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
陵太息曰:“兵敗,死矣。
”令軍士各散,期至遮虜障相待。
虜騎數千追之。
陵曰:“無面目報陛下。
”遂降,軍得脫至塞者四百餘人。
上聞陵降,怒甚。
群臣皆罪陵,惟太史令司馬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
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誠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
轉鬥千裡,矢盡道窮,士張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将不過也。
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罔,欲沮貳師,為陵遊說,下遷腐刑。
後援部隊,上奏說:“時值秋季,匈奴草盛馬肥,不宜與之交戰,請李陵稍候到明春再同時出兵。
”武帝懷疑是李陵後悔而教路博德上這道奏章,便下诏讓路博德立即到西河迎擊匈奴,又下诏讓李陵九月出發。
于是李陵由居延出塞,到達浚稽山,與單于相遇,匈奴有騎兵三萬。
敵人發現漢朝軍隊很少,便一往直前逼近漢軍營壘。
李陵率軍與敵兵展開肉搏戰,追剿殺死敵兵數千人。
單于大驚失色,連忙召集左右地方軍旅八萬餘騎兵圍攻李陵。
李陵且戰且退往南撤,幾日内斬敵首級三千餘。
單于說道:“這必是漢朝的精銳部隊,所以久攻不能取勝,他們還日夜引誘我們往南接近邊塞,能不設伏兵嗎?”想立即撤兵。
這時正逢李陵部下軍候管敢因故逃亡并投降了匈奴,供認道:“李陵軍隊得不到救援,弓箭将要耗盡。
”單于大喜,急忙攔路攻打李陵。
李陵軍隊南撤,還未抵達鞮汗山,終于有一天,五十萬支箭全射完了。
李陵仰天長歎:“我軍失利,必死無疑。
”命令軍中士卒各自逃散,約定到遮虜障相聚。
匈奴數千騎兵窮追不舍。
李陵歎道:“我沒臉報答漢朝皇帝了。
”于是投降了匈奴,其部下得以逃脫回到塞内的僅四百餘人。
武帝聽說李陵投降了,非常憤怒。
所有大臣都怪罪李陵,隻有太史令司馬遷極力辯白:“李陵侍奉父母盡孝,對士兵講信義,常常奮不顧身,奔赴國家急難。
看他向來的蓄志,真有國士的風範。
如今做事一有失誤,那些苟全身軀保護妻子的大臣,趁機挑撥揭其短處,實在令人痛心。
況且李陵帶領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搗敵方軍事重地,抗擊數萬敵兵,使敵方顧不上救死扶傷,連忙動員全國的弓箭手,大舉圍攻李陵。
李陵轉戰千裡,箭射光了,退路切斷了,戰士們空拉弓弩,甘冒刀鋒,向北迎擊敵人争相赴難,能得部下如此死力效忠,即使古代名将也難超過他了。
自身雖然陷敵慘敗,但是他所摧毀創傷敵人的戰績也足以揚威于天下。
他之所以不求死,應該是想尋找适當的時機再報效漢朝呀!”武帝認為司馬遷誣罔騙人,旨在诋毀貳師将軍李廣利,為李陵遊說,便下令判司馬遷腐刑。
久之,上悔曰:“陵當發出塞,乃诏強弩迎軍;坐預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計。
”乃遣使勞賜陵餘軍得脫者。
遣繡衣直指使者,發兵擊東方盜賊。
上以法制禦下,好尊用酷吏,吏民益輕犯法。
東方盜賊滋起,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殺二千石,掠鹵鄉裡,道路不通。
上始使禦史中丞、丞相長史督之,弗能禁;乃使光祿大夫範昆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
所至得擅斬二千石以下,誅殺甚衆,一郡多至萬餘人。
數歲,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複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
于是作《沉命法》,曰:“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府亦使其不言,故盜賊浸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
時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杖斧,所誅殺二千石以下尤多,威振州郡。
至勃海,聞郡人雋不疑賢,請與相見。
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勝之履起迎。
登堂坐定,不疑據地曰:“竊伏海濱,聞暴公子舊矣,今乃承顔接辭。
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威行,施之以恩,然後樹功揚名,永終天祿。
”勝之深納其戒,及還,表薦,召拜青州刺史。
王賀亦為繡衣禦史,逐捕群盜,多所縱舍,以奉使不稱免,歎曰:“吾聞活千人,子孫有封;吾所活者萬餘人,後世其興乎!” 過了很久,武帝才悔悟說:“應在李陵發兵出塞後,才下令路博德率強弓手迎敵接應;由于預先下诏給路德博,使這位老将節外生枝施奸計。
”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慰勞賞賜逃脫回國的李陵殘軍。
派遣繡衣直指使者,調兵攻打東方盜賊。
武帝依靠法律治理國家,喜歡重用酷吏,小吏百姓越發輕易觸犯法律。
東方盜賊蜂起,攻打城鎮都邑,奪取軍庫武器,釋放監獄死囚,殺戮二千石官員,劫掠鄉裡,斷絕交通。
武帝起初用禦史中丞、丞相長史監督剿滅,但未能禁止;于是又派光祿大夫範昆等穿上特制的繡花官服,帶上象征權力的符節、虎符,調動軍隊發起征讨。
所到之處有權擅自斬殺二千石的郡守以下官吏,結果誅殺甚多,一郡多至萬餘人。
幾年之間,竟也捕到些義軍首領,但散兵遊勇流失逃亡後又重新聚集占山為王的往往成群結黨,對他們無可奈何。
于是頒布了《沉命法》:“盜賊興起而官方沒有發覺,或是雖然發覺了但逮捕的賊人不夠數,則郡守以下直至小吏,主管治安的一律處死。
”此後小官吏害怕被處死刑,即使有盜賊,也不敢揭發,郡府大官們也不讓他們舉報,因此盜賊逐漸增多,上下互相掩飾,以虛僞的公文躲避法網。
當時暴勝之為直指使者,穿上刺繡的官服,手執斧钺行刑,誅殺的郡守以下官員特多,威名震動州郡。
他來到渤海郡,聽說郡中有個叫雋不疑的最賢明,請他來相見。
雋不疑容貌莊重有威嚴,衣帽華麗壯偉,暴勝之趿着鞋起身迎客。
登堂入室,賓主坐定,雋不疑俯身席地而談:“我生長在海邊,早已聽說暴先生的大名了,今天才幸得見面交談。
凡是做官吏的,太剛強的容易折斷,太柔弱時萬事俱廢,威嚴推行過後,再施加恩德,而後才能建立功勳,揚名天下,永久享受天賜的福祿。
”暴勝之深刻記住他的告誡,等到返回京都,便上表奏薦雋不疑,武帝召見他,任命他為青州刺史。
王賀也當繡衣禦史,負責追捕魏郡群盜,每每縱容放棄捕殺,由于不稱職而被罷免,就歎息道:“我聽說救活一千人,子孫得封爵;我所救活的達一萬多人,後世大約會興旺發達吧!” 癸未(前98) 三年 春二月,初榷酒酤。
三月,帝東巡,還祠常山。
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計。
還祠常山,瘗玄玉。
時方士之候神人,求蓬萊者終無驗,天子益怠厭矣。
然猶羁縻不絕,冀遇其真。
夏,大旱。
赦。
甲申(前97) 四年 春正月,遣李廣利等擊匈奴,不利。
族誅李陵家。
發天下七科谪,遣李廣利等四将軍出塞。
匈奴聞之,悉遠其累重于餘吾水北,而單于以兵十萬待水南。
漢軍戰不利,引歸。
時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
敖還,因曰:“捕得生口言:&lsquo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
&rsquo故臣無所得。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聞之,乃李緒,非陵也。
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律皆貴用事。
夏四月,立子髆為昌邑王。
令死罪入贖。
錢五十萬,減死一等。
乙酉(前96) 太始元年 春正月,徙豪桀于茂陵。
夏,赦。
匈奴且鞮侯單于死,子狐鹿姑單于立。
且鞮單于有二子,長為左賢王,次為左大将。
單于死,左賢王未至,貴人立左大将。
左賢王不敢進,左大将使人召而讓位焉。
左賢王辭以病,左大将曰:“即不幸死,傳之于我。
” 癸未(前98) 漢武帝天漢三年 春二月,開始實行酒類專賣。
三月,武帝到東方巡遊,回京途中,到恒山祭祀。
武帝巡遊到泰山,增修封禅,祭祀于明堂,順便受理考核官員政績。
回京途中,到恒山祭祀,把墨玉埋在祭壇下。
這時方士四處恭候神仙,尋求蓬萊仙境的始終沒有應驗,武帝越發懈怠厭倦了。
然而還是籠絡他們,不斷絕交往,希望遇見真仙。
夏季,大旱。
大赦天下。
甲申(前97) 漢武帝天漢四年 春正月,派遣李廣利等攻打匈奴,失利。
族滅李陵全家。
朝廷征調全國七種賤民,派遣李廣利等四位将軍率領步兵、騎兵出塞。
匈奴得到情報,把軍民辎重全部遠遷到餘吾水以北,單于親率十萬大軍在餘吾水南岸迎戰。
漢朝軍隊作戰失利,撤退回國。
這時武帝又派公孫敖深入匈奴腹地,迎接李陵。
公孫敖回國便上奏道:“逮住俘虜供稱:&lsquo李陵教導單于用兵來抵禦漢朝軍隊。
&rsquo因而我們無功而返。
”武帝于是下令誅滅李陵家族。
不久接到情報,教單于用兵的是李緒,不是李陵。
匈奴單于把女兒嫁給李陵,封他為右校王,與衛律同樣受寵掌實權。
夏四月,武帝立皇子劉髆為昌邑王。
下令死囚犯人納金贖罪。
繳錢五十萬,減輕死罪一等。
乙酉(前96) 漢武帝太始元年 春正月,強令各郡國豪強移民到茂陵。
夏季,大赦天下。
匈奴且鞮侯單于去世,其子狐鹿姑單于繼位。
匈奴且鞮侯單于有兩個兒子,長子封為左賢王,次子封為左大将。
且鞮侯單于去世,左賢王在外趕不回來,貴族立左大将為單于。
左賢王聞訊不敢前進,左大将派人召回兄長讓位給他。
左賢王推辭說有病,左大将說道:“等你不幸病死,再把位置傳給我。
” 左賢王遂立為狐鹿姑單于,以左大将為左賢王。
丙戌(前95) 二年 秋,旱。
穿白渠。
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陽,注渭中,袤二百裡,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
丁亥(前94) 三年 春正月,帝東巡琅邪,浮海而還。
皇子弗陵生。
弗陵母曰河間趙倢伃,居鈎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
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
”乃命門曰“堯母門”。
以江充為水衡都尉。
初,充為趙王客,得罪亡,諧阙告趙太子陰事,太子坐廢。
充容貌魁岸,被服輕靡。
上召與語,大悅之。
拜為直指繡衣使者,使督察貴戚、近臣逾侈者。
充舉劾無所避,令身待北軍擊匈奴。
貴戚子弟叩頭求哀于上,願入錢贖罪,凡數千萬。
上以充為忠直。
嘗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
太子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
”充不聽,遂白奏。
上曰:“人臣當如是矣。
”大見信用,威震京師。
戊子(前93) 四年 春三月,帝東巡,祀明堂,修封禅。
夏五月,還宮。
左賢王于是繼位為狐鹿姑單于,并封其弟左大将為左賢王。
丙戌(前95) 漢武帝太始二年 秋季,大旱。
白渠貫通。
趙中大夫白公上奏,開鑿渠道引導泾河的水,從谷口起,到栎陽止,注入渭河,全長二百裡,可灌溉良田四千五百餘頃。
于是命名為“白渠”,農民受益得豐收。
丁亥(前94) 漢武帝太始三年 春正月,武帝東遊到琅邪,遨遊東海後回長安。
皇子弗陵降生。
劉弗陵的母親是河間人趙倢伃,居住在鈎弋宮,懷孕十四個月才生子。
武帝說:“據說遠古堯帝也是受孕十四個月後降生的。
”于是下令将劉弗陵降生的鈎弋宮門取名為“堯母門”。
任命江充為水衡都尉。
最初,江充是趙敬肅王府的門客,得罪了太子劉丹,逃亡到長安宮中,告發了太子的隐私,劉丹因而被罷黜。
江充容貌魁偉,衣着輕柔華麗。
武帝召見江充與他談話,極為高興。
任命他為繡衣直指使者,讓他負責監督查辦皇親國戚、親近大臣的違法行徑。
江充檢舉彈劾毫無顧忌,讓他們待罪于北軍準備迎擊匈奴。
皇親國戚的不法子弟向武帝叩頭哀求,情願繳錢贖罪,數額高達幾千萬。
武帝認為江充忠心耿直。
江充曾跟随皇上去甘泉,恰逢太子劉據家信使所乘車馬在禦用大道上奔馳,江充逮捕了他交下官審判。
太子派人酬謝江充說:“我并不是憐惜部下車馬,實在是不願讓皇上知道,誤認為我平素不訓誡部下,敬請江先生從寬發落。
”江充不理睬,于是徑自上奏。
武帝說:“當大臣的就該這樣做。
”更加寵信江充,江充聲威震動京都長安。
戊子(前93) 漢武帝太始四年 春三月,皇帝東遊,祭祀于明堂,增修封禅。
夏五月,回到皇宮。
赦。
冬十月晦,日食。
己醜(前92) 征和元年 春三月,趙王彭祖卒。
彭祖所幸淖姬生男,号淖子。
時淖姬兄為漢宦者,上召問:“淖子何如?”對曰:“為人多欲。
”上曰:“多欲不宜君國子民。
”問武始侯昌,曰:“無咎無譽。
