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經濟:農業和制造業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字有兩個含義出發,他們推論這一定是由于華北的小麥是從其他地方引進的農作物。
筆者認為這一推論是牽強附會,不能成立的。
然而,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既無法支持也無法反駁這個推論。
無論如何,小麥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種植,大概已是個既成的事實。
若甲骨文中記載的華北的小麥是從西方或其他地方引進的,這也不奇怪。
據張秉權教授研究,小麥在中國種植,再晚也在最早的甲骨記錄之前。
(11)小麥的種植是否像小米那樣普遍,這很難說。
根據農業祭儀,包括在求雨、求禾、求年及許多其他禱告中提到的莊稼來判斷,小麥無疑是當時主要農作物之一。
總之,最近五十年來學者們各種研究的結果,使我們有了關于殷商農業資源的豐富資料。
毫無疑問,一般平民以小米為主要食品并釀酒,而小麥和稻米似為比較特權的人士食用。
張秉權根據甲骨記錄中提到的與農産有關的各種地名,并對其進行了研究考證;推測當時地域的分布,北至山西南部,西到陝西東部,東臨山東的臨淄,南及蘇皖,東北至哪裡他未确定。
這大片的良田沃土似乎包括了後代史學家稱為中原的大部分,無疑這也是殷商王朝的中心地區。
商代人是否百分之百地過定居生活,這一直是個重要的曆史問題。
不少人認為殷商居民一部分仍過着放牧生活,甚至處于遊獵階段。
羊和牛作祭牲屢見不鮮,據此可判斷殷商人中一部分是王朝統治下的草原牧民。
下面談一下自然資源。
考古發現有力地證明殷商漁民和獵人有高超的手工技藝。
商代人在石、蚌、骨上雕刻小魚為護身符習以為常。
鹿是安陽三種最多的動物之一。
這與甲骨蔔辭中田獵的記述共同說明:逐捕野獸是王室體育活動之一。
因此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安陽及附近地區,或在西部靠太行山麓,有許多野獸經常出沒的茂密森林,而沿黃河下遊一帶有不少産魚的湖和溪。
手工藝、制造業和貿易 關于殷商的工藝技術将在下章的裝飾藝術中論及,但在這裡作一個概述,可增進我們對殷商文明的經濟基礎的了解。
安陽考古發掘期間,出土的手工制品大大加深了我們這方面的認識。
因為這裡手工制品異常豐富,很容易按照一般的理解,根據手工制品的質料把它分成幾組。
筆者認為分以下幾組較宜:(1)石業,包括所有的石制品,既有裝飾品,也有實用器物;(2)陶業,包括所有陶器;(3)制骨業;(4)青銅業;(5)其他重要産業,包括紡織、建築工程和交通運輸等。
還需指出,安陽出土的某些手工制品不能列入上面任何一組中,例如大概從外地輸入的穿孔貝。
但總的來說,上面的幾組産業包括了這時期物質文明的最基本方面。
下面簡要講講四組較重要産業的主要研究成果。
石業 在所有人造工具中,石器有着最古老的傳統,至少遠到考古學家能證實的時候。
當然在20世紀,石器仍有各種用途。
就安陽出土物來說,由于一個簡單原因,我特别注意石制品。
五四運動時期,許多新史學家認為殷商仍處于石器時代。
所以,1928年中央研究院開始發掘這個曆史遺址時,除有字甲骨外,董作賓非常注意石器(12)。
1952年,筆者對過去在安陽收集的全部有刃石器作了系統研究,約有444件标本(13)。
這個數目與同一遺址出土的青銅工具的數目相比是微小的,它說明這種工具僅限于某些用途,其中多數可能是早期文化的殘存物。
