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民族性研究
關燈
小
中
大
魯迅對于我們民族有偉大的愛,所以對于我們民族,由曆史上,社會上各方面研究得極深。
他在青年留學時期,就已經緻力于民族性的檢讨過去和追求将來這種艱巨的工作了,從此抉發病根毫無顧忌,所呼籲異常迫切,要皆出于至誠,即使遭了一部分諱疾忌醫者的反感也在所不計。
正惟其愛民族越加深至,故其觀察越加精密,而暴露症結也越加詳盡,毫不留情。
他的舍棄醫學,改習文藝,不做成一位診治肉體諸病的醫師,卻做成了一位針砭民族性的國手。
他的創作和翻譯約共六百萬字,便是他針砭民族性所開的方劑。
他常常勸人多看曆史,尤其看野史雜記,有雲: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hellip&hellip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他又雲: 曆史上都寫着中國的靈魂,指示着将來的命運,隻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
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隻看見點點的碎影。
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了然了,&hellip&hellip(《華蓋集·〈忽然想到〉四》) 他又勸人要正視社會的各方面,勿害怕,勿遮蓋,有雲: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
在這路上,就證明着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
一天一天的滿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hellip&hellip(《墳·論睜了眼看》) 他又指示民族性研究的多方面,舊中國特産的毛病實在不少,因之可以研究的方面也實在不少。
例如評論日本安岡秀夫《從小說看來的支那民族性》一書,結束有雲: 中國人總不肯研究自己。
從小說來看民族性,也就是一個好題目。
此外,則道士思想(不是道教,是方士)與曆史上大事件的關系,在現今社會上的勢力;孔教徒怎樣使“聖道”變得和自己的無所不為相宜;戰國遊士說動人主的所謂“利”“害”是怎樣的,和現今的政客有無不同;中國從古到今有多少文字獄;曆來“流言”的制造散布法和效驗等等&hellip&hellip可以研究的新方面實在多。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七月四日》) 他更堅決主張民族性必須改造,否則招牌雖換,貨色照舊,口号雖新,骨子不改,革命必無成功之一日。
真革命家隻有前進,義無反顧的,有雲: 說到中國的改革,第一着自然是掃蕩廢物,以造成一個使新生命得能誕生的機運。
五四運
他在青年留學時期,就已經緻力于民族性的檢讨過去和追求将來這種艱巨的工作了,從此抉發病根毫無顧忌,所呼籲異常迫切,要皆出于至誠,即使遭了一部分諱疾忌醫者的反感也在所不計。
正惟其愛民族越加深至,故其觀察越加精密,而暴露症結也越加詳盡,毫不留情。
他的舍棄醫學,改習文藝,不做成一位診治肉體諸病的醫師,卻做成了一位針砭民族性的國手。
他的創作和翻譯約共六百萬字,便是他針砭民族性所開的方劑。
他常常勸人多看曆史,尤其看野史雜記,有雲: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hellip&hellip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他又雲: 曆史上都寫着中國的靈魂,指示着将來的命運,隻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
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隻看見點點的碎影。
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了然了,&hellip&hellip(《華蓋集·〈忽然想到〉四》) 他又勸人要正視社會的各方面,勿害怕,勿遮蓋,有雲: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
在這路上,就證明着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
一天一天的滿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hellip&hellip(《墳·論睜了眼看》) 他又指示民族性研究的多方面,舊中國特産的毛病實在不少,因之可以研究的方面也實在不少。
例如評論日本安岡秀夫《從小說看來的支那民族性》一書,結束有雲: 中國人總不肯研究自己。
從小說來看民族性,也就是一個好題目。
此外,則道士思想(不是道教,是方士)與曆史上大事件的關系,在現今社會上的勢力;孔教徒怎樣使“聖道”變得和自己的無所不為相宜;戰國遊士說動人主的所謂“利”“害”是怎樣的,和現今的政客有無不同;中國從古到今有多少文字獄;曆來“流言”的制造散布法和效驗等等&hellip&hellip可以研究的新方面實在多。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七月四日》) 他更堅決主張民族性必須改造,否則招牌雖換,貨色照舊,口号雖新,骨子不改,革命必無成功之一日。
真革命家隻有前進,義無反顧的,有雲: 說到中國的改革,第一着自然是掃蕩廢物,以造成一個使新生命得能誕生的機運。
五四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