”上曰:“如是可矣。
”遣使者立昌為趙王。
夏,大旱。
冬十一月,大搜長安十日。
上居建章宮,見一男子,帶劍入中龍華門。
命收之,弗獲。
上怒,斬門候。
發三輔騎士搜上林,索長安中,十一日乃解。
巫蠱始起。
庚寅(前91) 二年 春正月,丞相賀有罪,下獄,死,夷其族。
賀子敬聲為太仆,驕奢不奉法,擅用北軍錢。
發覺,下獄。
時诏捕陽陵大俠朱安世甚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
果得安世,安世笑曰:“丞相禍及宗矣。
”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祝詛上,有惡言。
遂下賀獄,父子死獄中,家族。
以劉屈氂為左丞相。
夏四月,大風,發屋折木。
諸邑、陽石公主及長平侯衛伉,皆坐巫蠱死。
帝如甘泉。
秋七月,皇太子據殺使者江充,白皇後,發兵反。
诏丞相 大赦天下。
冬十月的最後一天,出現日食。
己醜(前92) 漢武帝征和元年 春三月,趙王彭祖逝世。
劉彭祖所寵幸的淖姬生了男孩,名叫劉淖子。
當時淖姬的哥哥在皇宮當宦官,武帝召見他問道:“淖子這個人怎麼樣?”他回答說:“為人多欲。
”武帝說:“欲望太多不适宜做君主治理百姓。
”又問劉彭祖之子武始侯劉昌的情況,淖姬的哥哥說:“此人無大過也無美名。
”武帝說:“這樣就合适。
”命使者傳旨立劉昌繼趙王位。
夏季,大旱。
冬十一月,長安大搜捕持續十日。
武帝居住在建章宮中,忽然看見一男子,攜帶寶劍闖入中龍華門。
武帝下令制服他,竟然沒能捕獲刺客。
武帝憤怒,下令斬殺宮門守衛官。
調集三輔騎兵到上林苑大搜捕,又在長安城内大搜捕,十一天後才解除戒嚴。
一連串“巫蠱”案件由此開始掀起。
庚寅(前91) 漢武帝征和二年 春正月,丞相公孫賀獲罪,逮捕入獄,死,誅滅其家族。
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接任為太仆,驕橫奢侈,目無法紀,擅自動用北軍公款。
事情敗露後,被押入監獄。
此時恰逢武帝下诏追捕陽陵大俠朱安世十萬火急,公孫賀親自請求負責抓捕朱安世,以便贖回兒子公孫敬聲的罪責。
後來果然抓到了朱安世,不料朱安世笑着說:“丞相大禍臨頭殃及宗族。
”于是從獄中上書武帝,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詛咒武帝,口出惡言。
武帝于是将公孫賀也逮捕入獄,父子二人都被處死在獄中,公孫家族的人全被誅滅。
任命劉屈氂為左丞相。
夏四月,狂風成災,摧毀房屋,折斷大樹。
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及衛皇後侄兒長平侯衛伉,都因牽連“巫蠱”案情被誅殺。
武帝前往甘泉。
秋七月,皇太子劉據斬殺繡衣使者江充,通告了皇後,起兵造反。
皇帝下诏命丞相 屈氂讨之。
據敗走湖,皇後衛氏及據皆自殺。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
及長,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皇後、太子常不自安。
上覺之,謂大将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
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迹也。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
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于太子者乎!聞皇後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内付皇後。
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上用法嚴,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
皇後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
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後。
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
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
衛青薨,後臣下無複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
上與諸子疏,皇後希得見。
太子嘗谒皇後,移日乃出。
黃門蘇文告上曰:“太子與宮人戲。
”上益太子宮人。
太子知之,銜文。
文與小黃門常融等,常微伺太子過,辄增加 劉屈氂讨伐太子。
劉據兵敗逃亡到湖縣,其後皇後衛氏及皇太子劉據都自殺了。
當初,武帝二十九歲那一年,才生戾太子,非常寵愛他。
等他長大,秉性仁慈、寬恕、溫和、謹慎,武帝嫌他才能欠缺,不像自己;衛皇後和太子劉據常有不安全感。
武帝覺察到母子的恐懼,就對皇後的兄弟大将軍衛青說:“漢王朝各種政事都在草創,加上四鄰外族侵擾中國,我如果不改革傳統制度,後世就沒有準則;我如果不出兵攻伐胡人,天下就不得安甯;為此,不得不勞師動衆。
倘若後世又學我的作為,則是重蹈秦朝亡國的覆轍。
太子敦厚穩重而好靜,必然能夠安定天下,不讓我憂慮。
想尋求能守成的君主,哪裡有比太子更賢明合适的!聽說皇後和太子感到不安全,豈有此理!可将我的意思轉達給他們母子。
”太子經常勸阻讨伐四鄰外族事,武帝笑道:“我來承當辛勞,把安樂送給你,不也是合宜的嗎!” 武帝每次出遊,常将身後事托付給太子,宮内事務托付給皇後。
有所裁決,等武帝還朝後,把最重要的向他報告,武帝也不持什麼異議;有時候武帝根本不察驗。
武帝用法嚴苛,太子寬容溫厚,多次平反冤獄,雖然得到百姓擁戴,但執法的大臣們卻都不開心。
皇後擔心長此以往會得罪武帝,就經常告誡太子,應當留意讨取武帝的歡心,不該自作主張決定取舍。
武帝聽說這件事後,認為太子對而皇後錯了。
群臣中寬容溫厚的長者,都依附于太子;而深苛殘酷好用法的官員,都诋毀太子。
由于奸邪臣子大都結成黨羽宗派,因此太子得到的稱贊少而诋毀多。
舅丈衛青去世,此後臣子們不再擔心皇戚的報複,争先恐後要陷害太子。
武帝與各位皇子都疏遠了,連皇後也難得見他一面。
太子劉據曾去拜見皇後,過了一日才出宮。
禁宮侍從官黃門蘇文秘密報告武帝說:“太子與宮人們戲耍。
”于是武帝增加了太子宮的侍女人數。
太子知道原委後,就對蘇文懷恨在心。
蘇文勾結小黃門常融等人,經常窺探太子劉據的過失,動不動就添油加醋 白之。
皇後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
太子曰:“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
”上嘗小不平,使融召太子。
融言:“太子有喜色。
”上嘿然。
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知其情,乃誅融。
皇後亦善自防閑,避嫌疑,雖久無寵,尚被禮遇。
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惑衆、變幻,無所不為。
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埋木人祭祀之;更相告讦,以為祝詛。
上心既疑,嘗晝寝,夢木人數千持杖欲擊上。
上為驚寤,因是體不平。
江充見上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因言“上疾祟在巫蠱”。
于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
充将胡巫掘地,視鬼,染污令有處,辄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
民轉相誣以巫蠱,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
充因言:“宮中有蠱氣。
”上乃使充入宮,至省中,壞禦座,掘地求蠱。
又使蘇文等助充。
充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後、太子宮,掘地縱橫,無複施床處。
雲:“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
”太子懼,問少傅石德。
德懼并誅,因曰:“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衛氏皆坐此。
今無以自明,可矯以節收捕充等系獄,窮治其奸詐;且上疾,在甘泉,皇後及家吏請問皆不報,存亡未可知, 地向武帝告密。
皇後對他們憤恨之極,讓太子奏請武帝誅殺蘇文等人。
太子說:“隻要我不犯錯誤,何必懼怕蘇文等人!況且皇上耳聰目明,不會偏聽偏信奸佞的讒言,這事不值得憂慮。
”武帝曾害了場小病,派常融召太子來見。
常融回報:“太子面露喜色。
”武帝沉默不語。
等到太子來到身旁,武帝察言觀色,發現他臉上帶着淚痕,卻在強顔歡笑;武帝得悉真情,便殺掉常融。
皇後也好自為之,小心設防,躲避嫌疑,所以雖然長期失寵,卻還能受到禮遇。
這時,方士和各地巫師大多聚集在首都長安,妖言惑衆,神秘變幻,無所不為。
女巫們經常出入宮中,教嫔妃宮女避災求福,房間裡埋藏木偶祭拜;再互相揭發隐私,指控對方詛咒了天子。
武帝心中頓生疑團,有一次白天睡覺,夢見數千個木偶手持木杖想攻擊自己。
武帝被驚醒,因此身體不舒适。
江充見武帝年老多病,害怕武帝升天後被太子誅殺,就說什麼“陛下的病是巫蠱在作祟”。
于是武帝派江充為特使,負責審查巫蠱案。
江充便率領胡人巫師,到處挖掘土地,察看鬼迹,故意污染土地,詐稱是巫蠱鬧鬼處,于是先逮捕案犯再取證審理,燒紅鐵刑具鉗肉烤皮,強迫被捕者服罪。
衆人被逼得互相誣告對方“巫蠱”,因此而處死的先後達數萬人。
江充進而說:“宮中也有蠱氣妖氛。
”武帝便派江充進入内宮,直達禁地,不惜搗毀皇帝的禦座,深掘土地尋找木偶。
武帝又派蘇文等人協助江充辦案。
江充先從後宮少有寵幸的嫔妃辦起,依次鬧到皇後寝處、太子宮中,交錯縱橫地開掘土地,以至于再沒有安放床鋪的地方。
宣揚說:“在太子宮中掘得木偶最多,又發現絲帛上寫的文字,所說都是大逆不道的話,應當奏明皇上。
”太子驚恐失措,就向少傅石德請教對策。
石德擔心自己受牽累一并被誅,就獻計說:“前任丞相公孫賀父子,諸邑、陽石兩位公主及衛伉等人都因&lsquo巫蠱&rsquo而被處死。
如今江充栽贓使我們無法為自己申辯清楚,隻能假傳聖旨逮捕江充等把他們關入監獄,追究他們的陰謀狡詐;況且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宮,皇後及太子家奴前往請安問候都不給通報,皇上的生死存亡都不可知, 而奸臣如此,太子不念秦扶蘇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誅?不如歸謝,幸得無罪。
”将往甘泉,而充持之急。
太子不知所出,遂從德計。
七月,使客詐為使者,收捕充等。
自臨斬之,罵曰:“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耶?乃複亂吾父子也!” 使舍人持節夜入宮,白皇後,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發長樂宮衛卒。
蘇文亡歸甘泉,言狀。
上曰:“太子心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
”乃使使召太子。
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
”上大怒,賜丞相玺書曰:“捕斬反者,自有賞罰,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
”太子宣言:“帝病困,疑有變。
”上于是從甘泉來,幸城西建章宮。
诏發三輔近縣兵,丞相将之。
太子亦矯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命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将。
太子立車北軍南門外,召護北軍使者任安,與節,令發兵。
安拜受節,入,閉門不出。
太子引兵毆四市人數萬,至長樂西阙下,逢丞相軍,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
民間皆雲“太子反”,以故衆不附。
太子兵敗,南奔覆盎城門。
司直田仁部閉城門,以為太子父子之親,不欲急之,太子得出亡。
丞相欲斬仁,禦史大夫暴勝之曰:“司直吏二千石,當先請,奈何擅斬之!”丞相釋仁。
上聞大怒,下吏責問。
勝之皇恐,自殺。
诏 而奸臣如此嚣張,太子難道不想想秦朝太子扶蘇受害的往事嘛!”太子說:“我是皇太子,怎敢擅自誅殺?不如前往甘泉宮谒見父皇謝罪,希望能僥幸擺脫罪名。
”正要前往甘泉宮,而江充告太子狀更為急迫。
太子無計可施,便聽從了石德的詭計。