盡管如此,正如我研究後指出的,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這就是青銅時代的殷商人仍使用石器,尤其是石斧、石刀。
安陽出土的石制産品大體可分為:(1)武器;(2)工具;(3)裝飾片;(4)祭祀用品。
在這四組石器中,大部分石制武器,特别是箭頭,已被青銅代替,所以在安陽收集的石箭頭除少數外,都是更早時期的殘存物。
但那時石制工具則廣為應用。
有刃工具如斧、刀、鏟和挖掘工具等,顯然仍普遍使用,這已被出土的殷商時期成千件标本所證實。
同時,石制容器如碗、碟、臼和其他制品如硾石、磨盤等在殷墟也常發現。
在裝飾品中,我們發現了石制品中最奇特的一類,即一系列雕刻品。
有些是建築上的附加物,包括幾個大理石貓頭鷹和虎頭怪物像,也有較小的雕刻物如鳥、豬和龜。
一些大的雕刻物背上有長條形凹槽,表明它們原來可能是嵌在房屋牆上的角形隆起物上的。
除裝飾品外,還有一組大概僅在祭祀場合用的大家熟悉的璧和琮。
後代這些物件大都是以玉為質料,但在殷商很少是用這種貴重石頭制的。
在這方面,應該提及,商代有些戈的援部似乎是由外觀像玉的貴重石頭制成的;但當仔細審查這種東西後,從技術意義上言,它們很少是真正的玉。
它們不是缟瑪瑙、蛋白石,就是玉髓或其他性質類似的石頭,偶爾也發現真正的玉,但極少。
如果我們根據它們的制作方法将其分成等次,就會發現,殷商石制品有着從最粗糙的、原始的打擊石器的方法到最精緻、在技術上高級的制備階段。
例如,礫石用于柱礎,無任何加工;箭頭之類的武器用壓或打下落片的方法;至于錘、斧、鏟之類的大型工具的制作方法則根據石料的自然性狀而不同。
對于質地軟的材料,簡單的敲下小片修理一下即可;對硬的材料,一般采用錘擊或鑿的方法。
對較珍貴又堅硬的石料,至少在最後一道工序時常用磨光法。
磨光工藝,從安陽出土物看可分不同等級。
對真正的玉,其制成品當然需要很高的技術;但
筆者認為這一推論是牽強附會,不能成立的。
然而,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既無法支持也無法反駁這個推論。
無論如何,小麥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種植,大概已是個既成的事實。
若甲骨文中記載的華北的小麥是從西方或其他地方引進的,這也不奇怪。
據張秉權教授研究,小麥在中國種植,再晚也在最早的甲骨記錄之前。
(11)小麥的種植是否像小米那樣普遍,這很難說。
根據農業祭儀,包括在求雨、求禾、求年及許多其他禱告中提到的莊稼來判斷,小麥無疑是當時主要農作物之一。
總之,最近五十年來學者們各種研究的結果,使我們有了關于殷商農業資源的豐富資料。
毫無疑問,一般平民以小米為主要食品并釀酒,而小麥和稻米似為比較特權的人士食用。
張秉權根據甲骨記錄中提到的與農産有關的各種地名,并對其進行了研究考證;推測當時地域的分布,北至山西南部,西到陝西東部,東臨山東的臨淄,南及蘇皖,東北至哪裡他未确定。
這大片的良田沃土似乎包括了後代史學家稱為中原的大部分,無疑這也是殷商王朝的中心地區。
商代人是否百分之百地過定居生活,這一直是個重要的曆史問題。
不少人認為殷商居民一部分仍過着放牧生活,甚至處于遊獵階段。
羊和牛作祭牲屢見不鮮,據此可判斷殷商人中一部分是王朝統治下的草原牧民。
下面談一下自然資源。
考古發現有力地證明殷商漁民和獵人有高超的手工技藝。
商代人在石、蚌、骨上雕刻小魚為護身符習以為常。
鹿是安陽三種最多的動物之一。
這與甲骨蔔辭中田獵的記述共同說明:逐捕野獸是王室體育活動之一。
