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魯迅書信·緻許壽裳
關燈
小
中
大
進行。
國人識見如此,相向三歎。
聞本年越中秋收頗佳,但歸時問榜人,則雲實惡,大約疑仆是南歸收租人,故以相謾,亦不複究竟之矣。
此頌 曼福。
仆樹人頓首 十二月九日 銘伯先生前乞緻意問候,不别具。
十一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一别忽已過年,當枯坐牙門中時,懷想彌苦。
頃蒙書,藉審梗概,又據所聞,則江西廳較之不上不落之他廳,尚差勝,聊以慰耳。
來論謂當灌輸誠愛二字,甚當;第其法則難,思之至今,乃無可報。
吾輩診同胞病頗得七八,而治之有二難焉:未知下藥,一也;牙關緊閉,二也。
牙關不開尚能以醋塗其腮,更取鐵鉗摧而啟之,而藥方則無以下筆。
故仆敢告不敏,希别問何廉臣先生耳。
若問鄙意,則以為不如先自作官,至整頓一層,不如待天氣清明以後,或官已做穩,行有餘力時耳。
再此間聞老蝦公以不厭其欲,頗暗中作怪,雖真否未可知,不可不防。
陳君地竊謂當早為設法,緣壽山請托極希,亦當聊塞其請也。
《新青年》以不能廣行,書肆拟中止;獨秀輩與之交涉,已允續刊,定于本月十五出版雲。
羅遺老出書不少,如明器,印之類,俱有圖錄,惜價貴而無說,亦一憾事。
孫氏《名原》亦印出,中多木丁未刻,觀之令人怅然,而一薄本需銀一元,其後人惰于校刻而勤于利,可歎。
仆迄今未買,他日或在滬緻之,緣可七折,而今又不急急也。
起孟講義已别封上。
樹言 一月四日 部中對 君尚無謠言。
獸道已在秘書處行走,自遇獸道,可謂還治其身矣。
吉黑二廳,聞迄今尚未得一文,頗困頓。
女官公則厭厭無生意,略無動作。
今日赴部,有此公之腹底演說,隻聞新年二字,餘乃傾聽亦不可辨,然仆亦不複深究也。
諸友中大抵如恒。
惟季上于十月初病傷寒,迄今未能出動;其女亦病,已痊;其夫人亦病,于年杪逝去,可謂不幸也矣。
協和博負錢七八十,今日見之,目眶下陷,自言非因失眠,實緣小病,每微病而目眶便陷,彼家人人如此,似屬遺傳雲雲,仆亦不複深究之矣。
此頌 曼福。
樹頓首 作(指周作人,編者注)附筆候 十二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數日前蒙書,謹悉。
《文牍彙編》第三,今無其書,亦無付印朕兆。
所物色之人,條件大難,何可便得,善于公牍已不凡,而況思路明晰者哉?故無以報命。
若欲得思路胡塗者,則此間觸目都是,随時可以奉獻也。
子英通信處是大路俊誠陞記箔莊轉交,陳君尚無事。
所需書目,起孟寫出三種如别紙,惟其價目,今或因戰事已稍增。
又第三種較深,今之學生,慮未能讀,可以從緩。
《新青年》第二期已出,别封寄上。
今年群益社見贻甚多,不取值,故亦不必以值見返耳。
日前在《時報》見所演說,甚所贊成,但今之同胞,恐未必能解。
仆審現在所出書,無不大害青年,其十惡不赦之思想,令人肉顫。
滬上一班昏蟲又大搗鬼,至于為徐班侯之靈魂照相,其狀乃如鼻煙壺。
人事不修,群趨鬼道,所謂國将亡聽命于神者哉!近來部中俸泉雖不如期,尚不至甚遲,但紙券暴落,人心又不甯一,困頓良不可言。
家叔曠達,自由行動數十年而逝,仆殊羨其福氣。
至于善後,則殆無從措手。
既須謀食,更不暇清理糾葛,倘複紛纭,會當犧牲老屋,率眷屬拱手讓之耳。
專此并頌 曼福。
仆周樹人頓首 三月十日 十三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頃蒙書,祗悉,便赴文書科查檢案卷,有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系南洋商務學堂改稱),江南實業學堂,而南洋高等實業學堂則無有。
又查上海江南兩學堂名冊,亦不見魏公之名。
此宗案卷從前清移交,有無阙失,不可知。
