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八

關燈
又有東海刁子都亦起兵鈔擊徐、兖。

    莽遣使者發兵擊之,不能克。

     烏累單于死,弟呼都而屍道臯若鞮單于輿立。

     王莽的孫子王宗自殺。

     王宗給自己畫了一張像,像中人穿戴着皇帝的服飾和帽子,被發覺後,自殺而死。

     王莽的大夫揚雄去世。

     成帝當政時,揚雄以擅長作奏賦當上郎官,在黃門服務,同王莽和劉秀一起為官;哀帝初年,又和董賢同官。

    王莽、董賢後來位列三公,權勢極大,他們舉薦的人都被升遷,而揚雄曆經三代皇帝仍做原來官職。

    等到王莽篡奪皇位,揚雄才以受人敬重的前輩資格被升為大夫。

    但揚雄對權勢、利益看得很淡,愛好古代典章制度,喜歡儒家之道,想要憑文章留名于後世,就創作了《太玄》《法言》兩部著作。

    他隻求内省,不向外宣揚,世人都忽略了他,隻有劉秀和範逡尊敬他,而桓譚則認為他無與倫比,钜鹿人侯芭拜他為老師。

    劉棻曾經跟從揚雄學習,作奇字,等到劉棻犯罪被誅殺,供詞中牽連到揚雄。

    當時,揚雄正在天祿閣上校對圖書,使者來了想要拘捕他,揚雄害怕自己不能免去一死,就從天祿閣上跳了下來,幾乎摔死。

    王莽聽說後,認為揚雄不知道案情,下诏說不用再拘問他。

    然而,揚雄撰寫的《法言》的最後一章極力頌揚王莽,說他功德可以與伊尹、周公相媲美,後來揚雄又撰寫了諷刺秦朝、贊美新朝的《劇秦美新》文章來歌頌王莽,正直的君子都看不起他。

     琅邪樊崇、東海刁子都等人起兵。

     琅邪人樊崇在莒縣起兵,聚衆一百多人。

    衆強盜認為樊崇勇猛,都來歸附他,一年之間聚集起一萬多人。

    逄安、徐宣、謝祿、楊音也分别起兵,總共有數萬人跟從樊崇在青州、徐州一帶流竄、搶劫。

    又有東海人刁子都也起兵,在徐州、兖州一帶搶掠。

    王莽派使者征發部隊攻打他們,不能取勝。

     匈奴烏累單于去世,他的弟弟輿繼位,為呼都而屍道臯若鞮單于。

     已卯(19) 六年。

     春,莽立須蔔當為單于,大募兵擊匈奴。

     莽遣王歙誘當,将至長安,立為須蔔單于。

    大司馬嚴尤曰:“當在右部,單于動靜辄語中國,此方面大助也。

    今迎置長安槁街,一胡人耳。

    ”莽不聽。

    而匈奴寇邊益甚,莽乃大募天下丁男及死罪囚、吏民奴,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欲以擊匈奴,輔立當。

    令公卿以下至郡縣黃绶皆保養軍馬,以秩為差。

    又博募有奇技術可以攻匈奴者。

    或言能度水不用舟楫,連馬接騎,濟百萬師;或言不持鬥糧,服食藥物,三軍不饑;或言能飛,一日千裡,可窺匈奴。

    莽辄試之,知其不可用,苟欲獲其名,皆拜為理軍,賜以車馬,待發。

    嚴尤谏曰:“匈奴可且以為後,先憂山東盜賊。

    ”莽大怒,策免尤。

     大司空史範升奏記司空王邑曰:“朝以遠者不服為至念,升以近者不悅為重憂。

    今動與時戾,事與道反,馳骛覆車之轍,踵循敗事之後,後出益可怪,晚發愈可懼耳。

    方春歲首而動發遠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價騰躍,斛至數千,吏民陷于湯火之中,非國家之民也。

    如此,則胡、貊守阙,青、徐之寇在于帷帳矣。

    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縣,免元元之急,不可書傳,願蒙引見,極陳所懷。

    ”邑不聽。

     關東饑旱。

     己卯(19) 新王莽天鳳六年。

     春,王莽封須蔔當為單于,大舉招募士兵攻打匈奴。

     王莽派王歙引誘須蔔當,将他騙到長安,封他為須蔔單于。

    大司馬嚴尤勸谏說:“須蔔當在匈奴右部,單于一有行動就報告中國,在這方面是得力助手。

    現在把他迎接到長安,安置在槁街,隻不過是一個胡人罷了。

    ”王莽不聽勸告。

    而匈奴侵犯邊境更加厲害了,王莽就大規模招募全國壯丁、死刑犯和官吏、平民的家奴;并向全國所有官吏和平民征稅,抽取其财産的三十分之一,準備攻打匈奴,輔助策立須蔔當。

    王莽命令公卿及以下直至郡縣佩帶黃色绶帶的官吏都要養軍馬,馬匹數量以各人的官秩規定。

    又廣泛招集有奇特技術可用來攻打匈奴的人才。

    有的說不用舟楫就能渡過江河,馬匹相連,可以渡過百萬大軍;有的說不用帶一鬥糧食,隻服食藥物,可以讓軍隊不饑餓;有的說能飛行,一天飛一千裡,可以去偵察匈奴軍情。

    王莽就進行試驗,明知不能起作用,但他想博得愛惜人才的名聲,就将那些人都封為理軍,賞賜車馬,等待出發。

    嚴尤進谏說:“匈奴可以暫且放在後面考慮,首先應當憂慮的是山東地區的盜賊。

    ”王莽大怒,下策書罷免了嚴尤。

     大司空史範升向司空王邑提議道:“朝廷以遠方不服從命令為最大的憂慮,我認為國内百姓不滿才是最嚴重的憂患。

    現在的舉動不合時宜,所做之事與常理相反,在翻過車的道路上奔馳,在失敗的足迹上前進,其後出現的災禍才更加可怪,爆發得越晚才越發可怕。

    而今正值一年之首的春季,此時卻征發部隊到遠方服役,粗劣的飯菜都不夠吃,土地荒蕪而沒有人耕種,糧價猛漲,一斛甚至高達數千錢,官民都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将不再做國家的臣民了。

    如果這樣,那麼胡人、貊人就要來把守宮門,青州、徐州的強盜就要進入帷帳了。

    我有一番話,可以解除天下的危難,免去民衆的窘迫,不能用文字表達,請您為我引見,願向聖上傾訴我的想法。

    ”王邑不予理會。

     函谷關以東發生饑荒和旱災。

     時,饑旱連年。

    刁子都等黨衆寖多,至六七萬。

     庚辰(20) 地皇元年。

     春正月,莽令犯法者論斬毋須時。

     莽下書曰:“方出軍行師,敢有趨犯法者辄論斬,毋須時!”于是春夏斬人都市,百姓震懼,道路以目。

     秋七月,大風毀莽王路堂。

     九月,莽起九廟于長安城南。

     黃帝廟方四十丈,高十七丈,餘廟半之。

    功費數百餘萬,卒徒死者萬數。

     大雨六十餘日。

     钜鹿男子馬适求等謀誅莽,不克,死。

     适求等謀覺,連及郡國豪傑數千人,皆為莽所殺。

     莽更鑄錢法。

     莽以私鑄犯法者多不可勝行,乃更輕其法,鑄者與妻子沒入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不舉告與同罪。