因此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安陽及附近地區,或在西部靠太行山麓,有許多野獸經常出沒的茂密森林,而沿黃河下遊一帶有不少産魚的湖和溪。
手工藝、制造業和貿易 關于殷商的工藝技術将在下章的裝飾藝術中論及,但在這裡作一個概述,可增進我們對殷商文明的經濟基礎的了解。
安陽考古發掘期間,出土的手工制品大大加深了我們這方面的認識。
因為這裡手工制品異常豐富,很容易按照一般的理解,根據手工制品的質料把它分成幾組。
筆者認為分以下幾組較宜:(1)石業,包括所有的石制品,既有裝飾品,也有實用器物;(2)陶業,包括所有陶器;(3)制骨業;(4)青銅業;(5)其他重要産業,包括紡織、建築工程和交通運輸等。
還需指出,安陽出土的某些手工制品不能列入上面任何一組中,例如大概從外地輸入的穿孔貝。
但總的來說,上面的幾組産業包括了這時期物質文明的最基本方面。
下面簡要講講四組較重要産業的主要研究成果。
石業 在所有人造工具中,石器有着最古老的傳統,至少遠到考古學家能證實的時候。
當然在20世紀,石器仍有各種用途。
就安陽出土物來說,由于一個簡單原因,我特别注意石制品。
五四運動時期,許多新史學家認為殷商仍處于石器時代。
所以,1928年中央研究院開始發掘這個曆史遺址時,除有字甲骨外,董作賓非常注意石器(12)。
1952年,筆者對過去在安陽收集的全部有刃石器作了系統研究,約有444件标本(13)。
這個數目與同一遺址出土的青銅工具的數目相比是微小的,它說明這種工具僅限于某些用途,其中多數可能是早期文化的殘存物。
盡管如此,正如我研究後指出的,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這就是青銅時代的殷商人仍使用石器,尤其是石斧、石刀。
安陽出土的石制産品大體可分為:(1)武器;(2)工具;(3)裝飾片;(4)祭祀用品。
在這四組石器中,大部分石制武器,特别是箭頭,已被青銅代替,所以在安陽收集的石箭頭除少數外,都是更早時期的殘存物。
但那時石制工具則廣為應用。
有刃工具如斧、刀、鏟和挖掘工具等,顯然仍普遍使用,這已被出土的殷商時期成千件标本所證實。
同時,石制容器如碗、碟、臼和其他制品如硾石、磨盤等在殷墟也常發現。
在裝飾品中,我們發現了石制品中最奇特的一類,即一系列雕刻品。
有些是建築上的附加物,包括幾個大理石貓頭鷹和虎頭怪物像,也有較小的雕刻物如鳥、豬和龜。
一些大的雕刻物背上有長條形凹槽,表明它們原來可能是嵌在房屋牆上的角形隆起物上的。
除裝飾品外,還有一組大概僅在祭祀場合用的大家熟悉的璧和琮。
後代這些物件大都是以玉為質料,但在殷商很少是用這種貴重石頭制的。
在這方面,應該提及,商代有些戈的援部似乎是由外觀像玉的貴重石頭制成的;但當仔細審查這種東西後,從技術意義上言,它們很少是真正的玉。
它們不是缟瑪瑙、蛋白石,就是玉髓或其他性質類似的石頭,偶爾也發現真正的玉,但極少。
如果我們根據它們的制作方法将其分成等次,就會發現,殷商石制品有着從最粗糙的、原始的打擊石器的方法到最精緻、在技術上高級的制備階段。
例如,礫石用于柱礎,無任何加工;箭頭之類的武器用壓或打下落片的方法;至于錘、斧、鏟之類的大型工具的制作方法則根據石料的自然性狀而不同。
對于質地軟的材料,簡單的敲下小片修理一下即可;對硬的材料,一般采用錘擊或鑿的方法。
對較珍貴又堅硬的石料,至少在最後一道工序時常用磨光法。
磨光工藝,從安陽出土物看可分不同等級。
對真正的玉,其制成品當然需要很高的技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