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甲骨文:最初的發現及學術界的初步接觸
關燈
小
中
大
收集了5588塊)(12),而且他又是第一個對這些完全不為人知的古字進行墨拓印刷并出版的具有遠見的人(13)。
1903年出版的六卷書中,劉印了1058塊甲骨,羅振玉、吳昌碩及他本人寫了前言及序。
這是第一本論述刻字甲骨内容及性質的出版物。
一年後,即光緒二十年(1894年),另一傑出的學者孫诒讓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甲骨文研究著作,但直到1917年才出版(14)。
他也許是清朝後期最有學問的人之一。
他是《十三經》中《周禮》的卓越的注者。
他編纂并批判地修改過去的一切注疏和評語,于1899年完成這一巨大工作。
當他第一次讀劉的《鐵雲藏龜》,看到複制的拓片時,說:“不意衰年睹茲奇迹,愛翫不已,辄窮兩月力校讀之,以前後複者參互寀繹,乃略通其文字。
”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1) 關于小屯發掘的隋唐墓的讨論,參考此處。
(2) 《清代學術概論》,載《飲冰室合集》第八卷,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頁。
(3)參看容庚為容媛的《金石書錄目》寫的前言,載《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單刊》乙種之二(1930年)。
(4) 伯索爾德·勞佛:《玉石&mdash&mdash中國考古和宗教之研究》,載芝加哥自然曆史博物館1912年版,第13頁。
這位著名漢學家在書中多次提到并引用吳大澂的著作。
(5) 在1898年(據汐翁)、1899年(據羅振玉、王國維)乃至1900年三者之間選擇。
(6) 董作賓:《甲骨年表》,載《史語所集刊》,第二本第二分(1930年)。
又見董作賓、胡厚宣:《甲骨年表》,載《史語所單刊》,乙種之四(1937年)。
(7)劉鹗:《鐵雲藏龜》(1903年)。
(8)羅振玉:《五十日夢痕錄》,載《雪堂叢刻》第二十冊(1915年)。
(9)《清史稿》卷四六八,第5967頁。
(10)載劉鐵雲的日記中有關甲骨文的購買和其他交易的記載,見《抱殘守阙齋日記》,《考古學社社刊》第五期(1936年)。
(11)陳夢家:《殷墟蔔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
陳氏從同年劉鐵雲日記的另一條目中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條目(十月二十八日)寫道:“今早王端士(王懿榮之子)來&hellip&hellip端士雲:文敏(王懿榮)計買兩次,第一次二百金,第二次一百餘金&hellip&hellip極大者不過二寸徑而已&hellip&hellip”陳夢家從這一條中得出結論:“劉氏似并未看到他的甲骨,當時王氏對此秘藏并不輕以示人&hellip&hellip劉氏隻相信王氏庚子年買了兩批,并無全甲說&hellip&hellip因為王氏收藏甲骨很嚴密,外界有許多無稽之談。
” 很清楚,陳的四點結論隻有一條是根據劉氏的日記得出的,可以相信,如果日記無誤的話。
其他的推論聽起來很富想象力,大概是陳氏的頭腦中産生出來的。
對王氏秘藏甲骨的指責沒有任何有力根據。
劉鐵雲在他的《鐵雲藏龜》自序(1903年)中就寫道:“庚子歲有範姓客挾百餘片走京師,福山王文敏公見之狂喜,以厚價留之。
”從劉本人寫的文字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說明王對購買甲骨一事保密。
(12)陳夢家:《殷墟蔔辭綜述》,第649頁。
(原文作3588塊。
&mdash&mdash譯者) (13)劉鹗:《鐵雲藏龜》(1903年)。
(14)據羅振玉的《殷商貞蔔文字考》(1910年)序言說,孫诒讓的《契文舉例》手稿是由孫本人寄給羅振玉的。
參看本書第二章的讨論。
1903年出版的六卷書中,劉印了1058塊甲骨,羅振玉、吳昌碩及他本人寫了前言及序。
這是第一本論述刻字甲骨内容及性質的出版物。
一年後,即光緒二十年(1894年),另一傑出的學者孫诒讓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甲骨文研究著作,但直到1917年才出版(14)。
他也許是清朝後期最有學問的人之一。
他是《十三經》中《周禮》的卓越的注者。
他編纂并批判地修改過去的一切注疏和評語,于1899年完成這一巨大工作。
當他第一次讀劉的《鐵雲藏龜》,看到複制的拓片時,說:“不意衰年睹茲奇迹,愛翫不已,辄窮兩月力校讀之,以前後複者參互寀繹,乃略通其文字。
”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1) 關于小屯發掘的隋唐墓的讨論,參考此處。
(2) 《清代學術概論》,載《飲冰室合集》第八卷,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頁。
(3)參看容庚為容媛的《金石書錄目》寫的前言,載《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單刊》乙種之二(1930年)。
(4) 伯索爾德·勞佛:《玉石&mdash&mdash中國考古和宗教之研究》,載芝加哥自然曆史博物館1912年版,第13頁。
這位著名漢學家在書中多次提到并引用吳大澂的著作。
(5) 在1898年(據汐翁)、1899年(據羅振玉、王國維)乃至1900年三者之間選擇。
(6) 董作賓:《甲骨年表》,載《史語所集刊》,第二本第二分(1930年)。
又見董作賓、胡厚宣:《甲骨年表》,載《史語所單刊》,乙種之四(1937年)。
(7)劉鹗:《鐵雲藏龜》(1903年)。
(8)羅振玉:《五十日夢痕錄》,載《雪堂叢刻》第二十冊(1915年)。
(9)《清史稿》卷四六八,第5967頁。
(10)載劉鐵雲的日記中有關甲骨文的購買和其他交易的記載,見《抱殘守阙齋日記》,《考古學社社刊》第五期(1936年)。
(11)陳夢家:《殷墟蔔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
陳氏從同年劉鐵雲日記的另一條目中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條目(十月二十八日)寫道:“今早王端士(王懿榮之子)來&hellip&hellip端士雲:文敏(王懿榮)計買兩次,第一次二百金,第二次一百餘金&hellip&hellip極大者不過二寸徑而已&hellip&hellip”陳夢家從這一條中得出結論:“劉氏似并未看到他的甲骨,當時王氏對此秘藏并不輕以示人&hellip&hellip劉氏隻相信王氏庚子年買了兩批,并無全甲說&hellip&hellip因為王氏收藏甲骨很嚴密,外界有許多無稽之談。
” 很清楚,陳的四點結論隻有一條是根據劉氏的日記得出的,可以相信,如果日記無誤的話。
其他的推論聽起來很富想象力,大概是陳氏的頭腦中産生出來的。
對王氏秘藏甲骨的指責沒有任何有力根據。
劉鐵雲在他的《鐵雲藏龜》自序(1903年)中就寫道:“庚子歲有範姓客挾百餘片走京師,福山王文敏公見之狂喜,以厚價留之。
”從劉本人寫的文字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說明王對購買甲骨一事保密。
(12)陳夢家:《殷墟蔔辭綜述》,第649頁。
(原文作3588塊。
&mdash&mdash譯者) (13)劉鹗:《鐵雲藏龜》(1903年)。
(14)據羅振玉的《殷商貞蔔文字考》(1910年)序言說,孫诒讓的《契文舉例》手稿是由孫本人寄給羅振玉的。
參看本書第二章的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