    由是犯者愈衆。

    檻車鎖頸,傳詣長安鐘官以十萬數,死者什六七。

     以唐尊為太傅。

     尊曰:“國虛民貧,咎在奢泰。

    ”乃身短衣小袖,乘牝馬、柴車,藉槁,以瓦器飲食,又以曆遺公卿。

    出,見男女不異路者,尊自下車,以象刑赭幡污染其衣。

    莽聞而悅之,下诏申敕公卿“思與厥齊”,封尊為平化侯。

     收郅恽系獄。

     當時,饑荒與旱災連年不絕。

    刁子都等黨徒漸漸增加,多達六七萬人。

     庚辰(20) 新王莽地皇元年。

     春正月,王莽下令犯法當斬的不必等到行刑季節。

     王莽頒下文告說:“正當出兵行軍的時候,敢有奔跑喧嘩觸犯法律的立即問斬,不用等到行刑時節!”于是春、夏兩季在都市斬殺犯人,百姓震驚恐懼,在路上走隻敢以目光示意,不敢交談。

     秋七月,大風摧毀了王莽的王路堂。

     九月,王莽在長安城南興建皇家九座祭廟。

     黃帝祭廟四邊長度都是四十丈,高十七丈,其餘的祭廟隻有它一半大小。

    建廟花費數百餘萬錢,役徒喪生的有一萬人左右。

     大雨下了六十多天。

     钜鹿郡男子馬适求等人商議誅殺王莽,沒有成功而死。

     馬适求等人的謀劃被發覺,牽連各郡、封國的豪傑幾千人,都被王莽處死。

     王莽變更鑄錢法。

     因為私自鑄錢币而犯法的人太多,律令無法執行,王莽就變更鑄錢法,減輕了刑罰,鑄錢的人及其妻子、孩子都被收為官府奴婢,官吏與鄰居知情不舉報的同罪。

    從此,違犯鑄錢法的人更多了。

    他們被關在囚車中,鐵鍊鎖住頭頸,被送到長安鐘官府的有十萬人,死亡的多達十分之六七。

     任命唐尊為太傅。

     唐尊說:“國家空虛,百姓窮困,錯在奢侈過度。

    ”于是他身穿小袖短衣,乘坐母馬、簡陋沒有裝飾的車,坐卧時用枯枝禾杆做襯墊,用瓦器做餐飲器具,又把這些東西一一送給公卿。

    外出時,看見男女不分開走路,唐尊就走下車,以象征性的刑罰,拿紅水污染他們的衣服。

    王莽聽說後很高興,下诏書告誡公卿:“希望你們與他一樣。

    ”封唐尊為平化侯。

     拘捕郅恽,投入牢獄。

     恽明天文曆數,以為漢必再受命,上書說莽曰:“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

    取之以天,還之以天,可謂知命矣。

    ”莽大怒,系恽诏獄。

    逾冬,會赦得出。

     辛巳(21) 二年。

     春正月,莽妻死。

    太子臨謀殺莽,事覺,自殺。

     秋,隕霜殺菽。

     關東大饑,蝗。

     莽毀漢高廟。

     莽惡漢高廟神靈,遣虎贲武士入廟,拔劍四面提擊,斧壞戶牖,桃湯、赭鞭鞭灑屋壁,令輕車校尉居其中。

     南郡秦豐兵起。

     豐聚衆萬人,平原女子遲昭平亦聚數千人在河阻中。

    莽召問群臣禽賊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屍,命在漏刻。

    ”故左将軍公孫祿征來與議,祿曰:“太史令宗宣以兇為吉,亂天文,誤朝廷。

    太傅唐尊飾虛僞以偷名位,賊夫人之子。

    國師劉秀颠倒“五經”,毀師法,令學士疑惑。

    張邯、孫陽造井田,使民棄土業。

    魯匡設六筦以窮工商。

    崔發阿谀取容,令下情不上通。

    宜誅此數子以慰天下。

    ”又言:“匈奴不可攻,當與和親。

    恐新室憂不在匈奴,而在封域之中也。

    ”莽怒,使虎贲扶祿出,然頗采其言,左遷匡為五原卒正。

     莽以田況為青、徐二州牧,既而罷之。

     初,四方皆以饑寒窮愁起為盜賊,稍稍群聚,常思歲熟得歸鄉裡。

    衆雖萬數,不敢略有城邑,轉掠求食日阕而已。

     郅恽明曉天文曆法,認為漢朝必定會複興,就上奏勸說王莽:“上天發出異象是在使陛下醒悟,退回到臣子的位置上去。

    取之于天,還之于天,才算是知道天命。

    ”王莽大怒,将郅恽拘捕,投入诏獄。

    過了冬天,逢到赦免才得以出獄。

     辛巳(21) 新王莽地皇二年。

     春正月,王莽的妻子去世。

    太子王臨計劃殺死王莽,被發現,自殺而死。

     秋天,嚴霜凍死莊稼。

     函谷關以東發生大饑馑,蝗蟲成災。

     王莽摧毀了漢高祖的祭廟。

     王莽厭惡漢高祖廟神靈,派虎贲武士到祭廟中,拔出劍向四面擲擊,用斧子砍壞門窗,用桃木湯塗灑牆壁,又用紅色鞭子抽打牆壁,命令輕車校尉住在裡面。

     南郡人秦豐起兵反抗。

     秦豐聚集起一萬人,平原郡的女子遲昭平也在黃河險要之處集結起幾千人。

    王莽召集群臣,詢問擒拿強盜的策略,群臣都說:“這些人都是觸犯天條的囚犯,行走的屍體,活不了多久。

    ”原左将軍公孫祿應召前來參與議事,他說:“太史令宗宣把兇險的征兆當作吉利的征兆,擾亂天文,贻誤朝廷。

    太傅唐尊用虛僞的言行竊取名譽地位,害了人家的子弟。

    國師公劉秀颠倒“五經”,毀壞經師的道法,造成學士的思想混亂。

    張邯、孫陽制作井田制,使百姓抛棄喪失了土地産業。

    魯匡設立六筦制度,使得工匠和商人窮困不堪。

    崔發阿谀奉承來讨好,弄得下情不能上達。

    應當誅殺這些小人以安撫天下。

    ”他又說:“匈奴不得與之為戰,應當與之和親。

    我恐怕新朝的憂患不在匈奴,而在國家内部。

    ”王莽大怒,讓虎贲武士把公孫祿攙出去了,但還是采納了他的意見,将魯匡降職為五原郡卒正。

     王莽任命田況為青州和徐州牧,不久又罷免了他。

     當初,各地人都因為饑寒、窮困才起來做盜賊,衆人漸漸地聚集在一起,還時常盼望年景好時能夠返回家園。

    雖然聚集了上萬人,但仍不敢攻占城市,隻是四處劫掠求食,夠當天吃而已。

     諸長吏牧守皆自亂鬥中兵而死,賊非敢欲殺之也,而莽終不谕其故。

