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經濟:農業和制造業

關燈
安陽出土的大部分“美石”,不管真是玉或不是,都被精細地磨過。

     陶業 這一類依其主要特征可分三組:(1)陶人像;(2)陶器;(3)雜類。

    陶人像發現較少,但很重要。

    其中有兩個曾引起學術界極大注意,他們都穿衣服,顯然是囚犯,雙手被綁(見第十二章的叙述)。

    奇怪的是,在十五次發掘中,這種人像一直很少發現。

     陶器是此時的大宗産品。

    (14)第六章中我已對收集的主要部分予以簡要介紹,但在這裡我要較詳細地研究這種産業的重要特征。

     殷商時典型陶器可分為下列五類: 黑陶片總數達2655片,比第三類白陶多得多。

    此外,還有一片彩陶。

     陶器較多的即第一類灰陶的一些特征值得注意。

    正如上面所說,它們占十五次田野發掘登記的25萬片的90%。

    然而,它們的性質不同。

    雖大部分陶片有繩紋,但并不均勻地分布于表面,在壓痕和結構方面也是有變化的。

    火候也不同,有些淺灰陶片看來燒得一緻,但另外一些則不是這樣。

     将這組稱灰陶,主要是多年來每個發掘者都熟悉的約定俗成的田野術語。

    當把各次發掘的出土物集中到一起時,如果更詳細地分析比較,立即會發現這些灰陶不僅質地、硬度、表面紋飾不同,而且色調也不一。

    我最後将它們分為四級:(1)淺灰色;(2)标準灰色;(3)深灰色;(4)暗灰色。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色調愈深的,同一陶器上的陶色極不一緻;淺灰色的陶器則無論器形如何複雜,整個器表顔色是均勻的。

    吳金鼎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華北的史前陶器,他認為淺灰陶反映技術的進步。

    這大概是殷商時代小屯制陶業的一項發展。

     其他組器表面看來很一緻,但也并非完全純一。

    如比其他組更使人注目的白陶就有兩種明顯不同的色度,雪白和稍發黃。

    這種陶器在中國和日本分析了多次,它的化學成分顯示出與制作現代瓷器的高嶺土驚人的相似。

    安陽白陶一個特征是這些陶器有精緻的紋飾,與同一地點的青銅器相似。

    從器型學上來說,大多數白陶為豆形器&mdash&mdash高座盤,也有三足和圈足的,很明顯與青銅器的紋飾相近。

    應注意的還有一些硬度低而無裝飾的白陶片。

    這些素面的軟陶片,在安陽陶器研究中對于探讨白色器皿的起源和最終的源頭是重要的,因為它們在器形、圖案和泥土混合等方面似乎更原始。

     除了白陶,還要說說另一組不尋常的上釉硬陶。

    這一類大多數是瓿形器,器上有一刻紋裝飾帶,器蓋大而呈碗形,蓋至肩部。

     正如筆者在《殷虛器物》那本專集中所述,陶器可分十類:(1)圜底;(2)平底;(3)圈足;(4)三足;(5)四足;(6&mdash9)為新的類型保留的型号;(10)蓋。

    這個分類很有實用意義,特别是當其他容器的器形,如青銅器、石制容器或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陶器放在一起比較,它可作為這種比較研究的标準。

     第三組雜器包括大量的小器物,像大理石紋的陶環、陶網墜、紡輪和其他不知用途的器物等。

     制骨業 按傳統說法,骨器與石器一樣古老。

    我們清楚地知道,在周口店的北京人使用骨器刮削、挖掘。

    殷商時期這種産業已進入非常高的發展階段,幾乎與石業一樣精緻。

    在安陽發掘中,發現不少貯藏坑中有一半填的是未加工的骨料,很明顯這是為制骨作坊收集的。

    安陽出土的骨器可分為兩組。

    我先談一談占蔔用的肩胛骨。

    在這個時期,占蔔用的骨幾乎限于牛肩胛骨和龜殼。

    這些可能由專門的人收集,還要有一定技術和技能的專門人員整治。

    完全可以這樣假設,參與這項工作的人可能屬于特權階層。

     其他骨制品也需要有一定訓練的制骨工人。

    首先應提到的是不同形狀的骨箭頭,它們多數用于打獵。

    在安陽發掘中這類遺物很豐富。

    日常使用的骨器有針、錐、削等。

     在下一章中有兩種器物将受到更多的注意。

    一種是柶(刮刀),在安陽收集的有幾種不同形狀。

    古物家總認為這是食具,但究竟作什麼用仍需進一步研究。

    另一種是笄,商代婦女可能特别注意精心裝飾頭發,主要裝飾物是用頂端雕刻的骨或玉制的笄。

    在豐足的年頭,有些笄是用象牙和寶石雕刻而成,但保存下來的極少。

     青銅業 安陽發掘的青銅器可分四組:禮器、武器、工具、供奉死者的小件器物。

    其中禮器和武器一開始就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關注。

    日常使用的刀、切割器、斧等工具保存下來的極少。

    專供殉葬用的小型器物頗使田野考古者驚奇。

    也許應增加一個第五組,即裝飾片,它們是雙輪馬車或其他交通工具或木家具等組合物的一部分或附件。

    安陽發現的青銅器數量極多,最近筆者和萬家保先生共同研究這些青銅器,每人研究特定的一組問題。

    因為萬家保具有冶金學和工程學方面的知識,所以他研究鑄造問題。

    他根據田野工作者收集的資料,進行了一系列的鑄造實驗,以探讨商代青銅器的生産方法。

    筆者則專門研究不同青銅器的器形和演變、紋飾方法及其母題。

    我們二人多年持續工作的結果,是出了五本關于青銅禮器的專著,已在《中國考古報告集新編》上發表。

    (15) 這一研究的某些結果具有普遍意義,應該在此談一談。

    首先在技術上,通過實物和實驗證實了商代工人用塊範法鑄造青銅器。

    安陽田野考古工作者收集到幾千片陶範,其中有的經拼合能複原。

    以此為基礎,曆史語言研究所用哈佛&mdash燕京社資助的一筆專款,建了一個研究安陽青銅鑄造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