七月,太子讓他的門客假稱是皇帝的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
劉據親臨刑場斬殺江充,怒罵道:“趙國賊人,以前謀害趙國國王父子還不夠?今又要來攪亂我父子。
” 劉據又派舍人無且手持符節,乘夜深潛入未央宮中,向皇後報告此事,接着調集皇宮車馬運載射手,搬出軍械庫的武器,征調長樂宮的衛士。
蘇文乘亂逃往甘泉,告發太子謀反。
武帝說:“太子心裡畏懼,又惱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場動亂。
”于是派遣使者前去召喚太子。
使者不敢前往,回來傳假情報說:“太子謀反已成定局,還想斬殺我,我是逃跑出來的。
”武帝聞訊大怒,賜給丞相劉屈氂禦诏說:“逮捕斬殺謀反者,自然有所賞罰,必須關閉所有城門,不準一個叛逆漏網。
”太子劉據則宣稱:“皇上病重困在甘泉宮,擔心奸臣發動變亂。
”武帝為此從甘泉宮返回,進駐長安城西建章宮。
下诏調集京畿三輔鄰近郡縣的軍隊,由丞相劉屈氂統率。
太子也假傳聖旨赦免長安中都官府囚犯,命令石德和門客張光等人分别統率叛軍。
太子乘車親臨北軍營門之外,召見其指揮官護北軍使者任安,賜給他符節,命令他發兵。
任安畢恭畢敬地接受了符節,回到軍營,下令緊閉營門不出兵。
太子領兵驅趕市民數萬人,集結到長樂宮西門下,同丞相劉屈氂的軍隊遭遇,交戰五天,死亡數萬人。
民間紛紛傳說“太子造反”,因此民衆不肯依附于太子。
太子的軍隊戰敗,向南直奔覆盎城門。
佐助丞相的司直田仁閉門守關,他認為太子劉據與武帝有父子的親情,不忍心逼迫太急,網開一面讓太子得以出逃。
丞相劉屈氂要斬殺田仁,禦史大夫暴勝之說:“司直屬于二千石的高級官員,應當先請示皇上,怎敢随意處決他!”丞相于是釋放了田仁。
武帝聽說此事後,怒不可遏,派小吏前去責問。
暴勝之驚惶恐懼,就自殺了。
武帝下诏 收皇後玺绶,後自殺。
上以為任安老吏,欲坐觀成敗,有兩心,與田仁皆要斬。
諸太子賓客嘗出入宮門,皆坐誅;其随太子發兵,以反法族。
上怒甚,群下憂懼,不知所出。
壺關三老茂上書曰:“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
故天平,地安,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子乃孝順。
今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
江充,布衣之人,闾閻之隸臣耳。
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群邪錯缪。
太子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于亂臣,獨冤結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
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
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陛下不察,深過太子,發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
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
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
”書奏,天子感寤;然尚未顯言赦之也。
太子亡,東至湖,匿泉鸠裡。
主人家貧,常賣屦以給太子。
發覺,八月,吏圍捕太子。
太子入室,距戶自經。
皇孫二人,皆并遇害。
初,上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賓客多以異端進。
地震。
書收繳皇後的印玺、印绶,衛皇後也自殺了。
武帝認為任安是老奸巨猾的官吏,想坐觀武帝與太子雙方交兵的成敗,對自己有二心,于是與田仁一并腰斬。
衆多的太子門客曾出入于太子宮門,都受牽累被誅殺;其中追随太子參加叛軍作戰的,一律以謀反罪被滅族。
武帝盛怒不止,群臣憂慮慌恐,不知如何是好。
壺關三老令狐茂上書說:“我聽說父親猶如青天,母親猶如大地,兒子猶如天地間的萬物。
因此青天平穩,大地安定,萬物才能茂盛;父親仁慈,母親疼愛,兒子才能孝順。
如今皇太子是我漢朝合法繼嗣人,将繼承萬世的基業,體察祖宗的重托,論親情又是皇上的嫡長子。
江充,一介平民,街頭巷尾的卑賤臣子。
陛下讓他顯貴而受重用,奉使至尊的使命,竟然迫害打擊皇太子,虛僞奸詐,群小釀成差失。
太子進則不能見到皇上,退則受困于亂臣賊子,獨自蒙冤郁結而哀告無門,無法忍受悲憤的心情,一怒之下殺掉江充,接着又心懷恐懼立即逃亡。
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以便自我救助免受災難,我私下認為他并無邪心惡意。
過去江充陷害、讒殺趙國太子劉丹,天下誰人不知!陛下不能明察,過度責備太子,以緻大發雷霆,調動大軍去追捕他,而且令三公親自指揮作戰。
聰明的人不敢上書進言,能言善辯的人不敢開口講情,我私下為之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大發慈悲,立即解除戒嚴,不要讓太子長久在外流亡。
臣不勝誠懇之情,不顧身家性命,在建章宮門外待罪受罰。
”奏章呈上,武帝感動醒悟;但還不曾明确說出赦免太子的話來。
太子逃亡,向東來到湖縣,躲藏在泉鸠裡。
主人家境貧困,經常織賣草鞋以便供養太子。
事情敗露,八月,地方官吏圍捕太子。
太子回屋,緊閉屋門,自殺身亡。
皇孫二人一同遇害。
當初,武帝為太子建立博望苑,讓他交朋結友,投其所好,因此賓朋客人大都靠異端得以進用。
發生地震。
辛卯(前90) 三年 春正月,匈奴寇五原、酒泉。
三月,遣李廣利等将兵擊之。
夏,赦。
發西域兵擊車師,得其王民衆而還。
六月,丞相屈氂棄市。
李廣利妻子下吏,廣利降匈奴,诏族其家。
初,貳師之出也,丞相劉屈氂為祖道,送至渭橋。
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氂許諾。
昌邑王者,貳師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
貳師出塞,破匈奴兵于夫羊句山,乘勝追北,至範夫人城。
會有告“丞相夫人祝詛上,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
按驗,罪至大逆不道。
六月,屈氂要斬東市;貳師妻子亦收。
貳師聞之,憂懼,遂深入要功,北至郅居水上。
逢左賢王、左大将,合戰一日,殺左大将,虜死傷甚衆。
還至燕然山,單于自将五萬騎,遮擊貳師。
夜,塹漢軍前,深數尺,從後急擊之,軍大亂敗。
貳師遂降。
單于以女妻之。
宗族遂滅。
秋,蝗。
以田千秋為大鴻胪。
族滅江充家。
吏民以巫蠱相告言者,案驗多不實。
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會高寝郎田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上乃大感寤,召見千秋,謂曰:“父子之間, 辛卯(前90) 漢武帝征和三年 春正月,匈奴侵襲五原、酒泉。
三月,派貳師将軍李廣利等率軍迎擊匈奴。
夏季,大赦天下。
調集西域六國聯軍襲擊車師國,俘獲車師國王,征服車師百姓後凱旋。
六月,丞相劉屈氂在長安街市被腰斬。
李廣利妻子家人被逮捕入獄,李廣利最終投降了匈奴,武帝下诏殺李廣利全族。
當初,李廣利率軍出征,丞相劉屈氂為他祭祀路神并餞行,一直送到長安城北的渭橋。
李廣利說:“希望您早點請求陛下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如果昌邑王繼承帝位,您今後還有什麼可憂心的呢?”劉屈氂應允了。
昌邑王其人,乃是貳師将軍李廣利之妹李夫人的兒子;李廣利的女兒是劉屈氂的兒媳,因此二人都想立昌邑王為太子。
貳師将軍出兵塞外,在夫羊句山打敗匈奴軍隊,乘勝追擊向北敗逃的匈奴軍直至範夫人城。
這時恰巧有人密告說“劉丞相的夫人詛咒皇上,劉丞相還同貳師将軍李廣利一起祭祀禱告,千方百計謀立昌邑王為帝”。
經查證屬實,劉屈氂确實犯下大逆不道的謀反罪。
六月,在長安東街路口将劉屈氂腰斬;李廣利的妻子也被捕了。
貳師将軍李廣利聞訊後憂慮害怕,就想深入敵後邀功補過,領兵向北攻到郅居水上。
與匈奴左賢王、左大将遭遇,交戰一日,殺左大将,匈奴死傷很多。
大軍撤退到燕然山,匈奴單于親自統領五萬騎兵,攔擊貳師将軍李廣利。
入夜,匈奴在漢朝軍隊退路上挖掘壕溝,深達數尺,從背後發起猛擊,漢朝軍隊陣腳大亂,潰敗下來。
貳師将軍便投降了匈奴。
匈奴單于把女兒嫁給他。
李廣利家族被誅滅。
秋季,蝗災。
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胪。
江充家族被誅滅。
吏民互相告發“巫蠱”事件的,經查驗大都不合實情。
武帝也深知太子劉據驚慌失措并無反叛之意,恰逢在高帝祭廟任職的高寝郎田千秋呈上緊急奏章,述說太子的冤情:“兒子亂用父親的兵權,其罪應當鞭笞;天子的兒子有過錯誤殺了人,應當治什麼罪呢!我曾夢見一位白發老翁指點我向皇上奏報。
”武帝于是深受感動而醒悟,立即召見田千秋,對他說:“父子之間的事, 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
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
”立拜千秋為大鴻胪,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于橫橋上。
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台于湖。
天下聞而悲之。
壬辰(前89) 四年 春正月,帝如東萊。
上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谏弗聽。
會大風晦冥,海水沸湧,留十餘日,乃還。
雍縣無雲如雷者三,隕石二,黑如黳。
三月,帝耕于钜定。
還,至泰山。
罷方士、候神人者。
上耕于钜定,還幸泰山,修封禅,祀明堂,見群臣,乃言曰:“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衆,而無顯功,請皆罷斥遣之。
”上曰:“大鴻胪言是也。
”于是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
是後上每對群臣自歎:“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
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 夏六月,還宮。
以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
以趙過為搜粟都尉。
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數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
然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稱,逾于前後數公。
先是,桑弘羊言:“輪台東有溉田五千頃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募民壯健敢徙者詣田所, 外人難以插話,隻有先生能闡明其中的是非。
這是祖先高皇帝的神靈托夢讓先生開導我,先生應當立即做我的輔佐大臣。
”馬上拜田千秋為大鴻胪,并将江充家族誅滅,在長安北城外的橫橋上活活燒死了蘇文。
武帝憐惜太子劉據冤枉無辜,就在湖縣建造“思子宮”,築起了“歸來望思台”。
天下人聽說此事都很悲傷。
壬辰(前89) 漢武帝征和四年 春正月,皇帝前往東萊。
武帝想乘船入海尋找神山,群臣勸谏他都不聽。
恰巧大風猛烈,天昏地暗,海水沸騰洶湧,耽擱了十餘日,隻好折回。
雍縣晴空無雲,竟有三次如聞雷聲,天降兩枚隕石,黝黑如漆。
三月,武帝在钜定躬耕以示重農。
歸途經過泰山。
罷免了求神的方士和候神使者。
武帝在钜定躬耕,歸途中經過泰山,修壇築台祭祀天地,在明堂舉行祭祀大典,召見群臣,對大家說道:“我自繼承皇位以來,所作所為有時狂妄無理,使全國官民陷于愁苦之中,現在追悔莫及。
自今往後,凡有傷害黎民百姓、浪費全國錢财的事,一律罷黜它。
”田千秋說:“方士談論神仙的很多,卻無明顯效應,請求全部罷黜遣散他們。
”武帝準奏說:“大鴻胪所說極是。
”于是全部罷黜了所有的方士和候神使者。
此後武帝每每面對群臣而歎息說:“以前我愚昧被迷惑,讓方士欺騙了。
天下哪有什麼神仙,都是妖言邪說虛妄胡編的!節制飲食,服用補藥,稍可少得病而已。
” 夏六月,回到甘泉宮。
提拔田千秋為丞相,封他為富民侯。
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
田千秋并無特殊才能學問,又無可炫耀的資曆功勞,隻憑一句話讓武帝醒悟,幾個月内取得丞相的高位,晉封侯爵,這是前世未曾有過的。
但他為人誠懇忠厚,足智多謀,位居宰相倒也稱職,超過了在他前後的幾位相公。