    是歲,荊州牧讨綠林賊,王匡等迎擊,大破牧軍,鈎牧車屏泥,刺殺其骖乘,然終不敢殺牧。

    賊遂攻拔竟陵、安陸,多略婦女,還入綠林中,至有五萬餘口。

    又大司馬士按章豫州,為賊所獲,賊送付縣。

    士還,上書具言狀。

    莽大怒,因下書責七公曰:“夫吏者,理也。

    宣德明恩,以牧養民,仁之道也。

    抑強督奸,捕誅盜賊,義之節也。

    今則不然。

    盜發不辄得,至成群黨,遮略乘傳宰士。

    士得脫者又妄自言:&lsquo我責數賊:“何故為是?”賊曰:“以貧窮故耳。

    ”賊護出我。

    &rsquo今俗人議者率多若此。

    惟貧困饑寒犯法為非,群盜、偷穴,不過二科。

    今乃結謀連黨以千百數,是逆亂之大者,豈饑寒之謂邪?七公其嚴敕卿大夫、卒正、連率、庶尹,謹牧養善民,急捕殄盜賊。

    有不同心并力疾惡黠賊而妄曰饑寒所為,辄捕系請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賊情者。

    州郡又不得擅發兵,賊由是遂不制。

     唯翼平連率田況素果敢,發民年十八以上四萬餘人,授以庫兵,與刻石為約。

    樊崇等聞之,不敢入界。

    況自劾奏,莽讓況弄兵,以況自詭必禽滅賊,故且勿治。

    後,況自請出界擊賊,所向皆破。

    莽以玺書令況領青、徐二州牧事。

    況上言:“盜賊始發,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

    咎 各縣官吏和州牧、郡守都是自己亂鬥而中兵器死去的,盜賊不敢存心殺死他們,但王莽始終不明白這個道理。

    這一年,荊州牧去征讨綠林的賊寇,王匡等人迎戰,大破官軍,鈎住荊州牧車上的擋泥闆,刺殺了車上陪乘的人,但最終不敢殺死荊州牧。

    賊寇于是攻陷了竟陵、安陸,劫掠去許多婦女,退到綠林中去了,逐漸增至五萬多人。

    有一個大司馬的屬吏到豫州辦案,被賊寇擒住,賊寇将他送回縣裡。

    那個屬吏回京後,上書詳細報告情況。

    王莽大怒,于是下文告責問四輔、三公說:“吏的意思是管理。

    宣揚德政,彰明聖恩,去管教養育人民,這是仁政的原則。

    壓制豪強,督察奸邪,捕殺盜賊,這是正義的節操。

    現在卻不是這樣。

    盜賊興起卻總不能拘捕,緻使其結成黨衆,劫擄乘坐傳車的官吏。

    官吏得以脫身的,又妄自說:&lsquo我譴責質問強盜:“為什麼要幹這種事情?”強盜回答說:“因為貧困的緣故。

    ”強盜還護送我出來。

    &rsquo現今庸俗的人談論事情大多是這樣。

    隻因貧寒而犯法胡作非為,隻有結夥偷盜和一人行竊這兩種情況而已。

    如今竟然謀劃結黨,聚衆以千百人計算,這是大規模的叛亂,難道是饑寒可以解釋的嗎?四輔、三公要嚴加告誡公卿、大夫、卒正、連率和庶尹,認真管教養育善良的平民,迅速捉拿為非作歹的盜賊。

    如果有人不齊心協力,不憎恨狡猾的盜賊,而胡說是因為饑寒所迫才做盜賊的,就立即逮捕監禁,查辦罪行!”于是官吏們更加害怕,沒有人敢再說明盜賊的真實情況。

    各州、郡又不能擅自調動軍隊,盜賊從此就無法控制了。

     隻有翼平郡連率田況一向果斷勇敢,征發十八歲以上的平民四萬多人,将庫存的武器發放給他們,以刻在石頭上的軍令來約束他們。

    樊崇等人聽說後,不敢進入翼平郡。

    田況自我彈劾,王莽責備田況擅自用兵,但因為田況自稱一定能捉拿殲滅盜賊,所以暫且不予治罪。

    後來,田況自己請求越過郡界攻擊盜賊,所到之處,盜賊都被打敗。

    王莽用诏書任命田況代理青州和徐州兩州牧的職務。

    田況上奏說:“盜賊剛剛興起,他們的基礎很薄弱,當地的官吏和鄰裡相保的伍人都可以将他們擒住。

    責任在 在長吏不為意,縣欺其郡,郡欺朝廷,實百言十,實千言百。

    朝廷忽略,不辄督責,遂至延蔓連州,乃遣将帥,多使者,傳相監趣。

    郡縣力事上官,應塞诘對,共酒食,具資用,以救斷斬,不暇複憂盜賊、治官事。

    将帥又不能躬率吏士,戰則為賊所破,吏氣寖傷,徒費百姓。

    前幸蒙赦令,賊欲解散,或反遮擊,轉相驚駭,恐見詐滅,饑馑易動,旬日之間更十萬餘人,此盜賊所以多之故也。

    今宜急選牧、尹以下,明其賞罰,收合離鄉。

    小國無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積藏谷食,并力固守。

    賊來攻城則不能下,所過無食,勢不得群聚。

    如此,招之必降,擊之則滅。

    今空複多出将帥,郡縣苦之反甚于賊。

    宜盡征還乘傳諸使者,以休息郡縣。

    委任臣況以二州,盜賊必平定之。

    ”莽畏惡況,遣使者賜況玺書,因令代監其兵,遣況西詣長安。

    況去,齊地遂敗。

     壬午(22) 三年。

     春二月,關東人相食。

     夏四月,樊崇兵自号赤眉。

    莽遣其太師王匡、将軍廉丹擊之。

     初,樊崇等衆既寖盛,乃相與為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

    ”莽遣太師王匡、更始将軍廉丹讨之。

    崇等恐其衆與莽兵亂,乃皆朱眉以相識别,由是号曰“赤眉”。

    匡、丹合将 于縣府長官不以為意,縣欺騙郡,郡欺騙朝廷,事實上有一百人卻說隻有十人,有上千人卻說隻有一百人。

    朝廷忽略了,沒有及時督察責問,于是發展到蔓延幾州,這時朝廷才派遣将帥,多派出使者,層層監督催促。

    郡守、縣官忙于應付服侍上司,應付質問檢查,供應酒飯,準備物資和費用,來解救自己的死罪,沒有時間去憂慮盜賊、辦理公務。

    将帥又不能親自率領官兵沖鋒陷陣,剛交戰就被盜賊打敗,士氣漸漸低落,白白耗費百姓錢财。

    前次幸而得到赦免令,盜賊想解散,有的地方反而對其截擊,他們遞相吃驚害怕,唯恐被欺騙和消滅,又因為饑馑使人心容易動搖,十幾天的時間又聚起十萬多人,這是賊寇衆多的原因。