總之此公則不見于現存經傳中,非觀其文憑難辨真妄。
然既善于糾纏,則縱令真為南洋高等實業學堂最優卒業,肄業年限為一百年,亦無足取耳。
部中近事多而且怪,怪而且奇,然又毫無足述,述亦難盡,即述盡之乃又無謂之至,如人為虱子所叮,雖亦是一件事,亦極不舒服,卻又無可叙述明之,所謂“現在世界真當仰東石殺者”之格言,已發揮精蘊無餘,我輩已不能更贅矣。
《新青年》第五期大約不久可出,内有拙作少許。
該雜志銷路聞大不佳,而今之青年皆比我輩更為頑固,真是無法。
此複,敬頌 曼福。
仆樹人頓首 八〔五〕月廿九日 十四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日前從銘伯先生處得知夫人逝去,大出意外。
朋友聞之亦悉驚歎。
夫節哀釋念,固莫如定命之譚,而仆則仍以為不過偶然之會,吊慰悉屬膚辭,故不欲以陳言相聞。
度在明達,當早識聚離生死之故,不俟解于人言也。
惟經理孺子,首是要事,不知将何以善其後耶?《新青年》第五期及啟孟講義前日已寄上。
溽暑尚自珍攝。
仆樹頓首 六月十九日 十五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早蒙書,卒卒不即複。
記前函曾詢部中《最新法令彙編》,當時問之雷川,乃雲無有。
前答未及,今特先陳。
夫人逝去,孺子良為可念,今既得令親到贛,複有教師,當可稍輕顧慮。
人有恒言:“婦人弱也,而為母則強。
”仆為一轉曰:“孺子弱也,而失母則強。
”此意久不語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
《狂人日記》實為拙作,又有白話詩署“唐俟”者,亦仆所為。
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
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後以偶閱《通鑒》,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
此種發見,關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京師圖書分館等章程,朱孝荃想早寄上。
然此并庸妄人(錢稻孫,王丕谟)所為,何足依據。
而通俗圖書館者尤可笑,幾于不通。
仆以為有權在手,便當任意作之,何必參考愚說耶?教育博物館等素未究,必無以奉告。
惟于通俗圖書館,則鄙意以為小說大應選擇;而科學書等,實以廣學會所出者為佳,大可購置,而世多以其教會所開而忽之矣。
覃孝方之辭職,聞因為一校長所打,其所以打之者,則意在排斥外省人而代以本省人。
然目的僅達其半,故覃去而X至,可謂去虎進狗矣。
部中風氣日趨日下,略有人狀者已寥寥不多見。
若夫新聞,則有エバ之健将牛獻周佥事在此娶妻,未幾前妻聞風而至,乃誘後妻至奉天,售之妓館,已而被訴,今方在囹圄,但尚未判決也。
作事如此,可謂極人間之奇觀,達獸道之極緻,而居然出于教育部,甯非幸欤!曆觀國内無一佳象,而仆則思想頗變遷,毫不悲觀。
蓋國之觀念,其愚亦與省界相類。
若以人類為着眼點,則中國若改良,固足為人類進步之驗(以如此國而尚能改良故);若其滅亡,亦是人類向上之驗,緣如此國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類進步之故也。
大約将來人道主義終當勝利,中國雖不改進,欲為奴隸,而他人更不欲用奴隸;則雖渴想請安,亦是不得主顧,止能侘傺而死。
如是數代,則請安磕頭之瘾漸淡,終必難免于進步矣。
此仆之所為樂也。
此布,即頌 曼福。
仆樹人頓首 八月廿日 十六 (1919年) 季芾君足下: 日前蒙書,謹悉。
仆于其先又寄上《新青年》五卷之第三四兩本,今度已達。
來書問童子所誦習,仆實未能答。
緣中國古書,葉葉害人,而新出諸書亦多妄人所為,毫無是處。