在此之前,搜粟都尉桑弘羊奏稱:“輪台之東有可灌溉的良田五千頃以上,可派軍隊前往屯田,設立校尉,招募民間身強體壯敢于遠遷的人前往屯田的地方,耕種農田, 墾田築亭,以威西國。
”上乃下诏,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
今又請遣卒田輪台;輪台西于車師千餘裡,前擊車師,雖降其王,以遼遠乏食,道死者尚數千人,況益西乎!匈奴常言:&lsquo漢極大,然不耐饑渴,失一狼,走千羊。
&rsquo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又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
大鴻胪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此五伯所弗為也。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複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自是不複出軍,而封田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
又以趙過為搜粟都尉。
過教民為代田:一畝三畎,歲代處,故曰代田。
每耨辄附根,根深能風旱。
其耕耘田器皆有便巧,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便之。
秋八月晦,日食 癸巳(前88) 後元元年 春,祠泰畤。
赦。
夏六月,侍郎仆射馬何羅反,伏誅。
初,馬何羅與江充相善。
及衛太子起兵,何羅弟通以力戰封侯。
後上夷滅充宗族、黨與,何羅兄弟懼及,遂謀 修築驿亭,用來威震西域各國。
”武帝于是下達诏書,深刻陳述對以往的悔恨,說:“前些時候有關部門上奏,要求增加賦稅每人多繳三十錢,資助邊防之需,這是加重負擔困擾老弱孤獨者。
如今又要求派遣軍隊到輪台屯墾;輪台在車師國以西一千多裡,從前開陵侯成娩攻擊車師,雖然迫使車師國王投降,但因道路遙遠缺少糧草,死在路途中的竟有數千人,況且輪台更在車師國之西!匈奴常說:&lsquo漢朝地域極其廣大,可是受不住饑渴的煎熬。
丢失一隻惡狼,逃跑千隻肥羊。
&rsquo以前貳師将軍李廣利慘敗,官兵死傷,流離失所,悲痛之情總是萦回我心中。
現在又要到遙遠的輪台去屯田,還想開山鑿路修驿亭,這實在是擾亂民心使天下騷動,而不是用來安撫百姓,我不忍心聽這樣的建議。
大鴻胪等人又建議招募囚犯去護送匈奴的使者,明确表示以封侯授爵引誘他們刺殺單于以洩憤,這是春秋五霸都不肯做的事。
當務之急是嚴禁官員苛政暴虐,嚴禁擅自增加賦稅,大力倡導以農為本,修複&lsquo養馬代替差役&rsquo的法令,用以填補戰馬損失的缺額,不讓邊塞武備匮乏而已。
各郡縣、封國二千石以上的高級官員,都要呈報養馬補充邊防之需的方案,與地方年終工作總結同來赴對。
”從此不再出兵征讨,而封田千秋為富民侯,用以表明休養生息,思慮富庶、教養民衆之意。
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
趙過教導百姓實行代田:一畝田劃成三畎三壟,每年輪換安排使用,因此叫代田。
在壟中播種,每耨草時就鋤壟土培壅苗根,紮根深了可防風禦旱。
耕地耘田的農具也都改良得輕便靈巧,用力雖少而收獲的糧谷更多了,農民都稱便受益。
秋八月的最後一天,出現日食。
癸巳(前88) 漢武帝後元元年 春季,祭祀天地五帝。
大赦天下。
夏六月,侍郎仆射馬何羅謀反,伏誅。
當初,馬何羅與江充彼此交好。
等到太子劉據斬殺江充起兵時,馬何羅與其弟馬通都以竭力死戰而被封侯。
後來武帝命令夷滅江充全族及其黨羽,馬何羅兄弟二人害怕株連到自己,于是陰謀 為逆。
侍中金日?視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陰獨察其動靜,與俱上下,以故久不得發。
上幸林光宮,旦,未起,何羅袖白刃,從東廂上。
見日?,色變;走趨卧内,觸寶瑟,僵。
日?得抱何羅,投殿下,禽縛之。
窮治,皆伏辜。
秋七月,地震。
殺鈎弋夫人趙氏。
燕王旦自以次第當為太子,上書求入宿衛。
上怒曰:“生子當置齊魯禮義之鄉,乃置之燕,果有争心。
”乃斬其使;又坐匿亡命,削三縣。
旦辯慧博學,其弟廣陵王胥,有勇力,而皆動作無法,度多過失,故上皆不立。
是歲,鈎弋夫人之子弗陵,年七歲,形體壯大,多知,上奇愛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猶與久之。
欲以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
上乃使黃門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光,去病之弟也。
後數日,帝譴責鈎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
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
”夫人還顧,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賜死。
頃之,帝閑居,問左右曰:“外人言雲何?”左右對曰:“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之所知也。
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
女主獨居驕蹇, 造反叛亂。
侍中金日?察覺到馬氏兄弟神情心态有些反常,未免心中生疑,就暗自細察二人的動靜,跟他們同出同進,因此馬氏兄弟長時間内不能發難。
後來武帝巡遊到林光宮,次日清晨尚未起床,馬何羅衣袖中暗藏着利刃,從東廂房闖入内宮。
不料碰見了金日?,大驚失色;連忙直奔卧室内,慌亂中撞在樂器寶瑟上,一失足向後摔倒。
金日?乘勢攔腰抱住馬何羅,把他摔到大殿之下,侍衛上前生擒了他。
經徹底審理懲治,全體叛亂者都服罪。
秋七月,發生地震。
武帝處決了鈎弋夫人趙氏。
燕王劉旦自以為按照長幼次序應當被封為太子,于是上書要求到長安當宮廷侍衛。
武帝大怒,說道:“生了兒子應當安排到齊魯禮義之鄉,今竟放到燕國故地,果然産生争奪皇位的野心。
”于是斬殺了燕王劉旦的使者;又因藏慝亡命之徒的牽累,削去劉旦受祿的良鄉、安次、文安三縣。
劉旦有辯材又聰慧博學,其弟廣陵王劉胥,勇猛強健,然而這二人所作所為都不遵法度,考慮多次犯有重大過失,因此武帝都不準備立他們做繼承人。
這年鈎弋夫人趙氏生的兒子劉弗陵,年方七歲,身高體壯,足智多謀,武帝特别疼愛他,有意立他為太子,隻因他年幼,他的母又太年輕,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想物色合适大臣輔佐弗陵,遍察群臣,隻有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忠誠寬厚足以勝任國家大事。
于是武帝命令黃門畫工,畫一張周公背負着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賞賜給霍光。
霍光乃是骠騎将軍霍去病的弟弟。
幾天之後,武帝借故申斥鈎弋夫人;鈎弋夫人連忙摘下名貴的發簪耳環等首飾,跪地叩頭求饒。
武帝說:“拉出去,關進内宮牢獄。
”鈎弋夫人環顧徘徊,武帝大叫:“趕快走,你休想再求活命。
”終于賜她一死。
過了不久,武帝閑坐歇息,便問左右侍從道:“外界輿論說些什麼?”左右侍從回答:“人們議論:&lsquo即将立她兒子當太子,何必非殺掉他母親?&rsquo”武帝說:“不錯,此事不是那些愚蠢之人所能理解的。
古往今來國家所以發生動亂,大都因君主年齡太小而母親青春正盛。
女主子一旦獨居高位,驕橫傲慢, 淫亂自恣,莫能禁也。
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 甲午(前87) 二年 春二月,帝如五柞宮。
立弗陵為皇太子。
以霍光為大司馬、大将軍,金日?為車騎将軍,上官桀為左将軍,受遺诏輔少主。
帝崩。
二月,上幸五柞宮。
病笃,霍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
”日?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輕漢。
”乃立弗陵為皇太子。
明日,命光、日?及上官桀受遺诏,輔少主。
與禦史大夫桑弘羊,皆拜卧内床下。
光出入禁闼二十餘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小心謹慎,未嘗有過。
為人沉靜詳審,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
日?在上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賜出宮女,不敢近。
上欲内其女後宮,不肯。
其笃慎如此,上尤奇異之。
日?長子為帝弄兒,其後壯大,自殿下與宮人戲,日?适見,遂殺之。
上怒,日?具言所以。
上為之泣,而心敬日?。
桀始以材力得幸,為未央廄令。
上嘗體不安,及愈,見馬,馬多瘦。
上大怒曰:“令以我不複見馬邪?”欲下吏。
桀頓首曰:“臣聞聖體不安,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
”言未卒,泣數行下。
上以為愛己,由是 荒淫穢亂,胡作非為,那就沒人能夠禁止了。
你們沒聽說過呂後亂政的教訓嗎?因此我不能不先除掉鈎弋夫人。
” 甲午(前87) 漢武帝後元二年 春二月,武帝前往盩厔縣五柞宮。
武帝立劉弗陵為皇太子。
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将軍,金日?為車騎将軍,上官桀為左将軍,由這三人接受遺诏,輔佐幼主。
武帝病逝。
二月,武帝光臨盩厔縣五柞宮。
武帝病情嚴重,霍光痛哭流涕地問道:“陛下如果不幸離世,誰應該繼承您的皇位?”武帝說:“你難道不理解先前賜你那幅畫的用意嗎?立我最小的兒子,由你履行周公攝政的職責。
”霍光叩頭辭讓說:“我不如金日?。
”金日?也趕忙辭讓說:“我是外國人,原不如霍光;況且由我輔政會讓匈奴輕視我漢朝。
”于是武帝下诏立劉弗陵為皇太子。
第二天,命霍光、金日?及上官桀接受遺诏,一同輔佐幼主。
三人與禦史大夫桑弘羊,全部在武帝寝宮病床前叩拜受職。
霍光出入宮廷二十餘年,出宮則執掌武帝禦駕,入宮則事奉武帝左右,小心謹慎,從未有什麼過失。
他為人沉着冷靜、周到慎重,每次出宮入宮,下殿出門,行止進退都有一定的地方,郎官、仆射們暗中觀察默記,發現他竟尺寸不差。
金日?在武帝身邊,幾十年來目不斜視;賜給他宮女,他也不敢親近。
武帝想将他女兒納為後宮嫔妃,他也不肯。
其誠笃謹慎如此,武帝尤其感到奇異。
金日?的長子是漢武帝的娈童,後來他長大了,在殿下與宮女調情,恰巧被金日?撞見了,就把他殺死了。
武帝勃然大怒,金石?詳述了殺死親生兒子的緣由。
武帝為之悲哀落淚,後來更由衷地敬重金日?。
上官桀最初因勇力過人而得到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未央宮廄令。
有一次武帝身體不舒服,等到痊愈後,檢查禦馬,發現馬匹清瘦。
武帝大發雷霆,說:“廄令以為我再也見不到這些禦馬了嗎?”便要将上官桀逮捕入獄。
上官桀叩頭請罪說:“我聽說皇上聖體欠安,晝夜為您擔憂害怕,确實沒心思照料禦馬。
”話沒說完,又流下幾行熱淚。
武帝以為他真心愛自己,因此 親近。
又明日,帝崩,入殡未央前殿。
帝聰明能斷,善用人,行法無所假貸。
隆慮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慮主病困,以金千斤、錢千萬,為昭平君豫贖死罪,上許之。
主卒,昭平君日驕,醉殺主傅,系獄。
廷尉以公主子上請。
上為之垂涕歎息久之,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又下負萬民。
”乃可其奏。
哀不能自止,左右盡悲。
待诏東方朔前上壽曰:“臣聞聖王為政,賞不避仇雠,誅不擇骨肉。
此五帝所重,三王所難也。
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萬歲壽。
”上初怒朔,既而善之。
太子弗陵即位。
姊鄂邑長公主共養省中。
光、日?、桀共領尚書事。
光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
光召尚符玺郎,欲收取玺。
郎不肯授,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玺不可得也。
”光甚誼之。
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衆庶莫不多光。
三月,葬茂陵。
夏,赦。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方。
追尊鈎弋夫人為皇太後,起雲陵。
冬,匈奴入朔方,遣左将軍桀行北邊。
視為親近。
又過了一天,武帝病逝,遺體運到未央宮前殿入殓停柩待葬。
武帝聰明能決斷,善于用人,執行法令嚴厲,毫不容情。
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娶了武帝的
