王莽卻隻賞賜九虎将軍每人四千錢,大家十分怨恨,毫無鬥志。
九虎将軍剛到華陰縣回谿,王匡和鄧晔給予痛擊,将其打敗趕跑。
鄧晔打開武關關門迎接漢軍。
鄧晔任命弘農掾王憲為校尉,帶領幾百人向北渡過渭河,到達頻陽,所過之地,官府迎接、投降。
各縣的大家族都分别起兵,自稱為漢朝将軍,率衆跟随王憲。
李松、鄧晔率領軍隊抵達華陰,而長安周圍的士兵已從四面八方會集在城下,都争着要先進入長安。
王莽釋放出牢中囚犯,發給他們武器,殺豬起誓說:“有不為新朝效力的,社鬼記住他!”派史谌統率他們。
這些人渡過渭橋後,都四散而逃。
各路軍隊挖掘王莽的妻子、兒子、父親、祖父的墳墓,燒毀他們的棺材以及九廟、明堂、辟雍,火光映照到長安城中。
九月初一,攻城軍隊進入城中。
第二天,城裡青年焚燒作室門,大火蔓延到掖庭。
黃皇室主說:“我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漢家人?”就投入火中而死。
王莽為躲避火到了宣室前殿,大火總是跟着他。
王莽身穿全套紅青色的服裝,手持虞帝的匕首,天文郎在前面按着占測時日的栻,王莽轉動座席,随着鬥柄所指方向而坐,說:“上天把威德賦予我,漢軍能把我怎麼樣?”又過了一天,群臣攙扶着王莽來到漸台,想依仗護城河作掩護,衆漢軍将他們包圍了起來。
下午五時三刻,衆兵沖上漸台,苗?、唐尊、王盛等人都死了。
商縣人杜 吳殺莽,校尉公賓就斬莽首,軍人分莽身,節解脔分之。
就持莽首詣王憲。
憲自稱漢大将軍,城中兵數十萬皆屬焉。
居二日,李松、鄧晔入長安,趙萌、申屠建亦至。
以王憲得玺绶不上,多挾宮女,建天子鼓旗,收斬之。
傳莽首詣宛,懸于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王匡拔洛陽,誅莽守将王匡、哀章。
冬十月,玄北都洛。
更始将都洛陽,以劉秀行司隸校尉,使前修宮。
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
時,三輔吏士東迎,見諸将過皆冠帻而服婦人衣,莫不笑之。
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
”由是,識者皆屬心焉。
更始遂北都洛。
分遣使者徇郡國。
更始分遣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複爵位!”至上谷,太守耿況迎,上印绶。
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
功曹寇恂勒兵入見使者,曰:“天下初定,使君建節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
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複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應。
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取印绶帶之。
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
以彭寵為漁陽太守。
宛人彭寵、吳漢亡命在漁陽。
韓鴻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寵漁陽太守,以漢為安樂令。
吳殺死王莽,校尉公賓就砍下王莽的腦袋,衆兵士分割了王莽的身體,将其肢解切成許多塊。
公賓就拿着王莽的腦袋去見王憲。
王憲自己号稱漢朝大将軍,長安城裡幾十萬大軍都是他的部衆。
又過了兩天,李松、鄧晔進入長安,趙萌、申屠建也到了。
因為王憲得到王莽的禦玺和绶帶卻不上交,搶掠去很多宮女,使用天子儀仗,就将他捉住殺掉了。
傳送王莽的首級到宛城,挂在街市示衆,百姓都去擲擊它,有人切下他的舌頭吃了。
王匡攻克洛陽,誅殺了王莽的守城将領王匡和哀章。
冬十月,更始帝劉玄向北進軍,定都洛陽。
更始帝将要定都洛陽,任命劉秀擔任司隸校尉,派他前去修建宮殿。
劉秀于是設置下屬官吏,用正式文告通知地方官,處理政事,完全按照漢朝原有的制度。
當時,三輔地區的官員們東行來迎接更始帝,看見漢軍将領們經過時都用布包頭,穿着女人的衣服,沒有不恥笑他們的。
等到看見司隸校尉劉秀的下屬官員,都高興得不能自制,有些年紀大的官吏流着淚說:“沒想到今天再次見到漢朝官員的威武儀表了!”從此,有見識的人都歸心劉秀。
更始帝于是北上,定都洛陽。
分别派遣使者巡行各郡、封國。
更始帝分别派使者巡行各郡和封國,說:“率先投降的恢複爵位!”使者到達上谷,上谷太守耿況迎接,獻上印信绶帶。
使者接受了,過了一夜,卻并無發還的意思。
郡功曹寇恂帶兵拜訪使者,說:“天下剛剛安定,閣下代表皇帝巡行,各郡、各封國沒有人敢不伸長了脖子洗耳恭聽的。
現在您剛到上谷就先自毀信譽,将來又憑什麼再對别的郡國發号施令呢?”使者不作答複。
寇恂吩咐左右随行人員以使者的名義召見耿況,取出印信绶帶交給耿況。
使者無可奈何,就用皇帝名義下诏,承認了寇恂的作為。
任命彭寵為漁陽太守。
宛城人彭寵、吳漢逃亡來到漁陽。
韓鴻擔任更始帝的使者,巡行北方各州郡,用皇帝名義下诏,拜彭寵為漁陽太守,任命吳漢為安樂縣令。
樊崇降漢,既而逃歸。
更始遣使降赤眉。
樊崇等聞漢複興,留其兵,自将渠帥二十餘人随使者至洛陽。
皆封為列侯,未有國邑,而留衆稍離叛,乃複亡歸。
莽廬江連率李憲據郡稱淮南王。
玄封劉永為梁王。
永,故梁王立之子也,都睢陽。
以劉秀行大司馬事,遣徇河北。
更始欲令大将徇河北,大司徒賜言:“諸家子獨有文叔可用。
”朱鲔等以為不可。
賜深勸之,乃以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度河,鎮慰州郡。
以劉賜為丞相,令入關修宗廟、宮室。
大司馬秀至河北,除莽苛政,複漢官名。
大司馬秀至河北,所過郡縣,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複漢官名。
吏民喜悅,争持牛、酒迎勞,秀皆不受。
南陽鄧禹杖策追秀,及于邺。
秀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甯欲仕乎?”禹曰:“不願也。
”秀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願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秀笑,因留宿間語。
禹進說曰:“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
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聽斷,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 樊崇投降漢軍,不久又逃回他的營地。
更始帝派遣使者勸降赤眉軍。
樊崇等人聽說漢朝複興了,便留下部衆,親自率領将領二十餘人随同使者來到洛陽。
更始皇帝把他們都封為列侯,但沒有采邑,而留在原地的部隊漸漸有了背叛離去的,樊崇等人就又逃回了營地。
王莽朝中的廬江連率李憲占據廬江郡,自稱淮南王。
劉玄策封劉永為梁王。
劉永是前漢朝梁王劉立的兒子,他封國的首府設在睢陽。
任命劉秀兼攝大司馬的職務,派他巡行黃河以北地區。
更始皇帝打算派大将巡行黃河以北,大司徒劉賜說:“南陽劉姓宗族子弟中,隻有劉秀可以勝任。
”朱鲔等人認為不可以。
劉賜懇切規勸,更始皇帝才讓劉秀兼攝大司馬的職權,持符節北上,渡過黃河,鎮撫各州郡。
任命劉賜為丞相,派他進入函谷關,修建皇室宗廟和宮室。
大司馬劉秀到達黃河以北,廢除王莽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恢複漢朝官名制度。
大司馬劉秀來到黃河以北,所經過的各郡、縣,他都要考察官吏的政績,罷免無能的,提升能幹的;公平審理案件,平反釋放囚犯;廢除王莽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恢複漢朝的官名制度。
官吏和百姓都十分高興,争先恐後地拿着牛肉、美酒迎接、慰勞,劉秀都不接受。
南陽人鄧禹執鞭驅馬追趕劉秀,直到邺城才趕上。
劉秀說:“我有權力封爵拜官,先生從遠處而來,是想做官嗎?”鄧禹答:“不是。
”劉秀說:“既然如此,您想做什麼呢?”鄧禹答:“隻願閣下的威名與聖德傳遍四海,我能在您手下效微薄之力,以讓我的功名能記載在史書上流傳罷了。
”劉秀笑起來,于是留鄧禹住下,私下裡交談。
鄧禹建議說:“如今崤山以東尚未安定,赤眉軍、青犢軍都有數以萬計的兵馬。
更始皇帝本是一個平凡人物,而且又不能親自處理政務;各位将領都是平庸之人嶄露頭角,他們都志在發财,争相賣弄權勢,隻求從早到晚自我快樂而已,并沒 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
曆觀往古聖人之興,天時、人事二科而已。
今以天時觀之,更始既立而災變方興;以人事觀之,帝王大業非凡夫所任,分崩離析,形勢可見。
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也。
況明公素有盛德大功,為天下所向服,軍政齊肅,賞罰明信。
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悅,因令禹常宿止于中,與定計議。
每任使諸将,多訪于禹,皆當其才。
秀自死,每獨居辄不禦酒肉,枕席有涕泣處。
主簿馮異獨叩頭寬譬,因進說曰:“更始政亂,百姓無依。
人久饑渴,易為充飽。
宜分遣官屬循行郡縣,宣布惠澤。
”秀納之。
騎都尉耿純谒秀,退,見官屬将兵法度不與他将同,遂自結納。
十二月,王郎稱帝于邯鄲,徇下幽、冀。
劉林說秀決列人河水以灌赤眉,秀不從,去之真定。
林素任俠于趙、魏間。
王莽時,長安中有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
邯鄲蔔者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
林等信之,與趙國大豪李育等入邯鄲,立郎為天子,徇下幽、冀,州郡響應。
甲申(24) 二年。
春正月,大司馬秀北徇薊。
二月,玄遷都長安。
有忠誠正直、聰明智慧,沒有深思熟慮、遠大抱負,不是想尊主安民的人。
逐一觀看古代聖明君主的興起,不過靠天時和人事兩個條件。
現在從天時方面看,更始皇帝已經即位而天下災禍、變動卻興起了;從人事方面看,帝王大業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勝任的,土崩瓦解的形勢已經可以見到。
閣下雖然立下輔佐的功勞,但恐怕仍沒有多大成就。
何況閣下一向有盛大的德能和功勳,為天下人所向往和敬服。
您治軍務政都紀律整齊嚴肅,賞罰公平守信。
當今之計,不如招納英雄豪傑,務求取悅民心,創立漢高祖那樣的功業,拯救萬民的性命。
以閣下的才略考慮,天下不難安定統一。
”劉秀聽後非常高興,于是讓鄧禹時常在自己的營中下榻,與他商議計策。
每次任命或派遣諸将,多去征求鄧禹的看法,鄧禹對将領的判斷都與他們的才幹相稱。
劉秀自從哥哥劉被殺後,每逢單獨居住,不飲酒,不吃肉,枕席上常有淚痕。
主簿馮異單獨叩見寬慰他,趁機建議說:“更始皇帝的政治混亂,百姓無依無靠。