為今之計,隻能讀其記天然物之文,而略其故事,因記述天物,弊止于陋,而說故事,則大抵謬妄,陋易醫,謬則難治也。
漢文終當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幸存之道。
但我輩以及孺子生當此時,須以若幹精力犧牲于此,實為可惜。
仆意君教詩英,但以養成适應時代之思想為第一誼,文體似不必十分決擇,且此刻頌習,未必于将來大有效力,隻須思想能自由,則将來無論大潮如何,必能與為沆瀣矣。
少年可讀之書,中國絕少,起孟素來注意,亦頗有譯述之意,但無暇無才無錢,恐成績終亦甚鮮。
主張用白話者,近來似亦日多,但敵亦群起,四面八方攻擊者衆,而應援者則甚少,所以當做之事甚多,而萬不舉一,頗不禁人才寥落之歎。
大學之《模範文選》,本系油印,近聞已付排印,俟成後奉寄,不必得模胡之舊印矣。
大學學生二千,大抵暮氣甚深,蔡先生來,略與改革,似亦無大效,惟近來出雜志一種曰《新潮》,頗強人意,隻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間亦雜教員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當即郵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為上,羅家倫亦不弱,皆學生)。
仆年來仍事嬉遊,一無善狀,但思想似稍變遷。
明年,在紹之屋為族人所迫,必須賣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複有越人安越之想。
而近來與紹興之感情亦日惡,殊不自至[知]其何故也。
聞燮和言李牧齋贻書于女官首領,說君壞話者已數次,但不知燮和于何處得來,或エバ等作此謠言亦未可定,此是此公長技,對于ラィブチヒ亦往往如此。
要之,我輩之與遺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啧有煩言,正是應有之事,記之聊供一哂耳。
頃在部作此箋答,而惠書在寓中,故所答或有未盡,請恕為幸。
專此,敬頌 曼福。
仆樹頓首 一月十六日 《新潮》第一冊頃已寄出,并聞。
同日 十七 (1923年) 季芾兄: 前見《校刊》,知兄已遞辭呈,又患失眠,此信本該不作,然實無奈,故寫此以待,因聞詩荃兄言兄當以明日到京也。
此次教部裁員,他司不知,若在社會司,則辦事員之凡日日真來辦事者皆去矣,留者之徒,弟僅于發薪時或偶見其面,而平時則杳然,如此,則天下事可知也。
複次之胡鬧,當在附屬機關,弟因此頗為子佩憂,現在年數勞績皆不論,更有可說。
前聞女師校有管注冊者已去,而位尚虛,殊欲切為子佩謀之,但不知兄在辭中,尚可為不?倘可,并且無他窒礙,則專以此為托也。
附上講稿一卷,明已完,此後僅清代七篇矣。
然上卷已付排印,下卷則起草将完,拟以明年二月間出。
此初稿頗有誤,本可不複呈,但先已俱呈,故不中止耳。
已印者日内可裝成,其時寄上。
弟樹人上 十二月十日夜 十八 (1926年) 季芾兄: 昨得洙鄰兄函,言:“案已于昨日開會通過完全勝利大約辦稿呈報得批登公報約尚須兩星期也”雲雲。
特以奉聞,并希以電話告知幼漁兄為托。
樹人 二月二十五日 十九 (1926年) 季芾兄: 四日下午到廈門,即遷入校中,因未悉大略,故未發信,今稍觀察,知與我輩所推測者甚為懸殊。
玉堂極被掣肘,校長有秘書姓孫,無錫人,可憎之至,鬼祟似皆此人所為,我與臤士等三人,雖已有聘書,而孫伏園等四人已到兩星期,則校長尚未簽字,與以切實之定議,是作态抑有中變,未可知也。
在國文系尚且如此,則于他系有所活動,自然更難。
兄事曾商量數次,皆不得要領,據我看去,是沒有結果的。
臤士于合同尚未簽字,或者亦不久居,我之行止,臨時再定。
此地風景極佳,但食物極劣,語言一字不懂,學生止四百人,寄宿舍中有京調及胡琴聲,令人聆之氣悶。