    如今,應當迅速挑選州牧、大尹以下的官員,明确制定賞罰規定,讓他們收集分散的鄉民。

    沒有城郭的小封國,把裡面的老弱居民遷移安置到大城市裡,儲積糧食,合力固守。

    賊寇來攻城,就不能攻下,他們所經過的地方沒有糧食,勢必不能群集。

    這樣,招撫他們,他們一定會投降;攻打他們,他們一定會被剿滅。

    現在白白地再多派出将帥,地方官員害怕他們反而比害怕賊寇還厲害。

    應當把乘坐傳車的各地使者全部召回,好讓郡縣官民得到休息。

    請把剿滅青州和徐州兩地盜賊的任務委托給我,我一定将他們平定。

    ”王莽畏忌厭惡田況,派遣使者賜給田況蓋有玺印的诏書,命令别人代理他監管部隊,派田況西行到長安來。

    田況走後,齊地局勢就不可收拾了。

     壬午(22) 新王莽地皇三年。

     春二月,關東地區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夏四月,樊崇的部隊自稱為赤眉軍。

    王莽派遣其太師王匡、将軍廉丹去攻打赤眉軍。

     當初,樊崇等人的部衆已經逐漸強盛,就互相約定:“殺人的償命,傷人的償罪。

    ”王莽派太師王匡、更始将軍廉丹前去讨伐。

    樊崇等人害怕他們的部衆與王莽的部隊相混淆,就都把眉毛染成紅色以便互相辯認識别,因此号稱“赤眉”。

    王匡、廉丹一同率領 銳士十餘萬人,所過放縱。

    東方為之語曰:“甯逢赤眉,不逢太師。

    太師尚可,更始殺我!”卒如田況之言。

     綠林兵分為下江、新市兵,莽遣其将軍嚴尤、陳茂擊之。

     綠林賊遇疾疫,死者且半,乃各分散。

    王常等西入南郡,号“下江兵”;王匡等北入南陽,号“新市兵”;皆自稱将軍。

    莽遣嚴尤、陳茂擊之。

     蝗飛蔽天。

     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

     莽聞城中饑馑,以問中黃門王業。

    業曰:“皆流民也。

    ”乃市所賣粱飯、肉羹,持入示莽曰:“居民食鹹如此。

    ”莽信之。

     秋七月,荊州、平林兵起。

     新市王匡等進攻随。

    平林人陳牧、廖湛複聚衆千餘人,号“平林兵”,以應之。

     赤眉破廉丹,誅之。

     莽以诏書讓廉丹,丹惶恐,夜召其掾馮衍以書示之。

    衍因說丹曰:“張良以五世相韓,椎秦始皇博浪之中。

    将軍之先為漢信臣,新室之興,英俊不附。

    今海内潰亂,人懷漢德甚于詩人思召公也。

    人所歌舞,天必從之。

    方今為将軍計,莫若屯據大郡,鎮撫吏士,砥厲其節,納雄桀之士,詢忠智之謀,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于無窮,功烈著于不滅。

    何與軍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敗名喪,恥及先祖哉?”丹不聽。

    衍,奉世曾孫也。

    赤眉别校董憲等衆數萬人在梁郡,匡、丹引兵進戰。

    兵敗,匡走。

    丹曰:“小兒可走,吾不可!”遂戰死。

     精銳将士十多萬人,一路上放任士兵,不加約束。

    東部地區為此流傳民謠:“甯遇赤眉,不遇太師。

    太師尚可,更始殺我!”确實像田況所說的一樣。

     綠林軍分為下江兵和新市兵,王莽派将軍嚴尤、陳茂去攻打他們。

     綠林賊遇到瘟疫,死亡将近一半,于是各自分兵,離開了綠林。

    王常等人向西進入南郡,稱“下江兵”;王匡等人向北進入南陽,稱“新市兵”;都自稱将軍。

    王莽派嚴尤、陳茂進擊他們。

     蝗蟲飛來,鋪天蓋地。

     流民進入函谷關的有幾十萬人。

     王莽聽說城裡發生饑荒,就此事詢問中黃門王業。

    王業回答:“那些都是流民。

    ”于是買來市場上賣的精米飯和肉汁,拿進宮給王莽看,并說:“居民的食物都是這樣。

    ”王莽相信了他的話。

     秋七月,荊州、平林起兵反叛。

     新市王匡等進攻随縣。

    平林人陳牧、廖湛又聚起一千多人,稱“平林兵”,以響應新市兵的行動。

     赤眉軍打敗了廉丹,将其殺死。

     王莽發下诏書責備廉丹,廉丹惶恐,晚上召來他的屬官馮衍,把诏書拿給他看。

    馮衍趁機勸廉丹說:“張良因為五代都是韓國的相國,所以在博浪沙中用鐵椎行刺秦始皇。

    将軍的先人是漢朝的誠信之臣,新朝興起後,天下英雄豪傑沒有人歸附它。

    現在全國一片混亂,百姓懷念漢朝的恩德,超過了周朝百姓對召公的思念。

    人民歌頌的,上天一定會随從。

    現在我為将軍考慮,不如把部隊駐紮、安置在一個大郡,安撫官員,磨煉他們的意志,招攬英雄豪傑,詢問忠直智慧的謀略,為國家謀求利益,消除人民的災害,那麼您的福祿将無窮無盡,您的功業将永垂青史。

    您何必與您的部隊一同在中原覆滅,讓自己與草木同時腐爛,弄得身敗名裂,使祖先也蒙受恥辱呢?”廉丹不聽勸說。

    馮衍是馮奉世的曾孫。

    赤眉軍别部校尉董憲等人的部隊好幾萬人在梁郡一帶活動,王匡和廉丹帶領大軍進攻他們。

    兵敗後,王匡逃走。

    廉丹說:“小人可以逃走,我不可以!”于是戰鬥而死。

     漢宗室劉及弟秀起兵舂陵,興複帝室。

    新市、平林兵皆附之。

     初,長沙定王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戴侯熊渠,熊渠生考侯仁。

    仁以南方卑濕徙封南陽之白水鄉,與宗族往家焉。

    仁卒,子敞嗣,值莽篡位,國除。

    節侯少子外為郁林太守,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

    欽娶湖陽樊重女,生三男:、仲、秀。

    性剛毅慷慨,有大節,常憤憤,懷複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産,交結天下雄俊。

    秀隆準日角,嘗受《尚書》長安,略通大義,性勤稼穑。

    常非笑之,比于高祖兄仲。

    秀嘗過穰人蔡少公,少公頗學圖谶,言劉秀當為天子。

    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秀戲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