一個人饑渴得太久,很容易讓他吃飽。
應當分派屬下官員巡行郡縣,宣傳散布恩德。
”劉秀采納了建議。
騎都尉耿純拜見劉秀,退下後,看到劉秀的下屬官員帶兵的法令制度與其他将領不同,就與劉秀相結交。
十二月,王郎在邯鄲稱帝,派兵攻打奪取幽州和冀州。
劉林建議劉秀在列人縣境内決開黃河,用河水淹赤眉軍,劉秀沒有聽從,前往真定。
劉林在趙、魏之間一向講義氣,好打抱不平。
王莽朝時,長安城中有人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王莽将那人殺了。
邯鄲的一位占蔔先生王郎因此謊稱他自己是真的劉子輿。
劉林等人相信了他,與趙國有名望的豪傑李育等人進入邯鄲,擁立王郎做天子,然後,攻取幽州和冀州,各州郡紛紛響應。
甲申(24) 淮陽王劉玄更始二年。
春正月,大司馬劉秀北上攻取薊州。
二月,劉玄遷都長安。
三輔既平,申屠建、李松迎更始遷都長安。
居長樂宮,升前殿,郎吏以次列庭中。
更始羞怍,俯首刮席,不敢視。
諸将後至者,更始問:“虜掠得幾何?”左右皆宮省久吏,驚愕相視。
封諸功臣,遣大司馬朱鲔、将軍李轶鎮撫關東。
李松、趙萌說更始宜悉王諸功臣,朱鲔争之,以為高祖約,非劉氏不為王。
更始乃先封諸宗室,然後立諸功臣皆為王。
以鲔為膠東王,鲔辭不受,乃以為左大司馬,使與李轶等鎮撫關東。
以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
更始納萌女為夫人,故委政于萌,日夜飲宴後庭。
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見,時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與語。
萌專權,生殺自恣。
郎吏有言者,更始怒,拔劍擊之。
以至群小、膳夫皆濫授官爵,長安為之語曰:“竈下養,中郎将。
爛羊胃,騎都尉。
爛羊頭,關内侯。
”将軍李淑上書切谏,更始囚之。
諸将在外者皆專行誅賞,各置牧守,州郡交錯,不知所從。
由是關中離心,四海怨叛。
征隗嚣為右将軍。
更始征隗嚣及其叔父崔、義等。
方望以為更始成敗未可知,固止之。
嚣不聽,望以書辭謝而去。
更始以嚣為右将軍。
大司馬秀以耿弇為長史。
耿況遣其子弇詣長安,弇時年二十一。
至宋子,會王郎起,從吏曰:“子輿,成帝正統。
舍此不歸,遠行安之!”弇 三輔地區已經平定,申屠建、李松迎接更始皇帝遷都長安。
更始皇帝住在長樂宮中,登上前殿,官吏們都按照官級次序排列在庭院中。
更始皇帝羞愧,低下頭,用手刮座席,不敢看人。
将領們有的來得晚,更始皇帝問他們:“搶掠到多少财物?”左右侍從都是宮中舊吏,驚愕地互相對視。
封拜各功臣,派大司馬朱鲔、将軍李轶鎮撫關東。
李松、趙萌建議更始帝應當封各位功臣都為王,朱鲔對此有争議,他認為應按漢高祖劉邦以前的約定:不姓劉的人不封為王。
更始帝就先封各劉姓皇族為王,然後再将各有功之臣都策立為王。
封朱鲔為膠東王,朱鲔拒絕,不肯接受,就任命他當左大司馬,派他與李轶等人前去鎮撫函谷關以東地區。
任命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
更始娶趙萌的女兒當夫人,所以将朝政委托給趙萌辦理,他自己日夜在後宮中飲宴。
群臣想要上奏國事,他總是喝醉酒不見,有時不得已了,就讓侍中坐在帳幕之中與群臣講話。
趙萌獨攬大權,随自己心意判人生死。
郎官中有人對此表示不滿,更始大怒,拔出劍斬殺了那個人。
以至于衆小人、廚子都被濫授官位、爵位,為此長安城中流傳說:“竈下烹饪忙,升為中郎将。
烹煮爛羊胃,當上騎都尉。
烹煮爛羊頭,封為關内侯。
”将軍李淑上奏懇切規勸,更始把他關了起來。
各位在長安城外的将領都擅自誅殺、賞罰,自己設置州郡長官,各州郡交叉錯雜,不知道服從誰好。
因此關中地區人民離心,全國怨恨叛亂。
征召隗嚣為右将軍。
更始征召隗嚣和他的叔父隗崔、隗義等人。
方望認為更始能否成就大業還不可知,堅決制止他們前往。
隗嚣不聽勸告,方望留下書信,告辭而去。
更始任命隗嚣為右将軍。
大司馬劉秀任命耿弇擔當長史。
耿況派他的兒子耿弇前往長安,當時耿弇二十一歲。
他走到宋子,正值王郎被擁立為皇帝,跟從耿弇的官員說:“劉子輿是漢成帝的親生兒子。
舍棄他不歸附,還要遠行到哪裡去呢?”耿弇 按劍曰:“子輿弊賊,卒為降虜耳。
我至長安,陳漁陽、上谷兵馬,歸發突騎,以辚烏合之衆,如摧枯折腐耳。
公等不識去就,族滅不久也!” 弇聞大司馬秀在盧奴,乃馳北上谒。
秀留署長史,與俱北至薊。
令功曹王霸募人擊王郎。
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霸慚懅而反。
秀将南歸,弇曰:“今兵從南方來,不可南行。
漁陽太守彭寵,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
發此兩郡控弦萬騎,邯鄲不足慮也。
”秀官屬皆曰:“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秀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
” 薊城反,應王郎。
大司馬秀走信都、和戎,發兵擊邯鄲。
薊中反,應王郎,城内擾亂。
于是,秀趣駕出城,晨夜南馳。
至蕪蒌亭,時天寒,馮異上豆粥。
至饒陽,官屬皆乏食。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面皆破裂。
至下曲陽,傳聞王郎兵在後。
至滹沱河,候吏還白:“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濟。
”秀使王霸往視之。
霸恐驚衆,還即詭曰:“冰堅可度。
”遂前至河,河冰亦合,乃度。
未畢數騎而冰解。
至南宮,遇大風雨,入道旁空舍。
馮異抱薪,鄧禹爇火,秀對竈燎衣。
馮異複進麥飯。
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
有白衣老父指曰:“努力!信都為長安城守,去此八十裡。
”秀即馳赴之。
時郡國皆已降王郎,獨信都太守任光、和戎太守邳肜不肯。
光自 手按寶劍說:“劉子輿是個欺騙奸詐的賊子,最終要成為投降别人的俘虜。
我到長安,向朝廷陳述漁陽郡、上谷郡的兵馬情況,回去後征發能沖鋒殺敵的騎兵,用來踐踏這些烏合之衆,猶如摧枯拉朽一般容易。
你們不能判别何去何從,離滅族不遠了。
” 耿弇聽說大司馬劉秀在盧奴,就騎馬向北去拜見他。
劉秀将耿弇留下來做府中長史,并與他一起北上到薊州。
劉秀派功曹王霸招募百姓攻打王郎。
街市上的人都大笑,舉手挖苦嘲弄他,王霸慚愧恐懼而回。
劉秀即将南歸,耿弇說:“如今軍隊從南方來,不可以向南行。
漁陽太守彭寵是您的同鄉,上谷太守就是我的父親。
征發這兩郡的弓箭騎兵一萬人,邯鄲王郎就不值得憂慮了。
”劉秀的下屬官員都說:“人死了,頭還要向着南方,為什麼偏偏向北進軍,進入别人囊中呢?”劉秀指着耿弇說:“他是我北路的主人。
” 薊城叛亂,以響應王郎。
大司馬劉秀逃到信都、和戎兩郡,征發部隊攻打邯鄲。
薊中叛亂,響應王郎,城中一片混亂。
于是劉秀急忙駕車馳出城去,不分晝夜向南奔馳。
到蕪蒌亭時,天氣寒冷,馮異端上豆粥。
到饒陽時,屬下官員都缺乏食物。
他們日夜兼程,頂風冒雪,滿面裂痕。
到達下曲陽,傳言說王郎追兵在後。
到了滹沱河,候吏回來說:“河水已經解凍,沒有船隻,不能渡河。
”劉秀派王霸前往觀看。
王霸害怕驚吓了部隊,回來後就欺瞞說:“河冰堅硬,可以渡河。
”大隊人馬于是前往,來到河邊,河裡的冰也真的又凍結住了,就渡過了河。
隻剩下幾個騎兵沒渡到對岸時,冰就融解了。
到了南宮,正值刮大風,大雨傾盆,劉秀躲入路邊的空房。
馮異抱來柴草,鄧禹燒火,劉秀對竈烘烤衣服。
馮異又呈上麥飯。
一行人到達下博城西,驚惶迷惑,不知道該往何處走。
有一位穿白衣的老人指路說:“努力吧!信都郡是長安城的門戶,離此地八十裡。
”劉秀立即奔往那裡。
當時,各郡、國都已投降王郎,隻有信都郡太守任光、和戎郡太守邳肜不肯投降。
任光自己 恐不全,聞秀至,大喜。
肜亦來會。
議者多欲西還,肜曰:“王郎假名烏合,無有根本之固。
明公奮二郡之兵以讨之,何患不克?今釋此而歸,豈徒空失河北,必更驚動三輔,堕損威重,非計之得者也。
若明公無複征伐之意,則雖信都之兵猶難會也。
何者?明公既西,則邯鄲勢成,民不肯捐父母、背成主而千裡送公,其離散亡逃可必也!”秀乃止。
秀以二郡兵弱,欲入城頭子路、刁子都軍中。
任光以為不可。
乃發傍縣,得精兵四千人。
秀拜光、肜大将軍,将兵以從。
光多作檄文曰:“大司馬劉公将城頭子路、刁子都兵百萬衆從東方來,擊諸反虜!”吏民得檄,傳相告語。
劉植聚兵數千人,據昌城;耿純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老病者載木自随,皆來迎秀。
秀皆以為将軍。
衆稍合,至萬人,北擊中山,進拔盧奴。
所過發奔命兵,移檄邊郡,共擊邯鄲。
郡縣還複響應。
時真定王楊起兵附王郎,衆十餘萬。
秀遣植說降之,因納楊甥郭氏為夫人。
進擊元氏、防子,皆下。
擊斬王郎将李恽。
延岑據漢中,漢中王嘉擊降之。
大司馬秀以賈複、祭遵為将軍。
漢中王嘉既克延岑,有衆數十萬。
校尉賈複見更始政亂,乃說曰:“今天下未定,而大王安守所保,所保得無不可保乎?”嘉曰:“卿言大,非吾任也。
大司馬在河北,必能相 擔心不能保全,聽說劉秀來到,非常高興。
邳肜也趕來見面。
參加商議的人大多數想往西返回長安,邳肜說:“王郎假借漢成帝兒子的名義,實為烏合之衆,沒有堅固的基礎。
明公調動信都、和戎兩郡的兵力,振奮士氣,讨伐王郎,為什麼還擔憂不能取勝呢?而今如果放棄征讨就返回,豈不白白地喪失黃河以北,而且勢必驚動三輔地區,大損您的威信,不是該實行的良策。
如果明公沒有再征伐的意向,那麼即使信都的軍隊也難以召集起來。
原因何在?明公已經西行,那麼邯鄲大勢已成,百姓不肯抛棄父母妻子、背叛現在的主人,千裡迢迢去護送您,他們必然會離散逃亡。
”劉秀于是決定不走。
劉秀認為信都、和戎兩郡的軍隊力量不夠強大,打算躲入城頭子路、刁子都的部隊中。
任光認為不可以。
于是下令征集鄰縣丁壯,得精兵四千人。
劉秀任命任光、邳肜為大将軍,率領部隊跟随自己。
任光制作了大量文告說:“大司馬劉秀率領城頭子路、刁子都的百萬大軍,從東方而來,讨伐叛賊!”官吏、百姓看到聲讨文告後,奔走相告。
劉植聚集起幾千士兵,占據了昌城;耿純帶領宗族、賓客共二千多人,年老生病的都自帶棺材跟随而來,他們都來歡迎劉秀。
劉秀将劉植、耿純等人都封為将軍。
部隊漸漸會合一處,已有一萬人,就向北進擊中山,攻取盧奴。
所過之處征發救急的非常部隊,向鄰郡發布文告,号召共同攻打邯鄲。
各郡、縣紛紛響應。
這時,真定王劉楊起兵歸附王郎,部衆有十餘萬人。
劉秀派劉植前去說服勸降,并娶劉楊的外甥女郭氏為夫人。
又進發、攻打元氏、防子,全部攻克。
擊殺王郎的将軍李恽。
延岑占據漢中,漢中王劉嘉攻打延岑,将他降服。
大司馬劉秀任命賈複、祭遵為将軍。
漢中王劉嘉打敗延岑後,擁有數十萬部隊。
校尉賈複見更始皇帝政治混亂,就建議說:“當今天下未定,而大王卻安守現狀,這些已據為己有的東西就不可能保不住嗎?”劉嘉說:“你的言論宏大,不是我能任用的。
大司馬劉秀在黃河以北,一定能任 用。
”乃薦複及陳俊。
秀以複為将軍,俊為掾。
秀舍中兒犯法,軍市令祭遵格殺之。
秀怒,命收遵。
