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日常生活
關燈
小
中
大
魯迅出學校以後,從事戰鬥的新文藝工作,亘三十年。
這三十年間始終維持着最樸素的學生和戰士的生活,“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節衣縮食以購圖書,以助窮苦青年的學費。
景宋說得好:“&lsquo囚首垢面而談詩書&rsquo,這是古人的一句成語,拿來轉贈給魯迅先生,是很恰當的。
我推測他的所以&lsquo囚首垢面&rsquo,不是故意驚世駭俗,老實說,還是浮奢之風,不期引起他的不重皮相,不以外貌評衡一般事态,對人如此,對自己也一樣。
”又說:“說到廢紙做信封,我更憶起他日常生活之一的惜物。
&hellip&hellip他則正惟其如此,日積月累地,随時随地可省則省,留有用的金錢,做些于人于社會有益的事。
不然,不管他如何大心助人,以區區收入,再不處處儉省,怎能做到他當時所願做的呢。
”(《新中國文藝叢刊》三,景宋:《魯迅的日常生活》) 關于他的衣着,他在南京讀書時,沒有餘錢制衣服,以緻夾袴過冬,棉袍破舊得可憐,兩肩部已經沒有一點棉絮了。
這是他逝世以後,母太夫人才告訴我的。
他在杭州教書時,仍舊着學生制服,夏天隻做了一件白羽紗長衫,記得一直穿到十月天冷為止。
後來新置了一件外套,形式很像現今的中山裝,這是他個人獨出心裁,叫西服裁縫做成的,全集第八冊插圖,便是這服裝的照片。
他的鞋是革制而遮滿足踝的。
我還記得他在紹興中學堂教書時,有過一件皮鞋踢鬼的趣事:他的家和學堂的距離頗遠,中間有一條近路,是經過義冢堆的。
有一天晚上,在學堂裡弄得時候遲了,回家時,心想走那一條路呢?決定仍走近路。
兩邊草長得很高,忽地望見正面有個白東西毫不做聲地停住着,而且漸漸變為矮小,終于成為石頭那樣不動了。
他當時有些躊躇,這樣深夜,會有人在這樣地方行動,大約是所謂“鬼”罷?對這惡物的襲來,是“進攻”還是“退卻”呢?短時間的決定:還是沖上去,而且走到這白東西的旁邊,便用硬底皮鞋先踢了出去。
結果那白東西呵唷一聲,站起來向草中逃去了。
魯迅終于不曉得這是什麼東西,他後來講到這趣事時,笑着說:“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腳,就立刻變成人了。
”他到廣州以後,少着皮鞋,改用黑色帆布面膠底的了。
關于他的飲食,飯菜很随便,惟不很喜吃隔夜菜和幹鹹品,魚蟹也少吃,為的怕去骨和剝殼的麻煩。
除飲茶和吸煙外,并無嗜好。
茶用清茶,煙草用廉價品,每日大概需五十支。
早上醒來便在卧帳内吸煙,所以住會館時,他的白色蚊帳熏成黃黑。
還有一段趣事,即本書第五章所說:“火車上讓坐給老婦人,弄得後來口渴,想買茶而無錢。
”原因也是在愛吸煙草。
有一天,他從東京回仙台,付過了房飯錢和人力車錢,買好了火車票之後,口袋裡隻剩兩角銀币和兩個銅闆了。
因為火車一夜就到,他的學費已經先由公使館直寄學校留交了。
他大膽地把這兩角錢統統買了煙。
自以為糧草已足,百事無憂,揚長登車去了。
不料車到某站,衆客擁擠而上,車内已無餘坐,魯迅便對一位老婦人起立讓坐。
她因此感激,謝了又謝,攀談既久,饋以一大包鹹煎餅。
魯迅大嚼之餘,便覺口渴,到了一站,便喚住賣茶者,但立刻記得口袋中的情形,支吾一聲不要買了。
但是老婦人已經聽得他的喚茶而不買,以為是時間來不及之故,到了次一站,她便代為喚住,魯迅隻好推托說,我現在不渴了。
于是她買了一壺送給他,他也不客氣,一飲而盡。
有誰知道他的口袋中隻有兩個銅闆呢?(參閱拙著:《回憶魯迅》)他不敢多喝酒,因為他的父親曾有酒脾氣,所以他自己很有節制,不敢豪飲。
他愛吃辣椒。
我當初曾問他何時學會吃辣,他隻答道在南京讀書時,後來才告訴我:因為夾袴過冬,不得已吃辣椒以禦寒氣,漸漸成為嗜好,因而害及胃的健康,為畢生之累。
他發胃病的時候,我常見他把腹部頂住方桌的角上而把上身伏在桌上,這可想見他胃痛的厲害呀! 魯迅能健談,和他相處,随便聊天,也可見其胸懷磊落,機智疾流,有光風霁月之概。