陵太息曰:“兵敗,死矣。
”令軍士各散,期至遮虜障相待。
虜騎數千追之。
陵曰:“無面目報陛下。
”遂降,軍得脫至塞者四百餘人。
上聞陵降,怒甚。
群臣皆罪陵,惟太史令司馬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
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誠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
轉鬥千裡,矢盡道窮,士張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将不過也。
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罔,欲沮貳師,為陵遊說,下遷腐刑。
後援部隊,上奏說:“時值秋季,匈奴草盛馬肥,不宜與之交戰,請李陵稍候到明春再同時出兵。
”武帝懷疑是李陵後悔而教路博德上這道奏章,便下诏讓路博德立即到西河迎擊匈奴,又下诏讓李陵九月出發。
于是李陵由居延出塞,到達浚稽山,與單于相遇,匈奴有騎兵三萬。
敵人發現漢朝軍隊很少,便一往直前逼近漢軍營壘。
李陵率軍與敵兵展開肉搏戰,追剿殺死敵兵數千人。
單于大驚失色,連忙召集左右地方軍旅八萬餘騎兵圍攻李陵。
李陵且戰且退往南撤,幾日内斬敵首級三千餘。
單于說道:“這必是漢朝的精銳部隊,所以久攻不能取勝,他們還日夜引誘我們往南接近邊塞,能不設伏兵嗎?”想立即撤兵。
這時正逢李陵部下軍候管敢因故逃亡并投降了匈奴,供認道:“李陵軍隊得不到救援,弓箭将要耗盡。
”單于大喜,急忙攔路攻打李陵。
李陵軍隊南撤,還未抵達鞮汗山,終于有一天,五十萬支箭全射完了。
李陵仰天長歎:“我軍失利,必死無疑。
”命令軍中士卒各自逃散,約定到遮虜障相聚。
匈奴數千騎兵窮追不舍。
李陵歎道:“我沒臉報答漢朝皇帝了。
”于是投降了匈奴,其部下得以逃脫回到塞内的僅四百餘人。
武帝聽說李陵投降了,非常憤怒。
所有大臣都怪罪李陵,隻有太史令司馬遷極力辯白:“李陵侍奉父母盡孝,對士兵講信義,常常奮不顧身,奔赴國家急難。
看他向來的蓄志,真有國士的風範。
如今做事一有失誤,那些苟全身軀保護妻子的大臣,趁機挑撥揭其短處,實在令人痛心。
況且李陵帶領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搗敵方軍事重地,抗擊數萬敵兵,使敵方顧不上救死扶傷,連忙動員全國的弓箭手,大舉圍攻李陵。
李陵轉戰千裡,箭射光了,退路切斷了,戰士們空拉弓弩,甘冒刀鋒,向北迎擊敵人争相赴難,能得部下如此死力效忠,即使古代名将也難超過他了。
自身雖然陷敵慘敗,但是他所摧毀創傷敵人的戰績也足以揚威于天下。
他之所以不求死,應該是想尋找适當的時機再報效漢朝呀!”武帝認為司馬遷誣罔騙人,旨在诋毀貳師将軍李廣利,為李陵遊說,便下令判司馬遷腐刑。
久之,上悔曰:“陵當發出塞,乃诏強弩迎軍;坐預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計。
”乃遣使勞賜陵餘軍得脫者。
遣繡衣直指使者,發兵擊東方盜賊。
上以法制禦下,好尊用酷吏,吏民益輕犯法。
東方盜賊滋起,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殺二千石,掠鹵鄉裡,道路不通。
上始使禦史中丞、丞相長史督之,弗能禁;乃使光祿大夫範昆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
所至得擅斬二千石以下,誅殺甚衆,一郡多至萬餘人。
數歲,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複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
于是作《沉命法》,曰:“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府亦使其不言,故盜賊浸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
時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杖斧,所誅殺二千石以下尤多,威振州郡。
至勃海,聞郡人雋不疑賢,請與相見。
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勝之履起迎。
登堂坐定,不疑據地曰:“竊伏海濱,聞暴公子舊矣,今乃承顔接辭。
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威行,施之以恩,然後樹功揚名,永終天祿。
”勝之深納其戒,及還,表薦,召拜青州刺史。
王賀亦為繡衣禦史,逐捕群盜,多所縱舍,以奉使不稱免,歎曰:“吾聞活千人,子孫有封;吾所活者萬餘人,後世其興乎!” 過了很久,武帝才悔悟說:“應在李陵發兵出塞後,才下令路博德率強弓手迎敵接應;由于預先下诏給路德博,使這位老将節外生枝施奸計。
”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慰勞賞賜逃脫回國的李陵殘軍。
派遣繡衣直指使者,調兵攻打東方盜賊。
武帝依靠法律治理國家,喜歡重用酷吏,小吏百姓越發輕易觸犯法律。
東方盜賊蜂起,攻打城鎮都邑,奪取軍庫武器,釋放監獄死囚,殺戮二千石官員,劫掠鄉裡,斷絕交通。
武帝起初用禦史中丞、丞相長史監督剿滅,但未能禁止;于是又派光祿大夫範昆等穿上特制的繡花官服,帶上象征權力的符節、虎符,調動軍隊發起征讨。
所到之處有權擅自斬殺二千石的郡守以下官吏,結果誅殺甚多,一郡多至萬餘人。
幾年之間,竟也捕到些義軍首領,但散兵遊勇流失逃亡後又重新聚集占山為王的往往成群結黨,對他們無可奈何。
于是頒布了《沉命法》:“盜賊興起而官方沒有發覺,或是雖然發覺了但逮捕的賊人不夠數,則郡守以下直至小吏,主管治安的一律處死。
”此後小官吏害怕被處死刑,即使有盜賊,也不敢揭發,郡府大官們也不讓他們舉報,因此盜賊逐漸增多,上下互相掩飾,以虛僞的公文躲避法網。
當時暴勝之為直指使者,穿上刺繡的官服,手執斧钺行刑,誅殺的郡守以下官員特多,威名震動州郡。
他來到渤海郡,聽說郡中有個叫雋不疑的最賢明,請他來相見。
雋不疑容貌莊重有威嚴,衣帽華麗壯偉,暴勝之趿着鞋起身迎客。
登堂入室,賓主坐定,雋不疑俯身席地而談:“我生長在海邊,早已聽說暴先生的大名了,今天才幸得見面交談。
凡是做官吏的,太剛強的容易折斷,太柔弱時萬事俱廢,威嚴推行過後,再施加恩德,而後才能建立功勳,揚名天下,永久享受天賜的福祿。
”暴勝之深刻記住他的告誡,等到返回京都,便上表奏薦雋不疑,武帝召見他,任命他為青州刺史。
王賀也當繡衣禦史,負責追捕魏郡群盜,每每縱容放棄捕殺,由于不稱職而被罷免,就歎息道:“我聽說救活一千人,子孫得封爵;我所救活的達一萬多人,後世大約會興旺發達吧!” 癸未(前98) 三年 春二月,初榷酒酤。
三月,帝東巡,還祠常山。
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計。
還祠常山,瘗玄玉。
時方士之候神人,求蓬萊者終無驗,天子益怠厭矣。
然猶羁縻不絕,冀遇其真。
夏,大旱。
赦。
甲申(前97) 四年 春正月,遣李廣利等擊匈奴,不利。
族誅李陵家。
發天下七科谪,遣李廣利等四将軍出塞。
匈奴聞之,悉遠其累重于餘吾水北,而單于以兵十萬待水南。
漢軍戰不利,引歸。
時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
敖還,因曰:“捕得生口言:&lsquo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
&rsquo故臣無所得。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聞之,乃李緒,非陵也。
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律皆貴用事。
夏四月,立子髆為昌邑王。
令死罪入贖。
錢五十萬,減死一等。
乙酉(前96) 太始元年 春正月,徙豪桀于茂陵。
夏,赦。
匈奴且鞮侯單于死,子狐鹿姑單于立。
且鞮單于有二子,長為左賢王,次為左大将。
單于死,左賢王未至,貴人立左大将。
左賢王不敢進,左大将使人召而讓位焉。
左賢王辭以病,左大将曰:“即不幸死,傳之于我。
” 癸未(前98) 漢武帝天漢三年 春二月,開始實行酒類專賣。
三月,武帝到東方巡遊,回京途中,到恒山祭祀。
武帝巡遊到泰山,增修封禅,祭祀于明堂,順便受理考核官員政績。
回京途中,到恒山祭祀,把墨玉埋在祭壇下。
這時方士四處恭候神仙,尋求蓬萊仙境的始終沒有應驗,武帝越發懈怠厭倦了。
然而還是籠絡他們,不斷絕交往,希望遇見真仙。
夏季,大旱。
大赦天下。
甲申(前97) 漢武帝天漢四年 春正月,派遣李廣利等攻打匈奴,失利。
族滅李陵全家。
朝廷征調全國七種賤民,派遣李廣利等四位将軍率領步兵、騎兵出塞。
匈奴得到情報,把軍民辎重全部遠遷到餘吾水以北,單于親率十萬大軍在餘吾水南岸迎戰。
漢朝軍隊作戰失利,撤退回國。
這時武帝又派公孫敖深入匈奴腹地,迎接李陵。
公孫敖回國便上奏道:“逮住俘虜供稱:&lsquo李陵教導單于用兵來抵禦漢朝軍隊。
&rsquo因而我們無功而返。
”武帝于是下令誅滅李陵家族。
不久接到情報,教單于用兵的是李緒,不是李陵。
匈奴單于把女兒嫁給李陵,封他為右校王,與衛律同樣受寵掌實權。
夏四月,武帝立皇子劉髆為昌邑王。
下令死囚犯人納金贖罪。
繳錢五十萬,減輕死罪一等。
乙酉(前96) 漢武帝太始元年 春正月,強令各郡國豪強移民到茂陵。
夏季,大赦天下。
匈奴且鞮侯單于去世,其子狐鹿姑單于繼位。
匈奴且鞮侯單于有兩個兒子,長子封為左賢王,次子封為左大将。
且鞮侯單于去世,左賢王在外趕不回來,貴族立左大将為單于。
左賢王聞訊不敢前進,左大将派人召回兄長讓位給他。
左賢王推辭說有病,左大将說道:“等你不幸病死,再把位置傳給我。
” 左賢王遂立為狐鹿姑單于,以左大将為左賢王。
丙戌(前95) 二年 秋,旱。
穿白渠。
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陽,注渭中,袤二百裡,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
丁亥(前94) 三年 春正月,帝東巡琅邪,浮海而還。
皇子弗陵生。
弗陵母曰河間趙倢伃,居鈎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
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
”乃命門曰“堯母門”。
以江充為水衡都尉。
初,充為趙王客,得罪亡,諧阙告趙太子陰事,太子坐廢。
充容貌魁岸,被服輕靡。
上召與語,大悅之。
拜為直指繡衣使者,使督察貴戚、近臣逾侈者。
充舉劾無所避,令身待北軍擊匈奴。
貴戚子弟叩頭求哀于上,願入錢贖罪,凡數千萬。
上以充為忠直。
嘗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
太子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
”充不聽,遂白奏。
上曰:“人臣當如是矣。
”大見信用,威震京師。
戊子(前93) 四年 春三月,帝東巡,祀明堂,修封禅。
夏五月,還宮。
左賢王于是繼位為狐鹿姑單于,并封其弟左大将為左賢王。
丙戌(前95) 漢武帝太始二年 秋季,大旱。
白渠貫通。
趙中大夫白公上奏,開鑿渠道引導泾河的水,從谷口起,到栎陽止,注入渭河,全長二百裡,可灌溉良田四千五百餘頃。
于是命名為“白渠”,農民受益得豐收。
丁亥(前94) 漢武帝太始三年 春正月,武帝東遊到琅邪,遨遊東海後回長安。
皇子弗陵降生。
劉弗陵的母親是河間人趙倢伃,居住在鈎弋宮,懷孕十四個月才生子。
武帝說:“據說遠古堯帝也是受孕十四個月後降生的。
”于是下令将劉弗陵降生的鈎弋宮門取名為“堯母門”。
任命江充為水衡都尉。
最初,江充是趙敬肅王府的門客,得罪了太子劉丹,逃亡到長安宮中,告發了太子的隐私,劉丹因而被罷黜。
江充容貌魁偉,衣着輕柔華麗。
武帝召見江充與他談話,極為高興。
任命他為繡衣直指使者,讓他負責監督查辦皇親國戚、親近大臣的違法行徑。
江充檢舉彈劾毫無顧忌,讓他們待罪于北軍準備迎擊匈奴。
皇親國戚的不法子弟向武帝叩頭哀求,情願繳錢贖罪,數額高達幾千萬。
武帝認為江充忠心耿直。
江充曾跟随皇上去甘泉,恰逢太子劉據家信使所乘車馬在禦用大道上奔馳,江充逮捕了他交下官審判。
太子派人酬謝江充說:“我并不是憐惜部下車馬,實在是不願讓皇上知道,誤認為我平素不訓誡部下,敬請江先生從寬發落。
”江充不理睬,于是徑自上奏。
武帝說:“當大臣的就該這樣做。
”更加寵信江充,江充聲威震動京都長安。
戊子(前93) 漢武帝太始四年 春三月,皇帝東遊,祭祀于明堂,增修封禅。
夏五月,回到皇宮。
赦。
冬十月晦,日食。
己醜(前92) 征和元年 春三月,趙王彭祖卒。
彭祖所幸淖姬生男,号淖子。
時淖姬兄為漢宦者,上召問:“淖子何如?”對曰:“為人多欲。
”上曰:“多欲不宜君國子民。
”問武始侯昌,曰:“無咎無譽。
”上曰:“如是可矣。
”遣使者立昌為趙王。
夏,大旱。
冬十一月,大搜長安十日。