主簿陳副谏曰:“明公常欲衆軍整齊,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
”乃以為刺奸将軍。
謂諸将曰:“當備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卿也。
” 玄遣尚書仆射鮑永安集河東。
初,王莽既殺鮑宣,吏欲殺其子永。
上黨太守荀谏保護之,得全。
更始征為尚書仆射,将兵安集河東。
永以馮衍為将軍,屯太原,與上黨太守田邑等繕甲養士,以扞衛并土。
大司馬秀拔廣阿。
大司馬秀引兵東北拔廣阿。
披輿地圖,指示鄧禹曰:“天下郡國如是,今始乃得其一。
子前言以吾慮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殽亂,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母。
古之興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也!” 耿弇以上谷、漁陽兵行定郡縣,會大司馬秀于廣阿。
秀以其将寇恂、吳漢等為将軍。
夏四月,進拔邯鄲,斬王郎。
薊中之亂,耿弇與大司馬秀相失,北走昌平,說其父況擊邯鄲。
時王郎遣将徇漁陽、上谷,急發其兵,北州多欲從之。
寇恂曰:“邯鄲拔起難信。
大司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可歸。
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衆,邯鄲不足圖也。
”況遣 用你。
”于是推薦賈複與陳俊去見劉秀。
劉秀任命賈複為将軍,任命陳俊為掾官。
劉秀家中的年輕仆人犯了法,軍市令祭遵把他處死。
劉秀大怒,下令逮捕祭遵。
主簿陳副勸谏說:“明公您經常想讓部隊軍紀整肅,現在祭遵執法嚴格,毫不回避,這正是您的教令得到了貫徹奉行啊。
”于是任命祭遵為刺奸将軍。
劉秀又對衆将領說:“應當小心祭遵!我家中小仆犯法,他尚且給殺了,也必定不會偏袒你們。
” 劉玄派尚書仆射鮑永安撫聚合河東郡。
當初,王莽殺了鮑宣,有的官員打算連他的兒子鮑永也殺死。
上黨郡太守荀谏保護了鮑永,使他得以保全性命。
更始征召鮑永擔任尚書仆射,命他帶兵安撫聚合河東郡。
鮑永任命馮衍為将軍,屯兵太原,與上黨太守田邑等修整武器裝備,休養士兵,以捍衛并州疆土。
大司馬劉秀攻克廣阿。
大司馬劉秀率領部隊向東北進軍,攻陷廣阿。
劉秀察看地圖,指給鄧禹看,說:“天下郡國如此之多,現在才得到其中的一個。
您從前說憑我的遠慮不愁不能安定天下,是為什麼?”鄧禹答道:“當今全國混亂不堪,百姓渴望聖明的君主,就像初生嬰兒思慕慈母一樣。
古代興起的帝王,關鍵看他品德的厚薄,不看他所有土地的大小。
” 耿弇率領上谷、漁陽兩郡軍隊巡行安定各郡、縣,與大司馬劉秀在廣阿會合。
劉秀任命耿弇的将領寇恂、吳漢等人為将軍。
夏四月,大軍進攻拿下了邯鄲,斬殺了王郎。
薊中之亂爆發時,耿弇與大司馬劉秀走散了,他向北逃到昌平,勸說他的父親耿況進擊邯鄲。
當時,王郎正派将領率兵征伐漁陽、上谷兩郡,并緊急征調軍隊,北邊州郡大多數都打算服從王郎。
寇恂說:“邯鄲驟然起兵,前途難以預測。
大司馬劉秀是劉的同母弟弟,禮賢下士,可以去歸附他。
我請求到東方去與漁陽太守彭寵約定,大家齊心協力,邯鄲不足為懼。
”耿況就派 恂約彭寵。
寵吏吳漢、蓋延、王梁亦方勸寵從秀,會恂至,乃發步、騎三千人,以漢、延、梁将之攻薊,殺王郎将趙闳。
恂還,與長史景丹及弇将兵俱南,與漁陽軍合。
所過擊斬王郎大将以下三萬級,定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間凡二十二縣。
前及廣阿,聞城中車騎甚衆,丹問何兵,曰:“大司馬劉公也。
”諸将喜,即進至城下。
城中初傳言二郡兵為邯鄲來,秀自登城問之。
弇拜于城下,具言發兵狀。
秀乃悉召入,笑曰:“邯鄲将帥數言:&lsquo我發漁陽、上谷兵。
&rsquo吾聊應言&lsquo我亦發之&rsquo。
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方與士大夫共此功名耳!”乃以丹等皆為偏将軍,加況、寵大将軍,封列侯。
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然沉勇有智略。
鄧禹數薦之。
更始遣尚書令謝躬率六将軍讨王郎,不能下。
秀與合軍圍钜鹿,郎遣将倪宏救钜鹿。
秀戰,不利。
丹等縱突騎擊之,大敗。
秀曰:“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見其戰,樂可言邪!” 耿純曰:“久守钜鹿,士衆疲弊,不如及大兵精銳進攻邯鄲。
”四月,進軍邯鄲,連戰,破之。
郎使杜威請降。
威稱郎實成帝遺體,秀曰:“設使成帝複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威求萬戶侯,秀曰:“顧得全身可矣。
”威怒而去。
秀急攻之。
五月,拔邯鄲。
郎走,追斬之。
收郎文書,得吏 寇恂前去與彭寵商議約定。
彭寵的部将吳漢、蓋延、王梁也正在勸說彭寵追随劉秀,恰巧寇恂來到,就調發步兵與騎兵共三千人,由吳漢、蓋延、王梁帶領,前去攻打薊城,殺了王郎的将軍趙闳。
寇恂回來後,與長史景丹以及耿弇帶領軍隊一起向南進兵,與漁陽郡的人馬會合。
他們所過之處,共擊殺王郎大将以下三萬人,奪取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間等共二十二縣。
又督軍前進,來到廣阿時,聽說城中車馬、軍隊很多,景丹詢問是哪裡的人馬,回答說:“這是大司馬劉秀的。
”衆将領非常高興,立即進軍來到廣阿城下。
當初,城中謠傳漁陽、上谷兩郡的軍隊是為邯鄲而來,劉秀親自登上城樓查問。
耿弇在城下參拜,詳細叙述了發兵的經過。
劉秀這才将他們全部召進城來,笑着說:“邯鄲方面将領屢次說:&lsquo我們征發了漁陽、上谷的部隊。
&rsquo我姑且應付說:&lsquo我也征發了漁陽、上谷的部隊。
&rsquo哪裡想到二郡兵馬确實為我而來!我正要與各位官員共同建立功名呢!”于是任命景丹等人為偏将軍,加封耿況、彭寵為大将軍,封為列侯。
吳漢為人質樸忠厚,不善言辭,緊急時不能用言辭表達心意,但是他沉着英勇而有謀略。
鄧禹多次向劉秀推薦他。
更始皇帝派尚書令謝躬率領六位将軍讨伐王郎,沒有取勝。
劉秀與謝躬合兵圍攻钜鹿,王郎命令将軍倪宏解救钜鹿。
劉秀與倪宏交戰,不順利。
景丹等人指揮騎兵突擊部隊進行攻擊,倪宏大敗。
劉秀說:“我早聽說騎兵突擊部隊是天下的精兵,現在親眼看到它戰鬥,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 耿純說:“長久圍守钜鹿,軍隊疲憊,不如趁現在大軍士氣旺盛進攻邯鄲。
”四月,漢軍進發邯鄲,連續作戰,将王郎打敗。
王郎派杜威前來請求投降。
杜威稱王郎确實是漢成帝的嫡親兒子,劉秀說:“假使漢成帝複活,也不能得到天下,何況冒充他兒子子輿的人呢?”杜威請求封王郎為萬戶侯,劉秀說:“饒他不死就足夠了。
”杜威大怒而去。
劉秀又猛攻邯鄲。
五月,攻陷邯鄲。
王郎逃走,被追上斬首。
劉秀檢查王郎的文書,發現有漢朝官員 民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
秀不省,會諸将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 秀部分吏卒,皆言:“願屬大樹将軍。
”大樹将軍者,馮異也,為人謙退不伐,敕吏士非交戰受敵,常行諸營之後。
每所止舍,諸将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故軍中号曰“大樹将軍”。
玄立大司馬秀為蕭王。
更始遣使立秀為蕭王,罷兵,與諸将有功者詣行在所。
遣苗曾為幽州牧,韋順、蔡充為上谷、漁陽守。
蕭王居邯鄲宮,晝卧溫明殿,耿弇入請間曰:“吏士死傷者多,請歸上谷益兵。
”王曰:“王郎已破,河北略平,複用兵何為?”弇曰:“王郎雖破,天下兵革乃始耳。
今使者從西方來欲罷兵,不可聽也。
銅馬、赤眉之屬數十輩,輩數十百萬人,所向無前,聖公不能辦也,敗必不久。
”王起坐曰:“卿失言,我斬卿!”弇曰:“大王哀厚弇如父子,故敢披赤心。
”王曰:“我戲卿耳,何以言之?”弇曰:“百姓患苦王莽,複思劉氏,聞漢兵起,莫不歡喜,如去虎口得歸慈母。
今更始為天子,而諸将擅命于山東,貴戚縱橫于都内,元元叩心,更思莽朝,是以知其必敗也。
公功名已著,以義征伐,天下可傳檄而定也。
天下至重,公可自取,毋令他姓得之!”王乃辭以河北未平,不就征,始貳于更始矣。
和平民寫給王郎的奏章幾千份,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外,還有謗毀劉秀的内容。
劉秀并不深究,他召集全部将領,當衆燒毀奏章,說:“讓反側不安的人心裡安定。
” 劉秀将官兵分給各位将領,都說:“願意歸屬大樹将軍。
”大樹将軍指馮異。
馮異為人謙遜退讓,不誇耀自己的才幹與功勞,他命令自己的官兵,除非與敵人交戰或遭到敵人攻擊,都要走在其他将領的部隊後面。
每到一地休息時,衆将領都坐在一起議論戰功,馮異常獨自一人躲到樹下,所以軍中稱他為“大樹将軍”。
劉玄策立大司馬劉秀為蕭王。
更始皇帝派使者封劉秀為蕭王,讓他撤回部隊,與各位有功将領一同前往長安。
派苗曾擔任幽州牧,韋順、蔡充分别擔任上谷和漁陽的太守。
蕭王劉秀住在邯鄲的趙王宮裡,白天在溫明殿睡覺,耿弇進入請求私下報告,說:“官兵死傷人數衆多,請允許我回到上谷郡招兵。
”劉秀說:“王郎已經消滅,黃河以北已大緻平定,還用軍隊做什麼?”耿弇說:“王郎雖被消滅,天下争戰才剛開始罷了。
當今,使者從京師來,想要我們撤軍,不能聽從。
銅馬軍、赤眉軍一類的兵衆有幾十支,每支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所向無敵,更始皇帝沒有能力處理他們,不久就會潰敗。
”劉秀從床上起身坐下說:“你說錯了話,我要殺了你!”耿弇說:“您憐愛厚待我如同父子,所以我才敢赤誠對您。
”劉秀說:“我不過在和你開玩笑,你為什麼說這樣的話?”耿弇說:“百姓以王莽的統治為憂患和苦惱,因此再次思念漢朝,聽說漢軍起事,無不歡喜異常,如同逃離虎口重回慈母懷抱一樣。
如今更始做天子,但是衆将軍在崤山以東為所欲為,皇親國戚在長安城中胡作非為,使得百姓捶胸自問,反而轉向思念新朝了,因此知道更始注定要失敗。
您的功德名望已經顯著,為正義進行征伐,可以用傳遞文告來安定天下。
天下最重要的權力地位您應當自己取得,不要讓别姓之人占有。
”劉秀于是以黃河以北尚未平定為借口而拒絕征召,開始與更始離心。
秋,蕭王擊銅馬諸賊,悉收其衆。
南徇河内,降之。
是時,諸賊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
王欲擊之,乃拜吳漢、耿弇俱為大将軍,持節北發幽州突騎。
苗曾敕諸郡不得應調,漢收斬之。
弇到上谷,亦斬韋順、蔡充,悉發其兵。
王擊銅馬于鄡,吳漢将突騎來會,悉上兵簿于莫府,請所付與,不敢自私。
王益重之。
王以朱浮為幽州牧,治薊。
銅馬夜遁,王追擊,大破之。
受降未盡,而高湖、重連來,與其餘衆合。
王複與戰,悉破降之。
諸将未能信賊,降者亦不自安。
王知其意,敕令降者各歸營勒兵,自乘輕騎按行部陳。
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悉以分配諸将,衆遂數十萬。
