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人格和思想
關燈
小
中
大
的新的戰士,在文學戰線上的必須“韌”,他自己便是一個“韌”戰的模範。
他是一個為民請命,拼命硬幹的人,一九三〇年春,忽負密令通緝的罪名,相識的人都勸他暫避,而魯迅處之泰然,有雲:“&hellip&hellip故且深自韬晦,冀延餘年,倘舉朝文武,仍不相容,會當相偕以泛海,或相率而授命耳。
”(《魯迅書簡·複李秉中函》)他雖身在圍攻禁锢之中,毫無畏縮,而堅韌奮鬥,始終不屈。
他的上海寓屋是在越界築路的北四川,即那時所謂“半租界”。
所以他的最後的雜文集,題名曰《且介亭雜文》,且介者,租界兩字之各半也。
他雖因肺結核而至垂死的時候,還是不肯小休,不肯出國去作轉地療養,“要趕快做”。
彌留的前夕,還是握管如恒。
這種為民族、為後代的自我犧牲精神,真是實踐了他自己的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隻有俯首佩服! 四是勤勞。
魯迅發憤著譯的時候,我親眼看見他每每忘晝夜,甚而至于忘食。
景宋在《〈死魂靈〉附記》中,有着兩段的話: 我從《死魂靈》想起他艱苦的工作:全桌面鋪滿了書本,專誠而又認真地,沉湛于中的,一心緻志的在翻譯。
有時因了原本字彙的豐美,在中國的方塊字裡面,找不出适當的句子來,其窘迫于産生的情況,真不下于科學者的發明。
當《死魂靈》第二部第三章翻譯完了時,正是一九三六年的五月十五日。
其始先生熬住了身體的虛弱,一直支撐着做工。
等到翻譯得以告一段落了的晚上,他抱着做下了一件如心的事之後似的,輕松地歎一口氣說:休息一下罷!不過覺得人不大好。
我就勸告他早些醫治,後來竟病倒了。
&hellip&hellip(見《魯迅全集》第二十卷,六〇五、六〇六頁) 魯迅工作的認真,刻苦,從來不肯絲毫偷懶。
他譯《死魂靈》第二部第三章中有一句“近乎剛剛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位置”,注雲:“威奴斯是羅馬神話上的美和愛欲的女神,至今還存留着當時的好幾種雕像。
&lsquo眉提希的威奴斯&rsquo(VenusdeMedici)為克萊阿美納斯(Cleomenes)所雕刻,一手當胸,一手置胸腹之間。
”魯迅為了要說明這姿勢,曾費了很多的金錢和力氣,才得查明。
曹靖華的《從翻譯工作看魯迅先生》文中有雲: &hellip&hellip他知道眉提希的威奴斯,為克萊阿美納斯所雕刻,但他沒有見過雕刻的圖像,不知出浴者的姿勢,于是東翻西查,卻偏覓不得,又買了日本新出的《美藝百科全書》來查,依然沒有,後來化了更多的力氣,才查到注明出來。
此外,魯迅的謙遜、節約、整潔、負責任、富友誼,以及為大衆為兒童服務等等,都證明着他的人格的偉大,夠得上做國民的模範。
至于魯迅的思想,其本質是人道主義,其方法是戰鬥的現實主義。
他生在國家民族最困厄的時代,内在者重重腐朽,外來者着着侵淩,他的敵忾心發為怒吼,來和那封建勢力及帝國主義相搏鬥,三十年如一日,全集二十大冊,都是戰鬥精神的業績。
生平所最努力追求闡揚者,在“最理想的人性”,所以對于一切摧殘或毒害“最理想的人性”的發展者&mdash&mdash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文物莫不施以猛烈的無情的抨擊。
《狂人日記》中,首先提出“吃人”的禮教,來揭示其新的人生觀和社會觀(參閱茅盾著《最理想的人性》)。
魯迅的思想,雖跟着時代的遷移,大有進展,由進化論而至唯物論,由個人主義而至集體主義,但有為其一貫的線索者在,這就是戰鬥的現實主義。
其思想方法,不是從抽象的理論出發,而是從具體的事實出發的,在現實生活中得其結論。
他目睹了父親重病,服了種種奇特的湯藥而終于死掉,便悟到中醫的騙人;目睹了身體茁壯而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将要被日軍斬首示衆,覺得人們的愚昧,無藥可醫,乃毅然棄醫而習文藝;鑒于兩