     宛人李守好星曆谶記,嘗謂其子通曰:“劉氏當興,李氏為輔。

    ”及新市、平林兵起,南陽騷動,通從弟轶謂通曰:“今四方擾亂,漢當複興。

    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衆,可與謀大事。

    ”通笑曰:“吾意也。

    ”會秀賣谷于宛,通遣轶往迎秀,與相約結,定謀。

    欲以立秋材官都試騎士日,劫前隊大夫甄阜及屬正梁丘賜,因以号令大衆。

    使轶與秀歸舂陵舉兵以相應。

    于是召諸豪傑計議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

    今枯旱連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時,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衆皆然之。

    于是分遣親客于諸縣起兵,自發舂陵子弟。

    子弟恐懼,皆亡匿,曰:“伯升殺我!” 漢朝皇族劉和他的弟弟劉秀在舂陵起兵,恢複漢朝的統治。

    新市兵和平林兵都去歸附他們。

     最初,長沙定王劉發生了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生了戴侯劉熊渠,劉熊渠生了考侯劉仁。

    劉仁因南方地勢低下且氣候潮濕,被改封到南陽郡的白水鄉,與整個宗族都遷居于此。

    劉仁死後,他的兒子劉敞繼承爵位,恰逢王莽篡奪帝位,封國撤除。

    舂陵節侯的小兒子劉外當郁林太守,劉外生了钜鹿都尉劉回,劉回生了南頓令劉欽。

    劉欽娶湖陽人樊重的女兒為妻,生了三個兒子:劉、劉仲和劉秀。

    劉性格剛毅慷慨,有大氣節,時常憤憤不平,心懷恢複漢朝統治的志向,不經營家産和事業,反而變賣家産,結交天下英雄豪傑。

    劉秀生得鼻梁高聳,額角隆起,曾經在長安學習過《尚書》,通曉大道理,性格勤勉,愛好種田。

    劉經常取笑他,将他比做漢高祖劉邦的哥哥劉仲。

    劉秀曾經去拜訪過穰縣人蔡少公,蔡少公對圖谶頗有研究,說劉秀當為天子。

    有人說:“說的是國師公劉秀吧?”劉秀開玩笑說:“你們怎麼知道說的不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大笑起來。

     宛城人李守喜讀星象與圖谶之書,曾對他的兒子李通說:“劉姓當會複興,李姓當會做輔政大臣。

    ”等到新市人和平林人起兵反叛後,南陽郡騷亂不安,李通的堂弟李轶對李通說:“現如今全國一片混亂,漢朝将會複興。

    南陽郡劉姓皇族中隻有劉伯升兄弟博愛,寬容待人,可以與他們共謀大事。

    ”李通笑着說:“我也正有此意。

    ”正值劉秀在宛城賣糧,李通讓李轶前去迎接劉秀,與他結交,商定計劃。

    他們打算在立秋那天騎兵武士大檢閱的時候,劫持前隊大夫甄阜和屬正梁丘賜,因而對部衆發号施令。

    李通讓李轶同劉秀一起回到舂陵起兵,以互相接應。

    于是,劉召集各位豪傑商議計策,說:“王莽兇殘暴虐,百姓分崩離析。

    現在連年幹旱,到處兵荒馬亂,這也是上天滅亡他的時機,是恢複漢高祖的千秋功業、安定全國的時候!”大家都同意他的話。

    于是,劉分派親友、賓客在各縣一同起事,他自己發動舂陵的子弟。

    各家子弟恐懼萬分,都逃避躲藏起來,說:“劉要害死我了!” 及見秀绛衣大冠,皆驚曰:“謹厚者亦複為之。

    ”乃稍自安。

    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

    秀時年二十八。

    李通未發,事覺,亡走。

    父守及家屬坐死者六十四人。

     使族人招說新市、平林兵,與其帥王鳳、陳牧西擊長聚,進屠唐子鄉,又殺湖陽尉,進拔棘陽。

    李轶、鄧晨皆将賓客來會。

     下江兵與莽荊州牧戰,大破之。

     嚴尤、陳茂破下江兵,成丹等收散卒複振,與荊州牧戰于上唐,大破之。

     冬十一月,有星孛于張。

     漢兵與莽守将甄阜、梁丘賜戰,不利,遂與下江合兵襲取其辎重。

     劉欲進攻宛,至小長安聚,與甄阜、梁丘賜戰,敗。

     複收兵保棘陽。

    阜、賜乘勝留辎重于藍鄉,引精兵十萬南臨沘水。

    新市、平林見漢兵數敗,各欲解去。

    會下江兵五千餘人至宜秋,與秀俱造其壁曰:“願見下江一賢将議大事。

    ”衆推王常。

    見常,說以合從之利。

    常大悟,曰:“王莽殘虐,百姓思漢。

    今劉氏複興,即真主也。

    ”遂與常深相結而去。

    常還,具為餘将言之,皆曰:“大丈夫既起,當各自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乃徐曉說之曰:“王莽苛酷,積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漢,非一日也,故使吾屬因此得起。

