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魯迅古詩文的一斑
關燈
小
中
大
君書一箋:
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殚。
願乞畫家新意匠,隻研朱墨作春山。
同年六月二十一日,為樋口良平君書一絕: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景宋注曰:“按二十日日記,寫着:&lsquo午季芾來,午後同往萬國殡儀館送楊杏佛殓。
&rsquo故詩有慨而言。
另一幅寫給景宋,雲:&lsquo酉年六月二十日作&rsquo,詩句同上。
” 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聞天津《大公報》記我患腦炎,戲作一絕,寄靜農”雲: 橫眉豈争蛾眉冶,不料仍違衆女心。
詛咒而今翻異樣,無如臣腦故如冰。
魯迅雖然調平仄守格律,做近體詩,但他總不肯呆闆地受這無謂的限制。
例如寫給内山的詩,歌麻魚韻通用,依古時歌麻合韻,麻魚通韻而做律詩,很是奇特的;這首戲作寄靜農,又蒸侵通用,也可謂“古已有之”,《大雅·大明》七章不是“林”、“心”與“興”合韻嗎? 魯迅又能做骈體文,做得也極工,試觀《〈淑姿的信〉序》(《集外集》),便可知道: 夫嘉葩失蔭,薄寒奪其芳菲,思士陵天,驕陽毀其羽翮。
蓋幽居一出,每倉皇于太空,坐馳無窮,終隕颠于實有也。
爰有靜女,長自山家,林泉陶其慧心,峰嶂隔茲塵俗,夜看朗月,覺天人之必圓,春撷繁花,謂芳馨之永住。
雖生舊第,亦濺新流,既茁愛萌,遂通佳訊,排微波而徑逝,矢堅石以偕行,向曼遠之将來,構輝煌之好夢。
然而年華春短,人海瀾翻。
遠矚所至,始見來日之大難,修眉漸颦,終斂當年之巧笑,銜深哀于不答,鑄孤憤以成辭,遠人焉居,長途難即。
何期忽逢二豎,遽釋諸紛,绮顔于一棺,腐芳心于抔土。
從此西樓良夜,憑檻無人,而中國韶年,樂生依舊。
嗚呼,亦可悲矣,不能久也。
逝者如是,遺簡廑存,則有生人,付之活字,文無雕飾,呈天真之紛綸,事具悲歡,露人生之鱗爪,既娛以善始,遂凄恻而令終。
誠足以分追悼于有情,散餘悲于無著者也。
屬為小引,愧乏長才,率辍蕪詞,聊陳涯略雲爾。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曰,魯迅撰。
此文格調之高,上追東晉,用典之富,旁及西方,如“思士陵天”兩句,便使用着希臘神話中Icarus冒險失敗的故事。
全篇的思想和情緒又都是現代的。
魯迅因為一生常受誣蔑,在他的《世故三昧》文中,發着這樣感慨的話:“&hellip&hellip例如我自己罷,給一個毫不相幹的女士做了一篇信劄集的序,人們就說她是我的小姨;紹介一點科學的文藝理論,人們就說得了蘇聯的盧布。
親戚和金錢,在目下的中國,關系也真是大,事實給與了教訓,人們看慣了,以為人人都脫不了這關系,原也無足深怪的。
”人們所見不廣,隻看慣了金錢、親私、受賄賂、徇情面,于是妄加推測,随意誣人,這是很可歎息的事情。
我想魯迅所指的信劄集的序,大概就是這篇《〈淑姿的信〉序》罷。
他對于這位金女士,确乎素昧生平,毫無關系,而付印者“屬為小引”,魯迅即不吝微勞。
文字有靈,悲歡畢現,舒他人的悱憤,狀恨海的纏綿,明者自會共鳴,俗子定多曲解也。
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 (原載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六日《新苗》月刊第十六冊,署名上遂。
)
願乞畫家新意匠,隻研朱墨作春山。
同年六月二十一日,為樋口良平君書一絕: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景宋注曰:“按二十日日記,寫着:&lsquo午季芾來,午後同往萬國殡儀館送楊杏佛殓。
&rsquo故詩有慨而言。
另一幅寫給景宋,雲:&lsquo酉年六月二十日作&rsquo,詩句同上。
” 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聞天津《大公報》記我患腦炎,戲作一絕,寄靜農”雲: 橫眉豈争蛾眉冶,不料仍違衆女心。
詛咒而今翻異樣,無如臣腦故如冰。
魯迅雖然調平仄守格律,做近體詩,但他總不肯呆闆地受這無謂的限制。
例如寫給内山的詩,歌麻魚韻通用,依古時歌麻合韻,麻魚通韻而做律詩,很是奇特的;這首戲作寄靜農,又蒸侵通用,也可謂“古已有之”,《大雅·大明》七章不是“林”、“心”與“興”合韻嗎? 魯迅又能做骈體文,做得也極工,試觀《〈淑姿的信〉序》(《集外集》),便可知道: 夫嘉葩失蔭,薄寒奪其芳菲,思士陵天,驕陽毀其羽翮。
蓋幽居一出,每倉皇于太空,坐馳無窮,終隕颠于實有也。
爰有靜女,長自山家,林泉陶其慧心,峰嶂隔茲塵俗,夜看朗月,覺天人之必圓,春撷繁花,謂芳馨之永住。
雖生舊第,亦濺新流,既茁愛萌,遂通佳訊,排微波而徑逝,矢堅石以偕行,向曼遠之将來,構輝煌之好夢。
然而年華春短,人海瀾翻。
遠矚所至,始見來日之大難,修眉漸颦,終斂當年之巧笑,銜深哀于不答,鑄孤憤以成辭,遠人焉居,長途難即。
何期忽逢二豎,遽釋諸紛,绮顔于一棺,腐芳心于抔土。
從此西樓良夜,憑檻無人,而中國韶年,樂生依舊。
嗚呼,亦可悲矣,不能久也。
逝者如是,遺簡廑存,則有生人,付之活字,文無雕飾,呈天真之紛綸,事具悲歡,露人生之鱗爪,既娛以善始,遂凄恻而令終。
誠足以分追悼于有情,散餘悲于無著者也。
屬為小引,愧乏長才,率辍蕪詞,聊陳涯略雲爾。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曰,魯迅撰。
此文格調之高,上追東晉,用典之富,旁及西方,如“思士陵天”兩句,便使用着希臘神話中Icarus冒險失敗的故事。
全篇的思想和情緒又都是現代的。
魯迅因為一生常受誣蔑,在他的《世故三昧》文中,發着這樣感慨的話:“&hellip&hellip例如我自己罷,給一個毫不相幹的女士做了一篇信劄集的序,人們就說她是我的小姨;紹介一點科學的文藝理論,人們就說得了蘇聯的盧布。
親戚和金錢,在目下的中國,關系也真是大,事實給與了教訓,人們看慣了,以為人人都脫不了這關系,原也無足深怪的。
”人們所見不廣,隻看慣了金錢、親私、受賄賂、徇情面,于是妄加推測,随意誣人,這是很可歎息的事情。
我想魯迅所指的信劄集的序,大概就是這篇《〈淑姿的信〉序》罷。
他對于這位金女士,确乎素昧生平,毫無關系,而付印者“屬為小引”,魯迅即不吝微勞。
文字有靈,悲歡畢現,舒他人的悱憤,狀恨海的纏綿,明者自會共鳴,俗子定多曲解也。
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 (原載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六日《新苗》月刊第十六冊,署名上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