離市約十餘裡,消息極不靈通,上海報章,
國人識見如此,相向三歎。
聞本年越中秋收頗佳,但歸時問榜人,則雲實惡,大約疑仆是南歸收租人,故以相謾,亦不複究竟之矣。
此頌 曼福。
仆樹人頓首 十二月九日 銘伯先生前乞緻意問候,不别具。
十一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一别忽已過年,當枯坐牙門中時,懷想彌苦。
頃蒙書,藉審梗概,又據所聞,則江西廳較之不上不落之他廳,尚差勝,聊以慰耳。
來論謂當灌輸誠愛二字,甚當;第其法則難,思之至今,乃無可報。
吾輩診同胞病頗得七八,而治之有二難焉:未知下藥,一也;牙關緊閉,二也。
牙關不開尚能以醋塗其腮,更取鐵鉗摧而啟之,而藥方則無以下筆。
故仆敢告不敏,希别問何廉臣先生耳。
若問鄙意,則以為不如先自作官,至整頓一層,不如待天氣清明以後,或官已做穩,行有餘力時耳。
再此間聞老蝦公以不厭其欲,頗暗中作怪,雖真否未可知,不可不防。
陳君地竊謂當早為設法,緣壽山請托極希,亦當聊塞其請也。
《新青年》以不能廣行,書肆拟中止;獨秀輩與之交涉,已允續刊,定于本月十五出版雲。
羅遺老出書不少,如明器,印之類,俱有圖錄,惜價貴而無說,亦一憾事。
孫氏《名原》亦印出,中多木丁未刻,觀之令人怅然,而一薄本需銀一元,其後人惰于校刻而勤于利,可歎。
仆迄今未買,他日或在滬緻之,緣可七折,而今又不急急也。
起孟講義已别封上。
樹言 一月四日 部中對 君尚無謠言。
獸道已在秘書處行走,自遇獸道,可謂還治其身矣。
吉黑二廳,聞迄今尚未得一文,頗困頓。
女官公則厭厭無生意,略無動作。
今日赴部,有此公之腹底演說,隻聞新年二字,餘乃傾聽亦不可辨,然仆亦不複深究也。
諸友中大抵如恒。
惟季上于十月初病傷寒,迄今未能出動;其女亦病,已痊;其夫人亦病,于年杪逝去,可謂不幸也矣。
協和博負錢七八十,今日見之,目眶下陷,自言非因失眠,實緣小病,每微病而目眶便陷,彼家人人如此,似屬遺傳雲雲,仆亦不複深究之矣。
此頌 曼福。
樹頓首 作(指周作人,編者注)附筆候 十二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數日前蒙書,謹悉。
《文牍彙編》第三,今無其書,亦無付印朕兆。
所物色之人,條件大難,何可便得,善于公牍已不凡,而況思路明晰者哉?故無以報命。
若欲得思路胡塗者,則此間觸目都是,随時可以奉獻也。
子英通信處是大路俊誠陞記箔莊轉交,陳君尚無事。
所需書目,起孟寫出三種如别紙,惟其價目,今或因戰事已稍增。
又第三種較深,今之學生,慮未能讀,可以從緩。
《新青年》第二期已出,别封寄上。
今年群益社見贻甚多,不取值,故亦不必以值見返耳。
日前在《時報》見所演說,甚所贊成,但今之同胞,恐未必能解。
仆審現在所出書,無不大害青年,其十惡不赦之思想,令人肉顫。
滬上一班昏蟲又大搗鬼,至于為徐班侯之靈魂照相,其狀乃如鼻煙壺。
人事不修,群趨鬼道,所謂國将亡聽命于神者哉!近來部中俸泉雖不如期,尚不至甚遲,但紙券暴落,人心又不甯一,困頓良不可言。
家叔曠達,自由行動數十年而逝,仆殊羨其福氣。
至于善後,則殆無從措手。
既須謀食,更不暇清理糾葛,倘複紛纭,會當犧牲老屋,率眷屬拱手讓之耳。
專此并頌 曼福。
仆周樹人頓首 三月十日 十三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頃蒙書,祗悉,便赴文書科查檢案卷,有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系南洋商務學堂改稱),江南實業學堂,而南洋高等實業學堂則無有。
又查上海江南兩學堂名冊,亦不見魏公之名。
此宗案卷從前清移交,有無阙失,不可知。
總之此公則不見于現存經傳中,非觀其文憑難辨真妄。
然既善于糾纏,則縱令真為南洋高等實業學堂最優卒業,肄業年限為一百年,亦無足取耳。
