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漢族的光複運動

關燈
一個民族,進步到達于某一程度之後,就決不會自忘其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了。

    雖然進化的路徑,是曲線的,有時不免暫為他族所壓服。

    公元1729,即清世宗的雍正七年,曾有過這樣一道上谕。

    他說:“從前康熙年間。

    各處奸徒竊發,辄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

    近日尚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托于明之後裔,遇星士推算有帝王之命,以此希冀蠱惑愚民,現被步軍統領拿獲究問。

    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于後代者甚多,否則隐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衆者。

    似此蔓延不息,則中國人君之子孫,遇繼統之君,必至于無噍類而後已,豈非奸民迫之使然乎?”這一道上谕,是因曾靜之事而發的。

    曾靜是湖南人,讀浙江呂留良之書,受着感動,使其徒張熙往說嶽鐘琪叛清,鐘琪将其事舉發。

    呂留良其時已死,因此遭到了剖棺戮屍之禍。

    曾靜、張熙暫時免死拘禁,後亦被殺。

    這件事,向來被列為清朝的文字獄之一,其實乃是漢族圖謀光複的實際行動,非徒文字獄而已。

    1729年,為亡清入關後之八十六年,表面上業已太平,而據清世宗上谕所說,則革命行動的連續不絕如此,可見一部分懷抱民族主義的人,始終未曾屈服了。

    懷抱民族主義的人,是中下流社會中都有的。

    中流社會中人的長處,在其知識較高,行動較有方策,且能把正确的曆史知識,留傳到後代,但直接行動的力量較弱。

    下流社會中人,直接行動的力量較強,但其人智識缺乏,行動起來,往往沒有适當的方策,所以有時易陷于失敗,甚至連正确的曆史,都弄得缪悠了。

    清朝最大的會黨,在北為哥老會,在南為天地會,其傳說大緻相同。

    天地會亦稱三合會,有人說就是三點會,南方的清水、匕首、雙刀等會,皆其支派。

    據他們的傳說:福建莆田縣九連山中,有一個少林寺。

    僧徒都有武藝。

    曾為清征服西魯國。

    後為奸臣所讒,清主派兵去把他們剿滅。

    四面密布火種,緣夜舉火,想把他們盡行燒死。

    有一位神道,喚做達尊,使其使者朱開、朱光,把十八個和尚引導出來。

    這十八個和尚,且戰且走,十三個戰死了。

    剩下來的五個,就是所謂前五祖。

    又得五勇士和後五祖為輔,矢志反複汨。

    就是清字,汨就是明字,乃會中所用的秘密符号。

    他們自稱為洪家。

    把洪字拆開來則是三八二十一,他們亦即用為符号。

    洪字大約是用的明太祖開國的年号洪武;或者洪與紅同音,紅與朱同色,寓的明朝國姓的意思,亦未可知。

    據他們的傳說:他們會的成立,在1674年。

    曾奉明思宗之裔舉兵而無成,乃散而廣結徒黨,以圖後舉。

    此事見于日本平山周所著的《中國秘密社會史》(平山周為中山先生的革命同志,曾身入秘密社會,加以調查)。

    據他說:“後來三合會黨的舉事,連續不絕。

    其最著者,如1787,即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台灣林爽文之變便是。

    1832,即宣宗道光十二年,兩廣、湖南的瑤亂,亦有三合會黨在内。

    鴉片戰争既起,三合會黨尚有和海峽殖民地的政府接洽,圖謀颠覆清朝的。

    ”其反清複明之志,可謂終始不渝了。

    而北方的白蓮教徒的反清,起于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蔓延四川、湖北、河南、陝西四省,至1804年,即仁宗嘉慶九年而後平定,此即向來的史家稱為川、楚教匪,為清朝最大的内亂之始的,其所奉的王發生,亦詐稱明朝後裔,可見北方的會黨,反清複明之志,亦未嘗變。

    後來到1813年,即嘉慶十八年,又有天理教首林清,圖謀在京城中舉事,至于内監亦為其内應,可見其勢力之大。

    天理教亦白蓮教的支派餘裔,又可見反清複明之志,各黨各派,殊途同歸了。

    而其明目張膽,首傳讨胡之檄的則為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系廣東花縣人。

    生于1812年,恰在民國紀元之前百年。

    結合下流社會,有時是不能不利用宗教做工具的。

    廣東和外人交通早,所以天王所創的宗教,亦含有西教的意味。

    他稱耶和華為天父,基督為天兄,而己為其弟。

    乘廣西年饑盜起,地方上有身家的人所辦的團練和貧苦的客民沖突,以1850年,起事于桂平的金田村。

    明年,下永安,始建國号。

    又明年,自湖南出湖北,沿江東下。

    1853年,遂破江甯,建都其地,稱為天京。

    當天國在永安時,有人勸其北出漢中,以圖關中;及抵武、漢時,又有人勸其全軍北上;天王都未能用。

    既據江甯,耽于聲色貨利,不免漸流于腐敗。

    天王之為人,似隻長于布教,而短于政治和軍事。

    委政于東王楊秀清,尤驕恣非大器。

    始起諸王,遂至互相殘殺。

    其北上之軍,既因孤行無援,而為清人所消滅。

    溯江西上之兵,雖再據武、漢,然較有才能的石達開,亦因天京的政治混亂,而和中央脫離了關系。

    清朝卻得曾國藩,訓練湘軍,以為新興武力的中堅。

    後又得李鴻章,招募淮