上居建章宮,見一男子,帶劍入中龍華門。
命收之,弗獲。
上怒,斬門候。
發三輔騎士搜上林,索長安中,十一日乃解。
巫蠱始起。
庚寅(前91) 二年 春正月,丞相賀有罪,下獄,死,夷其族。
賀子敬聲為太仆,驕奢不奉法,擅用北軍錢。
發覺,下獄。
時诏捕陽陵大俠朱安世甚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
果得安世,安世笑曰:“丞相禍及宗矣。
”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祝詛上,有惡言。
遂下賀獄,父子死獄中,家族。
以劉屈氂為左丞相。
夏四月,大風,發屋折木。
諸邑、陽石公主及長平侯衛伉,皆坐巫蠱死。
帝如甘泉。
秋七月,皇太子據殺使者江充,白皇後,發兵反。
诏丞相 大赦天下。
冬十月的最後一天,出現日食。
己醜(前92) 漢武帝征和元年 春三月,趙王彭祖逝世。
劉彭祖所寵幸的淖姬生了男孩,名叫劉淖子。
當時淖姬的哥哥在皇宮當宦官,武帝召見他問道:“淖子這個人怎麼樣?”他回答說:“為人多欲。
”武帝說:“欲望太多不适宜做君主治理百姓。
”又問劉彭祖之子武始侯劉昌的情況,淖姬的哥哥說:“此人無大過也無美名。
”武帝說:“這樣就合适。
”命使者傳旨立劉昌繼趙王位。
夏季,大旱。
冬十一月,長安大搜捕持續十日。
武帝居住在建章宮中,忽然看見一男子,攜帶寶劍闖入中龍華門。
武帝下令制服他,竟然沒能捕獲刺客。
武帝憤怒,下令斬殺宮門守衛官。
調集三輔騎兵到上林苑大搜捕,又在長安城内大搜捕,十一天後才解除戒嚴。
一連串“巫蠱”案件由此開始掀起。
庚寅(前91) 漢武帝征和二年 春正月,丞相公孫賀獲罪,逮捕入獄,死,誅滅其家族。
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接任為太仆,驕橫奢侈,目無法紀,擅自動用北軍公款。
事情敗露後,被押入監獄。
此時恰逢武帝下诏追捕陽陵大俠朱安世十萬火急,公孫賀親自請求負責抓捕朱安世,以便贖回兒子公孫敬聲的罪責。
後來果然抓到了朱安世,不料朱安世笑着說:“丞相大禍臨頭殃及宗族。
”于是從獄中上書武帝,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詛咒武帝,口出惡言。
武帝于是将公孫賀也逮捕入獄,父子二人都被處死在獄中,公孫家族的人全被誅滅。
任命劉屈氂為左丞相。
夏四月,狂風成災,摧毀房屋,折斷大樹。
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及衛皇後侄兒長平侯衛伉,都因牽連“巫蠱”案情被誅殺。
武帝前往甘泉。
秋七月,皇太子劉據斬殺繡衣使者江充,通告了皇後,起兵造反。
皇帝下诏命丞相 屈氂讨之。
據敗走湖,皇後衛氏及據皆自殺。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
及長,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皇後、太子常不自安。
上覺之,謂大将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
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迹也。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
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于太子者乎!聞皇後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内付皇後。
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上用法嚴,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
皇後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
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後。
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
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
衛青薨,後臣下無複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
上與諸子疏,皇後希得見。
太子嘗谒皇後,移日乃出。
黃門蘇文告上曰:“太子與宮人戲。
”上益太子宮人。
太子知之,銜文。
文與小黃門常融等,常微伺太子過,辄增加 劉屈氂讨伐太子。
劉據兵敗逃亡到湖縣,其後皇後衛氏及皇太子劉據都自殺了。
當初,武帝二十九歲那一年,才生戾太子,非常寵愛他。
等他長大,秉性仁慈、寬恕、溫和、謹慎,武帝嫌他才能欠缺,不像自己;衛皇後和太子劉據常有不安全感。
武帝覺察到母子的恐懼,就對皇後的兄弟大将軍衛青說:“漢王朝各種政事都在草創,加上四鄰外族侵擾中國,我如果不改革傳統制度,後世就沒有準則;我如果不出兵攻伐胡人,天下就不得安甯;為此,不得不勞師動衆。
倘若後世又學我的作為,則是重蹈秦朝亡國的覆轍。
太子敦厚穩重而好靜,必然能夠安定天下,不讓我憂慮。
想尋求能守成的君主,哪裡有比太子更賢明合适的!聽說皇後和太子感到不安全,豈有此理!可将我的意思轉達給他們母子。
”太子經常勸阻讨伐四鄰外族事,武帝笑道:“我來承當辛勞,把安樂送給你,不也是合宜的嗎!” 武帝每次出遊,常将身後事托付給太子,宮内事務托付給皇後。
有所裁決,等武帝還朝後,把最重要的向他報告,武帝也不持什麼異議;有時候武帝根本不察驗。
武帝用法嚴苛,太子寬容溫厚,多次平反冤獄,雖然得到百姓擁戴,但執法的大臣們卻都不開心。
皇後擔心長此以往會得罪武帝,就經常告誡太子,應當留意讨取武帝的歡心,不該自作主張決定取舍。
武帝聽說這件事後,認為太子對而皇後錯了。
群臣中寬容溫厚的長者,都依附于太子;而深苛殘酷好用法的官員,都诋毀太子。
由于奸邪臣子大都結成黨羽宗派,因此太子得到的稱贊少而诋毀多。
舅丈衛青去世,此後臣子們不再擔心皇戚的報複,争先恐後要陷害太子。
武帝與各位皇子都疏遠了,連皇後也難得見他一面。
太子劉據曾去拜見皇後,過了一日才出宮。
禁宮侍從官黃門蘇文秘密報告武帝說:“太子與宮人們戲耍。
”于是武帝增加了太子宮的侍女人數。
太子知道原委後,就對蘇文懷恨在心。
蘇文勾結小黃門常融等人,經常窺探太子劉據的過失,動不動就添油加醋 白之。
皇後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
太子曰:“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
”上嘗小不平,使融召太子。
融言:“太子有喜色。
”上嘿然。
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知其情,乃誅融。
皇後亦善自防閑,避嫌疑,雖久無寵,尚被禮遇。
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惑衆、變幻,無所不為。
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埋木人祭祀之;更相告讦,以為祝詛。
上心既疑,嘗晝寝,夢木人數千持杖欲擊上。
上為驚寤,因是體不平。
江充見上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因言“上疾祟在巫蠱”。
于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
充将胡巫掘地,視鬼,染污令有處,辄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
民轉相誣以巫蠱,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
充因言:“宮中有蠱氣。
”上乃使充入宮,至省中,壞禦座,掘地求蠱。
又使蘇文等助充。
充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後、太子宮,掘地縱橫,無複施床處。
雲:“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
”太子懼,問少傅石德。
德懼并誅,因曰:“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衛氏皆坐此。
今無以自明,可矯以節收捕充等系獄,窮治其奸詐;且上疾,在甘泉,皇後及家吏請問皆不報,存亡未可知, 地向武帝告密。
皇後對他們憤恨之極,讓太子奏請武帝誅殺蘇文等人。
太子說:“隻要我不犯錯誤,何必懼怕蘇文等人!況且皇上耳聰目明,不會偏聽偏信奸佞的讒言,這事不值得憂慮。
”武帝曾害了場小病,派常融召太子來見。
常融回報:“太子面露喜色。
”武帝沉默不語。
等到太子來到身旁,武帝察言觀色,發現他臉上帶着淚痕,卻在強顔歡笑;武帝得悉真情,便殺掉常融。
皇後也好自為之,小心設防,躲避嫌疑,所以雖然長期失寵,卻還能受到禮遇。
這時,方士和各地巫師大多聚集在首都長安,妖言惑衆,神秘變幻,無所不為。
女巫們經常出入宮中,教嫔妃宮女避災求福,房間裡埋藏木偶祭拜;再互相揭發隐私,指控對方詛咒了天子。
武帝心中頓生疑團,有一次白天睡覺,夢見數千個木偶手持木杖想攻擊自己。
武帝被驚醒,因此身體不舒适。
江充見武帝年老多病,害怕武帝升天後被太子誅殺,就說什麼“陛下的病是巫蠱在作祟”。
于是武帝派江充為特使,負責審查巫蠱案。
江充便率領胡人巫師,到處挖掘土地,察看鬼迹,故意污染土地,詐稱是巫蠱鬧鬼處,于是先逮捕案犯再取證審理,燒紅鐵刑具鉗肉烤皮,強迫被捕者服罪。
衆人被逼得互相誣告對方“巫蠱”,因此而處死的先後達數萬人。
江充進而說:“宮中也有蠱氣妖氛。
”武帝便派江充進入内宮,直達禁地,不惜搗毀皇帝的禦座,深掘土地尋找木偶。
武帝又派蘇文等人協助江充辦案。
江充先從後宮少有寵幸的嫔妃辦起,依次鬧到皇後寝處、太子宮中,交錯縱橫地開掘土地,以至于再沒有安放床鋪的地方。
宣揚說:“在太子宮中掘得木偶最多,又發現絲帛上寫的文字,所說都是大逆不道的話,應當奏明皇上。
”太子驚恐失措,就向少傅石德請教對策。
石德擔心自己受牽累一并被誅,就獻計說:“前任丞相公孫賀父子,諸邑、陽石兩位公主及衛伉等人都因&lsquo巫蠱&rsquo而被處死。
如今江充栽贓使我們無法為自己申辯清楚,隻能假傳聖旨逮捕江充等把他們關入監獄,追究他們的陰謀狡詐;況且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宮,皇後及太子家奴前往請安問候都不給通報,皇上的生死存亡都不可知, 而奸臣如此,太子不念秦扶蘇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誅?不如歸謝,幸得無罪。
”将往甘泉,而充持之急。
太子不知所出,遂從德計。
七月,使客詐為使者,收捕充等。
自臨斬之,罵曰:“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耶?乃複亂吾父子也!” 使舍人持節夜入宮,白皇後,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發長樂宮衛卒。
蘇文亡歸甘泉,言狀。
上曰:“太子心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
”乃使使召太子。
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
”上大怒,賜丞相玺書曰:“捕斬反者,自有賞罰,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
”太子宣言:“帝病困,疑有變。
”上于是從甘泉來,幸城西建章宮。
诏發三輔近縣兵,丞相将之。
太子亦矯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命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将。
太子立車北軍南門外,召護北軍使者任安,與節,令發兵。
安拜受節,入,閉門不出。
太子引兵毆四市人數萬,至長樂西阙下,逢丞相軍,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
民間皆雲“太子反”,以故衆不附。
太子兵敗,南奔覆盎城門。
司直田仁部閉城門,以為太子父子之親,不欲急之,太子得出亡。
丞相欲斬仁,禦史大夫暴勝之曰:“司直吏二千石,當先請,奈何擅斬之!”丞相釋仁。
上聞大怒,下吏責問。
勝之皇恐,自殺。
诏 而奸臣如此嚣張,太子難道不想想秦朝太子扶蘇受害的往事嘛!”太子說:“我是皇太子,怎敢擅自誅殺?不如前往甘泉宮谒見父皇謝罪,希望能僥幸擺脫罪名。
”正要前往甘泉宮,而江充告太子狀更為急迫。
太子無計可施,便聽從了石德的詭計。
七月,太子讓他的門客假稱是皇帝的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