赤眉别帥與青犢、上江、大彤、鐵胫、五幡十餘萬衆在射犬,王擊破之。
南徇河内,太守韓歆降。
謝躬數欲襲王,未發,至是率兵數萬還邺。
邀擊尤來于隆慮山,大敗。
王使吳漢、岑彭襲據邺城。
躬還,漢等斬之,其衆悉降。
公孫述自稱蜀王。
更始遣李寶徇蜀、漢,公孫述遣其弟迎擊于綿竹,大破走之。
述遂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民、夷皆附之。
冬,赤眉西攻長安。
秋,蕭王劉秀進攻銅馬等盜賊,将其部衆全都收編。
向南攻伐河内,降服了河内。
當時,各路盜賊都加起來,人數有幾百萬之多,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搶擄劫奪。
劉秀想攻擊他們,就拜吳漢、耿弇都作大将軍,持符節向北征發幽州的騎兵突擊部隊。
苗曾命令各郡不準服從征調,漢軍将他捕獲斬首。
耿弇到上谷郡後,也斬殺了韋順、蔡充,征發他們的所有部隊。
蕭王劉秀在鄡縣攻打銅馬軍,吳漢率領騎兵突擊部隊前來會合,把全部官兵名冊都呈報給幕府,然後再請求撥付人馬,不敢存有私心。
劉秀更加器重他。
劉秀任命朱浮為幽州牧,首府設在薊城。
銅馬軍隊趁夜晚逃跑,劉秀追殺,将其打敗。
劉秀接受銅馬投降的工作還沒結束,高湖、重連的賊寇趕到,與銅馬軍其餘兵衆會合。
劉秀再與其交戰,将他們全部打敗、降服。
漢軍衆将領懷疑賊寇的投降誠意,而投降的人心裡也不安定。
劉秀知道了雙方的想法,命令降将各自回到自己的營帳整治部隊,他自己則輕裝騎馬巡行部署。
降将們互相說道:“蕭王對我們推心置腹,誠懇相待,我們怎麼能不拼死效命呢?”劉秀将投降的官兵分别配備給各位将領,漢軍部衆于是有數十萬人了。
赤眉軍一支部隊的首領與青犢、上江、大彤、鐵胫、五幡的賊寇共十餘萬人,駐紮在射犬,劉秀将其打敗。
向南攻取河内,河内太守韓歆投降。
謝躬多次想襲擊劉秀,但是都沒有發兵,此時已率領幾萬人返回邺城。
劉秀讓謝躬在隆慮山截擊尤來,謝躬的軍隊大敗。
劉秀派吳漢、岑彭襲擊邺城,将邺城占領。
謝躬帶隊返回,吳漢等人殺了他,謝躬的軍隊全部投降。
公孫述自稱為蜀王。
更始皇帝派李寶進攻蜀郡和漢中郡,公孫述派他的弟弟在綿竹迎戰,将李寶打得大敗而逃。
公孫述于是自立為蜀王.定都成都,百姓和夷族全都歸附于他。
冬,赤眉軍向西攻打長安。
赤眉雖數戰勝,而疲敝愁泣,思欲東歸。
樊崇等慮衆東向必散,不如西攻長安。
既入颍川,遂分二部,崇自武關,徐宣自陸渾關,兩道俱入。
更始使王匡等分據河東、弘農以拒之。
蕭王遣将軍鄧禹将兵入關,寇恂守河内,馮異拒洛陽,自引兵徇燕、趙。
蕭王将北徇燕、趙,度赤眉必破長安,乃拜鄧禹為前将軍,中分麾下精兵二萬人,遣西入關。
時朱鲔、李轶守洛陽,鮑永、田邑在并州。
王以河内險要富實,欲擇守者而難其人,問于鄧禹。
禹曰:“寇恂文武備足,有牧民禦衆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謂曰:“昔高祖留蕭何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内。
當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他兵,勿令北度。
”拜馮異為孟津将軍,統兵河上,以拒洛陽。
王乃引兵而北。
恂調糇糧、治器械以供軍,未嘗乏絕。
玄以隗嚣為禦史大夫。
隗崔、隗義謀叛歸天水。
嚣告之。
更始誅崔、義,以嚣為禦史大夫。
梁王永據國起兵。
梁王永起兵,攻下濟陰、山陽、沛、楚、淮陽、汝南,凡得二十八城。
以沛人周建等為将帥,又拜賊帥西防佼彊、東海董憲、琅邪張步為将軍,督青、徐二州,與之連兵,遂專據東方。
秦豐據黎丘,自号楚黎王。
田戎陷夷陵,轉寇郡縣。
赤眉軍雖然多次打勝仗,但是士兵疲憊愁苦而哭泣,想回到東方去。
樊崇等人考慮到軍隊向東進發一定會離散,不如向西進攻長安。
進入颍川後,就分為兩部分,樊崇從武關,徐宣從陸渾關,分兩路進軍長安。
更始皇帝派王匡等人分别駐守在河東、弘農,堵截赤眉軍。
蕭王劉秀派遣将軍鄧禹率領軍隊進入函谷關,派寇恂駐守河内,派馮異在洛陽截擊,自己率軍攻奪燕、趙。
蕭王劉秀将要率軍北上奪取燕、趙,考慮到赤眉軍勢必攻陷長安,就任命鄧禹為前将軍,分出麾下精銳部隊二萬人,讓他向西進入函谷關。
當時,朱鲔、李轶駐守洛陽,鮑永、田邑駐紮在并州。
劉秀認為河内郡地勢險要,物産富足,想挑選能坐鎮河内郡的人,卻又難于确定恰當人選,就向鄧禹詢問。
鄧禹說:“寇恂文韬武略樣樣齊備,有養育百姓、統治民衆的才能,除了他之外誰也不行。
”劉秀于是拜寇恂擔任河内太守,對他說:“從前漢高祖留蕭何治理關中,今天我把河内郡交給您。
應當保證軍糧供給充足,嚴格訓練兵馬,防止其他軍隊進入,千萬不要讓他們北渡黃河。
”又拜馮異為孟津将軍,讓他在黃河岸邊駐紮部隊,以抵擋洛陽的進攻。
劉秀于是率大軍向北而行。
寇恂調集糧草,整修武器裝備,以供應大軍需要,不曾使大軍糧草缺乏。
劉玄任命隗嚣為禦史大夫。
隗崔、隗義密謀反叛,打算逃回天水去。
隗嚣向更始告密。
更始皇帝誅殺隗崔、隗義,任命隗嚣為禦史大夫。
梁王劉永在他的封國起兵。
梁王劉永起兵,攻克濟陰、山陽、沛、楚、淮陽、汝南,總共占領了二十八座城市。
任命沛人周建等為将帥,又任命賊寇首領西防人佼彊、東海人董憲、琅邪人張步為将軍,督察青州、徐州,與那二州的軍隊合并,于是在東方稱霸。
秦豐占據了黎丘,自稱楚黎王。
田戎攻陷夷陵,又轉向奪取其他郡、縣。
乙酉(25) 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元年 春正月,方望以前定安公嬰稱帝于臨泾。
玄遣兵擊,斬之。
赤眉至弘農。
玄遣兵擊之,大敗。
赤眉進至湖。
夏四月,公孫述稱成帝。
改元龍興。
蕭王擊尤來、大槍、五幡,敗之。
王擊諸部,連破之,乘勝輕進,反為所敗,歸保範陽。
軍中不見王,或雲已殁,諸将不知所為。
吳漢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陽,何憂無主?”衆乃定。
陳俊曰:“賊無辎重,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
”王遣俊将輕騎馳出賊前,視人堡壁堅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
賊至,無所得,遂散敗。
朱鲔殺李轶,攻溫、平陰。
馮異、寇恂擊破之。
馮異遺李轶書,勸令歸附。
轶知長安已危,而以伯升之死心不自安,乃報異書而不複與争鋒。
故異得北攻天井關,拔上黨兩城,又南下成臯已東十三縣,降者十餘萬。
斬河南太守武勃。
轶閉門不救。
異以白王,王報曰:“季文多詐,人不能得其要領。
今移其書告守、尉當警備者。
” 朱鲔聞之,使人刺殺轶。
由是,城中乖離,多有降者。
鲔遣将攻溫,自将攻平陰以綴異。
寇恂聞之,勒軍馳出,移告屬縣發兵會溫。
軍吏皆谏:“宜待衆軍畢集乃出。
”恂曰: 漢光武帝 乙酉(25)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 春正月,方望擁立前定安公劉嬰在臨泾當皇帝。
劉玄派軍隊攻打他們,将其全部誅殺。
赤眉軍抵達弘農。
劉玄派軍隊前去攻打他們,被打得大敗。
赤眉軍繼續前進,到達湖城。
夏四月,公孫述自稱成帝。
公孫述改年号為龍興。
蕭王劉秀進擊尤來、大槍、五幡,将其打敗。
劉秀進擊各路賊寇,連續取得勝利,就乘勝魯莽前進,反被賊寇打敗,于是退守範陽。
軍隊中沒有人見到劉秀,有人說他已經戰死,衆将領不知所措。
吳漢說:“我們還需繼續努力,蕭王哥哥的兒子就在南陽,我們何必擔心沒有君主?”衆将這才定下心來。
陳俊說:“賊寇沒有物資供應,如果斷絕他們的糧食,可以不用攻打,賊寇自會滅亡。
”劉秀就派陳俊帶領輕裝騎兵部隊奔到賊寇的前面去,對那些堅固完整的堡壘,就下令固守;對那些分散在荒野上的,就趁機奪取。
賊寇到達後,一無所獲,于是潰敗。
朱鲔殺死李轶,進攻溫縣、平陰。
馮異、寇恂将其打敗。
馮異寫信給李轶,勸說他歸附劉秀。
李轶已經知道長安情況危急,卻因劉之死而心裡很不安,就給馮異回了信,并不再與馮異交戰。
所以,馮異能夠向北攻打天井關,奪取上黨地區的兩座城市,又南下攻陷成臯以東的十三個縣,投降他的人有十多萬。
馮異斬殺了河南太守武勃。
李轶緊閉城門,不去援救。
馮異将所有情況報告給劉秀,劉秀回複說:“李轶奸詐多端,一般人不能知道他在想什麼。
現今把他的信傳送給應當警備他的各郡太守和都尉。
” 朱鲔聽說後,派人刺殺了李轶。
從此,洛陽城中人心相背,有很多人投降。
朱鲔派将軍攻打溫縣,自己率軍進攻平陰以牽制馮異部。
寇恂得知後,命部隊快速出發,并傳令各屬縣發兵到溫縣會師。
軍吏都勸阻說:“應等衆軍畢集之後再出征。
”寇恂說: “溫,郡之藩蔽,失溫則郡不可守。
”遂馳赴之。
将戰,而馮異遣救及諸縣兵皆至,奔擊破之。
異亦度河擊走鲔,與恂追至洛陽,環城一匝而歸。
自是,洛陽城門晝閉。
異、恂移檄上狀。
諸将入賀。
馬武進曰:“大王雖執謙退,奈宗社何!宜先即尊位,乃議征伐。
今此誰賊而馳骛擊之乎?”王不聽。
蕭王遣将追尤來等,又大破之。
王引軍還薊,複遣吳漢等追尤來等,破散略盡。
賈複傷瘡甚,王大驚曰:“我所以不令賈複别将者,為其輕敵也。
果然,失吾名将!聞其婦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
”複病尋愈。
六月,蕭王即皇帝位,改元,大赦。
王還至中山,諸将複上尊号,不聽。
到南平棘,複固請之,不許。
諸将且出,耿純進曰:“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
公孫述在成都起兵。
當初,茂陵人公孫述當清水縣長,以有才能而聞名,調升導江郡卒正,郡府設在臨邛。
南陽人宗成起兵攻打漢中以響應漢軍,集結起幾萬人,公孫述派遣使節前去迎接。
宗成等人來到成都,擄掠橫暴。
公孫述對郡中豪傑說:“天下人共同遭受新朝的迫害,思念漢朝已有很長時間了。
所以聽說漢朝的将軍來了,都奔走着在道路上迎接他們。
而今百姓沒有過錯,妻子兒女卻受到抓捕,這是賊寇,不是義軍。
”于是讓人假冒漢朝使者,拜公孫述為将軍兼益州牧,進擊宗成,将其誅殺,吞并了他的軍隊。
劉望在汝南稱帝,任命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
更始帝派兵攻打他們,殺死劉望,誅殺嚴尤、陳茂。
更始帝派定國上公王匡攻打洛陽,派大将軍申屠建攻打武關。
析縣人鄧晔起兵,打開武關關門迎接申屠建。
九月,漢軍進入長安。
孝平皇後自 焚,崩。
衆共誅莽,傳首詣宛。
更始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攻武關,三輔震動。
析人鄧晔、于匡起兵應漢,西拔湖。
莽憂,不知所出,乃率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氣盡,伏而叩頭。
諸生小民旦夕會哭,甚悲哀者除以為郎。
拜将軍九人,皆以虎為号,将精兵數萬以東。
時,省中黃金尚六十餘萬斤,他财物稱是。
莽賜九虎士人四千錢,衆重怨無鬥意。
至華陰回谿,匡、晔擊之,敗走。
晔開武關迎漢兵。
以弘農掾王憲為校尉,将數百人北度渭,至頻陽,所過迎降。
諸縣大姓各起兵稱漢将,率衆随憲。
李松、鄧晔引軍至華陰,而長安旁兵四會城下,争欲先入城。
