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探索階段:甲骨文的搜集、考釋和初步研究

關燈
前一章我概述了有字甲骨開始在學術界,特别是在那些有精深古文字知識的人中間引起注意的情況。

    三位學者的貢獻為這個新學科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第一位是王懿榮,幾乎一緻公認他是最早認識到這新發現的文字即甲骨文的重要性的;第二位是劉鐵雲,他不僅繼續了王的收集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少有的幾個先行者中,他第一個勇敢地将甲骨文拓印成書出版,把這些古代的不為人知的文字傳播使其與多數學者見面;第三位是傑出的學者孫诒讓,《契文舉例》表明了他探究這些字的結構和意義的學術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這三位開拓者的著作實際上是互為補充,共同為中國甲骨學這個新學科的産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若這三個人沒有同行和繼承者,那麼他們奠定的基礎可能會像中國古代不少發明創造一樣,被學術界看作玄奧,不予重視而銷聲匿迹。

    中國金石學的一些學派,直到科學發掘已開始之時仍頑固堅持上述這種看法(1)。

    《鐵雲藏龜》的出版成功地喚醒了古典人文學者,這對中國學術界,特别是對中國的古文字學,都應說是一件幸事。

     随後的一個時期,學者們廣泛搜集、辨認、考釋這些甲骨文字。

    在此,我想應當對正式開始發掘前1900至1928年間的各種活動作一概述。

    下面對私人挖掘、搜集活動、著錄及出版分别加以讨論。

     1928年以前的私人挖掘 叙述這段時間裡的挖掘活動,依據的原始資料都是董作賓提供的。

    在他的《甲骨學五十年》(2),特别是《甲骨年表》修訂本中都簡明扼要地講述了這些事件。

     在安陽收集的資料使董作賓相信,小屯及其附近村莊的人至少有九次挖掘“字骨頭”(當地方言),這種活動開始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這年的古玩市場上,“龍骨”獲得了高價。

    但被董作賓稱之為第一次挖掘的詳細情況并沒有記載。

    文中僅提到,在王懿榮發現甲骨後,山東古董商人範維卿到安陽收集甲骨,并以每字二兩半銀子的高價收買。

    據小屯村民講,這是端方出的價。

    第二次私人挖掘發生于1904年,董對這次記述較詳。

    劉鐵雲的《鐵雲藏龜》拓印出版後,搜集字骨頭的人突然增加。

    為滿足市場上的急需,1904年村民們在洹河岸邊一塊農田北部進行挖掘。

    在科學發掘開始時(指1928年。

    &mdash&mdash編者),村民們仍記得,那時占有本村部分土地的名叫朱坤的地主組織了一個龐大的挖掘隊,所有隊員都住在特為他們準備的帳篷裡。

    直到他們與另一挖掘隊之間發生了一場争奪挖寶權的戰鬥才停止。

    爾後是訴訟,地方官吏以禁止雙方再挖掘結束此案。

     在第二次挖掘中,不知挖出了多少塊字骨。

    董隻寫了這些挖掘出來的珍品被賣給了許多人,包括羅振玉、黃濬、徐枋、方法斂、庫壽齡和金璋。

     五年以後即1909年,宣統(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元年,占有大量土地的富有村民張學獻在小屯村前自己的地裡挖山藥溝,發現了“馬蹄兒”及“骨條”甚多,上刻有文字。

    據說,張學獻通過挖“山藥溝”得到很多有字甲骨。

     第四次挖掘發生于十一年後的1920年。

    是年,華北五省大旱成災,村民們迫于饑寒,相約在小屯村北洹河畔處挖掘甲骨文字,凡以前曾出甲骨之處,再三搜挖。

    附近村民亦多參與。

     第五次挖掘是在1923年,地點在張學獻家菜園内。

    董隻簡單記述此次挖掘得兩塊刻有許多字的大骨版。

    随後,1924年小屯村人築牆取土時,挖出一坑有字甲骨,據村民口傳,其中有大塊的字骨。

    這次與上一年挖掘出來的大部分字骨都賣給了以傳教士身份駐在安陽的明義士。

     第七次挖掘在1925年,董作賓未提任何具體人,隻簡要記述了一大批村民聚集在小屯村前大路旁挖掘,得甲骨數筐。

    其中一些肩胛骨(董的話)有長至尺餘者(?)。

    據說這些甲骨多售與上海的古董商人。

     第八次私人挖掘發生于1926年。

    這次挖掘與民國早期這個地區的社會和政治因素有關。

    據說是富有的地主張學獻被土匪綁票囚禁起來,要大量贖金。

    村人乘機與張家商談在他家菜園内挖掘。

    經磋商雙方協議:凡挖出有價值的珍寶,雙方平分。

    于是,幾十人分成三組,鼎足而立,在張家菜園内挖掘,各由深處向中間探求。

    每組都急于先挖到珍寶,當三組挖到同一地點時,突然像礦井裡偶然發生塌方一樣,上面的土下陷,将四個人埋住,經急救才使這四人保住了性命。

    這次挖掘也因此停止了。

    據小屯村民說,這次挖到許多甲骨,都被明義士買走了。

     科學發掘殷墟前的第九次即最後一次私人挖掘是在1928年春。

    是年,北伐軍作戰于安陽,駐兵洹水南岸,緻使小屯村民不能耕種土地。

    4月,戰事結束,村民又聚集在一起,大肆挖掘于村前路旁及麥場前的樹林中。

    據董作賓的編年史記載,這次挖出的有字甲骨全部賣給了上海、開封的古董商。

     搜集活動 第一章已談到,有字甲骨早期的主要搜集者有:劉鐵雲,他接收了王懿榮搜集的大部分甲骨;著名的青銅器收藏者端方,他搜集甲骨的活動,無論從來源還是從範圍看,都沒有真正的學術影響;羅振玉,他發現了這些古文字真正出土處在彰德府。

     在《鐵雲藏龜》出版的以後幾年,有中外搜集者約幾十人競相參與搜集有字甲骨的活動。

    據明義士講,在1904年,外國學者已開始搜集甲骨文(3)。

    牧師方法斂大概是第一個參與搜集甲骨活動的外國人。

    他為上海的亞洲文會博物館購買了400片。

    步其後塵的是牧師庫壽齡和伯根。

    爾後他們将購買的甲骨賣給了幾個博物館:美國匹茨堡的卡内基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博物館和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後來,英國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