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上海生活——後五年

關燈
》,他寫信給我說:“有周子競先生名仁,兄識其人否?因我們拟印陳老蓮插畫集,而《博古葉子》無佳本,蟫隐廬有石印本,然其底本甚劣。

    鄭君振铎言曾見周先生藏有此書原刻,極想設法借照,鄭重處理,負責歸還。

    兄如識周先生,能為一商洽否?”我因為子競在上海,便函托蔡先生就近商借。

    又魯迅對于青年木刻家,一方面鼓勵,一方面予以不客氣的批評,《魯迅書簡》中關于讨論木刻的很多,例如給李桦的諸信,言之甚詳。

     (二)大衆語文,魯迅發表了許多篇,如《漢字和拉丁化》、《門外文談》、《中國語文的新生》、《關于新文字》和《論新文字》。

    現在摘引一段如下: 現在寫一點我的簡單的意見在這裡: 一、漢字和大衆,是勢不兩立的。

     二、所以,要推行大衆語文,必須用羅馬字拼音(即拉丁化,現在有人分為兩件事,我不懂是怎麼一回事),而且要分為多少區,&hellip&hellip 三、普及拉丁化,要在大衆自掌教育的時候。

    現在我們所辦得到的是:(甲)研究拉丁化法;(乙)試用廣東話之類,讀者較多的言語,做出東西來看;(丙)竭力将白話做得淺豁,使能懂的人增多,但精密的所謂“歐化”語文,仍應支持,&hellip&hellip 四、在鄉僻處啟蒙的大衆語,固然應該純用方言,但一面仍然要改進。

    &hellip&hellip 五、至于已有大衆語雛形的地方,我以為大可以依此為根據而加以改進,太僻的土語,是不必用的。

    &hellip&hellip(《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 至于魯迅的為将來,可以他的兒童教育問題為代表。

    “救救孩子”這句話是他一生的獅子吼,自從他的《狂人日記》的末句起,中間像《野草》的《風筝》說兒童的精神虐殺,直到臨死前,憤于《申報·兒童專刊》的謬說,作《立此存照》七有雲:“真的要救救孩子。

    ”(《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他的事業目标都注于此。

    在他的《二十四孝圖》中說:“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就是為的兒童的讀物。

    在他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有雲:“自己背着因襲的重擔&hellip&hellip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因之對于兒童讀物,費了不少心血,他的創作不待言,他的譯品就有多篇是童話,例如《表》(全集第十四冊)的譯本,真是又新鮮,又有益。

    “為了新的孩子們,是一定要給他新作品,使他向着變化不停的新世界,不斷的發榮滋長的。

    ”“十來年前,葉紹鈞先生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

    不料此後不但并無蛻變,而且也沒有人追蹤,倒是拼命的在向後轉。

    &hellip&hellip”(本書《譯者的話》)不僅此也;魯迅對于兒童看的畫本,也有嚴正的指示,現在引一段在下面: &hellip&hellip畫中人物,大抵倘不是帶着橫暴冥頑的氣味,甚而至于流氓模樣的,過度的惡作劇的頑童,就是鈎頭聳背,低眉順眼,一副死闆闆的臉相所謂“好孩子”。

    這雖然由于畫家本領的欠缺,但也是取兒童為範本的,而從此又以作供給兒童仿效的範本。

    我們試一看别國的兒童畫罷,英國沉着,德國粗豪,俄國雄厚,法國漂亮,日本聰明,都沒有一點中國似的衰憊的氣象。

    觀民風是不但可以由詩文,也可以由圖畫,而且可以由不為人們所重的兒童畫的。

     頑劣,鈍滞,都足以使人沒落,滅亡。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來的命運。

    我們的新人物,講戀愛,講小家庭,講自立,講享樂了,但很少有人為兒女提出家庭教育的問題,學校教育的問題,社會改革的問題。

    先前的人,隻知道“為兒孫作馬牛”,固然是錯誤的,但隻顧現在,不想将來,“任兒孫作馬牛”,卻不能不說是一個更大的錯誤。

    (《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