部中近事多而且怪,怪而且奇,然又毫無足述,述亦難盡,即述盡之乃又無謂之至,如人為虱子所叮,雖亦是一件事,亦極不舒服,卻又無可叙述明之,所謂“現在世界真當仰東石殺者”之格言,已發揮精蘊無餘,我輩已不能更贅矣。
《新青年》第五期大約不久可出,内有拙作少許。
該雜志銷路聞大不佳,而今之青年皆比我輩更為頑固,真是無法。
此複,敬頌 曼福。
仆樹人頓首 八〔五〕月廿九日 十四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日前從銘伯先生處得知夫人逝去,大出意外。
朋友聞之亦悉驚歎。
夫節哀釋念,固莫如定命之譚,而仆則仍以為不過偶然之會,吊慰悉屬膚辭,故不欲以陳言相聞。
度在明達,當早識聚離生死之故,不俟解于人言也。
惟經理孺子,首是要事,不知将何以善其後耶?《新青年》第五期及啟孟講義前日已寄上。
溽暑尚自珍攝。
仆樹頓首 六月十九日 十五 (1918年) 季芾君足下: 早蒙書,卒卒不即複。
記前函曾詢部中《最新法令彙編》,當時問之雷川,乃雲無有。
前答未及,今特先陳。
夫人逝去,孺子良為可念,今既得令親到贛,複有教師,當可稍輕顧慮。
人有恒言:“婦人弱也,而為母則強。
”仆為一轉曰:“孺子弱也,而失母則強。
”此意久不語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
《狂人日記》實為拙作,又有白話詩署“唐俟”者,亦仆所為。
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
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後以偶閱《通鑒》,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
此種發見,關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京師圖書分館等章程,朱孝荃想早寄上。
然此并庸妄人(錢稻孫,王丕谟)所為,何足依據。
而通俗圖書館者尤可笑,幾于不通。
仆以為有權在手,便當任意作之,何必參考愚說耶?教育博物館等素未究,必無以奉告。
惟于通俗圖書館,則鄙意以為小說大應選擇;而科學書等,實以廣學會所出者為佳,大可購置,而世多以其教會所開而忽之矣。
覃孝方之辭職,聞因為一校長所打,其所以打之者,則意在排斥外省人而代以本省人。
然目的僅達其半,故覃去而X至,可謂去虎進狗矣。
部中風氣日趨日下,略有人狀者已寥寥不多見。
若夫新聞,則有エバ之健将牛獻周佥事在此娶妻,未幾前妻聞風而至,乃誘後妻至奉天,售之妓館,已而被訴,今方在囹圄,但尚未判決也。
作事如此,可謂極人間之奇觀,達獸道之極緻,而居然出于教育部,甯非幸欤!曆觀國内無一佳象,而仆則思想頗變遷,毫不悲觀。
蓋國之觀念,其愚亦與省界相類。
若以人類為着眼點,則中國若改良,固足為人類進步之驗(以如此國而尚能改良故);若其滅亡,亦是人類向上之驗,緣如此國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類進步之故也。
大約将來人道主義終當勝利,中國雖不改進,欲為奴隸,而他人更不欲用奴隸;則雖渴想請安,亦是不得主顧,止能侘傺而死。
如是數代,則請安磕頭之瘾漸淡,終必難免于進步矣。
此仆之所為樂也。
此布,即頌 曼福。
仆樹人頓首 八月廿日 十六 (1919年) 季芾君足下: 日前蒙書,謹悉。
仆于其先又寄上《新青年》五卷之第三四兩本,今度已達。
來書問童子所誦習,仆實未能答。
緣中國古書,葉葉害人,而新出諸書亦多妄人所為,毫無是處。
為今之計,隻能讀其記天然物之文,而略其故事,因記述天物,弊止于陋,而說故事,則大抵謬妄,陋易醫,謬則難治也。