莽赦囚徒,授兵,殺豨與誓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使史谌将之。
度渭橋,皆散走。
衆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冢,燒其棺椁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九月朔,兵入。
明日,城中少年燒作室門,火及掖庭。
黃皇室主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
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
莽绀袀服,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式于前,莽旋席随鬥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又明日,群臣扶莽之漸台,欲阻池水,衆共圍之。
下時,衆兵上台,苗?、唐尊、王盛等皆死。
商人杜 焚而死。
大家一起誅殺了王莽,将其首級送到宛城。
更始帝派王匡攻打洛陽,派申屠建、李松攻取武關,三輔地區為之震動。
析縣人鄧晔、于匡起兵響應漢軍,向西進發,攻陷湖縣。
王莽憂慮萬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就帶領群臣來到長安南郊,詳細陳述他接受符命的前後經過,仰天痛哭,聲嘶氣絕,伏地叩頭。
衆儒生和平民每天早晚都要集合起來大哭,哭得非常悲哀的被任命為郎官。
王莽拜将軍九人,都以虎字為名稱,統率幾萬精兵向東迎戰。
當時,宮中的黃金還有六十多萬斤,其他貴重财物也大抵有這麼多。
王莽卻隻賞賜九虎将軍每人四千錢,大家十分怨恨,毫無鬥志。
九虎将軍剛到華陰縣回谿,王匡和鄧晔給予痛擊,将其打敗趕跑。
鄧晔打開武關關門迎接漢軍。
鄧晔任命弘農掾王憲為校尉,帶領幾百人向北渡過渭河,到達頻陽,所過之地,官府迎接、投降。
各縣的大家族都分别起兵,自稱為漢朝将軍,率衆跟随王憲。
李松、鄧晔率領軍隊抵達華陰,而長安周圍的士兵已從四面八方會集在城下,都争着要先進入長安。
王莽釋放出牢中囚犯,發給他們武器,殺豬起誓說:“有不為新朝效力的,社鬼記住他!”派史谌統率他們。
這些人渡過渭橋後,都四散而逃。
各路軍隊挖掘王莽的妻子、兒子、父親、祖父的墳墓,燒毀他們的棺材以及九廟、明堂、辟雍,火光映照到長安城中。
九月初一,攻城軍隊進入城中。
第二天,城裡青年焚燒作室門,大火蔓延到掖庭。
黃皇室主說:“我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漢家人?”就投入火中而死。
王莽為躲避火到了宣室前殿,大火總是跟着他。
王莽身穿全套紅青色的服裝,手持虞帝的匕首,天文郎在前面按着占測時日的栻,王莽轉動座席,随着鬥柄所指方向而坐,說:“上天把威德賦予我,漢軍能把我怎麼樣?”又過了一天,群臣攙扶着王莽來到漸台,想依仗護城河作掩護,衆漢軍将他們包圍了起來。
下午五時三刻,衆兵沖上漸台,苗?、唐尊、王盛等人都死了。
商縣人杜 吳殺莽,校尉公賓就斬莽首,軍人分莽身,節解脔分之。
就持莽首詣王憲。
憲自稱漢大将軍,城中兵數十萬皆屬焉。
居二日,李松、鄧晔入長安,趙萌、申屠建亦至。
以王憲得玺绶不上,多挾宮女,建天子鼓旗,收斬之。
傳莽首詣宛,懸于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王匡拔洛陽,誅莽守将王匡、哀章。
冬十月,玄北都洛。
更始将都洛陽,以劉秀行司隸校尉,使前修宮。
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
時,三輔吏士東迎,見諸将過皆冠帻而服婦人衣,莫不笑之。
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
”由是,識者皆屬心焉。
更始遂北都洛。
分遣使者徇郡國。
更始分遣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複爵位!”至上谷,太守耿況迎,上印绶。
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
功曹寇恂勒兵入見使者,曰:“天下初定,使君建節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
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複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應。
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取印绶帶之。
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
以彭寵為漁陽太守。
宛人彭寵、吳漢亡命在漁陽。
韓鴻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寵漁陽太守,以漢為安樂令。
吳殺死王莽,校尉公賓就砍下王莽的腦袋,衆兵士分割了王莽的身體,将其肢解切成許多塊。
公賓就拿着王莽的腦袋去見王憲。
王憲自己号稱漢朝大将軍,長安城裡幾十萬大軍都是他的部衆。
又過了兩天,李松、鄧晔進入長安,趙萌、申屠建也到了。
因為王憲得到王莽的禦玺和绶帶卻不上交,搶掠去很多宮女,使用天子儀仗,就将他捉住殺掉了。
傳送王莽的首級到宛城,挂在街市示衆,百姓都去擲擊它,有人切下他的舌頭吃了。
王匡攻克洛陽,誅殺了王莽的守城将領王匡和哀章。
冬十月,更始帝劉玄向北進軍,定都洛陽。
更始帝将要定都洛陽,任命劉秀擔任司隸校尉,派他前去修建宮殿。
劉秀于是設置下屬官吏,用正式文告通知地方官,處理政事,完全按照漢朝原有的制度。
當時,三輔地區的官員們東行來迎接更始帝,看見漢軍将領們經過時都用布包頭,穿着女人的衣服,沒有不恥笑他們的。
等到看見司隸校尉劉秀的下屬官員,都高興得不能自制,有些年紀大的官吏流着淚說:“沒想到今天再次見到漢朝官員的威武儀表了!”從此,有見識的人都歸心劉秀。
更始帝于是北上,定都洛陽。
分别派遣使者巡行各郡、封國。
更始帝分别派使者巡行各郡和封國,說:“率先投降的恢複爵位!”使者到達上谷,上谷太守耿況迎接,獻上印信绶帶。
使者接受了,過了一夜,卻并無發還的意思。
郡功曹寇恂帶兵拜訪使者,說:“天下剛剛安定,閣下代表皇帝巡行,各郡、各封國沒有人敢不伸長了脖子洗耳恭聽的。
現在您剛到上谷就先自毀信譽,将來又憑什麼再對别的郡國發号施令呢?”使者不作答複。
寇恂吩咐左右随行人員以使者的名義召見耿況,取出印信绶帶交給耿況。
使者無可奈何,就用皇帝名義下诏,承認了寇恂的作為。
任命彭寵為漁陽太守。
宛城人彭寵、吳漢逃亡來到漁陽。
韓鴻擔任更始帝的使者,巡行北方各州郡,用皇帝名義下诏,拜彭寵為漁陽太守,任命吳漢為安樂縣令。
樊崇降漢,既而逃歸。
更始遣使降赤眉。
樊崇等聞漢複興,留其兵,自将渠帥二十餘人随使者至洛陽。
皆封為列侯,未有國邑,而留衆稍離叛,乃複亡歸。
莽廬江連率李憲據郡稱淮南王。
玄封劉永為梁王。
永,故梁王立之子也,都睢陽。
以劉秀行大司馬事,遣徇河北。
更始欲令大将徇河北,大司徒賜言:“諸家子獨有文叔可用。
”朱鲔等以為不可。
賜深勸之,乃以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度河,鎮慰州郡。
以劉賜為丞相,令入關修宗廟、宮室。
大司馬秀至河北,除莽苛政,複漢官名。
大司馬秀至河北,所過郡縣,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複漢官名。
吏民喜悅,争持牛、酒迎勞,秀皆不受。
南陽鄧禹杖策追秀,及于邺。
秀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甯欲仕乎?”禹曰:“不願也。
”秀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願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秀笑,因留宿間語。
禹進說曰:“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
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聽斷,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 樊崇投降漢軍,不久又逃回他的營地。
更始帝派遣使者勸降赤眉軍。
樊崇等人聽說漢朝複興了,便留下部衆,親自率領将領二十餘人随同使者來到洛陽。
更始皇帝把他們都封為列侯,但沒有采邑,而留在原地的部隊漸漸有了背叛離去的,樊崇等人就又逃回了營地。
王莽朝中的廬江連率李憲占據廬江郡,自稱淮南王。
劉玄策封劉永為梁王。
劉永是前漢朝梁王劉立的兒子,他封國的首府設在睢陽。
任命劉秀兼攝大司馬的職務,派他巡行黃河以北地區。
更始皇帝打算派大将巡行黃河以北,大司徒劉賜說:“南陽劉姓宗族子弟中,隻有劉秀可以勝任。
”朱鲔等人認為不可以。
劉賜懇切規勸,更始皇帝才讓劉秀兼攝大司馬的職權,持符節北上,渡過黃河,鎮撫各州郡。
任命劉賜為丞相,派他進入函谷關,修建皇室宗廟和宮室。
大司馬劉秀到達黃河以北,廢除王莽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恢複漢朝官名制度。
大司馬劉秀來到黃河以北,所經過的各郡、縣,他都要考察官吏的政績,罷免無能的,提升能幹的;公平審理案件,平反釋放囚犯;廢除王莽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恢複漢朝的官名制度。
官吏和百姓都十分高興,争先恐後地拿着牛肉、美酒迎接、慰勞,劉秀都不接受。
南陽人鄧禹執鞭驅馬追趕劉秀,直到邺城才趕上。
劉秀說:“我有權力封爵拜官,先生從遠處而來,是想做官嗎?”鄧禹答:“不是。
”劉秀說:“既然如此,您想做什麼呢?”鄧禹答:“隻願閣下的威名與聖德傳遍四海,我能在您手下效微薄之力,以讓我的功名能記載在史書上流傳罷了。
”劉秀笑起來,于是留鄧禹住下,私下裡交談。
鄧禹建議說:“如今崤山以東尚未安定,赤眉軍、青犢軍都有數以萬計的兵馬。
更始皇帝本是一個平凡人物,而且又不能親自處理政務;各位将領都是平庸之人嶄露頭角,他們都志在發财,争相賣弄權勢,隻求從早到晚自我快樂而已,并沒 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
曆觀往古聖人之興,天時、人事二科而已。
今以天時觀之,更始既立而災變方興;以人事觀之,帝王大業非凡夫所任,分崩離析,形勢可見。
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也。
況明公素有盛德大功,為天下所向服,軍政齊肅,賞罰明信。
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悅,因令禹常宿止于中,與定計議。
每任使諸将,多訪于禹,皆當其才。
秀自死,每獨居辄不禦酒肉,枕席有涕泣處。
主簿馮異獨叩頭寬譬,因進說曰:“更始政亂,百姓無依。
