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上海生活——前五年
關燈
小
中
大
,解剖,咬嚼,現在是在所不免的,不過有一本解剖學,有一本烹饪法,依法辦理,則構造味道,總還可以較為清楚,有味。
人往往以神話中的Prometheus比革命者,以為竊火給人,雖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堅忍正相同。
但我從别國裡竊得火來,本意卻在煮自己的肉的,以為倘能味道較好,庶幾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較多的好處,我也不枉費了身軀:出發點全是個人主義,并且還夾雜着小市民性的奢華,以及慢慢地摸出解剖刀來,反而刺進解剖者的心髒裡去的“報複”。
梁先生說“他們要報複!”其實豈隻“他們”,這樣的人在“封建餘孽”中也很有的。
然而,我也願意于社會上有些用處,看客所見的結果仍是火和光。
這樣,首先開手的就是“文藝政策”,因為其中含有各派的議論。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在“左聯”成立時,魯迅發表演說,首則警戒“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為“右翼作家”的。
繼則提出今後應注意的幾點:“第一,對于舊社會和舊勢力的鬥争,必須堅決,持久不斷,而且注重實力。
&hellip&hellip第二,我以為戰線應該擴大。
&hellip&hellip第三,我們應當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
&hellip&hellip同時,在文學戰線上的人還要&lsquo韌&rsquo。
”(《二心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從此“左聯”成為中國新文藝界的主力,一直發展下去,而魯迅則成為其領導者。
一九三一年一月,因柔石等被捕,謠傳魯迅也被拘或已死了。
大報上雖沒有記載,小報上卻言之鑿鑿。
我正在憂疑焦急,而他的親筆郵信忽然到了,知道他已經出走,這才使我放心。
信中體裁和以前的大不相同,不加句讀,避掉真名而用“索士”和“令斐”,這是同一個人,我素所知悉的。
且以換住醫院,代替出走。
原信錄如下: 季黻吾兄左右昨至寶隆醫院看索士兄病則已不在院中據雲大約改入别一病院而不知其名拟訪其弟詢之當知詳細但尚未暇也近日浙江親友有傳其病笃或已死者恐即因出院之故恐兄亦聞此訛言為之黯然故特此奉白此布即請 道安 弟令斐頓首 一月二十一日 至于謠傳被拘的原因是這樣的。
魯迅告訴我:“因為柔石答應了去做某書店的雜志編輯,書店想印我的譯著,托他來問版稅的辦法,我為要他省掉多跑一趟路,便将我和北新書局所訂的合同,抄了蓋印交給他,臨别時我看他向大衣袋裡一塞,匆匆的去了。
不料翌日就被捕,衣袋裡還藏着我那蓋印的合同。
聽說官廳因此正在找尋我,這是謠傳我被拘的原因。
”柔石原名平複,姓趙,浙江甯海縣人,創作之外,緻力于紹介外國文藝,尤其是北歐、東歐的文學與版畫。
被捕後二十日,秘密槍決(參閱《二心集·柔石小傳》)。
魯迅更有一篇《為了忘卻的記念》(《南腔北調集》)寫得真摯沉痛,中有一詩如下: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将雛鬓有絲。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缁衣。
他對我解釋道:“那時我确無寫處的,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lsquo缁衣&rsquo之稱。
”同時他又寫給我看許多首舊作。
這詩中“刀叢”二字,他後來寫給我的是作“刀邊”。
魯迅說:同是青年而不可以一概論,志行薄弱者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
别國的硬漢為什麼比中國多?是因為别國的淫刑不及中國的緣故。
中國也有好青年,至死不屈者常常有之,但皆秘不發表。
其不能熬刑至死者,就非賣友不可,非販人命以自肥不可。
所以堅卓者壯烈而先亡,遊移者偷生而堕落。
魯迅是大仁,他最能夠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尤其能夠感到暗暗的死者的慘苦。
他說:“造化生人已經非常巧妙,使一個人不會感到别人的肉體上的痛苦了,我們的聖人和聖人之徒卻又補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們不再會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
”他又說:“我每當朋友或學生的死,倘不知時日,不知地點,不知死法,總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由此推想那一邊,在暗室中畢命于幾個屠夫的手裡,也一定比當衆而死的更寂寞。
&hellip&hellip我先前讀但丁的《神曲》,到《地獄》篇,就驚異于這作者設想的殘酷;但到現在,閱曆加多,才知道還是仁厚的了:他還沒有想出一個現在已極平常的慘苦到誰也看不見的地獄來。