他是一個為民請命,拼命硬幹的人,一九三〇年春,忽負密令通緝的罪名,相識的人都勸他暫避,而魯迅處之泰然,有雲:“&hellip&hellip故且深自韬晦,冀延餘年,倘舉朝文武,仍不相容,會當相偕以泛海,或相率而授命耳。
”(《魯迅書簡·複李秉中函》)他雖身在圍攻禁锢之中,毫無畏縮,而堅韌奮鬥,始終不屈。
他的上海寓屋是在越界築路的北四川,即那時所謂“半租界”。
所以他的最後的雜文集,題名曰《且介亭雜文》,且介者,租界兩字之各半也。
他雖因肺結核而至垂死的時候,還是不肯小休,不肯出國去作轉地療養,“要趕快做”。
彌留的前夕,還是握管如恒。
這種為民族、為後代的自我犧牲精神,真是實踐了他自己的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隻有俯首佩服! 四是勤勞。
魯迅發憤著譯的時候,我親眼看見他每每忘晝夜,甚而至于忘食。
景宋在《〈死魂靈〉附記》中,有着兩段的話: 我從《死魂靈》想起他艱苦的工作:全桌面鋪滿了書本,專誠而又認真地,沉湛于中的,一心緻志的在翻譯。
有時因了原本字彙的豐美,在中國的方塊字裡面,找不出适當的句子來,其窘迫于産生的情況,真不下于科學者的發明。
當《死魂靈》第二部第三章翻譯完了時,正是一九三六年的五月十五日。
其始先生熬住了身體的虛弱,一直支撐着做工。
等到翻譯得以告一段落了的晚上,他抱着做下了一件如心的事之後似的,輕松地歎一口氣說:休息一下罷!不過覺得人不大好。
我就勸告他早些醫治,後來竟病倒了。
&hellip&hellip(見《魯迅全集》第二十卷,六〇五、六〇六頁) 魯迅工作的認真,刻苦,從來不肯絲毫偷懶。
他譯《死魂靈》第二部第三章中有一句“近乎剛剛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位置”,注雲:“威奴斯是羅馬神話上的美和愛欲的女神,至今還存留着當時的好幾種雕像。
&lsquo眉提希的威奴斯&rsquo(VenusdeMedici)為克萊阿美納斯(Cleomenes)所雕刻,一手當胸,一手置胸腹之間。
”魯迅為了要說明這姿勢,曾費了很多的金錢和力氣,才得查明。
曹靖華的《從翻譯工作看魯迅先生》文中有雲: &hellip&hellip他知道眉提希的威奴斯,為克萊阿美納斯所雕刻,但他沒有見過雕刻的圖像,不知出浴者的姿勢,于是東翻西查,卻偏覓不得,又買了日本新出的《美藝百科全書》來查,依然沒有,後來化了更多的力氣,才查到注明出來。
此外,魯迅的謙遜、節約、整潔、負責任、富友誼,以及為大衆為兒童服務等等,都證明着他的人格的偉大,夠得上做國民的模範。
至于魯迅的思想,其本質是人道主義,其方法是戰鬥的現實主義。
他生在國家民族最困厄的時代,内在者重重腐朽,外來者着着侵淩,他的敵忾心發為怒吼,來和那封建勢力及帝國主義相搏鬥,三十年如一日,全集二十大冊,都是戰鬥精神的業績。
生平所最努力追求闡揚者,在“最理想的人性”,所以對于一切摧殘或毒害“最理想的人性”的發展者&mdash&mdash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文物莫不施以猛烈的無情的抨擊。
《狂人日記》中,首先提出“吃人”的禮教,來揭示其新的人生觀和社會觀(參閱茅盾著《最理想的人性》)。
魯迅的思想,雖跟着時代的遷移,大有進展,由進化論而至唯物論,由個人主義而至集體主義,但有為其一貫的線索者在,這就是戰鬥的現實主義。
其思想方法,不是從抽象的理論出發,而是從具體的事實出發的,在現實生活中得其結論。
他目睹了父親重病,服了種種奇特的湯藥而終于死掉,便悟到中醫的騙人;目睹了身體茁壯而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将要被日軍斬首示衆,覺得人們的愚昧,無藥可醫,乃毅然棄醫而習文藝;鑒于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