人久饑渴,易為充飽。
宜分遣官屬循行郡縣,宣布惠澤。
”秀納之。
騎都尉耿純谒秀,退,見官屬将兵法度不與他将同,遂自結納。
十二月,王郎稱帝于邯鄲,徇下幽、冀。
劉林說秀決列人河水以灌赤眉,秀不從,去之真定。
林素任俠于趙、魏間。
王莽時,長安中有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
邯鄲蔔者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
林等信之,與趙國大豪李育等入邯鄲,立郎為天子,徇下幽、冀,州郡響應。
甲申(24) 二年。
春正月,大司馬秀北徇薊。
二月,玄遷都長安。
有忠誠正直、聰明智慧,沒有深思熟慮、遠大抱負,不是想尊主安民的人。
逐一觀看古代聖明君主的興起,不過靠天時和人事兩個條件。
現在從天時方面看,更始皇帝已經即位而天下災禍、變動卻興起了;從人事方面看,帝王大業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勝任的,土崩瓦解的形勢已經可以見到。
閣下雖然立下輔佐的功勞,但恐怕仍沒有多大成就。
何況閣下一向有盛大的德能和功勳,為天下人所向往和敬服。
您治軍務政都紀律整齊嚴肅,賞罰公平守信。
當今之計,不如招納英雄豪傑,務求取悅民心,創立漢高祖那樣的功業,拯救萬民的性命。
以閣下的才略考慮,天下不難安定統一。
”劉秀聽後非常高興,于是讓鄧禹時常在自己的營中下榻,與他商議計策。
每次任命或派遣諸将,多去征求鄧禹的看法,鄧禹對将領的判斷都與他們的才幹相稱。
劉秀自從哥哥劉被殺後,每逢單獨居住,不飲酒,不吃肉,枕席上常有淚痕。
主簿馮異單獨叩見寬慰他,趁機建議說:“更始皇帝的政治混亂,百姓無依無靠。
一個人饑渴得太久,很容易讓他吃飽。
應當分派屬下官員巡行郡縣,宣傳散布恩德。
”劉秀采納了建議。
騎都尉耿純拜見劉秀,退下後,看到劉秀的下屬官員帶兵的法令制度與其他将領不同,就與劉秀相結交。
十二月,王郎在邯鄲稱帝,派兵攻打奪取幽州和冀州。
劉林建議劉秀在列人縣境内決開黃河,用河水淹赤眉軍,劉秀沒有聽從,前往真定。
劉林在趙、魏之間一向講義氣,好打抱不平。
王莽朝時,長安城中有人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王莽将那人殺了。
邯鄲的一位占蔔先生王郎因此謊稱他自己是真的劉子輿。
劉林等人相信了他,與趙國有名望的豪傑李育等人進入邯鄲,擁立王郎做天子,然後,攻取幽州和冀州,各州郡紛紛響應。
甲申(24) 淮陽王劉玄更始二年。
春正月,大司馬劉秀北上攻取薊州。
二月,劉玄遷都長安。
三輔既平,申屠建、李松迎更始遷都長安。
居長樂宮,升前殿,郎吏以次列庭中。
更始羞怍,俯首刮席,不敢視。
諸将後至者,更始問:“虜掠得幾何?”左右皆宮省久吏,驚愕相視。
封諸功臣,遣大司馬朱鲔、将軍李轶鎮撫關東。
李松、趙萌說更始宜悉王諸功臣,朱鲔争之,以為高祖約,非劉氏不為王。
更始乃先封諸宗室,然後立諸功臣皆為王。
以鲔為膠東王,鲔辭不受,乃以為左大司馬,使與李轶等鎮撫關東。
以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
更始納萌女為夫人,故委政于萌,日夜飲宴後庭。
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見,時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與語。
萌專權,生殺自恣。
郎吏有言者,更始怒,拔劍擊之。
以至群小、膳夫皆濫授官爵,長安為之語曰:“竈下養,中郎将。
爛羊胃,騎都尉。
爛羊頭,關内侯。
”将軍李淑上書切谏,更始囚之。
諸将在外者皆專行誅賞,各置牧守,州郡交錯,不知所從。
由是關中離心,四海怨叛。
征隗嚣為右将軍。
更始征隗嚣及其叔父崔、義等。
方望以為更始成敗未可知,固止之。
嚣不聽,望以書辭謝而去。
更始以嚣為右将軍。
大司馬秀以耿弇為長史。
耿況遣其子弇詣長安,弇時年二十一。
至宋子,會王郎起,從吏曰:“子輿,成帝正統。
舍此不歸,遠行安之!”弇 三輔地區已經平定,申屠建、李松迎接更始皇帝遷都長安。
更始皇帝住在長樂宮中,登上前殿,官吏們都按照官級次序排列在庭院中。
更始皇帝羞愧,低下頭,用手刮座席,不敢看人。
将領們有的來得晚,更始皇帝問他們:“搶掠到多少财物?”左右侍從都是宮中舊吏,驚愕地互相對視。
封拜各功臣,派大司馬朱鲔、将軍李轶鎮撫關東。
李松、趙萌建議更始帝應當封各位功臣都為王,朱鲔對此有争議,他認為應按漢高祖劉邦以前的約定:不姓劉的人不封為王。
更始帝就先封各劉姓皇族為王,然後再将各有功之臣都策立為王。
封朱鲔為膠東王,朱鲔拒絕,不肯接受,就任命他當左大司馬,派他與李轶等人前去鎮撫函谷關以東地區。
任命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
更始娶趙萌的女兒當夫人,所以将朝政委托給趙萌辦理,他自己日夜在後宮中飲宴。
群臣想要上奏國事,他總是喝醉酒不見,有時不得已了,就讓侍中坐在帳幕之中與群臣講話。
趙萌獨攬大權,随自己心意判人生死。
郎官中有人對此表示不滿,更始大怒,拔出劍斬殺了那個人。
以至于衆小人、廚子都被濫授官位、爵位,為此長安城中流傳說:“竈下烹饪忙,升為中郎将。
烹煮爛羊胃,當上騎都尉。
烹煮爛羊頭,封為關内侯。
”将軍李淑上奏懇切規勸,更始把他關了起來。
各位在長安城外的将領都擅自誅殺、賞罰,自己設置州郡長官,各州郡交叉錯雜,不知道服從誰好。
因此關中地區人民離心,全國怨恨叛亂。
征召隗嚣為右将軍。
更始征召隗嚣和他的叔父隗崔、隗義等人。
方望認為更始能否成就大業還不可知,堅決制止他們前往。
隗嚣不聽勸告,方望留下書信,告辭而去。
更始任命隗嚣為右将軍。
大司馬劉秀任命耿弇擔當長史。
耿況派他的兒子耿弇前往長安,當時耿弇二十一歲。
他走到宋子,正值王郎被擁立為皇帝,跟從耿弇的官員說:“劉子輿是漢成帝的親生兒子。
舍棄他不歸附,還要遠行到哪裡去呢?”耿弇 按劍曰:“子輿弊賊,卒為降虜耳。
我至長安,陳漁陽、上谷兵馬,歸發突騎,以辚烏合之衆,如摧枯折腐耳。
公等不識去就,族滅不久也!” 弇聞大司馬秀在盧奴,乃馳北上谒。
秀留署長史,與俱北至薊。
令功曹王霸募人擊王郎。
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霸慚懅而反。
秀将南歸,弇曰:“今兵從南方來,不可南行。
漁陽太守彭寵,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
發此兩郡控弦萬騎,邯鄲不足慮也。
”秀官屬皆曰:“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秀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
” 薊城反,應王郎。
大司馬秀走信都、和戎,發兵擊邯鄲。
薊中反,應王郎,城内擾亂。
于是,秀趣駕出城,晨夜南馳。
至蕪蒌亭,時天寒,馮異上豆粥。
至饒陽,官屬皆乏食。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面皆破裂。
至下曲陽,傳聞王郎兵在後。
至滹沱河,候吏還白:“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濟。
”秀使王霸往視之。
霸恐驚衆,還即詭曰:“冰堅可度。
”遂前至河,河冰亦合,乃度。
未畢數騎而冰解。
至南宮,遇大風雨,入道旁空舍。
馮異抱薪,鄧禹爇火,秀對竈燎衣。
馮異複進麥飯。
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
有白衣老父指曰:“努力!信都為長安城守,去此八十裡。
”秀即馳赴之。
時郡國皆已降王郎,獨信都太守任光、和戎太守邳肜不肯。
光自 手按寶劍說:“劉子輿是個欺騙奸詐的賊子,最終要成為投降别人的俘虜。
我到長安,向朝廷陳述漁陽郡、上谷郡的兵馬情況,回去後征發能沖鋒殺敵的騎兵,用來踐踏這些烏合之衆,猶如摧枯拉朽一般容易。
你們不能判别何去何從,離滅族不遠了。
” 耿弇聽說大司馬劉秀在盧奴,就騎馬向北去拜見他。
劉秀将耿弇留下來做府中長史,并與他一起北上到薊州。
劉秀派功曹王霸招募百姓攻打王郎。
街市上的人都大笑,舉手挖苦嘲弄他,王霸慚愧恐懼而回。
劉秀即将南歸,耿弇說:“如今軍隊從南方來,不可以向南行。
漁陽太守彭寵是您的同鄉,上谷太守就是我的父親。
征發這兩郡的弓箭騎兵一萬人,邯鄲王郎就不值得憂慮了。
”劉秀的下屬官員都說:“人死了,頭還要向着南方,為什麼偏偏向北進軍,進入别人囊中呢?”劉秀指着耿弇說:“他是我北路的主人。
” 薊城叛亂,以響應王郎。
大司馬劉秀逃到信都、和戎兩郡,征發部隊攻打邯鄲。
薊中叛亂,響應王郎,城中一片混亂。
于是劉秀急忙駕車馳出城去,不分晝夜向南奔馳。
到蕪蒌亭時,天氣寒冷,馮異端上豆粥。
到饒陽時,屬下官員都缺乏食物。
他們日夜兼程,頂風冒雪,滿面裂痕。
到達下曲陽,傳言說王郎追兵在後。
到了滹沱河,候吏回來說:“河水已經解凍,沒有船隻,不能渡河。
”劉秀派王霸前往觀看。
王霸害怕驚吓了部隊,回來後就欺瞞說:“河冰堅硬,可以渡河。
”大隊人馬于是前往,來到河邊,河裡的冰也真的又凍結住了,就渡過了河。
隻剩下幾個騎兵沒渡到對岸時,冰就融解了。
到了南宮,正值刮大風,大雨傾盆,劉秀躲入路邊的空房。
馮異抱來柴草,鄧禹燒火,劉秀對竈烘烤衣服。
馮異又呈上麥飯。
一行人到達下博城西,驚惶迷惑,不知道該往何處走。
有一位穿白衣的老人指路說:“努力吧!信都郡是長安城的門戶,離此地八十裡。
”劉秀立即奔往那裡。
當時,各郡、國都已投降王郎,隻有信都郡太守任光、和戎郡太守邳肜不肯投降。
任光自己 恐不全,聞秀至,大喜。
肜亦來會。
議者多欲西還,肜曰:“王郎假名烏合,無有根本之固。
明公奮二郡之兵以讨之,何患不克?今釋此而歸,豈徒空失河北,必更驚動三輔,堕損威重,非計之得者也。
若明公無複征伐之意,則雖信都之兵猶難會也。
何者?明公既西,則邯鄲勢成,民不肯捐父母、背成主而千裡送公,其離散亡逃可必也!”秀乃止。
秀以二郡兵弱,欲入城頭子路、刁子都軍中。
任光以為不可。
乃發傍縣,得精兵四千人。
秀拜光、肜大将軍,将兵以從。
光多作檄文曰:“大司馬劉公将城頭子路、刁子都兵百萬衆從東方來,擊諸反虜!”吏民得檄,傳相告語。
劉植聚兵數千人,據昌城;耿純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老病者載木自随,皆來迎秀。
秀皆以為将軍。
衆稍合,至萬人,北擊中山,進拔盧奴。
所過發奔命兵,移檄邊郡,共擊邯鄲。
郡縣還複響應。
時真定王楊起兵附王郎,衆十餘萬。
秀遣植說降之,因納楊甥郭氏為夫人。
進擊元氏、防子,皆下。
擊斬王郎将李恽。
延岑據漢中,漢中王嘉擊降之。
大司馬秀以賈複、祭遵為将軍。
漢中王嘉既克延岑,有衆數十萬。
校尉賈複見更始政亂,乃說曰:“今天下未定,而大王安守所保,所保得無不可保乎?”嘉曰:“卿言大,非吾任也。
大司馬在河北,必能相 擔心不能保全,聽說劉秀來到,非常高興。
邳肜也趕來見面。
參加商議的人大多數想往西返回長安,邳肜說:“王郎假借漢成帝兒子的名義,實為烏合之衆,沒有堅固的基礎。
明公調動信都、和戎兩郡的兵力,振奮士氣,讨伐王郎,為什麼還擔憂不能取勝呢?而今如果放棄征讨就返回,豈不白白地喪失黃河以北,而且勢必驚動三輔地區,大損您的威信,不是該實行的良策。