    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與也。

    舉大事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

    若負強恃勇, 等到他們看到劉秀身穿紅衣,頭戴大冠,都吃驚道:“謹慎忠厚的人也幹起了這種事。

    ”心裡才慢慢安定下來。

    總共聚起子弟七八千人,安排賓客和下屬,劉自稱“柱天都部”。

    劉秀當時二十八歲。

    李通還沒來得及起兵,就被人發覺,因而逃走了。

    他的父親李守和家屬被牽連誅殺,共死了六十四人。

     劉派族人去招徕勸說新市和平林的部隊,與他們的主帥王鳳、陳牧一起向西攻打長聚,又進攻唐子鄉,殺了許多人,又殺死湖陽尉,攻陷棘陽。

    李轶和鄧晨都帶領賓客前來會合。

     下江兵與王莽的荊州牧交戰,大敗官軍。

     嚴尤、陳茂打敗了下江兵,下江兵首領成丹等人集合起逃散的士兵,重振聲勢,又與荊州牧在上唐交戰,大破官軍。

     冬十一月,有彗星出現在張六星旁邊。

     劉的部隊與王莽的守将甄阜、梁丘賜交戰,沒有取勝,就同下江兵合在一起偷襲奪走了甄阜的辎重。

     劉要進攻宛城,到達小長安聚時,同甄阜、梁丘賜交戰,劉戰敗。

     劉又集合部隊保棘陽。

    甄阜、梁丘賜乘勝把物資留在藍鄉,率領精兵十萬南行,到達沘水。

    新市兵和平林兵見漢軍打了幾次敗仗,紛紛想解散逃走。

    正巧下江兵五千餘人到達宜秋,劉與劉秀都到他們營寨拜訪,說:“我們希望見下江的一位賢明将領,共商大事。

    ”下江兵推舉王常。

    劉見到王常,講述了聯合作戰的利益。

    王常大大省悟,說:“王莽兇殘暴虐,百姓思念漢朝。

    如今劉姓複出舉事,就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劉就同王常深相交結,然後告辭而去。

    王常回來後,将他的想法都告訴了下江兵的其餘将領,他們都說:“大丈夫既然起事,應當自己做主宰,為什麼要受别人控制呢?”王常就慢慢地分析、勸說他們道:“王莽苛刻殘酷,不斷喪失民心,百姓歌唱吟頌,思念漢朝,已經不是一天了,正因為此,我們才能趁機起事。

    百姓所怨恨的,正是上天要除滅的;百姓所思念的,是上天要賜與的。

    大凡要幹一番大事業,必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才能夠成功。

    如果負強恃勇, 觸情恣欲,雖得天下,必複失之。

    以秦、項之勢尚至夷覆,況今布衣相聚草澤,以此行之,滅亡之道也。

    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觀其來議者皆有深計大慮、王公之才,與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屬也!”諸将素敬常,乃皆謝曰:“無王将軍,吾屬幾陷于不義!”即引軍與漢軍及新市、平林合。

    于是,諸郡齊心同力,銳氣益壯。

    大飨軍士,設盟約,休卒三日,分為六部。

    十二月晦,潛師夜起,襲取藍鄉,盡獲其辎重。

     癸未(23) 漢帝玄更始元年。

     春正月,攻阜、賜,誅之。

    又破嚴尤、陳茂于淯陽下,遂圍宛。

     先是,青、徐賊衆雖數萬人,訖無文書、号令、旌旗、部曲。

    及漢兵起,皆稱将軍,攻城略地,移書稱說。

    莽聞之,始懼。

     二月,新市、平林諸将共立更始将軍劉玄為皇帝,大赦,改元。

     舂陵戴侯曾孫玄在平林兵中,号“更始将軍”。

    時漢兵已十餘萬,諸将議以兵多而無所統一,欲立劉氏以從人望。

    南陽豪傑及王常等皆欲立劉,而新市、平林将帥樂放縱,憚威明,貪玄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後召示其議。

    曰:“諸将軍幸欲尊立宗室,甚厚。

    然今赤眉起青、徐, 感情用事,為所欲為,即使能夠得到天下,也一定會再失去。

    以秦王朝和楚霸王項羽的勢力尚且歸于覆滅,何況現在我們這些平民,在草野水澤集結起來,如果也放縱胡為,就是走滅亡之路。

    如今南陽郡劉姓家族起兵,我察看前來議事的人都有深謀遠慮,有王爺公爵的才幹,如與他們聯合作戰,必能成就大業,這是上天用來保佑我們的啊!”各位将領一向敬重王常,于是都道歉說:“沒有王将軍,我們幾乎陷于不義!”當即帶兵與漢軍及新市兵、平林兵合為一處。

    于是,各部人馬齊心協力,士氣更加旺盛。

    劉用豐盛酒飯款待軍隊,訂立盟約,讓部隊休整三天,然後分為六部分。

    十二月最後一天,部隊悄悄乘夜出發,襲擊藍鄉,将甄阜軍的物資全部奪得。

     淮陽王 癸未(23) 淮陽王劉玄更始元年。

     春正月,攻打甄阜、梁丘賜,将其殺死。

    又在淯陽城下打敗嚴尤、陳茂,于是圍攻宛城。

     早先,青州和徐州兩地的盜賊雖然有幾萬人,但一直沒有文書、号令、旗幟、部隊組織。

    等到漢兵起事,他們都自稱将軍,進攻城市,奪取土地,傳遞文書聲讨王莽的罪狀。

    王莽聽到了,開始害怕起來。

     二月,新市兵和平林兵的各位将領共同擁立更始将軍劉玄為皇帝,大赦天下,改變年号。

     舂陵戴侯的曾孫劉玄在平林兵中,号“更始将軍”。

    當時漢兵已有十餘萬人,衆将領商議說部隊太多卻沒有統一領導,就想立一位漢朝劉姓皇族以順從大家的希望。

    南陽郡的豪傑和王常等人都想立劉,而新市兵、平林兵的将領樂于放縱,害怕劉的威嚴明察,貪圖劉玄的懦弱,搶先共同商定要立劉玄,然後把劉召來,告訴他決定。

    劉說:“各位将軍要尊立漢朝劉姓皇族,真是對我們的厚愛。

    然而,如今赤眉軍在青州、徐州崛起, 衆數十萬,聞南陽立宗室,赤眉複有所立,王莽未滅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損權,非所以破莽也。

    不如且稱王以号令,亦足以斬諸将。

    若赤眉所立者賢,相率而往從之;若無所立,破莽,降赤眉,然後舉尊号,亦未晚也!”諸将多曰善。

    張卬拔劍擊地曰:“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衆皆從之。

    二月朔,設壇場于淯水上,玄即皇帝位,南面立,朝群臣。

    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

    大赦,改元,拜置公卿,以為大司徒,秀為太常偏将軍。

    由是豪傑失望。

     三月,劉秀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莽遣其司徒王尋、司空王邑大發兵,會嚴尤、陳茂。

    夏五月,圍昆陽。

     王莽遣其司徒王尋、司空王邑發兵平定山東,征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備軍吏,以長人巨無霸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

    邑至洛陽,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将,定會者四十二萬人,号百萬。

    餘在道者,旌旗、辎重千裡不絕。

    五月,出颍川,與尤、茂合。

     諸将見兵盛,皆反走入昆陽,惶怖,欲散歸諸城。

    劉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禦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

    昆陽即拔,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

    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諸将怒曰:“劉将軍何敢如是?”秀笑而起。

    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陣數百裡,不見其後。

    ”諸将迫急,乃更請秀計之。

    秀複為圖畫成敗,皆曰:“諾。

    ”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鳳、 擁有數十萬衆,聽說南陽已立皇族,赤眉軍如果再擁立另外的人,那麼王莽還未消滅而劉姓皇族互相攻擊,這将使天下人疑心,而損傷我們自己的力量,這不是打敗王莽的方法。