”他說話時的神情,悲憫沉痛,至今還使我不能忘記。
人往往以神話中的Prometheus比革命者,以為竊火給人,雖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堅忍正相同。
但我從别國裡竊得火來,本意卻在煮自己的肉的,以為倘能味道較好,庶幾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較多的好處,我也不枉費了身軀:出發點全是個人主義,并且還夾雜着小市民性的奢華,以及慢慢地摸出解剖刀來,反而刺進解剖者的心髒裡去的“報複”。
梁先生說“他們要報複!”其實豈隻“他們”,這樣的人在“封建餘孽”中也很有的。
然而,我也願意于社會上有些用處,看客所見的結果仍是火和光。
這樣,首先開手的就是“文藝政策”,因為其中含有各派的議論。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在“左聯”成立時,魯迅發表演說,首則警戒“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為“右翼作家”的。
繼則提出今後應注意的幾點:“第一,對于舊社會和舊勢力的鬥争,必須堅決,持久不斷,而且注重實力。
&hellip&hellip第二,我以為戰線應該擴大。
&hellip&hellip第三,我們應當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
&hellip&hellip同時,在文學戰線上的人還要&lsquo韌&rsquo。
”(《二心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從此“左聯”成為中國新文藝界的主力,一直發展下去,而魯迅則成為其領導者。
一九三一年一月,因柔石等被捕,謠傳魯迅也被拘或已死了。
大報上雖沒有記載,小報上卻言之鑿鑿。
我正在憂疑焦急,而他的親筆郵信忽然到了,知道他已經出走,這才使我放心。
信中體裁和以前的大不相同,不加句讀,避掉真名而用“索士”和“令斐”,這是同一個人,我素所知悉的。
且以換住醫院,代替出走。
原信錄如下: 季黻吾兄左右昨至寶隆醫院看索士兄病則已不在院中據雲大約改入别一病院而不知其名拟訪其弟詢之當知詳細但尚未暇也近日浙江親友有傳其病笃或已死者恐即因出院之故恐兄亦聞此訛言為之黯然故特此奉白此布即請 道安 弟令斐頓首 一月二十一日 至于謠傳被拘的原因是這樣的。
魯迅告訴我:“因為柔石答應了去做某書店的雜志編輯,書店想印我的譯著,托他來問版稅的辦法,我為要他省掉多跑一趟路,便将我和北新書局所訂的合同,抄了蓋印交給他,臨别時我看他向大衣袋裡一塞,匆匆的去了。
不料翌日就被捕,衣袋裡還藏着我那蓋印的合同。
聽說官廳因此正在找尋我,這是謠傳我被拘的原因。
”柔石原名平複,姓趙,浙江甯海縣人,創作之外,緻力于紹介外國文藝,尤其是北歐、東歐的文學與版畫。
被捕後二十日,秘密槍決(參閱《二心集·柔石小傳》)。
魯迅更有一篇《為了忘卻的記念》(《南腔北調集》)寫得真摯沉痛,中有一詩如下: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将雛鬓有絲。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缁衣。
他對我解釋道:“那時我确無寫處的,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lsquo缁衣&rsquo之稱。
”同時他又寫給我看許多首舊作。
這詩中“刀叢”二字,他後來寫給我的是作“刀邊”。
魯迅說:同是青年而不可以一概論,志行薄弱者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
别國的硬漢為什麼比中國多?是因為别國的淫刑不及中國的緣故。
中國也有好青年,至死不屈者常常有之,但皆秘不發表。
其不能熬刑至死者,就非賣友不可,非販人命以自肥不可。
所以堅卓者壯烈而先亡,遊移者偷生而堕落。
魯迅是大仁,他最能夠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尤其能夠感到暗暗的死者的慘苦。
他說:“造化生人已經非常巧妙,使一個人不會感到别人的肉體上的痛苦了,我們的聖人和聖人之徒卻又補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們不再會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
”他又說:“我每當朋友或學生的死,倘不知時日,不知地點,不知死法,總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由此推想那一邊,在暗室中畢命于幾個屠夫的手裡,也一定比當衆而死的更寂寞。
&hellip&hellip我先前讀但丁的《神曲》,到《地獄》篇,就驚異于這作者設想的殘酷;但到現在,閱曆加多,才知道還是仁厚的了:他還沒有想出一個現在已極平常的慘苦到誰也看不見的地獄來。
”他說話時的神情,悲憫沉痛,至今還使我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