如果明公沒有再征伐的意向,那麼即使信都的軍隊也難以召集起來。
原因何在?明公已經西行,那麼邯鄲大勢已成,百姓不肯抛棄父母妻子、背叛現在的主人,千裡迢迢去護送您,他們必然會離散逃亡。
”劉秀于是決定不走。
劉秀認為信都、和戎兩郡的軍隊力量不夠強大,打算躲入城頭子路、刁子都的部隊中。
任光認為不可以。
于是下令征集鄰縣丁壯,得精兵四千人。
劉秀任命任光、邳肜為大将軍,率領部隊跟随自己。
任光制作了大量文告說:“大司馬劉秀率領城頭子路、刁子都的百萬大軍,從東方而來,讨伐叛賊!”官吏、百姓看到聲讨文告後,奔走相告。
劉植聚集起幾千士兵,占據了昌城;耿純帶領宗族、賓客共二千多人,年老生病的都自帶棺材跟随而來,他們都來歡迎劉秀。
劉秀将劉植、耿純等人都封為将軍。
部隊漸漸會合一處,已有一萬人,就向北進擊中山,攻取盧奴。
所過之處征發救急的非常部隊,向鄰郡發布文告,号召共同攻打邯鄲。
各郡、縣紛紛響應。
這時,真定王劉楊起兵歸附王郎,部衆有十餘萬人。
劉秀派劉植前去說服勸降,并娶劉楊的外甥女郭氏為夫人。
又進發、攻打元氏、防子,全部攻克。
擊殺王郎的将軍李恽。
延岑占據漢中,漢中王劉嘉攻打延岑,将他降服。
大司馬劉秀任命賈複、祭遵為将軍。
漢中王劉嘉打敗延岑後,擁有數十萬部隊。
校尉賈複見更始皇帝政治混亂,就建議說:“當今天下未定,而大王卻安守現狀,這些已據為己有的東西就不可能保不住嗎?”劉嘉說:“你的言論宏大,不是我能任用的。
大司馬劉秀在黃河以北,一定能任 用。
”乃薦複及陳俊。
秀以複為将軍,俊為掾。
秀舍中兒犯法,軍市令祭遵格殺之。
秀怒,命收遵。
主簿陳副谏曰:“明公常欲衆軍整齊,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
”乃以為刺奸将軍。
謂諸将曰:“當備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卿也。
” 玄遣尚書仆射鮑永安集河東。
初,王莽既殺鮑宣,吏欲殺其子永。
上黨太守荀谏保護之,得全。
更始征為尚書仆射,将兵安集河東。
永以馮衍為将軍,屯太原,與上黨太守田邑等繕甲養士,以扞衛并土。
大司馬秀拔廣阿。
大司馬秀引兵東北拔廣阿。
披輿地圖,指示鄧禹曰:“天下郡國如是,今始乃得其一。
子前言以吾慮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殽亂,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母。
古之興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也!” 耿弇以上谷、漁陽兵行定郡縣,會大司馬秀于廣阿。
秀以其将寇恂、吳漢等為将軍。
夏四月,進拔邯鄲,斬王郎。
薊中之亂,耿弇與大司馬秀相失,北走昌平,說其父況擊邯鄲。
時王郎遣将徇漁陽、上谷,急發其兵,北州多欲從之。
寇恂曰:“邯鄲拔起難信。
大司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可歸。
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衆,邯鄲不足圖也。
”況遣 用你。
”于是推薦賈複與陳俊去見劉秀。
劉秀任命賈複為将軍,任命陳俊為掾官。
劉秀家中的年輕仆人犯了法,軍市令祭遵把他處死。
劉秀大怒,下令逮捕祭遵。
主簿陳副勸谏說:“明公您經常想讓部隊軍紀整肅,現在祭遵執法嚴格,毫不回避,這正是您的教令得到了貫徹奉行啊。
”于是任命祭遵為刺奸将軍。
劉秀又對衆将領說:“應當小心祭遵!我家中小仆犯法,他尚且給殺了,也必定不會偏袒你們。
” 劉玄派尚書仆射鮑永安撫聚合河東郡。
當初,王莽殺了鮑宣,有的官員打算連他的兒子鮑永也殺死。
上黨郡太守荀谏保護了鮑永,使他得以保全性命。
更始征召鮑永擔任尚書仆射,命他帶兵安撫聚合河東郡。
鮑永任命馮衍為将軍,屯兵太原,與上黨太守田邑等修整武器裝備,休養士兵,以捍衛并州疆土。
大司馬劉秀攻克廣阿。
大司馬劉秀率領部隊向東北進軍,攻陷廣阿。
劉秀察看地圖,指給鄧禹看,說:“天下郡國如此之多,現在才得到其中的一個。
您從前說憑我的遠慮不愁不能安定天下,是為什麼?”鄧禹答道:“當今全國混亂不堪,百姓渴望聖明的君主,就像初生嬰兒思慕慈母一樣。
古代興起的帝王,關鍵看他品德的厚薄,不看他所有土地的大小。
” 耿弇率領上谷、漁陽兩郡軍隊巡行安定各郡、縣,與大司馬劉秀在廣阿會合。
劉秀任命耿弇的将領寇恂、吳漢等人為将軍。
夏四月,大軍進攻拿下了邯鄲,斬殺了王郎。
薊中之亂爆發時,耿弇與大司馬劉秀走散了,他向北逃到昌平,勸說他的父親耿況進擊邯鄲。
當時,王郎正派将領率兵征伐漁陽、上谷兩郡,并緊急征調軍隊,北邊州郡大多數都打算服從王郎。
寇恂說:“邯鄲驟然起兵,前途難以預測。
大司馬劉秀是劉的同母弟弟,禮賢下士,可以去歸附他。
我請求到東方去與漁陽太守彭寵約定,大家齊心協力,邯鄲不足為懼。
”耿況就派 恂約彭寵。
寵吏吳漢、蓋延、王梁亦方勸寵從秀,會恂至,乃發步、騎三千人,以漢、延、梁将之攻薊,殺王郎将趙闳。
恂還,與長史景丹及弇将兵俱南,與漁陽軍合。
所過擊斬王郎大将以下三萬級,定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間凡二十二縣。
前及廣阿,聞城中車騎甚衆,丹問何兵,曰:“大司馬劉公也。
”諸将喜,即進至城下。
城中初傳言二郡兵為邯鄲來,秀自登城問之。
弇拜于城下,具言發兵狀。
秀乃悉召入,笑曰:“邯鄲将帥數言:&lsquo我發漁陽、上谷兵。
&rsquo吾聊應言&lsquo我亦發之&rsquo。
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方與士大夫共此功名耳!”乃以丹等皆為偏将軍,加況、寵大将軍,封列侯。
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然沉勇有智略。
鄧禹數薦之。
更始遣尚書令謝躬率六将軍讨王郎,不能下。
秀與合軍圍钜鹿,郎遣将倪宏救钜鹿。
秀戰,不利。
丹等縱突騎擊之,大敗。
秀曰:“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見其戰,樂可言邪!” 耿純曰:“久守钜鹿,士衆疲弊,不如及大兵精銳進攻邯鄲。
”四月,進軍邯鄲,連戰,破之。
郎使杜威請降。
威稱郎實成帝遺體,秀曰:“設使成帝複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威求萬戶侯,秀曰:“顧得全身可矣。
”威怒而去。
秀急攻之。
五月,拔邯鄲。
郎走,追斬之。
收郎文書,得吏 寇恂前去與彭寵商議約定。
彭寵的部将吳漢、蓋延、王梁也正在勸說彭寵追随劉秀,恰巧寇恂來到,就調發步兵與騎兵共三千人,由吳漢、蓋延、王梁帶領,前去攻打薊城,殺了王郎的将軍趙闳。
寇恂回來後,與長史景丹以及耿弇帶領軍隊一起向南進兵,與漁陽郡的人馬會合。
他們所過之處,共擊殺王郎大将以下三萬人,奪取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間等共二十二縣。
又督軍前進,來到廣阿時,聽說城中車馬、軍隊很多,景丹詢問是哪裡的人馬,回答說:“這是大司馬劉秀的。
”衆将領非常高興,立即進軍來到廣阿城下。
當初,城中謠傳漁陽、上谷兩郡的軍隊是為邯鄲而來,劉秀親自登上城樓查問。
耿弇在城下參拜,詳細叙述了發兵的經過。
劉秀這才将他們全部召進城來,笑着說:“邯鄲方面将領屢次說:&lsquo我們征發了漁陽、上谷的部隊。
&rsquo我姑且應付說:&lsquo我也征發了漁陽、上谷的部隊。
&rsquo哪裡想到二郡兵馬确實為我而來!我正要與各位官員共同建立功名呢!”于是任命景丹等人為偏将軍,加封耿況、彭寵為大将軍,封為列侯。
吳漢為人質樸忠厚,不善言辭,緊急時不能用言辭表達心意,但是他沉着英勇而有謀略。
鄧禹多次向劉秀推薦他。
更始皇帝派尚書令謝躬率領六位将軍讨伐王郎,沒有取勝。
劉秀與謝躬合兵圍攻钜鹿,王郎命令将軍倪宏解救钜鹿。
劉秀與倪宏交戰,不順利。
景丹等人指揮騎兵突擊部隊進行攻擊,倪宏大敗。
劉秀說:“我早聽說騎兵突擊部隊是天下的精兵,現在親眼看到它戰鬥,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 耿純說:“長久圍守钜鹿,軍隊疲憊,不如趁現在大軍士氣旺盛進攻邯鄲。
”四月,漢軍進發邯鄲,連續作戰,将王郎打敗。
王郎派杜威前來請求投降。
杜威稱王郎确實是漢成帝的嫡親兒子,劉秀說:“假使漢成帝複活,也不能得到天下,何況冒充他兒子子輿的人呢?”杜威請求封王郎為萬戶侯,劉秀說:“饒他不死就足夠了。
”杜威大怒而去。
劉秀又猛攻邯鄲。
五月,攻陷邯鄲。
王郎逃走,被追上斬首。
劉秀檢查王郎的文書,發現有漢朝官員 民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
秀不省,會諸将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 秀部分吏卒,皆言:“願屬大樹将軍。
”大樹将軍者,馮異也,為人謙退不伐,敕吏士非交戰受敵,常行諸營之後。
每所止舍,諸将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故軍中号曰“大樹将軍”。
玄立大司馬秀為蕭王。
更始遣使立秀為蕭王,罷兵,與諸将有功者詣行在所。
遣苗曾為幽州牧,韋順、蔡充為上谷、漁陽守。
蕭王居邯鄲宮,晝卧溫明殿,耿弇入請間曰:“吏士死傷者多,請歸上谷益兵。
”王曰:“王郎已破,河北略平,複用兵何為?”弇曰:“王郎雖破,天下兵革乃始耳。
今使者從西方來欲罷兵,不可聽也。
銅馬、赤眉之屬數十輩,輩數十百萬人,所向無前,聖公不能辦也,敗必不久。
”王起坐曰:“卿失言,我斬卿!”弇曰:“大王哀厚弇如父子,故敢披赤心。
”王曰:“我戲卿耳,何以言之?”弇曰:“百姓患苦王莽,複思劉氏,聞漢兵起,莫不歡喜,如去虎口得歸慈母。
今更始為天子,而諸将擅命于山東,貴戚縱橫于都内,元元叩心,更思莽朝,是以知其必敗也。
公功名已著,以義征伐,天下可傳檄而定也。
天下至重,公可自取,毋令他姓得之!”王乃辭以河北未平,不就征,始貳于更始矣。
和平民寫給王郎的奏章幾千份,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外,還有謗毀劉秀的内容。
劉秀并不深究,他召集全部将領,當衆燒毀奏章,說:“讓反側不安的人心裡安定。
” 劉秀将官兵分給各位将領,都說:“願意歸屬大樹将軍。
”大樹将軍指馮異。
馮異為人謙遜退讓,不誇耀自己的才幹與功勞,他命令自己的官兵,除非與敵人交戰或遭到敵人攻擊,都要走在其他将領的部隊後面。
每到一地休息時,衆将領都坐在一起議論戰功,馮異常獨自一人躲到樹下,所以軍中稱他為“大樹将軍”。
劉玄策立大司馬劉秀為蕭王。
更始皇帝派使者封劉秀為蕭王,讓他撤回部隊,與各位有功将領一同前往長安。
派苗曾擔任幽州牧,韋順、蔡充分别擔任上谷和漁陽的太守。
蕭王劉秀住在邯鄲的趙王宮裡,白天在溫明殿睡覺,耿弇進入請求私下報告,說:“官兵死傷人數衆多,請允許我回到上谷郡招兵。
”劉秀說:“王郎已經消滅,黃河以北已大緻平定,還用軍隊做什麼?”耿弇說:“王郎雖被消滅,天下争戰才剛開始罷了。
