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史前遺物和有關古代中國的傳說

關燈
(2)養蠶的發明常歸功于黃帝的第一個妻子祖。

     (3)周王室的祖先棄,是中國黃金時代的兩王之一舜的宮廷農業專家。

    傳說他是第一個教中國人耕種土地栽培谷物和大麻的人。

    他的後裔被認為建立了著名的周朝。

     (4)夏朝的創建者大禹被視為中國第一個水利工程師。

    傳說他成功地治理了古代中國的黃河與其他河流。

     與傳說有聯系而值得注意的是,現代考古學已證實:養蠶和農業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在華北地區發展;史前水利工程與農業發展有密切關系;而培育作物的耕地需要的增長,促進了人口的增長。

    如果我們像一些現代考古學者假定的那樣,采納農業發源地靠近陝西省南部的傳統看法,那末農業必定首先沿黃河下遊一帶向東發展。

    所以搶救黃河下遊被洪水淹沒的土地無疑需要許多工程技術。

    在這個階段出現一個巨人大禹的形象是不足為奇的。

     根據傳說和司馬遷的記載,禹不僅是個偉大的工程師,而且也是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

    他當國王及傳位于子的做法幾乎釀成了一場革命。

    看看戰國時孟子怎樣維護他是很有趣的: 萬章問曰:“人有言,&lsquo至于禹而德衰,不傳于賢,而傳于子。

    &rsquo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

    &hellip&hellip”(3) 接着孟子詳述了這件事以證明自己的觀點,不顧其材料源于何處。

    盡管很顯然,從現代觀點看,除非仍有埋藏在地下還未被考古家發現的資料,否則真實情況永遠也不能弄清楚。

    但夏朝的存在,作為一個曆史事實已被孔子和孟子承認。

     在《書經》的傳統版本中,約有六章為《夏書》。

    但經後代批判性審查後,可以證明除西漢初伏生傳的《禹貢》之外,所謂《夏書》中的大部分記載是後人的僞造,甚至這一篇也被認為是東周時編纂的,但屬于漢以前的原文,看來是沒有問題的。

    這一篇對大禹治水予以極詳細的叙述,而毫未談及夏朝的建立和後來王朝的曆史。

    所以“五四”運動時,當古代中國曆史研究複興之際,自由派完全否認禹和夏朝的存在。

    當時甚至像胡适那樣著名的穩健學者也同意整個殷商時期應屬史前。

    當然這些都發生在現代田野考古工作開始以前。

     司馬遷關于夏朝的記述,雖簡略,但大體上與孟子說的一樣。

    另外,根據王國維編的《古本竹書紀年輯校》(4),夏朝曆471年。

    此外,與一般傳統記載相反,當禹的繼承人啟即王位時,益起而反對。

    據說禹欲将王位傳給益,孟子說大禹原來曾“薦益于天”。

    按《竹書紀年》記載啟最後處死益。

    這否定了孟子的話和司馬遷的記載。

    過去傳統的曆史學家不注意《竹書紀年》中的這些細節,後來的今本則完全把這些略去。

     與司馬遷的《史記》一樣,《竹書紀年》列舉了夏朝的統治君王并扼要記述了夏朝的動亂和革命。

    夏朝的最後一個王是聲名狼藉的桀。

    從孔子起,就把他與商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封并提,兩人都是殘暴成性,并把國家治理得亂七八糟。

    曆史學家通常把此二人等同,看作是在位最壞的君主。

    在窮奢極欲、迷戀酒色、聽信小人讒言、排斥忠良等方面,二人是完全一樣的。

    儒家學派認為,這就是他們的王朝會落到比較傑出的統治者像商、周創建者手中的原因。

     現在,該談談這一章的關鍵了。

    問題的要點是如何在史前和曆史二者之間劃界線。

    對這一問題從19世紀末發現甲骨文以來就進行了激烈争論。

    七十多年學者研究成果的積累,至少澄清了某些古文字和曆史學的面目。

    最重要的是确立比商王朝創建者湯早得多的王室祖先世系;但商的始祖即傳說中的契的名字能否在甲骨文中被确定,雖然一些學者作過努力,但仍不能十分有把握。

     王國維在兩篇文章中試圖探讨商王室的遷徙,即從契到湯八遷,湯以後的王都有五遷(5)。

    王還根據經史書籍中的材料考證都城之所在。

    他是在劉鐵雲和羅振玉首次把甲骨文向學術界公布後做這些研究工作的。

     無疑這是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向前邁進了一步。

    但很顯然,在此基礎上一些問題仍不能得到解決。

    确定史前與曆史二者間的界線,這要有現代考古學的基本知識。

    甚至到現在,由于下列種種原因,此一問題仍處于未解決的狀态: (1)甲骨文字決不是原始的,無疑在此之前有過很長的曆史發展時期。

     (2)甲骨文字不能全部辨認,緻使一些内容仍不清楚。

     (3)可識的甲骨記述證實了大量傳說曆史,這迫使不少學者重新估價文獻記載。

     還是讓我們轉到一個有關商朝曆史的重要傳統記載來看一下,這是一段很長的引自《書經&bull盤庚》的話。

     盤庚[欲]遷于殷,民不适有居,率籲衆戚出矢言,曰我王來,既爰宅于茲,重我民,無盡劉。

    不能胥匡以生,蔔稽曰,其如台?先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