所談有種種,或叙述,或評論,或笑話,或悲憤
這三十年間始終維持着最樸素的學生和戰士的生活,“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節衣縮食以購圖書,以助窮苦青年的學費。
景宋說得好:“&lsquo囚首垢面而談詩書&rsquo,這是古人的一句成語,拿來轉贈給魯迅先生,是很恰當的。
我推測他的所以&lsquo囚首垢面&rsquo,不是故意驚世駭俗,老實說,還是浮奢之風,不期引起他的不重皮相,不以外貌評衡一般事态,對人如此,對自己也一樣。
”又說:“說到廢紙做信封,我更憶起他日常生活之一的惜物。
&hellip&hellip他則正惟其如此,日積月累地,随時随地可省則省,留有用的金錢,做些于人于社會有益的事。
不然,不管他如何大心助人,以區區收入,再不處處儉省,怎能做到他當時所願做的呢。
”(《新中國文藝叢刊》三,景宋:《魯迅的日常生活》) 關于他的衣着,他在南京讀書時,沒有餘錢制衣服,以緻夾袴過冬,棉袍破舊得可憐,兩肩部已經沒有一點棉絮了。
這是他逝世以後,母太夫人才告訴我的。
他在杭州教書時,仍舊着學生制服,夏天隻做了一件白羽紗長衫,記得一直穿到十月天冷為止。
後來新置了一件外套,形式很像現今的中山裝,這是他個人獨出心裁,叫西服裁縫做成的,全集第八冊插圖,便是這服裝的照片。
他的鞋是革制而遮滿足踝的。
我還記得他在紹興中學堂教書時,有過一件皮鞋踢鬼的趣事:他的家和學堂的距離頗遠,中間有一條近路,是經過義冢堆的。
有一天晚上,在學堂裡弄得時候遲了,回家時,心想走那一條路呢?決定仍走近路。
兩邊草長得很高,忽地望見正面有個白東西毫不做聲地停住着,而且漸漸變為矮小,終于成為石頭那樣不動了。
他當時有些躊躇,這樣深夜,會有人在這樣地方行動,大約是所謂“鬼”罷?對這惡物的襲來,是“進攻”還是“退卻”呢?短時間的決定:還是沖上去,而且走到這白東西的旁邊,便用硬底皮鞋先踢了出去。
結果那白東西呵唷一聲,站起來向草中逃去了。
魯迅終于不曉得這是什麼東西,他後來講到這趣事時,笑着說:“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腳,就立刻變成人了。
”他到廣州以後,少着皮鞋,改用黑色帆布面膠底的了。
關于他的飲食,飯菜很随便,惟不很喜吃隔夜菜和幹鹹品,魚蟹也少吃,為的怕去骨和剝殼的麻煩。
除飲茶和吸煙外,并無嗜好。
茶用清茶,煙草用廉價品,每日大概需五十支。
早上醒來便在卧帳内吸煙,所以住會館時,他的白色蚊帳熏成黃黑。
還有一段趣事,即本書第五章所說:“火車上讓坐給老婦人,弄得後來口渴,想買茶而無錢。
”原因也是在愛吸煙草。
有一天,他從東京回仙台,付過了房飯錢和人力車錢,買好了火車票之後,口袋裡隻剩兩角銀币和兩個銅闆了。
因為火車一夜就到,他的學費已經先由公使館直寄學校留交了。
他大膽地把這兩角錢統統買了煙。
自以為糧草已足,百事無憂,揚長登車去了。
不料車到某站,衆客擁擠而上,車内已無餘坐,魯迅便對一位老婦人起立讓坐。
她因此感激,謝了又謝,攀談既久,饋以一大包鹹煎餅。
魯迅大嚼之餘,便覺口渴,到了一站,便喚住賣茶者,但立刻記得口袋中的情形,支吾一聲不要買了。
但是老婦人已經聽得他的喚茶而不買,以為是時間來不及之故,到了次一站,她便代為喚住,魯迅隻好推托說,我現在不渴了。
于是她買了一壺送給他,他也不客氣,一飲而盡。
有誰知道他的口袋中隻有兩個銅闆呢?(參閱拙著:《回憶魯迅》)他不敢多喝酒,因為他的父親曾有酒脾氣,所以他自己很有節制,不敢豪飲。
他愛吃辣椒。
我當初曾問他何時學會吃辣,他隻答道在南京讀書時,後來才告訴我:因為夾袴過冬,不得已吃辣椒以禦寒氣,漸漸成為嗜好,因而害及胃的健康,為畢生之累。
他發胃病的時候,我常見他把腹部頂住方桌的角上而把上身伏在桌上,這可想見他胃痛的厲害呀! 魯迅能健談,和他相處,随便聊天,也可見其胸懷磊落,機智疾流,有光風霁月之概。
所談有種種,或叙述,或評論,或笑話,或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