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甲骨文:最初的發現及學術界的初步接觸

關燈
,名曰&lsquo刀尖藥&rsquo,可以醫治創傷,每年趕&lsquo春會&rsquo出售。

    整批則售于藥材店,每斤價制錢六文。

    有字者,多被刮去。

    ” (2)1899年的第二件事是根據筆名為“汐翁”的作者寫的一篇文章,董作賓指出他寫的時間不對,應提前一年。

    第二件記事:“是年,丹徒劉鹗鐵雲客遊京師,寓福山王懿榮正儒私第。

    正儒病痁,服藥用龜版,購自菜市口達仁堂。

    鐵雲見龜版有契刻篆文,以示正儒,相與驚訝。

    正儒故治金文,知為古物,至藥肆詢其來曆,言河南湯陰、安陽取價至廉,鐵雲遍曆諸肆,擇其文字較明者購以歸。

    ” 這記事與前面提到的關于王懿榮家鬧瘧疾一事的細節有些不同。

    董作賓把此事記入編年史表中,但無人能肯定此事件發生時最初的情況。

    這裡第一次提到劉鐵雲(圖2)。

    關于他後來對甲骨學的重要貢獻後面還将進一步介紹。

     圖2 丹徒劉鹗(鐵雲)先生像 (3)1899年的第三件記事,是較為一般的。

    它是根據董作賓與小屯村民的談話記錄的。

    編年史表中僅提到一個名叫範維卿的古玩商人為大收藏家端方遊走。

    端方是一個有文化修養及有與歐洲人接觸經驗的清朝官吏。

    範四處遊走,尋找能取悅主人的任何古玩。

    他在彰德(安陽)停下,發現了幾塊刻字甲骨,于是他敏銳地感到自己将要發大财了。

    現在仍流傳着這樣的故事:總督端方對這批新的古玩極為滿意,以至按字骨上的每字2兩半銀子的高價付給古玩商。

    這優厚的報酬更進而慫恿範估的廣泛遊曆。

    與前兩個事件一樣,這個故事也既不能證實又不能否定。

    總之,關于端方收集甲骨的故事隻在古董商和小販中流傳,沒有實際的學術影響。

     (4)第四件事:範維卿又以每塊2兩銀子的價格賣給王懿榮12塊龜甲。

    董作賓是從明義士未出版的講稿中獲得這一消息的。

    明義士是長老會的傳教士,關于他在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收集甲骨的活動下面将要談到。

    明義士的消息來自範維卿本人。

     (5)董作賓的編年史表中1899年最後一次記事有兩個來源:一是劉鐵雲(7);二是羅振玉(圖3)的1914至1915年旅行日記(8),其中有他親自訪問小屯的記錄。

    董對是年的第五件事簡述如下:“劉鹗《鐵雲藏龜》自序雲:&lsquo龜版己亥歲出土,在河南湯陰縣屬之古牖裡城&hellip&hellip&rsquo。

    蓋範等估人&hellip&hellip希圖專利,不肯告人以真實出土之地,劉氏所記,乃受其欺。

    上虞羅振玉叔蘊《五十日夢痕錄》言之甚詳。

    ”羅振玉以考證甲骨的出土地點及寫作多部研究古文字的著作而聞名,下面将要介紹他。

     圖3 上虞羅振玉(叔蘊)先生像 海甯王國維(靜庵)先生題署 上面關于中國學術界對甲骨文初步認識的五件事,是董作賓記述的摘要。

    他把畢生獻給了認識這些古代文字的科學研究。

     盡管尚存若幹有待查明之處,但王懿榮應被認為是第一個認識甲骨文學術價值的人。

    清史是這樣記載王懿榮的:“懿榮泛涉書史,嗜金石,翁同龢、潘祖蔭并稱其博學。

    ”(9)1900年義和團運動高漲時,王懿榮自盡身亡。

    人們普遍認為他收集的刻字甲骨大部分落在劉鐵雲手裡。

    據不少專家講,劉鐵雲也從範維卿那裡買過刻字甲骨。

     在1936年出版的劉鐵雲日記中有一些關于他和王懿榮的早期收集活動的補充資料(10)。

    董作賓校訂編年史時,可能認為這些不适用,故未編入。

    劉氏辛醜年(1901)十月二十日的日記中說:“商人趙執齋送來一些龜殼,有些是大塊。

    晚上我進行了清點,總數達1300塊。

    收獲極豐!”陳夢家據此推論劉鐵雲早在1901年就開始了自己的收集活動。

    (11) 如果可以把王懿榮比作中國古文字這個新學科的查理·達爾文,大家都會同意把劉鐵雲列為托馬斯·赫胥黎。

    劉鐵雲是王懿榮的最重要的後繼者有兩個原因。

    他不僅繼續努力收集甲骨(陳夢家估計他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