當今,使者從京師來,想要我們撤軍,不能聽從。
銅馬軍、赤眉軍一類的兵衆有幾十支,每支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所向無敵,更始皇帝沒有能力處理他們,不久就會潰敗。
”劉秀從床上起身坐下說:“你說錯了話,我要殺了你!”耿弇說:“您憐愛厚待我如同父子,所以我才敢赤誠對您。
”劉秀說:“我不過在和你開玩笑,你為什麼說這樣的話?”耿弇說:“百姓以王莽的統治為憂患和苦惱,因此再次思念漢朝,聽說漢軍起事,無不歡喜異常,如同逃離虎口重回慈母懷抱一樣。
如今更始做天子,但是衆将軍在崤山以東為所欲為,皇親國戚在長安城中胡作非為,使得百姓捶胸自問,反而轉向思念新朝了,因此知道更始注定要失敗。
您的功德名望已經顯著,為正義進行征伐,可以用傳遞文告來安定天下。
天下最重要的權力地位您應當自己取得,不要讓别姓之人占有。
”劉秀于是以黃河以北尚未平定為借口而拒絕征召,開始與更始離心。
秋,蕭王擊銅馬諸賊,悉收其衆。
南徇河内,降之。
是時,諸賊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
王欲擊之,乃拜吳漢、耿弇俱為大将軍,持節北發幽州突騎。
苗曾敕諸郡不得應調,漢收斬之。
弇到上谷,亦斬韋順、蔡充,悉發其兵。
王擊銅馬于鄡,吳漢将突騎來會,悉上兵簿于莫府,請所付與,不敢自私。
王益重之。
王以朱浮為幽州牧,治薊。
銅馬夜遁,王追擊,大破之。
受降未盡,而高湖、重連來,與其餘衆合。
王複與戰,悉破降之。
諸将未能信賊,降者亦不自安。
王知其意,敕令降者各歸營勒兵,自乘輕騎按行部陳。
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悉以分配諸将,衆遂數十萬。
赤眉别帥與青犢、上江、大彤、鐵胫、五幡十餘萬衆在射犬,王擊破之。
南徇河内,太守韓歆降。
謝躬數欲襲王,未發,至是率兵數萬還邺。
邀擊尤來于隆慮山,大敗。
王使吳漢、岑彭襲據邺城。
躬還,漢等斬之,其衆悉降。
公孫述自稱蜀王。
更始遣李寶徇蜀、漢,公孫述遣其弟迎擊于綿竹,大破走之。
述遂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民、夷皆附之。
冬,赤眉西攻長安。
秋,蕭王劉秀進攻銅馬等盜賊,将其部衆全都收編。
向南攻伐河内,降服了河内。
當時,各路盜賊都加起來,人數有幾百萬之多,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搶擄劫奪。
劉秀想攻擊他們,就拜吳漢、耿弇都作大将軍,持符節向北征發幽州的騎兵突擊部隊。
苗曾命令各郡不準服從征調,漢軍将他捕獲斬首。
耿弇到上谷郡後,也斬殺了韋順、蔡充,征發他們的所有部隊。
蕭王劉秀在鄡縣攻打銅馬軍,吳漢率領騎兵突擊部隊前來會合,把全部官兵名冊都呈報給幕府,然後再請求撥付人馬,不敢存有私心。
劉秀更加器重他。
劉秀任命朱浮為幽州牧,首府設在薊城。
銅馬軍隊趁夜晚逃跑,劉秀追殺,将其打敗。
劉秀接受銅馬投降的工作還沒結束,高湖、重連的賊寇趕到,與銅馬軍其餘兵衆會合。
劉秀再與其交戰,将他們全部打敗、降服。
漢軍衆将領懷疑賊寇的投降誠意,而投降的人心裡也不安定。
劉秀知道了雙方的想法,命令降将各自回到自己的營帳整治部隊,他自己則輕裝騎馬巡行部署。
降将們互相說道:“蕭王對我們推心置腹,誠懇相待,我們怎麼能不拼死效命呢?”劉秀将投降的官兵分别配備給各位将領,漢軍部衆于是有數十萬人了。
赤眉軍一支部隊的首領與青犢、上江、大彤、鐵胫、五幡的賊寇共十餘萬人,駐紮在射犬,劉秀将其打敗。
向南攻取河内,河内太守韓歆投降。
謝躬多次想襲擊劉秀,但是都沒有發兵,此時已率領幾萬人返回邺城。
劉秀讓謝躬在隆慮山截擊尤來,謝躬的軍隊大敗。
劉秀派吳漢、岑彭襲擊邺城,将邺城占領。
謝躬帶隊返回,吳漢等人殺了他,謝躬的軍隊全部投降。
公孫述自稱為蜀王。
更始皇帝派李寶進攻蜀郡和漢中郡,公孫述派他的弟弟在綿竹迎戰,将李寶打得大敗而逃。
公孫述于是自立為蜀王.定都成都,百姓和夷族全都歸附于他。
冬,赤眉軍向西攻打長安。
赤眉雖數戰勝,而疲敝愁泣,思欲東歸。
樊崇等慮衆東向必散,不如西攻長安。
既入颍川,遂分二部,崇自武關,徐宣自陸渾關,兩道俱入。
更始使王匡等分據河東、弘農以拒之。
蕭王遣将軍鄧禹将兵入關,寇恂守河内,馮異拒洛陽,自引兵徇燕、趙。
蕭王将北徇燕、趙,度赤眉必破長安,乃拜鄧禹為前将軍,中分麾下精兵二萬人,遣西入關。
時朱鲔、李轶守洛陽,鮑永、田邑在并州。
王以河内險要富實,欲擇守者而難其人,問于鄧禹。
禹曰:“寇恂文武備足,有牧民禦衆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謂曰:“昔高祖留蕭何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内。
當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他兵,勿令北度。
”拜馮異為孟津将軍,統兵河上,以拒洛陽。
王乃引兵而北。
恂調糇糧、治器械以供軍,未嘗乏絕。
玄以隗嚣為禦史大夫。
隗崔、隗義謀叛歸天水。
嚣告之。
更始誅崔、義,以嚣為禦史大夫。
梁王永據國起兵。
梁王永起兵,攻下濟陰、山陽、沛、楚、淮陽、汝南,凡得二十八城。
以沛人周建等為将帥,又拜賊帥西防佼彊、東海董憲、琅邪張步為将軍,督青、徐二州,與之連兵,遂專據東方。
秦豐據黎丘,自号楚黎王。
田戎陷夷陵,轉寇郡縣。
赤眉軍雖然多次打勝仗,但是士兵疲憊愁苦而哭泣,想回到東方去。
樊崇等人考慮到軍隊向東進發一定會離散,不如向西進攻長安。
進入颍川後,就分為兩部分,樊崇從武關,徐宣從陸渾關,分兩路進軍長安。
更始皇帝派王匡等人分别駐守在河東、弘農,堵截赤眉軍。
蕭王劉秀派遣将軍鄧禹率領軍隊進入函谷關,派寇恂駐守河内,派馮異在洛陽截擊,自己率軍攻奪燕、趙。
蕭王劉秀将要率軍北上奪取燕、趙,考慮到赤眉軍勢必攻陷長安,就任命鄧禹為前将軍,分出麾下精銳部隊二萬人,讓他向西進入函谷關。
當時,朱鲔、李轶駐守洛陽,鮑永、田邑駐紮在并州。
劉秀認為河内郡地勢險要,物産富足,想挑選能坐鎮河内郡的人,卻又難于确定恰當人選,就向鄧禹詢問。
鄧禹說:“寇恂文韬武略樣樣齊備,有養育百姓、統治民衆的才能,除了他之外誰也不行。
”劉秀于是拜寇恂擔任河内太守,對他說:“從前漢高祖留蕭何治理關中,今天我把河内郡交給您。
應當保證軍糧供給充足,嚴格訓練兵馬,防止其他軍隊進入,千萬不要讓他們北渡黃河。
”又拜馮異為孟津将軍,讓他在黃河岸邊駐紮部隊,以抵擋洛陽的進攻。
劉秀于是率大軍向北而行。
寇恂調集糧草,整修武器裝備,以供應大軍需要,不曾使大軍糧草缺乏。
劉玄任命隗嚣為禦史大夫。
隗崔、隗義密謀反叛,打算逃回天水去。
隗嚣向更始告密。
更始皇帝誅殺隗崔、隗義,任命隗嚣為禦史大夫。
梁王劉永在他的封國起兵。
梁王劉永起兵,攻克濟陰、山陽、沛、楚、淮陽、汝南,總共占領了二十八座城市。
任命沛人周建等為将帥,又任命賊寇首領西防人佼彊、東海人董憲、琅邪人張步為将軍,督察青州、徐州,與那二州的軍隊合并,于是在東方稱霸。
秦豐占據了黎丘,自稱楚黎王。
田戎攻陷夷陵,又轉向奪取其他郡、縣。
乙酉(25) 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元年 春正月,方望以前定安公嬰稱帝于臨泾。
玄遣兵擊,斬之。
赤眉至弘農。
玄遣兵擊之,大敗。
赤眉進至湖。
夏四月,公孫述稱成帝。
改元龍興。
蕭王擊尤來、大槍、五幡,敗之。
王擊諸部,連破之,乘勝輕進,反為所敗,歸保範陽。
軍中不見王,或雲已殁,諸将不知所為。
吳漢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陽,何憂無主?”衆乃定。
陳俊曰:“賊無辎重,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
”王遣俊将輕騎馳出賊前,視人堡壁堅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
賊至,無所得,遂散敗。
朱鲔殺李轶,攻溫、平陰。
馮異、寇恂擊破之。
馮異遺李轶書,勸令歸附。
轶知長安已危,而以伯升之死心不自安,乃報異書而不複與争鋒。
故異得北攻天井關,拔上黨兩城,又南下成臯已東十三縣,降者十餘萬。
斬河南太守武勃。
轶閉門不救。
異以白王,王報曰:“季文多詐,人不能得其要領。
今移其書告守、尉當警備者。
” 朱鲔聞之,使人刺殺轶。
由是,城中乖離,多有降者。
鲔遣将攻溫,自将攻平陰以綴異。
寇恂聞之,勒軍馳出,移告屬縣發兵會溫。
軍吏皆谏:“宜待衆軍畢集乃出。
”恂曰: 漢光武帝 乙酉(25)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 春正月,方望擁立前定安公劉嬰在臨泾當皇帝。
劉玄派軍隊攻打他們,将其全部誅殺。
赤眉軍抵達弘農。
劉玄派軍隊前去攻打他們,被打得大敗。
赤眉軍繼續前進,到達湖城。
夏四月,公孫述自稱成帝。
公孫述改年号為龍興。
蕭王劉秀進擊尤來、大槍、五幡,将其打敗。
劉秀進擊各路賊寇,連續取得勝利,就乘勝魯莽前進,反被賊寇打敗,于是退守範陽。
軍隊中沒有人見到劉秀,有人說他已經戰死,衆将領不知所措。
吳漢說:“我們還需繼續努力,蕭王哥哥的兒子就在南陽,我們何必擔心沒有君主?”衆将這才定下心來。
陳俊說:“賊寇沒有物資供應,如果斷絕他們的糧食,可以不用攻打,賊寇自會滅亡。
”劉秀就派陳俊帶領輕裝騎兵部隊奔到賊寇的前面去,對那些堅固完整的堡壘,就下令固守;對那些分散在荒野上的,就趁機奪取。
賊寇到達後,一無所獲,于是潰敗。
朱鲔殺死李轶,進攻溫縣、平陰。
馮異、寇恂将其打敗。
馮異寫信給李轶,勸說他歸附劉秀。
李轶已經知道長安情況危急,卻因劉之死而心裡很不安,就給馮異回了信,并不再與馮異交戰。
所以,馮異能夠向北攻打天井關,奪取上黨地區的兩座城市,又南下攻陷成臯以東的十三個縣,投降他的人有十多萬。
馮異斬殺了河南太守武勃。
李轶緊閉城門,不去援救。
馮異将所有情況報告給劉秀,劉秀回複說:“李轶奸詐多端,一般人不能知道他在想什麼。
現今把他的信傳送給應當警備他的各郡太守和都尉。
” 朱鲔聽說後,派人刺殺了李轶。
從此,洛陽城中人心相背,有很多人投降。
朱鲔派将軍攻打溫縣,自己率軍進攻平陰以牽制馮異部。
寇恂得知後,命部隊快速出發,并傳令各屬縣發兵到溫縣會師。
軍吏都勸阻說:“應等衆軍畢集之後再出征。
”寇恂說: “溫,郡之藩蔽,失溫則郡不可守。
”遂馳赴之。
将戰,而馮異遣救及諸縣兵皆至,奔擊破之。
異亦度河擊走鲔,與恂追至洛陽,環城一匝而歸。
自是,洛陽城門晝閉。
異、恂移檄上狀。
諸将入賀。
馬武進曰:“大王雖執謙退,奈宗社何!宜先即尊位,乃議征伐。
今此誰賊而馳骛擊之乎?”王不聽。
蕭王遣将追尤來等,又大破之。
王引軍還薊,複遣吳漢等追尤來等,破散略盡。
賈複傷瘡甚,王大驚曰:“我所以不令賈複别将者,為其輕敵也。
果然,失吾名将!聞其婦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
”複病尋愈。
六月,蕭王即皇帝位,改元,大赦。
王還至中山,諸将複上尊号,不聽。
到南平棘,複固請之,不許。
諸将且出,耿純進曰:“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