劉據親臨刑場斬殺江充,怒罵道:“趙國賊人,以前謀害趙國國王父子還不夠?今又要來攪亂我父子。
” 劉據又派舍人無且手持符節,乘夜深潛入未央宮中,向皇後報告此事,接着調集皇宮車馬運載射手,搬出軍械庫的武器,征調長樂宮的衛士。
蘇文乘亂逃往甘泉,告發太子謀反。
武帝說:“太子心裡畏懼,又惱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場動亂。
”于是派遣使者前去召喚太子。
使者不敢前往,回來傳假情報說:“太子謀反已成定局,還想斬殺我,我是逃跑出來的。
”武帝聞訊大怒,賜給丞相劉屈氂禦诏說:“逮捕斬殺謀反者,自然有所賞罰,必須關閉所有城門,不準一個叛逆漏網。
”太子劉據則宣稱:“皇上病重困在甘泉宮,擔心奸臣發動變亂。
”武帝為此從甘泉宮返回,進駐長安城西建章宮。
下诏調集京畿三輔鄰近郡縣的軍隊,由丞相劉屈氂統率。
太子也假傳聖旨赦免長安中都官府囚犯,命令石德和門客張光等人分别統率叛軍。
太子乘車親臨北軍營門之外,召見其指揮官護北軍使者任安,賜給他符節,命令他發兵。
任安畢恭畢敬地接受了符節,回到軍營,下令緊閉營門不出兵。
太子領兵驅趕市民數萬人,集結到長樂宮西門下,同丞相劉屈氂的軍隊遭遇,交戰五天,死亡數萬人。
民間紛紛傳說“太子造反”,因此民衆不肯依附于太子。
太子的軍隊戰敗,向南直奔覆盎城門。
佐助丞相的司直田仁閉門守關,他認為太子劉據與武帝有父子的親情,不忍心逼迫太急,網開一面讓太子得以出逃。
丞相劉屈氂要斬殺田仁,禦史大夫暴勝之說:“司直屬于二千石的高級官員,應當先請示皇上,怎敢随意處決他!”丞相于是釋放了田仁。
武帝聽說此事後,怒不可遏,派小吏前去責問。
暴勝之驚惶恐懼,就自殺了。
武帝下诏 收皇後玺绶,後自殺。
上以為任安老吏,欲坐觀成敗,有兩心,與田仁皆要斬。
諸太子賓客嘗出入宮門,皆坐誅;其随太子發兵,以反法族。
上怒甚,群下憂懼,不知所出。
壺關三老茂上書曰:“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
故天平,地安,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子乃孝順。
今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
江充,布衣之人,闾閻之隸臣耳。
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群邪錯缪。
太子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于亂臣,獨冤結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
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
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陛下不察,深過太子,發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
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
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
”書奏,天子感寤;然尚未顯言赦之也。
太子亡,東至湖,匿泉鸠裡。
主人家貧,常賣屦以給太子。
發覺,八月,吏圍捕太子。
太子入室,距戶自經。
皇孫二人,皆并遇害。
初,上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賓客多以異端進。
地震。
書收繳皇後的印玺、印绶,衛皇後也自殺了。
武帝認為任安是老奸巨猾的官吏,想坐觀武帝與太子雙方交兵的成敗,對自己有二心,于是與田仁一并腰斬。
衆多的太子門客曾出入于太子宮門,都受牽累被誅殺;其中追随太子參加叛軍作戰的,一律以謀反罪被滅族。
武帝盛怒不止,群臣憂慮慌恐,不知如何是好。
壺關三老令狐茂上書說:“我聽說父親猶如青天,母親猶如大地,兒子猶如天地間的萬物。
因此青天平穩,大地安定,萬物才能茂盛;父親仁慈,母親疼愛,兒子才能孝順。
如今皇太子是我漢朝合法繼嗣人,将繼承萬世的基業,體察祖宗的重托,論親情又是皇上的嫡長子。
江充,一介平民,街頭巷尾的卑賤臣子。
陛下讓他顯貴而受重用,奉使至尊的使命,竟然迫害打擊皇太子,虛僞奸詐,群小釀成差失。
太子進則不能見到皇上,退則受困于亂臣賊子,獨自蒙冤郁結而哀告無門,無法忍受悲憤的心情,一怒之下殺掉江充,接着又心懷恐懼立即逃亡。
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以便自我救助免受災難,我私下認為他并無邪心惡意。
過去江充陷害、讒殺趙國太子劉丹,天下誰人不知!陛下不能明察,過度責備太子,以緻大發雷霆,調動大軍去追捕他,而且令三公親自指揮作戰。
聰明的人不敢上書進言,能言善辯的人不敢開口講情,我私下為之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大發慈悲,立即解除戒嚴,不要讓太子長久在外流亡。
臣不勝誠懇之情,不顧身家性命,在建章宮門外待罪受罰。
”奏章呈上,武帝感動醒悟;但還不曾明确說出赦免太子的話來。
太子逃亡,向東來到湖縣,躲藏在泉鸠裡。
主人家境貧困,經常織賣草鞋以便供養太子。
事情敗露,八月,地方官吏圍捕太子。
太子回屋,緊閉屋門,自殺身亡。
皇孫二人一同遇害。
當初,武帝為太子建立博望苑,讓他交朋結友,投其所好,因此賓朋客人大都靠異端得以進用。
發生地震。
辛卯(前90) 三年 春正月,匈奴寇五原、酒泉。
三月,遣李廣利等将兵擊之。
夏,赦。
發西域兵擊車師,得其王民衆而還。
六月,丞相屈氂棄市。
李廣利妻子下吏,廣利降匈奴,诏族其家。
初,貳師之出也,丞相劉屈氂為祖道,送至渭橋。
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氂許諾。
昌邑王者,貳師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
貳師出塞,破匈奴兵于夫羊句山,乘勝追北,至範夫人城。
會有告“丞相夫人祝詛上,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
按驗,罪至大逆不道。
六月,屈氂要斬東市;貳師妻子亦收。
貳師聞之,憂懼,遂深入要功,北至郅居水上。
逢左賢王、左大将,合戰一日,殺左大将,虜死傷甚衆。
還至燕然山,單于自将五萬騎,遮擊貳師。
夜,塹漢軍前,深數尺,從後急擊之,軍大亂敗。
貳師遂降。
單于以女妻之。
宗族遂滅。
秋,蝗。
以田千秋為大鴻胪。
族滅江充家。
吏民以巫蠱相告言者,案驗多不實。
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會高寝郎田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上乃大感寤,召見千秋,謂曰:“父子之間, 辛卯(前90) 漢武帝征和三年 春正月,匈奴侵襲五原、酒泉。
三月,派貳師将軍李廣利等率軍迎擊匈奴。
夏季,大赦天下。
調集西域六國聯軍襲擊車師國,俘獲車師國王,征服車師百姓後凱旋。
六月,丞相劉屈氂在長安街市被腰斬。
李廣利妻子家人被逮捕入獄,李廣利最終投降了匈奴,武帝下诏殺李廣利全族。
當初,李廣利率軍出征,丞相劉屈氂為他祭祀路神并餞行,一直送到長安城北的渭橋。
李廣利說:“希望您早點請求陛下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如果昌邑王繼承帝位,您今後還有什麼可憂心的呢?”劉屈氂應允了。
昌邑王其人,乃是貳師将軍李廣利之妹李夫人的兒子;李廣利的女兒是劉屈氂的兒媳,因此二人都想立昌邑王為太子。
貳師将軍出兵塞外,在夫羊句山打敗匈奴軍隊,乘勝追擊向北敗逃的匈奴軍直至範夫人城。
這時恰巧有人密告說“劉丞相的夫人詛咒皇上,劉丞相還同貳師将軍李廣利一起祭祀禱告,千方百計謀立昌邑王為帝”。
經查證屬實,劉屈氂确實犯下大逆不道的謀反罪。
六月,在長安東街路口将劉屈氂腰斬;李廣利的妻子也被捕了。
貳師将軍李廣利聞訊後憂慮害怕,就想深入敵後邀功補過,領兵向北攻到郅居水上。
與匈奴左賢王、左大将遭遇,交戰一日,殺左大将,匈奴死傷很多。
大軍撤退到燕然山,匈奴單于親自統領五萬騎兵,攔擊貳師将軍李廣利。
入夜,匈奴在漢朝軍隊退路上挖掘壕溝,深達數尺,從背後發起猛擊,漢朝軍隊陣腳大亂,潰敗下來。
貳師将軍便投降了匈奴。
匈奴單于把女兒嫁給他。
李廣利家族被誅滅。
秋季,蝗災。
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胪。
江充家族被誅滅。
吏民互相告發“巫蠱”事件的,經查驗大都不合實情。
武帝也深知太子劉據驚慌失措并無反叛之意,恰逢在高帝祭廟任職的高寝郎田千秋呈上緊急奏章,述說太子的冤情:“兒子亂用父親的兵權,其罪應當鞭笞;天子的兒子有過錯誤殺了人,應當治什麼罪呢!我曾夢見一位白發老翁指點我向皇上奏報。
”武帝于是深受感動而醒悟,立即召見田千秋,對他說:“父子之間的事, 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
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
”立拜千秋為大鴻胪,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于橫橋上。
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台于湖。
天下聞而悲之。
壬辰(前89) 四年 春正月,帝如東萊。
上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谏弗聽。
會大風晦冥,海水沸湧,留十餘日,乃還。
雍縣無雲如雷者三,隕石二,黑如黳。
三月,帝耕于钜定。
還,至泰山。
罷方士、候神人者。
上耕于钜定,還幸泰山,修封禅,祀明堂,見群臣,乃言曰:“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衆,而無顯功,請皆罷斥遣之。
”上曰:“大鴻胪言是也。
”于是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
是後上每對群臣自歎:“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
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 夏六月,還宮。
以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
以趙過為搜粟都尉。
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數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
然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稱,逾于前後數公。
先是,桑弘羊言:“輪台東有溉田五千頃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募民壯健敢徙者詣田所, 外人難以插話,隻有先生能闡明其中的是非。
這是祖先高皇帝的神靈托夢讓先生開導我,先生應當立即做我的輔佐大臣。
”馬上拜田千秋為大鴻胪,并将江充家族誅滅,在長安北城外的橫橋上活活燒死了蘇文。
武帝憐惜太子劉據冤枉無辜,就在湖縣建造“思子宮”,築起了“歸來望思台”。
天下人聽說此事都很悲傷。
壬辰(前89) 漢武帝征和四年 春正月,皇帝前往東萊。
武帝想乘船入海尋找神山,群臣勸谏他都不聽。
恰巧大風猛烈,天昏地暗,海水沸騰洶湧,耽擱了十餘日,隻好折回。
雍縣晴空無雲,竟有三次如聞雷聲,天降兩枚隕石,黝黑如漆。
三月,武帝在钜定躬耕以示重農。
歸途經過泰山。
罷免了求神的方士和候神使者。
武帝在钜定躬耕,歸途中經過泰山,修壇築台祭祀天地,在明堂舉行祭祀大典,召見群臣,對大家說道:“我自繼承皇位以來,所作所為有時狂妄無理,使全國官民陷于愁苦之中,現在追悔莫及。
自今往後,凡有傷害黎民百姓、浪費全國錢财的事,一律罷黜它。
”田千秋說:“方士談論神仙的很多,卻無明顯效應,請求全部罷黜遣散他們。
”武帝準奏說:“大鴻胪所說極是。
”于是全部罷黜了所有的方士和候神使者。
此後武帝每每面對群臣而歎息說:“以前我愚昧被迷惑,讓方士欺騙了。
天下哪有什麼神仙,都是妖言邪說虛妄胡編的!節制飲食,服用補藥,稍可少得病而已。
” 夏六月,回到甘泉宮。
提拔田千秋為丞相,封他為富民侯。
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
田千秋并無特殊才能學問,又無可炫耀的資曆功勞,隻憑一句話讓武帝醒悟,幾個月内取得丞相的高位,晉封侯爵,這是前世未曾有過的。
但他為人誠懇忠厚,足智多謀,位居宰相倒也稱職,超過了在他前後的幾位相公。
在此之前,搜粟都尉桑弘羊奏稱:“輪台之東有可灌溉的良田五千頃以上,可派軍隊前往屯田,設立校尉,招募民間身強體壯敢于遠遷的人前往屯田的地方,耕種農田, 墾田築亭,以威西國。