    不如暫且稱王,以發号施令,也足以斬殺将領了。

    如果赤眉軍擁立的人賢明,我們率領部衆前去跟從他;如果沒有立皇帝,先消滅了王莽,收降了赤眉軍,然後再稱皇帝,也不算晚。

    ”衆将領大都說好。

    張卬拔劍砍擊地面,說:“抱着懷疑的态度做事情,一定不會成功。

    今天的決定不許有第二種想法!”大家都贊成。

    二月初一,在淯水旁邊設立壇場,劉玄即皇帝位,面向南方而立,接受群臣朝拜。

    他感到羞愧不堪,汗流滿面,隻舉起手卻說不出話來。

    之後,大赦天下,改變年号,拜封公卿,任命劉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将軍。

    從此,英雄豪傑感到失望。

     三月,劉秀攻掠昆陽、定陵、郾城,皆攻克。

     王莽派司徒王尋、司空王邑大發兵,與嚴尤、陳茂會台。

    夏五月,圍昆陽。

     王莽派司徒王尋、司空王邑發兵平定崤山以東地區,征召通曉六十三家兵法的人做軍官,任命巨人巨無霸為壘尉,又驅趕虎、豹、犀牛、大象等多種猛獸來助軍威。

    王邑先到了洛陽,各州郡都挑選精銳部隊,由州郡長官親自統帥,定期會集起四十二萬人,号稱一百萬。

    其餘的部隊還在途中,旗幟、物資千裡不絕。

    五月,率兵出颍川,與嚴尤、陳茂合兵一處。

     漢軍衆将領看到王莽部隊人多勢衆,都往回跑進昆陽,惶恐不安,打算解散,到其他城市去。

    劉秀說:“現在我們兵少糧缺,而外面敵軍勢力強大,如果合力抵禦,也許可以取勝立功;如果要分散而去,勢必不能保全。

    昆陽一旦被攻破,一天之内各部分人馬也會被消滅。

    如今大家怎能不同心協力、共謀大事,反而要守着妻子财物呢?”衆将領發怒說:“劉将軍怎麼敢這樣說?”劉秀笑着起身。

    此時,正巧偵察敵情的騎兵回來報告說:“敵軍将到城北面,軍陣長達數百裡,看不到尾。

    ”将領們到了危急關頭,就再次請劉秀出謀劃策。

    劉秀又給将領們描繪有關成敗的各種因素,衆将都說:“是這樣。

    ”當時城中隻有八九千人,劉秀讓王鳳、 王常守昆陽,夜與李轶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

     時,莽兵到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

    尋、邑縱兵圍昆陽,尤說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不如先擊宛。

    宛敗,昆陽自服。

    ”不聽,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钲鼓之聲聞數十裡。

    或為地道、沖撞城,積弩亂發,矢下如雨。

    鳳等乞降,不許。

    尋、邑自以功在漏刻,不以軍事為憂。

    尤曰:“兵法:&lsquo圍城為之阙。

    &rsquo宜使得逸出以怖宛下。

    ”又不聽。

     莽棘陽長岑彭以宛城降漢。

    玄入,都之。

     岑彭守宛城,漢兵攻之數月,城中人相食,乃降。

    更始入,都之。

    諸将欲殺彭,劉曰:“彭執心堅守,是其節也。

    今舉大事,當表義士。

    ”更始乃封彭為歸德侯。

     六月,劉秀大破莽兵于昆陽下,誅王尋。

     劉秀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

    諸将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餘,何财物之有?”乃悉發之。

    六月朔,秀自将步、騎千餘為前鋒,去大軍四五裡而陳。

    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

    秀奔之,斬首數十級。

    諸将喜曰:“劉将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複居前請助将軍!”秀複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

    連勝,遂前,諸将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

    秀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 王常駐守昆陽,自己在夜晚與李轶等十三人騎馬奔出昆陽城南門,到外面收集士兵。

     這時,王莽軍隊已有近十萬人來到昆陽城下,劉秀等人幾乎不能闖出去。

    王尋、王邑縱兵包圍了昆陽,嚴尤向王邑獻策道:“昆陽城小卻堅固,不如先攻打宛城。

    宛城的漢軍一旦失敗,昆陽的漢軍自會投降。

    ”王邑不聽勸說,于是把昆陽包圍了幾十重,列營上百個,钲鼓之聲響徹幾十裡。

    王莽軍挖掘地道,用戰車撞城,向城中亂放箭,矢下如雨。

    王鳳等人乞求投降,沒被準許。

    王尋、王邑自認為片刻之間就會成功,不擔心軍事上會出現事故。

    嚴尤說:“兵法雲:&lsquo圍城要留下缺口。

    &rsquo應當讓城中人得以逃出,使圍攻宛城的綠林軍害怕。

    ”王邑又不聽取這個建議。

     王莽的棘陽守長岑彭以宛城投降漢軍。

    劉玄入宛城,将它作為首都。

     岑彭駐守宛城,漢軍圍攻了幾個月,城中沒有糧食,以緻人吃人,于是投降。

    更始皇帝入城,以宛城為首都。

    衆将領想殺死岑彭,劉說:“岑彭決心堅守,是他的氣節。

    現在我們做大事,應當表彰義士。

    ”于是更始帝封岑彭為歸德侯。

     六月,劉秀大敗昆陽城下的王莽部隊,殺死王尋。

     劉秀到了郾城和定陵,調發各營所有部隊。

    将領們貪惜财物,想分出一部分士兵留守。

    劉秀說:“現在如果打敗敵軍,可以獲得上萬倍的珍寶,大功可成;如果被敵軍打敗,頭都被砍掉了,還有什麼财物?”于是征發了全部軍隊。

    六月初一日,劉秀親自帶領步兵、騎兵共一千多人作為前鋒,在離王莽大軍四五裡的地方擺開陣勢。

    王尋、王邑也派遣幾千人與劉秀交戰。

    劉秀帶兵沖殺,斬了幾十人首級。

    衆将領高興地說:“劉将軍平時看見弱小的敵軍都膽怯,如今見到強敵反而勇猛,真是奇怪!還是讓我們在前面協助劉将軍吧!”劉秀又向前進兵,王尋、王邑的部隊後退,漢軍各部乘勢出擊,又斬了敵人數百上千個首級。

    漢軍連連取勝,于是又向前進兵,将領們膽氣更壯,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的。

    劉秀就和敢于犧牲的勇士三千人從昆陽城西水邊沖擊 其中堅。

    尋、邑易之,自将萬餘人行陣,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漢兵戰,不利,大軍不敢擅相救。

    尋、邑陣亂,漢兵乘銳崩之,遂殺尋。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

    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裡。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溺死以萬數,水為不流。

    邑、尤、茂輕騎逃去。

    盡獲其軍實、辎重,不可勝筭,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餘。

    關中震恐。

    于是海内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将軍,用漢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間遍于天下。