漢文終當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幸存之道。
但我輩以及孺子生當此時,須以若幹精力犧牲于此,實為可惜。
仆意君教詩英,但以養成适應時代之思想為第一誼,文體似不必十分決擇,且此刻頌習,未必于将來大有效力,隻須思想能自由,則将來無論大潮如何,必能與為沆瀣矣。
少年可讀之書,中國絕少,起孟素來注意,亦頗有譯述之意,但無暇無才無錢,恐成績終亦甚鮮。
主張用白話者,近來似亦日多,但敵亦群起,四面八方攻擊者衆,而應援者則甚少,所以當做之事甚多,而萬不舉一,頗不禁人才寥落之歎。
大學之《模範文選》,本系油印,近聞已付排印,俟成後奉寄,不必得模胡之舊印矣。
大學學生二千,大抵暮氣甚深,蔡先生來,略與改革,似亦無大效,惟近來出雜志一種曰《新潮》,頗強人意,隻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間亦雜教員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當即郵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為上,羅家倫亦不弱,皆學生)。
仆年來仍事嬉遊,一無善狀,但思想似稍變遷。
明年,在紹之屋為族人所迫,必須賣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複有越人安越之想。
而近來與紹興之感情亦日惡,殊不自至[知]其何故也。
聞燮和言李牧齋贻書于女官首領,說君壞話者已數次,但不知燮和于何處得來,或エバ等作此謠言亦未可定,此是此公長技,對于ラィブチヒ亦往往如此。
要之,我輩之與遺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啧有煩言,正是應有之事,記之聊供一哂耳。
頃在部作此箋答,而惠書在寓中,故所答或有未盡,請恕為幸。
專此,敬頌 曼福。
仆樹頓首 一月十六日 《新潮》第一冊頃已寄出,并聞。
同日 十七 (1923年) 季芾兄: 前見《校刊》,知兄已遞辭呈,又患失眠,此信本該不作,然實無奈,故寫此以待,因聞詩荃兄言兄當以明日到京也。
此次教部裁員,他司不知,若在社會司,則辦事員之凡日日真來辦事者皆去矣,留者之徒,弟僅于發薪時或偶見其面,而平時則杳然,如此,則天下事可知也。
複次之胡鬧,當在附屬機關,弟因此頗為子佩憂,現在年數勞績皆不論,更有可說。
前聞女師校有管注冊者已去,而位尚虛,殊欲切為子佩謀之,但不知兄在辭中,尚可為不?倘可,并且無他窒礙,則專以此為托也。
附上講稿一卷,明已完,此後僅清代七篇矣。
然上卷已付排印,下卷則起草将完,拟以明年二月間出。
此初稿頗有誤,本可不複呈,但先已俱呈,故不中止耳。
已印者日内可裝成,其時寄上。
弟樹人上 十二月十日夜 十八 (1926年) 季芾兄: 昨得洙鄰兄函,言:“案已于昨日開會通過完全勝利大約辦稿呈報得批登公報約尚須兩星期也”雲雲。
特以奉聞,并希以電話告知幼漁兄為托。
樹人 二月二十五日 十九 (1926年) 季芾兄: 四日下午到廈門,即遷入校中,因未悉大略,故未發信,今稍觀察,知與我輩所推測者甚為懸殊。
玉堂極被掣肘,校長有秘書姓孫,無錫人,可憎之至,鬼祟似皆此人所為,我與臤士等三人,雖已有聘書,而孫伏園等四人已到兩星期,則校長尚未簽字,與以切實之定議,是作态抑有中變,未可知也。
在國文系尚且如此,則于他系有所活動,自然更難。
兄事曾商量數次,皆不得要領,據我看去,是沒有結果的。
臤士于合同尚未簽字,或者亦不久居,我之行止,臨時再定。
此地風景極佳,但食物極劣,語言一字不懂,學生止四百人,寄宿舍中有京調及胡琴聲,令人聆之氣悶。
離市約十餘裡,消息極不靈通,上海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