”上乃下诏,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
今又請遣卒田輪台;輪台西于車師千餘裡,前擊車師,雖降其王,以遼遠乏食,道死者尚數千人,況益西乎!匈奴常言:&lsquo漢極大,然不耐饑渴,失一狼,走千羊。
&rsquo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又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
大鴻胪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此五伯所弗為也。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複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自是不複出軍,而封田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
又以趙過為搜粟都尉。
過教民為代田:一畝三畎,歲代處,故曰代田。
每耨辄附根,根深能風旱。
其耕耘田器皆有便巧,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便之。
秋八月晦,日食 癸巳(前88) 後元元年 春,祠泰畤。
赦。
夏六月,侍郎仆射馬何羅反,伏誅。
初,馬何羅與江充相善。
及衛太子起兵,何羅弟通以力戰封侯。
後上夷滅充宗族、黨與,何羅兄弟懼及,遂謀 修築驿亭,用來威震西域各國。
”武帝于是下達诏書,深刻陳述對以往的悔恨,說:“前些時候有關部門上奏,要求增加賦稅每人多繳三十錢,資助邊防之需,這是加重負擔困擾老弱孤獨者。
如今又要求派遣軍隊到輪台屯墾;輪台在車師國以西一千多裡,從前開陵侯成娩攻擊車師,雖然迫使車師國王投降,但因道路遙遠缺少糧草,死在路途中的竟有數千人,況且輪台更在車師國之西!匈奴常說:&lsquo漢朝地域極其廣大,可是受不住饑渴的煎熬。
丢失一隻惡狼,逃跑千隻肥羊。
&rsquo以前貳師将軍李廣利慘敗,官兵死傷,流離失所,悲痛之情總是萦回我心中。
現在又要到遙遠的輪台去屯田,還想開山鑿路修驿亭,這實在是擾亂民心使天下騷動,而不是用來安撫百姓,我不忍心聽這樣的建議。
大鴻胪等人又建議招募囚犯去護送匈奴的使者,明确表示以封侯授爵引誘他們刺殺單于以洩憤,這是春秋五霸都不肯做的事。
當務之急是嚴禁官員苛政暴虐,嚴禁擅自增加賦稅,大力倡導以農為本,修複&lsquo養馬代替差役&rsquo的法令,用以填補戰馬損失的缺額,不讓邊塞武備匮乏而已。
各郡縣、封國二千石以上的高級官員,都要呈報養馬補充邊防之需的方案,與地方年終工作總結同來赴對。
”從此不再出兵征讨,而封田千秋為富民侯,用以表明休養生息,思慮富庶、教養民衆之意。
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
趙過教導百姓實行代田:一畝田劃成三畎三壟,每年輪換安排使用,因此叫代田。
在壟中播種,每耨草時就鋤壟土培壅苗根,紮根深了可防風禦旱。
耕地耘田的農具也都改良得輕便靈巧,用力雖少而收獲的糧谷更多了,農民都稱便受益。
秋八月的最後一天,出現日食。
癸巳(前88) 漢武帝後元元年 春季,祭祀天地五帝。
大赦天下。
夏六月,侍郎仆射馬何羅謀反,伏誅。
當初,馬何羅與江充彼此交好。
等到太子劉據斬殺江充起兵時,馬何羅與其弟馬通都以竭力死戰而被封侯。
後來武帝命令夷滅江充全族及其黨羽,馬何羅兄弟二人害怕株連到自己,于是陰謀 為逆。
侍中金日?視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陰獨察其動靜,與俱上下,以故久不得發。
上幸林光宮,旦,未起,何羅袖白刃,從東廂上。
見日?,色變;走趨卧内,觸寶瑟,僵。
日?得抱何羅,投殿下,禽縛之。
窮治,皆伏辜。
秋七月,地震。
殺鈎弋夫人趙氏。
燕王旦自以次第當為太子,上書求入宿衛。
上怒曰:“生子當置齊魯禮義之鄉,乃置之燕,果有争心。
”乃斬其使;又坐匿亡命,削三縣。
旦辯慧博學,其弟廣陵王胥,有勇力,而皆動作無法,度多過失,故上皆不立。
是歲,鈎弋夫人之子弗陵,年七歲,形體壯大,多知,上奇愛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猶與久之。
欲以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
上乃使黃門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光,去病之弟也。
後數日,帝譴責鈎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
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
”夫人還顧,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賜死。
頃之,帝閑居,問左右曰:“外人言雲何?”左右對曰:“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之所知也。
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
女主獨居驕蹇, 造反叛亂。
侍中金日?察覺到馬氏兄弟神情心态有些反常,未免心中生疑,就暗自細察二人的動靜,跟他們同出同進,因此馬氏兄弟長時間内不能發難。
後來武帝巡遊到林光宮,次日清晨尚未起床,馬何羅衣袖中暗藏着利刃,從東廂房闖入内宮。
不料碰見了金日?,大驚失色;連忙直奔卧室内,慌亂中撞在樂器寶瑟上,一失足向後摔倒。
金日?乘勢攔腰抱住馬何羅,把他摔到大殿之下,侍衛上前生擒了他。
經徹底審理懲治,全體叛亂者都服罪。
秋七月,發生地震。
武帝處決了鈎弋夫人趙氏。
燕王劉旦自以為按照長幼次序應當被封為太子,于是上書要求到長安當宮廷侍衛。
武帝大怒,說道:“生了兒子應當安排到齊魯禮義之鄉,今竟放到燕國故地,果然産生争奪皇位的野心。
”于是斬殺了燕王劉旦的使者;又因藏慝亡命之徒的牽累,削去劉旦受祿的良鄉、安次、文安三縣。
劉旦有辯材又聰慧博學,其弟廣陵王劉胥,勇猛強健,然而這二人所作所為都不遵法度,考慮多次犯有重大過失,因此武帝都不準備立他們做繼承人。
這年鈎弋夫人趙氏生的兒子劉弗陵,年方七歲,身高體壯,足智多謀,武帝特别疼愛他,有意立他為太子,隻因他年幼,他的母又太年輕,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想物色合适大臣輔佐弗陵,遍察群臣,隻有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忠誠寬厚足以勝任國家大事。
于是武帝命令黃門畫工,畫一張周公背負着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賞賜給霍光。
霍光乃是骠騎将軍霍去病的弟弟。
幾天之後,武帝借故申斥鈎弋夫人;鈎弋夫人連忙摘下名貴的發簪耳環等首飾,跪地叩頭求饒。
武帝說:“拉出去,關進内宮牢獄。
”鈎弋夫人環顧徘徊,武帝大叫:“趕快走,你休想再求活命。
”終于賜她一死。
過了不久,武帝閑坐歇息,便問左右侍從道:“外界輿論說些什麼?”左右侍從回答:“人們議論:&lsquo即将立她兒子當太子,何必非殺掉他母親?&rsquo”武帝說:“不錯,此事不是那些愚蠢之人所能理解的。
古往今來國家所以發生動亂,大都因君主年齡太小而母親青春正盛。
女主子一旦獨居高位,驕橫傲慢, 淫亂自恣,莫能禁也。
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 甲午(前87) 二年 春二月,帝如五柞宮。
立弗陵為皇太子。
以霍光為大司馬、大将軍,金日?為車騎将軍,上官桀為左将軍,受遺诏輔少主。
帝崩。
二月,上幸五柞宮。
病笃,霍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
”日?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輕漢。
”乃立弗陵為皇太子。
明日,命光、日?及上官桀受遺诏,輔少主。
與禦史大夫桑弘羊,皆拜卧内床下。
光出入禁闼二十餘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小心謹慎,未嘗有過。
為人沉靜詳審,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
日?在上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賜出宮女,不敢近。
上欲内其女後宮,不肯。
其笃慎如此,上尤奇異之。
日?長子為帝弄兒,其後壯大,自殿下與宮人戲,日?适見,遂殺之。
上怒,日?具言所以。
上為之泣,而心敬日?。
桀始以材力得幸,為未央廄令。
上嘗體不安,及愈,見馬,馬多瘦。
上大怒曰:“令以我不複見馬邪?”欲下吏。
桀頓首曰:“臣聞聖體不安,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
”言未卒,泣數行下。
上以為愛己,由是 荒淫穢亂,胡作非為,那就沒人能夠禁止了。
你們沒聽說過呂後亂政的教訓嗎?因此我不能不先除掉鈎弋夫人。
” 甲午(前87) 漢武帝後元二年 春二月,武帝前往盩厔縣五柞宮。
武帝立劉弗陵為皇太子。
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将軍,金日?為車騎将軍,上官桀為左将軍,由這三人接受遺诏,輔佐幼主。
武帝病逝。
二月,武帝光臨盩厔縣五柞宮。
武帝病情嚴重,霍光痛哭流涕地問道:“陛下如果不幸離世,誰應該繼承您的皇位?”武帝說:“你難道不理解先前賜你那幅畫的用意嗎?立我最小的兒子,由你履行周公攝政的職責。
”霍光叩頭辭讓說:“我不如金日?。
”金日?也趕忙辭讓說:“我是外國人,原不如霍光;況且由我輔政會讓匈奴輕視我漢朝。
”于是武帝下诏立劉弗陵為皇太子。
第二天,命霍光、金日?及上官桀接受遺诏,一同輔佐幼主。
三人與禦史大夫桑弘羊,全部在武帝寝宮病床前叩拜受職。
霍光出入宮廷二十餘年,出宮則執掌武帝禦駕,入宮則事奉武帝左右,小心謹慎,從未有什麼過失。
他為人沉着冷靜、周到慎重,每次出宮入宮,下殿出門,行止進退都有一定的地方,郎官、仆射們暗中觀察默記,發現他竟尺寸不差。
金日?在武帝身邊,幾十年來目不斜視;賜給他宮女,他也不敢親近。
武帝想将他女兒納為後宮嫔妃,他也不肯。
其誠笃謹慎如此,武帝尤其感到奇異。
金日?的長子是漢武帝的娈童,後來他長大了,在殿下與宮女調情,恰巧被金日?撞見了,就把他殺死了。
武帝勃然大怒,金石?詳述了殺死親生兒子的緣由。
武帝為之悲哀落淚,後來更由衷地敬重金日?。
上官桀最初因勇力過人而得到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未央宮廄令。
有一次武帝身體不舒服,等到痊愈後,檢查禦馬,發現馬匹清瘦。
武帝大發雷霆,說:“廄令以為我再也見不到這些禦馬了嗎?”便要将上官桀逮捕入獄。
上官桀叩頭請罪說:“我聽說皇上聖體欠安,晝夜為您擔憂害怕,确實沒心思照料禦馬。
”話沒說完,又流下幾行熱淚。
武帝以為他真心愛自己,因此 親近。
又明日,帝崩,入殡未央前殿。
帝聰明能斷,善用人,行法無所假貸。
隆慮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慮主病困,以金千斤、錢千萬,為昭平君豫贖死罪,上許之。
主卒,昭平君日驕,醉殺主傅,系獄。
廷尉以公主子上請。
上為之垂涕歎息久之,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又下負萬民。
”乃可其奏。
哀不能自止,左右盡悲。
待诏東方朔前上壽曰:“臣聞聖王為政,賞不避仇雠,誅不擇骨肉。
此五帝所重,三王所難也。
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萬歲壽。
”上初怒朔,既而善之。
太子弗陵即位。
姊鄂邑長公主共養省中。
光、日?、桀共領尚書事。
光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
光召尚符玺郎,欲收取玺。
郎不肯授,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玺不可得也。
”光甚誼之。
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衆庶莫不多光。
三月,葬茂陵。
夏,赦。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方。
追尊鈎弋夫人為皇太後,起雲陵。
冬,匈奴入朔方,遣左将軍桀行北邊。
視為親近。
又過了一天,武帝病逝,遺體運到未央宮前殿入殓停柩待葬。
武帝聰明能決斷,善于用人,執行法令嚴厲,毫不容情。
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娶了武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