     劉秀徇颍川,馮異以五縣降。

     劉秀複徇颍川,屯兵巾車鄉。

    郡掾馮異監五縣,為漢兵所獲。

    異曰:“異有老母在父城,願歸,據五城以效功報德。

    ”秀許之。

    異歸,謂父城長苗萌曰:“諸将多暴橫,獨劉将軍所到不虜略。

    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

    ”遂與萌率五縣以降。

     玄殺大司徒,以劉秀為破虜大将軍。

     新市、平林諸将以劉兄弟威名益盛,陰勸更始除之。

    部将劉稷勇冠三軍,聞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以為将軍,又不肯拜。

    更始乃與諸将陳兵,收稷誅之。

    固争。

    李轶、朱鲔因勸更始并執,殺之。

    秀自父城馳詣宛謝。

    司徒官屬迎吊秀,秀不與交私語,惟深引過而已,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

    更始以是慚,拜秀為破虜大将 王莽軍的主帥營壘。

    王尋、王邑很輕視漢軍,親自帶領一萬多人巡營,命令其他各營按兵不動,獨自迎上去同漢軍交戰,不利,王莽衆兵不敢擅自前去救援。

    王尋、王邑的部隊亂了陣腳,漢軍乘機憑借銳氣擊潰敵軍,終于殺了王尋。

    昆陽城中士兵也擊鼓呐喊着沖殺出來,裡應外合,呼聲震天動地。

    王莽軍大亂,逃跑的互相踐踏,倒在地下的屍體有一百多裡。

    适值響雷、大風,屋瓦全被刮得亂飛,大雨好像從天上傾倒的一般,滍水暴漲,虎豹都吓得發抖,掉在水中淹死的士兵數以萬計,連河水都流不動了。

    王邑、嚴尤、陳茂騎快馬逃走。

    漢軍獲得全部軍用物資,不可勝數,一連幾月都運不完,餘下的都被燒毀。

    關中地區極為驚恐。

    于是,全國英雄豪傑一緻響應,都殺死州郡長官,自稱将軍,用漢年号等待更始皇帝的诏命。

    一個月之間,這種情勢遍及天下。

     劉秀攻掠颍川,馮異率五縣軍民投降。

     劉秀再次攻掠颍川一帶,部隊駐紮在巾車鄉。

    颍川郡掾馮異督察五縣,被漢軍抓獲。

    馮異說:“我有老母親住在父城,我願回去,獻上這五座縣城,以此來報答恩德。

    ”劉秀準許。

    馮異回去後,對父城長苗萌說:“漢軍的許多将領都粗暴蠻橫,隻有劉秀将軍的部隊到哪裡都不虜略。

    觀察他的言行舉止,不是普通人。

    ”于是與苗萌一起率領五縣軍民投降。

     劉玄殺了大司徒劉,任命劉秀為破虜大将軍。

     新市兵和平林兵衆将領因為劉、劉秀兄弟的聲威名氣逐漸盛大,暗地裡勸說更始皇帝除掉他們。

    劉的部将劉稷勇冠三軍,聽說更始登極的消息後,大怒說:“當初起兵圖謀大事的,是劉兄弟,而今更始是幹什麼的?”更始皇帝任命劉稷為将軍,他不肯從命。

    更始帝就和衆将領部署好士兵,逮捕了劉稷,準備誅殺。

    劉堅決反對。

    李轶、朱鲔就趁機勸更始帝同時逮捕劉,将二人一起殺死。

    劉秀從父城騎馬奔到宛城請罪。

    司徒劉的屬官迎接劉秀,慰問他,劉秀不同他們談一句私話,隻是深深責備自己,也不曾自我誇耀保衛昆陽的大功,又不敢為劉服喪,飲食說笑跟平常一樣。

    更始帝因此慚愧,拜劉秀為破虜大将 軍,封武信侯。

     秋,莽将軍王涉、國師劉秀自殺。

     道士西門君惠謂涉曰:“谶文劉氏當複興,國師公姓名是也。

    ”涉遂與秀及大司馬董忠等謀劫莽降漢,謀洩皆自殺。

    莽以其骨肉、舊臣,惡其内潰,故隐其誅。

    莽以軍師外破,大臣内畔,左右無所信,憂懑不能食,但飲酒,啖鳆魚,讀軍書倦,因馮幾寐,不複就枕矣。

     成紀隗嚣起兵應漢。

     成紀隗崔、隗義同起兵以應漢。

    崔兄子嚣素有名,好經書,共推為上将軍。

    嚣聘平陵方望以為軍師。

    望說嚣立廟,祀高祖、太宗、世宗,稱臣執事,殺馬同盟,移檄郡國,數莽罪惡。

    勒兵十萬擊殺雍州牧、安定大尹,分遣諸将徇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皆下之。

     公孫述起兵成都。

     初,茂陵公孫述為清水長,有能名,遷導江卒正,治臨邛。

    南陽宗成起兵徇漢中以應漢,衆數萬人,述遣使迎之。

    成等至成都,虜掠暴橫。

    述謂郡中豪傑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劉氏久矣。

    故聞漢将軍到,馳迎道路。

    今百姓無辜而婦子系獲,此寇賊,非義兵也。

    ”乃詐為漢使者,拜述将軍兼益州牧,擊成,殺之,而并其衆。

     劉望稱帝于汝南,以嚴尤、陳茂為将相。

    玄遣兵擊之,殺望,誅尤、茂。

     遣上公王匡攻洛陽,大将軍申屠建攻武關。

    析人鄧晔起兵開關迎建。

    九月,入長安。

    孝平皇後自 軍,并封他為武信侯。

     秋,王莽的将軍王涉、國師劉秀均自殺。

     道士西門君惠對王涉說:“圖谶文字說劉姓應當複興,國師公的姓名就是。

    ”王涉就與劉秀和大司馬董忠等人商議劫持王莽,投降漢軍。

    計劃洩露後,王涉、劉秀全部自殺了。

    王莽因為他們是至親和老部下,厭惡别人說他的内部潰亂,就隐瞞了對他們的誅殺。

    王莽因為部隊在外面被打敗,大臣又在朝中叛亂,身旁沒有可以信任的人,憂慮愁悶得吃不下飯,隻是飲酒,吃鳆魚,閱讀兵書疲乏了,就靠着幾案打盹兒,不再上床睡覺。

     成紀人隗嚣起事,響應漢軍。

     成紀人隗崔、隗義同時起兵以響應漢軍。

    隗崔哥哥的兒子隗嚣一向有好名聲,喜愛儒家經典,大家就推舉他為上将軍。

    隗嚣聘請平陵人方望擔任軍師。

    方望建議隗嚣建立漢高祖劉邦的祭廟,祭祀高祖、太宗、世宗,隗嚣等人稱臣執事,殺馬盟誓,又向各郡、封國傳遞文告,聲讨王莽的罪行。

    統領十萬軍隊擊殺雍州牧和安定大尹,分派各位将領攻掠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